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9 职业体验活动感悟和体会

2024-04-27

一9 职业体验活动感悟和体会(共9篇)

篇1:一9 职业体验活动感悟和体会

以前总听妈妈说前台这份工作如何如何简单,我却一直不信,这次总算让我找到机会去求证真假了。虽说不是第一次进入酒店,但是进入办公区域,这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啊!站在柜台后,望着面前的三台电脑,当时心中是很不安的。要知道妈妈知道我的职业体验选择去做前台,可是对我“耳提面命”了许久,什么订单不要做错呀,扫描身份证时要注意不要随便乱动电脑上显示的资料啊„„等等的一切。不过,为了我的工作能安全做完,我还在那里拜了一个师傅。对了!这个师傅也是我妈妈的师傅哦!在师傅的指导下,我,一个实习生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不过,在妈妈口中那个简单的工作却是让我觉得很麻烦啊。每次处理订单的时候,都需要十分谨慎,看个两三遍才敢去摁“确认”建;宾客到来时,扫描一个身份证都让我手忙脚乱,更别说在电脑上进行登记输入了!唉,看来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像看上去的那样简单,而自己现在所积累的知识在社会的现实面前是根本就不够用啊,以后我还要继续努力才是!明日のために一绪にがんばろう!

篇2:一9 职业体验活动感悟和体会

幼儿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担任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当一名教师不易,要当一名合格的幼师更不易。选择了幼儿教师,就选择了做教师的责任;选择了“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也就选择了以高尚的行为示范于幼儿,以优雅的志趣感染幼儿,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幼儿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和耐心,要怀着一颗爱心对孩子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的未来负责。我相信我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篇3: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感悟和体会

一、深入生活,活用教材。

在英语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在真实情景中运用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和多媒体设备来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使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能激发学习的情感、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喜爱这门课程。近几年随着中职英语教改的进行,英语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降低难度,侧重听说能力,贴近生活、靠近实用。但如果只根据教材按部就班地设计每堂课的教学活动,不仅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且对教师来说很容易走回到传统的教学中去,从而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需要教师既要立足于教材,又要走出教材。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一些必要的补充与删除。浓缩教材,吸取教材中的精华部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不仅要重视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而且要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把有意和无意统一起来,使学生在高度集中又精神放松、轻松愉快的情况下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对于每单元的主题,我们要适当找出一些与主题相关,与生活贴近的生活对话片断,尽量增加口语教学量。可以考虑把一些内容轻松愉快的经典原版英文电影、英文歌曲作为教材的补充,让学生既能从中学到一些非常地道的日常生活用由,最后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作文的评价,教师应该列出相应的评价的标准,以方便学生知道从哪里入手进行评价。

3.结语

本文主要对如何将合作学习方法应用于职业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中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希望能够对相关的研究提供部分参考价值。

语,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中职英语教学内容还要体现职业的实用需要。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社会进行就业,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应有意识地与学生的专业技能、工作需要相结合。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可在教学时适当要求他们翻译一些常用的单据、设计外商来领取货款等情境对话;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需多训练他们的前台、餐饮接待和结账付款等会话;电子商务学生需教授他们读懂相关外贸函电等。只有与学生的专业技能有机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努力学习的意志。

二、利用互动促进教学深化教学。

中职英语教学由于其语言教学的特殊性和实用性,教学方法与其他学科必然相异。就教学过程而言,英语教学更重视教学活动中的互动和交流;就教学目的而言,要通过中职英语教学,最终使学生在日常的社交中和面临的职业环境中熟练地应用英语进行交际。互动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与以往教学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过去的课堂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只是简单地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灌输,课堂的学习氛围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未能得到充分的激发。互动式教学正是为了改善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引导教学方法由传统的被动“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主动的“兴趣式学习”,使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创新、协作、探索和发现等元素。通过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展互动式教学,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思维空间得到拓展,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英语能力的掌握及英语知识的学习上。因而互动式教学方法的重点在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最终实现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升的目标。传统教学观念是把知识看成定论,把学习看成知识从外到内的输入,同时低估了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在教学中表现出了过于简单化的倾向,缺乏互动性,是一个强调由老师教什么到学生学什么的单向过程,忽视了学生掌握程度的反馈。不以学生为主导,强调单方面的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是一个互动性的工具,在互动的场合下更容易调动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和能动性。所以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来对英语进行教学,其收效是很低微的。在英语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低估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忽视学生信息反馈,必定使学生产生怠慢感,更无从谈兴趣了。合作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进行的一种同伴间交往互助,合作交流。不同的学生智力和接受能力有着不同的区别,互相的帮助使暂时会了的学生得到巩固,又教会那些还未学会的同学,而且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当然这个做法要求老师在指导学生分学习小组时,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好与差的有机搭配了。通过合作,学生能够相互学习,齐心协力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提高沟通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未来的工作环境。合作还应包括师生共同优化教学的过程。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水平出发,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以情促知。在活动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

