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康复护理医学论文

2022-04-18

摘要:目的:分析家庭康复护理模式用于自闭症儿童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因自闭症入住本院的患儿中选择40例研究,依据统计学分组方法将其分为不同组别,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2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家庭康复护理,分析两组效果。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儿童康复护理医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儿童康复护理医学论文 篇1:

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对近10年“脑性瘫痪康复护理”文献计量分析

[摘要]目的: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对近10年的脑性瘫痪康复护理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以期对脑性瘫痪儿童康复护理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以“.脑性瘫痪.”和“.康复护理.”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数据库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文献研究的年代分布情况,研究机构分布情况,期刊分布情况、具体研究内容基金支持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文献161篇,剔除重复及杂质通知、会议等文献,符合要求的文献152篇,文献发表单位以国内儿童康复机构居多。结论:脑瘫患儿康复护理研究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护理研究者能够结合脑性瘫痪疾病多角度多方面研究,缺乏更为深度和广度的研究,需要高学历争取基金支持力度。康复护理多为临床归纳性康复护理指导,家庭护理技术上尤其儿童康复护理技术希望能有明确的儿童康复护理规范指南做指导。

[关键词]知网;脑性瘫痪;文献;康复护理

[

[文献标识码]A.

[

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1]。文献计量学属于情报学的一种研究方法,是指研究文献呈现出的题名、著者、关键词、机构、引文等文献计量特性,借助数学、统计学等方法,研究文献的分布情况、数量关系等的一门科学[2]。随着全面康复理念的飞速发展,脑瘫康复护理越来越受到护理人员重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有力提供医学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为了解国内脑瘫康复研究热点、广度、深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前延性及效果,掌握目前国内康复护理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了解脑瘫康复护理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研究状况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本研究以中国知网数据库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发表的脑性瘫痪康复护理论文为依据,利用文献计量学理论,针对脑性瘫痪康复护理科研论文发表现状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以脑性瘫痪康复护理为研究对象;涉及脑瘫康复护理或相关的文章。

排除标准:未涉及脑瘫康复护理或相关的文章。

1.2方法

本研究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高级检索功能,主题为“脑性瘫痪”并含“康复护理”,发表时间在2011年1月1日到2021年1月31日,选择文献分类为医学卫生科技,检索文献161篇。剔除会议、简介还有收录不提供文献下载等数据,共计152篇。建立Excel数据库,从论文发表年度、论文发表期刊、基金支持、具体研究内容进行分析。

2结果

2.1年代分布情况

近10年我国脑性瘫痪康复护理文献研究处于逐步上升趋势,递增缓慢,见表1。

2.2文献作者分布情况

研究机构是进行一项或多项学科研究的专门性组织,可以了解研究机构的大致分布。通过知网数据对本次分析结果显示发表文献在3篇及以上的作者单位分布情况,见表2。

结果显示脑瘫康复护理研究多集中在不同等级的医院,多由于脑瘫康复集中在儿童专科医院康复,临床研究较多较为便利,除此以外还有各级妇幼保健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临时看护中心、各地社会福利院或福利康复医院等单位的研究,体现出脑瘫康复家长就诊的途径,以及社会福利机构不断健全和保障,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研究深入以及多学科相互配合。

2.3期刊来源分布

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152篇文献发表4篇及以上的期刊有《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11篇)、《中国实用医药》(6篇)、《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5篇)、《中国医药指南》(5篇)、《中国现代护理杂志》(4篇)、《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4篇)、《护理学杂志》(4篇)、《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4篇)、《中国伤残医学》(4篇)、《中国民间疗法》(4篇),其中国家级期刊《护理学杂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这些期刊质量相对较高,作为研究者参考来源也是以核心期刊为主,是护理研究者获得最新进展的重要渠道。脑性瘫痪儿童康复护理研究者实践多,深入理论研究仍需加强,在权威、国家级核心期刊发文量较少。

