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安形势的分析与预测

2024-04-08

社会治安形势的分析与预测(共8篇)

篇1:社会治安形势的分析与预测

2002-2003年:社会治安形势的分析与预测 2003-01-03 13:41:14 中国网

(节选 作者:陆建华 樊在勤)

一、2002年社会治安的基本态势

总体上看,在全国范围内,社会治安继续保持了平稳的态势,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全国刑事犯罪案件高发案的势头得到明显遏制。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1月至9月,全国公安机关共立刑事案件313万起,与2001年同期相比上升0.1%,全国刑事案件升幅与2001年同期相比,下降32个百分点。有20个省区市刑事案件总量与2001年同期相比有明显下降。

与此同时,社会治安的严峻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一些地区的严重刑事犯罪活动还比较猖獗,时有发生的严重暴力犯罪活动给部分居民造成了一定的不安全感。正因为这样严峻的形势,身负维护社会治安职责的全国160万公安干警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牺牲,2001年,全国就有443名民警献身,6000多名民警负伤。

2002年严打整治行动在全国各个地区各个领域中全面展开,声势大、力度强,远远超过2001年。这是2002年社会治安形势保持基本稳定的最主要因素。根据多年的经验,主管部门已经形成了强化治安防范的宏观思路和具体工作制度。这是社会治安工作的一个重要突破。2002年,社区防范成为这方面工作的一个重中之重。在2004年以前,全面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到2002年9月,全国已经建立社区警务室2.6万个,配备专职社区民警5.7万名。

2002年的一些民意调查结果也显示,公众对公安力量的社会评价一改过去的低迷状况,而出现明显的上升势头。

在各种政治外事重大活动期间,采取各种途径确保社会稳定的局面,尤其在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举行前,全国公安系统全力以赴,艰苦工作,真正做到了“四个防止“:防止发生敌对分子滋事捣乱事件,防止发生暴力恐怖事件和重大恶性刑事案件,防止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防止发生群死群伤等重大治安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这是对社会治安工作的一个整体性检验。

二、2002年社会治安形势的几个主要特点

2002年社会治安形势的种种特点表明,下列几个关系的变化是值得注意的:

第一,严打活动与治安形势好转之间的关系。2002年的实践说明,在现有的情况下,严打依然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种主要的出击性手段。很多统计显示,不管是在全国范围内,还是在局部的地区范围,严打行动实施得越有力越有效,刑事犯罪活动就越可能得到遏制。

第二,社会治安领域的治标与治本的关系一直是各方面关心的。“重在防范、重在治本”的预防控制犯罪战略已经确立为社会治安工作的指导思想之一。各级公安部门进一步调整力量,合理布局警力,在不同层次上突出不同的重点,尤其注意“高危人群”和“高危地区”的防范。在2002年的工作中,公安机关参与重点排查化解各种可能由民事纠纷演化成重大恶性刑事案件和可能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许多事件确实是在萌芽状态就被彻底地遏止住。

第三,警务系统力量与非系统力量的关系,正在为提升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的一个很重要的关系。2002年最突出的进展就是结合城乡社区建设,把社区的非警务力量以各种方式组织起来,成为警民一体化程度很高的治安防范机制,社区的居民治安组织、各单位各系统的相关部门,都成为社会治安保护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常规工作与处理突发事件的关系是近年来很突出的问题,突发事件对社会治安稳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2002年,大量的突发事件与社会生产安全秩序有关,对公众的心理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冲击,降低了人们的安全感。而其他类型的突发事件更多地与一些群体性事件有关,比如球迷闹事、部分失业下岗人员上访等等,这也是影响社会秩序的现象。要建立和完善预防和控制突发事件(尤其的街头突发事件)的完整机制,其运行特点与常规工作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有更精练的指挥系统、情报系统、快速反应系统和特殊的警力装备和人员。

三、2003年及未来若干年影响社会治安形势的重要因素

1、社会治安秩序的问题会引起全社会越来越强的关注。2003年将是“两年基本扭转社会治安秩序”目标实现的最后一年。根据两年的实践情况,将会提出未来若干年内社会治安工作的新任务和新重点,新思路将会被提出来。强化一个地区领导人和领导班子对一方稳定的责任,是一个大趋势。

2、社会公众对高安全感的期望会增强。虽然近些年来公众的安全感呈逐渐上升趋势,但是有两个因素将使他们这方面的期望更加强烈,一是一些地区的社会治安局势依然比较严重,不断发生的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和常发性的侵害财产的犯罪活动,还会影响人们的安定生活,一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安全环境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3、应该承认,在2003年乃至未来若干年,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还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它们将是导致社会治安局势复杂化的重要原因,从总体上看,在中国,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发阶段还没有完全过去,部分地区的治安形势会比较严重。一些恶性案件发生会产生比较大的社会影响。

4、公安工作的机制和体制改革将会出现重要的突破。防范犯罪的机制、社区警务模式、联防体制、公安队伍自身管理制度等领域,都会有新的改革措施出台。与社会治安形势相关联的许多社会经济因素会引起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管理体制的改革一定会在新的高度上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控制,形成更有效、更快速的反应机制和工作制度。

篇2:社会治安形势的分析与预测

今年上半年,我市公安机关在XX市委、市政府和XX市公安局的领导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大力开展“机动车反盗”、“两抢一盗”、“反扒”等专项行动,集中开展打击赌博违法犯罪活动和处理群众信访问题,全力以赴协助党委、政府开展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严厉打击、严密防范“法

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有效地遏制了刑事发案上升势头,确保了全市社会稳定和治安大局平稳。上半年工作呈现以下亮点:

一是以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天网行动”成效显著。根据XX市局统一安排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追逃查失为主的“天网行动(2号)”,行动中共出动力警力200余人,清查旅馆、暂住租赁户及公共娱乐场所400余处和“法轮功”重点人员住处200余户,抓获现实活动人员6人,查缴各灯法轮功宣传品464件(份),破获“法轮功”案件6起,刑事拘留1人、治安拘留4人,极大的打击了“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现实活动气焰。

二是妥善处置各类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苗头。上半年,我市发现并掌握各类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不同规模的群体性事件61起(次),参与群体性事件人员共达到2500余人(次),由于措施得力,没有发生一起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特别是加强了对全市213人员的工作力度,目前,全市213人员的思想稳定,串联活动得到有效控制,得到了XX市局的通报表彰。

三是刑事犯罪活动得到有效控制,破命案率达100。上半年,全市共立各类刑事案件1578起,比去年同期1700起少发122起,降幅为7。破获了群众反映强烈的“XX系列抢劫案”,影响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全的抢劫、抢夺、诈骗等发案得到有效遏制。7起涉命案件得以全部侦破,破案率达100。

