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的古诗词名句

2024-05-02

悼亡的古诗词名句(通用11篇)

篇1:悼亡的古诗词名句

关于悼亡的古诗

离思

朝代:唐朝作者:元稹

离思其一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d绿丝丛,

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离思其二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离思其三

红罗箸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离思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离思其五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遣悲怀三首

朝代:唐朝作者:元稹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沈园二首

朝代:宋朝作者:陆游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

朝代:宋朝作者:吴 文 英

残寒正欺病酒,掩沈香绣户。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

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

幽兰旋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记当时、短楫桃根渡。青楼仿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淡尘土。

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叹鬓侵半苎。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凤迷归,破鸾慵舞。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沈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

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

朝代:清朝作者:纳兰容若

凤髻抛残秋草生。高梧湿月冷无声。当时七夕记深盟。

信得羽衣传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人间空唱雨淋铃。

谢新恩・秦楼不见吹箫女

朝代:五代作者:李煜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馀上苑风光。

粉英含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

琼窗梦醒留残月,当年得恨何长。

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想见,如梦懒思量。

梦微之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篇2:悼亡的古诗词名句

离思五首・其四

唐代: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遣悲怀三首・其二

唐代: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李白墓

唐代:白居易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梦微之

唐代:白居易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为薛台悼亡

唐代:白居易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遣悲怀三首・其三

唐代:元稹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哭李商隐

唐代:崔珏

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

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干。

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

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l,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吊白居易

唐代:李忱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遣悲怀三首・其一

唐代: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荩箧 一作:画箧)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别房太尉墓

唐代: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篇3:古诗词名句积累的策略

首先, 要研究揣摩小学课本中古诗文的选文标准。

一般而言, 无论是哪个版本的教材, 都需遵照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特点。小学课本的选文标准一般是规范、简易, 富有童趣, 注重情感, 饱含教育意义。其实, 历代对于诗词教育都极为重视。孔子用《诗三百》作为教材, 以此激励、教育弟子。对此, 孔子的认识非常鲜明:“小子, 何莫学夫诗?诗, 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现在的小学教材也是如此, 在编排中始终遵循 《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1 年) 》的理念与要求, 注重启蒙式的教育。所以, 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不仅词句优美、韵律生动、朗朗上口、浅显易懂, 而且能通过教师的引导去体会古诗词中深蕴的情思, 体悟独特的语言美、悠久的文化美、兼融和善的人文精神。为此, 我们在选择、拓展课外古诗文积累材料时, 也要向这个标准靠拢, 这样, 才符合小学学生的认知特点, 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积累更多的古诗词, 为人生积蓄情感, 为将来积淀思想, 为作文提供素材, 让源源不断的知识之流汇聚成情感、思想的大江大河。

其次, 激发学生积累古诗词句篇的兴趣。

在《训蒙大意》中, 王阳明这样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 中必喜悦, 则其进自不能已……故凡诱之歌诗者, 非但发其志意而已。”古诗词的教育功能非常丰富, 它涵盖智育、美育、德育等各个层面, 对语言表达、陶冶情感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独特的效果。古诗词中所表现出的真挚的情感、生动的义理与深刻的教化并非现代文而能取代, 所以, 通过教师的选择和设计, 把古诗词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各种功能开发出来, 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的最后方法是教师的声情并茂。教师能够把古诗词选好、教好, 教时声情并茂, 陶醉其中, 让学生身处其境, 感同身受, 那么, 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也就自然而生。只不过, 教师要做到这一点, 除自身的情感积淀、教授方法之外, 所选内容是否与小学生认知特点相一致, 也是极为关键的一个因素。所以, 激发学生积累古诗词句篇的兴趣, 首先要从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入手。这样, 选择了有学味、有教劲的句篇, 教师才能提高自身的设计, 在读、析、品、诵中让古诗词句的启蒙教育等功能毕现。

第三, 分类积累, 给学生以梳理、归纳的初步方法。

古诗词句中, 写景的情景交融, 状物的借物抒怀, 抒情的袒露胸臆, 寓理的议论至深。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分类积累, 形成初步的梳理、归纳印象。大体上,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类积累。一是文采斐然、意境优美的, 如:“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杨柳岸, 晓风残月”“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等等。二是意蕴深厚、回味无穷的, 如:“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等等。三是情感沛然、撩人心绪的, 如:“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等等。

