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反腐败历程

2024-04-18

党的反腐败历程(共8篇)

篇1:党的反腐败历程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在一直带领着全国人民不断前进。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为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斗争史,也是一部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探索史。

鸦片战争后严酷的现实表明,中国需要新的社会力量来寻找先进理论、开辟前进道路。1921年,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正确方向、代表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诞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自身的独立与解放。

在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斗争史。在中华民族面对巨大灾难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中华民族出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了全国人民共同抵抗外国列强的入侵,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赶走了蒋介石的资本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和独立。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但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却极度空乏,我国的工业水平极度落后,基本没有重工业,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一穷二白的基础下,肩负起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重任。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深刻的认识清楚了中国的现状,制定了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政策,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工农业的伟大改造的完成,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工业体系;使中国的经济发展走上了正确的轨道。东方红卫星的发射,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成功爆炸,显示了新中国日益增强的国防力量,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显著提高,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中国共产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总结历史,高瞻远瞩, 从中国实际出发,逐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做出将党的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的决策,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全面进入社会主义的建设阶段。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大大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用“一国两制”政策顺利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洗刷百年耻辱,领导中国人民在经济、农业、工业、教育、科技、国防、外交等各个领域都取得重要成果。在现代化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己任,领导全国人民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在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党和国家面临又一个重大历史关头。国际上出现严重政治**,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巨大困难和压力。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深刻的认识我国的具体情况,指出了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21世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航船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空前的社会变革在给我国社会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顺应人民新期待,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团结带领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更加光明美好的前景。

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的不懈奋斗、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其重要意义在于: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从两千多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历史性跨越,从国家被侵略、民族被压迫到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强大动力的历史性跨越,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永远告别了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100多年来对于民族复兴、国家现代化、生活富裕和社会和谐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党的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而我们党清醒的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所以我们党以发展做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共产党以兴国为已任,以富民为目标,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按照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吸纳各种德才兼备的优秀分子;按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我们党吸纳人类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按照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我们党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使党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信赖。

中国共产党也是在领导中国人民的发展道路上,不断的解放、发展和完善自我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开展,让我更加深切感受到,我们党是一个成熟的、先进的、充满活力的政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唯有靠中国共产党。基于这种认识和感受,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和热情更加强烈,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我生活和工作的标准。作为一名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有一种光荣的使命感,在理念上、作风上和行动上都受到党组织的直接教育与培养。在政治上我坚信我们的党、热爱我们的党,在思想上更加自觉、紧密地把自己的成长、事业、人生与党的要求、使命和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怀着坚定实现共产党的信念,用全部的热情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事业中,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篇2:党的反腐败历程

彼时彼刻,旧的制度在暴力革命的声浪中轰然崩溃,新的秩序在孙文等革命者殚精竭虑的经营下正逐步建立,但依然面临巨大的阻力。从政治层面来看,辛亥革命的胜利并未在实质上打破封建旧制,以袁世凯为代表的旧封建旧臣坐拥平定全国的军事实力,是革命党无奈中必须依附或争取的对象,袁氏掌权当国之后遂更改宪法,试图实现永不退休的终身制总统,甚至不惮于脱掉共和的外衣回归世袭帝制,关于政治体制的争论在民国成立的最初十年内从未停止过,其中不可避免的夹杂着外国列强的影响,这些影响又伴随着日俄对满蒙的瓜分企图、英国对西藏的割裂企图、日军在攻占胶州湾以后对山东的窥伺等,革命的成果苟活在列强势力的危险均衡中,只能沿着旧制的惯性前行,在政体方面所谓的革新也更多的只是逢迎列强的侵略需求,同时均衡国内各大派别的势力,比如“辛亥前后革命党人所追求的原是个美国模式的总统制。但是在孙、袁交递时,革命党人(尤其是宋教仁),怕新总统袁世凯弄权,在《临时约法》里,乃把总统制改为内阁制。”(唐德刚,)。可见在选择政体时所参考的依据相当狭隘,而且最终也没能阻止袁氏的帝制闹剧。

另一方面,孙文发起的讨袁运动无意中加剧了地方实力派的角斗,许多地方军阀以反袁的名义纷纷独立,这反而成就了军阀割据的局面。袁世凯死后,列强失去了共同的代理工具,开始寻求并扶植新的代理人,由此形成的大小军阀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以及海外的不同势力的利益,互相牵制、各霸一方,横征暴敛、祸国殃民,内战连年不断,给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张宪文,1985)。中国之文化土壤与西方不同,20世纪初的社会精英试图通过全盘或接近全盘式的学习西方政体来改良中国社会,多半以失败而告终。比如,区域高度自治的政体在美国就行得通,美国以“独立宣言”立国,其中着重宣扬人性自由和权利的重要性,州与联邦之间的关系是“分离且自由”的,各州的经济、司法等事务均高度自治,一个区域的人们按照他们之间的契约,相互协调一个共存的自由生活,如果愿意,各个区域可以自愿的通过协商和妥协,达成一个契约联合在一起,这样的联合并不妨碍他们的自由,充分区域自治的原则,就是这样产生的。这也使得分治原则下的联邦政府看似权力松散,却足以维系国家的统一并使其日益强大。他们所依赖的正是自由和不干涉区域自由前提下的互利共存(林达,)。

