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角度看唯美语录

2024-05-01

换角度看唯美语录(精选10篇)

篇1:换角度看唯美语录

你会流泪,并不代表真的慈悲;我会微笑,并不代表一切都好。

一个人最大的缺点,不是自私多情野蛮任性,而是偏执地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

孤独没什么不好,但任何人的孤独,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结果。

总有一天,你会与那个对的人不期而遇:所谓的幸福,从来都是水到渠成的。它无法预估,更没有办法计算,唯一能做得是:在遇见之前保持相信,在相遇之后寂静享用。宁可怀着有所期待的心等待下去,也不愿去对岁月妥协,因为相信幸福也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归零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所有的成败相对于前一秒都是一种过去。过去能支撑未来,却代替不了明天。学会归零,是一种积极面向未来的意识。把每一天的醒来都看作是一种新生,以婴儿学步的态度,认真用好睡眠以前的时刻。归零,让坏的不影响未来,让好的不迷惑现在。

我家门前有一条四季流淌着清澈的水的小河,古称清水河,南宋始称青弋江,逆水而上的源头在黄山脚下的太平湖,天然而未受污染的湖水,保持着千百年来原始的状态缓缓的流过,哺育着沿江两岸一代代一辈辈鱼米之乡的人们,这方水土养育了一方颇有灵气、清秀、聪惠的江南人;还滋生着在浅水滩下的隐隐约约、随波逐浪的水草,也滋润着沿河两岸依水而生的茂盛的芦苇。

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是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仰望和羡慕着。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幸福这座山,原本就没有顶、没有头。你要学会走走停停,看看山峦、赏赏虹霓、吹吹清风,让心灵在放松中得到生活的满足。

我们沿山下到山顶的小路爬上去,山路细且很陡,弯弯曲曲,幸好旁边有树,可以随手攀援,在高峻险要之处早已有人以树为桩,绑上了栏杆,否则真不知怎样才能上去。落叶松、白桦树、樟子松等枝棵交错,林下的花草随风摇拽,好像在等待着游人的欣赏。

站在鹿鸣山上向下眺望,四周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波涛汕海,此起彼伏,一眼望不到边。山风吹来,浓郁的松脂香沁人心脾,悦耳的松涛声和鸟鸣声构成了一曲优美的交响乐。此时,心旷神怡的感觉油然而生。

这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坑坑洼洼,弯弯曲曲,荆棘丛生,“天晴一把刀,下雨泥如糟”,一脚踏虚就可掉到坎下稍有不慎,一颗坚硬的小石子就可以刺破脚板。山民们在这崎岖路上艰辛地跋涉着。孩子们上学大多是赤着脚,还一路欢歌的。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是一条让他们难以走出山的路,难以走向社会的路,难以走向世界的路,难以走向美好人生的路!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阳光普照着大地,悠悠的小草一片,鲜艳艳的红花绽放,树上的枝头已发芽。春天了,到处可以闻到花的香味。黄黄的油菜花,金灿灿的迎春花;红通通的杜鹃花,还有淡淡的桃花?。那些嫩嫩的黄、新颖的绿、淡淡的粉、优雅的白…那些泛绿的树枝,和煦的阳光、湿润的泥土……满眼是春的气息,让人惬意无比;让人陶醉;让人无限感动;春天里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

此情此景,那牵牵缠缠的思绪挂于心尖,一个熟悉的朦影眼前摇晃,伸手去拉衣角,手掌满把的空气,有形消失了,唯留落寞的我。我,不得不禅张无垠广袤的心境,让路上的你渐近,与我穿越时空,天堤散步。

当别人欣赏你的时刻,别人的幸福也在远方,那个美丽的远方就是你;当他深深感受到人生的快乐时,你的幸福,又成为他们的别处。

人的一生,在缘分中生老病死,也在七情六欲中悲欢离合,而我,则是生于苦恋之尘,也将溺亡于无痕的情海。无需为我感伤,因为我只在多愁中牵挂。

路,不能想象,世间没有路会是什么样子。生活离不开路,因为它是人们交往沟通的渠道。为了筑路,多少人献出青春,多少人穷其毕生精力。多少人为之付出宝贵的生命。

江这边,江水流过堤坝,在堤坝上迸起无数水花,发出哗哗的响声,和着堤上喧嚷的人声,热闹非凡。各种鲜艳的泳衣裹着各式形体的大人,小孩,在江面上晃动,嬉戏声不绝于耳。夏日的炎热在江水中得以消减,江面在鲜红色的夕阳下,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花看半开,酒饮薄醉,都是最美最纯的境界,也是中国文化含蓄内敛的最好旁证,醉眼看世界,何处不可爱,醉笔写人生,何人不天真?还是李敖说的好:“有酒可要满饮,然后就去远行,唯有不等大醉,才能觉得微醒”!

浩瀚宇宙中,人的生命短暂。夜深人静的时候,聆听自己“嘭嘭”心跳的声音,你是怅然若失还是感慨万千?不管怎样,时光的花朵,还是有的正含苞欲放,有的已逐渐暗淡,甚至有的开始凋谢。时光的花朵,你无法挽留它的美丽娇艳,就像一块柔软丝绸,在你手掌上无声滑落——那样悄无声迹,那样自然。

寒冬的夜,寂静而深邃。呼啸而过的的寒风,刮过窗棂的声音,今夜外面开始飘起了雪花,雪花飘飘洒洒,一会停留在枝头,一会飘落在屋顶,飘落在人们深深浅浅的印迹中。

当季节婉约从缤纷的春夏走向凋零的冬天,望你的视线也越来越模糊。真的害怕,我那守望的心最终也将如秋风落叶一样,散落在整日不见光的林阴下!