2.4关键词分布

在文献中高频关键词康复护理(69次)、脑性瘫痪(53次)、家庭康复护理(18次)、早期康复护理(9次)、引导式教育(9次)、康复训练(9次)、康复治疗(9次)、粗大运动功能(7次)、肌张力(6次)、ADL(6次)、康复效果(6次)、患儿家长(6次)、临床效果(6次)、护理效果(5次)、生活质量(5次)、患儿家庭(5次)、运动功能(4次)、护理满意度(4次)、常规护理(4次)等,康复护理明显高于其他关键词,显示出护理人员对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护理的重视,临床效果、康复效果显示出护理研究者在护理工作中对新技术、新理论的研究力度不断增大,通过关键词也可以显示出护理研究者的整体研究状况。2.5对文献逐一阅读,就研究内容进行统计、分类研究内容上涉及到循证护理、延续护理、优质护理模式、康复护理干预、引导式教育理念、心理干预、临床路径、延续护理服务、多学科协作、早期康复、家庭康复、个性化康复护理、微信群式健康教育、口腔康复护理、膝反张康复护理、核心稳定性训练、尖足石膏固定、矫形手术护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自制辅助器具效果、康复护理评估单的研制、评估量表信度效度研究等在一定程度上给临床以循證的依据指导临床康复护理工作。尤其对痉挛性脑瘫康复护理研究内容最为普遍,康复效果多以康复有效率、家长满意度、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改良巴士指数(MBI)、Gesell发育量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和关节活动度等测量作为评价标准。对于研究内容涉及心理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IS)对于研究较少的吞咽营养状态问题,有研究对营养状态评估方法、判断标准、吞咽障碍评定方法、吞咽障碍分级、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具体做法等进行阐述,都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2.6基金论文分布

152篇文献中有8篇(5%)获得基金资助,对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等级资料均有规范的统计学分析。体现出护理研究者在研究设计、内容、层次上的不断提升,康复护理工作者护理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中医药领域的研究也体现出康复研究领域的不断延伸。

3讨论

3.1脑性瘫痪康复护理文献现状分析

(1)通过近十年来脑性瘫痪康复护理文献数量上看,呈现逐年增多趋势。研究主题显示出研究的领域较广、涉及多学科专科知识较丰富、护理管理者从护理模式、护理方法、护理理念、康复护理效果、康复评估工具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均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多篇文献体现了康复护理领域与各专业领域的交互性。

(2)从内容上看,许洪伟等[3]的研究基于儿童和青少年版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充分考虑脑瘫身体结构和功能、活动、参与和背景性因素,为患儿提供个体化康复护理。在ICF理论框架指导下转化角度,从患儿参与康复和提高积极性分析常规康复效果不佳的原因,整合身体结构功能、活动参与及环境因素,制定个性化康复护理计划和落实措施,达到提高患儿康复疗效的目的。同时未能充分调动整合家庭与社区的康复资源,融合康复护理指导、家长培训、延续护理等,将现代护理理念专业化、深入化。体现出康复护士能够更新康复医学新理念,发挥护理工作的积极作用与价值。近年来护理创新应用文章也逐渐增多,质量较高的文献大都对康复理论有较深的研究,在科研课题设计结合脑瘫分级、分类、各类康复评估都体现出更加专业性。也体现出康复护理工作者结合患者的个性化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够就专业理论结合患者的实际,大胆革新,同时也为进一步探求有利于脑瘫患儿家庭姿势控制与ADL护理相结合的新型护理方法提供新思路。整体反映出脑瘫的康复护理及康复护理管理不断的系统化专业化,不断丰富循证医学和理论支持,朝着康复长期管理模式不断推广,各项护理干预向着科学化规范化党的轨道健康发展;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康复模式。ICF-CY、医教结合、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与管理、三级康复服务网络各级医疗机构积极探索好的做法与经验,同样也显示出儿童康复事业发展中所面临的热点、难点和挑战。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对全面的儿童康复护理工作起到带动任务较重,而培养儿童专科的护理人才也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3)内容广度上显示:康复指南明确对不同类型的脑瘫治疗策略、康复护理进行了明确阐述,为广大康复工作者提供治疗指南[4],其他研究[5]体现出康复工作者关注到了脑瘫儿童的痉挛、挛缩、癫痫、吞咽、情绪、语言、行为问题,康复护理策略也在不断的探索,脑瘫患儿多方面护理问题进行具体研究,提供各种护理路径,内容上也更趋具体化、专业化。但营养问题、疼痛问题在文献上较少提到,其结合传统中医疗法康复护理研究发表论文数量不多,应该也是康复护理工作者进行康复护理研究的一方面。多数研究[6-8]均体现出系统、综合康复治疗及个性化的康复护理,在家庭指导延续护理服务等多方面在脑瘫康复护理中应用取得的好成效、好做法,归纳整理出科学规范的护理实践。李晓捷等[9]强调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于优化婴儿运动和认知的神经可塑性、预防继发和并发障碍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生活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康复护理措施上能够针对不同类型脑瘫患儿制定具体的独特护理措施。但在康复护理技能、具体的家庭护理技术上多为归纳性康复护理指导,与康复技师操作手法等难有明确界定。尤其儿童康复护理技术希望能有明确的结合儿童发育特点的康复护理指南做规范指导,进一步规范儿科康复护士职业规范。就脑瘫患儿居家护理、延续护理、健康宣教、医教结合的研究建议能够更多的结合ICF理念,中西医并重,推动基层发展,融入健康中国规划各项政策,也是体现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积极推进形式。

