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民族和中华民族

2022-08-14

第一篇:华夏民族和中华民族

绪论:民族和民族问题

《世界民族问题概论》讲稿:绪论

当今世界有两个热点和难点问题,一个是民族问题,一个是宗教问题。民族问题,非常突出、非常复杂、非常敏感,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问题,也是影响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在苏联解体、南斯拉夫分裂、捷克斯洛伐克分裂时,我们感觉离我们很远,但2008年发生的拉萨“3·14事件”、2009年发生的新疆“7·5事件”,就使我们感觉到,民族问题对国家安全、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因此,我们开设这样一门课程,介绍当今世界民族问题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当今世界民族问题的基本概况、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热点中的宗教因素、地区性民族问题热点、多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问题热点、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的解决途径、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的演变对我国民族工作的警示等内容。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大家了解当今世界民族问题概况,充分认识到民族问题是多民族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民族问题的困扰;掌握民族问题对世界各国社会发展、国际关系乃至世界和平的影响;认知和理解中国的民族问题、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增强从国际视角看待民族和民族问题的能力。

授课方式:以讲授为主,穿插讨论。期间,观看1—2部相关民族问题的电影。

考核方式:论文考核。

《世界民族问题概论》讲稿:绪论

绪论:民族和民族问题(2学时)

本章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础之一:关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理论。包括民族的定义、民族的形成、民族的发展演变和民族的消亡。通过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揭示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而为科学认识民族现象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民族

(一)民族定义

1、人们对民族的不同认识

民族不是从来就有的,但它是一种古老的历史现象,在世界上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人们对民族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古希腊学者曾使用“民族”一词,并开始记述民族的一些特征。

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西方民族学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使用日益普遍,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开始对民族进行新的界说。nation——民族;

中国古代有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也对民族的特点有过记述。《左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我族也”。北面、东北——胡;东面——夷(东夷);东南、南方——越(东越、南越等);南方、西南——蛮(南蛮);西北——狄、戎等。“东夷、西狄、南蛮、北戎”

中国使用和定义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一词,是在19世纪后半期。

2、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产生

1913年,斯大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有关民族特征论述的基础上,在分析当时欧洲和俄国民族实际情况,批判国际机会主义者唯心主义民族理论过程中,给民族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3、民族的基本特征

民族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是民族识别的主要标志。

共同语言是民族的一个特征。它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交往联系所使用的语言,在民族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共同地域是民族的又一个特征。它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共同居住生活的地区,是民族形成的物质条件之一,对民族的其它特征的形成和发展有制约影响作用。

共同经济生活是民族的第三个特征。它主要是指经济的联系性,或叫经济活动方面的社会联系,是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消费过程

《世界民族问题概论》讲稿:绪论

中的组织形式、联系形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的第四个特征,它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历史发展以及地理环境特点在该民族精神面貌上的综合反映,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历史的连续性和持久性,是抵御民族同化的深层堡垒。主要表现为对同一民族的自觉的归属感。维族、回族中一个人受侮,视为整个民族受侮辱。

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

4、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区别

民族共同体不同于氏族、部落共同体。民族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氏族、部落是以血缘联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血缘联系不是民族的基本特征之一。

民族共同体不同于种族共同体。民族是具有四个共同特征的人们共同体;种族是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们集团,它是以生理特征为区别的标志的。

民族共同体不同于国家共同体。国家不—定要有共同语言,如多民族国家;民族则必须有共同语言。

民族共同体也不同于宗教共同体。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宗教共同体是基于同一宗教信仰组成的人们共同体,而民族是基于四大特征组成的人们共同体;民族与宗教之间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一个民族的人们可以同时信仰多种宗教,可以改信不同宗教,几个民族也可信仰同一种宗教,但不能因此就认为他们是同一个民族;宗教不是组成民族的必备条件,也不是划分民族的基本标准。

5、斯大林民族定义的实践运用

斯大林提出的民族定义,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大贡献,在中国的民族识别等工作实践中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的民族识别,是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下,灵活运用斯大林的民族定义,结合我国民族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取得很大成就。

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5o年到1954年,经过识别,确认了38个少数民族。其间,除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朝鲜、满、瑶、黎、高山等民族早已被确认外,其他被确认的少数民族有壮、布依、侗、白、哈萨克、哈尼、傣、傈僳、侗、东乡、纳西、拉古、水、景颇、柯尔克孜、土、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鄂温克、保安、羌、撒拉、俄罗斯、锡伯、裕固、鄂伦春等27个民族 。民族学家黄现璠对壮族的确认,方国瑜对纳西族的确认,都曾做出过重要贡献;

第二阶段是从1954年到1978年年底,确认了土家、畲、达斡尔、么佬、布朗、讫佬、阿昌、普米、怒、崩龙(后改为德昂)、京、独龙、赫哲、门巴、毛难(后改为毛南)、哈巴等16个少数民族;

第三阶段是从1978年到1987年。1979年确认了基诺族为单一的少数民族。至此,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基本完成 。

