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主要环境问题

2024-05-12

目前全球主要环境问题(共6篇)

篇1:目前全球主要环境问题

我国目前主要环境问题及治理

一、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

我国作为当今世上环境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受恶劣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我国每年的GDP都将损失7%~20%,环境问题已经升级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水资源匮乏、土地荒漠化、工业污染等环境问题将会是我们必须正视的挑战。

(一)、大气环境

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水平。大气污染以煤烟性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70%,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全国大、中城市的总悬浮微粒和降尘基本都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二)水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人们在科学进步的同时,依然在浪费水资源,对于水资源的保护依旧未放在心上。

(三)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而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则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的损失。

(四)工业污染

应该说,当今社会诸多的环境问题多半都是由各国大肆发展重工业基地而忽略环境的保护所造成的,各大重工业产业都是造成这个局面的罪魁祸首之一,我们把由工业产业所产生的污染统称为工业污染。它主要是由生产中的三废,即废水、废气、废渣及各种噪音构成的,可分为废水污染、废气污染、废渣污染、噪音污染。这些污染若不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理,将会对人民正常生活条件造成严重破坏,后患无穷。

二、对于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综合上述所说,环境问题看似不起眼,却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国家的长期发展息息相关的,现今的种种生态环境的不协调将会是国家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是我们必须致力解决的问题。

(一)预防措施

1、大力建设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市环 境基础设施落后,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因此,要按照环境建设城市环境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积极建设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大力推行污染集中控制设措施。大力植树种草,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自然净化能力。

2、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全民发动,提高公民环境意识,养成环保生 活行为和经营行为。从我做起,规劝他人,养成环保生活行为和经营行为。真正形成全社会讲卫生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风气。

3、工业布局合理。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重工业工厂应设立在远离市区的偏远地带,同时要远离水源,以免对人们平时的生活起居或是水资源造成危害。

4、在生产和生活中大力提倡节约用水。首先是厂矿企业要不断提高节水意识,积极采用先进的节水工艺设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其次是广大居民和社会各界都要增强节水观念。

(二)治理措施

1、提高废水处理技术水平。工业废水处理正向设备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传 统的处理方法,包括用以进行沉淀和曝气的大型混凝系统也在不断地更新。近年来广泛发展起来的气浮、高梯度电磁过滤、臭氧氧化、离子交换等技术,都为工业废水处理提供了新的方法。

2、针对相应的污染性质,制定合理的治理措施。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综合 利用、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等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储运和处理系统,在优先实施垃圾、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基础上,推行垃圾无害化与危险废弃物集中安全处置。建立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体系。一般城市的医疗废物必须全部实现安全处置,鼓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3、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 得到充分的燃烧。

4、改变燃料构成。实行燃煤向燃气的转化,同时加紧研究和开辟其它新的能源,如太阳能、氢燃料、地热资源等。

5、绿化造林。茂密的丛林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 面粗糙不平,能吸附大量飘尘。

总之,城市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城市经济得以依托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城市社会文明的发展的象征和标治。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有针对性的对城市污染中的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固体污染、噪音污染等进行有效的治理和解决。目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运用科学的现代环境理论和方法,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寻找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和危害,真正做到保护好环境,扼制污染,真正做到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统一、协调和持续发展。

篇2:目前全球主要环境问题

目前主要环境问题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 情,从这方面看,中国无疑是“地大物博”,这是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也是中国人引以为自 豪的。然而,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致使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又是我 国自然资源的劣势。“总量大”与“人均占有量少”形成强烈反差,加之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气候、地理条件的限制,以及多年来一切利用不尽合理、科学,造成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面临严峻的资源紧缺形势。所以,如何开发利用和有效地保 护资源,已成为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要重视环境问题,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我国目前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境问题,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来自人 口的压力,构成了对中国生态环境最大的威胁。加之中国的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而且面临快速发展的形势容易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经济而忽视生态,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种种原因导致了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目前的环境状况主要数据如下: 1〕大气环境污染

*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7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仍处在较重的 污染水平,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二氧化硫年均值浓度在 3~248 微克/m3范围之间,全国年均值为 66 微克/m3。以下是近期一些图表显示了污染的程度。(图 1 和图 2)

* 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水平。大气污染以煤烟性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70%。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导致全球温室效应,也给全球环境以及人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 大气污染导致酸雨的形成,2004 年我国酸雨污染加重,环保总局近日公布的 《2004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4 年我国酸雨污染略呈加重趋势。统计显示,2004年我国出现酸雨的城市有 298 个,占全国 527个统计市(县)56.5%。全国的降水年均 pH 值小于 5.6(酸雨)的城市达 218 个,占统计城市的 41.4%。与上年相比,出现酸雨的城市比例增加了 2.1 个百分点;酸雨城市比例上升了 4 个百 分点,其中 pH 值小于 4.5 的城市比例增加了 2 个百分点;酸雨频率超过 80%的 城市比例上升了 1.6 个百分点。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区是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0%,对我国农作物、森林等影响巨大。仅江苏、浙江等7省便因酸雨而造成农田1.5亿亩减产,年经济损失约37亿元,森林生态效益损失54亿元。下图为酸雨危害:

