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文明的足迹

2024-05-10

追寻文明的足迹(精选7篇)

篇1:追寻文明的足迹

追寻文明的足迹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12册第1课)

教材分析:

本课是“欣赏`评诉”领域的内容。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进步的闪光足迹,是全世界共同的财富。通过本课的欣赏活动,让学生了解人类的智慧和壮举,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现象,从而引发学生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

1、知道什么叫文化遗产,能说出7处-10处世界文化遗产。

2、能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正确的认识。情意:

1、让学生认识到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增强保

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和方法。

2、学习了解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文明足迹,尊重不同

文化背景下的文化现象,接纳多元文化,拓展国际视野。能力:

1、能够运用美术知识制作宣传栏,传播世界文化遗产

知识。

2、能够收集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初步认识、了

解自己感兴趣的文化遗产。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通过资料阅读、课上交流等途径,认识7处—10

处世界文化遗产,较细致的了解2处—3处世界文化遗产。

2、能够从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审美价值、社会影响、经典特征等方面,介绍2处—3处世界文化遗产。难点:有步骤、有层次的介绍2处—3处世界文化遗产。学习材料:

资料、剪刀、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了解不同背景的世界文明遗迹

1、课前将学生分成四个组:阿布辛拜勒神庙(非洲)、库库尔坎金字塔(美洲)、法隆寺(亚洲)、奥林匹亚遗址(欧洲)

每个学生根据书中的问题,查找最下边的 一行图片资料。

(1)《掷铁饼者》、《竞技表演》是哪方面的内容?

用的是什么手法?

(2)阿布辛拜勒神庙建造于什么地方、什么时代、有

什么特点?

(3)库库尔坎金字塔的所在地、建造时间、艺术特色。

说一说它和埃及金字塔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4)法隆寺的建筑特点,它和中国的塔有什么相同与

不同之处?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以

及小组合作、探究的意识。

二、欣赏分析多元的世界文化遗产

1、教师讲述关于拉斯科岩画的故事。

(1)这幅画表现的什么?让你联想到什么?(2)猜猜当时的人用什么工具创作的?(3)他们为什么要画这些壁画?

2、2008年8月8日在 北京将要发生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有谁知道这界奥运会是第几届?第一届奥运会在哪里召开的?这个国家在哪个洲?(1)教师介绍希腊奥运之城。(2)请学生代表介绍查找到的关于《竞技表演》、《掷

铁饼者》的资料

小结:古代的建筑、雕塑和体育已经完美的结合了,说说你还知道奥运会的那些项目?书中还有哪些建筑在欧洲?

3、学生介绍有关阿布辛拜勒神庙资料。

小结:由此我们知道建筑、雕塑和宗教也有着亲切的联系,你还知道埃及有什么建筑?他们是哪个洲的文明遗迹?说说埃及金字塔和库库尔坎金字塔有什么不同?在美洲还有什么文明遗迹,请你说说。

4、对于美洲古代文明遗迹你有什么感想?

5、法隆寺的建筑特点,它和中国的塔有什么相同与 不同之处?书中还有哪个是亚洲的建筑?

6、亚洲还有什么文明遗迹? 教学意图:

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多元文明遗迹,感受其不同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

二、学生合作探究不同地域文明遗迹

1、小组交流不同地区的文明遗迹。

2、利用图片资料制作宣传板。教学意图:

以制作小报的形式宣传“世界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课后延伸:

世界上还有许多的文化遗产,让我们课下接着去了解,探究并介绍给他人,共同宣传、保护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教学意图:

激发学生了解宣传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

篇2:追寻文明的足迹

教学以学生熟悉的内容导入,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把有相同爱好的学生集中到一起,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世界文化遗产,为人类的文明而骄傲,并引发学生关注、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不足:

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文化遗产介绍的表达方面,局限于已有的资料而忽略了自身的感受。

篇3:追寻文明的足迹

由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郭玉民博士率队,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学考察委员会部分委员及《旅游纵览》杂志社记者组成的科考队,3月22日抵达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同行的还有日本鹤类专家原口优子女士。从沽源开始,以鹤类及其他重要濒危鸟类的生境调查为重点,目标是“沽源—多伦—法库”。

