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民主测评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作用

2024-04-27

谈民主测评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作用(共9篇)

篇1:谈民主测评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作用

谈民主测评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作用

民主测评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二十条第四款规定程序,是组织人事部门提高干部考察工作效率的有效方式,也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扩大民主、走群众路线的重要方法。民主测评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也有借鉴意义,且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借鉴和创新是经济责任审计的生命力所在。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实践尝试,民主测评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能够发挥“四个方面”的主要作用:一是能够弥补审前调查的缺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必须做好审前调查。这不仅是审计的重要环节,更是整个审计项目的发端,且直接影响审计质量的优劣。所以,审前调查必须做细、做实、做好。对于审前调查,《审计机关审计方案准则》第十条规定:审计组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前,应当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下列情况,并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下列资料: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情况;职责范围或者业务经营范围;银行账户、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的纸质和电子会计资料;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财务会计机构及其工作情况;相关的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相关的重要会议记录和有关的文件;与审计工作有关的电子数据、数据结构文档;其他需要了解的情况。显然,对于常规性财政财务

收支审计,这些都是必需的,但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却有其自身特殊的要求。经济责任审计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更多关注领导干部“三权一廉”情况(履行经济决策权、国家财经法规执行权、经济管理权、遵守廉政规定),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绩效、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及其执行等方面的情况。尽管审前调查已经涉及许多单位和人员,但一些干部职工群众关注的、反映强烈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在被审计单位主动提供的材料上不一定能够看得到,在最初的审计调查中也未必能够了解得到。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基础在账里,功夫在账外。审计工作缺憾永存,不可避免,从实际操作来看,民主测评是现有审计调查手段的补充和完善,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审前调查不深入、不全面、不透彻造成的缺憾。

二是能够发现经济案件线索。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规范和防范,同时防贪惩腐,发挥警示、教育和导向作用。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为干部管理部门在选人用人等方面提供重要依据,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但是,经济责任审计政策性强、涉及范围大、内容多、标准要求高,由于审计客体的差异性较大,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审计人员从不同领域持续获取知识与信息的能力具有局限性,加之行业之间、工种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想在审计初期就能进入角色、摸透被审计单位情况较为困难。更何况,现

代条件下的经济案件具有智能化、复杂化、隐蔽化等特点,无疑也是对审计人员职业能力的考验,审计风险进一步加剧。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把握全局,抓主要矛盾,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仅要把握被审计领导干部及所在单位的总体情况,而且还要以自己长期审计实践积累的特有职业敏锐力、洞察力和判断力,寻找容易出现问题的蛛丝马迹,捕捉与达到经济责任审计目的相关的信息。经济责任审计中的民主测评,有效地拓宽了干部职工群众的“源信息”渠道,能够较好地起到桥梁、纽带、通道、平台的作用。以此为路径,审计人员可对民主测评中获得的信息察微析疑,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仔细分析研究,选取突破口,进一步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对于民主测评中职工群众反映出来的审计线索,审计组要加强内部控制,注意保密,采取适当的调查方式和方法,以免伤害职工群众的朴素感情,损害其切身利益,更要防止因措施不当打草惊蛇,触动被审计对象及所在单位做手脚,从而将审计工作陷于被动的情况发生。三是能够获取群众的真实意见。民主测评能够体现干部路线中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作为一种了解群众舆论、疏通民主渠道、听取基层意见的方法,针对性强,效率高,形式灵活,也比较直观,是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硬”指标,是实行群众监督的一种有效手段,对进一步发挥群众对

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增强干部工作的公平、公开、公正、透明,促进民主化进程,切实防止不正之风,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对被审计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首先,能够增强职工群众的民主参与意识,发挥他们对领导干部决策程序、工作业绩的知情权、参与权,获取职工群众“原生态”的意见和建议;其次,促进领导干部客观地评价自己,真正认识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绩,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切身利益,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多为职工群众办实事;第三,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搞好民主测评,能够使群众切身感受到作为单位的一分子,自己的民主权利和人格得到了尊重。经济责任审计中的民主测评,在测评前要将测评要求讲清楚,便于干部群众在确定内容方面正确理解和把握之外,还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尤其是要增强他们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充分认识民主测评领导干部,是他们的权利义务,应认真负责地参加,以实际行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是有利于对领导干部的审计评价。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着工作程序不规范、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化和发展,也是影响其发挥更大作用的原因之一。从审计实践来看,经济责任审计

评价虽然很好地坚持了“六项原则”(即:依法评价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客观公正原则、全面评价原则、一致性原则、重要性原则),但是评价标准不够一致,必定导致最终结果的差异,有时以审计报告拟定人的价值取向,或以审计自由裁量去评价被审计对象,是有失公正和公平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难”,依然是审计人员难以逾越的一道障碍。经济责任审计只有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把握规律性,才能符合不同时期工作的要求,才是真正的出路。经济责任审计中民主测评的作用在于,能够很好地吸纳民主成份,接受群众对领导干部的肯定,使审计评价更加接近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更加接近职工群众的直接意向,更加客观、公正、合理,使被审计对象的工作业绩更具人格化。同时,对测评结果进行定性、定量的技术分析,增加数字上的对比性语言描述,使审计评价更为科学、准确、完整,使审计报告也随之更加完善和规范。

诚然,要让民主测评这一有效的方式方法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及所在单位的整体了解和把握,在于测评内容的设置、测评时机的安排、测评方法的应用、参与人员的组织、测评结果的分析上。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研究和创新。

篇2:谈民主测评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作用

作者:郎正清来源: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目标。然而这一目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根据中国的国情,逐步持续地加强政府机构改革力度,最终构建一个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经济责任审计在这一过程中将会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以政府治理的目标为主线,提出了经济责任审计在促进政府治理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政府治理;经济责任;审计

