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工作总结2009年

2024-05-12

社区教育工作总结2009年(共10篇)

篇1:社区教育工作总结2009年

2009年社区教育中心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本着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农民致富的宗旨,积极实施“教育富民”工程,我校以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为载体,在教室被占用的困境下,全年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合计3411人,劳动力转移培训318人,实现转移318人。现将一年工作小结如下。

一、以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为载体,科学落实培训计划。

按照市局有关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全镇教育培训资源的综合优势,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科学安排,细化管理,实现计划、人力、物力、财力的统一配置,有效提高农村各类培训工作的计划性和培训质量,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

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领导,健全网络。我镇成立了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指导全镇社区教育工作。由党政领导牵头,成立社区教育领导小组,把社区教育工作纳入整体工作计划,作为一项战略任务认真实施。

2、广泛宣传,加强培训。我镇社区教育领导小组通过向单位职工、农民群众发出创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家庭的倡议,张贴宣传标语,悬挂过路横幅,村委会广播等宣传措施,在广大群众中营造了家家学习,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社区群众素质,优化社区生活质量,促进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3、精心组织,搞好活动。我镇社区领导小组严格按照工作计划开展活动,以成人教育中心校为基地,开展农民健身活动,文艺宣传活动,技术交流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乡社区教育活动形式。

二、加强农村成人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兼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他们业务水平和管理协调能

力,我们分期分批组织现任成教教师外出考察学习;理顺工作关系,保证成职教人员集中精力从事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通过评先、评优,大力鼓励先进,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三、加强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建设

以基地创建为抓手,搞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是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的快速通道。我镇是种植、养殖大乡,我们大力呼唤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我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根据农民的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培训,既有知识培训,又有技能培训,使农民在掌握技术的同时,提高了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

四、存在问题

1、农民的认识有待提高,政府要加大引导力度。在组织生源方面,虽然做了一定的宣传发动工作人,但仍有不少农民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安于现状,对劳动力技能培训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给成人教育培训面的铺开带来一定的难度。

2、目前培训基地被占用,设施简陋,需新建微机房,添加实习工作的设备等。

由于缺乏专业老师和必要设施,培训工作的进行受到一定的影响。虽然在成教经费上的投入逐年有所增加,但成教的基本硬件仍短缺,没有综合性的培训中心和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培训内容相对单调,对一些专业性强,技术性高的培训项目难以开展,使培训和市场不能更紧密地衔接。

沈伦镇社区教育中心

二00九年十二月

篇2:社区教育工作总结2009年

2009年乌拉特后旗教育工作亮点

亮点一:旗委、政府始终坚持把民族教育摆在优先重点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制定政策、资金投入、师资配备等方面给予倾斜,努力打造民族教育品牌,加速民族教育发展步伐。一是投资5200万元新建集幼儿、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自治区西部一流民族教育园区。二是蒙中选拔和聘用专业教师对学生加强马头琴、射箭、搏克、蒙古象棋、民族舞蹈等体育艺术辅导,传承民族体艺项目教育。2009年“体彩杯”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射箭锦标赛在我旗举行,蒙中射箭队代表巴彦淖尔市参赛,有5人次获得第一名,6人次获得第二名,3人次获得第三名,男子甲组获团体第一名,男子乙组获团体第三名。

亮点二:不断推出新政策、新举措,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一是继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除新建民族教育园区外,迁址新建了呼和中心校和呼和镇幼儿园,加固维修部分学校的校舍,购进了先进教学设备。二是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451万元,义务教育阶段5403名学生全部享受到免费教育;全年共发放高中“三免一补”专项资金110万元,惠及高中学生 582人。三是积极开展扶困助学工作,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筹集资金50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365人;会同国家开发银行为89名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39.8万元。四是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先后面向全区招聘了汉授初高中优秀教师19名、蒙授初高中优秀教师3名和教育专家3名,具体的待遇是:汉授优秀初中教师年薪8万,高中教师年薪10万;蒙授优秀初中教师年薪10万,高中教

篇3:社区教育工作总结2009年

一、关于此次高等教育国际论坛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在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 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以“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为主题, 紧密围绕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正在组织开展的“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研究项目进行学术交流与研讨。在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 为期两天的国际论坛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日程,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 内容丰富, 主题突出

此次国际论坛既是一次课题研究的学术研讨会, 又是一次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学术交流大会。来自“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研究项目下的12个研究课题的13位专家结合所承担课题的研究成果做了主题学术报告。同时, 此次论坛还围绕研究主题开设了四个专题论坛, 它们分别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意义使命、内涵本质、背景条件;做强省一级高等教育、做强地方本科院校;做强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博士生论坛。50余位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高校校长、党委书记及中外高等教育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做了学术报告。

(二) 各方重视, 规模空前

此次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的参会代表为历届最多, 有来自全国各地及美国、日本等600多名中外专家与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同志在百忙之中专程到会, 并在论坛开幕式上做了重要讲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同志在开幕式上做了主旨报告。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吴德刚同志, 浙江省省长吕祖善, 以及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等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了开幕式。

各课题组非常重视此次论坛, 组织了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会议。可以说, 此次盛会是高等学校与高等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管理工作者和高等教育研究理论工作者三支研究队伍的大会师。

(三) 交流平台, 学术盛会

此次论坛为“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研究项目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不仅推动了课题的深入研究, 同时也带动了整个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各个研究课题在中期检查的基础上, 为准备这次论坛的学术报告, 对有关内容做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每个学术报告在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 展示了翔实的数据、丰富的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得出了有说服力的结论;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创新与突破。这些学术报告得到了与会专家和代表的高度评价。在此次论坛上, 论坛组委会特别邀请了近30位课题组外的专家对12个研究课题的13位专家的学术报告进行了评价, 所有报告都得到了良好以上的评价, 其中70%的报告被评为“优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始于2001年, 是每年举办一次的系列论坛, 本次论坛是第九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本次论坛的成功召开, 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这个系列论坛一次比一次好, 其品牌效应与辐射作用越来越大, 不仅对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而且对于推动整个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 精心组织, 服务优质

