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2024-04-16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共9篇)

篇1:《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说课稿

课时:一课时 课型:欣赏·评述

一、教材分析: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中第一部分中国美术鉴赏的第三课。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内容之一,本课内容设置主要是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中国古代建筑物,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了解古代建筑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情感和立场。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故宫的布局以及建筑对封建皇权思想的具体表现,认识古代园林设计的艺术特色。

(2)帮助学生掌握鉴赏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规律。重在理解,养成独立的分析能力。

(3)学生可以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自己已知的知识,结合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二、学生分析: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的积累。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高中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却力不从心,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紫禁城的整体布局,以及建筑对封建皇权思想的具体体现。(2)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3)认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

五、教学难点:

古代建筑中有较多的专业术语,需要结合具体图像讲述。

六、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美术教科书

学生准备:美术教科书,中国古代历史教科书

八、教学过程(课件展示):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5分钟)

① 让学生交流课前通过历史课本所了解到的有关中国古代建筑方面的知识,并谈一谈为什么历史书会出现这些古代建筑,它与美术鉴赏有何联系? ② 展示课题:《华夏意匠—建筑艺术》(2)讲授新课(30分钟)

① 纵贯北京城的紫禁城中轴线上的宫殿建筑群: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体的前朝区;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的内廷区。作为中轴线前奏的天安门──午门,作为中轴线终结的御花园和神武门。以紫禁城为中心,由皇城、内城、外城共同构成的北京城总体布局。

(板书)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①木结构;②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故宫总体规划(板书)(图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故宫整体布局及原因 古代建筑屋顶样式的等级区分: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硬山顶(幻灯片展示屋顶样式)

② 城内多种建筑、雕刻、彩画等综合构成的金碧辉煌的皇家气象与森严的等级区分。天坛祈年殿建筑结构及金漆彩画体现人与天地和谐统一理念。(板书)古代建筑彩画等级的体现

古代建筑彩画的分类:和玺彩画,用于主要宫殿

旋子彩画,用于不同建筑上

苏式彩画,多用于园林建筑 ③ 园林艺术的艺术手法。

(板书)中国古代园林分类:a.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b.私家园林:留园,拙政园,网师园

园林艺术的构成:a.自然环境的山形水势,包括人工叠山和开凿的泉流湖水 b.建筑物及其特殊的人文内涵 c.园林内的树木花卉 d.园外大环境的景观氛围

(幻灯片展示)让学生观察并讨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差异

各类型课件出示一个作品,让学生进行分析(3)课堂小结(5分钟)

由故宫的别称 ——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课题)——主体依次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特点。重点:故宫建筑群和天坛(从结构、人文、形式来鉴赏)。充分突出主题“皇权的象征”,鉴赏了中国皇家建筑的根本点。

而园林艺术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渗透了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它取法自然,高于自然,荣建筑和自然美为一体,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这不仅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篇2:《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第一部分: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经典——宏伟、壮丽的紫禁城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重点了解建筑对封建皇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

2、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3、认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教学重点:

1、结合实例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2、故宫体现古代礼制思想、帝王的绝对权势,给人予以强烈的精神震撼。教学难点:

古代建筑中有较多专业的术语,需要结合具体图象讲述。教学过程: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一、导入:

你知道紫禁城一共有多少间房子吗?(9999.5间)

紫禁城屋顶瓦基本上是黄色的,(皇帝、皇后)个别也有绿的,(嫔PIN妃)为什么?

二、讲授新课: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板书)

(教师讲解):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占地七十二万余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达10多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相围绕,城墙的四角还分别建有角楼,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

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板书)(1)木结构(板书):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板书)之妙。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板书):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除园林外,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例:北京四合院(板书)

2、中国古代建筑(板书)

提示: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板书),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1)、故宫的总体规划(板书)(图示)请同学们观察,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中轴线式布局,左右对称(板书)。)(问?)请思考: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生回答:体现了等级制度严格和皇权威严(板书),封建时代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的思想。)(师总结):故宫由于是皇宫,所以一切都以皇帝为中心,体现严格的等级制度,除了整体布局以外,其他的装饰也是这样,我们接着欣赏。(2)、故宫的屋顶样式的等级区别(板书)(教师讲解):中国古代的屋顶样式繁多,而且有严格的等级区别,根据房屋的重要性来灵活运用。其中中国古代五大屋顶等级的排列如下: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硬山顶(板书)欣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午门、太和门、等,教师讲解,学生体会建筑的重要性与屋顶样式的关系。太和殿:皇帝进行朝会和举行重要典仪的地方,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最重要的大殿,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中和殿:皇帝到太和殿举行重要典仪前作准备的地方,在前朝三大殿中地位最低,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攒尖顶。

(教师讲解):同学们可以看到,随着建筑物地位的变化,建筑的屋顶样式也随之变化,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等级性的鲜明体现。此外,建筑的彩画也是同样的制作方式。

(3)、故宫中建筑彩画的等级体现(板书)(教师讲解):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的另一显著特征是色彩的运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为防腐措施,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俗话所说的“雕梁画栋”,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建筑彩画用青绿色略加点金,在白色石台基的衬托下,各部分轮廓鲜明,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富丽堂皇。在封建社会中,色彩的使用也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黄色是最尊贵的颜色,绿色次之。所以,主要宫廷建筑的用色十分严格。这在建筑彩画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建筑彩画的分类:(板书)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A、和玺彩画:用在主要宫殿,以龙为主要题材,其中又分为金龙和玺、龙风和玺、龙草和玺等。其中金龙和玺使用大量沥粉(用胶、油、粉调成膏,在彩画上画凸起线,上覆明亮的颜色,以加强彩画立体感、层次感的手法)贴金,最为富丽。

B、旋子彩画:以旋子花为题材,按照叠晕(用同一颜色调出二至四种色阶,依次排列绘制装饰色带的手法)和贴金的多少,分为六个等级,用在不同等级的建筑上。

C、苏式彩画:以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福寿字等为题材,比较灵活,多用在园林建筑中。

三、赏析天坛和其他建筑: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中山陵设计者吕彦直(1894年—1929年)字仲宜,又字古愚,天津人,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1913年公费派赴美国在康奈尔大学建筑系深造五年。1921年回国,先在上海中南建筑公司任职,后自设彦记建筑事务所。1925年5月,国民政府总理葬事筹备委员会向海内外征集中山陵设计图案,吕彦直的设计获头奖,被聘为中山陵建筑师。中山陵于1926年3月12日奠基,1929年建成。

贝聿铭和香港中银大厦:贝聿铭,华裔美籍建筑师。1917年生于广州,1935年赴美国留学,194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学位。1946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58年在纽约成立个人的建筑师事务所,曾获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法国建筑学会金奖、日本帝赏奖。1983年获代表建筑界最高荣誉的普利兹建筑奖,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自由奖。贝聿铭建筑设计的特色是简洁利落、合理,有秩序性。他的代表作品有科罗拉多州美国大气研究中心、台湾东海大学卢斯纪念教堂、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候机楼、新加坡中国银行办公楼、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北京香山饭店、巴黎卢浮宫入口玻璃金字塔大厅、香港中国银行大厦(1982年—1991年)等。香港中银大厦高70层,岿然耸立于密密麻麻的高楼群之上,楼体结构每13层以斜构件加固,使大楼纵向和横向的负荷全部转移到四根角柱上,它代表了一种新型的建筑。雨后春笋般的建筑形象,象征着香港美好的前景。

四、小结: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五、布置课外思考:

中国古代建筑如何体现皇权大一统思想?

