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明文习题

2024-04-26

小学语文说明文习题(精选8篇)

篇1:小学语文说明文习题

常用说明方法练习题姓名:

举例子是把抽象的事物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

列数字是从数量的角度说明事物的特征;

打比方是用比喻的方式,具体生动地介绍事物的特点;

作比较是将事物的相同、相反或相似的特点加以比较,突出被说明事物的主要特点。

[引用]:引用有关名言、资料、典故、诗词、民彦、俗语、传说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例如《太阳》中: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了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作假设]:例如《太阳》中:“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霜雨露,没有草木野兽,自然也不会有人。”这就强调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请你指出以下句子各用什么说明方法:

1、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2、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3、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4、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

5、有智慧的机器人,据统计,日本有15000具,美国有3200具,西德有1000具,英国有200具。()

6、假如大气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7、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又快又好,像南京长江大桥那样大的桥,几个月就可以完成了。()

8、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9、鲸的鼻孔长在脑袋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10、他吓得直哆嗦,就好像看见了鬼一样。()

11、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12、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

13、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14、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15、学校教室面积有35平方米,有我家的客厅两个大。()

16、学校墙面上有许多闪光石,远远看去,就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的,很漂亮。()

17、太平洋所占的面积差不多等于其它三个大洋的总和,比最小的北冰洋大十四倍。()

18、大礼堂顶上藏着比北京新扩建的长安街路面还要宽的十二榀钢屋架。()

19、我国名胜古迹十分多。诸如泰山,黄河,故宫,孔府,普陀山,明孝陵,香格里拉等。()

篇2:小学语文说明文习题

①一提起生物进化,映入人们脑海的多半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八个字。在漫长的进化历史过程中,唯有战胜对手的幸运儿才能赢得大自然的青睐,拿到参加下一场物种角力的入场券。然而,大自然并不只是沿着单一的路线前行,”合则双赢,争则俱败”,体现互助与合作精神的共生或许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另一重大因素。

②从表面上看,共生关系只是存在于残酷竞争中的权宜之计,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偶合而已。然而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却发现,这种生存战略同样是大自然的选择,是另一条进化道路--共生进化的产物。它提供了共生双方的任何一方不能产生的物质,带来了任何一方都不能产生的效率。

③共生的形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它存在于各层次、各种类生物的互动之中。海葵虾,顾名思义,对美丽的海葵(腔肠动物)情有独钟,它总是夹着海葵浪迹于海底世界。一遇危险,自有长着含毒触角的海葵出面摆平。这样一来,海葵虾可以放心觅食,不必为安全多费心机;而生性慵懒、喜静不喜动的海葵只要从共生伙伴的食物中分一杯羹就足以果腹。

④动物之间的共生的现象是这样,植物与动物共生的现象也不少见。生活在墨西哥的一种蚂蚁把巢筑在刺槐中空的树干中,享用刺槐叶柄部位分泌的富含糖分的.汁液。作为回报,蚂蚁则负责植物的安全工作,一旦刺槐的敌人--食叶昆虫及其幼虫、草食动物--靠近时,盛怒的蚁群就会蜂拥而出,与入侵者做殊死搏斗,直到把它们赶走。除此之外,蚂蚁还可以清除对刺槐造成威胁的寄生植物。当这些植物靠近时,蚂蚁就会毫不客气地上前啃掉它们的藤条和嫩芽。

⑤高等植物与真菌的共生早已为人类所熟知。在这种共生关系中,真菌的菌丝体长在植物的根部,吸收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而植物则可以从真菌的分解物中吸取养料。

⑥其实,在生物界发展的初期,不确定和不平衡因素充斥于物种之间,它们的关系表现出高度的对抗性。对抗越激烈,对自身乃至生物界造成的破坏就越大。这不仅破坏了生物之间的平衡,而且对生态发展造成灾害。要保持生态平衡,就要依靠生物共生所带来的正面作用。

