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使用与管理办法

2024-05-05

印章使用与管理办法(精选9篇)

篇1:印章使用与管理办法

印章管理与使用规定

一、印章保管:

1、XXX瑶族自治县总工会对外使用的各种印章,由办公室专人保管、使用。

2、各科室(含二层机构)的公章以及业务用章,则由各科室(含二层机构)专人保管、使用。

二、印章使用:

1、“中共XXX瑶族自治县总工会支部委员会”印章:

(1)用印范围:

县总工会支部文件、通知、便函;组织介绍信、入党志愿书、外调信函、党员证明。

(2)用印手续:使用支部委员会印章须经支部书记、副书记批准。

2、“XXX瑶族自治县总工会”印章:

(1)用印范围:

县总工会文件、通知、便函;对外联系的介绍信;需要报上级(含其他部门)审批的报告;以县总工会名义签发的各种证件、证书、奖状、协议合同等。

(2)用印手续:

使用县总工会印章须经县总工会主席、副主席批准;各种证书、奖状须以文件为据,填写姓名后用印;个人事项须盖公章证明,视其范围、内容和要求,经办公室审查,分管副主席签置意见后印,用印后要登记备查;机关干部和基层单位要开介绍信,须经县总工会副主席或主席批准,严禁开空白介绍信,如特殊情

况需要,经领导批准,登记并事后销号。

篇2:印章使用与管理办法

2.使用流程:

1)合同章使用流程:办公室登记编号后,由部门相关人员自行保管,并对合同章的使用负责。使用时部门经理批准,并在使用登记台帐上作好使用记录。

2)公司公章使用流程:

A 申请人所在部门经理或主管上级向办公室提出申请

B 印章保管人员审阅、了解用印内容

C 印章保管人员对申请人资格进行核准并在《印章使用登记表》上登记,由印章保管人盖戳。

3)财务章使用流程:同公章使用流程。

3.管理制度:

1)公司公章由办公室主任保存,财务章由财务部指定专人、专柜管理。印章管理人员必须切实负责,不得随意放置或转交他人。

2)印章管理人员对印章的使用及安全承担全部责任。印章使用必须登记,未经总经理或副总经理批准,严禁盖空白章或给外单位盖章。

3)对于超出使用权限的文件,必须经总经理审批,对未经审批而使用公章,要追究当事人和保管人的责任,由此而产生的后果由当事人负责。

4)如因业务需要需在空白纸上章盖,需经总经理审批,由保管员对所盖章的空白纸编号登记后盖章。申请人对空白纸的使用负责。

5)因异地执行重大项目或完成重要业务,需要携带印章出差的,须经公司总经理审批,并在使用时请示总经理或部门经理,承担依法使用的责任、用后及时归还。

6)各种印章由相应的保管者负责,如有遗失及时汇报,造成责任由管理人全权负责。

篇3:印章使用与管理办法

一、高校作废印章归宿的调查

近日, 笔者通过因特网随机对全国各地66所高校作废印章归宿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结果如下:第一, 注销归档的有28所高校。高校有:中山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长安大学、长春大学、成都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辽宁工业大学、南昌大学、南华大学、山西大学、上海大学、西南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大连交通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衡阳师范学院、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第二, 上交的有15所高校。高校有:中国地质大学、青岛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武汉纺织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广东商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淮阴工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三, 销毁的有15所高校。高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暨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海南大学、河海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青海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山西农业大学、阜阳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湖州师范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第四, 无明文规定的有8所高校。高校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贵州师范学院、韩山师范学院、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山西大学、商丘师范学院、沈阳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

以上调查可知:根据高校相关规章制度, 大致可以将作废印章的归宿划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类是采取注销归档方式, 约占调查高校总数的42.4%。也就是说, 近半数高校能根据相关规定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采取比较合理的方式和手段对本校印章档案进行妥善保管。第二类采取上交方式与第三类采取销毁方式的高校各占22.7%, 说明采取此两类管理方式的高校贯彻执行国家相关规章制度还不太全面或者说有一些偏差, 存在诸多漏洞和不足。第四类高校在其相关印章管理制度中仅仅提到了怎么来启用与管理学校印章, 对如何处置作废印章却只字未提, 约占12.2%, 或许能推定这类高校还没有意识到印章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笔者认为, 尽管难以确定被调查的高校是否还存在相关更为完善的印章管理制度, 甚至对网络信息更新是否及时也存在质疑, 但由于其调查数据与高校实际应该做到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印章的工作目标相去甚远, 足以说明全国有相当部分高校没有对本校作废之后的印章进行妥善管理, 结合被调查高校的印章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的实际内容, 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国家档案局于2008年6月发布了《印章档案整理规则》在高校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 高校印章管理工作还亟待加强。

二、高校印章档案管理乱象原因

1.由于历史的原因, 高校档案部门一直将作废印章归入实物资料而非档案。1993年11月, 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发布<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 在《通知》中没有涉及印章档案的内容, 而这个《通知》从1994年开始一直沿用至今, 都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法理依据和贯彻执行的工作规范。《通知》没有将作废的印章归入集中统一管理的档案范畴, 加之作废印章表现为实物资料的特征, 高校档案部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把作废的印章归入实物资料的范畴来进行管理, 这一认识直接决定了其命途多舛。

