思想品德课

2024-05-01

思想品德课(精选8篇)

篇1:思想品德课

创造优良课堂教学环境之我谈

驿城区胡庙一中

宋祎

一个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要重视课堂教学环境的作用,应创造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教学环境,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觉悟的催化剂。思想品德教师依据教材而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思想品德学习内容,促进其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给学生以自信、让孩子有自尊

教育目标主要体现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之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自信心。而发现自己的关键在于情感的调控和兴趣的培养,教师通过情感控制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和接受失败,帮助他们建立自尊、树立自信,从而以一定的心理优势投入学习活动。现代教育观念提倡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与此同时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生存方式,尊重学生独有的文化,将学生看作有尊严、动态成长的独立个体。课堂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地方,但学生在这里期望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更多的来自教师的真诚的爱,和在学习中

给予的点滴关怀与支持。对学生要有爱心,要爱护每一个学生。因为只有爱,才能消除学生压抑的心理,才能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因为只有爱,才能使学生感到温暖,才能使学生消除戒备心理,才能使师生之间没有隔阂,情感更为融洽。其次培养学生新奇感,让他们有兴趣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注意运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借助于多媒体、投影、录音等教学辅助用具,设置巧妙的悬念、组织竞赛、动手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创设情境,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行之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达到快乐学的境界。课堂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探索欲,使学生对知识感到新奇、有趣,让知识保鲜,学生学起来才更有趣味。对学生的错误理解回答,不要一棒打死,不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要循循善诱。教师要通过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动机来促使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增加他们的有效学习时间。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知识,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减少模式化的教学设计,让真实的生活走进课堂,给学生以真切、自然感。课堂上要让学生觉得学习是内在需要,能学以致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第三学生要自主学习,激发潜能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之中,自主是

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个人的自主学习对于思想品德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细胞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取决于先天的遗传因素,也不仅仅取决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它还受制于自身——一种随机的自我的成长和发展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在各个环节上体现人的本性,张扬人的个性,努力促进学生的成长。现代德国教育家斯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合格心灵的呼唤。”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接受或接纳知识,而是唤醒人深处的自我意识,发展他们的潜能。要建构绿色课堂教学环境,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个性。在课堂上,应打破内容与形式的封闭,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把自己独特的看法、奇思异想,甚至是荒唐的问题都可以随时呈现,更要精心呵护学生的质疑。每个学生都有每个学生的价值,他们是个性化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是有差异的,作为教师应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扬其所长,补其所短,看书也会“标新立异”,促使他们在课堂中自我要求、自我探寻,同时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赞扬,这样合理的评价就不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发展的动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乐观向上的课堂教学环境氛围的营造。

最后师生多层面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构建思想品德课堂良好的教学环境,开创课堂的生命长廊,需要教师从多层面考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更需要教师的悟性、创造性劳动的积累。构建思想品德课堂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理解信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让教师满怀激情地有效指引,让思想品德课堂变得快乐,成为一种享受,让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地释放,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堂效果,实现学生、教师的个体发展,是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复生机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篇2:思想品德课

定 思想品德鉴定

1、出勤好,勇挑重担,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全心全意为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教育教学中,能够带头作用,认真学习领会课改精神,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所开的观摩课《安全在我心》《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等受到同行及领导的一致好评。同时,学习校本课程开放的精神,认真备课,注重抓课堂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合作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担任辅导员工作时,能根据学区少先队

计划及本班状况制定中队工作计划,配合学校用心开展工作,组织主题队会观摩,组织学生开展运动会硬笔比赛数学竞赛六一文艺汇演游园活动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开展红读雏鹰争章活动,组织尊老敬老义务劳动,使全校队员的素质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大队构成一股礼貌礼貌团结协作用心向上的风气。

2、本人一贯具有热爱祖国,热爱党的优良传统,思想上用心要求上进,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以一名新世纪团员的要求时刻鞭策自己。这一年来我始终坚持自强不息,立志成材的信念,始终持续着昂扬的斗志和坚韧不拔的作风,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的奋斗目标前进。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所以无论在什么状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努力配合班干的工作,用心参加学校和班

级的活动。

3、本人自入学以为,一向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个人思想道德品质,学习及生活各方面表现优秀有强烈的群众荣誉感和工作职责心,坚持实事求事的原则得到了老师的高度好评!

