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枣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总结

2024-04-13

2009年枣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总结(通用9篇)

篇1:2009年枣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总结

枣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年工作总结

枣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区卫生局的正确指导和强有力的监督下,在枣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卫生部门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系列文件精神,坚持探索创新、强化人员培训、加强考核督导、完善服务功能。枣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枣林、白河、常庄、冉营、姚庄、吕庄六个社区,华山、泰山、黄河、长江、南棉、万正、南阳理工大学、幸福小区八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人口来源复杂,其中户籍人口中农业户口是1.5万人,城市户口是2.2万人,流动人口是7.5万人,总计11.9万人。2010年通过全中心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推动了社区卫生工作的全面发展。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介绍

我单位集宛城卫生学校、宛城中医院、枣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位一体,这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保障和物力保障。目前,我中心全科医护人员各三十余人,开设社区门诊五个,心理咨询室一个,开设病区有内一科、内二科、妇产科、外科、疼痛科、理疗科等,共设床位200余张。有能够容纳200多人的健康教育活动室。大型医疗器械比较齐全,新购进全自动生化仪、日本东芝CT、东芝彩超。

二、创新社区卫生工作机制

我中心的领导班子广泛考察了目前先进社区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方法,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深入考察和研究了我社区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优势,反复多次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和部署我中心全面工作,创新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提出了以社区卫生服务带动中医院的发展,以中医院、卫生学校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新理念。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性质,拟定了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制度:围产期保健制度、儿童保健制度、传染病上报制度、预防接种制度、高血压病人管理制度、糖尿病人管理制度、重症精神病人管理制度、社区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借阅制度、双向转诊制度、社区门诊工作制度、离休干部门诊制度、体检制度等。

我中心创新于“一根针,六根线,九项职能”的工作机制。即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科为一根针,串上六根线,即儿童保健、围产期保健、传染病预防控制和预防接种、慢病管理、重性精神病管理、老年病管理、健康教育档案管理。职能明确,分工合理,逐一落实社区工作的九项职能。每月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督促整改,并将每次考核成绩纳入年终科室及个人的考评成绩。

三、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在我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中起着先导和造势作用,为此,我们十分重视,精心组织和策划,到目前为止开展了不同类型的健康教育活动。

(1)健康教育进社区,每个社区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健康教育讲座。(2)每月到社区进行义诊、做健康指导等。

(3)每月到社区为育龄妇女免费发放叶酸,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建立围产期保健卡,对怀孕妇女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指导。(4)组织社区居民体检的同时,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及指导。(5)体检结果反馈同时进行现场义诊,病针对病情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及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6)定期制作、更换健康知识版面、横幅、宣传栏。

(7)组织社区医生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常见病多发病知识讲座。(8)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知识的宣传、发放、张贴等活动,并对社区全体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9)医院内每周组织一次针对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知识讲座。(10)积极参与卫生日活动。如南阳市张仲景医药文化节、世界急救日、戒烟日、爱牙日、艾滋病防治宣传日、爱眼日、爱耳日等活动,走上街头发放传单,制作横幅等形式进行健康宣传。

(11)积极参加南水北调移民安置工作大会战,在移民刚入住我区人生地不熟,心理不适应的情况下,我中心领导班子带领医疗专家组到各移民点进行咨询、义诊,针对移民的健康情况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受到移民群众的热烈欢迎,获得市、区领导的高度表扬。

四、健康档案管理工作

我中心在2009年完成建档14300份,今年又建规范档4000份,建档率平均已达到49%,目前建档工作在持续中。儿保建档1616份,妇保建档899份档案,老年人建档2000余份。

档案管理制度完善,内容真实齐全,按照住址、病种、建档时间分门别类地装入档案盒。每盒封面按住址名字病名设置查询索引,规范放置。制定了档案借阅制度、双向转诊制度等相关制度,专人管理,定人定岗负责。

五、慢病管理工作

目前高血压规范管理1960人,糖尿病118人,其它慢病1843人。

(1)门诊对35岁以上首诊病人免费测血压,对血压异常者登记造册并实施干预。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以高血压规范管理为切入点,提升了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和满意率。

(2)通过体检,筛查出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它慢病,都一一按照病名建立健康档案,实施一对一的健康指导,制定健康生活的干预方式。

(3)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基本做到每季度随访一次,进行健康指导。

(4)在实施项目过程中,据我中心居民健康调查显示,在居民死因顺位中心脑血管疾病占第一位.针对这一不良现象,制定了高血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期给予健康指导的计划和合理的治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促进辖区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本辖区的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管理已初见成效。

六、体检工作

本我中心一直免费为辖区65岁以上的老年人、低保、五保、离退休职工进行免费体检,共2500余人,优惠体检的门诊体检1800余人。借助于体检和门诊病人,完成了信息采集工作,建立了完整的健康档案,同时进行一对一的体检结果反馈和健康指导。

七、老年人档案管理

本共为社区老年人免费体检建档2000余人次。按照住址、病种、建档时间分门别类地装入档案盒。每盒封面按住址名字病名设置查询索引,规范放置。制定了老年人档案借阅制度、双向转诊制度离休干部门诊制度、体检制度等相关制度,专人管理,定人定岗负责。采取了家访、电话预约、门诊等方式进行义诊及健康指导,深受老年朋友的欢迎。

八、传染病防治及预防接种工作

我中心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条例》,拟定了传染病和发热分检办法,制度上墙,检出的传染病送到相应的医院和科室诊治。坚持了门诊登记和疫情自查制度,建立健全了疫情报告制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准确上报。并积极配合市、区疾控部门加强死因调查和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为贯彻区卫生部门有关《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精神,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我中心6次召开“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会议,会后周密部署,采取督导、宣传、培训等多项措施严防重点单位和场所的甲型H1N1流感和暴发疫情。并针对国际国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形势,学习预案、方案、指南等,制定了甲型H1N1流感宣传展板和工作流程,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流程图。并以上级疾控部门最新指导意见为依据,以学校、托幼机构、人流密集区为重点,认真制定了如下系列工作方案:

1、《学校和托儿机构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

2、“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方案;

3、社区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控制工作方案。

4、防保科医护人员深入社区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并发放大量的宣传资料。同时我院还承担了全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九、计划免疫及儿保工作

中心计划免疫室认真坚持儿童计划免疫的冷链运转工作。做到了儿童免疫的“四苗”接种率达100%,卡证符合率100%,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达100%。本为0-3岁系统管理的婴幼儿开展了体检建卡工作,建卡1616人,体检2020人次。按时认真上报了各类报表,坚持了脊灰、麻疹的“0”病例报告制度,保质保量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指令性任务。