现时,在全中国的未识别民族人口大约有73万人。

被归纳为未识别民族的中国国民,其居民身份证上民族栏目会填上人群(未识别民族)的名称。例如僜人在居民身份证上民族栏目为:僜人Dengren。僜人

《世界民族问题概论》讲稿:绪论

几千年的历史,几千年的积累与发展,衍生出灿烂辉煌的多民族文化,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数千年代代相传,绵延不息。在众多的民族之中,还存在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的民族成分因其独特的习俗和文化而尚未识别,如夏尔巴人、克木人、白马人、摩梭人等。这些特殊的民族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 随着旅游的拓展,激发了人们的地理发现热及民间和传媒自发的考古兴趣,使得深居深山老林的少数民族慢慢被熟知。夏尔巴人就是这样的一群人。

世代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夏尔巴人,是颇具神秘色彩的人群,至今仍属中国的未识别民族之一。他们深居深山老林,过去几乎与世隔绝,后因为向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各国登山队当向导或背夫而闻名于世。 夏尔巴人与生俱来的登山天赋让英国登山家亚瑟·韦克菲尔德感叹不已,他写道:“这是老人、妇女、男孩和女孩组成的花花绿绿的搬运队伍,在海拔6000米的高度上,他们背着80磅的器材设备却能攀登自如,一些妇女甚至还背着孩子!晚上,这些„高山搬运工‟睡在帐篷外边,只找一块大岩石挡风,他们似乎并不在乎夜里零摄氏度以下的低温。”

(二)民族形成

1、民族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民族不是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的,而是在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形成的特定人们共同体存在形式。

第一,民族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地缘关系的确立是基础。 第三,国家的建立为某些大民族形成提供了政治保障。

处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类型的民族,其社会性质是不同的。

2、民族形成的过程和时间

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氏族、部落之分。

从氏族部落解体到民族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社会过程。

到原始社会末期,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先后发生了两次社会大分工。分工又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这一切加速了氏族制度的瓦解,为从部落发展成民族(和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氏族部落的血缘关系逐渐向民族的地缘关系过渡,前者最终被后者所取代;氏族部落的分散的地方局限性逐渐被民族的统一性所取代。

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逐渐形成;民族是人类社会最初形成的国家的伴生物。 民族形成的过程,是和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部落制度向国家制度过渡的过程相一致、同其始末的。

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末期至阶级社会确立初期的过渡时期形成的。

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

第一,从部落发展成了民族和国家。原生民族是从部落发展而来的,一般都经过了血缘部落到地域部落的过程和部落联盟的阶段。

第二,从原生民族分化组合形成次生民族。在原生民族形成后的演变过程中,有分化、同化、组合现象,这一过程中民族重新组合或形成有它自己的规律。

第三,资本主义殖民制度下形成再生民族。在资本主义殖民制度下,大规模的洲际移民,在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大洲混合催生了许多新的民族类型。

《世界民族问题概论》讲稿:绪论

(三)民族发展

1、民族发展的一般动力和制约因素

民族形成后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社会生产力,分工及内部和外部交往的发展程度。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由落后转向先进,民族由低级阶段转向高级阶段。

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是影响民族发展的重要因素。 民族结构是影响和制约民族发展的重要内因。 民族关系是影响和制约民族发展的重要外因。 自然条件对民族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2、民族社会发展的阶段和类型

民族形成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民族在原始社会末期阶级社会初期形成以后,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发展阶段。民族和它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分为古代民族、近代民族和现代民族等基本历史类型。

不同的民族类型,标志着民族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和不同性质。

3、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

第一,民族社会的正常发展。按照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是正常的民族发展模式。

第二,民族社会的滞后发展。民族过程长期滞留在某种社会形态中,未能及时实现向新的社会形态转变和过渡,被认为是落入了滞后或畸形发展的轨道。

第三,民族社会的跳跃发展。在民族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民族的跳越性发展。民族跳越性或跨越式发展,只有在具备一定内部条件,同时受到外部因素强烈影响和刺激的推动下才能发生。民族跳跃性发展对民族发展进程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这种发展也可能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

4、民族发展的主要内容

第一,物质生产的发展与物质文明。民族发展的主要内容与社会生产的进步、物质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

第二,社会关系的发展与制度文明。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语言、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

第三,精神生产的发展与精神文明。包括民族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教育思想、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民族精神、精神信仰等。

第四,族体形态的发展与体质文明。包括族群生命力和个体生命力的增强和优化。

《世界民族问题概论》讲稿:绪论

民族发展,本质上是民族生存和发展质量的提高,民族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增强。

5、社会主义社会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时期

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为民族融合创造条件的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为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提供了优越的社会制度保障。 社会主义建设为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文化基础。 社会主义民族政策为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开辟了广阔的前进道路。 社会主义时期,在保持社会主义原则和内容的前提下,民族特点得到发展,各民族之间共同性日益增多,差别性日益减少,各民族日益接近。但社会主义时期不是民族融合和民族消亡的历史时期,民族和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

(四)民族消亡

1、民族消亡的含义

民族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它将经过漫长的发展最终走向消亡,它是一个历史范畴。

民族消亡不是指个别民族的消失,而是指世界各民族的特征和差别的最终消失,即民族融合的实现。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实现的标志和结果。

民族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自然的、缓慢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不能用人为的、强迫的、爆发式的突变方式来实现。

民族融合是一个过程。民族融合因素的不断积累为民族融合的最终实现创造条件。

民族融合因素是指民族发展过程中,民族相互交往联系中出现的共同性的因素,是政治、经济、文化、语言、心理、习俗、信仰等各方面逐渐形成的实现民族融合的某些必要条件。

民族融合因素和民族融合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是有区别的概念。

民族的消亡是民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自然历史过程的必然结果。民族消亡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民族消亡的条件和时间