第二部分: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教学目的:

① 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② 结合实例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和具体经验。内容结构:

① 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② 私家园林以苏州为最盛,设计以中国山水画为蓝本,追求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形成浓郁的人文环境。

③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经验。明代计成《园冶》一书对园林选址、布局、叠山、选石、因借等作了系统的论述。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教学过程: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一、导入:你们游览过哪些园林?去过苏州园林吗?

二、新课:

我国远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利用自然山水或者摹仿自然山水作为园林造景的主题,这比西方18世纪兴起的英国“风景式”园林大约要早两千多年。著名的圆明园,它的一百余个景区之中约半数是自成一体的小园林,因此而被西方人誉之为“万园之园”“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过去的造园匠师们口授心传,多少都接受一些诗画方面的陶冶,而著名的造园家如计成、张南垣父子、戈裕良等更是精于此道。

历来的文人画家也多有直接参与园林规划设计的,其中如唐代的王维、白居易,宋代的赵佶、司马光,元代的倪元镇,清初的石涛、李渔等人,为了渲染园林的诗的情调,常常借助于各种音响效果。寄畅园“八音涧”、谐趣园“清琴峡”的流水丁冬,沧浪亭“听橹楼”的欸乃桨声,乃至风动竹篁有如碎玉倾洒、松涛之若天籁清音,都能以“音”入景。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那“凰尾森森、龙吟细细”更是绘声绘色,点出园林浓郁的诗情画意。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播放课件:读图认识感知江南水乡——苏州及园林。

1、师:如诗如画的苏州园林是如何体现出她的巨大艺术魅力的呢? 讨论,指名说说,师板书:“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园林艺术的构成:

a、自然环境的山形水势,包括人工叠山和开凿的泉流湖水; b、建筑物及其特殊的人文内涵; c、园林内的树木花卉; d、园外大环境的景观、氛围。中国造园艺术是多方面因素的配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2、讨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有何差异。

皇家园林代表作有北京的圆明园、颐和园和北海。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为造园的鼎盛时期。皇家园林布局以江南园林为参照,并以神话传说的东海三神山进行设计、构思,以其博大恢宏的总体气象和宫殿群的特殊政治意义形成自己的特色。北京皇家园林在近世曾遭受外国侵略者的严重破坏与抢掠。

三、总结: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园林艺术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渗透了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它取法自然,高于自然,融建筑美和自然美为一体。

四、拓展:

了解更多关于园林的文章和图片。华夏意匠——建筑艺术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的美术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三课华夏意匠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教材分析

以木结构为主要特色的中国古代建筑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通过学习中国建筑艺术,让学生们对中国华夏文明和辉煌艺术有更深刻的了解。学情分析

如果能带学生参观一下历史名胜建筑,身临其境会更好的感受中国建筑的辉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经典——宏伟壮丽的紫禁城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重点了解建筑对封建皇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2、认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3、结合实例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和具体经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结合实例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故宫体现古代礼制思想、帝王的绝对权势,给人予以强烈的精神震撼。

2、难点:古代建筑中有较多专业的术语,需要结合具体图象讲述;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教学流程示意 1.导入讲授新课 2.讲解课程内容 3.提问讨论

4.总结布置课外思考 教学过程

1、导入:你知道紫禁城一共有多少间房子吗?(9999.5间)

紫禁城屋顶瓦基本上是黄色的,(皇帝、皇后)个别也有绿的,(嫔妃)为什么?

2、讲授新课: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板书)

(教师讲解):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占地七十二万余平方米,南北长 961米,东西宽 753米。四周有高达10多米的城墙和宽 52米 的护城河相围绕,城墙的四角还分别建有角楼,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

3、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板书)

(1)木结构(板书):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板书)之妙。(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板书):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除园林外,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例:北京四合院(板书)

4、中国古代建筑(板书)提示: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板书),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1)、故宫的总体规划(板书)(图示)请同学们观察,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中轴线式布局,左右对称(板书)。)(问?)请思考: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生回答:体现了等级制度严格和皇权威严(板书),封建时代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的思想。)(师总结):故宫由于是皇宫,所以一切都以皇帝为中心,体现严格的等级制度,除了整体布局以外,其他的装饰也是这样,我们接着欣赏。

(2)、故宫的屋顶样式的等级区别(板书)(教师讲解):中国古代的屋顶样式繁多,而且有严格的等级区别,根据房屋的重要性来灵活运用。其中中国古代五大屋顶等级的排列如下: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硬山顶(板书)欣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午门、太和门、等,教师讲解,学生体会建筑的重要性与屋顶样式的关系。太和殿:皇帝进行朝会和举行重要典仪的地方,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最重要的大殿,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中和殿:皇帝到太和殿举行重要典仪前作准备的地方,在前朝三大殿中地位最低,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攒尖顶。

(教师讲解):同学们可以看到,随着建筑物地位的变化,建筑的屋顶样式也随之变化,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等级性的鲜明体现。此外,建筑的彩画也是同样的制作方式。(3)、故宫中建筑彩画的等级体现(板书)(教师讲解):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的另一显著特征是色彩的运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为防腐措施,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俗话所说的“雕梁画栋”,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建筑彩画用青绿色略加点金,在白色石台基的衬托下,各部分轮廓鲜明,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富丽堂皇。在封建社会中,色彩的使用也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黄色是最尊贵的颜色,绿色次之。所以,主要宫廷建筑的用色十分严格。这在建筑彩画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建筑彩画的分类:(板书)

A、和玺彩画:用在主要宫殿,以龙为主要题材,其中又分为金龙和玺、龙风和玺、龙草和玺等。其中金龙和玺使用大量沥粉(用胶、油、粉调成膏,在彩画上画凸起线,上覆明亮的颜色,以加强彩画立体感、层次感的手法)贴金,最为富丽。

B、旋子彩画:以旋子花为题材,按照叠晕(用同一颜色调出二至四种色阶,依次排列绘制装饰色带的手法)和贴金的多少,分为六个等级,用在不同等级的建筑上。

C、苏式彩画:以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福寿字等为题材,比较灵活,多用在园林建筑中。

5、赏析天坛和其他建筑:中山陵设计者吕彦直

(1894年—1929年)字仲宜,又字古愚,天津人,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1913年公费派赴美国在康奈尔大学建筑系深造五年。1921年回国,先在上海中南建筑公司任职,后自设彦记建筑事务所。1925年5月,国民政府总理葬事筹备委员会向海内外征集中山陵设计图案,吕彦直的设计获头奖,被聘为中山陵建筑师。中山陵于 1926年3月12日 奠基,1929年建成贝聿铭和香港中银大厦

贝聿铭,华裔美籍建筑师。1917年生于广州,1935年赴美国留学,194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学位。1946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58年在纽约成立个人的建筑师事务所,曾获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法国建筑学会金奖、日本帝赏奖。1983年获代表建筑界最高荣誉的普利兹建筑奖,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自由奖。贝聿铭建筑设计的特色是简洁利落、合理,有秩序性。他的代表作品有科罗拉多州美国大气研究中心、台湾东海大学卢斯纪念教堂、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候机楼、新加坡中国银行办公楼、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北京香山饭店、巴黎卢浮宫入口玻璃金字塔大厅、香港中国银行大厦(1982年—1991年)等。香港中银大厦高70层,岿然耸立于密密麻麻的高楼群之上,楼体结构每13层以斜构件加固,使大楼纵向和横向的负荷全部转移到四根角柱上,它代表了一种新型的建筑。雨后春笋般的建筑形象,象征着香港美好的前景。

6、小结

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7、你们游览过哪些园林?去过苏州园林吗?