篇4:悼亡诗词的伤感美

一、触景生情。睹物思人,以眼前的凄凉景致和妻子的生前旧物衬托其感伤。

触景生情是我国古典诗词常用的表现方法之一。触景生情,即先有景,而后生情,情与景合而为诗。试看以下作品: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浓花未开。(李商隐《正月崇让宅》);一带古苔墙,多听寒螀,箧中针线早销香。(史达祖《过龙门》);碧柳千条露未干,金衣百啭晚风寒。(沈叔培《山花子》)。这里绿苔寒露,晕月晚风,残蝉啼莺,都是渗入作者主观悲情的景物。句句写景。又句句含情,它是作者怀悼亡妻悲伤孤寂心灵的写照,是凄清落寞处境的再现,作者虽未直接言悲说愁,但悲愁之情自见。

二、情含事中。以往昔夫妻间的平凡琐事对比如今人去屋空、孤独寂寥的处境。展现其感伤美。

元稹《六年春遗怀》其二:“检得旧书三四纸,高低阔狭粗成行,自言并食寻常事,惟念山深驿路长。”全诗仅叙述一件小事,即翻检到亡妻生前曾写给自己的书信,信上妻子淡淡诉说对“并食”而炊的清苦生活早已习惯。唯一惦念的是在外奔波劳顿的丈夫。又如李商隐《悼伤后赴东蜀至散关遇雪》:“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隆冬时节,诗人从军边塞离家远行,旅途中顶风冒雪,自然盼望妻子寄衣御寒,可妻子已逝,还有谁能记挂我的冷暖?追思往事,诗人们情不自禁地记起妻子曾给予自己的关心温暖,对比眼前孤寂无助的处境。怎能不感慨系之,黯然神伤呢?

如果说回忆夫妻共同度过的艰难岁月,使作者对亡妻的贤德更加敬重、赞叹的话,那么回忆夫妻间曾有过的欢情趣事,则更令作者柔肠寸断、痛苦万分。如纳兰性德《浣溪沙》:“被酒奠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倚斜阳”;“最忆相看,娇讹道字,手剪银灯自泼茶。”当日夫妻把盏对饮的欢乐。剪灯泼茶的趣事,红雨斜阳的诗情画意…这些令人心醉的情景,在作者的脑海中仍记忆犹新,可情投意合的妻子却撒手而去,作者越是回忆,越是陷入痛苦的深渊无法自拔,内心交织着悲戚、依恋、痛苦等种种复杂的情感,其中悲伤的滋味只有诗人自己心中明白。

三、以梦托情,以虚驭实。借虚幻的梦境返照现实的残酷。深化其感伤美。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借梦的意象来表达情感,表达悼念,就更显的生动、真切。古代悼亡诗词中,以“梦”为题的作品很多。元稹也有《感梦》诗一首:“行吟坐叹知何极,影绝魂销动隔年。今夜商山馆中梦,分明同在后堂前。”反映了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还有苏轼的名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两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作者写自己梦中还乡,梦中夫妻相会,梦醒后的愁怅,几经转折,表达出对亡妻不绝如缕的思念。这些形形色色的梦境,作者们写来都是锥心泣血,读之则令人气阻声噎,感伤之情萦绕心头,久久不能自己。

另外悼亡诗词经常包含作者的自悼成份。所谓“自悼”,“是诗人面临命运摧折时的一种情绪反映。”命途多舛,政治上的失意,使悼亡诗词的作者加深了对爱与死的情感体验,对生命的思考也就不仅仅围绕亡者来展开。而是扩展为对自我命运的悲思。经过了一次爱人失去后的情感埋葬过程,作者心身受到剧烈的创伤,诗词中不免带有人世沧桑之叹。如韦应物《月夜》:“浩月流春城,华露积芳草。坐念绮窗空,翻伤清景好。清景终若斯,伤多人自老。”表达了作者面对美丽的春色伤往昔,叹人生,景虽好、愁难消、人易老,怎不让人伤悲呢?

总之,古代悼亡诗词传达的是一种“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语泪先流”的悲情,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哀婉,是“人死如灯灭”的巨痛与感伤。古代的悼亡诗词的意象选择带有一种极普遍的特征:多用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性意象,即多是柴米油盐的生活小事。平淡无奇的家庭琐事,多是诗人妻子生前活动的闺阁庭院中的种种物象,诸如冷火残灯、沉香旧筐、孤帐空床、未完针线、娇儿索母之啼等等。这些一物一景、一事一情平凡的意象组成了一首首凄美绝伦、催人泪下的悼亡诗词。失妻之痛是陈情不竭的,正是这潺潺不绝的悲痛成就了悼亡诗词至情至深的感伤之美。

