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NICU院感管理制度

2024-04-09

神经内科NICU院感管理制度(共7篇)

篇1:神经内科NICU院感管理制度

神经内科N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医护人员进入工作区时必须走员工通道,更换专用鞋(或戴鞋套),外出时更换鞋。

2、医护人员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应暂停在室内工作。

3、严格探视制度。严格在规定时间内探视,特殊情况需要探视时,只允许一人入室,入室应戴鞋套,患有感染性疾病家属禁止探视。

4、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检查、治疗、护理病人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脱手套后立即洗手。

(二)消毒隔离措施

1、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放置。特殊感染或有传染病的患者,应安置在隔离监护室,诊疗、护理器具固定专用,病人的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废物处置。

2、各种设备、仪器等,应定期擦拭保持清洁,遇有污染时应及时消毒。(保洁师傅每天早上对设备、仪器、床栏擦拭,拖地面。责任护士进行监督;每周三早上责任护士亲自对设备、仪器用含氯制剂进行擦拭消毒,护士长进行督查。)治疗室、污物间每天进行一次紫外线消毒,消毒时间>30分钟。每周一治疗班用75%的酒精擦拭灯管。

3、患者转出或死亡后,应做好终末消毒,床单位及所有物品必须更换和消毒。(由责任护士监督护工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吸痰管一用一更换;无菌物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5、严格执行防护制度,在给病人进行吸痰等可能有喷溅的操作时,应做好防护。

6、呼吸机输入及输出管道、一人一用,用后应送往供应科消毒备用。氧气、雾化吸入装置为一次性使用,责任护士每天更换。

7、加强对各种留置导管的护理与观察,静脉留置针正常使用不超过72小时,如出现红肿,随时更换;置有PICC导管时,每星期进行消毒维护一次,保持穿刺部位干燥,防止感染。

8、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对住院较久病人,应定期进行尿、痰、伤口分泌物及粪便的细菌培养,当有感染流行时,应对NICU病人、接触者和环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以便及时控制感染。

9、加强抗菌药物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如有特殊或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0、每季度对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

11、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收集,日产日清。

(三)卫生保洁措施

1、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治疗区、监护区、污物处置区),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

2、室内应保持整洁,定时通风换气(2-3次/日/30分钟),确保无尘、无蚊蝇。

3、墙面、门窗等物体表面:应保持无尘和清洁,每日用清水或消毒液擦拭,如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卫生洁具应分室使用,用后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4、地面用清水湿式拖擦。如发生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时,必须采用消毒剂消毒地面,每日至少一次: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污染时,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5、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使用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每张病床旁须配备手消毒剂。

6、禁止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篇2:神经内科NICU院感管理制度

1.监护室内应有安静、舒适及隔离的环境,布局流程合理,明确分为治疗区和监护区、医护生活办公区、污物处理区,以保证病员的安全,防止交叉感染。

2.工作人员应定期健康体检,必须无传染的感染性疾病。3.入室前更衣、戴工作帽、穿专用鞋,严格执行探视制度,非工作人员不准随意进入监护室。

4.设足够的流动水洗手设备或手消毒液等设施,操作、护理不同患儿或不同部位前后均要求流动水洗手或用速效手消毒剂。无菌操作前要加用消毒液进行手消毒,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疑操作时应戴手套,操作结束时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5.空气消毒:每日定时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紫外线照射,时间至少在1小时以上,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清新。

6.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湿托每日2次,每日用消毒液擦拭门窗、桌、椅、床、柜一次;每日室内彻底清扫一次,各种装备、仪器的表面,每日用清水擦拭,经常保持清洁。

7.呼吸机、吸痰器管道,湿化瓶等每次用后均消毒。治疗包每周灭菌一次。

8.使用呼吸机时间较长的病人应标明启用时间,定时更换管道,最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7天;呼吸机管道每次使用后,及使用水冲洗干净并迅速晾干,放入消毒液中浸泡消毒后,将其导管清洗干净,晾干后注明消毒时间。

9.每月对环境、物表及手进行微生物检测一次,对不合格的指标或接近标准的指标,必须做分析并再次监测,直至合格。10.感染性患儿与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区放置,分类隔离。11.建立感染患者登记上报制度。

12.婴儿的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灭菌;隔离婴儿用具必须单独使用,实行双灭菌。

