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医学论文

2022-04-18

【摘要】目的:探讨以结构-过程-结果结构模式为指导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7-11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持续质量改进控制模式,指导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手术室护理医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手术室护理医学论文 篇1: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对策。方法:本院在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对手术室护理采用常规管理,在对手术室护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后,自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对手术室护理采用预防管理,比较预防管理前后的效果。结果:预防管理前,手术室的护理差错率为1.1%,投诉率为1.5%;预防管理后,手术室的护理差错率为0.1%,投诉率为0.3%,预防管理后的护理差错率及投诉率较预防管理前明显降低(p<0.05)。预防管理前,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84.3%;预防管理后,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8.3%,预防管理后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较预防管理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手术室护理采用预防管理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防范措施;探讨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技术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手术已成为多种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患者在疾病的治疗及康复中离不开护理服务,手术室作为患者手术的主要场所[1-2],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更离不开优质的护理服务,优质的护理服务能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治疗效果。然而,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常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所以探讨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具有重要意义[3]。本院在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对手术室护理采用常规管理,在对手术室护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后,自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对手术室护理采用预防管理,比较预防管理前后的效果。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在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对手术室护理采用常规管理,在此期间,共有1246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在对手术室护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后,自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对手术室护理采用预防管理,在此期间,共有1409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1.2 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

1.2.1 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

部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或不强,未认识到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要性,部分护理人员在手术护理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相关医疗法规的标准进行严格操作,如不能严格做到无菌操作,这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感染风险。

1.2.2 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

一些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护理的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不牢,甚至缺乏手术室常用的护理专业知识,这就导致了护理人员不能准确地知道对于各种手术应采取何种护理。

1.2.3 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不熟练

护理人员在日常手术护理操作中,不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护理情况相结合,对一些常用的手术护理操作不能熟练的进行,甚至发生操作错误等现象,这就导致了其不能与手术医生形成良好配合,不但延长了手术时间,而且容易造成患者发生感染,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1.2.4 护患沟通缺乏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常不能与患者的沟通不到位,这导致护患沟通不畅,护理人员缺乏患者的有效配合,常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造成护理不当,给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伤害,严重者会造成护患纠纷,对患者、护理人员及医院均带来不良影响。

1.2.5 护理人员不足

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人数多,手术护理操作繁琐细致,然而手术室护理人员有限,且经验丰富、业务技能扎实的护理更少,这就导致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较大,经常超负荷工作,这无形中加大了患者的精神负担,影响了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甚至造成护理操作错误等。

1.3 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的预防管理对策

1.3.1 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科室定期举办医疗法律法规讲座,给护理人员讲解医疗法律法规知识,使其认识到护理失误等严重后果,同时告知护理人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对手术进行及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使护理人员提高责任意识,认识到手术室工作的重要性。

1.3.2 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

科室定期举办手术室护理知识讲座,给护理人员讲解手术室护理的基础知识,并对其进行定期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

1.3.3 加强护理人员技能

科室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重点训练常用的手术室护理技能,并邀请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指出护理人员的操作问题,并进行整改,以此提高护理人员操作能力。

1.3.4 加强护患沟通

手术室为护理人员举办护患沟通讲座,告知护理人员在手术室护理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要求护理人员在对手术患者护理时及时充分地与其交流,了解患者的想法及实际情况,再对其进行护理,使患者充分感受到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以此促进护患和谐,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

1.3.5 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配置

科室负责人对手术室的日常护理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并根据实际情况,给手术室配置充足的护理人员,避免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及心理压力,保证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采用预防管理措施前后,手术室的差错率及投诉率;观察采取预防管理措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人数。

1.4 统计学方法

我们采用SPSS15.0软件對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作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采用预防管理措施前后,手术室的差错率及投诉率比较

预防管理前,手术室共有1246例患者进行手术,14例发生护理差错,差错率为1.1%,19例投诉,投诉率为1.5%;预防管理后,手术室共有1409例患者进行手术,2例发生护理差错,差错率为0.1%,4例投诉,投诉率为0.3%,与预防管理前相比,预防管理后的差错率及投诉率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2.2 预防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情况比较