2.由于档案管理继续教育课程陈旧, 对于小类别档案规章制度的颁布缺少关照, 致使印章档案成为管理盲区。高校档案工作者每年都要接受档案主管部门开展的继续教育业务培训, 由于继续教育业务课程内容陈旧, 极少更新, 所以大家能接受到的新业务知识十分少, 自然也就没有及时得到关于印章档案管理方面的业务培训, 大家很少有人知道什么叫印章档案, 也不真正了解其整理归档的法理依据。其实, 对于印章的管理, 早在1999年10月国务院就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管理的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 其中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印章, 如因单位撤销、名称改变或换用新印章而停止使用时, 应及时送交印章制发机关封存或销毁, 或者按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的规定处理。”这应该是国家比较早的关于印章管理方面的明文规定, 这个时期, 高校的作废印章是可以“及时送交印章制发机关封存或销毁”的。但在2008年6月国家档案局出台了《印章档案整理规则》, 其中对印章档案定义有了十分清楚的描述:“印章档案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在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社会活动中形成和使用过的印章, 是一种具有特殊载体形态并在历史研究、档案考证、文物收藏和艺术鉴赏等方面有特殊价值的档案”。《规则》还规定了印章档案的整理原则和方法, 并要求“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室 (馆) 参照使用。”从上述可见,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认知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对作废印章的认知也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因此国家的政策法规也会有一个废、改、立的需要, 所以现在各高校档案工作者如果不及时学习新的规章制度, 不去熟悉新的印章档案业务知识, 还依据已过时的《规定》来管理作废印章就很不合时宜了, 说严重点则有渎职之嫌。

三、解决高校印章档案管理混乱的建议

由上述可见, 高校印章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并非是无章可循, 而是相关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每一枚印章就是一段历史, 它真实反映一个单位部门的机构设置和演变, 展示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简史, 诉说着高校经历的不同发展时期。所以说高校印章档案的管理工作极为重要, 必须要科学规划, 以有效维护印章档案的完整和安全。为解决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印章档案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高校应尽快建立健全印章档案管理制度, 针对国家颁布的新的政策法规, 及时做好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 把好建章立制关。

2.高校应对专兼职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机制进行改革, 最重要的是授课老师要及时更新培训内容, 及时针对每年新颁布的相关规章制度组织培训学员进行深入解读和认真学习, 让高校档案工作能紧紧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3.各高校应在全校范围内做一次全面彻底的作废印章的收集 (或征集) 活动, 把好收集 (或征集) 关, 一次性将印章档案管理方面遗留的问题处理解决好, 确保收集到的印章档案能保持完整安全。

4.高校以收集 (或征集) 活动为时间节点, 同步实施新的规章制度, 严格按新制定的印章档案管理办法执行, 让印章档案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道路。废止的印章应及时与档案部门办理移交归档手续, 印章使用单位在新印章启用时, 应及时上交作废的旧印章。同时应建立备案制度, 完整填写印章备案登记表、印章移交登记表、停用印章登记表、印章销毁登记表、印章档案移交表等细目表, 形成印章从启用到归档 (或销毁) 等一套完善的工作流程, 在新印章启用时, 将印章的印模、启用日期、保管部门、保管人、交接、作废等信息记录在册, 实现印章档案的全过程管理, 确保印章档案的收集完整和安全。只有这样, 才能让高校作废的印章有一个好的归宿和利用前景, 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唯如此, 高校的印章档案管理工作才能真正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轨道。

参考文献

[1] .国家档案局《.印章档案整理规则》 (DA/T40——2008)

篇4:企业印章规范管理与日常问题思考

印章的规范管理

规范建立建全企业印章管理制度的意义。印章制度源于封建社会的官印文化,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表征效力,历经朝代,延续至今,印章始终具有其应有的效力,并衍生出印章的公信力、证明力与约束力。当今社会,企业的印章管理尤为重要,因此企业印章的管理必须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建全一系列的规范严谨的印章制度。印章制度包括,《印章刻制管理制度》、《印章启用管理制度》、《印章使用审批管理制度》、《废旧印章作废管理制度》、《印章保管制度》等。各类印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一方面促进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一方面防患印章滥用、印章盗用、印章伪造等事件发生。

企业印章的分类。企业印章分类有企业公章、部门章、财务章、合同专用章、业务专用章等等。印章级别不同,用处不同。企业公章,用于公司内部管理以及对外事务处置如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章,是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印章,具有其部门职能的效力。财务章,用于公司财务经营业务的往来,出具票据时加盖。合同专用章,公司在签署合同时需求加盖。具有法定效应。业务专用章,是指企业内部具体业务,在日常工作中,为满足实际工作需要而刻制的印章。

