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寻理想的路上

2024-04-28

在追寻理想的路上(精选6篇)

篇1:在追寻理想的路上

也许孤独奔跑的小孩,在面对绚丽温暖的阳光是体味到了幸福的气息。

也许在追寻影子的过程中,转个身,一切都变得简单直白了起来,那我们为什么不追着缕缕阳光让阴影为我们鼓掌!

单手拨开时光积淀的幕布,漫步到那初唐的淅沥微雨下。南朝文风虚浮,辞藻华丽,空洞无实,难以传神达意。王勃少年英发的无敌青春力透纸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风烟过后,天地之间,剩下了的不是身着绫罗的文人骚客,也不是什么杜少府,而是与你最真挚贴心的感情。纵使天涯海角,纵使难以再见,仍像邻居一样相挂相念相牵相记 。向着光明的一面,他转变腐朽,摒弃消沉,纵情文墨,流淌不朽华章。

总有人在近代的血雨腥风中默然前行,在抗争黑暗的路上追寻光明。他自小咀嚼樱花漫漫的异国忧伤,在春风沉醉的晚上悠然思索,他的沉沦令黑暗也浪漫,令寂寞也幸福。他笔下丑陋的近代传统封建思想展露无遗,他唱破黑暗,冲破魔界的吟啸撕开了近代中国天空的一角光亮。他落寞,他痛苦,他为中国的新文学,新思想瞄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称鲁迅是一轮红日的作家,感叹故都秋色与潭柘寺的旅人,即使最后化身酒厂老板,在东南亚宣传抗日的他死于日本宪兵的枪下,仍施予了光明新的内涵 。郁达夫,这个本应镌刻在中国文人榜上的作家,却殒命于他不到五十的年纪。面对光明,以笔灭敌,冲破黑暗,在历史中熠熠生辉。

想他,一双炯然目,踏遍千里雪。听他,问苍茫大地,豪气兼天涌。看他,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那是一个黑云压境的年代,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如同东方愁眉不展的冷雨钉在伟人的心扉。面对党内意见相左,士兵死伤惨重的血色现实,他并没有一条路走到黑。伴着那延安黄土旁半根燃着的香烟弥漫着灰天的云气,痛苦中毅然决定转身,他的足迹踏遍那莫等闲的万水千山。爬雪山,过草地,陷泥潭,沉幽谷,这两万五千里的长龙盘旋华夏之边!还记得数十年后的评价:保存了党的有生力量,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奠定基础。他是否已知国泰民安,天下安定。是否已知中国已与世界民族之林傲立,笑傲东方之巅。面对光明的前途,他灵活转换,摒弃黑暗,勇于探索,傲立世界之巅。

像王勃,俊采星驰,不坠青云之志。

像郁达夫,排拒寂寞,用笔投身战斗。

像毛主席,雄浑豪迈,为人民不息。

所谓光明,对应黑暗而存,若转变自己,有所追求,像伟人一样握住丝缕的光芒,借着生生不息的希望,直面现实与坎坷的蜿蜒曲折,不息的奔跑。成功之后,定当于黑暗中听取那卓然的希望之音,抬头看成群的白鸽向着远方天际的光明幸福飞翔!

篇2:在追寻理想的路上

一进东山岛,道路两旁都是郁郁葱葱的大树小树。车子行走在这条满眼苍翠的绿飘带上,不一会儿就来到了金銮湾海湾公园。在公园入口处,有个大石头,上面写着“百里木麻黄”五个大字。只见,一棵棵木麻黄,褐色的树干,足有碗口粗,笔直笔直的,针状叶一串串的,指向天空,远远地看去,像笼着一团薄雾。飒爽的海风吹来,细细的叶子,时而轻轻摇曳,时而奔放狂舞,释放着生命的力量。不远处的海滩上,阳光倾洒在柔软的沙子上,水天一线,惬意极了。可是,从前的东山是个荒岛,风沙肆虐,几乎寸草不生。人们白天吃饭要关上门、点上灯,因为风夹着沙子,不关门的话,沙会掉进饭菜里。有的人还被沙子淹没,丧了命。人们的生活非常艰苦。于是,当时的县委书记谷文昌率领人们植树造林,他立下誓言“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经过无数次失败,历经千辛万苦,他们终于种活了一大片生命力极强的木麻黄,使东山岛改天换地,成了今天美丽的蝶岛。在现在和过去的巨大反差之下,我感受到谷文昌对东山人民的真情实意,体会到他一心一意为人民的伟大奉献,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接着,我们来到了寡妇村展览馆。当年,国民党残余部队从这个村抓走了147名青壮男子。这个村子有一半的妇女失去了丈夫,被称为“寡妇村”。这些家庭失去了顶梁柱,亲人们受尽相思之苦,还被别人称为“敌伪家属”,甚至不给粮食。有的村民失去了生活的希望,每天在家只能等死。谷文昌知道这些情况后,马上去安抚寡妇村剩下的老幼,提议将“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寡妇村的村民们这才重新焕发了继续活下去的希望。看到这段历史,我热泪盈眶了,既为那些破碎的家庭感到心痛,更被谷文昌救民于水火的举动深深感动。我觉得,谷文昌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好人,他用爱心为村民点亮了黑夜中的一盏灯,照亮了他们的路,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

