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乡镇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2024-04-21

浅谈我国乡镇企业管理论文范文(通用9篇)

篇1:浅谈我国乡镇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毕 业 论 文

题目浅谈我国乡镇企业管理

院(系)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年级学生姓名_______学号_指导教师

二○一三年月

浅谈我国乡镇企业管理

[摘要]

乡镇企业是在我国农村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以来,乡镇企业以其独特的发展道路和顽强的生命力,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介绍了我国乡镇企业当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系列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改革开放乡镇企业发展

[引言]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是中国乡镇地区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多渠道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统称。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乡镇企业获得迅速发展,但是当前在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乡镇企业运行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乡镇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更加严峻。

一、当前乡镇企业面临的问题

1.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存在缺陷

从产权制度来看,现在乡镇企业主要有集体经营、承包经营,以及股份合作制。前面两种形式的产权关系模糊,名义上财产归集体所有,而实际包括企业职工在内的乡村群众并没有对财产的支配权、处置权,真正拥有财产支配权和处置权的是乡村行政组织和领导。

而对于股份合作制的乡镇企业,很多还发展很不成熟,企业的经营者只简单的把它看做是一个融资的渠道,并没有把推行股份合作制看作是企业产权制度、组织形式、经营机制的重大变革,是建立新的企业制度,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2.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比较落后

长久以来,乡镇企业的内部管理始终以粗放式经营为主,大多数乡镇企业存在着任人唯亲、任人唯近的裙带关系,缺乏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和人才选拔机制,从而导致家族式的管理方式。

在对待企业员工上,企业管理者忽视了企业员工既是“经济人”,也是“社

会人”的现实。企业员工不仅有物质方面的需要,而且还有社交的需要、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很多企业缺乏激励机制;在员工培训方面,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甚至不进行培训,很多乡镇企业为了企业短期经济目标的是实现,往往只对企业员工进行一般职业技能的掌握,而且时间较短,制约了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3.乡镇企业缺乏资金供应和技术创新

从生产要素来看,资金缺乏仍是困扰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难题。由于大多数乡镇企业都是从农村的集体企业发展起来的,其资金主要来源于自身的经营利润,很少享受到国家的补贴和帮助,因此并无稳定的资金来源。当企业的资金链出现问题时,企业很容易因为缺乏外部资金支持而处于困境,甚至导致破产。中国乡镇企业长期以来主要从事那些科学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低水平产业,产品生产只重数量,忽视质量,片面追求产品的低成本,因而严重影响了乡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

4.人才和劳动力缺乏的问题成为当前乡镇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乡镇企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缺乏高素质的人才。缺乏人才和技术是乡镇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加入WTO后,乡镇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要发展,关键在人才。

一般情况下,外资企业和大型国企依靠其雄厚的资本和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它们必然会留住很多高技术、高学历的人才,使得很少有人才来到乡镇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城市会吸引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些农业劳动力以“民工潮”的形式流向东部沿海城市的工业或服务业,使得乡镇企业缺乏基本的劳动力,处于对外吸引不了人才,对内留不住的尴尬局面。

二、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策略和趋势

1.依靠政府政策,从宏观上调整乡镇企业,实行多元化发展

为了适应市场的多变,乡镇企业应采取多元化的经营战略。这种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应该是在充分考量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同时考虑本地区的各种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及文化资源的特点,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元经营领域。同时,乡镇企业多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灵活多变的经营战略,既有别于国有企业单一化的生产经营现状,又有别于其他类型企业单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方式。

2.改善经营机制,激发企业活力能否建立一套灵活有效的经营机制,是乡镇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企业应有灵活的发展和营销机制。乡镇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始终依赖于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按照市场需求来配置资源,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积极汲取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认真学习现代化管理知识,及时总结本企业的管理经验。国内外的先进企业,特别是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企业,它们在企业管理的某些方面,如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3.加快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

创新,永远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动力。从总体而言,乡镇企业的技术进步的思路应是:首先,尽量采用适合乡镇企业当前情况的先进适用技术。乡镇企业的经济、技术水平很不平衡,采用技术应因地制宜,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应区别对待;其次,搞好规划,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尽管技术创新主要还是市场行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乡镇企业,但为了促进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县及乡镇级政府和乡镇企业领导都要有技术创新意识,要制定鼓励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强化政府激励技术创新的手段。

4.建立有效的人才战略

一方面,立足培养是开发乡镇企业人才的战略基点。乡镇企业培养本地的技术人才应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运用各种灵活的培训方法,开发企业现有人才资源和本乡镇的后备人力资源。

另一方面,乡镇企业积极引进急需的人才,尤其是技术骨干和专业带头人,在这一点上,应该大胆引进,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不惜花大代价;更要建立好自身的企业文化和人力管理制度,吸引更多的外来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5~1998

[2]刘东辉钟涨宝:中国乡镇企业的兴衰与社会资本[J].湖北社会科学,2005.(1)

[3]鞠芳何恒远:试论乡镇企业的发展趋势[J].乡镇企业研究,2003年03期

篇2:浅谈我国乡镇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来源:考试吧(Exam8.com)2009-3-21 14:07:00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论文大全

[摘要] 乡镇企业是在我国农村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在改革开放30年以来,乡镇企业以其独特的发展道路和顽强的生命力,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介绍了我国乡镇企业当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系列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乡镇企业 发展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是中国乡镇地区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多渠道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统称。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乡镇企业获得迅速发展,但是当前在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乡镇企业运行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乡镇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更加严峻。

一、当前乡镇企业面临的问题

1.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存在缺陷

从产权制度来看,现在乡镇企业主要有集体经营、承包经营,以及股份合作制。前面两种形式的产权关系模糊,名义上财产归集体所有,而实际包括企业职工在内的乡村群众并没有对财产的支配权、处置权,真正拥有财产支配权和处置权的是乡村行政组织和领导。而对于股份合作制的乡镇企业,很多还发展很不成熟,企业的经营者只简单的把它看做是一个融资的渠道,并没有把推行股份合作制看作是企业产权制度、组织形式、经营机制的重大变革,是建立新的企业制度,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比较落后长久以来,乡镇企业的内部管理始终以粗放式经营为主,大多数乡镇企业存在着任人唯亲、任人唯近的裙带关系,缺乏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和人才选拔机制,从而导致家族式的管理方式。

在对待企业员工上,企业管理者忽视了企业员工既是“经济人”,也是“社会人”的现实。

企业员工不仅有物质方面的需要,而且还有社交的需要、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很多企业缺乏激励机制;在员工培训方面,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甚至不进行培训,很多乡镇企业为了企业短期经济目标的是实现,往往只对企业员工进行一般职业技能的掌握,而且时间较短,制约了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乡镇企业缺乏资金供应和技术创新