十、围产期保健工作

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加强和巩固了孕产妇系统管理。本围产保健卡建立889份,健康指导9000多人次,产后访视1500人,新生儿访视1616人,计划生育指导咨询2000余次。

(1)2月份多次与村妇女专干联系组织筹备育龄妇女健康教育工作及叶酸发放工作,并与3月在王桂珍主任的带领下进入社区为准孕妇、孕妇开展围产期保健知识讲座及服用叶酸的意义的讲座,并对每一位怀孕的妇女建立围产期保健卡,进行免费的产前检查指导。(2)妇产科医护人员采取包片的方式进入社区对孕产妇进行义务健康指导和检查。(3)对每一位收住的产妇进行产前指导及产后14、28、42天的随访及指导。

(4)社区孕产妇建卡率、随访率、健康指导率、健康检查率都达到了100%

十一、下一年的工作打算

(1)下一步中心将鼎力推进慢病及60岁以上重点人群的建档工作,提高已建档案的更新率和利用率。进一步落实60岁以上的老人、残疾人免费常规项目体检和建档工作。宣传城市低保户居民享受社区医疗服务优惠政策。

(2)在慢病管理方面,需要评估居民对高血压、糖尿病的“知晓率”、中心的“管理率”和“控制率”。加强对35岁以上人群的高血压、糖尿病的筛查和对重点人群的疾病筛查及管理。同时加强与上级医院各专科医生的互动联系,严格掌握双向转诊指标,将大病、重病和疑难杂症转到上级医院治疗,并做好跟踪随访工作。

(3)在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上,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整体形象,即规范门面装饰、规范人员配备、规范着装统一、规范科室设置、规范工作流程、规范文明用语、规范药品管理、规范收费价格、规范技术标准、规范服务内容。在创新全科医学工作方式上,考虑全科团队统一着装,配备便携式血压计、血糖仪、常规药品和健康教育资料的“全科团队流动医院”走家串户服务,树立良好的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形象,以实际行动换来自己的执业威信。

(4)进一步加大健康教育进社区的力度,实施规范的健康教育组织形式、教育内容、义诊、健康教育咨询、健康指导的一体化。

(5)医院内的健康教育大讲堂一周一次,内容不重复,全院科室带头人轮换讲课。

(6)加大重点人群的健康体检人次,规范筛查重点人群,争取规范建档达到60%以上。

(7)重症精神病人进一步规范管理和指导,进一步完善健康档案的建档工作。

(8)下一步社区体检及建档的重点是社区的各个住宅小区居民,进一步做好宣传和准备工作。

提高社区的服务力度,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使辖区居民人人享有社区保健服务,人人懂得健康生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进一步提高辖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满意率。

篇2:2009年枣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本着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农民致富的宗旨,积极实施“教育富民”工程,我校以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为载体,在教室被占用的困境下,全年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合计3411人,劳动力转移培训318人,实现转移318人。现将一年工作小结如下。

一、以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为载体,科学落实培训计划。

按照市局有关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全镇教育培训资源的综合优势,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科学安排,细化管理,实现计划、人力、物力、财力的统一配置,有效提高农村各类培训工作的计划性和培训质量,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

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领导,健全网络。我镇成立了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指导全镇社区教育工作。由党政领导牵头,成立社区教育领导小组,把社区教育工作纳入整体工作计划,作为一项战略任务认真实施。

2、广泛宣传,加强培训。我镇社区教育领导小组通过向单位职工、农民群众发出创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家庭的倡议,张贴宣传标语,悬挂过路横幅,村委会广播等宣传措施,在广大群众中营造了家家学习,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社区群众素质,优化社区生活质量,促进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3、精心组织,搞好活动。我镇社区领导小组严格按照工作计划开展活动,以成人教育中心校为基地,开展农民健身活动,文艺宣传活动,技术交流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乡社区教育活动形式。

二、加强农村成人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兼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他们业务水平和管理协调能

力,我们分期分批组织现任成教教师外出考察学习;理顺工作关系,保证成职教人员集中精力从事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通过评先、评优,大力鼓励先进,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三、加强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建设

以基地创建为抓手,搞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是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的快速通道。我镇是种植、养殖大乡,我们大力呼唤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我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根据农民的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培训,既有知识培训,又有技能培训,使农民在掌握技术的同时,提高了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

四、存在问题

1、农民的认识有待提高,政府要加大引导力度。在组织生源方面,虽然做了一定的宣传发动工作人,但仍有不少农民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安于现状,对劳动力技能培训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给成人教育培训面的铺开带来一定的难度。

2、目前培训基地被占用,设施简陋,需新建微机房,添加实习工作的设备等。

由于缺乏专业老师和必要设施,培训工作的进行受到一定的影响。虽然在成教经费上的投入逐年有所增加,但成教的基本硬件仍短缺,没有综合性的培训中心和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培训内容相对单调,对一些专业性强,技术性高的培训项目难以开展,使培训和市场不能更紧密地衔接。

沈伦镇社区教育中心

篇3:2009年枣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总结

我们已经发表了分析上海市2002-2007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状况的文章[2],本文沿袭了已发表文献的分析方法,重点报告2008、2009年两年新的发现。

1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体收支分析

1.1 总体情况

上海市2009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收入总额为98

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2.58倍,年均增长率为14.48%。支出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为15.22%,稍高于收入的增长幅度(表1)。

社区卫生机构受政策影响,存在一定维持收支平衡的压力。2007年本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营出现0.55亿元赤字,2008年赤字降至0.06亿元,2009年的经营状况好转,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据“上海市卫生总费用核算研究”课题组使用机构流向法测算,2002-2009年上海市卫生总费用分配总额年均增长率为15.96%,高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收入的增长速度14.48%。如表1、表2所示,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生的费用总量呈现上升趋势,但在卫生总费用分配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先降后升,从2001年的15.64%、2002年的13.81%,到2007年的最低点12.37%, 2008年升至14.51%,2009年为14.28%。

1.2 收入结构

如表3所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收入构成中,药品收入占55%~58%。医疗收入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009年占20.45%,相比较于2002年的32.72%下降了近12个百分点。政府投入持续增长,八年来从6.64%升高到18.38%,也增加了近12个百分点,年均增长27.85%。政府投入的增加恰好能够替代医疗收入比重的减少。药品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仍稳定在六成。

