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体验牙医

2024-05-08

职业体验牙医(精选9篇)

篇1:职业体验牙医

牙医体验记三年级作文

周日,我去参观了《禾美齿科》,并和几个朋友听了一节关于爱护牙齿的讲座。王医生讲了很多我从没了解过的关于口腔牙齿的知识。

刚开始,王医生在白板上放了几个图片,那些图片都是关于牙齿的。如果你觉得一颗牙是实心的,那么,你就错了!里面是空心的.吗?也不对,那里面是什么样的呢?其实里面是有血管的。牙有感觉吗?有的!牙可以感觉温度(不信,可以把冰激凌衔在口中10秒。结果如何自会明白。)我还体验了一下牙医,左右手各拿一个棉签,一个棉签撑着患者的嘴,另一个触碰患者的牙齿。有奥秘也有趣,但我的手一直在抖。

妈妈也请王医生帮我检查了我的牙齿,居然已经有2颗蛀牙。可妈妈说她小时候没有一颗坏牙。我半信半疑,想妈妈小时候没吃过甜食。最可怕的是有些小孩20颗乳牙坏了18颗,天啊,那怎么吃东西,保持营养均衡啊?

今天,我和小朋友都很受教育,知道了牙3个月要检查一次,3个月换一次牙刷,每次刷牙3分钟,饭后漱口,注意口腔卫生。爱护牙齿,从小做起!

篇2:职业体验

“欢乐之都”是职业体验馆,可以体验各种工作。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花坊。导游阿姨耐心地向我们介绍规则:“只要把所有的花插进土里,就可以领到5元钱的‘工资’。得到了工资,你们就可以自由找‘工作’。如果挣够了15元钱,就可以购买蛋糕、比萨、汉堡、三明治等。”听到这儿,我们什么都不管了,只顾着挣钱。我抱着一堆花,一股脑儿全“栽”进了土里。尽管栽得乱七八糟,但也顾不得了——抢时间啊!哦,终于领到5元钱的“工资”了,终于可以找“工作”了,我们像一只只刚出笼的小鸟“飞”了出去。

我和王玥童转了大半天,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这可怎么办?我们有些着急了。欢乐之都就像一个大迷宫,我们转了19个地方,竟然全是购物的。好不容易,我们看到了一家“美发院”,是专门为模特设计发型的,有意思!不过要轮到我们还要再等一个小时,真是“度秒如年”啊!在得到工作人员的允许后,我也上任了:首先,我把模特的头发梳好,一会儿起来拿卡子,一会儿起来拿头绳,真是忙得不亦乐乎。但在给模特扎辫子的时候,不是扎歪了,就是头绳缠到了头发上,弄得头发一团糟。看看旁边的张恬萌,她早已把模特的头发梳好了,真是羡慕她!在张恬萌的帮助下,我的模特的新造型也弄好了,我又如愿以偿地得到了5元钱的“工资”,这对我来说已经很可观了!

从美发店里出来,我本以为可以休息了,可看到吴姝祺手里拿着20元钱,我知道我还要继续找工作。于是,我和王玥童继续“奔波”……

最终,我挣够了15元钱,可还没有购物就已经集合了。唉,找工作真是太难了!即使找到了,做起来又谈何容易?想想我们的父母,在外面劳累了一天,回家还要做家务,照顾我们,多么辛苦啊!今后,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找到一份好工作,更好地回报父母。

(指导教师高静)

教师点评

篇3:职业体验牙医

【关键词】途径 技巧

从前期的问卷调查,到中期的活动开展,后期的经验总结,我们发现从叙事、反思、变革三个方面三管齐下,是让教师能从“教师”这个抽象的名词中获得职业认同感的三个有效途径。

追寻途径一:表达技巧

表达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能够清楚表达事物之间的联系。表达讲究一定的技巧,要按照事件发展的脉络进行分析,运用语言技巧来清楚地表述,展现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世界,优秀的表达能力是一个人受用一生的财富。在发展过程中,表达方式以及技巧的不同能够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对教师来说尤其重要,在教师的专业发展道路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表达技巧对教师的专业构建以及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课题组希望通过名师与教师们一起分享成长故事的方式,让教师感悟职业生命的意义,感悟名师的成功之道。通过学习经验、交流经验、诊断经验,听讲的老师们,完完全全看到一个老师是如何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光辉历程。人生无法复制,但信念可以延续。

除了邀请在省市区有影响力的特级教师来校讲座,我们还善于挖掘身边的骨干教师,聆听我校钱老师关于“管理与爱”的哲学和区“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朱老师的“成长心路”。“听他们讲那过去的事情”,虽然听到的是过去,但是影响的却是现在和未来。