2.从生产要素来看,资金缺乏仍是困扰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难题。由于大多数乡镇企业都是从农村的集体企业发展起来的,其资金主要来源于自身的经营利润,很少享受到国家的补贴和帮助,因此并无稳定的资金来源。当企业的资金链出现问题时,企业很容易因为缺乏外部资金支持而处于困境,甚至导致破产。

中国乡镇企业长期以来主要从事那些科学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低水平产业,产品生产只重数量,忽视质量,片面追求产品的低成本,因而严重影响了乡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

3.人才和劳动力缺乏的问题成为当前乡镇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乡镇企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缺乏高素质的人才。缺乏人才和技术是乡镇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加入WTO后,乡镇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要发展,关键在人才。

一般情况下,外资企业和大型国企依靠其雄厚的资本和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它们必然会留住很多高技术、高学历的人才,使得很少有人才来到乡镇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城市会吸引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些农业劳动力以“民工潮”的形式流向东部沿海城市的工业或服务业,使得乡镇企业缺乏基本的劳动力,处于对外吸引不了人才,对内留不住的尴尬局面。

二、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策略和趋势

1.依靠政府政策,从宏观上调整乡镇企业,实行多元化发展

为了适应市场的多变,乡镇企业应采取多元化的经营战略。这种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应该是在充分考量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同时考虑本地区的各种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及文化资源的特点,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元经营领域。同时,乡镇企业多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灵活多变的经营战略,既有别于国有企业单一化的生产经营现状,又有别于其他类型企业单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方式。改善经营机制,激发企业活力能否建立一套灵活有效的经营机制,是乡镇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企业应有灵活的发展和营销机制。乡镇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始终依赖于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按照市场需求来配置资源,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积极汲取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认真学习现代化管理知识,及时总结本企业的管理经验。国内外的先进企业,特别是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企业,它们在企业管理的某些方面,如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加快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

创新,永远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动力。从总体而言,乡镇企业的技术进步的思路应是:首

先,尽量采用适合乡镇企业当前情况的先进适用技术。乡镇企业的经济、技术水平很不平衡,采用技术应因地制宜,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应区别对待;其次,搞好规划,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尽管技术创新主要还是市场行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乡镇企业,但为了促进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县及乡镇级政府和乡镇企业领导都要有技术创新意识,要制定鼓励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强化政府激励技术创新的手段。建立有效的人才战略

一方面,立足培养是开发乡镇企业人才的战略基点。乡镇企业培养本地的技术人才应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运用各种灵活的培训方法,开发企业现有人才资源和本乡镇的后备人力资源。

另一方面,乡镇企业积极引进急需的人才,尤其是技术骨干和专业带头人,在这一点上,应该大胆引进,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不惜花大代价;更要建立好自身的企业文化和人力管理制度,吸引更多的外来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5~1998

篇3:浅谈我国乡镇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乡镇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要依据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目标, 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积极创新乡镇行政管理方式, 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 全面提高乡镇政府的管理效率。目前, 乡镇政府管理体制存在着职能边界不清、越位、错位和缺位等问题, 为此, 要规范和优化乡镇政府的权力运行和结构, 必须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理念, 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理顺乡镇政府各机构之间的关系。

1 积极转变乡镇党委的领导方式

党章规定, 地方党委对本地各机构的领导主要体现为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乡镇党委也应如此, 其领导主要体现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等方面, 通过党员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来教育群众, 协调乡镇各机构之间关系。目前, 乡镇党委应依据党章、国法和基层民主发展实际, 从乡镇日常事务中摆脱出来, 将其主要职能放在对乡镇政府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以及宏观决策和协调各方上来, 以此来构建乡镇党委的权威。同时, 也应坚持党政职能分开。乡镇党政职能分开, 是指在乡镇党委统一领导下, 明确界定乡镇党委和政府的职能边界。实行乡镇党政职能分开, 既要坚持乡镇党委的核心领导, 又要保证乡镇政府能够自主开展各项行政管理工作, 提高乡镇政府的治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降低乡镇政府的行政成本。在实际运行中, 乡镇党委是党在农村的基层党组织, 在乡村具体贯彻、落实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对乡村所有党组织进行坚强的领导。在谈到政治体制改革时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首先, 关键是要实行党政分开, 要放在第一位, 解决的是党如何领导的问题;其次, 要下放权力, 中央要下放权力, 地方各级也要下放权力, 解决的是央地权力边界问题;最后, 要切实精简机构, 这也同下放权力有关。因此, 在坚持党委核心领导和党政职能分开的前提下, 乡镇党委决策制度和工作程序等都需要积极转变, 进行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总之, 乡镇党委只有积极转变领导方式, 才能在乡镇政府管理中发挥核心领导和协调各方的作用。

2 积极转变乡镇政府的职能

《地方组织法》规定乡镇人民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对公共行政事务进行管理。在实际运行中, 乡镇人民政府是组织者、执行者和监督者。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将原来以行政管理为主的职能转变为以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为主的职能, 使之真正成为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的基层政府。在农村税费改革前, 乡镇政府主要承担着两项职能, 一是“整合”, 二是“汲取”。所谓“整合”, 又称为国家的一体化, 即通过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力量将国家内部的各个部分和要素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所谓“汲取”, 是国家基于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对基层社会进行资源抽取。废除农业税后, 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背景下, 乡镇政府的职能也随之改变了许多, 逐步将其重心转移到落实和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 以及为农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上来, 逐步强化农村的社会管理, 有效发挥其行政管理的效能, 全面为“三农”建设服务。总的来说, 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包括乡镇政府管理权限的改变、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和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

3 依法依规提升乡镇人大的地位与作用

在实际运行中, 党委、政府和人大的决策相互影响、协同运行。当前, 强化乡镇人大的作用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要提高人大在乡镇领导干部任用和选拔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可以有效地保障乡镇政府对乡镇人大负责。实际中乡镇政府仅是对上负责, 其主要领导由上级党委任命。为解决这个问题, 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产生方式要从实际上的任命制转向选举制, 也是乡镇人大的法定职权。乡镇政府正职领导应进行差额和竞争性选举, 把乡镇人大对乡镇领导干部的监督与提拔有机结合起来, 也把乡镇政府的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有效地统一起来。二是要积极强化乡镇人大对乡镇政府重大事项的决策权。现行乡镇政府管理体制中, 在坚持乡镇党委为核心领导的前提下, 把乡镇权力中心从政府转移到人大, 让乡镇政府重大决定权回归乡镇人大。三是强化乡镇人大的法定监督权。只有强化乡镇人大的法定监督权, 才能保障乡镇人大监督权的有效行使;只有有效行使乡镇人大的法定监督权, 才能有效阻止乡镇政府的错位、越位和缺位等问题, 有效抵制乡镇政府各职能部门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等问题的产生。