参考文献:

[1]李薇.小组工作介人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可行性分析学理论[J],2010(25):17-19.

[2]俞冬英.论职业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2(31):149-150.

[3]胡昊.廖华.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教育教学研究,2011,4:107-110.

帮助,对他们的成绩给予积极的评价与及时的赞扬,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个体特点运用有针对性的方法去激励,让其放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意境中提高学习英语的热情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创造场景,让学生直接模仿,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2]从语言学家对语言学的研究中,我们知道,模仿是对语言学习的最直接方法。传统的单一学习(老师教,学生听),不能持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模仿则可以让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当中,学得更加带劲。利用电影及其他一些影音的场面片段,让学生看听,并进行模仿。从表情、声音、音调、动作、场景等方面进行重现,让学生相互模仿和点评,并分组进行比赛。这样可以让学生直接进入英语语境中,得到有效的锻炼,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这一环节中要注意:模仿量要少而精,内容要贴近日常生活用语和将来可能的工作环境,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这样,学生才有能力展示自己所学的内容,才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充分展示自我,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并在各自的现实生活中引用一些熟练模仿过的英语,让英语进人他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创造他们的需求。自我实现作为人类需求的最高境界,对动机的激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内在的成就感比外部的奖励能更强烈地激发其学习动机,从而使他们主动学英语,用英语。一些学生惟妙惟肖的模仿秀,会极大地激发其他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不知不觉中会听会说一些地道的英语。

三、情景设置。

在中职英语中应用情景教学法时,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此教法的教育教学作用。要注意情景教学的目的性;在具体应用中,要注意灵活性;要注意情景设置和运用中的科学性;要注意沟通交流和师生关系;要注意诱导性;要注意情景设置和运用中的思想教育作用。以上各原则要统筹安排,优化组合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当学生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告一段落的,对所学知识了然于胸后就可以进行情景设置。这里的情境设置应该是在模仿基础上的一个提高。让学生自己驾驭英语,自由发挥,也就是,让学生想象所处的环境,并在该环境中就可能出现的语言现象,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根据学生各自的能力水平,可以一人一句,可以一人几句,互相补充,互相配合。老师用多媒体画面引导、纠正、补充,让学生在玩乐中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学习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表述,当然也可以把学生带出教室,有的放矢地到一些实景中去,比如学校超市、学校食堂、学校操场,以及各种劳动、实训的场所,让他们畅所欲言,让英语直接走入生活,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活力。

四、举行各种形式的竞赛。

让学生以压力为动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适当组织学生进行竞争式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情境教学法的目的是还语言以交际实践的本来面目,严格地讲,没有情境便没有语言交际。同时,一定的情境又可激发学生的情趣。在创设情境时,首先要考虑构置一个什么样的场景才能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并能初步培养英语思维习惯,同时也可使学生学会欣赏英语或者在学法上得到某些启发和改进。只有目的明确,日常教学才不会流于形式。比如放英文歌曲,如果仅流于满足学生的需要,活跃气氛,不能由此及彼引导注意的迁移,那么有时可能会干扰课堂教学,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并经常分组进行PK赛,比赛组进行问答,没有抽到的另外几个小组充当评委,每一小组表演完后,评委们从语音语调内容方面进行评选,最后得票多的小组胜出,胜出的小组得到积分奖励,教师也要及时地给予肯定与赞扬,表现出色或进步明显的学生可象征性地给予物质奖励(如作业本或笔等)。现在的学生更在意的是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表扬和肯定,这样做的效果就是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很高涨,不仅把这个句型掌握得很好,而且从这个活动当中,一些同学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促使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尽可能每学期举行一次较大型的英语技能比赛,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都非常短,英语演讲比赛给广大的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榜样的鼓舞和带动作用是巨大的。成功的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势必会带动更多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与兴趣,使广大学生重新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促进校园形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改”。以班级为单位,按联赛的方法,在全校或者在社区内几所学校之间,举行各种灵活多样的竞赛,比如英语才艺表演、英语听力比赛、英语口语模仿秀、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看图说话,英语手抄报等,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出青春的活力。[3]