民族融合是在全世界民族范围内实现的世界性过程,是民族发展的最高阶段的最终结果。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民族消亡的决定性因素。民族消亡这一自然历史过程的根本动因在于生产力这一物质力量的高度发达。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消亡不可逾越的物质基础和历史阶段。 社会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是民族消亡的重要条件。

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消灭,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人类社会进

《世界民族问题概论》讲稿:绪论

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才能实现。民族融合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和任务之一。

总之,全世界各民族高度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民族融合必要的前提条件。

3、民族消亡的途径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根据民族发展的规律,指出了民族消亡的途径。民族消亡是民族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历史规律。

民族消亡是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的。

民族特点的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客观发展过程,决定了民族融合、民族消亡的独特的过程和特点。

民族发展与民族消亡间是辩证关系。民族特点的充实与民族融合因素的增长,在一定意义上是互为条件的。民族越是发展,民族间共同性的东西越多起来。到了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这种情况将更加明显。

但是,民族融合是客观规律,民族融合不能作为人们的行动纲领和口号。人为地干预和违背民族发展规律是非常有害的。在民族融合、民族消亡理论上曾出现过差错的历史教训应该记住。

二、民族问题

(一)什么是民族问题

1、民族问题的概念

民族问题是一个有特定内涵的科学概念。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狭义方面讲,民族问题是指不同民族之间发生的一切矛盾问题。从广义上讲,民族问题还涉及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和阶级、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

2、民族问题的表现形式

民族成员个体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民族群体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以国家与国家关系的形式反映出民族关系。

间接关系:民族自治地方与非自治地方或其他国家机关的矛盾和问题。 民族问题的内容可以包括:政治对立、经济利益冲突、文化碰撞、军事对抗„„

3、民族问题产生的原因

民族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民族差别的存在。这是产生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因。民族差别通常是指每个民族在四个基本特征方面的差异以及因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等。这些差别在民族社会中普遍存在,一旦有条件,它就会在民族之间交往接触过程中,成为产生民族问题最直接、最基本

《世界民族问题概论》讲稿:绪论

的诱因。二是人为因素。在私有制社会里,民族内部存在的阶级压迫和剥削扩展、延伸到民族之间,导致民族问的压迫剥削和矛盾斗争,进而形成为民族之间的对抗关系;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执政党和政府由于某些主观认识不足或其他原因导致有关民族政策、措施不当,而出现民族问题。

(二)民族问题的特性

1、普遍性:民族问题在世界多民族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目前,全世界共有2000(一说3000)多个民族,分布在200(截止2008年,联合国会员国为192,2011年7月南苏丹分裂出去建国,成为第193个)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民族多,国家少,这就决定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不可能是单一民族国家。而且,民族分布地域与国家疆界并不完全一致。由于历史上的移民、战争、文化传播、经贸往来等各种原因,民族的分布地域逐步扩大,超出一国或几国范围之内。如遍及世界各国的华人现象,东南亚各国的华人、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陕西村(这些人被称为东干人,已达近12万)、美国加拿大的唐人街。事实上,在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一个纯粹的完全没有任何异族成分的“单一民族国家”。大多数人认为,日本是个单一民族国家,其实,在日本北海道北部沿海就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阿伊努族,人口仅有2.5万人,还有近70万的朝鲜人。

一个国家多个民族的存在,就必然产生民族问题。由于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乃至价值观念等各方面的差异,在日常交往中,各民族不可避免地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摩擦,而且很容易上升到民族利益、民族感情和民族尊严的层面上。同时,历史上统治阶级的民族压迫、殖民时代的民族侵略民族隔阂,以及现行政权对民族问题的处理失当等(如元朝实行的等级制度,日本对华侵略),也造成了当今世界民族问题普遍存在的状况。当今世界不存在民族问题的国家很少,只是问题有轻有重,矛盾有大有小,表现是否突出和不突出。

2、敏感性:容易引发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民族问题一般涉及的不是社会的个别或少数成员,而是一个民族的整体。一个民族一旦在诸如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受到歧视、干涉和破坏,就会认为是对整个民族的侮辱和损害,往往会因此引发民族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并有可能很快从一方面的问题,波及到其他方面的问题,从局部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问题。在民族关系紧张的地方,甚至一场足球赛、一次交通事故都可能引起武装冲突,像小孩打架这样的小事也会触发两个民族的仇杀。

新疆“7〃5”事件性质——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以热比娅为首的境内外“三股势力”精心策划和组织的一起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起因误导为“6〃25”韶关旭日玩具厂群殴事件。2009年6月25日23时许,在旭日国际有限公司实习的女生黄某某在厂内准备回宿舍时,被一名新疆疏附县男员工追逐,从而引发疏附县员工与其他员工的争执、斗殴。造成120人受伤,其中2名员工死亡。

《世界民族问题概论》讲稿:绪论

这次事件是热比娅为首的“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近日通过互联网煽动的。“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发言人迪里夏提向BBC表示,有1万名维吾尔人,因为不满当局对广东韶关玩具厂发生的涉及维吾尔人的群殴事件的处理,走上街头和平抗议,要求当局惩罚幕后黑手,“释放”被强迫到内地工作的维吾尔族人。乌鲁木齐“7〃5”事件已经造成1700多人受伤、197人死亡。其中,无辜死亡的156人(汉族134人、回族11人、维吾尔族10人、满族1人)

