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关爱中成长

2024-05-06

让孩子在关爱中成长(精选9篇)

篇1:让孩子在关爱中成长

关爱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

2015年冬三(2)班家长会发言稿

各位家长,你们好:

我们已是第五次见面了,谢谢你们能来参加三年级2 班的家长会。我先把期中考试的情况作简单介绍:

三(2)班共有61个学生,期中考试42人优秀,58人及格。平均83.6分。25人90分以上,一个100分,三个99分,两个98分。

听到成绩有的家长可能感到高兴,觉得自己孩子的成绩还不错,但我要告诉你,一次考试的成绩说明不了什么,这和试题的难度有关,并且这次考试只是测试了前半学期的知识。至于孩子以后的成绩,和孩子后期的学习有密切关系。希望家长对孩子多加要求和关心,争取在期末取得好成绩。

作为数学老师,其他的我就不多说了,只说说有关学习方面和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事。

有的家长总说孩子在家不肯学习,贪玩,家庭作业不好好完成。反映的家长很多,我知道,现在都是独生子女,都非常的溺爱孩子,同时由于忙,忙起来就顾不得孩子了,有的是怕麻烦,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的家长记起了就问一句:“作业做起了吗?”也不认真深入检查作业做的怎么样,字写得怎么样。而有的,根本就不管,宁愿自己多看一下电视剧,多玩两圈麻将,多闲聊一阵,从没有想到我要多陪孩子多读读书。把教育孩子的事全部交给学校。这没有什么好处,作为家长,生养了孩子就要教育。我想这是我们当家长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

在指导孩子学习时,孩子们年龄小,有些题目意思孩子不懂,家长要耐心地解释题目的意思,鼓励孩子不懂就问。但是家长最好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他,我想只要你把题目解释清楚,孩子是能够自己解答的。我发现成绩不够理想的孩子,往往依赖性比较强,不愿独立思考,课堂上要么等着老师讲解,要么转来转去去看别的同学的作业。这些同学在家里做作业也肯定很拖拉,家长要注意正确引导,比较明显的有……等。

我认为是孩子自己的事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做,家长不要包办。有些家长看孩子动作太慢,就帮孩子做,这样他永远也快不了。从慢到快,肯定要有个过程,家长不要太着急,要多提供孩子锻炼的机会。人开始走路我们要扶着他,但是,不能永远都扶着他,这样,他永远都学不会走路,教育孩子也是这个道理。

给孩子树立自信、鼓励点滴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靠外部驱动。有家长注重孩子学习环境的布置,有专门的书架,放上孩子的书,让孩子能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书,还有日记本需要准备专门的,以便能很快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别人面前,我们应该夸奖自己的孩子,孩子犯错误我们要关起门来耐心教育,给孩子面子。尤其在学习上,任何一个孩子都愿意取得好成绩,只是因为方法不当或是努力不够而暂时落后,教师和家长要为他们树立自信、指导方法,花时间帮助他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加强与老师的联系和沟通。我们之间本来就是合作者,彼此信任、相互交流对学生全面进步很有帮助。在交换意见的时候,最好不让孩子在场,有家长在老师面前数落孩子的不是,既让孩子难受也让我难受,这样的交流很容易变成老师和家长你一言我一语地批评孩子,并不利于我们商量一些好的教育方法来帮助孩子。希望我们经常交流,为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

多与孩子交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检查孩子的作业,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抽读、抽背、听写、考题等。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今年,学校对各班的家庭教育情况做了个统计,结果表明,凡是家庭教育不到位的学生,出现学习差的概率大大增加。有的班的学困生,全是这种情况。

身教胜于言教。很多父母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他们缺乏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法,这是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家庭教育有它自己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家长的身教,是无形的。实践证明,父母喜欢读书的,往往其子女的学习成绩就好,家长以自己的学习行为去影响孩子,以自己的事业的成功去教育孩子,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对孩子非常有益。从做人方面对孩子进行渗透也是值得家长重视的,家长不要以为孩子不懂事,实际上他们在观察和学习你怎么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情,很多家长对此并未重视。有些家长习惯在家里议论人或一些事,甚至有的家长教孩子不好的行为,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以后怎么学会对人宽容、友爱?所以家长要注意以自己正派的为人去影响孩子。另外,家长要注意对孩子日常行为的培养。人们常说:不以规矩,难成方圆。对孩子一定要用行为规范去约束他,不能姑息迁就。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容易忽视的一些看似细小却很关键的问题。比如家庭风气是很重要的因素,看似无形,但比苦口婆心的说教还管用。家风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比如有些家长乐于助人,其子女也会成为有爱心的人;有些家长,本身虽无文化,但很崇拜知识,家里的孩子受父母影响,就会好学上进;而有些家庭中父母虽有文化,但不思进取沉迷与享受,孩子自然前景甚忧。家庭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孩子,就能使孩子早日成材。

