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爱中等待

2024-05-09

在关爱中等待(通用11篇)

篇1:在关爱中等待

在 关 爱 中 等 待

---激励性评价语言在教育中的作用

大连市第六中学 于 兰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在关爱中等待

---激励性评价语言在教育中的作用

大连市第六中学 于兰

一只蝴蝶飞进窗口,美丽动人。但从一只毛毛虫画成美丽的蝴蝶,过程却是艰辛的。我们需要耐心地等待,更需要小心呵护。教育也是如此,在等待中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语言的作用,能帮助孩子更好的发展。

“妈妈,你班那个学生家长又来电话了。”下班后,一进家门儿子就对我说。我知道一定是小辰的妈妈。连儿子都对她的声音如此熟悉,可见她给我打电话的次数之多。我快步走到电话旁,接过电话,刚问候了一句,那边说:“于老师, 小辰在家能玩电脑么?” 接着传来了哭泣声, 小辰的妈妈说不下去了。我说:“怎么了,他又玩电脑了?” 小辰妈妈说:“嗯,我不让他玩,他打我。”我马上问:“他爸爸不在家?”“嗯,出差了。”我说:“那我马上打车去你家,你在家等我。”本来我想去训斥一下这个孩子,可他妈妈却急忙说:“于老师,你千万别来。你要是来了,走后他还会打我的。”这可怎么办?我于是说:“算了,让他玩吧,你别理他了。你出来散散心吧,到我家来,他不会知道的,我在家里等你。”

小辰的妈妈红着眼睛来到我家。进门后就开始掉眼泪,一边哭一边说:“于老师,我生了个畜生。他真不是个人,我伤心死了。”我 说:“他的确太不象话了,暂时你先别理他,让他自己反思一下,我再找他谈谈。其他的事等他爸爸回来再说。”他妈妈说:“没用的,他爸爸回来说几句就完了。都怨我,我不会教育孩子。”

其实, 小辰的妈妈每天为孩子付出了许多许多,可孩子并不领情。比如, 小辰做完的练习册从来都是由妈妈来批,批完后,还得替他将错题抄在错题本上。本来该由孩子自己完成的任务,妈妈给做了,而孩子却认为是应该的。但小辰的妈妈也有她的错误:她每天都在孩子面前唠叨要好好学习,多看书,考高分。在她的潜意识中,孩子应该每时每刻都在看书,否则就不是好学生。长期唠叨的结果是孩子的逆反心理特强。他想趁爸爸不在家的时候多玩一会儿电脑游戏,可妈妈又执意不肯,所以,情急之下打了妈妈。

在学校的小辰也比较散漫,平时口无遮拦,想说啥就说啥,与同学的关系也一般。记得有一次语文课上,语文老师就“母爱”这一话题向大家讲述了她的母亲独自一人供养她和弟弟上学的艰辛,同学们无不为之动容。可这时, 小辰却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再给你妈找一个呗”。这句话刺痛了语文老师的心,也惹得同学们对他很有意见。说实话,班里有这样一个学生,我觉得挺惭愧的。家庭教育固然重要,但作为他的老师,我可能比他的妈妈更懂得一些教育方法,我也更有责任教育这个学生、这个孩子。但首先我得改变他妈妈的做法。于是,我建议他妈妈,暂时采取冷处理,最近不要再和小辰发生冲突,而且今后也要少唠叨,多给孩子一些自由活动的空间,不能以大人的思维习惯要求孩子,他毕竟还是个孩子。

做通了妈妈的工作后,我在想,我该怎样教育这个孩子呢?“冰冻 三尺,非一日之寒”,看来正面的说教大概不会起多大的作用的,只能找时机进行侧面引导他。

机会很快就出现了。全年级学生组织下乡学农。按要求,学生自带行李。小辰的妈妈尽管不多与小辰说话,但认真细致地为他准备好了一切。到了驻地,同学们都打开行李,开始铺床。当我一个个地帮忙,走到小辰的床边时,他无奈地说:“老师,我的被怎么叠不好?”我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就说:“哎呀,你带的床单、被套好漂亮呀!还那么高级?自己打包装来啦?”“不是,我妈妈给我装的。”“喔,让老师看看怎么了?”原来,他把被横放在被套里了,怎么能叠整齐呢?于是,我告诉他怎样才能将被放平,又帮他把床铺整理好, 小辰笑了,我也笑了:“怎么样,知道妈妈有多重要了吧。别以为妈妈在家里只会唠叨,妈妈能干着呢,没有妈妈,连个被套都装不好!回家好好向妈妈学习。” 小辰的脸红了,我猜他已经意识到什么了。

晚上就寝时间到了,我发现小辰没洗脚就上了床。“为什么不洗脚?”“没有热水.”他回答。我说:“自己去打。”他说:“怕烫着。”我问:“平时在家怎么办?”他说:“妈妈给调。”我说:“喔,原来小辰有那么好的妈妈呀!可今天妈妈不在,自己调,肯定不能烫着,学着做,怎么样?咱们的学农活动又增加了一条---学调洗脚水,回家后,你可以向妈妈炫耀你会调洗脚水了!” 小辰去调洗脚水了,并没烫着。

学农结束的前一天晚上,我把小辰叫到床前,问他:“想妈妈了么?”他说:“想。”我问:“想什么?”他说:“不知道。”我说:“今天好好想想,明天写一篇关于妈妈的日记。告诉她你想她了,告诉她下乡你都学会了什么!”孩子的日记我并没有看到,但她妈妈晚上打电话 对我说:“于老师, 小辰的态度好多了,主动和我说话了,还写了篇日记给我看。”我也没问日记的内容,但我相信冰已开始融化。