五、成绩的考核。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英语成绩的考核不应再以呆板的传统方法来评判,在英语教学中应将以过程为主的评价和以结果为主的评价有机结合。以过程为主的评价,即形成性测试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以过程为主的评价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自信心和能力,不仅能促进学习者的英语学习,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学生学期、学年及毕业的英语成绩应是形成性测试与终结性测试的综合,应加大形成性测试的比重。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只有把以过程为主的评价和以结果为主的评价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英语学习进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才能真正有利于学习者语言和身心的发展。

六、开辟英语角。

英语角活动是学校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范围之外,对学生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英语教育教学活动,是英语课堂的延伸,是别具特色的第二课堂,是培养与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小组,是让学生运用与巩固英语知识的特效方式。我们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以活动为主体的英语角模式,在活动中努力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恰当组织活动内容,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活动结果进行及时的、客观的和系统化的评价,并且对英语角进行周密的组织和管理,使得英语角凭借其科学的管理模式,调动了学生说英语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说爱说英语。学生在充满竞争氛围且多姿多彩的活动中,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把英语角作为对英语教学活动的一种补充与升华,带领英语学习优秀者帮助英语学习爱好者去了解主题,查询相关资料,帮助他们做好充分准备,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充分自由发挥,让学生乐于参与、敢于开口。[4]

总之,中职英语的学习,如果仅限于课堂上的学习,那么是远远不够的,它应该像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充斥于整个校园文化之中,让学生感受到英语文化的氛围,让他们学有所用,才会促使他们以更加热情积极的态度,更加浓厚的兴趣来学好英语,使用英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必须靠教师的智慧和力量,中职的英语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不盲目地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才能学而有用,学而能用,这才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魏亚珍.职业高中英语教学浅议[N].咸阳日报,2010.

[2]程胜杰.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N].学知报,2011.

[3]殷宏伟,张铁军,邓微.浅谈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

篇4:一9 职业体验活动感悟和体会

体验是指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去亲历各种实际现象,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人、事、物、境中所含的各种因素,再通过情感催化达到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实施行为教育的目的。俗话说得好,听过的容易忘记,看过的印象不深,唯有体验过的才难以忘记。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现场创设体验情境,让学生完成体验的过程,使学生在兴趣、求知、探索中实践体验,变枯燥的说教为心灵的沟通与情感的交流,变深奥的教育内容为无形的渗透与正面的激励,在浓郁的教育氛围中,使学生心灵有所感悟,使思想道德教育的丰富内涵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外化为相应的行为规范。如“关爱残疾人”主题班会课,课中教师带学生做了一次体验活动,让大家把教科书拿出来,翻到指定的页数。学生们很快就做到了。这时教师要求大家不能用手,把书翻到指定的页数,学生尝试着各种办法,有的用嘴来翻书,有的用下颌,还有的用胳膊肘儿,学生累得满头是汗,快的要几分钟,慢的要十几分钟。这时教师相机说,翻书是一个非常容易的动作,大家几秒钟就可以做到。可是在失去双手的情况下,我们却用了十分钟左右。大家思考一下,生活中对于我们来说非常容易的事情,如果肢体不健全了,还会那么容易吗?残疾人都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呢?体验过后你的感觉如何?一名学生这样说,以前我没有感觉到残疾人生活会很困难,以为不就是缺个胳膊少个腿儿吗,有什么难的呀!今天的体验活动让我体会到了失去双手的结果有多可怕。今后我一定尽力帮助那些残疾人,也要保护好自己。通过体验,学生切身体会到了残疾人的困难;实际的体验比语言要更生动,更有说服力,学生接受起来也更容易。

