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病理学实验课融入案例教学法分析

2024-05-07

高校病理学实验课融入案例教学法分析(共7篇)

篇1:高校病理学实验课融入案例教学法分析

高校病理学实验课融入案例教学法分析

摘 要:病理学属于医学教育的基本学科,加强病理学实验课教学,能够为学生临床诊断治疗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研究了案例教学法的概述,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高校病理学实验课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进而为高校病理学科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病理学 实验课 案例教学法 高校

引言

案例教学法属于新的教学方法,其在高校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病理学是医学教育的基础,唯有掌握病理学才能有效的开展临床治疗,从而提高医学水平。病理学实验课的开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案例开展教学,其将理论与实验进行结合,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提升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有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主要是以案例教学为主,教师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并且构建适合的情景模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索,教师对整个过程进行把控,并且给予正确的指导,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探索问题的答案。实验课是病理学学科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新课改模式下利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能够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探讨进行结合,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教育要求[1]。案例教学法在高校病理学实验课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主要是由于其教学模式符合实验教学需求,能够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有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高校病理学实验课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分析

1.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高校病理学实验课教学主要是以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听课状态,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不高,并且病理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脱节,学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丰富,临床试验不足的现象,阻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2]。为了改变高校病理学实验课教学现状,需要更新教学理念,采用适合的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从而加强理论与实验之间的联系,提高教育的实效性。高校病理学实验课的开展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病理学实验课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从而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专业性医疗人才。高校病理学实验课案例教学法的开展,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在实验基础教学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为学生构建积极探索的平台

高校病理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融入案例教学,能够为学生搭建积极探索的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分析,有助于学生医学水平的提升。病理学实验课的开展,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让?W生课前预习实验课程的内容,了解与实验相关的案例。课堂上为了使得案例教学法充分的发挥效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得学生产生疑问,从而促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案例教学法能够为学生提供积极探索的平台,能够促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融入相关案例,使得学生了解病理的特征,并且从多个角度进行实验观察,从而总结病变可能发生的情况。实验探索课程中若是出现问题,学生之间可以积极进行讨论,教师可以给予正确的引导,从而相互协作解决问题。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给学生提供了积极讨论的平台,学生可以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提高了病理学实验课教学的实效性。

3.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案例教学法在高校病理学实验课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融合,有助于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对于传统的病理学实验课而言,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对于病理的综合分析能力不足,导致学生的医学水平存在弊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4]。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例如,在学习“肺源性心胀病合并右心衰”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实际临床病例进行教学,让学生观察病变标本,利用病例基础知识进行问题探讨,再结合病例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从而对病例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出治疗的综合方案。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能够明白病理的实际特征,提高了病理学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可以将病理学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融合,提高了学生的病理综合分析能力。

4.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新时期下,高校病理学实验课的开展,需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将病理知识与实验过程有效的结合,从而形成完整的病理知识体系。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可以认识到更多的临床表现,能够将学生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有助于学生的医疗水平提升。例如,在观察“脑淤血大体标本”时,教师可以引入案例,一位中年男人本身具有高血压,两日前突然晕倒,并且四肢麻木不能动,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案例分析脑淤血大体标本,并且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学生可以根据案例情况,结合病理基础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探索问题的答案。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深挖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病理知识体系。

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将学习的病理知识进行运用,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能够为学生后续临床诊断学习奠定基础。文章从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为学生构建积极探索的平台等方面,论述了高校病理学实验课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进而为高校病理学实验课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熊美燕.浅谈病理学实验课教学的几点体会[J].科技视界,2016(27):325-325.[2]董营,董志恒,王丹,等.病理学案例实验教学中融入常规石蜡切片技术的初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7,34(2):94-96.[3]张军,魏元怡,于霄,等.数字化教学在病理实验课中的应用评价[J].实验室科学,2016,19(3):59-60.[4]宫惠琳,张娇娇,梁华,等.案例教学在临床医学本科生病理学实验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9):722-724.

