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与卖作文

2024-05-01

买与卖作文(共5篇)

篇1:买与卖作文

我的买与卖作文

今天下午在校内举行了跳蚤交易活动,同学们都显得异常兴奋和忙碌。

跳蚤市场是人山人海,卖的人多,买得人更多。我和陈俊娴抢先一步,在靠墙处落脚,蹲下来,把想卖掉的物品陈列起来让人观看。眼看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物品却没卖出一件。

我正目不转睛看着物品发呆,忽然,一个小小的音符打乱了我的思绪。原来,易喻为了引人注目,竟失声喊了起来,还真有效,几位学生闻声朝这边走来,她们手指着易喻摊上的玻璃小猪与易喻讨价还价,终于双方会心的`一笑,易喻卖出了一件物品。看着她皱紧眉头卖了出去,就知道卖绝对不简单。

按捺不住的我决定到别处推销一下,便把摊子收了起来,掉头就走,于是我和陈俊娴各奔西东。

我一下阶梯就东张西望,盯上了一个酷似阿杜的叔叔,我跑上前去,鼓足勇气后,从手提包里拿出四本书挡在叔叔眼前,抿了抿嘴唇说:“叔叔四元钱买这四本书,您要吗?”正巧跑来一位大哥哥他乘虚而入,拿起一本大拇指厚度的书,熟练的翻开目录滔滔不绝的对叔叔进行讲解,像个专家似的。最后瞧了瞧我保持微笑的对叔叔继续说:“我的只要三元钱。”说完,见叔叔正要拿钱,我看情形不妙忙不甘示弱的说:买我的吧,我只要两元钱。”叔叔转过头冲我一笑,和蔼的说:“我买你的,别急。”说着从衣兜拿出一张崭新的两元钱,拍拍我的肩说:“拿好哦。”说罢,向另一个摊前走去。

篇2:买与卖作文

学生每天上学,就是从老师那里买知识,虽然有时候也有强行买强行卖的情况,比如罚你抄课文,让家长批评你。如果你不买他的东西,他似乎会很不高兴。随着学生一天天长大,如果他们从学校购买更多的知识,他们必须出售一些。毕业生去公司找工作,把自己的知识技能卖给老板,换一些钱维持生计。

自从人类文明以来,这种贸易从未停止过。活在世上的人,都要靠卖东西为生。没有技术的人只能努力。街道上的环卫工人,工地上的泥瓦匠,都是靠力气吃饭的。那些企业的老总,我们很少见到。他们躲在有空调的房间里,悄悄地推销自己的想法。在他们思想的影响下,企业的员工都在为他们努力工作。

既然是买卖,就有盈有亏。多余的东西很便宜,没人要。大家能做的,当然是剩余。不信的话,那些开出租车的师傅一天赚三两百块,那些企业的老板一年赚几十万到几百万。这是一个价值问题。卖烧饼的辛苦一天能赚一百多块钱,而大企业一天创造的利润是几千个亿。一个小贩做不了企业老板,我们也不能羡慕别人拿的.多。

人类的知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我们现在学的是前人的经验。当然你也可以创造经验,但前提是你先继承前人的经验,然后才能发扬光大。我们学习的过程就是给你充电的过程。有了电,就可以行动了。如果一个不努力学习的人想成为马云,我觉得他根本做不到。有人可能会说,你不觉得比尔盖茨大学没毕业就已经是世界首富了吗?爱迪生连小学都没读完,就成了世界公认的发明大王了吗?你说的是真的,但是你忽略了一个条件。他们离开学校的时候,学习更努力,甚至比在学校的时候还要努力好几倍,但是他们学习的不是在学校学到的一般知识,而是更多的专业知识。有些人离开学校去社会上工作,有些人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如果我们想成为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就要不断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没有知识和技能的人会有越来越严峻的生活条件。所以要利用社会与家长、学校创造的有利条件,抓住时间多学习知识,多储备,这样才能在未来有更好的生存空间。

篇3:老宅子的买与卖

“拔点”是倒卖文物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本刊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单以古建筑为例,海外、公司、个人的古建筑移植行为,从实际结果看,一定程度上保存了不少可能消失的老房子。

从破坏到保护,一线之隔,怎么做到有度有序地保护古建筑?

