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园林绿化行业主要经营模式

2024-04-12

目前园林绿化行业主要经营模式(精选4篇)

篇1:目前园林绿化行业主要经营模式

深圳市城基园林发展有限公司

目前园林绿化行业主要经营模式,城基园林经营副总话你知

一、业务承接

园林绿化企业通过已经建立的各种业务渠道、信息网络、公开信息和客户关系等,广泛收集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绿化养护项目的信息,并由经营部业务专员进行跟踪工作,尽可能收集项目背景材料以及来自业主方的相关信息和要求。同时,由于知名企业在国内园林绿化行业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发包方在一些景观设计和工程施工项目招标时,也会主动向企业发出竞标邀请,园林绿化企业在全面了解发包方的要求,对工程的具体交工进度、技术质量要求和资金成本水平进行分析后,作出参与市场竞标的决策。

二、组织投标

在确定承接工程后,园林绿化企业招标部门认真研究工程条件、工程施工范围、工程量、工期、质量要求及合同主要条件等,一次开展以下工作:

1、调查投标环境。着重调查施工现场地理位置、现场地质条件、交通情况,现场临时供电、供水设施情况,当地劳动资源和材料供应、材料价格等各个方面,以确定投标策略。

2、编制施工计划,制定施工方案。在核实工程量的基础上合理、规范、可行地制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计划。

3、编制投标文件。公司依据招标文件和工程技术规范要求,根据编制的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计算投标报价和编制投标文件。

4、投送投标文件。公司在规定的日期内将投标文件密封送达招标单位或其指定的地点。

5、参与开标会议。

深圳市城基园林发展有限公司

篇2:目前园林绿化行业主要经营模式

一、银行保险合作模式呈现出混业融合的趋势

我国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这种建立在客户服务和业务发展基础上的全面合作是简单和松散的,另外,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金融分业经营的管理体制,银行和保险公司以股权形式进入对方领域为法律所禁止,但近年来也有所突破。2002年3月,中国工商银行利用其控股的工行亚洲收购中保国际旗下太平保险24.9%的股份,到2005年9月5日已人股太平人寿保险公司并持有其12.45%的股份。同年10月,汇丰银行以6亿美元获得平安保险20%的股份。这些收购兼并活动为我国银行业与保险业以股权方式进行融合进而推动银行保险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开创了先河。

二、在简单的销售代理模式中,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关系是不对称的 简单的代理销售模式,银行和保险公司没有建立长期的共同利益机制,合作关系不稳固。在银保合作关系中,银行处于主导地位,体现在销售网点的划分和节节攀升的代理费上。银保合作协议每年签订一次,银行根据保险公司产品的适销情况决定代销网点资源的分配,一般一个代销网点只销售一家或两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即“一对一或一对二的代理模式”;银保产品的代理费节节攀升,2001年尚不足1%,但到2005年,2.5%已经成为最低价码。中间业务收入、储蓄以及关系利益都会左右银行的态度,一年一签的合作协议更是让保险公司感到合作关系的不稳定。

三、银行保险产品种类单一,多为储蓄分红型或投资连结型,片面强调宣传投资分红

产品种类单一,消费者缺乏选择;变为投资工具的分红保险由于过多地强调了分红的预期,使保险公司面临了相当的分红压力;加之我国银行保险的激烈竞争引发了银行代理手续费的恶性竞争,代理手续费从2%—3%,攀升到5%—6%,极大地削弱了银行保险产品的成本优势,保险公司的营运费用极有可能超过预定费用,造成费差损。由此而来,银行保险一方面迫使保险公司维持无利润或低利润运行,另一方面保户实际得到的分红也达不到预期水平,引发了公众对银保产品的信用危机,致使2004年以来银行保险在银行柜面的销售陷入困境。

四、银保合作主要在五个方面,合作范围较窄

篇3:目前园林绿化行业主要经营模式

经营模式是为实现企业自身价值定位所采取的某种方式方法的总称, 通常包括五类组成要素:客户定位、价值主张、价值延伸、动态能力和收入模型。其中, 客户定位和价值主张与企业性质相关, 决定企业的特点;其他三个要素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变化而变化, 表现出经营模式的多样性。不同的家居企业因其战略规划与价值目标不同, 所需产业资源和利益追求也不同。常见的家居行业经营模式有:简单家居城模式、多品牌+超市化管理模式、品牌集中展示+商场化管理模式以及自主品牌+商场化管理模式等。