4、在思想品德上,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予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无论在什么状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

5、在学生方面,发现学生出现思想认识偏差,及时给予正确引导,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此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关心国家时事,用心参加各种培

训。学年来,本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用心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用心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课改培训,认真上好公开课,不断提高认识和业务水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陶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弘扬奉献精神,作风正派,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职责感。热爱学校,关心群众,做好学生的表率。服从安排,团结协作,工作尽心尽责,态度端正,努力完成学校学区交给的各项任务。

6、在学习中能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现实生活,能准确把握时代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平时已涉猎了超多文学心理医学等知识,有坚强的上进信念,精

益求精的专业精神,相信凭其虚心求学的态度,任劳任怨的品质,在专业上会有不断的升华提高,是学以致用的模范!在生活中崇尚质朴的生活,反对奢侈浪费,有良好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重视时间观念,能平易近人,有刻苦耐劳的精神,敢于拼搏,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潜力,常能在实践中严格要求自己有敏捷的动手潜力和灵活智慧应用潜力,富有团队意识和协作心态,深受众多人好评。

7、该同学在我公司实习期间,能配合公司各级主管安排,工作态度好,有职责心,与同事之间和睦相处,社交潜力强。

8、本学员在本单位工作,基本能遵守国家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待人有礼业务成绩还能够,对器材有必须钻研潜力,服从主管工作安排,希望日后工作更加刻苦,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篇3:思想品德课

一、在教学中要积极尝试“情”“景”结合的教学方式

品德课具有开放性,有些道理比较抽象,再加上学生年龄小,距离历史故事遥远,因此教学上不能简单地照本宣科,教学空间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如教学《地球上的红飘带》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预先收集历史图片,查找资料,课上大家互相传阅,讲述搜集到的关于长征的故事。接着教师再辅以课文幻灯片,再现史实,以丰富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努力创设特定情境,再现艰苦、恶劣的环境,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距离,这样学生就如身临其境。他们在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最终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使学生深深感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从而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教师要勇于创新,打造开放性的课堂

开放式的课堂,就是不拘于传统的、固定的或单一的教学模式,是勇于冲破学科、课堂和书本的局限,实行思维方式和教学途径的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手段上也不能只停留在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上,而是充分掌握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促使学生感受到现代教学的魅力。

我看到一位教师在教学《当火灾发生时》一课时,他把整个一堂课设计成了一节活动课:这其中包括当火灾发生时有哪些自救的办法、怎样报警这样两个板块。上课时他把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都吸引住了,学生掌握了基本要领的同时,还进行模拟表演,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设计成这样一节活动课,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实行开放性教学,要求学生敢于打破常规,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提高道德认识,激发、促进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并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

三、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品德课教学要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应该放手把课文交给学生自己学习,带着各自的问题学习,独立思考,各抒己见。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要予以肯定,即使回答有误,也不能求全责备。每个人都会有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在争论时,学生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获得道德认识,最后在讨论中来形成集体意见。感悟教材中故事的真谛,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分清是非、善恶、美丑,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总之,多让学生“活”“动”起来才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创新的潜力。

四、要扩展学生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走出课堂

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查阅资料、专题访问、当小记者等活动,既能培养学生关心热爱社会的情感,提高其主人翁意识,又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如教学《无情的火灾》一课时,可在上课之前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查找有关发生火灾的一些录像和数据。他们就会查好多,上课时也会争相报道,这样整个课堂也会“活”了,同时,他们也可能会被搜集到的数字惊呆,这要比干巴巴的讲解更能感染学生,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组织讨论、辩论,激发学生的问题、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形成有价值的、正确的行为习惯,最终形成良好的品格。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面临新的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需要不断拓展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品德课的学习热情,并获得正确的道德认知能力。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要使思想品德课发挥最大的作用,教学中可以从“情”和“景”的整合,创建开放性的课堂,以及创造让学生思维“动”起来的条件,拓展思维的空间等方面来组织课堂教学,从而把握住《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拓展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思路。

篇4:如何展现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性

一、亲情意识的培养

随着独生子女的逐渐增多,家长的过分溺爱导致孩子的亲情意识较差,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健全发展。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亲情意识,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父母的爱,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亲情观,使学生学会珍惜亲情,感恩亲情。