3、复杂性:政治化倾向显著,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

世界民族问题的政治化倾向显著。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民族分离主义势力已远远不能满足于在原有国家内获取的政治空间,而是要彻底冲破现有国家的束缚,建立起完全独立的民族国家。如,阿塞拜疆境内纳卡州亚美尼亚族人企图脱离阿塞拜疆,进而同民族母国亚美尼亚合并而导致的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的战争;土耳其境内建立库尔德斯坦独立国家的运动;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谋求独立问题;南亚次大陆锡克人的分离运动;泰米尔猛虎组织企图建立“泰米尔伊拉姆”的独立国家;车臣的独立运动等,都集中体现了当今世界上政治倾向最为突出的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往往和宗教问题联系在一起。在世界范围内,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成为全球的热点和难点。一些地区和国家的民族冲突往往以宗教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宗教之间的差异也加剧了民族之间的隔阂和纠纷。对许多民族来说,宗教信仰不仅支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宗教组织、宗教礼俗也支配或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民族地区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文学艺术、家庭婚姻。宗教的介入加剧了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增强了民族问题的敏感性,使原本就是复杂多端的民族问题难以解决。如在前南斯拉夫,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纠缠在一起,非常复杂。塞尔维亚族、黑山族、马其顿族以信仰东正教为主;斯洛文尼亚族、克罗地亚族以信仰天主教为主;穆斯林族(一部分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因信仰伊斯兰教而形成的一个民族)、阿尔巴尼亚族信仰伊斯兰教。在科索沃地区,塞族与阿族的矛盾分歧不仅表现在民族的不同上,也反映在宗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的差异上。 一个美国基督教牧师焚烧古兰经,引发阿富汗数千人示威。联合国驻阿机构遇袭,导致12人死亡,7名联合国雇员被杀(2011.4.1)。

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有着众多的信徒,其中有的宗教在一些国家中被奉为国教。如果对宗教问题处理不慎或不当,就会影响民族关系。

4、国际性:民族问题往往超出一国的范围而对国际关系产生影响。 表现之一,世界上跨境民族的存在。跨境民族(或跨国民族),顾名思义,就是指在相邻的国家间跨国境线而居的同一民族。跨境民族久居边境、跨国而居的特点,决定了跨境民族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国外的同源民族发生连锁反应,引起他们的声援和抗议,甚至牵涉到邻国政府的介入,引发边疆地区动荡以及邻国间关系紧张。例如,俄罗斯对中亚五国的2500万俄罗斯人特别关注,声称要不惜一切代价用武力来保护境外俄罗斯人的平等权利。 斯里兰卡境内的泰米尔猛虎组织,斯政府于1997年采取大规模行动时,印度境内的泰米尔人迫使印度政府对此做出积极回应, 9

《世界民族问题概论》讲稿:绪论

进行军事协助和食品支援,使猛虎组织得以保存。 泰国南部的马来族在其邻国马来西亚是主体民族,这使得泰国同马来西亚的关系始终存在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表现之二,国际社会对少数民族人权保护方面。当今世界,保护少数民族权益是国际社会人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少数民族问题往往被放在人权的议题下讨论,从而产生了国际社会中的少数民族人权保护问题。这样,民族问题也就具有了国际性,通常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甚至会形成国际社会的干预和制裁。从现实实践来看,以美国为首的几个发达国家,通常会打着保护人权的幌子,干涉别国的内政,推行自己的价值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遏制他国的发展等。

如科索沃的民族矛盾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所利用,1999年3月24日,为排除东南欧地区最后一个被西方体系视为异己的米洛舍维奇政权,北约宣称南联盟在科索沃进行“种族清洗”或“大屠杀”,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将南联盟拖入战争的深渊。当时,欧美为策动塞尔维亚的科索沃省闹独立,美国公然将已被其列为恐怖组织的“科索沃解放军”从恐怖名单上删除,使其摇身变成了“自由斗士”,并以暴力行动对付塞尔维亚驻军和塞族人。而当塞尔维亚政府进行反击时,美欧则借此发动科索沃战争,并最终促成科索沃公投独立。(科索沃解放军根本没有能力挫败自己的敌人,到1997年11月,据估计,被美国正式列为恐怖组织的科索沃解放军只能召集到仅仅的200人。)

5、重要性。民族问题的重要性,体现在“六个关系到”:关系到国家主权,关系到领土完整,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边疆巩固,关系到经济发展,关系到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6、长期性:民族共同体将长期存在,其消亡是在共产主义实现以后。在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的今天,民族交往日益频繁、利益的多元性等因素带来了民族问题方面的许多新情况;同时一些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关系进行破坏„„,各种民族问题的解决也需要长期的过程,比如民族意识。

目前许多民族问题出现了三个基本动向:一是“明显的政治化倾向。二是“国际化倾向。”三是民族问题有明显的暴力倾向:表现在它与恐怖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恐怖主义正在日益成为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用来实现其政治目的的手段。在当前特定的时代背景条件下,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在民族问题上制造事端 推行其“西化 ”和“分化”战略,增加了我国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