波士顿的徽派祠堂

在美国波士顿有一座完整的徽派祠堂- - -荫馀堂,属于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

“这可能是最早从安徽被移植出去的徽派建筑,时间是在1995年前后。”在安徽省歙县从事文物古玩鉴定的程起告诉本刊记者,“这座祠堂被移植,所有手续都是完整的,符合政策。”

南希,勃琳是移植这座建筑的关键人物。她在哈佛就读时接触到大量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的内容,毕业后考取了位于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攻读中国美术史研究生课程,一学6年。

南希第一次走进古徽州、走进休宁县是1985年。当时,她是为了考察“休宁籍明代作家汪廷纳与中国金陵版画艺术”,却对徽派古建筑等徽州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荫馀堂”原是坐落在休宁县黄村的一所古民居,由一黄姓徽商修建于清代,是一座四合五开间砖木结构的跑马楼。它占地500平方尺,有16间卧室。1996年9月底南希发现它时,这座建筑已20多年无人居住,正面临被废弃拆除的命运。

回国后出任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中国艺术文化部主任的南希,产生了一个“搬迁一幢徽州古民居到美国进行研究保护”的创意。历经7年策划施工,斥资1. 25亿美元,“荫馀堂”漂洋过海移居到了美国。

1997年底,“荫馀堂”房屋被拆卸解体,工程人员对全部木石结构部件进行编号,并详细记录原来的组合方式。拆卸下来的2700块木件,8500块砖瓦,500只石件与屋内家具、农具和其他器物等,一并装入40只集装箱从上海出境。

为了迎接它,皮博迪.埃塞克期博物馆还特意拓宽了马路,让运输车辆畅通无阻;同时把门侧的小街堵死,将荫馀堂展厅与主楼相连;拆迁了一大片居民区,给荫馀堂让出更多空地。

荫馀堂解体构件在美国重新组装时,也按徽州风俗举行了隆重的上梁仪式,上金花、披红布、安五袋、钉五色布、上香和敬洒等,都一一照办并记录在册。

荫馀堂在异国他乡延寿,屋主黄氏家族常去探望这座先后有8代黄家子孙居住过的老房子。而同样漂洋过海的徽派建筑还有石台县典型徽派茶楼,永久落户于瑞士。

歙县的“乔家大院”

徽州诸县山险水激、人稠地隘,故多取山前溪边之地构屋成居。

“天下之民寄命于农,徽民寄命于商,而商之通于徽者。”徽商发财致富后,纷纷回故里大兴土木。巨商们另辟蹊径,以真山真水为园林,大量使用花墙、花窗、天井、虚门等。徽州全境遍布风格统一,用砖雕、木雕、石雕修饰的徽派建筑。

世易时移,老宅子的主人们纷纷搬迁,时光侵蚀着那些原本华美的记忆。

在歙县练江西岸,一座徽商大宅院罗列了29幢徽派建筑,年代贯穿明、清、民国。这片大宅又名西园,进入大门一连排开的是三座门楼,高悬门梁上、每座约书本大小的13个砖雕门洞,随风吹拂,自动转向,自动开启关闭。

创建这座宅院的人名叫徐普来,他的经历颇为传奇。

宅院现在的经理胡军告诉本刊记者,徐普来在歙县当地出名,是因为白手起家。1958年,徐普来因家乡浙江淳安建设水库移居歙县,开始以拉板车做小生意养家糊口,靠苦干积累资金办起工程队。

“在那个万元户都稀缺的年代,徐普来拥有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五百万。”曾经与徐一起创业的程起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一次徐普来发现一幢已经被列入拆迁范围的老房子,虽然破落但依旧看得出昔日风韵,他收藏下来,从此踏上了搜集老房子的生涯。”程起说。