篇2:高校病理学实验课融入案例教学法分析

【摘要】通过将案例教学法适当引入病理学实验教学,比较引入了案例教学法的学生与保持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的学习效果,提示案例教学法更能够被学生接受,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更加深刻、对日后的临床工作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病理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76-02

近年来,在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中涌现出了不少新型教学方法,其中案例教学法是这些新型教学方法中的佼佼者[1]。案例教学法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真实案例并加以典型化处理,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自主讨论分析,以期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临床工作能力[2]。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规律及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学科。在医学教育中,病理学既属于基础医学,又属于临床医学,是以后学习临床各门课程的基础,也是一门高度实践性的学科。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能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更好的掌握知识,也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1资料与方法

1.1抽取我校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1-6班学生并分组,1-3班为实验组,共计233人;4-6班为对照组,共计218人。实验组引入案例教学,对照组无案例教学,仍进行传统教学。学生入学时历年分班均为电脑随机制,且各班学生入学成绩的统计学分区无明显差异。同时查阅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基础课成绩,包括《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等,并进行各分数段的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原始基础类似。比较课堂效率,展开问卷调查,并进行期末闭卷考试成绩比较分析。

2结果如下

2.1学生期末闭卷考试成绩汇总(表1)

表1各分数段学生情况

组别 总人数 91-100分 81-90分 71-80分 61-70分 <60分

实验组 233 11.16%?~(26/233)26.61%?~(62/233)36.48%(85/233)12.88%(30/233)12.88%(30/233)

对照组 218 8.26%?~(18/218)15.14%?~(33/218)38.53%(84/218)27.98%(61/218)10.09%(22/218)

备注:另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81-100分数段进行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课堂表现 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有选择性的开展案例教学后,发现实验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所提高,与老师的互动性增多,更乐意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后与老师的交流也趋于频繁,能够提出一些有专业性、有深度的问题。相比较,对照组更乐于接受被动性知识灌输,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说多少就接受多少,与老师的互动性稍差,对于课堂提问,学生沉默的时候居多,课后与老师的交流也少。

2.3问卷调查 按需设置问卷内容,在实验组下发问卷调查表,要求学生匿名填写。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法是否有助于对病理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否有助于对病理学课外知识的深究、新教学法对提高学生学习病理学兴趣的效果、是否有助于加强自我学习能力、新教学法是否对日后学习工作有帮助、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长期应用新教学法的可行性等六个方面的问题(表2)。

表2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调查反馈

调查内容 是 一般 否

是否有助于对病理学基础知识的学习100%(233/233)

是否有助于对病理学课外知识的深究 100%(233/233)

新教学法对提高学生学习病理学兴趣的效果 94.84%(221/233)4.29%(10/233)0.85%(2/233)

是否有助于加强自我学习能力 93.99%(219/233)5.15%(12/233)0.85%(2/233)

新教学法是否对日后学习工作有帮助 97.42%(227/233)1.29%(3/233)1.29%(3/233)

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长期应用新教学法的可行性 100%(233/233)

3结论

案例教学法在病理学的教学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首先,学生的兴趣普遍提高,教与学均显得更为轻松有趣,师生互动交流增多,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其次,学生能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加深对病理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最后,实验组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均有一定程度提高,学会在课后主动翻阅相关临床案例及相关资料,并提出一些有一定专业性和深度的问题。这对高职高专职业教育来说,将是一个非常有成效和价值的深远影响。

4讨论

病理学主要讨论疾病的概念、病因学和发病学的普遍规律及探讨病理过程,研究形态结构及功能代谢变化,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和修复(包括细胞的适应性改变、变性、坏死、再生、纤维性修复等的不同变化的观察)、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如充血,淤血,出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等病理变化)、炎症、肿瘤等都是动态过程。通过案例教学,可以真实生动的反映病理过程,运用真实案例,分析比较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更易于被学生接受。而在进行案例教学的同时,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起来,记忆更加深刻,同时对复杂问题的分析思考能力也会进一步提高[3]。提高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模式同时对老师和教研团队的要求也提高,每一个案例都需要精心准备、策划[4]。医学案例一般包括患者的主诉、现病史、临床诊疗、尸体解剖等。在挑选案例的时候,尽量选择典型的、真实的、临床多见的,而对于学生,尽量少干扰信息的、围绕课本内容的。然后根据课本内容,循序渐进,提出问题。比如,案例:患者,男,23岁,工人,7月1日入院,7月3日死亡。主诉:右足拇趾跌伤化脓数几天,畏寒发烧两天。入院前数天右拇趾跌伤感染化脓,在未麻醉下用酒精烧灼的小刀自行切开引流。入院前即感畏寒发烧,局部疼痛加剧,入院当天高烧卧床,神志不清,急诊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9.5度,脉搏130分每次,呼吸40次每分,血压80/50mmHg。急性病容,神志模糊,心跳快,心律齐,双肺有较多湿罗音,腹软,肝脾未扪及。全身多瘀斑,右小腿下部发红肿胀,有压痛。同时附带尸体解剖结果。就这则病例,首先根据病人的症状可以询问学生他患有哪些疾病,通过症状反思脏器的病理变化,考察学生对病变特征的把握,然后可以再问学生,这些疾病是怎么发生发展的,病变之间有哪些联系,这样可以考察学生对病变机制的掌握程度,同时还要求学生作综合性临床分析。最后,可以问怎样治疗等问题,让学生自由发展,发散性思考,提出一些创新性的方案,对学生有利,对老师,同样也获利匪浅。

