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纪念馆设计

2024-04-30

名人纪念馆设计(精选6篇)

篇1:名人纪念馆设计

以人为本 强化服务 促进博物馆先进文化的传播

——杭州名人事迹宣讲团的实践与思考

博物馆(纪念馆)作为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性的永久性收藏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传播科学文明、提升国民素质的神圣使命。新时期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其真正价值不仅要保护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更为重要的是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为我们正确把握博物馆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杭州名人纪念馆是一家以展示杭州历史文化名人为主题的纪念馆,由章太炎纪念馆、苏东坡纪念馆、唐云艺术馆、张苍水祠、于谦祠、于谦故居、司徒雷登故居组成。充分挖掘名人资源,传播名人文化,弘扬人文精神,是博物馆人义不容辞的职责。但是,场馆多、范围广,历史人物时间跨度大的现状,给我馆宣教工作带来难度,制约着我馆更好更快地发展。本着“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精神,我馆积极探索,力图通过树立宣教品牌来开拓工作局面,确立了“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目标,以做好西湖名人资源的保护、研究、展示、宣教为实践载体”的工作思路,并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实践与尝试。

一、树立品牌,成立杭州名人事迹宣讲团

(一)树立品牌意识,带动各项工作

宣讲团成立前,我馆宣教工作做得不少,如讲解员经常地走出去,到学校为同学们讲述章太炎、苏东坡、张苍水等名人事迹;也经常地请进来,在我馆组织举办“探访杭州名人故居”、“清明共祭于谦墓、百名同书石灰吟”等活动,但宣传效应总是一闪而过。做名人宣传时总以个体去做,未把杭州名人系列化,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没有串珠成链,影响了总体的美观,缺少了合力效应, 宣传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不强。如何突破瓶颈,成为我馆面临的一个难题。2007年初年终考核工作会议上,区(局)领导明确要求我馆树立品牌,以品牌效应带动各项工作,积极创新,开拓局面。会后,馆领导班子多次商讨,征求意见,达成共识,确立了以“弘扬杭州人文精神、打造生活品质之城”为宗旨的“杭州名人事迹宣讲团”这一宣教品牌。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 宣讲团成立仪式在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举办,为宣教品牌的建立搭建了很好的宣传平台;区(局)纪委亦希望宣讲团以于谦宣讲为切入点,强化于谦祠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的功能。2007年6月8日,“杭州名人事迹宣讲团”成立仪式暨“于谦精神宣讲会”在于谦祠举行,各界人士100余人参加了成立仪式。

(二)开辟专线,服务观众

秉承“边做边行、摸索前进、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理念,根据观众的不同需求,宣讲团开辟了三条宣讲专线:一是举办专家讲座,讲述杭州人文史迹;二是宣讲员宣讲于谦精神、杭州历代清官廉政事迹;三是讲解员讲述西湖名人的故事。于是“杭州名人系列演讲”开锣鸣鼓,精彩的讲座、宣讲立即引起媒体和市民的关注,《钱江晚报》与我馆共建合作平台,为活动做报道;热心市民纷纷打进电话,推荐演讲人,或毛遂自荐,都想来说说千百年来为杭州做出贡献的名人史迹。活动中,注意采纳演讲人的建议,使宣讲地点有所变化,除室内讲座外,还深入到有意义、有特点的情景现场,吸引媒体而乐做报道。这种“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活动方式,一开始就受到了各方的普遍关注和欢迎。

二、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各类主题宣教活动 宣讲团成立二年来,我馆紧紧围绕“西湖申遗”和做好西湖“保护、管理、经营、研究”四篇文章等中心工作,结合本馆实际,充分发挥人物类纪念馆以人育人的社会教育功能,以人为本,拓展思路,策划和开展了各类主题鲜明的宣教活动。

(一)围绕“西湖申遗”,做好西湖人文宣传

为传播西湖文化,宣讲团在西湖博物馆等处成功举办了多场讲座:省博物馆协会会长陈文锦的《西湖申遗,胜算几何》、杭州文史专家王其煌的《西湖的人文开发》、我馆副研究员沈建中的《情归西湖—西湖名人墓的历史沧桑》等;与《钱江晚报》联办的“邻居节·人文讲堂进社区”活动,杭州老房子专家仲向平讲述杭州老房子的故事,全国梅花奖得主舒锦霞讲唱结合,以越剧演绎《断桥的传说》,“杭州十大平民英雄”丁云川讲述《西湖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致力于林徽因研究的金潮援先生在林徽因去世53周年纪念日,在花港“三魂碑”前向游客生动地讲述了林徽因的倩魂、诗魂和建筑魂等。

2008年,为使新评的“三评西湖十景”深入人心,我馆组织研究员、讲解员对新景点的人文历史精心梳理,设计制作了31块人文宣传图版,在灵隐禅踪、杨堤景行等景点展出。宣讲员以说大书的方式,对十景的人文内涵进行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宣传,使市民和游客不仅能欣赏到新景点的优美风景,而且能品味到它的悠久历史,并约请西湖学专家对“三评西湖十景”深度解读,开展与听众互动的“西湖三十景”有奖知识竞答。