感悟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悟。真正的感悟来源于人们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有的是渐渐的领悟,有的则是瞬间的开悟。正是不断的感悟使人们对人生、对事物以及对世界的看法发生改变。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常常出现“活动有余,思维不足”的现象。原因是我们更多地关注了看得见的显性的行为活动,如让学生去调查、访谈、查找资料、考察、社会宣传、公益劳动等,而忽略了学生隐性的思维活动,导致活动流于形式,为“活动”而活动,出现“活动”后无思考的现象。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营造安静的空间来思考,要给学生提供思辨的机会,促成他们的静思、质疑、灵感和相互间思想的交流、碰撞;要引导学生适时地反思、评价自己的活动,促进学生由“感”而“悟”。如“团结就是力量”主题班会课中,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南极大冒险》中的片段。影片中雪橇犬为了救同伴,分工明确,统一行动,成功捕获小鸟,在都很饥饿的情况下,把食物让给受伤的雪橇犬,最后使同伴一起获救。教师在观看影片的同时给学生必要的语言引导,学生不只被雪橇犬的行为而感动,而且有所感悟。于是,教师提出了思考的问题:如果我是那条受伤的雪橇犬感受是什么样的?如果我是它们当中的一员我会做什么?放弃同伴可能是最好的办法,你同意吗?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讲出了自己成长中的经历,一步步意识到影片中的情节是实际生活的升华,深刻地感悟到:雪橇犬能做得那么好,何况人呢!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就应该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相互支持,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学生的感悟使活动获得了提升,达到思辨层面的境界,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责任感、个性品质、思想境界等方面得到发展,让活动达到了较高境界。

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过程中的体验目标和感悟目标的实现。关注那些在过程中非预设性、不确定性、动态性的体验、顿悟、灵感和不断产生的新的体验、新的观念、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历,在经历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不断丰富和深化学生的认知程度,启发和引导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道理,这样的德育实践活动学生才会更喜欢。

E-mail:114153580@qq.com

篇5:一9 职业体验活动感悟和体会

神舟9号太空飞船,长针2号火箭、天宫一号太空舱成为最注目的航天关注词。

儿童职业体验馆航空航天模拟互动仿真专家―睿联嘉业开发了以神舟9号太空题材的7人电影互动式神舟9号太空战舰馆。他们的主题不是爱情故事,而是登神舟9号太空战舰去火星取资源拯救地球。

神舟9号太空战舰馆(***),是登上神舟9号太空战舰去火星取火种的战斗故事馆。很受航天主题公园、青少年儿童体神舟9号太空战舰验馆和科技馆很受欢迎。

故事是这样的:2110年,由于人类过度的开采,地球上的资源极尽枯竭,地球又遭遇温室效应造成气候异变,地球将陷入第二次冰河世纪,联合国派遣太空能源运输战舰执行任务,勇敢的孩子们团结起来,学习古代普罗米修斯去天上取火的精神,登上宇航战舰,去火星开采并筛选可用能源矿石。经过层层筛选,最终决定了由7名勇敢的小宇航员来执行这次任务。在行驶过程中,小宇

航员们在太空中,回望地球这个美丽的红色星球,激动不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带着胜利的成果回来。7个小英雄炮轰陨石阵并穿越它,边战斗边飞行,齐心协力,登上了火星,取到了可贵的地球新燃料,返回地球,拯救地球的故事。孩子们在飞行、取火的过程中必须协同飞行,团结一志,才能成功。

此次旅程会教育小朋友探索太空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从万户飞天到加加林飞入太空,人类为征服太空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不懈探索。随着科学的进步,阿姆斯特朗早已登上月球,杨利伟已经乘坐中国发明制造的神舟飞船环绕地球飞行,当我们仰视一个个航天英雄,为人类一次次征服宇宙而震撼时,我们更希望了解航天技术,探索宇宙奥秘,孩子也不例外。在神舟9号太空战舰里造出了一个太空战舰驾驶室的环境,小朋友进入后能够作为航天员驾驶宇宙飞船,这是一次对小朋友的科普教育,这样的方式能让小朋友的印象深刻而久远。