如今徽商大宅院中的29幢宅子,来自徽州一府六县,是徐普来一个村一个村找来的。

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徽州,很多老房子并未列入文物保护名单,无人居住又年久失修,房主无意修缮,当地政府也无力保护。

徐普来找到他认为有价值的房子后,先与当地村委会接洽,再与房主谈判,买回来的老房子一开始无处存放,先就地保护。

2000年前后,徐普来的建筑队网罗了一批传承古典徽派建筑技巧的工人,他们负担起了日后所有的移植工作。

“先绘图,再编号;先拆木雕,再拆砖瓦,就连所有房子的地基我们都搬了回来。”程起介绍,“古法筑墙壁用石灰和稻草,不加入现在常用的粘合剂,在恢复的过程中,工人们都严格按照原来的工艺操作。”

2010年9月徐普来因贪污罪获刑,2011年6月,由于当时复建的土地使用权存疑,徽商大宅院被指为非法建筑,可能面临被罚没的命运。

漳村的买卖

漳村离江西婺源县城有半小时车程,这个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小村庄至今未被旅游开发,晴日阳光下,除了悠然劳作的农人,还有几对新人在河边树丛拍婚纱照。

婺源人程晓明在上海经商,2007年租赁了漳村河沿岸的近二十亩土地,建造了自己的农庄。农庄背靠漳村曾经的航运要道,对岸是连绵的枯叶林,深秋时节色彩层叠的山林,打动了程晓明。

“直到解放前,漳村都是一座重镇,码头繁忙。解放后公路修了,水路渐渐萧条,漳村也落寞了。”程晓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农庄里主院落是新造的徽派建筑,相隔几百米处,两幢老房子沿河而立。

“这是婺源乡下一个农村大队的粮仓,时间并不久远,应该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东西。”程晓明指着一幢两层楼木质建筑介绍。房子新刷的清漆,透出木材本身的黄褐色,总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

“像这样的房子在婺源乡下很多,也不是文物,但我就是觉得它好看,放在那里烂掉很可惜。这个粮仓买下来只需1. 8万元,拆迁编号的费用和运费要2万元左右,复建则要花几十万。”程晓明表示。

在他看来,纯粹的老房子,不经过改造是没有生命力的,除了尽可能维持原来的材质和结构,还要加入现代建筑的功能性,实用性的消失也就意味着建筑物的消亡。

另一栋灰色木质结构民居位于粮仓对面,也是婺源乡间最常见的老房子。程晓明将它移植过来,用作车库。

程晓明高中毕业后曾在婺源当老师,后来进入当地政府机关。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仕途不顺的他辞职后,到上海浦东做起了建材生意。

沿河向西行百来米,是漳村民居聚集地,这些民居有大约200年历史,至今部分村民依然居住在内。

阳光穿过马头墙,照在徽派建筑那小小的天井里,百年木雕在灰尘和蛛网密结中依然能辨别出细腻的线条。一座老屋中,内堂昏暗,年迈的老妇正牵着孙女的手絮叨着。

程晓明走过去用当地话跟她们打招呼。他告诉本刊记者:“我准备把这个房子也买下来,正跟户主商量。户主希望在交通方便的地方重新建一幢房子让他们居住就好。”

这幢被相中的古民居,已在当地文物保护局登记在册,不能拆迁但能够买卖。程晓明的计划是原地修复改造,同样加入现代建筑的功能性设施。

漳村祠堂已经破落,断壁坍塌,残垣中放养着几头黄牛。据说这座杨氏宗祠至今没有修复的原因在于:漳村的杨姓人近年来没有大出息的,因此这座由几千杨姓人共同拥有的古祠堂,无论修复和买卖都非常困难。

搬进城里

有璟阁开在工体12号看台的对面,是近年北京颇为时尚的一家餐馆。投资人把一座徽州古宅搬了过来,在房屋框架上另加了一个现代的框子,打造成如今的模样。

这是一幢安静的两层小楼,外观是现代派西式风格,白色外墙,落地玻璃窗。而内里是六米高的中梁,高大的牌楼、暗黄色水杉立柱、纷繁精美的木雕斗拱,还有间或旁若无人飞进飞出的麻雀。