5体会

本研究显示,案例教学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论联系实践,使教与学更轻松愉快。给传统的单向式教学模式注入一定的活力,同时让学生们尽可能的参与,增强与老师的互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可以将抽象难懂的病理学理论知识具体化。通过案例分析,将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转归等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在上课前的查阅资料过程中,主动性获取更多的课内及课外专业知识,使自己的临床思维更活跃。同时案例分析不是简单的记忆背诵,需要学生的灵活应用和分析思考能力,因此通过这种案例分析,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而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可以获得更多的不同观点,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加深同学感情,增强团结协作精神,一举多得。而就老师而言,在同学们的讨论之中,可以收获许多新的观点,新的思想。可以发现教学问题、改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虽然案例教学法有很多好处,但其基础仍是传统教学模式。毕竟案例教学是在同学们熟练掌握课堂知识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而寻找好的案例进行教学需要大量时间、精力。并且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开展案例教学的适应程度也不同。同时,学生还处于基础学习阶段,临床经验和综合能力缺乏。这些问题,对案例教学的开展均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在后续教学中需逐步改善。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较好的、具有很大可行性的新型教学法,在临床专业的病理学教学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3:高校病理学实验课融入案例教学法分析

1 实验课融入案例教学法能更新教师实验教学观念

在传统病理学实验课教学中, 病理变化与临床联系相对脱节, 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而且单一的教学方法也已很难适应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故高校教师应注重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并加强对教学教法的研究, 避免使用单一的教学手法。对存在的问题要重新思考, 例如研究怎样发掘学生潜力,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等。融入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 除了传统的实验课前准备外, 我们还需要精心准备典型案例或尸检案例。首先, 我们准备的案例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逻辑性, 能充分调动学生在实验课中的主观能动性, 能引发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思考。把案例和观察到的病理变化紧密结合, 注重二者的相关性, 精心准备一系列问题。其次, 我们在准备案例时, 要把典型的病变标本作为案例的主要元素, 让学生真正体会病理变化导致患者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例如我们在实验课“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中观察肝脏淤血时 (包括大体和镜下病变) , 融入案例并结合病变标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思考, 这样的病变可能出现哪些症状和体征?如何用病理知识加以解释?开拓思考角度, 进行严密的科学思维, 既动手又动脑, 从而出现教师适当引导与学生积极参与相结合, 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且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对病变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索问题的创新能力。

2 实验课融入案例教学法能搭建学生主动探索的平台

我们在实验课前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熟悉本次实验课的相关理论知识, 预习本次实验课的相关案例。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提倡、鼓励、引导学生质疑。有疑问是学生真正用心学习的反映, 敢于质疑的学生更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疑点才能有思考, 这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才能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问题的答案。实验课中引导学生发问是重要的一环, 案例教学法在实验课程中的引入极大地帮助了教师对学生潜力的挖掘, 学生自已发现问题也更能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举对学生更具有挑战性, 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 实验课作为知识的探索平台, 提升了学生主动、持续学习的能力。