人生虽然短促,可是,留给生命的过程却很漫长,内容丰富无比。然而,在短暂而漫长的过程中,伴随着幸福的体验,无数的烦恼,无数的痛苦,无数的耻辱,无数的压迫,甚至是心灵无数次的面对死亡,都一一从你的生活里盘旋、积淀、更新,匆匆而过。

生活中的远方和幸福的别处,都是人类精神在现实的挤压之中,产生和散发而出的情感醉酒。远方和别处并能解决沉闷的心情,恰恰在长期惯性的生活之中,它们构成了对平凡的反抗,对规则的背叛,对自我的释放的诱惑。

时光,常常让人忽略它的存在,但一读出来——就让人心惊动魄,波涛斑斓!有一天你步入老年,童年的时光烟消云散,往事却历历在目、犹如昨天!时光,不因你的摇头惋惜而停滞不前;也不因你的无限感慨而脚步缓慢。这就是时光。这就是时光的花朵,每一天,都是时光不可再生的花瓣……

吻着雨丝的缠绵,就仿佛吻你芬芳的唇,在幸福中渐渐远离了那分别后的所有感伤。那种心境就如此被相思笼罩,让此后的日子如雨一样将我覆盖。这种甜蜜,这种久驻心灵的温情,在每一次激动之余,又凝结成又一次期盼相见的夙愿。即使是在不眠的夜晚,那种熟悉、那种跨越空间的语言所包含的每一个深情,也只有我懂!隔着雨雾与你温情的对视,从此我便惊诧与生命赋予我的那种浪漫与执着了。

我们一头扎入大自然的怀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沁入心脾,倾听着万物苏醒、小草抽芽的声音,贪婪地享受着春的味道。全身轻松了许多,心情出奇般的愉悦。我爱春天那种荡漾在春风中的温馨;我爱春天里滨纷色彩冲击视野的感觉。绿水青山间品尝各种具有田园芬芳的美味…我们寻找春味,寻找开心,寻找…分享踏青、分享快乐!

夏天本是成长的季节,万事万物在阳光的普照下蓬勃生长,尽管热不可耐,一切都在奋力向上伸展着自身。看那乖巧的小女孩,虽才呀呀学语,走路站立不稳,不也正在妈妈的爱抚下快乐地成长吗?还有这石磴下的一点新绿,经历了多少风吹日晒的洗礼,终于绽放出新绿。生命就是这种性格倔强的东西。经历狂风暴雨,磕磕碰碰,最终给世界留下最美的微笑。

想念一个人的滋味,是明明飘着忧伤,但是内心还是很甜蜜,是夜里枕着你的名字入眠,每一个清晨带着你甜甜的笑意醒来。是忙时的润滑剂,闲时时光里的甜蜜念想。是雨季里不断缠绕的梦,是寒冷季节里不断升温的燃料。

幸福是生命追求的最高层次,幸福是人生最大的酬报,幸福是每一个人来过世界之后对生活的感恩,幸福又是你对身边的重新认识和重新体验。

窗外,那一轮轻柔的月光,满是寂寞的撒在浅绿色的窗帘上,无言的陪伴着满颜憔悴的我,一颗破碎的心,慢慢的,沉入了海底。我想疯狂地呐喊,可是,我嘶哑的嗓子,发不出半点声音,一种,不能言语的惆怅飘满了我的世界,我的天空,挂满了忧郁,挥之不去。今夜,谁能救赎我?

把那些抑郁的情感,紧紧抵住心灵的自尊,戴上厚厚的面具,面带笑容的穿行在人流里,那看似坚强的外表,包裹着一颗脆弱的心,是那么的无助,那些伤痛在黑夜里成了心酸的聚点,然后,再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然后,高高悬挂着,独自拼凑。

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

命运负责洗牌,但是玩牌的是我们自己!

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是自己的修养不够。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今生再大的事,到了来世就是传说。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你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总是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上坡路;总是看到不如自己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下坡路。与其埋怨,不如思变。

我捧你,你就是杯子,我放手,你就是玻璃渣子。无论是恋人还是朋友,珍惜在你每一次难过、伤心时都陪伴在你身边的人。珍惜经常和你开玩笑的人,说明你在这个人的心中肯定有一定的分量。珍惜在你心情不好时第一个发现的人。

.我们总是带着面具走进爱情的,总想展示自己最优越的一面。你要接受一个人,不只是接受他的优越,而是看清了他的平凡普通却仍然去深爱。事实经常是:我们走着走着,就感觉对方变了,其实我们并没有变,我们只是走进对方最真实的地方,然后迷失了自己。

你永远不知道在别人嘴中的你会有多少版本,也不会知道别人为了维护自己而说过什么去诋毁你,更无法阻止那些不切实际的闲话。而你能做的就是置之不理,更没必要去解释澄清,懂你的人永远相信你。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如果你没瞎,就别从别人嘴里认识我!

情一字走笔离幻,累众生倾世辗转,剩爱恨苟延残喘。弱水三千付一叹,局外人冷眼洞穿。当局是你我满目怆然,从此振袖一别,便是经年。谁许我海阔天高,却作一生皆妖娆。谁将我倾心如笑,葬风雪轻似鸿毛。风云万般,风情易老,小院冷雨听箫,形影相照。

快乐是伪装给别人看的,另一种痛楚,狂欢给自己滴的另一种寂寞,你以为放手就可以成为我的幸福,可你不知道,我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和你手牵手。一辈子的承诺不可以轻易的说出口,你,给不起我未来。

世间万物看破,浮幻非真。苦苦苍生,疼的不是眼睛,而是心。这红尘多无奈,凋落的花,飘飞的叶,急疾着世间的寂寞。指间流沙,沧桑阡陌,湮灭这一世的芳华,埋葬这一生的眷念。一袭凡尘缘,凝了泪,成了殇。一曲世态炎凉,透了骨,穿了肠。

清凉的季节,语言丢失了颜色。今生就让我以衷情为代价,倾一世韶华,记下关于某一个人的传奇,那人一定是浅喜深爱的,是心甘情愿等待的;他会读懂我的文字,会在一瞬之间明白我坚强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脆弱。

有些爱情,注定了彼此遗憾,注定了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忘记曾经深爱过的人。但忘记,又如终会涨潮的海水。想念的时候,我们依旧能感觉到它的咸涩、温暖,和冰凉。很多时候,宁愿被误会,也不想去解释。信与不信,就在你一念之间。懂我的人,何必解释。

就这样,只能让一滴滴暖暖的泪水,用一行行冰冷的文字,结束了我迷离的梦,这也许就是故事,这大概就是结局。不同的是,故事中,你依然舒展着美丽的华裳,而结局里,我却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迷失了方向。

风不止,树不静,心,不平。沉沉的雨帘,掀不开,扯不断。在暗濛濛的苍穹中,固执的寻找那失落的曾经,只见,如此清晰,历历可数。弯身,捡了一地碎碎的回忆,在手里拼凑,记忆中的模样还是美丽的沁人心脾,只是,熙熙的间隙昭示着,不再是完美的。

往事,在心底婆娑。忽然发现,总有一些遇见,让我们无路可逃。总有一些懂得,让我们不忍伤害。总有一些眷恋,让我们无怨无悔。我哭着,在心底种一篱珍重,对被我们辜负的深情说声抱歉。原谅我,不能陪你坐着摇椅慢慢变老!