篇3:在追寻职业理想的路上

走出象牙塔

临近大学毕业的时候, 压力非常大, 面临找工作的问题, 不得不挖空脑筋搜索记忆中每一个可能在求职方面给予帮助的人, 厚着脸皮去大大小小的用工单位去推销自己。云南是全国有名的旅游大省, 我的专业属于旅游管理专业, 当时比较热门, 旅游管理人才也比较走俏, 我总以为选择的机会也会多一些, 对自己今后的前景, 我是信心十足。然而, 历尽了诸多的沟沟坎坎之后, 我才总算明白:即使你是一位优秀的科班毕业生, 倘若没有一点社会背景, 也未必就一定吃香;即使你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也未必就官运享通, 飞黄腾达;特别优秀的毕业生, 依靠自己的真才实学也能立足社会, 也能找到稳定的好工作;而较优秀, 中等水平的毕业生, 则是依靠父母, 亲戚, 熟人一齐上阵, 争个你死我活, 最后分配领地, 人们管这叫公平竞争。不过, 想来想去, 又觉得还是不公平, 倘若特别优秀的毕业生再加上特别硬的关系, 不是可以找到特别特别棒的工作吗?

听师兄师姐们介绍, 求职简历最重要。距离校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 我便开始张罗着设计简历、投寄简历, 以为自己口才好, 做人诚实, 自幼喜读诗书、好辞赋, 屡屡有“大作”见诸于各大报端, 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不成问题, 花了一番心思, 精心设计了一份自认为拿得出手的个人简历, 再附靓照一张, 端详良久, 沾沾自喜后, 便向省内几家颇具知名度的旅游企业分而寄之。

然而, 遗憾的是寄出者众, 复函者少。绝大部分求职信石沉大海后, 好不容易有几封复函翩翩而至。打开一看, 多是:“同学, 你的条件很好, 是个品学兼优的人才, 但我们暂时没空缺。”客气是客气, 不要还是不要。

找熟人吧, 昔日热情的笑脸一听说是要找工作, 立刻变了颜色, 其密布之乌云、表情之冷淡, 让你即刻把底下的话自动缩回, 无颜立于此地。回老家, 象我这种没有半点靠山的人, 父母亦无奈, 我倒想起了郑板桥给儿子的临别赠言:“流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饭, 靠天靠地靠父母, 不算是好汉!”心想:“咱就英雄一回, 不信天生我才就无用武之地?”于是疯了似的跑起各大人才交流市场, 甚至连其他大学内举办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也不放过。那阵子真是见缝插针, 一旦有消息, 绝不会错过身边的每一次机会。

一次, 探听到离我们学校不远的一所大学内要开供需见面会, 于是便踌躇满志地与同学前往应聘。其间遇到他们学校旅游系的一位同学, 得知我们的来历之后, 便愁眉苦脸的说:“我们已经够难的了, 你们还来抢食吃,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呀!“我与同伴均面呈愧色。加上用工单位条件苛刻, 甚至有的单位竟然明目张胆的表明:要年轻漂亮的, 外地生源不要, 要本地的……令我等自叹弗如, 铩羽而归。

对一年一度的全省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本来我就没抱多少希望, 但一听说招工单位皆来自全省各地州县, 尽管在求职的道路上已遭受了一些打击, 但我还是抱着一丝信念, 希望在这次交流会上找到一份称心满意的工作。当我风尘仆仆赶到交流会场时, 我有点近乎绝望了。交流会上人山人海, 里三层外三层被围得水泄不通, 我甚至连打开包, 递上推荐材料的冲动都没有了, 不过, 最终我还是鼓足了勇气, 恭恭敬敬地把推荐材料递给了几家自我感觉良好的用人单位。可是, 当用人单位看了我的学校和专业之后, 始而惊愕, 迷惑, 继而摇头摆手, 最后是面色冷漠, 淡淡的说道:“方便的话把资料留下, 等我们‘研究研究’后在说吧!”摞下这两句话, 交谈就结束了, 似乎他们所需要的人才, 早已物色好了。

