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挑刺儿” 角度作文

2024-04-29

换个角度看“挑刺儿” 角度作文(精选18篇)

篇1:换个角度看“挑刺儿” 角度作文

人生就像一朵娇丽的鲜花,有时开,有时败,有时候微笑,有时候却低头不语,其实生命就是这样。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因被小人残害而受刑罪,但他打开了自己心灵的另一扇窗。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他享受了写成《史记》后的喜悦,他抛弃了别人对他的种种不善的看法,最终也成了通古今之的《史记》。所以当你困惑时,打开心灵的另一扇窗,去看生命,你会发现生命是美好的。

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一生贫寒,疾病始终困绕在他身边,但他成功地打开了自己生命中的音乐之窗,感受了音乐之美,忘却了自己的种种不幸,最终以一首《命运》道出了他的心灵世界。

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她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但在她的老师的指点和引导下,海伦心灵的美好之窗被点开了,海伦也因此以一种新奇的光去看世界,最终成为了著名的作家。

古今中外,这样的圣人很多,他们都克服了挫折,打开了自己心灵的另一扇窗,最终取得了成功。

毛泽东的《咏梅》一词就表出毛主席对抗战所持的一种积极,乐观的战斗,最终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挽救了人民。

古人云:“死亡亦大矣,岂不痛哉!”王羲之深感时以失冲冲,对往事怀念,但他仍一篇《兰亭集序》道出了自己乐观,积极的态度。

古之贤人,多遭难。但他们都在遭难时打开了自己心灵的另一扇窗,去用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看世界,最终取得成功,成就了大事业,站在了世界之巅。

人生之路就像一条曲折之路,挫折,困难就像你的好朋友,几乎形影不离,当遇到挫折、困难时,我们应该打开心灵的另一扇窗,去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站在人生道路上的最前沿,以另一个角度去看生命,体会发现生命亦是如此美好!

篇2:换个角度看“挑刺儿” 角度作文

俯身,你脚下的或许就是不起眼的小草。花、草、树、木,何尝不是生命?假设你是那一株小草,本来是在风中自由的摇曳,但是忽然被一个巨大的不知何物的东西遮挡住了光明,留给了你无尽的黑暗,你会怎么办?像我们现在,可以说“衣食无忧”,但请记住,可以这么说,世界在哪里?就在那一花一草上。

向前,你眼下的或许就是可爱的动物。家里养养小动物可以陶冶情操,然而,人们却残忍地虐杀它们,甚至捕食它们。换个角度想,如果你是那一个自由自在奔跑的动物,忽然被猎人的网给捕住,我相信你的心里不会是收获的喜悦,而是无限的恐慌吧?

仰望,你头顶上空的或许就是鸟儿。当猎人的枪声响起,别说鸟儿,就是人,也不由的会浑身颤抖几下吧。当猎人枪声响起,震响了天空,也把安宁带跑了。假如你是鸟儿,你也会不由自主的想要逃离,而不是追着猎人对吧?

再说说人吧,还记得课文里的海伦·凯勒吗?她度过了87年无光无声的生活,但是,她并没有放弃生命;司马迁——《史记》的作者,他遭遇了多大的痛苦磨难,但是也不忘父亲的遗言,发愤完成了这部史学巨著;李时珍,半生披星戴月,翻山越岭,常年行走在寻找药材的路上,甚至为了辨别药草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尝试,这才有了医药典范《本草纲目》。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命运带来各种坎坷,我也可以将它变成成功的垫脚石。

篇3:换个角度看问题

马云曾做过一次演讲, 题为《爱迪生欺骗了世界》。看到这个题目, 你脑子里会不会冒出许多问号来呢?

我们不妨先听听他的开场白吧。马云讲道:“世界上很多非常聪明并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无法成功, 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受到了错误的教育, 他们养成了勤劳的‘恶习’。很多人都记得爱迪生说的那句话吧: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并且被这句话误导了一生:勤勤恳恳地奋斗, 最终却碌碌无为。其实爱迪生是因为懒得想他成功的原因, 所以就编了这句话来‘误导’我们。”

听到这样的说法, 你做何感想呢?这段演讲令人震惊, 就是因为马云对我们看惯了的东西换了个角度去看、去说, 像是颠覆了人们心中的成功准则。很多人对爱迪生说的那句话, 是奉为真理的, 为什么马云竟敢“如此妄言”?于是, 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马云接下来的演讲内容上了, 希望听到马云如何自圆其说。而这, 正是换个角度看问题的另一个关键所在:所换角度要言之有理, 能自圆其说。

“很多人可能认为我是在胡说八道, 好, 让我用100个例子来证实你们的错误吧!事实胜于雄辩。”马云在后面列举了大量的事实来支撑他的观点, 最后在结尾处点明:“我以上所举的例子, 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 这个世界实际上是靠‘懒人’来支撑的。世界如此精彩都是拜懒人所赐。现在你应该知道你不成功的主要原因了吧!懒不是傻懒, 如果你想少干, 就要想出办法来, 要‘懒’出风格, ‘懒’出境界。像我从小就懒, 连肉都懒得长, 这就是境界。”

听完演讲, 听众恍然大悟, 原来马云是换了个角度来谈成功:成功需要多用心去思考, 而不是一味地傻干、蛮干, 否则花了99%的汗水也没有用。

篇4:换个角度看小学生作文创新

“作文创新”对于一般小学生习作而言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提法。小学生学习写作归根结底是学习用规范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抒发自己的情感。正因如此,每个真诚地写作的小学生。他的每一次写作都是新的。即使是讲述自己的父母如何细心地照料病中的孩子这样老掉牙的故事,对于讲述者自己来说。也是真实而真诚的,也是新的。这个“新”是相对于习作者本身而言的。就如同每个人都要经历牙牙学语、蹒跚学步一样,他是在走着自己的成长道路。即使前面已经有亿万人这样做过,但于具体的人而言,依然需要重复这个过程,而且总是沉浸在不断获得新经验的喜悦之中。因此,我们要换一种角度去看小学生作文中屡屡出现的“老调重谈”。以宽容的心态等待孩子完成他的成长。就如同耐心等待孩子完成学语的过程,然后才来期待他的妙语连珠。

曾经有位同行感叹“写来写去总是家里成员、老师同学、亲戚朋友这类人干着互相关爱、矛盾化解、吃喝玩闹这样的事”,并因而生出了平淡、单调而腻味之感,进而有了对“新”的强烈期盼。其实,这是一个阅历甚广的人对儿童世界的俯视而生发的一种期待。我们一旦回到真正的写作状态中来观照。就会发现,对于每个真诚地想要表达的人来说,他所说的,对他本人而言一定是“全新”的。不管他想要表达的是对父母关爱的感激。还是同伴友爱的感动,他都是真诚的,没有新旧之分。只是作为读者的我们,在进行了横向比较之后,才产生了似曾相识。颇有雷同之“旧”感。

要求学生作文“创新”不是不可以。而是要在合适的时候提出。

什么时候才是合适的时机呢?

这依然涉及到新旧问题。孩子在了解和尝试过“旧”:的之后,才有可能谈到新的。也才可能出现主动突破常规的新的尝试——创新。笔者更愿意称学生貌似平淡无奇的习作为“试旧”,有了“旧”经验之后,创新就有了可能和基础,破旧方能立新。旧经验的获得除了学生自己尝试的这条途径之外,还有通过阅读他人的作品,了解他人的表达方式这一途径。因此,广泛的阅读成为作文创新的一块垫脚石。

写人、记事作文的创新是学生的习作到了一定水平之后的主动追求,是综合了“选材、立意、谋篇”,乃至“遣词造句”等多方面能力的集中展示。作为教师。无非是在引导学生发现素材,挖掘意义,尝试新形式上下工夫。笔者曾经和学生戏称,经济社会中聪明的老板所用的策略同样适用于我们的习作——

人无我有——自己的独特经历是我的素材宝库。要尽最大的可能挖掘。

人有我新——非要写同样的事件或者素材,我要独具慧眼,看出别人看不出的意义,寻找别人想不到的角度,发散联想也好,求异逆反也好,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行。

人新我换——当别人也用上了换个角度写这个法宝的时候。我就要考虑给文章改头换面大整容了,写人可以用上医生写病历写处方的形式。也不妨试试档案管理员写档案的法子,甚至厨师的菜谱也可以换作习作的新形式……

相对于提倡作文的创新而言。笔者更看重提倡作文的个性。丰富自己的体验,发现自己的生活,保持独特的个性,坚持独有的语言风格。这些才是作文的真正意义。因为,写作文就是在用文字向外界展示一个独特的“我”。这个“独特的我”是最有魅力的,也是他人眼里最有阅读价值的——每个人都对与众不同,与已有别的人葆有永恒的好奇。好好在文字中展示“独特的我”,让别人了解和理解“独特的我”,才是作文最终的价值。

为此。笔者倡导学生人手一个“发现本”。每天都要写“我的发现”,可以是发现生活,发现自然,发现自我,发现真善美,发现假丑恶……不少于100字,不必交给老师,但要给别人阅读,哪怕只有一个读者……这个“发现本”现在已经成为学生的素材宝库,每个人从自己貌似平凡的生活中汲取着属于自己的养分,获得多姿多彩的体验,形成各有千秋的姿态。生活滋养人格,人格成就文章!