四是查禁赌博违法犯罪活动成效显著。强化措施,大力开展查禁赌博违法活动,共查获大小赌博48起,治安处罚65人,打击处理4人,罚没款72410元,收缴赌博机107台。我市赌博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止,由赌博引发的社会问题明显减少,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五是“大接访”工作取得实效。以“人人受到局长接待、件件得到依法处理”为工作目标,从切实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出发,深入扎实做好公安信访工作,妥善处理在公安执法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引发的信访问题。共投入警力142人,投入办案经费16.4万元,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40件65人(其中控告民警违法违纪2件、申诉4件、要求解决问题10件、反映违法犯罪情况24件)。目前,通过工作,已办结16件,息诉10件,回访上访人17次,移送法院处理4件,其余10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解决群众经济困难6.1万元。信访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亲民、爱民、护民、为民”的思想及作法满意率达100。

上半年,全市社会稳定和治安情况主要特点是:

一、“法轮功”等邪教组织非法活动明显减少,但反党反人民的政治阴谋却暴露无遗

今年以来,由于我市“法轮功”“上线级”人物及重要骨干纷纷落网,“法轮功”窝点被捣毁,“法轮功”组织遭受重创,我市“法轮功”邪教组织非法活动明显减少。上半年共发生非法活动76起,比去年同期(177起)减少101起,降幅为57;立案8起,与去年同比(25起)减少17起,降幅为68;破15起(含去年积案7起),破案率100,实现了非法活动发生率、案件发案率下降和破案率上升的“两降一升”目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以追逃查失为主的“天网行动(2号)”中,清查旅馆、暂住租赁户及公共娱乐场所400余处和“法轮功”重点人员住处200余户,抓获现实活动人员6人,查缴各灯法轮功宣传品464件(份),破获“法轮功”案件6起,刑事拘留1人、治安拘留4人,极大的打击了“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现实活动气焰。但是同“法轮功”斗争面临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随着“法轮功”组织希冀全国“两会”平反的愿望破灭,“法轮功”邪教组织借助境外敌对势力掀起又一场反党反人民的政治活动。主要表现在:一是“法轮功”炮制的《九评共产党》反动刊物,大肆对我进行反动宣传、煽动,攻击党和人民;二是针对政法机关工作人员和相关群众投寄“法轮功”信件以及以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法轮功”宣传;三是散发、张贴、悬挂“法轮功”宣传品活动仍十分活跃。

此外,境外基督教活动开始向我市渗透。4月29日,台湾中央神造会牧师庄飞等人到我市XX办事处XX村组织12名基督教徒聚会,讲解《圣经》。

二、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得到有效控制,但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诱因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篇3:社会治安形势的分析与预测

作为山西社科院的专家们鼎力打造的精品项目, 今年的“蓝皮书”同往年相比有如下特点:一是围绕金融危机给山西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 从投资增长、经济转型发展、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二是在总报告部分新增加了《2009~2010年山西社会形势分析》, 对2009年山西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特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对2010年山西社会发展进行了展望;三是对劳动就业形势、大学生村官、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四是新增加了“他山之石”栏目, 邀请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内蒙古5个省的有关专家学者撰写了专题报告, 总结了各省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和取得的经验, 以期对山西省的经济发展能有所启发和借鉴。

回顾总结2009年的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蓝皮书”认为有以下亮点。

第一, 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的山西经济跌宕起伏, 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但最终成功地走出了经济运行的低谷, 实现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蓝皮书”对山西省经济形势进行了跟踪分析, 认为此次经济增长大幅回调是多种原因促成的, 既有经济周期性运动的规律性回调, 又有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与持续蔓延的影响, 加之山西作为一个资源型外向经济的省份, 其省际间的外贸依存度居全国前列, 即大进大出的贸易结构和畸重、单一的产业结构使得山西在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经济回调幅度更深, 经济运行更显低迷, 应对冲击的能力更弱。从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看, 山西经济同全国经济一样仍处于中长期回调阶段, 但回调幅度远超过正常的周期性回调幅度。伴随国际市场的缓慢复苏及全国经济回升趋势增强, 加之山西内部经济结构的调整, 2010年山西经济将平稳回升。

第二,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投资快速增长。2009年, 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呈现出“规模适度扩大、增速明显加快、结构逐步优化、活力显著增强”的发展态势。“蓝皮书”对山西投资快速增长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今后要发挥投资在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中的引导作用, 强化重点项目的“牵引力”作用, 发挥投资优化产业结构的“提升力”作用, 加强工业投资在转型发展中“主动力”, 重视民间资本对投资增长的“促进力”, 提高多元化投融资供应机制“支撑力”等一些列政策建议。

第三, 第三产业快速增长, 尤其是旅游业逆势上扬, 成为促进山西转型发展的重要产业。作为山西省着力培育的新型支柱产业和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 山西旅游业在过去的一年里, 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甲流”袭击等诸多不利影响, 保持了近年来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蓝皮书”相关专题分析到, 全省旅游经济各项指标逆势上扬, 旅游接待人数首次突破1亿人次大关。究其原因:一是应对措施得力。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 旅游行业部门主动出击, 积极应对, 通过实施扩大消费的春季行动和秋季行动等一系列应对措施, 使旅游业发展一枝独秀, 强势增长, 成为山西省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二是山西省已形成旅游产业发展的扎实基础。由于多年来, 特别是“十五”以来, 山西省积极坚持产业结构调整, 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产业, 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地位, 出台一系列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政策措施, 使山西省旅游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应对危机能力。

第四, 关注民生,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09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 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经济发展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 山西省从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方面入手, 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平稳运行, 百姓从发展中得到了更多实惠。“蓝皮书”就全省劳动就业、大学生村官、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蓝皮书”认为山西全省就业形势总体向好, 从业人员不断增加, 就业结构趋向合理;大学生村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有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有利于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维护农村的稳定和谐, 同时也开辟了一条培养选拔党政干部后备军的有效途径;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山西省中小企业也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尤其是尽力减少裁员, 保障企业职工的权益, 为稳定就业, 促进山西全省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展望2010年和今后山西的发展, “蓝皮书”在对2010年山西经济走势分析的同时, 对影响未来山西省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第一, 2010年山西经济将稳步回升。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一季度山西GDP和工业增加值增速的大幅下降, 是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的过度回调, 回调幅度远超过正常的周期性回调幅度。在全国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作用下, 2009年山西投资和消费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 使得山西全省经济在2009年后半年开始步入止跌回升向好的趋势。分析2010年全省经济走势, “蓝皮书”认为:伴随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及全国经济的回升向好, 将有力地拉动山西省经济发展, 在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 山西全省经济的内在动力显著增强、基础更加扎实, 加之在应对危机的实践中, 锤炼了队伍, 提高了本领, 积累了经验, 有理由相信2010山西经济将平稳回升。“蓝皮书”结合经验数据分析, 2010年山西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预测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 财政总收入增长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 进出口总额增长6%,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