这栋老房子原是清朝景德镇一位师爷的居所,220年历史。有璟阁的主人购买后千里迢迢运回北京,整个餐厅前期投入近2000万元。

北京西四环外,一座明代万历年间建成的驸马家族的祠堂,在十几年前被北京收藏家白十源整体买下。2008年初,这座祠堂被运进北京,重新组装,住进了大玻璃棚。

类似的房子,白十源一共“收治”了200多座,包括祠堂、官厅、戏楼、书院、宰相府、大夫第、牌坊、亭阁、门楼等。除了这座大祠堂,他还在中国国家画院复建了一座门罩和一个戏台。据他介绍,自己收藏的最大的一座祠堂,光是走廊就有100多米长。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2000年初,白十源用十来年时间收集徽派古建筑,看过的老房不下千套。这些建筑当时大多被拆散零卖,卖不掉的则直接扔掉。古徽州每个村落里至少都有一个祠堂,多的有十几个,这些年保留下来的祠堂却仅剩不到一成。

上海宝山罗店的一座园林中也复建了几幢古徽州建筑。

卫斯嘉生态休闲园占地1200余亩,建设项目有古徽州建筑会馆、明清牌坊、古桥、奇石博物馆等,所有的古民居全是公司总经理王卫从徽州民间收购来的。

搬迁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是“五号楼”。2005年下半年,王卫得到“线人”报料,在安徽、浙江交界处的一座小山村里发现一处难得的清末民初建筑,“楠木厅堂,中西合璧”。他跟随“线人”实地踏访。

这幢老宅让王卫一见钟情。他告诉屋主要把这幢老宅全部买下,原样搬到上海,但被拒绝。谈判反复多次,王卫最后开出“七位数”的条件,并保证老宅在上海会得到修复性重建,和原来一模一样,而屋主一家人也可以随时到上海看老宅。就这样,老宅终于易手。

现在,有一班木匠专门为王卫拆卸和修复重建古宅。他们来自“木匠之乡”东阳、衢州,年龄都在60岁以上,是为数不多的传统艺人。

将古建筑移植到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首先要解决的是复建用地,那些能“重见天日”的老房子无疑是幸运的。

复地集团高级副总裁曹志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两年前复地也参与过一个古建筑移植的项目。“复地入股了一个公司团队,这个团队当年主导过新天地项目,在业界非常有名。几年前,江西某地政府找到他们商洽,那个地方有二十几栋古民居已经破落,被白蚁侵蚀,再不保护将不复存在。”

但这个团队资金能力有限,因此联系复地集团,双方共同参与这个项目。

“整个搬迁过程细致而繁复,除给每个部件编号以外,部分梁木要用石膏封存。至今这二十栋房子的部件,还在复地嘉定的一个仓库封存。”曹志东表示。

他觉得,在上海完整地复制这些房子非常困难,“地皮价格太高,除非有政府项目,愿意建造古建筑风情街,否则对于一个房地产公司而言很难找到赢利点。”

前《大公报》记者商湘涛,现在是上海一家私人博物馆的馆长。他告诉本刊记者,“在上海,规模性复制古建筑的人还是少数,独幢移植的相对较多。在青浦有一对夫妻,复建了一幢古民居作为私人会所,2010年长宁区收藏协会的年会就在那里举行。”

老房子的生意经

2011年7月下旬,7套徽派古民居在北京集体亮相拍卖,这些老房子大多是明清时期的,主人是桐城人汪政清,也是当年最初从乡间收购有璟阁的人。

承接这次拍卖的是北京佳士凯拍卖公司,公司总经理赵晓凯说,7套徽派古民居的起拍价合计近3000万元。

近年来,安徽当地对古民居出省进行了相对严格的管理,老房子的价格也日益攀升。程起介绍说:“古民居买卖的鼎盛时期是2005年到2007年,最初买家多来自北京,后来上海人和浙江人也多了起来,2009年后老房子出省已经很困难了。”