匆匆别过,不待年华苏醒,光阴却早已前行,岁月,只留下浅浅的记忆,穿梭在时光的空隙里,追寻那些如风往事。而,那些娓娓到来的故事,却淋碎了流浪在窗外的秋魂,摇曳着沉睡在尘埃中的风铃,独诵一曲苍凉,又惹青丝,乱了流年。

每一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段刻骨的爱情,有一个拿不掉的人,有一个无法取代的位置,那个地方不是什么多了不起的,但会是最美的,最深的记忆。也许我们相爱的时间不长,但是也一定是发生了很多很多的故事。

如果,我不在乎你,我不会为你笑;不会变得这么脆弱;不会在意你做的每件事,不会静静的想着你发呆;不会记住你说的每句话,不会为你心痛;不会珍惜与你在一起的时候;不会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起你;不会这么轻易地让痛苦折磨自己;不会为了一些小事跟你争执这一切只因为我在乎你。

有生之年,只诉温暖不言殇,花味渐浓,茶味渐醇,倾心相遇,安暖相陪。

让心充满希望,与善良相随,走过红尘喧嚣,在清清浅浅的岁月中写下动人的暖。

不可追逐名利,但不可不追求梦想。梦想乃是正道,无论成就与否,都是一生的精神所在。现代人时时埋怨,现实与理想,总是遥不可及。而不知,成就理想的鸿途,就犹如那一缕,让人感觉不可碰触的迷雾。它着实迷离,扰乱了前进的视线和方向,但只需,拨开云雾,便可见太阳。

登上龙兴岛,风雅者撑起小伞,踩着吱吱作响的木质栈道,一路欣赏沿途美景。岛上的植被特别繁多,叫得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依山抱石,千姿百态。柳枝刚刚发芽,才冒出一丝嫩黄;古藤缠绕着大树,将筋络深深地镶嵌在树干里;几支红梅特别显眼,因为整个小岛,就他们开得独艳,散发着阵阵幽香;一滩清水,几尾金鱼,皆若空游无所依…

登上山顶,我终于理解了导游说的什么叫万亩竹林的概念了。连绵不绝,竹山竹海,层层叠叠,一眼望不到边,犹如一幅巨型泼墨山水画。这一路走来,石壁崖间,都刻着各种字体的“寿”字,听导游说,当地人皆长寿。我想,生活在这绿色世界,原始生态,世外桃源,能不长寿嘛。

来过湘湖的人都有一种共同感觉,那就是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和遐想。优美动听的音乐从花草丛中漫溢,随着山泉的淅沥声,流淌在树林、亭廊之间;不见桂花的山林深处飘逸出浓浓芳香,沁溢在湖畔、林间小道上;盛夏季节躺在树林下的草坪上,清风徐徐,凉气习习,意味着少带了行装……。

芦苇虽然外在不能引人夺目,少有人亲近,但是她朴素无华、无比坚强。她群居丛生,合力抗击狂风恶浪远比参天大树坚强。鸟儿选择她栖息作为安全场所;打鱼人选择她作为藏身避难的地方;她编织成席、帘供家庭享用;制造成纸减少了树木的无辜死亡;制作成丝、棉给人以温暖;鲜嫩时的营养充分,羊不怠食、牛马争食不让;入药时清除胃火肺热功效之强。

人们大多在自家的门前屋后种上几棵李树、桔树、桃树和杏树,春暖花开的季节,李花、桔花竞相比美,气息清纯高雅;桃花、杏花像少女的脸庞,鲜艳夺目,引得蝶儿轻舞,蜂儿低吟,蝉儿放歌。略为勤劳的就在自家门前或屋旁挖一个荷塘,每到夏季,荷叶亭亭玉立,翠绿翠绿的,轻风吹拂,荷叶摩擦舞动的声音和着那呱呱的蛙声,宛如一曲曲曼妙的音乐。

突然,远方传来了滴滴的汽车声音,原来是远处山寨里赶集的人们正乘车前来;那时的车还是类似于货车一样的敞篷车,人都密密地挨在一起,热情豪爽的少数民族青年男女一路携着山歌飘然而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时而清脆嘹亮,时而缠绵婉转的歌声甜到人的心里。当她们在你眼前驰过,眼见的全是一张张喜笑颜开的容颜;自己不由得也被这种喜悦的氛围感染,心花怒放起来。