4 全面推行政务公开,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一般来说, 约束权力最有效手段有两个:一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二是以权利制约权力。在实际运行中, 不是没有监督机制, 而是没有明晰的权力制衡机制。这种监督更多是来自上级权力机构的监督, 乡镇政府各种政务活动和政务信息基本上不公开, 权力运行过程更是缺乏公开性, 农民群众根本不知情, 更谈不上让他们参与监督乡镇政府的运行。为此, 乡镇政府机关应大力推行政务公开, 其根本目的在于贯彻落实扩大基层民主, 保障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政治制度, 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 提高乡镇政府机关依法行政的水平, 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按照中央统一部署, 乡镇政府政务公开要从乡镇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权力获得、权力制约、权力运用等环节, 对乡镇干部和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和监督, 大力推行政务公开, 提高乡镇政府运行过程的透明度,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针对乡镇政府的实际, 从各地政务公开的实践来看, 被称为“阳光行动”的政务公开制度, 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乡镇干部的民主意识和群众理念, 提高了乡镇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 改进了乡镇政府机关的工作作风, 使过于紧张的干群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 要解决目前我国乡镇政府存在的越位、错位和缺位等问题, 一要积极转变乡镇党委的领导方式, 将其工作重心放在对乡镇政府的宏观决策和协调各方上来;二要积极转变乡镇政府的职能, 将其工作重心转移到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上来;三要依法依规提升乡镇人大的地位与作用, 提高乡镇人大在乡镇政府领导干部选拔和任用中的地位和作用, 强化乡镇人大对乡镇政府重大事项的决策权, 加强乡镇人大的法定监督权;四要全面推行乡镇政府的政务公开,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参考文献

[1]吴理财.论乡镇职能转变的内力及其限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0, (1) .

篇4:浅谈我国乡镇垃圾处理模式探讨

关键词:乡镇垃圾 处理模式 建议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乡镇垃圾化趋势加剧,而乡镇垃圾无序管理和随意处置已严重危及乡镇生态环境,影响群众生活,已成为乡镇突出的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如何解决乡镇垃圾处理问题已迫在眉睫。乡镇是社会主义乡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乡镇环境的垃圾处理的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受到资金、技术限制,城镇的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我国城镇生活方式转变中的重大课题,城镇垃圾的妥善处置,对保护城镇环境起到了重大作用。这不仅是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乡镇的迫切需要,也是保障城镇居民身体健康,维护区域社会安定的现实需求。在此,以江西省上饶市为例,通过乡镇调查,初步探索出适合的乡镇垃圾处理模式。

1 乡镇垃圾处理现状调查

1.1 乡镇垃圾处理调查现状

据2011年数据显示,全国乡镇每年产生90多亿吨生活污水、2.8亿吨生活垃圾,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随意排放;化肥年使用量达到4700多万吨,有效利用率不到35%;全国4万多个乡镇约60万个行政村绝大多数没有环保基础设施。

在上饶市各乡镇中,除了集镇生活垃圾处理有收集和简易处理外,乡镇农户生活垃圾处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集镇规模小的大约2000人,大的集镇达到8000人甚或1万人以上,按照调研数据来看,集镇每人日产生垃圾量在0.9千克左右,与国家有关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统计口径南方乡镇每日人均产生量为0.8千克相差不大,照此估算,上饶市各乡镇每日生活垃圾产生量在1.8吨至9吨,从运作主体来看,乡镇生活垃圾都是由各乡(镇)政府来处理。从清运情况看,集镇规模大的乡镇生活垃圾基本达到日产日清,集镇规模小的乡镇通常每隔1-2天清运一次。从处理情况看,大部分乡镇采用集中简易填埋方式,还有采用简易堆积的方式。而在满意度方面,多达51.50%的村民对目前的生活环境感到不满意,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感到满意的仅占19.2%,充分说明居民对于这种“垃圾围城”的生活环境并不满意。

1.2 乡镇垃圾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中发现,当前乡镇垃圾处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垃圾数量猛增,房前屋后,村内外低洼处小型垃圾堆非常常见,并且无人过问;垃圾中不可降解物大量增多,塑料袋、饭盒、可乐瓶、易拉罐、矿泉水瓶、破化肥袋子、烂塑料薄膜、破鞋袜等丢弃越来越普遍;垃圾的综合利用率低,很多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被随意丢弃。

垃圾处理一般包括收集、转运、处理三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调查中上饶市各乡镇垃圾处理在这三个环节都还做得不够:

一是大部分乡镇没有设置固定垃圾转运站。大多数乡镇只是建立垃圾临时转运点,只能露天作业,对空气的二次污染较大。

二是大部分乡镇没有专业的运输工具。大多数乡镇垃圾运输车使用的基本是农用车或拖拉机,基本没有密封,运输过程中泄露、吹散情况严重,给二次收集带来极大困难。

三是少有专用、规范的垃圾填埋场,未做到无害化处理。部分乡镇采用简易的垃圾填埋场,只是在原始的地形上加以开挖而成,没有采取任何的防渗处理措施,有的乡镇甚至只是采用简单露天堆积,未做任何处理。

四是乡镇垃圾处理运转资金困难。据了解,一个集镇人口约8000人规模的乡镇,每天的垃圾生产量达到7吨以上,采用集中填埋式处理,包括雇用专业车辆开挖及填埋土方、运输车辆维修、油费、人工工资等一年运转费用达到20万元,而收取的垃圾处理费不到3万元,其余缺口需要乡镇财政贴补,给乡镇增加巨大的经济压力。

1.3 乡镇垃圾处理问题存在的原因

乡镇垃圾处理作为乡镇环境问题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乡镇环境改善的进程。乡镇环境问题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痼疾,无法从单方面来有效地解决,这就需要多角度来探讨乡镇垃圾处理现状存在的原因。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垃圾处理简单、随意。乡镇普遍存在公共设施建设滞后现象,乡镇生活垃圾,大部分被简易掩埋、堆放。久而久之垃圾成山,不仅附近的空气质量很受影响,而且对当地的地下水资源、土地合理利用危害甚大。整体呈现出处理主体个体化、分散化,技术水平低,处理不彻底,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等特点。

二是农民环保意识不强。乡镇垃圾处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全民共同参与,需要农民的积极配合。但是出于自身受教育水平、国家宣传力度、乡镇农业生产模式、传统风俗习惯等原因,村民的卫生意识较为落后、环保意识较为淡薄、价值观念滞后、生态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足,亟待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水平,强化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是乡镇垃圾处理法规较少。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收集、储存、利用、回收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防治污染环境,按照“谁生产、谁负责”的原则,控制废弃物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专门规定:乡镇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由地方性法规规定。但是这些法律并没有得到切实的贯彻和实施。