(4)从文献来源单位、评价指标、研究内容分析,我国康复医学虽然起步较晚,近年来在政府和卫生部门的重视下,在中西医康复治疗技术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国内外现代康复的治疗技术和新理论。并取得飞跃发展和显著成绩建立起中国特色的康复医学体系。目前全国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儿童康复机构已纷纷建立;从最初仅开展以脑瘫为主的儿童神经康复与研究,发展至儿童康复及相关领域共同参与、多学科参与;从最初较为局限的康复治疗方法到儿童全面综合康复治疗技术的应用;从单一医疗康复到教育、职业康复及社区、家庭康复相互结合模式的全面开展。从事康复护理研究人员也随着康复发展不断进步,对评估工具的应用选择评价分析,对科研设计的科学化、规范化,对康复護理研究的广度深度不断扩展,不断提高。从文献发表期刊以及基金支持情况来看,基金支持文献仅仅5%,高质量的文献作者没有护理人员的硕博身份。各级核心期刊文献数量较少,提示康复护理研究还缺乏高层次的学术研究。康复护理研究人员在争取各级基金支持上仍然需要努力争取。研究类型上需加强质性研究。蔡娟等[10]研究国内康复护理现状调查研究目前医院专科康复意识不强,从事康复专业人员严重不足。建立康复专科护理培训基地并开展康复专科护士培训认证十分迫切。考虑康复专科护理人才不足,在康复护理研究过程中提升康复护理工作中自身素质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唐久来,秦炯,邹丽萍,等.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一部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7):747-754.

[2]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12-13.

[3]许洪伟,姜明霞,孔祥颖,等.脑瘫患儿的个体化康复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8,33(24):67-69.

[4]吴卫红.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五部分第四章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第二节不同类型脑瘫康复治疗策略[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1):1199-1202.