*:政府投入=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

1.3 支出结构

如表4所示,药品占总支出的比重稳定在近一半,呈上升趋势。据本课题的药品价格的研究,主导药品消费总量上升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价格,其次是贵药的消费增加,再次是用量增加。随着2011年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和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收入和支出结构中药品的比重有望得到控制,这是未来本课题可以关注和评估的改革预期效果之一。

1.4 收支结余

如表5所示,由于人力成本的上升,医疗服务成本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从1997年开始没有大的调整,导致医疗服务收支结余连年亏损,且有扩大趋势,每年递增2~3亿元,社区医疗服务项目2009年达到了20.77亿元的政策性亏损。药品收支结余在2005、2006年最高,在6亿左右,2005年开始的控制药品加成率的政策在2007年开始发挥效力,药品收支结余开始下降,降到了5亿以下,2009年为近4亿元。药品收支

*:财政补助差额=政府投入-财政专项支出=上级补助收入+财政补助收入-财政专项支出。

结余与医疗收支结余的差额逐年增加,药品收入难以补贴医疗的亏损。总体结余在2007年出现拐点。

可喜的是,近五年政府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且扣除专项支出后政府投入仍表现为一定差额,弥补了医疗项目的政策性亏损。2008年的补助差额同比增加了近4亿元,2009年的财政补助力度已经能够弥补医疗的政策性亏损,体现出“政府托底”的作用。

2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收支平衡影响因素

2.1 政府投入

如上文分析,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投入的总量和在收入结构中的比例呈增长趋势,八年来从2002年的2.5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8.01亿元,增加了7.14倍,在收入中的比重从6.6%升高到18.38%,增加了近12个百分点。

2009年,政府投入增加到18.01亿元,人员费用增长为29.30亿元,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经费稳定在1.5亿元,要达到国家医改方案要求的标准,政府投入还有13亿元的缺口。比较2007年的情况,补助缺口减少了1亿元。

政府投入还有进一步增长的必要。如果政府投入到位,则在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推行以药品零差率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也会具有更有力的支撑。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需要在药品加价率受到严控的条件下继续增加药品的消费,以补贴自身刚性增长的人员开支。

2.2 人员费用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费用的年均增长率为12.25%,低于总支出15.22%的年均增长率,占总支出的比例在2008年、2009年呈现下降趋势(表6)。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人员费用的增长幅度应得到政策的保障。有研究表明,上海市实行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三年后,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受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待遇较低[3]。

*:人员费用=人员支出+对个人、家庭的补助。

2.3 药品加价

2009年药品加价率降至14.1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加价率从2007年开始持续受到严控,如表7所示。但是,即使在政府严控药品加价率的条件下,药品收入仍然呈现了加速增长的态势。2007-2009年,药品收入和药品费每年仍有7~10亿元的增幅。社区卫生服务购入药品的总费用的年均增长率达17.86%,仍旧保持了相当高的增长率。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政府已经严控药品加价率的条件下,总体上仍在加大药品的使用量,利用药品差价补贴医疗的亏损和增加人员支出的压力。很有可能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采用了高价药替代低价药的做法,也不排除通过诱导需求增加了不必要的药品的使用。

2.4 影响收支平衡的因素综合作用

支出是由人员费用、日常公用支出、生产维修和设备投资构成,2002-2009年8年总支出的年均增长率是15.22%。如上文分析,人员支出在支出构成占三成左右,2008、2009年稍有降低,年均增长率12.25%,低于总支出的增长。药品、卫生材料为主的日常公用支出在支出构成中占六成以上,年均增长率17.36%,高于总支出的年均增长率,是主导支出增长的主体;2007-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大修项目较为稳定,在1亿元左右。

收入方面,由于政府2002-2009年年均增长32.42%,2009年为18.01亿元,有力地弥补了医疗项目的政策性亏损。但是由于药品差价在2009年仍有7亿元,随着基本药物制度和零差率销售政策的推进,对政府加大对社区卫生机构投入的呼声将持续存在。

3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3.1 存在问题

一是增加药品消费以维持收支平衡的动力不减。2009年上海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总收入中占的比例仍维持在近六成,在总体上尚未摆脱“以药补医”,药品差价对维持财务平衡仍相当重要。

二是人员收入的增加乏力。人员支出的年均增长率为12.25%,低于总支出15.22%的年均增长率,占总支出的比例在2008、2009年呈现下降趋势。随着物价的上涨,增加人员费用的压力是明显的。保证人员的收入与物价增长的水平相适应,有助于保证医务人员满意度,稳定社区卫生队伍,保证机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是对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的要求仍然存在。市区两级政府落实财政托底的要求,有助于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由于近年打下的良好基础,预计上海全市在社区卫生机构每年再增加7亿元的投入,就可以对实行药品销售零差率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3.2 政策建议

一是应继续切实强化和落实政府主导作用,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级政府投入责任。各级政府应按照国家医改方案指导意见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落实其财政和监管的责任。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收支两线管理,实际是将医务人员的收入与药品收入相剥离,激励切实为健康服务的行为。但收支两线管理和政府投入补供方有可能导致“大锅饭”的行为[4]。闵行区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了对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起到了转变工作机制,完善服务模式,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的效果[5]。类似的经验应总结和推广。

二是逐步提高反映技术劳务的项目收费价格。社区基本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扣除财政补助的服务成本制定,体现医疗服务合理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提高医疗劳务价格,改变医疗劳务价格长期背离价值的状况,为社区卫生服务良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是保障医务人员的收入与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改变目前人员费用占总支出的比例逐年下降的趋势,使之与物价上涨水平相适应,以起到稳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队伍的作用。

摘要:目的:测算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财务收支情况,为卫生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提供证据。方法:提取和分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2002-2009年财务管理数据。结果:由于控制药品加价率、价格政策、人力成本上升、政府加大投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社区卫生机构在2007出现赤字后,2008年赤字总量得到控制,2009年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结论:建议继续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机构的投入,以配合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减弱对药品收入的依赖性,逐步提高反映技术劳务的项目收费价格,保障医务人员收入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同步。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分析,上海市

参考文献

[1]金其林.上海市杨浦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核心内容与目标[J].中国医院,2008,12(6):52-53.

[2]丁汉升,林海,金春林.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入与支出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0,3(1):28-33.

[3]陈丞,朱根明,沈国民.公立医疗机构医生对收支两条线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的满意度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0(12):12-14.

[4]王伟,庞连智,严非.上海市闸北区2006-2008年社区卫生服务筹资结构的趋势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0(6):301-303.