篇2:换角度看唯美语录

换一个角度看教案

当我们从教学准备的视角审视教案时,会发现光看教案本身尚不足以判断教师工作态度的好坏、教师素质的优劣,更无法说明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教案其实就是一个等待完善的事物,而完善的途径正是课堂教学。教学管理不仅仅要拿备课做文章,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科组文化,让每位教师在学习型组织中不断成长。其实,教师抄袭教案的直接原因就是应付检查。教师为什么要应付检查呢?无非是因为管理者坚持用检查教案的方式来评价教师的工作态度及能力。而这种坚持,实际上是管理者缺乏管理智慧的表现,同时它也折射出了人们对教案认识的一些误区。 教案仅是一种教学准备 。 由于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在活动之前,教师需要作一些必要的准备。这样,教师就可以减少教学时的盲目性,找到方向感和自信心,也可以借此过程收集和组织材料,安排教学时间和活动顺序。 教学准备作为一种计划,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在头脑中构想,二是从书面上呈现。很明显,教案只是其中的一种准备。其实,教师最重要的准备在于头脑中的思维准备,只有书面准备而没有头脑准备的教案是不可想象的。反之,有了头脑中的准备,具体的实施方案及构想是否要形成书面文案,则因人而异。因为一方面,教案的书写完全是教师个性化的行为,不同习惯、不同经验、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决定了教案的多样性。有人喜欢详写,有人喜欢略写;有人写在备课本上,有人写在教科书上。另一方面,虽然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目标计划或者最终形成教案十分重要,但其绝非教学准备的全部意义及全部工作之所在。教师的课前准备是多方面的,如资料查阅、课件制作、学情调查,等等。有许多步骤是无法也不必用文字进行描述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到,教学准备也是教师的学习过程。以往,在检查教案时,管理者显然忽略了另一种“教学准备”,如教师收集资料的完整性,教具、课件制作的科学性等。因此,即便要评价教案,我们也必须将其放在教学准备的视野中进行。这样,评价才能做到既客观又全面。 教案作为教学准备,需要理性思考和精心预设,但任何一种预设都无法完全料中课堂上即将发生什么与课堂的最终结果是什么。更何况教师面对的是智力、学力、爱好、兴趣各不相同的学生,课堂的变化将更为复杂。因此,教案必须体现一定的开放性,具有一定的弹性以及留有一定的空白,让学生能在富有弹性的空间中张扬个性,在留白处创造精彩。 当我们把教案视为一种教学准备时,我们就会发现,光看教案尚不足以判断教师工作态度的好坏、教师素质的`优劣,更无法说明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同时,当我们把教案视为教师的个人行为时,人们就不会再对教案有那么多的约束,教师就会真正从写形式化的教案、演讲稿式的教案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读书、开发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设计等更加广阔的活动中去。 课程观和学习论影响教案设计 。 教师的课程观念与学习理论是影响教案设计的最主要因素。理性主义及经验主义知识观对我国教育界的影响十分深广,其代表了一种权威型的知识观,强调以学科为中心进行教学。教学注重的是概念知识的绝对性、确定性及经典性,教学设计是教学结果的逆推,教案的设计也必须依据教学结果,而这种结果往往又是唯一的、不可动摇的。从这种观点出发,出现千人一面的教案就不足为奇了。于是,一本教参长期占居广大教师案头的现象屡见不鲜,问答式更成了教师书写教案的不二格式。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育工作者开始接触到许多新的课程理论与学习理论。杜威的理论使我们重新认识了课程及教学的本质。“教育即生活”同样重视经验,但这里的“经验”主要是指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经验,课程从原来的“制度课程”向“体验课程”转变,学生的主体性真正被课程所接纳。“教育即生长”意味着教学活动不完全遵循线性的逻辑秩序,而是允许跳跃、流变与迂回。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教师跳出了固定教案的限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教学要关注学生个体,要以学生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来建构知识。后现代知识观则认为,要接受社会的复杂性、无序性及不可言喻性。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后现代知识观影响下,教师的教案与教学设计开始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把自主学习的机会还给学生,教师设计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学习环境,教师转型成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是“为学习提供方便的人”。此时,教学设计已不再只关注本学科、本专业的领域,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的每一波动、科技的每一个发现都会成为学习的资源,都会影响教学设计的走向。设计者对学生、教材的分析同样重要,分析主要不是为了选择教学方法,而是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变化。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及方案设计仍然需要,但已不仅仅局限于一种程序、一套方案。教师的创造性不再仅仅体现在环节设计的科学性及艺术性上,而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在应对课堂情景变化的能力中,体现在对教材的创造性运用中。 传统课程理论影响下的教学设计,特别重视课前的程序设计,其文本形态就是教案,把教案列成了课堂教学的“节目单”。书写是否规范、教学过程是否详尽、计划是否周密,就成为管理者对教案的基本要求。而在新课程下,教师所依凭的教案早已不是原本意义上的教案,它仅仅是学生活动安排的蓝图。教师在教学中的文案准备将更少,策略的选择、教师机智及教材之外的因素将要求更多、更高,教师真正的挑战往往在设计之外,在教学的过程之中。 评价教案需要以发展为目的 。 发展性评价的提出不仅体现了当前教育评价的最新发展趋势与较为科学的评价思想,还特别针对我国以往评价中出现的问题,强调了评价对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的改进与激励功能。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不再是一次考试或一次突击的检查,不再是一个定性的结论,它是对整个过程的评价,也是在过程之中的评价。就教案评价来说,它关注的是教案的形成、实施、总结及教学评价等一系列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认定,只针对教案,而不针对整个教学事件而进行的评价,有悖于发展性评价的初衷和实质。 发展性评价对教师来说意味着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案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则要体现目标的多元化。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学科知识的习得,更要关注学生学习风格、学习品质、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态度的形成。这样,教师就势必从原本重视文案设计转移到重视教学过程的策略选择上,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诊断、不断调整、改善。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教师的“构想”、“经验”、“灵机的发挥”、“丰富的情感”,等等,是无法在教案中陈述的。越是注重师生交往的设计,越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越是尊重学生的教学,就越难在教案中体现。相反,越是缺乏经验或墨守成规的观念,越是对学生“不放心”的教案,就越有可能显得具体而规范。 简言之,教案其实就是一个等待完善的事物,教学就是完善教案的途径。我们可以作一个类比,教学理论可以表达得很深刻、很理想,但它的价值却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能解释或指导教学实践。同样,教案的价值也不在于其本身有多么完备,而在于其服务于课堂教学,为学生与教师发展提供的空间。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地说一句:检验教案的得与失,只有让课堂说了算!

篇3:换一个角度看学前教育质量

我们都知道短板效应, 以这个观点来看学前教育质量, 则应用最差最弱幼儿园的情况来判断一个地区整体学前教育的质量。这个想法一定会颠覆许多人的观点, 使目前学前教育管理格局发生改变。

今天, 学前教育已经成为一项普惠性公共服务, 其相关政策的制定也应从这个思路进行考虑。纵观世界各国, 公共政策的目标是扶弱帮贫, 公共财政的思路是保底托低, 向弱势群体倾斜。而作为公共教育中最底端的学前教育, 其政策也应是首先考虑短板, 重点考虑底层, 不让一些地区太弱, 不让一些幼儿园太差。美国的“开端计划”, 英国的“确保开端计划”, 都是向社会底层倾斜的学前教育政策。

国际上的早期教育追踪研究已经得出结论, 早期教育对处境不利家庭的孩子所产生的效果要比对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大很多。一个地区中, 能进入好幼儿园的孩子, 其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总体不会太低, 而那些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 本来就缺乏学前教育的基本条件, 如玩具、图书、成人的陪伴等, 而他们的孩子进入那些收费低、条件差、水平低的幼儿园后, 就会让原有的不利因素更加放大, 产生更多发展上的问题。