追寻途径二:反思策略

反思从实质上来讲,就是对自我的再认识。教师的日常工作是非常烦琐的,几乎每天都处于忙碌的状态,很少有时间能够停下脚步,回头去看一看,想一想。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大多数教师习惯了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不断涌现的压力,为学生的学习呕心沥血,但是教师们却常常忽视生命存在的意义,面对在教学以及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没有认真思考过产生问题的根源。经历如此往复的生活,很多教师感受不到工作的乐趣,只是当成了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反思的时间被大大压缩,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就变得机械化,生命的质量被降低。

作为教育工作者,工作虽然繁忙,但还是需要善于思考。对自身的各种行为、工作进行思考,在工作的过程需要中思考,在工作结束之后也要进行思考,从细微之处入手,做一个善于观察和懂得反思的人。

“诊断”这个词来源于医药上的一个专用术语。我们移用“诊断”这个词,意在通过评价者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看、听、问,了解其执教意图和学生内心的感受,同时也要善于发现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学中体验出来的特点和特色,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的生命意义永远体现在课堂上,教师的自主发展也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发展。“课堂教学诊断”不同于以往的“听课”“评课”。诊断老师提供的是一节课后对这个教师整个教学理念、教学风格、教学习惯等一系列整体的课堂教学的分析、评价、改进。教师如同“病人”去医院检查一样,会获得一份详细的如何对症下药的“诊断书”。

追寻途径三:变革策略

变革可以说是我们对于现有的一种超越。一成不变,就不会有发展和进步。变革可以说是制造超越的机会,教师的工作不能停滞不前,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发展都是需要不断超越,这才是教师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教师要想在专业发展方面体现出超前性,首先要做的就是突破传统文化的束缚。一些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的影响,不能够将内心深处的想法和创意发挥出来,被现实文化所束缚。一个教师要想获得专业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超越这一束缚,从传统的禁锢当中解脱出来,让自身的智慧和才华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一个具有超越观念的教师应该永远不知道“满足”,也就是不断开发自身的潜能,认定自身的发展潜力是无限的,在发展的道路上自己永远是一个学习者,需要不断充实自我,处于不断反思和自我反省的状态下,从而让自身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我们也组织了一些活动,让教师们感受“学无止境”。

篇4: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指导实践与体验

我国高校职业指导是应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而诞生的。怎样才能实现所择职业既是社会需要的,又是毕业生喜欢的、适合的、能干而且干得长久的呢?本文从职业指导作为一项工作、作为一门课程在高等职业院校落脚两个方面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了简要阐述。

1 作为一项工作

职业指导作为一项工作落脚高等职业院校,眼下面临立足未稳、根基不牢、独木难支的困境。首先,职业指导在高校还不被人们所熟悉和接受。其次,没有建立健全系统化的组织机构。再次,没有经费保障。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的解决方案:

1.1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师生职业规划与择业意识。

职业指导是从学生进入大学校门开始的,要让学生树立进大学的校门是为了更好的出校门的意识。就好比踏上了一条反向双行道。那么,准备什么?怎么准备?答案是个性化的,这就需要有相当数量的专业人员来配合学生完成任务。

1.2 建立健全职业指导组织机构。

学生职业指导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图示如图2。

1.3 加强领导、提供保障经费。

2 作为一门课程

首先,职业指导教师匮乏。其次,课程体系不完善。再次,教学资源处于零状态。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的解决方案:

2.1 解决专业化的职业指导教师匮乏的问题。

目前,专业化的职业指导教师数量极少,独木难支。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依靠政府组织,高校参与的方式,至少一所学校选送一名有经验的职业指导教师,参加职业指导培训师的培训学习,取得资格认证,保证每一所高等学校至少有一名属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培训师。

2.2 要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指导既是一个人职业规划与发展的一部分,也是整个社会职业规划与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学生整个职业生涯的管理与职业发展要在相应的社会组织中完成,所以,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指导课重在基于自我认识以及认识工作世界基础上的职业定位,为大学生确立人生长远的奋斗目标。难在对工作世界的认识和求职上。为了很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指导课宜采用模块式分阶段、目标式分步骤、服务式全程化的教学方式进行。

模块式分阶段,就是将所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相关内容合成五个部分,分三个阶段完成教学任务。

一年级第一学期,进行职业规划教学。主要包括职业规划理念的形成、兴趣、性格、潜能、价值观等方面的探索。约需要26学时。二年级第二学期,进行求职、就业和创业指导教学。主要包括,信息整理、职业能力盘点、人脉盘点。定位职业岗位和领域。模拟面试、制作求职材料。思考;在大量的求职信没有回复的情况下,在哪儿、怎么样找到“我的工作”。大约需要26学时。三年级第一学期,进行全面的法律法规和就业政策学习,大约需要6学时。

目标式分步骤,就是每一阶段的每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在课下,老师整理教学目标、设计课堂互动。在课上,老师明确告诉同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互动体验、互动实践、学生在课堂得出自己的结论。