⑦同样,共生现象也给人类很好的启示。

7.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语句,说说什么是”生物共生”。(3分)

8.生物共生存在于各种类生物的互动之中。本文列举了、和三种类型的生物共生现象。(3分)

9.第①段中加点的”或许”在句中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10.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本文介绍了生物的共生现象。

B.本文语言平实准确而不乏生动形象。

C.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D.本文主要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11.文章最后精悍到“共生现象也给人类很好的启示”,读了本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3分)

“能吞能吐”的森林

(1)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2)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着,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四亿年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的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3)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涨,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4)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康,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19.第一段中画横线处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什么?(3分)

20.文中将”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其理由是什么?(2分)

21.第二段的”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第三段中”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以上被采伐和毁掉”一句中的”1/3以上”强调了。(2分)

22.阅读选文第三段,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找出造成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原因。(2分)

(2)试找出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带来的影响。(2分)

23.我市正积极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作为攀枝花市的一员,阅读本文后你对攀枝花市的”双创”活动有什么好的建议?请用简要文字表述出来。(提出的建议不少于四条。)(4分)请重视”弹性水库”

篇3:小学高年级语文说明文教学初探

一、严格按照要求, 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说明文, 关键是弄清说明文的教学目标。 我认为, 说明文有两类教学目标:

1.一般教学目标。 即识字写字、学句写句、朗读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等, 这是教学任何一篇课文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教学说明文也不例外。

2.特殊教学目标。 即学会阅读、写作说明文这种特殊的文体。 课程标准对高年级的说明文教学提出如下明确要求:“阅读说明文, 能抓住要点, 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这句话对说明文教学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抓住要点, 二是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抓住要点”与课标在中年级提出的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要求有近似之处, 但要求更高一些, 要分点说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及分点说出某些段落的主要内容。 因为说明文大多是按若干要点组织文章思路的, 抓住了要点, 就抓住了文章的纲领。抓住了纲领, 就大体把文章读懂了, 把文章的结构弄清楚了。

“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 主要是了解 “下定义”、“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 等方法, 并初步学会运用。

二、审视说明对象, 整体感知课文

1.抓特征的典型性。 说明事物的文章, 是为了使人们了解某一事物的性质或发生发展的过程。 作者怎样才能把某一事物说得准确、清晰, 让人们了解它呢? 抓住事物的特征是一种主要的方法。 任何事物都有它自己的特征, 这是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所以, 只有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 才能使人们对某一事物获得深刻的认识。

教学说明文, 首先让学生通读课文, 然后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出示之后就该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抓住事物的哪些特征来说明事物的。 可以直接揭示, 也可以让学生加修饰语揭示特征。

如教《神奇的克隆》一课, 可以把“神奇”作为教学主线。 在学生初读课文, 整体感悟的基础上, “把握特征的典型性”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步, 立足全文抓特征, 作者写克隆, 是抓住哪几个部分表现克隆的“神奇”? 第二步, 学习克隆是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各段的要点, 作者写克隆的神奇, 是抓住哪几个要点写的? 第三步, 让学生自学其余各段, 抓住“神奇”体会克隆的意义。 这样自始至终围绕事物特征的典型性来教来学, 学生既可以学会抓事物特征的典型性, 又可以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还可以提高思维能力, 掌握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可谓一举四得。

2.抓结构的条理性。 人们接受知识是按一定认识过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而逐步深化的, 说明文在结构方面就必然突出事物内在的条理性, 以显示事物之间存在的逻辑联系。 言之有序, 条理清晰, 则体现了说明文的特征。 因此, 分析说明文就要注意理清作者构思的逻辑顺序把握文章的结构特色。

说明文的结构是作者运用语言材料说明事理的整个过程中所做的部署安排, 但作者所用的材料不是随意堆砌的, 而是围绕文章的中心按照一定的条理顺序, 有目的有步骤地组织起来的。 就是说要层次清晰, 言之有序。 就其材料的结构组织来说, 有的按时间顺序, 如《烟台的海》等文;有的按空间顺序, 如《大自然的文字》等文;有的按逻辑顺序, 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等文;有些比较复杂的说明文, 往往几种形式综合运用。