3 实验课融入案例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在传统的实验课中, 缺少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而在融入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却能弥补单一教学的不足。运用案例引导学生提问之后, 结合所观察到的病理变化标本, 教师可归纳出几个层次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引导学生逐一分析。例如在“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右心衰”的案例中, 结合所观察到的病变标本, 第一个层次是病理基础知识的问题, 讨论、分析肝淤血的病理特点, 开启学生思维, 巩固对病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第二个层次是对病变的深入分析和启发性思考, 如:肺源性心脏病为何会合并右心衰?在前一个问题的层面上深入理解基础理论, 更加有目的地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而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学生各抒己见, 相互交流, 热烈讨论;教师循循善诱, 揭示疾病的本质。第三个层次是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疑惑或个别学生“钻牛角尖”而产生的问题, 这类问题最具有针对性, 针对问题结合案例以及实体标本, 以辩论的形式发表意见, 用道理和事实说服学生, 加深了学生对病理学理论知识的掌握, 也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2]。采用本教学法, 学生实验课考核合格率达到80%~90%。

4 实验课融入案例教学法能融会贯通学生知识体系

病理学实验课不仅能加深对疾病时病理变化的认知, 而且能在识别病理变化的同时联系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我们在实验课中融入案例教学法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例如“一老年男性病人患有多年原发性高血压疾病, 3日前因便秘用力时突然晕倒, 并伴大小便失禁和右侧上、下肢麻痹。”结合此案例观察脑溢血大体标本, 引导学生结合解剖学知识思考患者病变部位在何处?为何会出现大小便失禁和右侧上、下肢麻痹?如何用病理学知识加以解释?这类问题的提出, 突出了问题的关键点, 基础知识联系到了临床表现, 使学生对病理基础知识有了进一步认识,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临床医学的求知欲望。融入案例教学法拓宽了学生思维空间, 避免单一思维, 理论联系实际, 基础与临床相融, 锻炼了学生相关学科知识的归纳和表达能力,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相关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追踪调查信息表明:案例教学法引入后, 后期临床课教师对学生病理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并使临床教师教学更为轻松。

5 实验课融入案例教学法能减少多媒体手段的弊端

病理学有很强的直观性, 病理学实验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其相应优势, 为学生提供感知、理解、记忆的各种帮助, 的确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 提高实验教学效益。但是, 我们在此教学过程中发现, 屏幕上显示大量的病变结果使学生目不暇接, 眼花缭乱, 无所适从, 不能与教师同步进行思考。通过反思, 我们利用多媒体引出案例, 适当放慢幻灯片放映节奏, 同时控制多媒体使用时间, 精选案例并结合病变标本在屏幕上加以展示, 以案例中的问题为主线, 引发思考、启迪智慧、激发灵感。用案例结合病变组织学生讨论, 把所学到的多门学科知识综合在一起, 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 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他们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并与教师同步进行思考, 而不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多媒体的“机灌”, 从而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

6 实验课融入案例教学法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性格的培养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发展思维[3]。病理学实验课融入案例教学为学生注入了一种新的学习理念, 多门学科的有机结合推进了高校学生在实验课中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围绕案例结合病变的问题探索形式, 教会学生如何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及如何养成多元思维, 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下列问题就应得到教师的赞赏, 恶性肿瘤细胞能否转变为正常细胞?治疗肿瘤性疾病能否像治疗感冒一样容易?肺心病患者是否可同时进行心肺移植等。学生所提出的这些"离经"想法是非常可贵的。在实验课案例讨论中, 教师应精心呵护这些创新意识的萌芽, 学生的这些主动思考有利于创造性性格的形成, 应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成为真正的创造者。

综上所述, 随着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对我们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病理学实验课融入案例教学法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验证病理学理论, 而且通过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结合相关案例讨论, 达到了巩固病理学理论基础知识的目的, 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融会贯通, 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从而提高了实验课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叶立群, 潘懋元, 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5.

[2]高正春.案例教学法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10 (20) :86.

篇4:高校病理学实验课融入案例教学法分析

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对医学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生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1],素质教育是把人文的、心理的、专业的素质教育理念从学科的教学内容中挖掘出来,再自然而然和谐地固化到学科教学中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实验教学,培养临床病理专业学生医学综合素质。实验课程在医学院校课程中占的比重比较大,而实验课中蕴涵有许多潜在的素质教育内容。通过多年的实践,我校临床病理专业学生就业率100%,而且得到用人单位好评。本文就临床病理专业实验课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临床病理人才进行了实践与探讨。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专业素质

临床病理学实验教学是一门独立学科[2],为了保证临床病理专业教学质量,我校病理学系为学生准备了各系统大量的病理实验教学切片,并引进了先进的数码互动实验室设备,每一节实验课学生都看到与理论课相配套的各系统病理教学切片,并建立起病理仿真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读片能力,为以后学生进入临床病理科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道德素质