(三)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特点

当前,我国的民族问题的内容主要是:一民族地区的经济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总体水平还低,与发达地区还存在很大差距。二是因民族差距的存在,在经济权益、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方面,还时常发生影响民族关系的矛盾和纠纷。“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发展的问题上。”换言之,主要是缩小各民族发展上的差距,实现各民族共

《世界民族问题概论》讲稿:绪论

同繁荣的问题。其特点主要是四个交织:

1、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的交织。

2、现实问题和历史问题的交织。

3、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交织。

4、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的交织。

(四)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存在将是长期的。这是由民族问题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

第一,民族特点、民族差别将长期存在。只要民族长期存在,就会有民族差别;只要有民族差别,就会有民族问题。

第二,民族间经济文化上的发展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这是民族问题长期性的又一个原因。

第三,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还没有消失,国际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斗争还会反映到民族问题上来。

第四,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偏见、民族隔阂的残余,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除。这也是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一个原因。

第五,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影响的长期存在,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一个原因。长期历史遗留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也将长期存在。

第二篇:电大-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多选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多项选择题)BBBBB

1保障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ABCD)。

A有利于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 B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C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 D有利于国家的稳定CCCCC

1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ABCD )。 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 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 E共产主义民族。

2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 ABC )。A自然因素 B民族自身因素 C社会因素

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 ABCD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 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 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民族间通婚情况

3 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有( ABC )。A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 B坚决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C坚持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DDDDD

1当前,迫节需要调整少数民族干部的结构比例,其中主要包括( ABCDE )。A数量结构B文化知识结构C专业结构D分布结构 E年龄结构FFFFF

1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有( ABC )。A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B转变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道路 C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

2党和国家在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BCDE )。 B.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编写出各少数民族语言简志 C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了文字D实行母语教学和双语教学 E注重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有关人才的培养 GGGGG

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 ABE)A常态发展 B异态发展E. 跳跃式发展

2各民族风俗习惯共同的基本特性包括:( ABCDE )。 A民族性 B群众性 C传承性 D变异性 E敏感性JJJJJ

1即使在同一时代一国内的民族问题,也由于( ABDE )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特

点和发展趋势。A地域 B民族 D经济 E文化

2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 000万以上的有( BD )。B壮族D满族

3决定了加速发展(包括帮助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的因素主要是( ABCE )。A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 B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地位 C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 E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4就人为宗教(神学宗教)而言,宗教所具有的基本要素大体包括( ABDE )。A宗教的观念或思想 B宗教的感情或体验D宗教的行为和活动 E宗教的组织和制度 MMMMM

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BDE)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

方法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 E定量分析方法

3民族理论( ABCDE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B是一门理论科学 C是一门实践科学 。 D是一门交叉学科 E是一门新兴学科 4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 ACE )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C社会属性E生物属性5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 ABC )A社会生产 B社会分工 C内部交往程度 6民族发展包括( BCD ) 等B经济发展C政治发展D文化发展

7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 ABCDE ) 等内部和外部条件。A民族结构 B民族素质C民族关系D自然环境E社会环境8民族问题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它关系到( ACDE )。 A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C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 D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 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9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的相互关系中,处在同等地位,具有同样的权利,包括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 ABCD )的平等。A地位 B待遇 C权利 D利益

10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含义主要是( ABCE )。A承认和坚持一切民族的一律平等。坚决反对任何民族享受任何特权 B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的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 C无条件地保护一切少数

民族的权利 E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形式上法律上,乃至事实上的完全平等

11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 ( ABDE ) 。A和睦 B友好 D联合 E协调

12民族自治机关建设要注意的民族特点包括( ACE )。A民族干部C民族语言文字E民族形式

13民族教育( ABCD )。 A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有效途径 B是民族经济起飞的前提条件 C是少数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D有利于协调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14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是( ABCE )。 A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B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 C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性E民族语言文字的交融性

15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采取的原则态度是( BDE ) B平等D使用 E发展

16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包括:( ABCE )。 A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B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阻碍滞后作用 C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中性作用 E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混合作用

17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原因包括如下方面:( BCDE ) B自然原因 C经济原因 D历史文化原因 E宗教原因WWWW

1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BDE )。A民族特征 B历史依据D民族意愿 E就近认同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 ABCE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 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 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 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是( ABCDE )。A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 B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正确结合 C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正确结合 D民族自治权利的广泛性 E自治机关的两重性民族化4我国民族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BCDE )。 B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C民族教育受民族因素影响制约很大 D民族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物质条件不足E民族教育体制有待改善

5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宗教问题,所具有的基本特点有( ABCDE )。 A群众性 B民族性 C国际性 D长期性 E复杂性6我国少数民族信仰的世界性的宗教主要有( ABCDE )。A东正教 B佛教 C天主教 D伊

斯兰教 E基督教

7.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形成民族语文的协作机构,著名的有(ABCE)

A.朝文三协B彝文四协 C藏文五协 E.蒙文八协

QQQQQ

1.强迫同化是( ABCD) A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的社会现象B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C民族压迫的表现形式D违背被同化民族意愿的

SSSSS

1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 ABCDE )。 A血统 B生活 C语言 D宗教 E风俗习惯

2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 ABDE )。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D共同经济生活 E共同心理素质

3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ABCE )。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 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 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

4( BCDE )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B实现民族平等 C加强民族团结 D促进各民族发展繁荣 E从而使我国的民族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是( ABCDE )。 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B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 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 E尊重民族自治权利的原则