二、瑞典宜家的经营模式

宜家家居采用“自主品牌+商场化管理”的经营模式, 通过调研用户需求, 加强产品设计, 建立自主品牌进行销售。宜家没有采用传统的“前店后厂”经营方式, 而是注重产品设计与营销两个环节, 将“体验式服务”融入经营管理中, 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 明确自身定位。宜家家居坚持走平民化路线, 其定位于“低价、精美、耐用”的家居用品, 强调产品“简约、自然、清新、精良”的独特风格。同时, 其目标用户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45岁之间既追求高精品质又难以支付高价的年轻人。准确的目标市场选择及市场定位使宜家的营销更具针对性, 更符合用户的心理与诉求。

第二, 建立自主品牌, 培育自我价值。宜家家居运用几何图形来设计独特的品牌标识, 塑造稳重、朴实的品牌形象。宜家家居始终坚持自己设计所有产品, 拥有并保护相关专利, 不仅能在采购环节占据优势, 也能将产品和渠道顺利结合。

第三, 人性化的销售及服务方式。宜家家居在每个卖场提供丰富的铅笔、尺子和纸张, 以便用户可以随时记录心仪产品的各项参数及价格等重要信息。同时, 其在家居行业首次引入“体验式营销”概念, 首创开放式家具展销厅, 用户可以近距离感受家居产品。宜家家居还采用DIY送货方式, 鼓励用户自行取货, 自行配送回家。

三、宜家经营模式的整体影响

宜家家居在研发设计方面不断创新, 逐渐形成严格的供应商选择和全球化物流体系, 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家居零售商。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对宜家的战略规划和价值创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用户的联系愈加紧密。

第一, 基于用户导向收集分析数据信息, 形成联系动态, 传递用户价值, 实现与经营模式相适应。宜家家居通过实体终端实时获取用户信息, 借助全面系统的市场调查来预测消费趋势, 培养洞察能力, 逐步开发出儿童游乐、体验餐厅等服务内容。同时, 宜家采取体验营销方式, 鼓励用户亲身感受并自我决策, 通过为用户创造购物经历、为用户定制服务内容等实现并维系与用户的良性互动。

第二, 宜家家居借助经营模式带动价值创造, 不断探索进入哪些领域、如何参与竞争等核心战略。“为大多数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是其努力方向, “为尽可能多的顾客提供他们能够负担、设计精良、功能齐全、价格低廉的家居用品”是其经营宗旨。宜家家居的产品系列包括办公、卧室等10000多种。宜家家居采取成本领先与差异化并举的营销战略, 不断提高性价比来满足用户需求, 实现利润增长。

第三, 宜家“自主品牌+商场化”的经营模式要求在全球采购过程中严格选择供应商。为便于进行全球采购, 宜家家居将全球划分为17个采购区域, 结合要素禀赋等资源优势, 为总部提供采购建议。宜家家居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生产外包, 只有既能保证质量又能降低成本的供应商才可获取大额订单。这种模式降低了采购成本, 缩减了新产品开发周期, 在快速反映用户需求的同时使产品早日进入市场, 实现供应商、用户和企业的互利共赢。

四、宜家经营模式的不足之处

尽管宜家经营模式的成功为同行企业树立了学习典范, 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问题与不足。首先, 宜家家居虽采用环保的送货方式, 自身不承担运输费用, 但由用户承担运输风险可能造成用户不满, 引发用户流失。其次, 宜家家居丰富的产品类别虽为用户提供了便利, 增加了自身收益, 但也导致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 制约企业整体形象, 没有平衡好产品大类与口碑建立的关系。第三, 由于电子商务与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 家居产品网络销售日益增长, 但宜家的网络渠道相对匮乏。宜家家居若能有效地将自建商场与电子商务相结合, 不仅能为用户提供便利, 也能延伸业务范围, 提高市场份额。

五、宜家模式的经营启示

第一, 进行市场细分, 明确独特定位。宜家家居的战略定位是自助式家居服务商, 其很难被竞争对手模仿。同时, 其差异化战略定位也使宜家家居在多数用户心中形成一种时尚生活的标志, 符合年轻时尚一族“喜欢变化、敢于尝试”的心理与诉求。

第二, 创新经营模式, 形成规模经济。宜家家居的“体验经营”为用户提供“参与、感受和个性化”的途径, 通过创新用户服务来形成口碑效应, 但学习壁垒和进入障碍较高。宜家家居在整合供应链资源、培育产业价值链等方面为竞争对手树立了典范, 批量销售及渠道延伸推动了供应商制造规模的增长, 实现了规模经济。

第三, 高效利用资源, 增强经营弹性。宜家家居在经营过程中提高服务和体验业态比, 使不同产品与服务有效共享企业的多种资源与能力。此外, 其在零售终端和供应领域都由自己直接控制或参与活动, 实行多产品组合策略, 既能提高灵活获取资源能力, 又能动态响应市场需求变化, 实现柔性经营。

参考文献

[1]张金良.超越比尔.盖茨—宜家王国的崛起[M].北京:北京京华出版社, 2011:91-93.