另外, 分析文章结构, 不仅要使学生清楚文章材料安排的先后顺序, 更重要的是要弄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其作用是什么, 深刻理解文章在结构安排上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真正把握说明文言之有序、条理清晰的结构特色。

三、深入研读课文, 体会文章特点

1.抓说明方法的多样性。 说明的方法是一篇说明文的表达技巧因素。 常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资料、列图表等。 教学说明文, 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弄清说明方法, 掌握说明技巧, 形式说明能力。

一篇说明文, 往往灵活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在教学时要根据文章的特点, 分清主次, 着重分析在文章中占主要地位的方法, 探讨其精妙所在。 例如《麋鹿》可重点分析作比较、列数字的方法;《神奇的克隆》可以主要分析举例子、作比较的方法等。

进行说明文教学, 不能仅仅停留在能找出文章中采用了几种说明方法上, 更重要的是把特定的事物、特定的说明目的和相应的说明方法联系起来, 探讨文章为什么使用这种说明方法。 例如《埃及的金字塔》, 大量采用数据说明埃及金字塔的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既准确地反映了事物本身的情况, 显示了科学研究的严密性, 又给人以翔实可信之感, 还避免了抽象、浮泛以至于冗赘的说明。 此外, 还可引导学生探讨怎样综合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更好地说明事物, 阐明事理。

2.抓说明语言的灵活性。 说明文的语言, 要求准确、严密、简洁、明晰, 并且要尽量生动形象, 富于情趣。

准确、严密。 说明文的语言最根本的特点是准确、严密, 因为只有用语准确严密才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 才能保证内容的科学性。 例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陨石的水分比较少, 而彗星本身大多是些大冰块, 含有丰富的水。 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 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 ”这里运用了“大多”、“也许”、“数亿年”等词语, 就准确严密地说明了火星上水可能的来源。

简洁、明晰。 无论是介绍浩瀚的宏观天际, 还是解释纤细的微观世界, 欲清楚明白地述说古今中外之事物与事理, 就要有简洁、明晰的语言。 如《学与问》一文, 作者在总结观点时, 用了“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在学中问, 在问中学, 才能求得真知”, 用语简洁、明晰, 使读者对文章的观点有了清楚的认识。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是以介绍科学知识为基本内容的, 教学这类课文首先要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然后抓住说明对象的典型特征进行教授, 讲清课文究竟讲了哪几点知识, 并且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和表达方式。

摘要:本文从严格按照要求, 制定教学目标;审视说明对象, 整体感知课文;深入研读课文, 体会文章特点三方面对说明文教学进行了分析与探索。

篇4:小学语文练习题

二、下列每组词中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1.爱惜时间扮演角色迎风飘扬雨雾笼罩

2.爱护备至互相配合掩护战友眺望远方

3.崎岖的地图坚毅的光芒解决错误提高态度

三、画掉括号不恰当的词语。

1.每个人都有(保护爱护维护)社会秩序的义务。

2.保国寺是我们古代建筑的(珍宝瑰宝宝藏),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3.听说有人仿制河姆渡的骨箫,吹出(飞扬悠久悠扬)的乐曲。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秋风一吹,柳树、杨树的叶子飘落下来,美丽极了。(把句子改写成比喻或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天早晨天气很冷,()爷爷照常坚持晨练。(添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

4.从下面句子中选出表达意思不一样的一个句子()

A、他没有叫出声音来。B、他不能不叫出声音来。

C、他差一点叫出声音来。 D、难道他叫出声音来了吗?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本学年学过的课文中,我最欣赏《》这篇课文的主人公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

2.《赤壁之战》《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分别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本古典名著。

3.本学年学过的古诗,最喜欢读____________写的《》,诗中描绘了__________的景象,请默写其中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

(一)

满月的小猫更小爱,腿脚还不稳,可是以经学会淘气。一跟鸡毛,一个线团,都是他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他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到了马上起来,在跑在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糟了秧,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多么(),()!