要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家庭是孩子人生发展的起点和基础,为了使孩子有更大的发展,也为了我们携手教育好孩子,希望我们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做好以下四点:

(1)忌过分保护。一根独苗,捧在手中,贴在胸口,含在嘴里,特别是一些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常常让他的爷爷奶奶看护,更是这样。其实这样做不好,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能自己做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决。在忙的时候,帮做家务,或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减少父母或其它成人的照顾,逐步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此中要做好家中老人的工作,尽量要有一个统一的家庭教育环境。

(2)忌过分宠爱。现在的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有些时候,家长往往明知无理,但也不加以管教,这只会害了学生。不能样样事情依着他,从而导致了孩子以我为中心,在不正常的环境中成长的现象。作为家长,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行为要让孩子受一些批评。有的家长说对自己的孩子没有办法,孩子要怎么就要怎么,我说,你对他还没有办法了?其实并不是没有办法,只是溺爱的心理在作祟。有的家庭,孩子的爷爷和奶奶对孩子过于溺爱,不管对错,孩子的父母去教育,他就不高兴,甚至和孩子的父母争吵,爱孩子也不是这样的爱法。

(3)不要过分期望。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希望孩子样样都好,心愿是好的,但要提醒家长,过分的期望,只会给你的孩子带来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4)是非要分明,持之以恒,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习惯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是非分明,有的家长,自己本身对一些问题的处理就不是很好,一些思想就不健康,一些行为就不规范,可以说没有尽到家庭教育的责任。那么在对待孩子时,肯定也是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在孩子的心灵中强化这些错误的思想言行。有的会把孩子带上歧途。在养成孩子习惯的时候,要先在你的心中定好一个标准,要有一定的奖罚制度,达不到某个标准的时候,一定要有所限制,要惩罚,这个惩罚一定要剥夺他最喜欢的事情,这个时候不能心疼孩子,这没关系,不过要注意方法和方式,不要粗暴地打和骂了事。但是他达到这个标准之后,你就得奖励他最喜欢的事情。孩子通过这样的调整,慢慢地就习惯了。习惯培养的奥秘,可以总结出一句话: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习惯一旦养成,就不会花太大的精力了,只要坚持检查督促就可以了。

尊敬的家长,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学校会尽力,家庭教育不可少,望家长重视,一个学校要发展和生存,必须有家长们的关爱,希望家长处处关心爱护学校,我们真诚希望家校携手,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并轨同行!

2015年11月

篇2:让孩子在关爱中成长

让学生在关爱中快乐成长

作者:蒋琴

来源:《成才之路》2013年第14期

很少有人关注爱的功课,因为,无法为爱打分。

可是,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你的学生,让与你朝夕相处的学生体验爱,感受爱,表达爱,诠释爱,是师生一起成长日子的重要元素。

最近,我细细品读《完美教室——中国百合班的故事》,俞丽萍老师以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转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以她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完美、温暖的家。我为俞老师的聪明和睿智深深地折服,感受到俞老师对教育的一腔热忱,对学生浓浓的爱。她不愧是中国的“雷夫·艾斯奎斯”。她着力于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作为一名真正的教师,就应该向俞老师一样,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学生一生的发展上,而非只追求眼前的高分数,用严厉到让学生害怕的方式让孩子学习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学习就是让孩子一生受益,让孩子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为将来更好的生活打下基础。教师是要成就孩子的一生,而不是要塑造孩子的一生,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和良好的习惯是孩子好的一生的开始。做一个和俞丽萍老师一样优秀的教师是我们每一名教师所要奋斗的目标。

读完《完美教室——中国百合班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篇篇充满爱的美文,一封封充满智慧、点亮孩子心灵明灯的信,无不证明了为什么她能在平凡的教室里创造出教育界的奇迹,一切皆因为她有一颗真正爱学生的心。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往往注意的是我们要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学到什么,而这些知识大都与我们设计的教学目标相一致,这是必须的,也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就是这些无可厚非的理由,总是让我们失去了很好的机会——培养学生良好品格、教会学生享受学习,享受成长的机会。我们往往害怕因为一个学生而使更多的学生失去更多的时间,便会用一些直接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表面看似乎效果还不错,但从长远看却不是好办法,而我们却不知道。试问我们有谁会像俞老师一样,为了一个学生而放慢速度,真正关注每个孩子细微的变化?她朴实的行为、细腻的情感中便有着我们所力求做到的爱心、耐心、责任心。相信只要我们心里也装着这些“心”,我们也会像俞老师一样,至少我们在向她靠近。

成功没有捷径,必须努力才行。虽然曾经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但我依然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我的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完美教室——中国百合班的故事》是我自我发现之旅的开始,从俞丽萍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了爱的力量,爱的诗意。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同样,我们对学生的爱,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地真情流露。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教师,更会把我们当做朋友、兄弟、父母。总之,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把我们的爱传递给学生,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让他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篇3:让学生在关爱中成长