服务式全程化,就是教师要一直对学生进行个案辅导,因为一次的互动体验和实践不一定能得出真正适合学生的结论,或许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才开始了对自己某一方面的思考,经过一段时间的内化还需要澄清。这一过程是没有时间界限的,学生什么时候需要了,老师什么时候就要提供帮助,所以,是全程化的服务,而且是解决个案的唯一有效地办法。

参考文献

篇5:难忘的职业体验

今天,我们来到冠达广场“儿童职业体验中心”。哇!这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到处是排着长队准备体验的人们。

我先挑了个人少的地方,来到“可乐工场”门前,正巧还差一名职员,我紧张地走了进去,参加制作可乐,不一会儿就学会了制作可乐的方法,还品尝了甜甜的可乐。工作人员发给我十块钱工资的时候,我紧张的情绪刹那间一扫而光。啊!赚钱好容易。接着,我来到飞机场,在候机大厅里,和小朋友们一起换上了航空公司制服,戴上飞行帽,男生手持公文包,女生手拖拉杆箱,排着整齐的队伍登上了飞机。我坐在飞行员座位上,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很快地掌握了驾驶飞机的要领。我紧紧地握住方向盘,轻轻地往后拉,飞机平稳地从跑道上起飞了,飞过屋顶,越过大海,飞上了一望无边的蓝天,在漂浮着的白云中穿梭。哇!好惬意啊。然后,我又参加了海军战队,在军舰模拟舱内,与敌人大战了一场,把敌军打得落花流水,人仰马翻,真刺激啊!最后,我来到地震小屋,亲身体验了地震的感觉,还让我学到了地震时自我保护的知识。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闭馆时间;我把赚到的六十元虚拟币存入了银行。

通过一天的工作,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体验了劳动过程中的辛苦与快乐,真是令人难忘的一天啊!

江苏省南通市实验小学三(1)班

篇6:职业体验牙医

一、体验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一)体验学习的内涵

体验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实践与反思相结合以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1]所谓“体验”,古人将之理解为“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即强调学习者的实践与感悟。《汉语大辞典》中关于“体验”的解释主要有三个:在实践中认识事物,亲身体验;体验生活;体察和考察。体验学习研究以哈佛大学大卫·库伯(David Kolb)教授出版的《体验学习:让体验作为学习与发展的源泉》一书为理论形成的标志,库伯教授在总结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经验学习、勒温的行动研究和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体验学习理论。在此基础上,库伯教授又创造性地提出了经典的“体验学习圈”,即由具体体验(Concrete Experience)、反思观察(Reflective Observation)、抽象概括(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和行动应用(Active Experimentation)四个阶段构成的循环圈,这四个阶段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其中,具体体验和抽象概括构成理解向度,分别代表着感知和领悟。这两者的统一只有通过反思观察与行动应用的转换才能完成,因此,后两者构成转换向度,反思观察通过“缩小”内涵来审视问题产生的核心,行动应用通过“扩大”外延来验证周围的世界。

(二)体验学习的特征

1. 注重情境浸入式学习,学习者全身心投入

传统的接收式学习因学习者脱离学习情境,机械呆板地接受知识和理论而饱受诟病,体验式学习注重情境浸入式学习,情境浸入是指在真实情境中,学习者主动将全部身心完全浸入情境,充分调动其注意、感觉、知觉、情感、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因素,达到外界环境与内在身心的和谐统一。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带有明显的情节记忆,伴随着时间、地点、人物、事物等情境信息,这种情节记忆具有一次性习得的优势,即学习者经历一次体验学习便能获得,除了情节记忆,还伴有相应的情绪记忆。因此,学习者在日后学习的过程中,情节记忆和情绪记忆都会成为学习新知识的生长点,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2. 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过程完整深入

体验学习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每位学习者获得的经验都是与众不同的,建立在自身学习和生活的经验基础之上,具有一定的主体性。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不仅是积极的感知者、观察者,更是主动的思考者和实践者。首先,学习者在直观真实的环境中通过感受、观察、实践、探索等获得直观感受和经验,再对感受和经验进行分析、反思和评价,形成一定的感知,再将反思结果进一步抽象和概括,形成一般性结论,最后在新的情境中检验结论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并根据检验结果对结论再补充和再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经历了体验、感知、反思、认知和行动等一系列活动,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3. 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者的反思与实践

体验学习最初来源于一种野外探险活动,讲究队员间的团队协作与互帮互助。传统学习观强调让学生掌握知识,却不在乎学生是否愿意将知识付诸实践。体验学习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对习得的经验进行反思,以反思促进知识内化,并运用于实践,促进学习者的有意义学习。因此,体验是学习的本源,学习是对现实生活世界的反思。[2]体验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人格完善和生命成长,强调学习者通过亲身经历、尝试错误、迷茫困顿后而获得对外界事物的独特的、具有个体意义的感觉感受、情感态度与反思领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上海市学生职业体验日的做法与经验