媒体精彩广告语剪辑

1晚报不晚报——《北京晚报》

2和您一起看世界——《环球时报》

3选择《读者》,也就选择了一类优秀文化——《读者》

4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北京青年报》

5再现文字之美——《书城》

6好人得好报——《法制文革报》

7阅读改变行走——《下一站》

8新闻改变生活——《生活新报》

9真知影响人生——《羊城晚报》

10早也报,晚也报——《劳动午报》

11精神漫游者的最后家园——《收获》

12理性、建设性——《经济观察报》

13新生活的引领者——《城市画报》

14新闻力量优化生活——《新闻晨报》

15地球大,眼球大——《世界新闻报》

16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光明日报》

17你的健康是我的牵挂——《人民保健报》

18管理企业,经营自我——《经理人》

19中国经济现象白皮书——《新经济》

篇5:论中国古代悼亡诗词的感伤之美

姓名:曹雨生

院系:外国语学院2010级英语(1)班

论中国古代悼亡诗词的感伤之美

悼亡诗词作为我国古典文学中诗歌的一种,其发展过程和题材是较为曲折和特殊的。在中国古代灿若星河的诗词海洋中,悼亡诗词作为一颗奇异之星,其光芒在整个古典文学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虽然它过早的陨落了,但它闪耀的历史地位和它独有的感伤之美却是其他诗歌所无法比拟抑或企及的。何谓悼亡诗?“抚存悼亡,代,并非所有悼念亡者的诗都能称之为悼亡诗。自西晋潘岳首先以亡妻的伤逝之情后,成的界定。所以,应将悼亡诗既然悼亡诗词取材于伤逝亡妻的主题,辞,生者的悲哀却缠绵不去,故以天下至语写天下至情!托诗人不能排遣的感伤。

一、抚今追昔,以内心哀婉的悲情和妻子高贵的品格渲染其感伤美。悼亡诗词的感伤美,老, 可亡妻的现实又是诗人不能不接受的使得作品染上了一层浓郁的悲情色彩。如江淹《悼室人》之六:流黄夕不织,宁闻梭杼音。凉霭漂虚座,清香荡空琴。蜻引知寂寥,蛾飞测幽阴。乃抱生死悼,岂伊离别心。长于人。今日涧底松留遗迹, 独帏凄寂之苦;或抒发追思迷离“为文造情不容易,歌都来得严格, 可以说容不得半点虚假。它往往以爱情为经死这两种生命的极端情感时遣的一怀愁绪、满腹心酸。如元稹《六年春遗怀八首》其五:醺醺,怪来醒后旁人泣写自己伤心落泪, 之痛, 写出永远无法忘怀的哀思。去的感伤之情,在悼亡诗词中可谓俯抬皆是:元稹《遗悲怀》前来。”;“诚知此恨人人有低徊怎忘。”这些读之令人喉喧气塞的悲妻诗行首悼亡诗词,就如同一个个喷射口。移、疏导。使人“所独具的感伤美。悼亡诗词都是以一种追悼的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为美好的回忆。妻子的美丽与贤惠在诗人伤感的思念中显的更加无可替代,往往是间妇,无如美且贤。牡兼狮吼,少下今朝泪几行。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薪仰古槐。”;又如王海洋《悼亡》

感今怀昔之诗也。悼亡诗才成为了特指悼念亡妻的诗,首先源于夫妻间共同生活中所产生的鹣鹣深情。, 明日山头檗。愁到天地翻,句句带泪,醉里时时错问君!,贫残夫妻百事哀。,”(梅尧臣《悼亡三首》”那么就决定主宰其间的是一种感伤之美。, , ”。[3]所以悼亡诗词在情感真挚这一点上,曲曲传情。”悼念亡妻, 从旁人的感泣中表现出自己的伤心,其蓄情之深诗人郁结于胸,三读则断肠矣“ 千里穷交脱赠心悼亡”本指对亡者的哀悼之意。“忆得前年春, 相看不相识。而贯穿其间的主线, 流泪的应该是诗人自己,含情之真,”;纳兰性德《浣溪沙》, 是作者丧妻后心灵伤痛的, 无法排遣的悲伤,妻子生前留给作者的恩爱与温馨只能成;“我辈钟情故自长)而更有细述者如元稹《遣悲怀三首》,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悼亡诗恩爱夫妻,, 巨大的悲痛从作者的心底涌出“牕尘岁时阻,闺芜日夜深。, 未语含悲辛。归来已不见”诗人们或表达佳人早逝, 其情其境, , 以死亡为纬,就是作者丧妻后无法排“伴客销愁日长饮 象这种化解不开:“昔日戏言身后世:在字行间得到渲泄、其打动人心的魅力,别于垂老更难忘。不如晨但在我国古”为题,抒发追悼。[2] 死者与世长以寄