学生需要爱, 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 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 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 能驱散每一片阴霾, 照亮每一个角落, 融化每一块寒冰。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也就是说让每一个完整的个体都有独特的发展。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好样的, 这就要求教师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 和学生做伙伴, 做朋友。只有通过交流、沟通, 学生才能获取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和信息, 实现心灵的转变。尤其是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低年级学生, 他们的依赖性较强, 自觉性较差, 这就需要教师用全部的热情和人格魅力去感染、激励和唤醒, 让学生在充满关爱的教育情境中学习和生活。爱不是与生俱来的, 学生也许习惯于接受爱, 而不懂得付出爱。因此, 教师要教会学生去爱生活, 爱生命中一切值得去爱的东西, 也只有这样, 才能使人类的爱薪火相传。要做到这些, 教师除了充分发挥自己的典范作用, 成为学生的楷模外, 更应该明确地指导学生, 告诉学生该如何去做。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让课堂教学充满爱

学生一天当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 而课堂学习的时间又占了当中的大多数。所以,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也是师生交流的第一线。如何让孩子在一种充满爱的教育环境中愉快地学习, 就成了每一位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并积极去做的一件事。我认为应做到这样:和颜悦色、循循诱导、赞赏鼓励。作为教师,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有个性、有思想的学生, 而且他们是敏感的。所以, 坚决不能把自己的坏情绪带进课堂。不管之前有多么不顺心的事, 心情多糟, 走进了教室, 就要是一个和颜悦色、饱含激情的教育者。所以我认为, 教师要教好学, 就要让学生爱上你的课, 这就必须让学生爱老师, 必须给学生爱, 从而让你的课堂也充满爱。

此外, 爱其实也是一种责任。“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课堂之上, 教师必须是博学多才的, 必定是有问必答。因而,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 这也是对学生一种深沉的爱。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传播爱

除了课堂时间, 教师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也很重要。正所谓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远比一切现代化手段更有效。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 而社会环境对其产生一定影响。教师要在与学生的课余交流中, 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 随时洞察并抓住教育契机对其进行诱导。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站在与学生一样的高度, 和学生平等对话, 倾听他们的心声, 了解他们的需要。如果有住校的学生, 教师更要关心他们的起居, 照料其日常生活, 给予其更多的关心。总之, 教师要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教给其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譬如宽容、谦让, 譬如尊重他人等, 在他们的心灵里播下“爱”的种子。

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孩子生活在鼓励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 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学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此时, 教师必须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充分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以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如果学生生活在批评中, 他便学会了谴责, 如果学生生活在鼓励中, 他便学会了自信。”对学生而言, 能获得教师的关注与喜爱是每一位学生内心的渴望。而我们往往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我们期望学生成才, 却只关注学生的成绩, 而忽略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或拔苗助长, 或任意扼杀, 结果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孩子心理健康。学生需要鼓励。所以哪怕是学生有点滴的进步, 有一个创意的见解, 或一次漂亮的回答都应给予赞赏。鼓励中, 包含了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尊重与信任。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期盼的眼神、一次赞赏的微笑, 都可以使学生如沐春风, 得到鼓励, 增强上进心。

总之,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对于学生的关爱, 教师要以爱心“打前阵”, 热情、真诚地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增进感情交流, 适时运用教育机智, 鼓励学生不断转化和发展, 用爱心这把钥匙开启通向学生心灵和智慧的大门。有了爱就有幸福, 就有希望, 让我们这些为人师者, 用爱心去浇灌祖国的花朵, 用爱去教会学生关爱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刘晓明主编.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教师课堂管理技能训练[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篇4:让孩子在关爱中成长

关键词:关爱 培养 学生

教育是平凡的事业,而教育又是高尚的事业,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人们把“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无私的授予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因此我将它赋予我的阳光和温暖传递给每个同样热爱着我的学生,尊重学生,注重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在青少年时期树立正确的的人生观、价值观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让学生在关爱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会关爱他人。

一、秉承天职,宽容学生, 相信学生,共奉爱心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特别是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学生厌学问题,学生早恋问题、学生心理问题、不良行为规范问题等等。作为开展素质教育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转化问题学生工作势在必行。问题学生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深入分析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探索、创新转化的经验与方法,才能确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现在独生子女,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一点挫折就受不了针对学生的现状,我在每次接新班时,我都花很多精力研读学生的情况,尽可能多地掌握家长素质、经济状况,以及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及在班级建设中可能发挥的作用,班干部的选拔上,有意识地创造平等尊重环境,运用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锻炼自己,要求他们积极坦诚,让他们懂得班干部是班级的公仆,他们在学习之余为班级服务很辛苦,大家去关心他们、支持他们、理解他们。而能以一种关爱班集体心态,默默为班集体奉献的进步学生更是班集体的宝石,他们是经过老师关爱种后发芽的种子,是经过爱的滋养后的花果;人们常说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浪,我相信在我的果园里,朵朵含苞待放!

