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发展培训计划

2024-05-14

学校教师发展培训计划(共8篇)

篇1:学校教师发展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教师发展学校立足于教师发展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本学期得荣县教师发展学校在上学年三个研修班的工作基础上,根据上学期深入各学校的调研和教师的学习需求,继续以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实践为核心,以教师自主学习、实践、反思、提升为主体,以城关小学“省教师培训基地”为依托,以得荣县教育局教育股、教研室和成都青羊区支教教师为组织促进者,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思想引领校长、教师自觉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聚焦新课堂,在新课程中成长、发展。

二、培训各阶段安排:

1、学员自主学习阶段(时间:2011年3月)

主题:我读新课标

学习要求:校长研修班、骨干教师研修班、青年教师研修班的各位学员以《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一书为研修教材,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思想理念,重点学习第三章《新课程标准》、第四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第五章《新课程评价》、第七章《课程资源》。边读书,边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思考,做好学习笔记。每一位学员要选交两篇新课程学习随笔。

2、实践反思学习阶段(时间:2011年4月)

主题:实践新课程

学习要求:各位研修班学员在认真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之上,带着思考,带着问题,努力研究改进自己的教学,改进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师们可以《给教师的101条建议》、《聚焦课堂、有效研究、在实践中提升——青羊区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案例》为学习参考,潜心研究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提升自己的教学,同时在学校教学研究中发挥带头作用。要求骨干教师研修班学员和青年教师研修班学员完成一个教学故事(实践新课程的教学故事)和一篇课堂教学案例(新课程理念指导的课堂教学设计、实践案例)的写作。校长研修班学员思考新课程理念下学校文化和制度建设,将学校的办学思考撰写成文。

3、交流分享、集中培训、提升认识阶段(时间:2011年5、6月)

主题:聚焦新课堂

学习要求:各班次各位学员在认真完成前两个阶段学习任务的基础之上,由教育局组织各班次集中培训活动。培训活动不仅有专题讲座,更以学员的亲身实践、问题研讨、经验分享、课堂观摩、教学技能展示、思想碰撞、参观交流等形式,发挥学员在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帮助学员实现自我成长。(各班次集中培训时间、内容、要求另行安排)

4、成果展示,深化实践阶段(时间:2011年7月)

主题:教师发展无止境

学习要求:教育局教研室将教师发展学校学员的学习过程、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将学员新课程学习随笔、教学故事、课堂教学案例或教学管理案例、校长办学思考等汇编成册,积累成果。发挥各研修班学员的辐射作用,扩大交流,资源共享、引领得荣教育的新课程改革深入进行。

三、培训工作的过程管理:

1、核实各班次学员,规范学员管理。

2、各学校也是教师发展的学校,全县各中小学要为各研修班学员的学习实践营造氛围,提供学习实践机会和展示平台,关心、支持教师发展。

3、县教育局教育股、教研室将组成培训调研指导组,深入各学校调研指导研修班学员学习实践研修情况,作用发挥情况,和学员共同研究学习实践中的问题,帮助学员解决学习工作中的困难。发现典型,及时推广。

4、各班次班主任及时了解学员学习工作动态,关心学员成长发展。收集学员学习成果。要求各班次学员完成的文章,与2011年5月8日前收齐。

5、县城关小学发挥省教师培训基地作用,提供优秀师资和优质资源。为培训活动提供智力支持和场地、器材支持。

6、对认真参加培训活动,完成各项培训任务的学员,县教育局按县级教师培训要求给学员颁发继续教育学时证明书。

篇2:学校教师发展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依据,以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为目的,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为目标,以教师自主研修和校本研修为主要方式,以分层研修、分级考核机制为保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全力创建特色学校。

二、工作目标

整合优化研培教活动载体,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自主发展能力,培养一支适应素质教育和爱的教育需要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三年的努力,力争使全校100%左右的专任教师达到“达标课”水平,50%左右的专任教师达到“优质课”的水平,10%以上的专任教师达到“示范课”水平。具体目标为:-60%左右的专任教师达到“达标课”水平,30%左右的专任教师达到“优质课”的水平,10%以上的专任教师达到“示范课”水平;-80%左右的专任教师达到“达标课”水平,40%左右的专任教师达到“优质课”的水平,15%以上的专任教师达到“示范课”水平;-100%左右的专任教师达到“达标课”水平,50%左右的专任教师达到“优质课”的水平,20%以上的专任教师达到“示范课”水平。

三、基本内容

“两修”“三课”

1、“两修”的基本内涵

“两修”是指为了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更好地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不断适应课程改革和学生发展需要而开展的专业研修活动。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研修、专业技能研修和职业精神。“专业知识”是指教师必须具备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所教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必须具备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教学技能和研究技能;“职业精神”是指爱岗敬业。要做到“四爱”,即爱事业、爱学生、爱同事、爱学校;还要坚持“四讲”,即讲敬业、讲学习、讲团结、讲奉献。

