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学设计

2024-05-10

互联网教学设计(精选6篇)

篇1:互联网教学设计

新标准英语(供三年级起始用)第二册

Module 7

Festivals

Unit 2

We have Christmas in England

一、课前分析

小学英语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承上启下的过程。本课作为一个新授课,我认为教学环节应该是:

1、热身活动

2、新课导入;

3、提出任务;

4、学习新知;5课堂活动

6、完成任务

7、家庭作业。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模块是《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二册Module7 Unit2。本模块以Christmas即节日为话题,Unit1呈现了Daming向Lingling介绍中国如何过春节的情景。Unit2呈现了Lingling向Daming介绍西方人如何过圣诞节的情景及一首歌曲、字母Oo

Pp

Qq。本模块预计两个课时完成,本课是第二课时。本模块的语言功能是描述节日。本单元围绕“圣诞节”这一题材开展,要求学生掌握Christmas、sing、we 等词,并能运用4个句型进行介绍圣诞节主要活动等。本单元是前一单元学习中国新年(春节)的基础上进行的,peanuts、sweets在前一单元学过,本单元的学可只是将这两个单词迁移一下,放在另一个句型中进行巩固练习。本单元旨在巩固新年活动、问候的同时,介绍西方的圣诞节,进行中西文化的对比。当然,现在很多时候,很多学生能从不同的地方了解到圣诞节的有关知识。所以,学习这一单元的知识,学生不仅很感兴趣,而且有些了解,难度不大。

三、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学生处于低年级阶段,教学内容的设计以生动活泼,浅显易懂,学生易于接受和运用为主导思想。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乐于参与活动、游戏及表演,所以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交替使用,创设情景,尽量利用实物、图片及课件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三年级的学生求胜心理较强,教师要加以指导或言语鼓励或对学困生担当重要角色的小组给以较高的评价等,引导学生真正做到互帮互助。

四、教学目标分析

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素养为基础。基于以上认识,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以及本教材的特点,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本课的重点单词:Christmas, England, sing songs, give, eat.(2)能够掌握句型We have Christmas in England.We sing songs.We have a Christmas tree.We give presents.We eat peanuts and sweets.(3)学习字母:O o

P p

Q q的读音及书写(4)能口头运用We sing songs.We have a Christmas tree.We give presents.We eat peanuts and sweets.这类语句描述活动。

2、能力目标:能够介绍圣诞节,知道圣诞节的主要活动

3、情感文化等有关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有兴趣听、说英语、背歌谣,主动与他人交流。能够互相致以节日的问候,了解西方圣诞节。

五、教学重点:

1、能口头运用We sing songs.We have a Christmas tree.We give presents.We eat peanuts and sweets.这类语句介绍节日的活动。

2、能听出、认读并书写字母 O o

P p

Q q

3、能在图片提示下识别 Christmas, England, sing songs, give, eat

六、教学难点:

依据以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分析以及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英汉语言的差异,认为“We +动词+名词”这个句型及节日问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及难点重难点句型:We sing song.We have a Christmas tree.We give presents.We eat peanuts and sweets.这类语句介绍节日的活动。

七、教学准备:

Flash课件,图片数张、磁带,教学食物花生糖果

八、教学过程: Step 1

Warm –up:

1、Greetings.T: Hello, everyone.Ss: Hello, Miss Liu.T: How are you today? Ss: I a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T:I am fine too, thank you.Now please say“hello”to your friends.OK?

Ss: OK.(Students greet each other.)T: Before our class, let’s sing and dance, OK? Ss: OK.(播放儿童歌曲《follow me》,让学生边唱边做动作,并跟学生一起做。)将学生带入英语氛围。Step 2

lead in(课文导入)

1、(教师出示中国国旗并出示春节图片)In China, we have Spring Festival.What do you do at Spring Festival? S1: At spring festival, we have a big family dinner.S2: We eat peanuts and sweets.S2: We say Happy New Year!T: Yes, very good.Sit down,please.2、(教师出示英国国旗)We have Spring Festival in China.3、How about the festivals in England? 在中国我们过春节,在 英国小朋友过什么节日呢?(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圣诞节图片)

Ss:圣诞节 T: right 3.教师播放课件 Christmas,出示圣诞树卡片,圣诞帽激发学生 兴趣。T:在上节课Daming向Sam和Amy介绍了中国最最重要的节 日——春节,在这一节课Amy又迫不及待地向Daming介绍了 英国最最重要的节日——圣诞节,大家想不想知道英国的小朋 友是怎么过圣诞节的呢? Ss:想。

T: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过圣诞节的吧。Step 3

Presentation

1、听音。在听音过程中,向学生介绍新的语言项目。

(1)Listen and point.T: Boys and girls, now let’s listen to the tape.when you listen, please point, use your fingers point.Are you clear? Ss: Yes.(教师播放录音)T:now, let’s listen again.when you listen, please under the new words, OK? Ss: OK.(教师播放第二遍录音)