预防管理前,1246例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情况为:不满意196例,满意850例,非常满意200例,护理总满意率为84.3%; 预防管理后,1409例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情况为:不满意24例,满意945例,非常满意440例,护理总满意率为98.3%,与预防管理前相比,预防管理后,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护理人员不足、护患沟通缺乏、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不熟练、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为常见的手术室不安全因素,我院对手术室护理进行预防管理后,手术室的护理差错率为0.1%,投诉率为0.3%,较预防管理前的护理差错率为1.1%,投诉率为1.5%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手术室护理进行预防管理后,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8.3%较预防管理前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84.3%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眼就探究了手术室护理的常见不安全因素,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预防对策,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研究为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护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何萍,陈洁.手术室护理的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8):899-900.

[2] 韩静.手术室患者的安全护理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3):410-411.

[3] 任霞,曹大蓉.手术室患者安全防护措施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A):115-116.

作者:肖瑾

手术室护理医学论文 篇2: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为框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以结构-过程-结果结构模式为指导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7-11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持续质量改进控制模式,指导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工作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护理工作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为指导的质量持续改进,不仅提高了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护士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而且降低了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 结构-过程-结果结构模式; 手术室; 护理

Application Research Based on Structure-Process-Result Theory in Operating Room Nursing Management/XIONG Chunhong,SUN Tingting,FANG Lia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9,16(26):0-097

【Key words】 Structure-process-result structure model; Operating room;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0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26.025

手術室是医院的关键技术部门,是为患者提供手术治疗及急危重症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环境、医生人员技术、护理管理质量均直接影响着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健康[1-2]。随着对医护人员专业性和综合素质服务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需求也是迫切需被提高的,有效的管理方法是减少护理缺陷、降低护理风险的关键环节[3-4]。据研究显示,美国著名学者在1969年,提出结构-过程-结果的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理服务[5]。本文对比研究常规护理管理和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基础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两种方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工作纠纷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11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纳入标准:本院收治的手术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病情相对稳定,语言交流正常,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排除标准:同时有重要脏器(心、肝、肾、肺)损坏、精神和语言障碍等。2018年2-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7-11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该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告知术前相关注意事项,嘱患者术中积极配合,术后时刻关注患者疼痛情况,指导患者和家属基本护理的方法,如有不适及时调整护理工作方式。

1.2.2 观察组给予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三维结构质量管理模式,指导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1)结构护理模式,主要是确立护理管理质量改进体系。按照自愿原则,选择本院护理部手术室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手术室专科护士组成的护理管理体系人员,其中需要从事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手术室临床护理工作不少于5年,具备手术室护理管理相关理论知识、丰富的手术室管理经验和临床工作经验,且对本研究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参与研究的手术室护士15名,具体如下:主任护师2名,负责制定护理方案和监督方案;副主任护师3名,负责具体分配任务,贯彻落实实施细则;护士10名,负责患者咨询、心理疏导以及护理方案的实施和患者信息的收集整理。小组主要通过调研最新国内外文献,建立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结合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规范,围绕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展开。且需要在干预过程中确保医院设施、环境等资源配置的全面性。具体措施:组织参与研究人员进行学习,以充分了解护理工作持续质量改进方案的内容及目的,让每位手术室护士明确自己需要工作的内容,使其积极配合开展研究。围绕手术室工作制定标准、要求器械、工具以及应急药品充分准备,并卫生部及医院相关规定,维持手术室卫生及无菌环境,保持规定温度、湿度及空气流通,保障手术室环境卫生。(2)过程护理模式,构建有针对性的出院后护理方案,需随时跟进观察及时对方案给予补充修改。具体结构护理干预方式如下:可采用电话随访、微信交流等其他自媒体、随时或定期上访、定期开展健康教育等方式,全面了解患者症状、进行心理管理、给予专业指导、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等。(3)结果护理模式,主要对护理实施情况进行监测,以定期或随访的方式发现存在的问题,定期开会,探讨找出解决措施,调整修改护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1.3.1 护理质量评分 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质量评价调查表”,从五个方面对护理质量依次评分,评分等级为0~8分,评分越高,护理质量越好。