2、“三课”的基本内涵

“三课”是指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评价认定的三个等级,即达标课、优质课和示范课。

3、“两修”与“三课”的关系

“两修”是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核心内容,“三课”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具体体现,“两修”的成果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三课”等级的认定,以“两修”等级的认定为前提,即“两修”达到了初级,可以申请“达标课”的验收;达到了中级,可以申请“优质课”的验收;达到了高级,可以申请“示范课”验收。

四、本学期主要工作任务

本学期是试行调整阶段,主要工作是以“两修”为重点,组织全校专任教师全员参加,开展研修活动。

研修内容、形式与检测

模块一:所教学科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和课程标准

学科知识研修学科教材编排体系和学段内学科知识。形式:自主研修,期中验收训练,期末检测占70%。寒假补考。

课程标准研修所教学科《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形式:培训指导与自主研修相结合,期中验收训练,期末检测占30%。寒假补考。

模块二: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研修提供学习资料。形式:自主研修与二级培训相结合,每月检查学习笔记,期末检测。寒假补考。

模块三:继续教育课程即文本课程或网联课程

继续教育课程研修按照上级培训计划内容进行。形式:自主研修,记学习笔记,网上学习与检测,按照进修学校的要求统一组织检测。

模块四: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和教学基本功

教学设计研修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再加工,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形式:展示、答辩、论文、竞赛等。适时开展优秀教案展评和说课竞赛活动进行检测验收。

教学基本功研修考察教态、语言、书写、板图(板画)和学科专业基本功。形式:过关验收、竞赛等进行检测。

模块五:研究能力。

研究能力研修反思与教研能力。形式:个人的周反思,年组(学段)集体备课、研课、研讨、反思,教学反思评选,专题教研会或区域教研活动进行综合检测。

职业精神:学习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上级重要会议精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熟知学校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期重点工作任务等内容。主要通过学习笔记,日常工作表现和调查反馈进行考察。对家长投诉、造成社会影响、对学生缺少关爱、工作造成负面影响、有损教师和学校形象的经调查属实在两修考核评价中扣分,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按照违反师德师风建设规定处理。

五、工作原则

1、坚持与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推进研培教一体化。“研”要依托课堂教学,“培”要服务课堂教学,“研、培、教”三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统一体。“两修三课”活动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就是引领教师真正把“研”、“培”聚焦于课堂教学,围绕课堂教学去“研”、去“培”,实现三者之间的有效融合,使课堂教学在“研”、“培”的推进下高效实施。

2、坚持与创建学校特色相结合。一要创建和谐校园,形成和谐团队,打造团队精神;二要创建书香校园,形成讲学习的良好氛围,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三要创建平安校园,树立安全意识,形成优良的育人环境;四要创建爱的校园,形成校园文化,让校园成为师生爱的家园。

3、坚持与教师职业精神和人生理想相结合。从教者,教书育人是己任,是自己人生的理想与追求,每位教师都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并在工作中同自己的人生理想相结合,进而形成个人的教育追求。而实现这种人生理想与教育追求就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与拼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爱岗敬业、团结奉献,携手共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家园。

4、坚持与教师岗位业绩考核积分相结合。通过调整、修订《教师岗位责任制评估细则》,将“两修三课”活动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考核积分中,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保障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开展“两修三课”活动是舒兰市教育工作中,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方面提出的一个新课题,是一个有效载体,活动意义重大。因此全镇广大干部教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克服困难,主动参与,增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2、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活动的组织管理是此项工作的重要环节,决定着活动的质量高低,为了加强领导,学校成立“两修三课”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两修三课”活动的计划制定,规划活动进度、目标,组织管理校本研修活动和教育教学评价工作,指导教师研修活动,总结、反馈活动开展情况,整合优化活动内容,规范管理,促进活动的有效开展。

3、将“两修三课”活动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中,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并作为今后三年的一项主要工作抓好抓实。要同学校整体工作紧密结合,作为促进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特色发展的有效载体。

4、建立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校本研修制度,即教师自主研修制度、集体研修制度、考核制度和管理推进制度等。建立科学的管理考评机制,制定激励措施,按照人均每年200元的标准安排活动专项经费,用于培训学习、设备更新、表彰奖励,保障活动的正常、高效运转。将教师在工作、活动中的成绩和表现纳入教师岗位业绩考核之中,作为评优选先、评职晋级、岗位聘任、后备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各级优秀教师、先进教师、劳动模范也将在相应的等级教师中推荐产生。