配合我市重大文化活动,举办讲座和宣讲。2008年西博会期间,举办“半壁江山一曲悲歌—南宋名人事迹宣讲”;2009年文化遗产日杭州主场城市活动中,举办《西子遗韵、钱塘风骨—西湖名人事迹宣讲》,在“南宋文化周”举办《南宋的浙东大儒—吕祖谦》、《南宋诗词吟诵赏析会》,以独特的视角解读西湖的人文价值。

(二)围绕崇廉教育,举办杭州历史名人廉政事迹宣讲

为营造“敬廉崇洁”社会氛围,我馆以于谦祠教育基地为依托,开展了主题鲜明、意义深刻的廉政文化宣传活动。宣讲员不仅在馆内,还经常到大、中、小学、幼儿园举办“于谦故事会”、“于谦精神宣讲会”。为完善于谦祠作为省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的功能,2007年,于谦祠进行陈列改造,专辟了杭州清官陈列室和廉政电化教育室。在区(局)纪委的指导下,宣讲团确立了“杭州历史名人廉政事迹宣讲”这一主题。2008年6月,在中纪委监察部杭州培训中心开讲,于谦、周新、李卫、苏东坡这些爱民清官的感人事迹,使纪检干部深受教育。廉政宣讲在《中国纪检报》报道后,温州公路运输管理处向宣讲团发出了《邀请函》,于是赴温州宣讲,获得好评,后又为省建设系统、区(局)党员干部进行宣讲。

(三)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青少年第二课堂活动近几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制定了《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行动计划》,促进博物馆、纪念馆成为提升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有效场馆。结合自身特色,我馆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童版解说词”助读活动。2008年,针对未成年人特点,与杭州日报共同策划,开展了“童话杭州名人,寻觅少年知音—童版解说词”活动,吸引了全市三十多所学校的踊跃参与。为引导学生更好地品读名人,宣讲员到学校介绍名人事迹、励志故事、纪念馆群落,使学生了解场馆,从名人身上汲取素养和力量,通过助读,许多同学写出了新鲜活泼、各具风采的“童版解说词”,受到了孩子、家长和学校的欢迎。暑假期间,还开展了“小小讲解员”培训班,培训孩子以孩童的语言写名人讲名人,选出一批优秀讲解员,作为宣讲团志愿者,利用双休日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

“青春励志,祈愿未来”于谦祠祈愿活动。2008年,由市纪委、市教育局和园文局联合主办、我馆承办的杭州市青少年学生成长仪式“青春励志 祈梦未来”启动仪式在于谦祠举行,杭州三十余所中学的80名学生代表参加了仪式,特邀我国著名卫星专家、“嫦娥一号”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讲述航天事业的发展里程和自己的励志故事。传承这一活动,宣讲团在“清明节”、“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等节日组织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活动由讲解员讲述于谦青少年励志、为官时勤政的事迹;参观、祭扫于谦祠墓,朗诵于谦诗《石灰吟》,宣读成长宣言;在祈梦殿书写成长愿望,这项活动成为“第二课堂”活动的一个特色项目。

送文化下乡活动。2009年宣讲团主动出击,开辟新阵地,我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章太炎纪念馆与余杭区教育局共同推出了“热爱家乡名人、追随太炎足迹”为主题的活动。宣讲员不辞辛苦,在章太炎故乡余杭城镇、农村各所学校,宣讲章太炎不屈不挠的革命一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孜孜以求的治学态度及其崇高的民族气节,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名人的情志。

此外,宣讲团还邀请未成年人举办各种特色文化活动,传播博物馆文化。如高银巷小学在于谦故居举办读书活动;大学路小学在苏东坡纪念馆举行东坡诗歌朗诵会;在下城区青少年宫举办西湖名人故事会等,这些活动激发了青少年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了解了杭州历史先贤,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又得到了第一课堂所没有的感受与体验。

(四)围绕建设“生活品质之城”,携手社区文化活动

宣讲团成立后,我馆与社区的共建活动更多,社区也充分利用这个宣教品牌来促进社区文化建设。2008年,宣讲团与打铁关社区共同举办邻居节,邀请文化界、文艺界人士举办系列讲座,给社区居民送上了一道道文化大餐;与三台山社区、静寺社区等联合举办 “社区名人知多少”有奖知识竞赛、“爱国英烈诗歌朗诵会”等活动,使社区的党员干部、普通居民、青少年学生甚至幼儿园小朋友都受到西湖人文精神的熏陶。

2009年,我馆与东坡路社区积极共建东坡文化园,签定文化共建协议,组织居民参观苏东坡纪念馆,举办邻居节猜灯谜、东坡书画展、“我心中的苏东坡”演讲、征文比赛,在社区的天长小学举办东坡故事会、苏东坡事迹展,实现了“名人名馆进社区”的目标,东坡文化园成为2010年“杭州市80个最具生活品质体验点”。

三、努力实践,宣讲团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宣讲团多层次,多线路地推出杭州名人系列宣讲活动,被市文明委列入了“2008年杭州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之首。杭州市政府网站称:名人事迹宣讲团每到一处都深受欢迎,已然成了“杭州市民大讲堂”的一支生力军,被称为杭州的“百家讲坛”。2009年,我馆被授予杭州市“人民满意基层站所”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一)活动参与人数多、范围广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统计从宣讲团成立到2009年底,“西湖申遗”人文宣传活动有36次,参与人数36000余人;廉政宣讲、讲解有256场,听众50000余人;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开展宣讲、助读为1200多场,人数180000余人,收到活动券143000余张;携手社区开展文化活动有28次,参与人数5600余人。宣讲活动地点多、范围广,不仅在场馆进行,还深入学校、广场、景点、防空洞、部队、社区、机关、其他城市和偏远农村,受到了广大师生、社会各界的欢迎。