1.圈出文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按顺序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上空缺的词语。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

花落(shé zhé)

个没完没了(shuǎ suǎ)

4.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横线划出来。

5.抄写文中的一句拟人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野鸭

一天,我在小山上散步,忽然看见一束枯草旁边躺着一只野鸭。

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被人发现,藏在那儿的,就用树枝轻轻地拨了她一下,想叫她站起来,可是她却一动不动。我觉得很(奇怪、惊奇),便弯下身仔细看,才发现她已经死了。她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着,嘴张着,里面塞满了雪。她的翅膀稍稍张开,一条脚伸向后面。在她的腿跟前有两只蛋。看见这两只蛋,我就把这只死鸭提起来。(果然、居然)在她身子底下有一个巢,里面有十一只蛋,连同外面的两只,一共十三只。

我把她仔细地看了一遍,在她身上没有发现一处伤痕或遭受暴力的迹象。从她身上的各种情形来看,她是被冻死的。虽然我看到的只是些表面现象,但是我还是毫不迟疑地做出这样的结论:她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同那场暴雨进行一番殊死的斗争以后死去的。

我望着这只野鸭,思维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这种深沉的爱,多么感人肺腑啊!

太阳已经落山了,我在地上挖了一个小小的坑,把野鸭放进去,用泥土把她埋起来,再用手帕把十三只蛋包好,向回家的路上走去。

1.在()内划去不恰当的词语。

2.文章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发现死鸭、猜测死因、掩埋死鸭。

其中简单叙述的内容是___________,详细叙述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人称本应用“它”来称呼野鸭,却用了“她”;从掩埋野鸭,包好十三只蛋的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抄下最能表现思想感情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像野鸭与暴风雪博斗的情景(动作、心理、神态)写一个小片断,不少于150字。

七、习作

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写作业几乎是你们天天必须做的事,因此围绕“作业”可能会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发现,请以“作业”为线索,写一篇作文。

要求:1.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篇5:小学语文补充习题

缓( )踩( )累( )肢( )阔( )

暖( )彩( )紫( )枝( )闷( )

括( )坚( )试( )蜂( )测( )

扩( )艰( )释( )锋( )侧( )

二、找朋友

近义词:推测____( )激动____( )

反义词:陌生____( )减少____( )

三、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变化( )的雷声( )的大地( )的花草树木

( )的江河( )的雨露( )的宇宙( )的云

四、读读做做。

蚂蚁的趣闻

蚂蚁经常到离巢很远的地方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liǎo le),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bēn bèn)向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它们或者把食物分成小块,各自衔一块带回去,或是同心协力把食物运回巢去。

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给同伴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的那对触(chǔ chù)角,它们用触角互相碰撞来传递信号。如果食物又大又合胃口,触角就摆动得(de dé děi)特别猛烈。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的景物辨别方向。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面留下一种气味,回来的时候就根据这种气味确定路线。

1、划掉( )里不正确的读音。

2、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经常____-( )特别____-( )

反义词:经常____-( )特别____-( )

3、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篇6:小学语文补充习题

瀑( )龙( )写( )资( )

暴( )笼( )泻( )姿( )

返( )慢( )照( )幻( )

反( )漫( )罩( )幼( )

二、填词

云( )雾( ) 千( )百( ) ( )连忘( ) 星罗( )( )

水天( )( ) 变( )无( ) 四( )( )风 ( )( )万变

三、多音字

似:sì( ) 系:jì( )

shì( ) xì( )

