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点调查报告

2022-07-09

报告在写作方面,是有着极为复杂、详细的写作技巧,很多朋友对报告写作流程与技巧,并不是很了解,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旅游景点调查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旅游景点调查报告

旅游实习报告---韩城旅游景点实习报告

韩城旅游景区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报告

班级:xxx姓名:xxx学号:xxxxxxxxx

一、实习时间:2012年x月x日----2012年x月x日

二、实习地点:司马迁祠、文庙、党家村。

三、实习目的:通过对实习地“司马迁祠”、“文庙”、“党家村”的观察和认识分析韩城旅游景区景点的现状;通过实习,学习旅游业从业人员的优秀品质和团队精神,提高作为一名旅游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与旅游者的交流沟通了解旅游者的景区产品消费心理,从而达到进一步学会分析旅游者的决策行为,空间行为;通过实习,将课堂上的理论转为实际的实践经验,进而促进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业从业人员!

四、实习安排:

x月x日上午乘坐旅游公交前往位于芝川镇东南方向韩奕坡悬崖上的司马迁祠,下午乘坐旅游公交返回城区,去古城文庙参观和学习,x月x日去往党家村完成为期一天的实习参观。

五、实习内容

1、景区景点简介:

 韩城司马迁祠。

司马迁祠位于渭南市韩城市南10公里的芝川镇东南方向,距西安百余公里,始建于西晋永嘉四年。整个祠庙建在高耸的韩奕坡悬崖上,东瞰黄河滩,西枕梁山,北为立壁,南临深壑,下有古车马道,凭高远望,气势宏伟,“关中文物最韩城”,而司马迁祠则为文物之盛,尤为韩城之冠。

司马迁祠墓建筑群自下至上迭有坊矗立,坡下东北方树立一木牌坊系清代重建,上书“汉太史司马迁”六个大字,由此沿坡上行,经太公庙至岔道口,坡南有平台之地,建有新迁的元代建筑物“禹王庙”、“彰耀寺”、“三圣庙”等,现已辟为展室。自岔道而上,又有一牌坊,系元明建筑物,上书“高山仰止”四字,,喻司马迁德高如山,世人至为敬仰。由此逶迤而上,牌坊上书“河山之阳”四字,语出《太史公自序》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走完99级台阶登道就进入了祠院。祠院大门上书“太史祠”寝宫,古柏参天,环境幽静。

献殿是祭祀时陈列祭器,致敬尽礼的地方。寝宫在献殿之后,建于北宋年间。宫正中一尊司马迁全身坐像。祠内碑石林立,为宋、金、元、明、清各代名人凭吊吟咏之作,诗文雅健,书法挺秀。祠后为司马迁墓,筑于西晋年间,经金、元、清数次修葺,至今完好。墓乃砖砌,呈蒙古包形,墓壁周围嵌有砖雕八卦图案,和花卉图案16幅,墓顶古柏一株,树分五枝,枝干苍劲,傲指苍穹。墓前立一石碑,上刻“汉太史司马公墓”,为清乾隆陕西巡抚毕沅题书。

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今陕西韩城人,太史令司马淡之子。他二十岁后开始云游,足迹遍布祖国南北,到处采集传说,考察风俗。公元前108年,任太史令,得读史官藏书,他遍读宫中藏书,搜集资料五年,于公元前104年开始著《史记》,后因李陵案牵连,被汉武帝处以“腐刑”,但他坚强的活了下来,在他55岁那年(公元前91年),终于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这部巨著共130篇,52万字,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并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影响十分深远。鲁迅曾盛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韩城文庙。

韩城文庙是全国第三大孔庙。其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和北京国子监街的孔庙。韩城文庙集宋元明清建筑于一身,布局规范,体态恢宏。庙宇坐北朝南,明洪武四年(1371),做过大规模重修扩建,其占地总面积8400平方米,中轴线长180余米,现有主体和配列建筑共22座,计78间。是14世纪以来,中国西部保存最完整的文庙古建筑群。 文庙由棂星门、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5个主体建筑和4个紧密相连的院落组成。文庙外有木结构牌坊两座。东坊上书有“德配天地”,西坊上书“道贯古今”。由“贤关”、 “圣域”两门入庙,门口竖有“文武百官军民等至此下马”的下马石,南边的“万仞官墙”雕有体态生动、凌空欲飞、琉璃放彩的5条龙,其形象之逼真,工艺之精美,让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两边有鲤鱼嬉浪砖雕,风急浪高,鲤鱼腾跃,这飞龙跃鱼,寓有英才辈出之意,同时也暗示着封建社会的“儒童”,一旦金榜题名,便如这跃过龙门的鲤鱼,可飞黄腾达,前程无量。 “棂星门”为文庙正门,其门为悬山式,由3座木牌坊组成,五昂重拱,补间辅作分