例如,在教学“难报三春晖”时,为了让学生感受亲情的伟大,也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授课的时候,我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歌曲“跪羊图”,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几个问题:(1)在阅读了“难报三春晖”这首诗后,你能想到父母为你做的哪些事情?(2)父母对自己严格要求是因为不爱自己吗?(3)你认为什么样的爱才是父母对自己真正的爱?……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讨论,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难报三春晖”的真正含义,而且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亲情意识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而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尊重教育的开展

尊重他人是中华五千年的传统美德,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得以提高的关键因素。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对学生开展尊重教育,要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地发展。

例如,在教学“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时,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也为了促使学生获得良好发展,授课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晏子使楚”中的故事进行了讨论和评价,让学生在分析晏子和楚王的行为中真正体会到“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这句话的含义,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使学生真正懂得尊重的价值和含义,同时,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进而在展现课程思想性特点的同时,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篇5:思想品德课

篇一:高考考生思想品德鉴定评语

该生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自觉性强,忠厚诚实,性格开朗,心胸开阔,乐于助人。能勇 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人生态度积极乐观,对待学业认真,能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与同 学相处和睦,互相帮助,人际关系融洽,是一个优秀的中学生。该生能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在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待人有礼 貌,讲文明,热心于班集体的事情,爱劳动。学习态度端正,有刻苦钻研精神,上课积极思 考,发言积极,时时有创造性的见解,注

意方法与效率,成绩优异,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该生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自觉性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待人 有礼貌,爱劳动。上课积极思考,发言积极,认真完成作业,往往有创新的做法。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尊敬老师,主动为班集体做好事。该生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自觉性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人 踏实、诚恳,正直、真诚,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行为举止文明。学习认真、刻苦,成绩能稳 定于班级的前列。该生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自觉性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守 纪律,团结同学,尊敬老师,主动为班级体做好事。有礼貌,爱劳动,讲卫生,发言积极。

学习认真、踏实、刻苦,爱好艺术。该生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自觉性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认真、踏实、刻苦,爱好艺术。忍耐力好,毅力较强,因而在学习成绩上能保持稳定并处于 前列,平时遵规守纪,是颇受赞赏的好学生。该生思想上要求进步,率直、聪颖、上进,对自己要求严格,有主见,对事情能够认真分 析。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人际关系融洽。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勤于思考,勤学上进,刻 苦拼搏,学习成绩优异。担任班干部,工作认真负责,能力强,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该生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忠厚诚实,性格开朗,心胸开阔,乐于助人。能 够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人生态度积极乐观,对待学业认真,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互 相帮助。该生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真诚,善良,勤奋和聪颖,让你的学习和生活如 此快乐和充实。沉稳,机智,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踏实,充满信心。该生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自觉性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认真、刻苦,生活节俭,处世大方。

成绩较稳定,保持前列。热爱劳动,主动维护好班级环 境,受到老师同学的好评。该生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自觉性遵守《中

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性格 开朗、热情大方。做事负责、干练。主动参与班级活动并能做好组织工作,深得老师的信任。成绩较稳定,保持前列。该生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自觉性遵守《中学生守则》 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聪颖好学,积极思考、善于发问。性格开朗、热情大方。做事 负责、干练。主动参与班级活动并能做好组织工作,深得老师的信任和同学的好评。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为人正直、真诚,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行为举止文 明,学习认真,有充分的自信心,有敏捷的思维,学习上较认真刻苦,能始终围绕自己的目 标而努力,善于把握自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自觉

性遵守《中学生守则》和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性格开朗、,热情大方。做事负责、干练。聪颖好学,积极思考、善于发问。主动参与班级活动并能做好 组织工作,深得老师的信任。该生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为人正直、真诚,集体荣誉感强,尊敬师长,办 事认真,自尊、好强。团结同学,行为举止文明,学习认真,有充分的自信心,有敏捷的思