浙江省有关领导高度重视此次论坛的召开, 会前多次召开协调会。承办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协办单位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他们对论坛的会务工作做了周密部署、精心安排, 服务工作周到细致, 为论坛的顺利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提供了非常好的保障, 体现了很高的组织水平和优质的服务工作。

二、关于“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项目的研究

(一) 项目研究启动以来的简单回顾

“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研究项目于2008年2月发布, 2008年6月开题, 批准12项研究课题正式立项。这些课题要重点回答“为什么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什么是高等教育强国”、“现有基础能不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怎样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命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出任研究项目的总顾问,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任研究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研究项目共涉及研究课题负责人及子课题负责人近百名, 参与高校、研究机构150多所, 参与研究人员1000多名。同时, 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 高教学会对研究项目投入600万元的研究经费。研究项目还被批准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

(二) 项目研究的进展情况

2009年8-9月, 项目办公室对各课题组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中期检查。总体上看, 从立项到研究的一年多时间里, 各研究课题组负责人都非常重视, 组织得力;研究课题具备了明确的问题意识、方法意识和概念意识;在研究中, 力求做到解放思想, 勇于创新;把历史与未来、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既借鉴国际经验教训, 更重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1. 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值得关注。

在此次论坛上, 各研究课题的负责人都围绕中期研究成果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在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共鸣。

在“什么是高等教育强国”命题的研究中, 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在报告中提出:对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本质和基本特征的理解离不开对高等教育功能和属性的再理解;在研究中, 应该让高等教育强国这样一个宏大叙事回归到高等教育规律的解读上来。

关于“为什么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这一命题的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教授认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呼唤着高等教育的崛起,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从更高更宽视域透析高等教育的属性与功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大建设”。

在研究我国“能不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问题上,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岳昌君代表“背景与条件”课题组围绕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问题阐述了他们的观点:中国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第一步要做的是, 必须使高等教育经费的相应比例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采取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实践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高等教育选择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 项目研究所预设的九大路径在理论上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一些突破。

“教育理念创新”课题组负责人、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在报告中指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确立国家高等教育理念, 为微观层面的个性化办学理念提供宏观指导;同时, 还应在继承与批判中创新高等教育理念。

“体制与机制”课题组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在演讲中认为,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要正确认识学术权力, 还学术权力以学术;加强制度建设, 落实民主办学, 教授治学;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优化结构”课题组负责人、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德祥教授在报告中从制度分析的视角阐述了制度变迁对高等教育结构变化的影响。他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核心内容在于转变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资体制、招生就业制度、高校内部管理体制。

“质量与水平”课题组负责人、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安富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确立标准是提高质量与水平的前提;找准问题是提高质量与水平的突破口;制度创新是提高质量与水平的关键;学科建设是提高质量与水平的基础;教学改革是提高质量与水平的核心;文化建设是提高质量与水平的源泉。

华东师范大学高教所所长阎光才教授代表“扩大开放”课题组做报告, 指出: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 应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开放的宏观政策与制度;利用我国经济崛起的优势, 提升我国教育贸易服务水平;建立与完善引进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制。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袁本涛教授代表“建设高水平大学”课题组在报告中用翔实的数据阐述了高水平大学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未来高水平大学建设政策实施的建议。

“做强地方本科院校”负责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潘懋元教授认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必须做强地方本科院校, 而做强地方本科院校首先要研究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问题, 包括“区域定位、层级定位、能级定位、人才培养定位等。

“做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题组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李进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做强高职教育的持续过程。做强高职教育一是强化类型、强调特色, 二是强化功能、强调内涵。

“做强省一级高等教育”课题组负责人、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教授, 北京教科院副院长吴岩教授分别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必须具备的条件以及构建与国家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区域高等教育的视角, 提出了集群化区域发展新模式等新的理论观点。

总之, 虽然各研究课题组得出的研究结论和观点还只是初步的, 但在研究中通过点的突破, 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为下一步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研究课题取得了一批阶段性学术研究成果。

据项目办公室的粗略统计, 目前己在各类公开刊物上发表的研究论文达200多篇, 一些研究文章还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这些研究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调动了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及社会各界开展高等教育强国研究的积极性。与此同时, 一些专题研究报告的研究成果还被相关教育行政部门所采纳和吸收。

3. 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推动研究工作深入开展。

在研究的过程中, 许多研究课题组都采取了多种研究方法, 力求从不同的视角研究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之路。在研究方法上, 主要凸显以下特点:夯实基础, 注重文献的梳理研究和信息的收集分析;从实然到应然, 注重比较研究;直面主要问题, 注重专家访谈;开展问卷调查, 注重数据分析;拓宽研究视野, 注重多学科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 注重政策研究。

(三) 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解决的问题

目前, 课题研究的中期检查已告一段落。虽然项目研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 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在下一步的研究中, 还应进一步明确和解决以下一些问题。

1. 加强深度研究, 从经验性、资料性研究转向针对性和思想性研究。

目前的课题研究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归纳、整理得较好, 但缺乏进一步的研究与提升, 在研究探索带有规律性的理论和观点方面需要下更多更大的功夫。

2. 科学规划未来研究, 研究成果要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

本课题的研究是今后比较长时期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前瞻性的决策咨询性研究。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 对新的发展趋势及未来预测的研究在高度上、广度上和深度上都还不够。

