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的建设(结合目前的反腐倡廉措施)

2024-04-15

论党的建设(结合目前的反腐倡廉措施)(共9篇)

篇1:论党的建设(结合目前的反腐倡廉措施)

论党的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12日胜利闭幕。公报对于民众期待的“反腐改革”亦有专门回应。公报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由此可见,中央惩治腐败的决心,相信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也将出台一系列反腐倡廉的新措施,从而唱响反腐倡腐时代最强音。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党的建设,指的是政党为完成自身的使命而进行领导国家、社会和提高自身生机和活力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党的建设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是正确制定党的组织路线的前提,党的组织路线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组织保证。党的建设必须围绕在各个历史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着力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在执政条件下,还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使党的各个方面建设的成效都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概括的说,党的建设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等,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实践性,指导党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况下的工作与活动。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

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还存在,一些腐败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严重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基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正处在关键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把反腐倡廉作为重要内容,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持之以恒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1、反腐倡廉,教育为先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对贪污腐化和滥用权力的现象,必须通过两个途径来加以解决,一个教育,一个法律。”教育在这里主要指对党员干部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和政绩观,明白手中权力是谁给的,又是为谁服务的道理。其核心问题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真正过好“名位关,权力观、色情关和人情关”,拒腐防变,筑牢思想防线,努力使广大党员领

导干部形成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和艰苦奋斗的良好工作作风。根据当前所面临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宣传反腐倡廉的政治主张和政策措施,增强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拒腐防变的意识。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在全党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把廉政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比如:我们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八荣八耻”教育系列活动,就是对广大干部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一次学习和检验。要以先进人物事迹为榜样,以腐败分子为反面教材,推动党员干部把《廉政准则》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政治责任感。

2、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

胡锦涛主席指出:“反腐倡廉工作一定要紧紧抓住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个关键环节,做到标本兼治。”这一重要论述,为全面建立完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提供了新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的指导原则。要以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为重点,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严格执行和不断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质询、罢免或撤换等制度,地方党委常委会要把廉政勤政、选人用人等方面工作作为向全委会报告的重要内容。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健全巡视工作领导机制,选好配备巡视干部,完善巡视程序和方式,提高巡视成效。完善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健全对驻备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监督的制度。完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财政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相

结合,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此外,纪检监察不能单兵作战,在充分联合人大、政协、司法等职能监督机关的作用下,加强人民群众对权力的监督,不断拓宽监督渠道。且群众监督不能光提口号,不重实际的形式主义。要述职述廉、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尽可能做到多管齐下、齐头并进,切实发挥新举措应有的作用,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强监督检查,予以纠正。对损害群众利益导致的恶性事件要严肃查处,对措施不得力、不良风气长期得不到治理的地方要追究领导责任。坚持纠建并举、寓纠于建,把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一套能用管用的制度体系,从源头上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3、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保持了查办案件工作的强劲势头,特别是依纪依法严肃查处陈良宇等少数高级干部严重违纪问题。习近平指出,党严肃查处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严重违纪问题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向全党全社会表明,所说的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决不是一句空话。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

息。我们要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遏制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势头,决不让任何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惩处。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案件,严肃查办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加强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国有资产管理、金融、司法等领域专项治理。健全反腐败协调工作机制,加强查办大案要案组织协调,形成整体合力。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坚持依纪依法办案,完善举报人和证人保护制度,保障被调查人合法权益,依法追究诬告陷害行为。完善重大案件剖析制度和通报制度,发挥查办案件惩戒功能和治本功能。

4、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无疑是党的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的强弱,抵御腐朽思想侵蚀能力的大小,影响甚至决定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和配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依纪依法查处和整治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便利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等问题。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加强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公职人员管理。进一步规范离退休领导干部在企业和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任职行为。按照节俭、高效、廉洁的原则,继续推进公务消费和公务接待制度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已吹响了反腐败的集结号,全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响应号召,精神抖擞地为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而努力。

篇2:论党的建设(结合目前的反腐倡廉措施)

年 级:专 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层 次:网络春专升本学 号:学生姓名:卢炳坚(函授站):广州石油学习中心

13春

***

年 月 日

学习中心论党的建设(结合目前的反腐倡廉措施)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党的建设,指的是政党为完成自身的使命而进行领导国家、社会和提高自身生机和活力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党的建设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是正确制定党的组织路线的前提,党的组织路线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组织保证。党的建设必须围绕在各个历史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着力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在执政条件下,还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使党的各个方面建设的成效都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概括的说,党的建设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等,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实践性,指导党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况下的工作与活动。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还存在,一些腐败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严重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基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正处在关键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把反腐倡廉作为重要内容,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持之以恒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1、反腐倡廉,教育为先。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对贪污腐化和滥用权力的现象,必须通过两个途径来加以解决,一个教育,一个法律。”教育在这里主要指对党员干部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和政绩观,明白手中权力是谁给的,又是为谁服务的道理。其核心问题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真正过好“名位关,权力观、色情关和人情关”,拒腐防变,筑牢思想防线,努力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形成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和艰苦奋斗的良好工作作风。根据当前所面临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宣传反腐倡廉的政治主张和政策措施,增强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拒腐防变的意识。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在全党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把廉政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比如:我们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八荣八耻”教育系列活动,就是对广大干部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一次学习和检验。要以先进人物事迹为榜样,以腐败分子为反面教材,推动党员干部把《廉政准则》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政治责任感。

2、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

胡锦涛主席指出:“反腐倡廉工作一定要紧紧抓住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个关键环节,做到标本兼治。”这一重要论述,为全面建立完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提供了新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的指导原则。要以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为重点,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严格执行和不断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质询、罢免或撤换等制度,地方党委常委会要把廉政勤政、选人用人等方面工作作为向全委会报告的重要内容。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健全巡视工作领导机制,选好配备巡视干部,完善巡视程序和方式,提高巡视成效。完善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健全对驻备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监督的制度。完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财政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此外,纪检监察不能单兵作战,在充分联合人大、政协、司法等职能监督机关的作用下,加强人民群众对权力的监督,不断拓宽监督渠道。且群众监督不能光提口号,不重实际的形式主义。要述职述廉、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尽可能做到多管齐下、齐头并进,切实发挥新举措应有的作用,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强监督检查,予以纠正。对损害群众利益导致的恶性事件要严肃查处,对措施不得力、不良风气长期得不到治理的地方要追究领导责任。坚持纠建并举、寓纠于建,把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一套能用管用的制度体系,从源头上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3、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保持了查办案件工作的强劲势头,特别是依纪依法严肃查处陈良宇等少数高级干部严重违纪问题。习近平指出,党严肃查处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严重违纪问题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向全党全社会表明,所说的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决不是一句空话。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我们要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遏制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势头,决不让任何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惩处。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案件,严肃查办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加强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国有资产管理、金融、司法等领域专项治理。健全反腐败协调工作机制,加强查办大案要案组织协调,形成整体合力。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坚持依纪依法办案,完善举报人和证人保护制度,保障被调查人合法权益,依法追究诬告陷害行为。完善重大案件剖析制度和通报制度,发挥查办案件惩戒功能和治本功能。