13.婴儿所用的被褥、衣物、尿布(建议使用纸尿裤)和浴巾等物品,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一婴一用,避免交叉感染。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必须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篇3:神经内科NICU院感管理制度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NICU全体护士做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见表1 n=49

1.2 方法

把高职称、高年资、高学历人员护理人员作为科研管理人员, 主持科护理查房及科研工作、教学工作, 负责重症抢救工作。低职称、低学历人员做好基础护理工作, 中年资护师做好消毒隔离, 专科护理工作, 老中青搭配形成一个护理小组, 三个月召开一次护理分析会, 按医院质量管理标准, 评价每层护士的业务能力与工作质量, 重新作层次分工, 表现业绩优秀者可准入高一个层次使用锻炼。

2 结果

护士分层次使用可发挥每个护理人员的长处, 年轻护士精力旺盛, 学习欲望高, 体力占优势但临床经验与耐力不足, 沟通技巧生硬, 处理人际关系时, 心理上也怯场。热情有余, 但效果欠佳。对新上岗、低年资护士安排技术含量低、体力强度大的基础工作去做, 可解脱高年资护师的劳动量, 充分发挥其业务能力、经验丰富的优势。保持其旺盛的精力。在临床上发挥其督导作用, 对护士进行业务指导, 全面提高科室的护理质量。

3 体会

3.1 护士分层次使用的优点

体现了护理管理的科学化、人性化。分层次可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促进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可促进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护士的职业感, 使护理人员有目标、有信心向上一个层次迈进, 工作有奔头, 护士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明显提高, 每位护士都在积极进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保护了高层次护理队伍的稳定, 使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做好带教指导工作, 消除经验丰富的护士应体力、年龄的因素而产生的悲哀、低调情愫。体现了对为护理事业而鞠躬尽瘁的前辈的关怀。也是高层次护理人员人尽其才, 满怀热情的对待护理工作。低层次的护士在哺乳换尿布, 做入院宣教的日常繁琐的工作中, 逐渐提高了工作速度, 学会了观察病情, 由生硬的条款式的应付医院工作流程的宣教, 逐渐成为熟练地有针对性的与病人沟通交流训练有素的护士形象。使病人家属信任度增加, 不再轻视的唤为小护士。在高层次的老师指引下, 形成一个团结稳定的阶梯型的团队, 更好的保证了护理质量, 特别是在抢救急危症病人身上, 阶梯型的抢救小组可对病人进行有序的迅速的抢救措施, 高层次护士准确的思维判断和精湛的技术水平, 给低层次护士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教学作用。也体现了现代护理学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学模式[1]。

3.2 设定个人目标, 使护理管理目标偏移护士的培养使用

一个科室作为一个完整护理单元, 设备等硬件可在短时间内配备完整, 但人才的培养需长期的磨练, 高学历的护士接受知识, 对待工作的态度, 思维交流方面有着明显优势, 对于本科学历的护士, 在临床上要求更高、大胆放手, 有更多机会得到锻炼。可提出科研课题, 新技术、新业务交给其完成。积极引导他们向上一个层次迈进, 让他们知道自己起步线在高处, 即使平常的基础工作也要做得比别人好, 发现自己的价值, 及自己的工作总是优秀的。对高学历护士的激励作用体现了现代护理学教育的新理念, 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才价值观是人力资源的最佳体现, 是一个专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可为护士提供发挥潜能的最佳舞台。提高其职业满意度。是重负繁琐、劳碌的护士工作变得新奇有意义。提高其自身素质。对于低学历的护士, 也为他们提供发展平台, 鼓励其在职学习, 再继续接受职业教育, 向高一级门槛迈进, 协助规划其职业生涯, 不苛求她们全面发展, 发挥她的长处。分层次要从学历、工作年限、接受继续教育的程度、工作的积极性各方面去考虑, 作为分层的标准, 要以每个护士有适当压力为标准制定。压力太大反而限制了护士的发展, 导致护士对工作厌倦, 而发生护理事故, 影响护理质量[2]。