但是,这样的制度如果照搬到中国,则会出问题。中央集权应该是最适合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一种模式,这也应该是不断吸取历史教训的结果,纵观中国历史,凡是地方势力得不到有效制约和控制的时期,必然是军阀割据,战乱纷争的时代,中国自宋以后逐渐意识到中央集权的重要性,藩镇的独大必须加以遏制,到明朝更是将中央集权发挥到极致,乃至于影响了正常的发展,尽管如此,集权导致的发展阻滞换来的是农业帝国长期的稳定和繁荣。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再一次提醒人们,区域自治终究是行不通的,只会让国家愈发的混乱。地方势力难以均衡的问题一直延续到蒋介石执政时期,并且可能是其最终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诞生在近代政治探索的最初阶段,当对西方政体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遭遇失败之后,一种全新的治国理论呼之欲出,而马克思主义在这个时期被大规模引入中国,正是为这艘在风雨飘摇中找不到航标的华夏巨轮指明了充满希望的方向。

从经济层面来看,外国列强的入侵,使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经济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存,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但是,在近代中国的大历史背景下,“不仅有„沉沦‟,还有„上升‟,近代中国社会从发展趋势看,存在两个相互矛盾而又相互连接、相互制约的过程,一个是从独立国变为半殖民地(半独立)并向殖民地演化的过程,一个是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并向资本主义演化的过程……中国社会在沉沦的过程中变为半殖民地,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受到严重损伤,但是在资本-帝国主义的刺激下逐渐生长了资本主义,特别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产生了新的阶级力量,因此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增加了„上升‟的成分”。而从沉沦到上升的转折点则出现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到北洋军阀统治的这一时期(张海鹏,)。

上升的趋势在之后逐渐显现出来,在这期间,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经济地位脆弱,始终没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离剥削政策,又由于小农根基的广泛存在,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的不统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日益贫困化以至于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在这同时,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也开始成长和集结,并发动了一系列对内外的政治和经济诉求,其中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及其后来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新锐思想和文化势力可谓“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在这个时候成立,并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明确主张,从而引导了中国社会在跌入“沉沦”的最低谷之后所迸发出的积极向上的趋势。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混乱不堪的军阀政治背景中,其经济根源则来自于同时存在于这一时期的“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黄金时代”:1912到1927的中,由于一战的爆发缓解了西方列强侵略的压力,进口贸易大为衰落,出口贸易急剧增长,这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民族资本投资潜力与国内市场的扩大,以及生产技术等方式的革新和改进,加上民族资本家在发对军阀内战和抵制外货运动中激发的民族热情高涨等因素,这些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张海鹏,2006)。同时也促进了以产业工人为主要力量的无产阶级的发展和壮大,在此基础上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具有天然牢固的群众基础,从而使近代中国历史开始从黑暗的谷底上升,并逐渐透露出一丝光明。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再从壮大到强大的历程并不是偶然的,背后所蕴含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同时,这一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正是接连不断的挫折使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不断吸取教训,逐步积累斗争经验,并在中国近代史纷繁复杂的斗争洪流中迅速成长。比如,1924年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党员代表大会上,受到苏联及共产国际的影响,孙中山执行其联俄政策,共产党员被允许个别加入国民党,此举吸引了大量的青年志士参与革命运动,实践革命道路。

国共合作维持了三年,孙中山病逝以后,蒋介石在1927年4月发动反革命政变,最初在上海,不久之后,凡国民党所统辖的城市都在拘捕甚至枪毙共产党员。蒋介石对共产党翻脸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他有了上海金融界的支持,已不需要苏联援助”(黄仁宇,)。中国共产党从“四一二”的惨痛教训中领悟到,无产阶级领导权是革命的根本问题,而实现对农民群众和武装力量的领导又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中国共产党不仅要领导农民群众、领导革命群众运动,尤其要领导武装力量、要领导军事运动,要在党的领导下把群众运动与军事运动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保证革命的胜利发展。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对军事问题作了初步的探索,为以后创建人民军队,独立地领导革命作了必要的准备。