第二, 新形势下重塑山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世纪80年代以来, 随着山西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山西省逐步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其他省份的畸重产业结构和独特的区域发展特征。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不断向纵深蔓延, 全国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和各地区之间区域联合迅速发展以及近期中部崛起规划的提出的新形势, 山西的产业结构和区域定位及发展战略必须进行新的调整。为此, “蓝皮书”专门就山西省未来的区域发展战略进行了专题探讨, 提出了:一是利用国家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 以中部崛起规划中“一个枢纽”的安排和“三个基地”的定位来调整未来的产业布局思路, 抢占中部崛起战略的先机。二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及国家的相关政策, 申请既符合本省实际又配合国家经济调整方向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跟上“新特区”发展的步伐。三是加大力度实施全省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 创新调整方式, 以适应新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四是发展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 引导城镇重点布局地带、都市区、城镇组群整合发展, 促进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构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

篇4: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与预测

关键词:宏观经济形势 经济分析 未来发展趋势

1 概述

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及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影响着政府、企业或个人对市场的决策和调控的决策。在实际分析和判断中,如果忽视了正确的原则可能造成宏观经济判断上的分歧,使得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判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难以确保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必须科学合理的分析与判断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准确的把握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从而提高个人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政府部门经济调控的有效性。

2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情况

2.1 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机遇 一是我国经济顺利驶入了稳定发展的正常航道;二是内生性增长机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是中国出口呈现出了恢复性增长的趋势。

另外,目前中等收入国家向逐步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内需潜力巨大;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企业在面临市场经济改革或者调控时,自我发展能力和适应能力逐渐增强;国民储蓄率较高,对宏观经济政策发展空间较大等。

2.2 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首先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我国通胀压力有增强的趋势不利于市场调控,使得我国房地产行业和汽车行业无法形成新的增长点,房价、物价持续上涨。另外地方债务风险、局部金融风险仍然存在并在积累,诸多中小型企业发展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出现一方面贷款宽松,一方面贷款难的问题同时存在,给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3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未来趋势判断需要把握的问题

3.1 确定经济变量合理的参照 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以及未来趋势的判断,涉及到的宏观经济变量范围较广,往往需要正确的确定相关参照值,参照值可以是正常值、过去值或者目标值,往往需要根据实际的经济变量,以确定不同意义的参照值。就GDP增长率来讲,其主要反映的是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一个经济变量,因此可以将潜在的GDP增长率作为参照,也可以将目标增长率作为参照。实际GDP增长率下降或者上升并非都意味着宏观经济趋坏或者趋好,应该是趋近于潜在GDP增长率的实际GDP增长率上升,意味着宏观经济发展形势趋好;背离潜在GDP的实际GDP增长率上升,意味着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呈现不好的趋势。

3.2 区分经济变量临时性波动和趋势性变化 经济变量的变动往往呈现临时性和趋势性,对于这两种波动形式必须进行准确的区分与判断,切不可将两者混淆。对于2011年2月份我国出现进出口负值,有人认为主要原因是中国贸易顺差多年一直扩大的趋势造成的。但是实际上造成我国进出口长期顺差的原因是消费率过低、储蓄率过高。储蓄率过高造成投资率过高,提高了产能,这必然会使得出口扩大、进口减少,造成顺差增加。这种中国经济的失衡是长期形式的,而个别月份的变化只是临时性波动,不会是趋势性波动。对经济变量临时波动和趋势波动变化的正确区分,能帮助企业决策者正确的判断宏观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提高企业市场变化的适应力。

3.3 加强通胀预期的管理 首先大力扶持农业生产,对农业产品市场运行机制和市场规则加以监督与管理,有效防止炒作投机。同时提高国际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动的重视程度,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缓解通胀带来的压力。另外,需要根据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趋势适度提高存款利率,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促使合理均衡汇率的形成。通过强化通胀预期的管理,在分析和判断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形势上,对其进行宏观的调控,能有效的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3.4 重点调控房地产市场 首先应结合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建立有针对性的住房供应机制;加快廉租房住房建设,使其因商品房投资下降给我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方面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对于商品房供应通常需要及时进行动态检测,对不合理的住房需求进行制止与疏通,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另外还应该强化房产税的推动工作,积极完善相关的财税和金融政策,加强房地产信贷风险的管理,为房地产市场提供更多的住房资源,在缓解市场不合理住房需求的同时,也对我国宏观经济进行了调控,有利于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

4 结束语

一直以来,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判断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面对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必须全面、深入的分析,对相关措施进行准确的把握,确定经济变量合理的参照,区分经济变量临时性波动和趋势性变化,强化通胀预期管理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有利于相关企业和部门对宏观经济进行实时的了解,并对未来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掌控,从而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经济措施,实现企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富民,梁学栋.宏观经济、政府规制与房地产市场发展——政策调控与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研究论坛综述[J].经济研究,2012,

12:152-155.

[2]张培源.中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相关性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3.

篇5:社会治安形势的分析与预测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人民网视频访谈。今天我们演播室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作客我们的演播厅。[15:43]

嘉宾张翼

各位网友好。我很高兴今天能够和主持人一起完成这次访谈的任务。[15:43]

主持人

我们今天访谈的主题是来解读社会蓝皮书,社会蓝皮书是去年年底12月22号发布的,一经发布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首先,我们有请张院长和我们来聊一聊或者总结、评价2017年中国社会的特点是什么?发展的总体状况是什么? [15:46]

嘉宾张翼

主要有这么三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扭转了经济一直向下的态势。虽然这个态势还不是很强劲,但是与2016年6.7%增长率相比,今年前三季度是6.9%的增长率,既是考虑到第四季度出现的蓝天保卫战的决心和调控房价的决心的展示,考虑到这个可能会影响到第四季度的国民经济增长的幅度。但是,全年的增长率,根据各方的预测,基本能够达到6.8%的增长状况。6.8%的增长状况与原来6.7%的增长状况的不同,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能出现了大的发力。这个动能里面有两个方面需要关注到,一个是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当中比较强劲,第二个是在消费当中,旅游、体育、保健服务业方面的扩张为新的动能,以高技术的投入为新的动能,以高技术当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里面的高端技术方面的拉动为新的增长点。这个方面的表现比较强劲。我们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果初步显现。这是第一个亮点。[15:46]

嘉宾张翼

第二个亮点,尽管中国经济增长不如十八大之前能达到8%、9%、百分之十几的增长,但是我们国家解决就业这个方面的力度加大,也就是说,在十八大之前的五年,我们可以看到国民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城市新增的就业岗位数大约是150万到180万之间,但十八大之后这几年的表现就是,国民经济增长每一个百分点,在城镇新增的就业岗位数能超过200万,我们看到的是,每年新增的城市就业岗位都在1300万以上。这个特别让人欣喜,西方各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会出现比较高的失业率,但是我们国家无论是大学生的就业,还是农民工的就业,都出现了好转。大学生基本上半年就业率能达到91.8%,是个非常高的指标。对企业主是招工难的问题,对农民工来说经常性换工作岗位,农民工的工资增长在最近的五年当中,弹性系数要大于城镇户籍人口增长系数。第二个亮点就是就业一直保持着一个非常显著的良好的态势。[15:49]