篇5:换个角度看烦恼作文

两个儿子。大儿子是打鱼的,小儿子是买雨伞的。

虽然日子过得还不错,但老妇人整天愁眉苦脸:晴天时她为小儿子卖不出雨伞赚不到钱而烦恼;下雨天时,她为儿子出不了海捕不了鱼而烦恼。

一个邻居跟她说:“你为什么不换过来想呢?晴天时,小儿子赚不到钱,可大儿子可以出海捕鱼赚钱呀;雨天时大儿子出不了海,可小儿子的雨就好卖多了。”老妇人听了茅塞顿开,从此便高兴地安度晚年了。

人生中难免遇到烦恼,可换个角度来对待烦恼,结果则大不一样。

大家可能会认为考试成绩不理想是件烦恼的事,可它何尝不让你知道自己学习的漏洞呢?你认为父母冲你唠叨是件烦恼的事,可你为什么不想想父母说你是因为爱你呢?你认为遭人嫉妒是件烦恼的事,可你怎么意识不到这是从侧面证明你某方面的实力呢?

篇6:换个角度看风景作文

十六、七岁的年纪,少不了这个年纪本就该有的轻狂。许多人都倾向于把自己无限扩大、扩大、再扩大,即便只是一味的毫无意义的膨胀,他们也仍然乐意于看见自己站在顶峰或者活在耀眼的中央。我们不应该完全否认这种倾向,但也不应该举双手赞成。对自己有自信并且许多时候坚持自我,这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果只是自己赋予自己的空洞的自信或是过分偏执的坚持错误的自我,那就有问题了。

这么多年计划生育实施下来,周遭大多都属于独生子女,我自己也不例外。或许是因为生活环境,许多人都太过自我。

而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多了聚在一起,难免有矛盾发生,你一味坚持你自己的想法,他又只接受他自己的主张,且先不论谁对谁错,意见的相悖总会导致不欢而散,这样的相处是不愉快的。而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看上去活得很快乐,自以为有收获、有成长,他们从来不愿意听旁人的指点,不愿意面对真实的自己,觉得世界上的人都该围着他转,他自己就是一切,这一切都成就了他们的坏毛病,自大、自以为是、自负…久而久之,他们的内心苍白,他们的身体里、脑子里一片荒芜,想想,可怕!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坏毛病,我们应该学会放宽心态去面对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换个角度去看风景。把自己缩小一点,再小一点,努力腾出空间让身边的`精彩发芽生长,这样,我们才会看到美妙,也看到更好的自己。不要把自己放得太高,你应该俯下身子听听这个世界的声音,并且去面对那个不完美的自己,允许他失败、出糗,但绝不能止步不前,山顶不是你说到就到得了的,你必须找到对的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耀眼的中央也不是你想站就站的,你必须为那个位置付出代价,你自己的代价。

千万不要觉得谁有必要为你付出什么,没有人有义务承受你的坏毛病,没有人有义务天天围着你转,你应该感谢那些一直为你付出的人,他们心甘情愿的为你付出,接纳不完美的你,你也应该感谢你所处的这个世界,无论他是怎样的,他总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现在的你乃至以后的你,现在的你或许不够好,但你所要做的就是“别太把自己当回事”!这样,你会少掉很多烦恼的,真的。

篇7:换个角度看问题高中作文

经过这件事情后,我就再也没丢东西了。古人说“吃一堑,长一智”,虽然丢了手机,我吃了大亏,但是我却从这件事情里面吸取了教训,再也没犯同样的错误,同时明白了吃亏是福这个道理。

有一次,我的同桌小谢故意砸了我的笔盒,正巧被我的好友看到了,好友不分青红皂白,就把同桌的笔盒砸掉,两人打了起来。我连忙把他们劝开,避免了一场“恶战”。晚上,我还去帮同桌买了一个新的笔盒。还有一次,同学小黄趁我去校外参加比赛时,将我放在桌上还没收好的试卷掉了包,原来考95分的我变成了84.5分。回家后,我向妈妈说了这件事情。妈妈说:“同学这样做很不好,我们要不要告诉老师?”我说:“不要了吧,她已经向我道歉了,要是告诉老师,老师会批评她的,我相信她下次不会这样做了。”。

这些小事,从表面上来看,我是吃了亏,但现在的我在同学们当中威信可高了,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了——吃亏是福。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一向生活艰苦朴素,平易近人。我们知道总理的睡衣有好多补丁,我们知道总理只穿了两双皮鞋。1976年的长安街头,在零下几十度的寒风中,百万群众自发地聚在一起,含着热泪为他送行。从个人角度来说,周总理是吃了很大的亏,但是他在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篇8:换个角度看技术

作为以技术为学科背景的人,上述行为不但无可厚非,反而是技术人员的一种优秀品质。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如果我们总是从技术出发看问题,久而久之,难免会让我们忽略一些东西甚至偏离事物的本质。

我们常说“换位思考”,但说来容易,做起来却是难上加难。因为,当我们习惯了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时,会无视甚至排斥其他角度的对立观点。所以,换个角度看问题,首先要善于倾听并勇于接纳不同的观点,在这个前提下,才能真正跳出技术去反思技术应用的得与失。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从一个更宽广的视野里,更深刻地理解问题,也更深刻地理解技术。

在计算机发展史上,计算机第一次证明数学定理——四色问题,绝对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里程碑事件。站在技术的角度上,这无疑是一次完美的表现,堪称摘下了智力“皇冠上的明珠”。但站在数学家的角度,又会如何看待这一事件呢?一片欢呼?心存感激?不屑一顾?听听数学家的说法,对我们来说正是一次难得的换位思考的机会。

我们还是首先回顾一下四色问题的证明过程。四色问题最初由地图着色而来,通俗的说,就是只需四种颜色就可以给一幅地图着色。这说来简单的问题在数学证明上却遇到了绝大的困难,一百年来无人破解。直到1976年,美国人阿普尔和哈肯借助计算机用反证法的思路“证明”了这一难题,他们用计算机花了1200小时,用穷举检验检查了1482种情况,证明了不存在需要五种颜色着色的地图,从而反证四色问题成立。

在计算机发展史上,这毫无疑问是计算机挑战人类的重大胜利。但出人意料,四色问题的“解决”却并没有得到数学家们一致的掌声,反而遭到了不少质疑。

在数学家眼中,数学证明从来都是天才的智慧与简洁的过程的混合体。而计算机证明看起来却没有一点智慧,甚至是笨拙的,因为它靠的几乎是蛮力。过程呢?对不起,计算机不会给你看证明细节的。事实上,自始至终也没有一个数学家看过计算机证明四色问题的全过程,只能得到这样的答复:“计算机花了1200小时,完成了上百亿次计算,找到了约2000个图形的集合,产生了数百页程序文件,结论是四色问题成立。”更糟糕的是,由于计算机程序难以避免的bug,自从证明结束之后,就不断有人发现其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如有些图形被误算了。虽然事后这些漏洞都得到了修正,数学家们也被告知这并不影响最终结论,但谁能保证下一次的错误不会是致命的?一些数学家甚至愤怒了,“这简直是用一个坏方法毁掉了一个好问题!”