维,学习认真刻苦,能始终围绕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善于把握自己。

该生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自觉性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人 正直、真诚,集体荣誉感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行为举止文明,学习认真,有充分的自 信心,有敏捷的思维,学习自主能力强,是一个各方面表现都很好的学生。该生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学校纪律,思想纯朴,待人随和、诚 恳,处事稳重,同学关系好,热爱集体,乐于助人是你的美德。爱好广泛。学习上有钻研精 神,知识面较宽,学习认真,上进心强,成绩优良。该生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性情敦厚,诚实可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行为举止文明,谦虚、诚实,乐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小事做起,默默为班集体争荣誉,学习认真,上进心强,成绩优良,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该生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自觉性遵守《中学

篇6:思想品德课

吴中区木渎实验中学 郁佳晨

【摘 要】搞好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衔接工作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做好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体系等三个方面的衔接,是实现思想政治课与思想品德课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思想品德课 教学衔接

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思想政治课应与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才能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但是,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初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这些现象主要表现在:在初中阶段,有些地区思想品德课并没有被纳入中考科目,思想品德课被当作“副课”遭受排挤,时常为“主课”让路,在高中阶段,为了获得高分,教师只讲考点、重点、难点和热点,学生也只学得分点,而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有些内容与高中的内容脱节或重复,不能体现出思想政治课的层次性和系统性。那么,如何有效地衔接高中与初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呢?本文着重从教育目标、教学内容、评价体系三个方面作粗略的探讨。

一、实现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衔接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高中阶段教育是初中的延伸和发展,作为教育过程的不同阶段相互间的衔接就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教学目标的衔接则是前提条件。

1、彻底抛弃“唯分数”观念

长期以来,在沉重的升学压力下,各学校非常自然地将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在分值上占绝对优势的中考必考科目视为“宠儿”,物理、化学则成为“嫡系”学科,而包括思想品德在内的其它学科则沦为“庶族”,被称之为小学科。因此,思想品德是“小学科”的观念在学生乃至某些家长、老师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一部分初中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不重要、学不学无所谓。当前,部分高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主动性不强,与他们在初中阶段形成的这种错误认识不无关联,可以说是初中教育存在的问题延伸到高中的结果。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这种“唯分”观念应该彻底被抛弃,代之以素质教育的观念,充分认识到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并且在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学生中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为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奠定学科理念基础。正如江泽民指出的那样:“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1]“如果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知识教育和人格培养,那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往往会影响人一生的轨迹。”[2]

2、注重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独立性

初中教育、高中教育,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相对独立的阶段,有自身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规律,基于初中和高中各自的特点,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选择是有不同的要求的。无视不同阶段的特点,而笼统地确定相同或相似的目标体系,则无法准确地指导初中和高中的政治课的教学。因此,要充分认识初中阶段、高中阶段教育的不同层次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的不同来确定相应的教育目标。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3]它既要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做准备,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思想政治课主要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应该注重一定层次水平,除继续强化基本的思想品德要求外,重点应该培养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注重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整体性

初中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具体阶段是不同的,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但是它们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相关知识,在高中进行适当的深化和拓展,这种深化和拓展是在思想品德课基础上的向广度和深度的有层次性的拓展,而不是断裂的或几乎重叠的拓展。这种拓展需要初中和高中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以便实行有效的衔接。因此,初中阶段应把握学生处于少年期和青春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社会接触范围,着重塑造开朗的性格,较好的自我认同感,具有上进心,具备良好的劳动态度,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而高中阶段则要求能在理智上认识自己长短优劣的基础上接受和悦纳自己,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良好的生活兴趣,对新经验保持开放的心理,保持对劳动

[4]的兴趣,具备在社会得失中进行心理调适自觉完善心理素质不足的能力。从学生发展过程整体性出发可以避免孤立设计各自的目标,使两者产生脱节、矛盾、错位等。但从目前现状看,尽管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进行了不断地改革,思想品德课仍然充斥着学生较难理解的脱离学生活实际的内容,而思想政治课中还存在大量的冗长的理论知识教育,导致在初中听不懂,而在高中又觉得缺乏新意和兴趣。