二、用心观察,耐心倾听,信守承诺,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需要无限的爱心、耐心,班主任都要一视同仁,不搞特殊化,不偏见,要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公正、平等的对待班上每一位同学,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交流渠道,让学生学习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场所,这样他们才能好好学习,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张赢同学,性格内向,经常迟到,家访了解到他放学后不能按时回家,妈妈对他寄予了极大地希望,为了能约束他的学习,尽管家住的离学校很远,却每天坚持让他走读回家学习,可是他一度成绩一路下滑,上课打瞌睡,我观察几天后,发现他有早恋倾向,我用关切的眼神和友善的态度和他进行了三次总计长达六小时的谈话, 真诚的引导他青春时期如何和异性同学健康交往,并信守为他在同学之间保守秘密,同时和妈妈及时取得联系,帮助家长正确引导孩子度过青春萌动时期,经过一年的感化努力,毕业实习前以全校前茅的优异的成绩考入邮政班,张毅的妈妈更是激动不已,每逢节令天气变幻,我总是会收到一条温暖的短信:“天气转凉请您保重” ,字里行间一句句温暖的信息,为我疲惫劳累一天的的身体做了最好的按摩。恪守信用,履行给与学生的每一个承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二者相互配合达成和谐, 将为我们引导问题学生进步成长搭建起坚实的平台,实现教育成果。

三、师生真情互动,平等互爱、让学生快乐成长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每个人都要有责任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建立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民主平等的交往。

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是学生接受思想教育和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途径,树立“做学问先学会做人的”班风班训,我利用教自己所带班级的主专业课程的教学机会,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开展各项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认识、提高、在活动中发展自我。我在教学平面设计课时,要求设计贺卡,并打印出成品,我在班会时买他们的作品,希望将教学活动与爱心活动能有机的集合在一起,既达到教学目的,又培养学生爱心,也教会他们体会由设计到实施出成品,核算经济成本,珍惜父母劳动。两周后同学们大都是送给我和他们的妈妈的,甚至有的同学还多做了好多张,送给同学,在班会展出时,气氛异常热烈,同学们争着让我“购买”他们的贺卡,听到有的同学为此花费大量时间修改,并在家里让家长做第一评审,特别是在这次活动中我有意识的引导了一些父母离异的孩子, 他们或多或少存在由于单亲而缺失的爱,他们把大量的爱与被爱寄托在老师的身上 ,在教学活动与班集体双重活动中,增强了孩子们的友爱,拉动了亲子之间的交流,也为教师送上一份满意的祝福。

四、父母的熏陶,家庭的支持,成就着我平凡而又高尚的教育事业

回想十几年前第一次带班,那时的我还是一名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 爱人工作特殊不能经常顾及家庭,我一个人承担家庭重担,教学上又是超负荷,担心工作压力大影响教学,怕带不好班伤面子,矛盾与犹豫之时,是教师出身的母亲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化解了我心中的困惑,她说,做为一名教师不仅仅要创造优秀的教学成果,如果有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那才是完整的教师人生,也将是你一辈子享用不尽的事业财富,勇敢的去承担吧! 今天我才深深意识到,教育事业伴我和学生一起成长!默默为热爱的事业奉献着,我拥有了珍贵财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 ,激励着我 ,我深感一名班主任的责任,也深感一名教师的光荣,我将继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做学生尊重和喜欢的,富有人情味,仁爱,公正的好老师,为美好的教育事业继续奉献自己的力量!

篇5:让孩子在关爱中成长

作者:廖永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359 更新时间:2007-12-13 8:45:23

让学生在严格要求与热情关爱中健康成长

宜昌七中

廖永

题记: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构和谐校园,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深化师德师风建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必然要求。

热爱学生,是师德永恒的主题。众所周知,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它主宰和统帅着一个教育者整个的教育教学工作。西方现代教育家罗素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他的话向人们提示,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对做好教育工作十分重要。热爱学生不仅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而且是做好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

教师作为负有社会重托的教育工作者,应正确处理好对学生的关爱和严格要求之间的关系。

一、热爱学生就是要全身心地爱每一个学生。

教育的本质是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碰撞。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理智、情感和行为诸方面进行的动态人际交往。和谐的师生关系,即教育的主客体之间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彼此信任、融洽相处。许多教师没有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个人权利的社会人来对待;经常有意无意地侵犯学生的个人权利,特别是侵犯学生人身方面的权利和自由以及学生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

古语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由于教师自身缺乏活生生“人”的情趣和对活生生的学生的关注,课堂教学或平时教育谈话的气氛往往严肃、沉闷甚至令人感到有些窒息,学生自然就难亲之近之,学生最多只是服其“师威”,怎么会信其“师道”呢?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都有民主、平等以及爱与被爱的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恰恰满足了学生对爱、关心和尊重的需要,他们不仅从教师那里得到知识的营养,而且获得了爱护与支持,尽管学习是一种艰辛的、必须付出大量体力和脑力的劳动,尽管学习有时是枯燥无味的、紧张的,学生也会全力以赴地去学习。