上海市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大胆破除阻碍学生素质发展和潜能开发的教育思维和行为定式,引领教育教学改革。2014年起,上海市教委联合各职业院校开放实训中心,积极开展学生职业体验日活动,旨在加强普职融通,充分利用职教资源。职业体验日是指让全市中小学生主动“走进一所学校、体验一个项目、了解一门职业、感受一种文化”,为学生提供多元学习平台,启发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2016年,上海市共有65所职业院校、93个开放实训中心和322个职业体验项目开放体验。2014年到2016年,在三年的实践与探索中,上海市学生职业体验日积累了一些可取的做法和经验。

(一)身临其境:体验场景切合职业特征

为确保职业体验的真实性,尽可能还原职业场景,凸显职业特征,各职业院校直接将本校开放实训中心作为学生职业体验场所。开放实训中心作为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场所,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在此基础上,为切实提高学生职业体验的质量,各职业院校对体验场景进行了合理布局与精心设计。

1. 环境布局真实化

墙面装饰、桌椅摆放、灯光处理、设备设施等都符合不同职业的特征,让学生进入体验场所便能感受到职业的独特性,进入职业角色。比如上海工商外国语学校的“我是外语小主播”项目,学校让学生进入直播室进行体验,深蓝色背景、淡黄色灯光、别致的主播台等都烘托出外语主播职业的严谨性与严肃性,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一名外语主播每天面对的职业场景。

2. 体验着装规范化

让学生穿上正式的职业服装、佩戴职业首饰,从服装打扮上帮助学生获得职业的初步认知。比如中华职业学校的“快乐西点”项目,要求学生穿上厨师服装、戴上厨师帽和手套,帮助学生树立厨师这个职业注重食品卫生、注意食品安全的意识。

3. 语言动作标准化

每个职业都拥有鲜明的职业语言体系和职业行为操作规范,职业人只有在职业活动中规范语言与行为,才能养成职业道德,提高职业素质。比如上海航空服务学校的“让我们一起遨游!——空乘服务体验”项目,学生通过体验一名空中乘务员每天的工作活动,学习空中乘务员的标准礼仪、规范语言和娴熟技能,了解空中乘务员这门职业的独特性与复杂性。

(二)以生为本:体验项目迎合学生特点

职业体验日的初衷是让学生获得职业认知,掌握初步的职业知识和技能,避免“中职校一日游”的尴尬。为此,各职业院校加强顶层设计,各部门紧密配合,通力开发了体验内容生活化、体验过程完整化、体验方法多样化的职业体验项目。

1. 体验内容生活化,贴近生活实际

各职业院校体验项目的设计者充分考虑了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兴趣,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活动融入项目,以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为基础,以学生自身的实践与探索行为,让学生体验自身常识与客观真理之间的统一与冲突,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引领学生掌握原理与技能。比如上海市信息技术学校的“震动报警器制作”项目,以常见的防盗设备入手,让学生在制作震动报警器的过程中掌握防盗技术的原理;又如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的“香皂生产线微缩系统”项目,让学生通过仿真和亲手操作体验从香皂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改变学生已有的认知,重新认识一块香皂的诞生过程。

2. 体验过程完整化,感知与领悟兼收,体验与学习并重

体验活动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体验情境的创设,更为重要的是体验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在项目前期准备中,教师充分考虑了项目性质、目的和特点,对项目的实施过程做了精细设计。在实施教学时,教师遵循“先体验感知,后反思观察,再学习实践”的原则。首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操作、实施和体验,获得初步体验,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其次,教师让学生自由分享体验体会,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回顾,学生仔细观察操作示范和聆听教师对学生问题的讲解,学生在问题中反思体验过程;再次,教师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向学生讲解原理、知识和理论,学生在教师讲解之后,通过自身的概括内化,形成抽象的知识符号,解除疑虑与困惑,得到获得知识的满足感;最后,学生在更复杂的情景中尝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比如上海市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的“完美假牙制作”项目,教师先让学生体验制作手模,在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学生反思,然后在教师的讲解下尝试解决问题,获得模型制作基础知识,随后学生根据学到的新知识,将其应用于假牙制作实践。

3. 体验方法多样化,富有灵活性与创新性

体验项目力求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讲授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的限制,采用了多种体验方法,主要有:(1)创业模拟法。它是由学生自由组成创业团队,提出创业想法,构思创业计划,并付诸实现的一种体验方法。通过模拟创业,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决策分析、经营管理等能力。比如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的“经营一家咖啡馆”项目,学生体验经营一家咖啡馆,制作并销售咖啡、奶茶等茶品,使用真实的货币从事买卖经营活动。(2)角色扮演法。学生扮演某一职业角色,感受真实的工作流程,体会职业特征。比如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的“与鸡尾酒约会”项目,学生亲手调制一杯鸡尾酒,感受调酒师的职业乐趣。(3)直观感受法。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环境中,通过操作感受真实的职业活动。比如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的“特种作业——塔机驾驶”项目,学生在两台模拟机上进行塔式起重机水桶定点停放和击落木块等基本技能的模拟操作。