四是政府资金严重不足。乡镇居民点相对分散,交通不便造成处理费用大增,但是由于村庄可支配的公共资源有限,村庄自身无法拿出大量的资金来处理村庄内部的垃圾。市县乡等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只能兼顾到城市和乡镇的垃圾处理,基本没有专项资金对乡镇垃圾处理进行投入,使得乡镇产生的垃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2 乡镇垃圾的分类和技术可行性分析

2.1乡镇垃圾的来源、分类

在我国,乡镇垃圾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1)生活垃圾:主要来源于村民的生活消费品如燃煤、饮食食材、塑料制品,各种废弃工具和破旧衣物等。其主要成分包括煤渣、厨余物、废纸、废塑料、废旧家电等。(2)产业废弃物:主要指工、农、畜牧业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其中最主要的是养殖业产生的大量粪便。由于这类废弃物有机成分含量高,不及时、合理的进行处理,将会侵占大量土地和污染附近水体环境,对农村生态系统将造成一定不利影响。(3)危险废弃物:主要来源于农村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含汞镉电池、废矿物油、含汞废日光灯管、失效农药和灭鼠药等。这类垃圾往往带有一定的毒性和危险性,需要及时妥善的处理,否则会严重危及到当地甚至附近乡镇的环境。

根据生活垃圾的组分可将乡镇生活垃圾分为四类:(1)有机垃圾:如生菜、剩饭、果皮、菜叶等厨余垃圾,以及秸秆、草木等;(2)无回收价值的无机垃圾:如灰土、煤渣、破废瓷器等;(3)有回收价值的废品:如纸类、玻璃、金属等;(4)毒性垃圾:如含汞镉电池、灭鼠药等。

2.2 乡镇垃圾处理的技术可行性

通过对上饶市乡镇地区垃圾成分的调查可知,其中生活垃圾中约有70%是灰土,剩余30%是厨余、砖瓦、玻璃、塑料、纸、织物、金属、木竹、有毒有害废物,生活垃圾中主要是无机成分,有机成分很少。农业废物主要是秸秆、畜禽粪便及少量其他废物(主要是废弃农药瓶)。区别于城市垃圾,乡镇垃圾分布面更广、收集更为困难,因此必须探索一条与乡镇实际相吻合,与经济承载实力相适应,与城乡统筹发展相一致的科学处理模式,并根据各地事情有针对性地选择应用。

nlc202309031919

目前我国使用较多的垃圾处理技术主要有:(1)堆肥化。堆肥化就是利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有控制地促进固体废物中可降解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的生物化学过程。能用堆肥化技术进行处理的废物包括庭院垃圾、有机生活垃圾、有机剩余污泥和农业废物等。(2)卫生填埋。卫生填埋是采取防渗、铺平、压实、覆盖等措施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和对气体、渗沥液、蝇虫等进行治理的垃圾处理方法,最终对填埋场封场覆盖,从而将垃圾差生的危害降到最低的处理技术。(3)焚烧。焚烧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但处理费用高、操作复杂、产生二次污染。依据目前乡镇的的垃圾成分及经济情况,乡镇垃圾处理模式必须遵循因地制宜、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确保“建得起、能运行”,因此乡镇垃圾应采用组合式处理原则。

3 乡镇垃圾处理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规划先行、以城带乡”的原则,县(市)政府作为乡镇垃圾处理建设规划的主体,针对不同县域实际情况的差异,应该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情况、经济可行的垃圾处理模式。乡镇垃圾处理模式包括三种“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模式、“回收利用-沼气发酵-卫生填埋”模式和“混合/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处理”组合模式。

3.1 “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模式

对于县域面积较小、县城位于县域中心且经济实力较弱的县(市),可以采用在县城集中建设一座垃圾处理场,乡镇建设垃圾中转站,村组建设垃圾收集点,采用“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的模式,处理模式可以采用焚烧或填埋方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一个县只需建设一个垃圾处理场,一次性投资相对少,缺点是距离县城较远的边远乡镇垃圾运输成本较高。对于县域面积较大或县城不在县域中心的县(市),可以根据县域的实际情况将本县划分成2-5个片区,在处于每个片区相对中心的乡镇建设一个垃圾处理场,各乡镇负责收集和转运本乡镇垃圾,即采用“村收集-乡(镇)转运-片区中心处理”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垃圾转送距离相对较短,运转成本相对减少,但一次性需建设多个垃圾处理场,首次投资增大。

3.2 “回收利用-沼气发酵-卫生填埋”模式

垃圾处置的目的是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垃圾处置方法有三种: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卫生填埋的方法技术简单,投资少,但占地面积大,也容易带来二次污染。传统的堆肥法要二次发酵,占地面积也很大,切堆肥技术要求高,产品指标的一致性较难控制,加之产品自身价位低,不易贮藏及远距离销售。焚烧处理的减容量及无害化效果最好,但投资及运行费用较高,空气二次污染较难控制。各国普遍采用的先进方法是上述三种的组合。根据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现状,对于人口居住分散、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户分散养殖普遍的地区,适宜发展户用沼气,将有机垃圾作为沼气发酵原料加以利用。可以“回收利用-沼气发酵-卫生填埋”模式。对于乡镇垃圾,可以设置专门的收集点,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鼓励居民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对于已经一次分类的垃圾,可大大减少二次细分类的工作量,将细分后的不同垃圾分别进行回收利用(玻璃、纸张、塑料等)、卫生填埋(煤灰、砖头等无机垃圾)、沼气发酵(菜叶、瓜皮等有机垃圾)和集中处理(电池等有毒垃圾)。“回收利用-沼气发酵-卫生填埋”模式是一种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工艺简单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和模式。

3.3 “混合/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处理”组合模式

经济较为发达的的乡镇可以采用“混合/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处理”的组合模式。结合乡镇实际情况,因分拣和处理处置方式的不同,为实现对乡镇生活垃圾的最优化处理。由村民主动混合/分类投放到固定收集点,将垃圾集中后进行人口分拣,根据垃圾本身可回收、有机、无机、不可回收、有毒有害等性质进行分类,再将分类后的垃圾分别运输到不同的处理点,进行回收、堆肥、填埋等处理。其中,采用混合投放还是分类投放,需要考虑到当地的经济水平,采用混合投放收集简单,不需要单独分拣和处理,所需要的劳动力较少,难度和成本较低,但垃圾集中后分拣完全的难度增加,同时不利于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实现;而分类投放则更为有效率,劳动力投入较少,一般而言后续处理难度低于混合分拣,但分类设置不明确可能会导致垃圾后续处理暗度增加。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分类收集处理的原则必须得到贯彻,不同性质的垃圾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有用组被充分利用实现资源化,无用组经过处理实现无害化,乡镇垃圾中转站对待处理垃圾进行压缩实现减量化,以实现乡镇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总目标,同时必须考虑不同乡镇地区的实际村情进行合理选择,构建相应的组合模式,方可实现有效的来及处理。