本该白头偕, 锦瑟, , 比其它任何诗, 在表现人生爱与,偶然乘兴便, 可诗人偏偏不, 挥之不,今朝都到眼,薄命如斯自然流露。一首, 正源于它“见尽世:“,落叶添, ,”[1]“从此作为历史过程中文人们约定俗“视为夫妻间丧偶后,生者哀悼亡者的诗篇”悲哀的情感贯穿于字里行间,于是抚存感往”;又如李商隐《房中曲》:空呜咽难绝的心绪哀怨动人。为情造文更艰难只写旁人哭泣以醉里暂时忘却丧妻令人赞叹。“瞬息浮生转一读则改容再读则泪下”[4],)(陈祖范《悼亡》谢芜城春雨夜沉沉。一官长扬吾何有却捐闺中缠臂金。”这里作者从生活小事忆起, 前者回想当初家境拮据时,妻子勤俭持家,体谅丈夫,粗茶淡饭,却毫无怨言。后者则回忆妻子生前为人大方豪爽,急丈夫好友之所难,不惜将腕上金镯相赠。平凡的锁事,衬托出妻子贤惠、无私的品格,清贫的生活更显出夫妻的患难情深,而诗人平和的叙述, 却充满了对贤妻的赞叹与怀念。

陈寅恪说:“韦氏(元稹妻韦丛)不好虚荣,微之(元稹字)尚未富贵,贫贱夫妻,关系纯洁。”[5] 正因如此,元稹才会在《离思五首》中吟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样的千古名句来表达妻子韦丛在他心中无可取代的位置,从而更加渲染了诗歌的感伤之美!

触景生情,睹物思人,以眼前的凄凉景致和妻子的生前旧物衬托其感伤美。

触景生情是我国古典诗词常用的表现方法之一。触景生情,即先有景,而为诗。悼亡诗词正是常常通过景物表达情感景物已不再是客观的凄情感的象征。试看以下作品:李商隐《正月崇让宅》徊。先知风起月含晕箧中针线早销香。寒露, 晕月晚风, 者怀悼亡妻悲伤孤寂心灵的写照之情自见。

悼亡诗词的作者本来就敏感多思伤的心灵滤出, 一切都染上了伤感的色彩“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展转盼枕席,长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尘“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尔祭讵几时潘岳借助对亡妻故物进行铺叙状写襟。无怪后人陈柞明夸赞地说:佳者。”[6]又如李商隐《房中曲》再如梅尧臣《悲书》眼观物, 使所见皆愁着一股睹物思人的悲痛之情。诗人们正是借眼前景物

三、情含事中,以往昔夫妻间的平凡琐事对比如今人去屋空、孤独寂寥的处境,展现其感伤美。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怳如或存,回遑忡惊惕。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诗》)作者的妻子杨氏已经离他而去,而如今却是人去屋空,乎在存亡之间, 想象中的形影不断在眼前出现。当诗人从幻想中清醒过来能不接受冷酷无情的现实的孤独!

这种人去屋空的感伤之情,在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的《金缕衣凄凉,可称之为此中绝唱。一首词,悼尽人间悲情!“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重泉若有双鱼寄,自然物, , 尚自露浓花未开。;沈叔培《山花子》, 都是渗入作者主观悲情的景物。:“有在皆旧物, 即使是美好的景物, 渲泄出丧妻后的万念俱灰如此强烈的对比下不难想像作者在感情上承受着怎样的痛苦。---自己已经与妻子阴阳永隔,,冷清清”:, 是凄清落寞处境的再现, 偏又遇上丧妻的人生巨痛, ,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室虚来悲风。独无李氏灵?朔望忽复尽。悲怀感物来,以表达对亡妻沉痛哀悼之情“安仁(潘岳字)情深之子,夫诗以说情,未有情深而语不:“玉簟失柔肤,唯尔与此共。衣裳昔所制, 只留下作者独自一人。, 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与谁相倚, 赋物以情, 移情于景:“ 密锁重关掩绿苔, , 作者虽未直接言悲说愁, ,但见蒙罗碧。归来已不见,箧笥忍更弄。,其无法掩抑的沉哀茹痛回想起曾经和妻子的幸福生活,留下的只是对妻子无尽的思念和自己·