上个世纪70年代末,西方国家针对政府公共行政极权化和官僚主义而导致的政府公共行政效率低、高昂的社会成本等问题,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旷日持久的,旨在推行绩效管理、强调顾客至上与服务意识、在政府管理中引进竞争与市场机制的政府改革运动,它起源于英国、美国、新西兰以及澳大利亚,后来迅速扩展到其他西方国家,这就是“新公共管理”运动。这说明政府的治理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这场运动对我国的政府体制改革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形成的政府行政的惯性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消除,仍然存在种种的问题。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1999年两办发布两个暂行规定,从此,我国正式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该制度建立以来,在加强干部监督、政府管理以及防治和治理腐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勤政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04年11月,五部委又发文将经济责任审计范围扩大到地厅级,这意味着经济责任审计在我国的政府治理方面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治理目标

“一个公司需要治理,一个国家也需要治理。公司治理的软弱,一定给投资者造成损失;国家治理的失效,就会产生腐败和混乱,就无法让所有的投资者都得到收益的机会。”李金华审计长9月在中央财经大学法律系主办的“中国财经法律论坛”上的演讲中如是说。关于国家、政府的治理,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主要的思路就是引进公司治理的框架,或者政府行政行为的企业化、市场化,集中政府管理的范围,建立一个精干高效的现代政府。笔者参考相对成熟的公司治理的框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认为目前我国政府治理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控制能力

一个规范、负责任的政府必须有能力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专横武断的政府行为与腐败现象。国家拥有进行高压统治的垄断权,这一垄断既使其获得了一种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干预的权力,也使其拥有一种随意干预的权力。这样一种权力与只有政府才能掌握而公众无法获得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就为公共部门的官员或其亲朋好友通过牺牲公

共利益来获取自己的私利提供了良机,寻租和腐败的机会就会层出不穷。因此,所有国家都应该建立和完善一种机制,根据这种机制,国家机构在为公共利益服务时以及在与工商界与市民打交道时,能灵活而自觉地减少随意性干预和腐败。

2.诚信与责任

我国政府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政府信用度不高,会出现政府无法兑现其诺言、出了问题无人负责等现象,尤其是地方政府,这样的现象有时非常普遍。李金华审计长在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实现国家治理的途径很多,但现实的中国,明确责任,进而落实责任,是国家治理的关键所在”。人们往往倾向于追求权力的法制化,却容易忽略责任的法制化。这样一来,由于获取权力和行使权力的成本太低,又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及各部门追求权力的冲动。将责任法制化,可以增强权力行使者的责任感,让他们时刻关注权力行使的后果,改善行政行为;同时为责任的评价和考核提供前提,也就是为“问责制度”创造条件。

3.执行能力

在我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执法不公等现象在很多地方依然存在,这是一个法制社会所不能容忍的,因此能否有效地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也是一个规范、法制化政府所必备的。执行能力,应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能否按照既定的制度、规范、预算等“照章办事”,另一方面是能否最有效地执行,即保证效益性。一方面需要强化监督机制,保证制度执行的“真实”,第二个方面需要强化评价机制,保证执行的“效益”。

4.透明度

无论是公司治理还是政府治理,公开透明永远是必需的原则之一。公司治理之所以要强调透明度,是因为经营者使用的是股东的钱,理论上股东应该知道他们每一分钱的用处。在现代民主政治下,国家的权力来自于人民,要对人民负责;国家的一切财政收入同样也是来自于全国的纳税人手中。由于纳税人不能直接处理公共预算,需要委托政府官员及人大代表等代理人代为处理。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的普遍存在,肯定会产生代理问题。因此政府行为、结果必须公开透明,让人民去评价与监督。

二、经济责任审计在促进政府治理中的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1999年两办发布《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展经济责任审计。2004年11月,五部委又发文将经济责任审计范围扩大到地厅级,这为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发挥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与广阔的平台。下面笔者就以上述政府治理的目标为主线,阐述一下经济责任审计如何在促进政府治理方面发挥其作用。

1.促进加强政府自我控制能力建设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早在其内部控制准则中就提到最高审计机关应该敦促并支持政府部门建立详细的组织性内部控制制度,各审计机关还应当对内部控制制度加以

复核,以确保各项控制均能维持正常运作,并达成预期效果。没有监督、失去控制的政府必然会成为腐败的政府。滋生腐败的因素很多,但是政府未强化内部控制约束制衡机制,造成政府行为失控是关键因素。仅仅靠非经常性的外部监督,不可能建立起一个廉政的政府。我国一直强调反腐倡廉,然而问题有时却越查越多,就是因为外部监督仅仅是一种强制性的有限监督,内部控制才是一种自觉的无限监督。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之一就是审查被审计人所在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适应性以及有效。通过对其控制程序、控制方法与手段以及会计与管理控制制度的审计,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最终促使政府部门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政府部门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减少政府随意行为与腐败现象。

2.促进政府责任的法制化

去年我国开始正式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掀起了席卷全国的“审计风暴”,使得审计在百姓心中的地位骤然上升。风暴过后,人们更加关注审查出的问题是否得到公正的解决,“问题干部”是否得到应有的惩处。然而,审计查出问题之后,处理结果往往得不到公布,有的甚至就不了了之,这使得审计监督的效果大大降低。因此,将责任法制化,就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问责是由授权产生的:人民给政府授权,政府给官员授权,官员对人民及政府负责,政府则通过官员对人民负责。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就是领导人的“经济责任”,通过审查领导人所在部门的预算执行及决算、预算外资金、专项资金、国有资产、以及内控等的审查,查清该单位的目标完成情况,分清领导人应负的主观责任,并查清其有无侵占国有资产、违反廉政规定以及其他违纪行为。许多省市已经开始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还制定了审计结果的运用办法,大大提高了审计效果。然而,将责任法制化需要各部门的相互合作方能完成,经济责任审计本身无权去做,审计所能做的就是将审计出的问题以及应该进一步追究责任的事诉诸公众,“让阳光和社会为问责导航”。