(三)心领神会:情感体验引发人生思考

情感体验是体验学习发生的内在因素,个体在情境中潜移默化地产生最真实最感性的内心感受,是体验学习的动力。[3]职业体验不仅让学生获得了初步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得到了情感收获和生命成长。

1. 关注学生的情感收获

人类认知活动的伟大之处在于,其任何形式的认知活动必然伴随情绪情感的参与,正是有了情感,认知活动才有了“热度”,才能折射出认知者的个性特征。[4]体验活动重视每位学生的情感收获,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通过参与体验活动,学生可以获得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以及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另一方面,通过参与体验活动,学生也会产生移情心理,会在社会生活中督促自己自觉践行,并且会向外界传播真善美与正能量。比如,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的“做个雾霾检测员”项目,让学生监测PM2.5,学生感受环境质量由坏转好的变化,感受蓝天白云的美好。学生在监测环境时不仅形成了保护环境、珍惜生命的意识,而且也会积极影响身边的人共同保护环境。

2. 关心学生的生命成长

在成长历程中,学生常常通过书本来窥探外面的世界,通过书本间接地获取知识,但是这种知识缺少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关怀与关注,难以获得学生的情感和心灵上的共鸣。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与反省,将知识融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每一次知识的获得都伴随着生命的成长和成熟。通过职业体验活动,学生对于知识、职业和人生有了新的体验与认识,据第三方调研数据,参与职业体验的8 340名学生中,96.53%的学生表示学到了许多课本以外的有用知识,84.62%的学生表示对某个职业或专业产生了兴趣,81.70%的学生认为体验活动引发了对未来职业的思考。这充分表明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思考自己的人生。

三、对职业教育教学的启示

(一)创设生动的职业场景,培养学生职业认知

职业教育是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道德的教育。狭义的职业教育是指面向就业、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教育。在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强调职业活动对教学的渗透性,让学生在学校中提前感知和体验职业,为将来就业做好充分准备。为此,学校应积极创设生动的职业场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职业认知和职业能力。首先,教师应充分考虑职业特色,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力求教室物理环境、学生心理环境和师生情感环境的和谐统一,建构富有职业特色的学习情境。其次,教师应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言表达等帮助学生转变角色、塑造职业形象,以职业人的角色投入学习,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以开放自信的心态与职业场景互动,在人景互动中逐步养成职业认知和职业能力。

(二)遵循做、思、学、再做的教学过程,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但职业教育仍然面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和教师职业倦怠感严重的问题。职业院校教师仍然以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实施教学,学生被动接收知识,学习主动性较差。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遵循做、思、学、再做的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首先,教师应改变教授者和领导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其次,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角色扮演、创业模拟、案例讨论、职场模拟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再次,教师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背景知识与心理特征,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动手操作,在做中产生疑问和反思,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尝试得出结论,教师适时帮助学生构建理论框架与知识体系,鼓励学生在新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三)加强情感教育,注重学生人格发展

任何一种教育的受教育者都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职业教育也应加强情感教育,注重学生的人格发展。第一,教师应加强道德修养、规范言行举止,以人格魅力影响和感化学生,提升自身素质。第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感受知识的奥妙,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满足感与愉悦感,在快乐学习中完善学生人格。第三,教师应积极走近学生,研究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解决学生的困惑与烦恼,在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不屈不挠、乐观自信、积极探索等优良品质。

参考文献

[1]马波,邹婉玲.论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17):144.

[2]张而立,张丹宁.体验学习的哲学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3(3):20.

[3]张相乐.体验学习的心理机制探析[J].教育导刊,2011(6):59.

篇7:职业体验报告

户籍室主要位于派出所一入口,户籍室内有户籍内勤。户籍内勤需熟练掌握户籍政策、规定,做好户口及居民身份证的政策宣传工作,接待处理户籍方面的来信来访。主要负责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和变动登记,上报各类户口的手续材料,办理居民身份证的发放和收缴手续。做好各项户口及居民省份的统计报表工作,督促社区民警按时做好责任区人口统计、校对居民省份查验工作。

我了解了户籍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通过帮助户籍管理工作的民警阿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观察他们的工作态度、谈话方式和内容,还帮助办理户口手续的居民进行资料整理和填写,忙忙碌碌,十分充实。并且在闲暇时刻,和民警阿姨聊天,从而将心中的疑惑以沟通的方式进行解疑,让我对户籍管理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就这样,通过一天的体验,让我看到了警察阿姨们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疾苦,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态度让我感触良多,让我对派出所警察的工作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依法工作