? 我自终宵成转侧而后生情,, 使景物人情化。, 景物成了诗人悼念亡妻悲, 廊深阁迥此徘“一带古苔墙,多听寒螀,, 又句句含情,遗挂犹在壁。,仿佛睹尔容。,泣涕应情陨。,感情真挚,读罢不觉泪已湿,锦瑟长于人。”诗人们以悲愁之毁损, 他们的诗词始终透更是作者内心的悲凉。, 令人回味不巳。”(潘岳《悼亡, 痛定思痛,是梦应久醒矣!,忍听湘弦重理? 情与景合 这时这里绿苔,它是作, 但悲愁:)))”;悼亡 妻子似, 就不而是移入自然物中诗人的自我情感;史达祖《过龙门》:”“ 碧柳千条露未干金衣百啭晚风寒。”残蝉啼莺句句写景所以眼前之景、触目之物从悲睹物思人的文字比比皆是。如潘岳《悼亡三首》”(其一”(其二”(其三在他们的笔下也被摧残、因此这不仅仅是外在世界的悲凉,亡妇忌日有感》中更显出孤独料也觉、人好知他、年来苦乐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个惧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这是作者在妻子亡故三周年的忌日写的一首悼亡词。作者怀念亡妻,表现了沉痛孤寂的心情,写得哀婉凄恻。这首悼亡词以决绝表情深,说妻子魂梦不回,是因她觉得“不及夜台尘土隔”,想结再生之缘,却“还怕两个俱薄命”,又希望死者复生“湘弦重理”,成为连理枝,幽魂相守。整首词充满了孤独之感,格调低沉凄婉。作者对妻子的失去产生的生者徒伤悲,死者长已矣的慨叹用人去屋空、孤独凄凉的情感模式来表达,更显示出作者对妻子的情深,也更加映衬出了作品的感伤之美。, 最令其悲痛欲绝的是永远失去了妻子的温柔体贴, 这一痛苦倾注于笔端, 一首首催人泪下的诗词便由此产生了。如元稹《六年春遗怀》其二:“ 检得旧书三四纸, 高低阔狭粗成行, 自言并食寻常事, 前曾写给自己的书信, 信上妻子淡淡诉说对在外奔波劳顿的丈夫。又如李商隐散关三尺雪, 回梦旧鸳机。”隆冬时节妻子寄衣御寒, 可妻子已逝, 还有谁能记挂我的冷暖?追思往事, 诗人们情不自禁地记起妻子曾给予自己的关心温暖感慨系之, 黯然神伤呢?再如史达祖《寿楼春在晴窗。谁念我, 今无裳。”;邵曾鉴从何说起?任是纤腰墉无力, 强要瘦扶花倚发对当初的绵绵怀想 , 一个由往日的生离叙述中, 包含着诗人对亡妻不能自已的深情。如果说回忆夫妻共同度过的艰难岁月夫妻间曾有过的欢情趣事, 则更令作者柔肠寸断、痛苦万分。如纳兰性德《浣溪沙》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斜阳”;“最忆相看, 娇讹道字, 手剪银灯自泼茶。事, 红雨斜阳的诗情画意...这些令人心醉的情景妻子却撒手而去,作者越是回忆, 痛苦等种种复杂的情感, 其中悲伤的滋味只有诗人自己心中明白。

四、以梦托情,以虚驭实,借虚幻的梦境返照现实的残酷,深化其感伤美。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古代悼亡诗词中,以“梦”为题的作品很多。如:韦应物《感梦》仿佛观微梦,感叹起中宵。绵思霭流月也有《感梦》诗一首:“行吟坐叹知何极两首同题诗主题相同 ,但表达方式却各具特色的情感;后一首却反映了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还有苏轼的名篇《江城子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满面, 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 处, 明月夜, 短松冈。”作者写自己梦中还乡出对亡妻不绝如缕的思念。这些形形色色的梦境,阻声噎,感伤之情萦绕心头,久久不能自已。悼亡诗词经常包含作者的自悼成份。所谓情绪反映。”[7]命途多舛, 政治上的失意对生命的思考也就不仅仅围绕亡者来展开妻子死亡全过程后,对自己的死也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并有所准备。其次后的情感埋葬过程,作者心身受到剧烈的创伤“并食”, 诗人从军边塞离家远行·寻春服感念》《金缕曲·到家》, 强要做 , 抒发今天孑然一身的愁怅 , 使作者对亡妻的贤德更加敬重、赞叹的话”;”, 在作者的脑海中仍记忆犹新,惊魂飒迴飚。谁念兹夕永,影绝魂销动隔年。,前一首将悼亡与自悼相结合,表达无可挽回, 自难忘。千里孤坟, 正梳妆。, 梦中夫妻相会