篇6:一9 职业体验活动感悟和体会

一观察思考, 直观体验

观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 在指导学生初步认识各种自然事物的过程中, 离不开观察活动。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提供较多的具体事例, 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充分的观察与感知, 使他们在思维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 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并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获得直观的体验, 产生直观的视觉感受。

在教学商不变规律时, 笔者直接出示两组算式:6÷2=3, 60÷20=3, 600÷200=3;48÷24=2, 24÷12=2, 6÷3=2, 学生自主观察: (1) 从上往下观察第一组等式:这些算式, 被除数、除数、商, 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被除数、除数与第一个比较, 有什么变化? (2) 从下往上观察第二组等式:这些算式, 被除数、除数、商, 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被除数、除数与第一个比较, 有什么变化?给学生一点观察与思考的时间, 每个学生就都有了自己的猜想,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 自然而然地感悟、发现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商不变”的规律。

二动态演示, 形象体验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发学生的注意, 更能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数学的动态演示通常可分为教具演示、亲身演示和多媒体演示。动态演示可以把教学时不容易说清楚、比较难讲清楚的知识, 能够生动地、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帮助我们解决数学教学中的诸多难题, 让数学课不再枯燥无味。

在华东六省一市第十六届小学数学优质课活动上, 葛敏辉老师展示的体积和容积一课中, 当学生对体积和容积有了初步的理解时, 为了深入挖掘“体积、容积”这两个概念的数学本质, 葛老师适时地出示了几个人人熟知的纸箱, 进行了两次为纸箱箱壁加厚的动态演示。第一次是拿一个一个的箱子从里面为箱壁一层层地加厚, 第二次是拿箱子从外面为箱壁一层层地加厚。在演示的同时,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变了?什么不变?为什么?多么巧妙地演示啊!体积和容积的联系与区别被展示得淋漓尽致, 孩子们顿时“拨开云雾见彩虹”, 他们形象地体验、感悟和理解“体积”与“容积”这两个抽象的概念:容积是里面空间的大小, 体积是外面空间的大小。葛老师通过亲身演示, 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 让抽象而又枯燥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趣味化, 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容积与体积间的联系与区别, 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动手活动, 操作体验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 或者由他重新发现, 至少由他重建, 而不是简单地递给他。”“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 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双手,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实验、计算、推理、想象, 通过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感受知识的形成, 亲历结论的建构过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我课前让学生准备平行四边形若干个, 课堂上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剪、补、拼、移等活动, 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后, 归纳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活动, 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去操作, 再通过动手操作用“割”“补”“拼”“移”的方法, 得到新的学习经验。整个学习过程正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新知形成过程, 而动手操作也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依据和方向。

四实践应用, 生活体验

数学来源于实践, 又服务于实践。新课标下的数学教材内容大多可以联系生活实际, 在平常授课时, 我们应关注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安排有价值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熟练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 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理活动, 让他们调查了解家庭一日的收入和主要开支 (吃的、穿的、日常生活用品、电话费、水、电、气等基本生活的各项开支情况) , 再将收集的数据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整理, 并提出有关的问题:一个月的基本开支是多少?家里每月的收入是多少?每月的结余是多少?如果家里要购置一台5000元的手提电脑, 根据家里每月的结余, 几个月后可以买一台?又如, 为了让学生体验1千米的长度, 我在调查和思考后, 进行了课堂教学前的精心准备。准备一:学生步行100米。在体育活动课上, 我把学生带到了100米的跑道上, 组织学生用平常的步行速度走了100米, 让他们分别记住自己所走的步数和所用时间。准备二:学生试跑1千米。在体育活动课时间, 带领全班学生绕着200米的跑道跑了5圈。通过数一数步数、看一看时间等方式直观感受100米的实际长度, 为认识1千米提供知识和经验储备, 最后又通过跑一跑, 让学生体验1000米有多长, 让学生对1千米的认识由抽象、模糊逐渐变得清晰、准确而具体。