临近期末的一天,小辰拿着三个本来问我问题,三个本上都抄着一些英语题。他告诉我这里都记录着他平时做错的题。我一看,字迹不是小辰的,就问,这题是谁给你抄的啊? 小辰说:“妈妈。”我没言语,先为他把不明白的题讲完了,大约花了40分钟。讲完后,我对小辰说:“你看,我为你讲解这些题花了40多分钟的时间,你妈妈需要花多少时间才能抄完这些题呀?而且,她还不懂英语,那就更难了,妈妈还需要工作,白天那么辛苦,晚上回来还要为你批改、还要为你抄题,你不觉得妈妈太累了么?让你妈妈歇歇吧,往后做完的练习题自己照答案对一对,又快又准,错了的题,自己马上抄下来,这样还可以加深印象。” 小辰同意了。

从那以后,还真的没有看到他的本上有妈妈为他抄的题。后来我想,孩子不是故意让妈妈抄题,只是他不知道哪种做法更好,又缺少老师的指点、家长的引导而已。

小辰的妈妈调动工作,或许是因为工作环境变化、压力增大的原因, 小辰的妈妈病了。下课了,我走到小辰的跟前,“听说你妈病了,怎么了?” 小辰说:“可能是工作压力太大,上火了,就病了。”看来孩子已经会关心妈妈了。

下午,班里评选区三好学生,我发现小辰也有一票。但我认识那是他自己的字,放学后,我对小辰说:“今晚回家多陪妈妈说说话,妈妈太辛苦,同时告诉她,你最近在学校表现很好,今天评三好学生还有人投你一票呢!”他不好意思地说,“是我自己投的。”“那没关系,你回 家就告诉妈妈有人投你一票,让妈妈也为你高兴高兴。”他说“好。”第二早上我问:“怎么样,妈妈好点儿没有?”他说:“强了,今天早上去上班了。”我又问:“你跟妈妈谈了么?”他说:“谈了。我妈可高兴了。但她猜到是你教我的,因为我平时没有这么好。”我趁热打铁,“以后多和妈妈交流,学会让妈妈高兴。”“好。”他愉快地走了。有了一些改变的小辰也认识到自己对语文老师所说的话是错的了。于是,拿来两本作文选,对我说:“老师,我爸给我买了两本作文选,我想让语文老师帮我看看好不好。”我觉得,这又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就高兴地对他说:“亲自送给语文老师,让老师看看。”语文老师心领神会,当即留下这两本书说,“很好,先借给老师看看。”得到了语文老师的原谅,他如释重负地笑了。

闲暇时想一想,哎呀,已经有好长时间没有接小辰妈妈的电话了,看来小辰变乖了。正想着,电话响了,是小辰妈妈的,又有什么事了?这次小辰妈问:“孩子最近在家很听话,不知在学校表现的怎么样?”我放心地回答:“表现很好,很懂事,学习成绩也很好,比以前提高了许多。” 小辰妈妈说:“真谢谢于老师,我儿子能变成今天这样,都是你的功劳。”从她有些激动的话语中,我分明听出了一个母亲的骄傲。

有一天晚上,我带领班里几个学生去听报告,希望家长也能陪孩子同去。当我带着几个同学要先走时, 小辰却执意要先回家接妈妈一起去。我说你可以到会场里等你妈妈,但他执意不肯,最终还是回家和妈妈一起来了。看到他妈妈幸福的神情,我相信,以往的不愉快再也不会出现了,因为她的儿子已经会爱妈妈了!小辰如愿考上了心仪的高中,当时我在澳大利亚学习,她的妈妈 亲自打电话到澳大利亚告诉我好消息,让我也分享她的快乐。

高一的寒假,小辰妈妈又给我打电话,要请我吃饭,说孩子想见我。见面后,孩子告诉我,“老师,我很长时间没有听到您跟我说话了,我想你,想听你教育我。”我也真的对在高中如何学习,如何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如何做妈妈的好儿子跟他唠叨了一个多小时。分手的时候,他如释重负,说了一句:“太好了,我又知道该怎么做了。”

去年,小辰又如愿考上了南方的一所名牌大学,临上学前,又来看我,告诉我“我要去上学了,我妈可以真正做她自己想做的事儿了。” 一年多了,再没有见到小辰和她的妈妈,有一点点的失落,他飞走了,他不属于我的了。但我也很高兴,因为他已经化作一只美丽的蝴蝶,蓝天大地才是他的家。

教育需要等待,教师要有平常心。教师要成为皮格马利翁,会播种希望,相信每一只毛毛虫都会变成美丽的蝴蝶;会等待,明确教育规律,明确学生的成长规律;会用神来之笔,会欣赏呵护每一个学生;会收获,收获蓝天下,花丛中,美丽的蝴蝶和遍天下的桃李。

2009.11.20

篇2:在关爱中等待

中午时分,我像往常一样守着店子。这时马路上渐渐围成一个圈,大家指指点点,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辩起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辆右转黑色小车与一辆直行灰色小车发生了刮蹭事故。由于双方速度都偏慢,所以只是一点轻微擦伤。

如果人与人之间发生了碰撞,也许一句对不起就没事了;如果自行车与自行车相撞了,也许几声道歉也就过去了。可小轿车就不一样了。小轿车之间的纷争不在于事故的大小,而在于事故的有无。只要有了摩擦,就有了索赔,而每一次索赔都是一场博弈,谁都不会轻易让步。

不一会儿,路口就已堵得水泄不通了。有的人在宽解,有的人在抱怨,有的司机默默的调转了头,有的司机拼命的按着喇叭。人心百态,就在这一瞬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面对这种情景,我想起了一个视频。在视频中,当红灯转变成绿灯,路口的车辆却纹丝不动。正当我纳闷时,一位失去双腿的男子出现在人行道中央,他趴在一块设有轮子的木板上,依靠双手奋力的向前爬行着。那一刻,全场寂静;那一刻,我热泪盈眶。我感动那男子的坚强,我更感动那些司机们对他的包容与等待。

