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潜力:一个需求方面的分析

2024-05-17

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潜力:一个需求方面的分析(精选2篇)

篇1: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潜力:一个需求方面的分析

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潜力:一个需求方面的分析

1引言 西方发达国家的老龄产业在老龄化过程中获得了显著的发展,老龄产业的产出总值及其所占比例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有关资料显示,日本的银色市场1980年占消费市场的13%,至将增为24%.早在1985年,美国老年消费市场份额已高达8000亿美元,比预计的20日本老年人口消费数额6000亿美元还高亿美元.反过来看,作为刚刚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其老龄市场甚为冷清,老龄产业发展相当滞后.对于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国内一些学者已有若干探讨,他们的观点主要有两种:老龄产业发展前景看好和老龄产业发展潜力有限,前种观点是基于老年人口规模的扩张和老年人口比例的提高等原因而提出的,后种观点认为较低的老年人口收入限制了老龄产业的深入发展.这里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需求的角度对老龄产业的发展潜力进行探讨和分析.

作 者:朱国宏 卢元 作者单位: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复旦大学经济学系,33刊 名:人口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POPULATION RESEARCH年,卷(期):25(6)分类号:F7关键词:

篇2:中国老龄化之下的产业发展机会

17日召开的国务院会议,预计“十二五”期间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目前的13.3%增加到16%。同时,全国31个省份各自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数据全部公布完毕。按国际惯例,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数比例达到7%,就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中国也采用这个标准。据统计,全国26个省份(84%)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数比例超过7%,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从各省份“六普”数据中可发现,在65岁及以上人数占比一项中,达到10%的省份有6个,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时增加了5个。越过7%“红线”的省份已经达到了26个,比10年前过“红线”的省份多了13个。而低于7%“红线”的仅有5个省份。从人口数上看,“六普”数据显示,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有27个省份超过了百万,比“五普”时增加了2个,人口大省山东、四川、江苏、河南位列前四,山东更是接近千万,达到942.98万人。“六普”数据中,全国65岁及以上总人口为1.19亿人,占8.87%。而从全国总量上看,中国也已经远远高于7%的“红线”。同“五普”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从上述数据看,中国的老龄化在区域分布上也开始变得普遍。安邦高级研究员贺军在简报中已经指出,中国很快会进入“深度老龄化”的轨道,这对中国社会是很大的压力,因为“未富先老”的问题即将出现!来自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今年7月披露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养老金缺口大约1.3万亿元人民币。不仅如此,由于政策的约束以及投资渠道的匮乏,这笔巨额资金九成以上存在各大银行,而在银行存款中,有近80%-90%的养老金都是短期存款,利率较低。随着CPI的不断高涨和通货膨胀,低收益和负利率正在不断蚕食着人们的“养命钱”。

这些问题和风险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问题确实很严峻,但也不可过分悲观,不能只看到问题和压力,对其中蕴含的机会却有意无意地予以忽视。在贺军看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同时也给相关产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会,或者说,中国的很多产业需要向老龄化转型。

这些产业有哪些呢?一是健康产业。老龄化进程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会给健康产业带来极大的机会。这条产业链很长,包括无污染的农产品种植、物流和配送,养生、饮食、保健等相关的服务,以及围绕养生和中医基础上的治疗等行业。现在,国内外都有案例显示,西医治不好的一些慢性病,包括癌症,通过食物治疗和养生调理获得了较好的进展。在利益的导向下,今后将有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这些领域,推动产业发展。要强调的是,健康产业的对象可不仅仅是老年人,但它会因为老龄化压力而有很大发展。

第二是养老服务需求将会大量增加。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与老龄化是有很大关系的,目前在北京找个保姆就很不容易,今后会更难。全国每所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拥有平均不到一名医生,一些就职于此类机构的医生三成左右为中专或中专以下学历,有的甚至没有经过专业性的学习和培训。这意味着,专业的、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有很大的需求,而其中的人员供给、培训、服务提供等,将需要有很多人来做。所谓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都是需要发展养老服务才能提供的。与此相关的老年社区照料服务、护理康复服务等都是将来市场的急需。在这方面,日本的模式是可以借鉴的。

上一篇:项目法律合规意见下一篇:核心素养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