建立建全印章基础表单。企业在进行公章使用管理时,应建立建全印章的基础表单。从一枚印章的申请刻制直到最终的作废归档,都应有相应的基础表单,如:刻制印章草图;启用印章登记表;颁发、停用印章登记表;移交印章登记表;作废印章登记表;印章使用审批单。

印章刻制管理制度。印章刻制工作,首先由使用部门提出书面申请,逐级审批完成后,由印章管理人报送具有当地公安部门授予刻制资格的印章刻制公司进行刻制。印章管理人报送时,应当持有编制或人事等相关部门正式批准文件的原件和复印件、单位介绍信、印章管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以及待刻制印章的模版、字样、规定尺寸。刻制完成后,印章亥制公司应及时到公安部门将印章备案。

印章启用管理制度。印章刻制完成后,印章管理人应进行启用程序,按照规定做好戳记备案,草拟企业的红头文件发布启用通知,通知中注明印章使用范围,启用时间应为红头文件的发布时间。印章发放至使用部门,应有与印章刻制人有交接手续,并确定印章专人保管。

印章使用审批管理制度。印章管理最为重要的是日常使用,必须坚决执行印章使用审批制度。建立规范的基础表单《印章使用审批单》,表单应设用章事由、印章名称、用印单位、用印名称、使用份数、部门审批人、用印人、签批人以及盖章人等条目,登记清晰,签批人应为企业的主管领导,重大事件时应由企业主要领导签批。

废旧印章作废管理制度。因机构、职能变化或者撤消的印章(包括更名及因使用而磨损严重的印章)应执行废旧印章作废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为,收回、登记、发布企业红头文件宣布此印章作废,作废时间应为红头文件发布的时间。印章作废后,应由管理人进行年度归档,存放在企业的档案部门,按照档案部门的年限要求进行印章销毁。

印章保管制度。印章保管,专人专管,确定责任人,确定领导负责人。印章保管人员应认真负责,遵守纪律,外出时需要印章上锁,不能随意移交他人。长期离岗期间,应提交主管领导,由主管领导交派他人。节假日期间,印章应放置专用保险柜存安全存放。印章散失、损毁、被盗时,印章保管人应在第一时间向公司提交书面报告,在公开声明作废后,申请重新刻制启用。

印章管理日常工作中的问题思考

在实际的印章管理工作中,如何规避风险,杜绝隐患,是值得管理者思考的命题。印章管理人应奉行印章的管理原则,保证其安全性、严肃性、规范性,这样才能为企业的蓬勃发展保驾护航。下面是印章日常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印章需设专人管理。管理印章人员应选用自身综合素质较高,工作认真负责人员担任,这样才能确保在日常管理中規范有序,严格办事程序,杜绝违纪印、人隋印。

确定领导责任人。应确定直接领导负责人,对印章管理岗位进行督察,实行领导责任制。

坚决执行审批制度。印章审批制度的建立,贵在执行,不能因手续繁琐,制度形同虚设。

禁止加盖空章。不能因为任何理由,在未填写资料的空白文本上加盖公章。

避免印章外带。尽量避免印章携带外出使用,如遇特殊需要,使用人需要提出申请,领导同意后由专人携带,并且用印时管理人员不得离开。

印章安全存放。节假日安全存放专用保险柜,防止被滥用或盗用,确保印章安全。

保养与清洁。印章及时清洗,确保印痕清晰。

印章是企业权利、责任的象征,具有凭信作用和法律效应。只有加强规范企业印章的管理,维护印章的严肃性,确保印章安全使用,才能实现企业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法制化,才能为各项生产经营任务保驾护航。

篇5:工程项目部印章管理与使用承诺书

工程项目部印章管理与使用承诺书

本人因具体实施公司承接的工

程,于年月日领用质地规格的印章壹枚(印模见左下角)。为落实责任,承诺

如下:

1、本人知晓《XXXX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印章管理规定》及其补充规定精

神,知晓工程项目部行政印章是非经济类印章的规定,保证严格按照公司所规

定的本枚印章保管与使用的责任范围,规范地保管与使用好本枚印章;

2、不用本枚印章签订工程合同或工程分包合同和机械设备、周转租赁及材

料采购类经济契约;

3、不用本枚印章开具任何内容的欠据;

4、不用本枚印章出具任何形式的经济结算凭条;

5、不用本枚印章为他人他单位提供任何责任的经济担保;

6、不擅自刻制冠有“XXXX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字样的任何印章,工程

竣工交付后六十日内,由本人负责将本枚印章送交公司印章管理部门;

7、如因本人保管和使用本枚印章造成公司信誉或经济损失的,由本人承担

全部的经济赔偿和相应的法律责任。

特此承诺。

附:印模

承诺人(签字、手印):

篇6:印章使用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公司印章管理,完善印章使用手续,杜绝漏洞发生,促进印章使用和管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印章使用和管理正确、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一、专人管理印章。印章由办公室主任指定专人负责保管,未经批准其他人员不得动用,专管人员也不得将印章交给他人使用和管理。印章专管人员因事、病、休假等原因不在岗位时,办公室主任应指定人员代管,专管人员要向代管人员交接工作,交代用印注意事项。印章专管人员调离时,应及时办理交接手续。