二、实现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衔接

内容的衔接是问题解决的主体。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时代要求,是否符合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对学生是否有吸引力十分重要,它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关系到政治课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等根本问题。尽管高中和初中教学内容有很大的不同,但应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层次性,这样才能针对学生的不同的年龄阶段进行不同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在教育内容上必须实现高中教育与初中教育的对接,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1、教学内容设计应循序渐进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要求体现教育的层次性。初中生和高中生他们的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以及爱好和兴趣的不同,他们对有些知识的感知能力和接受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根据他们生理和心理特征的不同,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的原则来进行,在深度和广度方面体现出层次性。初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剧变期,学生对教育内容的需求也表现出层次性,思想品德课要淡化学科体系,不要注重对理论体系、知识体系的过分追求,防止知识内容的过深和过宽,要克服对一些抽象概念、观点的机械理解和记忆,多讲做人道德知识和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使学生多感知一些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方面的现实问题,多从生活、时间的微观处着手来构建初中思想品德课内容,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而思想政治课,应以思想政治观点为统领,基于生活主题,寻求学科知识的支撑,遵循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路线,并保持同思想品德课的系统联系,体现以初中教学为起点,在避免内容重复的前提下建立内容目标的递进关系。据此,思想政治课必修课程共设四个课程模块。即: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每个课程模块都有相应学科的知识背景,这显然是与初中课程组织方式有根本不同之处。因此,应根据初中生和高中生他们的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以及爱好和兴趣的不同,教学内容结构体系安排要根据他们生理和心理特征的不同,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的原则来进行,在深度和广度方面体现出层次性。

2、教学内容安排要避免重复

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在程度、范围和组织方式上都有明显的区别,思想政治课各门课程也是学生进入中学后才接触到的,但是与思想政治课内容相关教育则可以一直追溯至小学,贯穿在整个基础教育中。从小学的《品德与生活(社会)》、到初中的《思想品德》,有些内容与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有关。如初中的《思想品德》中有关“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的内容就与高中《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有重复。一些基本理论,学生在初中阶段己经背得滚瓜烂熟了,到了中学还要“一切从头再来”。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思想政治课纯属浪费时间的错误认识。面对似曾相识的内容,学生不仅没有了初见新学科的那份好奇和新鲜感,还为以后的思想政治课学习定下了消极的基调。所以,教师对重复内容的教学,教学中应明确各学段的内容层次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内容的组织安排要适合受教育者思想发展的层次,符合其年龄和心理的特征,要注意防止拔高或降低教学要求的现象,使教学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呈现“有效”拓展,保证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如果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要求,必然会使后一学段的教学与前一学段的教学发生重复,这既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呈现要科学系统

教学内容的重要呈现方式是编写教材,教材是内容的载体,科学系统的教材有利于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教材编写时要注重不同层次间的衔接,既考虑高中和初中学段各自特点,也要注重相互之间的前身和后沿的关系。初中学生在生理上正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爱动,爱思考问题;随着初中生行为能力的逐渐发展,初中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接触的人和事物也逐渐扩大和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影响和困惑也逐渐增多,因此,教材就应该从学生遇到的、正在思考或能引起兴趣的生活事件出发来引发其思考、感悟。教材内容的编排应该从符合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出发,要从学生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生活中基本的概念、原理,如在“关心与尊重他人”部分,可以让学生理解他人的定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关心尊重他人,课程设计可以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出发,这样学生可以体会人与人之间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同学间的关心,帮助与爱护,可以理解关心与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思想政治课更加关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注意理论层次的提升,教材的编写要用明确的语言表达思想政治的要求,突出课程的政治性与思想性,处理好知识性与思想性的关系,知识点的选择要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服务。在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进行价值判断、克服说教式和成人化倾向的同时,鲜明地为学生提供基本价值标准,有力地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学习。总之,无论是思想品德课教材,还是思想政治课教材,都要以学生逐步扩大的生活场域整合学习主题,注重对矛盾冲突的探究,尝试“问题解决”,让教材成为学生真正感悟社会、体验人生的开放对话平台,成为学生建构良好品性、生活态度、价值取向的互动坐标和学生走向真实生活、走进现实社会的行动课程。

三、实现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体系的衔接

评价是引导教学的重要手段。对初、高中学生在同一学科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应注意其连续性和整体性,从而体现学科的特点及科学性。当前新课程体系下,评价体系的改革就是要建立发展性、连续性的评价机制,改变原有的以学生成绩为尺度的单一衡量标准,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