在课外, 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这种与数学教学有关的实践活动, 让生活中的数学成为我们教学的资源, 促使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 在问题情境中, 通过收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篇7:在数学活动中感悟、体验新知

《年、月、日》这一部分内容属于理论性的知识,内容本身枯燥,缺乏趣味性。在讲授中很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传统的教学是由教师引导从旧年历找出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整个教学活动不注重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积极性不高,只是机械性的去学习老师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而新课标要求数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标准》还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实践活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怎样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呢?我从课本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启发,对“年、月、日”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富有创新精神的大胆设计,主要教学过程如下:

提供数学活动机会,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经历数学活动过程。

师:我们都知道,为了方便我们的生活、学习,每年我们都要准备一本新年历,可见新年历都是提前设计出来的。你们愿不愿意试着设计一份新年历?

生齐答:愿意。

师:你们愿意设计哪一年的呢?

生1:因为明年是2016年,如果我设计2016年的年历。我们家明年就可以用我设计的年历,所以我愿意设计2016年的年历。

生2:因为张家口申办2022年东奥会,作为张家口人我很骄傲,而且我还准备参加呢。所以我要设计2022年的年历。

师:2022年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翘首期盼的年份!那我们就设计2022年的年历吧.请拿出你们准备好的空白年历卡来,先试着设计2022年1月份的日歷。在设计前先小组讨论一下该如何设计,然后再开始设计。

(老师的话音刚落,生就迫不及待的分小组开始讨论,学生一会儿激烈争论,一会儿愁眉不展)

师:有没有需要老师帮忙的?

生:老师我们知道了一月份有31天,正准备设计时,可不知1月1日该写在星期几上?

师:根据刚才3个同学的发言,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老师我发现从2009年1月1日是星期四开始,往后的三年每年都比前一年推后一天,第四年推后两天。

生2:老师我现在明白了,每四年为一段,在四年中每年的1月1日是星期几都在前一年的基础上推后一天,而下一段的第一年1月1日是星期几,他是在上一段的最后一年的基础上推后两天。所以那么2013年到2016一段,2017年到2020年又是一段,2021年、2022年又是新一段。照这样推下去,2022年的1月1日就是星期六了。

师:为什么会出现有的写28天,有的写29天?

生1:我们组从旧年历上查到2月份大多数都28天,所以我们认为2022年2月是28天。

生2:我们看到旧年历上有的年份2月是28天,有的年份2月是29天,我们拿不定主意了,于是就看了看书,知道4年里有三个平年和一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就是闰年。闰年2月29天,平年2月28天。2022年不是4的整倍,所以2022年是平年,2月28天。

师:你们组很会学习,遇到问题用这种方法解决不了,还会寻求另一种方法解决,值得大家学习。请同学们打开书把有关闰年的这一部分读一读。

师:剩下的3—12月份的日历同学们讨论讨论该如何设计,并算一算一年有多少天,然后汇报交流。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这一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理念是本着突破传统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突出让学生动起来,亲身参与到数学活动中,经历整个数学活动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能够学用结合。

设计优点: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中年月日的内容设计是先利用旧年历组织学生进行年月日的学习,接着给学生介绍了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然后归纳整理出所学时间单位一览表。如果按照教材的设计去组织教学,学生在学习自己已经知道的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有31天,哪几个月有30天这些知识时比较消极。俗话说:嚼过的馍不香。学生会因此整节课缺乏激情,影响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机械性的去复制教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使用,把学生已有的有关年月日知识用起来,设计了制作年历的教学活动,让他们在制作中不断发现2022年1月1日写在星期几,2月分有多少天等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求新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体会到了年月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学生充分经历了数学活动过程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标准》也指出学生应在教师的帮助下,在“做”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直接经验,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3、学中处处体现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年月日”这部分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许多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我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设计了一个制作年历的数学活动,让他们把已有的知识运用起来. 但在设计年历中已有的知识是不够用的,因此学生会不断遇到困惑,感觉到自己知识的不足,迫切希望自己学到一些能够解决问题的知识。这时的学习就成为了学生的一种需求,他们就会主动探究,有的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有的通过查资料来解决问题;还有的大胆质疑,处处体现着合作交流与主动探索的学习方法。