[2]鲁东亮, 李志刚.企业经营模式理论研究综述与前瞻[J].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39 (2) :94-97.

[3]贺和平, 刘雁妮, 周志民.体验营销研究前沿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0, 32 (8) :42-28.

篇4:目前园林绿化行业主要经营模式

一、湖南主要行业企业经营发展亦喜亦忧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企业努力抓住国家振兴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所带来的良好机遇,化“危机”为“转机”,部分行业企业受益较大,经营状况良好,同时也有部分行业企业受危机冲击较大,加上不属于国家政策刺激的对象,经营状况较为艰难。可以说,在危机影响和政策刺激的双重作用下,湖南主要行业企业经营状况存在差异。

令人感到相对欣喜的是,到2009年2月末,部分行业企业经营状况好于预期,其中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经营状况较好,实现盈利增长。一是生产经营基本保持平稳增长。问卷显示,80%以上企业经营较好或正常,10%的企业出现困难,仅2.2%的企业面临倒闭,说明样本行业企业整体受危机冲击较小,其中制造、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抵御了危机影响,显示良好的发展势头,制造业是湖南的优势行业,有18.6%的制造企业经营很好,需要增加投资,面临倒闭的仅占1.3%(见下表)。

二是经营成本略有下降,收入和利润有所增长。这主要是受益于国家振兴经济政策,样本行业营业收入增长1.7%,成本下降3.8%,利润增长80%以上,其中经营状况较好的主要行业有制造、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这些行业的经营收入和利润2009年初比同期均有大幅增长,建筑业利润增长了227.8%,制造业增长90%以上,制造业加强了成本控制,经营成本比同期下降了5.7%(见下表)。在对550户样本企业问卷中,一半以上企业认为贷款成本下降了,27.6%的企业认为变化不大,仅4.2%的企业认为贷款成本上升;对于“贷款利息占经营成本比重”,47.8%的企业认为在5%以下,29.3%的企业认为占5-10%,5.6%的企业认为贷款利息占经营成本的20%以上。

三是信贷资金投放加大,企业营运资金相对宽松。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情形下,2009年3月末,湖南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282.25亿元,比年初新增1166.16亿元,逼近去年全年新增贷款水平,余额比同期增长31.3%,增幅创30年来最高。550户样本企业2009年2月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8%,其中交通运输企业贷款增长近70%,采掘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建筑企业贷款基本与同期持平,90%以上样本企业对金融服务满意;值得一提的是,票据融资增长一倍多,主要是制造企业增加较多,成为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另外,企业货币资金占用情况表明,2009年2月末样本行业企业货币资金比同期增长16.6%,其中批发零售企业增长1.44倍,制造企业增长17.8%,说明企业支付能力较强,而采掘、房地产行业均下降了20%以上。

四是样本企业贷款信用良好,贷款风险可控。问卷表明,56.7%的企业贷款是抵押方式,23.3%的企业贷款是担保和质押方式,上述两项达80%,只有不到10%的企业是信用贷款,也许这些企业信用评级高,企业贷款方式说明银行贷款风险是可控的。从还贷情况看,有72.9%的企业能够按时全额还贷,9.5%的企业还息未还本金,本息未还企业不到2%,说明样本企业还贷整体情况良好。

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受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发展举步维艰,具体情况如下:

1.库存商品积压过多。由于市场需求不足,样本企业产成品存在压库现象,到2009年2月末,样本企业产成品比同期增长了2.4倍,而2008年末比同期是下降,2009年头2个月产成品数量逼进2008年末水平,说明企业产品销售骤然遇阻。分行业看,制造企业库存品较多,比同期增长2.8倍,建筑和批发零售行业均增长2.3倍,采掘业增长44.3%,房地产业略增6.2%,交通运输企业与同期基本持平,电煤水的生产供应下降7.9%,说明资源短缺始终存在。

2.拖欠现象再度升温。2009年2月末,样本企业应收未收帐款超过上年末水平,比同期增长34.2%,应收未收帐款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43.5%,高出同期该比例的10个百分点,企业之间的货款拖欠日趋严重。制造和房地产行业属于被拖欠,采掘、建筑、电煤水的生产供应、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行业属于拖欠;制造企业应收未收帐款比同期增长37.7%,被欠额近占当期营业收入的一半,超上年末水平,房地产企业应收未收帐款比同期增长12.8%,应收帐款的急剧增长,说明资产的风险性增大,造成企业现金流不足。拖欠较多的是批发零售行业,主要是商品卖难所致,2009年2月末应付未付帐款比同期增长近2倍,采掘业应付未付额与同期水平基本持平,建筑、电煤水的生产供应、交通运输等行业均低于同期水平。