二、严格审批手续。使用印章应坚持“先批准、后用章”的原则。批准人应当在公文送审稿或用章资料原件上签字。因故无法签字的,申请人须当专管员面与批准人电话联系,经请示批准人同意后,可先盖章,同时将盖章后的材料扫描备案,并在用章记录表上注明请示人、请示时间,事后补办签字手续。

三、审批权限。

1、正常程序事务性用章,经办公室主任批准,并在用章记录表上签字确认后,可盖章,并扫描备案。如:证照到期换证、年审、变更;各店省、市医保,离休干部协议的续签;各店财务报税用章;财务拒绝汇款用章;据实开具工作证明、离职证明、校企生三方协议用章。

2、对外协议或合同用章、办理公司对外业务委托书及相关文件、以及非正常事务性用章等,须经总经理批准,并在用章记录表上签字确认后,可盖章,并扫描备案。

3、涉及全局性工作、重要政策、重大决定、重要工作部署以及中高层人员调动等,报总经理批准后,还需董事长同意,方可盖章。

注:批准人未能及时签字批准时,用章人须与保管人员当面电话联系批准人,批准后可盖章,并于事后补签。

四、使用登记。用章人员要认真填写《用章记录表》,登记内容包括:时间、申请人、用印事由(或文件名)、批准人等。

五、盖章位置要准确、恰当,印迹要端正清晰,印章的名称与用印件的落款要一致,不漏盖、不多盖。严禁在空白介绍信、空白便函、空白证件等上用印。

六、严格控制将印章带出单位外使用,确因工作需要带出使用时,须经总经理及办公室主任批准,并由印章专管人员携带外出使用。

七、需刻制新印章时,须报经单位主要领导同意后,由办公室印章专管人员到公安机关指定的刻章单位刻制。

篇7:印章使用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处里印章管理工作,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章 管理原则与范围

第一条 处里印章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使用按程序审批,建立印章使用登记制度。

第二条 处里使用的“”印章和“”专用章均属管理范围。

第三条 综合科负责对处里各类印章统一管理,其文秘人员负责印章的保管、使用和登记等项工作。财务专用章由处财会人员管理。

第四条 阶段性工作任务需刻制印章时,须经主任批准。所刻印章原则上由综合科集中管理,确需业务科室管理时,由业务科室指定专人按本办法规定,严格管理。工作任务完成后,交综合科保管或销毁。

第二章 使用审批程序

第五条 处里政务活动用印,使用“XXXXXXX ”印章,由主任签批。

第六条 公文用印。按公文签批程序办理完毕打印后,凭领导签发的文件底稿在综合科登记,登记内容填写完备后,文秘人员方可盖章。联合发文,挂本处文号的,按本处文件处理;不挂本处文号的会签文件,须经业务科室和处领 1

导签字,由业务科室经办人员办理登记后,方可盖章。

第七条 业务工作用印的审批权限及程序,由业务科室提出审批权限细则,按审批权限及程序,经主任同意,主任办公会审定后,作为本办法附件一并执行。

第八条 因公务活动外出需开介绍信的,经主任同意,文秘人员开具制式介绍信后,由主任或综合科长在底联签字,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可盖章。一般不得开具空白介绍信,如确因工作需要,经主任批准在印章使用登记册上注明原因后方可盖章,并在公务活动完毕,到综合科说明使用情况,办理补填手续。

第九条 以处名义出具证明盖章,属殡葬管理业务工作范围,按业务用印审批程序办理。凡涉及个人政治面貌、身份关系、工资、人事、财务等方面的证明,须经主任同意,办理登记后,方可盖章。

第十条 财务盖章,一律由处财会人员负责,其收费按登记程序加盖处财务专用章。具体按处财务管理制度有关条款办理。

第三章 使用登记

第十一条 由综合科建立印章使用登记册,对印章使用情况逐项登记。具体登记工作由综合科文秘人员负责。

第十二条 印章登记内容包括:印章名称、使用时间、使用分类(发文、证明、介绍信等)、内容要点、签批领导、盖章数量、经办人签字等。

第十三条 财务专用章使用,由财会人员登记。登记内容同上。

第四章 附 则

篇8:印章使用与管理办法

关键词:机关公文;印章;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2012年颁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下简称“《条例》”)中规定: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这个规定与“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政机关公文的相关规定又有了新的变化。1981年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只是把印章作为公文格式要素之一,使用与否未作硬性规定。1987年《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公文一律加盖印章”,并没有设定例外的情形。1994年《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公文除会议纪要外,应当加盖印章”。2000年《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公文除‘会议纪要和以电报形式发出的以外,应当加盖印章”。而颁布于1996年、与2000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一同被2012版《条例》废止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也曾规定“除会议纪要和印制的有特定版头的普发性公文外,公文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