3.3 科学的分层次使用, 树立骨干的威信, 建立一个团结向上的护理团队

NICU护理小组按病室分配, 一组8~10人, 可分多个层次, 从高到低人员结构, 阶梯分布, 明确各层次人员的职责定位, 使各层次护理人员有章可循, 提高环节护理质量每一个人员都能以护理质量标准, 保质保量的胜任自己的工作, 使护理工作流程更趋于合理化, 高层次的护士, 要对低层次的护士工作作出评价指导。可代替部分护士长的督促检查工作, 保证本护理小组的护理质量。及时纠正工作缺陷, 细化工作内容, 科学完整的分层次使用, 建立标准的进阶培训制度, 使各层次护理人员, 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迅速进入高一级层次, 所以护士都努力工作, 积极进取, 拓宽服务范围, 对自己严要求, 对工作精益求精。科室内的人际关系得到了改善, 由以前条件相似的护士间的相互排斥, 转为相互关爱、积极合作, 体现了团队精神, 各层次护士都对工作满怀热爱, 在工作中努力体现自己的价值, 护士工作无压力, 可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工作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3], 科室形象和服务满意度得到提升, 减少了应护理质量而导致的投诉与纠纷, 出院病人的服务满意度得到了提升。

摘要:目的对护士进行分层次使用, 实现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 发挥各层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方法按学历、工作年限、接受继续教育情况, 确定工作职责, 对护理单元实施分层次管理。结果可发挥不同层次的人员潜能, 促进了护理事业的发展。结论科学的分层次管理, 可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保证护理质量, 提升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关键词:护士,分层次,护理管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晶, 谢瑶洁, 李玉乐, 等.护理管理者对实施护士分层次使用的态度与思考[J].护理管理杂志, 2008, 8 (6) :3-5.

[2]刘倩兰, 护士长有效激励护士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07, 7 (3) :59-60.

篇4:神经内科NICU院感管理制度

关键词:中西医整体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22-02

1中西医结合的整体护理模式,可以更全面的观察病情,搜集资料,促使病人康复

1.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局部病变可影响全身,内脏病变也可以从神色、形态及五官、四肢体表反应出来,故《丹溪心法》曰:“盖有诸内者,必行诸外”。望、闻、问、切是中医诊察疾病的方法,其中的望神、望色、舌诊、脉诊尤具特色,更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过程,以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为理论依据。如心与小肠相为表里,主血脉,开窍于舌;肺与大肠相为表里,主气,开窍于鼻等。如脾胃功能失调,可见舌苔厚或腻,口唇、面色萎黄不泽等。因此,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不仅要注意患者局部的病变,同时也要注意相关脏腑的变化。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患者体质的变化及外界环境对患者的影响等,进行全面观察和了解,才能正确认识疾病,施以妥善的治疗和护理。“辨证”就是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收集患者的自觉症状和临床表现,从而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证候。在实施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过程中,根据辨证论治的理论与方法来指导护理工作,可使病人得到更针对性的、全面的护理,从而突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思想。

1.2运用沟通技巧实现与患者的有效交流,进而收集到更多有关病情的信息、资料,以确立正确的护理诊断,提高中以安慰,有些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减轻。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家属的态度和行为是治好患者的重要因素之一2。对于患者,除了医护人员应成为其重要的支持者外,还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家庭支持以及朋友、同事、社会团体等其他社会支持的作用,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与照顾,使患者心理上得到安慰。同时要注意尊重患者的人格,维护其隐私权。对于隐私内容,无论患者有没有向护士提出保密要求,护士在行为上都有保密的义务。严格履行这种义务是对患者最起码的尊重,也是护理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3。善于与患者沟通,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经常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患者以积极乐西医结合整体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2中西医结合的整体护理模式,重视情志护理

中医十分重视情志和疾病的关系,因而特别强调情志护理,也就是整体护理中的心理护理。患者因住院,突然脱离了工作,打乱了其正常的生活规律,骤然转入一个的陌生环境。特别是住进重症监护室,不能与家属见面、不能下床活动、大小便在床上解决等使患者对住院生活在各方面都感到不习惯、不适应。故患者入院后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忧虑、恐惧等心理变化。张明园等4报道人群中抑郁发生率15.1%~22.5%。在与患者交谈中,注意观察其神态、举止、语言特征等,据此作出心理评估,弄清不同患者可能影响治疗的不良心理因素。另外脑卒中患者护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发病迅速,致瘫痪率高,引起患者焦虑、恐惧、烦躁,这些不良情绪刺激使患者思想上消极,失去锻炼信心,导致内分泌紊乱。护士运用中医暴喜伤心,怒则伤肝,忧则伤脾等七情致病理论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患者产生主要不良心理的主要因素,有的放矢,耐心疏导,如对抑郁、情绪低落者,就在耐心解释疾病性质,治疗过程和愈后评估同时,告之其忧思伤脾,易致抑郁,神疲乏力,食欲减退医学常识,多予安慰,鼓励;对慢性肝病等情绪易激怒,性情暴躁的患者,则先耐心倾听其诉说,让其充分表达苦闷的心境,再给患者讲明怒则伤肝,肝火旺则反克脾土,加重肝损害,出现腹胀纳差的医学知识,劝导患者慎怒,慎思,以免加重病情。这样既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使患者在被尊重的氛围中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精神情绪,达到怡情,养神,疗病的配合治疗状态,以利患者身心和疾病康复。中西医结合心理护理就是用科学的护理手段,调整患者的整体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病的、健身的目的。