3.促进政府有效执行能力

按照两办的两个暂行规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对其所在部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包括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在审计实践当中通常审查两方面的财经法纪的遵守与执行情况,一方面是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对于国家法律法规的遵循、执行情况,另一方面是领导者个人是否有违纪行为。政府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领导人的行为,规范了政府领导人的行为,自然就提高了政府对国家法律法规的执行能力。作为政府部门,其最主要的经济责任就是保证其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很好地促使政府部门在预算的编制、执行方面的科学性、经济性、效益性。从而进一步促进政府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执行与遵循性方面的规范化,提高政府全面的执行能力。

4.促进政府行政透明化

政府行政透明化是政府治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一个国家民主程度的体现。著名会计学家杨时展教授曾精辟指出“民主,是现代审计的实质,审计,是民主政治的表现;民主,是现代审计的目的,审计,是现代民主的手段。没有现代审计这一手段,就很难达到现代民主这一目的,没有现代民主这个目的,现代审计也就失去意义。” 去年实行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表明国家审计的过程和结果已经公开。经济责任审计可以通过对政府领导人的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公布于众,使得人民作为国家权力的授予者,能够看到自己的代理者是否完成了其应负有的经

济责任,使得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能够真正起到监督的作用。通过审计结果的透明化,可以促使政府行政的透明化,最终构建一个透明、规范、高效的政府。

5.促进政府部门廉洁高效

反腐败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个国家都在研究反腐败的对策,而且国际间的合作也在加强。我国也于2003年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上签了字,该公约共有100多个国家签署。这一举动表明了我国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也改善了政府治理的环境。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的就是查清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包括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其中直接责任就是指被审计领导干部本身在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中有无侵占国家资产、违反领导干部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的问题。其实我国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防治和治理腐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勤政。而领导干部作为政府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其个人的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政府管理的水平与效果,政府的一切行为均可以归责于“人”———即政府部门的领导人。因此,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领导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查,可以提高政府领导干部队伍的管理水平,进而加快廉政高效政府的建成。

三、应补充的几个问题

1.经济责任审计促进政府治理的相对优势

人们也许会问,经济责任审计在促进政府治理方面与别的审计相比有什么优势呢?经济责任审计于其他审计的主要区别在于,经济责任审计与评价的对象是“人”,即领导干部,其他审计的对象是单位、部门等。经济责任审计虽然不是直接对政府部门的审计,但是,它的实质是由人及事,通过对领导人的审计,反映出领导人所在部门在管理等各方面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起到促进该部门强化管理的目的。同时,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的这一区别也是其优势的体现。因为一个部门的一切行为均是人的行为,其中领导人的影响是最大的,对重要领导人的审计的意义远远大于对部门的常规审计。再加上从今年起,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已经上升到地、厅级,其审计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这些优势使得经济责任审计在促进政府改革与治理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面临的困难

对于目前的我国来说,经济责任审计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与困惑,主要问题是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没有完全建立,没有完善、统一的评价体系,在实践中,审计的效果往往会因为缺乏标准而显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尚未正式制定,虽然已有很多地方开始进行试验,但是,这毕竟是地方的自发行为。如果能够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公告制度,并且与各部门进行配合,制定出一套经籍责任年审计结果的运用机制,相信经济责任审计在促进政府治理方面的作用将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良好的政府不是奢侈品,它是发展所必需的。我国的政府体制改革正处在关键的阶段,应进一步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促使政府行为的规范、高效,使我国政府在“十一五”这一新的发展阶段有效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3:谈民主测评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作用

刘家义指出审计是一种制度安排, 是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内生的细胞, 是依法用权力监督权力的主要方式, 其本质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而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 促进明确责任, 进而落实责任, 在监督制约权力运行, 推动完善国家治理, 预防、揭示和抵御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笔者认为, 经济责任审计在促进国家治理中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

(1) 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现在, 在建设廉政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和情况, 其中一部分与一些部门、单位和地方的少数领导没有认真履行职责、有效的行使职权有很大关联, 这也很大的在程度上反映了一些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不到位, 尤其是对某些领导干部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机制。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主要是在严肃财政法纪、监督制约权力推进廉政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中办、国办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规定的出台, 更使经济责任审计推进反腐倡廉的职责进一步强化。

(2) 经济责任审计有效促进国家执政能力建设。两办《规定》特别指出, 应分别界定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和所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责任追究、结果公告等制度。这些在经济责任工作中得到落实, 必将有交促进权力与责任相匹配, 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3) 经济责任审计促进依法行政, 提高政府履职的效能。国家治理, 就是对国家和社会的控制、管理和服务。实现良好的治理是每个国家发展的客观需要。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主要内容,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主要核心。推行经济责任审计, 是对一些领导干部是否严格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评价监督, 这可以使领导干部依法履行经济责任、依法行政的义务。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有效推动了领导干部遵守法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的提高。

(4) 经济责任审计为党委、人大、政府决策服务。经济责任审计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党委。党委依据经济责任审计提供的重大经济政策制定与执行方面的相关信息, 可以服务于党委在经济工作方面的决策, 从而增加党对经济工作的判断力。同时, 特别是对经济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及政府部门进行审计时, 经济责任审计还可以为政府经济决策服务。