3. 正确处理学术研究与行政决策的关系。

学术研究首要的是学术性与学术水平;学术研究应坚持“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学术研究应努力为行政决策服务, 但学术研究应不同于行政决策;学术研究要求真、务实, 力戒空话、大话;学术研究源于实践, 高于实践, 指导实践。

4. 加强协调与整合, 密切合作, 保证整体推进与提升。

项目研究在设计之初, 为了充分调动各方研究力量, 几乎每个研究专题都汇集了多所高校的研究人员参与, 实现了三种研究人员的汇合, 推动了高等教育研究的整体水平。但是, 这种研究团队的构建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也出现了一些协调和沟通方面的问题。

篇4:社区教育工作总结2009年

一、继续加强教育地方性法规建设。积极配合省人大、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做好修订《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办法》的立法调研和草案起草工作。国家《教育督导条例》出台后,适时启动修订《陕西省教育督导规定》的立法调研和草案起草工作。

二、积极推进政务公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陕西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按照《陕西省教育厅政务信息公开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切实做好依申请公开政务信息工作,提高机关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完善《陕西省教育厅行政管理事项工作规程》,并切实抓好实施工作。

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审批程序、方式,提高审批效能,逐步实行一个部门的行政审批一个窗口对外。厅监察室要加大对行政审批的监管力度,重点加强对擅自设立行政审批事项、改变行政审批条件、增加行政审批环节以及“批而不管”等行为的监督。

四、不断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陕西省教育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陕教政[2006]19号),继续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和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各处室(单位)要把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到实处,工作到人,责任到人,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五、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切实落实《陕西省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不断完善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审核、备案审查、公示制度,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维护法制统一。

六、做好教育行政复议工作。认真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积极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依法办理行政复议事项。认真执行上级行政机关的复议决定。

七、切实做好法律事务办理工作。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积极办理有关诉讼和非诉讼法律事务,促进机关依法行政,维护机关合法权益。

八、抓好依法行政培训。结合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开展机关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组织好2009年度处以上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工作,适时举办依法行政培训班。及时办理行政执法证件。

篇5:2009年祥和社区工作总结

2009年祥和社区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街道办的工作方针和年初社区工作思路,以深入学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继续深化社区党组织建设,探索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社区体系和工作机制,以创建慈善型社区为抓手,努力构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睦的新型和谐社区。现对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社区党建

(1)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夯实社区党建基础

一是加强设施建设,改善党建条件。二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建实效。为加强党员政治理论学习,每双月的20日定为党员学习日,通过邀请党校教师授课、举行党务工作座谈、观看党教片和举办十七大精神专题辅导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党员教育。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巩固党建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党员的“三会一课制度”,建立周一社区干部学习交流制度和党员“三必访三必谈制度”。

(2)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总支在上级党委的统筹安排下,周密部署,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召开动员大会,民主恳谈会、组织生活会等,以集中学、分片学、自学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征求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让广大党员和居民为社区建设献计献策。二是在慈善型社区等创建活动中,社区党员勇当排头兵,始终站在创建工作前沿,为创建工作尽心尽力。三是重视加强党员发展工作,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不断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二、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充分拓展共享资源。围绕共商社区建设、共建精神文明、共塑党员形象、共解社区难题等任务,根据各共建单位不同特点,通过签订共建协议,明确任务,分解职责,形成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通过党建共建联系会议,建立沟通联络制度,定期召开例会,畅通信息渠道,提高社区共建工作的针对性;通过充分发挥各单位人财物的优势,培育多种共建模式。我社区作为“电力—社区”共建的首个试点单位,电力部门将电力宣传和优质服务的平台前移,在社区居民中推行人性化、“零距离”服务。社区和电力部门每季度召开座谈会,倾听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受到了居民的广泛好评。如共建单位开展万人清洁家园活动等。真正实现社区共建“五联”:即思想工作联做,公益事业联办,生活环境联建,文化活动联演,社会治安联防。

三、居民自治

不断完善业委会、居民议事协商委员会等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形成小区业主委员会自治,社区居委会指导的小区自主管理模式。祥和社区本着“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的原则,在所辖区域内成立了五个小区业主委员会。在无物业管理的基础上,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开拓创新,努力拓展社区自治功能,实现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初步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治型社区的雏形。

四、社区服务

(1)优化服务功能,提供方便快捷服务。①整合涉及居民的劳动保障、人口与计生、民政优抚、治保调解、便民服务等各种事务,设立“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劳动保障、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等公共服务。并充分发挥好“祥和便民服务热线”,为居民提供了更方便、快捷、透明、亲和的社区服务。②深化便民服务内涵。进一步完善便民服务中心项目,在姐妹家政服务的基础上,新增电力抢修、电脑维修、家电修理、煤气灌装等多项服务,并与服务商签订加盟协议,诚信优质服务,实行动态监督管理。并制作成简便实用的便民服务卡5000张,发放到每户居民家中,深受居民欢迎。现在居民只要一个电话,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送水、送米、煤气灌装等便利优质的服务。

(2)整合社会资源,推行困难群体“关爱工程”。积极争取政府关怀,并组织共建单位、经济基础较好的党员等各方力量开展结对帮困、助老助残活动。及时开展弱势群体帮扶,建立对困难群众和党员的互助服务,失业人员的帮扶服务,残疾人员的救助服务,让困难人群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和社区大家庭的温暖。社区干部细致了解民情,对特困户经常关心,并上门慰问。对低保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取消了三户家庭的低保户资格;省委组织部与困难党员张勘芝结对;社区党总支成员每人结对一户困难居民家庭。