我国远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利用自然山水或者摹仿自然山水作为园林造景的主题,这比西方18世纪兴起的英国“风景式”园林大约要早两千多年。著名的圆明园,它的一百余个景区之中约半数是自成一体的小园林,因此而被西方人誉之为“万园之园” “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过去的造园匠师们口授心传,多少都接受一些诗画方面的陶冶,而著名的造园家如计成、张南垣父子、戈裕良等更是精于此道。历来的文人画家也多有直接参予园林规划设计的,其中如唐代的王维、白居易,宋代的赵佶、司马光,元代的倪元镇,清初的石涛、李渔等人,为了渲染园林的诗的情调,常常借助于各种音响效果。寄畅园“八音涧”、谐趣园“清琴峡”的流水丁冬,沧浪亭“听橹楼”的欸乃桨声,乃至风动竹篁有如碎玉倾洒、松涛之若天籁清音,都能以“音”入景。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那“凰尾森森、龙吟细细”更是绘声绘色,点出园林浓郁的诗情画意。

播放课件:读图认识感知江南水乡---苏州及园林

(1)、师:如诗如画的苏州园林是如何体现出她的巨大艺术魅力的呢?

讨论,指名说说,师板书:“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园林艺术的构成a、自然环境的山形水势,包括人工叠山和开凿的泉流湖水;

b、建筑物及其特殊的人文内涵;

c、园林内的树木花卉;

d、园外大环境的景观、氛围。中国造园艺术是多方面因素的配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2)、讨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有何差异。

皇家园林代表作有北京的圆明园、颐和园和北海。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为造园的鼎盛时期。皇家园林布局以江南园林为参照,并以神话传说的东海三神山进行设计、构思,以其博大恢宏的总体气象和宫殿群的特殊政治意义形成自己的特色。北京皇家园林在近世曾遭受外国侵略者的严重破坏与抢掠。

板书设计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1)木结构(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北京四合院 中国古代建筑:(1)、故宫的总体规划(2)、故宫的屋顶样式的等级区别 建筑彩画的分类:A、和玺彩画B、旋子彩画C、苏式彩画 教学反思

园林艺术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渗透了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它取法自然,高于自然,融建筑美和自然美为一体。

1.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篇3:华夏意匠,浅思古建筑的弹性思维

我所理解的这种不同, 则体现在中国古建筑讲究的弹性思维上。书中讲道, “中国人对一切人工物品的设计、对使用的要求都保持很大的灵活性, 即便使用情况有了变化也可同样应用。”这一点体现到建筑设计中, 即是以使用者的实际需求为基准, 并使规划设计有一定的弹性, 便可适应不同的需求。

好比由于“礼”被中国古代统治阶级提高成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 于是遵循“礼”, 便成为中国古建筑的核心要求。古建筑的屋顶讲究尊卑, 四阿和九脊不能随便安在官员或平民的屋子上。城墙从开始的圆形变成后来的四四方方, 变成了君子的形状, 里面也多少有点天圆地方的礼制思想。墨子的“宫墙之高, 足以别男女之礼”亦是一例。《营造法式》是古代中国的一本建筑手册, 它不只是为了建立模数化的科学标准, 让工匠们对建筑的尺度了如指掌, 也是为了确定一种制度。建筑的制度同时也是政治的制度, 依然是建筑使用者的需求——“礼”的体现。

除此之外, 中国的木构建筑在先秦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已经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建筑形式了, 相较于西方的砖石为主的承重墙结构建筑, 其建筑周期更是短了许多。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及其广场施工时间长达一个世纪, 而中国帝王的新宫都要在几年或是十几年内完工, 以便皇帝们在有生之年可以享受起来。中国这种实用的建筑思想正如明代一位造园学家的《园冶》里所讲, 人和物的寿命是不相称的, 物可传至千年, 人生却不过百岁。我们所创造的环境与预计自己可使用的年限相适应便足够了。

而为了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中国古建筑设计灵活、实用性高的特性则更加凸显。四合院便是中国弹性建筑的最高典范。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及平面扩展为主, 不论你是走进某个官府, 大户人家的庭院, 还是佛寺道观, 其建筑形式都极其相似, 一样的前厅、东西走廊、厢房、几进几出的平面扩展方式。但这种相似的建筑模式, 让不同需求的使用者在居住时又毫无违和感, 极大地体现了弹性建筑的智慧。

篇4:探秘寻踪华夏建筑魅力长卷

刚进正门,映入眼帘的是前建筑界泰斗罗哲文先生所题的“中国古代建筑展”几个金色大字。博物馆馆长徐明介绍说,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镌刻着人类社会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成就,被视为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贡献的标志。中国古代建筑更包含着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是古人留下的一份宝贵财产。先农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修。1991年9月,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在这里落成,正式对外开放。此后经过几年的修缮和复建,一座完整的明代皇家坛庙建筑群已恢复雄伟的英姿。

古今结合展示建筑文化深邃内涵

徐明馆长说,如今的博物馆分为先农坛古坛区、中国古代建筑展以及北京先农坛历史文化展三个参观区域,以古代坛庙氛围和现代展览形式相结合来展示建筑文化的深邃蕴含。

徐明馆长说,中国古代建筑展和北京先农坛历史文化展是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前者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类型、精湛的建筑技术及辉煌的艺术成就;后者展示了先农坛近600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展览以丰富多彩的文物、图片、照片、模型等反映中国建筑的灿烂成就;以独树一帜、雅俗共赏的展览体例、编制来展示中国古代建筑的风采神韵。

先农坛古坛区

徐明馆长介绍,先农坛古坛区包含了位于太岁殿南侧的具服殿、观耕台、一亩三分地、地祇坛石龛和先农神坛。观耕台是皇帝观看大臣行耕礼的观礼台,建于清乾隆十九年,砖石结构,须弥座以黄绿琉璃砖砌筑,装饰精美。台西是皇帝亲耕田,即一亩三分地。台北大殿为具服殿,是皇帝亲耕之前的更衣之所。

天神地祇坛是明嘉靖时期根据典章制度改革的需要,于先农坛内坛南门外增建,用以供奉风云雷雨、山岳海渎等神灵,以祈求风调雨顺,保佑农业丰收。天神、地祇坛形制现已无存,目前尚有保存完好的地祇坛石龛座移入博物馆内,以绿色植物示意地祇坛原有形制。