(二)提高了观众文明知识,陶冶了道德情操

宣讲团以不同的宣讲内容吸引了各个层面的听众。专家讲座《西湖申遗,胜算几何》吸引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申报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赶赴现场聆听。“杭州历史名人廉政事迹宣讲” 被列入了中纪委杭州培训中心纪检干部培训课程,一位纪检干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杭州这样的宣讲形式,不仅让我们了解杭州历史上的清官,也让学习效果入脑入心了。”。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宣讲团以独特的宣讲优势,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作用。与社区共建社区文化,提高了居民文明素养和生活品质,促进了社区和谐。

(三)与各界共建互动,搭建友谊桥梁 各界的积极参与,使宣讲团多了一批传播西湖文化的朋友,他们为宣讲团建言献策共谋发展,如西湖文化研讨会与我馆一起为青少年学生讲授国学课程。通过第二课堂活动,与50多所学校共建,为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小小讲解员” 志愿者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素质教育、社会实践的场所,吸引着更多学生加入。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团结协作、共同发展原则,与多家单位携手共建,谋求多元化发展,友谊和谐之花竞相开放,促进博物馆文化大繁荣。

(四)以人为本,创新教育发展摸式

1、在实践中探索出多种宣讲方式,针对不同的群体,因人施讲:有生动地讲故事、说大书形式;有一问一答交流的互动形式;有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的传授形式;有慷慨激昂、催人泪下的演讲形式,受到了各个层面听众的欢迎。

2、配合宣讲,策划吸引眼球的流动展览。举办了《西湖十景、人文历史—“三评西湖十景”人文史迹展》、《民族脊梁、杭州骄傲—杭州历史文化名人流动展》、《爱国勤政、为民清廉—于谦事迹展》等六个展览,图文并茂的宣传版面配以生动的讲解,受到观众的喜爱。

3、讲解程序有所创新。听取名人事迹介绍后,观看宣教片,并开展杭州历史名人有奖知识竞答,调动观众积极性,在答案对错中取舍、辨析,普及了西湖文化知识。

4、利用声、光、电的现代科技展示方式以及PPT图文展示、播放DVD宣传片、电视触摸屏等辅助手段,使宣讲更为生动立体,满足了观众多元化需求。

四、科学分析,思考宣讲团的成功、不足及努力方向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宣讲团积极探索与实践,开拓了工作新局面,是为观众所喜爱的宣教品牌,满意度为98.65﹪。但思考宣讲团这些年的工作,也存在不足,须不断地改进与提高。

(一)经验与感悟

1、宣讲团宣传杭州历史文化名人,弘扬杭州人文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它是为时代所需、与时代同步、为时代所用,满足公众又与公众的参与性、互动性结合起来的文化产品,受到各界的欢迎与好评,是找准了目标,找对了路子,其创新力、影响力、贡献力指数都较高。

2、宣讲团品牌的建立得益于各级领导的重视、指导和关心以及各方的配合,也有赖于专家学者、市民的热心关注和参与。宣讲团主要成员由我馆讲解员和学术研究人员组成,她们不计报酬,敬业奉献,团结协作,体现了崇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风范。

3、在实践锻炼中提高了宣讲水平。面对不同层面,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的众多听众,能否从容镇定,能否对答如流,是对讲解员心理素质、知识底蕴、应变能力的一次次考验,二年多的锻炼使她们的讲解技巧和知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4、重视媒体的宣传效应。一次讲座的受众面是有限的,但媒体的受众面却是无限的,宣讲团与《钱江晚报》合作,做到活动前有预告、活动中有报道,活动后有反馈,激起各界人士互动参与的热潮,《杭州日报》、《都市快报》等多家媒体对宣讲活动都进行了报道,收到了较广泛的宣传效应。

(二)不足之处与努力方向

1、活动档案积累和资源开发需要重视。2007—2008年,每次活动我馆都以纸质简报发送,2009年,改在区(局)网站传播后,受众面扩大,但对活动资料(含文字资料、录像、录音、照片等)却未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优选,活动成果未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展示,将动态活动以静态方式汇编成书出版,是今后工作的有效补充、必要延伸。同时要注重设置科学合理的活动工作流程,一一记录、保存归档,对研究宣讲规律、有效利用资源、形成今后良性循环起到重要作用

2、传播的技术手段、与媒体的合作程度以及品牌的建设水平有待不断提高。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把优质的宣讲活动上传有影响力的网站;同时与电视台、电台等大众媒体主动合作,加大报道的投入,扩大宣传的辐射面和受众面;品牌建设有待不断提升,需完成公益商标注册,宣讲主题凸显自身特色;宣讲的不定期性和随意性较大,讲座的定期与安排要有规律性,便于听众掌握。

3、宣讲水平有待提高,宣讲队伍有待扩大。讲解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普通话、文化底蕴、语言表达功力、形体规范非一朝一夕能够把握,需精雕细琢、认真学习才得进展。二年来这支队伍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此我馆特邀齐吉祥、马青云等专家授课,使讲解员对宣讲理论和实践有了新认识。今后还将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志愿者队伍,为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宣讲队伍而不懈努力。

