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困生补助申请

2024-05-22

特困生补助申请(精选8篇)

篇1:特困生补助申请

特困生补助申请

尊敬的校领导:

我叫xx,是本校高 xx班的学生。我家住在xx村。家中有共有五口人,他们是年过七旬的奶奶,以务农为生的父母,正在上高三的哥哥和我。

我们一家的生活来源全靠父母所种的二亩薄田维系。虽然他们一年到头风里来雨里去,黑不当黑,明不当明的辛苦劳作,农闲时还大些零工,可是,微薄的收入对这个家庭来说,还是入不敷出,只能东拼西凑的供我和哥哥上学。

看到父母辛劳的样子,看到父母忧愁的面容,我们弟兄二人曾多次提出一个人上学,一个人回家劳动,贴补家用。可是,父母却总说,上学机会来之不易,不愿意耽误我们的前途。就是这样,全家人硬是咬着牙,节衣缩食地艰难度日。

鉴于我家的实际情况,我今天向学校提出特困生补助申请,希望得到资助,以解燃眉之急。希望领导考察批准。

若能如愿,我一定加倍努力学习,不辜负党、国家、社会、人民、学校和领导的关怀,以优异的成绩报答你们的大恩大德,将来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报效祖国,为国出力。

申请人;中学班xx

2008年10月 1日

篇2:特困生补助申请

我是来自x班的学生xx,由于家庭条件比较艰难,所以向学校提出申请国家助学金。在学习上本人在校期间品行良好,成绩优良,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诚实守信,做事遵守承诺,在生活上,本人家庭经济困难,生活简朴,家庭贫困,家里仅靠父亲退休金维持生活,但是人穷志不穷,本人在校能遵纪守法,没有任何违规行为。

假如能够获得国家助学金,我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投入精力,好好努力,奋发向上!

申请人:

篇3:特困生补助申请

记者获悉,云南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印发通知,要求全面落实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不断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85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全面实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差别化政策,重点向教学点、村小和条件艰苦地区倾斜。

通知要求,要在年内实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差别化政策全覆盖。各地要根据乡村学校的艰苦、边远程度等因素,合理划分补助的档次及标准,重点向教学点、村小和条件艰苦地区倾斜,不吃“大锅饭”,不搞平均主义。差别化政策实施的范围、对象、档次及标准等具体办法,由各州、市、县、区自行确定,最低补助标准不低于每人每月500元。

篇4:别在贫困生补助上玩猫腻

让贫困生拿着补助的现金合照,已经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当学生走完程序,学校竟然以担心学生弄丢了为借口,不给学生发补助金,这是什么逻辑?

学校老师说,学校预留学生的贫困生补助是为了冲抵学生今年的伙食费,这也极不靠谱。2014年12月1日,湖北省教育厅和财政厅曾联合下发《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对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寄宿学生的补贴资金,必须以现金或银行存折形式,分学期一次性足额发放给受助学生本人或其监护人,不得以食堂卡或餐票、校园卡以及实物抵等形式发放。既然有这样一项明确的规定,学校为何不遵守?

在校方收回补助这一举动面前,贫困生群体显得特别被动和弱势,学生家长只在事后觉得事有蹊跷的情况下才会质疑学校。由此可见,仅靠学校单方面遵守规定以及事后追查难收效果,提高学生以及家长们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更为关键。

如果补助金落到实处,即使没有拍照这一情景,学生的脸上也会挂着发自内心的笑容。如果贫困生的补助金只是“看上去很美”,成了学校的“面子工程”,那么必然会引发学生和家长不满,学校也是在自找麻烦。

2016教育改革 再往前走,都是必须 啃的硬骨头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其他改革一样,再往前走,都是必须啃硬骨头的改革,涉及教育权力和利益的调整,这需要有更大的改革勇气,同时要探索建立新的改革机制。

篇5:特困职工补助申请

尊敬的上级领导:

您好!我叫 ×××,是××小学幼儿园教师,我在这个岗位上工作10年了,我非常热爱这个岗位,工作兢兢业业,不敢存有半点搪塞、应付之心。多次参加上级领导部门组织的教学比赛,教学基本功比赛,并获得奖励,曾多次获得“年终考核优秀”,“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优秀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多次代表园里参加各种优质课评选活动。最近听说上级领导部门正在给有困难的职工办理困难补助,结合本人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单位的难处,经过再三考虑,我决定申请困难补助,主要原因如下: 我本人工资不多,丈夫原在粮库上班,因粮库改制,效益不好,开不出支来,下岗了。去年,公公因糖尿病去世了,因给公公治病已经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并负责累累,现在婆婆又患有脑血栓、肾功能衰竭等多种疾病,无法自理,一家人的花销就靠我一个人微博的收入,生活实在难以维持。我也曾想过向单位提出申请,请求他们能向我这个困难职工伸出援手,但考虑到学校的难处和各方面原因,几次张口又都打了退堂鼓。现在好了,有上级部门体恤民情的大好政策,我对生活又重新燃起了希望。遇到困难有上级部门给我们撑腰,我们还有什么后顾之忧,还有什么理由不踏踏实实工作呢。希望我的困难情况能够符合申请补助的条件,请领导仔细考虑本人的家庭困难,给予我经济上的补助!谢谢!谢谢!此致

敬礼

申请人:×××

篇6:特困职工申请补助申请书

本人于20xx年三月加入贵司任信息采集员一职,一直以来,本人工作认真负责,勤勉努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为公司的发展尽心竭力。

在八月份公司人员短缺的情况下,本人服从领导的安排,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力以赴地完成本职工作,并且还承担了主管分配的大组工作,一个月没有休息过一天。

但是,在九月份,本人感到身体出现异常,虽然已经担负着一个人的工作岗位,但是本人仍然留守在工作岗位上。直到十月十七日,本人感到身体非常不适,前往医院急诊并经过诊断发现患有糖尿病,病情严重,必须立即住院治疗。在住院期间,主任医师告知本人血糖指数极不稳定需要安装胰岛素泵进行治疗。然而,该泵的费用高达六万元,不包括在医保范围内。本人是家中独子,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父亲是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母亲是家庭主妇,家庭没有劳保,父亲每月的退休工资只有一千元左右,这一高昂的医疗费用对我们家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噤若寒蝉。

常言道,不敬有三,无后为大。因为这个疾病,本人虽已到而立之年,却未能成家立业,实在对不起父母。现在这么沉重的负担又压在老父母身上,本人心如刀割。本人不禁问道:“上苍,为何对我如此不公?难道是我前世作孽,今生要遭受这样的磨难吗?”

在无助的时刻,本人抱着一线希望向公司领导求助,请求公司领导和同事能够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本人深知人间自有真情,唯有在危机时刻才能见到人间真情。

此致

篇7:特困补助申请书

尊敬的领导您好:

我是XX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1届的学生XXX,来自XX县XX镇XX村10队。我现在十分需要领导、学校、国家帮助我,帮我和我的家庭度过难关,让我能有幸和其他的同学一起顺利完成学业。我家里有7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两个姐姐和我。我的祖辈和父辈都是地道的农民,共有5.1亩地,可供家里生活,勉强能拮据些钱来供我们姐弟上学。2010年在永宁县统筹规划南环路时占去

3.3亩地,如今家里只剩下1.8亩地,爷爷奶奶年岁已高,已不能独立生活,奶奶已患病卧床2年,还要定时去医院检查买药。妈妈的身体也不是很好,家里重要的担子就落在父亲一人的身上。今年我有幸的被贵院录取,我和家里人都非常的高兴。但是昂贵的学费却让我们全家人强烈的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家里的经济状况让我萌生了放弃求学的想法,我想早日参加工作来减轻家里的负担,父亲知道后强烈的反对,给我摆明利害,做我的思想工作,父亲通过自身的经历,给我讲到到了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只有教育才能改变命运,只有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家里的生活状况。说困难只是暂时的,而知识,一定要有文化、有知识,通过学习改变命运,走出困境。所以为了让我将来能有更多的机会,在教育质量口碑良好,学风严谨的学校中接受更好的教育,全家人经过仔细筛选,多方考证,最终在志愿书上坚定的写下了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这几个沉甸甸的字。

我深感我自己肩头的重任。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我的家人宽慰,用良好的成绩来回报帮助过我的亲人和朋友,来回报国家和社会。我将在学好功课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多看书,扩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修养。

我满怀热血感谢党和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关心。真诚希望领导给我一次机会,一解我求学之路的燃眉之急。我会以努力好好学习,争取上进!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特此申请!为盼!