2、教授生词。

1)教师出示图片sing songs,并且出示sing songs的单词卡片。T: Now boys and girls, please read after me :sing songs.(学生跟读)抽学生读,纠正发音。Now boys and girls, let’s chant.(教读,自编 Chant)sing songs、sing songs.We sing songs,(边读边将图片贴到黑板上,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及老师的动作理解意思,多说几遍。)

2)教师出示圣诞帽,引入Christmas 出示图片并且出示单词卡片,教读、抽读、纠正发音。

3)出示圣诞树,T:What’s this ? 引入Christmas tree。出示 图片和单词卡片,教读、抽读、正音,自编Chant:Christmas tree,Christmas tree,We have Christmas tree。(边读边贴图片)。4)拿一个盒子,请学生猜猜里面有什么?揭示结果,出示图片和单词卡片,peanuts sweets 抽读、正音,自编Chant:peanuts sweets,peanuts sweets,We have peanuts and sweets。

5)抽生说,说的好的给礼物,引出单词presents,出示图片和单词卡片,教读、抽读、正音,边说边拍手:presents,presents,We have presents。并且告诉学生,回答问题积极的可以得到一个present.(以上环节用朗朗上口的儿歌突破本课的重难点)。Step

4、综合运用

(1)match the words and the pictures.T:Boys and girls,now,let’s play games.please match the words and,pictures.if you are right,you can get a present.(为单词找朋友,回答对了可以得到一个小贴画。)(2)Listen and number the pictures.教师准备图片,让学生按照课本上的顺序为图片排序

(3)Memory game(记忆大比拼)课前准备好图片,学生四人一组到教室前抽取图片,说出英语。一组同学说完。

T:What do they do at Christmas?

Ss: They……….看谁说得好,记得快。

(这个环节又一次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面的学习垫定基础。)

(4)Mime and say.T: Now i will ask a group to come here.(学生走上讲台)T:Now please choose a picture and do the actions.(学生抽取一张图片,这组同学做出这个动作)T: Who can guess? Ss: They sing songs.T: Yes or no?(问表演动作的同学,如果回答yes,就给猜动作的同学小贴画作为奖励)。(5)Describe and say 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组员描述节日,其他组说出节日的名称,并进行节日问候。

S1 We have a big family dinner.S2 We have peanuts and sweets.S3 We say “Happy new year!”

其他学生说:It’s spring festival., happy new year.Step

5、歌曲欣赏

T: It’s Christmas today.I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Now, let’s sing a song.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播放歌曲《I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并要求学生跟唱。小组对唱。本环节有效地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静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地运用英语。

Step

6、字母学习

Oo

Pp

Qq(准备卡片,领读,学生跟读,并且板书)

Step

7、Homework(1)Finish activity book exercise 1.(2)Make a present for your mother and father.

篇2:互联网教学设计

一、课题:笔墨丹青

二、课时:1

三、教材

1、教材版本:岳麓版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2、章节:第二单元第8课

3、教材分析:

【知识主线】:本课讲述中国古代的传统绘画艺术。教学内容结构分为五部分,首先是按照历史发展进程的时间顺序将本课主题内容分成四个部分:“绘画艺术的起源”,介绍从新石器时代到战国秦汉时期绘画的发展;“从顾恺之到吴道子”,讲述时间从魏晋时期到绘画全面兴盛的唐代;“文人意趣”,介绍北宋以来真正兴盛和占据了古代画坛主导地位的文人山水画;“民间风情”,介绍北宋以来的描绘民间风情生活的风俗画和年画、剪纸画等。课文最后总结介绍了中国绘画的独特风格。

【情感主线】:独具风采、琳琅满目的书法、绘画作品是中国古代艺术长廊的大宗,也取得了最高的艺术成就。在第7课“汉字与书法”——中国传统艺术中最具民族特色的门类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同时,还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四、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层次:识记中国古代绘画成就。

2、能力提升层次:理解中国古代绘画不同时期风格及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审美观念,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方法:

1、通过历史资料、历史图片,再现中国绘画的辉煌历史,让学生体验历史的生动性。

2、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对中西绘画之间的差异(即国画的特点)进行探讨

六、教学思路:

本课讲述中国古代的传统绘画艺术。

本课第一目以岩画、陶画、帛画为例介绍中国绘画的起源;第二目“从顾恺之到吴道子”立足成因和特点,介绍中国文人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重在吴道子以及隋唐时期绘画的特点和反映的时代特征;第三、四目“人文意趣”和“民间风情”介绍中国绘画艺术的繁盛,以宋元山水画、明清花鸟画为例,重点讲述文人画注重意境的特点和成因。

贯穿本课的主要线索是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次要线索是中国绘画在几千年间慢慢形成了两大流派:注重意境的文人画(特别是山水画)和注重写实的风俗画(典型代表是《清明上河图》)

七、课前预习:

1、完成预习学案。

2、上网查找中国古代绘画成就。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百度视

式http://v.sogou.com/play?vr=true&query=%B1%B1%BE%A9%B0%C2%D4%CB%BB%E1%BF%AA%C4%BB%CA%BD&piclink=http://tn02.v.sogou.com/84622689998a71a2-b9f42f71826112e0.jpg&playlink=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xNjIwMzcy.预习提问 欣赏完这令人沉醉的水墨山水画请思考:

1、视频中的画是国画的哪一种风格的?它有何特点?