五、明确目标,进一步发挥宣讲团的作用

(一)进一步借助“外脑”,发掘西湖的自然与人文价值。2010年做好从人文角度解读“西湖十景”,扩大对西湖其它景点的人文宣传,为西湖申报“世遗”奠定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进一步发挥于谦祠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的功能。加强崇廉宣讲,创新宣讲模式,扩大宣传范围,使社会崇廉成为气候,宣讲团要为于谦祠发挥全国廉政教育示范基地发挥积极作用。

(三)进一步以第二课堂为抓手,研究青少年心理特点,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有针对性地选择宣讲内容。2010年,将讲授《章氏国学知识》、《弟子规》等适合青少年学生的国学课程。结合“童版解说词”活动,继续举办“小小讲解员培训班”,成立青少年学生志愿者宣讲团,使我馆的各处场馆,真正成为同学们的知识宝库、文化乐园和励志场所。

(四)进一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主动与宣传、教育、文物、旅游、学术研究机构等合作,携手发掘名人资源,设计出公众喜闻乐见的宣传产品。2010年意与浙江图书馆文澜大讲堂合作,以团队宣讲形式,将主题特色项目带入文澜讲堂,借助其强劲的传播功能,更开放地面向听众。

树立、加强和建设“杭州名人事迹宣讲团”这一宣教品牌,无疑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强化博物馆社会教育和服务功能的有效举措。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博物馆“三贴近”要求,在宣讲活动中,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满足公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切实提升博物馆融入社会公共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开拓进取,大力传播博物馆先进文化,为弘扬杭州“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建设“生活品质之城”,西湖申报“世遗”,打造“廉洁杭州”做出积极的贡献。

杭州名人纪念馆

张帆

篇2:名人纪念馆设计

http:// 2011年11月07日14:53 常州日报

常州张太雷旧居维修保护工程,日前进入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物局联合公布的江苏省第三批名人故居、古民居抢救保护工程10大项目之一。这标志着这位中共早期领导人的旧居,将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

众多的名人故居和纪念馆,已成为常州文化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和优质资源之一。

历史文化遗存位居全省前列

2001年,常州被省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控制单位776处,其中国家级5处(京杭大运河常州段、淹城遗址、瞿秋白出生地天香楼和瞿秋白故居、张太雷旧居、金坛三星村遗址),省级27处、市县级256处、市级文物保护控制单位20处以及历史文化保护街区4处。另外,金坛市还公布了文物保护控制单位468处。

据对先秦以来全国400多座城市的杰出专家学者的地域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常州共拥有杰出的专家学者57名,数量仅次于苏州、杭州、北京,居全国第4位。常州的历史文化遗存数量位居全省前列,这都为常州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概括起来,常州历史文化遗存有四大特点:

“广”,即分布范围广。大量的历史遗存广泛分布在二市五区。

“全”,即文、史、哲、医、艺术、教育、新闻、科技、经济、政治各类名人名家齐全。

“大”,即名声大。如“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北宋文学大家苏东坡,历史学家赵翼、吕思勉,语言学家赵元任等等。此外,清朝时期的常州五大学派等,影响深远。

“成系列”。如苏东坡系列,有终老地遗址——藤花旧馆、洗砚池、舣舟亭、东坡书院等;唐荆川系列有宅、墓、读书处等;瞿秋白系列有诞生地——天香楼、故居——城西瞿氏宗祠、读书处——庄氏塾馆等。

综合保护形成文化魅力

多年来,常州十分重视名人故居的保护和纪念馆的建设,形成了文化魅力。

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内名人故居保护和纪念馆建设工作。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瞿秋白出生地— —天香楼,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唐荆川宅、赵元任故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刘国钧故居、恽鸿仪故居。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前北岸明代楠木厅(苏东坡终老地遗址)和管干贞故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吕宫府和赵翼故居。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这两个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与整治工程已进入尾声;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也即将启动。在积极争取支持,多方加大投入,力保名人故居、纪念馆的保护与建设的同时,坚持文物保护以国家保护为主,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金支持文物保护事业。近几年来,常州先后投入近亿元,动迁居民近百户,对全市文物保护单位,尤其是名人故居及场馆进行了维修和建设。如投资600多万元修缮了瞿秋白故居和纪念馆;投资10 0多万元修缮了洪亮吉纪念馆和吕思勉故居;投资300多万元修缮了黄仲则故居;宗教局出资80万元修缮了两孙故居;刘氏家族出资300万元修缮了刘国钧故居;建设局出资100万元修缮了临清会馆;新北区投资80万元修缮了费伯雄故居等。在现代名人馆的建设上,政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先后投入1500多万元修建了刘海粟美术馆、吴青霞艺术馆、屠一道根艺馆等。

辖市区也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修缮工作。其中,金坛投入200多万元修缮了戴王府遗址、华罗庚纪念馆、段玉裁纪念馆和王维克故居等;武进投入上百万元修缮了李公朴故居、吴稚晖故居、恽南田纪念馆、王诤故居;溧阳在文物普查的基础上,近年来又先后公布了多处名人故居,并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投入了相当资金修缮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合剌普华墓,并向社会征集了上千件文物。市建设、园林等部门也积极筹措资金对文物进行保护和整修。许多市民还为名人故居、纪念馆的修复和建设出谋划策,并纷纷捐出涉及名人的相关珍贵字画、史料、文件及修复用的古建材料。