作者:马海荣 程丽娟 苗鑫

儿童康复护理医学论文 篇2:

家庭康复护理对儿童自闭症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家庭康复护理模式用于自闭症儿童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因自闭症入住本院的患儿中选择40例研究,依据统计学分组方法将其分为不同组别,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2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家庭康复护理,分析两组效果。结果:护理前,观察组CARS评分为(48.32±4.22)分,对照组CARS评分为(49.32±4.33)分,对比两组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CARS评分为(33.32±3.21)分,对照组CARS评分为(40.32±4.22)分,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家庭康复护理用于自闭症儿童护理中,可以改善患儿的自闭症程度。

关键词:家庭护理;康复护理;儿童自闭症;护理效果

自闭症最初是由国外学者提出,且随着时代发展,自闭症儿童显著增多[1]。我国研究发现,男性儿童出现自闭症的几率显著高于女性,且大部分自闭症儿童发病多在3岁之前,典型症状包括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以及重复刻板行为[2]。研究显示,家长积极与患儿进行沟通,与患者开展亲子游戏,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症状[3]。基于此,本文针对2019年-2020年期间收治的40例自闭症儿童进行研究,以此分析家庭康复护理的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因自闭症入住本院的患儿中选择40例研究,依据统计学分組方法将其分为不同组别,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20例。观察组年龄在5-14周岁,平均(10.84±2.29)周岁,男女比值11:9。对照组年龄在5-14周岁,平均(10.92±2.23)周岁,男女比值12:8。对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分析后,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实验经道德伦理委员会审核后开展。纳入标准:(1)家属知情且积极参与。(2)符合临床自闭症儿童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存在器质性病变。(2)无法完整实验。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护士需密切观察患儿变化,叮嘱家属遵医嘱带领患儿接受诊治。存在的语言沟通障碍的患儿,护士需在了解病情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矫正训练。

观察实施家庭康复护理:(1)护士需走进患儿与家属的世界,指导家属站在患儿立场看待事物,并与其沟通交流。游戏过程中,护士需为患儿提供合理的帮助以及提示,辅助部分道具、模型等,带领患儿融入游戏。(2)护士需带领患儿走进娱乐场所,并鼓励患儿与周围的伙伴沟通交流,以此提高患儿的社交能力。(3)护士通过多种活动,获取患儿的信任程度,稳定患儿的情绪,提高患儿配合程度。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护理前后的自闭症评分程度,采用CARS量表对患儿进行评估,共60分,分数低于30存在自闭倾向,30-37存在轻度或中度自闭。37-60且至少五个项目大于3分,则严重自闭。

1.4统计和分析

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分析,计数型指标则以例(n/%)表示,并使用x2值检验,计量型指标则选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同时采用t检验。P<0.05,则代表本次实验的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不具有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自闭症作为一种严重的先天性精神发育障碍病变,该病的发病因素大部分明确,且儿童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缓,不仅增加家长的精神压力,还增加家长的经济压力[4]。但是,由于自闭症患儿无法正常表述自身想法。因此,家长需积极与患儿进行沟通,并保证自身的耐心,与患儿共同进行康复训练。家庭康复护理可以避免患儿不适应新环境的情况,让患儿在温馨的环境中康复,降低患儿的抵触心理,以此提高康复效果。所以,对自闭症儿童开展家庭护理,可以改善患儿的症状,帮助患儿恢复健康。

护理前,两组不具有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对自闭症儿童实施家庭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儿的自闭程度,其具有护理价值。

参考文献:

[1]孔九利.家庭康复护理在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治疗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0,43(05):179-180+182.

[2]李芳.家庭康复护理对儿童自闭症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1):4002-4004.

[3]邢红艳.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家庭康复护理效果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5):122-123.

[4]赵巍.家庭康复护理对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4):255-256.

(赣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江西赣州 341000)

作者:谢艳敏

儿童康复护理医学论文 篇3:

脑瘫幼儿的康复护理方法探究

摘要:目的:总结脑瘫幼儿的康复护理方法,分析康复护理方法应用于脑瘫患儿中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65例4个月到6岁的脑瘫患儿进行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其应用康复护理方法,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前后患儿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明确康复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和护理工作满意度,并总结护理体会。结果:入组的65例4个月到6岁的患儿康复护理总有效率为86.15%,护理工作满意度达到95.38%,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处于较高水平;护理干预后患儿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提升(P<0.05)。结论:在4个月到6岁脑瘫幼儿护理干预中,依据患儿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儿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能够保证临床疗效和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而有助于患儿生活质量的提升。