而现在,那尖锐的喇叭声显得格外刺耳。前方出了事,无论大与小,总之会让人惋惜。无论前方出现什么情况,一味的催促总显得不近人情。你可以选择旁观,但至少请不要添乱。

可能是尖锐而持续的喇叭声起到了作用,几分钟后他们都将车迁到了路旁。这时车流就像开闸的洪水,你争我抢的涌过,仿佛只要慢了一步就再无出头之日。

灰色的车缓缓地停在了我的门前,一个壮硕的男子走下车看了看刮蹭的地方。这时一位五六十岁的瘦小男子凑过来,看了看,又摸了摸,说:“别人右转弯,你直行,直行要让转弯,这都不知道还开车!”显然这话出现得太不合时宜,它像一壶汽油把这车主原本就已委屈的心烧得更旺了。男子近乎怒吼的回击道:“转弯要让直行,你懂个么子!再者关你么事!”于是他俩就围绕是转弯让直行还是直行让转弯争吵起来。原本还算平静的场面反而充满了火药气息。

看那瘦小男子句句掷地有声、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我还以为他是黑车车主。后来他边吼边挥舞的离开了,这才明白,原来只是位路人。说也可笑,主角都还没争吵,路人倒是吵起来了。而此时另外一名女子过来,赔了点钱,连连赔礼致歉。他们也就上了车走了。

是转弯让直行,还是直行让转弯?我想并不需要分那么绝对,就连在法律上也是分了好些情况。与其纠结这个问题,还不如记着一句话,那就是不管什么时候,都谦让一下对方。因为谦让是不会错的。但在这里,显然是右转弯没能让直行。

再回头想想那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之士”,竟显得让人啼笑皆非。其实真坏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假好人。遇到困难热心相助本是件值得提倡的事,可这种还没分清对错就胡乱指责的做法无疑会火上浇油、适得其反。遇到不公,沉默就是帮凶;遇到不公,黑白颠倒,则算是助纣为虐了。所以,当我们大义凛然的想要维持正义时,我们是否已经分清了什么是正义?当我们言之凿凿的评判谁对谁非时,我们是否已经充分了解了真相? 经济在加速发展,脚步在加速前进,我们每个人都在着急的前行。着急本无可厚非,可有时候我们太着急了。我们着急的争抢,我们着急的下结论,我们着急的评判。因为着急,我们丢失了谦让;因为着急,我们遗忘了等待。其实今天的事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如果当初相互谦让一下,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故事。如果那位路人先查清真相,再好言相劝,我想也不会出现争吵。

在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摩擦,时时都有纷争,如果我们能多一点等待、多一份倾听,再复杂的事情也会变得简单些。如果我们能多一些谦让,多一份包容,再冷酷的事实也会变得温暖些。

篇3:在关爱中等待

二十世纪是一个多变的世纪, 仅上半叶就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 而这两次世界大战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而且在人们的心灵上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人们的生存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人们对生存展开了思考, 对生命的价值产生了怀疑。同时, 经济的高度发展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与矛盾:只注重经济发展效益的增长而忽略环境的保护, 给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危机;只注重物质财富的追求而忽略精神文明的建筑, 给人们带来了精神文明的停滞或萎缩;只注重为了生存而生活, 却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带来了人们之间情感的缺乏、空虚和冷漠。这一切都给人们内心造成了伤害, 使人们痛苦与孤独。而存在主义在这种境遇中应运而生, 揭示了生存的荒诞性与非理性, 使人们对生命个体与存在状态展开了新的思考。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作为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 一上演就引起了高度的关注, 正因为它契合了人们的心灵, 表现了一种特殊的存在即在“等待”中探寻与体验“存在”。

一、《等待戈多》中“等待”与“存在”的关系

《等待戈多》剧情及其简单, 全剧只有两幕, 场景也只有一个——黄昏时分的一条乡间小路。剧中只有五个人物:戈戈、狄狄、一主一仆波卓和幸运儿, 以及戈多的信使小男孩;剧情也十分简单, 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 (戈戈) 和“弗拉基米尔” (狄狄) 在路上等着一个叫“戈多”的人, 两人在打发时间的过程中, 波卓用绳子牵着幸运儿上场, 他们走后, 信使小男孩来了, 告诉他们“戈多今天不来了, 明晚准来”。第二幕几乎又重复了第一幕的内容。剧情虽简单, 但却揭示了极深刻的关系——“等待”与“存在”。

1.“等待”是体验“存在”的手段与方式

存在主义理论奠基者之一雅斯贝尔斯指出人有“三种存在方式”:客观存在、自我存在、自在存在。而《等待戈多》中, 这三种存在方式皆是在等待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戈戈与狄狄通过对外在客观现实世界的观察, 例如孤零零的树、白天转至黄昏等情景, 意识到自己的目的为等待戈多, 在等待中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而戈戈与狄狄之间谁也离不开谁, 双方互为彼此存在的表现更说明了人在客观世界中寻求自己存在的方式这一点。戈戈与狄狄在等待戈多的过程中双方的互相爱护、对外在世界产生的畏惧和孤独之感也是在等待的过程中体现的, 揭示了自我存在的本质, 而“等待戈多”这一事件本身也正是戈戈与狄狄寻找自我解放、摆脱孤独与寂寞的方式与手段, 他们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等待上, 寻求一种自在的存在状态。因而, “等待”在剧中成了体验存在的手段与方式。

2.“存在”表现为超现实的“等待”

戈戈与狄狄是两个没有具体长远的生活目标与方向感的流浪汉, 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而活, 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他们只知道“等待戈多”, 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戈多”身上, 但戈多是谁, 他们自己也不清楚。这种等待反常规而又超现实, 经过一次次地失望与等待, 当等待已经成为习惯后, 等待就已经成为他们之所以存在的“方式”。即使他们自己也知道“希望迟迟不来, 苦死了等的人”, 但等待戈多已成为他们之所以为何生的唯一寄托与目标。英国评剧家马丁﹒艾斯林在《论荒诞派戏剧》中认为:“这部剧作的主题并非戈多而是等待, 是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本质特征的等待, 在我们整个一生的漫长过程中我们始终在等待什么;它也许是某个事迹, 一件东西, 一个人或死亡, 此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等待中纯粹而直接地体验着时光的流逝。”在这里, 等待已经成为一种存在, 存在表现为一种超现实的等待。