嘉宾张翼

第三个亮点,整个精准扶贫的工作取得非常重大的进展。2017年,我们又完成了一千三四百万人脱贫任务,到2017年年底,具体的统计数据还没有出来,但是根据我们的预测,基本上在2016年4300万的基础上又减少1300万,这就是说,2017年年底,大约全国贫困人口的数量已经缩减到3000万左右。2018年,我们准备继续再减少1000多万人的精准扶贫的任务。如果这样持续下去,2020年,我们完成精准脱贫的绝对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就一定能够完成。

这三大亮点主要是实实在在的,让大家能感觉到的这样一个亮点。[15:50]嘉宾张翼

第四个亮点就是让网友或者全国的老百姓都能够共同感觉到的就是,咱们国家在解决环境污染这个问题上,这个力度持续发力,今年蓝天、白云的天数比往年又延长了很多,最大的感觉就是百姓感觉到入冬以来,去年或者前年都有非常严重的雾霾,现在来看,500以上的雾霾基本上很少很少。我去印度就发现,印度的雾霾,包括新德里周边的地区,我们去调查的时候,就发现他们的雾霾经常PM2.5超过1000,800-1000左右的天数是经常司空见惯的,但是我们中国在发展过程当中,由于党和政府持续发力,这个方面有显著的变化。

这四点是实实在在的我们感觉到的好处。[15:51]主持人

张院长总结了四个亮点。一个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个是解决就业,还有精准扶贫,以及蓝天保卫战。确实,我们能够在过去的一年感受到这四个方面取得的进步。让您来总结或者评价,或者用社会蓝皮书里面的话去总结评价2017年,会怎么说? [15:51]

嘉宾张翼

砥砺前行、努力奋进、改善生活。[15:52]

主持人

虽然字数比较少,但是我觉得这个分量比较重。[15:52]

嘉宾张翼

尤其在民生这个方面的改善是可喜的。[15:52]

主持人

刚刚我们聊了2017年社会蓝皮书对于过去的总结和评价。对于2018年,又有什么样的预测呢? [15:52]

嘉宾张翼

2018年在三个方面我们感觉要注意。第一,经济尽管在2017年比2016年多增加了0.2个百分点,但是,调头向上的趋势还不是非常强烈,而且2017年拉动经济增长过程当中,尤其前半年,主要是靠房地产这个方面的扩张,在2017年后半年,我们加重了对房地产的调控,即使在调控的前提之下,经济仍然在虚拟的地方运转的偏好还非常强烈。进入实体经济的资本态度,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来。我们才看到各个城市里面在后半年出现全民排队抢房的现象还比较多。如果加大控制的话,它的增长以及向实体经济里面转移的动力,还需要继续观察。经济下行的压力还比较大。2018年我们要注意的是严防经济下行的压力,要在经济的高速增长转变到高质量的发展的转型时期,一定得观察好是不是高质量的发展,把这个指标定好,观察好,监控好。这是第一个2018年需要注意的地方。[15:54]

嘉宾张翼

第二,精准脱贫越往后面,真正贫困人口这一块脱贫的难度会加大。为什么?好脱贫的在前两年、前三年都已经脱贫了,真正剩余下的这些人,主要以老弱病残为主。我到农村去调查的时候,贫困户里面主要的构成可能老年人占了40%-50%的比重。当年返贫的人也可能占20%的比重。还有一些因为结婚返贫,或者因为生病返贫的,这个占一个大的比重。这些比重在常态化人口当中占的是硬核的部分。2018年脱贫里面,政府部门要监控,不能让地方政府虚报数字,尽早脱贫。现在这个脱贫,党中央有一个非常英明的决定,就是这个地方的县委书记和县长,如果本地不脱贫,你不能够调到别的地方任职。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地方就会有这样的冲动,希望早点脱贫,早日揭帽,不像原来有“争取戴上贫困县帽子”的情况。2018年我们一定要加大监控的力度,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觉到好处。[15:55]嘉宾张翼

第三,严防房地产的回潮。现在经济稍微出现动荡,或者经济波动,地方政府总是在旧动能里面找发展的动力,而不是在新动能里面发展。最近一段时间各个城市里面你可以看到,大家都是在酝酿,说因城施策。怎么施策呢?原来更加鼓励的是加强高科技转变,要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但是现在有些落后的地区,更加希望找中国制造,高科技发展,没有各个地方政府的领导以及各个地方政府发展的基础,可能科技不是很强劲。因此,再找回到房地产来,我们要放开房地产的控制,加强中心区的调控,周边地区是不是放开,以此拉动经济增长的冲动,在各个城市里面都非常强烈。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央政府不加大调控的力度,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决策之间的不一致,就会出现。所以,蓝皮书也告诫地方政府说,一定要响应党的号召,要加大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角度转型。

前三个是比较明显的。[15:59]嘉宾张翼

第四个也对蓝天保卫战方面表示担心,因为我们整个经济一波动,很多地方的领导就会说,由于你的限煤,由于整个环境的保卫,使得我这个地方的经济增长上不去,老百姓就业上不去,甚至提出很多意见,我们这个地方的民生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总之一句话,在原来传统的思路里面来解决当前问题的那样一种想法很有市场。2018年我们能不能坚持贯彻十九大精神,把中国的转型往良好方向发展的这四个预期方向,我感觉还需要我们继续地贯彻。[16:00]

嘉宾张翼

第五个方面,经济下行过程当中,我们还需要解决好社会治理的问题。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很多地方政府也会出现一种简单的粗暴的执行政策达到目标的主张,由此也会影响到干群关系,影响到城镇户口和外地来京的其他非北京户口或者非上海户口或者非深圳户口的这样一些人之间利益矛盾的处理问题。我们如何既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又比较好地解决好社会治理的问题,可能是在2018年还需要特别好地去做好这个工作的地方。[16:02]

主持人

您刚刚说到了有五大发展态势的预测。去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2018年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确保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打好这三大攻坚战,目前还存在着哪些困难?破解它的思路是什么? [16:02]