2、在宋代时还出现了另外一种风格的国画,典型代表是

清明上河图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U2MDczNzI=.html,这是一种怎样风格的国画?为何会出现于宋代?(而不是汉代或唐代)?

教师归纳:我们的国画基本有两大流派:注重意境的文人山水画和注重写实的风俗画,它们风格迥异却共同承载着我们厚重的民族文化。【百度百

介http://news.artxun.com/zhongguohua-431-2152394.shtml导入新课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人类对美的追求的最直观的形式,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远比书法和文学的自觉产生与成熟悠久得多。中国绘画源头可以追到新石器时代.讲授新课

一、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新石器时代至汉朝的绘画 下面请同学们来欣赏几幅图片

http://w.hudong.com/6749314a1eeb4fed83e45136a3d620f5.html《人物龙凤图》http://tupian.hudong.com/s/%E5%85%88%E7%A7%A6%E7%BB%98%E7%94%BB/xgtupian/1/4《集体舞蹈图》

教师:现在请大家讨论一下战国、汉代时期的绘画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呢?(学生讨论,4分钟后,5组郄冬:题材:珍禽异兽、神仙魔怪

特色:浪漫、神秘、古拙

老师总结:大家所看到的这些作品从形式和内容上来说都非常的简单而且粗糙,同中国的书法艺术一样,绘画艺术在魏晋之前都属于自发时期。

过渡(教师):从魏晋时期开始,随着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和壮大,中国绘画的技术、技巧渐趋成熟,中国文人画开始形成。

二、中国文人画

1、中国文人画的形成——魏晋至明清时期 展示《

》http:// 教师重点强调他的地位——“画圣”。然后对这幅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归纳吴道子绘画的特点。

教师:两位骑着瑞兽之神奔驰而来,天王双手按膝,神态威严。随臣侍女态度安祥,武将则欲拨剑以防不测。人物虽多,表情名异,一张一弛,很有节奏起伏。后段净饭王抱着初生的释迦,从姿势看,净饭王是小心翼翼的。王后紧跟其后,一神灵惊慌拜迎,人物身份、心理、形态刻画入微,很好地反映了人物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图中绘人物、鬼神、瑞兽二十多个,人物则天王威严,大臣端庄,夫人慈祥,侍女卑恭,鬼神张牙舞爪,瑞兽灵活飞动,极富想象力而又画得极富神韵。独特的“吴家样”线描,粗细顿挫,随心流转,无论是表现人物的衣纹、鬼神的狰狞,还是描绘闪烁的火光,都表现得生动贴切,游刃有余。

学生分组讨论后

董品:这幅画中最有特色的是天王随风飘动的衣袖和飘逸的云彩,充分的反映了他绘画的特点——线条画得非常漂亮,被称为“吴带当风”。

教师:从这幅画中其实还可以看出整个唐朝绘画的一些特点,就是? 姜明家:注重法度,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景象。

教师:不错,那这幅画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可以联系上一节课我们学过的唐朝的有关知识回答。(提示学生即背景)

王东:国家统一,社会需要法度和规范;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

教师:很好。

过渡:师:进入宋代以后,随着经济发展,文人阶层的不断壮大,新思想尤其是理学思想的出现,中国的文人画呈现出了区别与前朝的不同特点。

3、中国文人画的繁荣——两宋时期 展示

北宋名画《关山密雪图等》http://?fr=qrl&cid=783&index=2&fr2=query 好了,大家是如何看呢?

学生讨论后:刘彩云:这个考题出得非常巧妙。其突破点应是题中的字眼“无”字。若从“无人”为突破口,那画出来的画只能算是及格。“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命题者是想作画之人将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感觉给表达出来。我想只有表达出这种感觉的作品才能拿到第一。

(同学们有支持刘彩云的也有支持网上观点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教师:你们考虑的都不错,到底该如何画这幅作品呢?大家课后再讨论一下,也可 到网上百度一下,查查资料。

教师:大家再考虑一个问题:宋代文人画为何会更为注重意境呢?

宋亚林:宋代奉行“重文”的国策,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

教师:非常正确,课文预习的不错。那同为宋代文人山水画,大家有没有发现:北宋和南宋时期画家们表现的意境很不不同,为什么会这样?以《关山密雪图等》、《山径春行图》为例大家讨论一下后说说自己的看法。

《关山

》http://zhy-xianger.blog.163.com/blog/static/***2236751/ 《山径春行图》http:// 请一位同学当主持人,一位同学扮演张择端,以访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范慧君、严峻来最终走到了讲台上

范慧君:张大师您好!您是在什么情形下创作出来的呢? 严峻来:我在东京城内生活过一段时间,此处商业兴盛,集市上人来人往,还有许多民间艺人在瓦肆里尽情的表演,郊外风光迷人。东京的繁华让我很自豪,于是,决心将所见所闻用画记录下来。

范慧君:如你所说,我们可以看出您的这副作品不同于之前的文人画,您的这副作品画的是你的所见所闻,有一种写实风格,是吗?