二、等待中存在的表现——向死而生、异化

1. 向死而生的尝试

海德格尔提出向死而生的理论观点, 他指出“向死而生”是对本真死的领悟使得人由非本真的存在通向本真的存在的一种方式。对死的必然性的领会使得此在从沉沦与异化状态中醒悟过来, 积极自我谋划、自我设计以便实现最能体现自己的独特的存在的各种的可能性, 只有先去领悟死, 才能懂得生。戈戈与狄狄在等待的过程中说着语无伦次的话, 做着莫名其妙的动作来打发时间, 甚至在等着的时候不知干什么为好, 而“上吊试试”。剧本中也不止一次地提到“上吊试试怎么样”“我们明天上吊吧”“提醒我明天带根组点的绳子”, 甚至两人为谁先上吊, 树枝会断不断而展开了激烈地讨论。“上吊”虽是在极度无聊的状态下所发生的十分荒唐的行为, 但本身确实是寻求死亡的意识。这种“向死性”不仅仅是一种滑稽可笑、荒诞的行为, 更是在等待的无望与痛苦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尝试, 即通过“死”, 来了解“生”的意义;通过对“死”的体验来感悟“生”的存在。这正是在等待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向死而生的尝试。

2. 人的“异化”、人与人关系的“异化”

荒诞派戏剧中所描述的世界是一个荒诞的存在, 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存是没有意义的;人遭受了严重的异化,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冷漠的, 人们互相说着话, 却又胡言乱语, 不知所云;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在不断恶化——这就是荒诞派戏剧想要揭示的主题。《等待戈多》中戈戈、狄狄在等待的过程中反复地做着脱鞋子、摘帽子、模仿树、模仿波卓与幸运儿等无意义的动作, 使其在荒诞的世界中降低了行为的能力, 他们在空虚与无聊中蜕化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属性, 异化成为只会做重复性动作、毫无目标、不懂得生活意义的机器。

《等待戈多》中, 一主一仆波卓与幸运儿的关系恰恰说明了人与人关系的“异化”。波卓与幸运儿的关系脱离了正常社会中主仆之间的关系, 他们一方谁也离不开谁:波卓口口声声要把幸运儿卖掉却一刻也不能离开他而存在着;而幸运儿习惯了自己的奴性身份, 一旦脱离了波卓的奴役, 自己完全失去知觉, 失去了自我存在的状态。这正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异化。

三、等待中存在的状态——世界的荒诞, 人生的痛苦

荒诞派戏剧的思想基础是存在主义哲学的荒诞概念, 所谓“荒诞”指的是人与其社会环境的脱节, 人与世界处于一种敌对状态, 人的存在方式是荒诞的, 人被一种无可名状的异己力量所左右, 他无力改变自己的处境, 人与人、人与世界无法沟通, 人在一个毫无意义的世界上存在着。这种“荒诞”观集中体现了现代世界中普遍存在的精神危机和悲观情绪。《等待戈多》中, 贝克特正是想要通过等待这一过程来表现世界的荒诞性。

戈戈与狄狄等待戈多, 目的是要改变自己的现状和不可知的命运, 把希望寄托在等待上面, 干着无聊的事来虚度光阴, 而恰恰在等待中丧失了真正有意义的内容。等待中出现的诸多不确定因素、等待的虚无与绝望, 表现了现代人的精神空虚与异化。当“戈多”最终成为一个“符号”的时候, , 等待什么已经毫无意义了, 等待已抽掉了具体内容, 变成了一种习惯, 他们的等待已经变成了生活本身。戈戈和狄狄在“等待”中经历着一种由期望到失望再到绝望, 最后归于新一轮期望的恶性循环中, 这正揭示了现代人在当代社会中真实的荒诞的生存状况。

人生的痛苦是等待中存在的另一种生存状态。等待是一种孤独, 当生命个体面对着百无聊赖的荒诞世界的时候, 内心是孤独的;戈戈与狄狄、波卓与幸运儿谁也离不开谁, 因为离开彼此, 个体是孤独的, 存在是寂寞的。当“希望迟迟不来, 苦死了等的人”的时候, 当意识到等待永无止境、等待已成虚无, 却将等待演化为一种自我存在的方式的时候, 这种存在状态才是真正的痛苦。等待传递的是一种悲凉的世界观, 流露的是一种悲观绝望的情绪。

结语

二十世纪以来,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 给人们带来了物质与精神上的文明, 但文明的背后隐藏了痛苦和矛盾。频繁的经济危机使生存条件陷入了绝境当中, 人们面对当代社会, 心理产生的感觉是恐慌的, 是怀疑的, 是反抗的, 人们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外在社会相对应, 人们的内心是彷徨的、苦闷的, 无所宣泄, 也是痛苦的、无助的。人们无法摆脱, 也无处可寻, 逐渐转向内心自省, 思索着个人的存在及其个人存在的生命价值意义。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正是以“等待”这种行为方式来探寻外部世界的不可知性与荒诞性, 揭示人类在荒诞的世界中人生的孤独感、存在的痛苦状态;同时贝克特以“等待”这一行为方式来反思人类自我的内心世界——人类在荒诞的世界中感受到的是自己的无助与无奈和无归属感。在等待中人们寻找自我存在, 即寻找人的目标与希望, 但在等待中, 人们体验到的却是期望转为绝望后的孤独、荒诞、异化的生存困境。这正是贝克特在《等待戈多》中所展示给我们的:在“等待”中探寻与体验“存在”。

摘要: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 本文通过解读文本来探寻“等待”话题与存在的关系, 在“等待”中探寻与体验“存在”, 从而揭示世界的荒诞性、人的孤独、沉寂、绝望、生命的无意义等存在的困境。

关键词:等待戈多,存在主义,荒诞

参考文献

[1]萨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2]朱维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M].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3]陈焜.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1.

