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二级单位财务管理规定

2024-04-19

学校二级单位财务管理规定(精选10篇)

篇1:学校二级单位财务管理规定

学校二级单位财务管理规定

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财务管理制度

(讨论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单位健康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的财务管理。

第三条 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学校对财务支出的有关管理规定,坚持勤俭办事的方针。

第四条 本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节约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

第二章 单位财务预算管理

第五条 单位财务预算是指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年度财务预算。

第六条 预算编制的基本要求

(一)贯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原则。编制科室预算要精打细算,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原则落到实处。

(二)坚持量入为出、保证重点、兼顾全面,要考虑突发情况下设备购置或维护费用。

第七条 预算编制程序

各科室是经费预算的编制单位,在每年11月提出经费预算后,提请中心会议研究,汇总各科室预算形成中心年度预算,由主任签字后报学校审批。

第八条 预算的编制办法

预算必须详实、具体,有操作性,凡涉及到工程项目的,必须列出具体明细,逐项预算。

第三章 资金管理

第九条 我单位为非盈利性服务机构,不存在资金收入项目。

第十条 资金、账目学校统一管理,不得私设小金库。 第十一条 资金支出

(一)资金支出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和计划执行。

(二)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开支标准和范围办理,不得分项、分票结算。

(三)每项支出都要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在相应的科目列支,不得转作其它科目。

(四)不得以任何方式虚列开支。

(五)通过南阳市政府采购或校内招标采购的合同,严格按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包干内经费支出

(一)采购额度达不到政府采购及校内招标标准,购置包干内设备、耗材等物品,需列出购置清单、用途、预算,按照审批权限审批(附表)。

(二)成立由三人组成的采购小组进行采购,并在采购栏内签字,采购的物品到位后由三人组成的验收小组进行验收并入库,使用者从仓库管理员处登记领用。

(三)采购超过两万元的项目由经办人提交建设需求、费用报告,待中心会议讨论后,由主任签字执行。

(四)属工程项目的,需先申请,工程结束后由三人组成验收小组进行验收并决算(可附决算清单)。

(五)物资采购申请表原始单据由中心主任(原件)及仓库管理员(复印件)保存。

(六)发票报销单据上的经办人由申请人签字,由中心主任签字。 第十三条 购置审批程序

严格按程序审批后再进行采购,采购人提出采购申请,分别经部门科长、副主任、主任审批,杜绝任何未经审批的.一切采购。

第十四条 年终财务公示

单位报帐员自然年底向单位全体职工公布本单位的资金使用详细情况,由主任牵头组织审查全年各项经费使用情况,报销单据与采

购审批表是否相符等。

第四章 资产管理

第十五条 中心资产包括固定资产、自购资产。

第十六条 凡中心采购的任何物资,必须先办理入库手续。 第十七条 各科室或个人登记后从仓库领取使用。

第十八条 需报废的物品,应由三人以上小组做技术鉴定,待报废物品由仓库管理员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处理。

第十九条 仓库管理员每年做一次资产盘点,按照学校要求报送资产数据。

第二十条 中心固定资产原则不外借,特殊情况需借出的,应做出书面说明并由中心主任签字同意,申请单由仓库管理员留存。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通过各种招标方式采购的项目,严格按照学校及上级部门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与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制度冲突,按上级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执行。

附件: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物资采购申请表

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

物资采购申请表

申请人: 申请日期:

篇2:学校二级单位财务管理规定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为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促进学校事业健康发展,实现“十三五”期间发展目标,现制订二级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一、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对全院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党委书记、院长是学校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工作分工,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对分管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负主要领导责任。

二、各二级单位负责人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全面领导责任;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是职责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二级单位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主要领导责任。各二级单位要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细化到每一个教职员工身上,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当中,层层传导压力,做到全覆盖。

班子成员要带头遵守党的纪律,特别是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忠诚于党,始终对组织坦诚,始终正确对待权力,始终牢记政治责任。

二、贯彻落实上级和学校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要求,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工作会议,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对工作任务进行责任分解,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落实到党的建设全过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三、以学习贯彻《准则》和《条例》为契机,继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的纪律和师德师风教育,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形成强化党章和纪律意识的浓厚氛围,筑牢思想上拒腐防变的堤坝。

四、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组织制度,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全体教职工大会制度,做到校务公开、系(部)务公开、党务公开。

五、巩固深化纠正“四风”成果,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精神和举办高校作风建设有关规定,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严肃查处违反师德师风、学术不端、公款旅游、公车私用、公款吃喝、乱发钱物、大操大办、借机敛财、收受学生和家长钱物以及工作纪律松散、办事推诿拖拉、服务态度生硬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六、分析研究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状况,做好本单位各项风险点的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和有关防控措施的总结修正工作,确保权力规范运行。

七、积极支持本单位纪检委员履行职责,及时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投诉、举报和上级机关交办的信访、投诉、举报,积极支持、配合上级纪检监察部门依纪依法履行职责。

八、各二级单位严禁私设“小金库”、账外账;严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禁虚开发票,套取现金。

九、严格执行“一案双查”,对不履行或者未能正确履行本责任书的,将按照《湖北经济学校法商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责任追究暂行规定》(鄂经法党发〔2015〕12号),进行责任追究。

十、本责任书从签定之日起到下次签定之日前有效,若责任人变动,本责任书由接任人继续履行。本责任书一式两份,责任签订双方各一份。

党委书记:

二级单位负责人:

院长:

篇3:学校二级单位财务管理规定

自2003年某职业学校学校全面实施系部二级管理后, 刚开始学校只对招生经费按各系的招生人数进行二级承包, 而其他教育教学经费未实行二级核算, 随着二级管理的不断深入, 对经费的使用、审批权限的划分等各种矛盾不断涌现, 本文试从职业学校财务二级管理的运行与实效进行探讨。

一、职业学校财务二级管理的主要问题

教育经费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为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 需实行二级财务管理制度。学校根据各二级系部所承担的工作职责, 赋予相应的财权, 校级财务部门对二级系部通过编制部门预算对经费使用进行总量控制;二级系部在学校统一财务规章制度、统一财务收支计划和资源配置下, 对学校下达的预算经费和分配的教育资源自主进行统筹安排和使用, 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二级系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由于一些职业学校实行二级财务管理都尚处于起步阶段, 各种制度尚未完善。

第一, 二级核算中指标体系需完善, 目前的指标中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教学模式、不同的学生规模, 在指标中没有体现;学校的现有资产在满足教学的同时怎么样更好地产生效益, 提高资产的利用率有待研究。