热爱学生要求的不是对少数学生的爱,不是对个别学生的爱,而是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这种爱不是出自教育对象门庭的高低,家庭的贫富,也不是出自教育对象学习的好坏,而是出自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感,是出自对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长的渴望。他们都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祖国未来前途的命运都要靠他们来把握,祖国的明天主要靠他们来支撑。热爱学生不是只关心学生学习的好坏、成绩的高低,不只是能否在各类比赛中拿名次、获大奖,而是要全面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做人的素质,关心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发展,促进各方面发展的和谐性。在现实情况中,爱优秀的学生容易,爱成绩差品行的学生难,差生之所以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许多行为不能被教师所理解。

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自尊、有不同个性的人,尊重他们,真诚地鼓励他们,爱护他们,他们就会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这种学习的快乐会激发求知的欲望和创造的冲动,从而发掘出每个人本已存在的潜能。

二、热爱学生要用发展的观点去认识学生。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造就的,一定要用发展的观点去认识学生,相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不能凡事都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对于通过自学就可以学会的知识,就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其自己学习,自我发展,对于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那部门内容再去帮一把。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教师应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更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促其进步和发展,对任何学生都应满腔热情地对待。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相信学生的主体能力,改变专制作风,认真把握学生的特点,为其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传统的教学中,科学文化知识被看成了远离学习者的客观存在的真理,知识成了教学的核心。随着认识的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知识的深化、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自己的体验,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在参与体验,所获得知识是表面的、浅层次的,甚至是死的知识。从本质上讲,现代的课堂教学,首先不是知识的传递过程,而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拉尔夫泰勒说:“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

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就要求我们教师从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就要时刻牢记住“学习首先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必须靠学生自己来完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架在学生和教材之间适于通行的桥梁。

三、热爱学生要与严格要求紧密结合。

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是相对的、矛盾的,但又是统一的。“热爱学生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方面:尊重爱护和严格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最大的尊重爱护,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综合素质的一代新人。这就包含着向他们提出严格要求,否则,尊重将成为放任自流,爱护将成为娇宠护短。教师向学生提出严格要求,是尊重爱护学生的具体表现。”《教育学》的这段论述,从教育学理论的角度阐明了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的一致性。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同严格要求相结合,严格要求学生则是对学生更真诚的爱。中国有句古话,“严师出高徒”。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确的,必要的。“严是爱,松是害。”教师只有严格要求学生,才能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也才是对学生尽责,对家长、社会负责。

教育学家苏霍姆斯基说过:“教师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心,又要对学生心灵滋长的一切不好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这种结果的真谛就是对学生的关心,也只有这种关心才能如水载舟,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你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一方面,在关心爱护学生的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这是教书育人责任的重要体现,学生还是成长中的不成熟的孩子,天真单纯加上肤浅冲动,使他们的言行中总是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在教育中教师对学生没有严格要求,他们就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尊重关爱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必要条件,没有尊重关爱学生的严格要求,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障碍,缺乏严格要求的尊重关爱,容易造成学生行为上的放任。因此,教师对学生要做到尊重关爱,也要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即要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比较合理,又不能超越学生身心发展水平。

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尽管这里的教育是广义的,但对学生的教育艺术,很大程度便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度的把握上。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分寸的把握,是教师生涯、素养、责任心的具体体现。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的度把握得好,就能营造出学生对老师“敬畏”的理想境界。“敬”是敬佩、尊敬,“畏”是畏惧、惧怕。一个具有良好教育素养和心理素质、从心底热爱学生、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教师很容易获得学生的尊敬。黑格尔曾有一句名言:教师是孩子们心中的偶像。学生敬佩老师渊博的学识,敬佩老师深入浅出的教育教学风格,敬佩老师诲人不倦的精神和宽容的情怀,敬佩老师热情开朗、光明磊落的性格。学生对教师怀有敬佩之心,便产生了对教师的尊敬之情、亲近之感,师生之间就有了相互尊重和信赖的感情,教育就有基础。这时教师对学生提出意见或要求,学生心里就会想“老师是为了我好”,从而产生肯定的倾向,愉快的接受教育。此时,纵然教师的言辞尖锐些,学生也会认为老师是真诚的关怀而乐意接受。时间一长,良性循环,学生既十分依恋教师,又对教师有一定的畏惧心理。“敬畏”佳境形成,教师就“不言而威”了。我们不是经常看到老师和声细语在讲课,学生在认真倾听的情形吗?不是经常看到一群学生围着老师和他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感受吗?