3中西医结合的整体护理模式的护理质量效果明显优于功能性护理模式5

急性脑梗死大多数情况下有血栓形成,从而造成脑供血供氧不足,神经细胞坏死而引起一系列反应,如出现偏瘫、失语等严重神经功能损伤,从而造成严重生活自理能力障碍,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严重生活负担。为了在康复黄金时段内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中风者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在进行一般护理外并积极加强肢体康复训炼、言语功能训练、营养改善以及传统中医针灸等康复手段,通过积极科学的中西医结合康复護理手段对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均有积极作用6。因此,急性脑卒中运用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模式中的康复护理具有深远的意义。

4应用效果

通过应用中西结合整体护理的护理模式,增加了与患者的接触交往,使护士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治疗效果明显提升,缩短了住院日,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的愿望,为患者节约了医疗费用,由于医患、护患关系融洽,大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护士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了患者的尊敬,增加了其成就感,也使其对工作岗位的满意值有所提高。

通过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模式提供的护理服务,护士的知识面不断拓宽,也是护士日益成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韩洁,马桂英,李菲,龙兆英.护理研究,2009,23(2):139

[2]张春玉,谢桂荣.100例癌症病人家属的心理分析.中华护理杂志,1989,24(6):348-349

[3]施卫星,杨廷忠.护士应如何看待病人的隐私权.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312-324

[4]张明园,任福明,樊彬乐.正常人群中抑郁症状的调查和CES-D的应用.中华神经精神杂志,1987,20(7):67-71

[5]何咏群,汤雪英,陈丽萍,关丽华等.中医整体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急性期运用的临床研究30例.实用护理杂志,2002,18(9):9-10

篇5:神经内科NICU院感管理制度

护理标识能够保证临床医疗护理安全,确保护理工作有序进行、护理质量有效提升,规范醒目的护理标识能够警示护理人员、患者和家属,能避免护理风险,保证护理安全,2010年12月,我科开始统一使用各种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有明确的规定,进行护理质量考评时也要涉及此项。护理标识的使用及规范的监控管理,使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了,表现出了更显著的人文关怀,将一些不良事件扼杀在摇篮里,保障了护理安全,效果非常好。

1 方法

1.1 护理标识的设计

在设计护理标识时,以医院的整体标识相协调为基础,精心挑选每一标识的字样大小,颜色、材质,形状,遵循的原则是统一、规范、实用、美观、醒目,表示要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要具有警示作用,而且患者及家属对这一标识要有温馨感,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更多的表现出人性化的管理,达到安全的目的。[1]

根据护理标识的制作材料和用途不同分为警示标牌、警示标签和警示标语。(1)警示标牌:材料可选择有机板,大小视需要而定,有的钉在墙上,固定在治疗车上,插在床头牌内,或悬挂在某物体上,可图文并茂,如“禁食、防脱管、防渗漏、控制滴数、防压疮”等标牌;(2)警示标签:采用一次性黏胶,根据需要制作各种不同的标签,长方形的长5cm宽2cm,可贴在各种导管上,特殊药物用红三角贴在原包装药盒的左上方;(3)警示标语:在电脑程序上设计警示语,如药物配伍禁忌,药物超剂量,药物过敏等,当你打开电脑鼠标点击时,如上述情况将有警示语言提醒或警示模块提醒你而无法使用,或无法进入下一道程序。

1.2 护理标识的分类

1.2.1 腕带标识

由无毒无味的塑料制成白底黑字腕带,入院时由住院处打印上相关信息,再由接诊护士系到患者手腕或脚腕,松紧适宜,医护人员在诊疗打操作前必须用EDA扫描腕带,以确认患者信息。住院期间患者及家属不得私自取下或丢弃。出院时由护士将其除去。