第二, 对外服务创收所发生的费用与日常教学发生的费用如何严格区分, 在现在管理模式下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有待制度的完善与管理方式的改变。

第三, 产教结合形成的资产、收益如何合理分配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老师、企业及学校多方的积极性, 对系部之间因行业不同产生的利益差如何平衡值得探索。

第四,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学校经费来源渠道和金额逐年增加, 各二级系部可支配的资金不断上升, 开支项目不断扩大, 部分二级系部出现办公费等事务性支出占总经费支出比重较大等不合理现象。内控制度和程序、监督机制、责任追究机制有待完善。

二、职业学校二级财务管理的方案探究

为充分调动各二级单位的积极性, 明确责、权、利, 强化学校二级管理的绩效考核, 学校在总的预算框架内, 根据以往几年的经费使用情况, 结合各系部的实际情况及各项经费的使用途径、学校的考核指标, 制定了一系列的费用切块分配方案, 并在每年年初根据上一年的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 对本年的费用切块分配方案作适当的调整, 形成系部教学经费分配方案、招生经费承包方案、学生就业经费承包办法、学生管理经费总额承包办法、系部创收经费分配方案、学费收缴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内部二级管理办法。

第一, 系部教学经费分配方案根据学校教学的特点, 结合会计核算的要求, 一年分二次根据每学期各系的人数下达指标, 财务根据二个学期的指标总和按年分系核算、考核, 刚开始每学期每生确定费用指标全部给系部, 后来在执行的过程中有些教学上的公共费用不好分配及一些公共教学事务考核的需要, 在确定费用中抽出10%划归教务处, 由教务处统一掌握、使用, 体育部提每生规定费用, 用于学生体育活动课开支, 同时对系部在经费使用过程中各项费用的开支比例也有了明确的规定。年底学校对各系进行考核。

第二, 招生经费承包方案, 由招生办牵头, 会同财务、校长办等部门根据每年的招生形势和学校的预算按排, 在每年初的招生工作通知中给予明确包干指标, 招生办按部门登记、审批, 学校财务在招生经费中统一核算, 9月底学校根据实际到校注册学生人数结算总费用, 考核、奖励、兑现。

第三, 学生管理经费按每年9月在校学生人数, 核定总额, 由学工处会同校团委统一分配、使用, 主要用于各项社团活动经费, 对一些有影响的社团活动, 如《德育主题班会》等学校会给予专项活动经费奖励。

第四, 系部创收经费, 由校财务统一收取, 除去按国家规定上交税金等费用外, 其他由系部自主分配, 校财务按系部核算, 在国家政策应许的范围内支出, 可结转下年使用, 但当年不能超支。

三、职业学校推进财务二级管理的实效探究

第一, 有利于激发学校系部的积极性。实施校、系二级管理模式, 管理重心下移, 使系 (部) 一级有充分的教学科研管理权、用人权、经费审批权、津贴分配权, 从而能够有效地调动起各教学单位和一线教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出现了工作任务争着干, 空闲时间找事干, 有了任务创新干的局面。如技能大赛全员参与, 近三年来省!金牌直线上升。

第二, 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实施校、系二级管理模式, 学校可以按照专业群、大专业门类或重组系 (部) , 集中相近专业的师资力量, 形成教学科研专业群和学术梯队, 有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校系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配置资源, 利于教学仪器设备和房产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 能够促进办学经费使用效率的提高。

第三, 有利于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实施校、系二级管理模式, 可以降低校级领导的管理跨度, 提高执行力度和管理过程的运行速度。使学校管理信息的传递速度加快, 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提高, 从而使管理效能得到优化。

第四, 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进行二级管理体制改革, 实行以校、系管理为主的新体制, 有利于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内容, 及时适应教育市场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宽口径人才, 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摘要:随着职业学校的发展、壮大, 如何加强职业学校的二级管理已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 本文从职业学校财务二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阐述, 并对职业学校财务二级管理的方案进行探究, 以使财务管理能更适应学校的发展。

篇4:学校二级单位财务管理规定

医院材料;二级库存管理;零库存管

1.二级医院材料库存管理的现状

关于二级医院的消耗品库房管理问题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二级医院医、教、研等物质基础的医用耗材,已成为医院参与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对材料进行科学而有效的管理,以充分利用物资资源,更好地发挥资金效用,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每一个二级医院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医院要想在竞争中胜出,效益与成本是关键的两个问题。对于全国大部分二级医院,医用耗材成本占医院医疗成本的1/6,条目2000多个,涉及领域广泛,其中每一项都与医疗工作的安全和质量息息相关。消耗品库房的管理直接影响到了医院的运行成本控制、医院的资金使用效率、临床保障能力等问题,因此,库房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二级医院的财务管理和医院能否做大做强。

2.二级医院材料二级库管理方法的设计

在大部分二级医院管理系统中,一般只有材料一级库房,其主要功能是各种卫生材料、普通材料的入、出、存管理。但在二級医院的实际工作中,仅有一级库的管理还远不能满足需要,因为根据一级库的出库数据只能反映出各临床科室的总消耗,医院管理者几乎不能对其领用、消耗进行全程跟踪和了解,即管理者不能将卫生材料、医用器械等材料的消耗与每个患者相对应,导致消耗材料管理出现真空地带,难免出现卫生材料易流失、难对账、难管理的情况。

针对这一问题,我对BX医院进行了先期调研分析,根据BX医院具体情况设计了“卫生材料二级库管理方法”。

“二级库存管理”是指各临床科室、辅助医疗科室、行政管理科室在医院材料一级库房领用材料后所形成的库存。该方法很好地满足了二级医院管理工作的需要,有效地控制了常见的关于医疗材料管理中存在的跑、冒、滴、漏等现象,既有效的控制了成本,又保护了医院和职工的利益。

3.二级医院材料二级库管理方法的实现方式

为了达到在不影响医疗工作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成本,针对二级医院采用了以下的思路:

针对二级医院门诊患者,医用、卫生材料发放相对简单,对于门诊患者发生的材料费,按门诊收据中的材料费内容发放。

针对住院患者,医用、卫生材料发放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两种方式:

对于医生医嘱中所需的卫生材料,模仿医嘱摆药的功能,根据医嘱的内容、开始时间、停止时间、上次发放本医嘱材料截止时间、本次发放本医嘱材料截止时间等信息计算该条医嘱本次需发放的卫生材料,在发放材料的同时自动记录患者费用。