建设利用与保护开发并举

这些名人故居、纪念馆,成为了宣传常州、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基地,成为了各类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举办各种展览和重大纪念活动的阵地。仅瞿秋白纪念馆一处,开放以来就接待了众多国家领导人,美、英、日等国家的游客和国内群众200多万人次;刘海粟美术馆自开馆以来平均每年要举办40多场展览。

篇3:名人纪念馆设计

(一) 名人故居

名人故居是指著名人物生前曾居住或生活过的地方。名人故居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其建筑本身, 还在于其深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

(二) 纪念园的纪念形式

1. 为纪念历史上具有某些伟大历史成就的历史名人而建造的纪念性场所, 如名人故居或名人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 还有墓地等。

2. 为纪念历史上某些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深远的事件而建造的公园, 如为庆祝新中国成立而建造的纪念性公园等。

3. 为纪念历史上某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们而建造的雕塑性广场、纪念馆、纪念碑等。本文将重点研究以第一种为纪念历史上具有某些伟大历史成就的历史名人而建造的纪念性场所。

二、纪念性景观的空间特点

历史名人纪念园主要是指为了供后人学习和瞻仰而为历史上某位重要或著名人物建造的以纪念为主题的公园。纪念性景观作为城市景观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整个城市都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纪念性景观通过对历史的重现, 对真善丑恶的揭示, 不仅为后人带来精神上的教育意义, 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历史, 同时也是对历史文脉的一种延续。纪念性景观大致可分为纪念性广场、纪念性陈设、纪念碑等, 它们有着不同的功能特点。

(一) 对历史的延续

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是基于城市的历史文脉, 而城市的历史建筑也是串联在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现实文化中的重要纽带。在纪念性场所, 人们都希望在参观的过程中, 能再现历史的瞬间, 能将当年的事件过程再客观地呈现于眼前, 这一类纪念性景观的题材较丰富且数量也较多, 是较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二) 营造氛围产生情感化体验

在纪念性景观的表现手法上通常会采用许多艺术、技术的手段来创造氛围, 如通过对历史空间的符号、展示内容等物质环境和对纪念对象的回忆、历史意义等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转移, 来达到纪念性景观与参观者精神上的共鸣, 使其内心的某种情感也随之被唤醒, 产生情感化的交流体验。

三、纪念园的空间塑造形式

(一) 通过空间布局营造氛围

在纪念性景观的设计手法里, 多采用轴线的布置方式来烘托出空间的层次感, 轴线在整个构图过程中处于中枢的位置, 其表现手法也有多种。例如中国的许多传统宫殿或寺庙都以中轴对称的方式来体现其庄重感和威严感。在现今的设计中, 也采用了许多相对虚少的轴线来烘托空间, 在空间的组织上没有过多的引导线, 而是在设计中重点突出某个主题, 以达到整个空间的高潮部分。例如中山陵的设计, 在整个设计中要历经不同的牌坊、陵门、碑亭等才能到达终点祭堂, 这样的设计手法使人在达到终点前, 在情绪上就与周边的环境有了较好的融合, 以致在最后到达目的地时会有较强的庄慕之感和敬仰之情。

(二) 通过植物造景来体现场所精神

植物在整个空间布置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它不仅能烘托出整个纪念园的氛围, 同时也能很好地美化和构筑不同的空间, 根据不同植物的质地和形态、色彩的排列组合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 以此来强调或烘托出所要体现的场所精神。

不同的植物还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松柏, 苍劲耐寒, 象征着坚贞不渝;竹, 虚心有节, 象征着谦虚礼让, 气节高尚;菊, 傲霜而立, 清廉高洁, 象征离尘居隐、临危不屈;柳, 灵活强健, 象征有强健的生命力, 亦喻依依惜别之情;桂花, 芳香高贵, 象征胜利夺魁, 留芳百世。根据植物不同的形态, 其表达的纪念意义和效果也有所不同。如圆锥形给人以庄重严肃之感, 柱状形则给人以高耸静之感, 较常见的有黄杨、桧柏等, 而松类等常绿性植物代表着永垂不朽和高风亮节, 在纪念园中较常见。

植物在配置的方法上, 其形式也较多样。如在实际运用中较广泛的自然式, 运用较活泼、自然的方式, 来营造一种轻松自然的环境空间, 不仅很好地达到了纪念的意义, 同时也为参观者提供了较惬意的休息空间。

四、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景观改造方案

(一) 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纪念园的现状

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纪念园, 于1963年建成, 现位于武汉市武昌解放路红巷。该讲习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由毛泽东倡议创办的一所培养全国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 当时由毛泽东实际主持全所的工作, 现展出的区域有常委办公室、教务处、总队部、大教室、大操场等复原陈列, 纪念园占地面积12850m2, 建筑面积5110m2。

整个区域呈一个长方形大院, 院内有4栋高台式建筑, 其中一、二栋和三、四栋分别相连, 第三栋为二层式, 其余均为一层建筑。第一栋属于办公用房, 房舍为红柱青砖式, 为常委办公室, 当时毛泽东就在此办公;第二栋为大教室, 在二、三栋之间有一个大操场, 穿过大操场, 则是学员的宿舍, 为青砖楼房, 同时也是武汉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砖木结构学宫式建筑群, 古朴简约, 淡雅幽静, 宿舍现还保留有简朴的双层木床、军装和被褥等。