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主要有( BCDE )。B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 C有利于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D有利于调动少数民族的积极性,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E有利于巩固祖国的统一

7少数民族干部是( ABCDE )。

A党和政府联系各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 B各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标志 C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D把千百万各族群众组织起来从事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 E.带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前进的先锋。

8随着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的基本完成,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除培养少数民族的政治干部以外,还必须在少数民族中加速培养( AB )的方针原则。 A科学技术干部 B理论干部9少数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 BCDE )。B.形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类型与结构 C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D构成了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 E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 10所谓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根本上说,就是任何宗教都要遵循以下行为准则:( ACDE )。 A维护法律尊严 C维护人民利益 D维护民族团结 E维护国家统XXXXX 1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CE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 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狭义的民族问题是指在( DE )发生的,表现在民族诸特征及具体形式上的民族间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D民族的活动中 E民族的交往联系中3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大体有如下类型( ABCE )。A封建制度 B封建农奴制度 C奴隶制度E原始公社制度残余YYYYY 1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ABD )。A普遍性 B国际性D敏感性 2以下被誉为我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是( BCD )。 B《格萨尔》 C《江格尔》 D《玛纳斯》ZZZZZ 1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 BCE )。 B民族利益的照顾 C民族权利的保障E民族发展的促进2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民族问题往往表现为( BCDE )。这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一些鲜明特点。B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 C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 D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 E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3在鉴别民族风俗习惯时应遵循的原则是其:( ABCDE )。 A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 B是否有利于人民团结 C是否有利于国家统一 D是否有利于民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E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第三篇: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五千年文明熔铸民族魂 民族精神耀中华

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 火炬在我们手中

二、基础知识:

1、中华民族是一个 的伟大民族,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熔铸了伟大的 。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的至理名言向世人昭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 、 。( 页)

2、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结合 和 ,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注入了更多新的内涵,进一步 和 了中华民族精神。( 页)

这里可以结合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时代精神来认识,要特别注意理解抗战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民族精神的内涵。

3、列举反映我国民族精神的名人名言

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敬业乐群,公而忘私。

4、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有许多体现民族精神的表现,请举例。( 页) 答: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有: 。 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民族精神有: 。

5、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页)

答: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 、 、 、 的伟大民族精神。

6、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有何作用?(或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或弘扬和 培育民族精神有何重要意义?或民族精神对实现民族振兴的意义) ( 页) 答:(1)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 ,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a靠着民族精神的支撑,中国人民改造了 ,抵御了 ,延续了伟大的 ;b靠着民族精神的支撑,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争取到民族的 ,推翻了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 。

(2)民族精神对内具有 的作用,对外具有 的功能。高昂的民族精神从来就是衡量一个国家 的重要尺度。

(3)在我国 的关键时期,继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国各族人民才能形成 ,团结一致,不畏艰难,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夺取新的胜利,把的美好 蓝图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风采。

7、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 、 、 三个方面。( 页)

8、文化建设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或:在文化建设中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页) 答:(1) 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其重要任务。

(2)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的 ,促进社会主义 。 注意: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9、(1)先进文化的含义: 。

(2)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 。( 页)

10、怎样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国家的角度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页) 答:(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以 为指导。这一指导思想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 “主心骨”。(只有坚持这个“主心骨”,才能牢铸我们伟大民族的 ,在全社会形成 。)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充分挖掘 。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充分汲取 。

(4)新时期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坚持 ,结合时代和发展要求,不断 。

11、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页)

答:对待传统 文化要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 ,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民族精神世世代代得以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今用。)

12、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页)

答:对待外来文化要以博大的胸襟和开阔的 视野,大胆 世界各民族精神的精华,使中华民族精神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不能崇洋媚外,照搬照抄;不能排斥一切外来文化,搞自我封闭,要洋为中用。)

13、改革开放以来,体现时代色彩的民族精神有

答: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开拓创新精神; 。

14、青少年应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页)

(2)在学校生活中, 是我们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3)青年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多的是表现在 。我们要从树立 做起,从确立 做起,从 做起,从 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活动的事例:

16、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活动有何意义?( 页)

答:我们要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享受实践乐趣的同时,增强 ,培养 的思想品质,提高 能力,亲身体验 的现实意义。

17、中学生怎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页)

答:我们要从树立 做起,从确立 做起,从 做起,从 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或者:①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正确的信念;②热爱科学,尊重知识,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勇于创新;③努力培养求知上进,不断进取的品质;④ 热爱祖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三、巩固练习:

1、在我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①有利于全体人民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②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④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2、关于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贵的品德古已有之,只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b、修筑“长江三峡”、修建“青藏铁路”形成的精神也属于伟大民族精神的内容

3、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共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有利于( ) ①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②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③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4、民族精神( )

①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②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 ③其核心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④是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 ①中国文化已经取得了世界各国文化②中国文化的发展不能与世界隔绝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向世界,具有开放性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以深厚的东方底蕴、鲜明的民族风格展现在世界舞台上

6、作为中学生,对待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应有态度是( ) 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 精神是少数伟人的事,与我无关 b、经济建设是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 d、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7、辨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必须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8、辨析: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成年人的事,与中学生无关。

