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

2024-05-23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精选6篇)

篇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3分,计30分)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过程。A 交往互动B 共同发展C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数学思考B 过程与方法C 解决问题

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

A 联系生活学数学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4、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该以(A)评价为主。A、过程B、结果C、分数

5、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6.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7、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

A 组织者 合作者B组织者 引导者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六项具体目标有:转变课程的功能、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和(A)。

①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②建立发展性的评价观 ③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A ①②B ②③C ①③

9、数学思维的特性主要有(C)。

A 概括性 问题性 相对性 B 概括性 特殊性 相似性 C 概括性 问题性 相似性

10、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 富于个性B.主动和被动的 生动活泼的C.生动活泼的 被动的 富于个性

二、填空题(30分)

1、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交流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等四个学习领域。

3、有学者将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类:第三是理知识。

4、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5、的重要手段。

6、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7

三、分析说明题 40分

1、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2、谈谈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体会,并举例说明。易造成混乱,没有达到合作的目的。例如:学生小组合作统计,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前,先发给每组写有各个运动的表格,然后要求学生用打“√”或涂色的方式表示学生最喜欢每项运动的人数和确定本组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并派代表发言,最后提出有关活动的纪律要求,提完要求后,再由学生自行操作,教师廵视指导。

3、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篇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

一、填空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7、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8、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路)、(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9、《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10从一、二学段课程标准的角度来分析,“内容标准”具有(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11、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12、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1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14、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5、(“大众数学”)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

16、(科学计算)、(理论)、(实验)共同构成当代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

17、有学者将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类:第一是(实用知识);第二是(学科知识);第三是(文化素养)。

18、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19、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增有删),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升有降),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20、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21、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二、选择(1-10题为单选题,11-15题为多选题)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

A.联系生活学数学

B.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B)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教师成长

D.情感、态度、价值观

3、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D)A.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5、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A)的动词。

A.过程性目标

B.知识技能目标

7、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C)A.强调探究性学习

B.强调合作学习

C.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

8、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B)

A.学生是发展的人

B.学生是自主的人 C.学生是独特的人

D.学生是独立的人

9、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A.认知内驱力

B.学习动机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10、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A)A.及时复习

B.及时休息

C.过度复习

D.分数复习

11、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B,C)的过程。A.生动活泼的B.主动的C.富于个性

D.被动的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之上。A.认知发展水平

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1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A,B,C)。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4、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B)。A.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B.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5、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A.数感

B.符号感

C.空间观念

D.统计观念

E.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三、简答

1、实施课堂即兴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1)、立足激励原则;(2)、关注人性原则;(3)、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2、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那几个阶段?(1)、第一学段(1~3年级);(2)、第二学段(4~6年级);(3)、第三学段(7~9年级)。

3、课程内容(即四大领域)的内容是什么?(1)、数与代数;(2)、图形与几何;(3)、统计与概率;(4)、综合与实践。

4、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具体要求是什么?(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2)、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4)、重视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呈现。

5、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是什么?

(1)、导向功能 ;(2)、反馈功能;(3)、决策改进功能。

6、三个“不要”指的是什么?(1)、情节不要太多;(2)、环节不要太细;(3)、问题不要太碎。

7、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发展先后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1)、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教为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2)、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小学数学整体性课堂教学评价;

(3)、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学评教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

8、新时期下教师应如何进行自我反思?(1)、在教学实践中反思;(2)、在与他人交流评价中反思;(3)、在与学生交流评价中反思。

9、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策略是什么?(1)、分项评价;(2)、激励评价;(3)、跟踪评价;(4)、延迟评价;(5)、协商评价。

10、小学数学教师自我反思的一般形式有哪些?(1)课后备课;(2)教学后记;(3)教学诊断;(4)反思日记;(5)教学案例;(6)观摩分析。

四、论述题

1、小学考试就应这样,重点不在于“考”而在于“试”,不应成为甄别与选拔的“考具”,而应成为激励与进步的“试纸”。“考”,有上对下的压力,学生无选择,更多地是被动与紧张;“试”,有下对上的努力,学生有选择,更多是主动和快乐。对这种观点,你认同吗?谈谈你的想法。

答案:关于“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两段很重要的论述。“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从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由此可见,考试评价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为此,小学数学发展性考试评价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数学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思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满足学生的需求,发掘学生的潜能,建立自信培养情感,推动师生共同发展。

2、说说你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基本认识。答案: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新课程标准具体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3、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答案: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 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 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篇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