二、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 审计主体独立性缺失。目前我国的地方各级审计机关的管理组织, 均是实施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上一级审计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并汇告工作。与其说审计机关是政府部门之一, 不如说是地方政府的一个内审组织, 在实施审计中, 很多方面上要被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和领导的所牵制、干扰和影响。当权力在运行过程中, 发生的各种经济违法违纪违规行为, 往往与地方经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瓜葛, 当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 审计机关就不得不考虑一些地方政府领导的意见, 尽管上级审计机关也会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和关心, 但是, 力度、强度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审计中突出的问题很大一部分甚至全部瞒报, 致使报告写得很中立, 往往是肯定的多反映问题的少, 所以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监督作用和权力制约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2) 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性不强。随着这几年的实践表明, 干部比较频繁的交流, 交流的范围也逐步扩大, 但大多数都集中在某一时间, 很多地区组织部门同时委托多名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审计机关只能被动的接受任务, 这就容易致使审计项目因为过于集中审计, 时间紧张、审计力度不够等因素在审核工作中发现问题很难做到彻底的查清, 这样审计监督很难取得很好地效率。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一个星期就出审计报告的情况。最后经济责任审计出现疲于应付, 走走过场的状况。

(3) 审计方法传统单一。由于当前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式传统而单一, 基本都是在以账查账的基础上, 有些问题不能单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查透查深, 大多缺少量化比较分析。造成审计结论形式单一, 就事论事的多, 综合分析评价的少, 内容比较笼统, 一般都在对被审计单位财务财政基本收支情况的查核上, 而对单位挥霍浪费、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违反决策程序造成重大损失浪费、个人存在以及资产负债的违纪违规问题评价, 不够深入缺少具体的量化对比分析。

(4) 审计评价不当。审计评价是审计结果报告中对被审计对象作出的结论性评价, 要用何种标准来评价?但如何评价?具体评价哪些指标?目前还没有建立一套便于操作、比较健全的规范性评价指标系统, 如何定性主管责任和领导干部的责任, 在实际审计过程中除规定的直接责任外, 只要是所管辖范围内的单位或部门出了问题, 都笼统定性为主管责任, 责任不清, 造成主管责任等于没有责任。同时, 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而且也没有明确的评价方式, 审计评价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三、改进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国家治理的主要措施

(1) 完善审计监督体制。我国审计体制不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上级审计机关只能从业务上对下级审计机关加以指导, 在行政管理方面的介入显得无能为力, 造成审计部门不具备独立办案的外部环境, 为在关部门干涉甚至操纵具体审计行为提供了方便, 因此有必要从立法的高度确定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行政管理, 具体讲就是人事安排, 必须由上级审计机关确定, 真正建立起具有司法权力的独立运行机制。同时, 要完善由组织、纪检、人事、审计等部门参加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 在审计结论落实上形成合力, 促进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转化。由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较难处理各方面的关系, 为了确保审计结果的独立、公正和客观, 应当实行交叉和联合审计制度。

(2) 完善审计方法, 提高审计效能。一是要在体现审计对象特色上下功夫。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领导干部, 在审计过程中要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 避免出现就事论事、机械简单对结构做出结论的现象。在审计组织实施的过程中, 对于发现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提出合理性建议, 做到责任与人两者之间的统一。要结合实际, 在两办《规定》中原则性要求的基础上, 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审计对象采用灵活多样的审计方式和方法。二是要在配置资源上下功夫。做好经济责任的审计与各项审计资源力量的整合, 和审计结果的统一利用和开发。各专项审计是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要最大限度的运用各专项审计的结果。三是努力改进审计技术方法, 做到高效准确。经济责任审计实际上涵盖了财政、金融、企业、投资和资源环保等多方面的审计内容, 同时又面对一个地区、一级政府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这样一个复杂系统, 没有先进的审计技术保障是做不好的。在今后的工作中审计人员要不断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办法, 在实践中学习, 在学习中实践, 不断开阔视野, 创新工作思路。。

(3) 尽快建立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建立结果运用制度, 通过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分工协作, 努力形成监督合力, 在问效问责和审计结果整改督查的基础上,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 切实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如何“遏制权”和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的问题。通过加强审计公开, 将审计依据、程序, 结果等向社会公开, 切实增强审计工作的透明度, 让社会公众通过对审计过程和结果的关注, 参与到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中来, 提高审计成果运用的实效性, 透明结果运用。

(4) 建设优秀的审计文化。一是坚持以人为中心, 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审计人才。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努力培养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强调把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审计队伍放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首位。二是要增强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准则意识。一方面要使审计人员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培训;另一方面要强化审计员队伍的结构设置, 在组建审计队伍的时候要严格把关, 择优录取, 加快审计队伍的正规化建设, 促进人才培养, 在完善审计队伍的同时不断探索工作的新方法、新制度。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是审计同仁共同关心的话题。本文从围绕经济责任审计如何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国家治理,经济责任,审计

参考文献

[1]刘家义国家审计和国家治理《中国审计》2011 (8) [1]刘家义国家审计和国家治理《中国审计》2011 (8)

[2]《刘家义在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审计研究》2011年第10期[2]《刘家义在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审计研究》2011年第10期

[3]魏惠育《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的作用》《中国审计》2012 (12) [3]魏惠育《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的作用》《中国审计》2012 (12)

篇4:浅谈审计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

【关键词】审计;低碳经济;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随之而来人类需求不断增加,资源消耗过大,短缺现象逐渐明显,我们每天也生活在环境质量不佳,碳排放量超标的环境里。资源的耗损和环境的恶化给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越来越突出,人们对自然资源及环境问题日益关注,所以,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低碳经济审计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低碳经济审计概述