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尽管党内各项事务正处逐步发展和成熟的阶段,但相比当时国内的其他政党和政治组织,中共的优势依然很明显。越来越多的史学家提出,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曾经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时的国民党曾借助于共产党人的建议、物质支援和组织技巧,按照苏联共产党的模式改组,进而建立了一只以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领导和受过政治教育的军队,青年干部到军阀割据地区的工人农民中区,鼓励和组织工农支持革命。那些曾经从事困难而危险的组织群众工作的人,被认为更接近共产党人而非国民党人。

当时的国民党员不愿意做实际的工作,而共产党人则主动承担这项工作,国民党初创时与生俱来的资本主义“血统”使他们和工农越走越远。孙中山去世以后,蒋氏的执政理念中更加视苏俄共产为洪水猛兽,避之不及,急欲除之而后快。这使得国民党较少承担革命义务的人更加避讳在群众中工作,以此避免共产主义的沾染。四一二政变将共产党人排除在国民党队伍之外,被排除的,正是那些曾经在革命期间向国民党灌输活力、纪律和献身精神的人,因此,北伐的成功主要靠共产党发动工农和苏联的援助才获得成功,北伐成功后蒋氏的反革命政变把国民党内的优秀分子“清理”出去,这种狭隘的极权思维无视基层工农阶层的重要性,因而引发了更多的消极后果,并极有可能是国民党走向衰败的开始(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从思想文化层面上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另一个重大的优势是其领导有志青年最求和奋斗的信仰。信仰是人们的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有了信仰,人们就有了精神的寄托,有了行动的指南。在内外混乱的中国近代,作为人类历史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科学学说,共产主义学说在正确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指出了无产阶级运动的性质、条件和在全世界建立共产主义制度的美好前景。共产主义学说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而是经过一百多年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不是代表少数人的利益,而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长远利益的集中体现。因此,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信仰,是有史以来最崇高的信仰。共产主义信仰体现着人类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向往和追求,是无产阶级革命者强大的精神支柱。共产主义引入中国以后给一代知识青年点燃了信仰的火炬,这种针对国家、社会和阶级的全新理念迅速开启了有识之士寻求救国救民、强国富民的图存和图强之路。

综上所述,在中国共产党最初创立的历史时期,正值内忧外患的混乱局面,国外各方势力觊觎中国的领土和资源,国内各派阀关系错综复杂,民众更深受其害。在这种艰苦复杂的情况下,一个年轻的政党何以能够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不但没有在专制政府镇压和屠杀中消失,反而在斗争实践中越战越勇,越来越强大呢?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我们至少可以从当时的历史背景中提炼出三个主要的经验:(1)在政治上建立一个适合中国文化和国情特色的理论,这样的理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大量实践经验提炼和升华的结果,同时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现状以及现实问题的变化而进行灵活的革新和调整。一个科学、合理的治国理论是一个政党长期保持执政智慧和活力的重要保障。面对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古老历史传统的国度,中国共产党在初创之时的治国理论——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基础的民主政权——在当时无疑是最符合上述要求的。

篇3:浅谈反腐倡廉在我党的建设

一:思想教育是关键, 应强抓到底

正确的思想是指导实践的根本, 抓好思想教育有利于我党反腐倡廉实践的顺利进行。在实践中我们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始终明确我们的目标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觉悟, 使其增进认知, 改变行为。思想教育与法律, 监督机制有着本质区别, 前者着重于对人们思想意识的改造, 在实践中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去充分发挥其长足的作用。思想教育容易使受教育者认同并接受, 逐渐的改造受教育者的价值观加强其自律, 达到受教育者自身源头的思想净化。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党应注重思想教育方法的创新性和现实性。同时, 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腐败问题是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的综合体。两因素相比, 改造思想, 改造文化是反腐倡廉的根本性问题。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这个意义上, 我们清楚的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只有加强抵制腐朽落后思想, 树立廉洁意识, 构建和谐的文化环境, 人们才能拒绝腐败。同时还应不断加强反腐倡廉思想教育和反腐倡廉思想教育机制的双体共进。

二:坚持党群结合, 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 反腐倡廉思想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 实践中应注意:

第一,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 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并坚持发扬的优良作风。在进行反腐倡廉思想教育的过程中, 首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到整个国家行政机构, 小到党的每一分子, 都在时时刻刻受到反腐倡廉思想的普遍性约束;同时, 其内容和方式要在结合契合教育对象的基础上有所完善和创新, 这也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

第二, 坚持群众为本、依靠群众的原则。

要想反腐倡廉取得实效, 还必须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原则, 为了实现反腐倡廉思想教育对象和主体的广泛性, 不可能只依靠教育部门或人员对受教育对象的“单打独斗”, 而是要形成“大宣教”的合力格局, 形成反腐倡廉的社会氛围, 面向社会各个阶层。在全民反腐倡廉教育的同时, 对党政官员要重点教育, 除了党要管党还要接受群众的监督, 建立群众反腐倡廉的渠道让群众参与其中。始终要坚持外部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结合, 使党不断在学习中自我完善, 其次, 不仅要发挥政府机关在反腐倡廉中宣传教育作用, 还要发挥企业、家庭、学校和NGOS等社会各个组织的宣传教育功能, 营造浓厚的反腐倡廉的舆论氛围。