从那时到现在,很多数学家依然把四色问题列为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人们依然为之着迷、为之奋斗。“我们希望看到像一首诗一样美妙的数学证明,而不想看到一本电话簿!”——数学界依然在等待着一个简洁的、充满智慧和美感的、纯粹的数学证明。

重温四色问题的这一段争论,是为了能站在技术和数学的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而并非一定要分个对错。正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篇9:换个“角度”看美国

进入21世纪后,在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全球化诸方面,美国又一次处于遥遥领先地位。在国际上,大大小小的国家提到美国都有万语千言,但最典型、比较普遍的看法不外乎:美国没有历史、精神贫乏;虚伪、狡诈且横行霸道。于是就有了“山姆大叔”、“世界警察”、“单边霸权”……诸如此类的称谓。但归根结底,每个国家又都不得不和美国打交道,这样就形成了国际关系中的一种对美国又憎恨又离不开的独特的矛盾心态,人称“美国现象”。

解读美国精神

很多人在谈及美国的历史及精神时总是认为,美国是一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国家,没有什么悠久的传统;虽然其物质文明极度发达,但在精神生活上美国是贫乏的,是当今世界上的暴发户。

如果仅从建国开始算起,美国的历史在世界主要大国中的确是最短的。但不要忘记,美国思想的渊源来自欧洲、主要是英国,美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样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只不过欧洲的这种思想传到美国之后,在“新大陆”上被打上了深深的美国烙印而已。如果以实行代议制共和国的先后论长短的话,美利坚合众国无疑称得上世界第一——美国的独立比法国大革命还要早上13年。此外,美国从立国之初就确立的以法制国、反对“人治”从一开始就为美国的民主制度及此后200多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美国的精神传统概括说来,就是基督教精神和体现在宪法中的自由民主主义思想。美国没有国教,有着政教分离的传统。但是宗教在美国社会生活和政治文化中却是一支具有强大影响的力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影响着美国的外交政策。可以说,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宗教色彩最为浓厚的国家。早在19世纪,法国著名政治学家阿历克西·托克维尔就曾说过:“宗教在美国不直接参与社会政治,但它却被看成是国家政治机构最重要的部分。”2002年5月,美国总统布什在同教皇保罗二世举行私人会谈时也提到,天主教会在“美国是如此重要的机构,在我们国家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盖洛普调查公司曾经对美国的宗教情况进行过一次深入的大规模调查,结果显示:“每10个美国人中,有9人说他们从不怀疑上帝的存在,8人说他们相信自己将会在末日审判时被召到上帝面前述罪。此外,90%的美国人做过祈祷,88%的人相信上帝对他们的爱。”基督教精神对美国人称得上是一种无形的道德力量。至于自由主义,它的重要前提是“人生而平等,拥有某些与生俱来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在美国,特别强调机会平等,提倡人们在平等的机会中凭个人的才能和奋斗获得成功。它成为美国人的共同理想,甚至普遍信仰。正是这种信仰,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族的移民凝聚在一起,成为特有的美国精神。

虚伪还是诚实

说美国虚伪,远的例子是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唯一的胜利者。第一次世界大战毁灭了德国,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强国,而英国和法国的地位则受到了削弱,不论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他们都不能有效地与美国对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与此相似。与其它任何大国相比,美国最后卷入战争,在战争中失去的最少,而在战后决算中却获得了最大的利益。于是,人们认为: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都是先坐山观虎斗,大发战争横财,直至交战双方战得筋疲力尽之时,方才加入进来夺取胜利果实。

然而美国人对此却不以为然,他们坚持说:美国是被卷入两次大战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要实行德国、墨西哥、日本的反美同盟及实行的无限制潜艇战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美国才参战的。即便如此,在战后反战的美国民众仍不依不饶。1934年4月,在二战的危机日益加剧之时,美国参议院还成立了一个以孤立主义者奈伊参议员任主席的委员会,负责调查美国参加一战与军火制造和销售商之间的关系。1934年底,奈伊委员会提出一个调查报告,公布大量材料和机密文件的内幕,试图证明美国是被大银行家和大军火商拖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随后才有了1935年8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防止美国卷入任何新的欧洲战争的中立法。以后中立法又不断延长,直至1937年4月通过的“永久中立法”。

对于说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就更觉得委屈了。当时二战已经爆发,欧洲形势发生了剧变,但罗斯福总统为了博得美国民众同意,仅仅是修改那个禁止美国参战的中立法就历尽千辛万苦。到了1940年底,就在英国已经面临历史上最为危急的生死关头之时,罗斯福总统坐在壁炉边、以打比方借自家的水笼头给邻居救火的谈家常方式,苦口婆心地作美国民众的工作,才获得美国老百姓的理解,让美国国会于1941年3月通过了租借法案,代替了新中立法。如果不是1941年日本错误的偷袭让数千美国男儿命丧黄泉,美国民众群情激愤,美国政府即使再想参战,也很难获得美国民众的支持。即便如此,在珍珠港事件后的1943年间,美国仍有十几万的青年上街游行,反对美国参战。美国人的“诚实”由此可见一斑。

说美国虚伪,近的例子是关于导弹防御的争论。2002年6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就正式退出反导条约发表书面声明指出,美将尽快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并呼吁国会批准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的预算。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发展计划和退出反导条约之举遭到了包括美国的许多欧洲盟国在内的国际社会、许多美国议员和军控问题专家的强烈反对。布什称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决定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理由是:“保护美国人民和军队不受越来越严重的导弹威胁,尤其是来自恐怖分子和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远程导弹的‘无赖国家’的威胁”。

而国际社会对美国退约及建立NMD、TMD的理解是:美国根本就没有什么导弹威胁,所谓的“无赖国家”的导弹也根本威胁不到美国,美国所称的威胁只不过是借口而已。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真实目的是:要建成太空武器系统,进一步增强美国的全面优势;刺激美国经济复苏;带动相关高技术的发展;遏制俄罗斯和中国等。应该说,这些见解都道出了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给美国带来的好处及对国际社会的不利影响。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国际社会的这些看法并不是美国国会得以通过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理由。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我们经常用来谴责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一个理由——即美国国内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反对政府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和我们理解的其实并不是一回事,美国国内的反对者,无论民众还是国会议员反对政府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理由皆是因为他们认为现有的技术不足以得到期望的结果,而不是不赞成政府所说的“美国面临导弹威胁”这种说法,这和我们所说的“美国面临的威胁是虚幻的”这样的理解大相径庭。由此看来,美国民众是相信存在着这种“导弹威胁”的。

看来,要弄清美国的诚实与虚伪,还需要进一步去了解美国,了解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美国社会的体制运作规则。

谁影响谁

与美国相比,其他较弱的国家当如何与强大的美国打交道呢?

“9.11”事件发生后,布什在白宫举行新闻发布会时表示:“当我看到,仇恨美国的情绪在一些伊斯兰国家泛滥……他们对美国的误解让我感到惊讶,由误解产生的仇恨更让我惊讶。我本人相信,就像许多美国人所相信的一样,这是个美好的国度。正因为这个原因,我无法相信竟然有人仇恨美国。”

作为强者的美国由于不真正了解弱国对美国的看法,吃了如此大的苦头。作为相对弱小的第三世界国家当换位思索,努力了解美国,解读这种“美国现象”。

不真正了解美国而吃亏的例子不少。20世纪60年代中期,前苏联主席赫鲁晓夫挑起了“古巴导弹危机”。当时他认为:苏联就生活在美国导弹的旁边(指当时美国早先在土耳其和意大利部署的核导弹),而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不过使美国人也将生活在苏联的导弹旁边而已。美国人想的却完全不是这样,以当时美国国务卿腊斯克的话讲就是:“你们已经习惯于生活在我们的导弹包围中了,而我们却还是头一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所以才受到了这样大的震动。我们无法从这种震动中摆脱出来。”

事实上,美国政府的行动受制于他们的宪法,这是美国国家制度上的最大特点。宪法规定美国总统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国会为它的立法机关。总统在很多问题上要征求国会意见。宪法还规定总统和国会要分开选举,总统由各政党提名,提名程序由政党和州共同控制,由选民直接选举。而国会参、众两院议员都是由当地选民投票选出。每州选民选举出来的两院议员,必须是那个州居民。众议员差不多总是州内他那个选区的居民。确切地说,国会代表着地方利益。

这种总统与国会的分开选举非但将权力分开,而且似乎形成了政府行政部门和立法部门之间永久性的冲突,也使得议员的行动可以如此自由,能够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与政府在国际关系的看法的不同意见。两院因在宪法上的地位相等,所以彼此之间要维护自己的政策。

将这许多不同的和独立的因素归并起来,便产生了所谓“人们同意统治”的制度。凡是重大改革一定要有超过半数以上的选民支持,这是一种默契。这样,由总统→国会→议员→媒体(反映民众意愿)→民众,这样一种层层的制约机制,使得美国总统做决定时受选民即美国民众、媒体的影响非常大。这种影响力之大有时甚至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表现在现实的国际关系就是,美国政府可以不顾很多重大国际条约的限制我行我素,却不能不受国内民意的影响和制约。

篇10:换个角度看问题初中作文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物体都是一体两面的,者样说也许非常抽象,但只要我举蛋糕为例,想信大家就可以明白了,因为:当我们平行的看着蛋糕时,它是三角形;但如果我们由高而下看时,它便是扇形了!

经 由蛋糕的例子,我们可以了解看事情时并不能以偏概全的下定论,而是要综观大局才能做出适当的评论。还记的我刚上初中时,我的数学老师就跟我们说:“考一百 分可以有两种想法,一:理所当然的是欣喜、雀跃;二:则是这份考卷并没有将我不会的问题找出来。”而这也让我再考到一百分时,不再是雀跃不已,而是多了一份省思:我是不是还有不够熟练的地方呢?