低碳经济,就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状态。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也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型工业,建设生态文明。低碳经济审计是由有关审计组织,依据国家政策,法律和有关规章,制度和标准遵循审计准则,对被审计单位或部门的低碳生产经营,资源利用,财务信息,职责履行等活动进行的特殊管理。

开展低碳经济审计有助于缓解国家资源紧张短缺等严峻情况,也有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的更好,与我国一贯执行的方针政策相吻合。

二、建设低碳经济审计模式方向与思路

构建低碳经济审计模式是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建设低碳经济审计模式目的在于,国家可以有效监督被审计单位低碳生产管理的水平和内容,监督他们是否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严格的执行低碳生产,根据审计结果,总结审计报告并提出合理的审计建议。审计报告可以提供的科学合理的数据,有助于分析被审计者的行为动态或者公司相关设备运行状况,从而找出一些潜在的节能减排措施和能源高效利用方法,这样就可以更直观的让政府,企业,人民大众都明白能源到底都消耗在哪里,我们每天的日常行为是否是消耗能源的表现,而碳排放又排放到何处,从而提高整个社会全民形成节能减排的意识。

三、制约低碳审计模式发展的因素

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执法不严格。我们国家需要不断完善低碳经济审计的法律之多,这是实施低碳审计的根本要求。目前,我国已经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或者管理条例,但在低碳经济审计方面的相关细则还不太完善,就更不要提执法过程了。例如,在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质疑审计者,并不配合审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有力的相关法律条例来说服被审计者,就会导致审计数据不完善或者提供材料不真实,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审计的进程,也对审计结果产生很大影响,从而也会对国家制定低碳审计相关方针政策造成偏差。

低碳经济审计人员匮乏,专业性有待提高。因为低碳经济这一现象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被提出的,所以低碳经济审计这一行业也可以说是一新兴行业。我国审计人员大有人在,而对于低碳经济审计来说,确是少之又少,其专业性也是在不断地审计过程中,不断提高,所以从客观角度讲,人员匮乏,专业性有待加强。

低碳经济社会意识薄弱。虽然,最近几年,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有所增强,但是在经济增长面前,环境保护又被摆在了不重要的位置。所以,在这其中,也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形象和政绩,他们对环保工作消极散漫对待,就更不认同低碳经济审计了。其次,企业环境意识淡薄,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有毒有害的污染物,毫无节制地损耗各种有限资源。此外,人民群众对于环境保护意识薄弱,有很多不自觉的行为,其实就是在破坏环境,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总体水平较低对我国低碳经济审计机制的建设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四、对我国低碳经济审计发展的建议和想法

我认为,需要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及经济可持续发展意识。我国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环境宣传教育体系,多层次,全方位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例如,学生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多方面抓起,营造全社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积极向上的氛围,提高全民保护资源环境的自觉性。当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如果不能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资源就会衰竭,也终将会有一天,资源会耗竭,就不可能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已经越来越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发展模式,不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也都会朝着低碳化,无碳化方向发展。近几年,我国先后成立了北京环境交易市场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它们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环境交易市场的初步形成,但由于刚刚起步,我国碳交易制度尚未成熟,相关审计标准难以确定,我国要想实现碳交易良性运作,必须建立相应的与之配合的监督机制。因此,越来越多的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将低碳经济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它们的目的是想通过主导国际社会节能环保标准的制定,从而在技术设备方面给发展中国家设置难题,从而确保国际竞争优势。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不断挑战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一定要选择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审计机关作为国家经济运行的不可或缺的系統,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保障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和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应发挥重要作用。构建低碳经济审计模式是我国经济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是经济形势发展与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入贯彻落实我国政府方针政策的实践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惠珍.低碳经济与审计[J].审计研究,2010.11.

[2]杨文莺.发挥审计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J].财会审计,2012.12

篇5:谈民主测评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作用

义审计长指出“国家审计按照法律的授权和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演进,最终必然要关注政府的责任”。可见,研究进一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制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经济责任审计和行政问责制概述

经济责任审计是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一项审计制度,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推行的一项强化干部管理和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经过十多年的积极探索与稳步推进,这项制度对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维护财经法纪,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推动依法行政,促进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遵纪守法意识以及自我约束能力,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等多个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行政问责制的本质在于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以及对过失权力进行责任追究,体现了“责任政府”的原则,是责任政府的具体体现形式,其最终目的在于保证政府系统的正常运行、遏制权力腐败以及保障公众利益尽量不受损失或损失最小化。问责制是对政府一切行为及其后果都必须和能够追究责任的制度,是特定的问责主体针对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而实施的、并要求其承担否定性结果的一种规范。

二、经济责任审计为什么可以在行政问责制建设中的发挥作用

第一、经济责任审计以其特有的独立性,超然于授权人与被授权人之外,保证了其在行政问责制中的公允性和独立性,可以说审计实质上具备了作为“异体问责”主体的某些特性。审计对权利的制约与监督具有自身特有的优势,审计产生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作为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监督活动,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来考核、认定和评价有关人员经济责任的履行状况,包括检查其是否认真履行经济管理职责,是否存在渎职、失职或越权、滥用职权等问题以及权力使用的程序、效率、效果等。对被授权人经济责任进行认定和评价。审计自身这一特有优势,在行政问责制建设中,起到了其他职能部门所无法发挥的先天优势。