七、

五、三朵,饰以龙凤、仙人、狮马、花卉等。立柱直通屋外,俗称通天柱。顶饰琉璃盘龙,花卉套筒和宝葫芦攒头。过此门,进入第一大院,院内古柏参天,横生风韵。

门前有“泮水”,水上有“泮桥”。院东西两侧有对称的“更衣亭”、“致斋所”“这是祭孔前净心浴面、理衣整冠的地方。两边对称的6座牌楼,分别记载着历代重修该庙的概况。 院北三间为“戟门”,过“戟门”,进入第二院,正北面为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这是列放孔子牌位的地方。文庙院内有古柏33棵,叶茂枝繁。第二院建筑呈凹形,布局紧凑,,结构严谨,身临其境,似有悠悠箫声萦绕于耳,当年祭孔场面如历眼前,使人顿生威严肃穆之感。 出角门,进入第三院,明伦堂宽敞明亮,堂正上方高悬着“师道尊严”的大字匾,字体苍劲深厚,这是当年“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院两侧各有7间廊屋,分别为掌酒司、典库司,当中两边置有东西碑林。穿过明伦堂,来到第四院,拾级而蹬即为“尊经阁”。台高3.65米,阁为重檐歇山顶,周有四廊,明楹十八,补间辅以华拱,琉璃雕花脊,鸱吻而尾卷,结构恢宏,颇具气势。绕台而望,古城风貌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韩城文庙现今还是韩城市博物馆的所在地,馆内陈列了历代珍奇,无有断代。展馆面积2000余平方米,共分文物精品、古代工艺、历代名人、石雕、石刻和临时性5个展室。其中珍贵文物500余件,官藏文物多达万余件,位居全省县级博物馆之首。

 韩城党家村。 韩城党家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东北方向,距城区九公里,西距108国道1.5公里,东距黄河3.5公里,主要有党、贾两族,320户人家,1400余人,建村距今约670年历史。 韩城党家村古建筑村落已被列入“国际传统居民研究项目”中,陕西省已将党家村列为“历史文化保护村”。

村中有建于600年前100多套“四合院”和保存完整的城堡、暗道、风水塔、贞节牌坊、家祠、哨楼等建筑以及祖谱、村史,被专家 称为东方人类传统民居的活化石。 村中街道有“井”字、“T”字、“十”字形格民青石铺路房屋建筑多为“四合院”、“三合院”。

从1364年东阳湾改名党家村至今,已有626年的历史。这批古建筑经久不衰,保存相当完好。经建筑学家考察认为:一是自然条件优越,该村依塬傍水,位于狭长的沟谷之中,南北土塬高达40 米以上。既减弱了西北季风的侵袭,又使夏天的凉风顺沟谷吹过, 是理想的冬暖夏凉的好处所。另外由于北塬的红粘土与南塬的白 粘土均不起尘,加之泌水绕行,空气得到净化,使党家村的古建筑数百年来一尘不染。当今党家村共有333户1300多口人,近半个世纪以来, 房屋基本没有大拆大改。保留了原有建筑形态,是陕西目前发现的一处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古村寨。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查理教授认为:东方建筑文化在中国,中国居民建筑文化在韩城。

陕西省已将党家村古村寨的开发建设列入全省“八五”旅游发 展规划之中,经过修复维护,这里将成为“黄河游”旅游线上的一个重要参观点。

党家村民居四合院是韩城民居的典型代表,韩城在乾隆年间曾经被称为陕西的“小北京”而党家村因农商并重经济发达则又被称为“小韩城”,可见当年之盛况。2001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文,党家村古建筑群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查理教授说道:“东方建筑文化在中国,中国民居建筑文化在韩城”。日本建筑学会农村计划委员会委员长工学博士青木正夫撰文:“我曾到过欧、亚、美、非四大洲十多个国家,从来没有见过布局如此紧凑,做工如此精细、风貌如此古朴典雅,文化气息如此浓厚历史悠久的保存完好的古代传统居民村寨。党家村是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现党家村被陕西省定为“历史文化保护村”,列入“国际传统民居研究项目”。成为旅游参观的重地。

走进党家村,那古老的石砌巷道,那形式多样千姿百态的高大门楼,那考究的上马石,庄严的祠堂,挺拔的文星阁、神秘的避尘珠、华美的节孝碑与布局合理的四合院无不向人们诉说着党家村往日的兴盛与辉煌。 那些精美奇巧的门楣、木雕、砖雕、与壁刻家训使人们在欣赏赞叹之余又受到中国儒家传统人文思想的教益,真实地感知,感受到做人作事的哲理。 城墙、看家楼、泌阳堡、及夹层墙哨门等攻防兼备古代防御体系,是党家村保存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体现出在战乱年代有钱的党家村人当时的心态。