如:医生下达某种药品长期医嘱,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其中用到了一次性输液器,医嘱为每日三次,医嘱开始时间为2010年10月23日早8∶00,每天的执行时间为9∶00,13∶20,19∶00。如计算2010年10月23日0∶00至2010年12月24日0∶00的材料消耗,程序则会自动计算出需一次性输液器3支。

对于手工录入的卫生材料,则应根据计费内容发放材料。在发放材料的过程中,将收费信息与库存信息一致的材料自动对应,如果信息不一致,还可进行手工对应,以确保材料发放的正确性。

4.如何实现材料二级库管理与医院HIS系统的融合

根据对BX医院HIS系统和计算机技术调查,并根据全国大部分二级医院HIS系统和信息自动化水平,二级医院应以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为依托,利用HIS的数据库平台,调用HIS现有的费用、医嘱、医用卫生材料等一级库信息,开发医用卫生材料的“二级库管理信息系统”,使该系统与HIS实现很好的融合,并使材料二级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完善、操作简便。

该系统可根据医用卫生材料一级库的出库信息直接确认入二级库,不仅操作简便,还有效减少了误操作。在临床科室需要出库时,可直接调取出库申请,确认出库,基本上不需手工录入信息,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时间等资源。护士站根据医嘱、计费等信息自动提取的某时间范围的出库申请,临床科室如果暂时不需出库某种材料,还可将其删除,待以后再申请。

材料二级库管理系统根据临床的申请信息对该申请单进行出库确认,系统会将收费信息与库存信息一致的材料自动对应,如果信息不一致,还可进行手工对应。材料出库信息查询,该功能的灵活性在于可查询任意出库单组合的申请信息及出库信息明细,并可将申请信息与实际出库信息进行比较。

5.材料二级库管理方法能给二级医院财务管理带来的好处

A.有助于二级医院实现医用卫生材料的“零库存”管理

“零库存”概念最先是在商业领域中提出来的,它指的是随着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物资流动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正在逐渐缩短,生产销售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物流优势,最大限度地减少物资的库存量,最大限度上提高资金的流通效率,避免资金的积压,减少企业运营成本。

对于二级医院而言,由于其承担着急诊抢救的任务,因此医疗工作存在着极大的突然性和不确定性,这决定了医院的医用卫材库房不可能实现绝对意义上的零库存。所以,“零库存”概念对于二级医院来讲应该是一个相对平衡的概念。它强调的是缩短库存占用时间,缩短医用卫生材料二级库出库的确认时间;加快医用卫生材料二级管理从入库到出库的流通速度,最终达到消耗品的入库速度与出库速度的动态平衡,从而实现零库存。

B.更有效的控制了成本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二级医院材料的二级库管理可以全面的提升医院的财务和经营管理水平。

针对各科室物资管理的作用:以往二级医院对科室使用消耗品的管理仅到仓库向科室发放为止,而科室对自己使用消耗品的数量,只能靠人工来管理,不能及时获得库存,更无法对物资使用的流向进行追踪。材料二级库管理应用于科室物资管理后,科室用该管理方法向仓库申请所需物资,向仓库领取后,确认进入科室二级库,库存增加。可收费项目,在护士收费的同时,将该库存减少,并记录病人使用情况,同时也提供设置收费不减库存项目,配合护士实际需要。不可收费项目,由护士定期出库。该系统配合物资条码管理系统,在基本不增加护士工作量的情况下,实现物资的管理从最初的购买到最终的全流程管理。

针对检验试剂管理的作用:由于不同于临床科室耗材的管理模式,检验试剂管理系统是通过建立检验收费项目与试剂消耗量对照表来自动采集检验试剂的消耗情况。以门诊病人为例,首先门诊病人刷卡扣费,在费用保存的同时,检验二级库自动扣除试剂的测试量,最终实现了检验试剂消耗的精细化管理。

针对高值耗材库存管理的作用:高值医用耗材属于医用耗材中的特殊种类,价格比较昂贵且大部分是植入人体的,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不仅与患者的健康有关,也关系着医院的经济利益和声誉。材料二级库管理对高值耗材采用“先卖后买,零库存”管理,在病人使用后,护士刷商品条码收费,将标志高值耗材的物资写入病人使用登记,并可刷入产品批号,仓库根据登记的物资做入出库。这样做保证收费的快速准确,每件高值耗材流向都可追踪,且一定在收费后仓库才进行买单,这就不会造成高值耗材的流失。

针对核算采集的作用:通过对采集数据统计分析,实现了对院科两级医药收支进行的统计核算,特别是科级成本核算可以根据采集的数据对科室的医药收支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分摊和配比,以达到考评科室效益、控制科室成本消耗的目的,确保科室效益及奖金发放紧密挂钩,增强全员成本意识。

篇5:企业二级单位HSE管理探讨

企业二级单位HSE管理探讨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始建于1985年,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宁张公路28 km处,总占地面积195 hm2,平均海拔2403 m,是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唯一的专业化电解铝厂.现已形成年产电解铝38万吨、炭素阳极12.8万吨的生产规模.

作 者:李春林 安德存 闫忠 作者单位: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第二电解厂安全环保科刊 名:安全英文刊名:SAFETY年,卷(期):28(9)分类号:X9关键词:

篇6:二级财务管理职责

2、培训公司日常财务,带领财务新手;

3、负责公司财务报表、核对往来,跟进客户合同进度;

4、编制财务综合分析报表和专题分析报表,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5、定期组织检查会计政策执行情况,严控操作风险,解决存在问题;

篇7:学校二级单位财务管理规定

【摘 要】分析目前高校内部财务监管的主要难点,提出高校应建立一种适应二级财务管理模式的财务监管新理念、新手段、新体系,同时优化内部财务监管环境,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部门的财务监管水平,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关键词】高校 二级财务管理模式内部财务监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C-0102-03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大多建立了与市场接轨的办学体制,规模的扩大、办学方式的灵活、经费来源的多元化使得“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成为多数大规模高校的最佳选择。伴随着二级财务管理的实施,二级学院的财务自主权明显增大,而高校内部财务监管却明显滞后,存在预算超支、隐匿收入、公款私存、资金使用低效益等问题,违规和贪污舞弊的风险日益增加。同时,社会对高校如何使用庞大的教育经费、资金使用效益如何等问题关注度日益提高。探索适合二级财务管理体制的高校内部财务监管途径,提高内部财务监控水平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一、二级财务管理体制下财务监管的难点