培养临床病理专业学生职业责任心:临床病理专业学生以后从事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学生大部分要在医院病理科工作。这种特殊的职业要求临床病理医生除了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素质。然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身子女,大多数在家庭中不用承担任何责任,更难以适应病理科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实验课教学中我们除了传授技术知识以外还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加强职业责任心。①在接受标本和取材时要有责任心:目前临床病理技术日新月异,已从手工操作发展到快速自动化分析阶段,自动化脱水、染片及自动化免疫组化操作等以被大多数医院使用,但接收手术标本和取材是机器无法替代的,这两项工作需要临床病理工作者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实验课上在介绍病理科新技术、新项目的同时,结合病理报告准确性问题,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们讲解病理医生的责任重于泰山。讲解结收标本的准确性及正确取材是否合格对病理诊断结果的影响。从在学校中开始就让学生树立综合素质意识,让他们明白要得到科学、客观的病理诊断必须要有合格的标本。②在书写病理报告时要有责任心:目前大多数乡镇医院还没有普及到电子病例,还需要病理医生手工书写病理诊断报告,病理医生在最后书写诊断报告是时尤其要有责任心。给学生们提早灌输字迹清楚,书写规范对病理诊断医生的重要性。在打印报告时也要注意最后审核,确保提供给临床正确的信息。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临床病理专业学生将来在医院从事的是比较特殊的职业,让学生在学校就应该有为崇高而伟大的医学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关系到他们今后工作中对待患者、对待社会的态度,这种态度里蕴藏的是利他主义、使命感、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等优秀品质。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研作风:病理技术实验课是临床病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在实际操作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设计原则和规律,还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这种素质教育对临床病理专业学生尤其重要。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临床病理专业学生将来大多在医院病理科工作,而病理科工作是集体的劳动,需要不同的专业人才共同完成,单凭某个个体是不能达到的,另外还要和医院各个科室打交道,尤其是和手术科室,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病理医生在临床病理科室会接触各种疑难病症,有许多不可预知因素造成心理压力,没有稳定健全的心理素质,是无法胜任临床病理工作的。因此在实验课教学中有意识的让学生们了解病理工作的特殊性和潜在的风险性,训练学生们心理素质,不断提高学生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身体素质

目前我国饮食行业造假问题严重,屡禁不止,加上不良的饮食习惯都是造成医院肿瘤病例呈上升趋势的因素,在临床病理实验课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系统的肿瘤教学切片,在教学中不失时机的给学生们灌输正确的饮食习惯,如在讲到肺癌、肝癌病例时,除了让学生们看大体标本特点和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分类,同时给学生们灌输抽烟饮酒对身体的危害,让学生在学校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健康的身体素质,才能有抵抗疾患的能力,才能适应未来艰巨的工作。

讨论

加强医学生素质教育具有迫切性,医学院校的素质教育是医务工作者形成高素质的最为重要的基础,对医学生实施综合素质培养显得有为重要。临床病理专业由于它的特殊性,实验课程比重比较大,内容多,决定了实验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我们发现临床病理专业实验课中蕴涵有许多潜在的素质教育内容,如果把这部分看成纯专业教育而忽视了素质教育,就会丢掉素质教育这块阵地,把素质教育融于实验课中,既保持实验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又能把传授知识为主题的人才培养方法转变为着眼素质教育为目的的育人体系上来[3]。从临床病理专业就业情况及学生工作后反馈意见中了解到,在实验课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最佳教育。

参考文献

1王薇.从医学模式的转变看医学生素质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3):49—51.

2周珏,卢林明.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4):3837—3838.