4 乡镇垃圾处理的相关建议

除了选择适宜的垃圾处理模式,在乡镇建设过程中政府、企业、村民等各种主体还必须有相应行动,方可实现真正达到有效处理乡镇垃圾、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调查中上饶市的经验已经表明,借鉴城镇环境污染治理体系是一条现实可行的方案,除此之外,还应积极向国外好的处理模式学习,现针对我国乡镇现状,具体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提高农民素质,宣传环保知识。充分利用宣传、教育阵地运用电视、报纸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大力宣传乡镇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不仅要强化乡镇基层干部的环保意识,还要对广大农民进行宣传,加强对大中小学生的环保教育,使环境保护深入人心。只有全体农民自身形成了对环境保护的共同认识,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乡镇的环境面貌,也从源头上杜绝环境问题的滋生。

二是完善立法,制定村规民约。我国乡镇垃圾处理的立法,应借鉴国外经验,应该重视乡镇垃圾处理的专门性立法。同时立法过程应与乡镇建设相结合,使乡镇垃圾处理和社会主义乡镇建设相互结合,促进乡镇垃圾问题的早日解决。并制定村规民约,规范垃圾处理行为,特别是对农药、医疗垃圾、电池等敏感垃圾进行回收,集中进行处理。

三是设立相关部门。村民的自治力是有限的,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履行管理公共卫生事业的职责。结合乡镇建设的契机,政府有必要设立乡镇垃圾管理的职能部门,加强对社会主义乡镇建设过程中乡镇垃圾处理工作的监管、指导。运用行政手段对乡镇垃圾处理进行强制性规范实施,建立垃圾回收制度,结合村庄特点建设回收站、小型处理厂,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一定的惩罚。

四是引进科学技术。乡镇垃圾技术处理的技术突破不能单凭村民自身的摸索,必须借助相关科研人员的技术攻关。针对乡镇的具体情况,对垃圾的处理实现资源利用回收,将科技运用到垃圾处理上,把村民眼中的垃圾变成宝贵的可利用资源,如建立沼气工程。在自然生态基础良好的乡镇,尽量实现用生态的方式实现垃圾的自净处理,减少清运垃圾的成本和费用。

参考文献

[1] 尚晓博,张朝升,荣宏伟等.中国农村生活垃圾问题与解决对策[J].现代化农业,2011(11):34-36.

[2] 郑好,梁成华.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现在及管理对策研究[J].北方园艺,2010(19):223-226.

[3] 孙跃跃,汪云甲.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24(4):88-90.

[4] 何水晶,李启彬,刘忠鹏.新农村建设中的垃圾处理对策探讨[J].农村经济,2007(12):114-116.

篇5:浅谈我国乡镇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一、直接融资渠道缺乏、信用体系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缺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是我国当前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并从政策体制、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等几个角度出发,就如何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拓宽其融资渠道提出一些建议,来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加快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对策

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近年来,新增就业人口中,绝大多数都在中小企业中就业。江浙、广东等中小企业发展趋势良好的地区,成为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但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作为一个整体,中小企业在融资问题上一直处于一种极为窘迫的状态,即企业发展中的绝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内部。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所占有的贷款资源不超过20%,且其他融资方式几乎与它们无缘。融资困难正成为限制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为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国家高度重视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贷款难和融资难的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近年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地方政府不断加强政策力度,改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引导各金融机构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前提下,逐步增加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不断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目前,全国已设立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1000多家,共筹资金290亿元,累计受保企业约5万户,累计担保额约1180亿元,新增利税102亿元。

但近些年来由于企业竞争的激烈,使许多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更多,主要就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多给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促使它们在未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所面临的问题

2.1间接融资方式单一

据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8月的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8.7%来自银行贷款,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比率偏高。而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将日益严格,增量贷款普遍要求投向AA级以上企业。中小企业受资产规模、竞争实力等的约束,一般很难获得银行信贷支持。

2.2直接融资渠道缺乏

企业发展资金主要依靠自我积累,来自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十分有限。据浙江省2001年统计,全省民间投资中自筹资金占55.9%,银行贷款仅为20.1%,直接融资则不到1%,20世纪90年代美国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仅占30%左右,股权融资占到18%,金融机构贷款占到42%,大大高于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相应比率。由于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缺乏完备的法律保护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导致民间资金普遍不敢介入创业投资领域。创业板又迟迟不能完善,影响了中小企业通过公开市场进行股权融资,包括产权交易市场在内的非正式证券市场。由于发育不成熟,运作不规范,难以起到为创业型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的重要补充作用。

2.3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不够健全

经过多年努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受市场信用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控制风险和提升信用的能力仍较弱。据调查,即使是在中小企业发展较好,信用担保机构较多的省份,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抵押而发生的拒贷,总拒贷额也高达56.1%。而在银行商业化经营管理制度的约束下,为了降低贷款的风险,一般都要求贷款企业提供连带担保或财产抵押,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条件则更为严格;而经营较好、可信度高的企业为避免资产风险,又大多不愿给他人提供担保。

2.4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的局限性

首先,很多中小企业都是家族企业,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程序和制度,给金融机构贷款前的调查和信用评价带来了很大困难。其次,中小企业产品技术含量普遍较低,客观上处在为大型企业配套的地位上,市场前景不明朗,对于贷款尤其是长期贷款来说风险性很大。再次,很多中小企业的信用观念很差,借到钱不是用来投资和发展企业,而是想方设法逃废银行债务,严重破坏了企业的整体信誉。

3.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3.1努力改善创业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政府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所采取的各种金融支持政策和手段,帮助我国中小企业摆脱融资难的问题。务必设立专门的政府部门和政策性金融机构,鼓励创业投资和风险资本以促进高新技术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我们国家应该充分吸收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根据我们的国情,设立相关部门,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

3.2调整商业银行战略,发展中小企业

调整商业银行的战略定位,使商业银行尽快真正打破国家、国有银行、国有企业“三位一体”的扭曲的金融资源配置结构,完善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部,建立一套专门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管理体制,针对中小企业量多面广、分散化、多样化等特点,适当延伸贷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周期,提高审批效率,改进和完善信贷激励和约束机制。首先是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收益激励机制,将信贷人员的收入与其发放贷款的积极性挂起钩来,调动信贷人员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其次,还要完善中小企业贷款的约束机制。对那些按信贷原则和程序发放的贷款,由于不可预见的市场风险和非人为因素造成贷款损失的,不追究信贷人员的个人责任,只作为考核其工作能力的标准。再次,商业银行要调整自己的战略定位。不仅要争夺大企业、优质客户,而且要逐步重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因为随着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对大企业,优质客户的争夺,会趋于白热化,利润空间将会大大压缩。而中小企业的业务相对来说会大有可为,尤其是如果能发掘培育几个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客户的话,其收益将不可估量。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3.3发展间接融资渠道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同时我国目前还是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外企业外源融资的90%以上来自银行,因此更决定了创新中小企业体系的重点。