致敬

篇8:特困生补助申请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教育,城乡一体化

1 引言

笔者是陕西理工学院的一名教师, 曾经兼任2007级某班的班主任, 现任2008级某班的班主任。因此连续两年参与了新生的贫困生建档与认定工作。在首先以班为单位进行评定的工作中, 班主任是第一责任人。认真阅读、分析、比较学生的申请书是程序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通过2007、2008年的评定工作, 我发现学生们所列的申请理由存在极大的相似之处。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然而, 他们的申请理由为什么如此类似。这类似的相同背后反映出些什么更深的原因呢?通过这类似的相同又能折射出什么社会问题呢?在此, 我以2008级这个班为例子, 对申请书中所反映的类似的申请理由进行分析。虽然有限的资料未免会有以偏概全的嫌疑, 但是它的存在也体现了它的代表性。

2 现象透析

本班共30名学生, 均来自陕西省 (体现了地方院校招生的特点) , 多数来自关中平原, 其中13人呈交了国家助学金申请。在申请理由中, 共同反映出这几个现象:首先, 父母均是农民, 家庭无稳定收入, 父母年过半百, 劳动能力减弱;其次, 自己有兄弟姐妹且同时在接受教育 (义务教育或非义务教育) , 学费占家庭支出的比例相对庞大;最后, 申请书中除了客观地介绍了家庭经济基本情况外, 还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父母的心疼, 恳切希望以助学金减轻父母的压力, 以及承诺节俭生活、努力学习、回馈社会。这些看似平平的现象有待我们进一步剖析。

2.1 农民视年过半百为劳动能力显著降低界线的认识反映了农业机械化生产仍有待提高

2008年10月23日, 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在“改革开放与人口发展论坛”上说, 我国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从改革开放之初的68岁提高到目前的73岁,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是我国刚成立不久时规定的:男60岁, 女工人50岁 (干部身份55岁) 。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这与我们现在的人口寿命和老龄化形势相比是偏低的。国际上, 多数国家退休年龄在60岁以上。所以, 为了与时俱进, 我国也正在筹备对此进行调整。总之, 从我国目前平均寿命的提高和延长退休年龄的讨论两个方面可以说明, 50岁不应该是劳动能力显著衰退的年龄。对城市中主要从事技术和脑力劳动的人来说, 50岁正是技术娴熟, 知识充沛, 事业达到高峰的年龄。然而, 对于农村中以体力谋生的人来说, 50岁却是体能下降, 劳动开始力不从心的年龄。这种城乡对年龄认识的差异源自他们各自的生活对体能依赖性强弱的差异。

城市是个典型的人工环境, 生产活动大多在建筑内部进行, 所以受风雪雷电雨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 人们具有更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对生产的可控制性。随着工业化发展和社会劳动大分工的趋势, 城市生产中的分工更加细致, 合作越发密切, 使得个人可以将有限的精力有针对性地投入到某个工作环节, 进而降低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技能和工作效率, 并且城市生活水平较高, 医疗卫生等设施齐全, 有利于保持身体健康。

与城市情形相反, 农村是以自然环境为特点的聚落, 农业生产多在户外进行, 受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的影响很大。一年的辛劳好不容易收获了, 又得寻求市场出售农产品, 这才将农产品最终转化为收入。所以, 这种户外作业和全程负责的生产方式使农民风吹日晒、心力憔悴、容易显老。

尽管我国早已提出要实现农业机械化, 但是在山区、丘陵地区, 由于土地分布零散, 面积较小, 限制了机械化的应用, 甚至无法利用机械。而在地理条件允许的地区, 由于农户各自为阵, 在生产流程中缺少分工, 在土地使用上缺少协作, 不能形成土地的规模经营, 难以发挥机械化的高效率优势。因而, 目前农业机械化未能显著降低劳动的体力强度, 农业劳动强度大, 农民体能稍有减弱, 便明显感觉不能适应。加之, 农村生活水平较低, 医疗卫生设施缺乏, 人们看病贵、看病难, 往往不注意保养身体。对于外出打工的农民而言, 多从事采矿、建筑等体力活, 也是靠体力谋生。