篇4:2009年枣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总结

[关键词]社区图书馆;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0)05-0124-05

Bibliometrical Analysis of Articles on Community

Library Published from 2005 to 2009Long Ye Tao Haining

(Library,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191,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trend on the theme of the community library in recent years,a detailed evaluation of journal papers,which were collected on the Chinese periodical full-text database of VIP,focused on the topic of community library published from 2005 to 2009,was carried out.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based on the bibliometrics methods,which included the aspects of chronological distribution,journal distribution,supporting from the funds and the key words,etc.Through the analysis result,the possible tren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community library research were summarized.

[Keywords]community library;bibliometries;statistical analysis

社区图书馆是“为一定地域内的所有居民”提供服务的基层公共图书馆,是社区居民使用的文化教育机构和社会信息交流中心[1]。尽管社区图书馆的规模和读者数量都无法同公共图书馆相比,但它所具有的广泛包容性及其社区中心角色,赋予其肩负促进社会和谐的使命。因此,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2]。陈永娴[3]和何琳[4]等分别就1989- 2005年和1992-2005年间有关社区图书馆研究的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文献调查的方法,对2005-2009年以来该研究领域相关论文的进展情况进行梳理,以期探讨创建特色社区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1 近五年我国社区图书馆研究现状

11 论文发表量

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以“社区图书馆”为题名进行高级检索,并将时间限定为2005-2009年(统计时间截止到2009年12月1日),命中记录440条,其中核心期刊72条;经过核实,发现统计数据存在一定的错误,就全部期刊而言,2005年统计失误3处,2007年3处,2008年4处;就核心期刊而言,2005年统计失误3处,2007年统计失误3处,2008年1处,所以2005-2009年实际刊发的相关研究论文记录应该为430条,其中核心期刊64条,历年记录分布状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尽管与数量可观的图书馆学论文相比,以“社区图书馆”为主题的刊文比例较低,但至少已经引起研究者的关注。2005-2009年间年均发文86篇,核心期刊的年均发文量仅为13篇;2006年的核心期刊论文数量最多,为19篇;2007年发表的学术论文101篇,是近5年中最多的1年,应该归因于以下事件:200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发起的全国首届“百县馆长论坛”在河南省林州市召开,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开始引起社会的关注;2007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第二届“百县馆长论坛”——中德社区乡镇图书馆建设与发展在常熟市召开,旨在通过中外图书馆同行的实地考察和交流比较,研究探讨县(区)级图书馆在社区乡镇图书馆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及其在管理体制、资源调配、社会力量参与等各环节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与此同时,自2006年开始,中国图书馆学会连续组织了主要面向中西部基层公共图书馆培训的志愿者行动,遍及我国20个省市自治区,对两千多名基层图书馆馆长进行过培训,更是将我国社区图书馆的研究引入了一个高潮。表1 2005-2009年有关社区图书馆研究论文

年度统计表(2009年为不完全统计)

发表年份一般期刊核心期刊共 计2005711687200676199520078613101200875984200963871

12 核心期刊著者分析

为了更有针对性,笔者只选取命中的64条核心期刊及少数普通期刊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在著者统计中,每篇论文只统计第一著者,然后根据著者来源和所在地域分别进行统计,见表2和表3。表2 2005-2009年有关社区图书馆研究

论文核心期刊著者来源统计表

著 者人 数百分比总数62100高校图书馆23371省级图书馆696市级图书馆13210区级图书馆9145县级图书馆582其他696

表3 2005-2009年有关社区图书馆研究

论文核心期刊著者地域来源统计表

序号著者地域载文数量所占比例%1广 东182812天 津81253湖 南57814北 京46255江 苏46256浙 江46257河 北34698湖 北3469 续表3

序号著者地域载文数量所占比例%9上 海346910宁 夏346911河 南346912福 建115713陕 西115714甘 肃115715新 疆115716内蒙古115717新加坡1157合计641000

2010年5月第30卷第5期2005-2009年我国社区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May,2010Vol30 No5由表2和表3可知,来自高校和市图书馆著者最多,分别为371%和21%,而来自省级和县级图书馆的著者相对偏少,分别为6和5人,占总比例的96%和82%;从地域看,来自广东、天津、湖南以及江苏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著者较多,除宁夏外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著者则相对较少,其中华南地区的广东省著者最多,有18人次,占总比例的281%。

13 主要期刊分布分析

与此同时,对2005-2009年刊登有关社区图书馆主题论文的核心期刊和部分发文数量较多的图书情报类期刊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表4 2005-2009年以社区图书馆为主题的部分期刊分布

序号刊名载文数量所占比例%1图书馆论坛173952图书馆学研究173953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73954图书馆81865国家图书馆学刊81866图书馆理论与实践71637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388848图书馆学刊184199农业图书情报学刊1227910江西图书馆学刊1125611黑龙江科技信息1125612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023313内蒙古图书馆工作920914新世纪图书馆920915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8186合计2004671

从表3可以看出,2005-2009年刊登社区图书馆主题论文数量在7篇以上的杂志主要为以下期刊:《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学刊》、《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核心期刊以及《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图书馆学刊》和《农业图书情报学刊》等一般杂志。这15种期刊共发文200篇,占统计文献的4671%,是社区图书馆研究的主要期刊群。其中发文较多的期刊依次是《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38篇)《图书馆学刊》(18篇)《图书馆论坛》(17篇)《图书馆学研究》(17篇)《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7篇),这5种期刊共发文107篇,占统计文献的249%。

14 论文获基金支持情况

对2005-2009年以社区图书馆为主题的论文获基金资助情况进行分析(见表5),可以发现,社区图书馆研究的论文逐渐得到各种基金支持。2005年共有2篇论文得到基金资助,均为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2006年共有3篇论文得到基金资助,分别为天津市“十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和广东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7年共有4篇论文得到基金资助,其中包括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共同资助的项目论文1篇,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论文2篇和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论文1篇;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系统图书馆协调发展研究——以湘鄂渝黔边区为例》资助论文1篇,广西工学院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论文2篇;2009年,有3篇论文分别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门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和广西工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资助。这充分说明社区图书馆研究得到了从国家到高校各级各类研究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身于这一研究领域。

表5 2005-2009年以社区图书馆为主题的基金论文分布

年代基金名称论文刊载期刊名称论文数量各年论文数量2005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图书馆学刊1图书馆杂志122006天津市“十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广东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32007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图书馆论坛1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图书馆学刊1农业图书情报学刊1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外国教育研究14200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图书馆1广西工学院科学研究基金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132009江门市200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图书馆论坛1广西工学院科学研究基金图书馆学刊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3合计1515