应鼓励面向中小企业的多种金融机构的发展,吸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在经济发达、民间资本充裕的地区,发展以民间资本为主的中小银行,按照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原则经营,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及国家政策必要的引导及监管,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可以采取发展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大力发展融资租赁,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大力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等措施。

3.4发展直接融资渠道

目前,我国企业的外源融资结构仍不尽合理。因此,构建直接融资体系对满足中小企业的长期性资金需要,调整改善资金来源结构,进一步发展完善债券融资市场,发展完善股权融资市场,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根据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经验,创新融资方式。金融机构应考虑,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等一系列改革势在必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对该国经济发展功不可没。尽管在我国中小企业还有诸多问题,但只要我们端正态度,通过对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金融制度、创业环境以及直接融资渠道和间接融资渠道不断地完善和创新,并在相互之间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就可以逐步克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而促进我国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6:浅谈我国乡镇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摘要:随着我国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与深化,经济结构的转变,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成分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经营方式和企业发展呈现全方位、多元化、深层次的变化,而在这一波改革浪潮中,中国的民营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据2010年有关数据不完全统计表明,中国的民营经济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已经接近50%,民营企业正在向着规模化、市场化、高效化方向发展,而作为以农村改革契机而形成的乡镇企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80年代以来,在响应国家号召的前提下,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向想雨后春笋般出现,带动了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发展,而在乡镇企业逐步形成现代化、正规化过程中,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作为身处在农村地区的乡镇企业来说,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就是人力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和管理,其人力资源的人才供给、开发、流动趋势、尤其是农村人员激励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乡镇企业集中的苏南地区,集合了中小型乡镇企业近万家,分布在建材、板材、塑料、轻纺、铝制品、橡塑等生产加工型领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模式的转型,劳动力的需求与供给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对于员工管理过程中的激励机制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通过结合苏南一些乡镇企业的具体实际调查出发,分析了乡镇企业在人员激励机制中所产生的问题,为处在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苏南乡镇企业提供一些建议,并提出在人员激励机制中的一些创新机制与组织架构完善管理。

本文主要是通过文献调查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再结合一些数据,通过阅读农村人力资源的相关文献和亲身实地实习,为自己的观点作出佐证。

关键字:乡镇企业

人员激励 苏南 生产型企业

正文大纲:

一、通过搜集有关的数据了解苏南模式中乡镇企业的一些发展过程以及在人员激励机制中的做法和概况

二、针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来探究乡镇企业在人员激励机制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

三、结合有关的文献以及自己在企业的实习经历来浅谈一下自己对于转型期乡镇企业人员激励的看法与建议,并结合企业特点特出自己的组织架构模式,将企业的生产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搭建一个平台。

总结,文献参考。

篇7:浅谈我国乡镇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中文摘要】乡镇财政是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中最基层的一级财政,是国家财政的基石,是乡镇政府履行各项社会政治经济职能的财力基础。多年以来,乡镇财政在管理基层财政、组织地方税收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1994年我国推行的分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开始形成我国分税分级财政框架。但分税制改革仍然带有很大的过渡性质,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地方既得利益。在收入分配模式中,中央财政收入比重从分税制前5000亿元中的28.35%迅速上升到2009年财政收入总额近6.9万亿元中的52.4%。’同时,省和市级政府的财力也有集中趋势,只有县乡两级财政收入比重在下降。据统计,县乡财政供养人员近3000万人,约占全国财政供给人员的70%,但县乡财政本级财政收入却只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17%不到。适当集中财力和财权,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是必要的,但如果集中的程度过大,集中的速度过快,必然会对基层财政造成负面影响,使得基层财政出现资金严重不足的现象。本文从我国财政体制的基本理论出发,借鉴德国、美国、日本等三个国家财政管理经验,分析他们的财政体制在保障基层财政方面的内容及特征。同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乡镇财政体制为研究对象,借鉴浦东经验提出分步解决乡镇财政体制问题的建议。

【英文摘要】Township finance is the most basic level in our current financial system.It is the cornerstone of the state finance.It is the economic base of township government to

fulfill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functions.Years, it is very important of township finance to manage the basic finance, organize the local taxes.Now, with the deepening of tax-sharing system reform in 1994, financial framework has already been formed.But, it largely retained the local government interests with great transitional nature.The result is that the central government revenue in the national proportion of total fiscal revenue is 28.35% before the tax-sharing system reform, and it up to 52.4% in 2009.Meanwhile,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governments have concentrated financial resources.Only county and township government revenue is falling.According to statistics, county and township government provide for nearly 3000 people which take up 70% of entire country.But county and township financial revenue take up 17% of the national revenue.It is necessary to concentrate financial resources, but if the degree of concentration is too large and the speed is too fast, inevitably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county and township finance which make a serious shortage of funds.This paper is from the start of basic theory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learning from Germany,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other financial management experience, analyse the content and features in

their financial system of the basic financial protection.At the same time, select the township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of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Pudong,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analysis, put forward step by step proposal to solve the financial difficulties of township.【关键词】乡镇财政 财政体制 转移支付

【英文关键词】township financefinancial systemtransfer payment

【目录】我国乡镇财政体制研究5-6景7础8-119-1011-17

Abstract6

摘要

1.1 选题背

第一章 绪论7-17

7-8

1.2 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1.3 研究的理论基1.3.2 公共选择理论1.4 国内外文献述评

1.4.2 国

1.3.1 公共产品理论8-91.3.3 新制度经济学10-1

11.4.1 国外有关研究文献述评11-1

212-17

内有关研究文献述评鉴17-27

第二章 国内外财政体制的经验借

2.1.1

2.1 德美日三国财政体制分析17-2

317-19

2.1.2 美国财政体制安排

德国财政体制安排19-21

2.1.3 日本财政体制安排21-23

2.2.1 立法界定事权

2.2 三国财政

体制的共同特征23-2523-24等化24-2

52.2.2 科学界定财权242.2.3 转移支付制度均

2.3 国内”强镇扩权”经验借鉴

25-272.3.1 “强镇扩权”改革主要内容25-262.3.2

“强镇扩权”与”乡财县管”的比较分析26-27新区乡镇财政体制分析27-37

第三章 浦东

3.1 浦东开发初期的财政体制

3.1.1 “八五”乡镇财

一”八五”体制(1990—1995)27-28政体制主要内容27-28成效28

3.1.2 “八五”乡镇财政体制取得的3.2 形态开发和功能开发并举的阶段--”九五”体制

3.2.1 “九五”乡镇财政体制主要内容

(1996—2000)28-3028-2929-30

3.2.2 “九五”乡镇财政体制运行情况3.2.3 “九五”乡镇财政体制存在问题30

3.3

初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十五”体制(2001—2005)30-3231

3.3.1 “十五”乡镇财政体制主要内容

3.3.3

3.3.2 “十五”乡镇财政体制运行情况31

“十五”乡镇财政体制存在问题31-323.4 综合配套改革初

3.4.1 “十一

见成效—”十一五”体制(2006—2010)32-37五”乡镇财政体制主要内容32-33政体制运行情况33-34问题34-3737-4637-40

3.4.2 “十一五”乡镇财

3.4.3 “十一五”乡镇财政体制存在第四章 浦东新区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模式探索4.1 第一步:发挥省、市、区县级财政的积极性4.1.1 考核激励机制的基本原则37-38