人民警察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进行,而是在相关法律法规下开展工作的。以户籍管理工作为例,国务院针对我国公民的户籍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法》,并且针对户籍工作,国务院也颁布了相关的户籍制度改革意见,从而指导最底层的派出所的户籍工作人员来开展实施户籍工作。民警在开展相关工作之前,一定要对相关的户籍政策、规定进行熟悉和牢记,从而有效地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为我国公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户籍管理的咨询、办理服务,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目前,我国人民流动性非常大,尤其对于一二线的城市,流动人口非常多,这都为户籍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通过与户籍管理的民警阿姨的聊天,了解到完善的法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才能有效地促进派出所工作的开展,进而促进公正公平国家的发展,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

2.宗旨唯一

作为政府的一个部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派出所民警的唯一宗旨,这也是我在派出所体验一天的最深刻的感受。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首先想到的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解决办法都是充分为老百姓考虑,这些都是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在户籍室工作了一天,有一件事情让我感同身受,有位先生来办理户籍转移,由于资料准备的不齐全,户籍室的阿姨对其出具的所有资料进行仔细审核,对缺少的资料一次性进行告知避免了群众多次返回补充资料。这件事情否定了网上传说的政府部门手续办理繁琐,刁难群众跑了五六次都未办理成功的说法,而是让我深深感受到民警工作都是始终为老百姓着想,时刻坚持维护老百姓的基本利益为工作理念。或许人名警察能够受到老百姓的尊敬和支持,其工作宗旨就是根本原因。

3.态度亲民,工作认真

民警的工作态度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另一方面,其待人和蔼可亲,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使我深深折服。在户籍管理工作中,民警阿姨对老百姓说话的语气非常亲民,语言非常得体,当办理人员填写资料出了差错,他们也是一丝不苟、孜孜不倦地给他们讲解和沟通,尤其是碰到不识字的爷爷奶奶或者眼睛老花的人,民警们都会专门找个位置,边和他们沟通边帮他们填写相关资料。在聊天的时候,户籍室的阿姨告诉我说,户籍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马虎了将会为公民带来非常大的不必要的麻烦,对于民警来说,这些信息就是文字、数据,而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些都是他们一辈子的信息和身份证明。民警阿姨还开玩笑说,如果一个爸爸辛辛苦苦给孩子想了一个好名字,而给小孩子上户口的时候民警马虎把名字写错了,那人家的名字可就错一辈子了。

或许是民警的服务宗旨要求他们态度温和,或许是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认认真真,但是我觉得民警不仅仅是老百姓的服务部门,更多的是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一部分,更多的像是鱼离不开水。我也知道了派出所里的警察叔叔阿姨每天工作的辛苦。一旦有突发情况就得深夜起床工作,重大节假日里也无法按时休息,每一次活动里总会有他们的身影,而他们却只能在外面站着负责安保。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为民警的工作肃然起敬。

篇8:职业体验牙医

高校辅导员职业体验是高校辅导员主体在职业生活中对亲历的职业生活的认知反思和内心感受, 以及对职业发展的理想。只有深入了解与理解辅导员的职业体验才有可能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生命质量, 进而提高高校学生工作水平和高等教育质量。

我们采取了质的研究方法, 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 在自然情境下对高校专职辅导员及相关学生、领导、同事等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和观察, 同时辅以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分析解读, 我们基于生涯理论的视角得出了如下结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大量琐碎的事务性工作是辅导员职业生活的实然状态

个体的职业体验与职业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是融于职业生活中, 表现于职业生活中, 产生于职业生活中的。高校辅导员的实然职业生活现状与应然职业角色定位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 “应然”与“实然”并不相同。

无论是从国家层面的政策定位还是从个体层面的工作意义预期, 辅导员工作的核心职能无疑都是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促进广大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但是, 在现实中, 辅导员在高校这一网络中, 处于“结点位置”, 即所谓的“上面千根针, 下面一条线”, 学校各个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最终落实在辅导员身上, 高校辅导员们实际的履职情况通常是“两眼一睁, 忙到熄灯”, “什么事都可干, 什么事都要干”, 整天陷入大量琐碎的管理事务性工作当中, “保姆”、“警察”、“消防员”、“勤杂兵”成为辅导员工作的形象描述。他们一方面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一知识密集型岗位的高标准要求, 一方面却在日常从事维持秩序、上传下达等劳动密集型工作。这一点得到了接受访谈的所有辅导员的认可。众多的事务性工作或者本应其他部门做的工作占用了辅导员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极大地弱化了高校辅导员根本的工作职责。

此外, 由于多从事缺乏挑战性的工作, 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 无法获取成就感, 很多辅导员产生了职业倦怠。

二、内外职业生涯的互动是决定高校辅导员职业体验的两大因素

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体验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两大类, 即外职业生涯因素与内职业生涯因素。这两大因素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互折射的, 并最终决定个体的职业体验。