黄山市文化局此前提供的不完全统计数字显示:黄山市1985年文物普查时,1795年以前的徽州古民居有4700余幢,但这20多年间,这些古民居在以平均每年近100幢的速度消失。至今,因为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谁也说不清黄山市到底还有多少古民居。

从2009年4月开始,安徽省编制《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根据《规划》,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将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等进行保护。

但徽州古民居的保护依然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那些散落在徽州乡村、不够保护级别但又具有一定价值的“准文物”,依然在悄悄出省。

2010年9月,有媒体记者在淘宝网上发现一家名为“黄山徽州老瓷器”的网店,一个“出售徽州老房子,价格面议”的帖子一度引起围观。

记者随即联系店主徐老板,后者说出了房屋的价格,“面积80平方米,28万”。当记者提出疑问,“现在徽州古民居不是不允许对外销售了吗?我们如何运输?”对方很爽快地承诺,“这个你不用担心,只要你付完钱,我们会帮你运出省的。”记者继续问,“这些老房子,相关部门是否登记在册?来拆的时候政府等部门会来阻止吗?”两位房主的回答同样轻松:“像我们这个年代的房子,基本都没有登记,政府也不知道。”

古民居流失,无疑会造成人文资源的损失。只是破坏和保护之间往往只是一线之隔,是让那些空置已久、无力维护的古民居在原地风雨侵蚀中消失,还是让有能力的人移植?

篇4:买与卖作文

平安夜的傍晚,我急急忙忙地跑去隔壁的小店买烟花,“哎,都怪我太贪玩了,都说好先买来今天放的,可我实在忍不住将它们偷偷地放完了”我自责地跑下了楼。

“买火柴吗?”刚出家门,一个女孩出现在了我的面前。“不买不买!”我刚想回绝,可一看到她的样子,我就于心不忍了。她衣衫褴褛,赤着脚,那小脚冻得青一块红一块的。“难道她就是安徒生爷爷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我的心里充满了疑惑。

见我愣在那里,她又重复了一遍:“请问您要买火柴吗?”

“ 我可以买你的火柴,但是你必须回答我一个问题,可以吗?”我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头又上来了。

“好的,你问吧。”她看了看我,爽快地答应了。

“今天是平安夜,你为什么不回家,而在外面卖火柴呢?你的爸爸、妈妈去哪了呢?”“呜呜呜……”一听完我的问话,她忍不住哇哇大哭起来。

“不好意思,我不问了,我买你的火柴好吗?”“没关系。”她赶紧擦干眼泪,“我把一切都告诉你,我既然已经答应了你,就要做到。”于是,她把她的身世完完全全地告诉了我。

“你真是太不幸了!我希望你留下来,跟我一起过年,好吗?”

“不行,爸爸一定会打我的!”

“不要怕。”我一边安慰她一边想办法,“有了!我有办法了,你放心吧!”

说着,我赶紧拉起了他的手,把她带到了我的家里。我先叫妈妈把我最好的衣服拿出来给她穿上,她真是一个漂亮的美人儿;我再把家里最好吃的零食拿出来给她吃,看着她圆鼓鼓的肚子,我真是太高兴了;最后,我把我最心爱的玩具拿出来给她玩,她玩得可真开心,似乎忘记了一切烦恼……

第二天,我们一家带她去看了我美丽的东钱湖。当她看到东钱湖美丽的自然景观时,我清楚地听到了她的震惊的欢呼声……

第三天,我们又带她去了我们这边最大的广场------天一广场,我们还给她买了很多东西呢……

就这样,在短短的假期里,我们去了动物园、游乐园、图书管等等好多地方,虽然我们玩得很开心,但我从她的脸上看到了一丝丝的担忧,我知道她在担心什么。

“你看!”我从家里拿出了春节时的报纸,报纸上一个标题赫然醒目:《平安夜灯火辉煌,小女孩悄然离世》,“他再也不能打你了!”虽然我也一直觉得我这样做很不仁慈,但为了减少她的麻烦,我又觉得我不得不这么做。“安徒生爷爷是个大作家,他愿意帮我这个忙,说明他也是支持我的。”看她愣住了,我连忙又加了一句。“谢谢,谢谢你们!”她激动极了,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