5、强化管理,确保活动的实效性。

篇3:学校教师发展培训计划

一、拓宽渠道, 加速培养

首先, 建立培训组织机构, 校长要负全责。学校的科研部门要整章建制, 强化管理。各部门协调一致, 齐抓共管。要确定培养目标, 定准培养方向, 制订方案, 严格执行。

其次, 拓宽培训渠道。一是实施校本研修。以学校为培训基地, 以问题研究为抓手, 就地取材, 现场突破, 脚踏实地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 确定培训内容, 包括教育法规政策、教育理论与实践、师德修养等。要对青年教师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 使青年教师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教育骨干, 不但会教书, 还会育人、管理、研究、创新。二是实施导师制。学校要就地取材, 任命一批德才兼备的一线名师做青年教师的导师, 帮扶带教。采取“一师一徒”“一师多徒”“一徒多师”的模式, 在充分发挥名师带教作用的同时, 让青年教师博采众家之长。三是给青年教师提供展示舞台。组织青年教师优质课比武活动, 并要求全体青年教师参加。开展“同题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说、做、评课齐头并进;定期选出一批青年教师参加市级以上说课、赛课活动, 并请专家担任评委, 当场点评、指导;利用班主任例会、专题座谈会、教科沙龙等形式进行青年教师演讲能力的培训, 使之临场不惧, 侃侃而谈。四是对那些崭露头角, 具有领导潜质的青年教师, 采取送出去培训的办法, 送到大学深造, 也可以到名校去挂职锻炼, 促使他们的领导力得到提高。

二、人尽其才, 开通用人快车

青年教师是学校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利用好青年教师, 是每一位校长都应认真思考的大问题。在这方面, 校长应主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要用人所长。校长要善于发现青年教师的特长, 因人设事, 给青年教师搭台子, 压担子, 给他们锻炼的机会, 发挥其所长。二要补人所短。有一些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短缺现象, 要么是写作不过关, 要么是语言表达不过关等。校长要针对这一现象, 对青年教师进行细致观察, 帮助他们找出根源, 然后为他们指出不足之处, 并指定相关人员重点帮扶, 创造机会, 交给任务, 在实践中补足所短。三要骨干引领。学校应该加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的过程性管理, 每学期要进行定期循环交流, 使骨干教师在原来“自我提高”的基础上, 带动大家“共同提高”。

篇4:教师培训学校

【关键词】高校 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培训学校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新形势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加强教师培训, 又是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教师培训的政策措施, 但由于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并不是十分完善, 而且开展的仅仅是共性的教育培训, 没有针对高校的不同类型设计不同的培训体系, 培训效果也并不是十分理想。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培训工作,必须建立适应高校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的教师培训体系,这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广大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高校内部专门成立一所教师培训学校,定期通过以培训班为主,多种培训形式并存的在职轮训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长期、系统性培训。建立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提高培训效果,多角度,多层次,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一、教师培训学校的管理和组织形式。培训学校校长由高校校长担任

由校人事处负责培训学校的组织工作。每一期培训班都有相关工作人员担任班主任,具体负责培训课程的组织,以及对学员的管理和考核。真正像一所学校,有完善的管理和组织体系。

每一期培训班的学员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分组打破专业和学院界限,让不同专业和学术背景的教师可以在一个学习小组中互相交流,增进了解。在每次培训课后,安排一定时间的小组讨论,在相互探讨的气氛中,分享培训的心得和感悟,加深对培训内容的理解、消化和吸收,保证更好的培训效果。

培训课程结束后,经考核合格,可获得结业证书和相应的继续教育学时,可作为职务、职称晋升的一项参考条件。

二、教师培训学校的培训内容,要根据教师特点和需求来制定

高校教师群体从层次上可划分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从学科专业可划分为文科教师、理科教师、基础学科教师。通过向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师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和汇总教师的培训需求。同时每年由教务处、各院系针对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提出培训需求,教师培训学校在对各方面培训需求综合分析基础上系统设计、安排培训课程。

培训内容可涉及高校教育发展趋势和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培训、学科专业建设骨干培训、新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和执教艺术培训、师德教育、心理健康、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课题申报、职业生涯规划等。

三、教师培训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没有专门的培训师资队伍,培训质量难以保证。教师培训学校要组建师资培训专家库,专家库成员来自学校内、外各个领域,包括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企业或科研机构、教育主管部门,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满足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教师培训的需要。

四、培训形式和手段灵活多样

打破传统教师培训模式,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面授与网络培训相结合。针对不同层次和学科专业的教师,定期组织主题培训班,以系列培训讲座的方式为主体。同时定期组织每一期培训班的优秀学员到国内外办学有特色的大学及知名企业实地参观考察。建立教师培训学校网站,将每一期培训课程的视频资料、电子课件上传到网站上,供全校教师学习参考,可以最大限度的扩大培训范围,满足更多教师的培训需要。教师还可以在线留言和交流,对培训内容提出建议和要求。