变幻不停的霓虹灯, 远远没有家中那盏橘红的小灯温暖;握过千万双手, 没有家乡人那手温和;随风飘泊, 看人世沧桑, 唯有家乡, 才会让人感到格外的真挚和温馨。大学, 历来被人们视为神圣的大殿堂, 被誉为象牙塔, 上大学是多少莘莘学子追求的梦想, 人们往往把上大学当作是身份提升的机会, 看成是跳出农门, 改变自身命运的象征。记得当年, 在我们那个偏远的小镇, 要是哪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 好比是油锅里撒了芝麻, 便沸腾开来, 亲朋好友纷纷奔走相告, 那情形完全不亚于范进中举。如今, 可真正学成归来时, 却是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一脚踏上家乡的土地, 才猛然感到燕回巢又俱重帘阻, 心中难免含泪欲滴……

学校规定离校的最后期限到了, 自己仍“待字闺中”, 不免急火攻心。想想自己大学四年, 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考试和面试若干次, 各种资历证书少说也有一、二十本, 各种获奖证书少说也有二十余本, 求职信少说也有四五十封, 也算对得起供我养我的父母了, 对得起培育我成材的母校了。只好自己安慰自己:车到山前必有路嘛!这话还真叫我说对了。在离校的头天上午, 我奉命护送一位女生到昆明国际机场乘机北上, 从机场回来的途中, 路过一家涉外四星级大酒店, 我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 打算顺便进去看看。接待我的是一位年过六旬, 面目慈祥, 和蔼可亲, 精神矍铄的老同志, 姓罗, 是大酒店人力资源部的主管。他告诉我:他以前在玉溪师专人事处当处长, 老伴和大酒店总经理的爱人同在一所中学教书, 现在退休了, 觉得闲着无聊, 便到了大酒店来发挥余热。前不久, 部门经理跳槽之后, 人力资源部的重担便落在了他的肩膀上。喧寒过后, 便逐渐进入了主题。没想到才短短几分钟的时间, 才初次见面, 他便关切地问我, 有没有找到工作, 愿不愿来他这儿工作, 做大酒店的培训导师, 并再三谦逊的说道, 他没有学过旅游管理, 对酒店管理纯粹是外行, 若我来他这儿工作, 日后还望给予多多指教。通过和他面对面的亲切的交谈, 看得出他的确是一位礼贤下士, 爱惜人才的伯乐, 并且他对我所学的专业和我的才能十分欣赏, 并明确表示要亲自把我推荐给大酒店总经理, 听了他的一席话, 我顿时甚至有些受宠若惊, 不知所措, 压抑了许久的心情顿时释然开朗多了, 盛情难却, 我便欣然答应了。

当天晚上回到学校, 我便匆匆的收拾好行囊, 冲完了澡, 第二天一早, 便按时到大酒店报到去了, 直接完成了从学生到上班族之间的角色转变。因为在求职的仕途中, 我经历了数次挫折和打击, 增长了不少见识, 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 应付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的经验, 因此, 我特别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在工作中, 我精益求精, 以身作则, 严格要求自己, 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 处处以大局为重;在生活中, 我体恤职工工作的辛苦, 处处与大家同甘共苦, 平起平坐。由于我出色的工作业绩, 又接受过专业教育, 精通旅游服务行业的服务技能, 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两年之后, 我便被破格提升为大酒店的人力资源总监、总经理助理, 执行总经理, 成为了这个拥有四百多名员工的四星级大酒店的顶梁柱, 成为了给我提供施展才华机会的罗老师的名副其实的“顶头上司”。

爱情和事业

新月如钩, 钩出我心底美好的往事, 也钩出几多莫名的惆怅。

我又回到了六年前初春的那个日落时刻:在那个我工作了七八年的繁华大都市的火车站的站台上, 香和我依依惜别的情景, 清晰得像昨天, 又朦胧得像很悠远:香眼红得像对熟透了的桃, 我心里也怪难受。其实, 临行前那晚, 香就哭成了一个泪人——她是为我哭泣。因为我没服从她的劝阻, 固执地要到被她视为偏僻、蛮荒之地的元谋去独闯天下。

面对香的坚决反对和苦苦劝阻, 我心里犹如塞着一团乱麻, 我实在找不出一条能站在她的立场上, 依照她的情感来说服她的理由。“好男儿志在四方”, 这不是她能赞同的主张, 我根本说不出口。我至今也没法解释清楚:一对倾心相恋的人, 为什么会一下子又闹得这么对立?依稀记得一位名作家在他的一部代表作里有这么一句话:“男人的心里装满了事业, 女人的心里装满了男人。”当初读到这句话时, 只感觉到它很经典, 却理解不了它的深刻内涵。如今, 回首自己的遭遇, 也只能作出这样自以为是的诠释:男人是好男人, 女人是好女人;好男人难以成全好女人, 好女人难以成全好男人。这, 也许就是所谓自古以来“男女有别”的因素之一吧?但愿这悲哀能被明天的历史改变!