竟然说到换个角度,那大家是否有在与他人争吵时,试着站在他人的角度、立场想想看呢?就让我用自 己的亲身经历来与大家分享吧!还记的小学时,我因为自己的`成绩优秀,便恃才傲物,要求大家在分组活动时听从我的意见,却没有顾及他人的想法,直到有一次, 我最要好的朋友跟我说:”你无论课业、体育都相当不错,但你却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师心自用,自以为是”朋友的这段话点醒了我,也让我明白:“退一 步,海阔天空”和“换个角度想”的重要性。

篇11:换个角度看什么的作文

乐观角度看生活

天气渐渐转冷,每当我下午放完学回到家时,妈妈就会为我准备好热水以便于我洗手。几天前,当我回到家时,妈妈一脸遗憾地对我说:“我刚才烧好一壶水放在桌子上,转身拿完东西后,再一转身,就一不小心把水壶碰倒了。水洒了一地。唉。”妈妈说完后又叹了一口气。我问道;”妈妈,你被烫到了吗?“”没有,水全都洒地上了。”我笑了笑,说:“妈妈,幸亏我们只是洒了一壶水,并没有烫到人,真是太好了。”妈妈一愣,继而一笑。是啊,从乐观角度看生活,记住我们所拥有的,不要过于注重失去的,问题似乎就不再是问题了。

悲观角度看生活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旅游团在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大漠里迷路了,而他们所带的食物和水也寥寥无几。面对这一问题,他们茶不思饭不想整天整夜都忧心忡忡着,讨论着如果他门走不出大漠,他们所面临的是葬身于此地,甚至有的想起家中年迈的父母,不禁泪流满面。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现实是残酷的。当他们吃完最后一口食物,喝完最后一滴水时,他们绝望了。他阿门的后果正如他们想象的那样,筋疲力尽,被漫天黄沙吞噬了。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在离他们不远处就有一个小村庄,所谓的一眼望不到尽头只不过是自己给自己施加的压力罢了。从悲观角度看生活,现实就是残酷的,而悲观的人会自取灭亡。

篇12:换个角度看冬天的作文

冬天,真的很悲伤吗?不,在我眼里不是冬天。

我赞美冬天,冬天真的有太多的地方值得我赞美。在我看来,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为冬天清洁干净了。

冬天,最美丽的是雪。大雪过后,山上被银白色覆盖,眼看着一个耀眼的世界,玉树琼脂,山舞银蛇,真是壮观;孩子们喜欢玩耍,造景。或者打雪人,或者打雪仗,一些淘气的孩子在雪地上行走,陶醉于鞋子和雪之间的“吱吱作响”的摩擦;我无法忍受破坏这美丽的风景,有时默默享受大自然的美丽,也是有趣的。

冬天的风,在许多人的眼里是不快乐的,它是冷的,还是太单调了。“但是仔细听,风更像是一首略带伤感的歌,虽然有点伤感,但也发人深省。夜晚,又长又冷,晚上放上一杯水,黎明就成了冰柱。太阳起得晚,但睡得早。晚上,天空中经常会有几束移动的、起伏不定的光线,在周围晃动。那时候,太阳是那么美丽,那么红,那么诗意,映衬着一片天空。不幸的是,时间很短,景色很快就被黑夜遮住了。

夕阳是明媚的,但遗憾的是,它接近黄昏了。但这并没有什么可悲哀的。明天晚上,美丽依旧。

冬天太美了,我做不完。

篇13:换个角度看师生关系

一、师生活动的分类

师生关系是在师生活动中产生的。在学校中, 师生活动分两类, 即教学活动和非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有关的活动为教学活动, 和教学过程无关的活动为非教学活动。人们常常重视教学活动, 却往往忽视非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固然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但学校活动绝不仅只有教学活动, 还有非教学活动。非教学活动指学校或班级教学活动之外的内容, 主要是学校或班级对学生的非教学活动的管理, 如班级公共秩序、教学秩序的维护等。

二、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

从哲学角度分析,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与学生是非矛盾的合作关系。教师依赖于学生而存在, 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师, 但学生的存在却不依赖于教师, 没有教师可以有学生 (自学就是最极端的表现) 。学生的存在依赖于课程, 学生和课程是相互依存的, 从哲学上讲, 学生和课程是矛盾关系。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利益的共同体, 他们有着共同的目的, 学生在教学中的目的是掌握课程, 教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课程, 教师的目的从属于学生的目的, 为学生的目的服务, 二者是统一的。

教师存在的意义就是代表国家帮助学生完成所学课程, 没有学生对课程的学习, 教师的活动就失去了意义, 因此,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从属性和服务性不言自明。从属性意味着其地位是“辅”, 服务性意味着其作用是“导”。教师的“教”是传统授课制中教师中心论中的含义, 教师的“教”意味着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 但实际上, 教学活动的主导不是教师而是课程 (教材) 。因为教师和学生的行为都是围绕课程展开的, 离开课程, 教师的辅导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都失去了意义。课程是二者的行为指针, 自然就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辅导, 而非主导, 因此,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辅导员。

从法律角度分析,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是民事关系。民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所形成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一经确立, 当事人一方即享有民事权利, 而另一方便负有相应的民事义务。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之间是辅导和接受辅导, 服务与接受服务的民事关系, 学生完成学业有接受教师辅导的权利, 教师有代表国家辅导学生完成学业的义务, 课堂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只有学业的先后, 不存在等级的高低, 没有尊卑之分。

三、非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

从伦理关系上看, 教师是学生的师长, 这就是传统上所说的教师的含义。从年纪上讲, 教师一般都长于学生, 是学生的长辈;从学业上讲, 教师是学生的前辈, 是学生的师, 这两个因素相加, 说明教师是学生的师长。伦理关系是社会中的道德关系, “天地君亲师”为五天伦, 师为五伦之一, 教师的师长角色是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 是对教师的尊重。

从行政管理关系上看, 教师是非教学活动中的管理员。行政管理关系解决的是行政管理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特点是主体之间具有管理与被管理关系。教育作为公共服务机构, 教师在非教学活动中代表国家对学生的成长有管理的权力, 从这个角度讲, 教师的角色是管理员、裁判员, 它更接近传统上“师”的角色。行政关系是纵向的, 是不平等的, 因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存在地位上的尊卑, 管理者有对被管理者进行处罚的权利, 学生是被管理的对象, 对于学生在非教学过程中的过错, 教师有处罚权, 这是行政管理关系的需要。

四、教学过程和非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间的民事关系是横向的, 是平等、开放的, 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 因此, 教师没有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过错行为进行处罚的权利。在非教学活动中,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纵向的, 是不平等的, 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教师对学生非教学活动中的过错有处罚权, 处罚权是两个不平等的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 教师的管理角色就属于这个范围。

民事关系和伦理关系是两个不同范畴的关系, 伦理关系是道德关系, 民事关系是法律关系, 如父子两人既有伦理关系又可有民事关系, 父子财产的纠纷就是民事关系。在伦理关系中, 父子两人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但在民事法律关系中, 两者却是平等的民事主体。

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之间是民事关系, 不是伦理关系, 我们不能用存在等级的伦理关系处理平等的师生民事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没完成作业, 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就违背了平等的原则, 是伦理关系和行政管理关系对民事关系的越位, 这时就是教师没有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把自己放到管理者的位置上了。

教师要把握好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时时处处应以平等的本位对待学生, 不要以师长和管理员的身份, 而要以辅导员、服务员的身份处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否则会造成不良后果, 甚至严重事故 (体罚学生) 。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是辅导和被辅导、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而非传统教育中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否定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从属性与服务性, 是教师的“越位”,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本位就是辅导员、服务员。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单通道的授受关系。在管理上则是“我讲你听”的专制型关系, 这种关系的基础是等级主义, 其必然结果是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 这是学生消极性格和消极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也是我国学生缺乏创造性的根源。

在教学活动中, 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民事关系模式, 强调了教师的从属性和服务性, 在哲学上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调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学生积极性格和积极人格的成长十分有利。

五、教师在学校活动中的角色变换

前面已经说过, 教师在学校中的角色主要有三种, 一是伦理关系中的师长;二是教学活动中的辅导员;三是非教学活动中的管理员。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活动, 所以教师在学校中的主要角色还是辅导员, 师长和管理员是教师的次要角色。

教师的三种角色是在不同环境下的定位, 每一角色的定位决定了其职能的不同。师长的角色决定了在人际关系中教师是被尊重的对象, 是学生的长辈和前辈;非教学活动中的管理员角色决定了教师是学生活动的裁判员, 是学生行为的规范;教学活动中的辅导员角色说明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服务员, 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服务。

教师要明确自己在不同环境中的定位,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打闹, 是非教学活动, 是对公共秩序的破坏, 教师就应以管理者的身份对打闹行为进行制止, 这时教师的身份就是管理员。处理完打闹事件回到教学过程, 他的身份就是辅导员, 这就是教师不同角色的转换。