2〕水资源和水环境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文件公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水污染最严重的国家和地区之一。目前,城市污染的成分十分复杂,受污染的水域中除重金属外,还含有甚多农药、化肥、洗涤剂等有害残留物,即使是把自来水煮沸了,上述残留物仍驱之不去,而煮沸水中增加了有害物的浓度,降低了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溶解氧的含量,而且也使亚硝酸盐与三氯甲烷等致癌物增加,所以,饮用开水的安全系数也是不高的。水的污染,又影响人民生活,破坏生态,直接危害人的健康。水资源具体现状如下:

* 我国水资源紧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

* 全国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近百个城市严重缺水,每年因缺水而减少的产值达1200亿元;

* 我国著名的5大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的蓄水量都在减少,湖面缩小了1/4甚至一半,见下图;

* 我国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8%的城市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源,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工业较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突出;

* 我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次序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从河流的氨氮、高锰酸盐、挥发酚等主要污染参数来看,水质情况普遍不好。有些河流中铜、氰化物、汞有超标现象。城市河段悬浮物超标现象普遍,主要污染物是耗氧的有机物和氯化物等。

* 主要大淡水湖泊污染程度的次序为:巢湖(西半湖〕、滇池、南四湖、太湖、洪泽湖、洞庭湖、镜泊湖、兴凯湖、博斯藤湖、松花湖、洱海。主要淡水湖泊水库磷、氮污染面广,部分湖泊和水库汞或其他重金属污染严重; * 城市中80%以上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水体,使流经主要城市的70%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来自化工、石化、造纸、食品、制革、纺织等企业排放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

* 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还在逐年递增,目前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5%,绝大部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中。生活污水加上化肥和农药中氮、磷的流失,促使了我国的湖泊富营养化; * 50%的城市饮用水源受到污染;

* 地下水因过量开采,形成地面下沉和水质恶化; 我国四大海域(东海、渤海、黄海和南海〕的近岸海域污染加重,无机氮、无机磷和石油类污染普遍超标。3〕固体废弃物

* 我国废弃物排放量大,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大都堆积在城市的郊区和河流荒滩上,已成为严重的污染源,由于综合利用和处置率低,累计堆存量达65亿吨,占地5万余公顷; * 随着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有毒有害废弃物也有所增长。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都未经过严格的无害化和科学的安全处置,成为中国亟待解决并具有严重潜在性危害的环境问题; *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1.2%,全国有2/3的城市陷于垃圾围城。露天简单堆放的垃圾不仅影响城市景观,同时污染了大气、水和土壤,成为城市发展中棘手的环境问题之一;

* 全国有1/4城市垃圾粪便不能日产日清。

4〕环境噪声

* 我国噪声污染较严重,2/3的城市人口暴露在较高的噪声环境中; * 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不到50%;

* 90%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超过了国家规定的70分贝,全国每年因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约合人民币216亿元; * 社会生活噪声呈明显上升趋势。

5〕乡镇工业污染排放惊人

* 我国乡镇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全国污染排放总量30%,局部地区占50%以上;* 全国已有2/3的河流和1千多万公顷土地受乡镇企业污染;

* 小造纸、小印染、小电镀、小化工、农药、小制革、小酿酒、小化肥、食品等使农林地区的水受到严重污染;

* 小冶炼,如土炼硫、土炼砷、汞等导致周围区域植被死光,成为生态死区; * 小土焦、小水泥、石棉等行业造成大气污染。

6〕土地资源

*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0.085公顷,是世界人均的1/5;

* 全国耕地面积以每年平均30万公顷左右的速度递减,主要原因是基本建设占用耕地上升;

* 我国耕地土壤质量呈下降趋势。全国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已降到1%,明显低于欧美国家2.5%-4%的水平。东北黑土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刚开垦时的8%-10%已降为目前的1%-5%;

* 盐碱化、沙化、水土流失在继续吞噬大量耕地。目前全国受盐碱化威胁的耕地约有1亿亩,受沙漠化威胁的农田近6千万亩,见下图:

* 全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流失的土壤约50亿吨,相当于在全国的耕地上刮去1cm厚地表土,所流失的养分相当于全国一年生产的化肥氮磷钾含量。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很大部分是由于不合理耕作和植被破坏造成的;

* 我国遭受工业“三废”污染的农田达1亿多亩。被重金属镉污染的耕地有20余万亩,涉及11个省25个地区。被汞污染的耕地有48万亩,涉及15个省21个地区;