一、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因素。因此,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增强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师们必须关注的问题。数学教学就像工程设计一样, 值得挖掘和探索。要想使一堂课获得圆满成功, 教师就必须精心构思、巧妙设计,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以便教而有序、学而有趣、循而有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提问的激励性, 手势的提示性, 教具的直观性, 举例的恰当性,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除此之外, 良好的教学环境也是学生学习高效的关键。人往往受环境影响而产生不同的心理, 良好的课堂环境会使学生情绪放松、愉悦,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起到促进作用。因此, 想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 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思考,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课堂上心理轻松、愉悦, 才会敢说敢想, 才有可能创新。

2. 教师应善于制造机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

教师在课堂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及探讨交流时间, 尽量创造机会,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 遇到问题教师应先让学生思考, 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意见, 对有不同意见的学生教师应鼓励其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呵护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的做题方法、途径, 拓展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改革数学教学, 基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上, 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应注意做到:概念的教学重在形成过程, 公式法则的教学重在推导判断, 应用题的教学重在审题分析。为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钥匙思路训练, 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思考方法。其次在掌握一般解题思路的基础上, 要有意识地通过问题和条件的变更, 引导学生思考角度或思维方法的变换, 优化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摆脱常规思维定式, 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 逐步养成多向性思维的习惯。

例如:以测量为例, 当学生认识了线段之后, 面对各种各样的线段, 比较线段长短的问题成为关键。测量成为定量认识线段的中心, 包括单位和实测两层含义。一是“单位”, 单位的理解需要感受其实际意义, 像一张课桌的长度、一棵树的高度等。这些都是感受和理解单位不可或缺的尝试, 通过这些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单位之间的差异, 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二是“量”, 即如何实测的问题。教学的重点应当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 从实际问题开始,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然后归纳各小组使用的工具和单位, 指出其中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 从而导向规范的工具和单位,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使摸索的测量方法逐步走向科学的测量。

测量课是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探究课, 每个结论的得出都是由学生自己探究, 然后教师归纳整理。学生不仅要知道用什么工具去测量, 还要探究如何去量, 知道一切都来源于实际, 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挖掘学生的创造才能。

三、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 让教师明白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 而应是学生展示自己的一个舞台, 同时也是师生互动的舞台。师生要想在课堂上互动交流, 展示真实的自我, 就必须创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 学生面对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 有的窃窃私语, 有的小声讨论, 有的高声辩论。同学们积极发言, 有的学生的发言居高临下、提纲挈领, 有的学生的发言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学生们充满独特个性的发言, 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 对于不善于表达的学生, 教师也要用眼神或动作给予鼓励, 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学生敢讲真话、讲实话, 才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如在一年级数学教材中学习了分类知识以后, 学生就明确了什么是分类。我为了锻炼学生对分类的理解, 以及分类的方法, 将十几个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水果打乱放在一起, 让学生去分类, 看谁分得多、分得快。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 有按形状分类的, 有按大小分类的, 也有按自己喜欢吃的和不喜欢吃的分类的等, 然后按分类方法的不同, 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组, 先小组讨论, 再让每组学生谈谈分类的理由, 鼓励讲的好的学生, 并指导讲不清理由的学生。这样做就让学生在小组实践活动中, 学会了知识、学会了学习, 锻炼了能力, 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同时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想学、乐学、会学。

篇4: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学业水平测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184-01

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当前,在义务教育阶段,各地正普遍采用区域性学业水平测试的方法来检测学业质量是否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数学课程标准颁布后,强调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而基于新标准的小学数学学业水平测试的研究具有更为重要和迫切的现实意义。

一、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们对小学数学学习水平测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其主要问题综合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一)纸笔测试单一化。

纸笔测试作为长期以来,检测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与技能水平的一种重要评价方式,其测试结果已成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教师授课水平等的一项重要指标。尽管近年来,已对纸笔测试的题型设置、命题内容、呈现方式等做了相应的改进,但仍然以检查学生对学过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水平为主,评价内容有较大的局限性,往往局限于知识技能目标所规定的要求,因此,创新纸笔测试是当务之急。

(二)规定测试被动化。

在传统的评价中,教师是学生学业的主要评价者,甚至是唯一的评价者,教师的评价结果带有权威性,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已不适宜于素质教育。规定的测试从评价的取向来看,它追求的是学习者对已经被规定的知识与技能的习得,具有明显的预设性,评价目的就是反映被评价者与预设目标之间的距离。这种规定动作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主选择性。

(三)终结测试程式化。

学习是一个个性化很强的动态过程,通过一至两次的总结测试所获得的学习成绩并不一定能代表这个学生的实际学业水平。将评价过程动态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将能更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

二、解决策略

(一)树立绿色的教育质量观,追求“有价值的分数”。

布卢姆指出:教育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而不仅是选拔。与单纯的考试不同,新标准下的数学学业水平测试正努力摒弃考试目的的功利性,要在确保规范执行课程计划的前提下,更加期望凸显以下功能:

1.综合映像的评估功能。

通过学业水平测试,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客观评估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学习能力以及综合发展的状况。

2.服务发展的评价功能。

通过测试得到的信息,了解学生数学学习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诊断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改进教师教学,激励学生学习,服务于师生的共同发展。

3.教育导向的引领功能。

通过测试行为和结果分析,引导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等。因此,一方面要强调对学科教师教学的激励作用、诊断作用和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要注意弱化选拔与甄别功能,减轻对学生造成的压力,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结果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教师也要根据反馈结果,反思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使我们进一步明确:“有价值的分数”是指对小学生数学学业的测试不能仅局限于考核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要在确保规范执行课程计划的前提下,还应包括学生的能力(如观察、表达、操作、合作、分析、推理、概括、想像等)和态度、情感(如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信心、克服困难的意志、创新的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二)让测试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欧盟2005年发表的《终身学习核心素养:欧洲参考架构》正式提出终身学习的八大核心素养:母语沟通,外语沟通,数学能力及基本科技能力,数位能力,学会如何学习,人际、跨文化与社会能力及公民能力,创业家精神和文化表达。同时提出贯穿于八大核心素养之中的共同能力,如批判性思维、创造力等,而这正是数学学科所着力培养的学力与品质。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5年提出,知识社会要求三种关键能力:第一种关键能力是交互作用地运用社会、文化、技术资源的能力,包括运用语言、符号与文本互动的能力,如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的阅读素养、数学素养;运用知识、信息互动的能力,如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的科学素养;运用科技互动的能力。第二种关键能力是在异质社群中进行人际互动的能力,包括同他人建构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管理与解决冲突的能力。第三种关键能力是自立自主地行动的能力,包括在广泛脉络情境中行动的能力;设计并执行人生计划、个人计划的能力;表达并维护权利、利益、责任、限制与需求的能力。以上三种关键能力直指数学课堂是否是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

篇5: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

(一)及答案

一、填空: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3、《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领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 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标准》中除了“四基”以外,还提出的“四能”,具体是指: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

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9、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 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0、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 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二、选择题(1-6 单项选择,7-10 多项选择)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的过程。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3、《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4、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C)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5、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的过程。

A 组织者 合作者 B 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6、推理一般包括(C)。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

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BC)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8、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9、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A B C D)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图形与几何 C、统计与概率 D、综合与实践

10、数学基本能力分为(ABC)

A 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B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 其它数学能力主要指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的能力。

三、判断:

1、教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评价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2、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最有效的学习活动就是单纯在模仿记忆。(×)

3、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全部。(×)

4、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 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5、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6、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 合作者。(√)

7、无论是新课题的引入还是教学内容的展开,都应力求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8、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评价结果为主。(×)

9、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10、《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 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11、提 高 国 民 整 体 素 质 是 实 现 教 育 政 治 功 能 的 基 础。(√)

12、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13、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 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 生更好地发展。(√)

四、名词解释:

1、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 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 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 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建立符 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 要形式。

3、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 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 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4、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 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 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等。

5、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借助几 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 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不仅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发挥着 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贯穿在整个数学 学习过程中。

6、了解: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 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同类词有: 认识,知道,说出,辨认,识别。

7、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 间的区别和联系。同类词:认识,会。

8、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同类词:能。

9、运用: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 问题。同类词:证明。

10、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同类词: 感受,尝试。

11、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经验。同类词:体会。

12、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 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 和联系,获得理性认识。

五、简答题:

1、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 ①以反映未来社会对公民所必需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 和安排教学内容;②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 式呈现数学内容;③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 数学。

2、数学学习评价改革的特点?

答:①评价主体的多元性。②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与开放性。③评 价方式的多样性。

3、数学教学中,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哪些?

答: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者具体情境中抽 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 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 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

4、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 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 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 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 学态度。

5、小学第一学段学习目标中,知识目标是什么? 答:(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 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 估算。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2)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 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 理方法。

6、小学第一学段“解决问题”的目标是什么?

答:(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 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 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体验与他人合 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7、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答: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 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 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8、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 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9、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10、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

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11、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六、论述题:

1、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为教师实施教学提出的总体建议是什么?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 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 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 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 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 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 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 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 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 发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 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2、如何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 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 得到发展。学生获得知识,可以通过接受学习,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等方式,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应用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离 不开自己的实践;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只有亲身参与教师 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 到发展。(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 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当准确 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 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 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 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 累经验;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 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 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 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做好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就起到了主导作用。(3)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 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 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 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 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3、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活动应当注意哪些?