五、考核方式规范

传统的教师培训往往有些虎头蛇尾,考核方式单一,不能有效的检验教师培训的效果,调动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教师们往往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教师培训学校每一期培训班的结业成绩由三个方面综合评定:培训考勤情况;小组答辩成绩;结业论文成绩。

具体来说,首先强化培训管理,考勤不达标,取消参加结业考核资格,不能获得结业证书和继续教育学时,需参加后续的培训。

其次在培训课程结束后,举行小组答辩会。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培训内容向评审专家汇报学习收获与心得,同时回答专家提问。由评审专家评定小组答辩成绩。小组成员需要相互分工合作,完成小组答辩,同一小组的成员获得相同的小组答辩成绩。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最后要每一名学员要提交一篇结业论文,学员结业论文由两名相关专业背景的专家评审,综合评定结业论文成绩,并提出修改意见。优秀论文可在修改的基础上集辑出版。

通过实行规范严格的考核制度,参加培训的教师大大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改变了过去对学校培训的认识,对于教师培训不再流于形式,应付了事。而是认真学习,积极参与,真正做到了身心投入,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对高校而言,引进人才固然重要,但教师培训工作为高校建设、生存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持和可靠的质量保证。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新观念,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引导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与科研能力。同时进一步搞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教师培训学校是高校教师培训一种新的探索和实践,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化的培训平台。可以将高校各类教师培训纳入其中,集中资源和力量将教师培训工作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使高校教师在不断获得成长的源泉与动力,实现能动、可持续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这必将进一步推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高校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邵士权. 高等非学历教育及其发展问题初探[D]. 湖北大学,1999 :12-13

[2]赵清艳.我国高校师资培训问题的探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4)

[3]戚万学. 高等教育学[M ]. 濟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

篇5: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计划(推荐)

教师的基本素质关系到学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一项长期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基本建设,特别是当前学校教师队伍正处在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和课改的全面推行,对教师学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学校,根据我校教师队伍实际情况,特制定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进修学校工作计划精神为指导,以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为本,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立一支适应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要求、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身心健康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二、发展目标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专业发展的培训及研讨的参与,每个教师实现知识更新、专业道德、专业精神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稳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三、培训原则

1、坚持“教师为本”与“学校为本”相结合的原则

以研究本校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改善教育教学实践为目的,尊重教师的主体精神,满足教师“自主发展、自我提高”的心理需要,引导教师自主确立自己的努力目标,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培养和优化师资队伍。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即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行为跟进”等实践活动,以课程与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为抓手,引导教师不断探究和解决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促进自身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3、实事求是原则

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分层次确定学习内容,中青年教师要全面细致学习理论知识,并且保证学习时间;在实践中多参与。部分老教师也要跟上时代的要求,将自己的丰富经验融入新课程中,切忌“穿新鞋走老路”。

4、改革创新与时效性相结合原则

给青年骨干教师搭建平台,在举行各种活动时,让他们先行,效果很好,真的能在教育教学中能独当一面,再进行观摩。

四、培训内容

(一)读书积累

以自主学习为主,读专著、名著,和与所教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记录要经典,突出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自觉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接受先进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理论修养。

(二)集中学习

包括每周的政治、业务学习、领导讲座、外出培训等。政治学习主要学习一些教育的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省、市教育规划等;业务学习主要学习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新知识、教学新技能等。

(三)集体备课

学校领导研究决定,将学校各任课教师划分为数学、语文、英语、部分学科4个教研组,在组长的统一组织和安排下,进行教研组的各项活动。各教研组都要进行集体备课。

(四)教学反思

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写15篇,反思内容注重优化教学实践。

(五)基本功训练

1、教师每周1篇硬笔书法作业,书写要规范准确、美观大方。教导处统一发放基本功作业本。

2、教师每周1幅简笔画作业,以反映教材内容为主。

3、教师的粉笔字和普通话经常训练,学校不定期进行检查。

(六)专题讲座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共同存在的问题,领导、骨干教师结合自身承担的任务进行专题讲座。校长每学期至少1次、副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至少2次。讲座一定要深刻,能解决教师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七)课题研究

任课教师在积极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的同时,要鼓励积极进行小课题研究,也就是教研,研究教育教学中、身边中常出现有价值的问题,并把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学校的共同财富,促进共同发展。引导教师积极撰写教学心得和科研论文,每年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若干篇。

(八)学习考察

学校克服一切困难,给教师搭建平台,让不同层次的教师走出去,吸取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回校交流或观摩。

五、主要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的人格力量。

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和师德自我修养,提高广大教师政治理论水平和爱岗敬业的意识,开展 “师德标兵、先进教师”的评优活动,表彰先进教师,树立先进典型。