* 大量使用农药使土壤有毒物质含量加大,同时也杀死了大量害虫天敌和有益动物; * 由于农用薄膜的大量使用,用后不加回收,废膜已成为我国新的土壤污染物 7〕草原资源

* 我国草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0%,然而,由于风蚀沙化、植被破坏、超载放牧、不合理开垦以及草原工作的低投入、轻管理等,致使草原严重退化。草原退化面积达9千多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3以上,平均产草量下降了30%-50%。中国百亩草地产肉量只25.5公斤,产奶26.8公斤,毛3公斤,仅为相同气候带下美国的1/27,新西兰的1/82; * 预计到2000年,草原牧草产量可能比目前下降30%。8〕森林资源

* 我国森林覆盖率约为13%,居世界第121位;

* 我国人均森林面积约0.11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的1/9;

* 海南岛的热带雨林在过去四十年中由1300多万亩减至367万亩,森林覆盖率也由26%降至7.2%。由于大量垦荒,种植橡胶等,热带雨林被砍伐面积达500多万亩,其中利用292亩,200万亩被沦为不毛之地;

* 我国宝贵的原始森林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森林火灾与病虫害的破坏,原始林每年减少5千平方公里;

* 占国土面积50%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覆盖率不足1%,许多地区无林可言; * 酸雨带来的酸沉降正在导致大片森林衰退消失,森林受害面积128.1万公顷,年木材损失6亿元,森林生态效益损失约54亿元。

9〕近海环境

* 我国的近岸海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特别是与大中城市毗连的海域、海湾、入海河口处的污染与生态破坏已经比较严重,入海污染物中来自陆上的占80%以上;* 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海区中,近岸海域石油类污染普遍严重,并存在不同程度的有机物污染和富营养化,部分近岸海域水质和底质的重金属污染也比较严重。1990年,在中国沿岸海域从南到北相继发生赤潮34起,为1961-1980年平均值的30倍;

* 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了沿岸、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生物种类减少,水产品质量下降,养殖滩涂大片荒废,海水养殖污染损害事故不断发生,造成经济损失几亿元; *近岸海域以有机物污染和石油类污染为主要类型的污染有加重趋势,沿海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将加速海洋环境污染由沿海城市毗连海域向沿海农村近岸海域扩散;

* 中国近海长期过度捕捞渔业资源致使一些传统经济鱼类种群生态衰退,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护和休养生息,中国近海渔业资源将难以恢复其再生增殖能力;

* 南海的珊瑚礁和红树林近年来被开采砍伐,不仅破坏了这些宝贵的资源,而且使红树林和珊瑚礁鱼类失去生存环境和营养供应地,种群也在消退;

* 若对江豚、海豹、海龟及玳瑁等珍稀动物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它们有在中国近海逐渐消退的危险。10〕生物多样性与物种保护

* 中国是世界上动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居全球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 * 中国有高等植物32800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2%,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被子植物24500多种,裸子植物236种,苔藓植物约2000种,蕨类植物2600余种,植物药材4773种,淀粉原料植物300种,纤维原料植物500种,油脂植物800种,香料植物350种,已开发利用的真菌800种。我国特有的植物约有200个属(万余种〕。银杉、水杉、水松、金钱松、台湾松、银杏、珙桐、水青树、钟萼木、香果树等都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

* 中国是世界三大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水稻、大豆、谷子、黄麻等20余种作物起源于中国。中国拥有大量栽培植物的野生亲缘种,如野核桃、野板栗、野荔枝、野龙眼、野杨梅、野生稻、野生大麦、野生大豆、野生茶叶、野苹果等,是珍贵的野生植物资源。中国常见的栽培作物有50多种,果树品种万余个;

* 中国动物种类约10.45万,占世界总数的10%。脊椎动物4400多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0%以上,其中两栖类210种,爬行类320种、鸟类1186种、兽类500种、鱼类2200余种。分别占世界总数的10%、13%、5%、7%、10%。昆虫约10万种;

* 中国有鹤类9种、雁鸭类46种、食肉类54种、雉类276种、灵长类190种; * 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以及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破坏,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动植物种类中已有总物种数的15%-20%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15%的水平。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所列640个种中,中国就占156个种; *近50年来,中国约有200种植物已经灭绝,高等植物中濒危和受威胁的高达4000-5000种,约占总种数的15%-20%。许多重要药材如野人参、野天麻等濒临灭绝。《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确定珍稀濒危植物354种,其中,一级8种,二级143种,三级203种;中国近百年来,约有10余种动物绝迹,如高鼻羚羊、麋鹿、野马、犀牛、新疆虎等。目前,有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雪豹、白暨豚等20余种珍稀动物又面临绝灭的危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确定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75种,其中一级96种,二级161种。丹顶鹤、台湾猴、扭角羚、白唇鹿、华南虎、褐马鸡、黑颈鹤、绿尾红雉、扬子鳄、中华鲟等属于我国100多种珍稀动物之列;