2、景区现状及问题。

(1)韩城旅游景区主要景点布局比较分散,还没形成完备的景点联系。

司马迁祠位于韩城市南10公里黄河西岸山体悬崖上,文庙位于韩城市古城保护区,党家村位于韩城市东北9公里的黄河边。三景点连线距离长达几乎20公里的路程,但至今仍未开辟出链接同属于历史文化的三个景点的完整旅游专线。景点的联系不强,势必会降低韩城旅游业的市场吸引力。

(2)景点门票价格的控制体现不出景点的价值,这在产品宣传和营销上不足以吸引旅游者。

闻名世界的司马迁祠门票价格竟然只有35元,称为全国第三大孔庙的韩城文庙,门票价格10元,被

列入“国际传统民居研究项目”的党家村,门票价格竟然也只有4元。这三大景点的的修饰词是如此气势恢弘,然而其价格却是如此令人大跌眼镜。如此不相匹配,又怎能引起旅游市场的轰动和追捧?!既是著名的景点,又何尝不提高价格以让旅游者觉得此景区的确是值得一去的好地方呢?

(3)景区管理体制比较落后,从业人员多非专业人员,造成景点服务不周。

一个城市旅游业发展好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景区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是否高档。特别是从业人员是否具备很好的专业技能,让旅游者感到满意!这也将给景点树立良好的“口碑效应”,达到扩大宣传范围的效果。然而韩城几个重要景点的管理体制相对不够完善,从业人员大多不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使得游客的旅游目标不能尽善尽美的完成。

(4)景区的服务设施不够完善,没有达到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迅速发展的良好效果。

比如韩城司马迁祠,距市区偏远,但在景区除了几个小商店之外,别无其他商业设施和游乐设施。虽然景点内部建造商业服务点与景区文化有不相适应之嫌,但也可在景区之外周边范围适当建造各种游乐实施,以最大的服务满足游客需求。

(5)应该加强旅游景点的环境治理,加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游客拥有足够的视觉享受和“心情上升值”。

景区建设要极大程度上考虑到游客的消费需求。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消费观念,在旅游业当然适用!自驾游等多种新的旅游方式的兴起,游客可能会遇到各种没有预知到的问题,景点服务设施应该尽可能做到解决这些问题。

3、对韩城旅游业的几点个人建议:

(1)改革韩城旅游业发展体系,打破自主形成的传统模式。

韩城市市委市政府应该出台相关变革方案,对韩城旅游业进行体制改革和创新。完善景区管理体系,选拔高素质的景区管理人才,特别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必须加强对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给景区注入新鲜的管理血液,人力资源。激发景区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2)开发特色景点,提高旅游产品质量。

韩城各景点应该深层次开发自有的资源,挖掘和扩大景点的吸引力,形成规模效应。各大景点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发游客参与度高的旅游项目,增加游客兴趣;扩大景区规模,将建筑景观与人文景观紧密结合,开发更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3)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联系各景点的专线旅游路线,满足旅客的最大消费需求。

密布景区商业网点,完善各项游乐设施,交通设施等,使得景区的功能更加强大,服务范围更加广阔。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产业的转型,韩城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已经不利于韩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今利用旅游业带动经济的发展已经刻不容缓因此为旅游业的发展铺平道路是急待去做的。

(4)韩城应适当提高几个重要景点的门票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格高低的隐含意是景区产品质量的好坏。用价格打一场知名大战。

(5)广泛宣传,加大营销力度,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韩城市应该动员全体市民搞好文化建设,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用韩城的文化魅力和全民素质提升景区的吸引力,用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韩城城市的影响力,感召力。

4、 此次实习的整体感悟。

此次实习,共参观考察了韩城司马迁祠、文庙、党家村三个景区,就景区蕴含着的深厚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内涵,让我深深折服。我为在这片古老的文化名城长大而感到自豪!当然,最使我难忘的是在这当中学到的学校所不能学到的更丰富多彩的知识。以我的家乡韩城为例,剖析了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从而将理论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提升了我对我所学专业的认识。这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有了更加明确的学习方向,对于我成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业从业人员有着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以上就是所有我在这次实习中所有的成学习成果和学习感悟!

报告时间:xx年xx月xx日

报告人:xxxx

第二篇:兰州旅游景点的现状调查

(兰州五十一中学王晰斓何亚男730000)

【摘要】:该文是一篇关于兰州市几个典型旅游景区景点的环境污染问题调查报告,全文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调查简介;第二部分介绍了兰州市区的自然地理、行政区划和历史演变;第三部分主要景点介绍;第四部分分析造成旅游景点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并提出了改善旅游景点环境的可行性建议。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旅游的渴望也越来越迫切,但在景区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环境问题。如废弃的塑料袋、饮料瓶、没吃完的食品等随处可见等。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

【关键词】:兰州旅游景点现状调查建议

一、调查的目的、方法和过程简介

今年8月6日至10日,为了了解兰州旅游景区的环境污染情况,我们对五泉山、白塔山、徐家山、黄河风情线等自然旅游景点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对游客、商贩及工作人员也分别作了调查进行口头问答式调查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收回调查表200份。经归纳,大约95%以上的被调查者对环境表示很不满意,集中在:

1、景区环境卫生较差。

2、管理不到位,管理人员素质差。

3、游客素质不高,乱扔乱画常有发生。

4、景区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约有30%的左右的游客认为对景区的宣传力度不够,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

二、兰州市区的自然地理、行政区划和历史演变

1、自然地理和行政区划

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城市,处在东经102°30"-104°30"、北纬35°5"-38°之间,市区南北群山对峙,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流而过,依山傍水,平均海拔1500多米,具有盆地城市的特征。兰州是黄河上游重要的经济中心和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的支撑点和辐射源,是我国东中部地区联系西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是大西北的交通通信枢纽。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四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货运站和新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集配箱转运中心。兰州属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1.2℃,年均降水量327mm,日照年均2400多小时,无霜期180天。全市现辖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5个区和永登、榆中、皋兰3个县。土地面积为13085.6平方公里,市域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3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0多万人,其中,少数民族55个,近16万人,排在前十位的少数民族依次为:回族、东乡族、藏族、满族、蒙古族、土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壮族、苗族。

2、历史演变

兰州市始建于公元前86年。据记载,因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还有一种说法是依据“金城汤池”的典故,喻其坚固。两汉、魏晋时在此设置金城县。十六国前凉时又移金城郡治于此。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废郡置州,在此设立兰州总管府,“兰州”之称,始见于史册。后虽然州、郡数次易名,但兰州的建置沿革基本固定下来,相沿至今。

3、兰州市的旅游资源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可沿滨河路绿色长廊欣赏黄河雄姿、水车园、黄河母亲雕像、中山铁桥,并参观白塔山、省博物馆、五泉山、兰山公园等景点,郊县有兴隆山、鲁土司衙门、吐鲁沟、引大入秦工程等景点。游客来兰州,也可中转去永靖炳灵寺、夏河拉卜楞寺、青海塔尔寺及天水麦积山等景点旅游。兰州市交通相对便利,中川机场辟有通往全国主要城市的二十多条航线;312等四条国道穿境而过; 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四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兰州旅游接待设施与服务已配套成龙,现有全市拥有星级饭店54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8家,三星级25家,二星级18家,一星级2家)。国际旅游社11家, 1

国内旅游社32家,旅游车船公司3家,定点旅游商店15家,形成了完整的旅游接待网络。现已开放的旅游景区(点)64处,其中A级旅游景区16家(4A级4家,3A级4家,2A级8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2.8万人,间接从事旅游人数达15万多人。

兰州文化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业发展,大力实施兰州大旅游圈战略,将文化旅游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战略举措, 2010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88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8%入境旅游人数3.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3.8%。国内旅游收入62.8亿元,比上年增长69.7%,文化旅游业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十二五”期间兰州市将努力按照国家把甘肃建成文化大省的要求,充分发挥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民俗文化交融的优势,以黄河为载体和平台,凸显“黄河明珠、山水城市、丝路重镇、水车之都”的城市形象,把兰州建成丝绸之路精品旅游节点城市、西北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西部重要的旅游目的地。重点建设黄河文化主题公园,加快开发八路军办事处、兰州战役纪念场馆,改造、提升五泉山、兰山、白塔山、金城关、兰州碑林,形成黄河风情线骨干景区,力争年接待游客过百万。做大做强《大梦敦煌》、《丝路花雨》等代表性文化精品,精心创作《黄河魂》等文化旅游演出剧目,积极挖掘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加大彩陶复制、黄河奇石、微雕葫芦、黄河水车、特色景观工艺品等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加快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建设速度,扩大规模,提高层次,培育主流产品和特色服务,成为甘肃文化产业一朵奇葩。大力发展传媒、出版、演艺、策划等文化产业,重点培育读者集团、兰州歌舞剧院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不断开拓新市场。进一步放宽文化市场的准入,鼓励社会多元化资本投资,设立文化发展基金,加快培育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旅游业市场体系。

三、主要景点介绍

五泉山公园

五泉山公园位于兰州市城区南部,皋兰山北麓山脚下,因有惠、甘露、掬月、摸子、蒙五眼泉水而得名,是一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闻名遐迩的陇上名胜。 公园景点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筑为主,有明清以来的崇庆寺、千佛阁、嘛呢寺、地藏寺、三教寺、半月亭、剑桥、中山堂等十余处古建筑共一千多间,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

五泉山于1955年辟为公园,现已成为兰州人休闲旅游的首选去处,也是来兰游客值得一游的理想目的地。园内丘壑起伏,林木葱郁,环境清幽;庙宇建筑依山就势,廊阁相连,错落有致。崇庆寺内至今保存一口泰和铁钟,此钟铸于金泰和二年(1202年),高三米,直径二米,重达万斤。金刚殿内完好地保存一尊铸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的铜接引佛和莲花基座。佛像高5.3米,围宽2.7米,重2万余斤,面露笑容,神态自然,为铜像之精品。每年春节期间圆内举办灯饰展览,公园西侧辟有动物园,有各类动物上百种。