第二、经济责任审计以其审计内容的客观性、定量性和审计程序的法定性,保证了其在行政问责制建设中,客观、准确、科学的反映出领导干部是否依法行政和全面履责的情况。在行政问责的过程中,组织部门、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用传统的定性考核方法难以做出全面科学的评价,而经济责任审计以政府及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为基础,通过对其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做出重大经济决策情况、执行国家政策情况和个人廉洁自律等情况的审计,用具体数据和经济指标评价其任职经济责任和工作业绩,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工作实绩和存在的问题;这样以来可以改变过去单纯依靠组织谈话和依靠群众举报、偏重表面情况调查等情况,使考核更加深入、客观和科学。

第三、经济责任审计以其特有的“免疫系统”的功能,可以发挥其在行政问责制中的建设性的作用。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国家审计按照法律的授权和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演进,最终必然要关注政府的责任”。而政府责任的核心是国家利益。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评估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可以改变个别领导“有权无责”的状态,促使领导干部增强责任意识,提高严格依法行政、全面履行职责的自觉性。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工作业绩和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促使其认真履行职责,廉政勤政,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水平和决策能力,而且能够有效地查明和纠正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财政收支及其其他相关经济活动中的违规违纪问题,帮助相关单位和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经济秩序,提高管理水平,从而在根本上保障国家利益。

三、目前基层经济责任审计在政府问责制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经济责任审计问责主体不明确,审计部门与组织部门、纪委监察部门、人事部门等经济责任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不顺畅。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一般包括: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人事部门等。在行政问责的过程中,责问主体还没有明确规定。有些问题审计部门可以直接处理,而有些涉及违反党纪、国法等问题则需要相关的部门进行处理。所以如果没有明确审计部门作为经济责任审计行政问责的主题地位,明显不利于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的发挥。

还有,比如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安排上,现在由组织部门主导,审计部门被动接受,也存在协调机

制不顺畅的问题。组织部门的计划安排时间和审计部门的工作实施时间可能存在时间衔接不好或有时间冲突。如果组织部门于3月份下达该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建议书,审计部门一般在3月份或是上半年有大量的上级审计机关安排的其他审计项目,这样在具体安排实施审计的时间就会明显冲突,不利于该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及时完成,也不利于审计问责的时效性。

第二、经济责任审计目前的具体审计内容、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行政问责制建设的要求。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新形势新环境,必然要求审计人更新审计思路、创新审计方法,不能就账查帐。因为有些经济活动可能不在账上,而是进行账外资金运作;这时仅审计账面内容肯定是不够的,仅采取查账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必须要进行账内账外相结合的方法,拓宽审计的视野,拓展审计的广度和深度。

第三、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转化不够、责任追究落实难。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党委政府进行干部考察和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审计结果报告是干部管理工作中反映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重要信息源。做为审计机关竭尽全力提供客观、公正审计结果报告,并及时报送到纪检、组织、监察等部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审计局提供的信息多,但被各部门利用的情况少。“审”、“用”还没有紧密衔接,审机结果报告成单项投入,其运用体现不充分,作用有限。

四、怎么样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制中的作用

(一)强化审计部门在行政问责制中作为问责主体之一的作用,以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为平台,协调组织、纪检、监察、司法等相关部门,分责联动,完善行政问责协调运转机制。做到审前共商计划,审中互通情况,审后联合落实。

首先,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计划管理。在每年年底前,召开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由审计部门主导,根据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问题和事项,统筹安排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项目。只有安排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项目、确定好审计关注方向,才能在后续可能的行政问责中发挥更好作用,也为行政问责的开展打好基础。这一阶段审计部门要和组织部门作好协调。

其次,分责联动,完善协同配合机制。当审计工作遇到阻力和干扰时,审计部门要主动提请纪检、监察或司法机关及时介入,协同配合,将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线索一查到底。当纪检监察部门发现领导干部经济方面的重大问题线索需要审计手段查证落实时,审计也应主动出击,最终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并归入干部廉政档案。只有这样才能将各个部门的优势得到发挥,将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到经济责任审计中来,才能将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制中的作用发挥到及至。

(二)深化创新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方法,提高审计工作自身质量,充分发挥其在政府问责制中的专业化监督作用。

首先,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主线,围绕领导干部履责情况,关注科学发展观落实情况、民生资金使用情况、决策的科学性等情况。不仅关注资金流向的痕迹,更要关注政府权力运行的轨迹。具体来说,应以财政财务支出为基础,检查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各项支出的合规性、合法性;以经济决策执行情况为重点,检查被审计领导干部决策、管理能力;以内控制度为重点,检查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内部管理有无重大漏洞,检查领导干部有无违反内控制度,造成损失浪费的问题;以重大违法违纪问题为重点,检查领导干部遵守财经法规和廉洁自律情况;以政府负债为重点,检查领导干部有无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形成超过偿还能力债务的问题。

其次,审计方法上主要采用绩效审计、计算机审计理念,实施新的“abc”分类审计方法,建立以任中审计为主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即细化“先审后任”、“先审后离”的方法,对a类拟提拔的领导干部严格实行“先审计,后离任、再任命”;对b类群众意见大、举报多、疑点多、问题不清的干部,严格执行“先审计,后任免”,即离任者先离岗待命,待审计后依据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出安排;对c类免职、辞退、退休的领导干部,实行“先离任,后审计”。采取分段审计的方式,即任期3-5年的,任中及届满各审计一次,任期5年以上的,每2-3年审计一次,保证3年审计一遍,从而使监督关口前移,变事后监督为事中、事前监督。

(三)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行政问责追究制度,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行政问责制建设中的全面转化落实。

(1)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行政问责,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权责一致、分清责任;违规必究、分工负责的原则。由审计部门对经济责任进行行政责任认定,也就是审计部门依法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对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管理使用的政府性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作出审计评价,出具审计结果报告,确定被审计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包括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