大群灰鹤飞临闪电河流域 德治/ 摄

闪电河湿地——鸟类的温馨家园

沽源县的闪电河是滦河的上游,从河北省的丰宁发源,经沽源流入内蒙古的正蓝旗、多伦再进入河北境内。闪电河流域河湖密布,是鹤类北迁的重要迁徙途径。郭玉民博士多次来过沽源,熟悉这里的鸟类资源状况及迁徙活动规律,这位国内外著名的鸟类专家对鹤更是情有独钟。去年10月,郭玉民带领学生与闪电河湿地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一起,进行为期7天的湿地鸟类监测、调查工作,新发现了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白头鹤、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矛隼,使闪电河湿地鸟类从原来记录的176种增加到178种,本次的考察是否会有新的收获,大家都心怀期盼。

郭玉民博士专注寻找大鸨的踪迹 徐树春/ 摄

一群寻鹤人留下相聚的瞬间 徐树春/ 摄

3月23日清晨,汽车沿着弯曲的乡间公路到达湿地保护区的监测站,北京林业大学的学生已经先期到达这里开展工作,见到老师来了,他们非常高兴,汇报说昨天在湿地发现了20多只灰鹤,还有大鸨和矛隼。

提到矛隼,便想到了它的别称“海东青”,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图腾之鸟,没想到在今天的草原上还能领略它的神俊英姿。郭玉民介绍说,矛隼数量极少,属于受威胁物种,国内只有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与河北交界地带偶尔能见到一些。

在这里顺便先认识一下郭玉民博士。这位有着“仙风鹤骨”之韵的前沿学者,虽然只有51岁的年龄,却蓄着花白的胡须,谈吐诙谐幽默,还时常拿自己的长相开开玩笑,夸大自己的年龄,让年过花甲之人都信以为真,甘愿称他为老哥。不知郭老师在大学讲堂上是怎样的讨人喜欢,至少科考过程中给大家带来了轻松愉快的心情。

科考活动在郭玉民先生的安排下有序进行,大家遵守一个共同的约定,就是所有的相关活动都不能干扰鸟类的生活空间。先在鹤类休憩的湿地范围内熟悉环境,确定观测地点,又到几处小湖和水库考察,拍到了小天鹅、鸿雁、豆雁、红隼、凤头麦鸡、蒙古百灵等多种野生鸟类。

第二天日出前再次赶到监测站旁的湖边。6点10分,太阳从东方的山脊背后透出,大地一片金光。上万只雁鸭飞过,在逆光下与远山构成一幅恢宏优美的画面。湖面上还有成群的小天鹅休憩,优雅而恬静。

闲适的小天鹅在湖边畅叙 赓熙伟/ 摄

草原上的一组由郭玉民驾车,在一片干涸的湖底缓慢行进,仔细搜寻目标。初春的地面上草色枯黄,鸟类的身影时常会掩藏其中很难发现。然而再隐蔽的鸟,只要目力所及,就难逃郭玉民的眼睛。“发现大鸨!”凭着观鸟经验和观察周围环境,果然发现有4只大鸨在百米之外的莜麦地上悠闲地觅食,丝毫没有在意远处人们的关注。

清晨,百鸟翔集的场面令人陶醉 赓熙伟/ 摄

雁阵惊寒,挡不住春天来临的讯息 德治/ 摄

大鸨也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近些年由于栖息地屡遭破坏,草原过度开垦和放牧,再加上农药及人为偷猎,致使种群减少。鸨名来自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有一种鸟,它们成群生活在一起,每群的数量总是70只,形成一个小家族,于是人们就把它的集群个数联系在一起,在鸟字左边加上一个“七十”字样,就构成了“鸨”,不过现在人们很难看到70只以上成群的大鸨,在中国的总数大约仅有1000只上下了。