* 全国自然保护区763多处,珍稀濒危动物人工繁殖场106个,珍稀植物引种栽培场7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6618.4万ha,占国土面积的6.8%。11〕气候变暖与自然灾害

*近40年来中国的气候存在着变暖的总趋势,80年代的年均气温值比前30年的平均气温值高0.21摄氏度;

* 气温增高可增大地表水的蒸发量,从而加重中国华北和西北的干旱、土地沙化、碱化以及草原退化的危害;

*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受高温季风气候的影响,可能导致台风侵袭沿海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从而加重沿海地区的风灾和暴风洪涝灾害;

* 气候变暖可能对中国西北、华北、东北、西南、华中的夏季气候造成影响,使农业病虫害频繁产生;

* 气候变暖将会造成海平面上升,这对三角洲地带和平原沿岸危害最大,而这些地区都是中国经济密集、比较发达的地区,海平面上升,必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政策

我国的环境管理政策核心是采取防范措施和加强环境管理,办求不产生或少 产生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一、主要措施

1、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在经济发展中防治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使环境管理沿着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发 展。

3、健全环境管理机构。从中央到省、市、县四级政府建立了环境管理机构,这些机构依法行使环境管理权力。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大中型企业也建立了相应的 环境管理机构,管理本行业和本企业的环境问题。

二、在环境经济政策方面,主要包括资金投入和税收优惠政策

1、企业将防治污染所需资金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2、列入国家重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项目,国家给予资金支持;城市政府 将城市维护费用于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国家征收的排污费用于污染防治。

3、国家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所得税优惠:对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 物作为原料进行生产的,在 5 年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

三、实施环境技术政策的目的在于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 放

1、工业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时,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

2、按照环保法律有关规定,对企业浪费能源和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工 艺和设备实行限期淘汰;

3、企业在生产中应该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原料。改善水环境问题的具体对策

根据我国政策,针对水资源水环境污染的解决对策进行重点的论述:

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和切入点,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实践证明,以牺牲环境换发展,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是行不通的。必须在全社会树立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忧患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条件、环境状况相适应。经济建设要充分考虑水土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确定与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加快发展,根据水资源条件确定重点发展区域和发展重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要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结合起来。对于污染严重地区,应将改善水环境作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果断地关停严重污染环境的小企业,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水利部“三定”规定的要求,全面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逐步建立完整的、科学的全国水资源规划体系。组织开展水功能区的划分和控制向饮水区等水域排污的工作;做好江河湖库的水量水质监测和评价工作,审定江河湖库等水域的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及时发布水资源状况公报;维护江河湖库水资源的使用功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努力使水的资源属性与环境属性相统一。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改善水环境的根本措施,实施总量控制、严格排污管理最有效的办法是根据流域水环境容量确定污染物允许排放量,以控制进入江河湖库的污染物。将排污总量指标层层分解,由县以上人民政府根据上级政府制定的污染物控制计划,组织制定辖区内排污总量控制计划,并将排污总量指标分解到每个排污单位,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同时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的监督性监测与管理,控制退水中污染物总量不超过规定指标。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与可能适时适度调水,改善湖泊水质,防止湖泊富营养化。

2、建立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保护管理模式,实行水量水质统一管理,健全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实行动态监测、区域联防

要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加强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当前,尤其要注意强化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管理,供水与需水统一管理,水量与水质统一管理。搞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保护,努力提高水资源的科学有效利用和保护水平。流域是一个完整的水资源系统,水环境状况是流域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指标。当前应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的作用,发挥水利部门水量、水质同步监测、统一管理的优势,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强化水污染治理力度,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改善流域水环境,加强地下水的保护、抑制超采区地面沉降。为了防治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引起的地面沉降,各级水利部门要认真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和采补平衡分析,提出回灌规划,充分利用洪水及间隙期多余的水量,采取各种补给入渗技术回灌地下水,争取地下水早日恢复平衡,抑制地面沉降的发展。流域水环境监测网是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的尖兵与耳目,应该优先建设,先行发展。重点加强现场测试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在有条件地区建设自动测报与预警系统。对跨界河流与重大污染事故实行动态监测,定期向社会公布水环境信息。近期应加强省际边界水体的监测,积极开展跨省的污染联防。