一个地区中, 条件差、水平低的幼儿园集中了处境不利家庭的孩子, 这些幼儿园更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 更需要公共财政的资助, 否则靠它们自己的努力可能永远无法达到政府规定的标准, 甚至它们中的一些可能因为经济原因支撑不下去而关闭。但是, 只要这些幼儿园存在, 政府就应当为它们提供可以保证最基本学前教育服务的条件。从最近媒体报道的山西某地无证幼儿园占了当地幼儿园总数的90%的事实就充分说明, 目前在许多地方, 低水平的幼儿园是大量存在的。

由于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不同, 全国的学前教育发展是不平衡的。即使在一个地区内, 幼儿园之间的差异也很大。长期以来, 我们更多是把评优评先作为管理的手段, 把长板建设当作是发展的重点。比如, 一些地区搞教育强市建设, 把优质幼儿园数量占比作为学前教育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 从而导致了短期内大规模的幼儿园等级评估运动。而在一个区域内, 我们又往往是通过等级幼儿园的评估、示范幼儿园的创建来对幼儿园进行质量管理。锦上添花的事至今在不少地方还在上演。这就使得一些条件好的幼儿园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 另一些条件差的幼儿园得不到扶持, 幼儿园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因此, 衡量一个地区学前教育的质量, 不应再是示范幼儿园的数量, 不应再用评优评先的方式来增加长板, 因为这样只会导致“马太效应”, 对处境不利家庭的孩子产生更为不利的影响。用改造条件差、提升水平低幼儿园的情况作为评估一个地区学前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指标, 这才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最好办法。

篇4:换一个角度看时间

当我阅读描写美国西南部的霍皮人的书时,我碰到了环形时间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是我们在现代的线性时间里生活时不常见到的。在环形时间里,斗转星移,四季轮换,作物年年种植、生长、收割——所以,未到的将来被视为是历史的轮回。当下的时刻是时间这条连续轴上从过去到将来的中心,而变化则发生在恒久不变的背景下。于是,对于霍皮人来说,如果那些天、四季、甚至是一辈子的时间将要再次轮回,那么时间永无尽头。今天没完成的事可以明天再做,今年没做完的明年再说,这一世没完成,还有下一世。当你遥望未来时,事物不会变得更好或更差。

但我们的世界却不是这样,我们被教育要迅速地思考,迅速地行动,迅速地完成事务。我那个住在首都的妹妹,她拥有各式各样的能让自己生活便捷的东西。她从商店里买衣服穿,她有一辆吉普车、一部电话、一个煤气灶。所有这些为她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当我去看她时,她竟然没有时间跟我说说话。一位朋友也懊恼地描述了他女儿对圣诞节的反应:莎拉表现出那种特别疯狂的期待。她没有查看每一件礼物,细细把玩和琢磨它,而是好像一阵“开礼物”的小龙卷风席卷而来,她撕下一个礼物的外包装纸,然后立刻扔下它,狂热地转向另外一件礼物。小莎拉的样子正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怪诞的速度的应和。她从大人——包括我——的身上学到了期待将要到来的事物,而忽略掉真正存在于此刻的感受。

我并非建议大家把生活改变成霍皮人的风格,即使我们真的尝试,我们也做不到。我只是说,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因为他们曾经——而且很多人仍在——遵循时间流动的规律去生活,而不是争着准时,争着与时间赛跑。我们忘记了生命(时间)本身是各式各样的节奏的展现,宇宙的脉动中包括着声响和静默,活动和休息,像音乐一样。我们必须与社会之外的节奏产生共振。而且,我们最好从与自身共振开始。

篇5:换一个角度看腐败问题

民主文明说说而已,其实也没什么用,想不说嘛又不得不说两句。国家提倡讲文明讲道德,这是社会发展的方向,专门欺压老百姓是历史的倒退。做事首先要懂得做人,适者生存才是历史发展的硬道理,腐败也要与时俱进,跟大家说个真实的例子吧。

腐败与时俱进,“现在是文明社会,国家提倡为民办事,我们做官的什么时候都要想着为民办点事,实实在在的事。现在国家有的是钱,只要是为民办的事,就一定能办得好,为民项目做得少就不是好领导”。这里面有个规则,只要你做了领导这规则就一定要知道,假如向市里面申请一个项目20万,是利民的项目市里面肯定会批准,因为这是为民办事,国家的宗旨。国家的项目要按规则来办,20万的项目关系费5万(是给市领导的),但千万不要说是给市领导的,给就代表是贪污受贿,只能说是关系费,走关系是中国人的特色,为了子女为了一些其他一些利益每个人都会走关系,这是中国的国情。另劳务费5万(地方领导的),为民办事应得的,事办得好不好,地方领导也付出了很多,适当得点利益,利己利民,这是双赢的项目。项目申请下来了,开始项目招标,绝对公平公正,20万的项目顺利开始,顺利完工,利国利民,有实实在在的实物为证,国家和人民都看得到。贫福差距拉大点也没什么问题,是有点不公平,反正是无法根治腐败行为,国家有钱怕什么,比起那些无作为专门欺压老百姓的贪官强多了。

篇6:换一个角度看风景作文

记得有天下午,妈妈带着两条小金鱼回到家,我十分好奇。我兴奋地把金鱼端到面前,仔细的打量着它们:那两个鱼眼,大大的,嘴巴一张一合,吐出了许多小泡泡,金黄色的鱼鳍在水中飘着,长长的尾巴不停摇摆着,十分可爱。我忍不住伸出手去摸了摸它们。两只金鱼蹭着我的手,好像在向我问好。就这样我和金鱼成了生活中的好伙伴,我每天照顾它们,它们似乎也很喜欢我。

快乐的时光就这样一天天的过着。一天清晨,我兴高采烈地准备喂鱼,可是,当我看到两条原本生龙活虎的金鱼静静地漂浮在水面上时,我当场愣住了。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金鱼昨天还好好的,今天它们怎么不动了呢?我把妈妈叫过来:“妈妈,金鱼怎么不游了,我喂的东西也不吃?”妈妈叹了口气对我说:“它们已经死了,去另外一个世界了。”当妈妈说到这,我的鼻子酸酸的,我又望了望金鱼的尸体,心里感到无比的悲伤,我想起往日它们在水中自由游泳的样子,眼眶红红的。