第三, 发挥党员带头作用, 党群结合。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反腐倡廉建设要取的实质性的效果, 不能只以“群众运动”的方式来进行, 而应充分发挥党员的作用, 在实践中彰显党员的先进性, 自建党以来, 党在实践中就注重党群结合的重要性,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记得党和群众是骨肉相连的, 反腐倡廉建设中, 如果只依靠党自身的努力, 永远不会取得卓越成效, 因为失去了建设的根基———群众, 同样, 如果在建设中只依靠群众, 那么一切便成了无头苍蝇。故而, 要想真正落实反腐倡廉工作, 必须坚持党群结合, 其中群众是基础, 党是关键。

三:坚持教育的持续性, 制度的完善性

反腐倡廉建设讲究的是量和质的统一结合, 因而应坚持教育的持续性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在反腐倡廉思想教育的过程中, 党的领导干部要起到带头作用。另一方面, 反腐倡廉可以在制度上不断强化。首先, 在入党时, 有入党培训和初任培训制度;在出任干部职务时, 有干部任前培训和廉政谈话制度;在工作中树立开展经常性的党风廉政提醒教育、经常性的学习文件、听取反腐倡廉讲座等活动的制度, 旨在形成全覆盖, 全环节的教育模式;再教育形式上, 要将廉政培训、廉政谈话、廉政承诺、述职述廉等教育形式制度化;建立廉政培训制度, 从廉政培训的机构设定、培训方式、参训人员、培训效果评定等方面抓起;建立廉政谈话制度;建立和完善廉政承诺制度;建立完善述职述廉制度。

四:不断加强法制建设, 依法治理

伴随着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依法治国越来越成为党治理国家的现实需要, 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和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之一, 同样需要依法处理。不断加强反腐倡廉立法建设, 让反腐倡廉有法可依, 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成为了反腐倡廉的急迫任务。坚持有法可依是反腐建设的前提, 只有有法可依才能更好的做好反腐倡廉有法必依的工作。

总而言之, 反腐倡廉是我党建设的长期工作, 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必须解决的矛盾, 我们应始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不断把反腐倡廉建设推向前进, 在实践中加强对反腐倡廉的认识, 实事求是, 以创新性和现实性的方法去加强反腐提倡廉洁,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摘要:反腐倡廉是我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给党提出的严峻挑战。现阶段,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显然成为了重中之重。反腐倡廉建设中, 不仅要注重思想教育的关键, 还要坚持党群结合原则, 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不断加强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 完善反腐倡廉的法制体系, 让反腐倡廉有法可依, 进一步推进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篇4:美国治理腐败历程回顾

对腐败进行分类的标准很多。大体而言,它可以被分为两大类,即体制型腐败和收买型腐败。这两种腐败可以被视为腐败的两极,现实中形形色色的腐败大都两者兼而有之,区别在于哪一种腐败的色彩更浓重些。

美国主要表现为收买型腐败

在美国,带有浓重收买型腐败色彩的典型实例,是一种被称作“政治机器”的政治组织和以其为中心的制度。

政治机器兴盛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20年代。它不是按照正常的法律程序,而是通过老板和各利益集团的幕后交易来运转的,由于利益均沾,这种收买型腐败在全美甚嚣尘上。至1890年,政治机器已控制了美国20个大城市中的一半以上,并支配着当时绝大多数的美国城市政府。政治机器制造出的腐败归为行政、司法、立法腐败三种类型。表现形式有:

一、分配公共职位。每一个被掌控的城市,都拥有众多政府部门和成千上万可以被用于犒劳或施惠的工作职位。仅就纽约市而言,19世纪七八十年代由该市的政治机器坦慕尼协会所垄断的市政职位多达4万个。不仅如此,机器老板还牢牢控制着市议会席位和地方检察长的任命权。

二、偷窃国库。政治机器具有自我保护的优势,即在方便公职人员攫取好处的同时,还使这种攫取变得更加安全和隐蔽。有了这种庇护,一些利欲熏心的政治家和官僚便敢于铤而走险,贪污受贿。

前纽约市议员和国会议员威廉·特威德任坦慕尼协会老板期间(1868-1871),纽约市腐败达到了顶峰。据不完全统计,他直接或间接盗取国库的金额不少于3000万美元(按1870年美元价格计算),甚至高达2亿美元。