1.3.2 护理工作事件发生情况 比较两组投诉事件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3.3 护理工作满意度 采用本院自制的“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对护理技术、护理态度、护理质量、手术室环境4个方面依次评分调查患者满意度。每方面评分0~8分,评分越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23~70岁,平均(41.45±5.71)岁;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25~68岁,平均(40.67±5.53)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护理工作事件情况比较 对照组护理工作事件总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114,P<0.05),见表2。

2.4 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比较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对术后护理问题进行管理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必经之路。三维结构管理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一种指导持续护理改进管理模式[6]。这三者相辅相成,结构质量和过程质量评价了结果质量,评价对象在接受护理服务时的护理环境与资源供给以及服务活动本身等各方面内容[7-9]。结构主要是对医院医疗设施、医务人员、物资资源配置情况、护理环境等基本构成属性;过程主要是定制醫疗护理方案的具体实施,如与出院后的患者保持联系,了解患者病症情况、心理疏导、解决患者或家属疑问等;结果主要是评价护理工作服务质量,分析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修改补充制定护理方案[10-12]。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的应用,需要严格遵守质量控制流程,保持数据监测的连续性和准确性,在人力资源的配备和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和自觉性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国内已将三维质量结构模式成功应用于各类型医务护理中[13-16]。刘红艳等[17]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探讨肾移植术后腹泻患者管理中的应用。观察组对腹泻患者的治愈率更好、炎症发生率更低、患者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维质量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肾移植术后腹泻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肛周皮炎的发生率,而且可以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文献[18-20]同样采用三维结构管理模式,研究结果类似,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满足患者需求和提高患者满意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持续质量改进控制模式,指导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首先明确手术后的结构、过程、结果管理的真正含义,然后针对关键环节进行干预,分析解决护理过程中存在问题,调整修改护理方案。研究结果显示其管理干预模式,不仅提高手术室护士护理管理质量、患者满意度,而且为手术室护理人员提供了一个较好到的学习成长平台,学会主动积极关注患者术后病症情况,主动与患者或其家属有效沟通,很大的提高护理专业度和降低了护理工作事件发生率,并且他们相互合作,彼此配合,也大大增加了科室凝聚力,更利于工作顺利开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敬洁,顾凤娇,蒋文春.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构建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评价体系[J].护理研究,2017,31(29):38-41.

[2]郑艳.高效安全管理手术室促进护理质量提升——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兼手术室护士长郭莉[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12):1429-1430.

[3]张军花,张春华,钟奕,等.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指标模块化设计与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10A):3526-3527.

[4]唐晓红.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0):91-92.

[5]邱嵘,花芸,周倩,等.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实施产前体质量管理的实践[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9):2197-2201.

[6]赵政启,赵婷婷,张彪,等.依据质量三维结构模式构建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5):541.

[7]郭欣,陈赟,施雁.基于Donabedian质量理论构建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之间影响关系的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4,29(9):92-94.

[8]崔金锐,陈英.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模式在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构建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5,29(7):769-772.

[9]刘敏杰,张兰凤,叶赟,等.结构-过程-结果模式在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4):371-374.

[10]应波,朱丛丛,杭莺,等.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构建冠心病监护病房护理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J].现代临床护理,2018,17(5):1-8.

[11]侯小妮,刘华平,刘绍金,等.综合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2):50-53.

[12]戴冬梅,贾婷,李静,等.军队中心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7,24(4):329-332.

[13]高宗存,許翠萍.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9,32(9):184-186.

[14]王翠玉,林腾珠,王玲,等.三维结构护理管理模式在多发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9):54-57.

[15]朱伟华.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指导的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7):131-133.

[16]黄馨瑶,周丽娟,李雪玉,等.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式的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现代预防医学,2018,45(17):3243-324.

[17]刘红艳,肖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肾移植术后腹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9,26(6):19-21.

[18]许诗琨,夏江临,郭胤.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评价模式在早产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5):14-17.

[19]马丽,何秀颖,蒋晶鑫.结构-过程-结果护理模式用于胃部手术院外延续性护理的研究[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8,24(4):104-107.

[20]黄英,王媛,罗文坚,等.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评价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抢救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25):97-99.