外职业生涯因素具体包括工作内容、职业通道与职业发展方向、职业地位等。这些外职业生涯的重要方面综合起来形成了合力作用于高校辅导员个体, 决定了其职业体验。即使在个体内职业生涯与职业匹配的情况下, 外职业生涯也会起到决定性的影响。这种职业体验更多来自当前高校辅导员的生存现状, 即外职业生涯:目前高校辅导员没有明确的归属与认同感。走行政系列, 或者走专业教学系列, 不管哪个系列, 辅导员都感到“吃亏很大”, 而“工作辛苦, 生活清苦”已经成了高校辅导员的普遍写真。生存与发展对辅导员来说无疑非常重要。这样看来, 对辅导员的选择我们应该给予的是理解。

内职业生涯因素具体包括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素质, 等等。内职业生涯应该与辅导员职业具有匹配性。匹配的程度如何将决定个体的职业体验。内职业生涯对外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而且在内职业生涯的影响下, 部分辅导员还能以非常乐观的心态看待外职业生涯的种种不足。在接受访谈的部分对象中, 很多人虽然对外生涯十分不满, 但是依然尽心尽力, 支撑他们的动力正是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性格等内职业生涯因素。

综上, 我们可以看到内外职业生涯的互动决定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体验。这种互动是一种此消彼长的过程。

三、外职业生涯导向型辅导员与内职业生涯导向型辅导员

1. 外职业生涯导向型辅导员。

外职业生涯导向型辅导员 (“工具型”辅导员) 将辅导员职业视为一种工具。个体的职业体验由个体的外职业生涯即由辅导员这一职业的职业地位、职业发展方向、职业待遇所决定。即使个体的内职业生涯与辅导员职业具有一定的甚至是很高的匹配性, 但是因为外职业生涯的因素, 个体的职业体验也是消极的, 并出现内外职业生涯此消彼长的情况。

外职业生涯导向型辅导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辅导员是“职业型”辅导员。他们把担任辅导员当成一种谋生手段, 以此养家糊口。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 他们把辅导员职业看成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以被动和消极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职业, 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辅导员职业对其而言是最好的职业选择。这类辅导员的职业体验是非常消极的, 有时候是麻木的。他们更多的抱怨来自这一职业本身。

另一类辅导员是“跳板型”辅导员。他们将辅导员职业当作寻找“更好”职业 (比如转为专职教师、考研考博等) 之前的跳板。与之相伴随的付出则完全取决于个人自身。这也导致了辅导员工作效能的低下及非常高的流动率。

2. 内职业涯导向型辅导员。

内职业生涯导向型辅导员个体或积极或消极的职业体验是由辅导员个体自身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素质所决定的。

内职业生涯导向型辅导员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事业型”辅导员。他们把辅导员职业当成体现自己生命价值的事业, 以对学生和辅导员事业的热爱来对待自己的职业。在这一类辅导员身上, 研究者看到更多的是快乐和幸福, 感受到更多的是对辅导员职业的热情和对工作的全情付出。这其中有的辅导员的内职业生涯促进了外职业生涯的发展, 外职业生涯又反过来加强了个体对辅导员职业与组织的归属感。但是归根结底是内职业生涯与辅导员职业的匹配性。这类辅导员往往为数不多, 是辅导员中的“典型”。研究者还接触过一些辅导员, 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 如果不是这次研究, 我们可能并不能想象这些人的生活, 也不会被他们所感动。他们工资待遇不高, 既没有名, 又没有利, 但他们依旧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青春年华, 因为他们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项事业, 爱着自己的学生, 从中他们也获得了积极的职业体验。

另一类则是“不匹配”型辅导员, 他们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选择了辅导员岗位, 但是其自身的价值观、个性、兴趣、素质与辅导员职业存在着很大的不匹配性, 因而工作十分痛苦。他们消极的职业体验更多的是来自自身而非职业。

四、加强辅导员制度与队伍建设的建议

1. 明确角色定位, 厘清工作职责。

职业化、专业化目前不仅已经成为国内外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 而且是高校学生工作成功的关键因素。清晰的工作描述不仅可以清楚地反映该职业的工作内容、具体的行为标准, 工作者应该履行的既定义务, 而且可以详细地说明从事该职业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个性。各高校应该根据国家的精神, 结合本校的实际, 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厘清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明晰辅导员工作和其他部门工作的界限, 使辅导员能够专心致志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外, 国家和高校都应该加强对辅导员职业角色的研究, 进一步明晰辅导员的人事分类, 对辅导员的角色进行科学定位。

2. 科学测量评价, 严格选拔聘任

要打造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辅导员队伍, 就必须选拔、聘任适合这份工作的人员充实辅导员队伍, 这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础。虽然目前辅导员岗位已经由十多年前作为本科生留校任教的“过渡台阶”, 发展到现在以硕士研究生为主要就业人员, 但是在选拔聘任辅导员时, 仍然没有一套严格、科学的评价和判定标准, 更多的是主观因素而不是具有操作性的客观因素。也就是说, 在辅导员队伍的入口中, 没有科学的职业准入标准。在对辅导员角色进行科学定位的基础上, 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职业准入标准, 对辅导员进行科学的测量评价, 严格把好进口关。