篇5:黄金买与卖的纠结

A股市场的持续不景气,已开始影响战略投资者的利益。有国人“保命钱”之称的全国社保基金,去年收益仅4.23%,输给一路走高的CPI,其中交易类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账面浮亏达105.19亿元,主因就是投资A股所致。

创业板高管们的套现游戏,一发而不可收。凡到期可套现的,大多是卖股拿钱,鲜有增加持股的。深谙企业内情的高管们,都不看好企业,上市则成了原始股东,创投的套现游戏。这样的游戏还延续到了大洋彼岸,新一波“中国互联网IPO热”在美展开,没料到,“破发”成了主旋律。这说明融资、套现,仍是内地企业上市的一大主轴。特别是参与者亿万之众的A股市场,广大散户贡献多,吃套多,亏损多,人民日报也公开撰文质疑。

在日益开放的年代中,众多内地投资者可参与投资的标的和途径日益增多,假如社保基金去年把买A股的钱去买黄金,可能会是大赢家,不会出现账面上的百亿元巨亏。但是,投资永远是无法精准预测的。对于投资黄金现在全球也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买金者,看多不动摇;卖金者,看空更坚决。黄金投资出现了多空拉锯战,谁才是大赢家,目前无法定论。

索罗斯和罗杰斯虽同出一门,但对黄金的看法却截然相反。索罗斯曾是全球最大黄金ETF(SPDR)的第7大股东,持有近7亿美元的份额。但在近日的金银暴跌前,已卖出黄金份额99%,并在媒体上公开喊话,坚决看空黄金白银。在索罗斯眼里,黄金是“终极泡沫”,在连续两年买入持有后,当下是到捅破的时候了。

罗杰斯仍然看好黄金白银,即便是5月初这波2008年以来最大的商品崩盘,在黄金下跌5%,白银下跌30%之际,还在温州高调唱好金银。不过从市场反映观察,索罗斯握有巨资,对市场影响重大,罗杰斯对市场影响日益趋弱,他唱好中国股票多年,仍不见A、B、H、S等股上见新高。看来资本市场是不论名声,出身以及曾经的辉煌,而是看当下有没有钱把市场做上去或打下来。在这一点上,多信一点索罗斯,少信一点罗杰斯。

有关黄金投资的多空之争,不仅仅是量子基金两位创始人的争论,而是在黄金、白银价格创出新高后,全球有头有脸的投资家,经济家在为商品的走向把脉,拿方子。

全球声名显赫的对冲基金经理人保尔森,继续当SPDR的最大股东,持有44亿美元的份额不动摇。海外黄金基金的经理人则认为,以实际购买力比照金价观察,1980年1月末的每盎司851.37美元才是历史高点,目前经通胀调整后的金价仅每盎司672美元左右,金价经通胀调整后的价格若涨至历史高点,应是每盎司1900美元。

股神巴菲特也是一个买金反对者。有股东问,为什么不买点黄金对冲通胀,巴菲特回答,全世界的黄金如果放在一起,大概可以铸成一个高67英尺的巨大金块。但它不会实际生产出任何东西。唯一的希望是,某一天,另外一个人会支付比你买入时更高的价钱来买进。全世界的黄金现在总市值8万亿美元,全美的耕地总价值才2万亿美元。全世界的黄金不仅可以买下全美的所有耕地,再加上10个美孚石油,还能剩下1万亿美元,这有些不可思议吧?

颇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黄益平撰文“虚幻的白银财富”,直白地告诉内地投资人,国际投资者并不需要白银,白银只是一个普通的投资中介而已。如果投资者再试图通过积累大量的实物白银,来打一场新的世界金融战,将来大概只能看着客厅里一堆显著贬值的银砖发呆了。

上一篇:大学生营养健康计划下一篇:作为一名警察妻子我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