我把金鱼埋在了花园里,把鱼缸中它们经常玩耍的漂亮石子放在了一个小盒子里。看着这些石子,我似乎又看到了它们互相嬉戏的画面。这时,我的心里轻松了些,虽然金鱼已经死去,但它们的形象还活在我脑海里。它们无时无刻地陪伴着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与我形影不离。它们换了一种方式和我在一起。

篇7:懂得换个角度看问题

36分

“山羊过独木桥”是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两人走上仅容一人通过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的一方获胜。习惯上双方相遇时,都会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今年出来新情况,有一组对手,在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通过了桥。只要换一下思维,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就会找到新方法。因此我们要懂得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能找到别的方法,为你带来新的希望。例如羚羊,曾有一队猎人把一群逼到悬崖上,试

图将他们一举捕获。就在这时,一群羚羊自觉分成两队,一队是老的,一队是年轻的,一老一幼组合在一起,老的羚羊先跳,小的羚羊就接着跳到老羚羊的背上,再从老羚羊背上一跃,跳到悬崖的对岸。而老羚羊就掉下悬崖底。如果羚羊在关键时刻,没有换一个角度思考,那么等待它们的只有两个结局,一是被猎人一网打尽,成为别人的盘中餐,二是都摔死在悬崖底,成为野草的肥料。无论是那种结果都是死亡。但他们懂得换角度思考,尽管结局是悲壮的,但他们把生命留给了年轻的一代,给族群留下新的希望。

换个角度看问题能带来生的希望,用往常的眼光看问题只会把自己逼上绝路。

一如既往地看问题,只会固步自封,把自己逼上绝路。项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项羽被刘邦和诸侯的军队重重包围着,好不容易才成功突围,逃到乌江边,他本可以逃渡过乌江,但他却选择了自刎。如果他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横渡乌江,就不会把自己逼上绝路。天无绝人之路,把自己逼上绝路的不是命运,而是自己。假如他能逃渡乌江,或许会东山再起,一统天下。

且不说项羽,就说当今社会,学

会换个角度看为题,不仅对自己,对企业对国家同样重要。

换个角度看问题能为企业带来新的希望,海尔企业当初只是一个濒临倒闭的工厂,面对濒临倒闭的困境时,仍然回收并销毁存在质量问题的冰箱,此举赢得了人们的信任,使海尔成为了世界的著名品牌。并使海尔公司成为我国唯一进入世界100强的家电公司。海尔公司在企业濒临倒闭时懂得换一个角度看问题,选择回收有质量问题的冰箱,最终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所以,换个角度看问题,能为自己、种族、企业甚至国家带来新的希

篇8:换角度看负面新闻中的“正能量”

“我爸是李刚”开启了“拼爹”时代, “房叔、房姐、房爷”让买不起房的人“伤不起”, 李春城、雷政富、刘铁男或因钱或因美色严重违纪被免职……我们每天从各种渠道知晓许多负面新闻, 不禁让人觉得社会很乱, “仇官”、“仇富”的不良心态逐渐滋生。但我们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来看这些负面新闻呢?就像顾城所说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我们要用黑色的眼睛来寻找“正能量”。面对负面新闻我们难道就要产生不良的心态和负面情绪么?这不是新闻报道的目的, 新闻在揭露丑恶事实的同时更是要促使我们在认清假恶丑的真面目后更加意识到真善美的重要, 去探究追寻负面新闻背后的“正能量”。

从件件贪腐案件的暴露中, 应看到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和知情权在不断扩大。李春城案发, 源自成都党政系统内举报, 雷政富、刘铁男是被微博秒杀的。消息传播渠道相对单一的时代一去不返, 网络、微博、微信等各种实时通讯工具让世界越来越没有秘密, 犯事者想把事情私底下“遮掩”过去是不可能的。政府对敏感事件避而不谈, 不仅不利于事情的解决, 还会导致各种猜测乃至流言蜚语大肆传播, 更损害了人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如果政府采取坦率、开放的处理方式, 更能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就如四川眉山“6.13”学生食物中毒事件中, 政府相关部门迅速反应, 首重中毒学生的救治, 迅速查找事件原因, 并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 向社会各界公开事件的处理进程, 避免了各种猜测和流言, 树立了当地政府面对问题不回避、勇于承认错误和承担责任的正面形象。

从件件的贪腐案的处理中, 显示出国家对腐败的零容忍。“零容忍”就是习总书记说的“老虎”、“苍蝇”一起打。“老虎”不打会“养虎为患”, “苍蝇”不打会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零容忍”就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2012年12月2日, 李春城被带离四川, 12月13日因涉嫌严重违纪被免去领导职务, 成为十八大后第一个落马的省部级官员。同年11月20日疑似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不雅视频的截图在微博上发布, 重庆市纪委第二天迅速展开调查, 确定有关不雅视频中的男性为雷政富。11月23日, 就免去雷政富北碚区区委书记职务。从被举报到免职, 李春城案用了12天, 雷政富案只用了63小时。仅从时间上就可以看出国家对腐败案件的处理行动迅速, 意志坚定, 打击贪污腐败毫不手软。

从件件贪腐案的发现中, 可以看到国家从被动改变到主动求变。古人云:“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 人无完人, 一个国家的治理也是循序渐进的, 但前提是直面现实, 正视问题。看不到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党已经认识到了内部监督的有限性和存在脱离群众等危险, 决绝问题并非一朝一夕, 必须多方努力。首先弥补外部监督的不足。4月国内主要网站推出了网络监督专区, 统一标注“欢迎监督, 如实举报”, 获得了网友的支持和赞同。各地政府部门陆续开通微博, 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去年成都的交警stlye就火了一把, 他们通过幽默的歌词迅速拉近了同群众的距离。政府与时俱进, 充分利用网络拓宽了监督渠道, 切实发挥了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其次加强自身的内部监督。中央巡视组工作全面开展近十年, 揪出了陈良宇、侯伍杰等一批“老虎”。今年中央要求巡视组要敢于硬碰硬, 当好中央的“千里眼”, 找出“老虎”和“苍蝇”, 要踏石有印, 抓石有痕, 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看到党铲除蛀虫的决心。

发现问题是水平, 直面问题是勇气, 从负面新闻中我们看到的是国家勇于改革、勇于挑战、勇于维护人民利益的勇气和决心, 体现出的是人民群众权利的扩大, “黑色的眼睛”寻找到了正能量, 小康社会和中国梦一定能早日实现。

摘要:新闻在揭露丑恶事实的同时更是要促使我们在认清假恶丑的真面目后更加意识到真善美的重要, 本文主要是从另一角度对负面新闻中“正能量”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正能量”,负面新闻

参考文献

[1]舒文.负面新闻报道之路[J].新闻传播, 2010 (12) .