4、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篇3:论党的建设(结合目前的反腐倡廉措施)

关键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局限性,土地股份合作制

我国现在实行的农村土地制度, 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方式上的一种土地的分配、经营和管理制度, 是农村经济转轨时期的一种体制的安排,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基本制度。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功绩和作用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经营体制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家庭承包经营是在坚持土地等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前提下, 把土地使用权承包给农户, 确立了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 赋予了农民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成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经济制度。家庭承包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是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一个经营层次, 是农村集体经济的一种有效经营方式。

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 是与农业的自身特点相适应的, 具有客观的必然性, 符合农业发展和土地经营的规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就和作用极其巨大, 在中国农业发展史和土地制度创新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价值。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农村社会现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社会和文化的改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农村广大的劳动者, 使他们获得了比较充分的人身自由, 从事一种自由自觉的与自身利益紧密挂钩的劳动。在这样一种激励机制下, 农民既积极地以最大的勤奋、努力和聪明才智来获得最大的利益, 同时也充分注意在现在的基础上尽量地扩大自己的能力, 提高自己的素质。这一切就为实现农民的现代化创造了必要条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起点, 它解放了农民, 释放农民压抑的生产激情, 农民通过劳动致富, 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 而且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生活水平;同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挖掘了农业的生产潜力, 农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在农村改革开放初期,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提高农村生产力,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提供了制度保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 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成熟之际, 农业的比较利益却越来越低, 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地位却越来越不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面临着严重的挑战。这种制度所体现出来的缺失也逐步显露出来, 并逐渐成为制约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消极因素。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缺陷以及现实困境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项制度创新, 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取得的巨大成功已经是无须证明的事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项制度, 却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中国农业发展的全部问题, 并且由于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现在的农业生产中也逐渐暴露出其不可避免的缺陷。

1. 农业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在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的前提下, 土地经营权的“农地均占”, 即小规模均田制。这种分散、均田的小规模土地经营方式在改革初期适应了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 也极大满足当时农民的生产要求。但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以及农村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 这种农业经营方式的局限性日益增强。尤其2007年中共中央公布了《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 把发展现代农业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度, 毋庸置疑的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极大制约, 其制约性因素主要表现在:

(1) 分散性的小农经济不利于国家加大对农业的财政补贴和投入, 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中央每年增加农业生产投入, 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因为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让巨大的投入分散开来, 起不到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巨大效应。小规模经营的农户作物种类多而分散, 不利于农业科技人员对生产进行分类指导, 不利于推广先进技术, 不利于农业科技创新, 也不利于集中进行农产品的产后加工, 使产品增值。

(2) 家庭经营, 每个主体分散, 势单力薄, 经济实力脆弱, 数以亿计的、分散的小农根本无法规避由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严重脱节带来的市场风险, 以及自然灾害带来的自然风险。狭小的生产规模不利于先进管理方法的应用和组织化、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使现代管理效益和规模效益难以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对信息的占有和把握十分重要, 单家独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专业化水平过低, 市场信息不灵, 在与国内、外两个大市场的对接中, 分散的小农没有能力获得充分的信息并作出有效决策, 农业生产具有盲目性, 农产品的市场认同度和竞争力较低。

(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等生产资料的分配上依然存在平均主义原则, 导致农民对土地承包期限的不稳定感, 造成农民对土地投入的短期行为甚至掠夺式经营。农民不愿意把土地做大做细, 总认为土地不是自己的, 过多的投入不划算。建国后土地改革,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 使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导致了农民经营土地的积极性提高;合作化、人民公社由于土地归集体所有, 农民对土地的权属感消失, 结果造成农民对土地的消极性经营;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尽管在1984年便规定农民对土地的承包使用权15年不变, 1993年又规定农民对土地的承包使用期延长30年,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土地调整变动时有发生, 平均五六年便有一次变动, 因而导致了农民对土地经营的短期性行为甚至是掠夺式经营。

(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能集中农村地区的物力、人力和财力, 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导致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基本瘫痪, 并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 集体这个层次在不少地方处于名存实亡的境地, 没有力量投入公共工程建设。近年来, 中国旱涝灾害不断,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水利年久未修。

(5) 家庭分散承包经营, 农资、工具等重复购置, 无形中增加了农户对农业生产的投入。这种不必要的投入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6) 农户之间分散独立, 缺乏强有力的参与市场竞争的经营主体, 在市场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加入WTO以后, 这个问题将表现得尤为突出, 按照WTO协议的有关规定, 当进口产品冲击国内市场时, 反倾销、反补贴诉讼申请必须得到产品产量占国内同类产品总产量25%以上的国内生产者的支持, 由于无法满足WTO对国内产业代表的基本要求, 将使我们因缺乏合格诉讼主体而无法正常启用这些法律手段。

2. 相关法律制度的缺位和承包形式的不健全导致了双方权利的缺失和产生一系列纠纷。

从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开始, 对农民承包地的确认一直没有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加以承载, 而大多是采取发放农民每年的经济承包合同的方式来告知当年农户承包地的多少。由于既没有规范的承包合同文本, 又没有明确标明承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这样造成了承包双方的权利缺失。首先, 导致农村可耕地面积逐年下降。由于在农村土地的承包过程中并没有明确承包农户义务, 农户对所承包的土地进行掠夺式的垦殖。由于承包者并不拥有承包土地的所有权, 也不承担土地休耕与养护义务, 因此承包者在承包期内, 为了追求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对承包土地进行掠夺似的垦殖, 包括化学肥料的滥用和过度追求高复种指数等, 破坏了土壤植被环境, 加剧了土地的沙漠化、盐碱化程度, 导致农村耕地面积的逐年下降, 农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产权的模糊和管理上的失控, 导致农民对承包土地的随意性开发, 突出表现在随意改变耕地用途, 将农业用地改为非农业用地。如:在耕地上修建房屋、圈舍或将承包农地私下转包建厂房商店等大型建筑物, 占用了大量的农田面积;或将优质产粮面积改为水产、果、林等经济作物面积, 既破坏了原有的水系、植被条件, 又给粮食安全带来了大的隐患。其次, 农民权利遭到不法侵蚀。主要表现在: (1) 承包面积随意性大。由于没有规范的土地承包合同文本, 许多农户实际承包地往往小于村集体随经济合同书 (俗称四费合同) 告知的承包面积, 因面积不符导致的利益纠纷时常发生。 (2) 擅自终止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由于承包双方没有签定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 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利往往的不到法律的保障。村集体常常因农民欠税、或其它规费如粮、棉实物定购折价款, 劳务工折价款等而擅自终止农民的承包合同, 使农民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 (3) 违规转让农民的承包地和侵吞土地转让费。随着中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城镇郊区农村土地开始升值, 于是, 侵占、倒卖农村土地和克扣、挪用土地转让费因缺乏法律文书的约束而成为一些不法之徒牟利的途径, 农民的承包权益受到严重侵害。