四、按要求填空。

1、“幻”的音序是( ),部首是( ),共( )画,组词( )( )。

2、“罩”的音序是( ),声母是( ),部首是( ),是( )结构,共(画。

3、“返”的音序是( ),部首是(是( )结构,第6画是( )。

五、注音

幽( )谷 弥( )漫 遮( )挡 一缕( )轻烟

瀑( )布 瞬( )息万变 一泻( )千里 四蹄( )生风

六、造句

1、流连忘返:________。

篇7:小学语文复习题

①lán路虎竹打水一场空石玉花

②táng子弹已上正正一颗诗三百首

③bǎo安人员一座城食终日藏图

④tí手包月落乌文不对马声声

2、给下面词语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勾出来。

夏令营(yíngyún)时光如梭(shuōsuō)北风怒号(hàoháo)橡

筋绳(shénshéng)

路程(chénchéng)浪费资(zīzhī)源花儿似(shìsì)的纵(zhòngzòng)身一跃

3、把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用“——”标出,并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毫不松驰()闻鸡起武()震奋人心()一口同声()

兴高彩烈()省吃检用()不齿下问()议论分分()

蜜不透风()腾云架雾()众星供月()金壁辉煌()

4、联系学过的课文和已有的知识积累,认真填空。

①《望庐山瀑布》是朝诗人的作品,他被人们称作

“”。诗中他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将瀑布比作

和。我们还读过他写的《》、《》。

②被人们称为“诗圣”的是朝诗人。本册教材所选的《绝句》是他住在时写的。我能默写这四行诗

句:。。

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选自《》,“坐”的意思是。

④年月日,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

扎在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从这里正式开始。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⑤在本册的语文课本里,我们认识了不少值得我们学习的人,他们是——

勇于献身的志愿军战士();利用浮力捞铁牛的工程家

();关心灾区人民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善于

思考和观察的昆虫学家();饱受饥寒诚实善良的男孩

();胸有成竹的著名画家()。

5、按提示改写句子。

①我率先抛出了自己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缩句)

②他难道不像一个真正的守门员吗?(改成一般陈述句)

③ 总理始终牵挂着灾区人民的生活。(改变词语的顺序,句子的意思不变)

6、修改病句。

①我的业余爱好是喜欢打乒乓球和集邮。

②我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③在新年联欢会上,同学们演唱了许多精彩的节目。

二、走进阅读。

野 鸭

一天,我在小山上散步,忽然看见在一束枯草旁边躺着一只野鸭。

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被人发现,故意藏在那儿的,就用树枝轻轻地(拨、拔)了她一下,想叫她站起来,可是她却一动不动。我觉得很奇怪,便弯下身仔

细看,才发现她已经死了。她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着,嘴张着,里面(赛、塞)满了雪。她的翅膀(稍稍、捎捎)张开,一条腿伸向后面。在她的腿跟前有两只蛋。看见这两只蛋,我就把这只死鸭提起来。果然,在她身子底

下有一个巢,里面有十一只蛋,连同外面的两只,一共十三只。

我把她仔细地看了一遍,在她身上没有发现一处伤痕或(遭、糟)受暴力的迹象。

从她身上的各种情形来看,她是被冻死的。虽然我看到的只是些表面现象,但是

我还是毫不迟疑地做出这样的结论:她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同那场暴风雪进

行一番殊死的斗争以后死去的。

我望着这只野鸭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这种深沉的爱多么感人肺腑啊

太阳已经落山了,我在地上挖了一个小小的坑,把野鸭放进去,用泥土把她埋起

来,再用手帕把十三只蛋包好,向回家的路上走去。

(1)划去()内不正确的字。

(2)给课文第五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课文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发现死鸭→猜测死因→掩埋死鸭。其中的次要

内容是,主要内容

是。

(4)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体现野鸭与暴风雪搏斗的词句,用“”画下来。

(5)任选一题做:①文中的人称本应用“它”来称呼野鸭,却用了“她”,从中你体

会到什么?②从“我”掩埋野鸭,包好十三只蛋的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

lónɡzhàocànlànjūn yúnmǐn jiémiáohuì

()()()()()