3、要大力做好节约用水和污水资源化的工作

当前,国用水浪费严重,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大多只有0.4,而很多国家已达到0.7~0.8; 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l03m3,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 国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75%~85%。因此,要下最大的决心,做好节约用水工作,要把节水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要以节水灌溉为重点进行灌区建设。节水工作要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土洋结合、讲求实效、农民欢迎的原则。要把建立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节水型社会作为全社会的共同目标。要大力提倡清洁生产和污水资源化。目前可将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作为低质水源,用于火力发电厂的冷却水、炼铁高炉冷却水、石油化工企业中一些敞开式循环水等,在石油开采中回用水还可用作油井注入水;生活污水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而重金属、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较低,可用于农田灌溉;处理后的污水还可用于地下水回灌,用于养殖水生生物,用作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水源、旅游水和景观水等。

4、依法治水,完善水资源保护立法及法律修改工作

依法治水,是改善 国水环境的关键所在,各级水利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取水许可审批管理的力度,强化取水许可的管理,严格控制取水量,限制耗水量大、污染严重的企业用水,还要对退水水质进行严格管理。对新申请取水许可证的单位,严格按照取水许可水质管理规定,必须提交取水和退水对环境影响的分析报告,方可办理取水许可申请审批手续。对逾期仍超标排污的单位和企业,要坚决依法吊销其取水许可证。要尽快修改《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理顺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的内外关系,制定流域及区域各种配套法规,如:《供水水源地管理办法》、《水资源保护条例》、《入河排污口管理办法》和《保护水资源经济补偿办法》的起草工作,使水资源保护工作法制化、制度化。另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项目审批过程中,要对治污的投资比例提出明确规定。

5、团结协作,科学治理

篇3:目前全球主要环境问题

随着“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我国工业污染防治及城市生活污染治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城市环保工作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反观我国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及工业、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差距越来越大。虽然近年来, 特别是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以来, 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加大农村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力度,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全国农村生态环境形势总体上仍然比较严峻,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农村环境现状了解不清,二是对农村环境的主要问题不甚了解,三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缺乏合理的规划及实施方案。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而且也制约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分析我国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对于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实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新跨越, 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农村环境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为了了解广西“以奖促治”工作所取得的效果,2010年广西对已经完成“以奖促治”的5个村庄进行了环境质量监测,监测评价结果表明5个村庄环境空气质量均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空气质量整体优良;3个村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及2条河流(或水库)水质主要项目有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及细菌指标等有机污染物超标。有3个村庄土壤样品由于监测项目不足未作评价,其余2个村庄土壤中镉、锌超标或铜、镍、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超标。

2.1 主要问题

广西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水环境问题和土壤环境问题较突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只有40%;进行土壤评价的村庄均出现超标现象。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较低是农村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目前农村饮用水供水主要有2种方式,即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无论是哪种供水方式,欠发达农村地区基本上都没有进行常规水处理,即没有进行混合、反应、过滤及消毒等处理过程,所谓集中式供水是将地下水或河流水泵至水塔然后通过管道供应各家各户,基本没有进行处理。因此,水质达标率直接影响到村民的饮用水安全。相关的研究表明,中国农村饮用水达标率不高,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最高的大致为东部70%,中部40%,西部不到40%[1]。这与广西5个监测村庄的结果基本一致,造成3个村庄饮用水源地水质超标的主要因子是总大肠菌群超标,其中有1个村庄氨氮达Ⅳ类水质标准。

土壤污染也是这次环境质量监测中发现的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重金属污染比较明显,但超标村庄周边并无工业和采矿企业,重金属来源有待进一步调研。

2.2 主要原因

2.2.1 生活污染

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治污基本上是 “污水靠蒸发, 垃圾靠风刮”。按照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亿[2],农村人日均生活垃圾量为0.86kg[3],全国农村1年生活垃圾量为2.12亿t,随意堆放的比率为36.7%[3],随意堆放量则为0.78亿t。全国约4 万个乡镇中绝大多数没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在60多万个行政村中,绝大部分污染治理还处于空白。初步估算,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平均处理率为20%左右[4],即生活垃圾未经处理的约1.70亿t/年,不仅成为蚊蝇的孳生地,而且也成为地表水和土壤的主要污染源。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年产生量90 多亿t,平均处理率15%左右,其余85%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4]。广西5个监测村庄中,有3个村庄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总大肠菌群超标,其中1个村庄的氨氮超标,仅为Ⅳ类水质标准,造成水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受有机物和人及畜粪便的污染。

2.2.2 面源污染

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和地膜使用量最大的国家。表1列出2000年与2010年中国化肥农药薄膜使用情况,从两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粮食种植面积10年增长率为1.3%,而粮食产量却增长了18.2%,化肥、薄膜、农药的使用量更是增长34%以上,化肥农药是农业增产丰收的根本保障已成为广大农民的共识。在保障农业丰收的同时,过量的化肥、农药造成了水体和土壤的严重污染。

统计资料表明,2000年至今我国每年化肥施用量超过4100万t,据统计我国化肥和农药年施利用率仅为30% ~ 35% [4]。2005 年化肥施用强度为390 kg / h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的225 kg/ hm2的安全上限[9]。未被利用的氮、磷化合物,在灌溉和降雨的作用下向其他地方转移,扩大了土壤污染范围。