但总体而言, 整个讲习所除陈列部分现保存完好以外, 其周边的景观配置并不是很完善, 而且其形式也较单一。人们在参观的过程中, 其纪念性场所精神及后人与历史名人之间情感方面的交流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为了突显其文脉内涵及场所精神, 需要将事件景观与物质景观很好地结合起来, 以此来达到回忆与承传历史的纪念意义。

(二) 总体设计理念

1. 风格

在园林景观方面, 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 因为整个纪念园的建筑形式是以晚清砖木结构的学宫式建筑为主, 而在纪念园的构成形式上则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布局方式, 以中国古典园林式风格为主。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特点是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是建筑美与自然美的一种融合, 也是诗画意境的一种渗透。其常见的造景手法有:主景与配景、层次与景深、借景与屏景、对景与障景、分景与隔景的处理手法等, 通过对古典园林风格的景观配置与原有的学宫式建筑的融合统一, 来达到回忆与传承历史的目的。

而在整体分区上, 则根据现有的实际情况, 并结合现有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 以明确其功能的分区。

2. 场所精神的塑造

由于纪念性景观的特殊性, 即与历史名人有直接关联的实际事物已不复存在, 而必须通过将具有纪念意义的物质方面的遗存转化为精神或是文化内涵方面的东西, 才能最终使文化内涵或情感的表达得以延续。为了突显出场所精神, 保存大家熟知的记忆, 在设计过程中, 保留现有场地和道路的完整性, 通过合理的景观规划和组织空间布置, 能让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历史的印记。

在整个讲习所中历史建筑和供大家平时演习的大操场, 是人们对其记忆最深刻的地方之一, 现在保存也较完好, 可直接应用。另外, 为了营造出纪念园整体的设计氛围, 在空间布局上, 以毛泽东主办讲习所的历史意义及其实际主持工作的背景经历为主线, 通过情境雕塑等表现手法再现讲习所的历史意义及文化内涵, 同时结合场地的区位和性质进行景观小品设计来突显其场所精神, 并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 或讲故事的形式进行经典场景的再现, 寓教于乐, 以提升精神享受吸引参观者及游客。在空间的布局上则采用均衡对称的表现手法, 将主体建筑组群和雕塑等在平面构图上采用对称的布置手法, 以突出主体形象来创造庄严的纪念性场景意境。

3. 景观规划

为了突显纪念园的纪念性意义, 在平面构图的处理上将采用对称的布置手法, 来形成明显的主轴线干道。由于讲习所纪念园的实际面积并不是很大, 其布局分布也较明显, 其主要植物与雕塑受主轴线的控制, 对称地布置在主轴线两边。

而在植物的配置上, 为了突显革命的不易和战士们坚贞不屈的意志和精神, 园内多采用常绿植物, 主干两旁则以乔灌木进行组合搭配, 以烘托出庄重严肃的氛围。另外, 桂花的种植也暗喻着革命精神的永垂不朽和革命烈士的流芳百世。

总的来说, 纪念园的设计不仅要涵盖有关历史意义的陈设方面和建筑方面的因素, 同时也要涵盖雕塑、植物等自然景观因素, 只有将其文化内涵与场所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赋予空间情感更具感染的表现张力, 以此来达到参观者与纪念园的精神共鸣和纪念意义。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http://baike.baidu.com/view/1860061.htm, 2014-11-30

[2]王治君.纪念性艺术综合体[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3]杨嗣信.景观纪念性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4]许珂.纪念性景观的意义体验与表达[D].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5]赵抗卫.主题公园的创意和产业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6]束晨阳, 韩炳越, 马浩然.纪念性园林规划设计探讨——以葫芦岛市和平公园概念性规划为例[J].中国园林, 2008 (04)

篇4:怎么动名人纪念图书这块奶酪

预测需求市场,确定选题

并不是每一个名人都值得做纪念图书的,名人的影响力是决定图书是否值得做的前提。以张国荣为例,持续不退的张国荣热潮,不仅表现在他去世当年相关图书的热销,而且,在他逝世的每一个周年,都有着“张迷”的持续纪念,这种狂热情感不仅没有随着张国荣的去世而逐渐冷却,而且历久弥新。《张国荣:禁色的蝴蝶》、《张国荣的时光》、《与他共度六十一世:张国荣的电影生命》、《飞扬与落寞:张国荣的荣光魅影》等等,至今仍有读者通过各种渠道购买和收藏。和众多的“流星式”名人不同,张国荣的个人生活和工作成就使得他具有了典藏式和研究性的双重价值。无疑,这样的人,是具有出版价值和市场意义的。名人纪念图书,如果运作得好,既可以是一时的畅销之作,也可能成为长销书籍。

同样,迈克尔·杰克逊流行巨星的身份,屡遭争议的经历,突如其来的死亡,遍及世界的影响力,无一不让公众对他充满期待和好奇。这种读者需求构成了出版市场极为关键的要素——庞大的潜在购买群体。然而,在此之前国内图书市场除了一本京华出版社在2005年出版的名为《迈克尔·杰克逊私密生活相册》的照片集外,再无他例。因此,市场空白有待于填补。