学生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知识上和智力上,更表现在思想上和人格上。热爱学生,是一个教师永远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有助于增强学生从事各种学习生活的动力,有助于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敬重,为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服务。因此,热爱学生,让学生在严格要求与热情关爱中健康成长是我们新世纪师德永恒的主题。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篇6:让孩子在掌声中成长

——“孩子上学是否带手机”之我见 昨天晚上儿子放学回来,很严肃很认真的对我说:“妈妈,学校让写一篇文章,你快拿笔来记下题目,你一定要好好写哦,老师说了,如果写的好还要发表呢。”我被儿子认真的样子逗乐了,我说:“你放心,我会好好写的。”回想起前几日他从学校拿回一张家长委员会成员个人简历的表格,对我说“妈妈,我们班上只有三个同学的家长被选中了哦,你可要好好填。”那语气里可自豪了,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被人重视的快乐,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孩子的心理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知道,儿子学校里一直明文规定,学生是不能带手机进教室的。记得他刚上初一的时候,我就问过他要不要买个手机?他说不要,因为学校不允许带。我知道儿子一直是个特别听老师话的孩子,从那以后,我倒是没有想过要给儿子带手机的事,他也一直没向我提过这方面的要求,不过,关于学生是否可以带手机的问题,还真的让我有点困惑。

今年开学之初,上六年级的侄子不肯去上学,我和他推心置腹的谈过之后,他愿意去上学,不过却对我提了个要求,他要买个手机。我问他:“你买手机想做什么啊?”他说:“我们班上同学基本上都有手机了,而且我可以在想妈妈的时候给她发信息。”紧接着,他小声地说:“我不想被人看不起。”本来我正思量着是否要答应他这个要求,听到他这样说,我倒是真的有点担心了,现在的孩子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呢?我知道,侄子的成绩一直很不好,虽然他平时听老师的话团结同学,不过他是自卑的,或许他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大家的认可吧。

作为现在社会的通讯工具,手机是再平凡不过的东西了,让孩子尽早的了解并能熟练的运用,也算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吧。可是如果在孩子心里,是把它当作一个攀比炫耀的资本,把它当作一种娱乐的工具,那是否还需要满足他呢?仔细想想身边朋友的孩子,有手机的孩子比比皆是,我有几个要好的小朋友,时常我都会看到他们的QQ处于手机在线状态,有时候我真的挺担心的,不知道孩子此时在上课还是休息,是挂着QQ没理会还是正在和网友聊天呢?或许这种困惑正是现在家长和学校老师所共同担心的。

如果孩子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现在的任务,是好好学习,仅仅把手机作为一个和父母或是朋友联络的工具,那其实是一件挺让人欣慰的事,让他带手机又何妨?可是,又有几个孩子能给我们这样的信任呢?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不带手机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业呢?答案是肯定的:不会。因此,在孩子还不能完全正确左右自己的行为时,我个人觉得中小学生还是不带手机的好。

首先,带手机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QQ、短信、游戏这些都可以在手机上操作,有些孩子上课时,不专心听讲而在下面发短信、聊天,忙得不亦乐乎,以至于老师讲什么都没听到,上课充当“拇指一族”,成绩一落千丈。

其次,容易引起攀比心理,现在市场上手机换代就像换衣服一样快,看到别的同学有4彩屏的,也想要,看到有摄像头的更想要,好拿到学校里炫耀一番。

第三,容易交友不慎。现在大多数手机都可以上网,还可能接收到一些乱七八糟的信息,以无聊为乐趣,甚至可能和社会上一些有不良形为的青年串通一气,形成不健康的价值观,生活在虚拟的世界中不可自拔。

其实,一言以蔽之,凡事掌握一个“度”是关键。“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让孩子带手机上学只是一种手段,或许我们现在思考的不是让不让孩子带手机的问题,而是怎样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职责,认识到学与玩的利害关系,让孩子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让孩子能够真正认识到学校和家长的良苦用心,这才是根源所在。

篇7:让孩子在幸福中成长

———参与高效课堂改革心得体会

银汉小学 马亚琴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教育的理想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作为老师,我何尝不想让孩子在幸福中成长呢?我又何尝不想在课堂上让孩子天真无邪的笑脸成为教学的风景线呢?可是,什么样的教育是幸福的?什么样教学方法能让老师少教学生多学?„„自从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这些问题后,有多少教育改革模式在前赴后继的探索着。而今,在众多眼花缭乱的教改模式中,我坚信:尝试“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模式,有理由让我们的孩子在幸福中成长。

“让孩子在幸福中成长”其实就是素质教育的精髓,课程标准的要旨。站在培养人的高度上,春去秋华两年的磨砺,我们欣喜的看到高效课堂上一张张洋溢着快乐的笑脸绽放在高效课堂的春天里:高效课堂重新释放了孩子童真的天性,解放了孩子被老师牵着鼻子学习的枷锁,绽放了孩子课堂自主学习交流的潜力。现在,当我站在教室的一角倾听着孩子们的发言,享受着课堂争锋的智慧时,我发现:课堂就是学生的舞台,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人。我的心里荡漾起的不仅是激动,更是幸福,一种和孩子们一起享受快乐学习的幸福。高效课堂之初如何构建起“幸福”呢,本着和大家学习的契机,我解解个人参与高效课堂经历“幸福”的密码。

开启幸福密码一:“来,孩子你说!”