2000年我国农药使用量为128万t,2010年增加到176万t。2005年农药的施用量为12 kg / hm2,远远超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2000年前后2.1kg/hm2的平均水平[9]。喷施于作物体上的农药,除部分被植物吸收外,其余部分被逸入或散落农田;进入土壤的农药,大部分可被土壤吸附而残留于土壤中,构成土壤中农药的基本来源。农作物从叶子和土壤中吸附农药,在植物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富集,通过食物、饲料危害人体和畜禽的健康。

我国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居世界首位,2000年我国地膜使用量为72.2万t,2010年增加到175.8万t。地膜覆盖面积达到1559.6万hm2[8]。地膜的残留量较大,年地膜残留率达20%以上。目前,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000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 10 以上[9]。

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2000~2010年肉类产量增加了近30%,而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水平还很低。一些地区养殖规模远远超过环境容量,且种养分离现象严重,大量畜禽粪便无法就近还田。据测算,每年产生的畜禽粪便约27亿t,COD产生量6900多万t,是全国工业和城市COD排放量的4倍多[4]。据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23个省市的调查,60%的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10],已经成为农村主要的污染源。

2.2.3 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是农药的使用,如砷被大量地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和除草剂;这类农药的使用均能污染土壤。另一个主要来源就是有色金属矿的采选冶炼,由于一些非法开采加工企业和部分合法企业追求利润,往往忽视环境保护,将含重金属超标的废水随意排放,含重金属的固体废弃物随意丢弃,造成工矿企业周边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我国320个严重污染区域约有548万hm2土壤,大田类产品污染超标面积占污染区农田面积的20%,其中重金属污染占80%,粮食中重金属镉、砷、铬、铅、汞等的超标率占10%[11]。据估算,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t,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 亿元[12]。

3 对策与建议

广西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及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农村环境问题突出,形势严峻。从环境质量看,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是农村环境的主要问题,但农村环境还存在着其他问题,如生态破坏问题、农产品污染问题等。面对农村环境问题必须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环境问题入手,根据这一原则,目前解决好农村环境的主要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1)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要把解决农村居民喝不上干净水的问题摆在首要的位置。实施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的环境保护,建设清洁水源,是当前农村环境问题中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与否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农村其他问题的解决。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有投资相对较少,周期短、见效快、技术性相对不高,农民能积极配合等特点,是解决农村环境主要问题的重要切入点。因此,要科学划定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依法取缔保护区内的排污口, 加强对分散水源地监测与管理, 定期发布水质监测信息, 防止发生水源污染事故。要对不达标水源地周边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确保饮用水水质达标,必要时更换取水点。

(2)解决农村污水污染问题。

农村污水污染直接影响着饮用水的安全,因此加快解决农村污水污染问题迫在眉睫。改造农村生活环境,制定农村污水处理建设规划,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农村污水污染的特点,建立与各地农村经济水平、自然条件、环境目标相适应的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从广西农村的实地调查情况来看,生活和村民聚集区周围的畜禽养殖是造成饮用水不达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解决生活污水污染问题的同时必须考虑解决生活区畜禽散养污水污染的问题。农村污水处理应该走污水无害化和资源化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污水处理和利用的有机结合既可解决污染问题,又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确保农业水肥的良性循环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解决面源污染问题。

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畜禽养殖污染以及农膜的使用是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禁止使用高度、高残留农药;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是控制面源污染的重要途径。农业部门应通过各种途径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常识,提高农民科学使用化肥意识,积极推进农家肥、种植绿肥等方法,减少化学品的使用,实行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进而减少面源污染;加强对农药流通使用的监管,有效防治不合理使用农药造成的污染,保障农产品安全;增强农民对农药残留的危害认识,根据虫情、病情指导农民使用农药。推广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鼓励建设饲养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农业工程。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鼓励、优惠政策回收地膜。加强研究废旧地膜再利用技术,以此减少地膜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

(4)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还很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对环境保护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保护环境缺乏迫切的要求,对环境污染产生严重的后果不甚了解。因此,人为地随意性地破坏环境的问题十分突出。应由政府牵头,农业、环保、教育和媒体等多部门联合,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开展环境保护技能培训活动,培养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能力。广泛听取农民对涉及自身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意见,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

(5)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法规政策体系,建立监督考核机制。

近年来,我国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强。应根据农业的发展情况抓紧研究、完善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研究制定鼓励村镇污水、垃圾处理及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明确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主体,强化农村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把农村环境保护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