设计缺点:

1、在教学中情感教育不到位。

新课标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能够在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一节课中除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也不能忽视。在这节课中学生提到了设计2022年的年历,它是我市申办冬奥会的一年,这正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机会,可我只注重了年历的设计,知识的学习,忽略了这个较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机会,只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使情感教育落实不到位。

2、在一些内容上挖掘不深。

在探究2022年1月1日该写在星期几时,学生找到了规律后,就没有再探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规律,而是进入了下一个学习环节,这样只引导学生考虑到表面现象,而实质性的东西却没有发现。如果在学生找到规律后再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学生在不知为什么时,老师提出通过下面的学习你就会明白的。学生会急着想往下学习,一方面为后面的学习调动起了积极性,另一方面把前后知识联系了起来。

篇8:一9 职业体验活动感悟和体会

一、通过感性体验还原生活,丰富学生情感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让语文学习深入到生活之中,学生才能够获得最真实的感受。事实的确如此,教学时当课文适合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就应该不失时机地结合生活的场景,使之再现出来,让学生触景生情,激发内心真实的情感。这时教师应做好组织者的工作,为学生还原生活场景创造适当的条件。以教学《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为例,为了体会文中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让学生去诵读课文,一边欣赏美景一边体会文中大自然的丰富和生机勃勃。这样在生活中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二、通过不同活动体验方式,完成教学目标

接受美学的观点认为:文章的主题不是作者一个人确立的,而是由读者和作者共同完成的。进行活动体验时会获得一定的开放性,这样学生在选择体验时就存在着丰富多样性的特征,而且不同的专题也可以采取不一样的体验方式,甚至同一篇文章也可以有多种体验方式供选择,还可以综合多种方式进行体验,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黄果树瀑布》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以视频、音乐等方式为学生感受瀑布的声音进行场景设计,在别样的环境中让学生体验到黄果树瀑布所带来的无限魅力,获得学习的动力。比如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时,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领悟并模仿文章中主人公的行为动作,获得更为细腻深刻的体验。在学习《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时,可以进行配乐朗读,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景之中。

三、通过构建个性化的课堂,促进深度对话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应体现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特征。以往的阅读教学都是去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一切的分析都是围绕作者的原意来进行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缺乏个性。因此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之后,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从读者自己已经存在的阅读经验和情感出发,考虑学生的阅读感受,建构出具有个性特征的情感教学。以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为例,以往的教学方式是从文章所写两件事出发,让学生明白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情感。但现在很多教师已经更进一步,通过构建个性化的课堂入手,促使学生和文章进行深度对话,构建出新的课堂结构。这样的课堂设计不仅富有个性,而且有新意有深度。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理解了作品,体会出了父子之间的深情,也理解了文中的道理。

四、通过活动体验的开展,获得知识与能力

活动体验的开放性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获得对课文更为全面的理解和消化。活动开展过程本身也就是学生进行体验的过程,为了让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教师应分析研究并掌握教学各环节在开展过程中应引起注意的相关因素。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对问题进行思考,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遇到的困惑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探究。比如在《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探究,教师可以进行一个假设:假如父母执意不让法布尔去捉昆虫,法布尔又会怎么样呢?学生会立刻增添了几分兴趣,积极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之中,体验是深刻的,也是真实的。学生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获得了新的认识,与文章中原有的思想观点并不冲突,相反却更是一种升华和飞跃,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凭借自己的阅读经验,获得新的体验,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达到了活动体验的最终目的。

总之,完美的人生需要更多的体验和感悟。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感悟,成为语文学习的生命活力。语文学习更应不断扩大,在书本之外,在生活中找寻体验和感悟,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彭爱平.体验活动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J].黄金时代(学生族),2012(09).