(3)构筑志愿者服务网络,为弱势群体提供全方位服务。目前社区有“红帽子”义务巡逻队(由社区党员发起,居民组长和退休部门等30人组成,近7年来不管寒暑,巡逻宣传从不间断),党团员志愿者服务队、慈善志愿者服务队等几支志愿者队伍。慈善志愿者服务队,每月开展慈善救助服务,尤其是在帮扶脑瘫儿小旭东康复上花了大量的精力,与县慈善总会、县残联多次联系,取得有关部门的重视,筹措资金近两万元,送小旭东去杭州康复中心治疗,效果明显。姐妹家政志愿者服务队为低保户免费提供家居清洁服务;老百姓大药房志愿者服务队为居民免费量血压,送药品;

(4)积极做好政府延伸公共服务。①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作用,通过提供就业服务、组织就业帮扶、开展再就业援助、开发社区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今年为12名自谋职业者申请小额担保贷款24万元,帮助4名就业困难人员申请再就业一次性补助;组织40名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各类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开发社区就业岗位38个;办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286人。②做好户籍管理工作,并开展“居民走访”调查摸底工作。认真贯彻中央军委精神,做好08年征兵工作,并做好在役军人及军烈属的节日慰问工作。③做好辖区计生、妇联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工作的方针、政策。首先社区加大了对计划生育知识的宣传力度,开展生殖保健讲座,弘扬婚育新风,传播生育文化。其次,建立健全计生工作档案;第三,做好一年两次的生殖健康检查,加大对育龄夫妇的跟踪指导,搞好零距离调查,主动为不能按时领药具的育龄夫妇送药具上门。第四,加大对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力度,免费为育龄人群提供药具、孕检。第五,为0—3周岁学龄前儿童办理独生子女平安保险。⑤扎实开展社区三产季报和经济普查调查摸底工作。

五、社区治安

(1)社区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我社区在获得市级和谐社区的基础上,以平安创建为抓手,以社区警务室为龙头,继续深化以社区党员、居民小组长、退休职工组成的“红帽子”治安义务巡逻队和派出所巡逻队为基础,社区警务室为规范社区管理,对外来人员和暂住人员进行登记,并组织保安每天进行夜间巡逻,确保社区治安状况良好。积极落实“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组建起高效的“群防、群冶”网络,使得社区的治安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各种偷盗案件的发生率略有下降。同时加大安全生产监督力度,开展“三合一”场所专项整治活动。

(2)认真做好归正人员帮教工作和人民调解工作。社区干部每月坚持定期不定期地找被帮教人员谈话,了解家庭生活情况及其近期思想状况,对他们开展经常性的法制教育、鼓励他们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做到真情感化,真心帮助。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及时调解居民纠纷,化解矛盾在萌芽状态。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力度,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切实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制定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危机处理能力。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不断增强居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治安防范意识。

六、社区文明

(1)加大社区宣传力度,及时通过《今日德清》和街道网站、社区宣传栏广泛宣传文明创建的动态信息和社区的中心工作,截止11月底在省级报刊发表文章1篇,市级报刊1篇,市级网络1篇,县级报刊50篇,县级网络228篇,德清电视台播放社区通迅20余次。

(2)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促进社区文明和谐。一是充分发挥去年投入使用的健身路径、标准门球场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功能,并依托社区市民学校和文体活动中心,广泛开展老年书画、卫生保健、医疗咨询、文明知识讲座等活动。活动中心提供棋牌娱乐、乒乓活动、图书阅览、读书读报、文艺排练室等服务。二是加强文明细胞建设,开展平安家庭、绿色家庭评选活动。创建示范小区、省级体育健身俱乐部,提升社区文化水平。三是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区邻里节,让居民走出小家庭,融入大家庭,增进了领里交流,融洽居民人际关系。四是精心培育社区民间组织。社区建有老年体协、戏曲协会、太极拳、腰鼓队、京剧社等12支文艺群体组织,共吸收会员600余人。五是依托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共建学校,做好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六是做好每月欢乐社区节目的选送。节目质量和品位受到有关领导的肯定。

七、社区环境

加强社区环境建设,以巩固和谐示范社区为载体,着重整治乱堆放和“店外店”,开展道路修补工程,营造舒适温馨和谐的人居环境。今年以来共大规模集中整治5次。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投入资金近9万元,修补道路近900平方米。落实小区片区责任制,责任到人,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根据县、镇爱卫会精神,对除“四害”工作常抓不懈。

篇6:院校社区2009年工作总结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我们按照街道工委的安排部署,从建设两桥“社区桥”和“邻里桥”入手,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一、以党支部为龙头,加强辖区单位共驻共建

1、为加大辖区单位对社区建设的参与力度,考虑以社区党支部为龙头,成立由公共单位、物业公司和社区人员参与的“社区共建和谐委员会”,通过设立民情联络员、和谐议事厅和党员服务站,与辖区单位和各类党员建立经常性联系,摸清各类党员底数,动员和引导单位参与社区建设,重点做好对下岗人员、流动党员和特困群众的服务。加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议事程度和监督力度。

2、健全党组织网络,重视加强社区人员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党组织凝聚力与战斗力。本着民主协商原则,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改善居民群众、公共单位与社区建设两张皮的公民现象。

二、加强社区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搭建社区桥

1、从提升社区人员的整体执行技能水平入手,由“正确地做事”向“做正确的事”转变。要求社区工作人员首先要有大局意识,加强业务执行能力培训和运用;其次是要有责任意识,认真学习各项规章,恪守爱民之职,踏实认真的从小事入手,从点滴做起,做好做实每件事,才能把民心工作做好,赢得群众和辖区单位的认同和拥护;第三是要有团队意识,在“社区人员轮流负责制”的基础上,实行首问负责制,工作中要做到以心换心,团结协作,多深入居民中间,让每个人既能做指挥员,又要当好战斗员。