15 论文主题分布分析

通过文献比对分析,发现对社区图书馆研究领域论文的主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建设发展研究、作用意义、实践分析、综合研究及其他。经统计分析,430篇论文的主题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2005-2009年社区图书馆研究的主题分布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社区图书馆研究的主题分布相对集中,主要是关于建设和发展研究,多从社区图书馆的意义为切入点,对社区图书馆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剖析,然后就其建设思路、建设模式、管理模式、服务研究等内容进行探讨,约占论文总数的546%;值得一提,有关农村社区(乡镇)图书馆的建设近年来开始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论文有20篇;与此同时,借助具体事例进行实践分析的论文也逐渐增多,涉及广东、深圳、上海、广西、福建、浙江、江苏、辽宁、吉林、河北、山东、湖北、陕西等省市,约占论文总数的133%,足以说明社区图书馆建设在我国各地发展之迅速。不过,有关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社区图书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方面的介绍相对很少,尤其是从国内外社区图书馆的馆藏建设、馆藏维护、资源共享等项目比较研究之角度,总结归纳一些先进理念和可操作性经验以便我们借鉴的研究论文很是少见。

2 社区图书馆建设的研究特点及发展趋势

21 城市社区图书馆建设的研究

211 影响社区图书馆发展的制约因素

虽然我国东部地区发达城市的社区图书馆建设发展迅速,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城市社区图书馆网点的建设相当薄弱,距离满足城市居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相差甚远。例如,金燕[5]认为城市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主要存在:藏书多来源于社会捐赠,内容陈旧;为节约购书经费而购入一些盗版书,图书质量差;为迎合读者口味购书以武侠、言情、卡通等为主流,阅读导向缺失等问题;李金玲[6]等对天津市社区图书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藏书量不足、服务手段落后和馆舍面积狭小是制约社区图书馆的发展主要因素;陈亚文[7]则将当前社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落后归因于:统筹不详尽目标不明确、馆藏基础薄信息匮乏、载体单一文献老化、无后续资金投入管理滞后等因素;周英雄[8]以深圳为例,认为发达城市的社区图书馆建设尚存在社区图书馆发展不平衡、部分社区图书馆发展不稳定以及社区图书馆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益不高等问题,等等。

212 城市社区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方向

针对关于我国城市社区图书馆发展存在的问题,很多研究者探讨了新形势下图书馆的应变对策,大体有以下几点:(1)建立馆藏书目数据库,实现社区图书馆之间互相联络;(2)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构建和谐的团队和公共形象;(3)加强具体指导,制定实施标准,以保证社区图书馆建设最基本的要求,如馆舍面积、藏书量、购书经费、管理人员培训等应有一定的保证;(4)按照三级图书馆网络的管理体制,由区成立机构统一管理,让街道图书馆成为区图书馆的分馆,社区馆成为街道馆的分馆;(5)寻求多种办馆途径,选择与社会共同办馆的模式,如与工业区企业服务中心合作办馆、与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合办图书馆、与书店合作等[8];(6)依托城市最高层次公共图书馆,实行多种形式的总分馆制,如总分馆垂直管理体制、委托管理分馆运作模式、公共图书馆与区级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多方合作模式等[9];(7)在中央、省、市直接投资体制下,同时由城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公共图书馆牵头成立城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基金会,设立支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奖,鼓励社会单位、企业、团体及个人关心和支持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积极捐赠资金、图书文献和设施设备[9];(8)在城市社区图书馆内引入企业运营机制,变单纯的公益性服务为公益性和营利性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以增强城市社区图书馆的自身生存发展能力,吸引更多的人走进社区图书馆,享用社区图书馆的服务产品;(9)以社区图书馆各种资源为依托,挖掘民间艺术开设多种特色的图书馆服务,如本地区的旅游经济,历史名城的文化古迹及服装、饮食、果园、水产等种种不同的因素,都可能成为一个社区独特的景观[10]。

22 农村社区图书馆建设的研究

221 农村社区图书馆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

作为满足居民知识和信息需求的基础设施,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在我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不过,与城市社区图书馆建设的研究相比,针对广大乡村的社区图书馆研究非常少见,比如2005-2009年间有关农村或乡镇社区图书馆的研究论文仅16篇,而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论文只有2篇。目前在全国的大范围里,乡村社区图书馆建设正面临着重重困难。

篇5:枣林中心镇枣园社区简介

枣林中心镇枣园社区简介

枣园社区建设是按照舞钢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确定的“两集中”工作思路,结合枣林镇实际,按照“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市场运作、群众自愿、就业为本、量力而行、建管并重、统筹协调”原则,大胆创新工作思路,采用化整为零、分批分类实现集中建设的。社区于2010年3月正式动工,在经过前后三轮的宣传发动、调查走访、群众自愿报名入住基础上,聘请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院进行高起点统一规划,公开招投3家建筑公司进行统一建设,选定了3个监理公司严格工程监理。一期已建成两层住宅212套并全部分房到户,部分住户正在进行室内装修;三层底商上住门面房68套,已整体出售给湖北武汉七采装饰有限公司,拟打造舞钢最大的建材市场;社区内路通、水通、电通并全部绿化;社区内还高标准建成了中心广场、五层综合服务楼、两幢四层商住楼;农贸市场、污水处理厂、游园、中心幼儿园、水冲式公厕、社区大门正在紧张建设之中。枣园社区的建成,对于农民向城镇集中、提高城镇吸纳力、增强城镇辐射力、促进城乡一体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枣园社区二期3幢36套四层复式楼、3幢90套五层住宅楼已开工建设,年底前可完成主体。

篇6:2009年枣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总结

2009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东风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今年社区健康宣教的精神,院领导高度重视,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投入部分经费,成立领导小组,由副院长分管负责,布置任务,分工明确并利用责任医生、乡村医师例会和职工业务学习会议对医疗队伍进行业务培训学习,确定公卫科、防疫室为职能科室,对辖区内的各种人群开展针对性健康宣教活动,在今年的活动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为改善辖区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增强防病意识,促进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一、健康宣教阵地建设概况。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宣传栏3处,黑板报1处,集贸市场门口设置专门健康宣教栏2处,小东门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宣传栏2处,黑板报2处,13家村卫生室设有黑板报21处,13个行政村设有宣传栏13处

二、社区健康宣教主要作法。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充分利用卫生网络和责任医师队伍对辖区内的村居、学校、企业通过多媒体健康讲座,面对面个人健康咨询、广播、黑板报、宣传栏、分发健康宣教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活动。