先农神坛位于地祇坛石龛西侧,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坛台座北朝南,四面各建有八层台阶。明清时期,仲春时节皇帝亲临或遣官来此拜祭先农。

中国古代建筑展

太岁殿是先农坛内最大的单体建筑,包括拜殿、太岁殿正殿及东西配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又叫太岁坛。明嘉靖以前,太岁、风云雷雨、山岳海渎等神灵都在此供奉,此后则专门用来祭祀太岁及十二月将等自然神祇。明清时期,每年冬至或翌年立春及遇到水旱灾害时,都要在此进行祭祀太岁的活动。

徐明馆长介绍,太岁殿、拜殿、西配殿如今是中国古代建筑展区域,共分为五个主题。其中拜殿展出的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简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脉络以及所呈现出的主要特点和艺术风格。

太岁殿正殿中间是祭祀太岁——太岁坛复原陈列,复原了清光绪末期(1900年以后)太岁坛的祭祀场景。古人把木星称为“太岁”,所以它既是星辰,又是民间奉祀的神灵。原来是作为明代山川太岁、天神地祇诸神合祀的地方,明嘉靖年间分建天神地祇坛后,殿内只供奉太岁神,并一直持续到清亡。太岁殿正殿左侧区域展出的是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技艺。中国古代建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建筑风格,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中延续时代最长、流域最广的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右侧区域展出的是匠人营国——中国古代城市。城源于政治统治与军事防御,市源于经济发展。二者的逐渐合称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轨迹。

另外,西配殿是中国古代建筑类型欣赏。展厅以住宅、宫殿、园林、坛庙、陵墓等中国古代建筑的几种主要类型作为重点,将其功能、形态作出了系统说明。

徐明馆长说,中国古代建筑展诠释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奥,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从茅茨土阶的原始状态发展到明清时代城墙高筑、布局严整的宫廷建筑所走过的漫长里程,展示了我国古代建筑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成就。

徐明馆长还介绍了一个花絮,中国古代建筑展中,像门墩、石敢当这些小物件,不少都是博物馆人员从北京大街小巷的胡同里发现的。十多年前正好是北京改造如火如荼的拆迁期,工作人员常常骑着三轮车串胡同,那些废弃的古旧“垃圾”却是我们眼中的“宝贝”。当时的先农坛石墩、石龛都散落在坛区各处,博物馆工作人员将其梳理后登记造册、妥善保管,完成了先农坛文物的摸底,并在展览中展出。

先农坛历史文化展

位于太岁殿西侧的神厨院落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祭祀先农坛内诸神准备牺牲祭品及存放先农神牌位的地方。徐明馆长介绍说,神厨院落是先农坛历史文化展区域,但这里因内部修缮,自2014年6月20日起暂停开放。

徐明馆长说,这部分展区主要介绍的是先农坛的历史沿革和建筑风貌。另外还有展现清代皇家祭祀先农之神和亲耕田的礼仪过程、祭祀陈设、祭祀礼器,以及相关制度等方面的文化。最后是古代祭农文化介绍。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农业起源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前。炎帝神农氏,是传说中华夏民族的先祖之一,也是中国农业文明开创者的化身。自汉代起,祭祀先农被列入国家典章制度,并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祭祀先农之神,既是中国古代祭农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农神崇拜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稀世国宝”隆福寺藻井

说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徐明馆长说,“先农坛古建筑群本身就是我们的镇馆之宝。此外,在中国古代建筑展上,我们重新恢复了隆福寺四组藻井。藻井是我国传统建筑中顶棚上的一种装饰处理,是小木作装修技术施展的高峰。隆福寺这些藻井是改革开放初期被文物部门抢救下来的,幸运地躲过了隆福寺被焚的劫难,我们馆一直妥善保管。”

其中安居在太岁殿殿顶的这组“云顶天宫”造型藻井,被誉为“稀世国宝”,属于国家一级文物。这组藻井原挂在隆福寺正觉殿释迦摩尼佛顶部,上下共分六层,每层圆形主框架上均细雕云纹图案。在一、二、三、五层上布置有琼楼玉宇的天上宫阙,天宫下为彩绘的二十八星宿神像,宫阙里有仙人天女,都是精雕细琢而成,表情神态极为细腻,惟妙惟肖。藻井的最上方是一幅星象图,存星1400颗,据说此图是参照唐代一幅星象图绘制。在藻井外围,与室内天花板及藻井一、二层相平的为一正方形井枋,其上彩云缭绕中立着一个个神像,而此间天花下(即藻井第三层四角)又有木雕四大天王支撑。整座藻井美轮美奂,是独一无二的珍品。

徐明馆长最后说道,先有中轴线,后有北京城。作为中轴线上与天坛交相呼应的祭祀建筑,先农坛经历了近600年的风雨沧桑,从为帝王服务的建筑到而今的文物遗迹,它无处不体现着历史、文化、艺术的价值。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坐落于此,就有责任担负起梳理先农坛历史、展示先农坛精髓的任务,在恢复北京城原貌和中轴线申遗的工作中,尽一份力量。

正是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帝王及百姓们都非常崇敬先农神,先农坛也就成为人们心中的圣地。走出博物馆,流连于这些古老的建筑间,感慨古人精湛技艺的同时,回味着窗棂斗拱间带来的凝重气息,体会到建筑作为一门艺术的永恒之美。穿梭在各个展厅,如同游走于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华夏民族七千年建筑文明史一一浮现眼前。

篇5:浅析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意匠(共)

【摘要】通过探究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与诗画、人文以及自然地关系来分析其意匠的表达。