2、实行社区人员分包楼院,充分利用楼栋长队伍加大政策和业务办理流程的宣传,充分发挥他们人员熟,情况清的优势,密切与居民的联系,由坐在办公室内被动等居民上门改变为提前介入主动服务,从而使居民在办理相关事务时少走弯路。

3、认真做好社区党支部和社区居委会换届工作。社区居委会换届从5月8日开始,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本次换届选举院校社区共有497人进行了选民登记,选民参选率达到89.9%,选出居委会成员7人,圆满地完成了这次社区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社区党支部换届按照党工委的要求,严格组织选举流程,做好细节工作,成功选出支部成员3人和支部书记。

4、社区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认真做好全民医保和社会养老统筹的宣传参保工作;完成就业再就业人数129人,占全年任务的80%;为摸清社区计生底数,从三月中旬开始用一个月的时间,组织社区人员重点对圣菲城进行计生入户登记,共新增138户,家庭信息也及时的进行了台帐登记和微机录入,同时,对沿街门店的流动人员也定时排查,及时查验老证,补发新证,加强管理,提升管理率和建档率;完善矛盾化解机制:目前,我们已建立和完善社区、楼长等志愿者信息网络,确保信息及时、快捷、准确,以社区治保委员会、调节委员会为主体,负责社区日常矛盾信息的收集和动态的掌握,每半个月矛盾纠纷排查一次,努力将矛盾化解在社区和萌芽状态;对居民来访及社区发生的各种矛盾纠纷,做到及时调解,尽力缩小影响面。完成新闻报道4篇,同时认真完成办事处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三、完善邻里沟通机制搭建好邻里桥

以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为载体,为居民搭建沟通的桥梁。今年以来,社区组织建立健全各类队伍,充分利用社区市民学校等活动设施,由社区搭台,居民唱戏,促进邻里之间的互动,推动社区的和谐发展。

1、社区文化活动不仅要具有增进居民之间和谐沟通与交流,还要通过各种形式展示文化底蕴,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化特色。目前,已开展了“知恩报恩·孝亲敬老”活动、为居民送节能灯、端午节与居民包粽子、六一慰问残疾儿童、“为了祖国的未来”六一亲子活动、走访慰问低保户、红色电影进社区、迎建国60周年“我的祖国”征文等活动,2、开通社区博客,在网络上为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沟通搭建了平台。http://yuanxiaosq.blog.163.com3、针对社区内老人较多的实际,成立乐龄合作社,建立特色档案,增强社区的为老服务。如老人的生活档案就是对社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摸底分类登记,定期进行家访、爱心档案主要是对家有残疾的家庭进行摸底登记,关心照顾;通过发动社会资源,鼓励老年朋友积极参与,共建社区老年人的温馨之家。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采用自主活动、自我管理的形式,以健康、法律、生活服务方面内容为主,通过讲座、茶社、互助服务和志愿者服务,让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让老年人在社区大家庭里享受快乐的晚年生活,推动老年参与社会的发展,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文 章来源 莲

篇7:社区2009年禁毒工作年度总结

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为做好全年的禁毒工作,社区成立了禁毒领导小组,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社区主任和社区民警任副组长、其他社区工作人员为成员,负责领导、组织辖区的全面禁毒工作;辖区各单位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

二、加大宣传健全机构

今年社区和辖区各单位共出禁毒专刊5余期,张贴禁毒宣传标语20余张,挂横幅6条,特别是“禁毒宣传月”,社区积极参与,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社区和辖区各单位悬挂横幅2幅、张贴标语20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2000余份,出禁毒为主题的宣传栏1—2期,组织辖区吸毒人员上禁毒法制课1次,帮助吸毒人员加深了解毒品的危害,树立起人生的新目标。

三、完善措施巩固成果

年初,我社区与街道办事处和辖区各单位签订了禁毒严打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明确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综治专干具体负责,并制定了详细的禁毒严打工作方案、计划;组织辖区单位负责人、综治专干召开专题会议3次,传达学习上级文件、会议精神;利用每月工作例会听取各单位对禁毒工作的情况、所取成效,分析工作中好的方法,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每月和重大节假日前均下各单位进行摸底排查,并向街道办事处汇报排查情况;

全年对吸毒人员帮教、谈话4次,开展法制教育、辅导就业培训班各两期。

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此项工作难度很大,但社区根据市、区、街道关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工作。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人员首先对法律法规进行了认真地学习,对市、区、街关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有关文件、政策、制度、工作流程和措施、方案、工作职责进行认真研读、了解、熟悉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性质,做法和任务。巩固完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各项制度和措施,建立健全戒毒康复工作机制和组织网络,组建了社区戒毒康复志愿者队伍,现已登记在册的志愿者25名,详细登记了志愿者情况信息及联系方法,同时,在辖区组织实施了“妈妈禁毒”专项主题活动。设计制作了戒毒康复人员登记表、花名册和戒毒康复协议书、社区涉毒人员花名册和吸毒人员登记表。将社区所有涉毒人员登记入册纳入掌握之中,对吸毒人员全部建立了个人档案,设制了“会议记录”、“工作记录”、“谈话记录”等工作记录薄,全面记录戒毒康复工作的开展情况。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街道办事处的正确指导下,经辖区各单位的大力合作,我社区今年的禁毒严打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社区已戒吸毒人员思想稳定、情况正常;但我社区绝不放松努力,将紧紧依靠辖区各单位和社区的广大居民群众,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力争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为广大居民群众的生活构建安定、和谐而竭尽全力。

