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应采取的对策

2024-05-18

特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应采取的对策(精选2篇)

篇1:特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应采取的对策

特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应采取的对策

在对特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及行为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特困生心理障碍的.几项措施:(1)加强特困生的思想教育;(2)在物质上采取多种形式帮助特困生;(3)加强特困生的心理健康引导;(4)对特困生学习上要多加帮助;(5)帮助特困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使他们摆脱心理障碍的困惑.

作 者:扈国春 赵永赞  作者单位:扈国春(沈阳建筑工程学院组织部,辽宁,沈阳,110015)

赵永赞(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编辑部,辽宁,沈阳,110015)

刊 名: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ENYANG ARCHITE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3(2) 分类号:B844.2 关键词:特困生   心理障碍   措施   对策  

 

篇2:特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应采取的对策

近年来, 我国森林资源进一步增强, 森林面积持续扩大, 从2006年17491万公顷扩大到2009年19545万公顷, 增长205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 从2006年18.21%提高到2009年20.36%, 上升了2.15个百分点。

2 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

中国人均森林面积0.114hm2, 居世界119位, 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2%, 人均林木蓄积量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3%, 每公顷人工林蓄积量还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处在幼林和中林期, 带来病虫害问题。人工林面积将不断增加, 营造单一结构的人工纯林。病虫害呈上升趋势难以抑制, 一些常见的次要病虫上升为主要病虫。

2.1 发生面积逐年增加, 20世纪90年代1100万公顷, 20世纪50年代100万公顷, 增加了10倍;

2.2 主要发生在人工林, 发生面积25% (发病率和感病指数达到一定时才称发病) ;

2.3 造成的经济损失1997年50亿元, 1999年216亿元, 相当

于可生产30万吨木浆的造纸厂, 同时对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人文环境、投资环境及社会效益的影响不可估测;

2.4 发生种类多, 重大危险性病害不断出现, 8000多种, 严重危

害的200多种, 每年都有3~5种病虫害转发为大面积发生的病虫害流行。

六大林业工程, 人工生态林、防护林、公益林的数量将不断增加, 病虫害防治任务日益突出, 又不像商品林可以砍, 这些林木是不能随便砍伐的。加入WTO后, 加强对外交流, 危险性病虫的侵入带来了极大的可能性。如美国白蛾、松材线虫、松突圆蚧三大危害都是国外传入, 不排除在未来岁月里严重病虫害的发生。

3 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防治难度大: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进一步加大。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任务艰巨, 自然灾害频发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影响较大, 防治发生面积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从2006年1101万公顷扩大到2009年1142万公顷, 增加了41万公顷。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 防治难度进一步加大。

3.2 防治率较低:

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不提高。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但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资金投入不足, 加上我国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 科技力量不足, 防治手段落后, 尤其是生物防治手段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未被广泛应用, 使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仍然偏低。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率从2006年66.8%提高到2009年71.8%, 年均增长仅2.44%, 全国仍存在28.2%的森林病虫害得不到有效的防治。

3.3 危害损失大:

森林病虫害种类多危害大。我国地域辽阔, 气候复杂多样, 森林病虫害较为严重, 森林病虫害种类近8000种, 经常造成危害的有200多种, 其中是松毛虫、美国白蛾、杨树蛀干害虫、松材线虫、日本松干蚧、松突园蚧、湿地松粉蚧、大袋蛾、松叶蜂、森林害鼠等“十大”病虫害危害严重, 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2005年有关文献估计, 我国每年因森林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880亿元。

3.4 机制不健全:

森林病虫害预防机制缺失。我国自上而下的纵向行政管理体制, 决定了我国各地区甚至同一地区不同林业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机制缺失。往往是某地区发生森林病虫害, 周边地区并不是在知情的情况下主动与同级协调加以防治, 而是等上级主管部门下达指令后才高度重视。致使有些地方存在造林规划设计时, 没考虑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导致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水平难以提高。

4 主要对策

4.1 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把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贯穿于森林培育中;

适地适树, 提高人工林质量和预防灾害的自控能力;近天然林经营模式;多树种造林, 块状片状混交模式;培育抗病树种, 品种, 是现代商品林发展的方向;建立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预报体系, 是防治病虫害大面积流行的重要保障, 重点发展航空监测技术。

4.2 加强检疫工作, 提高检疫技术水平, 杜绝危险性病虫害的人为传播, 对一些重大危险性病虫害要有相应的准确快速检疫手段。

掌握国内外疫情, 研究准确快速检疫技术, 哪些进出口材料要严格检疫, 必须带法律效应的。

4.3 研究开发出更多更好的生物制剂、引诱剂等, 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起辅助控制病虫害的作用。

研制出用量少、低毒、高效、选择性强且对环境无副作用的新型药剂和施用技术, 为了克服抗药性问题必须不断研制出作用位点不同的化学药剂, 重点是高效低毒无残留的化学农药。

4.4 保护害虫天敌。

在森林中生存着很多以林木害虫为食的寄生性、捕食性昆虫, 微生物, 益鸟等有益生物, 它们对抑制害虫的发生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 应采取有效措施, 保护好这些有益生物。

4.5 加强监测预报。

运用科学的方法, 监测病虫发生、发展动态, 并把监测的资料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状况, 正确推断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 并适时通报。对基层林业职工和林农加强宣传和培训, 做到对危险性病虫害可以及时发现, 及时干预。

4.6 利用生物防治。多采用引诱剂、培养天敌等方式, 尽量避免大量使用化学药剂。最大限度避免干扰自然系统的稳定。

4.7 改善自然环境。

通过各项节能减排措施, 以及控制有害工业废料的排放,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减缓温室效应, 也是防治森林病虫害的辅助措施。从而形成生物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良性互动。

4.8 做好森林防火。

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完善健全的森林系统可以有效抵御病虫害侵袭。已经发生森林火灾的区域, 要严密防范灾后病虫害的爆发。

4.9 要有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应急响应机制, 在各级管理部门建

立纵向和横向的专门组织, 一旦发生成灾的病虫害, 可以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参考文献

[1]游崇娟, 王建美.植物病害监测领域的电生理学研究进展[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0, 25 (1) :118-122.[1]游崇娟, 王建美.植物病害监测领域的电生理学研究进展[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0, 25 (1) :118-122.

上一篇:市发改委平安建设工作总结下一篇:简历怎样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