1.2.2 床头卡标识

病危、病重、分级护理标识采用各种不同颜色的塑料卡片,根据病情需要以插卡方式插于床头牌上相应位置。并在能量柱上方以蓝底黑字写上患者姓名及床位医生。

1.2.3 管道标识

包括尿管标签、胃管标签、腹腔引流管标签、头部引流管标签、胸腔引流管标签、结肠造瘘管标签等,以不同颜色分类,由护士以黑色防水笔,注明引流管名称、置管时间、置管者姓名,粘于管道妥善位置,以提示护士注意各管道的护理及更换时间。静脉管路标签包括中心静脉置管(PICC)标签,脐静脉置管(UVC)标签,高渗药物标签,按需要张贴在静脉通路管道上,并注明置管时间及更换敷料时间,提示护士定时冲管、封管、维护,严格静脉治疗的质量控制。若要输入特殊药物,要贴上警示标识,如硝酸甘油,需在警示牌上标注,控制滴数,悬挂在输液架上时一定要谨慎。

1.2.4 治疗室警示标识

(1)治疗室中不同的抽屉和柜子分别用不同的标识标好,白底黑字,如无菌导尿包、胃管等;像地塞米松、维生素C等这样的常用药一般用多格柜存放,并且要分类存放;像碳酸氢钠、5%葡萄糖等这样的瓶装药或液体在柜子里按照不同类别分类存放;为了使护士拿药的时候不麻烦,内用药、外用药要分类、分层存放;(2)区域标识:如警示护士遵守消毒隔离制度的标识、无菌区与非无菌区标识、医用垃圾、生活垃圾分类标识;(3)设置专柜存放高危药品,用颜色的差别来区分不一样的药物,避免混淆了不同的药物。

1.2.5 温馨提示标识

(1)治疗室内放置“操作前您查对了吗?”床边放置“今天您洗手了吗?”的标牌温馨提示标识。(2)病房洗澡的地方贴上“小心滑倒”的标识;开水房上贴“小心烫伤”的标识;(3)每个病房门外要有醒目清晰地插卡式标识,标注好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方便患者及家属、病室、床号。

1.2.6 防止意外标识

这种标识采用白色硬纸板材料来制成,形状为长方形,警示的内容不一样,则书写的字体颜色也不一样,如:“防导管脱落”、“防压疮”、血型标识、“青霉素药物过敏”等标识,根据患者病情以插卡式分别插槽置于床头牌“注意事项”栏两旁。

1.2.7 隔离标识

如飞沫隔离标识、耐药菌隔离标识、接触隔离标识等,提示护士按类别要求进行标准的预防操作。更提醒患者家属探视时注意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1.2.8 特殊体位标识

如去枕平卧位标识、头高脚底标识、侧卧位标识、神经外科左、右去骨瓣、双侧去骨瓣标识、颅后窝去骨瓣标识等,以明确告知护士护理操作中的体位要求。

1.2.9 加床标识

使用范围为需要加床的患者,加床标识为白底红字,长10cm,宽8cm的长方形塑料卡片,加床标识放置床头上方,床尾挂上小型床头卡。撤床或换床时,护士及时取出床号标识。

1.2.1 0 用氧安全标识

使用范围为氧气吸入者,入NICU的患者都需要吸氧。颜色标识意义:氧气筒4防卡以白底红字,“满”标识为白底蓝字;“空”标识为白底红字。氧气筒4防卡及“空”、“满”标识悬挂于氧气筒身上。应用要求:氧气筒随时悬挂4防卡及“空”、“满”标识。

1.2.1 1 输血安全标识

使用范围为输血患者,为红色三角形,中间为黄色感叹号,血型标识为红底蓝字正方形塑料卡。输血时,于血液同步悬挂于输液架上。应用要求为输血时悬挂危险标识及血型标识。

1.2.1 2 非静脉通路给药安全标识

适用范围为管道冲洗、肠内外营养等。膀胱冲洗为白底红字长条型标识,肠内营养也是白底红字长条型标识。非静脉通路用药时,药物应与静脉药物分别悬挂于不同的输液架上,根据不同药物使用途径,悬挂相应的警示牌于输液架上。

1.2.1 3 仪器操作保养标识

使用范围为所有仪器,为白底黑字卡片,外表塑封,悬挂于相应仪器上,使用规范、统一的设备仪器卡,正确填写使用操作流程,反面填写消毒、保养流程。

1.3 护理质量控制

为了突出统一、规范使用护理标识的重要性,医院在进行护理质量考评时,要涉及到护理标识的使用情况,护理部、护理质量督导组要承担起督导检查的职责,以便更好地实现护理标识的统一、规范使用。