篇5:高校病理学实验课融入案例教学法分析

物理学史与物理实验教学结合在一起,是国内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传统物理教学对科学知识建构的过程和科学方法教育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影响了学生的兴趣、态度、情感和创造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理解科学本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力[1]。

我国是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据考证,世界上几乎有半数以上的发明起源于中国,可以说,古代中国曾经是技术十分先进的国家,在世界的力学发展中独具特色[2]。介绍我国历史上的科学成就对世界科学技术的贡献,可以增强师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物理实验课是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实践活动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它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物理实验教学是全面培养科技人才和科技工作者必不可少的手段,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培养大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与求实作风[3]。

1 物理学史融入物理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将物理学史融入物理实验教学很有必要,它是改革传统物理实验教育的有益的手段。如果能在实验中适当插入一些物理学史、科学家小传、趣闻,引起同学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知欲,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做实验的热情,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科的特点和探究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敢于质疑、善于交流、团结协作、敢于实践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也是物理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是物理学发展的基础。也可以说是“系统工程”,它集力、热、声、光、电于一体。大学物理实验作为一门独立设制的课程,是学生动手、观察、创造思维、处理数据、总结写作等综合能力提高的过程,有着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不能教条学习,只是简单地照猫画虎,测几组数据。应使知其然,还能举一反三,循序渐进。要在全学年实验中,致使综合能力有全面“质”的飞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锻炼实效,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在每个实验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欲望。

2 利用物理学史激发学生的兴趣

光学是研究客观世界中有关光现象规律的一门学科,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和出土文物的分析研究,充分证明我国古代光学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中的重要贡献。当时物理学领域内成就最大的是墨家,它是由鲁国的墨翟(公元前480~39年)和他的弟子等所创立。《墨经》是墨家的集体创作成果,它比古希腊欧几里得(公元前330~275年)“光学”还早百余年,不仅是中国光学的先驱,在世界光学史中也占领先的地位。《墨经》对光的直进律,做出了精辟的记载,认为从物体上发出来的光线,好像箭矢一样(“光之人,照若射”),通过精细的观察实验发现,当两个光源同时照一物,产生本影和半影,还给投影下了一个科学定义:光有所遮挡的地方就是影。墨家根据光的直进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针孔照相机。在十一、十二世纪间,我国科学家郭守敬根据光学原理制成了各种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取得了丰硕成果[4]。

在教学中我们感到,上实验课缺少足够的时间,应该将实验仪器的一些改进通过演示,使学生明了其实用与便捷。而我们只能见缝插针,简单叙述。例如:在薄透镜测焦距的实验中,以前成像的像屏用的是一个喷漆薄铁片。共轭法测焦距,要求同学们在观察到大小两个像,我们说这叫“大像追小像”,追的结果是看两像的中心是否重合,这一步是用成像的方法(细调)验证粗调是否调好了,是否“同轴等高”。为了对比,学生往往在屏上做记号(划一横线),时间长了,白色屏被画得全是横线,面目全非,很难辨别。新仪器做了巧妙的改进,在一小张硬纸板上,印了坐标,然后用塑料薄膜扎制,既美观又实用。这一看似简单的改进,给使用者带来很大便利。让同学们知道,实验仪器的设计也不是完美的,需要不断改进、更新,这首先就需要认真观察,发现不足,提出建议或思路。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这是经典的物理实验。单摆不仅是准确测定时间的仪器,也可用来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变化。第一个发现摆的振动等时性的科学家伽利略,他用实验求得单摆的周期随长度的二次方根而变化。惠更斯制成了第一个摆钟,而且第一次记录到一个耦合的振荡器观察。“惠更斯的同时代人天文学家J.里希尔曾将摆钟从巴黎带到南美洲法属圭亚那,发现每天慢2.5min,经过校准,回巴黎时又快2.5min。惠更斯就断定这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重力减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明了圆锥摆,是在两个方向上自由摆动的钟摆。通过分析摆锤圆周运动,他用它来分析行星的轨道运动。19世纪中叶傅科在巴黎的先贤祠证明了地球的自转。牛顿则用单摆证明物体的重量总是和质量成正比的。

实验教师本身应该对所做实验从实验内容、历史背景、仪器结构、仪器调节、仪器维护各环节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及时解决和解答实验中出现的种种难点、问题,并迅速应急处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遇到问题应该如何面对、怎样解决。当然教师的知识也不是全方位的,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有些问题也可能会出现瞬间“卡壳”的尴尬现象,这就敦促教师应大量查询资料,不断更新知识,在教学中学习,提高自己认知能力,从而保障教学质量。

3 存在的问题

(1)对物理学史融入大学物理实验重视不够,且不重视学生的逻辑思维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形成单纯知识灌输。

(2)没有特定时间进行物理学史、物理思想的教学,从而导致在实验课中不系统、不全面,缺乏完整性。

(3)需进一步加强教师对教学的严谨态度、拓宽知识面、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篇6:高校病理学实验课融入案例教学法分析