然而, 好男儿志在四方, 痛定思痛之后, 挥挥手、擦拭过额头的泪水, 告别亲朋好友们眷恋的目光, 我还是决定离开这座工作了七八年的繁华都市, 到边疆去、到乡下去……

临行前那晚, 香哭了, 这我敢肯定有一半是为我哭的。

站台告别, 香眼红得象个桃似的, 我心里却不好受, 尽管残阳西坠, 悲壮无言, 但还是满脸笑容地和她握手告别, 香可顾不得那么多, 当着许多朋友的面一个劲的抹眼泪。

到了元谋之后, 条件之差、环境之艰苦、为人处世之难、关系之复杂、工作压力之大、负担之重, 完完全全在香的预料之中。然而, 大丈夫既来之则安之, 不成就一番事业誓不回头的理想抱负, 更加坚定了我继续留在元谋创业的信心及决心。

每逢接到香从昆明打来的电话, 我都会心跳突突, 热泪潸潸。国庆前夕, 香来电话告诉我, 她病了, 病得很重, 她很想见我。然而此时, 公司从上到下正紧锣密鼓地忙于准备“十.一”旅游黄金周期间的各项经营接待工作, 我哪抽得出身, 我走了谁来顶替我担负起下面的协调指挥工作?无奈之下, 我只能带着愧疚, 抑制着内心的痛苦, 抓起话筒向香致以亲切的慰问, 希望能得到她的谅解和同情。惶惶不安中, 我总预感到有什么事要发生, 这是我第一次最真切的预感。

国庆大假过后, 香来电话告诉我, 她不想为一个对感情不负责任的男人再厮守下去了, 她劝我把她给忘了, 合适的话在下面另找一个。她告诉我她已经有了意中人, 让我不要再去找她。我不相信这是事实, 因为在我眼里, 香从来都不会轻易拿感情开玩笑。

十一月, 我终于处理完了手头上的工作, 有机会陪同公司董事长前往上海参加国际旅游交易会途经昆明。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叩开昔日那熟悉又温馨的小屋时, 香还是原来的香, 不同的是面部多了许多冷漠的表情。当着我的面, 香无奈地向我介绍了她刚交的男朋友:一个做矿石生意的小老板。香告诉我:在她生病期间一直都是眼前这位好心的大哥陪伴她、照顾她;在她遇到困难, 急需帮助之际, 他总是第一个赶到她身旁;在她伤心失意的时候, 他总是抛开其它一切事务, 围着她、哄着她, 她已打算把终生托付给他, 并嫁给他……

是呀!曲指细数, 我到元谋工作都已经快六年多了, 在这六年之中, 我一直被各种各样繁杂的俗务纠缠着、困扰着脱不了身, 我哪里还抽得出身回昆明去探望香?哪里还有时间去履行做男朋友的义务?现在女朋友选择了别人, 那是理所当然的事。从这点讲, 我确实不划算, 但一想起当初离开昆明时“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豪言壮语时, 在痛苦之余心里也难免会产生一种迷惘和惆怅。

留不住的是过去, 躲不开的是将来。的确, 生活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容易的, 人所以为人, 也正源于斯。然而, 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后, 每天面对繁杂的工作与难以对付的人际关系, 还是难逃脱终日心频频意乱乱的折磨, 总怨时光之匆匆, 总觉得责任之沉沉, 真有“弃我弃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的感慨。然而, 何事待我去做, 何物令我沉重, 有时候连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了。

新月如钩, 夜色朦胧。朦胧中, 几个被我疏远多日的好友悄悄来到我身边。大家话匣子一打开, 他们就似乎不经意地切入了关于爱情的主题。大家说, 爱情是一个地老天荒的课题, 又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课题。说它常讲常新, 是因为爱情观, 爱情的理念, 甚至婚恋的方式都总是在伴随时代的变化, 甚至某一个时段的风气、思潮的变化而改变——有时是向健康的方向改变, 有时是向病态的方向下滑。因此, 在文学家笔下, 爱情就是永恒的主题。

爱情是自私的?

爱情是高谈的?

爱情是奉献、是馈赠?

爱情是包装、是交易?

篇4:幸福,在追寻的路上

一、关于民间故事

师:《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后来经过叶圣陶先生改编,而成为我们学习的课文。知道什么是民间故事吗?

生:在老百姓当中流传的故事。

师:是的,在老百姓当中,口口相传,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基本没有文字记载。知道老百姓们为什么喜欢将这些故事一代代传播下去呢?