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分配规则过于僵化, “承包土地30年不变”导致了地权的不均。

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因设计上的不合理而造成了一些先天性的缺陷。这些缺陷主要表现在农民的承包土地30年不变的政策, 导致了“地随人走, 人地捆绑”凝固效应。土地使用权的分配又是基于整个集体组织人口的相对变化, 因此土地使用权的调整必须在整个集体组织范围内进行, 这种土地分配规则也使得单个家庭内部人口的变化影响了整个社区土地分配公平与否的问题, 使得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交易费用特别高。

4. 产权界定不清晰, 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处境尴尬。

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产权制度, 产权界定指土地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各项权能的设置和划分。我国宪法和土地法明确规定农村土地属于农村集体所有, 农民拥有经营权, 但是究竟哪一个经济组织享有土地所有权, 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模糊了土地的产权定位。首先, 农村集体所有这一概念本身模糊。按照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规定, 农村土地属农村集体所有, 农村集体是农村土地的合法产权持有者。但农村集体是什么?是指乡镇政府?还是指村级组织?或是二者兼而有之?正是这一种概念上的模糊, 导致了农村土地产权归属定位的模糊, 使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和农民在土地利益分配因产权的模糊而各置一词。其次, 农村形势的发展使土地属农村集体所有这一提法面临挑战。随着农村形势的变化, 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民就业方式的多元化, 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的逐渐衰弱和瓦解, 大多数地方的农村集体已名存实亡。在目前征地制度不健全和经济建设对土地大量需求的情况下, 这就为少数人利用职权牟取私利提供了制度空间。农民从原则上说享有对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 但由于农民对某一特定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转让、继承等的限制又使得农民的使用经营权不能充分行使, 导致了农民经营行为的短期化。

5. 土地家庭分户经营模式滞缓了农村现代化进程。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农村的现代化,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 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工业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小城镇建设等都是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但是现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制度却成为了农村现代化的一个巨大制约。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中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 将人民公社时期以生产队为单位土地高度集中经营格局, 改变为以家庭为单位分户经营模式, 造成农业生产的小规模, 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这一模式虽然从体制上保障了农民对承包土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 使农村劳动生产力和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释放, 农村经济也得到了恢复性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农村形势的发展, 分户经营最初带来的积极作用也逐步消失, 而负面影响随之逐渐显露出来。

6. 现行的土地经营制度限制了农民的活动空间, 阻碍了农村人口的彻底城市化。

“尽管小规模的土地已不能给农民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 但是它具有保障农户基本收入的作用。”【1】农民即使在农业之外找到一定的经济收入来源, 也不愿意放弃土地承包权;而现行的土地制度严禁抛荒土地不事耕作, 农民只有以暂时转给他人耕种, 这就限制了土地的自由流通和农民的身份更替, 也阻碍了农村人口的彻底城市化。

三、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应对措施

1. 法律法规应该与土地制度的设计相配套。

农村改革以来, 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这非常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 绝大多数农户都希望家庭承包经营体制能够长期保持稳定。实际上, 这种经营体制已经载入宪法。但是, 一方面中央的政策和已有的法律都要求这种体制保持稳定, 另一方面, 政策不落实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有些地方在承包期内随意收回或调整农民的承包地, 对农民利益造成很大的损害。因此, 在客观上需要有一个严格规范的法律来确保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长期稳定和完善, 从而使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2. 明确权力划分和制约, 建立科学合理的产权制度。

应在巩固现有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方式不变的基础上, 实行农村土地三权独立, 即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实际使用权独立分开。考虑到农村集体这一组织已无法承担农村土地管理职能的现实状况, 国家应考虑设立专门的农村土地管理机构, 负责对农村土地的分配、经营和管理, 将农村土地所有权由原来的集体所有变为国家所有。国家在保障对农村土地所有权的相关权益不受侵犯的同时, 以契约的方式将农村土地出让给需要承包土地的农民使用, 并允许取得土地的农民在一个相当长的期限内, 享有独立的土地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农民同样可以把土地转交给相关者进行实际经营。土地股份联合体就是这样一种形式, 是在权力划分基础上的一种土地制度创新。实践证明,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上世纪90年代初, 广东南海市首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 并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经过实践全市已基本形成以优质蔬菜和花木栽培为主体, 种养业并举的高效优质农业结构格局, 全市经济迅猛发展。“1999年全市社会总产值较1993年翻了2.8倍, 年增长40%, 农民年纯收入7453元, 年增长率超过8%。”【2】

当然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不是中国农村最终或永久性的土地制度安排, 它同样是我国土地制度变迁轨迹的一段弧线, 仅仅是一种权力划分和土地制度改革的一种积极探索。作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产权关系改革探索的一种模式, 希望以次作为契机, 能够完成中国农村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制度博弈均衡, 从而给中国农村经济带来新的活力。

3. 加速土地流转是我国土地制度创新的客观要求。

要形成农业的规模经营, 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土地流转制度。土地流转难是我国现行土地制度的一大弊端, 新的土地制度的确立必须解决土地流转难的问题。首先, 加速土地流转是促成适度规模经营, 促进土地与其他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其次, 加速土地流转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也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最后, 加速土地流转也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只有通过土地流转, 使得有农业经营能力的农民一心一意经营土地, 而不善于经营的农民则转移至第二、第三产业,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当然这要有赖于非农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学艺:《中国农村现代化基本问题》〔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版49.

篇4:论党的建设(结合目前的反腐倡廉措施)

一、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基层单位腐败问题的表现及特点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企业的基层单位在运营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腐败多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对于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反腐倡廉工作仍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不能充分认识反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基层单位的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反腐倡廉工作中只注重形式,而不去实际的追踪考核。例如,日常的高速公路的检查工作中,大多是例行公事,使得检查没有任何意义,或者在检查出问题后不注重高速公路的修复工作,导致公路修复工作人员没有改进的动力。甚至,有的日常的维护工作只部署而不去检查,或者只喊口号而不去实践。

第二,少数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以权谋私,借公权力为自己谋福利,办事不公。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将公权力挪为己用,与有关人员进行金钱的交易,出现了办事不公的现象。例如,在基层的高速公路维修或者建设物资供应等工作中,为亲友谋福利,或者与有关个人进行金钱交易等。极个别干部甚至在工作中将人民赋予的权力当做为自己争取利益的工具,在集体中搞特殊化,侵占集体的利益、接受贿赂、主动索贿、私自挪用公款等。