關键词:脑瘫幼儿;康复护理方法;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

脑瘫即脑性瘫痪,指的是在妊娠到新生儿时期,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出现的脑非进行性病变为基础,永久但可变的运动及姿势异常,部分患儿会伴发智力低下、癫痫、语言落后以及视听障碍、行为异常等功能障碍[1]。从脑瘫幼儿实际病情出发实施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措施,有助于促进患儿运动和生活能力改善。研究选取65例4个月到6岁的脑瘫患儿进行研究,将康复护理方法应用于患儿护理干预中,观察干预前后患儿的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明确康复护理应用效果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总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于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选取65例脑瘫患儿进行研究,入组患儿的男女比例是38/27,年龄为4个月~6岁,平均(2.62±0.35)岁。其中包括24例痉挛型双瘫,22例痉挛型偏瘫,14例不随意运动型,5例混合型。

入组标准:(1)监护人对此次研究知情并同意;(2)存在中枢运动障碍,反射发育异常以及运动、姿势发育异常等症状;(3)粗大运动分级为II级~III级。

排除标准:(1)无法坚持完成治疗的患儿;(2)伴发癫痫或心肺疾病的患儿。

1.2 方法

康复护理方法

首先,做好居室管理,营造良好生活环境,然后成立康复护理干预小组,成员为护龄达到三年且具备康复护理经验的护士,1名中级以上职称专科护士作为小组组长。康复护理小组首先评估患儿病情病症,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康复护理方案,包括体位保持、运动指导、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导,以及健康宣教和保育员培训。

针对痉挛型双瘫患儿,护理人员指导患儿进行骑带有支撑功能的特殊的自行车练习,注意双腿间使用硬海绵材质双凹垫固定,指导患儿按照指令维持稳定直行,以此促进患儿下肢肌张力下降,并实现下肢分离运动,运动锻炼频次是每日1次,15min/次。针对早期爬行的兔跳样或腹爬时,通过观看正确爬姿视频、标准动作示范,以及在患儿进行中进行步步纠正,每日一次,15min/次。指导患儿开展双手精细运动,根据患儿实际情况,设置特殊投篮运动,使篮框跟患儿保持同水平,立位,双腿和肩部等宽,护理人员站在患儿身后为其固定髋关节,确保身体稳定,伴随音乐节律,投出手中皮球,投向篮框,以此运动促进患儿距离识别力、视觉专注力和手眼协调性,按照患儿情况,循序渐进地增加投篮难度,并注意将患儿纳入到运动互动当中,锻炼频次是每日1次,20组/次。

针对痉挛型偏瘫患儿,由于其日常生活中做出特定动作后,会出现上下肢变硬表现,且立位及坐位状态下患侧无法负荷体重。康复锻炼的关键是患侧上肢功能以及双侧协调能力,促进其双手功能提升。具体康复训练方法有:第一,护理人员及患儿均坐位,保持一定距离,互相抛接球,指导患儿双手同时用力,确保球运动过程中位于正中线。第二患儿坐位状态,在其前方桌面放水盆,并将球放进水中,指导患儿双手一起用力按压。第三,坐位,指导患儿使用患侧手压纸练习,并用健侧手撕纸练习。上述三组运动锻炼方法,均为每日一次,每次10组。

针对不随意运动型患儿,患儿自身有运动性,主要问题是动作不协调和头部控制力差,此类患儿大多数性格较为开朗外向,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较好,聪明,但情绪稳定性较差。针对性康复护理中,护理人员要确保患儿头部及双上肢处于正中位,关注患儿情绪变化,指导保育员抱球,双手放于正中线。此类患儿由于手口眼协调性较差,往往存在进食障碍,在康复护理前护理人员要和保育员进行交流,掌握其全面信息后进行评估,并制定康复护理方案。具体的康复锻炼中,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儿开展以下三种运动锻炼:其一,双手交叉,使用双手触摸口部;其二,手抓食物,或是将酸奶、蜂蜜等食物涂抹于手指,实现手到口动作;其三使用铁制手板固定一只手,指导患儿腕关节外旋,以吸附桌面放置的磁铁,过程中保证肘关节伸直。若是患儿不能够独立完成以上动作训练,护理人员可以进行语言提示或是小力量辅助,练习频次是每日一次,5组/次。