严峻来:是的,我的这副画是不同于其他文人画的,它属于民间风情画的一种。这种绘画重在写实。

范慧君:当时的文人大多钟情于阳春白雪般山水画的创作,而你为何却要创作这样一幅表现民间风情的作品呢?你就不怕被人笑话低俗吗?

严峻来:我国自商鞅变法以来,一直奉行重农抑商的国策。而大宋对商业并不是 太过抑制,荆国公王安石变法时甚至出现过政府经商的现象。此时城市发展,城市中的商业活动兴盛、民间文化繁荣,生为大宋子民,我很希望将这种景象永远的留住,所以创作了此画。另外,我也想以此画做一个呼吁:不要太过清高,瞧不起我们的百姓,他们的生活其实丰富多彩值得我们去描绘。

范慧君:非常赞赏张大师的个性。

教师:好,非常不错。问得好,打得也妙。看来,课后预习的时候下了功夫。教师:大宋的《清明上河图》开启了一个时代,请学生思考:明清时期,风俗画又获得了怎样的发展?

2、教师展示杨柳青年画《五子夺莲图》等,http://sucai.redocn.com/down-82792.html 学生讨论后李琳琳:形式更丰富了,有小说中的插图、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并且作品形象生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教师:很正确。看完中国的风俗画,请大家考虑:从创作者的角度可以分为两大类型?

学生讨论后王可祥:一类是文人创作的表现民间生活的作品,如《清明上河图》;一类是老百姓自己创作的作品,如年画、寺庙壁画、木刻版画、剪纸等。不管那一类,都反映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教师:好。关于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我们已经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本内容,来归纳一下中国绘画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问题答案:一是中国绘画存在写实与写意两大风格,文人画主要属于写意,民间画主要属于写实;二是中国画不像西方的油画和素描那样:不求形似,注重个人的主观性情。课后练习题 补充题

()

1、对比新石器时代和战国两汉时期的绘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都以帛画为主要类型 B 色彩都比较鲜艳 C 都用毛笔绘画 D 都有质朴,浪漫的特色

()2.凸现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是在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3.绘画作品往往能反映其时代特征,下列哪一时期的绘画作品有“残山剩水”之称

A. 北宋 B. 南宋 C. 明朝 D. 清朝

()4.宋代描绘市井生活的绘画作品中,最著名的是

A.《女史箴图》 B.《竹石图》 C.《清明上河图》 D.《山径春行图》

()5.木刻版画用于小说等文学作品的插图开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清()6.宋代影响绘画特色的社会原因包括

①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②朝廷“重文轻武”国策

③民族政权之间的尖锐对立 ④理学的兴起和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欣赏下列几幅古代名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这三幅作品分别属于哪一时期的绘画名作?说说三幅作品的风格特点。

(2)一定时期的绘画作品,是那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你能说明上面三幅作品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吗?

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复习。

九、教学反思

本课的整个教学设计以潍坊市提倡的“345”课堂模式开展,并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对模式有所变动。侧重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体现新课标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篇3:互联网教学设计

一、基于互联网的视觉传达设计的优越性

(一)传播速度迅捷

互联网时代,信息瞬息万变,而且数据传输效率的不断提高,因此,基于互联网的视觉传达设计的传播速度也十分快速,具有极高的即时性和时效性。举个例子,当期刊杂志的视觉传达设计完成后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印制并运输才能到达受众群体手中,而互联网时代的视觉传达可以直接在线上传,所有的互联网用户都可以在第一时间、不同地区几乎同时的浏览到相关讯息,传播的同步性极佳。正是因为互联网的应用,让人们之间的距离拉近,让人们对于信息的感受更加直接。

(二)表现形式多样

区别于传统的较为单调的文字、音频或者图片的视觉传达设计,互联网+时代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整合了文字、图片、音视频、动画、虚拟效果、游戏等各类设计呈现方式,极大的丰富了视觉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打破了单一的视觉设计局限,使得多种设计手段并存,全面提高了设计的综合水平。这带给视觉传达设计更加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能够让视觉传达设计通过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对产品进行设计和包装,能够让人们对于设计的效果获得更加直观、形象的感受。

(三)覆盖范围广泛

当前阶段,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知晓天下事”。互联网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而且其信号的覆盖范围也非常广泛,其与视觉传达设计结合在一起,带给视觉传达设计更快的传播速度,而且其覆盖的范围也更加广泛,特别是万维网技术和多种传播渠道的带动了下,毫不夸张的说,全世界的互联网用户都可以获取相关的信息,互联网已经成为媒体产业的“第四次革命”,实现了信息的全球共享,让地球成为“地球村”。

(四)沟通互动显著

互联网背景下,沟通变得更加便捷和顺畅,尤其是互动性和即时性较强,这就使得互联网+视觉传达设计能够很好地满足设计用户与设计者之间的交流,有效避免了信息的不对称性,变单向的信息传递为双向的交流,能够对实际情况做出及时的反馈,设计受众群体可以摆脱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设计互动与交流,最大限度的满足了用户的设计要求,提高了设计准确度和信息沟通效率,并明显降低了沟通次数和成本,最终使得互联网+视觉传达设计效果更好。