4.1.2考核激励机制的评价指标38-39的确定39惩措施40

4.1.3 考核激励机制奖励额

4.1.5 资金使用与奖

4.2.14.1.4 考核程序39-40

4.2 第二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40-42

推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法制化进程适度、稳定可靠的转移支付基金41付规模与比例41镇41-42

40-414.2.2 建立规模

4.2.3 提高一般性转移支

4.2.4 条线专项资金通过转移支付直拨至乡

4.3 第三步:4.3.1 扩大

4.2.5 提高转移支付透明度42

重新构建为基层财政提供保障的财政体制42-46乡镇财政必要的财权政支出体制42-4647-50

后记

4.3.2 构建为基层财政提供保障的财结束语46-47

参考文献

篇8:浅谈我国古论文研究

90世纪的中华古代文论的研究, 可以分为历史的、微观的、宏观的三种研究。开始得比较早、成果比较多。影响也比较大的是“历史”研究, 是较早出现的占代文论的历史研究。1949年以后, 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 著作的数量很多, 但影响较大的仍是“批评史”方面的著作。此类著作对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研究, 其贡献是巨大的, 学者们不但考订了文论的事实, 收集了丰富的文论资料, 梳理了中国文论的历史流变, 也程度不同地对历代不同的文论观点进行了阐释。这种模式的研究, 无疑还会有新的发展。但是, 这种模式的研究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即它们作为一种“历史”呈现, 对保存中华文化之一种的中华古代文论无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如何使中华古文论通过转化, 成为“现代形态”的文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方面, 其作用就比较小。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学人终于认识到除了“历史”的研究和“微观”的研究以外, 还必、须有“宏观”的研究。这种研究的构想是, 中华古代文论的遗产十分丰富, 它不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而且在揭示文学问题的普遍规律上面, 也有独特且深刻精微的见解。这些见解若能经过现代的阐释和转化, 完全可以与西方的文论形成互补互动, 为世界文论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古论文研究中的体系问题

我们说理论体系, 一般说来, 指的是某一位理论家的理论体系;或者指一个学派的理论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 我认为我国的古代文论领域, 确实存在着有自己的理论体系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就是一位。最近还有学者认为《文心雕龙》建立的是一个表面体系化而内里充满经验实证的“体系”, 意谓其无体系。这里有一个问题:用实证的方法建立的理论体系能不能算体系?刘勰的《文心雕龙》有其理论核心, 围绕这核心展开他的作家论、文学创作论、文学批评观和文学史观。在这些命题下面, 又展开子命题, 如文学创作论中的物色、神思、凤骨、体、势、味、术等命题。从理论核心到子命题, 都有着内在的严密逻辑。怎么能说它没有体系呢?我以为, 像严羽、叶燮他们的诗歌理论, 也应该认为是有体系的, 不过规模较小, 也没有刘勰的理论那样严密而已。

从另一个范围说, 我国的古代文论, 有没有一个统一的体系?这个问题就不大好回答。有人说有, 有人说无。而且说有的人还占多数, 好像说无就有点很对不起自己的祖宗。我目前还想不清楚, 只是有许多疑问。如果我们面对历史事实, 那么回答是否定的。刘勰的理论与严羽的理论, 如何把它们捏到一个体系里呢!或者我们可以说, 只有刘勰的理论代表我国古文论的精华, 而严羽的不算, 可以排除掉。如果那样, 那公平吗?这是疑问之一。如果从我们认为的角度, 把古文论的各色各样的论点, 按我们的需要, 加以分析综合, 构拟出一个体系来 (已有研究者这样做了) , “六经注我”, 当然是可以的, 历史上常有。不过, 那是“我”的体系呢, 还是古文论家的体系?也就很难说了, 这是疑问之二。疑问之三, 是古代文论的范畴有没有内在的统一体系?这问题也说来话长, 似乎是从哲学界谈起来的。有的研究哲学的学者认为, 我国古代的哲学范畴有一个内在的体系。我想, 各家各派的文论家、文评家都涉及到一些共同的范畴, 我们恐怕也只能说这些范畴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框架, 这框架里各人装进各人的东西, 各道其所道, 各自成其体系。

三、古论文研究的现代意义

文化的选择问题也不是纯粹的理论问题, 而是实践问题。对文化合法性的最终裁决者应该是人类共同的生存需要。这样一来问题就复杂起来了:对古代文论的阐释联系着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的阐释, 而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阐释又关联着人类生存的意义问题。这就是说, 对古代文论的研究在最深层的意义上应该是对人的研究。这种研究的意义是超学科的, 是关乎古人与今人在生存智慧上的对话与沟通的。那么应该如何理解这种作为人的研究的古代文论研究呢?

这种研究要求阐释者不能将古代文论仅仅视为按照一定规则而形成的编码系统, 而是要将其当作一种生存方式、人生趣味的象征形式。譬如, 我们不能够满足于了解“主文而谲谏”之说的字面含义以及产生的过程, 而且还要了解这一观点究竟表现了言说者怎样的生存处境及文化心态, 揭示其所暗含的价值取向。如果仔细考索古文论的范畴与观念, 我们不难看出, 它们对主体的表征是多方面的。首先, 它们能够显示出主体生存处境及其复杂心态。古代文论所标举的许多价值直接的就是言说主体在生活中所向往、追求的价值。审美价值与人生价值在这里是相通的。

因此, 古代文论研究就变得重要起来了, 这是今人进入古人精神世界的有效方式。这种进入的意义是根本性的:只有在此基础上, 理解古代文论话语的本来含义及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等才是可能的。如何理解这一点呢?这是因为, 古代文论的范畴与观念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与态度。这种理解与态度与我们今天的文化价值观有相冲突的部分, 也有相吻合的部分。古代文论话语能否被今天的阐释者所理解、它能否进入今天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的话语系统, 关键就要看作为其基础的那种古人对世界的理解与态度是否能与今天的阐释者沟通。例如, 与贵族趣味相应的“雅化”系统的文学价值在今天大众化、世俗化的文化语境中就越来越失去市场了。今天的阐释主体明了了古代文人贵族趣味的陈腐过时, 也就不难明了与之相关的诗文价值范畴的不合时宜。倘若不进入对人的生存方式、人生趣味的阐释层面, 我们就不能对这些现象有正确的把握。