2 效果

2.1 护理标识应用前后不良事件及安全隐患发生情况的比较,如表1。

(n)

2.2 护理标识应用前后患者及护士满意度的比较,如表2。

n(%)

3 讨论

3.1 护理标识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途径

表1显示,NICU监护病房考验的是护士的慎独、自律精神。应用护理标识后,护士在巡视病房时能一目了然,重点观察,便于及时发现处理。醒目的护理标识能够有效防止隐性不安全因素的发生,使护理行为更规范化,能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更好地执行护士制度,对避免护理风险非常有利,使护理人员的提高警惕,将一些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扼杀在摇篮里。

3.2 应用护理标识,提高了患者及护士满意度

由表2可知,应用护理标识后,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都有明显的增长,分别由原来的82%增长到95%,由原来的84.6%增长到96.6%。护士每天要做许多繁杂的工作,思维不难产生混乱[2],尤其是当他们劳累、紧张等精神不集中时,可能会发生常用程序失误的情况[3]。有效使用各种标识的,会使病区内因为没有标识导致工作无序的去情况大大减少,护士工作量也不那么大了,护士行为得到良好的规范,护士的工作流程更合理,为护士与患者的交流赢得了更充裕的时间,增进了护患关系。标识的应用增加了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信任感,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更加满意。

4 小结

随着病人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的增强,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NICU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精神压力、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对有可能发生的意外、风险事件,传统的方法是对病人及家属做好宣教,护士做好交接班来预防。现在我们通过醒目的护理标识,不仅能够警示医生,对患者也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在保障患者利益的同时,也保护了护理人员,达到护患双赢的效果。清晰地标识,能有效减少部分护理人员因倦态心理、缺乏自律等导致的各种意外,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于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作用很大,从而促进了护理安全,同时也密切了护患关系,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亲切感、信任感。

因此,规范护理标识是一种管理手段,能明显改善护理质量,有效规范护理行为,使护士的行为更加规范化,使其能够承担起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责任,更好地发挥其在护理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郑芝芬,蔡学联,陈爱初,等.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践和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1177.

[2]黄琼华.护理安全管理探析[J].家庭护士,2006,(12):68-69.

篇6:神经内科NICU院感管理制度

1 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1.1 医务人员因素

进出重症监护病房的医务人员对于院内感染管理的重视程度及是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是主要因素。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途径。医务人员是否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接触每例患者前后、执行每项操作前后是否对手进行清洁、消毒都是院内感染的人为因素, 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1.2 患者因素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病情危重, 抵抗力低下, 容易感染, 并且较多患者在转入时就伴有严重的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另外ICU内较多的有创性操作, 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中心静脉置管、呼吸机使用等均可使院内感染发生率大大增加。

1.3 环境因素

病房所处位置相对闭塞, 通风换气不良, 空气污浊;病房内医疗仪器及固定装置的消毒处理;出入通道的混用等都是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1.4 其他因素

ICU病房的门关管理;护工院感知识掌握及执行情况;患者家属对于探视制度及隔离制度的遵守等。

2 预防院内感染的院感、护理质控管理措施

2.1 建立相关制度, 组建院感、护理质控小组

应严格贯彻执行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 我科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ICU消毒隔离制度、院感、护理质控管理制度。科室建立了院感、护理质控小组, 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和监测项目。科主任为组长, 护士长负责院感、护理质量监控工作, 并设立了两名院感、护理质量监督员。科室采取“人人参与院感、护理质量管理”的方式, 每周中层干部例会、科务会对院感、护理管理情况进行总结、认真查找问题, 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并制定下周工作重点, 做好相关记录。由于制度健全, 职责明确, 使ICU院感控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预防院感科、护理部也每月到科室进行考核, 加强了监管力度。

2.2 加强医护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

利用科务会、晨会、周会、每月对医务人员进行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六步洗手法、院内感染知识、护理技能操作的培训;定期、不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 强化院感意识, 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同时对护工进行反复、多次的院感知识培训、监督。还对其他科室进入ICU的医务人员加强解释和监督, 使他们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强化管理工作。