第三,一些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基层单位的反腐倡廉监督不到位,监督体制机制不完善。一是刚性不强。权力监督的权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对党政“一把手”监督不到位,下级对上级的监督难以有效地实施:二是力度不够。对领导干部日常监督不到位,致使风气不正,歪风邪气严重。三是不少地方在落实法规制度上 “弹性”有余,对犯罪分子的处罚不同程度上存在失之过轻、过软、过宽的问题,以罚代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现象时常发生。这些现象致使规章制度有名无实,从而使一些利欲熏心的人有机可乘。

通过对近年来查处的高速公路腐败案件的分析,不难看出当前高速公路腐败现象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群体性腐败。表现为一人带多人相互串通,共同作案,窝案串案,从个体单独腐败逐步向群体腐败转化。

第二,多涉及权力寻租。企业管理人员利用手中职权,在公路建设征地、工程招投标等时候直接接入,索取、收受他人款物。

第三,涉案环节多。高速公路建设营运的多个环节,包括预算立项、审批采购、施工监理、质量验收等过程都可以成为钱权交易、违纪违法的切入点。

二、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基层单位腐败问题的成因

高速公路行业属于腐败多发、易发领域,这与其行业的特殊性有关系,高速公路具有点多、线长、面广、资金流量大、管理任务重、管理难度大等特点,给腐败造成了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也给反腐倡廉工作增加了难度。纵观各类腐败案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引发:

第一,部分上级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高速公路运营基层单位腐败的危害性,不能重视基层单位的反腐倡廉工作,在工作中不注重反腐倡廉工作,只注重经济、环境等问题,或者在日常的反腐倡廉工作中喊口号而不是抓实问题,导致基层单位怠于反腐倡廉工作,对于反腐倡廉工作雷声大而雨点小,喊声大而动作小或者在工作中虽有部署但不去追踪,致使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没有成效。

第二,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基层单位信息公开不够,监督机制不健全[1]。政府对于高速公路相关的信息公布不及时或者不完整,导致公众无法做到全程的监督,反腐倡廉存在死角;相关的监督机制虽得到一定的改进,但是仍然不够完善,实施程度不高。或者由于监督部门的不独立,导致监督工作难以开展。现在的基层单位的反腐倡廉主要是靠媒体舆论、群众监督,政府组织内的监督作用不明显,甚至出现熟人社会的一些情况,不利于查案和责任追究。

第三,政府对于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贪污腐败现象处罚力度不够,使得贪污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目前关于反腐倡廉的制度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其仍然处在写在纸上,形式化的存在,甚至一些基层工作人员由于处罚过轻,罔顾处罚机制,甚至有的单位对于人民所反映的问题找借口不去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不敢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四,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干部自身的素质不强。部分基础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较差,经受不住诱惑,接受他人的贿赂,或者放任家人接受他人好处,失去了自己的原则,迷失了方向,价值观扭曲。甚至由于自身的素质不高将单位整体氛围带得不好,破坏了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有损于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公信力。

第五,廉政与业务工作结合不好,存在两张皮的现象[2]。有些高速公路基层单位抓反腐倡廉工作只停留在开会、讲话、发文件上,深入到具体业务工作抓廉政的意识不强,方法不多,落实力度不够。有的基层单位仍存在重业务建设,轻党风廉政建设现象,领导讲话、检查工作时,业务工作谈得多,廉政建设讲得少或根本不讲,忘记了自己的“一岗双责”;干部自查自纠和在接受廉政谈话时只谈思想,不涉及自己负责的工作,很难让问题在苗头阶段被发现和纠正,谈话的意义大打折扣。

三、加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基层单位的反腐倡廉建设

基层单位的反腐倡廉是关于党的自身建设和政权建设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加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基层单位的反腐倡廉工作,切实解决人民反映的急迫问题,强化对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基层单位的监督和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加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基层单位的反腐倡廉的宣传

首先需要加强对于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基层单位的廉政的教育。观念决定一切,要想彻底的杜绝腐败就先要从思想的教育出手,促进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基层单位工作人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政绩观,同时加强对于法律法规的学习,以强硬的法律法规从心理上震慑基层单位的工作人员。其次,加强对于廉政人员的宣传,树立廉政的形象,鼓励人们向着形象努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人生观。同时加强对于反面教材的宣传,认识到不廉政的后果,起到震慑的作用,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的宣传法律法规和相关的事例,打造反腐倡廉的渠道。最后,制作宣传手册,加强对于高速公路管理手册的学习。只有通过加强高速公路基层管理反腐倡廉的观念,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基层管理人员的腐败的现象。

2、完善预防体制

建立事高速公路的全过程全方位的预防体系。事前做好规划,分工明确细化责任,以使责任到人,在工作中出现问题就可直接追究,防止部分工作人员产生侥幸心理。事中加强监督,实行追踪检查,事后严格考核,并对相应的情况予以公示,保证结果的实施公开,以促进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其反腐倡廉,抵制腐败。同时,在全过程的预防体制中,应注意标本兼治,预防为主,随时追踪工作的进展程度,做到预防为主。

3、加强作风建设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基层组织需要迎难而上,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可以在工作场合贴上纪律格言,纪检责任等,在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绩观,做到不敢忘、不会忘纪律和工作责任等。在思想上加强对于高速公路基层单位反腐倡廉的宣传教育。另外,还要做到加强组织和群众舆论的监督,做到伸手必被抓。在日常的培训中强化其生活艰苦的作风,也可以模拟相关反面实例的待遇,对其进行反面的教育,强化其意志,抵得住诱惑的同时密切联系群众。并在做出贡献时给予奖励,鼓励其更加的努力,严格的要求自己。

4、强化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

篇5:论党的建设(结合目前的反腐倡廉措施)