“自悼”,“, 使悼亡诗词的作者加深了对爱与死的情感体验,, 而是扩展为对自我生命的悲思。,诗词中不免带有人世沧桑之叹。悼亡作品中的全诗仅叙述一件小事:“剑外从军远, 旅途中顶风冒雪,, 对比眼前孤寂无助的处境:“裁春衫寻芳。记金刀素手:“年时握手揩双泪, 欢颜破涕。” 一个由今日的, 并吹红雨, 内心交织着悲戚、依恋、表达悼念,“岁月转芜漫,坐令颜鬓凋。今夜商山馆中梦, 无处话凄凉。, 惟有泪千行。, 梦醒后的愁怅, 即翻检到亡妻生, 唯一惦念的是, 无家与寄衣。自然盼望, 怎能不, , 两相看, 千头万绪“无裳”, , 貌似客观平淡的, 那么回忆:“被酒, 雕栏曲处, 同倚, 剪灯泼茶的趣,可情投意合的

真切。,形影长寂寥。”另外,元稹,分明同在后堂前。·乙卯正月二十日纵使相逢应不识, 料得年年肠断, 几经转折, 表达读之则令人气首先,作者经历了,经过了一次爱人失去, 惟念山深驿路长。”而炊的清苦生活早已习惯《悼伤后赴东蜀至散关遇雪》同引“记绣榻闲时当日夫妻把盏对饮的欢乐越是陷人痛苦的深渊无法自拔借梦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就更显的生动、”尘小轩窗相顾两无言作者们写来都是锥心泣血,是个体对生存状态面临命运摧折时的一种自悼成份,又使悼亡作品倍增凄切感伤成份。如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全诗表达了作者由悲妻而转为悲己,沉浸于绝望的苦思冥想之中;又如韦应物《月夜》:“浩月流春城,华露积芳草。坐念绮窗空,翻伤清景好。清景终若斯,伤多人自老。”也表达了作者面对美丽的春色伤往昔,叹人生,景虽好、愁难消、人易老,怎不让人伤悲呢? 再如梅尧臣《秋日舟中有感》:“天乎余困甚,失偶泪滂沱。世事随时远,秋风顺水多。鳏鱼空恋穴,独鸟未离柯。岁月都无几,存亡可奈何。儿娇从自哭,婢騃不能呵。已觉愁容改,休将旧监磨。弊衣留暗垢,残药恨沈痾。斗厌驱驱役,终期老薜萝。”表现了一种在孤寂凄凉的环境中苦度残年的自伤自悼之感;还有蒲松龄《悼内六首》其一:“迩来倍觉无生趣, 死者方为快活人。羡慕死者的情怀,格调虽然低沉、是古人对人生的感知和确认。实进行苦苦的排拒, 一面则又不得不直面人生事还是抒情, 悲人还是悲己总之,古代悼亡诗词传达的是一种上心头”的哀婉;是“人死如灯灭遍的特征: 多用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性意象事, 多是诗人妻子生前活动的闺阁庭院中的种种物象未完针线、娇儿索母之啼等等。催人泪下的悼亡诗词。因为失妻之痛是陈情不竭的,是失去妻子之后的悲痛之源,而正是这潺潺不绝的悲痛成就了悼亡诗词至情至深的感伤之美。

参考文献: [1] 唐·李延寿.南史[M].[2] 尚永亮.血泪哀歌生死恋情[3] 苏勇强.元稹悼亡诗之悲缘[4] 刘洁.浅论古代悼亡诗词的悲怆美[5]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6] 王运熙.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7] 陈小芒,黄卫兴.中国古代悼亡诗的伤逝主题及价值取向”这里, 有对百年人生深思后的自悲消极, 但它是发自古人心灵最深微处的生命思考和命运悲叹悼亡诗词的作者们一面藉着手中工愁善怨的笔抒发哀情, 将自己深深的锲入到现实生活中去。, 贯穿其间的始终是凄楚辛酸的情感。

篇6:带拼音版陆游悼亡诗词沈园

沈园二首

sòng dài:lù yóu

宋代:陆游

chéng shàng xié yáng huà jiǎo āi,shěn yuán fēi fù jiù chí tái ,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shāng xīn qiáo xià chūn bō lǜ ,céng shì jīng hóng zhào yǐng lái。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mèng duàn xiāng xiāo sì shí nián,shěn yuán liǔ lǎo bù chuī mián,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cǐ shēn xíng zuò jī shān tǔ,yóu diào yí zōng yī xuàn rán 。

篇7:春节的古诗词名句

2、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5、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6、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7、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春钱。

8、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0、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11、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12、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13、鞭炮声声迎新年,妙联横生贴门前。笑声处处传入耳,美味佳肴上餐桌。谈天论地成一片,灯光通明照残夜。稚童新衣相夸耀,旧去新来气象清。——道平常《庆新年》