(6)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

篇4:目前全球主要环境问题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我国煤炭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市场运作日趋科学,市场交易日趋频繁,煤炭价格日趋合理,我国煤炭市场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迅速发展。但是,在肯定煤炭市场建设成效卓著的同时,还必须正视在我国煤炭市场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问题煤炭市场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近年来,我国煤炭消费行业,特别是占煤炭消费很大比重的电力行业煤炭市场消耗增势迅猛,全国煤炭市场需求大量增加,导致煤炭销量、运量与煤炭运销有关的主要指标连续保持历史较高水平,目前煤炭市场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可能会对今后的市场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一、煤炭市场买涨不买跌

我国煤炭市场存在一种令人难以理解的现象:当煤炭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时,煤炭需求客户既担心煤炭价格继续上涨,又担心高价位买不到煤炭,因此购买的欲望越强,购买的积极性越高,购买的量越大,使煤炭市场供应雪上加霜、更加紧张;相反,当煤炭供过于求、价格下降时,煤炭需求厂家却抱着观望的态度,期待着煤炭价格进一步下降。煤炭价格越低,持币观望的客户越多,购买积极性越低,购买行动越迟缓,购买量越小,使煤炭供过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这就出现了煤炭市场买涨不买跌的现象。

二、市场受行业利益影响

虽然我国二十多年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必须承认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不完善,还多多少少地存在着非市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垄断行业、垄断部门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就造成了行业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的不平等竞争,出现了各个行业、各个部门之间都在千方百计地寻求非市场因素争取行业利益。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各个行业、部门、企业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企业利益高于行业利益、行业利益高于整体利益、局部利益高于全局利益的不正常行为,致使一部分行业或部门为了维护部门、行业利益而牺牲整体利益的情况。多年来,煤炭行业一直是我国的弱势行业,也在千方百计争取政府对本行业实行优惠和保护政策。为了维护各自的行业利益,就出现了行业利益之间的争论和争取,强势行业要求保护强势行业的地位,弱势行业希望能争得相对公平合理的行业利益,“煤电之争”就是煤炭和电力行业争取各自的行业利益最集中的表现之一。

三、要市场又怕市场

目前我国之所以存在优势行业和劣势行业、垄断企业和非垄断企业,是政策制定的不科学、不规范、不平等、不完善造成的。国家制定的行业政策直接影响着行业利益的多少或企业效益的高低,这就造成了一部分企业或行业既要进入市场,又怕进入市场这两种完全相反的心理状态。在市场对行业或企业发展有利时,就想进入市场以获得丰厚的利益;在市场对行业或企业发展不利时,就想避开、摒弃市场,寻求政府对行业的保护。

以煤电之争的双方为例,电力行业采购原料,在煤炭供不应求、采购价格不断上涨时,就希望政府出面调解,以避免煤炭采购的完全市场化,由国家制定低于市场价格的煤炭采购价格;在煤炭供过于求、采购价格不断下滑时,就希望煤炭采购完全市场化,由企业直接从市场上采购低价格煤炭。

而煤炭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属于劣势行业,则较长时期希望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以推动煤炭行业的发展。近几年,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煤炭市场行情转好,一方面,煤炭企业在产品销售上,希望煤炭销售完全实现市场化,以获得较高的销售价格;另一方面,煤炭企业在煤炭资源使用上,垄断现象仍然存在,一些优势煤炭企业不想进入市场,想通过国家无偿分配资源的政策垄断占有煤炭资源,降低煤炭资源的使用成本;再一方面,为了推动大型煤炭企业的发展,国有煤炭企业既希望國家采取宏观调控的办法,整合煤炭资源,把优质煤炭资源据为己有,又想通过国家行政干预,把小型煤炭企业清除出局,以让开煤炭市场,降低煤炭企业及煤炭市场的竞争强度,维护大中型煤炭企业的利益。

四、地方保护主义作祟

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和盛行,给我国煤炭市场的规范运作蒙下了严重的阴影。比如,在煤炭市场紧俏时,有的省份采取严禁煤炭出省销售,有的省份对出省煤炭收取较高的出省费用,有的省份对煤炭价格采取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定价、限价的策略。

这些面目各异、带有浓重地方保护主义色彩的不平等竞争政策的出台,无疑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煤炭市场的顺利发展。

五、诚信干扰市场发展

市场经济应该是平等竞争、诚信交易的经济,可是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由于法制建设滞后,依法治市的观念淡薄,对违法经营的惩治力度不够,造成煤炭市场的发展受人治影响太大,不靠法治靠人治的现象比较普遍,致使整个社会的诚信度不高,直接干扰了煤炭市场的健康协调发展。

总之,从总体上看,以上市场问题的出现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需要继续推动市场改革和市场建设,利用法制的、道德的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赵开功.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设“六型”卓越煤炭企业.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1).

[2]魏同.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调控.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1997(02).

[3]梁幸平.浅析煤炭工业的现状与对策.财贸研究.1996(04).

[4]张继忠.电力企业发展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分析.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9).