三、泄漏与利用内部信息。任何与城市建设规划有关的内部信息,如高架桥的搭建、高速公路的铺设、街心公园的改造等,都可以被政客和官僚肆无忌惮地加以利用:预先廉价买入附近地皮,在市委员会将计划公布于众,该地皮价值攀升后抛售,以套取巨额收益。

四、在政府采购中巧取豪夺。譬如,以签订政府工程项目采购合同的形式将巨额财政支出转移给私人企业;许多城市的财政资金被存入与政府关系良好的商业银行;城市医院的药品和贫困居民的救济物资供应权被特定企业垄断;街道清扫、垃圾收集等市政服务被外包给指定承包商,其中,见不得人的赃款或回扣都进入了腐败官员们的腰包。

五、违规出让特许经营权。通过出让特许经营权从私人企业获取贿赂和回扣的现象,在19世纪末的美国政府官员中是司空见惯的。

六、实施弹性管制。在管理被禁止或受限制的行业时,公职人员通过向私人集团大开方便之门聚敛了巨额财富。

司法腐败和立法腐败与行政腐败相比毫不逊色。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国,通往司法公正的道路被金钱和权力堵塞,政治机器影响并操纵着各州和地方法官的选派过程,并把持着法官席位的任命权。于是,许多法官纷纷沦为政治机器的帮凶或傀儡,而不再是司法公正的代言人。

由坦慕尼协会老板特威德挑选的纽约州最高法院法官卡尔多佐就是多次司法腐败案件的主谋之一。在其包庇下,上百名与特威德集团有瓜葛的罪犯被减刑或赦免。此外,工商业巨贾通过行贿立法者、法官和陪审团干涉判案过程的事件也屡见不鲜。

腐败现象高发的原因

从根本上说,美国这一阶段的腐败在于经济对政治的支配,即商人集团对官僚集团的收买和控制。它们之间的关系类似于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政府之所以成为被俘获的对象主要是因为它的手中握有大量公共资源,其中包括财政预算支出,诸如土地和矿产等公共财产、非中性的法律规章制度的设立等。

经济的高速增长、政府规模的急剧膨胀及地方政府支配公共资源之能力的加强,是导致腐败的重要原因。1870至1913年间美国CDP总量增长了2.4倍,10年间人均财政收入增长2.45倍。政府举债总额在19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间扩大了近15倍。经济规模的扩大意味着公职人员在腐败交易中可攫取的财富必然增长。

腐败高发的另一导因是与工业化进程相伴的迅速城市化,具体表现为大批移民涌入城市。至1900年,美国50个主要城市中的移民人口已占城市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在有些城市这一比例甚至高达百分之四十八。新移民急切需要摆脱卑微的身份,因此,他们更多关注的是能否通过选举这一权力或利益再分配过程来改变自身命运,而不大在意政府官员的诚实品格与廉洁作风。在他们眼中,效忠代表自身利益的某个人,带来的实惠高于效忠抽象的法律和道德准则。新城市移民的这种趋利心理随即被政治机器加以利用。

在19世纪末的美国,金钱腐蚀权力的发展势头愈发不可遏制,实业和金融巨头聚敛了大量财富。凭借手中的金元,他们疯狂“收购”公职人员持有的政治权力。结果,社会成员间财富分配的极度不均,导致了贫富阶级之间或不同阶层与行业之间讨价还价能力的严重失衡。当“强盗贵族”们侵犯弱势群体权益时,他们往往可以通过买通法官或操纵司法程序而逍遥法外。于是,在金钱的利诱下,治理者最终沦为那些慷慨行贿的被管制者的俘虏,从而使“强盗贵族”们逃脱了本应履行的赔偿责任,而弱势群体的应得利益却无从保障。

防止腐败的重要制度保障

提高腐败交易的成本、减少腐败行为的收益,将有效地抑制腐败。公职人员面对的腐败交易成本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法律的惩罚、公检法的查处、党派或利益集团间的利益冲突、新闻媒体的披露、公共力量的监督。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确立了一套以功绩制为核心的文官选拔和奖惩机制,打破了政治机器垄断职位任命权的局面,从而重挫了分赃交易者的嚣张气焰。此后,为保证政府廉洁、防止金钱对选举的渗透和腐蚀,国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与抑制腐败密切相关的法律,比如禁止公司向联邦公职候选人捐款的法律(1907年)、竞选经费公开法(1910年)、联邦反腐败行为法(1925年)和禁止联邦文官参与政党活动的哈奇法(1939年)等。这些法律反映出廉洁而高效的政府应遵循的三个原则,即高度透明性、强烈的责任感、权力限制。随着美国对政府道德标准的不断修订,其所谓“现代公共道德管理体系”亦开始逐步走向成熟。