二、视觉设计的互联网应用

(一)整体设计

在互联网+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应当全面把控设计的整体性,统筹协调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赋予视觉传达设计以整体性和协调性,在互联网+设计时要准确把握设计的整体风格和设计方向,并严格遵循整体设计的理念,全面的对受众群体特点进行分析,使得视觉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这样在实际的视觉设计过程中设计者才能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的展开设计,才能设计出优秀的符合用户要求的设计作品。另外,互联网+环境下,设计风格应当更加多样和鲜明,并不断通过创新来满足更多受众群体对设计风格的不同需求。比如,某网站开设的商铺的线上设计风格都不同:清新、古朴、欧美等多样化的设计风格吸引了各类用户的关注,可以说设计风格是每一家的品牌和文化内涵的外在体现,互联网+视觉传达设计更要注重整体性。

(二)模块设计

互联网+视觉传达设计为了能够第一时间引起受众群体的注意,吸引其深入的了解和持续的关注,就应当使设计主体简明、清晰且内容丰富完善。比如,在处理信息时,应当分析用户需求,协调各元素和信息所占的比例,避免“画蛇添足”,而应当做到“画龙点睛”与“相得益彰”的效果。给受众群体以和谐和协调之感,提高其视觉冲击力和设计美感。比如对于某类商品在进行营销设计时,应当对商品的颜色、形态、价格等进行模块化的设计,合理融合多种模块元素。而且,为了避免模块的枯燥性和单一性,应当综合使用文字、图片、音视频、颜色、动画、配乐等设计元素和形式,强化模块效果和感染力,满足传达设计的视觉要求,有效避免受众群体的审美疲劳。另外,要在视觉设计时进行图形、影音的变换,合理穿插优秀案例借鉴与学习模块,让模块设计更加的形象,激发相关人员的视觉兴趣和情绪感。

(三)资源整合设计

在对视觉传达设计时,应当积极整合设计资源,特别是通过收集一些优秀的网络资源和设计元素,使得设计风格更加突出,协调应用各类资源,平衡各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比例,从而形成对视觉的整体与局部的统筹把控。互联网+时代是大数据的时代,是信息统筹整合的时代,而视觉传达设计是信息形象化,具象化传播的工具,因此,资源的整合是视觉设计在新时代下的一大特色。协调发挥各个模块的设计优势,延伸设计的广度,加深设计的内涵,优化各项资源配置,使得互联网各类资源能够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和谐共生”。比如,在对以“秋天”为主题的视觉传达设计时,应借助互联网,全面获取相关的秋天的独特属性,比如收获、落叶或者悲凉等设计风格与方向,再对这些资源进行协调和综合运用,凸显出属于秋天的视觉效果,给人以冲击与生动的感受。

三、结语

视觉传达作为人们生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艺术展现、信息传播方式,其所具有的影响力非常广泛。运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设计,通过思维的转变让传统的视觉传达效果得到优化,有助于人们更加全面的认识视觉传达艺术,有助于人们通过视觉传达设计形式对产品形成更加全面的、系统化的认识和了解。网络资源的应用已经让互联网与视觉传达有效结合在一起,带给视觉传达更加多样化的形式,更加丰富的展现方式。相关人员要积极探索两者结合的最佳方式,让视觉传达设计通过互联网的传播而展现出更好的应用效果。

摘要:计算机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媒体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契机,与此同时也是巨大的变革和挑战。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推广和应用,已经逐步渗透到了视觉传达的设计中。本文笔者从“互联网+视觉传达设计”的角度入手,首先分析了基于互联网的视觉传达设计的优越性,进而有针对性的阐述了视觉设计的互联网应用,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关键词:互联网+,视觉传达设计,应用,优越性

参考文献

[1]洪凌超.移动互联网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特点研究[J].科技传播,2013(4).

[2]李平平.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艺术科技,2015(6).

[3]章靓.互联网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的新形势探究[J].大众文艺,2015(14).

[4]李泽.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型本科视觉传达专业精品课程包信息化建设[J].辽宁经济,2015(10).

篇4: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教学探讨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产品设计 交互设计产品创新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154-01

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在于产品与商业模式的创新,产品的创新需要优秀的产品设计人才,这是移动互联网企业生存发展与壮大的关键。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历史使命就是培养出优秀的创新人才,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总体上不太适合创新人才的培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对于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这一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目前国内各等级院校开设相关课程的专业,都制定了不同学时、不同方法,内容也各有侧重的教学大纲。有的高校偏重于技术的培训,有的高校偏重于UI的设计,也有的高校借鉴了互联网产品的设计思路,但目的都是为了把一个个富有个性的学生塑造成具有全面完整的创新能力的人。互联网与移动互联产品设计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出学生丰富的创造性,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与创作,为企业培养适格的设计人才。

为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与较强动手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的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课程主要分成三大块:一是理论基础,该课程以人机交互与用户体验的理论为指导,重在设计心理与用户体验。二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激发,此为该课程的重点。第三部分为实践项目的培养与训练,在该部分中会与校企合作单位联合培养。