[4]让-保罗·萨特著.周煦良唐永宽译.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篇4:在等待中健身

1.去超市购完物付款或去银行办理业务时常常需要排队,此时可以平吸一口气,将两个拳头反复紧握、五指随即伸开,接着旋转你的手腕关节,左右摇动手臂3~5分钟,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改善血液循环,灵活关节,预防抽筋。

2.等待大片播放或某个电视晚会节目时,不妨把身子朝后移动,让腰部贴住椅子,伸出两手紧紧地按住脖子,头上下活动,也可左右摇晃。然后提起左膝使其弯曲,再用右手勾住左膝;再提起右膝,再用左手勾住右膝,这样反复交替进行。其好处在于增强消化功能,改善胃口。

3.在公交车站等车时,你可以立正,然后慢慢弯下腰去,两手触及脚面,尽力地保持着,直到不能坚持再缓缓地直起来。好处在于改善脸色,放松腰背部。

4.等电话时,可以随手拿一件较有份量的东西用手托起,然后慢慢放下,如此反复托起放下。好处在于改善上半身状况,使其健美有力。

5.在候车室或候诊室里,可以绷紧全身的肌肉,从脚上开始,到小腿、大腿直至身体上部。大约5秒钟以后,再由上往下放松5秒钟。好处在于消除紧张,消除肌肉疼痛,保持精力和神智清醒。

6.遇到红灯及交通堵塞时,可以静下心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收腹,保持尽可能长的时间。好处在于保持一个好胃口和减轻心情急躁,保持平和。

篇5:在黑暗中等待,在黑暗中微笑作文

早已干枯的叶子,却在黑暗中隐约感觉到那清新的味道。

记忆,在遗忘和回忆中显示出来。

黑暗,黑夜里的一米阳光,我们依然微笑。

——微笑,微微的笑容。

星空下,隐隐闪动的星星仿佛在舞动那看不见的银纱,调皮地向我们展示着它那独特的“舞蹈”。坐在阳台上的女孩,在此刻学会静静的享受。

——当黑夜来临的时候,不要害怕。

——恩,我会一直微笑。

记得曾经懵懂的答应妈妈的要求,当黑夜来临的时候,也要学会微笑。可那样,我就真的不害怕了么?在某日的`晚上,学会看着星星发呆。仿佛那微微的笑容似乎有点像那闪烁的星星。

——当黑夜来临的时候,你要做黑暗里的一米阳光,这样你就不会害怕。

——恩,我相信。

慢慢的,笼罩在心头的害怕和黑暗消失,旋转起那神秘的五彩棒,我的生活也开始因微笑而变得有活力。

篇6:作文在等待中成长

太阳神在空中撒下最后一羽,连我也看不清它的颜色,是红,是蓝,是黑,是白,或许它就是那一支七彩羽。

我凝望天空,寻找七彩羽的身影,广袤的天空竟然嗅不到一丝七彩的味道。它去哪里流浪,它在哪里飘落,是不是,落到心爱人的手心。好,我等。

经受千年的洗礼,我再也望不见七彩羽的身影,是不是,它像图腾一样,经受不住千年的寂寞,化为灰烬。我蓦然想起太阳神之语:等待,就是最好的结果。

候鸟飞过寂寞的天空,松涛也在唱寂寞的歌谣,究竟要怎样,才能等到七彩羽的降临。

我的双脚已同泥土化为一体,做了坚韧的根,我的双手同山崖长在一起,化做了古老的藤,为什么要这么折磨我,我只是想见一支七彩羽。

我攀着山体来到,曾经呐喊过的地方。为什么,为什么仍寻不到那支七彩羽,莫非它真地消失?不,不要。

噢,那是什么?那一定不是我的七彩羽,我许久未知温暖的味道,我在这山崖下,已做了千年冰冷与哭泣的女子,那一定不是我的。但它确确实实是七彩羽的模样,红橙黄绿青蓝紫,它是吗?是吗?

篇7:在等待中收获作文

记忆像大海一样收纳这许许多多的片段,然而有那么一两件事情让我记忆犹新。

今天妈妈在家休息,中午有一部很好看的电视剧吸引住妈妈。我做完作业肚子饿:“妈妈,今天中午吃什么?我好饿呀!”妈妈慢吞吞地说:“饭已经煮好,你去削几个土豆吧,我待会儿去炒。”我捂着咕咕叫的肚子说:“好吧。”很快,土豆削好,我说:“土豆削好,快来炒吧。”妈妈又说:“你再去把削好的土豆切成条状吧。”“哦”我有气无力的说。切好土豆,我又说:“这下你总该炒吧。”妈妈懒洋洋地说:“你来炒吧,我来教你炒,也好锻炼一下你。”我立刻高兴起来:“好!快来叫我炒菜吧!”妈妈先给我示范一下,我迫不及待地说:“让我来吧!让我来吧!”我从妈妈手中接过铲子,我兴高采烈地炒起菜来。先倒入适当的清油,等清油熟,再放一些花椒,等花椒也熟,接着把土豆条倒进去,然后不停地翻面。再倒半勺盐和味精,又不停地翻面。最后把炒好的土豆铲进盘子里,就大功告成!我把我第一次炒菜成果端上餐桌,吃着自己亲手炒的菜,心里甜滋滋的,妈妈也直夸我炒的菜很好吃。

经过这次事情,在等待中收获,我想在我的童年一定还会有许多更有趣的事情,下一次我一定会更加的努力。

篇8:教育教学在“等待”中彰显魅力

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 数学教学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规则、定律, 多少解题的技巧, 而在于给予学生顺乎自然、润物无声的帮助。这种帮助需要教师运用教育教学智慧一方面帮助学生健全人格、树立信心, 另一方面创造各种合适的条件,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建构知识或创造新知识, 而这一过程是需要时间来保障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等待”。让教育教学在“等待”中彰显魅力。

一、“等待”等出美丽

等待体现着教师能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是发展中的人, 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 所以还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同时由于处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发展不协调, 往往会导致学生表现出行为上的错误。然而, 学生正是在不断尝试错误排除错误的过程中认识世界, 认识自我, 完成自身的发展的。一个有眼光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慢慢来”中不断修正自己.