(2)经济责任审计行政问责的具体情形包括:1.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主要包括: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截留转移预算收入;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偷漏国家税款;私设小金库;2.违规决策或管理不当造成政府性资金较大损失与浪费的行为;3.违反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规定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行为;4.提供虚假资料,拒绝接受经济责任审计行为;5.利用职务便利,将国有财物据为己有或违规滥发钱物、私分钱物或在下属部门领取不当报酬;6.国家大额投资、大宗物品采购等未按规定实行公开招投标或审批程序不合法;7.严重失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有制度不执行,内部管理混乱;8.审计发现的其他违规、违纪或违法行为。同时,对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审计决定,被审计单位不认真执行、执行不力的或拒不执行的,被审对象也要承当相应的责任。

(3)经济责任审计行政问责的具体步骤:

1.审计部门根据审计结果,发现有违规、违纪或违法行为时,界定直接责任或主管责任,并向组织部门出具审计移送处理书,提出责任追究依据和建议。

2.组织部门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书和审计移送处理书,经审查后,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情节轻重程度,追究相关责任人员责任。对于一般性的问题,由组织出面进行谈话、教育;对于问题较多但够不上党纪政纪处分的,给予诫勉提醒、限期改正等;对于工作失职造成严重损失或有经济问题的,交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

3.对于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依法作出责任追究决定后,应将领导干部经济责履行问题责任追究结果存入被审计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和组织考核档案,作为领导干部廉政谈话的内容之一和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依据之一;在考察干部时,将责任追究结果写入干部考察材料。还应及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审计部门。

5.逐步实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和责任追究结果的信息公开。以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办公室为平台,由审计部门牵头,定期召开审计结果情况分析会,梳理审计问责情况,并将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和行政问责落实情况在公共媒体予以公开。通过舆论监督的方式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6:谈民主测评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作用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几个难点与对策

随着审计事业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日益成为拓宽审计领域和加强干部建设的.一个重要审计类型.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难题,如何应对和解决就成为当务之急.下面结合审计人员的实践和已有的经验,谈谈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常遇到的一些难点和对策.

作 者:王晓鹏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国审计  PKU英文刊名:CHINA AUDIT 年,卷(期):2003 “”(24) 分类号:F2 关键词: 

篇7:内部审计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一 对医院经济管理开展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一方面,按照有关实施意见的要求,不再沿用以前单纯的直接委任,而是根据市场运行规律,给予公平机会进行竞争,对干部的管理权限进行严格划分,建立多种多样的选拔任用机制,将聘任、选任和委任以及考任分别运用到不同的实际情况当中。干部领导在任期时间内,设定一定的任期目标,对完成的情况进行公平的监督。鉴于此,一套有效的监督方法十分有必要,而经济责任审计刚好可以满足这些需要。

篇8:谈民主测评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作用

关键词:资源,环境,经济责任,审计

我国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将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目标和措施落实到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各个方面。”这一目标充分体现出中央对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力制约监督制度, 在纠正资源和环境责任缺位方面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及其存在的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 是指审计部门接收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干部管理部门的书面委托, 依法对相关单位或部门负有经济责任的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或离职后, 对其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或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经济责任所进行的审计监督和评价活动。

根据《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包括:财政或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债务的举借、管理和使用情况;重要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情况等。在这种经济责任审计模式下, 审计人员采取的审计方法主要是从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方面认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 并不是认定领导干部的全面经济责任, 审计结果也不是对领导干部的全部业绩进行评价和鉴定。

二、资源和环境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得地位和作用

1、从政治角度分析资源和环境审计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作用。从政府的角度来说, 作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的主体, 党政领导干部履行的是一种公共责任和社会责任;从企业的角度来说, 企业与资源和环境始终是一对矛盾的两个主体, 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管理目标下, 企业的发展必定会以消耗大量的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因此, 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指标不能仅仅考虑GDP等经济发展指标, 更应该注重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维护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审计机关必须要将资源和环境审计纳入到经济责任审计当中, 作为考核、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部分。

2、从经济角度分析资源和环境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作用。

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 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即称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 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我国改革开放已30多年, 经济的高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沉重的代价, 并且这种代价是不可逆转的。过去, 过分迷信“库兹涅茨曲线”假说, 依靠经济增长达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而然地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是不现实的, 因为在经济增长还没有达到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能力之前, 我国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就可能已经趋于崩溃。

落实好这些法律、法规, 只重视增长率, 忽视资源损耗率;重视短期效益, 忽视长远利益;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毁灭性开发稀缺的自然资源为代价,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审计机关有责任据此对负有经济责任的相关领导干部的资源和环境政策的执行情况做出评价。

三、结论

资源和环境审计是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其纳入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当中是完善和发展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和实践体系的必然。在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 审计机关要建立一套相关的指标评价体系 (如:耕地或基本农田保有量完成率、单位GDP能耗下降率、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三废”处理率等) , 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和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与消耗的资源数量和环境污染情况结合起来进行评价, 重点关注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 是否贪污、挪用环保专项资金;是否包庇、放任、纵容重要资源使用和环境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是否干预环境执法或监管不力;其决策是否造成资源的浪费和重大环境影响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家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J《]审计研究》2008.3

[2]、刘晓燕, 创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J《]领导科学》2009.4

[3]、吴娟, 环境效益审计在地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J]《审计与理财》2010.5

[4]、黄溶冰, 单建宁, 时现, 绿色经济视角下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J]《审计研究》2010.4