9、材料一:“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安全着陆后,从两位航天员的家乡到全国各地,从祖国大陆到港澳台地区,沸腾一片。全国人民无不欢欣鼓舞,祝贺、庆祝载人航天飞行再次圆满成功。 材料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凝聚了无数航天人的心血和汗水。 航天员聂海胜、费俊龙及其他科技工作者再次发扬了“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夜以继日的工作。他们不怕牺牲、不畏艰难、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 上述材料对你的启示是什么?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段话所包含的道理。

2005年9月,中法文化年活动圆满结束;2005年10 月,我国在美国的最高艺术殿堂——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中国文化节”;2005年10月,在中荷两国政府的支持下,以享誉世界的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为首的荷兰文化机构,联合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中国文化节,在当地产生了广泛影响;2006年3月21日,俄罗斯年在中国开幕;2007年,将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

11、民族精神的内容很丰富,请你就最有感触的一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说说你该怎么做?

12、在学校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是我们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你参加过的活动中,与培育民族精神有关的印象最深的活动是什么?与民族精神的什么主题有密切关系?你参加这项活动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还可以组织什么样的活动?

为贯彻落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某校决定在全校召开主题班会,假如你是该校九年级(1)班学生,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设计班会题目。

(2) 收集与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不符的现象。

(3) 假如请你起草一份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倡议书,你准备从哪几个方面提出要求。

第四篇: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1、“和亲”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政策。西汉时昭君出塞反映了 A.是汉、匈之间和平友好的重要表现 B.带有屈辱性的和亲政策 C.汉族统治者拉拢匈奴贵族的手段 D.从根本上遏制了匈奴贵族的贪欲

2、南北朝时期出现“胡人汉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 ②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现象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④北方少数民族有穿异族服装的喜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3、中央政府管辖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天山南北地区最早的行政、军事机构是 A、黑水都督府 B、西域都护府 C、北庭都护府 D、安西都护府

4、1771年为摆脱沙俄的统治,回到清朝的是

A、土尔扈特部 B、蒙古鞑靼部 C、准葛尔部 D、天山南路的回部

5、“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为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而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是

A、黄帝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康熙帝

6、清朝加强管理西藏的措施有

①设驻藏大臣 ②设西域都护 ③设宣政院 ④册封**、**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7、“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初为唐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营建,清代重修。„布达拉‟,梵语译为佛教圣地。”对上文蕴含信息归纳完整的是:①藏族在唐时称吐蕃

②唐蕃和亲 ③佛教文化的得到传承 ④藏族文化在祖国和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8、元朝和清朝为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而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A、设置行政机构 B、抵御外国入侵 C、实行“改土归流” D、册封宗教领袖

9、民族融合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汉族的铸铁、凿井技术传到西域 ②鲜卑人学汉话,穿汉服 ③西夏设太学、译汉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④利玛窦向徐光启介绍西方近代科学知识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宋政权与少数民族的议和有利于双方政局稳定和经济文化交流 B、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是反侵略的斗争,他们是民族英雄 C、清朝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11、两汉时期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友好往来做出贡献的人有 ①张骞 ②玄奘 ③班超 ④文成公主 ⑤王昭君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

12、元朝时期开始形成的新民族是

A、回族 B、维吾尔族 C、蒙古族 D、女真族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图片 材料二 金奔巴瓶图片

材料三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图片 材料四 拉萨3.14暴力事件图片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反映了哪个朝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友好关系

⑵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时期中央政权与哪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系?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当时中央政权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⑶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可以看出这个少数民族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⑷材料三反映的史实发生在什么时期?

⑸针对材料四谈谈你的认识。

14、阅读下列材料

歌曲《爱我中华》中唱道: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请回答:

⑴五十六个民族的维吾尔族主要生活在我国的新疆地区。这一地区开始接受中央政权管辖的标志是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此设置了___(机构)

⑵五十六个民族中的___(民族)形成于元朝

⑶五十六个民族中的藏族主要生活在西藏地区。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1727年清政府在此设置的管理机构是___ ⑷五十六个民族中的高山族主要生活在台湾地区。该地区在中国古代史上曾被___(国家)侵占了38年,后来被民族英雄___收复;后来由于历史原因,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为实现海峡两岸的早日统一,中国政府提出了___的方针。

⑸请用一句话揭示这首歌的主题。 答案

13、⑴唐朝;吐蕃。 ⑵清朝时期;西藏。措施:规定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共同管理西藏。

⑶唐朝时吐蕃政权与唐朝是友好关系,并接受唐朝册封。到了清朝,西藏已是中央政府管辖的行政区。⑷1951年 ⑷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破坏西藏稳定、制造分裂的图谋都是不得人心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14、⑴西域都护 ⑵回族 ⑶驻藏大臣 ⑷荷兰、郑成功、一国两制

⑸中华民族是一家,爱我中华。(观点积极正确即可)

专题

三、祖国统一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1.对于台湾问题,我们的认识是

①二战结束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经归还中国 ②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因地理位置因素造成的 ③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④国际反华势力以及“台独”势力是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两个重要因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我国的深圳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区别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社会制度不同

C.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D.各自权限不同 3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是 A.前者是中国内政,后者是中外历史遗留问题 B.前者是中外历史遗留问题,后者是中国内政 C.后者允许保留自己的军队