3. 精心培养培育, 塑造学工专家。

关于高校辅导员的培养问题, 教育部文件已有明确规定。本研究调研也表明高校辅导员都认同在明确职责、科学选拔的基础上应该把辅导员培养得更加专业化、专家化, 这才是辅导员的理想状态。促进辅导员的角色从事务型向学习型转变, 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 这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也是高校辅导员发展的迫切需要。调研中有90%的高校学生及教学人员认为辅导员工作需要由专业人员来从事。因此各高校应积极通过岗前培训与岗中培训、工作推进与能力培训、日常培训与专题培训、校外培训与校内培训全方位拓展培训途径, 培养专业人才, 并积极以进修平台、交流平台、科研平台、教学平台为依托, 努力塑造学工专家, 从而有效提升辅导员学生工作领域的理论素养和运用能力, 促使每一位辅导员都能学有所长。

4. 完善评价体系, 促进职业发展。

人的潜能往往需要得到充分的激励才能被开发出来。研究表明高校青年辅导员职业体验的状况与其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存在着一定的相关, 但实际情况是这两方面的激励都存在问题。因此, 考评体系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的职业体验。对辅导员的考核应由学生工作等部门、院系和学生共同参与, 考核指标应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力求科学, 力求考核内容的细化、考核方式的人性化、参与考核因素的多元化, 并且在考核过程中突出辅导员工作的强调过程, 淡化结果的指导思想, 以便于为辅导员的工作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和自由发挥创造力的空间。考核结果应该与岗位聘任、津贴标准和职称晋升有机结合, 同时树立一批辅导员的先进典型, 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 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从而满足辅导员的物质与精神需要。

5. 加强生涯辅导, 拓宽发展渠道。

解决出路问题, 是安定辅导员工作情绪的基本保证, 也是辅导员队伍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对高校青年辅导员而言, 发展既是其最为关心的主题, 又是决定辅导员职业具有吸引力和活力的核心。每一位高校辅导员因其个体自身情况不同都有着不同的职业规划, 因此高校应根据辅导员的个性需要, 打通辅导员发展的各种通道, 同时积极跳出学生工作系统, 跳出学校系统, 拓宽视野, 将辅导员的发展放到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去考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2006, 9, 1.

[2]孙长缨.高校辅导员:成长着学生的成长, 幸福着学生的幸福[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1) .

[3]刘向锋等.论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队伍建设[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4]汪婧莉.高校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2007.

篇9:牙医杨洪江

之所以这样评价杨洪江,是因为我认识他快十年了,对他有所了解。那一年,我们单位有一个小伙子牙出了点毛病,找杨洪江补好了。留了个好印象。小伙子逢人便说,防化大院有个好医生。一个医生,对没有什么社会地位且又不认识的病人热情,能得到这样阶层的人的好评,他的医德肯定是高尚的。当时有两个新闻实习生正找不到题写,我就带他们去写了。稿子《牙医杨洪江与一颗离体牙的再生》就是这样产生的。一晃几年过去了,前不久见面,没想到谈起的话题大都还是说他的离体牙再植。我们知道了这些年他有了20多例牙病的积累,《临床口腔医学》杂志还发过他的病例研究。这杨洪江真是一个有心人,北京大医院林立,他这样的单位承担的其实就是些伤风感冒之类的常见病医治,他却一直没有放弃离体牙的再植研究。这真的让人不能不佩服。他说,我就想啊,咱们当兵的施工摘训练,还有那些干苦活儿累活儿的民工,磕掉牙的概率有多大?但好多人都把掉下来的牙丢掉了,其实这牙再植比义牙要好得多。他还说,那篇稿子登出来后,编辑部给他转过好几封信。都是请教离体牙栽植的。杨洪江说,我们门诊部来就诊的人比起大医院来少多了,病例积累难。要是在大医院,做这样的研究就方便多了。

这个杨洪江,他把心操在那些并不认识的贫民劳苦大众的身上。现在有不少的人,都明白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作为了,又没有人勉强他,他是真的有些共产党人的意思了。

其实杨洪江的口腔科只有三个人,他却把工作弄得像模像样的。医生少,病人却不少。杨洪江一个人挑大梁,一年四季满负荷。有时上班回家累得坐在沙发上就不想动弹,就这样他都还在上新项目,成年人牙齿畸形矫正、异体牙接冠、异体牙嵌体、种牙……等等等等,凡是病人需要的,他都想弄,而且都要弄好。这对病人是好了,但他自己,却弄得不轻松了。

上一篇:特许经营计划书方案下一篇: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