[5]、胡明友, 试论经济责任的审计[J]《财务会计》2007.4

篇9:浅谈民主测评在员工考核中的应用

【关键词】民主测评;考核机制;进入管理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广大职工群众是企业财富的缔造者,企无人则止,只有依靠广大职工群众,充分发挥每一名职工群众的潜力和智慧,企业才能向前发展,才能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

员工是企业的第一客户也是最重要的客户!凡是成功的企业家,都是经营人的高手。所谓战略决定成败,谁来制订战略?谁来执行战略?肯定是人。而细节决定成败,如何落实、追踪细节?还要靠人。

有学者提出:要重视人的资源性的管理,并且认为21世纪的管理哲学是“只有真正解放了被管理者,才能最终解放管理者自己”。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作为一种“资源”甚至是“资本”,注重产出和开发,取得“资源”的最大使用价值和“资本”的最大增值效益。如何使员工感覺到自己“被解放”,主动发挥“资源作用”,是我们HR工作者需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我们HR管理人员,要把员工作为一种资源,要小心呵护她、引导她、培养她、开发她。我们既要做公司利益的维护者,更要做员工利益的代言人。

做好员工利益的代言人,不仅在于给员工争取更多的物质利益,更主要的体现在对员工的培养和开发,关注个人的发展,实现员工与企业共赢成长---即做好人力资源发现和开发工作。对于一个即成企业来说,人力资源发现和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人才的选拔、使用、考核评估、绩效管理、培养开展管理等多个方面。

员工评估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民主测评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手段。近几年,我们公司在干部考核评估、员工能力评估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下面就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员工考核评估中民主测评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是民主测评的应用价值。对于个人来说,民主测评可以较全面、客观地了解有关自己优缺点的信息,发现其潜在的优势,来自不同的人员的反馈更容易被接受,因而可能更容易去改变。测评结果可作为制定工作绩效改善计划、个人未来职业生涯及能力发展的参考。对于所在团队来说,可以帮助员工了解个人的行为对整个团队运行的影响。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提高团队效能;对于公司来说,有利于人力资源部全面掌握每名员工的状况,了解员工的远期培养发展和近期培训需求,还能够加强企业文化联系,传递公司价值。

二是要明确员工测评评估的目的,做到与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相结合。员工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必须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开发利用,要把民主测评看作满足员工个人发展需求的一种发展激励的很必要手段。民主测评是全面了解员工的优势、不足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明确下一步的培养和发展方向,为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只有使员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大家才会积极真情参与。如果简单地将民主测评用于评估目的(无论是人才评估还是绩效考评),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效果,而且还有可能产生许多诸如人际关系矛盾、劳民伤财以及降低人力资源部和高层领导的威信等负面影响。所以民主测评不仅需要高层领导的支持,企业具有稳定性,实施过程具有信任,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期的员工职业发展计划。

三是测评问卷的设计要和测评对象的人才素质模型相结合。在将民主测评绩效评估应用于员工能力发展时,企业应具备相应的员工素质能力模型,惟其如此,才可能对测评对象做出合理的评估。民主评估只是一种评估反馈的方法,而根据能力素质模型编制的问卷才是实施评估的内容,是民主测评评估技术能否在企业中起到效果的决定因素之一。集团公司确定了关键岗位素质模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360°民主测评问卷,此次人才盘点工作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广大中层干部明确了公司对领导素质标准的要求。我们公司也根据自身队伍的特点,结合集团公司关键岗位素质模型和青年人才素质模型,拟定了专业技术人才素质模型和操作技能人才素质模型,形成了相应的360°问卷,并在人才盘点过程中进行了应用。

四是参与测评人员的选取要与测评目的相结合。根据评估目的,选择需要考察的对象。具体的人数因公司的规模、成熟度决定,没有绝对的人数限制。但参与测评人员一定要有代表性,要对测评对象日常行为有所了解,根据测评业绩、能力和潜力不同的目的,有针对性的选取参与对象。比如,360°测评重点对能力进行评估,一般选取上级、平级和下级参与。此外,要尽量多选取参与测评人员,以减少个体评判差异对综合结果的影响。

五是对测评结果的综合分析要全面客观。测评结果要受宣传动员效果、测评表的发放范围及参与人员素质高低和个人情感好恶影响,同时也受被测评人的性格及从事的工作所影响。另外,也要考虑到有些被测评者的个别行为仅有少数接触多的人知道,民主评价结果只能反映大家对被测评人总体面上的情况了解。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当测评结果与管理者心目中的情况不相符时,千万不要轻易地否决测评结果,要认真地思索一下。因为有些被测评者是擅长在领导面前表现的。在领导心目中的好员工,在团队中可能就是另一种样子。

六是测评结果反馈至关重要。民主测评结果是被测评人个人成长历程中的宝贵财富,将测评结果反馈给员工,指出短处,指明改进的方向,有利于员工的成长,这也是测评目的所在。能力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需要不断地提高,不断地发展完善。因此,在民主测评之后,必须与受评者一起探讨有关他的能力发展的长期计划,这将关系到员工职业发展最终效果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反馈与沟通,强化测评结果的应用,避免造成人们对测评不感兴趣,敷衍了事,使测评工作流于形式。

总之,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有效采用民主测评有关工具和手段,能够在员工评估和职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是落实群众路线的一种有效途径,需要在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乃至人才管理过程中不断去探索和完善。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谈民主测评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作用】相关文章:

民主测评党员05-05

民主测评方法05-08

党员民主测评总结06-28

民主测评讲话提纲07-10

民主测评工作讲话07-10

民主测评推荐办法05-12

民主测评领导讲话07-10

民主测评优点与缺点08-20

党员民主测评个人总结11-10

社区民主测评工作方案02-26

上一篇: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实施方案下一篇:x年上半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