由上述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党政机关公文印章的使用经历了从一般要素到强制具备,再到可盖可不盖进行二分的历程。仔细审视2012年《条例》中关于印章使用的规定,显然这个规定是1996版党的机关公文与2000版行政机关公文印章使用的简单叠加。对这个规定,从文本表述的严密性上存在着先后矛盾或者欠当地方。仅就“发文机关署名”这个概念的提出就值得推敲。何谓“署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中,签上自己的名字”[1],标注“发文机关”,怎么就称之为“署名”呢?这显然是不够准确的。再譬如说《条例》规定机关印章的内容与发文机关署名相符。根据《条例》第九条第一款第十一项规定,“发文机关署名。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发文机关署名如果是署规范化简称,一方面此规定的文本本身就不够严谨。何谓“规范化简称”,何谓“不规范化简称”,其分水岭是什么,其实这种所谓“规范与否”,往往是约定俗成和历史的传承,并无十分明确的分界线。另一方面,就是退一步讲,如果某机关的署名真正使用“规范化简称”,那么这个简称与印章又如何能够完全“相符”。因为印章内容印制通常要使用全称。而这两个称呼到底规范与否,一般人根本无法查考,所以做出这样的规定从实际使用来说,是个虚无。

如果《条例》中关于印章使用规定具有可行性,那就必然衍生两个推断:一是党政机关公文中有的需要加盖发文机关印章,有的则可以不盖发文机关印章。关于这一点,颁布于《条例》之后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中,在格式标注时,也俨然分为“加盖印章的公文”和“不盖印章的公文”两类,似乎按盖章与否将党政机关公文分为两类,已是铁定的事实。二是如果第一个推断成立,那么党政机关公文加盖印章与否的依据,按照《条例》规定主要是三项:即是否具有发文机关署名,是否属于具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是否属于电报。对党政机关公文使用印章与否,做出这样的规定,是不是科学合理、规范可行呢?值得推敲的地方甚多。

1 基于《条例》文本的瑕疵和实践运用:对不盖印章三种情形的评析

从否定角度出发,《条例》中不盖印章的似乎是三种情形:一是公文中没有发文机关署名的。二是公文中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文件。三是电报。对于第三种情况,首先加以分析。这里首先要澄清一个概念认知:历次机关公文管理办法中的所谓“电报”,是指公文的传输方式是电报这种途径,而不是指电报本身就是公文,是以电报形式发出公文。所以这里的电报首先应该是作为一种公文传输载体来看待,其传输内容本身就是公文是无可非议的,而且以电报发出公文的形式肯定也必须按照机关公文的程序和要求来办理。电报在传输党政机关公文时,为什么不加盖印章?一方面,从技术上,电报作为一种将电报信息通过专用交换线路以电信号的方式发送出去的通信方式,它不是传送的纸质公文,而是传送的电波信号,所以无法加盖实体印章。另一方面,作为授受公文电报的双方,双方有明确的形成公务契约关系的信号频段,以此来确定公文的授受关系,二者都要受到国家关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法规的约束。在通信技术不太发达时期,电报作为处理紧急公文或保密性公文的一种重要载体曾经发挥重要作用。二十世纪后半期,随着通讯科技的发展,利用电报手段来传输党政机关公文基本绝迹。大洋彼岸的美国、周边的泰国等甚至都已经停止了所有电报业务。我国香港也于2004年1月1日宣布终止境内外所有电报服务。据调查,整个上海每天只有二十多人去拍电报,而且传送内容往往是为父母拍生日电报或者情侣互相为对方拍封纪念电报等私人文书。代之兴起的是基于计算机和网络平台的,无论是传输手段、速度还是保密性方面都十分优良的电子公文系统。尤其是电子公文系统中的电子印章,被认定为可靠的“电子签名”,根据相关规定其具有“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因此,在时下《条例》中仍然做出电报不需要加盖印章的规定,不仅是墨守成规,根本来说就是个多余。值得一提的是,《条例》中的附则条款中也曾提出制定电子公文的管理办法,但时至今日仍然没有任何端倪,当然也就无法对党政机关公文电子印章的使用出台规定,不能不说是个缺憾。

现在重点探讨没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和公文中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文件这两种情况。《条例》中对此两种情况做出这样的规定,仅从《条例》文本内在的规定性来看就是相互矛盾的。2012版《条例》中特别把发文机关署名列为公文主体的要素之一,实际上也就内在地规定了它的不可省略性。1981版、1987版、1994版和2000版等四个版本的行政公文处理办法中,公文主体项中均没有发文机关署名这一要素。2012版《条例》中缘何要加入“发文机关署名”一项,比较合理的解释应该是:写作主体和受体是任何一篇文章互相依存的两大要素,这二者“构成一种信息交际关系场”[2]。党政机关公文属于形式规范、内容谨严的应用文书,任何场合(包括泛行文)明确主送机关(写作受体)、发文机关(写作主体),既是公文规范的必要,更是党政机关勇于承担公文“文职”的表现和对受众(人民群众和国家事业)负责任的态度。所以在《条例》中把“发文机关署名”作为公文主体的要件之一,不可省略,是十分恰当的。所以,既然《条例》中没有规定“不写发文机关署名”的例外情形,又何以有“不写发文机关署名”的公文呢?显然《条例》中规定“没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公文不加盖公章,缺乏政策规定的严谨性,或者是受过去规定的惯性影响。也有人认为《条例》规定的15个文种中,命令(令)这个文种没有发文机关署名。这种观点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命令本身在盖章的地方必须加盖签发命令机关负责人的签名章,而且在签发人签名章之前,必须“标注签发人职务”,这本身就属于加盖印章公文。根据我国《宪法》,从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开始,到省、市、县四级的国家行政机关均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首长可以代表本级政府发布命令。所以在签发命令的签发人之前标注“职务”并加盖签章,从公文主体的要素构成上讲,这个“职务”和签章就具有“发文机关署名”和“印章”的功能。