嘉宾张翼

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这个精神里面,首先第一个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确特别严重,因为现在去杠杆的过程当中,把很多杠杆转到了居民的杠杆上面。原来居民的杠杆数,可能20%的人有负债,现在越是沿海地区的居民家庭,由于去年、前年去库存过程当中,家庭内部加了杠杆,家庭整个存款的增长率和贷款的增长率之间,就发现贷款的增长率远远大于存款的增长率。如果贷款的额度再大于存款的额度,这个风险就特别大。还有一些人在炒房子的过程中,一个人手里好几套房,这几套房子整个杠杆加得特别高,一旦有经济波动,一旦不能还按揭的时候,比如这样的人群比较多,一定会出现金融性的风险。党中央在经济工作会议上作了立场非常坚定的布局。希望不管是金融部门,还是整个社会经济,尤其是地方政府在举债的过程当中,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举债的随意性也比较大嘛,这两个地方,政府举债和家庭部门的债务,可能是在2018年需要特别关注的债务问题。这个债务问题,如果2018年解决不好,出现大的动荡,会对将来很多年的,甚至对“十三五”时期的国民经济计划的执行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这是第一个的确需要很关注的地方。[16:04]

嘉宾张翼

第二,现在精准扶贫过程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个问题是上面很热,下面地方基层力度不够。驻村的干部经常是名义上驻村,实际上没有驻村。从村落来说,大队党支部书记和村长,比较先富起来的这一部分人,实际上是住在县城里面或者城镇里面,他们经常不在这个村落。因此,导致在精准扶贫方面的一些上面的政策的投入,尤其是资金的投入,在产业扶贫这个方面,落不到实处,真的贫困户没有实实在在地见到好处。这个方面要防范风险。另一个问题是村落治理和精准扶贫没有密切结合,以为这个扶贫仅仅是扶经济上的贫,如果只是在经济上把这个产业发展下去,没有把村落里面的社会治理加上来,村落里面人际关系淡漠,人与人之间原来的互助,基本上就荡然无存,每一个农户成为企业一样的农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经济关系,而不是社会感情的关系,就使得这个村落变成陌生人社会。我们说这不是将来乡村社会建设的趋向。这几点是精准扶贫当中我们要防范的地方。[16:15]

嘉宾张翼

第三,蓝天保卫战里面,现在中央政府的决心大于地方政府,我在调查过程当中,很多地方领导人觉得是被动地改变环境,而不是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十九大的精神,来提高产业的升级。蓝天保卫战要对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这个方面要进行培训,让他们主动作为。[16:16]主持人

为什么他们会这样被动? [16:16]嘉宾张翼

明年是换届。新一届政府上台以后,会说我们“亮剑”要有一个过程。一般原来说的新官上任三把火,现在新官上任以后,为了避免出现一些矛盾与冲突,他会说观察一下,看一下,然后再“亮剑”,这个过程拉得太长。所以,在这个方面,他们要把这个被动变为主动才好。[16:16] 主持人

您刚刚分析了一下目前存在的困难,这个破解的思路是什么? [16:17]嘉宾张翼

我自己感觉,十九大报告是最近一段时间里面写得最好的一个报告,而且这个报告既对我们国家未来的宏伟蓝图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一样的表述,也对我们当前的具体任务做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安排。当前为了破解这三个难题,还是需要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把这个精神入脑入心,通过入脑入心的过程化为我们的行动,制定地方的整个发展蓝图,把地方的蓝图和中央的蓝图拼接在一起,绘制整个民族的蓝图。用这个方式解决这三个问题。[16:17]主持人

十九大报告是给了我们一条很好的指示性的文件。[16:17]嘉宾张翼

是一个蓝图性的文件。[16:18]主持人

刚刚张院长也说到了,您在总结2017年社会发展的一些特点,也提到了消费是拉动了经济的增长。据了解,消费对经济增长,今年贡献是达到了64.5%。去年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出现了哪些新的特点? [16:20]嘉宾张翼

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整个经济增长过程中,第三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火车头、引擎。第三产业拉动里面,消费又是拉动的引擎。在消费里面,有三个变化,一个变化是人们在食品消费所占的比重进一步降低,恩格尔系数从原来大约是30%左右,降低到2017年,我估计整个全年算下来,会降低到29%,就是每年都会降低的趋势是个非常良好的趋势。在食品结构里面,我们又观察,人们对粮食类的食品消费的额度进一步降低,但是对肉禽蛋奶菜水果这个方面的消费所占的比重也是迅速地扩大,这个消费里面,一方面是食品消费,整个食品消费里面所占的比重降低,而非食品类的消费占的比重上升的结构变化。在食品消费里面,肉禽蛋菜水果这个方面的消费结构所占的比重的拓展。第三个特点,人们对服务的消费超过对商品的消费。尤其我们在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的过程中,我们系统地计算过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结构,对教育、旅游、保健、家庭内部的服务,比如养老服务,这个方面的消费额度,早就超过了对食品的额度消费。将来的一个最大的亮点,也就是中国已经从原来的,当然习总书记早就说过,从原来波浪式模仿式的消费已经转变为个性化的、特例式的、定制式的消费过程,在这个消费过程当中,原来定制的仅仅是商品这个类别,但是现在定制的就是服务,家庭服务和社会服务这个方面的定制会越来越强烈。这几个方面的变化,都是在去年和前年的变化过程当中更进一步地向这样一个趋势,强化了这样一个发展的趋势。[16:20]主持人

确实我也感觉到,过去的一年人们对于服务业上的消费是比粮食、吃的方面花费得更多的。我们再来聊聊共享经济。去年包括前年共享经济一直都特别火,而且也是横空出世之后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但是我们又不能忽视的是,它是创业失败的一个重灾区,您怎样看待目前共享经济在我国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以及它所面临着什么样的困境? [16:21] 嘉宾张翼

从这个提出到发展,到当前这个规模,在探索方面,中国是世界上走在最前面的。促进共享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一些企业破产了,我们考察这些企业成长的履历就发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自身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没有解决好,一哄而上地去圈钱的想法还是比较多。不管哪个方面的共享,共享的前提是保证一部分押金的存在,由于押金的存在,这就成为银行一样,相当于在很短时间之内,一下子把社会上的资金汇聚为一个非常大的存款单位,如果这个存款又在别的地方去投资,不能够顺利收回它的预期收益,马上就出现共享经济支持的基础动摇。你看到很多人说要把我的押金退回来的时候,很多企业没有押金了,或者当前退不回了。我的感觉,共享经济虽然已经走出了很大的一步,但是在探索的过程当中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中国探索阶段的共享经济的发展与共享社会支持方面,解决好十九大提出的社会矛盾,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这个地方出发,从共享这个方面投入,这就是从服务或者产品来满足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但是,我们看到的,目前共享经济这一块,不是往技术的层面去共享,而是往基础去共享,是往降低的消费层次的地方去共享的比较多。本来是为了升级换来消费,但是共享这个层面经常出现的是降级的、满足消费的冲动比较强烈。降级过程中,因为老百姓已经不需要了,比如自行车的共享,太多的投入,但是由于人群的使用跟不上的时候,必然会出现很多企业的破产。风险与机遇并存。[16:23] 嘉宾张翼