途中观鸟,不放过一处精彩 徐树春/ 摄

郭玉民给另一组人员打电话,通报发现大鸨的消息。等到后车赶到的时候,4只大鸨也许觉察到是陌生来客,便抬起头来,几步助跑,翩然离去,给人留下了优美的倩影。

不过让大家小有遗憾的是,本来到沽源是为白头鹤而来,却因天气原因,白头鹤还没有如期报到。郭玉民说:“它不飞来,我该飞走了。”他以湿地做课堂,向继续留在此地的学生们叮嘱观测白头鹤的注意事项。

郭玉民一直把白头鹤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和学术课题,为了做好白头鹤的繁殖生境和种群数量调查,他在东北林区一待就是几年,藏在又湿又冷的帐篷中与白头鹤近距离对视,观察和记录白头鹤的习性和繁殖过程,掌握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郭玉民在全国各地寻找白头鹤,就像寻找自己的孩子,为了这份事业,他愿与鹤共白头。

多伦淖尔——众多河湖串起的生态珠链

与沽源接壤的多伦是本次鸟类科考的重要一站。多伦县名源于蒙古语“多伦诺尔”,意为“七个湖”,其实远远不止7个。多伦地表水量丰富,湖泊众多,形成了一片片湿地,因此成了鸟类的重要迁徙地和繁殖地。

在多伦县城,科考队的车辆左转进入县级公路,在途经闪电河河床地带的桥边停下来。郭玉民安排大家架好望远镜和摄像机,说远处应该有内容。透过望远镜的镜片,果然发现有成群的灰鹤在远处舞动,大家非常惊讶和佩服专家的眼力。

其实,郭玉民在此之前已经备足了功课,每天通过跟踪器反馈回传的卫星数据,有详细的记录,他已经知道去年亲手环志的灰鹤已经从北京的野鸭湖到了多伦,就在远处这一鹤群中。在河滩地带,灰鹤的数量估计超过200只,还在不断地飞落。因为正是迁徙季节,鹤群经常起飞盘旋,是在练飞。郭玉民说,我先把数量记录下来再拍摄,必须在车里慢慢接近它们。

这时,日本鹤类专家原口优子女士在望远镜里惊奇地发现,群里有两只白枕鹤,引得大家都来观看。白枕鹤虽属国家Ⅱ级保护动物,但全球种群数量只有5500~6500只,属于濒危物种,比白头鹤、灰鹤更加珍贵和稀有,白枕鹤在这里落脚,应该是在寻找繁殖地了。

在大家忙于观测、计数和拍摄的同时,郭玉民和当地老乡聊了起来。老乡说,这一带过去鸟很多,天鹅满天飞,黄羊狍子有的是,鹤、雁、鸭都有,地鵏(大鸨)也常见到呢。地鵏在沙丘边下蛋,赶巧看见,一窝3、4个,淡绿色,带些黑点,个挺大,3、4两一个。这几年鸟变少了,原因可能和天旱、农药有关,还有的地方搞旅游,开饭店,外地人来要吃野味,就有人下药,用呋喃丹毒死鸟,捡来卖高价,有几个人让人举报就被抓起来了。

郭玉民从车里拿出宣传资料给老乡看,嘱咐他们转告乡亲们,一定要保护野生鸟类,捕捉和伤害野鸟都是犯法的事,不能干。郭玉民把朴实的老乡当朋友,互相留了电话,握手道别。

晚上到达宾馆,郭玉民打开电脑,查看环志鸟类活动线路图。1只标号01的灰鹤在闪电河一带出现,时间、经度、纬度、高度、速度、还有航向、温度、电压、精度等,都有精确数据显示。白天发现灰鹤的地方,正是跟踪器所在的地方,也就是说,佩戴微型跟踪器的灰鹤01号从哪里飞来,在哪里栖息,都能够掌握精确位置信息,如果必要,每天都可循着鹤的足迹,与鹤同行,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人与鹤的距离不再遥远。

法库——白鹤迁徙的“水岛”

从多伦到法库,科考队一路奔走忙碌,沿途考察了达里诺尔湖的生态环境,拍摄了西拉木伦河的落日余辉,3月26日到达辽宁法库县,实地了解法库獾子洞国家湿地公园白鹤的迁徙情况,并应邀参加那里举办的第六届法库国际白鹤节和学术研讨会。