[2]赵文辉.从负面涉警报道的应对析警察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与途径[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1 (01) .

篇9:换一个角度看“增收”

由“超常”到“超速”,再到“超高速”,事实上折射了人们在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问题上的一种迷茫。迷茫的背后,是对“增收”原因的苦苦求解。这当然是必要的。然而,就当前的情势论,与其一味地追寻“增收”原因并被动地回应各种质疑,倒不如换一个角度,主动出击,聚焦更为重要、更加紧迫的问题:如此的“增收”,究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迄今为止,对于“增收”的经济社会效应,在主流媒体上经常见到的论述,多是从“增收”的用场上来归结的。财政收入增加了,国库中的资金充裕了,政府能做的事情就多了。这在各方面的民生欠账颇多、城乡与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显著,亟待政府动用手中财力去“偿还”欠账、“填平”差距的背景下,无疑是件“利好”的事情。照此推论,“增收”不仅值得追求,而且多多益善。

但是,“增收”终究是有归宿的,它并非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在既定的GDP盘子内,财政收入的规模大了,企业和居民的收入规模就小了。财政收入的增速快了,企业和居民收入的增速就慢了。财政收入占的份额多了,企业和居民收入占的份额就少了。从此增彼减、此快彼慢、此多彼少的关系链条上考虑问题,不仅多少令我们对资源配置格局呈现的“体制复归”势头萌生忧心之感,而且对当前面临的诸如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对下降、储蓄率偏高、国内消费率偏低等方面的矛盾有了新的体会。

事情还有复杂之处。每年的财政“增收”可以区分为两部分,除了已经纳入预算的、并经过人民代表大会审批的所谓计划内的增收之外,还有一块数额颇大的、处于预算框架之外的所谓计划外的增收——“超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增收,对于政府而言,“超收”是一笔可灵活调动的机动财力,或者是突破了人民代表大会预算授权的控制而形成的意外之财。亦不同于预算法治健全国度的处理方法,在我国现行的预算约束机制下,“超收”的动用和决策基本在行政系统内部完成,并不纳入人民代表大会的审批视野。即便在形式上实行所谓向各级人大常委会的通报制度,通常的情形也是,先支用后通报,或者边支用边通报。于是,每年形成的“超收”,几乎都会不打折扣地转化为当年的“超支”——游离于预算框架之外的政府支出。在“超收”与“超支”之间,几乎是一列高度相关的“直通车”。

事情并未到此结束。持续十几年之久的“超收”与“超支”之间的关系格局延续下来,在政府部门眼中,“超收”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经常性收入”项目。有超收正常,没超收反而不正常,“超收”已经趋向于常态化。不仅如此,在多做好事、多出政绩的驱使下,在有些地方,人们对于“超收”的态度也走了样:由被动的接受“超收”的结果演化为主动的追求“超收”的目标,以至于超收有了“计划内超收”和“计划外超收”之别。由此演化下来,不仅每年动辄几千亿元的“超收”滚滚而来,而且因“超收”而生、游离于预算之外的财政收支规模也越来越大。

再进一步,在财政收入的迅速增长和财政预算制度的不规范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并且循着“增收”→“增支”、“超收”→“超支”的关系链,我国的财政支出规模在过去13年间已经获得了迅速扩张。作为一种自然的结果,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已经由1994年的12%上升至2006年的19.73%。若在加上有利于财政预算之外的其他政府支出项目,那么,在2006年,整个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越30%。联想到1978年的这一比重数字为30.8%,可以发现,我国的社会资源配置格局呈现了某种“体制复归”格局。而且往前看,这种势头有着越来越猛烈的迹象。

单从用场上看是“利好”,将用场和归宿两个方面的线索联系起来则未必全是“利好”。继续拓宽视野,又可发现更多的相关因素及其导致的相关影响。其间的分析转换过程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重要事实:对类似财政“增收”这样的宏观变量的分析,一定要上升至宏观层面。只有站在关乎政府、企业和居民全局利益的高度,从关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才有可能得出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也才有可能拥有统揽全局的洞察力。

篇10:换角度看唯美语录

“难道你在销售保险的过程中,没有遇到过类似„被拒绝‟这样的挫折吗?”他的一位同事忍不住问。

王先生很肯定地回答说:“我从来都没有被拒绝过。”同事们非常诧异,“被拒绝”几乎是每一个保险业务员必须经历的难堪,所以同事们怎么也不相信他说的话。

王先生笑了笑,解释说:“当顾客不买我保险的时候,这并不叫„被拒绝‟,只是代表顾客„不了解‟我这个产品而已,所以下一次看到这个顾客的时候,我就让他继续了解。如果他还不买,也没有关系,只是代表他还是不了解,所以下一次我还会去拜访他让他再多了解了解。”

“没有„被拒绝‟,只有„不了解‟。”多么好的一个定义!

是啊,当你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对一种事物的看法时,感受就会与之前大有不同。

而这种不同往往会影响你之后的所有决策、做法,甚至是结果。别忘了,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你就是赢家!

多一个思考角度,多一次成功机会

“一件事物有几个面?”你的答案可能是:“凡事都有两个面”。可是会不会还有另外的一面呢?两面,三面,还是无数面?

最后我们都会认为是无数面。很显然,从不同的角度看一件事物都会有一个面,而观看事物的角度是无尽的。

进一步说,如果你把一件事物切成两半,这时候你会发现:从这个角度看、从那个角度看,它绝对不会是只有两面、三面、四面、一百面、一千面!