2.3 加强ICU的消毒管理

(1) 为危重患者建立一个安静、舒适、适宜的环境。室温控制在22~24℃, 相对湿度55%~65%, 每日晨开窗通风30min。病房内还安置了两台壁挂式、一台移动式动态空气消毒机 (人机共存) 进行每日3次 (早、中、晚各1次) , 每次2h的空气消毒, 三间病房根据患者情况尽量空出一间进行彻底终末消毒处理。 (2) 每日早晨对各种管道浸泡液进行更换、浓度监测 (1 000mg/L) ;浸泡压脉带、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管道、中心负压吸痰管道等进行消毒, 对一次性用物严格一人一用一无害化处理, 督促护工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3) 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地面、桌面、物表、床单元、医疗器械等2次, 必须一桌一摸布, 一床一巾一湿扫, 护士长每日督查执行情况。

2.4 严格操作规程及无菌观念, 严把医务人员洗手关

(1) 医务人员进入ICU更鞋换服, 戴口罩、帽子, 取下一切饰物,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 科室设置消毒洗手液及免洗消毒液。规定工作人员在进行各种操作前后必须用洗手液消毒手, 每个床单元均有免洗消毒液可再次进行手消毒。 (3) 各种消毒、灭菌物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一灭菌, 每个床单元还设有便携式锐器盒, 工作人员能及时将锐器放入, 避免针刺伤及交叉感染的发生。

2.5 限制人员随意进出

科室投入资金安置了不锈钢门及门铃对讲系统, 人员经许可方能进入。门关处放置了一次性鞋套及隔离衣, 进入ICU人员更衣带鞋套后才能进入病房。隔离衣每周打包进行高压灭菌2次, 特殊感染病人一用一灭菌。每日下午4∶00~4∶30为家属探视患者时间, 其他时间家属留下联系方式在陪伴室或原病房等候。

2.6 加强危重患者基础护理

2.6.1 皮肤护理。

每日认真进行晨晚间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 床单元及时整理, 随湿随换, 可使用护理垫避免频繁搬动患者, 患者排便后及时做臀部护理。一般2h为患者更换一次体位, 拍背, 每次测量血压后解开袖带, 每4~6h更换血氧饱和度探头。

2.6.2 口腔护理。

认真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破溃、感染, 每日常规用0.03%呋喃西林液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2次, 气管插管患者两人协助进行口腔护理并更换固定带。

2.6.3 其他护理。

留置尿管患者每日用洗必泰清洁尿道口2次;特殊患者根据医嘱进行护理。对于侵入性操作严格按规范进行,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减少感染机会。气管导管、吸痰管采用一次性物品, 吸痰管用一次性的, 一用一弃, 吸氧管一人一用一消毒, 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1次, 避免交叉感染。可复用管道要严格消毒灭菌处理。

2.7 做好生物学监测

(1) 每月由院感员对病房空气、消毒灭菌液、物表、手样、消毒灭菌物品进行监测, 如不合格, 积极查找原因, 采取措施, 直到合格为止。 (2) 根据需要对患者痰液等进行培养,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发生个例院内感染时相对隔离, 用物专人专用, 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避免感染范围扩大。同时做好记录用于备查及分析改进。

总之, 实践证明, 要想有效控制ICU院内感染, 不仅需要制订完善的制度, 合理的病房布局, 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 还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院感、护理质控意识, 更重要的是人人重视、人人参与院感控制、医疗、护理质量管理, 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 把一切可能感染的因素, 消灭在萌芽状态, 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运行。

摘要:目的:总结对重症病房的院内感染预防、监测、院感、护理质控管理的对策、方法、体会。方法:对我院6张重症病床的不同危重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目标性、回顾性检测。结果:因医务人员因素、患者因素、环境因素及其他因素造成院内感染, 尤其在综合性ICU, 院内感染不仅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医疗费用, 而且使患者病情恶化, 死亡率增加。结论:针对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科室制订了完善的制度, 投入了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 加强医务人员的院感、护理质控管理意识, 有效地控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篇7:神经内科NICU院感管理制度

为规范集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提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水平, 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诊疗服务,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医疗管理中心于2011年11月3日至5日在湖南长沙举办了集团第一届院感专项培训班, 来自集团37家医院近60名护理部主任、手术室护士长或院感专项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围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展开, 就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眼科医院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感染管理经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进行了培训和深入的探讨, 得到了与会人员的充分肯定。

上一篇:局域网组网实验报告下一篇:铺架队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