结合实际分析目前初中英语作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传统的英语作业形式往往是单纯的抄写单词或句型以及背诵默写段落等重复训练,学生大多厌倦了这种机械的单一的练习。对于作业,他们毫无兴趣可言,甚至会产生厌倦情绪,他们的作业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因此,教师应按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掌握的不同情况,分层次设计创新型作业,使学生能在趣味中完成作业,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同学都能通过作业检查出他们学习过程成存在的问题,并且人人有所收益。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如: 作业设计 1 在学完人教版 Go for it 七年级下册Unit 2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 第一课时以后,以前一位老 师布置了下面的作业。抄写所学词组各一行: go straight,turn left,turn right,on the left,on the rig ht,across from next to,between and,behind …并背诵听力部分1b 作业设计 2 同样是在学完人教版 Go for it 七年级下册 Unit 2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 这一课后,一位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两项作业。一是请每个学生自己设计一张迷宫图并试着走出这个迷 宫,在玩走迷宫的游戏时,一定要大声地用英语说出自己所走的方向。出发时,go straigh t, 然后根据路线,一会儿 turn left,一会儿 turn right,反复再三,不断操练。二是玩机 器人的游戏作业。这是一个两人合作的作业,即一个同学用英语描述方向,另一个按照指令 行走。在完成这项作业时,将教室摆成了街道的形式,为学生向左、右转设置好条件。在检 查这两项作业的完成情况时,学生的情绪高涨,几个表达方向和指路的词组很快就脱口而出,轻而易举就记住了。看完这两个作业设计,我们不得不引起深思。学生在完成第一位老师设计的作业时,是 完全被动地进行枯燥的机械训练,学生毫无兴趣可言。有的学生为了快点抄完,甚至一只手 握两支笔,同时抄写。而结果显示,在抄写了十遍之后,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 turn left 和 turn right 这两个词组记反意思,根本没有达到既定的效果,甚至有学生在经常性的抄写 后,逐渐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对英语产生畏惧或是厌倦的心理。而在完成第二位老师设计的 作业时,学生不是被动地进行枯燥的单一训练,而是整个大脑都处于一种极度兴奋的状态,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游戏的过程中轻松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达到了识记知识点的目标。学 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除掌握了必须的知识点,提高了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外,同时也在 一个指令,另一个行动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远胜 形式单

一、内容单板的作业 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 要有创新的作业。趣味性作业,实践性作业,体验性作业,合作性作业和分层性作业.如在上完What kind of TV shows do you like 一文后,我给学生就分两个层次布置了两篇作文,让他们任选其中一篇做。Level A(a must): Ask your partner about his/ her opinion ondifferent TV shows.Level B(optional): Write about your partner’s opinion.Here are his/her opinions on different shows.He/She likes… He/She doesn’t like…My partner …likes watch TV shows.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写出他们引以为自豪的作文。这样就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也能激发他们的热情。

篇6:试论目前我国城镇建设的发展规划

1、城镇建设规划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1城镇规划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持“五个统筹”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着眼长远, 突出重点, 提高质量。城镇建设规划是城镇建设和发展的“蓝图”, 是依法管理和建设城镇的重要依据, 是各级政府指导和调控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 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的重要工作, 是保证城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2城镇规划工作必须遵循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规划时要立足国情, 面对现实, 面向未来, 因地制宜, 统筹兼顾, 综合部署。必须坚持突出经济效益、突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突出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生活服务设施资源共享、突出地方特色、突出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六项原则。在城镇建设中必须始终把规划工作放在首要位置, 采取措施, 切实抓紧抓好规划编制工作, 要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确定城镇性质, 合理确定城镇人口规模、用地规模, 确定城镇发展方向, 对工业、商业、交通、文化、教育、住宅和市政公用等各项建设进行合理布局, 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赂, 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资源, 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等关系;必须坚持依法管理, 逐步实现城镇规划的法制化,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

2、现阶段我国城镇建设规划发展要求

2.1城镇化过程相伴随的是不可流动资源或半流动性资源的大量需求, 城镇化过程必须遵循当地这两类资源的约束。城镇化必须立足于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我们的现状是人多、地少、水缺, 石油储备短少, 我国的城镇化必须要适应这种现状, 必须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水源地、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景观等宝贵资源。

2.2我国现正处在城镇化与机动化同步发展时期, 必须在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调控下做到较密集的城市开发布局, 城市必须要成为紧凑的城市, 与开放的生态空间相结合。我们坚持尽可能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 这一点对于人多地少, 资源分布极端不均衡的我国来说, 是极其重要的, 也是唯一可行的。

2.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以下几条:2.3.1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小于或等于其自然再生率。例如对淡水、森林、草原、渔业资源的开采占用的数量不能大于它们的自然再生率。2.3.2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率, 在基本资源和技术进步的替代性基础上, 实现最优。例如石油、矿产、土地等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 开采量应在一定的数额内。2.3.3废弃物的产刨、小于或等于环境的自然降解率, 杜绝制造环境不能容纳的垃圾。2.3.4需要-个多元的、协商的社会体制, 有利于社会阶层间的信息交流, 以期找到更少物资消费和污染产生的循环经济型的城镇化道路。

3、实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采取的对策

3.1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为各行各业提供资源环境允许的发展空间。按照城镇化进程发展的趋势, 统筹安排城乡居民点、各类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突出强制性内容, 维护公共利益和安全。要将事关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资源利用、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等内容作为强制性内容, 强制执行, 增强规划的刚性。

3.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多重反馈式循环的经济运行模式。在全社会推广节能、生态型城市的新理念。利用最少的能源消耗, 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实行最严格的城市规划与最严格的耕地保护, 强调土地使用功能的适当混合。居住地与工作场所之间的距离应尽可能接近, 避免再出现工作与居住明显分区的现象, 贯彻紧凑社区、就近就业、较低的开发成本和环境成本、尊重自然生态、混合土地使用等原则。

篇7:论党的建设(结合目前的反腐倡廉措施)

关键词:党的十七大;反腐倡廉建设;意义

收稿日期:2011-03-12

作者简介:易小兵(1974-),男,江西东乡人,永城职业学院思政部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十七大报告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并列的位置,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在全国党代会报告中还是第一次。十七大提出的反腐倡廉建设,是我们党的党风和廉政工作理论的重大创新,标志着我们党的党风和廉政建设已经形成理论体系,它对今后的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以往谈到反腐倡廉问题时,用的是“反腐倡廉工作”,十七大报告则是用“反腐倡廉建设”这一新概念,这表明,反腐倡廉工作作为一项建设,既可在国家建设中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又可在党的建设中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相并列,但同时又具有自身特殊性,这更加明确地界定了反腐倡廉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即它是高度综合性的,横跨八大建设,八大建设都要以反腐倡廉建设为重要议题,这无疑强调和提升了反腐倡廉的战略地位。

(一)将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常态性与系统化工作,贯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各项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损害群众利益等现象还时有发生,因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也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统筹兼顾,任何一方不可偏废。如果我们只强调在政治领域或经济领域,而不强调在各个领域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就难以对社会主义建设发挥有力的保证和促进作用,只有自觉地把反腐倡廉建设贯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反腐倡廉建设必须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必须遵循全面发展的原则,坚持把反腐倡廉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切实做到全面推进。在政治领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在经济领域,坚决防止权钱交易;在文化领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在社会领域,把反腐倡廉融入社会管理中,把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与发挥群众作用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群众参与反腐败的保障机制。

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起重要保证和促进作用,反腐倡廉融入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最根本的是要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这是检验反腐倡廉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二)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把反腐倡廉建设纳入党的建设体系