我们不要做高高在上的权威,俯视孩子的发展;我们不要跪着教书,最终把孩子培养成民族的奴隶;我们应该俯下身躯,平等的站在孩子的高度仰望他们的发展,这样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山东知名教育家李希贵在任高密一中校长时就在语文教改动员会上说:“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教育就不会有多少问题”。由此,我联想到曾经我们的课堂教学,尽管并不完全是老师“满堂灌”,但是学生并没有完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只是被动地接受。有时候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强调“来,听老师说”之类的话,无形中老师“说”的多了,学生的话就少了。于是,师道尊严的权威光环泯灭了孩子们渴望被尊重的需要。因此,传统课堂上孩子缺乏尊重,没有民主氛围的感觉很难幸福起来。所以,高效课堂我们要放下姿态伸出双手邀请“来,孩子你说!”

开启幸福密码二:“今天表现不错,祝贺你!”

高效课堂本着培养能够自主健康发展的人为宗旨,要求面向全体。我们赏识那些发言流畅、思维活跃的孩子,我们更要赏识那些颤颤微微举起小手的孩子。高效课堂上,我们不再需要“一枝红杏出墙来”,我们需要的是“万紫千红总是春”。因此,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讨论,尽量给更多的孩子以表现的机会,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困生,“赏识”永远是一剂良方。课堂分层展示中,多为那些胆怯的、不自信的孩子开开绿灯,为他们准备展示鼓劲,为他们展示过程卡壳帮扶,为他们展示结束喝彩,让这些孩子体验高效课堂,让这些孩子感受学习的

乐趣,让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和生活的勇气。这就是一种充满幸福的教育,只要足够耐心,那种春暖花开的幸福课堂不再是想象。长此以往,学困生脸上找到高效课堂的快乐脸谱也成必然。所以,高效课堂我们要常常拍拍孩子肩膀鼓励他“今天表现不错,祝贺你!”

开启幸福密码三:“来,我们一起想想办法!”

教师界有句行话: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推行高效课堂,虽然我们有杜郎口中学的教改经验,但是多次的动员认识和培训学习,我逐渐清醒的认识到“一口吃不成胖子”,我们得依法循章。改革初期,我觉得很迷茫:先学后教学生学什么老师教什么?导学案如何设计、如何操作?互助型小组合作机制怎么形成、怎么开展?„„带着一连串的问号我开始摸索。一番闭门造车无功而返后,我开始困惑怀疑。后来,我发现大家都有同感。当我们心灰意冷时,学校多次组织高效课堂碰头会,旨在提出发现的问题,合力解决可行的方案。我一边进行“三多”法:多读欠缺的相关理论材料,多听同行的不同见解和思路,多与同行分享合作有效做法。这样之后,我发现成效初见端倪。原来,高效课堂改革也见证了合作出高效的能量!接着,学校领导亲自挂帅,紧锣密鼓开始了高效课堂模式展示的观课、议课活动。肖校长始终强调:“改革有问题是正常,遇到问题我们就碰碰头。来,一起想想办法!”领导发话了,心头有一阵暖暖的感觉,那是一种源于四面楚歌后望梅止渴的幸福啊!一有机会,我们还能到城关和县里的名师零距离接触。与他们倾诉教改困扰的过程中,与他们独具魅力的课堂教学中,我又满载而归。于是,摸着石头过河成为了我开始临帖的动力。我开始实施“拿来主义”取经法,凡是他们成功的经验我马上尝试,凡是他们正在尝试的举措我也试试。这样之后,我发现高效课堂有章可循。所以学习小组长碰头会提出困惑之余,我也学着校长的样子:“来,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学生笑了,或许他们和我一样,心中也有那份暖暖的幸福吧!就这样,一份份动力,一份份信心,一份份幸福叠加起来,我们终于等来了迟到的春天,那是属于高效课堂的春天!随着县教改的稳步进行和继续学习反思,我清晰了导学案度的把握,完善了小组合作评价积分制,明确了课堂分层展示调控策略,落实了学科当堂训练、学习目标达成的要求,扎实地推进了高效课堂的深入„„如今,高效课堂如雷的掌声,欢快的笑声,俨然把课堂变成了一个幸福的学习乐园!

春去秋来,又将迎来丹桂飘香的九月,高效课堂已近两年,我们出征的号角依旧响彻耳边。最近,当捧读《大田教育》中彭张青记者抓拍的“高效课堂快乐脸谱”时,我不禁更加坚定:高效课堂,真是一种能让孩子幸福的课堂!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说“一堂好课,应该让学生上得小眼发光、小嘴常开、小脸通红、小手直举。” 而如今,我们的高效课堂已然就是这种好课的舞台。经历高效课堂,我们正在行动!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在高效课堂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您幸福吗?如果不,一定要试试高效课堂!