【关键词】中国古代园林建筑、诗画、人文、自然、意境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园林,与中国文明的历史一样悠久。其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明显,而又多采多姿,极具艺术魅力。从其造园手法上来看,方法虽然不尽相同,但主要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等为物质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限的,具有高度的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如何从与诗画、人文以及自然的关系中体现和表达其意匠。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意匠之与诗画的关系。其实谈到中国的园林意境,就不能不谈诗画。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和中国诗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它们相互影响而发展,常常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意境和情怀。因此它比一般的建筑蕴藏着更大、更多的艺术目的。再说,意境首先就是中国古典诗画的美学范畴。单从园林设计的构思和主题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古代园林有模仿名山大川、历代古迹之意,可以说这也是中国艺术创作的一种传统的方式。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就说到:“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一语道破造园与作诗文无异,从诗文中可得造园之法,而园林又能兴游已成诗文。诗文在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它直接参与园林景象的构成。从中国古代大大小小的园林建筑中的匾额、碑刻和对联可以看出,诗文并不是起着无足轻重的装饰作用,而是组成园景的重要因素,它们能营造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气氛,以此来烘托园林的主题,表达园林的意境。细数中国古代园林,不乏“留园”、“拙政园”、“怡园”这些“标题园”,以此突出园林的主题思想和主旨情趣,也不乏“长流天地间”、“与谁同坐轩”、“长堤春柳”这些用诗文作园内景点的点题和情景的抒发。当然,以对联结合建筑的形式来抒发情感以及表达园林意蕴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常用手法。如扬州瘦西湖的“长堤春柳”亭的楹联是“佳气溢芳甸,宿云澹野川”,“月观”的对联是“月来半地水,云起一天山”,“钓鱼台”的对联是“浩歌向兰渚,把钓待秋风”等等,或哲理发人深思,或抒情怀令人神怡,或切主题启人心智,成为园林艺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园林的精华所在。这些诗文在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作用还表现在促使景象升华到精神的高度,也就是说对园林意境的开拓作用。众所周知“诗画同源”,既然中国古代园林建筑追求诗的意蕴,那就不可能不讲画的意蕴。其实中国不少古典园林都是由画家设计和参与建造的,画家们将绘画的道理融会贯通于造园之中,决定了中国古典造园方式以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无限的意境,即所谓的“以小见大”、“咫尺山林”。园林意境虽然不等同于诗画的意境,但谈论园林的意境却也万万不能撇开诗画的意境。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意匠之与人文的关系。把客观的“景”和主观的“情”联系在一起,把自我引入自然环境之中,这使得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吐露出丝丝的人文气息。古语有云:“景妙何在?曰:妙在知与不知之间。知者,知其妙,悉其好恶;不知者,不知其所以然也。”这句话一语道破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所在。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园林建筑追求的不是呈现在人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而是追求象外之象,言外之意。可见其与人以及人的思想关系之密切。中国古代园林的生成实质上是造园主内心情感的、哲理体验等最大限度的凝聚物,可见其与中国哲学思想以及传统文化也是密不可分的。儒家哲学思想的体系中不把自然看作异己力量,而是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有“天人合一”、“万物与吾一体”之说。这些思想的形成,同样影响到中国古代园林的建造,于是乎“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也就成为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苏州沧浪亭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俱有情”就表现出园主把自己看成与自然浑然一体的那种闲适的心情,折射出来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园林的主题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外道教的“道法自然”,禅宗思想中的“梵我合一”其实都或多或少的融入到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设计和建造中。意在于人,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意境并不是简单的通过园林中有限的景象就能表现出来,而是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传统文化密切相关,最终还是要通过人这个媒介得以表达,因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人文意蕴着实深厚。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意匠之与自然的关系。“效法自然”是一种传统的造园构思,意即在人工风景中同样尽量避免显露人为的痕迹。为了表现自然,造山理池成为了造园最主要的因素,而植物又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筑山是造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开创人为造山的先例还要追溯到秦汉的上林苑,掘太液池之土堆成岛,以此象征东海神山。后又有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此由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此外,魏晋南北朝以及唐宋时期的叠山,明清时期造山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都体现出了造山已近自然之意。不论是那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使其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因此,理水成为了造山之外的另一种造园因素。大自然中以动水为主,而园林却是以静水为主,但此处的静水并不单调,因为人们可以通过欣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以寻求一种寂静深远的境界,此又为人生一大幸事。虽然自然园林以静水为主,但是也不乏一些水景表现出一种动态美,当然中国古代园林中的动水不像喷泉,也不是那种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此外,植物也是造山理水不可缺少的因素,为了更加贴近自然,为了表现自然美,中国古代园林在造园的时候对植物的选择也极其考究,一讲姿美,二讲色美,三讲味香,在追求自然美的同时又往往表达出人的精神境界,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瑕,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等等,古木繁花,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毋庸置疑,崇尚自然,效法自然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所遵循的准则之一,更可贵的是在与自然相切合的同时融入了自然之外的一些事物,特别是人的思想和情感,这使得中国古代园林更具意蕴,当然,这需要我们具有一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眼睛,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以此可见,中国古代园林可谓是效法自然却高于自然,将无穷无尽的意蕴蕴藏在丰富的景物之中,确实体现出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以及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更高的精神境界的追求。

如诗如画的中国园林,集建筑、书法、文学、园艺之精华,它隐去了西方园林那种无论建筑还是花坛树木造型都留下明显的人工痕迹,也摒弃了日本园林那种一味淡然的“枯山水”,而体现出一种模仿自然,艺术手段又不外露的完美境界。更重要的是它通过诗画,以及它与中国自古以来深厚的人文环境的关系所表达的出来的意境,此外它与自然和谐关系所透露出中国人骨子里尊重自然的思想是相吻合的。作为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传输媒介和表达的载体,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的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篇6:《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1928年12月29日, 北伐战争宣告成功, 全国基本统一。

从民国建立到北伐结束, 中国人为实现和继承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和遗志, 为消除军阀割据、捍卫共和民主政权持续奋斗, 众多革命将士为中华民族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浴血奋战、壮烈殉国。

国民政府为“眷念前劳, 凯旋者概予登庸;惨逝者追加抚恤。惟兹阵亡将士, 杀身成仁, 尸骨遍野, 忠魂无依, 乃拟搜集阵亡将士骸骨, 建筑公墓, 安慰忠魂”1, 设计建造了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这组宏大的纪念建筑群。

1.灵谷寺旧址

1.1 沿革

灵谷寺位于紫金山东。六朝“梁天监十三年, 以定林寺前冈独龙阜葬志公”2。第二年 (515年) , 梁武帝在宝公塔前为神僧宝志建造开善寺。是年, 钟山一带庙宇林立, 而开善精舍规模为最。南朝不少帝王、皇亲贵戚, 曾来此行香、赋诗。历代以降, 灵谷寺流风如缕。

明洪武九年 (1376年) , 太祖朱元璋把寺庙迁到钟山东南麓, 更名“灵谷禅寺”, 并题写“第一禅林”匾额, 此时的灵谷寺为《金陵梵刹志》所载三大刹之一:灵谷、天界、报恩。3

民国十八 (1929) 年九月, 公墓筹备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定, 就“灵谷寺殿址改建阵亡将士墓, 原有之佛像迁入龙王堂中, 大雄殿基移建于龙王堂之后, 无量殿则改建为阵亡将士祭堂”。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改名灵谷公园。据此, 灵谷寺成为一处集陵墓、寺庙、公园三位一体的文化景区, 独具特色。

1.2 建筑遗产

民国初, 灵谷寺因历次战乱, 旧址仅遗留下砖构的无量 (梁) 殿、山门遗址, 余皆废。

2.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

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 占地约一平方公里, 总平面恰成纪念性丰富的十字架形 (图1) 。

主体建筑沿中轴线次第展开:正门 (图2) 、牌楼、祭堂、第一公墓、纪念馆、纪念塔等, 两侧对称布置第二公墓 (今邓演达烈士墓址) 、第三公墓。5

建筑群充分利用原有地形环境, 力求与已有建筑风格相一致而又有自身的特色。

3.建造过程

3.1 成立筹备委员会

1928年11月,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建议设立建筑阵亡将士公墓筹备委员会6 (以下简称筹委会) 。

筹委会最初设在中央党部内。1929年9月第五次筹备委员会议, 议决以灵谷寺旧址为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墓址。随后, 筹委会搬至灵谷寺办公。筹委会凡遇重大事件均开会解决, 先后17次会议才开工。