至于2012版《条例》中关于“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文件可以不加盖印章”的规定,这个规定的言下之意就是:如果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专发性文件,譬如主送机关专指的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诸类,肯定必须加盖印章。但因此把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作为不加盖印章公文的依据之一,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从概念内涵上说,普发性文件通常是指其发文范围比较大、发文单位比较宽泛、公文事项覆盖范围比较广的党政机关公文。在主送机关表述上一般采用概括称呼(即统称),但这不能成为其作为党政机关公文不加盖印章的理由。二是《条例》是否允许不带发文机关标志的公文存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关系到对发文机关标志的功能认识。2012版《条例》的修订在发文机关标志、公文标题的要素组成和发文机关署名等三个地方重申和强调了“发文机关”的标注。为何把“发文机关”这个要素通过多个形式进行强调,无非有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是公文本身的庄重性和此种做法的历史传承性,长期以来党政机关公文的“红头”,实际上已经上升为社会公众对国家管理的尊重、认同、信任与敬畏的公文文化;其次是在发文阶段对发文主体进行部门上的区分;再次是在办文阶段利于秘书部门能够根据不同发文部门迅速地进行分类处理;最后还有利于立档部门根据部门进行材料归档。所以说这个发文机关标志并非可有可无。一份党政机关的公文,如果缺少了发文机关标志这个要素,从形式上是不庄重的,从功能上是影响文书处理效率的。但如果说有了发文机关标志就可以不加盖印章,是个悖论。充其量其毕竟是机关的“标志”,不是权力的“象征”,更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其功能作用与印章的功能作用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这次对会议纪要要不要盖章没有再作规定,直接理解就是会议纪要既然《条例》已经将之作为党政机关公文的一种,也是要加盖印章的。但仍有不少学者还在纠缠《条例》中没有明确“纪要是否需要加盖印章?实在让人无所适从”[3],显然是没有能够完全理解《条例》文本,或者说仍然受到过去观念的影响。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比较权威的《GB/T 9704-2012〈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应用指南》一书中,也表述为“纪要不加盖印章”,这显然与《条例》的规定背道而驰,缺少斟酌。至于有学者持有的“根据纪要格式的特点,似应不加盖印章”模棱两可的论点[4],笔者也不敢苟同。

2 基于强制属性和司法判定:对印章是党政机关公文或然构件还是应然要件的分析

党政机关公文加盖印章到底是或然构件,还是应然要件,十分有必要对党政机关公文的强制属性做一个梳理。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什么是效力?从词源学的角度说,效力就是约束力。党政机关公文的效力应该对所有的受文对象具有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不仅是从文本角度说《条例》本身就是行政法规,而且党政机关公文的形成、传递、处理等相关环节都有相应的法律予以支撑或保障。以命令这个文种为例,并不是所有党政机关都具有发布这种公文的权力。在行政机关序列,只有国家、省、市、县四级人民政府才有权力发布命令。而这种权力是国家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及各级行政组织法等赋权的结果。正因为法律给予此类公文强制性的保证,才减少了此类公文在实际使用中的随意性,保证了行政行为的强制性和行政公文的严肃性。再比如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期限、运送传输、归档等都有行政法、档案法、保密法等一系列法律予以保障,以之来确保党政机关公文本身的强制性。

既然党政机关公文的生成、办理和相关处理事项都有相应的法律条文予以保障,体现出很强的国家意志和强制性质,那么党政机关公文本身如何来体现这种意志和性质,也就是说党政机关公文的效力到底如何彰显,破坏这种效力如何处置,等等。从党政机关公文本体上有两个维度:一是内在效力,二是显在效力。党政机关公文的内在效力,是指公文以“本机关负责人审批签发”为准,不经过签发的公文无效。这种效力主要着眼于党政机关公文的生成管理。而党政机关公文的显在效力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党政机关公文文本的生效标志,二是指党政机关公文内容对受众的法定约束力。前者到底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公文的印章。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基于如下理由:一是从公文印章自身的功能看,印章是国家机关刻制的以文字与图记表明主体同一性的公章或专用章,它们是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符号和标记,公文在加盖公章后始能生效[5]。如果公文不加盖印章,那印章作为公文主体要素的意义就不复存在。二是如果一个公文不需要印章,那么这个公文的真实性会受到普遍质疑,在实际运用和指导工作实践中的公众信任度会大大降低。