生:因为这些故事很美好!

生:可能这些故事很有趣!

生:这些故事很动人!

师:大家说得很好!因为民间故事里蕴藏着生活的智慧与美德,所以听起来很美好、很有趣、很动人;所以老百姓们愿意去讲给自己的朋友、亲人、晚辈听。千百年来,正是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开启了我们老百姓的智慧。虽然他们可能不识字,但是很有生活的智慧,很懂人生的道理。那么《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到底告诉我们怎样的生活智慧呢?

二、织女怎会嫁给牛郎

师:课文已经读过了,谁能告诉我,牛郎和织女是怎样的关系?

生:是一对夫妻。

师:牛郎和织女各是怎样的身份?

生:牛郎是一个孤儿,非常可怜!

师:到底可怜到什么程度?文中是怎么写的?

生:“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每天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

师:的确很可怜!织女呢?

生: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的好彩锦。

师:身份很高贵,技艺很精湛!除此以外,还——

生:很漂亮!

师:想想看,这么一位身份高贵、貌美如花的天仙,怎么会下嫁给牛郎这个穷小子呢?该不是糊涂了吧?

(大家笑成一片)

生:是因为“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

师:这是一方面原因,但肯定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教室里一片安静)尽管牛郎和织女地位悬殊,但是既然能成为夫妻,肯定有相同的地方!让我们再从文字中找一找。

生:我知道了,因为他们都是单身!(大家笑)

师:这是他们成为夫妻的前提,但不是最根本的相同之处。大家不妨从课题上琢磨琢磨!

生:我发现了,他们都没有名字!

师:你很有智慧!能说得再具体些吗?

生:牛郎是个放牛的小伙子,所以叫“牛郎”;织女是个织云锦的姑娘,所以叫“织女”。

师:一听名字,就知道他们的职业;因为这个职业,所以叫他们这个名字!因此,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名字!想想看,当我们出生的时候,全家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生:起名字!

师:为了让你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漂亮名字,真是煞费苦心,绞尽脑汁,甚至不惜出重金到专门起名字的公司去求助。譬如,你叫——

生:赵俊杰。

师:长得英俊潇洒,才华出类拔萃,真是好名字!

生:顾佳敏。

师:父母希望相貌佳、人品佳,聪明而智慧!是呀,名字是父母爱的凝聚,是亲人们送你的第一份大礼!而牛郎织女连名字也没有,可见——

生:没有人关爱!

生:织女连基本的自由都没有,整天在天上织锦。到凡间游玩,还是趁外祖母喝醉的时候。

师:两个没有爱的人遇到一起,就会——

生:同命相怜!

生:相依为命!

生:惺惺相惜!

师:没有爱,是牛郎和织女的“相同尺码”;为了有爱,是牛郎和织女能够走到一起的根本原因呀!孩子们,故事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从中获得了第一份智慧。我们交流一下吧!

生:共同的需要,才能让不同的人走到一起!

生:朋友也好,夫妻也好,必须有“共同的尺码”,否则朋友不会长久,夫妻也会离婚!

师:说出了人生的真谛!不过还可以想得更远些!

生:一个集体,大家必须心有灵犀,必须有共同的目标,才能做成一件大事情!

师:对,请记住:如果你与人合作,如果你结交朋友,一定要寻找与你“有相同尺码”的人,这样你的团队才会战无不胜,你的友情才会牢不可破!

三、牛郎怎会遇到织女(略)

四、牛郎凭什么能获得幸福

师:刚才我们交流的亮点,大多是牛郎和织女获得幸福的外因。其实,特别在牛郎身上,还有自身内在的原因。当老牛把织女下凡这个天大的秘密告诉牛郎时,牛郎是怎么做的?

生:“第二天黄昏,牛郎翻过右边那座山,来到湖边的树林里。”

师:在机会面前毫不犹豫!如果换一个人,面对的是一个仙女,而自己却是一个“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穷小子,他一般会怎么做?

生:他会生气地对老牛说:“老牛,我白对你这么好了,这样的仙女,我怎么配得上?你这不是在戏弄我吗?”

生:他会对老牛说:“我看这件事有点悬,你还是把这个机会给适合的人吧!”

师:可是,牛郎什么都没有说。因为他心里早就想好了,此时此刻的他,会想些什么?

生:我尽管很穷,但是我勤劳、善良,一定会打动织女的!

生:机会来了,就不能错过,不管行不行,我一定要试一试!

师: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支持!

生:幸福不是凭空得来的,是一定要靠自己的勇敢去追求的!