针对混合型患儿,其上肢是不随意运动型,下肢是痉挛型。怀抱患儿时要保证面对面怀抱,保育员通过上臂控制患儿上肢,将患儿双手以互握状态放置于保育员前胸,双下肢打开放置腰侧,保育员双手扶住臀部,确保患儿上肢正中位并降低下肢肌张力。针对性地指导患儿开展稳定性锻炼,通过四点支撑位进行平衡功能锻炼,患儿通过手部及膝部支撑身体,把玩具等放在正前方、正上方、正下方、侧前方、侧上方和侧下方等位置,诱导患儿利用一侧上肢取够物品。锻炼时间和频次是每日一次,10组/次。若是患儿稳定性和平衡力提升,可以适当地增加运动难度,例如同时抬起上下肢等方式。

针对4个月到6岁阶段的患儿,要在日常护理中完善相关措施,在熏洗过程中避免水温过热导致烫伤,在洗浴之前要注意安抚患儿情绪,使用小球、小动物等玩具吸引患儿,避免其洗浴中的恐惧和紧张感,进而防止痉挛加重。对于容易受惊、睡眠质量较差的低年龄段患儿,首先在日常护理中要注意防控其出现紧张等情绪,适当采用小儿掐老成、掐十王的按摩手法,缓解其情绪状态。

个体化康复运动锻炼结束后,护理人员还要对保育员进行健康宣教。每日结束康复锻炼后,护理人员会布置相应“作业”,以此促进保育员对患儿康复护理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通过持续性作业,提升其对康复护理的认知、重视及配合程度,同时护理人员也能够通过“作业”掌握患儿康复护理效果。保育员健康宣教的方式主要是理论讲解,向其讲解疾病发病机制、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和预后情况等,同时确保保育员能够掌握患儿日常护理相关技能,并能够有效应对相应问题。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和干预半年后分别评估患儿的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使用的量表是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精细运动功能测式量表(FMFM)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ADL),并调查患儿治疗有效率和护理工作满意度。

1.4 数据处理方法

用SPSS19.0计算统计软件处理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分析

入组的65例患儿中,18例显效,38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6.15%;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仅有3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达到95.38%,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处于较高水平。

2.2 干预前后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比

干预后入组患儿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如表1。

3 讨论

医学理念和技术的进步,使得脑瘫相关研究逐渐深入和丰富,康复护理在脑瘫幼儿治疗中的作用逐漸被认知和重视[4]。脑瘫幼儿康复护理中,运动康复方法属于最为关键的手段,需要从患儿的实际病情、身心状态等出发,设计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方案。同时,医护人员要对脑瘫幼儿康复护理的长期性形成正确认知,同时重视家庭成员在康复护理中的作用,确保长期、稳定的运动康复锻炼,将康复护理和日常生活融合,促进患儿运动及姿势纠正,巩固康复护理效果[5-6]。与此同时,指导并协助患儿掌握日常生活能力,提升其自理能力,促进患儿全面康复和融入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魏旭阳.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及功能独立性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18):63-64+67.

[2]吴跃伟,杜静烨,和东阳.康复护理措施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3):2268-2270.

[3]路兴银.综合性康复护理在孤残脑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4):234-235.

[4]王娟.康复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脑瘫患儿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认知水平的价值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42(04):191-192.

[5]杨燕.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中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7):304+309.

[6]韩晶晶,刘婷.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依从性的影响[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9,17(01):91-92.

常州市儿童福利院 江苏兴化 213004

作者:董明

上一篇:数控机床技术创新论文下一篇:乡村医生绩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