我们所见的世界不是它的真貌,而是透过我们的认知、我们观看的角度来决定我们视野的范围。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从自身角度看到的这一面扩展成世界的全部,从而以偏概全。

一位老师上课时,端了两个相同的杯子,其中一个杯子中的水只有一点,而另外一个杯子中的水几乎是满的。老师就问学生:“如果把这两个杯子比做穷人或者富人,哪一个是穷人,哪一个是富人?”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水少的杯子是穷人,水多的杯子是富人。”老师问:“为什么呢?”学生回答:“杯子中水少说明他拥有的少,就是穷人;杯子中水多说明他拥有的多,就是富人。”

老师听完后回答:“大家看问题只看到一面,而没有看到另外一面。”学生回答:“还有另外一面吗?”老师回答:“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需要的少,富人之所以富,是因为他需要的多。

就像这两个杯子中的水一样,由于少,需要更多的水才能使杯子装满,反之需要的就少。”

很多男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他们在看待问题的时候总是以一种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换个角度或者站在更多的角度思考问题。

因此,在解决问题或者发生矛盾时,总是单方面解决问题,或者只片面地思考该如何如何,因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

如果每一个男人都能够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相信任何事情都会迎刃而解。

如果每一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就会很片面,如公司对员工进行管理时,员工总以为公司是拿很多条条框框来约束自己,却没有考虑到为什么要约束自己,这样的约束到底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给公司带来什么利益。如果员工不理解约束,那么,很多约束就很难执行下去。

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如果公司能够更多地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员工提高各方面的认识,使他们能够换个角度思考,相信任何事情都会顺利进行,并且能够持续做好。

就像杯子中的水一样,拥有的少是穷人,反过来由于需求的少也是穷人。只要我们以更多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相信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对企业来说也是如此,企业要发展,一定要考虑行业、市场、竞争对手的情况,只是站在赚钱的角度制定发展战略是不全面的,终究无法让企业健康发展。

有位老师进了教室,在白板上点了一个黑点。他问班上的学生:“这是什么?”

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一个黑点。”

老师故意惊讶地说:“只有一个黑点吗?这么大的白板大家都没有看见?”

所以,你不要只看见一点,换一个角度去看,你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很多时候,决定一个人人生高度的不是学历、背景、资历、经验等,而是看事情的角度。世界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阻碍我们的往往是由自身狭隘的主观观念造成的。

俗话说:“穷则变,变则通。”没有什么东西是永远静止不前的,世易时移,我们的思维也要跟着改变,才能赶上时代的潮流。当路走不通时,换一个角度,也许问题就迎刃而解。

有记者问台湾著名作家刘墉:“您曾经是台湾某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可是为什么在事业到达顶峰时,您却毅然选择了离职,到美国去做美术教员呢?这在一般人看来,是很难理解也很难做到的,请问您当时是基于何种考虑?”

刘墉笑眯眯地答道:“其实道理很简单,就好比一个人爬山,他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顶峰时,就不能再往上爬了,此时他唯一的选择只有下山。一方面来说,他要开始走下坡路;而另一方面,他可以下这座山,去爬另一座更高的山。不管是哪个方面,首先要做的都是从现在的山上下来。我的选择就是想多登几座山,从不同的高度看看风景。”又有人问:“据说您上大学的时候,曾经主动向老师申请不上英语课。可谁都知道,英语在现代社会是必不可少的,你当时是否考虑过这样的申请会影响到您的大学成绩?”

刘墉回答:“英文确实非常重要,必不可少。但是大学一年级是多么好的年龄阶段,我有很多别的事情要做。比如说我要画画,要练习演讲,要参加校外活动,要搞写作,要交女朋友……哪有那么多精力?

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努力,去珍惜这宝贵的四个年头。还好,我的努力没有自费,我在演讲比赛中拿到了第一,这为后来成为主持人的我打下了口才基础;

我画画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这为后来成为美术教员的我挣得了饭碗;我频繁参加校外活动,这为之后成为记者、编辑,进而创办出版社的我打下了实践社会的基础;

我经常在报纸上发表诗作和散文,造就了后来成为作家的我;最重要的是,在那个时候,我认识了我未来的妻子……是的,我放弃了一门课程,却赢得了生活和事业方面的种种资源。”

对于即将30岁的人来说,往往执著于未来,坚定于理想,处理问题就难免过于坚持,不够灵活。

曲子是同一个,关键在于怎么弹。其实许多时候,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情况就会改观,新的创意就会产生。

所以,我们要懂得要让思维活跃起来。当原来的路走不通时,要学会转变思路,去另外寻找一个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纵观古今历史,项羽巨鹿之战,破釜沉舟;韩信井陉之战,背水列阵置之死地而后生,结果都大获全胜。但是诸葛亮派马谡去镇守军事重地街亭,马谡也学置之死地,结果就真死了。

成也兵书,败也兵书!所以说,关键是灵活变通。当路走不通时,我们要学会转弯。有时我们不一定非要做无谓的坚持,如果调整一下目标,改变一下思路,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往往就会改变你一生的命运。

克里斯朵夫?利瓦伊曾是一位杰出的演员,深受观众的喜爱。然而一场意外,不幸让他成为了一个高位截瘫者。克里斯朵夫?利瓦伊再也无法继续他的演员梦了,这让他备受煎熬。

他以为自己的一生将就此枯萎,因为他只能坐在轮椅上,再也无法行走了。一想到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回到电影行业,他的内心就会袭来一股巨大的悲伤。

一次,克里斯朵夫?利瓦伊和家人一起外出散心,汽车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穿行。克里斯朵夫?利瓦伊目光呆滞地望着窗外,他忽然发现,每当车子即将行驶到无路的关头时,路边都会出现一块“前方转弯”的交通指示牌。而转弯之后,前方的路依然开阔。

当“前方转弯”几个大字一次次进入他的眼球的时候,猛然间,他恍然大悟:原来,不是路已到尽头,而是该转弯了。

从此,克里斯朵夫?利瓦伊以轮椅代步,当起了导演。他再一次回到了深爱的影视行业,努力和付出让他首次执导的影片就荣获了金球奖。不仅如此,他还用牙咬着笔,创作出了他的书稿。

克里斯朵夫?利瓦伊回顾他的心路历程时说:原来,不幸降临时,并不是路已到尽头,而是在提醒你该转弯了。

生活中还有许多坚持和固执的故事,清醒而正确的坚持,能使人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坦途;

糊涂而错误的固执,则于己有害于人无益。因此30岁之前,你必须要明白,当我们前进的方向走错了时,要敢于变换思路,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前方的道路。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在常人的眼中,得马是好事,失马是坏事。可换个角度结论却未必如此。

上一篇:会有一个人在明天等你的爱情诗歌下一篇:双线合璧亮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