师:说得太好的!因为牛郎在幸福面前充满自信,鼓足勇气,所以他义无反顾地去了。成功不属于他还属于谁!在追求幸福的路上不会一帆风顺,牛郎和织女还遇到哪些困难?

生:王母娘娘趁牛郎不在,带着天兵天将抓走了织女。

师:牛郎是怎么做的呢?

生:找出牛皮披在身上,把一儿一女放在两只竹筐里,挑起来就往外跑,一出屋门就飞了起来,越飞越快!

师:在追寻的路上,牛郎会想些什么?

生:不管是谁也不能破坏我和织女的幸福生活!

生:王母娘娘真是太霸道了,连外孙女的幸福都要干涉!

生:我的生活里不能没有织女,就算追到天涯海角,我也要把织女找回家!

师:对,幸福的生活要珍惜,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也决不能放弃!

生:这时,王母娘娘用玉簪在牛郎和织女之间划了一条波浪滔滔的天河!

师:滔滔的天河隔断了两个有情人,他们只能隔河相望,两地相思!追寻的脚步到此为止了吗?

生:没有,每年七月初七,牛郎和织女都能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师:孩子们,幸福其实就把握在我们每一个人手中,只要你有梦想,只要你有勇气,只要你有机会,就应当毫不犹豫地去追寻。追求不一定会成功,但不追求肯定不会成功!这是这个民间故事带给我们的第三点智慧。

五、应该怎样读民间故事

师:孩子们,以后再遇到民间故事,我们应该怎么来读?

生:应该努力去发现故事中隐藏的智慧。

师:发现智慧,得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呀!我们如何去找到书中的智慧呢?

生:我觉得应该联系自己的生活。

师:如何去联系?

生:看看故事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哪些不同之处,如果发现不同,就要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不同。

师:说得太好了!有时候,智慧就藏在这“不同”里!不过,吴老师还想告诉你们的是:一个民间故事里的智慧不是一下子就能获得的,是需要时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从这个民间故事中获得的智慧就越多!所以——

生:一个民间故事是需要不断地读的!

生:一个民间故事是可以用一生来读的!

生:我们个子在长,年龄在长,对一个民间故事的理解也在长!

师:说得太好了!在这节课的最后,我想再向大家推荐这样几个民间故事——(出示)《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它们和《牛郎织女》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这里边一定隐藏着不同的智慧,去读一读吧!

【教学感悟】

《牛郎织女》是一篇经典的民间故事,在现行的小学和中学语文教材中都选用了。作为经典,在人们的视野中早就形成了一些前置性的约定俗成;同时作为一种涉及“爱情”题材的文本,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解读时常常面对的“禁忌”也比较多,所以文本的理解还存在一个“尺度”的问题。如何让这个文本走进儿童视野,融进儿童精神,形成适合当下儿童生命存在状态的教学解读,我作了一个大胆的尝试,竭力从三个维度来实现自身的教学“编织”——

一曰“故事”。我的童年主要在农村度过,小时候祖母的教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大字不识一个,在农村却是一个很有人生见地的老太太,她给我的教育常常渗透在一些民间故事里。家长里短时,说事论理时,闲暇聊天时,《铡美案》《王宝钏和薛平贵》《傻女婿》《哪吒闹海》《嫦娥奔月》……一个个信手拈来,津津乐道。不知不觉,在这些家喻户晓的故事中,我懂得了善与恶,知晓了坚守和忠贞,明白了做人行事的大道。在农耕社会里,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美德就是依靠这样最朴素的方式一代一代地传播下来,得以生生不息的。时过境迁,社会高速变革,生活在信息社会里的儿童,视野开阔了,认知渠道丰富了,但却有一点永远无法回避:缺少了一份安静的沉淀,缺失了一份享受民间故事的古典方式。当传播民间故事的传统通道遭遇冷落和堵塞时,民间故事变得不再“民间”,民间故事失去了“口口相传”的鲜活与滋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想,用“民间”的方式解读民间故事,用“民间”的方式教学民间故事,用“民间”的方式渗透传统文化和智慧,这是我们应该具有的本真情怀。

二曰“爱情”。既然编者将《牛郎织女》编进小学教材,“爱情”就成了绕不过去的话题。与其遮遮掩掩,闪烁其词,不如单刀直入,清晰明了,不妨试着上作为青春初期儿童的“爱情启蒙课”。于是,我将这篇教材的解读主题拟定为“幸福”,并引领儿童体悟收获幸福的三个智慧:一是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才会“幸福”;二是你怎样对待周围的世界,你才能获得“幸福”;三是你怎样战胜自我,才能赢得“幸福”。从爱情出发,但又不囿于爱情,让民间故事形成更开阔的解读视野,为儿童营造更丰富的认知空间。私以为,今天的理解,这样的解读,是基于教材本身,是从故事表征出发,既指向孩子的当下,更指向孩子的未来。我渴望今天的美好播种,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我期待这样的播种会融进枝繁叶茂的精神大树。