在如何引导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上,英国爱丁堡陇比亚大学艺术与设计产业学院副教授宗诗婷博士的心灵编制工坊做了有益的探索,她的分组互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心灵编制工坊的启发下南航金城学院艺术系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将其方法优化后延伸到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的教学中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总体上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以互动设计的基本方法为理论指导

该课程以互动设计与用户体验的相关知识为理论基础,在进行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课程以前,需要对与互动设计相关的社会学、心理学有简单的了解与认识,对人因工程、界面工程、可用性工程、使用者经验设计与信息架构有较好的掌握,对用户体验有较好的掌握,对服务设计有基本的了解。

2 实践上学生创新性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的步骤:

2.1 材料准备

为比较直观地展现与提炼优秀产品的优质基因,需要准备竹签、两种以上色彩的便签条、LED灯泡与细绳子若干。

2.2 分组与产品借鉴

5-6个学生分为一组,在其中一张便签上让每个学生写出自己印象最深、认为最优秀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名称。然后总结出该产品最能打动自己的几个亮点,在其他色彩的每个便签上写出一个关键词,每个产品写出五个左右的关键词。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优秀产品的认识并提炼出其优质基因。

2.3 组合

把便签用竹签串起来,串的时候,务必保证有产品名称的那张便签在第一个,剩余的几张带有关键字的便签随机等距串在准备好的竹签上。每位同学一串,完成这一步操作后每组应该有五六支竹签。然后每组同学将本组的竹签组合成一个立体形状,三角体、方体均可。组合完毕后将其用细绳悬挂起来,以便展示与交流。

2.4 互动交流

各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并查看对方的组合,并在自己认同的产品优质基因上夹上一盏LED灯泡。经过这一步的操作后,可以直观地提炼出不同类型产品的共同创新点,这些创新点就是一个优秀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优质基因,也是自己进行设计创作时需要着重关注的关键因素。

2.5 重组与再现

将优秀产品的优质基因提炼出来并加以组合,随后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产品设计项目。在实施实践项目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优质基因逐点运用。

优质产品的优秀基因是一个移动互联网产品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对优质基因善加组合并在自己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上重现是创新性培养效率较高的一种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培养学生对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深度洞察力,又能培养学生的产品转移与再现能力,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方式,效果上也远胜于传统说教式的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融理论贯通、动手实践与产品创新为一体,打破了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主体、理论为中心、填鸭式课堂教学的方法,体现了以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主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宗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增强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学效果上,在经过本教学方法的培养后,学生对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多同学进入到各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企业从事产品设计与交互设计的工作,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在这种教学方法的指导下,2011年本系学生参与江苏省检验检疫局商检平台的策划与设计,截止到2014年3月份,累计服务企业3000家,在线销售500余万元,获得淘宝卖家一致好评,检科院也成为淘宝合作伙伴“淘拍档”。2012年本系学生参与大型社交型移动互联网产品项目-掌缘的产品策划与设计,以单位认证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截止到目前该产品已超过60000优质会员。

实践证明该方法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激发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应继续坚持这种方法并不断加以优化与创新,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敬文.浅谈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及用户研究[J].大众文艺,2014(6).

[2]黄成云.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3]鲁放.中国新媒体艺术教育发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4]肖敏,王英,宋秀丽,等.信息安全专业网络管理课程教学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13).

[5]張继河,张帆.高校培养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研究——基于实践教学路径角度[J].中国高校科技,2011(12).

[6]王丽,陈江博,苏雪琼,包传辰,彭月祥.科研融入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8).

[7]谢俊荣.高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

篇5:奇妙的互联网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陕西省商南县赵川希望小学 马杰

教案背景:

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课堂,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的就是要面向全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在课堂上真正深入的使学生了解互联网相关知识,激发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其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发展‛。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读物,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一些国际互联网方面的知识,所以在注意语言浅显易懂的同时,还用了一些形象化的比喻,如‚‘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又如‚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大网‛非常生动地把连接亿万台电脑的无数有形和无形的线所形成的一种网状结构表现出来,而‚地球村‛则表明国际互联网使生活在世界各地人们之间的沟通就像生活在一个村子里那样容易。像这样,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科学知识的方法,值得我们欣赏借鉴。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知道文中引号的用法,知道关联词表达的意思并能运用。

2.了解课文用打比方、举例子和作比较的方法来说明互联网的奇妙。

3.了解互联网的奇妙之处。

4.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文中引号的用法,知道关联词表达的意思并能运用。

2.了解互联网的奇妙之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这个新鲜玩意儿——国际互联网。它留给我们的最深印象就是——奇妙(板书:奇妙的)初读课文后,你知道文中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互联网的奇妙之处吗?板书:结构、工作原理和作用

课文又是怎样介绍这三个方面的?请大家选择一个方面,先读一读,再想一想,此处介绍了互联网的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读出来,做上读书记号。

二、了解‚奇妙‛

A 结构方面

1.请XX来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一张怎样的网?

交流:

同学们可真会想,丰富的想象才会有创造呀!说说,国际互联网给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

大(板书)

2.文中是怎样介绍它的‚大‛呢?

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不过,这张‚网‛是通过无数条‚线‛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

你从哪些具体的词语中读出来的?