14、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孔尚任《甲午元旦》

15、欢乐过新年,烟花灿九天。金龙腾玉宇,六出好耘田。——江南流萤《新年》

16、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17、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尚颜《除夜》

18、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黄景仁《凤城新年词》

19、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篇8:新闻标题引用古诗词名句浅析

中国五千年来, 古典著作浩如烟海, 无数文人、墨客吟诵的浩繁的诗词名句, 流传甚广, 人们受益非浅。几年来, 在新闻实践中, 在编排与制作广播的新闻标题过程中, 我们认为:古诗词名句为我们制作广播新闻标题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同时活化了新闻标题的老面孔、老调子、老模式。

新闻标题引用古诗词名句, 一般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直接引用

直接引用就是把古诗词名句原封不动地拿来做标题。

比如:“春城无处不飞花”这是某家电台的一则消息的标题。它引自唐朝诗人韩翃《寒食》中的诗句, 起首两句是“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他描写春天的美丽风光, 到处都是绽放迷人的花朵, 而这则消息用它作标题, 是说城市街旁的杨树花纷纷扬扬, 构成一种自然风景, 比喻贴切。但作者对它造成了如阻挡视线, 影响环境卫生等弊端, 似乎又显得无可奈何。

一广播刊物上刊登一幅摄影作品, 用“小桥流水人家”作题。照片上, 农房前的一座小桥下, 小河在涓涓流淌, 遍野的鲜花、野草吐露着芳香, 一派迷人的田园风光。这里引用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画面色彩鲜明, 语言音节和谐, 平仄相间, 音韵抑扬之美, 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请听电台这样一篇通讯的题目, 《稻花香里说丰年》, 它引用了辛弃疾《西江月·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的前半句。通讯说的是某县加大科技、物质投入, 在废弃的盐碱地里开垦出稻田, 那一望无际、长势喜人的稻浪, 预示着又是一个丰收年景, 作者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引用这句名句作题, 形象生动, 给听众形象上的启发。

直接引用古诗词名句的标题, 人们运用的最多, 不胜枚举。如“机关算尽太聪明, 反误了卿卿性命”引自曹雪芹的《红楼梦》、《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一枝红杏出墙来》引用宋朝叶绍翁《游园不值》等等。

运用古诗词名句作题, 就在于他文辞冼炼、辞藻优美, 富有诗情画意, 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既给主题增加色彩, 又可强化主题。另外古诗词名句为大多数人所熟悉, 一旦用它作标题, 可吸引听众听下去, 为文章增添魅力。

借鉴古诗词名句作题, 首先需要弄清原诗的意思, 然后再看它是否符合所表达的内容。千万不能生搬硬套, 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间接引用

间接引用就是不照搬照抄, 根据文章的内容, 在原诗上略有改动, 使之切合文意, 或使其富于一种新意。

如一家广播电台对河北恒利集团公司创名牌的述评报道, 题目用《业不惊人誓不休》, 就是间接引用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中的诗句, 这首诗前两句是“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本是用来形容写作态度严谨, 精益求精的。这则标题把“语”改成“业”, 把“死”改成“誓”, 是说从乡镇企业发展壮大起来的河北恒利集团, 为了走自己的发展之路, 用不到目的不罢休的英雄气概, 创造了如“康必得”等许多大家熟知的名牌。

“本是同鞋生, 相踩何太急”这也是某电台的一篇报道的题目。这则标题借鉴的是曹植七步诗中“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这里把原文换成“鞋”和“踩”, 符合题意, 引用的很恰当。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悬念, 吸引听众听完全文, 之后, 才知道是作者由宁波鞋子大战引发的反思。

间接引用古体诗词名句作标题, 要善于推陈出新, 这样往往能够出奇制胜, 紧扣听众心弦。

请看这样一篇批评性报道的题目:

“易燃蜂窝煤千呼万唤出不来”

这里间接引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名句“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人家千呼万唤终于出来了, 而易燃蜂窝煤是出不来, 这则标题是反其意而用之, 把原诗意思彻底推翻, 势必使听者有听完全文的欲望, 听完恍然大悟, 对官僚主义憎恨不已。

间接引用忌“滥引”, 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不分内容, 为标题的形式美一概引诗入题, 导致牵强附会。二是为猎奇而使标题半古半今, 令人生涩难懂。三是把原诗改的面目全非, 甚至文不对题, 令人贻笑大方。