关键词:病理实验教学;案例教学模式 应用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病理实验教学的客观要求,以课本为中心的满堂灌讲授模式导致课堂沉闷,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师生、生生间的互动较少,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率极其低下。针对这种情况,在病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实验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的水平,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组织学生学习以及讨论,在实践操作中逐渐提高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学习病理学课程内容。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又被称之为基于案例的学习,即case based instruction,CBI,也就是将和本节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某临床上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共同呈现在学生面前,促使枯燥、乏味的课程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学生可以在全面、客观分析典型事例的基础上,准确掌握其一般性分析原理,并借助这一分析原理,充分挖掘自身各方面能力,独立分析乃至解决这一问题,逐渐提高自身多样化技能。在病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的缺陷,充分显现了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利用所学的知识探究一系列相关问题,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在案例教学模式作用下,抽象、复杂的医学理论知识变得更加感性化、直观化,有利于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求知欲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動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逐渐提高他们临床思维能力,为毕业后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病理实验教学中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

1、收集和选编典型案例。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在教学过程中,任何有效的教学方法都必须参与到教师精心收集与选编的典型案例中,加上学生的积极参与、适宜的辅助教学工具等,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医学病例来说,包含了多方面的数据信息,现病史、诊治记录等,能够全面、客观呈现疾病的发生、发展乃至转归,主治医生对疾病的认识乃至整个治疗过程。在病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如果要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必须意识到典型案例收集与选编的重要性,将其放在核心位置。就病理学来说,由总论与各论两大部分组成,病理学基本理论、共性规律等属于总论部分,而各种病理表现等属于各论部分。在案例教学模式作用下,病例的质量直接关乎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教师必须围绕病理学章节内容,客观分析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个性特征等,以教学大纲为切入点,收集与选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住院患者真实病例,以临床常见病以及多发病为主,也可以选择多年教学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典型案例。在病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教材内容,和临床结合,优化教学设计,特别注意病例描述过程中所使用医学术语的规范性,根据学生已有水平巧设问题情景,注重病理学和其他学科间的联系,促使学生构建完善的学科知识结构体系,有效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

2、组织实施。(1)布置案例。在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师必须意识到课前准备的重要性,可以利用相关的教学模式,比如,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的教学模式,在病理实验课上课之前,教师要提前向学生布置案例,根据他们已掌握的知识,布置难易程度不等的案例,确保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而他们需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不同途径查询相关的资料等,全方位了解这一病例,利用自身已掌握的理论知识等,合理解释该疾病在临床上的症状以及体征出现的病例基础,初步分析该病发生的原因以及发病机制,对新课题知识留下初步的印象,准确理解、掌握新课题知识。(2)课堂讨论。在病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病例为切入点,认真观察大体标本、病理组织切片,利用相关的理论进一步分析关于大体标本、病理切片的描述,去验证上课之前在病例分析中得出的一系列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学习情况,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只需要扮演好组织者、协作者等角色,适当点拨学生,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要急于断定他们提出的结论,要根据他们讨论的内容、讨论方向等予以合理化地指导,引导他们积极思考,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而这也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勇于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其他同学要进行适当的“补充、反驳、质疑”等,促使他们集思广益,得出一个结论。(3)课堂分析和总结。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要将每组学生讨论的结果予以汇总,围绕新课题知识,逐一剖析、归纳总结并明确他们得出的结论。教师要适当补充学生考虑不全面以及模糊不清楚的问题,要把重心放在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上,对本堂课重要的概念、知识等加以讲解,促使学生有效突破本堂课教学重点与难点,准确掌握新课题知识。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病理实验教学中,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在应用过程中,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案例教学模式的优缺点,结合其他教学模式,有效弥补其缺陷性,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模式的优势,促使“教”与“学”有机融合,构建高效课堂,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一系列实验教学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更好地掌握本阶段学习的理论知识,为进入下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使其成为新时期社会市场需要的综合型专业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甜,王绍清,胡楠.病例分析和录像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1,20:80.

[2] 朱焱,祝峙,郑建明.案例教学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08:1660-1661.

[3] 胡业佳,刘巍,王蔚琛,崔勇,蔡虹静,石磊,徐芳.案例式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3,10:1912-1913.