(收稿日期:2019-07-20) (本文编辑:程旭然)

作者:熊春红 孙庭婷 方亮 王小云 熊淑明

手术室护理医学论文 篇3:

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探讨

摘要:面对我国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的不断增加,对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及相关的防范措施进行研究,以有效的减少我院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分析研究

前言

手术室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是给予患者抢救以及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特殊部门,故而,手术室的护理安全对于患者和医院而言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医院中手术室护理安全的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医院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保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仅有助于挽救患者的生命,更加可以有效的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是现代医院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础。

医护人员责任感不强、工作态度不认真是导致安全事件最为主要的原因,其所导致的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性质往往较为最严重,对于手术室的手术治疗效果以及医患关系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其次的护理安全隐患为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医护人员在专业知识以及法律知识等方面的欠缺等也是导致手术室护理风险发生的重要因素。

1防范措施

1.1 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人员配置

医院的手术室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场所,故而,对于在手术室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而言,均应该是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经过科学、合理配置且相对固定的专业人员。在选择手术室工作的护理人员时,应该严格要求,不仅要选择正式编制的护理人员,其应该具备身体健康、吃苦耐劳、性格开朗、思维敏捷、动作迅速等优点,还要重视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法律知识的培训。

1.2 建立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研究结果显示,导致手术室安全事件的重要原因是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强以及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和技术等,故而,在了解了相关的原因之后,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医院应该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管理,以不断的提高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并增强手术室护理人员对于医院各项规章和制度的敬畏感,使其不敢轻易犯错;医院还应该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资水平、晋升、奖金以及职称的评定等与手术室的护理安全事件相联系,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各种规章,以促进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此外,医院还应该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术中巡视工作,使所有的护理人员都能够意识到术中巡视的重要作用。

在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特别要重视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各项原始记录项的考核,研究显示,相当多的手术室安全事件的发生均与手术室护理人员操作步骤的遗漏具有较为明显的关系,医院应该通过绩效考核的以及术中清点等有效方式,使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能够按照记录所操作的内容进行护理,以有效的防止护理人员遗漏操作项的出现,从而降低手术室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建立科学的护理人员考核制度不仅是对患者负责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是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自身的一种安全保护,此种方式能够使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更为有效和安全的工作,从而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

1.3 制定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如下的几个主要方面:其一,患者手术之前的确认制度。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之前必须要详细的检查手术的安排单,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手术台次、手术时间以及术式进行再次确认,并确认患者物品器械和药品等是否准备妥当;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手术之后对本台手术的器械、物品以及药品等资源进行清点;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防止医疗器械、物品以及药品等准备不全或者患者手术之后器械、敷料等遗留在其体内等现象的出现。其二,手术室的复核管理制度;手术室应该建立患者手术前、术中以及手术后的关键指标的双人复合制度,以确保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防止关键步骤出错。其三,手术患者的交接制度:患者在手術前以及手术后均应该严格的执行交接制度,护理人员应该详细的向交接者交代患者手术之前以及手术过程中的具体状况,从而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其四,患者手术标本的科学管理制度:在患者手术之后,主刀医师应该和器械护士、巡回护士共同签字确认,以保障手术标本管理的安全;此外,手术室的防感染制度、患者原记录的填写和管理制度以及安全事件的处理制度等均是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所医院内部均有相应的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

1.4 为手术室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为手术室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及工作环境,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种职业有害因素对护理人员人身安全的侵袭,为手术室护理人员配备好各种防护用品,以有效的防止体液和器械等对护理人员的侵害等也是降低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方式医院还应该积极的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不断丰富护理人员的业余生活,给予其必要的关心、尊重与理解,最大限度的减轻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与此同时,作为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心理卫生知识、法律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专业技能,学会自我减压,调整不良情绪,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工作,提高手术室的护理服务质量,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最大限度的避免医疗纠纷

2 结束语

综上所述,手术室的护理安全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医院的长足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故而,应该引起医院管理部门的重视。医院应该就发生手术室安全事件的原因进行科学的分析,之后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例如加强医院手术室人员的配置、建立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制定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并为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等,以增强护理人员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心,以最大限度的消除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为优质与安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海燕. 浅析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11):103-105

[2]顾小冰,郭艳萍,李丽敏. 手术室护理安全防控措施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03(22):110

[3]蒋永新.手术室护理存在的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09,7(7):137-138

作者:曹霜

上一篇:智能混凝土研究论文下一篇:新会计准则影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