早就听说法库是“中国白鹤之乡”,到了法库县城之后,首先看到的是白鹤楼、白鹤大道、白鹤大桥、白鹤广场、白鹤大剧院,浓厚的白鹤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住宿的宾馆也陈列着有白鹤形象的书画摄影作品和旅游纪念品。

獾子洞湿地观测,众多的鸟儿让人目不暇接 徐树春/ 摄

西拉木伦河也是鸟儿的乐园 德治/ 摄

3月27日早4点30分,科考队成员由县城出发,去往法库獾子洞国家湿地公园观察白鹤,行驶50公里后到达湖边。同行的还有世界鹤类基金会副总裁吉姆·哈里斯夫妇,沈阳理工大学生态学家周海翔、东北林大的吴庆明博士等专家。

獾子洞湿地是法库境内最大的一处湿地,面积2047公顷,食物丰富、环境良好,为鸟类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这里生存的鸟类达180多种,高峰期数量近6万只,我国境内生存的9种鹤类中,栖息这里的就有6种。每逢春秋时节,白鹤、白枕鹤、白头鹤、丹顶鹤、灰鹤、沙丘鹤等齐聚獾子洞湿地。在6种鹤类中,每年造访法库的白鹤数量最多,高峰期日均超过2000只,占全球白鹤种群数量的70%以上,从鄱阳湖到西伯利亚南、北迁徙这里是第一站,停留时间长达90天。白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的物种,也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与大熊猫、东北虎等同等保护级别。

白鹤蹁跹飞舞,是法库的一大景观,这种现象千年不衰,从而诞生了法库悠久的白鹤文化,自辽代就尊鹤、礼鹤、爱鹤,而今“白鹤”已被评选为法库“县鸟”。2012年5月,法库县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白鹤之乡”称号。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赋予獾子洞湿地极其重要的保护价值和较高的科学研究意义,使其具备了开展湿地保护和科普宣教的独特资源条件。

周海翔老师是一位生态学家,也是一位保护野生动物的斗士,多年来仗义直言,热心公益事业。他对獾子洞白鹤栖息地非常熟悉,在前面开车引路,辗转进入到鸟群醒来后去觅食地的通道附近。此时,东方天际一片红霞,成群的鹤、雁和鹳,像接受检阅的空中战鹰,在初升的阳光下次第掠过头顶,尤以白鹤的舞姿和队列最为优美。

回到法库县城时,“第六届沈阳法库国际白鹤节”系列活动已经开始陆续进行。来自国际鹤类基金会以及中、美、俄、日、韩、蒙古等国家的官员、专家、学者共同签署和发布了《保护白鹤法库国际宣言》,并向国际社会提出建议“每年3月27日”为“世界白鹤日”。白鹤塔下,白鹤拳、白鹤舞的团体表演从另一层面反映了保护白鹤的公众力量。

下午的以“保护白鹤——人类共同责任”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和以“关爱白鹤、保护湿地、共享家园”为主题的国际讲座设在法库三中,主要面对中小学生开展。各国专家、学者与学生见面,传播保护鸟类的理念。

郭玉民博士的自我介绍颇有深意:“我是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老师,虽然在北京工作,但我是从长江流域随着鹤一起,鹤飞来,我开车过来,我还将继续开车,沿着鹤的飞行路线直到我们的边境。”

正如郭玉民所计划的,有鹤的牵挂,他将继续前行,北上吉林和黑龙江,寻找鹤的足迹。分别时,想起元代王冕描写琴鹤的诗句,赠与郭玉民、周海翔等为了中国的生态保护事业而奔走呼号,像鹤一样高洁清雅的学者和志士们,该是恰当的表达——

宰宰华表鹤,古质清且闲。

旷哉万里怀,皓月同蹁跹。

饥琢芝田春,渴饮瑶池泉。

一鸣九皋远,梦浇琼华寒。

下视寰中人,谁识横江仙?