我国刑法中设立的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罪,在具体的司法实践认定时,长期以来存在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如果伪造的公文不具备完整的公文格式,没有印章,不能使普通人对其产生信任,没有损害公文的公信力,就不构成犯罪。第二种意见认为,只要行为人具有伪造公文的行为,即构成犯罪,伪造是否成功、是否足以进行欺骗并不重要。这里涉及伪造的对象是否必须是格式完整的公文?刑法专家认为,公文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公文是指以国家机关名义制作的所有公文。而狭义的公文仅指国家公文管理法律规定的法定公文。狭义的公文系指侧重于行政法意义上的合法性,所以需要法定的格式[6]。也就是说,《条例》中所及的党政机关公文,要体现合法性,就必须具备印章这一要素。其实,关于伪造公文的犯罪客体是什么,我国刑法研究专家也是聚讼不定,有所谓的“公共信用或社会信用说”、“信用及管理权说”、“正常活动或管理活动说”、“正常活动及信誉说”、“管理秩序说”和“合理信赖及公务秩序说”等诸类。当下一个比较集中的观点应该引起重视,那就是“文书的证据机能说”。这种观点认为,国家的公文具有将国家机关的意旨进行固化的机能、使普通公众完全信赖公文内容真实性的证据机能和将公文中意思表示在法律上归属于名义人意思的保证机能,实际上也就是充分肯定和突显党政机关公文在司法活动中的证据功能[7]。一般来说,伪造不加盖印章或者说是伪造没有印章的公文,由于缺乏社会公众内心对国家机关印章认同的文化背景,其犯罪行为的可遂性会大大降低;而如果伪造带有印章的机关公文,其犯罪行为会增强复杂性,当然查究的证据链也会更加丰满和充足。所以从预防和制止犯罪这个角度看,党政机关的公文统一要求加盖印章,可以大大增强伪造公文的技术难度,给公安侦查和司法判定提供更全面的证据,从而减少此类犯罪的发生几率。

3 规范与完善:党政机关公文加盖印章应该成为一项铁律

综上所述,加盖机关印章既是公文生效的标志,也是鉴定公文真伪的重要依据。其实在不少文献中一直将印章称为“公文生效标识”,也就是说其应该成为党政机关公文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条例》确定的党政机关公文(也是司法解释中的狭义公文),它不同于党政机关的其他事务文书或者一般性交际文书,它的形式上的严肃性、法律上的强制性、运用中的权威性和防伪上的必要性等诸重特点,都迫切要求党政机关公文必须加盖印章,而不是可有可无处于两可之间。我国台湾2007年修订、以所谓“行政院命令”颁布的“《公文程式条例》”中,将机关公文的印信使用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盖用机关印信,并由机关首长署名、盖职章或盖签字章。二是不盖用机关印信,仅由机关首长署名,盖职章或盖签字章。三是仅盖用机关印信。”三种情况中,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必须加盖印章,没有不加盖印章的公文。只有在传送方式上,当“各款之公文,必要时得以电报、电报交换、电传文件、传真或其他电子文件行之”的时候,才“不盖用印信或签署”[8]。这种规定是比较严谨的,对于大陆党政机关公文加盖印章的规定制定与完善有一定借鉴意义。

以上论述对于《条例》中前14种党政机关公文来说,必须加盖印章可能容易被人接受。但对于第15个文种会议纪要,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学者主张不需要加盖印章;有的学者画蛇添足地将会议纪要区分为无须盖章的会议纪要和必须盖章的会议纪要两种。将必须盖章的会议纪要界定为所谓“文件式会议纪要”,无须盖章的会议纪要界定为简报式会议纪要[9]。其实如果把会议纪要视为党政机关公文,而党政机关公文的强制属性就决定这种区分是没有道理的。《条例》规定“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其文书功能只是“记载”而已,这说明会议纪要这一文种不具备一般行政公文所具有的行政效能[10]。因此,有学者提出将其排除出《条例》规定的党政机关公文种类,笔者十分赞同。

在而今这样一个越来越重信用、讲证据加之伪造技术也是不断翻新的时代,党政机关印章的有无,直接关系到党政机关的权威、公文内容的信用以及实践运用的效率。基于此,建议和呼吁国家行政立法部门应该对《条例》包括加盖印章在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已经提出来的瑕疵进行及时、权威、科学的解释说明甚至于修订。只有这样方能真正实现机关公文驰命八方、惠泽生民的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267.

[2]马正平.高等写作学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97.

[3]唐隽永.新旧机关公文格式比较[J].秘书,2013(1):36~38.

[4]栾照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缺憾瑕疵探析[J].秘书,2013(5):9~13.

[5]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构成要件[EB/OL].http://www.66law.cn/zuiming/264_goucheng.aspx.

[6]张井宏,陈娜.伪造公文的司法判定[J].人民司法,2009(22):69~71.