如果教师的管理行为和服务行为错位, 就会发生教师身份的错乱, 用管理员的身份定位去处理教学关系, 就会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 造成学生被动学习的消极局面。同样, 用服务员定位去处理班级管理事务, 就会造成班级管理的无序。

总的来说,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 而在非教学活动中, 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准确地讲, 在非教学活动中,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与被教育的不平等关系, 而在教学活动中则是辅导与被辅导, 服务与被服务的平等关系, 这就是传统师生关系和新型师生关系的统一。

在学校活动中, 教学是学校活动的中心, 教师的角色还是以辅导员为主。基于上述认识, 教师最准确的称呼应是辅导员, 建议用辅导员取代教师。用辅导员取代教师还原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本来地位, 辅导员更强调其地位的从属性和作用的服务性, 与“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理念是一致的。只有建立这种服务意识, 从观念上摆正教师的位置, 才能从根本上把教师的以管理为主的职能转化为以服务为主的辅导员职能。

总之, 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有条件的, 在教学活动和非教学活动中的定位是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 管理对服务的越位是许多教育问题存在的根源, 如学生学习的被动性、消极性等, 都是以管理为前提的结果。只有以服务为前提, 学习活动才能变成课堂的中心, 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中心, 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积极性等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尊重。

篇14:换个角度看银行

【引言】 银行和小企业之间的恩怨情仇由来已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台面上强者(银行)常常振振有词,俨然救世主,总脱不了“雷声大,雨点小”的名声;台面下弱者(小企业)可谓百般委屈,罄竹难书,其嗷嗷待乳状时的牢骚更是情真意切,让人怅然落泪。

弥合这条鸿沟,需要多方合作,需要长期辛勤的努力,需要大智慧、大战略。对银行而言,恐怕不只是银监会(上面)的压力,其实来自市场的压力才是根本。对小企业的服务远不只是额度、成本和风险这么几个简单的概念,那是卖方市场、朝南坐的遗风,其实早已过时,只是春风已绿江南岸,长期封闭于体制内的人麻木不识而已。小企业服务才是真正的战略定位,才是富有忠诚度的客户资源,才是具有成长性的潜力股,才是打造自身队伍的成长土壤,才是最大目标预期的投入。

对小企业(创业者)而言,条条道路通罗马,绝不可在一棵树上吊死。对方(银行)怎么样是对方的事情,我们都得端正态度,从长计议,规范流程,一步一个脚印地创造价值,以我们的价值博得认同认可,进而为对方创造价值。不埋怨,不牢骚,只检讨,只反省,在正确的方式方法支持下,在正确的创业路上忍耐并坚持。所有我们创业成功所需的工具,都会为我所用,重要的是找到方法,坚守诚信,体现价值。

篇15:换个角度看生活作文600字

长大了,爸爸带我去加拿大旅行,有个问题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中国和加拿大只隔着太平洋,为什么飞机却向着北冰洋飞去?不久前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既找到了答案,又深深懂得了一个道理。

事情是这样的,因为我没有听清美术老师的要求而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老师的一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泪水不争气地流下来。从此每次上课前,我都会感到莫名的恐惧。我没有告诉爸爸妈妈,因为我不想再回忆这段令人伤心的事情。可是爸爸妈妈却知道了,向我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那时我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像决堤的洪水喷薄而出。妈妈搂着我,轻声安慰我。

几天后,爸爸送给我一份竖版地图。我们一起动手把地图贴到横版地图的旁边。爸爸问我:“还记得你在飞机上思考的问题吗?”我点点头。“你现在看看,能找到答案吗?”这是两份截然不同的地图,横版地图上加拿大在中国的东面;而竖版地图上,加拿大在中国的北面。顿时我恍然大悟,以这张地图看,从北京飞往加拿大,必定要穿越北冰洋!看到我找到了答案,爸爸笑着说:“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就能帮助你解决难题,人之间的相处也是这样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没有人喜欢别人的缺点,所以我们应该换个角度去发现他们的优点,试着接受并欣赏他们。这样你会慢慢发现,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爸爸停顿了一下,笑着看着我,接着说,“当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要学会倾诉。人的心脏很小,不要让它再装进烦恼,要让它充满快乐!”

篇16:换个角度看事情600字作文

“我们无法改变今日的天气,但我们可以改变心境;我们无法使夕阳永照,但我们可以换个角度,让日子更美好。”在人生的道路上,往往有着许多小石子,足以将你绊倒,但只要再爬起来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如果我们在跌倒时,不断想着:“完蛋了!”、“死定了!”那就没有力量能促使我们前进,反之,如果我们想着:“没关系,爬起来就行了!”、“加油吧!我一定行的!”这些心灵喊话,就像是一股力量,能激发自己向前冲。

“各位评审老师,大家好……”记得某一年,我代表学校参加演讲比赛,那时的我自信满满,总自认为能拿到第一名,谁知结果出来,我却名落孙山,我便开始嚎啕大哭,气评审偏心、气老师没教好、气自己没用,更决定放弃演讲。老师发觉我每天闷闷不乐,便和我说:“比赛已经结束,我们虽然没有获奖,但换个角度想,我们也有所成长,我们也是赢家,因为我们能从其他选手中,找到范本、找到借鉴,我们能吸收别人的优点,改进自己,我们能从别人的缺点,借以改变自己。”老师的一席话,深深影响了我,我上网搜寻其他选手的比赛影片,不断的改善自己、不断增加自己的实力,更等待机会到来。而今年,我又再一次登上了演讲舞台,我告诉自己:“即使输了,我――也是赢家。”我放宽了心,使自己不紧张,我从容不迫的述说我的故事,比完赛的当下,“我做到了!”我这样想着。而一回到家,打开电脑――第一名!试想:如果当时的`我,因一次比赛失利,而放弃演讲,那么今日,第一名又从何而来呢?所以,换个角度看事情,是很重要的!

篇17:换个角度看问题_作文素材

“完美,真的有吗?”如今想起自己当时响亮的回答,我不禁这样问。树林中自然天成的棵棵大树,没有一棵符合0.618的黄金分割;古代名画中的美女各个袅袅婷婷,却都没有画出五官如同出自罗丹之手的断臂维纳斯„„他们都很美,却都不完美。或许这就是遗憾之美吧。恒星和流星也都很美,一种美得永恒、持久却不鲜明耀眼,另一种美得灿烂、光彩却转瞬即逝。它们所代表的两种人生也是如此。有的人一生默默无闻,常常感叹这辈子如此平淡无味,真是遗憾;有的人一生轰轰烈烈,可后来感到最遗憾的却是没有享受到普通人的天伦之乐。一个人,一辈子,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所以也就难免会有遗憾。

如此想来,人生不会完美,不会一帆风顺。所以纵然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坎坷或失败,也可以平心静气的对待;即使自己常常会由于种种原因而感到遗憾,也可以泰然处之,只当它是人生交响乐中的一段插曲,不但不会破坏整首曲子,反而会使这生命的乐章演奏的内容更丰富,曲调更优美。

抬头仰望夜空,深邃而神秘;空中繁星点缀,显得更加静谧悠远。闭上眼睛,眼前仿佛显现出流星雨悄无声息的纷纷坠落。真可惜,这次流星雨与我擦肩而过,它灿烂的表演我也只在梦中看过。但我知道,三十三年后,它还回来。在这漫长又短暂的岁月里,我的人生不知会如何前行。我会认真的生活,认真的度过虽有遗憾却充实快乐的每一天,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三二三年后的那个夜晚,我会面对流星雨飞落的方向轻轻向它倾诉我所度过的或平淡或绚烂的一生,然后对它说:“我发现,我的人生同你一样,虽有遗憾却都很美丽„„”

换个角度看生命

人生就像一朵鲜花,有时开,有时败,有时微笑有时低头不语,其实生命就是这样,无论当你是成还是败时,都应打开心灵的另一扇窗。

古之开窗之人甚多,大多乃圣人也,乃如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而作《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韩信困秦而作《说难》《孤奋》;诗三百篇,大抵圣贤之所发愤所作也。

《史记》作者司马迁因被小人残害而受极刑,但他打开了自己心灵的另一扇窗,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他享受到了写成《史记》一书后的喜悦,他抛弃了别人对他的种种不善看法,最终写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变的《史记》。所以当你困获时,打开心灵的另一扇窗,去换个角度看生命,生命是非常美好的,你也会因此而成功的。

贝多芬一生贫寒,疾病始终困绕在他身边打转,但贝多芬成功大开了自己生命中的音乐之窗,感受到了音乐之美,忘却了自己的种种不幸,最终以一首《命运》道出了他的心灵世界。

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乐从小就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之中,但在她的老师苏里文的指点下,凯乐心灵的美好之窗被点开了,海伦。凯乐也因此以一种新奇的眼光去看世界,最终成了当代著名作家。

世界上这样的圣人有很多,他们都是克服了挫折,打开自己心灵的另一扇窗,最终取得了成功,他们都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看世界的。

毛泽东的《咏梅》一词就表现了毛主席对抗战所持的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让所有共产党战士去积极、乐观地战斗,最终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挽救了人民。

著名大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虽然在朝廷中不得志,但他仍对世界持有积极、乐观态度,最终生活安稳。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王羲之深感时间流失冲冲,对往事怀念,但他仍一篇<<兰亭集序>>道出了自己乐观、积极的态度,与李贺则不同。

古之贤人,多遭难,但他们都在遭难时打开了自己心灵的另一扇窗,去用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看世界,他们终成功了,最终成就了大事业,站在了世界之巅。

人生之路就是一条曲折之路,当被拌倒时,我们应打开心灵的另一扇窗,去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站在人生道路的最前沿,以另一种角度看生命。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舍不得名利,就难以淡泊;舍不得热闹,又何以致远?同样,舍不得山下“清泉石上流”的情趣,哪得顶峰“一览众山小”的豪气?