巨型 团团包住 大网 无数条 亿万台(显红)

还有谁来说?

标点‚!‛作者由衷地发出了赞叹,可见其大。

3.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大网‛的‚大‛吗?

指名读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评:

你这张网已经能够包住我们的学校了,但这还只是比较小的局域网凭个人的力量太单薄了,我们一起来组成一张能够包住地球的大网。

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真的很(指课题)——奇妙。

4.同学们再细看这段文字,你会有新的发现?谁有火眼金睛——连用了5个引号(引号显红)

你真的很细心。看来这里的‚网‛和‚线‛很有讲究。‚网‛是一般的网吗?‚线‛是普通的线吗?请你再读读这段话,试着来填填:

出示:这里的‚网‛不是一般的网,而是指();这里的‚线‛也不是普通的线,而是指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指名填 你真棒 既读懂了‚网‛和‚线‛,又读懂了这段文字。

这里的引号表示有特殊的意思,不是一般的网,不是普通的线。出示: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5.同学们,我们知道电化教室的这台电脑可以上网,看来互联网就在我们身边。可是它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呀!这段话中把它比作了有形有色,看得见,摸得着的——蜘蛛网。这里就是用打比方的方法来介绍它的样子。(板书:打比方)

B工作原理方面

1.国际互联网它又是怎样工作的呢?奇妙在哪呢?

指名读

出示: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

奇妙在哪?(板书:快)从那些词语读出的?飞速 几秒钟内 万水千山 世界各地(显红)

谁来读读,读出互联网传递信息的快捷? 指名读

2.真是迅雷不掩耳之势啊!互联网在世界各地内传递信息的快捷令人惊叹。为了介绍互联网传递信息的快,课文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板书:举例子)

从北京发一封信到悉尼(出示地图)北京在地球北半球,悉尼是悉尼是澳大利亚的一个港口,在南半球,两地相距8900多千米。普通邮递少则半月,而发一封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就能收到。速度之快,在过去真令人难以想象,实在是太(指课题)——奇妙了。

谁能把这种奇妙通过朗读传达给大家。

出示: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比如说,我们从北京的一台电脑上发一封信到悉尼,只要几秒钟,对方就能收到,这比普通的邮递不知快了多少倍。

评:‚XX‛词读得特别好,让我感受了互联网魔术般的快捷。,就像这样,把所有体现互联网传递信息之快的地方都读出来。再试试

3.更奇妙的还在后面,谁接下去说

出示‚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虽然对方远在天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交流 从中你又能体会到国际互联网奇妙在什么地方?

普通电话 只闻其声不见其形

互联网通话 既闻其声也见其形

(2)课文中了‚不仅……还……‛这一组关联词介绍互联网通话声形俱现的特点。

请看: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

电脑里不仅能显现他的形象,还能传来对方的声音。

①可以这样改动吗?为什么?(提示:‚传来对方的声音‛和‚显现他的形象‛哪一个更能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

②‚不仅……还……‛这个关联词,后者表达的意思比前者更进一层。

③男孩子们读,把这种递进的意思表达出来。

4.虽然对方——远在天涯(很远很远)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感觉就在面前)前后意思不一样,所以用了‚虽然……却……‛。

女孩子们读,把前后转折的意思读出来。

5、文中把发送电子邮件跟普通邮递来比较,把网上通话跟普通电话来比较,国际互联网快捷方便的特点更加明显。(板书:作比较)

6.同学们,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唐代诗人王勃‚天涯若比邻‛的美好愿望在一千三百多年后的今天终于实现了。让我们一起吟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国际互联网使67亿地球人如同生活在一个村子里,称之为——‚地球村‛。多么新鲜的名词!你是怎么想的?(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实际上地球的表面积达到5。1亿平方千米的啊!

齐读 出示: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国际互联网实在是太(指课题)——奇妙了。

C 作用方面

既然国际互联网如此奇妙,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

1.请你认真默读,用心记,待会儿请你合上书介绍得大伙儿。

(1)学生合书交流补充,教师概述:网上娱乐 网上休闲 网上学习网上工作 网上购物

(2)文中连用了5个‚可以‛介绍互联网的作用

①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选哪一句?

出示: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非常丰富,各种知识、各类信息无所不有。

齐读。这一句本段的中心句。

②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你会选哪一个?(显示‚无所不有‛)

③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呢?你会用哪个词?(板书:多)

大家读书的能力越来越强了。

(3)比较一下,你认为这5个‚可以……‛中,哪一个最为神奇?你是怎么知道的?(显示‚甚至‛)(4)‚甚至‛,表示的是一种递进的关系。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关系表达出来。

第一句齐读,前四个‚可以‛分别由四个小组同学朗读,‚甚至可以‛全体同学一起朗读。

(4)国际互联网的作用还有(显红……)通过课前的了解,你还知道哪些呢?

请用‚可以……‛这样的句式写在省略号的旁边。写一种正常,写两种就超常啦!

2.交流:

是的,国际互联网的魅力无穷,就在于无限的可能,无限的发展,无限的创造。当然,无限的可能还等着在座的同学们去创造呀!