3.非生产性资产增长快。2009年2月末,样本企业非生产性资产同比增长64.2%,高出上年增幅29个百分点,非生产性资产增加,说明生产性资产相应减少,导致总资产利用率下降,资产效益减少,实际上,即使是生产性资产,其中也有部分不能发挥正常效用,比如设备被淘汰、闲置、开工不足等。非生产性资产增加较多的是交通运输业,比同期增长3.66倍,房地产业增长1.48倍,制造业增长近60%,采掘、电煤水的生产供应略增,建筑、批发零售与同期持平。

二、金融危机对样本行业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金融危机对湖南经济的影响已经显现并可能还会加深,今后数月,将使湖南经济增速存在下行的可能,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

1.影响程度大。对样本企业问卷表明,有一半以上企业认为受影响程度大,44.6%的企业认为影响程度一般,仅4.8%的企业未受影响。其中采掘业和房地产业受影响较大,有88%的采掘企业和57%的房地产企业受影响大,制造业有52.5%的企业受影响大,影响相对较小的是批发零售业,但仍有30%以上企业认为受影响大。由于危机影响,一半企业认为2009年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经营和发展环境,由于国家连续的振兴经济政策颁布,有近40%的企业认为机遇将大于挑战。

2.市场需求下降。危机发生后,因消费锐减,需求急剧下降,一半的样本企业因需求下降而只能缩小经营规模;由于需求不足,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有90%以上企业受到市场需求下降而带来的竞争压力,致使经营陷入困境;有60%以上企业因原材料价格因素而造成盈利大减,生产出的产品也因需求不足而出现卖难,造成库存积压严重。由于市场需求大幅下降,产品价格下跌,订单减少,部分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停产,效益明显下滑。特别是依赖国外市场的企业因出口需求收缩,经营风险加大,2009年1季度,湖南出口下降30%以上,进口下降13.8%,占湖南省出口近50%的钢铁、有色、纺织和服装及农产品出口下降较快,一批为出口型企业配套生产的小企业受到牵连,这种状况持续多久仍难预计。

3.中小企业资金偏紧。由于国家刺激经济的受益对象主要是大企业和大项目,信贷增加主要投向了大企业,因此中小企业资金紧张问题没有得到明显缓解。样本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了90%,在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不利因素中,第一因素是市场需求不足,第二因素是融资难,有64.4%的企业受资金紧张困扰,有55.2%的样本企业融资难依然存在,34.4%的企业资金松紧状况未得到改善,上述后两项比例达90%。有87.2%的企业需要银行贷款,同时30%以上企业很难获得贷款,33%的企业贷款难易状况未改善,30%的企业认为金融危机会使得融资更为困难,有一半的企业因融资难而会相应调整产品结构。

三、支持湖南主要行业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金融对策

1.增加信贷投入。本次调查在征求企业对金融服务的建议时,有45.2%的企业认为要增加贷款投入,金融部门要抓住国家连续振兴经济的政策机遇,拓展相关产业、行业的优质客户,做好项目储备,加大对省市重点工程建设的信贷投入,加大对我省制造、机械、建筑、能源等优势行业及其企业的信贷投入;同时要对部分中小企业增加信贷投入,建议加快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完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建立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在此基础上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投放;要注重企业成长性的分析判断,坚持优选原则,对生产经营正常,符合贷款条件的存量资产适当增加授信,继续对节能减排项目发放贷款,对困难企业,只要风险可控,基本面好、有市场、有订单,仍要继续支持。

2.改善金融服务。本次调查反映,金融机构信贷服务效率不高,需要亟待改善,有25.2%的企业从申请贷款到得到需要2个月以上时间,需要1-2个月时间才得到贷款的企业占22.4%,上述两项比例近50%,半个月内得到贷款的企业占23%,仍有30%以上企业认为从银行贷款越来越难,金融机构应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简化贷款审批程序,提高贷款效率。另外,有25%的企业希望进一步降低贷款成本,这些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营业成本中利息占比较大,其中电煤水的生产供应行业2009年2月末利息占营业成本达12.6%;有16%的样本企业希望银行增加信贷品种,商业银行要围绕重点客户和重点产品,通过产品组合和创新,优化和增加新的信贷品种,满足企业多样化需求。

上一篇:运营岗工作经验总结下一篇:高等学校毕业生表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