1.加强健康宣教队伍的建设。

组建了一支多媒体健康宣教讲师团,深入社区开展面对面的多媒体健康宣教,20名社区卫生服务责任医师、责任护士和13家村卫生室责任医师组成的慢性病健康咨询和健康干预队伍。

2.加大健康宣教专项经费投入。

为了今年的健康宣教工作真正起到能为辖区居民增强各种卫生知识,加深印象。医院在今年购置了多媒体,使用健康教育处方20种。其它针对性的宣传单8种,制作了针对常见病、慢性病、传染病防治和针对健康生活及针对学校、企业的健康宣教幻灯片26种。

3.积极开展健康宣教活动。

(1)重点开展社区慢病健康宣教。针对慢性病专门制作了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妇女病、肺结核、精神病防治户外展板18块。

2009年在各社区针对60岁以上老人、慢病人员及其它人群,开展慢性病、常见病防治及科学防病等多媒体健康讲座15次,责任医生在平时下社区慢病随访中在各社区张贴宣传栏、出黑板报,通过户外展板,分发健康宣传资料,面对面健康干预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宣教活动。

(2)重视对学校的健康宣教。针对学校的宣教专门制作了户外展板10块,多媒体宣教订幻灯片、宣传单8000份,分别对辖地各中小学通过广播、户外展板、分发宣教资料和多媒体健康讲座的形式开展学生良好个人卫生、学习、生活习惯及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防治和学生用眼卫生、科学用脑健康宣教7次。另外还开

展了碘缺乏病防治宣教和对中学生的青春期健康宣教工作。其中中心组织相关技术人员5月27日在园林一小举行了主题为“健康社区行”的大型健康宣教活动,利用学校闭路电视系统对一小师生及周边社区居民宣传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其次,抽出专门时间对师生和家长就传染病的防控知识进行面对面交流。本次活动受教育人数1800多人次,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册(单)1600余份。

(3)密切关注企业的健康宣教。

专门制作了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户外展板5块,印制四种宣传单4000份,多媒体宣教幻灯片,通过广播、多媒体健康讲座、户外展板、分发宣教资料的形式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是预防各种疾病的良方、职业危害预防、工伤预防、常见传染病和艾滋病防治、婚前健康宣教等健康宣教4次。

4.有效开展大型室外主题健康宣教。

2009年共开展大型室外主题健康宣教活动21次。宣教内容包括:艾滋病防治、3.24肺结核防治、世界卫生日宣传、肿瘤宣传周、碘缺乏病宣传、4.25预防接种日宣传、5.31无烟日宣传、春季呼吸道传染和肠道传染病防治、高血压日宣传、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滥用抗生素宣教等。共计发放“手足口病宣传资料”、“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宣传处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宣传资料”、、“传染病防治知识”、“流行性乙型脑炎”宣传册(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书”,共计发出16000余份,受益人数

达3.6万人次。

三、社区健康宣教成效显著。

2009刊出黑板报、宣传栏145期,分发健康宣教处方更各种宣传资料34584份,对社区开展32次多媒体健康讲座,对企业、学校开展11次健康宣教,大型室外主题健康宣教活动3次。2009年共印制基本卫生知识宣传单20000份,使辖区每户居民家中都有一份,社区健康档案建立率达到90%,社区居民主要慢病知识晓率调查统计在90%以上。

四、注重实效,认真开展医疗救助活动。

把“送医送药送健康,服务民生保平安”的宗旨落实到医疗救助贫困患者活动。8月6日至8月14日用时8天进村入户对辖区13个村居开展健康教育,卫生宣传进村居活动,组织相关人员对村民进行了4次健康知识或疾病预防知识讲座,提高了群众的健康知识。对救助对象进行了义诊义治、健康宣教、免费送医送药上门服务,本次活动免费体检364人、送医送药108人、免费心电检查85人、血糖检测42人、B超检查21人,免费送药15个品种攻击520元,减免检查费用4550元。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健康宣讲13场次,发放健康宣传资料200份。

篇7:2009年枣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总结

XX社区共有住户2530户,居民6900人。一年来,XX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在区、街领导下,重视网络建设,人区覆盖面达90%以上,配有专职、兼职人员和突发事件疫情报告员,制定社区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把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工作议事日程。现将XX社区2009年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坚持以提高居民群众健康水平和防病灭病意识为主导。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服务活动。针对H1N1流行情况,采取时时动态勘察,入户宣传,发放宣传材料,组织防治讲座。并采用药物消毒辖区外环境等方式,有效遏制H1N1的传播。

一年来,我社区出专刊六期(防止病毒交叉感染、专家提出防癌建议、关于防控H1N1疫情问答、烟草——健康的杀手、预防甲型H1N1流感从我做起、老年人健康指导手册等)。组织中老年人、妇女、青少年办培训讲座5期(妇女常见病防治、男性健康、甲型H1N1流感防治、呼吸道疾病防治、饮食卫生、预防艾滋病等),以不断提高居民防病灭病意识,并经常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居民义诊,包括为低保户免费体检,为辖区65岁以上3000多位老人进行免费体检、康复治疗等,积极为辖区家庭建立健康档案,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辖区居民家中,真正落到实处。

二、每月进行1—2次的外环境药物消毒工作和水箱清洗工作,保证居民饮水卫生;

三、教育青少年远离毒品,使他们认识到毒品对身体造成的严重伤害,并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培训,使每个辖区居民认识艾滋病的危害及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健康常识;

四、动员社区老年人、下岗留守妇女、青少年、文艺宣传队队员等,积极参与社区各项文化活动和健康运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五、积极开展禁烟活动。在辖区便民服务栏和健康宣传栏上张贴禁烟标志,制定控烟制度和专刊,随时劝阻吸烟者吸烟和劝解吸烟者少吸烟,并宣传吸烟危害。通过以上的各种活动,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得到普遍提升。

2008年**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村责任医生及协助医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要求下开展了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活动,村民的健康行为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居民整体健康知识得到了提高,现总结如下:

一、形成了健康教育网络。

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及责任单位健康教育网络,由责任医生、协助医生及社区公共卫生卫生联络员组成。

二、采取不同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1、开展对居民、学校、责任单位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2、开展对妇女防病、查病、治病工作。

3、组织对单位责任人实行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三、健康宣传落到实处。

1、各单位都建立了健康教育阵地。

2、开展了四期健康教育宣传栏。

四、居民健康行为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1、居民卫生意识得到提高。

2、居民个人习惯得到了提高。

3、家居环境、卫生环境得到了改善。

健康教育工作任务大,普及范围广,通过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社区居民个人卫生行为有了提高,卫生知识知晓了也的一定的提高。