2、注重研训一体化,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1)积极鼓励并创造条件对教师进行多方面的业务进修和培训工作,请学科骨干教师做专题讲座,促进教师不断转变观念,建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始终走在教学改革的前沿。同时支持教师参加市、县级骨干教师培训;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等。(2)加强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尝试进行项目培训、活动培训、任务驱动等自主培训。加强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上的自我学习、自主提高,强调教师基于学科的研究与探讨,要以问题为本,开展教学行动研究与教科研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关注新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与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

(3)建立以校培、组培、自培相结合的研训一体化校本培训模式,定期举行教育教学工作专题研讨活动,为教师教育提供有效载体;加强教研组建设,重视备课组活动,要求“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定进度”,加速教研气氛的形成。

3、创设校本培养机制,为形成骨干梯队建设搭设舞台。(1)根据每位教师的师德和教学水平,帮助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让每位教师将学校目标的实现与自我价值实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2)发挥骨干的帮带作用。每位骨干教师必须各带一位青年教师,争取在一年中,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明显提高。校领导小组督促检查,即查课堂教学又看过程材料等。

4、建立多元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

(1)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以教师的自评、互评、学生及家长评议和学校评议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多元化评价。

(2)改进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对教师的师德素养、德育工作、教学能力、教科研成果、培训情况、培养特长生及合作互助品质等进行全面的考核,逐步形成评价与奖惩、评价与任用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用评价来促进教师水平的整体提高。

5、加大经费投入。

学校将加大此项工作的经费投入,结合教育教学需要,为教师购买学习资料,订阅报刊;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邀请专家学者讲学指导;选送教师参加学习进修,帮助教师拓宽学习领域,不断更新知识。

六、组织建设与管理办法

1、建立组织 组 长:周国勤 副组长:张志怀 蒋慎勇

组 员:周为民 张裕岭 李红侠 胡燕

李翔蕾 吕青军

2、管理办法

校长全面负责学校事务,负责人力和财力的支持;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具体负责,指导相关工作;主管师德的副校长要负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项目的考核;教导主任要指导各教研组长组织好本组教师学习并保证学习时间。

以上是我校本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计划,我们会在今后的具体工作中边实施,边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改进,查漏补缺,力求更好更快地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篇6:学校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篇1

回望20__,自己欣喜的发现在清英这个可以展示自己舞台的国际化校园内,自己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个学期,我有幸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创新杯教学大学,并取得了特等奖的好成绩。执教了一节区级公开课,有一篇论文获得常州教育学会。在辅导学生方面,有一名学生的作文发表于武进日报,并且多名学生在集团、校作文竞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自己的成长路上,自觉自己的发展脚步还是有些滞缓,为了能够加速自己的成长,更好的融入清英的快车道,特制订以下年度发展目标:

一、个人发展方面:

(一)目标

1、积极准备参加“常州市教学能手”的评选,争取顺利过关。

2、争取有一到两篇论文发表于市级以上的刊物。

3、争取执教一节区级以上的公开课。

4、争取辅导学生在区级以上获奖或发表文章。

5、争取学期末评选为“四星级教师”。

6、争取评为优秀班主任。

(二)措施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想,学习别人的优点,改进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6、努力学习学科专业理论知识,提升自我的专业水平和处理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7、增强科研意识,为专业化发展提供强大的源动力。广泛收集阅读教科研信息。

8、勤写教学札记、读书笔记,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会继续努力、认真工作,以抑扬顿挫的言语、以真诚的关心,以及以有富于变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吸引学生,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打动家长。规划自己的行程与要求,让工作有序高效;更好地教育教导学生。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篇2

任何教师都应该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和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原有基础上能有所提高。教师的反思和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条件,是教师自我教育的手段。有目标才有动力,才有发展的方向。因此,我制定了如下规划,本年度我将朝着这一目标前进。

一、自我发展目标:

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热爱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学生们的爱戴,不断完善能力,提高自身修养,精通各项业务工作,提高反思能力,成为学习型和研究型的老师,成为比较优秀的教育教学工作者。

二、自我发展计划实施步骤与措施:

1、积极进行新课程培训,进一步领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以及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努力探索先学后教、自主学习这场学习方式变革的方法,追寻改革的突破点以及经验教师们对教学的建议,并且能以此为据,在对教材进行充分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制定相应的教学及评价策略。

2、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启发、探索和讨论式教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采用激励的策略,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班级中的点点滴滴。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帮助学生找出学习薄弱的原因。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首先,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的能力。经常向百度提问,向他人请教。把信息技术从爱好转变为专长,为自己的教学服务,为同事们提供帮助。