白塔山公园

白塔山公园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的白塔山上,因山头有一元代白塔而得名。白塔山山势巍峨起伏,有拱抱金城之势。白塔原为纪念去蒙古谒见成吉思汗而在兰州病故的一西藏萨迦派喇嘛而建。现存白塔系明景泰年间,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清康熙54年(1715年),巡抚绰奇补旧增新,扩大寺址,起名慈恩寺。白塔七级八面,高约17米,下筑园基,上着绿顶,各面雕有佛像,檐角系有铁马铃。塔外通涂白浆,如白玉砌成。 白塔山1958年辟为公园,总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为三台建筑群,依山而筑,飞檐红柱,参差有致,各建筑以亭榭回廊相连,四通八达。山上原有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古称“镇山三宝”,现紫荆树已枯死。 白塔山经过多年绿化,树高林密,曲径通幽。公园内独特的“黄河奇石馆”和裕固族接待帐房为别处少见,独具风格。山下为中山桥,使二者已连为一体,成为兰州旅游的必游之地。

徐家山公园

兰州徐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兰州市城关区黄河北岸。海拔1550-1750米,为黄土梁峁沟壑地貌。总面积5.06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97.4公顷。徐家山曾多次出土马家窑型彩陶器,知其原为先民聚落。1942年夏蒋介石视察兰州,令绿化城区南北两山,当局即将北山一段命名为中正山,并选徐家山为试验点,整地植树,并于此山中峰立碑题记,碑今尚存。新中国成立后成立徐家山林场,造林绿化,建果园。1992年7月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处于全园中心的森林风景区,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1986年,甘肃省绿化委员会在该区红柳梁建纪念林,树大理石碑,碑阳镌胡耀邦题字:“种草种树,治穷致富”,碑阴镌《纪念林》碑文,载全国各地采集草种、树种,支援甘肃绿化的史实。碑南栽27个省市自治区及中南海所赠松、柏、榆等苗木,现已蔚然成林。红柳梁下为日本国鹿儿岛市“绿色遣唐使”植树访华团与兰州市民共同营造的“中日友好纪念林”。此外,该区还有“三八”纪念林、榄胜楼、香柳亭、香柳野趣等景点。徐家山后山为绿化科研区,是黄土高原干旱地区径流集水造林的重要试验基地。

兰州水车园

水车园位于市内滨河路西段,东邻“黄河铁桥”,西邻“黄河母亲”雕塑,北望白塔山公园,南近白云观,是滨河路旅游线上的重要一景。 水车历史悠久,外形奇特,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兰州水车,又叫“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园内由双轮水车、围堰、水磨坊服务室和游乐区组成,立于黄河南岸,旺水季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枯水季则以围堰分流聚水,通过堰间小渠,河水自流助推。当水流自然冲动车轮叶板时,推动水车转动,水斗便舀满河水,等转至顶空后再倾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园地,以利灌溉。水车园再现了水车这种古老的水利机械,可以使中外游人一睹为快。尤为一提的是,以水车主体风景为依托的水车茶社,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周到的服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光顾。水车园已经成为一个集游览、观光、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点。

黄河风情线

兰州是一个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型城市,夹于南北两山之间,黄河在市北的九州山脚下穿城而过。兰州人利用这一资源,因地制宜,建成了黄河风情线。沿黄河南岸,开通了一条东西数十公里的滨河路。因路面宽阔笔直,路两旁花坛苗圃,星罗棋布,林木繁茂,被誉为绿色长廊,现已成为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马路。游客游览滨河路,可以欣赏黄河风情线,参观沿途点缀的平沙落雁、搏浪、丝绸古道、黄河母亲、西游记等众多精美的雕塑;并参观中山铁桥、白塔山公园、水车园等景点。在旅游旺季,可看到古老的皮筏摆渡,乘坐橡皮艇在黄河上漂流。滨河路被誉为兰州的“外滩”,已成为人们休闲、漫步和晨练的场所。

黄河风情线就是兰州儿女献给黄河母亲的一条绿色项链,它不但使黄河变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迷人,而且日益成为兰州走向世界的城市名片。

四、旅游景点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

1、工业“三废”对旅游的严重污染

据有关方面报道,黄河风情线受到沿岸工业废水,废渣的污染,水质逐年下降,严重地影响了游人观山赏水的心情。

2、生活污水、垃圾及燃煤污染日益加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区内饭店、宾馆林立而起,由于旅游人数逐年增加,景区内的楼堂馆所及生活设施也随之巨增,随即带来了生活废水、垃圾粪便和燃煤等污染,使旅游区的环境质量下降,观赏价值也随之贬低。