健康教育是提高公民健康和健康水平行为有效的措施,根据丰城街道办事处健康教育工作安排,结合东区社区居委会实际情况度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在辖区内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活动,争创卫生城市,积极进取,现作出一年的工作总结:

一、形成了健康教育网络。

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及责任单位健康教育网络,由责任医生、协助医生及社区公共卫生卫生联络员组成。

二、采取不同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1、开展对居民、学校、责任单位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2、开展对妇女防病、查病、治病工作。

3、组织对单位责任人实行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三、健康宣传落到实处。

1、各单位都建立了健康教育阵地。

2、开展了四期健康教育宣传栏。

四、居民健康行为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1、居民卫生意识得到提高。

2、居民个人习惯得到了提高。

3、家居环境、卫生环境得到了改善。

篇8:2009年枣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总结

2007年,民政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共同起早了《关于推进社区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此文件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的社区信息化定位为满足政府、公众、企业与社会多重要求。作为电子政务的延伸结果,社区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对于网络服务平台的需求。

首先,在建设模式上,广泛采用的模式大多数都是由政治主导、公众、企业等各方共同参与建设。(李盛竹2009)而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积极的引入了各方的力量参与,很好的解决了诸如建设主体、投资主体、运营主体等方面的问题,并最大程度的贴近服务对象,使社区信息化成为了政府主导的社会行为。其次,社区信息化的构建直接决定了其能否持续的解决和满足社区以及居民的需求与问题。(杨莉,张红星,张俊国2009)并且社区信息化建设要满足普通百姓对信息的实际需求,要实现住宅小区与城市公共服务网互通、资源共享。同样,杨莉等人在社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提到了要预留接口,为将来的升级做准备。当然,这样的一种建议是基于技术层面的。再次,社区信息化不是基于自我存在的。因为社区信息化是通过小区网站、论坛、博客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将社区居民链接起来的一个社区公共平台。(宋煜,王颖2010)笔者认为,无论是那一种对社区信息化的研究,特别是社区信息化的建设与模式探索,都是基于这样的一个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宗旨来构建和完善社区自治。这种自治的主要目的在于社区信息化能更好的为社区居民“便捷”的服务。于此同时,在理解社区信息化的建设时,我们还需要肃清一个本源性的问题:社区信息化的概念。

二、关于社区信息化概念界定

“社区”本身就作为社会学的专门术语,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Tonnies·F,1855—1936)于1887年在其著名的专著《共同体与社会》(Gemeie schaft and Gesellschaft)一书中提出。至今,关于社区的定义已经超过了140多种,在其内涵通常是指在一个共同的生活区域内,由地理要素,环境要素,心理要素,经济要素和经济要素等共同结合起来,所形成的关系共同体。而按照《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定义,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于此,这也直接决定了社区信息化的主要含义。

李盛竹认为,作为社区信息化以服务居民生活的一种体系,在国外多数社区是通过中央,地方两级政府的电子政务体系,实现面向社区居民的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但是,并没有社区信息化这一称谓。而在国内,诸多学者和研究人士对于社区信息化的概念,已经完全贴近“社区网络化与公共化服务”这一层面,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对于社区信息化的定义也是异同的。宋煜认为,社区信息化的目的是服务社区居民,因此必须结合社区业务的分析来了解需求。并且,社区信息化还是和谐社区的技术支撑,因此,满足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技术需求应当成为推动社区社区信息化的首要目标。而邹凯,马葛生(2009)等认为:社区信息化就是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和手段,在社区范围内为政府、居委会、居民和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种中介组织和机构搭建互动平台,建立沟通服务渠道,从而管理更加高效,服务更加优质,最终使得居民满意,进而不断的提升生活质量。杨莉,张红星,张俊国等人认为,社区信息化是城市和全社会信息化的基础,是城市和整个社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核心,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同时社区内部交通和城区的规划应该有序结合,建筑,绿化,道路组合也要相协调。王颖,宋煜等人在《中国社区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宏观思考》中认为:社区信息化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建设一个沟通包括社区居民,组织在内的公共平台,通过这样的一个平庸能够化解矛盾和纠纷,并在广泛参与的前提下实现社区自治。关于社区信息化的基本概念的界定,可以看到,基本上都是基于它是一个基本的“技术平台”,其最终的目的都是通过这一平台来实现“沟通”,最终达到“和谐社区”或者是“社区自治”的目的。当然,这样也实现了社区信息化的本质“社区自治”的要求。

三、社区信息化在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

社区信息化所涉及面宽,内容广,必然会涉及到如何操作的问题,而社区信息化是面向基层组织。这个基层组织从根本上说,主要有:(1)城市社区;(2)农村社区。并且如今的社区信息化不仅仅是起到一种在沟通社区居民与居委会,或者其他行政主体之间的关系,并且还有为缩小城乡差距起到一定的作用。(李盛竹2011)但是,社区信息化的基本原则就是“惠及居民,服务基层”。这也是社区信息化的基本方针,“政府主导,合力建设”,“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因地制宜,务求实效”,从而从根本上体现社区信息化的特性。

宋煜认为(2010)认为,社区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它的应用基本上存在以下几个特征:(1)提供综合服务的信息平台;(2)集中和分散相结合;(3)消除数字鸿沟。而王颖等人(2009)认为,社区信息化在公共服务平台中的应用方式有很多,既有统一的社区门户网站,呼叫中心,也有短信平台和有线数字电视,甚至包括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自助终端,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服务。同时,她还强调,在利用社区信息化进行社区自治的时候,还需要将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利用起来。采取什么技术,如何操作,还需要看社区居民的经济实力和接受水平。

诚然,还有类如农村社区的ICT基础设施,以此来满足和运行农村社区的社区信息化,但是无论怎么说,社区信息化无论是在城市社区还是在农村社区,都应该是基于“因地制宜,务求实效”的社区信息化原则,以此来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要求。(邹凯,2009)

四、余论

1999年以来,作为国家社区信息化的重要领域和突破口,电子政务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相比之下,社区特别是农村社区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纵深发展的薄弱环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城市社区最为脆弱的一环就是社区信息化的技术跟进与社区居民利用网络服务平台来完成“社区生活需求”。而公共服务平台所涵盖的社区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是以居民的需求为先导,无论采取何种的应用模式,都应该是将社区居民“拉入”到网络平台中,以“便捷,可靠,实惠”的信息化策略来让社区居民对于这一公共服务平台达到“满意”的体感与对归属感的感受。这样,社区信息化在完善自身的同时,才会真正的达到“和谐社区”的最终目的。

摘要:社区信息化的本质在于社区的自治与自洽,与此同时,进行社区信息化的建设,特别是在公共服务平台中的社区信息化过程将无形的为社区居民营造一个“网络空间”,以此来加快社区居民办事、购物、问政等一系列的生活问题。而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前提社区信息化在公共服务平台中的应用方式所做的研究综述。

关键词:社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1]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M].1999.