怎么防范这个风险?我自己感觉有这么两点。第一,企业在做这个共享的时候,必须把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消费者的消费升级的诉求结合在一起,这是第一个,必须来建立这个企业的理念。第二个方面,在消费者的消费过程当中,量力而行地风险评估的方式上来做共享,不要在共享过程当中,不但没有共享,而是共享风险了。本来共享经济的,经济是增值的,往良好方向发展,结果共担风险了。把共享经济绝不能转化为共担风险。对每一个消费者来说,299元的押金感觉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损害了群众的基础,使得共享消费者支持的信心动摇以后,那对整个共享经济的发展都是特别不好的,可以说把信心、信誉动摇以后,别的企业往前再走一步的时候就很难了。[16:29]主持人

我们刚刚聊到了共享经济,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老年人的互联网生活。我发现现在身边经常有一些有文化而且有收入的中老年人,特别喜欢上网。但是他们特别容易在网上上当受骗,您认为这个原因是什么? [16:29]嘉宾张翼

一般态势是这样,老年人当中上网的比例远远地低于年轻人,越是年轻的人,网民越多。我们国家现在大约是7亿多的网民。7亿多网民里人面,老年网民的数量实际上是比较少的。60岁以上的在整个比例当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是60岁以上的人里面,有上网能力的这部分人,两个情况,刚才你说到的情况。一个是收入稍微高一点,一个是文化程度也稍微高一点。不然别人没有这个能力上网,需要培训。这部分人上网,一般就是以聊天居多,以看一些新闻居多,以看一些段子,这个方面的比较多。因为老年人的生活、文化方面的产品还不够多,因此出现他们在微信群里转发或者熟人圈里转发这样一些情况,成为他们在上网活动里面的主要活动。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骗子就会潜入到微信圈里面、熟人圈里面来,发一些红包,发一些给你补充流量的APP之类的,让老年人点击。老年人防范风险的意识不高,老年人生活、成长的时代都是计划经济时期,或者是改革开放初期,在那个阶段里面,人们对媒体的了解主要是官媒比较多,官媒的信誉相对很好。现在网络是自媒和官媒并存的情况,自媒体里面大多数人在说话的过程当中,不是说老年人互相传信息,他爱传假信息,而是因为老年人自己无法识别哪些信息是真的,哪些信息是假的。这种情况,他是自己无故地把自己的朋友骗了。比如存款,说存款的额度多大,你的收益会达到20%、8%、9%,自己买了这样一个抵押的产品,动员自己的朋友也去买这个产品,一骗就一串的情况;或者最近我买了这个药多么有效,那个床垫两万块钱,睡上以后,所有慢性病马上就会消除。这样一种虚假的广告也把老年人坑苦了。老年人当中文化程度比较高的,有钱的这部分人容易上当受骗,是因为他容易在网上采购、买卖。稍微收入低一点的,基本上都在实体店里面购买的时候,就不容易产生被卷入到欺诈活动当中去的行为。因此,这部分人往往是骗子们瞄准的对象。[16:34] 嘉宾张翼

怎么来防止欺骗现象的发生呢?我的感觉,一个是还需要和自己的子女多交流,碰到这样的购买事件的时候,或者APP上下载某些东西的时候,先跟自己年轻的子女交流一下,然后征得他们的同意后,再去做一些网上的买卖,是不是更加保险一些。第二个,一般情况,观察一下,打听一下,看到网上有这样的事情以后,在自己熟人圈里面自己实体社会里面先打听一下,再去发生这种买卖行为、消费行为,是不是更加保险一些。这两条希望我们的老年朋友不要忘记。[16:35]主持人

在今天的节目向各位老年朋友呼吁,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和自己的子女、周围的朋友商量,不要冲动行事。

蓝皮书中指出,2017年中国的舆论场发生了深刻变化,中等收入群体构成网络舆论的主力军,而且他们关注有关生活质量和发展前景的话题,网民“代入感”和移情作用强烈,有时候还会抒发对阶层固化等社会深层问题的“集体焦虑”。张院长怎样理解? [16:35] 嘉宾张翼

中等收入群体往往是一个文化程度有保障的群体,基本上在我们的调查里面发现,大学本科以上的人在中等收入群体当中所占的比重会很大,念过大学的人当中,大约有60%-70%的人实际是在中等收入群体里面。如果是在初中以下的里面,中等收入群体所占的比重会稍微低一些。因此网络本身是有网络能力的人在活动的。网络意识形态的形成和网络灌水这种行为实际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这帮人在里面,他有这个能力在里面灌水、吐槽。比如一个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工一天工作9小时以上,让他写500字是很难的事情;但是让本科以上的或者大专以上的这部分人,打字打上300字或者500字以上,是比较简单的事情。因此就会放大在整个网络里面:他们谈的一些话题,这些焦虑,“阶层固化”,都是中等收入群体的人谈的比较多。但事实上对整个社会来说,发展到我们当前的这个阶段,社会流动正在转变流动的方式,一般我们说在工业社会里面,最容易改变一个人的社会阶层,也就是说在工业社会里面,如果你念过大学,你会迅速地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在城市里面,你不会进入到一般蓝领工人的工作岗位去工作,比如你父母亲是农民,你一下子跳跃到可能公务员、白领工作岗位上来工作,或者把自己从中低收入阶层突然转变为中高收入阶层或者是中等收入阶层,这样一种状况。但是我们社会发展到后工业化以后,后工业化的一个特点是,工业生产部门所创造的就业岗位是收缩的,但是后工业里面创造的就业岗位扩展速度是匀速的,而不是突然的。一旦进入到后工业社会里面来,一个大学生,你的初职是服务业里面,跳跃性的变化很难,只能在第三产业或者服务业里面是比较慢的,从八级到九级再到十级,这个速度的变化,也有很多人可能一辈子是在八级上,不能够进入到九级、十级、十二级。在全世界来看,当这个社会从工业社会转变到后工业社会,或者后工业社会的初级阶段转变到后工业社会的中高级阶段的时候,“阶层固化”的状况都会存在。但是,对于社会学家在分类的时候会说,这个时候的社会流动不再是跨阶层的流动,而是在阶层内部不同职级之间的流动。因此,“阶层固化”很难说是固化,只不过是我们这个社会在40年里面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又马上转变到后工业社会,这个阶段的时候,在前期可能会感觉到比较明显的跨阶层。在后期,跨阶层流动率就会很小,但是在阶层内部的流动率稍微会大一点。比如说你总一个副科长变成科长,你会觉得我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是原来从农业社会的农民变为科长,他会说是非常大的变化。[16:38] 嘉宾张翼