其次,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日常的教育实践中隐藏着制约教育发展的问题,只有善于观察、分析、反思、总结、提炼,才能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形成教育经验与教育思想的能力。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要具有质疑和吸纳的意识与行为,只有用批判性思维、探究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去善于捕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成果,总结上升为经验,才能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经验,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4、自修自研,大量阅读相关书籍,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较强的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能力,善于选择与处理教材的能力以及个别化处理问题的能力。

5、自我反思,博采众长,形成风格。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自我总结。教师的成长=经验十反思。教师的反思和研究是教师成长的结果,但同样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条件,是教师自我教育的手段。同时养成课前“二度设计”的习惯。要想形成自己的风格,并非一朝一夕,除了把别人总结好的经验为我所用外,主要靠自己“千锤百炼”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形成“秘方”。课后的反思能帮助教师迅速接收反馈信息,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从而为调整教学策略建立可靠依据,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成熟。通过反思记录,一方面可聚沙成塔,积细流成江河;另一方面把教学对象认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变成信息,暂时贮存,便于今后教学时借鉴使用,做到教者有(you)的(di)放(fang)矢(shi)。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只有在做之前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才能在开展的时候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有了明确的目标,我就会朝着这个目标踏踏实实地前进,争取在收获的季节,有着属于自己想要的果实!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篇3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我相信有眼界才有境界,有思路才有出路,在认真学习了学校本年度发展规划目标后,针对自己的特点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如下:发展目标:

一、内涵发展方面: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平庸,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我相信这也是每一个教师所追求的思想境界。在信息技术方面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以及课件的制作水平,以达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很好整合的目的。力求能独立制作实用性强、美观的电子课件。

二、课堂教学方面:

进一步深化落实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发展,能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有足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三、思想工作方面:

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求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从为应付考试到为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方便。做个富有责任心的优秀老师,在遵守制度、与人相处方面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

发展措施:

1、深化课改,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理念,充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情感培养。注重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实践,解决教改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做一个有思想的新形势下的教师。

2、业务方面要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篇7:学校如何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十五”期间,我校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引领,以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我们以小班化教育研究为契机,依托华师大、区教研室,开展理论指导下的校本研修,构建小班化教育理论与小班化教育实践的桥梁,完成了教育实践经验课程、教育研究课程、带教指导课程,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师培养机制,构建了学校校本研修制度,培养了一批会上课、能带教、具有一定教学风格,有科研能力、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促进了教师在小班化背景下的观念与行为方式的变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2005年区“普陀杯”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评优活动中,7位老师分别获奖。我校全面完成了学历达标,现有教师64人,其中,硕士学历2人,本科学历 56人,大专学历6人。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存在的问题:

1.在目前师资整齐、团结勤奋的基础上,教师的专业水平还有待于提升,缺乏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力量还不足,需要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内驱力,积极主动地在专业方面进取,从而增强学校走向市场的竞争力。

2.学校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学校继续教育工作有待于深化。

3.教师角色的转变、研修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校本研究既然以学校内部教师为主体,教师是否转变角色成为一个研究者,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直接关系到校本研究能否得以落实。不仅意味着要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和职业习惯,甚至改变教师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

4.在“十五”实践中,我们感到:如何变革校本研修方式、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和实效?如何使小班化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结合起来是目前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培训的主题来自于教师的亲身实践,应该让教师在参与校本教研的过程中能够及时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在探索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改进行为。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和贯彻教育部、市教委、普陀区政府有关教育发展和师资培训方面的精神,以提高本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以“教师发展为本,教师有效学习为中心”作为新时期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理念,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

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普陀区“十一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规划》,为适应“十一五”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结合本校校情,特制定怒江中学“十一五”继续教育规划。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使全体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及新的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观。培养一支能将新课程理念内化于自身教学行为中,且具有一定课程研究和开发能力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新课程的实践能力,提升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促使全校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利于教师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教师的主动研究、主动学习、自我发展创设条件,培养能够带动全体教师整体发展,并逐渐能成为市、区级的骨干,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具体目标

1.全员培训目标

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新知识为重点,以校本研修为基础,以教师专业化自主发展为价值导向,组织实施全员培训,全体教师完成区教局规定的相关知识性课程和新课程的培训,全面提升教师实践新课程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反思能力。

2.建立骨干教师工程,以点带面促进全体教师的整体发展。根据学校实际和发展需求,力争通过“十一五”继续教育,培养6位师德高尚、业务清湛、科研成果丰富的教师,带动全体教师的整体发展,并逐渐塑造成区级骨干教师或后备人选。具高级职称比达10%。

3.建立教师继续教育激励机制,为教师提供再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参加高学历进修,提高学历层次,五年内本科及以上占比提高到95%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经历的教师比例达到10%。

三.学习对象与任务

学习对象:

凡2006年1月1日以后在编在岗且2010年12月31日以后达到退休年龄的教师,均为我校“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的对象。

学习任务:

1,具中级及中级以下职称的教师应完成基础性学习课程的240学时研修任务,修满24学分。其中,必须分别完成知识课程与实践课程所要求的相关研修任务

2,具高级职称的教师应完成540学时的研修任务。除完成基础性学习课程240学时研修任务外,还应完成包括学历深造在内的300学时的研修任务,修满54学分。

3.“十一五”期间,鼓励青年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其参加学历进修的课时按区统一规划折合成一定数量的学分,但不抵冲实践课程的学习任务。

4.新教师(2006—2010年间参加教育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工作第一年起必须参加区教育学院统一组织的为期两年的培训任务。

5.基础性实践课程是本轮培训任务的重点所在,是校本研修的主题任务,其必修的学分,不得以其他任何形式的课程学分冲抵。

四.课程实施策略与举措

围绕区“十一五”“二维四类多元”课程体系,在学校“自主发展,引领和谐人生”的办学理念引领下,结合我校的小班化教育实践,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为宗旨,以研究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建立专家引领下校本研修制度,从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教师自我反思等方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合作互动、研训一体为我校“十一五”课程实施策略,实施我校“十一五” 继续教育课程。

课程实施举措:

1,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校“十一五”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根据区“十一五”继续教育规划,制定本校“十一五”继续教育规划和“十一五”基础性实践课程实施方案,要求每个参加培训的教师制定三年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2,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区、校规划,调动教师自主参与“十一五”全员培训的积极性,使教师明确研修任务。

3,建设专家指导团,实施课程项目的研究与带教,为教师提供理论支持、专家引领,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加强管理,提高课程实施效益。

5,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上级培训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搭建交流的平台,营造良好的终身学习氛围,激励全体教师以终身学习为要求,以不断追求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积极参加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在校改实践中更新观念,在研修中提高专业素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6,构建开放互动的校本研修环境,聚焦小班课堂,研训一体化。即以小班化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中遇到的问题为中心,通过教师的学习思辨、实践探索、合作研讨、自我反思等环节,使校本研修活动成为研究解决小班化教育课程、教学中现实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

程,推动教师自觉提升小班化教育教学理念,并内化为具体的小班化教学行为,使教师在学习中培养,在实践中成材。

五.课程实施

1. 基础性知识课程的实施:按照“自主、合作、开放”的原则,根据区教育学院统一安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每学期统筹安排、组织每一位教师从自身专业发展需要出发,在师德与育德领域、新理念与新课程领域、新技术与新知识领域等方面内容,自主选择学习科目,计划通过8个学期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2. 基础性实践课程的实施:基础性实践课程属于校本研修的主体,内容由校长带领研修领导小组全体人员,自主开发与管理,具体方案另定。

3. 发展性知识课程的实施:由教育学院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发展性学习的知识课程中的学历进修,有计划派送高级教师和骨干教师参加高层次专题研修。

4. 发展性课程的实施:由教育学院组织实施。凡骨干教师都必须参加,鼓励高级教师以个体或团队形式自觉开展专业研修。

六.管理与保障机制

1,课程管理机制

组织机制:成立以王臻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由校长、副校长、师训专管员、教导主任、科研主任、人事干部组成的校“十一五”继续教育领导小组。

建立三级管理网络,实现学习培训的自我管理。

2.管理职责

领导小组负责继续教育决策、组织、监督与保障,制定规划及制度,定期召开例会、加强管理、总结经验。

师训专管员辅助校长联络沟通区师训办公室的各项事物、协调课程内容、全程记录教师参与培训的投入程度及提高幅度,及时完成学分记录和学分上报及档案管理等工作。

3.制度保障

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校本研修制度、培训考核制度、培训激励制度。确保学校教师继续教育有序、规范地开展。

4.资源保障

学校将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整合学校实践课程资源,依托高校、区教育学院、校优秀教

师等方面的教育资源,构建学校专家团队资源、育德资源、信息平台资源、教学实践与研究等资源,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水平。

5. 经费保障

学校设立继续教育专项经费,专款专用。

6. 评估与奖惩

根据区教育督导室制定的评估指标,学校依据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目标,制定结合校情的个人评估指标。对于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按时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的教师予以表彰。落实教育部关于继续教育的学分要求,对于没有完成培训任务的个人,按照有关法规进行处理。

7. 档案管理

严格按照继续教育方案,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认真做好每一位教师在实践课程中积累的所有资料,做到一人一档,随时可查。