岂无王子乔?相期青云端。

灰鹤 娄宝利/ 摄

白枕鹤 郭玉民/ 摄

大鸨 岳长利/ 摄

篇4:追寻早春的足迹

东方

1. 2月21日的早上6点59分,天已亮了。(北京)

2. 春从海上来。到吴淞口去看白鸥(bái ōu)飞翔。(上海)

3. 春回暖(nuǎn)早,湖光山色都是绿(lǜ)。(杭州)

南方

1. 春从北(běi)往南(nán)而来。3月26日,市外北郊的草坪(cǎo píng)绿了。(乌鲁木齐)

2. 3月里,青海湖湿(shī)地鸟岛上,成(chéng)群结(jié)队地降落(jiàng luò)下从印度洋各岛飞来的鸟。(西宁)

北 方

1. 看街道两旁的冰凌(bīng líng)融化加快了,听(tīng)松花江上的冰板断裂声喀嚓(kā chā)响。(哈尔滨)

2. 风尘大作,沙尘暴(shā chén bào)向南进军。可是,被河北的防风林带给截(jié)住了不少。

提 示:

篇5:《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教案2

教学目标:

1.要积极保护人类文明遗产,增强保护自然、保护文明遗产的责任感。2.在搜集调查、交流研讨中,逐渐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能说出四大文明古国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理解这些文明成就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了解人类文明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

教学难点:在搜集调查、交流研讨中,逐渐培养主动参与意识和对比能力,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古代文明成果展示”、“长江和黄河”的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古代文明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长江、黄河的壮观图片,学生欣赏。2.谈话导入。

二、自主学习,交流预展 学习板块一:大河哺育的文明 活动一:阅读与思考

自由阅读2-5页,思考以下问题;1.说一说四大文明古国各产生什么大河流域? 2.为什么文明古国都产生在大河流域?

3从山洞到房屋,从石器到铁器,人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4.除了四大文明古国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古代文明成果? 活动二:探究与实践

1.收集青铜器的图片,了解这些青铜器的作用。

2.收集世界上早期文明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文明的特点。学习板块二:文字的形成与演变 活动一:观察与讨论

1.课件演示: 图片展示从古到今世界古代不同的文字演变。先观察,再谈谈你的感受。

2.了解汉字悠久的历史,介绍中国文字的变迁过程。

3.讨论:文字统一、文字的演化和简化,对推动社会文明有什么作用? 活动二:实践与体验

1.谈一谈你对汉字的理解以及怎样继承、传播汉字? 2.开展一次以“我爱祖国的文字”为题的书法比赛。学习板块三:做人类文明的守护者 活动一:讲故事

1.把自己了解的有关历史文化遗产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活动二:尝试与体验

1.小组合作,一起制定参观博物馆的条例。2.对照条例,看看自己做得怎么样。

3.你在参观或游览这些文明古迹时见到过哪些不文明的做法? 4.为了继承和传播文明,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三、分组展示

1.每组选择一个学习内容作为展示内容。

篇6:思品教案《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

教学内容: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绚丽多彩的世界

主题一: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

:大和哺育的文明

印第安文明 教学目标:

态度:通过让学生在走进世界的过程中,关注自然,感受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激发学生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古代的人类文明成就是劳动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的,激发学生对人类文明遗产的热爱,和赞叹之情。能力:通过学生的搜集调查、交流研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对比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知识:使学生知道两河流域是世界闻名的重要发源地,人类的劳动创造了文明,劳动人民创造的灿烂文明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这些文明成就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认识这些人类的伟大创造。教学重难点:文明古国的产生,四大文明古国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比较不同文明的特点。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古代文明的图片、文字资料。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古代文明都产生于大河流域,同学们知道中国的古代文明产生于哪两条大河流域吗?

生: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师:同学们说的对,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为什么说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生:地理条件适合人类居住。

是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就在那里生产生活了。

师:我们的祖先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古老的中华文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

二、整体看书,感知主题(课本中的2到5页内容),让学生说一说通过看

书了解到了什么。

三、古代文明的产生。

师:同学们看得非常认真,说的也很好。老师归纳了一下,这节课共介绍了三部分的内容。

1、古代文明的产生。

2、古代文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3、古代文明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的贡献。现在我们一起细细了解。同学们课前搜集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相信大家对大河哺育的文明有很多了解。老师考考你们,四大文明古国是那几个?它们各产生于什么大河流域?