篇5:中国铁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内容摘要:在我国,铁路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交通运输体系中居骨干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强有力的支持作用。但是,近些年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铁路运输业发展呈现出滞后状态,对国民经济发展制约作用已一览无余。当前,铁路运输业虽然在不断地加大改革力度,但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本文首先介绍我国当前铁路运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我国铁路运输业的现状,提出对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铁路运输、发展、分析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60年间我国铁路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路网规模不断扩大,运输能力有较大提高,客货运量大幅度增长;运输经营实现扭亏为盈,服务质量有很大提升;客运专线建设和既有线路的提速技术更是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由于受现实国情和我国经济改革中制约性等各方面的影响,我国铁路运输业现状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远远不能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和当前我国

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一、我国铁路运输业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我国铁路总体规模发展不足且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60年间我国铁路运输业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纵深和国民经济发展增速,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铁路总体规模发展不足致使运能短缺。

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客货运需求一起压向铁路,致使铁路运能与运量的矛盾突出,因铁路运输能力不足造成的后果更加一览无余。在客运方面,特别是在主要运输通道上的运输能力上,旅客买票难、乘车难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尤其是春运期间,万人排队、一票难求的状况依然如故。旅客列车大量晚点、普遍存在超员现象,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客运的运输能力不足更加明显,客流量剧增,很多车站人满为患,列车几乎趟趟爆满,铁路内部尽管抽调了许多其他部门人员增援客运部门,但仍然是疲于奔命。在货运方面,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煤炭、矿石等重要原材料运输严重受阻,造成电力供应不足,致使不少工厂半停产运行等。现今因铁路总体规模发展的不 足致使的运输质量下降,已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国家因此而损失巨大。

同时,我国铁路现状各地区间发展且不平衡。东部地区铁路较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铁路比较落后,甚至一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这种现实状况将不利于各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也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这些年由于铁路改制的不彻底、不成功,铁路职工的工资、福利未能跟上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铁路内部教育和培养职工激励机制不到位,人员选用上过于集中很难达到公平公正、缺少对职工素质提升的机制等。严重挫伤广大铁路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致使现在大多数铁路职工看不到个人事业发展的前途,从而对铁路、对工作岗位的热爱荡然无存,转而产生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和对铁路现行体制的愤怒和指责。很多铁路职工甚至希望“铁路天天出事故,只要跟自己无关就行”的心态。

总之,铁路运输业在管理制度上进行改革创新已势在必行。国务院批准铁路从2008年起实行“大包干”,要改变铁路运输业在国家身上吃“大锅饭”的状况,朝自我发展、自我改造、自负盈亏、依靠自己来发展。这就要求铁路运输业要善于发现人才,选用人才,培育人才和聚集人才。特别是对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政治、法律和管理素质的要求,要求其在“依法治企”的前提下

学会对企业进行更科学的管理,来适应这次大改革的需要。

5、铁路基层技术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

我国铁路基层站段的技术人员数量少且素质不高,年龄偏大,每年退休的技术人才多于新进的技术人才,且结构不合理。人员配臵上存在着隐性缺员的情况,难以适应当前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

目前铁路基层站段的工作人员中高学历者少,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员还占大多数,学历结构偏低。一些基层站段比较优秀的技术人才已屈指可数,且大多年龄偏大。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明显存在,技术人才的不足已成为制约铁路运输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障碍。

6、铁路沿线小站安全管理上存在着管理滞后、缺乏持续性等弊端

铁路沿线小站的安全在铁路运输安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影响着铁路运输业本身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也对社会政治和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目前基层站段对沿线小站的安全管理,存在着管理被动和“以罚代管”等现象。站段安全专职人员一般在事故发生后,在进行安全总结分析后,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罚,而未进行各种安全业务指导和教育。这种单独“以罚代管”形式的效果,只能是暂时缓解沿线小站面临的严峻铁路运

输安全,带来的后果却是铁路员工心理上产生的反抗情绪。处罚本来只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手段之一,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对本身工作的认知程度,但是如果把处罚当成唯一手段和目的,下达硬性指标而又非常之多就改变了性质。长此下去,早晚有一天铁路运输业的安全因不重视对沿线小站的安全管理而自食其果。

篇6:医务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医务科临时性工作,交叉性工作逐渐增多,在未增加工作人员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务科本质、核心工作的完成质量。

1、医务科多为年轻员工,虽有工作热情但缺乏先进的医政管理经验,掌握专业业务知识不够。

2、缺少与医政管理先进单位的相互沟通与交流,较少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导致医务科的管理水平下降,工作完成效果进步缓慢。

3、科室所有人员主动学习意识差,自主能动性较差。在工作中创新思想较少,老是被动接受领导安排的各项任务。

上一篇:三招教你搞掂魔鬼上司下一篇:河北省2009园林绿化工程消耗量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及章节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