“舍”是一阵烈焰,它熔化了今日的形状,却铸就了明日的成功。

戒除懒惰才能获得健康,心无旁骛才能持久飞翔。想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你要放弃城市生活的安逸;想看到美丽草原的壮美风情,你要放弃烟雨江南的梦里水乡。放弃了昨日的成就,才能轻装上阵争取新的辉煌;放弃了手中的鲜花,才能赢得明日颈上更加夺目的花环。

不放弃就难以得到,固守现在又何谈追求!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只有放弃现在,才能追求更高;只有释放自己,才能飞得更远。

“得”即摘取成功,它需“舍”为其铺就一分基础。

奥运健儿夺冠之前必然放弃了家庭的安逸,进行过一段艰苦的训练;科学名家成功之前也必然放弃了舒心的生活,进行了无数次分析和实验。正因为放弃,李宁才一次又一次赢得世界冠军;正因为放弃,玛丽?居里才两度荣获诺贝尔奖。其实,“得”是合理的,“舍”也并不是一种过错,人们往往能在放弃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一壶淡酒,一捧菊花。陶潜在仕途上做一个平凡的人。于是,他在杂草与豆苗丛生的农家小院里,看到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以始流,”找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情趣。海子是一个不平凡的诗人,十五岁就考入北京大学,却立志要做个平凡的人,于是,在“关心粮食和蔬菜”的生活中,他面朝大海,看到了春暖花开。

人常言:退一步海阔天空。说明人有时要学会放弃。放弃就是生活中的减法。减法能使一个数变小,放弃能使人放下一些事。

放弃是一种品质。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灭吴后,范蠡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离开越国放弃官位,更名改姓成为一代巨贾“陶朱公”。相反,同为重臣的文种却迷恋官位因而未得善终。因此,人有时要学会放弃,运用一下减法。

有所失才能有所得。前些时候,一个刘德华的“粉迷”的父亲跳海身亡,只是为了女儿能见刘德华一面。她苦苦追求了十年却落得了个家破人亡的结局,这个现实的悲剧告诉我们:有时,适时的放弃不是一件坏事,死钻牛角尖往往得不偿失。

古语云:“不破不立。”放弃也是一种智慧。人不可能样样精通,做到文也行武也会;既能上福布斯,又能拿诺贝尔。因为术业有专攻。刘翔是110米栏冠军,可当初他是学跳高的。因为先天条件不好,他的腿长了一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绩,即使后天努力也无法弥补。于是他放弃了跳高,反而成就了一位世界冠军。

放弃并不意味着失败,放弃也是一种智慧,是人生路上的智慧选择。学会放弃也就学会了生活中的减法。因为放下了身上的负担,自然能够奔跑得更快。

鹰飞翔于天际,因为放弃了鳍尾;虎咆哮于山林,因为放弃了翅羽;鱼遨游于水中,因为放弃了脚爪。有所放弃,必然有所回报。上帝关上了门,必然为你打开另一扇窗户。

放弃更是一种心境。陶渊明官场失意,于是他放弃了官禄,去“种豆南山下”,寻找心中的“桃花源”,正是因为他离开了腐败的官场,便获得了一种超然的心境,能用不同于世俗的眼光为我们后人留下许多美丽的诗篇。

不去争名夺利,不去理会世俗,放弃了名利就有了超然的心境。可世间人常常行事只为名利,由此可见,放弃名利怎么不是一种超俗的心境?

我们应当学会放弃,运用生活中的减法。但并不意味着一味放弃。人生中幸福和成功仍要靠拼搏才能获得。子曰:“当仁不让。”所以,放弃只是人生的一部分,生活中的加减乘除要善于运用,不能偏弃。

学会放弃、学会生活中的减法让我们迈向成功的步伐更轻快,让我们的奋斗目标更明确,体味人生时更透彻。

成功不仅仅是靠放弃,但不能没放弃。

有“舍”才有“得”,要“得”必有“舍”。舍得之间,涵盖着无尽的禅意。如一缕轻烟袅袅而起,如一池秋水无边展延,如一股幽香扑鼻而来,如一道彩虹西天展开,有天有海有地,舍得之间有无穷的意境。

放弃莫犹豫,才能果敢地创造未来;

放弃莫追悔,才能勇往直前地前行;

放弃莫留恋,才能痛快地塑造成功;

放弃莫拖延,才能乘时而起长飞翔!朋友,果敢地追求,坚决地放弃吧!于舍得之间,彰显智者风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

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贝尔

要是火柴在你的口袋里燃烧起来,那你应该高兴,多亏你的口袋不是火药桶。要是你的手指扎了根刺,那你应该高兴,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你眼睛里。要是你的妻子对你变了心,那你应该高兴,多亏她背叛的是你,而不是你的国家。——契诃夫 随着立场,就发生我们对于各种具体事物所采取的具体态度。比如说,歌颂呢,还是暴露呢?这就是态度问题。——毛泽东

一千个观众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别林斯基 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葆青春。——英国谚语

乐观者在一个灾难中看到一个希望,悲观者在一个希望中看到一个灾难。——英国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俗语 河有两岸,事有两面。——俗语

经典素材 轿夫的快乐

(不要用自己的角度衡量他人)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国思想家罗素,在1924年来到中国的四川。那个时候的中国,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当时正值夏天,天气非常闷热。罗素和陪同他的几个人坐着那种两人抬的竹轿子上峨眉山。山路陡峭险峻,几位轿夫累得大汗淋漓。此情此景,使罗素没有了心情观景,而是思考起几位轿夫的心情来。

他想,轿夫们一定痛恨他们几位坐轿的人,这么热的天,还要他们抬着上山。甚至他们或许正在思考,为什么自己是抬轿的人而不是坐轿的人?

到了山腰的一个小平台,罗素下了竹轿,认真地观察轿夫的表情。他看到轿夫们坐成一行,拿出烟斗,又说又笑,丝毫没有怪怨天气和坐轿人的意思。他们还饶有兴趣地给罗素讲自己家乡的笑话,很好奇地问罗素一些外国的事情,在交谈中不时发出高兴的笑声。

罗素在他的《中国人的性格》一文中讲到这个故事。而且,他因此得出结论:用自以为是的眼光看待别人的幸福是错误的。霍金的命运(乐观的角度)想起霍金,眼前就浮现出这位杰出科学大师那永远深邃的目光和宁静的笑容。世人推崇霍金,不仅仅因为他是智慧的英雄,更因为他还是一位人生的斗士。

有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捷足跃上讲坛,面对这位已在轮椅里生活了三十余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悲悯地问:“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

这个问题显然有些突兀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肃谧。

霍金的脸庞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然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心灵的震颤之后,掌声雷动。人们纷纷涌向台前,簇拥着这位非凡的科学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跳出死胡同

(改变惯常的思维角度)

著名的心算家阿伯特?卡米洛从来没有失算过。这一天他做表演时,有人上台给他出了道题:“一辆载着283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有87人下车,65人上车;下一站又下去49人,上来112人;再下一站又下去37人,上来96人;再再下一站又下去74人,上来69人;再再再下一站又下去17人,上来23人„„” 那人刚说完,心算大师便不屑地答道:“小儿科!告诉你,火车上一共还有——” “不,”那人拦住他说,“我是请您算出列车一共停了多少站口。”阿伯特?卡米洛呆住了,这组简单的加减法成了他的“滑铁卢”。