二级财务管理是指在学校统一领导的基础上,按照事权与财权相对应的原则,对校内各二级单位进行分级管理。学校核定二级单位的经费总额指标,二级单位对学校下达的预算经费能自主进行安排和使用,学校主要负责对二级单位的经费使用进行财务监督和绩效考评。在这种模式下,高校的财务监管困难重重,一是许多经济业务由学院直接开展,在空间和时间上形成了学校财务监管的真空;二是二级单位和学校形成了两个相互博弈的利益团体,从主观上有逃离学校监管的动机,学校的财务监管的触角很难深入到二级单位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三是高校在原来“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下形成了既定的财务监管模式,面对新的二级管理模式,新的监管理念并未形成、新的监管体系尚未建立、新的监管手段和方法还未形成系统。

二、目前高校内部财务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财务监管意识不强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财务工作实行校(院)长负责制”。目前国家审计部门加强了对高校领导的经济责任的任中审计,加强了对校一级财务活动的监管。但对于二级学院的领导来说,法律和财务制度并没有明确其法律责任,加上并不是财务出身,二级单位的领导大多法律意识不强,财务收支管理意识单薄,经济活动随意性大,不严格遵守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甚至有意识地逃避和抵触财务监管,使得高校内部财务监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重重受阻。

(二)经济责任制建设不完善,责权利不明确

实行二级财务管理后,财权下放为二级单位提供了较大的财务自由空间,但是相应的责任并没有明确和落实,造成二级单位的负责人责权不对等、职能部门责任分解不清,权利重复交叉,从而对资金运作和资源配置不计后果盲目决策。而财务监管人员在开展财务监督的时候,即使发现问题也无法可依,无从问责,使校内财务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大大受挫。

(三)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从201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目前各高校的内部控制普遍达不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要求。高校长期以来在原来的政府管控和拨款体制下发展,受传统理财观念的影响,内部控制长期处于被忽视和缺失的状态,内部控制文化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在:

1.内部控制范围不全面。有些学校只有针对学校一级的内部控制规范,二级学院的内部控制缺位;有些学校只对财政资金和专项资金进行监控,而预算外资金,特别是不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资金却处于失控状态。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如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不相互分离,没有建立健全重大事项领导班子集体决策的机制,对于基建项目、校企合作等没有经过集体研究、专家论证或技术咨询等。特别是在二级学院内部,甚至没有任何的内部控制制度。3.对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人员重视不够。如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建设项目管理等经济活动关键岗位人员没有建立轮岗制度和不重视道德教育。

4.高校内部控制更新速度太慢,不适应新形势。高校与市场的接轨使得高校的经济业务日益复杂化,对于这些新业务学校未能及时出台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给违法犯罪带来可乘之机。

(四)财务部门开展财务监督的力度不够 1.预算管理不科学、不严格。一是没有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二级单位的资金没有科学预测,部分收入未纳入预算,容易造成资金体外循环;二是在预算执行上比较随意,没有把预算当作学校内部法令来执行;三是对二级院系的预算执行情况缺乏考核和评价,使得学校对二级学院的财务监督显得苍白无力。

2.对二级学院的财务人员培训不到位。高校二级院系的财务人员一般没有受过专门的财务培训,对于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理解有限,财务管理水平低。而高校财务处由于忙于日常事务的处理,通常疏忽了对这些二级学院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的培养、业务技能的培训,极易出现“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违规使用票据、乱收费等违规情况。

3.对二级学院的财务检查没有形成机制。校级财务处对二级学院财务监管还是主要停留在核算层面,对于二级学院的财务规章制度是否健全、经济活动是否违规、资金使用是否合理等监督检查的职能却重视不足,使得二级学院的违规经济行为未能得到及时纠正。

(五)内部审计部门没有真正发挥审计和监督的职能

大多高校的内审部门并没有真正发挥审计和监督的职能。一是由于部分高校领导对内部审计的误解和不重视导致内部审计的地位和权威性不够,难以开展工作。二是由于内审部门大多是在党委领导下工作的,独立性受限,出于领导的压力和自身利益的考虑,要监管党政领导的经济行为可操作性较低。三是高校内部审计发展起步晚,目前主要局限于对预决算和财务收支的审计,对高校整体经济效益、财务风险等审计开展较少。

三、加强高校内部财务监管的对策

(一)优化内部财务监管环境

高校内部财务监管环境包括领导层的财务监管理念、学校的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内部财务监管文化等,是在高校内部形成的一种财务监管的整体氛围,影响着全校教职工的法制观念、风险意识和财务监管理念。首先,优化内部财务监管环境要从提高高校领导层的财务监管意识入手。高校领导不能单纯强调财务服务功能,要赋予财务部门、内审部门在财务监管方面的权威性,多开展财务管理、财务预测、效益分析、过程控制、监督检查。其次,要通过健全校院两级经济责任制,明确责、权、利。根据二级财务管理的需要,与时俱进地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创新。财务制度必须能清楚地界定各级部门及其负责人的权利和职责范围,要在各担其责的基础上实施领导干部问责制,严格履行“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对决策失误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的、违法违纪行为予以追究,并与干部考核、晋升、职称评定挂钩,从而树立财务制度的权威性,形成财务监管的良好的内部环境。

(二)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控制制度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应该借鉴COSO报告中的五要素框架,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控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应着眼于以下方面来构建:及时有效地防范高校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提高行为者的经济自律性,优化资本结构和资源配置,保证资产安全完整。总的来说,要遵循相互牵制原则和授权控制原则。相互牵制原则使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都不能由单独一人或一个部门处理完成,必须和其他人员或部门形成相互牵制和制约;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必须各有顾虑,上级受下级的牵制、下级受上级的监督,谁都不能任意妄为,不能出现约束黑洞。授权控制原则是要明确各级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职、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

在二级财务管理体制下,高校不仅要建立校一级的内部控制制度,还要监督二级院系建立不违反财经法规和学校统一规定的院级内部控制制度,报学校批准备案后执行。

(三)提高财务部门的财务监管水平

1.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提高财务监管水平的重要手段。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学校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必须纳入预算编制范围,所有收入一律上交学校财务,不得隐瞒、坐支、截留、挪用。在二级管理模式下,高校的预算包括校级预算和院系预算两个层次,二级学院在编制下年度经费预算时必须经过细致科学的分析,综合考虑职工数量、学生数量、科研业务量、社会服务业务量等细化因素,详细测算教学业务费、学生活动经费、科研业务经费、公用经费等各项支出。预算一经批准就应作为校内财经法规来执行,不得随意突破和更改。校级财务部门应大力推行预算预警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二级院系的预算资金使用进行实时控制,除了总量控制外还要进行动态监督,随时纠正偏差确保资金使用按预算执行,符合学校整体战略安排。