在这个固化里面,也不仅仅是中产阶级的焦虑。实际上我们感觉,这个社会如果说有焦虑的话,所有的人都在焦虑,这个社会发展得越快,你和周边的人相比,你的相对落差感就比较大。比如说农民阶层,你看见别人家的粮食收得多了,他也会感觉我们家粮食怎么办,看到别人的燕麦价格比较高,但是你种的玉米,连续两三年的玉米价格都是比较低迷的,因此就会感觉,人家卖上好价钱,但是我没有卖上。对于养殖业也是一样的。2015年、2014年养殖业是比较繁荣的时期,但是2016年、2017年整个养殖业,尤其是生猪这个产业特别低迷,整个2017年生猪的价格在6块钱到7.5块之间波动,养殖户赚的钱非常少,他会心里说,前几年我表弟养那个猪的时候,10块钱一斤生猪价格,轮到我养猪的时候突然变成6块、7块,我运气很不好,他焦虑这个事情。业主阶层或者雇主阶层,企业家焦虑的是长期以来经济在房地产里面炒房能赚钱,但是现在房价一下子不上升,我要赚钱,到底在哪个地方赚钱呢?实体经济里面又不赚钱。因此他焦虑,我敢不敢把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里面去?一旦投入到实体经济里面去,人工成本在上升,社会保险在上升,技术进步竞争在上升,而且这个产品的投放又在国际上、国内竞争非常激烈,因此他不像原来长期以来只要在房地产,不管怎么样,押一宝进去,不管多笨的人,只要前几年买上房,最近几年涨价,都可以有很好的收入。企业家焦虑的就是,把资本到底往哪个地方投。才出现一些人说是不是要往国外跑,或者国内的政商环境怎么样,或者政商环境好的情况下,我的投资能不能迎来像原来那个时期的增长。这些方面也是企业家阶层的一个焦虑。正因为这样多的焦虑的存在,我们说是发展速度越快的时候越焦虑,发展速度慢的时候,人们一般不会太大的焦虑。你要正面看焦虑,就是中国的发展速度仍然在全世界是最快的,负面来看,就是由于发展的变化,使得人控制自己发展过程的能力受到影响。因此怎么样在制度上能够形成比较良好的发展环境可能是对政府,对企业家,对中等收入阶层,对农民,都是一个共治、共建、共享的格局建设问题。[16:40] 主持人

不管是什么样阶层的人们,他们都有自己的焦虑,但是这些焦虑我们要用双刃剑去看待,一方面确实是让每个人都会觉得好难受,但是从另外的方面,也是反射出这个社会可能还有进步的空间在。这一点是可以运用起来的。[16:40]嘉宾张翼

篇6:社会治安形势分析报告

今年下半年,我乡在县委、县政府、县政法委的正确领导下,及全乡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努力配合下,我乡平安建设工作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各类矛盾纠纷得到有效排查调处,实现了“大事不出乡,小事少出村”的工作目标,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

一、全乡社会治安情况的主要特点

1、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上访事件明显下降。乡综治办按照上级的部署,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为出发点,认真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有效地维护了全乡社会政治稳定。共受理各类纠纷12起,调处成功12起,未发生群体性械斗事件及群体性上访事件。

2、下半年,全乡共发生治安案件8起,调解8起,受理刑事案件共12起。

3、农村因婚姻、家庭、邻里、宅基地、债务等纠纷引发的案件增多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当前社会治安形势非常严峻,特别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高,侵财性案件也比较突出。

2、个别村委会、单位领导对综治工作、稳定工作及平安建设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3、基层基础工作还不很扎实,发挥作用不够。

4、一些措施还有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5、一些矛盾纠纷,特别是农村纠纷反复性较大,一时难以完全解决等。

三、下步工作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深入开展人民内矛盾大排查大调处活动,果断处置各种群体性突发事件,从而达到“三个解决”(即把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单位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保持社会持续稳定,为我乡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1、进一步提高对维护社会治安稳定重要性的认识。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坚定不移地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维护社会稳定。明确职责和工作目标,切实增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政治意识,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发展经济是政绩,维护稳定也是政绩”的观念。

2、坚持“严打”方针,采取强有力措施,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要进一步加大对各类严重刑事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主动进攻的高压态势,下大力气把严重刑事案件压下去。加强对重点目标和要害部位的安全保卫,防止发生暴力恐怖事件。

3、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积极防范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有关部署,切实落实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五个机制”,深入开展人民内部矛盾的排查调处工作,切实把防范、化解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部门、单位和个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努力把各种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防止矛盾激化酿成群体性事件。要讲究政策和策略,依法、及时、妥善处置。

4、要加大治安防控力度。一是抓好基层基础工作。加强乡综治委、办建设,充实领导力量,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加强派出所、综治办、司法所等基层政法组织和村委会、治保会、调委会等基层群众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它们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基层有人抓、有人管。按照关于开展平安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认真抓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二是加强巡逻防范力度。三是做好内部防范工作,加大学校、企业、内部单位防范工作力度,做到技防、物防、人防相结合,条件成熟的单位,今年必须在搞好物防、人防的同时,配合派出所抓好技防,总之,要采取强有力的防范措施,不给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5、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推进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计划,抓好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和法制教育阵地建设,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措施。开展中小学生自护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加强学校内部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整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维护学校治安秩序。

6、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力度,进一步落实安全防范措施,避免和杜绝各类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把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一是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强管理,不留管理的漏洞、死角和薄弱环节;三要加强督促检查工作,把在安全生产、道路交通管理、消防等方面存在的灾害和事故隐患整治好。

7、进一步加强情报信息工作,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要采取措施,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各村委会、各部门要充分发挥治安信息员的作用,及时发现、掌握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问题和隐患,及时为党委、政府提供预警性信息,及时果断地把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防止其形成现实危害。要严格执行情况信息报告制度,重要情况信息要及时上报,严禁迟报、漏报和隐瞒不报。同时,要加强对情报信息的综合分析研究和判断,及时提出决策建议。

8、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力抓的维护稳定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把维护稳定工作抓紧抓好。认真贯彻“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措施。对因工作不力,责任不落实,工作疏忽大意或失职、渎职而导致发生严重影响社会政治稳定事件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一票否决权”制,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坚决做到领导责任未查清不放过,对负有领导责任的干部未处理不放过,整顿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事故隐患不消除不放过。

篇7:社会治安形势分析报告

一、社会治安总体情况

1、本月下半月治安形势:刑事案件发生2起,其中1起入室盗窃,1起故意伤害;治安案件没有发生,矛盾纠纷发生4起,治安形势总体趋于平稳。

2、未发生赴昌进京上访事件。

二、治安形势面临的问题

1、中秋国庆双来临,进城外出务工人员回家人数增多,车流量大,交通违章行为有禁不止,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较大的威胁。