对腐败行为的制约,更离不开监督执行这些法律规章的独立机构。

20世纪以来,近80%的公共腐败案件是由美国联邦检察机构依据《腐败行为法》提出诉讼的。可见,美国联邦检察机构对各州和地方官员腐败行为的稽查和侦破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势均力敌的党派之间出现利益冲突并形成的相互制衡与监督,客观上成为抑制腐败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新兴经济利益集团(比如制造商)的崛起和壮大,大大加快了美国反腐败过程。与房地产开发商、酿酒商和有轨电车公司业主等既得利益集团不同,制造商集团没有同市政府共谋勾结的愿望。相反,他们站在了改革阵线的前沿并构成了一股重要的反腐力量。

被称为“第四权力”的新闻媒体在美国反腐败斗争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遏制腐败的过程中,通常是由新闻媒体对腐败事件或腐败人物的披露为先导。近年来,美国也发生过不少商务和政治腐败丑闻。积极报道的新闻媒体在向公众报告不法行为方面发挥关键的作用。

一个民主体制依赖政府三个部门之间的权力制衡,这三个部门是行政、立法和司法。在美国,媒体就像是政府的第四个分支,它监督着其他三个部门,确保这些部门不做不应该做的事情。媒体揭发不良行为,并且把这些情况告诉公众,以便公众决定他们是否认为出现了差错。一个著名的比喻说,媒体就像一个聚光灯,它能照亮那些黑暗的角落。

公共监督力量主要指由公民自身组成的具有意愿、且敢于直面谴责腐败的社会群体。

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积累,国民教育水平和素质普遍提高。公众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高涨,公民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进入20世纪,以消除政府腐败、改善政府管理、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为宗旨的进步主义运动掀起了公共部门的改革浪潮,地方事务由选民公决决定、参议员直选等制度的确立,均对于推动美国政治的进一步民主化、降低公共部门的腐败程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治理腐败是一个过程。如果腐败的严重程度和工业化城市化速度之间的相关性命题被证实,如果人均收入和平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减少腐败的长效药,如果惩治腐败的社会共识有赖于重大突发事件,那么腐败治理问题也就需要时间和等待时机。

重大的、突发的历史事件往往会导致影响深远变革,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发生的几次经济危机,引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和所谓“进步主义”运动,就促成了一系列反腐败法及相关法律和机构的出台,并最终孕育出了美国较为完善的反腐败体系。

美国的腐败由猖獗走向温和,并长期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冲突的利益或利益集团间的竞争,这其中既包括垄断财阀间的激烈争夺,又包括公共部门间的制衡掣肘,还包括当时愈演愈烈的阶级斗争,以及新闻媒体作为一个拥有独立利益之集团的出现。■

篇5:党的成长历程

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细看95年来,我党历经了战争与和平、建设与改革、挫折与胜利的种种情况,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改变了中国的落后面貌,开创了从未有过的宏图伟业。

95年,弹指挥间、沧桑巨变。中国一步步地走向繁荣昌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奇的奇迹。为了我国能够更好更全面地发展,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中开辟新的道路,在改革中寻找新的出路,在创新中寻求更好的发展。还要加强党风党政建设,树立和弘扬我党的优良作风,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遵纪守法,勤政廉明。维护党的尊严,履行党的职责和义务,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我党是伟大的党,是发展中的党,是不断进步的党。回顾党的历史,我们深感自豪,展望党的未来,虽然任重道远,但我们信心满满。各行各业都应该紧紧跟随党的脚步,为党更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山东鲁泰煤业有限公司铭记历史的教训和发展,致力打造最具性价比的工业品B2B电子商务平台---鲁泰物矿网,满足客户对价格、便捷等方面的要求,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6:党的性质及其解释,党的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样表述党的性质切合我们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有利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有利于拓展党的工作的覆盖面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这是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两方面阐述党的性质。党的阶级性是指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基础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的先进性是指党是由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所组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南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的。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以工人阶级为基础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性。在旧中国我国工人阶级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工人阶级一样没有任何生产资料与大工业生产相联系代表着当时的先进生产力在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锻炼了高度的团结互助精神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是历史上最先进、最革命和具有远大前途的阶级。中国共产党正是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性质坚定不移地代表着它的意志。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党应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重要原则。我们党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党员的先进性集合了一大批工人阶级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们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工人阶级的形成是建党的根本条件。民主革命时期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的特点我们党的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也有不少来自知识分子还有来自非劳动者阶层的革命分子。但是我们党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指导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因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十六大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第一从我们党所代表的利益来看。我们党不仅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早在1935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就指出我们党“不但代表了工农的利益同时也代表了民族的利益”“总括工农及其他人民的全部利益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利益”。经过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的这次瓦窑堡会议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党的七大党章总纲中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是它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三“三个代表”是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根本指针。坚持“三个代表”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要紧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是我们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永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生机活力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人为民服务。这个宗旨是由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处于社会最底层他们自身的解放不可能通过工人的个人奋斗来解决。工人的个人奋斗至多能使个别人跻身于统治阶级的地位而工人阶级的整体地位不可能有任何改变。只有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使整个社会得到解放工人阶级才能获得根本解放。工人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大公无私的阶级工人阶级的利益同社会发展方向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工人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必须同时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一规律决定了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的共产党在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同时必须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这同资产阶级政党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虽然历史上一些资产阶级政党在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革命时期同人民群众的利益有一定的一致性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因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对历史的发展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从根本上说资产阶级作为剥削阶级它的利益是建立在对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和压迫基础之上的与人民的利益是对立的一旦取得统治地位它就会逐渐走到人民的对立面。资产阶级政党的这种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它的政党只能是为少数人服务的党。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需要。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只有坚定不移地做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才能从根本上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第二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中国古代政治家魏征曾经提出过载舟覆舟的名言他把人民群众比作水把统治者比作舟。以此说明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统治者必须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与剥削阶级不同我们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