真正“滑铁卢”的失败者拿破仑也有一个故事。拿破仑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后,他的一位善于谋略的密友通过秘密方式给他捎来一副用象牙和软玉制成的国际象棋。拿破仑爱不释手,从此一个人默默地下起了象棋,打发着寂寞痛苦的时光。象棋被摸光滑了,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拿破仑死后,这副象棋经过了多次的转手拍卖。后来一个拥有者偶然发现,有一枚棋子的底部居然可以打开,里面塞有一张如何逃出圣赫勒拿岛的详细计划!两个故事,两个遗憾。

他们的失败,其实都是败在思维定式上。心算家思考的只是老生常谈的数字,军事家想的只是消遣。他们忽略了数字的“数字”,象棋的“象棋”。由此可见,在自己的思维定式里打转,天才也走不出死胡同。两位大师的画

(角度不同,是非不同)

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大公委托画家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各画一幅表现古代佛罗伦萨战争场面的画。画成之后,两幅画都引起了巨大反响。米开朗琪罗的画,表现了佛罗伦萨战士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挺身而出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获得了人们的一致称赞。达?芬奇画中的佛罗伦萨战士,一个个都像发了狂似的,他们的脸都变了形。看起来,仿佛这些战士是处在惧怕和绝望之中。这幅画引起人们的失望甚至不满,有人觉得这是对光荣的佛罗伦萨人的侮辱。直到后来,一些美术评论家还断言这是达?芬奇“一生仅有的一次失败”。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评断。米开朗琪罗的画是《卡西那之战》,描绘的是古代佛罗伦萨人战胜凶暴侵略者的巴比伦的史实,达?芬奇画的《安加列之战》,则是发生在1400年的一场贵族之间的战争。达?芬奇厌恶地称之为“兽性的疯狂”,他的画所要揭示的,正是这种战争的残酷性和罪恶性。最后一周粮食

(转换思维角度解决难题)

在古希腊,各个城邦之间经常发生残酷的战争。其中有一次战争,雅典城邦被敌对的城邦围困了半年之久。这个时候,雅典最高长官命令负责军粮的官员认真计算一下他们还有多少粮食,雅典还能支撑多久。没有多长时间,官员惊慌失措地报告,我们的粮食仅仅还够支撑一周的时间,一周以后全城的人就会被饿死。

最先听到这个消息的一些官员也惊慌失措起来,他们纷纷向长官进言,与其被围困饿死,还不如开城投降,保住一城百姓的性命。

这个时候,最高长官站了起来,他的脸上充满了自信和乐观。他说,我们还有一周的粮食可以支持,太好了,难道我们不能利用这一周突围吗?敌人的军粮就够一周用吗?难道一周我们还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吗?

是啊,还有一周呢,一周,也许敌人就会坚持不住了,我们就会不战而胜了。

正如最高长官预测的那样,到了他们的粮食还能够支撑三天时间的时候,围城的敌人开始撤退了,原因是他们的军粮已经用尽了,雅典靠信心和希望战胜了敌人。

有很多时候是这样的,同一个问题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从一个角度去看,是死路一条的绝路,而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则是充满希望的阳光大道。铅笔的用途

(多角度发散思维)

纽约里士满区有一所穷人学校,1983年,一位名叫普热罗夫的捷克籍法学博士,在做毕业论文时发现,50年来,该校出来的学生在纽约警察局的犯罪记录最低。普热罗夫对此展开了漫长的调查活动。问:圣?贝纳特学院教会了你什么?在将近6年的时间里,他共收到3756份答卷。在这些答卷中有74%的人回答,他们知道了一枝铅笔有多少种用途。他首先走访了纽约市最大的一家皮货商店的老板,老板说:“是的,贝纳特牧师教会了我们一枝铅笔有多少种用途。我们入学的第一篇作文就是这个题目。当初,我认为铅笔只有一种用途,那就是写字。谁知铅笔不仅能用来写字,必要时还能用来做尺子画线,还能作为礼品送人表示友爱;能当商品出售获得利润;铅笔的芯磨成粉后可作润滑粉;演出时也可临时用于化妆;削下的木屑可以做成装饰画;一枝铅笔按相等的比例锯成若干份,可以做成一副象棋,可以当作玩具的轮子;在野外有险情时,铅笔抽掉芯还能当作吸管喝石缝中的水;在遇到坏人时,削尖的铅笔还能作为自卫的武器„„总之,一枝铅笔有无数种用途。贝纳特牧师让我们这些穷人的孩子明白,有着眼睛、鼻子、耳朵、大脑和手脚的人更是有无数种用途,并且任何一种用途都足以使我们生存下去。”

普热罗夫后来又采访了一些圣?贝纳特学院毕业的学生,发现无论贵贱,他们都有一份职业,并且都生活得非常乐观。而且,他们都能说出一支铅笔至少20种用途。用心听人说话

(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与行动)

美国汽车推销之王乔?吉拉德曾有过一次深刻的体验。一次,某位名人来向他买车,他推荐了一种最好的车型给他。那人对车很满意,并掏出10000美元现钞,眼看就要成交了,对方却突然变卦而去。

乔为此事懊恼了一下午,百思不得其解。到了晚上11点他忍不住打电话给那人:“您好!我是乔?吉拉德,今天下午我曾经向您介绍一部新车,眼看您就要买下,却突然走了。” “喂,你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吗?”

“非常抱歉,我知道现在已经是晚上11点钟了,但是我检讨了一下午,实在想不出自己错在哪里了,因此特地打电话向您讨教。” “真的吗?” “肺腑之言。”

“很好!你用心在听我说话吗?” “非常用心。”

“可是今天下午你根本没有用心听我说话。就在签字之前,我提到犬子吉米即将进入密执安大学念医科,我还提到犬子的学科成绩、运动能力以及他将来的抱负,我以他为荣,但是你毫无反应。”

乔不记得对方曾说过这些事,因为他当时根本没有注意。乔认为已经谈妥那笔生意了,他不但无心听对方说什么,而且在听办公室内另一位推销员讲笑话。

这就是乔失败的原因:那人除了买车,更需要得到对于一个优秀儿子的称赞。乔?吉拉德恰恰没有“站在对方立场思考与行动”。他只是想当然地以为“已经成交了”。“站在对方立场思考与行动”,谁都明白是金口良言,但做起来实在也难。成功的推销员恰恰做到了这一点。用赞美“教训”你

(换个角度会做得更好)

在非洲的巴贝姆巴族中,至今依然保持着一种古老的生活仪式。当族里的某个人因为行为有失检点而犯了错误的时候,族长便会让犯了错误的人站在村落的中央,公开亮相,以示惩戒。每当这时,整个部落的人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来,将这个犯错的人团团围住,用赞美来“教训”他。

围上来的人们,会自动分出长幼,然后从最年长的人开始发言,依次告诉这个犯错的人,他今生曾经为整个部落做过哪些好事。每个族人都必须将犯错人的优点和善行,用真诚的语言叙述一遍。叙述时既不能夸大事实,也不允许出言不逊,而且不能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赞美。整个赞美的仪式,要持续到所有族人都将正面的评语说完为止。

巴贝姆巴族人是智慧的,他们对待犯错人的态度是“尽管你犯了错,有了缺点,但我们依然爱护你、关心你、接纳你。既然你曾为整个部落做过那么多的好事、善事,有着那么多的优点,那么,请你认真地反思,然后心悦诚服地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们整个部落的人都坚信:你一定具备改过向善的信心与能力。”

意林故事

金币会被溶化掉吗

化学课上,老师掏出一枚金币,指着玻璃器皿里的溶液问学生:“刚才我已经讲过这种溶液的性质,现在,我把这块金币扔进去。你们想一想,金币会被溶化掉吗?”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答不上来。

忽然,坐在第一排的霍特站起来大声说:“肯定不会。” “你回答得很好,”老师摸着小霍特的头,赞许地说,“今天的课,你一定弄懂了。” “我什么也没听懂。”小霍特低头说。“那你为什么知道金币不会被溶化呢?” 小霍特很快回答:“要是这种溶液能溶化金币,你怎么舍得把它放进去呢?” 一块废铜

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在路上看到一块废铜,父亲问儿子这块废铜值多少钱,儿子说值3.5美分。父亲说不对,值3.5美元,你可以把它加工成一块铜的门把手后卖出去。他还说,别人认为1+1=2,但很多情况下1+1>2。后来,儿子凭着这种1+1>2的思维方式,办起了铜加工业。有一次,自由女神像重新整修后,遗留下许多垃圾。市政府悬赏几万美元,雇人打扫都没人愿意,而这个从事铜加工业的儿子,自愿免费组织清理现场。他把包括铜粉在内的各种金属分类,制成诸如自由女神像的小旅游纪念品出售,甚至连尘土都卖给了花店。结果,他赚了几百万美元。

用1+1=2的常规思维看废品,废品还是废品。从不同的角度,运用1+1>2的思维看废品,废品可以变成财富。

井里与天上

一位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和朋友谈起了自己看问题视野的变化。

由于小学成绩优秀,他考上了县城的中学。他发现自己再不能像在小学时那样稳拿第一时,于是产生了嫉妒:比自己好的同学原来都有六棱铅笔,自己却没有,天道不公啊!经过几年的苦读,他居然又成为县中学的第一了。而他又觉得:人与人之间还是不平等的,为什么自己没有好钢笔呢?