1、确立评价教学的科学标准

评价体系是指挥棒,对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和调控作用。如果没有评价体系的制约,教育教学改革将寸步难行。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在评价方面都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但是又应各有侧重。初中学生认知水平处于感性认知阶段,应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初步的法律意识、社会实践能力,评价应着重于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基本能力的考查,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的考查。高中阶段学生认知水平以理性认知为主,应着重培养他们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和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评价上要突出学生对思想政治观点的理性思考和对材料分析、概括、联系、比较等能力的考查。比如考查学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掌握情况,初中应考查学生对全面建设小康奋斗目标的步骤、意义等,在具体把握上,可以结合相关数据让学生理解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不必从理论上作过多的分析。但对高中生若仅仅提出这样的要求就显得有些浅显了,可联系科学发展观,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需要学生更深入地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行理解和分析,相对于初中而言,难度拔高了。依据初高中不同的学情,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必然会促进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紧密衔接。

2、建立记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的成长足迹袋

建立记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的成长足迹袋,是思想品德新课程倡导的评价方法。学生档案是用来记录学生成长历程的重要文件。为了高中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初中很有必要给学生建立能够详细地真实地反映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和学生思想状况的档案。这种档案应详细记载学生所学过的内容并且掌握到了何种程度和课外实践情况,档案还应包括真实的客观的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如果有了这样详细的档案,那么思想政治课老师就可以根据这些记录,来确定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使学生学习他们从未接受过的思想政治观点和他们还没完全掌握和理解的思想政治观点。这样,思想政治课就能与思想品德课很好地衔接起来。思想政治课教学就是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毫无疑问,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当然,这项工作肯定会相当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不可否认,这是有效地解决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学严重脱接问题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1999年6月15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第879页

[2]江泽民: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1999年6月15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第879页

[3]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第1页 [4]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第29页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6]王毕珍:谈思想品德课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衔接,思想政治教学,2006.(05)[7]余 力:教育衔接若干问题研究,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8]黄凤凤:关于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的思考,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05)[9]刘 坤:如何搞好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衔接,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02)[10]郑庆辉: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华东师范大学,2007 [11]蔡晓红:论高中和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差异与衔接,青岛师范大学学报,2005.(4)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 and thought personal character class teaching engagement

way discussion

Yu Jia-chen

篇7:思想品德课

望着校园里天真烂漫、渴求知识的孩子们,我们当老师的多么希望他们品学兼优,立志成才。但是,由于学生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思想认识不够成熟,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老师,应该从课堂教学入手,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相吻合的,七年级和八年级思想品德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矫正,心理和法制教育,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家庭和社会的关系,使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九年级思想品德讲述的是责任与使命,国情、国策教育,学生通过学习,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断进取,艰苦奋斗,立志成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思想品德课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搭设了有利的平台。作为思想品德老师应该利用课堂这一阵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在老师的潜移默化和循循善诱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

第一,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立足于课本知识,结合新课标三维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将思想道德教育自始至终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去。尤其在一些重点章节,更应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上课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就事论事,也不能照本宣科,而应该联系实际,举出实例,讲的有理有据,让学生心悦诚服,自觉情愿的接受老师的观点,真正做到端正态度,转变思想,提高道德水平。

第二,教师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比如,教师可利用课堂大讨论,开辩论会和法制报告会等形式,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彼此感染,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效应。因为,学生之间,尤其是同龄人之间的交流往往是最默契的。他们之间可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释放他们内心的压抑和不良情绪,使其心理平衡;又可以在相互辩论中取长补短,达到共识。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有意识地主动接受老师的教诲,而且还可以在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深刻反省自己,改正错误。

第三,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些模范和榜样,讲述他们动人的事迹,让学生心领神会,从内心深处打动他们,自觉向先进人物学习。张晓同学的感人事迹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他面对命运的不幸,用坚强的肩膀,超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耐心成就了自身的价值,赢得了全社会的赞誉和肯定。如此感人的榜样就在身边,我们可以此为切入点,大力宣传和学习张晓同学感人事迹,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只要学生的认识提高了,态度端正了,才能培养明确的学习目的,顽强的学习意志,强烈的学习情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此形成内在的动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另外,老师多采取激励措施,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对自己和未来充满信心。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开阔视野,放眼世界,坚定信念,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篇8:思想品德课