班上有个女孩叫胡静文, 她是有名的糊涂虫, 一道计算题可以改六七遍还是不正确, 开始我对她实在没什么耐心, 改过两三遍后仍没有正确我就很想对她发火了, 可是看到她一脸的歉意, 我忍住了要冒出的火气, 不忍心伤害这个刚刚接到我手里的孩子。我一遍一遍地耐着性子, 直到她终于正确为止。我让她想想刚才为什么错了那么多遍, 她好像没听我在说什么, 微笑着对我说:“老师, 你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老师!”而我在她的脸上也看到了最美丽的笑容……

这件事让我反省自己, 如果不是刚刚接班, 如果不是那女孩一脸歉意的表情, 在她错过两三遍之后我一定和许多老师一样口气生硬地说:“这么简单的一道计算题, 你能错两三遍, 你到底想什么呢?”那么我在她心目中的美丽可能就不复存在了, 而我就不可能有机会听到她的赞美之言, 也看不到她那美丽的笑容了!其实她在计算时每次犯的错误都不一样, 改正的过程也是她对前面所学的未掌握的知识的一个修正的过程。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她是努力的, 之前这样的错误也在慢慢地减少。感谢这个女孩, 是她让我学会了等待, 等待等出美丽, 而这美丽会随着爱心的等待变得永恒!

二、“等待”等出智慧

等待体现着教师能否倾听学生﹑赏识学生, 能否以民主﹑开放﹑接纳的气氛进行课堂教学, 在耐心下倾听, 在倾听中等待。无论是学生回答问题还是主动阐明自己的观点都需要教师侧耳倾听, 耐心等待, 智慧的火花也许就在等待中闪现着光芒。

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餐厅大小》时, 小组活动做了一道题布置餐厅桌椅的问题。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设计, 并在投影仪下展示学生们的作品, 让大家一起欣赏、一起评价。同学们时而争议, 时而共鸣。有的同学认为要充分利用空间, 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 能就餐的人越多越好;有的同学认为桌椅排放不宜过多, 要讲究舒适和美观;有的同学考虑到安全问题, 比如门口最好不要排放桌椅, 一旦有火灾发生, 门口不通畅, 不利于逃生;还有的同学把收银台的位置也考虑进去了, 收银台放在中间, 方便所有桌的客人买单……对于他们的精彩评价我在耐心的等待中倾听着, 他们着实给我上了一课。我暗暗在想:这些小脑袋瓜里装的可都是智慧啊!

三、“等待”等出奇迹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 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 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所以在教学中应学会等待, 留有多处聆听学生思想的空间与时间, 奇迹可能就在这里出现。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 拓展练习的最后一道题是让学生解决“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不变, 高扩大到它的4倍, 面积会怎样?”大多数同学认为面积扩大到它的4倍。但在说明想法时, 两三个同学说得并不明了, 之后有位同学站起来说“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底不变, 就是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积就跟着扩大到原来的几倍。”这个解释很完美了, 很多同学都表示赞同, 我很想肯定他的想法, 但我想起了一位教研员老师说的话, “等一等, 别急着抛出你的评价, 也许后面的想法更精彩。”果然班上一位数学学困生让我大吃一惊!“老师, 我觉得他说的不容易理解, 就象那个图形 (指着黑板上的一个平行四边形) , 底不变, 高长两倍, 面积就跟着长两倍, 高长三倍面积就跟着长三倍, 高长四倍面积就跟着长四倍。”他一边说一边比划着。我在心里说:天哪!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大家的掌声是对他最好的评价, 我不能不把最美的赞扬送给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对一个学生来说, “五分”是成功的标志, 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 “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我欣喜着, 欣喜着一个学生带给我的欣喜, 而这欣喜源自于一个等待, 等待等出奇迹!

篇9:在等待中成长

情景一:第一节活动结束后,教师开始有顺序地请幼儿去拿茶杯排队喝水,“现在先请第一组小朋友去喝水,其他小朋友坐正,表现好的小朋友先请!”老师说完就开始观察幼儿的表现。“老师,明明不排队喝水。”“老师,小琪拿茶杯敲我的头。”“老师,嘉嘉又把水倒掉了。”……已经在排队喝水的幼儿推推挤挤,又不停地向老师“告状”,老师只得去维持纪律,这时,没轮到的幼儿也开始吵闹起来,教室里一片嘈杂。

情景二:幼儿进食完点心后,在老师的安排下有顺序地去厕所,没轮到的幼儿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与旁边的幼儿交头接耳,渐渐地声音大了起来。“请小朋友闭上小嘴巴,保持安静。”老师出来维持纪律,但不到一分钟,教室里又开始声音不断。

情景三:午睡后,孩子们陆陆续续地起床,动作较快的小皓和小铭早早地等在了一边,而动作较慢的则刚从被子里爬出来。小皓与小铭一开始还能安静地等在一边,几分钟后,两人就闹在了一起,午睡室里闹哄哄的。老师忍不住说:“请你们俩安静地等着,管住自己的小嘴巴。”可是随着等待时间的延长以及幼儿的增多,老师的三言两语根本没办法“遏制”吵闹。

以上三种情景,对于教师来说应该很熟悉,它是我们一日生活中最常见的几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幼儿身上都产生了消极等待,那么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原因剖析

(一)幼儿个体的差异

《指南》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能力发展个体差异性较大,如第三个案例,能力强的幼儿早就准备就绪,能力弱的幼儿花费时间较多,往往导致消极等待时间延长。同时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幼儿都处于教师的“眼皮子底下”,而生活活动时间正好给了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与同伴玩耍、嬉戏,这就往往导致几分钟就能完成的盥洗、喝水等活动无限延长,必然造成消极等待。