[7]熊永明,胡祥福.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争点新诠[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6(5):36~40.

[8]公文程式条例[EB/OL]. http://www.rootlaw.com.tw/LawArticle.aspx?LawID=A040030000000100-0960321.

[9]杨素华.谈公文可以不加盖机关印章的几种情况[J].档案管理,2007(3):56~59.

篇9:公司印章使用管理办法

目的:为规范公司印章的保管、使用,避免风险。

范围:本办法适用于高斯宝公司所有受控的印章,包括但不限于在公安机关备案的所有公司印

章、法人章等。

1.职责:

总经理:负责印章申请使用的核准。

财务部:负责印章的保管及日常使用,并严格执行本管理规定的要求。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相应文件的盖章申请及审核,临时或长期借用印章的管理。

2.印章的管理

2.1受控印章由财务部设专人掌管,实行用印登记制度,印章专管人员负责接收印章并登记造

册,每月对所管理的印章进行清点及核对,登记册长期保留,不得销毁或遗失。

2.2印章专管人员每天下班前应检查印章是否齐全,并将印章锁进保险柜内,妥为保管,不得

将印章存放在办公桌内。若发现意外情况应立即报告总经理办公室领导和保安部门。

2.3印章专管人员因事、病、休假等原因不在岗位时,由财务部最高负责人代管,专管人员要

向代管人员交接工作,交代用印时的注意事项;专管人员正常上班后,代管人员应向专管人员交接工作,登记管印的起止日期,实行管印人员登记备案制。

2.4原印章专管人员调离或因各种原因离职时,财务部最高负责人应及时另指定新专管员管理

印章,并办理交接工作,交代用印注意事项。

2.5因机构变动需刻制新印章或增加印章时,须凭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成立新机构的文件,更换旧印章须凭旧印章原样,由财务部印章专管人员到公安局办理刻章事宜。新印章刻制后,财务部制作领用清单,各部门在领取新印章时,要认真进行登记,注明签收人姓名、日期以及启用新印章、作废旧印章的年月日,并将旧印章一并交财务部印章专管人员,由印章专管人员登记造册,统一交归档案资料室,按规定妥善保管。

2.6印章专管人员要坚持原则,遵守保密规定,严格照章用印,未按批准权限用印或用印件内

容有误的,印章专管人员不予用印,或上报领导处理。

2.7所有受控印章每月底必须盘点一次,盘点由专管员及财务部最高负责人共同执行,盘点后

作出盘点结果记录并保存。

3.印章的使用:

3.1受控印章原则上均由印章专管员负责保存,其它部门人员使用时凭审核过的“印章使用申

请单”(见附件)带需盖章文件到专管员处用印,印章须由专管人员直接用印,不能由他人代用。

3.2“印章使用申请单”的审批流程:使用人申请,部门经理、副总/总监审核后,需经总经理

批准方能用印,申请单须写明用印单位、用印时间、用印文件类别、发往单位、事由及数量等。使用申请人只能是公司员工,不准外单位人员到财务部部直办用印。3.3如使用部门需临时借出外用,必须凭审核过的“印章使用申请单”到专管员处借出,使用

者在借出时间需对该印章负全部保管责任,只能由借出人亲自使用,不能转借他人,并按时归还专管员。

3.4如有些部门需要长期借用印章,必须书面申请并确定印章管理员,经总经理批准后,到专

管员处办理长期借用手续,借用后使用者(印章管理员)必须遵照本文规定的各项条款规划用印,定期接受印章盘点,年终放假前将印章交还给财务部印章专管员。3.5盖章的要求:印别及盖章位置要准确、恰当,印迹要端正清晰,印章的名称与用印件的落

款要一致,不漏盖、不多盖;介绍信、证明信、合同类文件如有存根,要在落款和骑缝处一并加盖印章;不得在空白介绍信、空白便函、空白证件上用印,如有特殊情况用印,须经总经理批准。

4.非备案公司章的管理

4.1对于不需在公安机关备案的带有公司名称(含简称)的印章,同样列为受控印章管理,需

求部门(如采购、收料、人事、品管等)将需求及印章样式书面申请提交审批,按“印章使用申请单”的审批流程,经核准后交由印章专管员办理刻制,申请部门领用并负责保管,同样接受每月的印章盘点。

4.2任何部门和人员不得未经书面批准而制作带有公司名称的印章。4.3部门最高负责人对本部门受控印章的使用状况负全责。

5.违规处理

公司全体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以上各项规定,如有不规范使用印章者,将处小过以上处分;如有私自刻制公司名称印章者,连同其部门负责人将处大过以上处分,并对造成的后果负全责。

公司用印审批单

申请部门:年月日

说明:1.本申请单适应于公司内部用章及临时借出用章;

2.本单经签核完整后交由印章管理部门保存记录。

公司用印审批单

申请部门:年月日

说明:1.本申请单适应于公司内部用章及临时借出用章;

上一篇:乌鲁木齐市职称评审报名下一篇:公司年度工作总结(朱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