3.2 确定方案

1929年9月, 著名建筑师墨菲被聘为阵亡将士公墓建筑师。

1931年3月, 方案确定。3月25日, 蒋介石至灵谷寺听取筹委会汇报公墓方案, 并实地察看。蒋介石认为“第三公墓地势太觉卑洼, 主张向西南迁至约距二百尺之高岗上, 并因高岗狭窄, 主张将东西二穴 (即第二、第三公墓) 原定直径各四百尺改为各三百尺”7。墨菲重新修改方案, 公墓随后正式开工。

3.3工程建设

自1929年筹备以来, 1931年3月正式动工, 至1935年11月完工, 历时六载。

全部建设工程均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1930年12月16日, 筹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决议, 全部工程归馥记营造厂承建, 工程分期付款, 预付建筑费贰拾万元8, 包价80万 (后改为92万) 。

墓门工程。将原有红山门“改为十尺八寸阔, 边门改至八尺阔, 其他部分斟酌比例放大”。9

祭堂工程。1931年1月13日, 筹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议采取公开登报招标, “登报招标十五日起, 登报一星期, 一月底截止一切办法悉照上次招标方法办理投标保证金定为洋1000元, 押图费10元, 请建筑师先行估价”。2月3日筹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决议, “由馥记以12万元承修所有本会已购材料及已做成之木架木壳等概归馥记以抵所减之价3864元”。10

纪念馆工程。除根据建筑师设计方案进行正常施工外, 筹委会对一些细节也给出具体意见。1933年4月17日, 筹委会第十六次常务会议决议, “ (纪念馆) 外廊宫灯改为贴顶圆灯;内部用小宫灯与贴顶圆灯相间;中间用大宫灯一盏”。11

纪念塔工程。1933年4月17日, 筹委会第十六次常务会议作出决议:1、镌刻石碑案。追认4月5日本会与北平恒盛石厂张书升订立承揽镌刻及磨光纪念塔上石碑。2、纪念塔工程案。1) 塔上碑文函请吴于戴钮诸先生速写送会刻碑。2) 扶梯栏杆照原决议案仍用铁制 (圆扶手方柱) 由茂菲尽本月底务须绘就图样送会核定。3) 阶石图样催茂菲赶办同时委托刘福泰代为计划, 尽本月底内会就。4) 塔之下层横额刻字。6月30日筹委会第二十次常务会议又决议:“阶石图案函请图案专家刘福泰、陈之佛设计后夺”。12

4.建筑意匠

4.1建筑图案

墨菲设计的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方案说明、图样等, 因种种原因, 原件暂阙。现据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所编《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报告》 (下) 中由阵亡将士公墓筹备委员会供稿的《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之筹建》之“建筑设计”部分, 可初略知晓公墓方案:

灵谷寺为首都丛林, 原有殿宇除无量殿尚存肤廓外, 其余均为洪杨劫后之新小房屋。今公墓即以旧址建筑, 按茂菲计划, 公墓有三, 其一在无量殿后之五方殿旧址, 第二、第三公墓则在无量殿东西各约一千尺之山凹中, 三墓地点成一极钝之三角形。墓外建筑即以万工池内之原有大门为墓门, 不过二旁另辟偏门, 以通车马。金刚殿原址峙雄伟之石牌坊, 无量殿恢复原来式样, 改为祭堂。其前之大雄宝殿卸去其中佛像, 移入东屋之龙王殿中。志公塔前建纪念堂, 其后数百步造纪念塔, 为公墓建筑之极点。兹将各部建筑分述如次:

祭堂古代建筑式之无量殿, 虽略有坍塌, 经五六百载之久, 尚岿然如鲁灵光殿之独存。殿凡五楹, 广十四丈, 高六丈六尺, 以砖砌成, 故俗名无梁殿。结构独特, 自宜保存。今已估修, 作为将士公墓之祭堂, 四壁嵌石碑, 镌刻各师各战役先烈数万人之姓名, 并简叙军役始末, 以备浏览。

纪念馆志公塔前建纪念馆九楹, 采用走马楼式, 上下并不间隔, 良以地方宽阔, 庶足以陈列先烈之遗物、本身相片、随身佩刀, 罔不搜罗, 统为陈设, 俾后之人追谈战绩, 睹物思人。且本馆采光极佳, 楼上下均有走廊, 兼可高瞻远瞩。

纪念塔志公塔后建筑纪念塔一座, 高一百七十五尺, 分九层, 每层均置碑石, 刻历次重要战役, 兼绘革命战图。每层亦有走廊环绕外面, 以便游客兼观风景。又塔顶装置电炬, 可终夜常明。走廊上更设反光电灯四盏, 每夜悬一小时, 可使塔见数里以外。塔之中心有钢骨水泥悬梯, 可以拾级而上, 为我国造塔之新式者。

画馆至于最有关系之战役, 当有精确战史翔实记载, 尤恐人人未必注意, 则由艺术专家调查详细, 择尤壁画加以说明。更为蜡人或为铜人或泥塑或石刻, 务将当日两军搏击危险状态穷形尽相披露当前, 俾观者寓目惊心, 恍如亲历其境。但如何布置或独建一画馆或陈列纪念馆中, 尚在计划中。

布景公墓后倚崇山, 前临广池。环寺丛林蓊翳, 翠竹蒙密。公墓新辟驰道, 环回林间, 静穆幽深, 令人意远。寺左右溪流萦带, 泉甘不渴。曾国藩常祈雨于斯。纪念建筑竣工之后, 疏泉蓄水, 沿稀作山径, 置石座, 游人可游息焉。新建筑及公墓四周布置新式庭园, 庶天然风景与人工点缀交相辉映, 以慰国殇。13

4.2意匠探析

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总体构思以我国传统的中轴线空间为主体, 运用灵谷寺原有中轴线, 逐步安排祭祀空间, 步步抬高、层层递进;并且利用第二、第三公墓形成副轴, 总平面形如西式的“十字架”;与此同时, 加进西方风格的几何形绿地广场, 一起构成耐人寻味、“中西合璧”的总平面格局。不止于此, 中轴线上的各建筑单体, 亦多有可圈可点之处。譬如:

正门:位于灵谷寺原山门处, 虽采用传统寺院山门造型, 但功能、结构加以改造以适应纪念所需, 两侧设守卫室各一间, 钢筋混凝土结构 (图3) 。

牌楼:构思相同, 造型传统而结构现代, 适当简弱彩画、图案, 通体金山石质、绿色琉璃瓦顶, 色彩素雅, 合于纪念建筑个性 (图4) 。尤其是, 立于多级台阶之上的5间6柱牌楼的巨大、敦实体量, 与空旷的自然环境尺度和谐, 纪念氛围浓郁。

公墓:图案寓意显明。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后有由低到高的墩厚围墙, 平面弯曲, 象征国民党青天白日旗边;围墙环抱的中间圆圈, 以花坛象征太阳, 圈中植一大桂花树;圆圈周边砖砌十二根齿轮, 正中望柱一对。整体图案寓意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 覆盖着公墓。

祭堂:巧妙借用原有砖构无量 (梁) 殿, 充分利用其砖砌体厚重、稳健的形体, 纯净、明确的拱券内部空间, 形成独特肃穆、庄重的祭祀、纪念氛围, 因地制宜、匠心独具 (图5) 。