D.前者是不平等的国际问题,后者是平等的国内问题

4.历史上国共两党为了共同的利益进行过两次合作,当前两党的共同的根本利益是

A.实现本阶级的统治 B.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国家富强 C.共同对付“台独”势力 D.共同对付美国的威胁 5中国能收回香港的根本条件是

A.中国政府合法性 B.“一国两制”政策灵活性 C.世界潮流驱动性 D.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6.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A.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尊重历史与现实 C.“一国两制”构想 D.香港的顺利回归

7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况,我们提出的基本方针是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改革开放 D.四项基本原则 8 “葬窝于高山上兮,望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天苍苍,野茫茫,上之上,国有殇。”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当“诗人总理”温家宝深情地朗诵这首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诗作时,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诗歌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解放战争后台湾与大陆的分隔 B.鸦片战争后香港被英国占领 C.16世纪中叶澳门被葡萄牙占据 D.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9、2012年可以举行的重大纪念庆典活动是

①南昌起义85周年 ②抗战全面爆发70周年 ③澳门回归十周 ④香港回归十五周年 A①②③ ④ B.① ② C.③④ D.①④

10、对“和平统

一、 一国两制|”的理解,错误的是 A.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基础上形成

B.体现了实现国家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坚持社会主义主体地位的大方向 C 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体现 D 是我国政府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承诺

11、材料一 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到:“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材料二 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要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

———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83年) 材料三 2005年4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手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手伸过最近距离135公里的台湾海峡、伸过60年的历史风雨,紧紧地握在一起。

请回答:

⑴《乡愁》提起的“割台湾”是近代什么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中国人民在1945年10月收复台湾是哪一战争的胜利果实?

⑵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是什么?这一构想在哪些地区已经被成功的实践?

⑶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中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⑷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发展趋势的认识。

12、2012年是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今天的香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充满生机与活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回首香港160多年风云,请探讨下面三幅图反映香港历程的图片之间变化的根源。

图一 1842年被割让

图二 香港回归的场面图片

图三 紫荆花开十 的香港岛领土图片

年更艳的图片 ⑴导致图一所示结果的世界历史背景是什么?

⑵图二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维护了中华民族在哪一方面的根本利益?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你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⑶从图二到图三“紫荆花开十年更艳”充分说明了我国政府实行的哪一基本方针政策的正确性?

答案

11、⑴《马关条约》;抗日战争 ⑵“一国两制”;香港,澳门

⑶主要是台独势力:还有试图阻挠祖国统

一、干涉中国内政的国际反华势力。 ⑷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强大。我们要坚持同一切分裂势力作斗争。

12、⑴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实力大增,加速对外殖民扩张,把矛头对准中国 ⑵香港回归祖国维护了中华民族在统一大业方面的根本利益或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⑶“一国两制”

第五篇:宏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五课第二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设计

慈溪实验中学 张林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懂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应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交流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探究,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运用辩证思维、归纳思维、发散思维等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方法]阅读指导、问题讨论探究等。 [课前准备]围绕民族精神的内容,广泛收集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引入:视频“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

思考:“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在钱学森身上看到了什么精神?

二、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活动一:【用人物或事例说明对“中国的脊梁”的理解】

设计问题:你认为“中国的脊梁”是什么? 列举对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及其伟大的民族精神。(交学生讨论)

请用具体的人物或事例加以说明。(小组讨论)

当中华民族遭受侵略和欺凌的时候,那些不甘屈服、奋起反抗的人们,是民族的脊梁(学生举例)

为保卫祖国的安全,无数远离自己的父母而守卫在祖国边陲的解放军战士,是民族的脊梁(学生举例)

为了振兴祖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是民族的脊梁(学生举例)

坚守自己的岗位,奋力拼搏的千百万工人,是民族的脊梁; 千千万万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父老乡亲们,是民族的脊梁„„

教师:不要以为只有英雄人物才是民族的脊梁,千干万万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中华儿女,都是民族的脊梁。

(1)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及其表现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68页的内容后找出答案。

活动二:朗诵《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并设计以下问题: 这首诗描绘了当时一幅怎样的历史画卷?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描绘了中华儿女坚贞不屈,英勇的抗击日本侵略者历史画卷。

表达了诗人对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命运、全民族奋起抗战、不屈不挠、英勇抗战,为争取民族独立不惜牺牲一切的爱国主义情感。 (2)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什么?

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活动三:填表感受中华民族精神

展示图片: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倭等 (3)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不竭力量之源

活动四:教材70页,说说长征精神是什么?

长征精神,可以说是不畏艰险、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也可以说是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等。 (4)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新时期: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2、民族精神我传承

活动五:当雄壮的国歌奏响时的感受这些中学生的行为为什么会赢得热烈的掌声? 这些中学生的行为是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祖国的尊严和荣誉,不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等,这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体现。

设问体验:当雄壮的国歌奏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当时的感受。(略) (1)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内容。我们要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等,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2)请你结合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视频:文明公益广告

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只有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才能明确传统文化中哪些是应该抛弃的,哪些是应该继承的,应该从哪些方面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也在于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有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优良传统中吸取营养,才能陶冶情操、塑造民族性格,使民族精神得以代代相传。

【学习感悟】八荣八耻

教学后记:教学过程流畅,教学形式多样,但是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属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的讲解时,可以通过一些事例来突出爱国主义这个核心来突出重难点。

上一篇:婚约财产纠纷的处理下一篇:合同部个人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