2.开展对二级学院财务活动的定期检查。学校要明确校级财务处和内审部门对学校整体财务活动的监管地位,把对二级学院的财务检查作为常态化的工作来开展,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并根据检查结果严格进行奖惩,与各学院下年度的预算资金量挂钩,体现财务监督的严肃性。对二级学院的检查主要包括:一是对是否依法组织收入的检查,包括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是否符合物价部门批准的文件规定,是否有擅自提高标准或扩大收费范围的情况;是否有自行收费、隐瞒收入的行为;由二级学院先收费的项目是否全额上交学校,是否有截留等。二是对票据管理的检查,是否全部开具学校正规票据,从财务处领用的票据是否有丢失。三是对支出的检查。对支出的范围、大小、方式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分析,对支出的效益进行指标分析,检查专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是否有挪用和挤占专项资金的行为等。

3.加强财务监管队伍、二级财务人员队伍素质建设。(1)提高财务监管人员的监管意识。财务人员必须从专注于事后核算的角色转变为站在一定高度,从保障学校经济活动合规合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维护资产完整的角度去审视整个学校的资金运动。这就要求财务人员既要具备会计理论(下转第181页)(上接第103页)知识,还要有财务管理能力、法制意识、全局意识、效益意识,同时要对学校各类经济活动具体情况有一定的了解。高校可以从关键岗位的财务人员培训开始,逐步推行到其他财务人员。(2)加强对财务监管人员监管能力、技术培训。在高校内外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的当前,制度的制定总赶不上新问题出现的步伐。制度的不完美和滞后的特性必然要求人为监管作为补充。在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对弈过程中,监管者的监管能力和技术的高低是能否防范和发现违规行为的关键。高校应该特别注意利用现代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打破人为监管中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最大可能地实现对经济业务的全面和实时掌控和监督。(3)加强对二级财务人员的法律法规宣传和警示教育。不是财务专业出身的二级财务人员,对财经法律法规没有进行过正规和系统的学习,法律意识相对较弱。二级财务人员作为院系财务活动的直接经办人员,其财务法律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加强对二级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宣传和警示教育是未雨绸缪的部署之一。

(四)完善高校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监督是高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和财务监督要互为补充、紧密结合。高校的内部审计应从事后的审计检查和问责转变为一种风险管控和预警。完善的内部审计应做到:一是评估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二是评价高校经济管理活动及相应经济责任;三是促进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这个定位,内部审计的内容不能局限于财务收支,而要更加重视对高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评价和管理,还要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评估,对财务风险和内部控制风险进行预警。同时,考虑到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独立性问题尚未很好地解决,还可和外部审计相结合,如可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和专项资金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参考文献】

[1]胡方年.新时期高校财务监管问题研究[J].教育会计研究,2012(12)[2]刘艳华.高校内部财务监督体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1(2)

篇8:学校二级单位财务管理规定

一、开展二级单位创收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 高校资金来源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过去政府拨款, 逐步向以政府拨款为主, 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格局转化。这种筹资渠道除收取学费、银行贷款外, 各高校还鼓励校内二级单位利用学校的设备、人员、房屋等资源积极创收, 通过创收以增加学校财力, 增强了办学活力, 弥补二级单位资金缺口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提高了教职工的福利待遇, 稳定了教职工队伍, 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

二、高校二级单位创收形式

高校创收收入是指高校内各部门、单位利用学校的有形或无形资产对内或对外经营、管理和服务取得的收入, 依据其利用资产及人员取得收入主要划分为:各类计划外办学 (包括成人教育、联合办学等) 、培训办班 (举办的各种短期培训班和在职研课程进修班) ;出租场地、设备取得的管理收入;经济业务往来中的让利;技术转让服务收入;捐赠收入;计划外其他收入等。[1]

三、高校二级单位创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二级单位利用学校资源积极创收, 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有些单位在取得、核算、分配和使用创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 隐瞒创收收入, 上缴不及时

一些单位利用学校资源搞创收, 收进了本单位“小金库”, 不足额上缴;有些单位收入不及时上缴, 导致入账时间拖延, 造成在核算收入时创收较少, 与各单位核对实际收入时存在不一致现象。

(2) 创收不规范

目前高校普遍实行“校院 (系) 两级”管理模式, 学校赋予二级单位教学、科研和管理最大限度的权力, 在权利范围内各单位想方设法搞创收。创收范围、创收项目未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相关制度执行。

(3) 成本核算不科学

高校鼓励各单位积极创收, 在于创收能为学校带来经济利益, 但是如果收不抵支, 对于学校来说, 创收没有任何意义, 创收不仅不能为学校带来收益, 反而增加支出。因此成本计算不仅要计算水电、人员报酬等有形资产, 还要计算资产折旧。[2]因为场地、房屋、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表面上看并没有立即在某一次创收过程中得以体现, 但其维修、保养乃至由于提前报废造成的重置费用补偿都来源于教育经费, 如果不计资产折旧, 那么所谓的创收便成了无偿占用学校固定资产, 造成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

(4) 收入分配不合理

①创收分配与教学任务相脱节。

从高校创收情况来看, 各单位创收留成的多少, 主要取决于各单位创收水平, 但创收水平的高低主要反映了该单位在创收方面支付劳动量的多少, 但并不等于支付超额劳动量的多少。因为各单位实际承担的教学任务是不同的。[3]因此在分配上按照提成比例进行分配, 不考虑各单位实际承担的教学任务, 只能调动各单位在创收方面的积极性, 而调动不起完成计划内教学任务的积极性;造成重创收轻教学, 造成教学质量降低, 基础理论课程削弱。