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指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预防腐败更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这表明党中央对反腐倡廉工作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新高度,也明确了其地位和重要性。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党的建设时,提出了“一条主线”,“五个重点”,“总体要求”,“六个着力点”。其中在“五个重点”中,把“反腐倡廉建”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并列在一起,它们既有各自的任务和内涵,又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了“党的五大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既是其他“四大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又对其他“四大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保证作用,一言以蔽之,反腐倡廉建设,在党的建设领域表现为,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监督检查,认真解决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保持和发展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党中央非常重视包括反腐倡廉建设在内的党的建设工作,反腐倡廉建设实际是一个党的执政能力问题,执政能力有多方面的内容,它包括巩固权力的能力、运用权力的能力、防止权力腐蚀(反腐倡廉)的能力,其中反腐倡廉的能力是核心的能力。因为,反腐倡廉能力影响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治政能力,即运用权力的能力,反腐倡廉能力又影响党不断推动社会发展和从人民那里获得继续支持能力,即巩固权力的能力。所以说,反腐倡廉建设,对于执政党来说,关乎执政地位,影响执政基础,考验执政能力。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個政党,如果不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不坚决反对和有效预防腐败,就有丧失执政地位的危险,最终走向自我毁灭。

总之,“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强调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表明了我们党反对腐败的坚强决心,因为党与腐败水火不容。

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自身建设,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同我国的实际和党的建设实践紧密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反腐倡廉建设是胡锦涛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的新概念,这里说首次,是指在党的纲领性文献中)将反腐倡廉定位为“建设”,这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第一,将反腐倡廉定位为“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并列,至此,党的建设由“四大建设”发展为“五大建设”,这不仅开辟了党的建设的新领域,而且完善了党的建设理论体系,使之更科学、更系统。这一提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二,反腐倡廉建设强调了“反腐”与“倡廉”的协调、配合与相互促进,表明党对廉政的认识、理解更加全面、深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反腐倡廉的基本思路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在创新中不断丰富。十五大报告提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把廉政建设的重心设定为“反对腐败”;十六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这基本上延续了十五大报告的精神。十七大报告宣称要“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则发展了党对廉政建设的认识,主张不仅要“反对腐败”,还要“倡导廉洁”,提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重点抓好党的宗旨教育、公仆意识教育、廉洁自律教育,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真正懂得廉洁是为官之德,自律是做人之本,增强自觉辨腐、拒腐、抗腐、抑腐、治腐的能力和“自我保洁”的能力。这说明反腐防腐既要靠外在的制度机制的约束,又要靠内在的廉洁自律。

三、为党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新思路,指明了前进方向,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第一,形成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道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30年的艰苦探索,我们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这一道路的确立,也标志着我国反腐倡廉建设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这条道路概括起来讲,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方面”。一个中心,就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个中心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腐败产生的根源和反腐的途径的认识,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即由“思想影响”到“权力制约”和由“运动反腐”到“制度等综合反腐”,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得力”是腐败得以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应当说,这一判断切中要害,抓住了关键。因此,十七大报告中在论及反“腐倡廉建设”时,明确指出“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十六字战略方针,二是坚持将反腐倡廉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格局。在理解“一个中心,两个基本方面”时,还需把握以下三個方面:1.建立惩防体系是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目标。2.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布局决定了惩防体系建设的范围和内容。3.十六字战略方针规定了惩防体系的发展方向。

第二,形成了反腐倡廉较为完整的思路。反腐倡廉的思路,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反腐倡廉内在规律方面。在这方面我们的党已有了清醒的认识,提出了坚持“十六字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坚持这个方针,就是要把治标与治本、惩治与预防始终贯穿于反腐倡廉的全过程,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二是执政党自身建设方面。在执政党与社会的关系上,围绕着构建反腐倡廉。在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上,围绕着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反腐倡廉。在执政党内部关系上,围绕着党的建设反腐倡廉。三是事业总体布局方面,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之中,这一方面前文已述,在此不再赘述。所以说,反腐倡廉建设是一个三维体系,要抓好它,不仅要在这三个方面做好总体部署,还要处理好这三方面之间辩证关系,它们既有各自的任务和内涵,又紧密联系,与此同时,每一方面内部联系也不可偏废。

篇8:论党的建设(结合目前的反腐倡廉措施)

新闻舆论监督, 简称新闻监督, 是社会监督的基本形式之一, 指公众通过新闻媒介这一公共话语资源的传播及辐射效应, 表达民意, 调控舆情, 对社会权利运行实施监控与制衡的社会行为。新闻监督不同于一般的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指的是通过社会舆论进行的监督, 这种舆论监督的载体不限于新闻媒介, 它有可能是街谈巷议、各种会议或者是各种聚会;而新闻舆论监督是专指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而形成的舆论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由于其自身的广泛性、公开性、迅捷性、人民性等特点, 正确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优势, 对于反腐倡廉建设可以产生许多积极作用。

新闻监督可以成为整个社会监督体系的枢纽, 可以促进监督机制内各要素整体功能的发挥。新闻监督能很迅速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广播电视传播速度快, 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政策、法规可以通过媒体准确迅速地传给受众, 让民众随时把握反腐倡廉的最新方针、最新动向, 及时地加入到反腐倡廉的建设中来。新闻媒体成了政府机关下传信息、教育发动群众的载体。另外, 新闻监督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司法部门通过报纸、电视把监督、举报电话公布出来, 可以得到很多线索。新闻热线也可以及时得到新闻线索, 相关报道可以迅速见诸传媒, 并很快引起职能部门的注意, 甚至成为大案要案的线索。所以, 新闻监督作为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的结合点, 可以联通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民主监督, 促进权力监督机制整体功效的发挥。

新闻监督对腐败分子有一种威慑作用。腐败总是隐藏在阴暗的角落, 一旦被新闻媒体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腐败就失去了滋生的土壤和温床。当腐败分子的以权谋私等不轨行为被公布于世、社会大众将目光对准他们的时候, 他们不至于愚蠢到继续和人民大众作对、继续进行阴暗角落的交易。很多腐败分子不怕上级批评、不怕群众意见、不怕检查调查, 但就怕自己的违法乱纪行为被曝光, 所以会有“防火、防盗、防记者”这样的口号出现。因为他们的不法行为一旦被公布, 便难掩众人之口, 其“关系网”、“保护者”也谨小慎微, 不敢再庇护他们。有顶风作案者, 最终也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新闻监督可以起到警示、爱护干部的作用。“小时偷针, 大时偷金”, 贪污腐败的严重程度有一个从小到大渐进演变的过程。适当适时的新闻监督, 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当腐败有苗头时, 就及时批评, 把腐败遏制在萌芽状态, 不仅能警示干部、挽救干部, 不使其走上犯罪道路, 还能为国家挽回大量的损失。反面的例子也说明了这一道理。据报载, 因为巨额受贿等被数罪并罚判处无期徒刑的深圳市能源集团原董事长劳德荣在获刑时说:“当初我的行为, 如果有一两件被媒体点一点, 也许就会收手。现在才觉得, 社会舆论的监督和曝光真是对干部的一种爱护和挽救啊!”