篇9:古诗词名句积累的策略

首先,要研究揣摩小学课本中古诗文的选文标准。

一般而言,无论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都需遵照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特点。小学课本的选文标准一般是规范、简易,富有童趣,注重情感,饱含教育意义。其实,历代对于诗词教育都极为重视。孔子用《诗三百》作为教材,以此激励、教育弟子。对此,孔子的认识非常鲜明:“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现在的小学教材也是如此,在编排中始终遵循《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的理念与要求,注重启蒙式的教育。所以,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不仅词句优美、韵律生动、朗朗上口、浅显易懂,而且能通过教师的引导去体会古诗词中深蕴的情思,体悟独特的语言美、悠久的文化美、兼融和善的人文精神。为此,我们在选择、拓展课外古诗文积累材料时,也要向这个标准靠拢,这样,才符合小学学生的认知特点,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积累更多的古诗词,为人生积蓄情感,为将来积淀思想,为作文提供素材,让源源不断的知识之流汇聚成情感、思想的大江大河。

其次,激发学生积累古诗词句篇的兴趣。

在《训蒙大意》中,王阳明这样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必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古诗词的教育功能非常丰富,它涵盖智育、美育、德育等各个层面,对语言表达、陶冶情感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独特的效果。古诗词中所表现出的真挚的情感、生动的义理与深刻的教化并非现代文而能取代,所以,通过教师的选择和设计,把古诗词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各种功能开发出来,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的最后方法是教师的声情并茂。教师能够把古诗词选好、教好,教时声情并茂,陶醉其中,让学生身处其境,感同身受,那么,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也就自然而生。只不过,教师要做到这一点,除自身的情感积淀、教授方法之外,所选内容是否与小学生认知特点相一致,也是极为关键的一个因素。所以,激发学生积累古诗词句篇的兴趣,首先要从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入手。这样,选择了有学味、有教劲的句篇,教师才能提高自身的设计,在读、析、品、诵中让古诗词句的启蒙教育等功能毕现。

第三,分类积累,给学生以梳理、归纳的初步方法。

古诗词句中,写景的情景交融,状物的借物抒怀,抒情的袒露胸臆,寓理的议论至深。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分类积累,形成初步的梳理、归纳印象。大体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类积累。一是文采斐然、意境优美的,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杨柳岸,晓风残月”“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等等。二是意蕴深厚、回味无穷的,如:“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等。三是情感沛然、撩人心绪的,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等。

朱熹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的,学习就是这样,积累的多了,知识就会像源源不断的活水,就会使人的心境像池塘那样明亮,富于智慧。之所以说在小学阶段重视古诗词句的积累,原因也在这里。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厚厚地积。学生积累的多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厚积而薄发,无论说话、写作或是工作,喷涌而出的快意才会多呢。

篇10:春节的古诗词名句

2、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3、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罗隐《岁除夜》

4、大雪南飞雁,一字冲天,龙年好景福禄传。万水千山难相见,祝愿无边!秦宋过千年,汉武执鞭,神州处处留遗篇。辞岁迎新更万象,春满人间。——《浪淘沙·贺新年》

5、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范成大《卖痴呆词》

6、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7、漫步空间又一年,唱吟赋和友情绵。迎新辞旧抒胸臆,共谱诗坛锦绣篇。——漫岗秋叶《新年寄语》

8、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袁宏道《迎春歌》

9、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范成大《卖痴呆词》

10、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11、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12、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13、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14、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15、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16、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17、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18、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篇11:古诗词的名句摘抄

古诗词好句1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西晋·陈寿·三国志)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西晋·陈寿·三国志)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西晋·李密·陈情表)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东晋·陶渊明·移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

古诗词好句2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东晋·陶渊明·饮酒)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东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王献之传)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晋·陆机·文赋)

古诗词好句31、十年花骨东风泪,几点螺香素壁尘。——史达祖《鹧鸪天·搭柳栏干倚伫频》

2、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3、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4、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

5、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于谦《立春日感怀》

6、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7、稻花香里说丰年。——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8、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宫。——李白《结客少年场行》

9、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10、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11、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

古诗词好句4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偶成》

拔毛能济世,端为谢杨朱。——黄庭坚《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苏舜钦《水调歌头·潇洒太湖岸》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吕岩《牧童》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李商隐《无题·八岁偷照镜》

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辛弃疾《满江红·和范先之雪》

到得却相逢,恰经年离别。——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李白《阳春歌》

古诗词好句5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李商隐《隋宫》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王维《少年行四首》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陈维崧《南乡子·邢州道上作》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王籍《入若耶溪》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李益《上汝州郡楼》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谢灵运《岁暮》

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纳兰性德《卜算子·新柳》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上一篇:后门技术及rootkit工具Knark分析及防范WEB安全下一篇:玩摩天轮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