②创收能力差异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根据调查, 所谓“创收”往往是社会和市场需求较大的学科, 如外语、计算机、美术等应用性较强的专业, 而马列主义、哲学、历史学、数学、体育等基础理论专业创收能力较差。由于创收能力差异, 导致各单位分配差距, 由于所处单位不同使得有些单位教职工付出的劳动兑现的程度不同。大体来说创收收入按比例提留后, 其余部分则归直接创收单位所有, 分配后的收入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以实物形式发给本单位教职工。这是造成校内不同单位之间收入和实际福利待遇差距的重要因素。据调查, 创收能力不同, 使各二级单位之间奖金的发放有较大差距。创收多的单位, 每年发给本位教职工的奖金可达人均三、四万元, 有些高校还出现创收多的单位外聘人员工资高于创收能力差的具有一定职称的正式教职工工资的情况;创收能力差的单位给教职工奖金发放能力有限;有些没有办法创收的单位领导为了安抚民心, 想法设法筹集资金发放福利, 其状十分可怜。

总之, 各二级单位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 容易造成同在一校工作的教职工, 并同样是在努力工作的教职工之间经济收入的差距。这种收入差距存在不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 容易引起部分单位之间、教职工之间的矛盾。

③各类人员获得收入的机会不均等。

高校由教学、教辅、行政、后勤服务等人员组成, 每位教职工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共同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任务, 因此每个人都应有在各自岗位上提供劳动获得收入增长的机会。但从目前的创收分配中, 存在着机会不均等问题。

(5) 对资金使用缺乏更加有效的监督

一些高校在对创收收入按比例分配后, 将一部分用于改善教职工待遇, 一部分用于教学、科研等商品劳务支出, 对用于支出比例尚未规定更加具体比例, 如办公费用、差旅费、电话费、科研等项目;各单位对资金拥有使用、管理权, 在报销过程中部分存在把关不严, 缺乏相应监督, 有可能造成部分资金没有真正落实到提高和改善办学、办公条件中去。

四、规范创收收入管理问题的对策

(1) 加强创收收入管理, 保证收入及时足额入账

①加强票据管理, 规范创收收入审核。

各单位对拟收取的各种费用, 需向校财务处申报收费理由和依据, 经同意并报地方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执行;票据由财务处统一管理, 定量发放一些票据给各单位;校财务处要将发放票据定时催缴收回, 及时核对票据存根上的收入是否全部入账, 金额是否完全一致, 保证账实相符, 入账及时。

②加强与各系沟通、联系,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创收收入与各单位经费、职工福利待遇直接挂钩, 校财务处要及时与各单位沟通、联系, 将收入明细及时反馈至各单位, 进行核对, 保障每一笔账真实可靠。

(2) 提高创收能力, 开展增收工作

高等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德、志、体、美、劳全面发展, 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所以高校在组织“创收”时, 要在“以学为主”、“以教为主”的前提下进行, 在符合国家政策规定下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创收, 利用学校良好的资源, 开展增收工作。

(3) 进一步完善分配政策

创收分配政策既是学校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又是一项非常敏感的工作, 难度大, 应慎重行事, 分配政策完善的是否合理, 直接关系到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收入分配应兼顾学校、各系和个人三者的利益。既要不断增强学校综合实力和调控能力, 又要有利于促进管理重心下移、提高各单位创收积极性;既要逐步提高教职工的生活待遇, 又要有利于各单位的长远发展。

在分配中需根据各类人员劳动特点, 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和相应的分配形式;坚持各类人员获得收入或收入增长机会大体均等, 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不能因单位、工作性质等原因造成其获得收入机会不均等, 差距过大, 但具体按什么比例分成需慎重行事。总之, 分配政策要有利于调动各类人员积极性、平衡相互之间的利益。

(4) 加强成本核算, 避免学校资产流失

高校在对各单位创收进行评估和分配时必须进行成本核算, 不仅要核算水电消耗、纸张耗用、人员报酬等有形成本的支出费用, 还要考虑学校的房屋、设备等的资产折旧费。所以学校在创收活动之前要进行有效的成本核算。高校根据创收项目的特点, 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 尽可能客观地核算各创收业务的成本, 保持各创收业务成本核算的真实公平。[4]

通过有效的创收, 让学校和各单位都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使在创收活动中被占用的教室、实验室、设备等各种资源得到应有的补偿或更新, 从而避学校资产的流失。

(5) 实行适当补偿机制[5]

从目前高校发展来看, 有些单位创收能力较强, 运行良好;有些单位创收较少, 资源利用率较低。对于创收中收益差别可以给予适当补贴。这种作法实际是对学校内部实行“抽肥补瘦”的收入分配调节的借鉴。这种作法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对于那些创收多的单位而言, 它们用于办学创收的各种资源, 并不是自己所有, 如某些单位具有专业、师资、设备等优势, 这种优势给各单位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因此, 这些单位高创收不完全是本单位劳动的结果, 因此就不能完全归这些单位教职工独享。具体“抽多少”还需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以更好促进各单位创收积极性。

(6) 加强对创收收入管理的监督力度

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各单位创收分配后的资金用途、比例管理。各单位开展创收是为了减轻学校经济负担, 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 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 因此要加大对分配后资金用途管理, 对于支出确定更明确的比例, 以使收入的成果给学校带来的利益落到实处。归口管理部门要严格把关, 财务处严格依据规章制度进行审核报销;审计等部门定期对该项收入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总之, 高校一方面在项目范围允许内要鼓励各单位积极进行创收, 为创收提供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财务制度建设, 规范监督管理, 使创收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出现, 高校鼓励二级单位开展创收以增加学校财力, 改善教职工待遇。本文就高校二级单位创收形式、创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并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规范二级单位创收管理的对策, 以使创收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促进创收良性发展。

关键词:创收,创收分配,二级单位

参考文献

[1]闫天池, 袁晋芳.高校创收绩校评价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8, (3) .

[2]裘婷.高校创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事业财会, 2005, (1) .

[3]潘抗美.高校创收分配中的问题与对策[J].浙江经专学报, 1990, (2) .

[4]罗述权, 郑震.浅析高校产业创收收入与成本管理[J].集团经济研究, 2006, (34) .