纪念馆、纪念塔: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我国传统建筑造型。纪念馆外观类似重檐庑殿顶效果, 实为二层楼阁;唯现状红柱、彩画等均真实模拟木构建筑, 色彩较鲜艳而失之庄重 (是否原设计如此, 尚待深究, 图6、7) 。

纪念塔九级八角, 金山石贴面, 石质仿木构斗栱、腰檐、平坐等, 形体简洁、凝重, 色彩纯净、统一, 与牌楼手法协调一致, 合于纪念性格, 可谓“中体西用”, 取得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 (图8) 。

据此, 整个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建筑群, 中轴与副轴, 第一公墓与第二、第三等主次分明, 新旧建筑结合巧妙, 既对比又融合, 依山顺势、层层递进, 形成纵深开合有致、变化丰富的纪念性景观。

5.结语

我国建筑从传统建筑迈向近代, 是在外部世界的冲击与国内社会环境巨变的联合影响下的结果, 建筑的演化历程从属于社会的发展规律。

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修建于1929年至1935年, 正是国民政府大力发展的黄金十年期。就在我国逐渐治愈内战、外辱之伤, 步入现代化正轨之际, 日本帝国主义者不给我国以和平发展之机, 而侵占中国又是日军长久计划、天皇的基本国策14, 由是关东军提前行动, 1931年9月18日, 日寇占我东北, 抗战与兹肇始。

空前的民族危机, 使得中华民族迅速团结起来, 也使得“民族性”建筑观更加深入人心, 一度成为国民政府首都及全国各地的主流, 而墨菲的“适应性建筑”15构思与此颇为切合。

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设计遵循此设想。同时, 巧妙、合理地利用灵谷寺旧址兴建, 不仅充分利用原有石质历史建筑遗存合于纪念性格的特点, 又精确把握、运用传统寺院历史空间的肃穆场景, 且结合西方“十字架”构图、几何形绿地广场等, 中西完璧, 匠心独具。

摘要: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是利用灵谷寺旧址所建的大型纪念建筑群, 在长达1公里中轴线上, 顺山势布局。在巧妙继承、利用原有寺院传统规划空间格局、建筑设计元素甚至直接利用原有建筑 (无量殿) 基础上, 运用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等新材料, “中体西用”, 并通过空间转换、体型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等手法, 表达出庄重而又肃穆的氛围, 以缅怀先烈。

篇7:中国艺术歌曲唱出“华夏情”

10月16日,“华夏情——姜嘉锵、李元华、张晓农独唱音乐会”在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终南音乐厅举行,三位著名歌唱家为近800名观众奉献了一台高雅的中华声乐艺术盛宴。

音乐会的上半场是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张晓农以一曲《清江曲》,将诗人“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的放浪情怀演绎得淋漓尽致。陕西吟诗调《山行》再现了秋日如画的景致和诗人豪爽乐观的精神风貌。张晓农以四川方言演唱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以歌声托景致,用苍凉的歌声生动演绎出羁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李元华用优美的嗓音、饱满的情感,为观众再现了古代诗人的思乡之情、离愁别恨的感悟。一首李煜的《相见欢》,唱出了亡国之君的满腹愁苦;《水调歌头》则把观众带入天上人间,用婉转的歌声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人生的向往。表演艺术家高育发先生精彩的朗诵,凭添了诗作艺术感染力。姜嘉锵的一曲《黄鹤楼》,表現出空阔的境界和诗意的送别;《钗头凤》则让观众重温了唐婉与陆游沈园情梦的凄婉爱情故事。《渔歌调》优美抒情,诗中清新的境界、怡然的情怀,全然洒脱无羁的意味,令人难忘。

下半场,张晓农演唱的《说给大海》以宽广舒展的歌声表达出无尽的思绪,引得听众心潮澎湃。一曲《父亲》,感人肺腑,唱出了千万儿女的心声。有“东方的夜莺”之称的李元华则把《北风吹》中喜儿的形象表现的活泼生动,引得观众赞口不绝;她演唱的《毛泽东思想东风传送》《让青春焕发出革命光芒》等,再现了红色经典作品中生动的人物形象,无论唱功及表演风采均不减当年。由黎英海作曲、姜嘉锵演唱的《枫桥夜泊》曾荣获“八十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比赛”金奖。当晚的音乐会中,姜嘉锵以细腻的表现和生动的刻画,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枫桥夜泊》幽寂清冷的意境和思乡怀旧的情感。而在悠扬宽广的《赞歌》及欢快活泼的《冬不拉我的伙伴》的演唱中,姜嘉锵以他非凡的魅力和磁性的歌声,表现出一派中华民族声乐文化的独特风格。最后,3位歌唱家合唱的一曲《康定情歌》掀起了台上台下的互动,把整个音乐会推向高潮,赢得了观众们浪潮般久久不息的掌声。

篇8:聚轩达木雕 传承华夏古建艺术

十余年来,“聚轩达”始终坚持“致力传承华夏古建艺术,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全力实施“中华再造工程”,挖掘和开发古建筑的艺术价值和商品价值,继承传统技艺,积极开展创新,走出了一条专业化、规模化、系列化设计制作木雕微缩景观工艺品旅游纪念礼品之路,曾先后为全国各大院校制作教学模型,还为国内各大博物馆制作大型展品,现已成为文物、旅游、文化宣传等部门对外交流礼品的定点生产企业之一。

“聚轩达”的创始人祁利军来自全国摔跤之乡——山西省忻州市,1995、1996、1997年连续3年获得山西省青年锦标赛古典式摔跤冠军,并在1998年全国古典式摔跤青年锦标赛登顶,成为中国青年队的头号选手,并被评为山西省十大杰出青年。

1999年,祁利军体坛转业后与其兄弟创办聚轩达雕刻模型有限公司,并将雕刻这一传统艺术融入木雕、石雕、绘画、现代雕塑等多种艺术元素。以北方风格为主,兼有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聚轩达”的产品采用红木、紫檀木、桃木等名贵木材精雕细琢而成。代表作有世界三大奇迹《应县木塔》模型,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鹳雀楼》模型等。

近年来,“聚轩达”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展览展销会上获奖,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其设计奇巧,做工精美,获得了文化界高层人士和专家的共同赞赏。其部分作品陈列于人民大会堂、中华全国总工会、北京中华世纪坛、河北省作家协会等地。

2004年制作的“恒山悬空寺”、“万荣飞云楼”、“晋祠圣母殿”、“华严寺大雄宝殿”、“崇福寺弥陀殿”、“边靖楼”、“永乐宫三清殿”、“南禅寺大殿”等建筑模型工艺品被山西博物馆永久收藏及陈列。几年前“聚轩达”的技术人员应中国文化保护研究所之邀,曾赴京修复了“北京故宫西华门”、“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等五十余件古建模型。在文化领域内业绩显著,相继受到了各级部门的嘉奖。

“聚轩达”雕刻主要从事传统文化特色的大型古建筑模型和代表地方特色的建筑模型礼品的制作和供应。主要技术人员来自国家在编古建高级工程师,设计师以及当地古建民间老艺人,运用传统和现代相集合的手法精心雕刻制作。“聚轩达”在为客户造就了众多模型精品的同时,也受到了用户的青睐,得到用户一致好评。