篇9:浅谈我国乡镇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新型乡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

近年来,各地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进程中,城市规划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村镇建设也发生巨大变化,已由过去单一的农房建设,逐渐向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方向转变;由温饱型、自给自足的分散建设,逐步向社会化、城市化方向转变;由一家一户的自发零星建设,逐步转入有组织、按规划建设的轨道;由昔日城乡分割的封闭状态,逐步为城乡一体化网络结构所取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小城镇,实现农村城镇化,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乡村城市化已是大势所趋,各地的小城镇正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与此同时,在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1.目前乡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整体规划不强, 规划建设标准低

在规划时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加之认识不到位,观念意识落后,导致规划编制标准较低,有的规划存在很多雷同,缺少独特的风貌和文化特色。主要表现在:小城镇数量盲目扩张,布局分散,规划管理不到位,缺乏详细建设规划,自发建设严重;许多城镇不重视特色设计,建筑风格缺乏个性,“千房一面”的现象普遍,街景设计、重要地段和重要建筑物的设计十分单调,品位不高;在规划时考虑商业用途过多,配套基础设施考虑不足,缺少对供水、供电、排污、垃圾处理、公厕等设施基础设施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现有的城镇规模与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相脱节,缺乏计划性和远见性,使规划执行丧失了连续性。

1.2建设布局不合理

在建设过程中,部分乡镇盲目沿路进行的建设行为,这种夹公路轴向发展的模式,会给未来城镇的建设布局带来很大困难,不论是将来进行提升、搬迁、整合,还是环境整治,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乡镇企业的“遍地开花”,既制约了乡镇企业的提升和发展,也导致了乡镇企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料严重地污染了农田和空间,造成生态恶化。另外,小城镇将过境的公路作为发展的依托,不利于城镇完整形态的形成和长远发展。一些地区已建成的小城镇分布过分密集、规模过小,撤乡设镇使一些不够设镇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乡也变成了镇,这种“城不像城,村不像村,城又像村,村又像城”的现象,导致基础设施成本高、效率低,镇区规模难以扩大,中心城镇难以形成,影响了小城镇功能的健全和辐射作用的发挥,制约了第二、三产业集中区的形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小城镇的就业机会减少,同时由于乡镇规模小,农民人均负担的行政人员多,严重地影响了乡镇的建设。

1.3基础设施薄弱

许多小城镇的建设水平低,功能不健全,建设华而不实,缺乏基本的基础设施。由于缺乏资金来源,排水等设施几近为零。乡镇政府所在地这几年房子越修越多,但由于缺乏正规的设计图纸和无资质的施工队伍,建筑质量粗枝滥造,房屋安全令人担忧。

1.4管理混乱无序

在建设过程中,随意更改规划,降低标准,商业设施基本都是先建后批。由于规划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许多小城镇现有建设用地利用率很低。小城镇人均建设用地偏高,与耕地保护存在矛盾。一些地区大而不当的别墅占地严重超标准。有些地区的小城镇仍有“圈地”及“占而不用”的现象。分散的房屋布局,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而且破坏了乡村自然和谐的生态景观。

1.5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的乡镇企业,总体来说,规模还很小、资金不足、技术水平落后,主要是一些加工简单、产业链较短,彼此联系不多的小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乡镇企业污染治理能力远不及城市的企业,特别突出的是镇区的污水排放处理和垃圾清运处理设施不健全,多数乡镇没有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 加之对“三废”治理乏力,污染源已出现由点向面扩散的趋势,环境质量令人堪忧。环境污染严重,削弱了小城镇对农民的吸引力,影响了社会经濟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乡镇规划建设的建议

2.1制定科学的规划

乡镇规划建设是一项耗资大、任务重、涉及面宽的系统工程,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安排一定资金用于乡镇规划的编制。在编制乡镇规划时,必须高起点、高标准,有前瞻性。镇区规划布局要坚持“功能分区明确、优化布局结构”的原则,处理好生产、生活、休憩、交通四大要素的关系,规划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地理条件,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充分考虑当地地形地貌条件,要有特色,克服建筑千篇一律,照搬照套、夹道沿道建设现象。规划要有操作性,要符合自身实际,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各功能区建筑要做到高低错落,风格各异,品位各具特色,并考虑盛行风向、河流、原料、市场和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各功能区要严格区分,避免混杂,功能区之间要用绿地或自然景观隔离,并可以设立商业生活街或休闲自然风景区等。乡镇规划要紧密结合农村住房改造,为农民提供一些经济适用、美观大方,体现地方特色的建筑设计方案。

2.2突出地方特色

在乡镇规划建设时,每个镇的规划都要突出特色,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必须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条件,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可以走工业带动型的路子,可以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来布局,也可以走商贸流通、资源开发、旅游拉动等路子,把发展特色经济同建设特色乡镇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将文化气息融入乡镇建设。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努力保留农村的优点,引入城市的优点,科学划分居住、服务、产业等功能区,形成布局特色;要注重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寻根求源,形成各自的文化特色;要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统筹考虑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新城镇的环境要非常优美,绿化要非常好,从而形成严格的生态特色。

3.注意落实环境规划环节

坚持长远规划、逐步实施的原则。在乡镇建设规划中,对于镇中心一带商业服务业具体项目的安排,要给以充分的重视。这对于地处水陆交通要道、农副产品集散地或数省、市交界处的乡镇来说,更为重要。要更加注意节约建设用地。由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对乡镇范围内土地的需求更加迫切。在我国,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复杂的、较长时期的过程。如何使我们的城乡规划能较好地适应这种转变,也要有一个过程。我们的任务是尽快地熟悉市场经济带来的各方面的深刻变化,不断深化和落实乡镇建设中环境规划的各个环节,使城乡规划更快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4.展望乡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乡镇建设要与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发展乡镇企业相结合,要利用乡镇联结城乡、劳动力资源丰富、农副产品及其他原料资源充足等优势,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特色资源的开发业,发展为农业生产和农民服务的第三产业。要通过乡镇规划的引导,逐步提高广大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也将成为乡镇规划中富有生命力的部分。

5.结语

新型乡镇建设的本质就是要改善居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因此,在新乡镇的规划建设中,决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总之,要为实现新城镇与资源、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做出科学的总体规划,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刘学敏.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2]谢寿光.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上一篇:别张洗马枢诗,别张洗马枢诗庾信,别张洗马枢诗的意思,别张洗马枢诗赏析下一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