篇9:学校二级单位财务管理规定

一、财务部门在高职院财务二级管理中遇到困难

(一)财务部门关键人员思想认识上的阻力 面对长期以来的财务集权管理,财务部门关键人员受惯性作用的影响,思想上认为一放就乱,导致行为上消极对待财务二级管理,总是寻找各种“理由”认为推进财务二级管理的条件还不成熟,而如何才能“成熟”,却又不采取任何措施。

(二)归口费用向部门(系、部)费用转化中职能部门的阻力 由于高职院财务管理由中专校时的实报实销制,向系、部二级财务管理转变时制定的部门财务预算,普遍采用了一种过渡方式,将费用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部门(系、部) 费用。如办公费、差旅费、电话费、实习费、交通费、招待费、学生活动费、就业费等。这部分经费占学院总经费的比例较小。第二部分是归口费用。如实践实训耗材费、教学仪器设备费、图书费、印刷费、课程建设费、专业建设费、创业教育费、群体费、技能实践费、科研业务费、招生费、外事费、培训费、维修费、水电费等。这部分经费占学院总经费的比例较大。当高职院部门财务预算管理经过一定阶段的探索,已基本具备大力推进的条件,需要将归口费用中的一些费用,如实践实训耗材费、招生费、培训费、教学印刷费、课程建设费、专业建设费、群体费等项目的全部或部分下达系、部,变成部门费用时,就遇到了上述费用之归口部门的不同理解,更多地是有些归口费用会由于各种原因继续留在归口部门。从而造成在高职院财务二级管理中应该下达系、部的经费无法下达,导致不明缘故的院领导和系、部误认为财务部门不愿“放权”,影响了高职院财务二级管理的推进。其实,经费或下达给归口部门,或下达给系、部所有,对财务部门来说都是“放权”。如果说有权的话,财务部门也就是根据有关制度,行使必须的审核权和监督权了。因此,减少归口费用的名目、金额,用来增加部门(系、部)费用的名目、金额,不断扩大系、部财权过程中的难点仍在费用归口部门。

(三)缺乏相应的二级财务管理制度 高职院虽然具有比较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但是由于二级财务管理必将处于探索阶段,这就导致在逐步下放财权给系、部时,尚未形成与之相应的二级财务管理制度,如何控制系、部的经济行为也就没有了准绳。

(四)经济责任缺失,权责失衡 在高职院宏观层面本就没有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的前提下,推进二级财务管理又无法绕开系、部经济责任制的建立健全,而对于高职院系、部领导的经济责任,由于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办法,导致财权下放后系、部领导有权了,但如何监督、考评却成了财务部门的难题。

(五)预算依据不科学 高职院在制定部门预算时,根据的标准是本院前几年的使用水平、再参照同类学校,同时考虑本院的事业发展而制定,最后由财务部门根据各系、部情况确定各系、部各项经费预算。由于制定标准未必科学,而且不采纳系、部意见,因此,也就失去了预算执行的基础。同时没有必须的预算跟踪、分析和评价,容易造成预算内容不实、预算约束不强的弊端情况。

二、财务部门推进高职院财务二级管理的措施

(一)合理编制预算 主要表现在:一是编制预算时,既要考虑事业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学校的财力。收入预算必须做到要积极稳妥。支出预算要按照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首先要保证人员经费;其次要在公用经费的使用中向教学和科研倾斜;最后根据学校财力情况,再考虑自筹基建项目的安排。二是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院系、部门一定要严格按照学校下达的预算执行,杜绝超预算开支经费和无预算开支经费。同时审计部门应对预算执行编制合理性、调整的真实性,使用的效益性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预算管理。

(二)倡导全面服务 财务部门职能转变的重要标志是全面服务。一是政策咨询服务,财务部门要对主管部门以及学院出台的相关政策与规章制度做出说明和解释,并向院系、部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二是信息服务,财务部门可以将有关的财务信息及时处理、传递给相关院系、部门使用。

(三)实施网络管理 应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以财务为中心, 上至学校决策层、下到各系(部门)的预算执行信息传递与反馈网络。既对整个学校及各系(部门) 、各部门的预算计划及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立刻预警或禁止,也可将整个学校和各系(部门) 的预算执行进度和情况传递给学校决策者和各系(部门) 、各部门, 使他们能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作出相应决策, 保证预算计划的顺利完成。

(四)规范“一支笔” 审批 年初,学院(系、部)各个分管领导提出一年的经费预算,经党政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确定、汇总。凡是涉及综合性的、大局的大额款项的开支,由领导班子根据各口经费的具体情况,统筹商议解决。“一支笔”平时审批时,就以预算为依据。对于那些没有列入预算,而又必须开支的临时性的较小开支,“一支笔”领导在与分管领导商量同意后方可审批开支;对于那些未列入预算,又必须开支的数目较大的款项,“一支笔”领导必须将其提交到院系党政联席会议上来讨论确定,然后方可审批开支。年终时,再对全院系一年的财务收支进行决算,并将决算结果向全体教职工通报。

(五)做好财务分析 科学的财务分析既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又是一种检查的手段。它的主要作用在于:一是正确分析学校财务运行和财务管理状况、财务问题,为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提供依据;二是促进综合财务计划的顺利实现,加强财务调控能力;三是促进学校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努力增收节支。

(六)建立精细化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要制定与完善专项费开支内控制度,用制度规范和监督专项费开支。其次,要进行预算控制。不仅要控制总额,还要控制进度及使用比例。再次,要进行经费分析制度。财务处要定期与不定期地与业务部门召开经费分析会,对每个院(系)、部门在一定时间内的经费总指标、单项指标执行情况进行沟通,提供交流平台,共享管理成果。

(七)细化管理制度 首先, 要加强政策制定。 政策不仅要符合国家、 省及财政与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 而且要结合校情,彰显特色, 突出可操作性。其次,要内容全面。具体包括:学校依据国家法律法规, 结合实际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各级岗位职责; 会计核算程度、具体工作标准和考核细则;财务经费口径、 费用构成、 审批权限、 办事流程等, 并形成层次分明、 清晰、指导性强、 便于操作的、 系统全面的财务管理制度汇编。 通过财务管理制度精细化, 可以使所有部门、所有岗位、 所有人员,包括从教职工到各部门负责人、再到学校领导,全部明确岗位职责和办事规则、标准及流程,促进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再次, 要强化制度执行。制度一日下发,就必须具体化、细致化。把财务管理制度精细化到制度执行中的每个岗位、人员、各个环节与关键控制点上, 保证制度的有效性。最后,要强化制度反馈。对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查找原因,制定新的制度,切保制度的科学性。

(八)注重部门沟通 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与各二级院(系、部)、各职能部门、经济实体的沟通。把各级财经制度、学院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收费政策、项目、标准、范围、缴欠费情况、项目收支情况、教职工工资、津貼发放、个人所得税扣缴情况、学生奖学金发放等情况以及招投标信息、集中采购制度等,按程序、多层面、多形式的进行公开。通过阳光财务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推进民主理财,促进开放型财务管理机制的形成,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耿淑荣:《试论全面预算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教育财会研究》2006年第1期。