生:中国:长江、黄河流域

埃及:尼罗河流域

印度:恒河流域

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著名河流的资料?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不少,老师很佩服你们。那你们知道为什么文明古国都产生在大河流域吗?

生:大河流域的自然环境适合人类生存。

河流定期泛滥为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古代人们的生产工具落后,同自然作斗争的能力差,对环境的依赖性强。而在大河流域河流定期泛滥,沉积了厚厚的沃土,适于农业生产,勤劳智慧的古代人们通过辛勤劳动和创造,变水害为水利,发展灌溉农业,滋养和哺育了大河两岸的文明古国。

四、古代文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文明古国的古代文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同学们知道古代文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吗?先不着急回答,给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师:谁来介绍一下?

生:从房子、使用工具,吃、穿等方面介绍人们生活发生的变化。

师: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了解了,人们的吃穿住行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物质越来越丰富,生活越来越美好。可见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五、古代文明给社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师:随着城市的相继出现,国家的发展,金属器皿的广泛使用,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在中国早期主要表现在青铜器。关于青铜器你有哪些了解?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师:同学们对青铜器的了解还不少,那你们知道书中的这些青铜器是做什么用的吗?

生:编钟: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尊:古代的酒器。

鼎:最早是烹煮食物的器皿,后来主要用于祭祀神灵,是祭祀神灵的重要礼器。

师:中国的青铜器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很大贡献。知道阿拉伯数字是哪个国家发明的吗?为什么叫阿拉伯数字?关于阿拉伯数字你有哪些了解? 生:„

师:我们现在用的就是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为世界人们所通用,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很大贡献。

师:你们还知道四大文明古国的哪些古代文明成果? 生:中国:四大发明,赵州桥,长城,象形文字等。

埃及:木乃伊 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等。

印度:佛教的发源地,制定了相当精确的历法等。

古巴比伦:楔形文字 空中花园等。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也受益匪浅,充分感受到古文明对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

六、印第安文明。

除了四大文明古国之外,世界上还有印第安文明,及西方文明之源的古希腊和古罗马。这些文明为推进世界的进步同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印第安文明也是以农业文明开始的。请同学们看书从地图上找出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的生活区。

师: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印第安的古文明? 师:关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代文明你有哪些了解?

师:让学生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文明的特点,在小组中进行交

流。

四大文明古国都产生于大河流域,都是以农业文明开始的。印第安也是以农业文明开始的。古希腊是西方历史的开源,有许多著名的哲学家。古罗马囊括和吸收了先前发展的各古代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古希腊的许多杰出的艺术作品也是靠古罗马的复制而流传后世的。

七、教师小结。

篇7:追寻奋斗的足迹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追寻奋斗的足迹》。读完《奋斗的足迹》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九十年风雨兼程,九十年风云巨变,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了光明,从贫穷走向了富强。

九十年前,一艘南湖上的红船从黎明中驶来,中国革命放射出第一缕绚丽的曙光,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航向。党以七月的名义呼唤八月的南昌风暴,呼唤秋天的井冈星火。忘不了两万五千里的艰难跋涉,忘不了八年抗战的烽火连绵,忘不了天安门前的庄严宣告,忘不了帝国主义包围中社会主义的昂首。改革开放,引来八方惠风;建设小康,迎向四海春光。香港澳门回归,吐气扬眉观世界;奥运世博举办,繁荣富强昭天下。大地震震荡不倒我们,因为我们团结一心,有三个代表思想为信念;大危机击败不了我们,因为我们脚踏实地,有科学发展观念作明灯。九十年的风风雨雨,九十年的坎坷曲折,中国共产党像一面不倒的旗帜,又像一座高耸的灯塔,屹立在崎岖泥泞的前进道路上,用血和泪,情与智,创造了光辉的历史,描绘了灿烂的前程!

上一篇:童装店简单促销活动方案下一篇:小学低年级趣事日记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