香花路社区居民居委会

篇8:寄语2009年教育信息化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重庆市的一所农村初级中学, 于1999年建成了计算机室, 2003年底自筹资金在本地区率先建成了校园网, 实现了“班班通”, 2004年9月实施了“农远工程”, 完成了“模式三”的建设。在探索农村中学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 经历了从“对学生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到“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辅助教学”、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到“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与方法实践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曾引领着西部农村中小学推进教育信息化, 为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做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 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教育现代化不仅是教育设施、技术、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 更是教育思想、内容和教育管理的现代化。

展望2009, 作为校长——学校教育思想的引领者、学校发展的决策者和管理行为的实施者, 要进一步加强学习, 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超前的发展意识、科学的发展观念, 确立以“开展教育信息化推进学校现代化”的理念, 高度重视学校信息技术的发展, 当好完善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硬软件建设的后勤兵、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使动者、教师广泛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和专业化成长的领头羊, 让教育信息化在“统筹城乡教育、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气候”下, 开繁花、结硕果。学校作为曾经在西部农村中小学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排头兵, 在已有的实践探索经验基础上, 积极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让师生运用网络和远程教育资源丰富学习成为习惯, 让教师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教学成为常态, 让管理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管理过程成为手段, 让学校利用优质远程资源支持新农村建设成为特色。在农村中小学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方面, 让网络和远程资源成为师生开扩眼界、树立新观念的“先行者”;让信息技术成为丰富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者”;让网络成为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知识的“阳光大道”;通过积极的引领和有效的推广, 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经验之花从“一枝独秀”开成“满园春色”;在促进学校发展方面, 通过网络让“协作”催生力量, 让“共享”达成“共赢”, 让“交流”建构和谐。

一线呼声

各校领导要重视现代教育装备建设, 扎实做好装备使用与维护管理。现代教育装备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近几年来, 在教育部、省教育装备处、各县 (市) 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 各中小学都在加大现代教育装备的投入。但对于广大农村中小学来讲, 由于资金不足、观念落后、师资队伍素质低等, 往往存在“忽视硬件设施的投入”、“重投入、轻使用”、“重使用, 轻维修”等现象, 导致教育教学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希望相关的教育局、政府等拿出部分资金来扶持中小学的现代教育装备建设;校领导要精心谋划, 促进全员应用现代教育装备开展教学, 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工具来看待;现代教育装备的投入需要一大笔资金, 并且装备总有过时、折旧、老化、损坏的时候, 又不能年年换新的, 校领导就要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在使用前做好规范使用培训, 在使用期间定期做好检查、保养, 有损坏的要及时维修, 以保证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

——河北教师 张学军

对校长的呼吁——两手抓。

抓运用:挖掘潜力, 逐步应用, 在硬件设备相对薄弱的情况下, 充分利用好现有设备, 发挥最大功能, 从“学校已有的, 教师能做的”方面进行探索, 或许是当前农村小学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一条思路与策略。

抓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提升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 立足已有的现代教育环境, 探究当下的课程与技术整合之道, 也许更符合现实, 更具有普遍意义。农村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比较落后, 更应该积极行动, 在行动中思考和研究, 从而产生推动力, 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系统, 即理论学习—技术培训—课堂实践—研讨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思考。在这样的过程中, 必然会产生优秀的课例、多样的资源、引领的教师、有效的经验。这样以行为为主的课题研究可以多轮开展、螺旋上升, 学校硬件水平和教师水平在此过程中同步提高, 从而开辟出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和研究的特色道路。

——江苏教师 姚美芳

学校的信息技术课能正常进行, 但是却以绝对弱小学科的身份出现, 一旦遇到特殊时期 (比如考试) , 我们的课几乎就要停上, 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课所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希望学校领导能引导师生正确认识这门学科, 并给予信息技术老师同样的重视。

篇9:社区教育工作总结2009年

一、教育宣传的指导思想

2009年教育新闻宣传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紧紧围绕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2009年“围绕一个主线,大力实施六大工程,着力抓好六项重点工作”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新闻宣传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刻研究新时期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的新特点和新方法,以大力宣传教育工作来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

二、宣传工作的目标和要求

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宣传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广泛宣传教育事业发展的新举措和新成就。同时,抓住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发挥舆论的正面引导和监督作用,及时宣传报道教育战线的新典型、新亮点、新成绩,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和思想保障,为“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努力建设教育强省、办人民满意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三、宣传的内容

根据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2009年工作要点,主要围绕以下七方面的内容作好全省教育新闻宣传工作:

(一)大力宣传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线,推动陕西教育科学发展的情况。包括对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宣传;对我省将启动的《陕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陕西省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陕西省普通高校设置工作若干意见》及全省中小学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和制度的宣传:对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的宣传:对进一步推进教育地方立法工作,实施《教育督导条例》、《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的宣传;对启动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继续推进教育强县创建和复查工作的宣传;对我省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鼓励开展与境外优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合作办学的宣传;对加强委厅机关建设,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考核制度,不断提高机关行政效能的宣传。通过对一系列法规政策及工作成绩的宣传,充分展现全省教育系统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齐心协力、奋发进取、共同推动陕西教育科学发展的良好风貌。

(二)大力宣传以实施素质教育工程为抓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情况。包括对启动实施市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及广泛开展“三讲两实践”系列教育活动和组织举办全省第四届中小学生科技节的宣传;对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举办薄弱学科教师研训班,加强义务教育薄弱学科建设,开展义务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的宣传:对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加强高校思想理论课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以纪念建国60周年为契机,组织多种形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宣传;对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改善学校体育卫生办学条件,加强学校体育艺术教师骨干体系建设,开展评估督查活动,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宣传;对全面推进中考改革和学生评价方式改革,抓好中考加试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工作的宣传;对上半年出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改革方案及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的宣传。通过对素质教育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及学生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宣传,促使全社会形成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劲合力,推进全省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可持续发展。