三曰“儿童”。在《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中,我们很难发现“儿童”的字眼,细细推敲,文中还隐藏着一些儿童不宜深读的字眼。这样的题材“闯入”教学,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教学智慧来应对。首先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找到“儿童高度”——当下生活中最朴素、最基本、最熟悉的情感认知在文中的映射。譬如从名字入手,去理解“爱”,再去发现“同命相怜”是牛郎织女之间的爱情基础;譬如“老牛”的角色意义,让孩子体会到,关爱是相互的,关爱需要播撒到身边每一个角落。这些散落在教材中的只言片语,无不折射出真切鲜活的精神智慧,而这些精神智慧,无不真实地“存活”在儿童当下的生活之中。有了“儿童高度”的定位,才会逐步形成这篇民间故事的“教学尺度”——教学始终扎根教材,没有引入相关资料来实现“互文”阅读与理解,甚至连叶圣陶先生的《牛郎织女》原文中丰满的言语枝节也未涉及。希冀在浅显的文字之下,能给儿童的多元化理解布下更多的空白。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小学部)

篇5:理想总在路上励志文章

理想总在路上,不过这次它已起航

我不知道理我的想是否离我是远还是近。在理想的这条道路上我行走的很累很累,有时候多希望自己可以躺下休息那么一会不那么拼命可是回头望去才知道我行走的道路上并什么都没有留下..........

从小我就被父母的保护下成长,总觉得父母很强大可以保护我,我没有想过一天父母渐渐老去而我得负债保护他们了。然而我的理想还在路上,小时候总是幻想着生活无限好自己怎么怎么滴多美好。可是因为成长我懂的很多,什么的都是在幻想没有实际的去行动。的面对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高考,然而我并没有把握好这次机会,一直想离开家乡走去外面的世界去看看,然后我却来到一个所谓的“职教城”呵呵,我嘲笑着自己高考前那些一切幻想全部都白搭了。高考前去各种地方发励志的东西,不过奉劝各位还是不要去,没用,还是自己踏踏实实的安心学习说不定还有一个好的前途。我想着自己在大学的校园里和一群小伙伴在哪里玩耍,不经意间会遇到那个属于自己的男孩子(我相信每个女生的世界里都有那么一个白马王子)。一切的一切都只停留在想象当中。还想着怎么给老师致命一击。还异想天开的想着知道踏进现在的学校,才知道一切都是梦都破碎了。我恨自己为什么爆发力不那么强,为什么自己总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为什么我就不会坚持一下了说不上我就可以上本科了(呵呵,现在我还是想上本科的在升本准备中,因为数学英语硬伤)。我觉得自己是个内向的女孩不太爱说话,受不了太吵闹(除非自己疯癫的时候)便一直不能得到我想要的一切。进入大学快一年时间,我什么都没有学到却因为家庭的一些原因找到一些方向感(本人学的是会计,是自己很喜欢的专业即使就业不那么好。归终是自己喜欢的)。

这次我并没有让自己的理想由于我的懒不坚持而不去做,3月给了我很多惊喜让自己发现拥有了自己想学习的想法,老师没说到的点也会自己去网上搜集资料让自己明白。更想去看书,多读书始终是没有坏处的。不是屠嗷嗷说过“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所以还是沉静自己吧。

篇6:在追寻理想的路上

当我读完这本《我的教育理想》,我被他的文字也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这是一个把教育当作伟大的使命,并对教育充满思想的人,我的脑子里充满了三个词“激情、自信、追求”,无论是作者的本身,还是文字中所传递给我们的理想校长和理想的教师形象都可以用这三个词来囊括。从走上教师岗位的那一天起,我也一直在追寻着,以前是如何成为一个理想的教师,现在是如何成为一个理想的园长,如何创办一个理想的幼儿园。

我曾经写过一篇博文《我的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我心里的梦想就是能够拥有一座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幼儿园。在这样的一个幼儿园里,我们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每一个成人的脸上始终荡漾着浅浅的笑意,唇齿间流露出的都是柔声细语,每一个孩子的身上洒满了阳光和花香,眼神里闪烁着灵动的光芒,而我则穿梭于孩子之间,被他们的歌声、笑声所包围。

我的梦想很温馨,但其实看起来很简单的画面却是要付诸于很多的努力才能实现,朱教授对我心中理想的学校的阐述让我有了更深的思考。

“理想的学校应该是有特色的学校,有品位的学校。优质的学校是孩子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常欢乐、常惊奇,主动地探索,健康的成长;劣质的学校则是孩子们的地狱,他们在这里常悲哀,常恐惧,被动的接受,人格在萎缩。”