① 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交流。没有每个 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就缺乏基础;没有同伴间的合作交流,个 人的思考有时难以深入。此外,适当的合作交流,也有利于学生逐渐 形成良好的身心素质。②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必须把握好学生自主探索活 动的时间,给最终的归纳总结留有余地。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自己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探索活动的能力,提高探索活动的实效。③ 给学生自主探索适当的空间。探索过程中获得的结果固然 重要,探索过程本身也是有价值的。④ 处理好学生自主探索与教师示范的关系。对于学生的探索活 动,教师不仅要给予启发、引导,而且应适时地进行归纳,示范阶段 12 性结论,明晰进一步探索的思路。⑤ 对于进行自主探索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以具体的帮助、鼓励和指导,努力使他们也能参与探索活动并积极地思考。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试题 测试题

(二)及答案

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30%)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不同程度。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C)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A)次。A、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C)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

A 组织者合作者

B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的过程。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 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 被动的 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C)。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BC)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ABC)。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创新性

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A、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

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二、填空题。(45%)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 几何直观 与推理能力。

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9、《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10、《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三、简答题。(25%)

1、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2、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

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4、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篇6: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测试

姓名 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30%

1、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重性质。

2、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

3、语言技能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方面的技能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英语学习策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

5、活动应包括学习________________和发展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使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等环节,逐步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

6、形成性评价可采用与____________________接近的形式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形式。

7、列举出三条二级学习策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10%

1、在九级目标体系中,一至五级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要求。其中,二级为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2、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是属于语言技能目标中的一级目标。

()

3、英语有不同的口音,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基本掌握一种口音,不需要接触其他口音。()

4、根据课程标准的语言知识目标要求,二级应学习800-900个单词。()

5、评价应避免强调对知识的考查和脱离语言实际运用的倾向,以切实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三、单项选择题。20%

1、评价一节课是否符合新课标精神,应该 __________,看学生思考的层次和看老师是否创造性地运用了教材。

A、看学生主动性是否被调动起来 B、看老师是否讲解到位

C、看学生是否注意力集中 D、看老师是否运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

2、__________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新课程实施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具体__________

A、教师,实施者 B、学生,参与者 C、行政领导,参与者 D、校长,实施者

3、课程目标的级别不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各个年级。从3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3、4年级应完成__________,5、6年级完成__________; A、第五册—第八全册 B、第九—第十二全册 C、一级目标,二级目标 D、二级目标,三级目标

4、语言技能一级目标中读写要求:能看图识字;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正确 __________;能模仿范例写词句。

A、朗读课文 B、背默课文

C、表演小节目 D、书写字母和单词

5、语言技能一级目标中说唱要求的第一个要求是__________。A、能根据录音模仿说话 B、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C、能说最常用的日常套语 D、能唱一首英语歌

6、语言技能一级目标中玩演的要求: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 __________;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

A、进行简单的交际 B、用简单的英语讲简单的故事 C、表演小故事或童话剧 D、能看懂英文动画片

7、课程目标二级要求能在教师和图片的提示下__________或讲述简单的故事。

A、读懂 B、写出 C、听懂 D、描述

8、课程目标二级要求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__________。

A、说出简单的句子 B、写出简单的句子 C、写出简短的语句 D、进行个人信息交流

9、新课标中二级语言技能对于读的要求是__________。

A、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 B、能初步使用简单的工具书

C、能读懂简单的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 D、能认读所学单词

10、能借助图片、图像、手势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是新课标中__________的目标要求。

A、一级语言技能 B、一级知识目标 C、二级语言技能 D、二级知识目标

四、简答题。20%

第2/4页

1、简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五个方面的相互关系。

2、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观念是什么??

3、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应注意哪些问题?

4、为什么要小学英语教学要渗透文化意识?

五、论述题。20%

1、你认为在自身的英语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有哪些?结合你的教学实际和新课标的学习,谈谈怎样加强这些环节的教学?

第3/4页

2、案例分析:请找出以下案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你的建议。“Look at the elephant”教学设计片段

这节课要求学生能用 “It has„.”的句型描述动物,在各种情境中体会运用,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在课的巩固拓展部分,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他要求学生在掌握了“It has„.”这个新句型的基础上,能用“He/She has„.”句型介绍自己的好朋友。这位教师是这样开始的。

T: Mr.Fu is your new friends, yes or no? Ss: Yes.T: I have big eyes.I have a small mouth.I have a new friend.He’s Ben.(班上一学生)

T: Hello.S: Hello.T: He has big eyes.He has a small nose.He is handsome.(教师向全班介绍这位朋友)

上一篇:2016-2017学年辽宁省阜新市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下一篇:重大危险源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