二、用“”画出词语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3分)

气魄雄伟(pòbò)供养不周(ɡōnɡ ɡònɡ)白茫茫(mánɡ mán)

三、按要求将四字词语补充完整。(5分)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字。

()姿()态()日()餐架子()足同()时刻

2、在括号里填上含动物名称的字。

如()添翼笨()先飞汗()功劳望女成()

四、按要求填成语。(8分)

1、这场篮球比赛我们赢了!那一刻,同学们有的,有的,有的,这场面我终身难忘。

2、的小强跟的爷爷争辩起来,开始小

强,经过爷爷的耐心说服,小强才,连说:

“”。

五、将下面的对联或句子补充完整。(3分)

1、四面荷花三面柳

2、莫以善小而不为。

3、雾锁山头山锁雾

六、按要求写句子。(4分)

1、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用带点词语写一句话)

2、写一句你喜欢的格言,并写上作者的名字。

七、为本学期学过的景点写广告词。(2分)

如: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

颐和园---秦兵马俑---

八、读句子填古诗。(5分)

1、在欢送张民叔叔到英国学习的宴会上,爸爸拿起酒杯,吟起唐代诗人的诗句“。”

2、这场篮球比赛还剩20秒就要结束了,我班还落后2分,眼看要输了。这时

侯,我班的8号将球运到3分线外,一投,中了。真

是。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搭石》片段,回答问题。(15分)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难免会

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

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

走塔石的时侯,动作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

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

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任人,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联结

着,也联结着乡亲美好的情感。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3分)

可能--()故乡--()假设--()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理所当然”的意思。(1分)

“理所当然”的意思是

读了这个片段后,我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还有(1分)

3、“紧走搭石慢过桥” 是一句俗语。我知道的俗语还有:(2分)

4、片段中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

灵的“美”。请分别用“----”和“˜˜˜”在片段中画出有关的句子。(2+2分)

5、文中最后一段的横线上还可以怎样说?请在文中写一写。(1+1分)

6、读了这个片段后,我想对 “搭石”说:

我想对作者的乡亲们说:(2

分)

二、阅读《为国读书》一文,回答问题。(15分)

为 国 读 书

清晨,我在院子里玩,碰到邻居家的老爷爷,爷爷问我:“长大当什么?”

我说:“当大富翁。”爷爷又问:“为什么要当富翁?”我回答:“自己过得好,想要

什么就可以买什么。”爸爸没说话,一吃早饭就带我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

同胞纪念馆”。

一下车我看到正面墙上,镌刻着邓小平爷爷亲笔题写的馆名,门柱上镶嵌着江泽

民总书记写的“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铜牌。走进广场,中间是一座名为“倒下的三

十万人”的抽象雕塑,东南角放飞着一群和平鸽,广场北侧是一组遇难者头颅、手臂等组成的大型雕塑。

陈列室旁边有个母亲的雕像,她的右手紧紧地握着拳头,眼睛瞪得大大的,好

像喷着烈火;嘴巴张着,好像在痛苦地呼唤着她的孩子。万人坑里埋着1937年

12月中旬被日本鬼子杀害同胞的累累白骨,有的头颅上中了子弹,有的身上捅

了刺刀,还有的肩膀上被钉了钉子……壁画上,日本鬼子的机枪疯狂地扫射着,一位妈妈死了,她的孩子爬在她身上哭喊:“妈妈,你快起来呀!”一件血迹斑斑、弹痕累累的破棉衣,好像还在流血呢……

看了这些,爸爸说:“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会受制于人,你有什么感想?”我回

答:“我明白了爸爸说的道理,我要为国读书,发奋学习,让我们的国家强大起

来。等长大了,先当科学家,搞发明创造;再当富翁,把财富投入国防,让老百

姓过上安稳的好日子。”爸爸夸我说得好。他说:“不管长大干什么,心中要有国

家,不能光想着自己。”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2分)