[2]李盛竹.促进城乡统筹的社区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情报研究[J].2009.

[3]宋煜.基于“差序格局”理论的家庭和社会化应用策略.学习与实践[J].2009.

[4]邹凯,马葛生.基于多乘此灰色评价模型的社区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J].2009

[5]杨莉,张红星,张俊国.我国社区信息化建构模式研究.改革与战略[J]2009.

[6]王颖,宋煜.中国社区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宏观思考.社会[J].2010

篇9:2009年枣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总结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5-0628-02 中图分类号: X 59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64

近年来,随着各级各类放射诊疗单位数量的增加以及从事放射工作人数的逐渐增多,放射诊疗单位的卫生防护与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辐射危害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成为放射卫生领域的重点课题。

为了了解上海市黄浦区放射工作单位放射卫生防护现状,确保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安全使用,保障放射工作人员、患者或受检者以及广大普通上海市民的健康与安全,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放射防护工作、评估辐射所致健康影响提供科学依据。2009年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本区放射防护基本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黄浦区范围内所有放射诊疗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各类医用X射线装置。 

2.调查与评价 调查人员经统一培训后,现场对调查表内容进行调查、填写。个人剂量监测依据GBZ 1282002《国家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进行检测。工作场所监测依据GBZ 1382002《医用X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进行检测。

评价方法依据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进行。 

3.数据分析 通过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数据。

结果

1.放射防护基本情况 2009年黄浦区共有各类放射工作人员504人,男性308人,女性196人。其中使用射线装置464人,占总人数的92.06%,放射性同位素40人,占总人数的7.94%。有各类医用X射线装置177台,医用X射线装置类别包含有Ⅱ与Ⅲ两类,黄浦区主要集中在Ⅲ类装置,涉及7种X射线装置,其中放射诊断普通X射线机71台,占

40.11%,牙科X射线机46台,占25.99%,电子束加速器2台,占1.13%。详见表1。

2.放射工作人员按工种分布

2009年黄浦区有各类放射工作人员504人。以三级医疗机构人数为最多,占总人数的64.68%(326/504)。其次为二级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占总数的22.62%(114/504)。在放射人员工种中又以X射线诊断最多,人员占总人数的69.05%(348/504),介入放射学人员占17.46%(88/504),医用加速器人员仅占5.56%(28/504);除了二、三级医疗机构外,其余单位放射人员的工种均只有X射线诊断这一项。详见表2。

3.放射工作人员按性别分布 2009年黄浦区放射工作人员共504人,其中男性308人,占总人数的61.11%,女性196人,占总人数的38.89%,男性比例最高的工种是介入放射学,达到78.41%,女性比例最高的工种是医用加速器。详见表3。

4.放射工作人员工龄分布 从现有的504位放射工作人员按工龄分析,工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5年和大于20年工龄间,其中工龄>20年的有132人,占总人数的26.19%;1~5年工龄的有111人,占22.02%;<1年工龄的有33人,占6.55%。其余各工龄段人数比例接近,均在15.00%上下。见表4。

5.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分布 2009年黄浦区共监测放射工作人员391人(不包括由市疾控监测的核医学、医用加速器工种的人员)。实测人均剂量当量1.117849 mSv,其中X射线诊断人均剂量当量为0.682233 mSv,介入放射学人均剂量当量为3.521 mSv远低于GBZ 1302002《医用X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中要求的剂量限值规定。剂量当量分布情况是:<2 mSv的人数占大部分,X射线诊断为98.19%,介入放射学为96.67%;没有发现剂量当量≥20 mSv或≥50 mSv的放射工作人员。见表5。

6.放射工作场所监测 2009年黄浦区监测放射单位47家,监测工作场所177个,其中X射线诊断171个,介入放射学4个,电子束加速器2个,监测覆盖率100.00%;监测合格率100.00%。

7.放射工作人员血液检查 从504名放射工作人员血液检查情况来看,检查项目一共包括Hb、RBC、WBC、Plt、染色体、微核等六项指标,其中染色体、微核检查仅在工龄<1年的放射工作人员中进行,结果显示:包括染色体、微核检查在内的大部分项目检查正常率达100.00%,仅有Hb检查异常率为0.40%,WBC检查异常率为0.20%。3例异常的病例均为X射线诊断的工作人员。见表6。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2009年放射工作单位现状总体良好,实际监测率及监测合格率均达到100.00%。随着放射防护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卫生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黄浦区放射卫生防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放射卫生防护工作正逐步走向规范化。调查发现,各放射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仍以医用“X射线诊断”工种为多,且大部分集中在三级医疗机构。此外,不同放射暴露工龄的比例方面,工龄<20年及1~5年工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近五成,说明对这两部分人群做好个人防护的重要性。

虽然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人均剂量当量均远低于国家标准,但值得注意的是,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人均剂量当量要比X射线诊断工作人员高近5倍,这间接提示关注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防护的必要性[1]。

一般认为,外周血实验室检查情况是作为与放射损伤有密切关联的特异性指标之一,查阅以往文献,健康查体异常项目主要集中在白细胞异常、微核细胞率异常、染色体异常等[2]。本次调查的结果较好,Hb检查异常率为0.40%,WBC查异常率为0.20%,其余指标正常率均为100%。由于本次调查资料的限制,未能分析血清学异常与放射暴露工龄的关系。但相关研究表明,放射接触工龄越长,越有可能对人体皮肤的异常有关联,因此我们仍要加强对放射人员的监测管理。要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卫生防护理论知识与技术水平,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加强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放射防护相关知识的宣传;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做好个人剂量监测、健康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放射防护工作,降低受照剂量,减轻放射损伤,使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射剂量达到最低水平,以确保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3]。

参考文献

[1]盛大膺,吴建华,吴伟民,等.卢湾区放射诊疗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辐射卫生,2007,16(2):181-183.

[2]李建华,何 伟,王林超. 某钢铁企业342名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辐射卫生,2008,17(3):313-314.

[3]巢秀琴,葛琴娟.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中的质量控制[J].中国辐射卫生,2006,15(2):166-167.

(收稿日期:2010-07-12 修回日期:2010-08-31)

上一篇:机关财务结算管理办法下一篇:鲨鱼的呼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