第三这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坚持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的各项建设的基础我们要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践行党的性质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人新活力。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光辉历程

一,二,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到1949)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人民当家作主

篇7:党的90年风雨历程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每次听到这首歌时我浑身就会凝聚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激情,它将成为我毕生不变的信念,溶入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历史见证了这一切!

1921 年,在江南的风雨中,南湖的湖面上,飘荡着一只小船,一群仁人志士、热血青年在灯光下,讨论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至此一面由红色的旗面和黄色的锤子、镰刀构成的旗帜被高高举起,这对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就是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屈辱的命运被改变。从那时至今已经整整九十个年头了,这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历尽艰辛,不断的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百年前的中国风雨飘摇,回顾那段屈辱的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横行,腐朽的封建统治者卖国求荣、祖国山河破碎、人民陷入苦难与屈辱的深渊。中国共产党英勇地挑起了时代赋予的重任,在成立伊始就立即投入到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伟大的革命斗争中,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经过28年血与火的拼搏,带领着中华儿女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完成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时代重任。那鲜艳的五星红旗,既是中国人民流下的苦难血色,也是共产党人先烈们奋勇斗争挥洒的激情热血。在此过程中人民对党的热爱深入内心。1948 年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以来我军消耗最大的一场战役,无论是从军队伤亡还是物资消耗。为了支援淮海战役,豫鲁苏人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543 万民工组成的支前大军共出动 88 万辆小推车、30.5 万副担架,运送 炮火物资,抢救伤员,留下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商丘 作为淮海战役总前委所在地,淮海战役中,商丘共支援粮食 1.22 亿斤、柴草 3.86 亿斤、军鞋 64.1 万双,还有布匹、白菜、粉条、花生、食油、食盐、电线杆、门板等众多物资。当时的商丘农村,老百姓碾米、磨面、做军鞋掀起了热潮,一首歌谣就是生动的写照:“夜已深,人不静,家家户户闪着灯;妇女灯下做棉衣,千针万线不放松;男人碾米又磨面,杀猪宰羊不消停;手起泡不觉痛,脚冻麻不知冷;十冬腊月天地冻,天寒心里热腾腾;为打胜仗人人忙,前后拧成一股绳……”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开始致力于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伟大征程。党领导全国人民意气风发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迅速改变了国家面貌,打下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带领下取得突破性进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及对其一百年不动摇的论断,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一系列推进改革开放的决策,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带入了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境地。以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第三、第四代领导集体,坚持邓小平理论,并在实际工作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加以发展,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建设力度,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推向了新的阶段。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精神生活不断的丰富,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爷爷辈的老人们经常说:“不要忘记了党,没有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生活。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做梦也没想到会有现在的好生活。”的确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活下去是人们最大的心愿,在那个百废待兴,生活贫穷的年代,吃饱饭是人们最大的心愿。而今天老一辈人的愿望实现了,全国已全面解决温饱问题。吃饱穿暖早已不是梦,物质文化 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历程中,以无可辨驳的历史事实和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与时俱进、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党,是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党。历史已经证明并且还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

回首波澜壮阔的90年,我们满怀革命豪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重任在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名年轻的人民教师,我感到无尚骄傲与自豪。我们要在党的英明领导下,认真学习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不断学习,提高认识。立足本职,敬业奉献,辛勤耕耘。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鞭策自已,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我们要始终不渝地追求真理,为真理而斗争,争取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新形势下,一定要坚持共产主义信念不动摇,不断自我完善,充分发挥人民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永远保持一名人民教师的本色,以实际行动报答党的恩情。我们坚信,我们就是沃土里的一颗种子,阳光下的一朵小花,在党的关怀下,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们将会茁壮成长,我们将会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富强。让我们永远高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篇8:党的反腐败历程