新闻监督对党员干部群众具有教育作用。新闻监督不仅仅是曝光阴暗面, 还要寻求光明点。在对不正之风、权力寻租、贪污腐败行为揭露的同时, 还要注意选择对那些被大众公认的、清正廉洁的形象进行报道。这样不仅能对好干部起到肯定、激励的作用, 也可为其他干部群众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所以, 媒体揭露批判王宝森的罪恶与颂扬孔繁森的光辉业绩都是新闻监督的题中应有之义。因为反腐是手段, 廉政才是目的。引导、教育党员干部廉洁奉公是新闻监督的社会责任之一。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可以促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就可以从内心杜绝腐败的欲望, 达到自律的境界, 是一种最好的自我监督。

在新闻舆论监督过程中, 这些作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它们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共同发挥着能动的监督作用。

新闻监督的现状

新闻监督对反腐倡廉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新闻监督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 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制约着新闻监督积极作用的发挥。具体表现在:

新闻监督力度不够。《中国商法》就“广州市目前对该市领导干部廉政监督是否有力”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 在606份问卷中认为监督有力的只占32.5%, 认为监督不力的占67.49% (1) 。新闻监督的力度不够, 表现在监督一般性问题多, 监督重大问题少。重大问题关系自然和社会、关系社会和民生、关系现在和未来, 更应该严格监督, 规范管理。监督中层基层多, 监督高层少, 也就是公众认为的“只打苍蝇, 不打老虎”。有些部门和记者畏惧权贵, 缩手缩脚, 害怕自身利益受损, 不敢监督高层领导。事后监督多, 事前监督少, 被群众形象地描述为“只打死老虎, 不打活老虎”。也就是当一个贪官被定性后, 就对他和与他的事件有关的、无关的情况大量报道, 而在案件定性曝光之前, 对此却处于失声状态。

新闻监督难。表现在采访难、取材难、发稿难、获得有关部门支持难、打官司难。新闻监督的阻力很大, 最大的阻力当数地方保护主义。当新闻监督要反映与自己有关, 或者与自己所管辖的地区及分管工作有关的问题时, 一些领导出于各种目的便千方百计“捂盖子”。对记者的采访采取不合作态度, 破坏记者的采访工具, 甚至对记者围攻、扣押、追捕。2002年3月28日, 中央电视台《社会经纬》栏目以《采访受阻透视》作了专题报道, 列举了山东、贵州等地记者采访被打、被关押的情况。2008年初, 媒体报道了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被网民称为“史上最牛县委书记”的张志国派人到北京试图拘传披露西丰县丑闻的记者的事情。要么钱物诱惑、多方说情, 阻止记者报道发稿, 要么使记者花大力气写成的稿件、制作的节目在轮番说情中被“枪毙”。

新闻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 有待提高。素质包括业务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等。有些记者作风不踏实, 走马观花, 缺乏细节的核对, 写出失实的报道, 引发官司, 造成不良影响。有些记者对自身定位不准确, 不是把自己定位在“第三者”, 而是认为自己就是法官, 以言代法, 对司法审判造成不利影响。有些吃、拿、卡、要, 搞有偿新闻。甚至有极个别记者丧失人格, 被财物所诱, “拿人家的手短, 吃人家的嘴软”, 对问题不报道, 进行“有偿不闻”;或者是加以歪曲、轻描淡写地进行报道。2008年山西天河矿难事件中, 收受封口费的记者和其他媒体工作者近30人, 被曝光的6家涉案媒体收受了煤矿封口费共计12.57万元, 应该是近几年记者收受钱物事件中最为著名的事件, 也是影响极坏的事件。

如何加强新闻监督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

第一, 要加大新闻监督的力度。首先, 要对重大决策和重大问题进行重点报道、连续报道, 确保公民的知情权。通过新闻监督使重大决策、重大问题时刻处于公民的视线之内, 转化为人民群众监督。这样, 就能极大地发挥新闻监督的积极作用。毛泽东在1945年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对话时就提出:“只有让人们来监督政府, 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 才不会人亡政息。”其次, 各种媒体、各家媒体要紧密联系, 联合报道。仅仅由一家新闻单位单独组织舆论监督报道, 势单力薄, 很难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 达到新闻监督的目的。“而众多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同时对同一事件进行舆论监督, 其监督效果比独家报道要强得多。” (2) 在报道中, 要及时引进公众的反馈意见, 将事件的发展与受众评说、专家点评一并登出, 接受公众监督。公众的参与也可以使媒体获得支持, 不再是孤军作战。再次, 灵活多样地采用新闻监督的形式, 提高监督水平。新闻监督本身有各种各样的形式, 有正面宣传和曝光形式、有内参和公开报道形式, 还可就有关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 促其解决问题。只要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采取哪种形式效果好就采取哪种形式。

第二, 加强新闻工作立法, 扭转新闻监督难的局面, 保护新闻工作者权益, 规范新闻工作者的行为。没有法律的保护, 新闻监督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 其功能就会削弱;相应地, 没有法律的约束, 新闻监督也有可能被滥用。针对新闻工作者监督时权益受损或者滥用监督权, 针对某些干部不理解、不支持新闻监督的状况, 有必要为新闻监督立法, 从而做到依法监督。对此, 安徽、新疆、深圳等地也进行了尝试。2005年深圳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了《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 《条例》第19条规定:“新闻媒体依法对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并对其宣传报道负责。有关单位和国家工作人员应当自觉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新闻工作者在宣传和报道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过程中依法享有进行采访、提出批评建议和获得人身安全保障等权利。”但是就全国来说, 新闻立法只有国务院的《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 还没有一部统一的《新闻法》。1984年, 新闻立法被正式列入议事日程。此后, 立法界、行政部门、法学界、新闻界各种有识之士纷纷为此建言献策, 力促《新闻法》能够早日出台。然而, 这期间, 虽然曾经起草过一个《新闻法》草案, 时至今日也未提交全国人大审议。 (3) 所以, 要保证新闻监督作用的积极发挥, 有必要在宪法的基础上, 总结有关省市的实践经验, 制定并通过一部统一的《新闻法》, 使新闻监督走上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在未来的《新闻法》中, 要明确“新闻监督主客体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明确规定错用和滥用权力者应当承担的相应的法律责任, 保障双方合法权益, 保证新闻监督的正确方向” (4) 。从法治上明确新闻监督的法律地位以及法律责任, 监督应当遵守的原则和秩序等, 使新闻监督有法可依、有法可循。这样, 一部法律出台后, 会使新闻监督在法治的道路上迈出重要的一步。

事实上, 许多国家也是这样做的。比方说, 法国、意大利、丹麦、瑞士、希腊等国都有专门的《新闻法》, 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09BDJ030]