[4] 于莉娜,廖文婷,张庆玲,丁彦青.优化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03:254-255+258.

篇7:高校心理学实验教学改革问题探讨

关键词:高校;心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B84

引言

心理学实验教学是高校心理学课程教学中颇为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在当前社会需求愈加复杂与教学发展持续加快的背景下,传统高校心理学实验教学应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高校心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实在不行。基于以上背景,对现代高校心理学实验教学改革问题的探索是有必要的且具备一定意义的。

一、 高校心理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当前高校心理学实验教学的研究分析来看,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其一,虽然目前各高校的心理学实验是在学生的操作下完成的,但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性质和作用仍处于被压抑阶段。因为,实验看似是由学生亲自完成,但是实验的步骤、所使用的材料等都是事先就备好的,学生仅是按照事先讲好的或者教师的指令而进行操作,在这样的实验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并没有得到施展与发挥,所以在这样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偏低。

其二,当前高校心理学实验教学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比较单一,学生对实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较低。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甚少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单纯的说教式和灌输式教学,缺乏有效的教学生成与师生互动;另外,不少教师单纯的为教而教,仅是为了尽早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顾及到学生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挥。

其三,当前大多数高校心理学实验教学考核虽然也是理论与实验技能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但是理论考核所占比重过大,在对学生的检测评价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从而使得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被忽略,制约了高校心理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 高校心理学实现教学改革的策略

1、 转变教学观念

基于认识对行为的先导作用,在高校心理学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影响着其教学的目标、内容与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鉴于此转变高校心理学实验教学教师的教学点观念是提高其教学效率,实现优质教学的前提与保障。

与大多数高校教学课程一样,高校心理学实验教学分为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验证教学两个部分,实践为理论知识提供了养料,理论知识对实践进行该归纳与概括,两者彼此依存、相互推进。传统心理学实验教学观念的落后正体现于其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配上,过度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所谓的实验不过是对已有理论的验证,学生仅是教师意志的执行者,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与演示,自然很难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所以高校心理学实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秉持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的理念,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实践。同时,高校在设置心理学实验教学课程是还应当适度增加心实践教学在理学实验教学技术中的比重,确保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活动的紧密结合。

2、 改进教学方法

鉴于传统高校心理学实验教学在教學方法上过于单一,制约了心理学实验教学的发展,笔者认为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手段与方法的针对性,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一些基础实验或验证实验,教师可以采用精讲的方式,紧抓其中的要点、难点和关键点;而针对以下经典实验,则可以采取实验操作演示的方式,边演示边讲理论,从而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认识;再次,针对一些综合性实验或拓展性较强的实验,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最后对于一些开放性实验,教师则可以采用开放教学的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自由发挥、自主探索与学习,比如让学生自行搜集实验材料或资料等。

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高校心理学实验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且这也是高校心理学实验教学获得进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适当引入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利用多媒体设备来丰富实验教学,促进实验教学的发展。比如利用互联网络来实现高校心理学实验教学的网络化教学和远程教学,利用计算机来对学生的实验学习成果做更加客观科学的分析。

3、 调整教学考核

基于现代化的教学理念,高校在制定心理学实验教学考核制度时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点,在评定学生考核成绩时应将学生的平时成绩作为参考。人的成长与提高是需要一定的过程,仅凭借一次测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是片面的。在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的过程中,教师应对于那些在每次心理学实验课上表现良好,态度认真,实验报告填写仔细的学生予以一定的分数奖励,或采用加权平均法的方式,随机抽取学生三次平时实验成绩进行计算,结果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为总成绩的30%。第二点,心理学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但是以往的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因此在现代教学考核中应适当调高实践技能成绩的比重。同时鉴于实验教学的应用性,教师在组织考核时可采取抽签的方式,让学生随机抽取考核题目,既增强考核的灵活性,又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

结语

总而言之,对高校心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是现代心理学实验教学实现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不可避免的一步,同时也是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有效途径。对于高校而言,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其心理学实验教学的质量,摆脱传统教学的困境,其必须转变其教学观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数段和方法,完善教学考核方式,并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只有这样方能真正实现高校心理学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潘发达,莫闲,丁锦宏,陈燕,孙杰. 高校心理学实验教学与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06)

[2] 吴文春,温桂生. 地方高校心理学实验室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06)

上一篇:北京大学职业生涯规划下一篇: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600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