(三)大力宣传以实施民生八大工程基础教育项目为抓手,促进基础教育协调发展的情况。包括对做好学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大力推进灾区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宣传;对我省在组织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同时,稳妥推进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的宣传;对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农村义务教育生活设施改造项目、中小学条件装备项目、普通高中建设项目、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初中校舍改造项目的宣传;对扎实推进城镇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和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及以学生食堂、宿舍卫生安全为重点,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后勤管理,建设劳动实践基地,抓好全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的宣传;对按照三级推进、内涵发展、整体提高的思路发展高中教育,抓好省级标准化高中、示范高中创建工作及做好特殊教育学校和启智学校建设工作的宣传;对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和普及实验教学县创新工作的宣传;对进一步拓展教育对口支援领域,进一步推进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提供经费、物资和智力支持的宣传。通过深入宣传我省在基础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政策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全社会团结一心,共同努力,进一步促进我省基础教育协调发展。

(四)大力宣传以实施人人技能工程为抓手,构建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网络的情况。包括对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及以扩大城乡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为重点,拓展东西合作、西西(陕西和重庆)合作新领域的宣传;对紧紧围绕“人人技能工程”及六个项目,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努力建成覆盖全省城乡的职业教育网络,确保全省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的宣传;对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建立“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启动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及举办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宣传;对整合教育资源,加大市级统筹力度,以各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中心,实行省市共建、资源共享,建立市级职业教育中心及深入推进“一网两工程”,建立省级示范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养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养培训工程的宣传。通过全面深入地宣传我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各项措施,充分展现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的新成绩和新成就,进一步促进我省职业教育网络覆盖全省城乡。

(五)大力宣传以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重点学科建设工程为抓手,促进高校内涵发展及以实施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为抓手,不断增强高校科研创新和服务能力的情况。包括对着力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及巩固教学评估成果,完善教学评估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机制的宣传;对深入实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做好全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建设项目的中期和年度检查及做好“211工程”三期建设和“985工程”二期验收和三期建设的推进工作的宣传;对大力推进产学结合,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的宣传:对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宣传。通过对我省高校各项工程实施及成就的宣传,全面展现我省高校在学科建设、教学质量、科技创新及转化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促进我省高校内涵发展,不断增强科研创新和服务能力。

(六)大力宣传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搞教师综合素质

的情况。包括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宣传;对开展全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加大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投入力度,深化培训制度改革,认真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和“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计划”,启动陕西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工程,建设陕西省中小学校长培训网的宣传;对大力实施“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子项目”,完成1200名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任务,依托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面向省内中等职业学校招收职教师资本科班、硕士班,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好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加大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的力度,推动实施高校“三秦学者计划”,建设学术骨干体系的宣传;对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高等学校和厅属事业单位各级岗位设置标准和聘任办法,做好专业技术岗位的聘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编制管理,理顺农村与城市中小学编制标准关系,解决农村中小学编制标准偏低的问题的宣传。通过对我省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及取得的相关成效的宣传,展现我省师资队伍的整体风貌和良好素质,树立社会尊师重教,坚定教师信心的良好氛围。

(七)大力宣传我省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抓好六项重点工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情况。包括对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构建以校园招聘市场为基础、区域协作市场和行业市场为补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的宣传;对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好“陕西省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调生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的宣传;对认真实施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绩效工资制度,规范教师津贴补贴的宣传:对鼓励和规范民办学校健康发展,继续组织开展“放心上民校”专项整顿和宣传活动,规范民办幼儿教育机构的办学行为的宣传;对加大对高校的资金投入,对进一步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及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和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宣传;对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学校安全防范和应急管理工作,大力开展教师安全管理培训工作,建立健全维护教育系统稳定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宣传;对切实解决校园及周边存在的影响稳定安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的宣传;对大力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统筹抓好全省教育系统的“创佳评差”活动的宣传。通过宣传我省在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充分展现我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宣传的主要措施及要求

(一)进一步完善委、厅的新闻发布制度和新闻通气制度,建立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快速反应机制。对重大决策、重点工程、重大活动、重要典型、重要会议等,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或信息发布会,及时向新闻媒体发布信息。机关各处室要及时向新闻中心提供有关典型素材和本年度工作要点及重大工作的相关文件资料,以便新闻中心做好对外的信息发布和媒体接待工作。

(二)充分利用机关的门户网站宣传平台。各地市(区)教育局、各高校要及时向新闻中心报送各自单位的工作亮点、成绩等材料,新闻中心将联合网站择优予以发布,同时也要加强对教育工作改革发展成就的发布及重大政策出台前的新闻通气工作。

(三)定期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参加教育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舆情分析会,在相关媒体上开辟专栏,有针对性地组织记者、专家、干部撰写文章,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教育宣传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社会影响力。

(四)根据委、厅和各处室的工作要点,认真研究,总体策划,以组织采访团深入采访,或以专刊、新闻通稿、电视系列节目等形式,努力做好委、厅重点工作的“战役性宣传”。

(五)建立健全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机关各处室应确定一名同志负责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以保证新闻中心与各处室的信息沟通和媒体来访工作。各市(区)教育局、各高校也要建立起相应的条件保障机制,加强与媒体的相互沟通,形成教育新闻宣传报道的整体合力。

篇10:教育党委2009年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2009年教育党委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抓党建、带队伍、促发展、争一流”为根本,认真贯彻落实区“两会”精神,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工作大局,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努力提高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为全面实现2009年教育工作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二、主要工作任务

重点抓好思想、组织、队伍和廉政建设,努力提高和谐与文明创建水平。

一、着力抓好思想建设,确保教育科学发展

1、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促进加区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解决问题、完善机制,依靠群众、发扬民主贯穿于活动的始终,坚持进度服从质量,确保活动取得实效。要通过开展集中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的意识和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破解教育科学发展的难题,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教育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教育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自觉行动。