他在书中提到了美国《新闻周刊》曾经对全世界的学校做过大规模的调查结果,最后评出十所最好的学校,其中一所意大利迪亚纳学校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学前教育效果特别显著,看上去与其说是幼儿园,不如说是一所欢腾喧闹的温室,墙上贴的、窗上挂的、天棚上挂的都是孩子的手工艺品,教学的内容是围绕着让孩子们学习各种技艺并帮助他们认识世界来组织的,他们把0—3岁孩子进的学校称为“窝”,3--6岁孩子进入的是母亲学校,其实从这个名称就可以感受到学校的定位,它让孩子感受就是安全的、温馨的。只有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的孩子,他的内心才会是自由的,开放的,阳光的。

理想的学校不在于有多少良好的设施,也不在于门口挂着多少的铜牌,而在于拥有真正能够被社会所公认的特色与内涵,拥有能够被家长所信任的理想的教师,和健康发展的孩子,读后感《追寻教育理想的人——《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就这点而言,我们的幼儿园离理想学校的标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自我挑战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回想自己从教师成为园长一路走来的路程,从小自己的理想就是能够成为一名教师,我憧憬着自己有一天能够站在讲台上成为一个能够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谈话一起玩乐的中学教师,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一名幼儿园的教师,不过很快我也在幼儿教师的生涯中找到了自己的乐趣,我爱孩子们,他们的调皮在我的眼里是可爱的,他们的笨拙在我的眼里依旧是可爱的,因为他们就是3--6岁的孩子,他们不是有着明确是非观念,有自制力的成人,所以他们所有的行为都是可以被接受,被原谅的,我怀着一颗包容的心期待着孩子一天天的变化,让孩子们轻松自由的成长;每天下课后我会用教养笔记的形式把教学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因为我相信在这种记录中,我会更加了解孩子的发展,也慢慢地会找到教育的规律,其实当时自己的思想很简单,并没有想过是为了某种荣誉或者说是为了评什么职称,只是一心想着我要对得起要跟随我三年的孩子们,我做了一个最简单的计算题,如果我给我的孩子们每天多一点点地经验,那么三年下来,我们班上的孩子一定会比其他的孩子发展的更快一些,我不断探寻着最好的教学方式,不断地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尝试,歌唱教学中的轻声唱法,日常教学中的分组教学,美术教学中的组合画法,在我的脑子里总会有很多新的想法,看着自己的想法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到验证,听着孩子如百灵鸟般的歌声,看着孩子们充满想像的丰富的画面,回答着孩子们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个个难题,感受着孩子一天天的进步我的心是充实的,我的心是愉悦的;我把每个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每天和家长们交流着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里我和那些比我大了十几岁的家长们成了好朋友,他们并不因为我是一个小老师而看轻我,因为他们能够感受到我的用心。

我觉得要想成为一个理想的教师不需要太远大的目标,更不需要太功利的目标,只要你的心中装着孩子,如果能够把每个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你就会对孩子充满成功的期待,你一定会去努力做些什么!你会充满激情的对待每一天,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孩子,用专注的心去进行每一次的教学,你会为自己的成功而喜悦,你也会为自己的失败而思考,你会不断地去充实自己,不断地去追求卓越,每个老师都可以成为一个理想的教师!

“理想的校长应该是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人,应该是珍惜学校名誉的人;应该是具有宽广胸怀、感召力和凝聚力,追求人生理想和办学理念,具有独特的办学风格的人;应该是善于协调上下左右关系,能调动一切力量促发展的人;应该是重视教育科学研究,能够给教师创造一个辉煌的舞台,使学校有优美环境和浓厚文化氛围的人。”

我觉得要成为一个理想的校长比做一个理想的教师要难多了,因为理想的教师只要做好自己,但是理想的校长光做好自己远远不够,我有远大的理想,希望能够办一所高品质的幼儿园,我把幼儿园的名誉视作为自己的声誉,因为一个学校的声誉往往取决于一个校长的声誉,每次当家长们认同我的办园理念的时候我觉得就是对我们幼儿园的认同,很多家长就是冲着我们的办学理念选择了我们的幼儿园,但是要成为一个理想的园长,并不是一人独行,是要有能力带领整个团队都能接受并能够把先进的教学理念付诸于实践并不容易,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够接受并落实于行为之中的,所以我想要成为一个理想的园长更需要通过自己的行动去感召教师,凝聚教师,和教师共同成为先进理念的学习者,科学教育的实践者,幼儿发展的推动者。

上一篇:新学期教育讲话稿下一篇:还给你,那年,那树,那我们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