3、游人造成的垃圾污染

游人在游览过程中,往往携带着许多简便食品和饮料,这些便携食品都有轻便包装,包括软硬纸包装、金属罐头盒、玻璃瓶和塑料包装等,游人饮食后,这些包装废物往往随手到

处丢弃,既不卫生又不雅观。丢入水中污染水源,丢弃物由于分散,收集和清扫是件很麻烦的事,特别是在较大范围的自然风景区,满山遍野根本无法收集清扫,这些废弃物长期在自然环境中难以分解和消失,以至于在景区留下各种饮料袋、包装袋等垃圾。

4、游人对文物、古迹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管理不得力,游人在游览区从内到外,乱刻乱画,在墙上、建筑物的柱子上、石头上、树上到处可见“XXX到此一游”、“XXX留念” 等杂乱字迹。在公园等处林木、墙体、岩体、碎石上的乱刻乱画现象到处可见。有些人对“禁止攀登”的牌子视而不见,仍旧攀登,在铜铸、石雕的艺术造型上照相;在森林风景区内众多的游人有意无意的采集花草树木,捕捉有益动物,携带录音机大放音乐,嘈杂噪声干扰鸟类的生存;烟、野炊引起山火等,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

5、旅游环保制度不完善及管理不健全

没有自己专门的旅游环境保护法,虽然在环境保护的立法上作了许多工作,但在法律、法规的监督执行方面却缺乏健全管理。旅游区大多数基础建设项目,没有按规定程序办理有关手续,有是虽然办了,但没有相关部门的配合把关,流于形式。比如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30、31条规定:“刻画涂污和损坏国家保护文物尚不严重的,由公安部门或文物所在单位处理赔偿损失。”其中何谓“尚不严重”,罚款赔偿如何界定,都无法具体明确的规定,容易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加之一些旅游区没有权威性的环境保护机构,往往一个旅游区分属几个部门主管,形成旅游部门、环保部门多头领导,各自为政,互相分割的现象,不利于旅游环境保护具体工作的开展。

五、改善旅游景点环境的建议和对策

1、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全方位构建“11469”大旅游圈空间总体布局按照全省旅游区域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兰州区位中心优势,整合旅游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品体系。围绕“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一个重点”,整合开发“四大旅游业态集聚区”,培育“六个特色旅游小城镇”,打造“九条精品旅游线路”,着力推进旅游产业全面发展。把兰州建成集休闲观光、避暑度假、商务会展、科普探险、旅游购物于一体的西北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

2、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全面提升兰州优秀旅游城市总体形象按照“丝路重镇、黄河明珠、山水城市、水车之都”的旅游城市形象定位,进一步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内外联合的营销策略和方式,开展强势宣传推介,把兰州的整体城市形象推向全国、推向世界,让国内外游客来兰观光旅游。

3、加快基础设施和重点景区建设,着力推进旅游项目深层次开发重点建设“兰州游客集散中心”、“黄河文化园”、“新丝绸之路览胜园”、“民俗风情园”、“金城关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生态避暑度假会务旅游业态集聚区”和“生态休闲产业集聚区”等项目。同时加快开发以八路军办事处、兰州战役等系列红色旅游项目;实施水车博览园二期工程建设,努力打造大兰山、大白塔山景区,使城区三大景区率先成为年接待游客过百万人次的核心景区。进一步完善、提升兴隆山、吐鲁沟、青城镇、鲁土司衙门、什川等景区的服务功能,综合开发兰山、黄河水上观赏夜景旅游项目。

4、凸显兰州地域特色,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 一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把加快旅游业的发展与建设文化兰州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文化、体育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子,充分利用“丝路花雨”、“大梦敦煌”、“读者”等文化精品的影响力,打造特色鲜明、雅俗共赏、游客喜闻乐见的演艺节目,聚集人气,拉动消费。大力推进旅游与商贸、体育、工业、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度假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商务旅游、自驾旅游、体育旅游、红色旅游等旅游新业态。二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旅游带动战略。着力发展以体验民俗文化和自然生态为特色的乡村旅游,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农户充分利用自然风光、文化遗产、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资源,发展休

闲度假、农业观光、民俗体验和“农家乐”等旅游产品。不断扩大乡村旅游份额,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地就业。