[2]张依群:《試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理念创新》,《教育财会研究》2004年第1期。

[3]张美华等:《高校二级院(系)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研究》,《预算管理会计》2005年第3期。

[4]王卉:《对高校推行校院两级财务管理的探讨》,《北京财政》2004年第1期。

[5]彭源波:《谈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社会科学家》2004年第1期。

[6]吴静:《高校二级模式下宏观调控实现方式探析》,《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5期。

[7]喻颖等:《浅谈高校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经济师》2008年第4期。

(编辑 杜 昌)

篇10:学校二级单位财务管理规定

岗位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晋人社厅发[2009]91号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各有关单位人事(干部)处:

《山西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晋人字[2008]111号)和《山西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晋人职字[2009]9号)有关规定,我们研究制定了《山西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管理试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九年十二月三日

山西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

岗位管理试行办法

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促进全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山西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晋人字[2008]111号)和《山西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晋人职字[2009]9号)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1、全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以下简称“二级岗位”)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设置范围内实行总量控制、统一核准和聘用管理。

2、全省二级岗位总量根据全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总体控制目标及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确定。二级岗位原则上在规定的设置范围和结构比例内,根据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规模、事业发展和专业技术水平等综合因素核定到事业单位。

3、二级岗位人选的聘用,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核准设置二级岗位限额内申报和竞聘,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和德才兼备的标准,注重工作实绩,鼓励创业、创新和创造。

4、二级岗位须有明确的职责任务、工作目标和具体任职条件。

二、申报和竞聘条件

5、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核准已设置二级岗位的事业单位中符合条件的工作人员可以申报竞聘。

6、现受聘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符合下列两类条件之一者,可直接申报竞聘二级岗位:

学术荣誉类条件:

(1)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2)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负责人及以上专家;

(3)“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4)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5)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6)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7)“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8)中华农业英才奖获得者;

(9)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0)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11)文化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奖项类条件:

(1)获得国家级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一等奖(个人排名前五)或二等奖(个人排名前三);省(部)级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个人排名前二);

(2)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个人排名前二);

(3)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个人排名前二);

(4)国家级教练,且其训练两年以上的运动员或培训两年以上的运动员输送后四年内取得过奥运会冠军或集体项目获奥运会前三名;

(5)中国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一名)。

7、现受聘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满12年,并符合下列任意一类条件之一者;或现受聘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满9年,并同时符合下列任意两类条件各一者;或现受聘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满6年,并同时符合下列三类条件各一者,可申报竞聘二级岗位:

奖项类条件:

(1)获得国家级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一等奖(个人排名前十)或二等奖(个人排名前五);省(部)级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个人排名前三)或二等奖(个人排名第一);

(2)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个人排名前三)或二等奖(个人排名前二);

(3)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个人排名前三)或二等奖(个人排名前二);

(4)获得省级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以上(个人排名第一);

(5)获得国家部委(局)颁发全国性的文化艺术类奖一等奖(个人排名前二)或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个人文化艺术奖一等奖(个人排名第一);获得国家文化艺术类一级学会(协会)的美术、设计、音乐、舞蹈、戏剧、影视作品一等奖2项及以上(个人排名第一);

(6)国家级教练,且其训练两年以上运动员或培训两年以上运动员输送后四年内,取得奥运会前三名或集体项目获奥运会前八名,或者取得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冠军两人次以上;

(7)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国家级星火奖一等奖(个人排名前三);

(8)获得中国专利金奖(个人排名前二)。

项目及成果类条件:

(1)国家“973”计划课题负责人,国家“863”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负责人;

(2)主持承担过3项及以上国家科研项目或6项及以上省(部)级科研、工程技术推广项目,并经省级以上相关部门验收合格;

(3)以第一完成人获得4项及以上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被开发转化,且年产值4000万元以上;

(4)主持育成国家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动植物新品种1个及以上并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主持育成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动植物新品种5个及以上并大面积推广应用;

(5)项目研究成果为中央政府或有关部委采纳、推广应用,并产生重要影响者(第一完成人,并提供证明材料)。

学术荣誉类条件:

(1)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2)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3)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

(4)中央直接联系的优秀专家;

(5)国家、教育部、省重点实验室,以及省以上重点学科中的主要学术技术带头人;

(6)山西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人才;

(7)省内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领域或行业学术技术领军人才,以及其他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特殊人才。

三、申报和推荐程序

8、全省二级岗位实行用岗指标管理,申报、审核程序如下:

(1)省直属事业单位用岗计划直接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申报; 省直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向其主管部门提出用岗计划申请,由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市及以下所属事业单位用岗计划,按照管理权限,逐级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汇总后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3)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核,并向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下达二级岗位用岗指标。

9、各市和省直有关部门,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达的二级岗位用岗指标限额内,按以下程序组织人选申报和推荐:

(1)个人申请;

(2)事业单位组织资格审查、评议、公示,经逐级审查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或省直主管部门推荐;

(3)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或省直主管部门对受理的推荐人选按照程序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汇总后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核准。

10、二级岗位人选申报材料:

(1)各市或省直主管部门推荐公函;

(2)《山西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聘用人选推荐汇总表》;

(3)《山西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人选申报表》;

(4)业绩、成果、获奖等有效证明材料。

四、聘用与考核管理

11、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核准的二级岗位人选,根据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由事业单位与之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任务。

12、按照《山西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办法》(晋人字[2004]102号)有关要求,对二级岗位聘用人员实行严格考核、动态管理。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以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和聘期工作目标任务或聘用合同有关约定,以及科研成果、重大项目、创新创造为主要依据。考核分为考核和聘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岗位及续聘、解聘的主要依据。

13、二级岗位受聘人员每个聘期原则上不超过三年。聘期期满,经考核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报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核准后可续聘;基本合格的,可给一年观察期,观察期满,经考核为合格以上的,报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核准后可续聘,仍为基本合格的,应予低聘或解聘;不合格的,应予低聘或解聘。

14、市及以下所属事业单位二级岗位人员的考核工作,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实施;省直属以及省直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二级岗位人员的考核工作,由事业单位和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二级岗位人员的考核结果须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

五、附则

15、本办法第6、第7条所定条件中各类学术荣誉、各种奖励、成果获得和承担项目完成的时间,原则上应在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取得以来。

上一篇:生活日记300字小学生下一篇:宜路镇文登幼儿园建档立卡户收费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