(二)作息时间的规定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都有明确的时间规定,不同的时间段安排了不同的活动,对此,看似科学的活动作息时间表却也存在着极大的弊端。紧凑的时间表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时间段内完成相关任务,导致教师机械地跟着时间走,无形中增加了消极等待的时间。

(三)活动组织的策略

消极等待产生的很大原因还来自于教师,教师间的合作、教师的时间观念、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对活动的安排及活动间的衔接等等,都会影响消极等待现象的发生。教师的时间观念和两个活动间的衔接极为重要,时间观念强,并能很好对活动进行安排衔接的教师,幼儿消极等待的时间就短,积极等待的时间就长,反之则相反。

三、解决措施

根据以上现象及产生原因的初步分析,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与经验,我觉得主要从教师、幼儿和家长三方面寻找解决对策。

(一)从教师角度出发

1.教师之间相互配合。

主班教师和配班教师要相互配合,生活活动环节尤为重要。部分幼儿盥洗时,由配班教师看管,剩余幼儿则由主班教师管理,配以一些小型游戏,从而减少幼儿消极等待的时间。如盥洗的幼儿在配班教师的管理下,被督促要求加快速度,并帮助需要帮助的幼儿,没有轮到的幼儿则在主班教师的指导下玩手指游戏或有序进行其他生活环节等。

2.作息时间合理安排。

教师在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时,要以作息表为参考,但不是一成不变、墨守成规,或是一定要在这个时间段完成该活动,这不仅会限制幼儿,也会导致消极等待现象的出现。要学会把一些区域活动、手工活动等相对操作方便、易于管理的活动融入生活活动中,在保证幼儿快乐游戏外,也能减少消极等待现象的发生。在午饭后、午睡前这段时间可以带着幼儿去散步,也可以请幼儿开展区域活动,这样能极大地减少消极等待的时间。

3.积极引导“能者先行”。

教师喜欢让所有幼儿都处在同一出发点后再“发号施令”,但毕竟孩子的能力不同,到达出发点的时间也不同。这正如《指南》所言: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教师要学会观察,并知晓每个孩子在各生活环节中的强弱表现,让“能者先行”,先完成的幼儿优先完成随后的环节,并让幼儿慢慢感悟并学会自己分配时间,让幼儿不知不觉中学会自己进行简单的规划,极大地减少了消极等待的时间。如先起床的幼儿可以先去喝水、吃点心,之后就可以自行安排看书或与同伴玩游戏,孩子有事情干,干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大大减少了消极等待的时间,甚至告别了消极等待时间。

4.游戏活动贯穿其中。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学会用各种小游戏贯穿生活活动,不仅可以变消极等待为积极等待,还可以吸引在盥洗室停留或者喝水、吃点心的幼儿,让他们产生兴趣而加快速度加入到游戏中来,及时有效地进行过渡。其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环节,出现消极等待的最大原因,就是孩子没事干,或在这个时间段内只能干唯一指定的那件事,又困于众多幼儿不能同时干。如上厕所,所有小朋友就等着上厕所;喝水,大家排队就喝水……没有考虑到让孩子通过怎样的游戏,有效释放之中潜在的隐形浪费,让孩子们在开心的游戏中度过该生活环节。对此,在这里强调教师要牢记,时刻让游戏伴随幼儿,让幼儿在游戏的快乐中度过等待的时间,让消极等待变成积极游戏。

(二)从幼儿角度出发

1.我来帮助你。

幼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能力差异。班中总有能力较强的幼儿,请他们去帮助能力较弱、动作较慢的幼儿,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不仅能与同伴交流,发展其语言能力,而且能提升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因为让这些孩子有事干,从而减少了他们消极等待的时间,一举多得。如午睡起床后,请已经穿完衣服的幼儿帮助那些能力较弱、动作较慢的幼儿,在帮助其他幼儿穿衣、叠被、系鞋带的过程中,锻炼了能干的幼儿,并为这些孩子搭建了展示的舞台。展示中,给了能力弱的孩子一个示范与导向,促使其在接受帮助中慢慢得到提高,于是就很好地将隐形浪费时间向积极行动发展,还增进了孩子间的感情,营造了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2.我是小老师。

幼儿都存在向师性的心理,请幼儿来帮助教师当个小老师,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热衷的一件事。请能干的幼儿当“小老师”管理幼儿,同大家一起做游戏,会让幼儿的“等待”别有风味。“小老师”可以帮助教师管理正在盥洗、喝水等生活环节的幼儿,尤其比较适合在吃完点心、喝完水等比较短的等待时间内;还可以请“小老师”根据管理中的表现情况,在孩子们面前进行简单汇报,一方面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引起孩子们的重视,并借此选择下一任“小老师”,时间就在孩子们的自我管理与评价中高效度过了。

(三)从家长角度出发

现在,很多幼儿在家习惯了父母的包办制生活,导致自身的自理能力也相对较弱;还有部分孩子则是习惯性拖拉,动作较慢,导致能力强弱相差更甚,必然发生消极等待现象。这就需要家长配合教师,让幼儿在家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完成,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与家长适时地给以指导和鼓励也能极大地激发幼儿自己动手的兴趣,从而减少消极等待。

篇10:在期待中等待作文

我想,这次旅行也是如此吧,正因它的结束,才会有下一次的开始,才会有下一次的重聚。

9天,是漫长还是短暂,我不知道,但我明白,在这期间的每分每秒,我很快乐,我可以忘掉一切的烦恼,在那座繁华的都市之城,我留下了发自内心的微笑,带走了关于我们42人的回忆、

在这42人之中,有一个人让我难忘,我不敢说刻骨铭心,但在这一路上,她却一直关心、照顾我们,一切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就如导游所说的,她心里的苦,只有她自己明白。