具体--()高兴--()

2、作者描写广场的顺序是:→→(3分)

3、在第3自然段中,用“---”画出一句能说明作者认真观察的句子。(2分)

4、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这篇文章写了

间可能会发生一些什么事,编一个故事写下来。

要求:

1、写作之前为自己的习作定一个题目;

2、故事内容要具体;

3、叙述要有条理,语句要通顺;

4、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字数350字左右。

1、孙悟空福娃(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老夫子

2、长城秦兵马俑颐和园鸟的天堂

篇8:小学语文说明文习题

一、解读文本时, 关注课后题———精选内容, 把 握训练重点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如果仔细推敲一下, 你就会发现课后的许多训练题目或多或少提醒本篇课文应教什么。这些题目中有的提醒我们注意学生阅读本文时的“拦路虎”———易错的字音、词意, 有的是贯穿全文的中心问题, 有的则给我们提供了迁移训练的内容, 同时也在提醒我们教学中需对本段语言描写进行充分的感悟, 了解写法等等。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天鹅的故事》课后有这样几个题目:

1.朗读课文, 复述描写天鹅破冰的几段课文。

2.用钢笔描红。

3.读读下面的词语, 注意读准带点字的音。

4.老人为什么没有向天鹅开枪, 却把枪挂到肩头, 悄悄地离开了湖岸?

5.你在生活中, 或在电影、电视中, 看见过齐心合力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吗?先说一说, 再写下来。

读书、写字放在首位, 向我们暗示了教学中这两项基本能力训练的重要, 要贯穿教学的始终。而把第1、4、5题整合起来思考我们就会发现, 它们不仅提示我们本课教学的重点———天鹅破冰的过程, 还提示了我们本文中作者写作的密码———第6节中整体场面的描写, 这里也是学生感悟、习得文本语言的重要凭借。其中, 第4题可以作为引导学生深入走进重点段的一个中心问题, 可以这样稍加修改:斯杰潘老人喜欢打猎, 而正是这群天鹅, 却使他的猎枪再也没有动过, 一挂就是30年。究竟是什么感动了老人呢?这样, 抓住老人“喜欢打猎”和“猎枪一挂就是30年, 再也没有动过”的矛盾点提问, 更能激发学生深入读文的欲望, 然后再抓住让学生感动的天鹅的英雄壮举进行深入解读。因此, 我把本课教学第2课时的重点目标预设为:

1.学习课文5、6节, 通过抓关键词引导想象、模拟体验, 感悟天鹅团结、奉献的壮举, 激发学生关爱生命。

2.仿照第6节的写法, 写一个齐心合力完成任务的场面。

二、教学过程中, 改进课后题———“无痕”训练, 提升语文能力

1.适当补充

有些课后习题, 类型很好, 但有的会限制学生思维, 有的不能贴近学生实际, 这时可以适当加以补充, 例如《我不是最弱小的》课后有这样一个迁移训练题目:

读读抄抄, 选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述雨景的话。

闷热旷地雷声大作

附近纤弱大雨如注

这个题目用于训练学生积累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写一段夏天雨景很恰当。对于雨景, 学生都有亲身体验。可教学这篇课文时正值春季, 又刚刚经历过几场春雨, 如果只让学生根据这几个词语来写雨景, 他们只能凭着回忆写夏天的雨景。这样, 一方面思维会被文章中描述的雨景所束缚, 另一方面, 学生刚刚经历的写作素材———春雨, 也就白白“溜掉”了。而补充一些词语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 我在下面接着补充了“春雨如丝”、“春雨如油”、“细雨绵绵”、“淅淅沥沥”、“细如牛毛”几个描写春雨的词语, 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去写, 并且提示他们还可以加上人物的活动、自己的心理。下面是几个学生的精彩语句:

春雨淅淅沥沥, 从空中洒向各个角落, 雨滴很像一颗颗晶莹透明的珍珠, 好看极了。

奶奶说春雨如油, 我仿佛看到花草树木在细如牛毛的春雨中嬉戏、玩耍, 尽情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美餐”。

刚才还是晴朗的天空, 不一会儿就乌云密布, 我们赶紧躲进凉亭里。没过几分钟, 豆大的雨点就从空中飘落下来, 打在地上“啪啪”地响。紧接着, 风雨交加、电闪雷鸣。整个世界变得阴森恐怖起来……

2.变换形式

课后训练有很多是用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的, 在教学中可以换一种方式呈现, 从而激发学生思考, 让学生经历思维的挑战。“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是《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课后的最后一题, 作为对爱因斯坦形象的正确认识, 我在引导学生品读完课文后, 适量补充了爱因斯坦的成就及故事, 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围绕“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在班级内进行了小辩论。学生情绪高涨, 双方同学针锋相对。在辩论中, 学生的语言表达、应用等能力得到了提升。

体会加点词语的妙用, 也是课后经常出现的训练类型。如果能在教学中通过对比或设置与课文内容、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情境, 就能真正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 感悟其用词的准确。例如《埃及的金字塔》课后习题2:“读一读, 注意带点的部分, 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我在教学中是采取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训练的:

对比出示:

这座塔高146米多。

这座塔高146米多, 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引导:

(1) 读一读, 两个句子, 感觉有什么不同?

(2) 进一步引导, 闭眼想象:我们的教学楼有4层, 想一想, 金字塔相当于多少个教学楼那么高?把它的高读出来, 把你的惊叹表达出来。

(3) 作者为了把金字塔的宏伟体现出来, 不光列举了数字, 还用我们熟悉的事物作了比较, 使遥远而又陌生的金字塔离我们近了。你能学习写一写吗?进行迁移训练:

①我们学校门前的杨树真高, ( ) 。

②奶奶家的鸡下的蛋真大, ( ) 。

③周末, 我和妈妈一起去爬女娃山, 越往上爬越陡, ( )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感悟, 抓住数字联系身边事物再引导想象, 学生走进了文本, 体会了举数字、作比较的妙处, 最后通过训练强化了学生的理解、感悟。

3.巧搭台阶

许多课文的课后练习中都有背诵、复述这两项, 而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被教师重视, 有的放在课外, 有的课堂上匆匆而过, 致使训练“虚化”。如果在教学中能巧搭台阶, 教给学生背诵、复述的方法, 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 同时减轻了学生课外的负担。例如背诵《大江保卫战》第5节时, 就可以出示几个排比句中的排比词让学生填空式背诵;教学《灰椋鸟》第4节, 就可以抓住一些表示顺序的词 (一开始———没有几分钟———先回来的———后到的———) 来背诵;指导学生复述《祁黄羊》这篇课文时, 就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晋悼公的心里变化来复述或表演, 这样学得灵活, 记得牢固, 文本语言真正内化为孩子的语言。

三、教学活动后, “活化”课后题———灵活拓展, 激发参与意识

课后练习中有一部分就文本内容进行课外拓展的训练, 主要是搜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或故事, 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培养学生搜集运用信息的能力。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后, 许多教师都是布置学生“搜集某某资料讲给同学、家长听”、“课后阅读某某书籍”等, 大部分学生无从下手, 根本不去做。这样, 此类课后习题形同虚设, 歪曲了编者的意图, 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有目的地搜集和多样易变地搜集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月光启蒙》课后让学生搜集家乡的民歌童谣, 我布置学生跟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周围的老年人学唱民歌、民谣;《梦圆飞天》课后让学生搜集关于“神舟”号飞船的资料和同学们交流。这样, 学生再也不把搜集作业当成一种负担, 不知不觉中训练了学生的能力, 使他们获得了最有分量的收获。

上一篇:针对家乐福超市商务谈判策划书下一篇:加好社区2011年全面开展汛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