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世而独立美文欣赏

2024-04-18

“孤”世而独立美文欣赏(通用2篇)

篇1:“孤”世而独立美文欣赏

“孤”世而独立美文欣赏

所谓的独立开始于我的成人礼,远离十八岁的青涩,开始长大!慢慢的学会一个人在夜里行走,慢慢的学会一个人面对陌生的世界,慢慢学会一个人独立生活!

一步一个脚印,没有走过的路,没有看过的风景,没有到过的地方,你永远只能活在想象的世界里!我带着我那按捺不住的心,想要看看这世界究竟是什么样?于是,我出发了!

我提着我的相机,开始了一段“孤“世而独立的旅程。别人对我承诺,是否兑现我不想去深究,我只知道我对自己的承诺能否实现,我走在了幽幽绿意的青城,看着过路的 行人,呼吸天然的怡人空气,听着风的声音!感受着中国最古老的名山气息,摇晃着手里的相机,记录着幽静迷人的绿树丛林。无从动摇,无人破坏,原来世界可以这样的幽趣,静谧!

“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灌溉成都平原千亩良田的中国最古来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原来它是这样的啊,在地理书上,图像看着很抽象,什么内江、外江,什么宝瓶口,什么离堆??当年我也只是一个”背书女子“。摇摇晃晃的过了吊桥,看着滚滚无情的江水,站在了二郎庙,于是乎感慨起了这位了不起功臣。走在茶马古道上,听着马铃铛和吆喝的声音,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无情的江水也能滋润了大地,他也有柔情的一面,原来世界总是有正反两面 的存在!

书,书院,读书人!-岳麓书院(中国四大书院之一),找这个书院可谓是--众里寻他千百度,隐藏在了古老的岳麓山脚,又坐落在了现今湖南大学院内,真的让人落破鞋底啊!“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是门口的对联,琢磨着这句话,想想,却有此事。从古的”香草美人“到开国的”毛将才”,无论是楚国还是湘江边,依然————。像是穿越,我坐在了毛将才当年学习的座位上(长沙第一师范),看着毛将才当年看的风景,走着曾今,闹哄哄的学校走廊,目视着比我年龄还长的”青年报“。心里”哦,原来是这样“。看完了,领略完了 ,我在高楼丛林中发现了我的仰望----亚洲最大的摩天轮,我用我的脚印证实了,有的距离不是看着很近,就能用手触碰到,其实隔着千万个结界。原来距离看着很近,其实很远!原来幸福也是会转的!

如果你想拥有一位白马王子的话,而我想要一把能削铁如泥的清风剑。只有这样才能配得起”剑门关“这道被李诗人誉为的”难于上青天“的天梯口。我永远都无法平复我的好奇心,因为它会害死猫。我不愿去伤害一只猫,只有用行动证明了。沿壁修的.古栈道,我只想用现代的话说”伤不起啊”,我怕我一个不留神就会掉到那个只见弯曲栈道的深渊。就算我上了青天,我也不知道如何能下青天。关门一开,只见关外的天空如此的宽阔,明亮,清晰,豁然!原来世界的大、险,都是你想象不到 !

背着包,仗着出门培训,花了点小钱(公交车费),到了庄严、阴森的皇家大院-紫禁城,终于在人群中找到了那把让中国人抢了一辈子的椅子,也许这把椅子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他一直都在那里,不费摧毁之力!花了一天的时间,却只绕了半个院子,我只想说“如果没有发明轿子,我想皇帝老子,不会把院子修这么大吧!”人挤人的看完了院子里的大部分文物,我也只能配合清宫剧想象他们的生活了!晴朗的天空在下午5点的时候,莫名的下起雨来!绕了院子,看了故事里的宫(又名“故宫”),离开之前,我也想多看看“天子”休闲娱乐的地方-颐和园,我是这样描述的"有水,有亭,有树,有花,有庙,有塔,有桥,有船,有山,有风,一切与美有关的,她都有!但我还是只能说"如果没有发明轿子,我想皇帝老子,不会把园子修这么大吧!"可惜了由于沙尘暴造成的"京城天气",让这美全部变成朦胧!原来世界可以这样的风景如画!

篇2:简析艺术欣赏的相对独立性

一、艺术欣赏相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具有独立性

一般来说, 当艺术家给出自己的作品时, 他就隐退在作品之后了, 对作品的理解由欣赏者来完成。当观众面对艺术作品时, 虽然也有还原作者本意的意图, 但无论如何他的理解和感受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的, 这就意味着欣赏的过程并不是还原的过程, 而是一个全新的释读过程。就拿我国出土的那些古代墓室帛画来说, 它们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已没有准确答案, 至今对于它的解释都只是后人的重新理解和猜测罢了。这些解释的多样性本身也就说明了艺术欣赏是相对于艺术创作的独立过程。

二、对于不同的欣赏者来说艺术欣赏过程具有相对独立性

有人说, “有一千个观众, 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表明艺术欣赏过程因欣赏者的不同而不同, 其中又可分为几种情况:

1. 不同历史时期的欣赏者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会有不同

所有的欣赏者都立足于一定的历史环境之中。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之中形成的审美观念不尽相同, 人与艺术品的关系也会有变化, 因此不同历史时期的欣赏者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就会出现差别。

2. 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欣赏者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会有不同

在同一历史时期, 由于世界不同地域的民族、国家的自然环境、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的差别, 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欣赏者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也会有不同。德国心理学家曼·科·希勒布雷希特在他的书中讲到这样一个例子:心理学家赫德森在1967年让他的非洲实验人员和欧洲实验人员看同样一幅画, 画面前景表现了一个猎人用标枪在狩猎一只羚羊, 背景是一座小丘, 小丘上有一只大象在树下站立。结果是所有欧洲成年人都能把羚羊和猎人看做画的前景, 而非洲实验人员因为并不懂得透视, 所以他们的回答就不那么肯定。这个例子也说明了不同地域的欣赏者由于生活经历和所处环境不同, 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会有所不同。

3. 同时期同地域的欣赏者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也会有不同

即是是在同一时期同一地域, 不同的欣赏者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也会有不同。这种不同是由欣赏者不同的年龄、性格、爱好、经验、修养和对艺术作品的不同需求等因素造成的。

摘要:艺术欣赏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过程。主要表现在:艺术欣赏相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具有独立性;对于不同的欣赏者来说艺术欣赏过程具有相对独立性。

关键词:艺术欣赏过程,欣赏者,相对独立性

参考文献

[1]曼·科·希勒布雷希特.现代派艺术心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9.

[2]朱立元.接受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

上一篇:选修课《合同法》论文下一篇:送崔十三东游,送崔十三东游钱起,送崔十三东游的意思,送崔十三东游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