2、山林权属存在许多历史原因,短时间很难解决,极易产生群体纠纷。

3、治安纠纷依然存在,主要为一些私利引发纠纷。如7984人员的稳控工作有待关注。

4、眼下已进入森林防火期,天干物燥,野外用火管理稍有不慎,极容易引发森林火灾。

三、建议与对策

1、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全部实行“三定”,即定包案领导、定责任人、定工作措施。

2、对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我们首先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确保社会稳定;其次是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力争早日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

3、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学习与宣传,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积极配合交警部门,依法打击各类交通违章行为。

篇8:浅析新形势下农村社会治安管理

关键词:农村社会治安,违法犯罪,对策

当前, 农村社会治安现状大局是好的, 整体是稳定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经济利益分配方式的转变, 城乡差距的拉大, 农村治安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多。农村社会治安凸显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多, 农村社会治安管理亟待进一步改善和加强。

一、存在的问题

1、在农村各种侵犯财产的犯罪行为不断升级。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使用和专门工具的制作和使用, 致使犯罪的手段、手法日趋复杂化, 成员的增加也使犯罪行为精细化。跨地区作案、团伙作案、一条龙犯罪等案件比例不断上升。这些犯罪行为, 不仅给人民群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而且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 给农村的社会治安造成极坏影响。

2、欺骗性犯罪行为不断增加。

以前在城市里发生的案件如传销和团伙诈骗等犯罪形式逐步向农村转移。由于此种犯罪有较强的欺骗性, 农民没有思想防备, 缺乏防范意识, 上当受骗时有发生, 使家庭财产受到损失, 家庭和睦遭到破坏。

3、封建迷信、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

封建迷信的存在, 一些不法之徒利用封建迷信骗钱害人, 部分群众因法制观念淡薄而迷信天命、鬼神, 四处烧香拜佛。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 加上有组织的集体性的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缺乏, 为赌博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农闲时大部分人聚赌, 几乎在每个乡村都普遍存在。这些现象不仅严重毒化社会风气, 而且诱发抢劫、盗窃等刑事犯罪活动的发生。

4、人民内部矛盾错杂交织。

目前农村中各类民间纠纷较为繁多, 家庭成员间因为赡养老人、财产分割、恋爱婚姻、家庭琐事发生矛盾纠纷;在政府颁布实施新政策的过程中, 因牵扯到农村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移民安置、劳务纠纷、环境污染、重点工程建设等社会热点和敏感问题时, 一些群众不理解、不支持, 甚至阻挠。由此引发的暴力阻碍执行公务案件、上访案件和群体性事件苗头不断增加, 而且处置难度较大。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 一些矛盾难以调解彻底, 矛盾容易升级, 引发治安或刑事案件。有的甚至大打出手, 全家族一哄而上, 造成很恶劣的社会影响, 所有这些矛盾问题已经是影响农村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 成为引发治安、刑事案件及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

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分析

一是农村经济发展依然相对落后, 特别是近几年, 广大的农民开阔了眼界, 高水平的城市生活, 使他们产生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强烈愿望。当生活消费欲望的膨胀在不能通过正当途径满足后, 就会容易使用不法手段达到快速致富的目的。

二是农村文化社会生活落后, 素质再教育缺乏。自改革开放以来,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虽然被空前的调动起来了, 但集体经济组织功能相对弱化, 对广大农民的思想教育工作没有及时跟上, 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教育和法制教育滞后。在农闲时间, 他们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方式, 精神生活空虚、贫乏, 致使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建设出现空白。

三是基层组织干部认识不够, 综合管理工作力度不大

目前一些基层干部片面的认为抓社会治安只是警察的事, 是政府的事, 没有充分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 老百姓参与面还很小, 还没有真正形成, 没有认识到:社会治安人人抓, 社会治安人人管。社会治安与我们生产、生活、学习和工作息息相关, 与我们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利益密切相连的。只要一有矛盾和纠纷, 动辄就调遣派出所警力处置。一旦处置不好, 群众抵触情绪增长, 不稳定的因素也随之增加。

四是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不够, 治安管理职能薄弱。农村一线干警人员紧张, 无力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 不能有效震慑犯罪。多年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治保会、联防队、打更护院队等群众性组织, 功能弱化丧失, 给农村治安防范造成大片空白, 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四是大量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 家中留下了的老人、妇女和儿童, 自我防范和邻里互助能力减弱, 自卫能力降低, 从另一方面助长了犯罪分子的气焰。

三、采取的对策

1、加强对广大农民的素质再教育。

一是要加大普法宣传的力度, 采取灵活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 使之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和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 崇尚社会主义美德, 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自食其力, 劳动致富。三是在农村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 活跃乡村农民文化生活, 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新台阶。

2、严厉打击农村违法犯罪, 大力整治农村社会治安。

以农村社会治安形势分析为契机, 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 始终保持对农村各种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 对农村发生的治安、刑事案件发现一起尽快查处一起, 以震慑违法犯罪, 取信于民。

3、加强农村特殊人群管理, 消除不安定治安因素。

一是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及违法青少年的帮教工作。会同司法部门、治保会等把工作对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防止其再犯罪。二是加强对农村流动人口的管理。为外出就业的富余劳动力、农民工提供方便, 及时掌握其流动情况, 强化流出地和流入地公安机关的配合, 有效打击流动人口违法犯罪。三是加强对“留守人群”的管理。协同农村基层政权承担起“留守人群”管理的重任, 推进新农村建设, 预防和减少其违法犯罪。

4、夯实基础, 大力加强农村派出所建设。

一是多措并举, 规范农村派出所建设。以“三基”工程建设为平台, 以警务运行机制改革为契机, 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按照“宁缺机关、勿缺基层”的原则, 精简机关, 充实基层, 合理调配警力, 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倾斜农村派出所, 做强做精农村派出所。二是警务前置, 大力开展农村警务。按照公安部要求, 大力实施农村警务战略。通过警力前移, 警务前置, 民警进村, 力争实现农村社会治安管理由静态模式向动态模式的转变、工作作风由机关坐堂办公向现场处置模式的转变、打防脱节向打防一体化转变、为群众服务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三是联勤联动, 建立农村治安防范长效机制。在开展农村警务的基础上, 驻村民警要主动深入人民群众, 广泛接触社会, 做到有信息就收集, 有隐患就排除, 有问题就解决, 有案件就查处, 并及时动员、指导村委会、治保会、调委会和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治安工作, 形成联勤联动模式, 把农村社会治安防范工作落到实处, 并逐步形成农村社会治安工作的群防群治长效机制。

总之, 农村社会治安稳定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发展大计, 我们要把维护农村稳定作为首要任务, 对不安定因素积极预防、合理引导达到最终消除, 建立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切实维护农村社会治安形势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李颖主编:《治安管理教程》,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年4月

[2]商小平主编《治安案件查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边社, 2006年6月

上一篇:钢的热处理介绍下一篇:南峪联小校舍消防安全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