她就是我们的领队——曾茜。说实话,在这次旅行之前,我一直认为领队是一份非常好玩的工作,所谓的累、苦,根本就不存在,整天游山玩水,多自在,但就是她,改变了我的看法。

如今我才明白,她身上的担子是有多重,我原先的想法是多么可笑。虽说我现在不能确定别人是怎么想的,但我要说,她心里的苦,我也明白,我能理解、体谅她。我不知道自己这一刻说的话是否晚了一些,但这句话却是从我内心深处流露出来的。

我很庆幸,在我的手机里,有那样一张照片,虽然没有特别好的风景,甚至连最为起码的花花草草都没有,但它却成为我这次旅行结束后带走的最为宝贵的东西,最美好的回忆,我将永远保存、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总有挥手告别的一天,但也有“再见”的一天。我们这41支镖暂时与靶分离了,但这也是为了下一次能重回靶心。

篇11:儿童药房,在徘徊中等待

美国是一个医药分家的国家,药店不但可以销售处方药,而且比例不小,年销售额超过400亿美元的沃尔格林连锁药店和CVS连锁药店每年的处方药销售比例都超过了65%,然而即使这样,专业的儿童药房也没有在美国出现。

倒是专业的儿童齿科连锁诊所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儿童牙齿的发育和护养是父母亲较为关注的方面,儿童对于拔牙、洗牙等牙科医疗服务有一种恐惧感,一个适合儿童、降低儿童恐惧的专业儿童牙科诊疗环境显得额外重要,同时有关牙齿的医疗服务在美国收费较高,几乎每一个儿童都需要牙科护理,因此这个市场得以成长。

全球儿童用药目前总体市场规模在400亿美元左右,中国约25亿美元,占7%。国外如美国和英国的儿童药品的研发和生产在世界前列,从抗感冒药、止咳抗喘药、止泻用药、抗感染类和维生素类等药物发展到胃肠道系列用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降胆固醇和降糖系列药物方面的研发和生产。当然在剂型开发方面也更加科学和人性化,符合儿童的用药习惯和心理。

然而即使这样,发达国家的儿童药品还是存在缺少儿童临床循证数据的现象,应该说儿童药品的研发在全球还是一个严峻的医学问题。

二、儿童药房的市场机会

1. 国内儿童用药市场:根据全国人口第五次普查,我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2.89%;儿童患病率按12.33%计算,那么儿童用药市场总规模已达195亿元。在我国医药市场上较为常用的3000多种药品中,儿童处方药所占比重不足3%。儿童药品从整体上来说属于供不应求,根据市场规律,儿童药品的利润空间在渠道中还是相对较高的,除了部分药品也许营销工作没有做好,导致渠道的利润空间不足。

2. 在研发方面: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特别是婴幼儿时期,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尚不健全,药物在其体内呈现的药动学与药效学与成人有较大差别;同时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药物的反应也不相同。儿科用药研制时,临床志愿者难以寻找,且依从性低,从而导致国内严重缺乏儿童临床试验资料,在用药过程中经常连剂量都无法准确把握;最经常的使用方式就是把儿童看成是缩小的成人,按照年龄、体重、体表面积来区分;然而这种做法却极为不科学,因此儿童服药不良反应率也就达到12.9%,新生儿是24.4%,而成人只有6.9%。

3. 在生产方面:由于儿童新药开发经费投入有限,能够自主开发出新药的儿童专业化制药企业更是少得可怜,儿童用药小批量、多批次影响,工艺相对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最近河北的太阳石药业开辟细分市场,从妇儿入手,做成了妇儿类药品的知名企业,但更多的儿童制药厂却等待着关停并转。

4. 以处方药为主的抗感染用药占据儿童用药主要地位:抗生素在儿童用药市场占有如此大份额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多为感染性疾病需要抗感染治疗,另一方面与国内临床存在严重的抗生素滥用现象有关。对儿童医院处方抽查的结果:抗感染用药临床处方频数为31.78%。以针剂为主的抗生素自然也就在医院系统完成销售,药店是不能销售针剂的。

5. 以OTC为主的中成药占儿童用药市场的比例较小:中成药占国内儿童用药市场的比例不到20%。综合医院儿童处方频数的统计结果也表明,儿童中药制剂的处方频数仅为7.42%。由此可见,中成药在我国儿童用药市场所占比重还相对较小。这也决定了儿童用药在药店的市场份额。

6. 儿童用药终端特性:儿童用药具有医院用量占绝对主流的特点,其中80%即160多亿元都在医院完成销售,药店占据的份额相对较小,预计只有30亿元,按照全国23万家药店计算,平均每家药店可以分到的儿童用药份额平均只有13000元/年。当然,这个数据是不包括儿童类的保健品。

7. 我们观察一个药店细分市场能否成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 是否具备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儿童药房的客流量小,因为基本都去医院就诊购药了。

 能否充当产业链中的一员:由于无法形成规模,自然无法托起一个产业,通常能否到达200亿元以上市场规模是一个评判标准。

 是否具备足够网点规模:从个别儿童药房的试点失败以及国外目前尚无专业的儿童药房的现状看,儿童药房的将无法形成广覆盖的网点规模。

 是否能够赢利:药店的赢利公式是这样的,利润=【客流量×购买率×客单价×毛利率(交叉率)×成本率】+【帐期货款的资本利润】;由于儿童用药品类相对较少,用药量相对较低,基本所有的药店都有大小不一的儿童专柜,这样将导致专业儿童药房即缺乏同行竞争的垄断优势,同时缺少客流量等因素将综合导致儿童药房将缺乏可持续的赢利能力。

药店是一个上游制药企业和下游消费者(患者)交易的平台而已,如果上游出现问题,如果儿童药房本身不具备足够的市场区隔性,那么再有蓝海式的畅想也只是水中花。

一句话:儿童药房,时机未到。

原文发表于《21世纪药店》

上一篇:电子商务协同系统概述下一篇: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