概而言之, 农业劳动本身对体力要求高, 加之机械化不足, 使得农民体力耗费大, 容易积劳成疾, 又缺少及时有效的治疗, 早早在50岁时便力不从心。

2.2 家庭对多个孩子同时求学的支持体现了文化教育更加受到重视

1979年, 邓小平同志指出:“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 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第二条是人口多, 耕地少。”“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战略性任务, 一定要抓好。”

本批申请者中有三个家庭是有三个子女, 其中两家的三个子女都是在接受高等教育。其余申请者均有一兄弟姐妹。面对这些1990年前后出生的孩子, 我没想到农村多子女现象竟这么普遍。且不去评论当时计划生育工作方式有何变动, 或城市和农村的实施口径有所区别, 或城市和农村所承受的惩罚后果有所不同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但至少可以反映出当时农民生育多胎的内因驱使。一方面, 农村中传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另一方面, 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与体力紧密联系, 需要男劳力来增加收入。第三, 农村社会福利制度欠缺, 人们希望养儿防老。然而现在,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制度的完善使人们意识到技术的力量, 看到农业现代化的曙光, 感受到快速城市化进程, 懂得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体会到教育培养小孩的重要, 享受到不断健全的社会福利等等。这些由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外部环境的改进更新了农村人的思想意识, 也促使计划生育成为一种自愿行为。可见发展是关键, 同时思想意识的提高又促进了更快的发展。

农村的稳定与发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令人欣喜的是, 这些孩子们, 不管男孩、女孩都接受到高等教育。尽管学费支出庞大, 但是有父母的支持, 国家的资助, 自己的勤奋, 暂时的困难一定能挺过去。令人忧虑的是, 地方院校里农村来的孩子, 在缴纳与重点院校相近的学费以及付出更多努力后, 就业时却因“出身低微”而不能公平竞争职位, 这时国家对个人的资助已经终止, 家庭经济难题就非常突出。笔者希望国家除了资助他们学费外, 在就业时尽量建立一个“英雄不问出处”的竞争平台, 给他们一个报答父母, 回馈社会的机会。

2.3 孩子更早体会到生活的辛苦得益于其参与劳作的成长过程

对生活的感受莫过于来自亲身体验。城市里, 尽管孩子也懂得父母生活的辛苦, 但是终究难以参与到大人的工作中去, 因而对辛苦的感受不是那么真切。农村的生活和劳动没有明确的时间界线和内容上的区分, 而且很多劳动技术含量不高, 但对人力依赖性大。孩子在生活中、游戏中不知不觉地也参与到了家庭劳作中。在其成长过程中, 总有与之年龄相适应活要做:5、6岁蹦蹦跳跳时, 就开始干送水、送饭、传话等跑腿的活;10来岁刚刚懂事时, 就能扫院、生火烧水、割草喂猪, 干些零碎活;15、16岁身体刚攒些力气时, 地里的农活就能样样拿起了, 成了家里真正的劳力。尽管在孩提时, 他们认为干活就是一种休闲娱乐, 但是这种参与劳动的娱乐方式使他们早早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生活的不易。孩子参与劳作的成长过程也反映出农业生产对体力固有的依赖性以及从劳动中也收获到节俭、自立、自强和自信。

3 小结

学生在助学金申请中描述的现象是他们亲身经历了的, 感受真切。这些现象是城乡差距、农村发展和农业生产特点的又一表现;人们对年龄认识上的差异集中体现了城乡在劳动强度、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投入与支持反映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孩子对生产劳作参与程度的不同体现了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从中我们得到启示是努力缩短城乡差距, 在尊重城市和农村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同时提高农村文化教育水平以推进农村发展。2008年10月份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再次聚焦“三农问题”, 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使我们对城乡协调发展充满了希望。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网.健康新闻, http://www.chinanews.com.cn/jk/kong/news, 2008.10.23.

上一篇:关于朋友的作文:岁月如海,友情如歌下一篇:有些时刻请勿缺席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