掌握先机,满足消费者心理

据悉,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天堂里的太空步——迈克尔·杰克逊传》已在7月初上市。从获知迈克尔·杰克逊死讯到图书上市,中间仅仅10天左右的时间。可见,出版社的反应是多么迅速。无论结果如何,这种抢占市场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随着社会节奏的变化,大众的关注点也在迅速转移。除非是媒体特别和集中的报道,否则,大众被稀释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在某一点。因此,名人纪念图书也需要像新闻产品一样,注重其实效性。

一般来讲,大众对名人事件的关注一般会经历这样几个阶段:简单了解事件的主要元素,如人物、事件、地点等;进一步了解其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各种细节;再进一步了解名人的其他背景资料,如身世、经历、成就和影响等;根据个人的喜爱程度,选择某些纪念产品作为收藏。在前两个阶段,报纸和网站是比较快的渠道,而在后两个阶段,则是图书大显身手的时候,特别是名人传记类和画报式图书,具有无可比拟的阅读价值和收藏意义。事實上,在迈克尔·杰克逊去世后,国内出版界已经在竞相出版与之相关的图书。

虽然图书的生产受编辑、印刷和运作流程的限制,不可能像报纸网络一样快捷,但是,依靠新技术,尽可能的缩短制作过程还是可以实现图书出版抢占市场的要求。据报道,在获知迈克尔·杰克逊去世消息后,国内各大出版社迅速派专人开始与杰克逊几本传记的海外版权机构商谈引进事宜。

多样化呈现方式,开拓有限资源市场

书籍要畅销,引人入胜的内容、流畅优美的表述语言和风格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在此基础上,从不同侧面,通过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读者的需求来挖掘主人公,都能找到潜在的读者市场。

以消费者始终关注的戴安娜为例,有关她的纪念出版物,既有以照片为主,突出主人公形象的《戴安娜画传:全彩纪念本》,也有以文风严谨而著称的英国著名传记作家所做的传记类图书《戴安娜——追逐爱情的王妃》。如果说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引进出版的《戴安娜王妃死亡调查》满足了消费者对于戴安娜死亡之谜的好奇心,那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策划出版的《戴安娜王妃(英汉对照)》则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特色,将此书做成了外教社人物传记丛书系列中的一本。这就跳出了热点书、畅销书容易过期的怪圈。

张国荣的纪念图书也体现出了这一特点,《张国荣的时光》这本书是曾经给张国荣出版写真集的日本出版社的编辑写的回忆录式的内容,适合那些刚喜欢上张国荣不久的读者。而《盛世光阴》可以说是一本荣迷作品集,大部分都是几十年的老荣迷对其作品的深刻体会,是一本以作品追忆张国荣的书籍。这本书适合那些看过大部分张国荣作品的读者来寻找共鸣。《禁色的蝴蝶》学术性比较强,适合那些对张国荣相当着迷的读者。

篇5:名人纪念馆设计

当代海内外著名书画家及名人作品展

征稿邀请函

为庆祝辛亥革命100周年,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书画文化,由华夏国际商会联合上海市百老德育讲师团举办的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当代海内外著名书画家及名人作品展”定于2011年10月3日至8日在上海图书馆举行,本次活动得到了海内外主流媒体的极大关注。现面向全球征集纪念辛亥革命主题书画作品,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诚望社会各界对本次展览活动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评审委员会】

评委会主席:汤沐黎(国际著名实力派油画大师)

书法组:主任 苏士澍(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专家 高式熊(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

童衍方(西泠印社副社长)

周志高(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

陆康(澳门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美术组:主任 刘大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专家 施大畏(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

王世英(中国当代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黄文翔(中国当代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陆志德(中奥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席)

【支持单位】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国家画院

【主办单位】

华夏国际商会

上海市百老德育讲师团

【承办单位】

华夏振兴会务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上海书法家协会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美国)

上海美术家协会中奥文化交流中心(奥地利)上海收藏家协会西泠印社

香港书法家协会京华印社

澳门书法家协会浙江画院

【媒体支持】

国家通讯社:新华通讯社、中国新闻社

电视与广播:SMG艺术人文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报刊与杂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国际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劳动报、新闻晚报、新闻晨报、环球时报、东方早报、香港商报、中国青年报、青年报、上海商报、中华工商时报、国际商报、中国贸易报、中国日报、新

新闻(台湾)、东方日报(香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美国)、欧洲新闻电视台(欧洲)

互联网媒体: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华网、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易、东方网、凤凰网、人民网、中国广播网

【举办时间/地点】

2011年10月3日-8日上海图书馆(上海市淮海中路1555号,高安路口)

【征稿说明】

征集时间:2011年7月15日-9月15日

征集对象: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以及旅居海外的华夏儿女。

作品范围:以中国书法、国画、油画作品为主。(组委会特邀除外)作品要求:

1、每人不少于2幅书画作品,每幅四尺整张以上(手卷及册页除外)。

2、作品内容要求健康向上,倡导精品意识,谢绝应酬之作。

【作品分组】

本次活动设书法组和美术组。

【奖项设置】

华夏书画艺术终生成就大奖10名

华夏书画艺术杰出成就奖20名

华夏书画艺术突出贡献奖20名

华夏书画艺术金奖20名

华夏书画艺术银奖40名

华夏书画艺术铜奖80名

华夏书画艺术优秀作品奖100名

【特别说明】

1、本次活动征集的书画作品一概不予退还,主办单位拥有对作品宣传、推广、出版、拍摄以及其他使用和妥善处置的权利,不再对作者进行逐一通知。组委会将向参与本次活动的书画作者寄发收件证明及证书。活动动态和获奖名单等信息等关注书法报、美术报和华夏书画艺术网等媒体。