近年来, 关于一些比较重大的腐败案件被揪出、查处, 随着腐败分子的落网, 各级政府对于腐败越来越关注。普通老百姓对腐败更是深恶痛绝, 因为腐败是权力的不正确运用, 不仅损害了人民的利益, 也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还有损社会公平。关于腐败, 究其原因, 就是私欲的膨胀, 贪婪劣性的显露。河南商丘市中级云南普洱原副市长罗德忠受审, 被控受贿130万;安徽省经委原副主任涉嫌受贿190余万元受审。每当听到这样的新闻, 老百姓的愤愤之情都难以言表。受贿官员不仅没有做到党员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 反而涉嫌重大违纪。这些腐败分子, 不顾党纲, 玷污党的形象, 不利于党的凝聚力的进一步的发展。

二、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

1. 腐败问题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腐败分子不仅把国家的财产私吞, 纳为己有, 而且更有可能很大一部分资金落入不法商人手中。他们的权钱交易会加紧市场的混乱, 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经济建设是重中之重, 所以, 不利于经济建设的一些人为因素, 一定要想方设法的清除。

2. 腐败问题不利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一个党的良好形象的树立, 是通过每一个党员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展现出来的。如果这种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不及时制止, 让贪欲无限膨胀, 后果会不堪设想。反腐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这绝不是夸大其词。

3. 腐败问题不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腐败问题如果不及时遏制、预防的话, 会像传染源一样的扩散开来, 一些丑恶的习惯和德行会弥漫在社会中挥散不去。而这种不良社会风气的扩散, 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文化软实力的力量不可小觑, 对于文化软实力的构建, 需要每一个党员, 也需要每一个公民共同努力, 抵制不良社会风气。

4. 腐败问题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的利益的, 而贪污腐败问题与党的宗旨是严重相悖的。贪污腐败在很大程度上会挫伤人民群众进行生产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大大减弱对党的信任。搞腐败的官员, 很大程度上也会无视民主, 独断专行, 一手遮天, 压制人民的权利。这种丑恶现象, 十分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三、反腐倡廉工作的措施

1. 加强网络舆论监督

21世纪是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 信息化、网络化越来越普及, 计算机运用到我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 合理的运用网络平台, 加强舆论监督, 对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当然, 网络是个虚拟世界, 虚拟世界往往有现实世界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例如, 网络平台上的匿名性, 老百姓更能畅所欲言, 说自己所想, 对于反腐倡廉有很明显的效果。例如, 网友们发现某位官员总是换着不同的名牌表戴, 就会通过舆论, 把事情曝光出来。另外, 网络监督更加便捷, 信息的更新也十分迅速, 这让民众有更加快速、有效的获得新闻信息。再有, 网络监督符合经济实惠的原则, 也会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相比较于上访, 网络舆论监督不会投入那么多的财力、人力和物力, 而是可以通过简单的评论来发表意见和看法。

2. 继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继续推进依法治国不动摇, 加强我国的法律建设, 让反腐倡廉工作有法律的保证, 走向法制化。

3. 要求党员干部加强学习

党员干部本身一定要加强学习, 不仅要进行集体学习, 也要不断的自学, 提高政治觉悟和素养。另外, 一定要严于律己, 时刻的记住共产党员的职责, 永远保持着甘为人民做公仆的本色。通过一个个反面案件的学习, 从中得到深刻的心得体会, 时刻给自己敲着警钟。不管有多大的诱惑, 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念, 洁身自好, 不要干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的事。

4. 对于反腐倡廉工作要既治标又治本

标本兼治,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个问题, 反腐倡廉工作也不例外。不仅要加大预防措施和打击力度, 更要加强党员自身素养的提升。制度和法律的健全, 只能为反腐倡廉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而就像哲学上讲的, 内因是关键, 外因只是条件。所有, 官员自身有没有定力, 才是清廉自守的关键。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工作

腐败问题不是个案, 纵看古今, 横看中外, 都会发现腐败的踪影。腐败的危害非常之大, 民生社稷都会受其影响。所以, 不管是古代, 还是现代, 不管是中国, 还是外国, 都严打腐败问题。而因为每个国家和每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不一样, 所以每个国家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也会不同。中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属于快速发展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因此, 关于反腐, 我们不必去盲目的效仿其他国家, 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反腐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 对于监督, 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个是党内的监督, 一个是人民群众的监督, 一个是无党派人士和民主党派的监督。

参考文献

张凯星,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研究》, 苏州大学, 2012年硕士论文。

上一篇:坚持是一种品味作文下一篇:班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保目标管理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