篇9:一9 职业体验活动感悟和体会

2013年11月,广东省新兴县里洞镇组织参加全县的说课比赛,取得不俗成绩。我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老师, 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回顾比赛过程, 我们重视教师的参与,重视教师的体验、感悟与分享,把说课活动开展成一次理论与实践相互碰撞的过程。

二、过程

1. 体验

本次参加比赛的Z老师,欣然接受任务。学校给了三天时间让她准备说课稿,然后开始科级集体备课。两天后, Z老师说,想用这次课改的模式说课(当时她的班级还不是实验班),想亲自上一节再写说课稿。

上课时,就在Z老师的班上(没有电教平台),全体参与集体备课的老师到齐了,上完,Z老师自己不满意, 觉得很多地方处理得不好。

评课了,学校先让Z老师说说思路和感受,然后大家再发言。Z老师说得很投入,大家讨论得也激烈,针对难点的处理、小组合作的组织、小组展示的安排、教师角色的定位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甚至对教师行为反映出的背后理念支撑也有教师提出。

Z老师提出再上一次(用不同的班, 地点在电教室),这次安排全镇的数学科实验老师来观摩,学校还安排了录像。课上得比第一次好,无论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环节,还是学生的展练提升部分,Z老师都能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 堂, 特别是教师的角色定位, 基本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而又能调动起学生的兴 趣。课后的 评课大家都给予了肯定。这次, 上课的基本思路就形成了。

2. 感悟

Z老师的说课稿出来了,学校安排了镇“学科教研小组”成员研讨,重点讨论说课与备课的区别、说课与上课的区别以及说课程序的内容和艺术三个方面,同时帮Z老师理清说课在对象、内容和表达方式方面的异同,要求Z老师对说课稿进行再修改。

说课了,全校的数学老师都齐了。Z老师还不能背稿,就边看边说。大家讨论时,针对“教什么”和“怎么教”两方面讲得很多,也很散,给不了太多意见予说课者。学校要求教师回去自己查资料,对有分歧的地方,通过查阅资料解决。同时,要求Z老师准备第二次说课(她也主动提出),争取脱稿说课。

第二次说课,大家都带着资料来了。听完Z老师说课,大家都觉得“教什么”和“怎么教”处理得比较好了, 讨论的焦点放在课件对内容的呈现形式上和说课的艺术上,特别针对课件的“导航”作用,给出了很多很中肯的意见。同时,也对说课的肢体语言、语言的节奏停顿和感情投入方面进行了交流。

3. 分享

第三次说课,与第一次比,可以说“不可同日而语”。按Z老师的说法, 她想把自己的进步同大家分享,思考的是“怎么说得有特色”的问题,是怎么把里洞镇课改的亮点在广东省新兴县比赛中展现出来。

比赛了,Z老师最后一位上台,她全身心投入,对课件的驾驭,对内容的把握,对语言的提炼,都发挥得比在镇里好,很好地把“自主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理念表达出来了。只是说教学程序中有一个小结部分和练习设计的意图忘了 讲,留下了一点遗憾。

三、反思

(1)“过程即结果”,这个结果, 来自于教师个体的体验。我们提倡学生参与课堂,经历教学的全过程。其实, 教师也一样。我们也倡导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经历研究的全过程,教师有了初步的体验,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积累,这就是结果。本次说课比赛,我们就组织引导相关的教师全员参与,全程参加, 让教师体验一节课从备课到上课,从上课到说课;体验一节课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会说到精彩驾驭的过程,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交流、不断思考, 也不断成长。这就是我们要的结果。

(2)“成长即成果”,这个成果, 来自于教师群体的感悟。课堂改革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要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赖于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老师教学行为的改变,途径之一就是不断地为教师搭建平台,让其在学习与实践中锤炼自己的观念和能力,教师专业的成长,就是学校发展的最大成果。教师参与本次说课比赛的过程,就是一次成长的过程。教师参与了,在活动参与中领悟活动主题,感悟活动内容,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教师参加了,在活动参加中领悟课堂模式,感悟教学理念, 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这就是我们要的成果。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一9 职业体验活动感悟和体会】相关文章:

职业体验总结和感悟09-18

职业体验活动感悟07-30

职业体验感悟范文06-05

职业体验感悟800字09-26

大学生职业体验感悟08-08

拓展式体验活动职业素质论文04-29

职业体验小结04-18

职业体验牙医05-08

职业体验概念范文06-05

假期职业体验报告07-06

上一篇:图尔荪古丽喀哈尔的个人材料下一篇:旅游 在职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