5、强化行业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旅游产业体系建设。一是加强行业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和产业素质。制定旅游购物、餐饮、“农家乐”等旅游服务标准,大力推行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严格各项等级标准的实施和评定,鼓励旅游企业开展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加强诚信建设,建立诚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制度,强化对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信用监督。健全旅游安全体系,落实安全监督和经营主体责任,完善旅游安全提示预警制度、预防检查、事故报告、应急处置、紧急救援、善后理赔、责任追究等制度。二是促进产业“六要素”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力度,增强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支持大型旅行社依托资金、品牌、规模、特许权等优势资源,走集团化、网络化的发展之路。建立以星级饭店为主体,以乡村旅舍、家庭旅馆、森林旅馆等为补充的、规模适度、档次组配合理的旅游饭店体系,促进旅游饭店品牌创建和管理模式创新,积极推进旅游饭店连锁化经营和发展,不断提高旅游饭店的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开发特色食品、文化旅游商品、旅游用品等旅游商品,不断提高兰州旅游商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份额,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购物环境。构建具有信息咨询、旅游预定、投诉受理、紧急救援等多功能、高质量的游客服务接待体系,为游客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提升兰州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总之,在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兰州旅游要充分发挥“中心”优势,注重特色资源,把握大好机遇,提升产业品质,助推全市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文献资料】

《循环经济知识读本》 武毅孔祥麒2011.4

《甘肃省区域发展规划》

《甘肃省旅游发展规划》等

2013年9月8日

第三篇:2012红色旅游景点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

首先感谢各位同学的协助。本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对红色旅游景点的参观情况,以

期获悉当代大学生对革命历史的关注程度。耽误您的宝贵时间,再次向您致谢!

1. 你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了解吗?B

A.很了解B.一般了解C.不太了解D.很不了解

2. 你是否喜欢现在对革命历史宣传的方式?A

A.喜欢B.一般C.不喜欢

3. 你认为红色旅游景地应该用什么方式宣传革命精神?(可多选)BC

A.陈列展示B.张贴标语C.趣味活动D.导游解说

E.其他

4. 你一般通过何种途径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可多选)

A.书籍B.电视C.广播D.网络E.参观F.交谈G.其他BCD

5. 你认为以何种方式宣传革命历史会让你更有兴趣(可多选)?

A.书籍B.电视C.广播D.网络E.参观F.交谈G.其他BCF

6. 你认为当代大学生是否应该牢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B

A.应该B.无所谓C.没必要

7. 你认为现在参观红色旅游景点的机会多吗?B

A.很多B.一般C.很少

8. 你经常去红色旅游景地吗?C

A.经常B.偶尔C,基本不去D.一次都没去

9. 你认为参观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有助于学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B

A.很有帮助B.帮助不大C.毫无作用

10. 你对红色旅游景点内的日常工作了解吗?C

A.很了解B.一般了解C.不了解

11. 你一般是在什么情况下去红色旅游景点的?(C)

A、一个自助游B、和家人或朋友自助游

C、学校组织D、跟团旅游

12. 你认为红色旅游景点是否应该收费?C

A.应该B.无所谓C.不应该

13. 如果学校组织参观红色旅游景点,你是否愿意参加?B

A.愿意B.无所谓C.不愿意

14. 如果您选择去红色景区旅游是因为(可多选)DE

A.革命历史的吸引B.低门票价格

C.对历史人物的崇拜D.风景优美

E.人文气息浓厚F.其他

15. 你认为红色旅游路线能加快当地经济发展么?D

A.有积极效应B.没什么变化C.有负面效应D.不清楚

16. 在旅游的时候,你是否关注景点的游客量?A

A.从来不关注B.会留意一下,但关注不多

C.比较在意游客量D.非常在意

17. 您觉得红色旅游发展前景怎么样A

A. 前景很好B. 前景一般

C. 不太看好D. 没有看法

18. 您眼中的红色旅游应该是什么样的氛围呢?C

A.红的气息浓厚B.现代化气息浓厚

C.人文气息浓厚D.其他

19. 你觉得现在的红色革命精神是否已经过时?C

A.过时B.一般

C.不过时,但是用处不大D.不过时,用处很大

20. 你觉得如今红色精神被许多青少年所不喜好的原因是什么?C

A.没有吸引力,宣传过于浮夸。

B.国家环境本身过于注重经济而导致精神文明过于空虚。

C.在其他方面了解红色故事宣传假,空而产生了排斥心理。

D国外思想的涌入,国家对于红色精神这块没有落到实处。

21.如果你曾经参观过红色旅游景点,你觉得红色旅游景点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如果有,是什

么?(可多选)ACDEFG

A.增强文物保护力度B.提高导游解说质量

C.适当增加音像宣传D.减少浮夸

E.发放或售卖纪念勋章或人物塑像F.更新卫生设施或相关基础设施

G.适当增加一些娱乐设施以吸引较低龄人群H.其他

第四篇:旅游景点生态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大学生调研报告

大学生调研报告

***旅游景点生态旅游开发调研报告为了更好地发掘、培育和推出我县有特色和亮点并具发展潜力的项目,根据州文化体制改革领导组《关于开展文化产业特色项目专项调研、规划及报告的通知》要求,我县文化体制和文化产业调研组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到河西镇

、旅游局、石门关景区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研,形成了《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报告》,以供参考。