2、积极开展“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支部和学习型学校”创建活动。这项创建活动是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推进我区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活动载体,是一项引领全区教育系统创建学习型行业的重要举措。机关和各校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创新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注重实效性,把学习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好,要发现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在全系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认真探索理论学习的新方法。创新学习形式,强化学习效果。要通过会议和党课教育活动的形式,高效及时快捷地组织好党员和教职工的学习。要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宣传橱窗、壁报、校园广播等常规途径,营造和增浓培训学习的氛围。要通过专家型讲座、现场型研讨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培训,结合庆祝建党88周年,紧密围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举办好党的知识竞赛、征文评比、开展调研等系列活动提高党员学习效果。要利用好学校远程教育、网络资源,高效优质地开展好党员教育培训。

二、突出基层组织建设,打造“四型堡垒”

4、深入开展“四型堡垒”创建活动。我们将以“推动教育教学发展、服务师生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为主题开展创建活动。在创建活动中,要以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以此来带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促进教育管理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5、继续深入开展“三级联带”活动,抓好基层党团队组织建设。以带思想、带组织、带队伍、带行动为主要任务,各党支部、团队组织要结合实际开展主题活动,继续开展“三员”评议活动。建立健全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切实推进基层团队组织建设。

6、加强阵地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搭建学校党建工作网络平台,突破党建工作的时空限制,拓展沟通交流和宣传教育的渠道。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认真开展党组织书记双向述职工作。切实发挥党组织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作用,更好地履行管党责任制。

三、着重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

7、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深化“五型”班子建设活动,使“五型”班子建设更加符合教育工作的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班子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全面提高班子建设水平。同时,继续加大对干部教育培养力度,拓宽培训渠道,通过举办干部培训班、外出考察和开展党建工作经验交流等方式,不断更新学校领导干部的管理理念,提高领导干部的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领导班子驾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能力。

8、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方法和途径。大力开展“三示范、两争当”活动,要求教师党员“站好示范岗、带好示范班、上好示范课,争当教学能手、教学专家”,鼓励引导党员争做教育改革、教学研究、学校管理、教书育人、扶贫帮困等方面的带头人。同时,适应教育教学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岗”和“争创一流业绩”等主题实践活动,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使党员教师不论在政治上,还是在业务上都能成为广大教职工学习的典范。

9、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师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法制纪律教育,帮助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开展“践行新规范” 师德主题教育。以“教师专业发展年”为契机,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好学习践行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主题教育,树立“育人求精心、教学求精品、师建求精英”的理念,深化读书活动,教育广大教师做学生爱戴、家长满意的人民教师。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优化教育形象

10、加强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执行《大兴安岭地区教育系统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加强对财务、基建、维修、招生、采购、学校收费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监督。深化校务公开,推进学校信息公开。严肃查办案件。

11、深入推进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加强对广大师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增强宗旨观念,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利益观,在全系统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

12、推进党务公开,努力保障党员民主权利。鼓励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扩大党内民主的多种实现途径和形式,为党的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学校重大事务、重大决策要让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推进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工作,提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工作的透明度。综合运用党内民主监督、群众信访监督、财务监督、纪检监察等多种形式,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13、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要认真落实“全免全补”政策,加大对中小学全免全补政策落实的监督力度,保证惠民政策落到实处,避免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现象的发生。要严格执行《加区教育系统师德师风考核暂行办法》、《加格达奇区中小学教职工违规违纪处分办法(试行)》,严肃查处违规办班及乱收费行为。

14、继续开展“万人评教”和城镇公办学校的行评工作,建立“行风监督员巡视”、“家长接待日”制度,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维护正常教学秩序。

五、提高文明创建水平,营造文明向上的环境

15、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使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自觉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大力培养专职德育教师骨干,树立全体教育工作者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形成人人抓德育的工作机制。

16、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开展“文明示范校”建设活动。结合建国60周年,大力开展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中华魂”读书活动以及系列实践教育活动。同时,以清明节、“九•一八”等重大节日为契机,充分利用北山烈士陵园、社区、气象局等德育教育基地,组织开展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逐步完善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充分发挥家校委员会、法制副校长作用,形成学校内外合力育人的新局面。

1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来激励和熏陶广大师生,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打造高品位校园文化,注重积聚学校文化底蕴,形成各有特色的学校精神,并用这种精神统帅师生的思想认识。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努力建设平安、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

18、进一步做好学校的综合治理工作。大力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全面加强安全教育,上好“开学安全第一课”,普遍开展安全演练。落实学校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着力加强寄宿制学校、学校公共卫生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在安全防范上加大力度,消除安全隐患。扎实有效地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抓好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构建平安校园。

六、提高和谐创建水平,营造良好氛围

19、开展新一轮的和谐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和谐机关、和谐校园创建,加强对和谐校园创建活动的指导、检查,召开和谐校园创建经验交流会,促进创建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常态化。大力开展校园植树活动,积极建设绿色校园,努力使学校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深入推进节约型学校建设,培养广大师生的节约意识和节约习惯。积极倡导和培育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热爱学校、热心公益的优良校风,形成蓬勃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使学校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和谐校园。

20、进一步强化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工作在凝聚人心、提高教职工素质、激发青年团员积极性、维护女教职工利益等方面的作用,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式,使群团工作更好地服务、保障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不断完善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聚人心,促和谐。

21、严格执行信访工作责任制,在继续作好历史问题化解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发现潜在的信访问题,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认真贯彻执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抓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维护系统稳定。

上一篇:种植活动主持词下一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院前急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