篇8:职工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改革与发展

一、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缘起及现状

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高校教师的培训应该说是个别的、松散的, 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成为由政策驱动的自上而下的高校教师教育与管理的重要一环。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政策密切相关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法规:《高等学校举办助教进修班的暂行规定》、《关于开展岗位培训若干问题的意见》、《教师法》的颁布, 《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 它们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政策的正式出台奠基了制度性基础。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政策的正式出台奠基了制度性基础, 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带有强烈的政府主导的色彩。政府部门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关注, 岗前培训由行政部门全面负责的基调, 但政策文本对高校及教师主体性忽略, 表现为政策文本对教师参训的强硬规定, 政策文本对培训细节的过度设计, 小到课时分配, 细节规定过多。

因此, 培训部门对岗前培训政策的简化处理, 一是教学方法的简化, 二是教学环节的简化。有时对其合理条款则是有意简化, 但过度统一的强制培训对教师多样性需求的满足, 总之, ;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政策文本完善, 路尚修远, 但必须前行。

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是一种在职培训, 要尝试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 教学作为一种复杂的活动, 教师最了解学生和有关的环境, 教育环境也是不断变化的, 因此,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是我国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青年教师己发展成为高校专任教师的主体,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准备不足, 从青年教师职前教育期间的学习经历来看, 青年教师对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需求迫切,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任重道远。

从“职前教育”到“职后发展是高校青年教师入职期特殊, 这是因为入职期是高校新进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困难期, 入职期是高校新进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关健, 入职期是高校新进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发展的街接期;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需要, 青年教师大规模补充进高校教师队伍, 高校教学质量日益堪忧, 高校教学质量已经出现形形色色的质量下滑;高校教师发展成为国际高等教育关注的共同主题, 我国现行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突出问题说明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在实施全过程中都存有缺失与不足。

二、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理念

当前的这种岗前培训既浪费教育资源又浪费教师时间, 针对这种现状, 只有彻底转变培训理念, 并在新的理念指导下建立崭新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体系, 才能达到真正帮助教师发展的初衷。

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理念——“管理主义”, 管理主义在我国的企业管理和政府管理中颇有市场, 培训教师如果只能完全听命于管理者。“管理主义”在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中的表现为管理主义认为“管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师培训特别是岗前培训表现出非常明显的自上而下政策驱动的特性, 管理工作是一个技术性领域, 是一门科学。“细节控制”是管理主义引以为傲之处, 地方教师培训部门在严格遵守中央政策规定同时在我们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中缺点也表露无疑。

管理主义中倡导控制、监督来对组织进行管理, 培训过程中的严格的考勤, 大多数教师都对培训的内容和方式颇有微词, 听课的青年教师或是为了考勤, 或是为了考试。因此, 应该着重强调他们服务于公民和授权予公民的职责, 如果教师培训项目是一种服务, 教师可以选择服务的内容, 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师培训项目。培训如果是站在服务教师的角度, 细节也流露出了浓郁的服务意识。教师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分享和使用有关自己的信息, 以其个性化、针对性、丰富的服务内容为依托。

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是一项统一的政府行为, 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中倾向“管理主义”, “管理主义”本身也有很多流派和变式, 高校教师培训部门与教师的关系不是严格的科层管理关系, 教师的发展是长远的发展, 教师的发展而非手段。

三、论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内容

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内容=是培训内容系统性强, 培训内容自上而下规划产生。从学科的角度来看, 内容不可谓不完备, 不同岗位教师, 修习的是不同的内容, 考虑具体情境中教师个人的培训需求。

培训方法是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体系中及其重要的一环, 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方法述评大致为、单调的灌输式讲授, 是即将走上讲台的高校新教师的继续教育活动, 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已发展成传统的应试教育。

要想实现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效果, 要使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服务理念的上扬, 强调培训中要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和为了教师, 提供一个帮助释放压力、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服务平台, 在准备以教师为职业时注意对自身的刻意培养, 作为鲜活的生命体, 作为经验积累中的成人, 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对已有经验进行反思、改造, 并主动“增生”其精神资源。

“教师管理”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管理, 重视具体的“人”的特殊性、差异性和发展性, 对个性化需求与反馈作出针对性响应, 使管理者与受训者当处于人格平等、智慧共享的同一平台。信任教师是指信任教师们自主发展的能力, 实施教师发展项目鼓励“自愿”参与, 尊重与信任, 才能有效地激发教师的内在潜能, 建立起高效、清新、丰厚、多元化、人性化的培训氛围, 在研究中改进, 在改进中发展!

摘要:高校教师是高校发展的核心力量, 本文从岗前培训理念反思入手, 对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缘起及现状进行分析, 就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提出改进举措。

关键词:职工学校,岗前培训,改进举措

参考文献

[1]张楚廷.教育基本原理一一一种基于公理的教育学,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刘铁芳.生命与教化一现代性道德教化问题审理,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记录仪保养标准下一篇:春游活动策划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