一、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指出:西部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就是生态旅游,我们可以从九寨沟、香格里拉、张家界等景区对旅客产生巨大吸引力的事例可知,生态旅游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旅游业的主题,石门关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石门关生态状况决定了必需发展生态旅游的主题,**全县1957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除去水域、房屋、道路以及悬崖、山石等土地外,96.97的土地上都有草木植被,其中:森林、灌丛、草坡等占全县国土面积的92.2,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7.2,而石门关的植被保存得最好,森林比较茂密,处于横断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区系复杂多样,为众多特有植物的分布与分化(变异)中心。生态旅游最原始的含义是森林旅游,可见,石门关得天独厚的生态状况为石门关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奠定了优越基础。第二,石门关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西坡之中,山势雄伟,观光效果较好,是天然的生态植物园,拥有各种植物200多科,2000多属,近万种。由于历史原因,交通阻塞,人烟稀少,使石门关纵深处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许多地方至今人迹未至,实乃生态旅游的理想环境。第三,石门关人文景观丰富,有距今3000多年的苍山崖画,始建于明代的福国寺、玉皇阁等。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白族学者李元阳也曾到过这里,并在《徐霞客游记》和《游石门山记》中均有记载。第四,石门关在古代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要冲,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必经之地。如今,随着320国道及大漾二级公路相继建成及投入使用,石门关距州府大理市仅21公里,仅需30分钟即可到达。第五**作为“中国核桃之乡”,据统计境内核桃树共有24.86万亩,248.6万株,在石门关景区就有0.72万亩,5.1万株(包括光明村、金牛村)。如此众多的核桃资源为石门关开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

二、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承载物,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发的重要依托。县委、县人民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近几年来在石门关共投入300多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景区公路、游路、栈道、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并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共投资420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旅游度假村、石门竹园、光明核桃生态园(农家乐)等一批项目,使石门关的接待能力得到改善。

随着旅游业的投入不断加大,石门关景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到石门关旅游的中外游客逐年增加,从1995年的不足1万人次,发展到今天的7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00万元(截止2002年),占全县GDP的比重达1.05以上。

三、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石门关景区的硬件设施得到一定改善,但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加,石门关景区的一些矛盾渐渐显现出来,其主要矛盾是:一是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二是规划不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功能配套差;三是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管理工作与发展不相适应;四是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区位优势未能得到发挥,一时难以形成大气候。

四、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对策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筹措资金投入。在加快实现计划经济转变的背景下,发挥政府投资先导作用的同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旅游投入新机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筹措:一是以政策换资金;二是以项目换资金;三是以利益换资金。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和优惠政策,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资金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允许集体、个人在石门关景区详细规划的总体指导下,独资投入对某些旅游景区、景点资源进行开发建设。

2、加强整体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石门关生态旅游景区应从现在收费站起列入整体规划,任何建筑物应体现古色、古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品味,加快实施与古崖画连通的便道,选好光明生态园的选址,对生态园的农户进行必要的指导。加大探险、科考、运动竞技等一批项目的建设力度。

3、尽快建立健全旅游管理体制。加强旅游局的管理职能,管理好旅游市场,旅游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环境卫生、安全保障,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从外地引进急需人才,特别要引进懂管理、善经营、有业务技能的人才。

4、加大宣传力度,使石门关生态旅游的优势真正得到发挥。一是加大石门关“雄、险、奇、秀、幽”的自然生态宣传力度(

第五篇:贵州旅游景点知名度调查问卷

贵州旅游景点知名度调查问卷 尊敬的女士、先生:

为了了解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提升贵州旅游形象,促进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与此次关于贵州旅游景点知名度的调研活动。我们将保证此次问卷所收集的信息,仅公布综合数据用于课题研究,对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此次问卷调查大约需要3~5分钟的时间

感谢您的参与和配合!

青岛大学旅游学院

请您协助我们填写这张调查表,在符合您情况的项目内填写或“√”表示

1.您了解贵州省吗?

□非常了解□知道这个地方□听说过□不了解□完全不知道

2.您去过贵州吗?

□去过□没去过

3.您想去贵州旅游吗?

□想去□无所谓□不想去

4.您知道哪些贵州的景点吗?

□黄果树瀑布□龙宫□天星桥□梵净山□百里杜鹃□织金洞□天龙屯堡□香纸沟□红枫湖□遵义会议会址□舞阳河□马岭河峡谷□赤水

5.您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贵州的?

□电视□报纸□网络□亲戚朋友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您对何种类型的景点更感兴趣?(可多选)

□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现代化科技其他_______

7.您感觉贵州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文化古城□落后荒芜□群山峻岭□青山绿水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果给您个人提供一个免费去贵州旅游的机会,您会带您的家人一起去吗?

□会□不会

9.您最近有旅游的打算吗?如果有,会把贵州列入考虑的目的地之内吗?为什么?

10.您对贵州的印象怎么样?贵州的什么给您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您还想了解贵州的哪些东西?

上一篇:六一庆祝大会议程下一篇:林业个人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