三、总结、讨论

1.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可以说,它与我们——息息相关(板书:息息相关)查过字典:‚息‛什么意思?(呼吸时进出的气,这个词就是说两人呼吸时进出的气都连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亲密)

一起读最后一段

这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2.学完课文,请你用一句话说说你的学习收获?(内容和方法两方面谈)

3.看来,互联网有百利而无一害啊!,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4.讨论:互联网有百利而无一害

老师这也有一段关于网络的负面报道,请XX来读。

学生若长期沉醉于网络世界,势必会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都造成极大的危害。长时间的电脑操作会导致其视力下降,骨骼变形等,严重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其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厌学、逃学;污染学生的思想;致使其道德品质扭曲,严重的还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看来,网络不能为我所用,以致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带来的反而是危害。同学们以后上网得做文明的网民呀!

四板书:

结 构 大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工作原理 快 息息相关

篇6:互联网搜索《长城赞》教学设计

《长城赞》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小学

2,课时:1 教学课题:长城赞 教材分析:

《长城赞》是一幅长联,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长城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 “黎庶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这幅对联语言精练,意蕴深刻,句式整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对联的常识,了解有关长城的知识。体会作者思维缜密、高度概括并以对联形式抒发激情的方法,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有技巧地朗读并背诵全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积累相关知识和素材的能力,为口语表达及写作训练打基础。

情感与态度: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通过学习本课,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和如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等重点句子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长城资料,提升对长城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就对联的特点对课文进行分析,接着再把上联、下联逐句进行分析,边分析的同时边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进而对长城的现状加以介绍,唤起学生保护长城的意识,并进行了背诵的练习,最后又让学生搜集古迹上的对联,以激发其诵读、积累对联的兴趣。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有哪些同学去过长城?谁能把自己亲眼见到的长城给大家描绘出来?并说说你在游长城时有什么感受。好,万里长城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出示百度图片(http://image.baidu.com/i?ct=201326592&cl=2&lm=-1&st=-1&tn=baiduimage&istype=2&fm=index&pv=&z=0&word=%CD%F2%C0%EF%B3%A4%B3%C7%CD%BC%C6%AC&s=0&oq=wanlichangcheng&f=3&rsp=1)万里长城

那么,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赞》这篇课文的学习,再次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

(二)预习探究 百度百科

出示课文(http:///201234211032-1.Html)

百度搜索

1、自由读文,读准字间,圈出文中的重点词语。

2、读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它的体裁是什么?(生判断其体裁,师引导生区分各种体裁之间的区别)

3、你见过对联吗?它有什么特点?本文与你以前见过的对联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生谈自己认识的对联,简单谈谈其形式内容上的特点 http://tieba.baidu.com/club/5193341/p/6259957)

4、下面,我们按对联的特点,逐句找一找对应关系。(播放背景资料http:///201234211223-1.Html)(生按照对联的特点,分析本文体裁特点,找出字与字、词与词、内容与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感受本文的音韵之美。)

(三)合作交流

1、自读全文,把全文正确、流利。同桌间、小组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2、研读上联。

(1)认真默读,勾画重点词句,小组讨论:上联从哪方面赞美长城,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全班交流,师点拨引导,适时板书:

上下两千年

上 联费移山之力 民族自豪感(时间)巍峨的丰碑

(四)品读体验

1、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了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那么,下联又是怎样赞美长城的呢?(生默读思考:逐句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小组讨论每一句话的内涵,每解一句,品一句,品一句,再解一句。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引生领会每一句话的内涵,并适时板书)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下联,组内互评。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4.、背诵课文

(1)、播放背景资料

(百度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A2NjQ2NTI=.html)

(2)、生观看,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观看感受。(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自由背,同桌互背,小组背,展示背。多种方式练习背诵。(4)、播放背景资料

(百度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Q0NDk1MjUy.html)生观看,说说自己的观看感受。

(五)、拓展延伸

对联在许多古迹上都有,你愿意把你搜集到的古迹上的对联与大家分享吗?(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古迹上对联。)

板书设计:

上下两千年 上 联 费移山之力(时间)巍峨的丰碑 长城赞民族自豪感

纵横十万里 下 联如玉带明珠

(空间)壮丽的奇观

教学反思:

从这个课例我得到几点体会:本文不长,但由于是对联,与诗词不同,与其他体裁也不同,学生学习理解起来,看似简单,但实则很难。通过百度搜索,百度视频,让孩子们穿越了时空来到了长城脚下真正的感受到了长城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感受到了“黎庶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教学《长城赞》时,我设定了这样的教学目的: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让事物更加形象生动。

围绕这样的目的,在精讲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对联中哪些语句是我观察到的景象”,引领学生寻找到作者的观察点:上联从长城经历时间久远入手,突出长城历史悠久的特点,下联从长城地势险峻,突出长城的气势雄伟。进而再根据特点设问:作者由观察到的景象联想到了哪些内容?从而体会作者创设的意境:长城凝聚了古代无数劳动人民的辛勤和智慧;气势浩大的工程使长城成为世界奇观名副其实。

上一篇:精彩的运动会-初中作文下一篇:医学技术系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