2、来稿请在A4打印纸上写明姓名、性别、年龄、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另附个人创作简历。为保证稿件、包裹或快递的安全送达,请通过中国邮政投寄。

3、组委会有权对征集到的作品进行审核与评选,最后选出的杰出作品将在本次活动中重点展出;入围的优秀作品入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当代海内外著名书画家及名人作品集》。

4、在本次活动中表现杰出的优秀书画家将成为华夏国际商会签约画师,其作品可在华夏艺术馆和华夏书画艺术网常年展示,邀请国内著名书画评论家进行针对性点评并参加每年一度的国际巡展。

5、所有参加本次活动的书画作者将获得组委会颁发的荣誉证书,受邀参加纪念辛亥100周年-当代海内外著名书画家及名人作品展相关活动,并获赠组委会提供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当代海内外著名书画家及名人作品集》与光盘等珍贵礼品。

【组委会收件地址】

上海市长宁区华阳路112号2号楼412室

邮政编码:200042

电话:021-62260906 62260967

传真:021-62260968

联系人:袁斌(***)

张炎(***)

【备注】凡向本组委会投寄作品的作者,均视为已确认并遵守征稿通知的各项约定。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当代海内外书画名家及名人作品展

组委会

篇6:《宝天英烈纪念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学重难点:

(一)深刻理解英雄事迹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

(二)学以致用,立德树人

三、教学内容:

(一)宝天英烈纪念馆概况

宝天英烈纪念馆位于市区炎帝园内,是为了纪念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和陕西军区修建宝(鸡)天(水)铁路的丰功伟绩,悼念在筑路中光荣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是宝鸡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宝天铁路是陇海铁路线上仅153公里的一段,全线人烟稀少,沟壑纵横,地质结构十分复杂,曾被称作西北干线上的盲肠。有山洞一百余座。南临急湍的渭河,西穿险峻的秦岭,全线地质恶劣,河汊纵横,群山林立,施工艰险。我军将士,发挥高度的爱国劳动热忱,特别能战斗的英雄气概,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没有现代化劳动工具的情况下,用钢钎、炸药、铁镐、人背、肩挑等人工进行劳动,在劳动中,开展创造新成绩革命竞赛运动,并提出劳动加技术的口号,创造发明高线运土,自动倒土等数十种新式劳动工具,终于克服沿线人烟稀少,房粮奇缺的重重困难,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完成了四百余万土石方工程;不仅为进一步改善宝天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提前修通天兰线创造了有利条件。宝天铁路的修通,为西北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修建宝天铁路,有五十六名解放军战士光荣牺牲,不少同志负伤残疾,以鲜血写下了不朽的篇章。为纪念解放军十九兵团和陕西军区修建宝天铁路的丰功伟绩,悼念在筑路中光荣牺牲的烈士,一九五二年,宝鸡市政府和曾是宝天铁路主力的六十四军联合修建纪念碑。市政府于1980年筹建起“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习仲勋亲笔题写了馆名。

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纪念设施包括三个部分:宝天铁路烈士纪念碑,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宝鸡革命英烈纪念馆。

宝天铁路烈士纪念碑。该碑坐落于纪念馆大院中央,是为纪念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19兵团和陕西军区修建宝天铁路的丰功伟绩,悼念在筑路工程中光荣牺牲的烈士,而由筑路部队和宝鸡市人民政府修建的。纪念碑落成于1952年10月1日,通体为四棱柱形,碑高27米,面向北面的宝天铁路而立,碑身正面上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陕西军区修建西北铁路宝天段纪念碑”的碑名,下方为记述宝天铁路修筑全过程的碑文。正面西侧的碑座上镌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题词,东侧碑座上镌刻着西北军政委员会代主席习仲勋的题词。碑身南面镶贴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仿毛体金色大字,南面西侧碑座上镌刻着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局长兼政委王世泰的铭文,东侧碑座上镌刻着56位烈士的名录。整个纪念碑气势恢宏,望之令人肃然起敬。

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该馆位于大院东侧,展厅面积180平方米。全馆分前言、决策篇、鏖战篇、智慧篇、壮烈篇、辉煌篇、怀念篇、结束语八大部分,运用文字、图片、实物、模型及视频等形式介绍解放军指战员甘洒热血,劈山筑路的感人事迹,展现英烈们爱党爱国、忠于人民的高尚品德和不畏艰险,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

宝鸡革命英烈纪念馆。该馆位于大院西侧,展厅面积180平方米。全馆分前言、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宝鸡革命名人录、革命烈士名录、结束语八大部分,以图片、图表、文字、实物、模型及视频等形式介绍自五四运动以来宝鸡地区涌现的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展现英烈们追求真理,勇于牺牲的伟大气节和矢志不渝,救国救民的革命精神。

(二)纪念馆参观

上一篇:镇五老队伍关心下一代经验总结下一篇:2010.04.13财政部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暂行规定有关清单的通知(财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