中学毕业后,他考上了北京的某所大学,可好景不长,他的学习成绩连中等也保不住了。看到城里的同学是好铅笔成堆,好钢笔成把,早上蛋糕牛奶,晚上香茶水果,想想自己,早上一个窝头还舍不得吃完,还要给晚上留一半。“合理”又从何谈起呢?„„

五年后,他留学到美国,亲眼看到了五光十色的西方世界,所有的嫉妒、自卑、怨恨却忽然一扫而光了。原来自己选取的比较标准发生了变化,看到的不再是自己的同学、同事和邻居,而是整个世界。

有的人在蜗牛角上打架,有的人携手在太空漫步。坐井观天的争斗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故步自封。当你转换一个视角再看问题时,你有可能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不生气的秘诀

古时候,有一个叫爱地巴的人,他一生气就跑回家去,然后绕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后来,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多,而一生气时,他仍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哪怕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孙子问:“阿公!你生气时就绕着房子和土地跑,这里面有什么秘密?” 爱地巴对孙子说:“年轻时,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时,我就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我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跟别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工作和学习了。” 孙子又问:“阿公!成了富人后,您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呢?” 爱地巴笑着说:“边跑我就边想啊——我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又何必和人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也就消了。”

换个角度解决难题

一家公司招聘职员,有一道试题是这样的:

一个狂风暴雨的晚上,你开车经过一个车站,发现有三个人正苦苦地等待公交车的到来:第一个是一个看上去濒临死亡的老妇;第二个是曾经挽救过你生命的医生;第三个是你的梦中情人。但你的汽车只能再容得下一位乘客,你会选择谁?

这是一道人格测试题。每个人的答案都有他的理由:也许你会选择老妇人,因为她就要死了,我们应该挽救她的生命;也许你会选择医生,因为他曾经救过你的命,现在是你报答他的最好机会(但也许你也可以在将来不断地回报他);也许你会选择你的梦中情人,错过这个机会,也许你就永远也找不回她(他)了„„

在200个候选人中最终获聘的一位答案是什么呢?

“我把车钥匙交给医生,让他赶紧把老妇人送往医院,而我则留下来,陪着我心爱的人,一起等待公交车的到来„„”

有时,抛开思维的固有模式,我们可以获得更多。

应用与创新 换个角度会很美

烈日,沙漠。两个焦渴疲惫的旅人,取出惟一的水壶,摇一摇。一个旅人说:“唉呀,太糟糕了,我们只剩半壶水了!”而另一个旅人却高兴地说:“是吗?真幸运,我们还有半壶水!”其实,人生中的好多事就像那半壶水一样,换个角度,就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答案。

爱迪生为了寻找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做了一千多次实验,当有人嘲笑他的失败时,他却自豪地说:“我已发现了一千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这样的胸襟,这样的气度,这样的智慧,真让人拍案叫绝。而这一切,不是源于爱迪生与众不同的思考角度吗?

换个角度,我们要有推翻陈见的勇气和别出心裁的智慧。一个普普通通的苹果,所有的人都规规矩矩地纵向剖开,而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却固执地把它横向切开了,于是,她闪亮的大眼睛发现了苹果里的“星星”!正是因为孩子们的“无知”才造就了他们独具慧眼,才使他们有如此探索世界的勇气和热情。于是儿童有时让人敬畏。

世界这么大,睁大我们的眼睛,用单纯而善感的心灵,用宁静平和的呼吸,去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用孩子般的热情与好奇打开观察世界的多棱镜。多角度的斑斓定会让我们惊喜不已:原来,恼人的雨冲洗下的绿叶会如此纯粹鲜灵;灰灰的云间也会透过几缕分外金黄的阳光;无名无香的野花小草也自有一份平凡的生机与美丽;生命中刺痛的挫折也可以变成使人成长的营养;失败也可以是人生旅途中醒目的坐标„„ 换个角度,生命会展现出另一种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的话总是那么耐人寻味。

不同角度思考历史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自刎于乌江。历史就是这样。

时过一千多年,杜牧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惜之。

又过了数百年,王安石说: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贬之。

又过了几十年,李清照说: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颂之。为什么同样一件事会有如此不同的三种评价呢? 我们知道,杜牧一生仕途坎坷,“卷土重来”带有几分自勉,而王安石则站在一个政治家的角度上视之为历史朝代的必然更替,又不无劝谏君王勿使“百战疲劳壮士衰”之意,易安居士则目睹了金兵长驱直入,宋室南渡苟安,而感叹“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不肯过江东”,讽刺可谓入木三分。

评论史实是这样,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也是这样。只要你的角度不同,答案就会是丰富多彩的。

换个角度看冬天

冬天,一片衰败的景象,干枯的枝干与夏日那饱满的浓荫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沉闷、凋谢,和夏日的鸟语花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切是悲观者对冬天的感悟。而乐观者带上透视镜,去领悟冬天展示给我们的生机,去感悟那些不为人知的生命力。

在厚厚的落叶下,冰冷的泥土里,那繁密的根系依然存活着,正在努力收集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能源,最大限度地储存着能量,上面的枯草是它最忠实的保护伞,为它抵御着寒冷和冰雪的袭击。

枯萎的花瓣和落地的干枝将自己最后的能量渗进泥土,传给了根部,将自己今世的生命奉献给了来年的缤纷,正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冰雪覆盖了整个大地,悄然无声。雪花放弃了自己的多姿,化作雪水为每一寸干渴的土地送去冬天最可贵的礼物。孩子们的笑声打破了雪地的宁静,五彩的棉衣是冬天最亮丽的风景。地下的活动原来如此精彩,这一切能量的传送、生命的延续正在地下激烈地进行着;而人们只看见了它表面的衰败。换一种角度去看待冬天,它不再是休眠而是孕育新的生命;不是沉闷而是无声的生机;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是生命的地下延续。换一种思维去对待身边的事物,生活不就需要我们这种思维转换吗?

篇18:请换个角度看生活

烦恼中寻找快乐

不少同学让他写生活中的烦恼总能写一大堆,而类似的作文是相当多的。我们不妨在烦恼中去找一找快乐。如,在家中爸爸和妈妈老是吵架,听一听他们在吵些什么,是不是为了在家中谁说了算而吵? 可以让他们来一次家庭民主选举,将他们的争吵当作是“竞职演说”。再如,你们家中每天早晨是不是为争厕所而烦恼,如果把一家三口的争夺看作是一场“三国战争”,其中的斗智斗勇必定妙趣横生。乐观、有趣本就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每位同学只要能用乐观的心态去观察生活,一定能发现许多类似的好题材。

关注生活的细节

很多同学总是用“正规”的目光来看待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如, 写运动会只知道写运动员如何比赛, 却忽视了在运动会上,有的同学只知道吃零食而对比赛漠不关心的现象。如果就此写一篇“吃喝运动会”,岂不有新意。

不少同学都写过家务劳动的作文吧! 你们怎么写的呢?如洗衣服,一定是从怎么搓、怎么加洗衣粉、怎么清洗、怎么晾晒写起吧!其实,我们小朋友的天性是好玩儿,帮父母做家务事也不例外,你们为何不注意写自己在劳动时是怎么“玩”的呢?

不要忽视了自己的感受

在学校,我们会和同学一起经历许多事,可是对于每一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我们在写作文时不仅不能忽视这些感受,还应该围绕这些感受来写。 如在一次转陀螺比赛中,有个女生对陀螺毫不感兴趣,但她却一路过关斩将拿到了第二名。在这件事上,她当然不可能把转陀螺的技巧写清楚,不过她取得的结果本身却出乎意料,我就让她围绕“差点儿成功”来写,果然写出了与众不同的作文。

如一次考试的作文题目是“成功的滋味”。不同的同学对于成功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优生在面对成功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是想到自己如何努力, 想到有付出才会有收获。而差生面对成功,哪怕是一次举手答对问题,更多的可能是惊喜,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注意不同事情之间的联系

有些看似不关联的事情,其实是有联系的,联系在一起,作文便有了新意。如一名同学在《红领巾的故事》中写到了他的爸爸送给他一条既“古老”又“崭新” 的红领巾,这条红领巾爸爸保存了十多年……我看到这篇作文,立刻联想到现在的小学生不珍惜红领巾的现象,便问那名同学,自己戴过多少条红领巾了,他一时回答不出来。不过他立刻将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写出了更发人深省的作文。

上一篇:忍耐的名言名句有哪些下一篇:语文一年级第五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