篇8:让学生在关爱中快乐成长

可是, 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你的学生, 让与你朝夕相处的学生体验爱, 感受爱, 表达爱, 诠释爱, 是师生一起成长日子的重要元素。

最近, 我细细品读《完美教室——中国百合班的故事》, 俞丽萍老师以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转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 以她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完美、温暖的家。我为俞老师的聪明和睿智深深地折服, 感受到俞老师对教育的一腔热忱, 对学生浓浓的爱。她不愧是中国的“雷夫·艾斯奎斯”。她着力于孩子的品格培养, 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作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就应该向俞老师一样, 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学生一生的发展上, 而非只追求眼前的高分数, 用严厉到让学生害怕的方式让孩子学习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学习就是让孩子一生受益, 让孩子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 为将来更好的生活打下基础。教师是要成就孩子的一生, 而不是要塑造孩子的一生, 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和良好的习惯是孩子好的一生的开始。做一个和俞丽萍老师一样优秀的教师是我们每一名教师所要奋斗的目标。

读完《完美教室——中国百合班的故事》,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 一篇篇充满爱的美文, 一封封充满智慧、点亮孩子心灵明灯的信, 无不证明了为什么她能在平凡的教室里创造出教育界的奇迹, 一切皆因为她有一颗真正爱学生的心。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 我们往往注意的是我们要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学到什么, 而这些知识大都与我们设计的教学目标相一致, 这是必须的, 也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就是这些无可厚非的理由, 总是让我们失去了很好的机会——培养学生良好品格、教会学生享受学习, 享受成长的机会。我们往往害怕因为一个学生而使更多的学生失去更多的时间, 便会用一些直接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表面看似乎效果还不错, 但从长远看却不是好办法, 而我们却不知道。试问我们有谁会像俞老师一样, 为了一个学生而放慢速度, 真正关注每个孩子细微的变化?她朴实的行为、细腻的情感中便有着我们所力求做到的爱心、耐心、责任心。相信只要我们心里也装着这些“心”, 我们也会像俞老师一样, 至少我们在向她靠近。

成功没有捷径, 必须努力才行。虽然曾经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 但我依然热爱自己的职业, 热爱我的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完美教室——中国百合班的故事》是我自我发现之旅的开始, 从俞丽萍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了爱的力量, 爱的诗意。爱是一种感受, 是一种信仰, 是一种追求。拥有爱的人, 付出爱的心, 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同样, 我们对学生的爱, 应是发自肺腑的爱, 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 又是不由自主地真情流露。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 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教师, 更会把我们当做朋友、兄弟、父母。总之, 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 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把我们的爱传递给学生, 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 让他们心中拥有爱, 很多问题都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

篇9:让学生在关爱中成长

那天,满头大汗的博闻一进教室,只见头上冒烟,刚一落座,只听"啪"的一声,他滚圆的身子居然把衣服撑破了。看他狼狈的样子,我只好把他带到办公室。

11岁的博闻人高马大,比我还高出半头。是一个极难调教的学生。作业不写,上课不听讲,偷拿别人的文具,不按时站路队……名副其实的调皮大王。此刻他乖乖地坐在我面前,咧嘴笑着。我找来针线,给他缝衣服。

"你妈妈给你缝过衣服吗?"

"经常缝,我的衣服常常开线。妈妈总批评我淘气。"

真是个顽皮的孩子。这时,学校通知老师们参加一个紧急会议,我抱歉地请同事给我请两分钟假。一边用心地缝着衣服,一边开导他:"你也不小了,应该懂得分寸,今后努力做一个文明守纪的好学生,好吗?"

第二天一上课,博闻就给我一个惊喜,只见他坐得端端正正,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呢。课间批改作业时,居然发现他的本里夹着一个小信封,中间一片纸写着:老师,我再也不让你生气了。多么单纯的孩子,我不禁笑了。

接下来的日子,他显然努力了,上课用心听讲,家庭作业也明显看出用心写了。《爱运动的我》这篇日记,他写和爸爸骑车到县区旅游,生动有趣。为了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我辅导他逐句修改,并推荐参加《全国小作家》杯作文大赛,出人意料地获得了二等奖,给他全家带来了巨大喜悦。

两年来多少次严厉地批评,多少次苦口婆心地开导,收效甚微;而缝衣服这么小的一件事却真正触动了他。让我也深深认识到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爱的旅程,当爱投射到学困生的心田,唤醒他内心的进取心时,转化工作就能迎刃而解。当然,有时学生还会出现反复,这需要我们有充分的耐心。

上一篇:2022年中秋节见闻日记下一篇:项目安全员安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