“自检互检,确保产品零缺点,每一件作品都让客户满意”是祁利军先生追求的目标。他还表示:“品质是生产出来的,不是靠检验出来的,一丝之差,优劣分家。”

1∶100比例红木释迦塔以其红木特有的雍容华贵、气质高雅而使人们折服,以致让人们竞相收藏,彰显高尚的情趣品位。应县木塔模型是按照实物原型1∶100比例,采用珍贵木材红酸枝。著名书法家李斌权先生观赏之后,称其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是集学术研究和收藏摆设的上上之选。

篇9:华夏美术馆:艺术和智慧的殿堂

CBD郑州经济新中心,千玺广场郑州新地标。隐藏在繁华中的华夏美术馆,是古今艺术佳作的殿堂,是艺术家交流展示的沙龙,是企业家修心谈艺的平台。

艺术的殿堂

华夏美术馆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收藏系列,主要有帝王名臣、文人学者、名家大师、宗教供奉、中原名家等系列藏品。

这里珍藏着康熙、雍正、乾隆、嘉庆、慈禧、刘墉、郑板桥、林则徐等帝王名臣的墨宝。他们在治国理政之余,笔走龙蛇,寄情翰墨,风格各异。笔墨清秀洒脱者如康熙帝,文雅遒劲雄健者如雍正帝,诸体兼备、圆润秀慧者如乾隆帝,森严内敛、学养深厚者如嘉庆帝。西汉文学家扬雄有言“书,心画也”。不同的书法风格透露出诸位帝王迥异的性格作风,也折射出历史演变的隐秘动因。馆内珍藏着一幅慈禧太后的工笔墨宝,用笔细腻清雅,寓意吉祥,尽显权力外衣下女性特有的柔美一面。

这里珍藏着黄炎培、张伯驹、沈尹默、郭沫若、启功等文人学者的遗墨,在社会巨变时代,他们挺身而出担起国家命运和社会责任。作为文化名流,不以书法家自居,而是以书为用,抒发家国情怀、沧桑忧思、人生顿悟、草木幽情,透露出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

这里珍藏着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吴昌硕、任伯年、潘天寿、黄胄、溥儒、陈少梅、王一亭、范曾等近现代丹青大师的作品,他们在中西艺术碰撞的时代,或者大胆借鉴、苦寻新流,或者回溯历史、正本清源,都为中国美术苦苦求索,最终造就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大气象。

这里供奉着出自承德避暑山庄的《佛祖转世图》和南北朝时代麦积山的佛像,珍藏着钱慧安、王一亭、溥儒、冯远等名士的佛像作品,这些佛国珍品超凡脱俗,宁静平和,给予信徒心灵的慰藉。

这里不断地推介中原厚土的优秀艺术家,张海、马国强、陈发源、袁汝波、封曙光、谢冰毅、陈天然、周俊杰、李刚田、丁中一、王威、魏紫熙、王成喜、秦岭云等中原墨客都与此结缘。

这是一座艺术的宫殿,古今艺术墨宝受到应有的礼遇和珍藏,它们以自身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蕴吸引着人们的品鉴和珍爱。

慢享人生

这些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背后,是一位传奇的收藏家和他一段传奇的经历。这位传奇的收藏家就是张怀彬先生。张怀斌出身于书香门第,爷爷、外公、父母都学识渊博,钟爱书画。这培养了张怀彬对艺术收藏强烈的兴趣和深厚的鉴赏能力。

“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为生存和不断改善生存条件而活着;另一类是为社会和人类做贡献而活着。”这是张怀斌常说的一句话。后一种活法乃是他的人生追求。

在“商海得意”之时,张怀斌始终挂念艺术品收藏事业,走遍世界各地,为众多传世精品赞叹,又为河南深厚的文化未能名扬世界而遗憾,因此他特意为河南人民奉献出这座艺术和智慧的宫殿——华夏美术馆。这是河南第一家文化艺术沙龙馆,是墨宝佳作展览鉴定的平台,是艺术家谈艺授道的讲坛,是高端人士修心会友的好去处。

艺术品与收藏的关系,犹如珍珠与盒椟的关系。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接受,一件优秀的艺术品,正是在不同人士或正或奇的理解谈论中,民族性格和文化精神得以传承更新。艺术品的传承更需要有心人的保护和收藏。张怀斌就是这样的有心人,他收藏展览的一件件艺术佳作,更是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见识过国际艺术收藏市场的风云际会,张怀彬最关心的还是河南本土文化产业,希望让更多的人士欣赏河南艺术、领悟中原文化。因此,张怀斌从今年开始,每月按期举办华夏美术馆艺术沙龙,分享人生智慧,发现艺术品价值。

华夏美术馆艺术沙龙第四期的主题是“慢享人生”。“慢享人生就是慢下脚步,乐享人生。”河南省客家商会常务副会长张俐这样诠释。

“我觉得画画就是我求之不得的慢生活,将自己的爱好和职业结合在一起,这是我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艺术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艺术体操,是一种心灵净化的状态。世界很大,但是分工很细。不苛求每个人都成为书法家。但一技之成当尽毕生之力。培养一份爱好,持之以恒,必有收获。”河南省文联名誉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马国强先生高兴地谈论自己的慢生活。

晨罡集团董事长刘相军谈起他从横竖撇捺基本功开始练习楷书,现在看名家作品有出神入化的感觉。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宋华平老师说:“练习楷书,首先是骨架;有了骨架,再有肉;有了肉,再有势;有了势,再有气;有了气,再有神。毛笔是软的,不好驾驭,你要和它成为朋友,每天坚持练习一时片刻,日久则成挚友。”

“艺术收藏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艺术品收藏既是智慧驾驭财富的最好手段,也是智慧驾驭人生的最好方式。”张怀斌说。作为收藏家的张怀斌,与马国强和宋华平这样的艺术家惺惺相惜。

马国强是“中原画风”的领军人物,河南画界掌舵人,其作品形神兼备,意象笔墨皆美。张怀斌在华夏美术馆特意开辟马国强艺术馆,收藏马国强的众多绘画佳作和全部书法作品,希望更多的人领悟艺术的美感,参与艺术收藏活动。

因此,华夏美术馆推出马国强艺术馆的众筹方案,每股5万元,总共100股,每人最多申购5股。张怀斌设计这样众筹的模式,主要目的是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华夏美术馆,关注艺术,参与文化产业,营造高端人士艺术圈子。“众筹教父”杨勇曾经说:“成功的众筹模式有三点:有面子,有钱赚,有圈子。”该项目将这三点都占了,因此广受欢迎,四位嘉宾现场签订了众筹意向协议。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相关文章:

华夏文化遗产范文05-27

诗歌华夏热土范文05-31

华夏幸福经济测算07-04

军训感言华夏学院07-07

观华夏古乐有感04-14

华夏基金换帅05-16

华夏产业发展服务07-04

华夏保险公司简介07-04

华夏银行绩效评估07-04

华夏幸福企业简介07-04

上一篇:贵阳市大学生旅游消费调查报告下一篇:与梦想有关的励志微信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