第三, 提高新闻从业人员自身素质。首先, 新闻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思想修养, 敢于担当社会责任。胡锦涛说:“对各类媒体来说, 树立和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5) 其次, 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记者是一个挑战性极强的职业, 会遇到各种困难, 会遇到各色人等。扎实的基本功, 包括“知识的功底、调查研究的功底、独立思考的功底、自我控制的功底、文字表达的功底和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 只有这样才能克服舆论监督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障碍” (6) 。再次, 要严守职业道德, 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严守新闻纪律, 不卖弄不宜公开的“内部消息”, 围绕大局开展工作。要坚持原则, 不因威逼利诱放弃公正客观的报道。最后, 角色定位要准, 法律意识要强。新闻从业人员角色的最佳定位应该是超脱的旁观者、与事无关的“第三者”, 而不应该是“无冕之王”。不要代言立法, 超越组织监督、行政监督和法制监督, 要用事实说话, 不要忙于充当法官下结论。新闻监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进行。新闻工作者要注意学法、懂法、用法, 进行新闻监督时, 尊重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 依法报道, 避免法律诉讼。同时, 针对社会流氓的恐吓和施暴, 要善于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课题“建立与完善网络监督机制及推进网络反腐制度化研究”, 批准号:

摘要:新闻舆论监督是监督机制中重要的一环, 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新闻监督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 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以加强新闻监督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加大新闻监督的力度;为新闻工作立法, 扭转新闻监督难的局面, 保护新闻工作者权益, 规范新闻工作者和被监督者的行为;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

关键词:新闻舆论监督,新闻监督,反腐倡廉建设

注释

1 (6) 王凯伟:《我国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其改善策略》, 《求索》, 2005 (7) 。

2 林爱珺:《加强新闻舆论监督方法初探》, 《新闻界》, 2004 (2) 。

3 邓小兵、冯渊源:《新闻法立法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 《人大研究》, 2003 (12) 。

4 李慧而:《以新闻监督立法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民主与法制》, 2006 (6) 。

篇9:论党的建设(结合目前的反腐倡廉措施)

一、加强重点领域效能监察,有利于加强企业反腐倡廉的“基础”管理

企业管理千头万绪,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内容,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却是每项管理所必不可少的,而完善制度、严格执行制度、遵守和维护纪律,正是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内容。效能监察是促进企业规范和完善管理、提高企业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控工作,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贯穿于全过程,所以在反腐倡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违规违纪行为多发且不乏大案要案,说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极易滋生腐败,也往往成为监督和管理的难点、“软肋”。因此,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要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介入流程控制,通过专项检查、督察、日常监督、业务公开等手段,查问题、提建议、督整改,促进制度完善,堵塞漏洞和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这对于监督规范企业管理行为和领导干部的履职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既能纠偏,也有利于防范违法乱纪行为。例如,2013年某国企直属单位通过效能监察,不仅避免和挽回了经济损失,节约了资金,增加了经济效益,更是发现了管理缺陷,纠正了行為偏差,促进了企业规范管理和自我完善,同时也加强了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管理,对于促进源头防腐,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加强重点领域效能监察,是强化监督的有效途径

效能监察,是监督的重要手段,而要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就需要抓好监督这个关键。重点领域效能监察,既能起到规范行为和预防违规违纪作用,还能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和揭露其背后所隐藏的不规范行为和问题。例如,2013年某国企通过效能监察,发现案件线索17条,立案3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3人,党政纪处分4人,组织处理55人。再如,某国企直属单位对历史上“三产”和“多经”单位开展效能监察,除追收大量流失资产外,还发现违纪违法线索,最终使非法转移并侵占国有资产的数名违法犯罪人员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需要加大惩腐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大案要案的查处。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不仅发挥了惩处作用,也有警示教育意义,还能助推制度完善和执行。而效能监察以业务层面为抓手,其在某些方面具有独特的监督功能,能够发现一些深层次的腐败迹象甚至案件线索,提供案件来源。同时,对做好惩处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加强重点领域效能监察,有助于形成反腐防腐机制

从实践中可以看出,效能监察在反腐倡廉建设中有标本兼治的作用,而新形势下,它的治本功效更能促进惩防体系建设。开展重点领域效能监察工作,对于执行制度、遵守纪律、预防腐败来说,是集宣传教育、制度建设、监督以及惩处功能于一体的。

效能监察是对企业进行监督的常用和有效方式,在惩防体系建设占有重要地位。而通过对发现问题的整改及查处等一系列措施,对制度保证、教育基础以及惩处成效,都有相关作用及影响。效能监察的扎实有效开展,有利于形成不敢腐和不能腐的局面,更有利于在更高的层次上完善廉洁风险防控和惩防体系建设的机制。原因就在于,效能监察在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方面能够发挥较大作用,针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岗位等,强化事前监督,注重过程监控;提前预防,及时纠偏;完善制度,督促整改。监督制度运用得好的话,还能够上升到制度机制和源头层面。当然,这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和探索。

四、加强重点领域效能监察,能狠刹“四风”促转变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权力异化的结果,也是相当一部分权力沦为谋私工具而失去职工群众有效监督的直接后果。许多腐败问题,都与“四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从事反腐倡廉工作的人员,若或多或少地有“四风”习气,将直接影响反腐倡廉工作的效果。要有效解决“四风”问题,确保不反弹,就要注重发挥“制度笼子”对权力的约束作用,保证制度规范运行。很多地方政府通过开展“接地气、反四风、促转变”效能监察工作,纠正和查处了一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严重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影响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同样,企业效能监察,在促进领导干部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在促使领导干部自觉规范履职行权方面,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都收到了积极效果。这无论对于深入贯彻中央反“四风”精神,还是对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五、因时因地制宜,结合企业实际,加强重点领域效能监察

结合企业实际,针对不同时期的重点或薄弱环节选题立项,开展效能监察,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要抓好重点效能监察项目。比如,某国企开展针对“八项规定”贯彻落实情况的效能监察,发现业务招待费、车辆使用费、预提费用核算不规范和个别规章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提出整改完善建议并予以落实。对于一些不符合“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促进了“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也巩固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促进了工作作风转变。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的效能监察,不仅具有监督作用,也具有教育和提醒作用,对防止出现深层次的腐败问题具有一定功效。

二要结合企业实际,向企业工作的难点、重点,成本管理的薄弱点和效益的流失点等领域延伸,不断提升管理水平,防范经营和廉洁风险。2013年某国企开展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专项检查,根据实际情况,着重对容易出现问题的设计管理、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开工前各项手续的办理和审批、现场管理和竣工结算六个环节进行了重点监督检查,通过努力,进一步规范了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加强了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管理。

中央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指出: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而企业效能监察则是贯穿并做好这几方面工作的好方法、好措施、好抓手。国有企业要成为全国人民满意的企业,必须坚持不懈地做好反腐倡廉建设,而针对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加强效能监察就显得尤其重要。

上一篇:描写我学会了煮面作文下一篇:南京购房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