那么, 怎样的课才是符合新课改的好思想品德课呢?我认为要把握好课前、课内和课外三个重要环节。

一、课前:以“明理、激情、导行”为基本教学要求来设计教学

1.“明理”———明确一个道理。

在编写每节课内容上, 简化理论说教的成分, 力求以浅显易懂的表述和充足的材料, 说明一个道理。教师分析教材、设计教学, 首先要把这一道理提炼出来。一堂课效果怎么样, 关键要看这个道理是否得到充分的展开和是否得到学生充分的认同。

2.“激情”———激发学生的良好情感和美好追求。

人是有感情的, 良好的情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学析理过程中, 要不忘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家、爱党、爱亲人等等这些情感, 引导形成良好的意志、性格、兴趣, 消除不良情绪和心理偏差让学生从小就有调控情绪的心理机制。

3.“导行”———引导正确的行为。

要积极引导学生展示生活实践, 暴露行为偏差, 教学中结合所教的道理进行纠正;要引入现实生活中有关良好行为的榜样, 示范引导学生, 把“导行”作为思品教学的落脚点。

二、课内:从教学过程来看, 一节好的思想品德课应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

1. 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的关系。

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 不违背理论逻辑, 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 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层次。也就是说, 理论的深刻应植根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理论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2.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一堂好课应是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的课。教师在备课时, 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学情对教学过程进行预设, 在课堂上, 要根据随时变化的情况适时地调节教学活动, 关注其生成性, 使预设性与生成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预设有四个要求:一要准确把握教材的特点。二是教学设计思路要清晰。《礼仪展风采》一课, 我的教学思路就是, 从礼仪的重要性讲到生活中的礼仪习惯, 有因才有果。讲礼仪的重要性时, 从个人到企业集体再到国家, 步步深入, 由小及大;讲生活中的礼仪习惯时, 又从家庭到社会, 再到与少数民族交往、与外国友人交往, 条理极为清晰。三是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 以生活为基础,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创设教学情境, 触动学生的心灵, 启动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四是落脚点要准确, 情感要提升。

3.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要防止两种片面性, 即学生主体作用的缺失和教师使命的淡化。一节好课应是教师角色定位准确, 学生参与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的课。教师角色定位是五位一体的: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闪光点的发现者、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所谓引导就是引领和指导。在课堂教学中, 虽然师生的地位平等, 但二者的水平不同。教师的引导不能仅仅停留在重复和赞赏学生的见解上, 还要根据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呈现的认知水平, 选择适当的时机, 做到该点拨的点拨, 该夯实的夯实 (夯实观点、道理) , 该提升的提升 (提升情感、价值取向) , 该纠正的纠正。而这五个角色中, 要特别注意的是后三者, 更重要的是要做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和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 教师应有敏锐性、适应性, 及时捕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予以肯定和鼓励。并要积极地向学生学习, 在获取知识的渠道日益多元化的今天,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情形是相当常见的, 一节好课应是促进师生双方完整生命成长的课。而学生的参与应是多方面的, 是知识的参与、思维的参与、情感的参与、行动的参与。互动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 应是思维的互动、情感的碰撞。

三、课外:开发教学空间, 丰富学生生活体验

充分开发教学空间, 发展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情感体验, 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开发教学空间, 包括这些方面:

1. 灵活运用教材, 把教育内容延伸到学生生活之中。

对于教材, 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基本知识、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应该予以保留, 而教材的背景材料和问题设置则可以根据实际选用。

2. 扩展活动空间, 丰富学生生活。

思品教学要克服课堂化、知识化现象, 把品德教育建立到“课堂 (学校) +社区+自然”的大空间上, 引导学生把目光和思维充分张开, 让学生成为有生活、有个性、有情感的人, 让品德教育更富灵气和活力。

3.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源, 建立丰富多样的教学途径。

扩展文本资源, 把图书、报纸、杂志、照片、图表等资源与教材有机整合, 使德育信息更加充分;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把电影、电视等各类音响软件进行净化处理, 为丰富教学手段服务;开发人力资源, 让学生、家庭成员及社会人士和思想品德教师一样走上讲坛, 使教学方式更有生命力。

上一篇:漳浦六鳌海上风电场建设可行性浅探下一篇:省XX年上半年营造林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