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上练习2教案

2024-04-25

苏教版三上练习2教案(通用11篇)

篇1:苏教版三上练习2教案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练习2》

一、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和搜集资料等多种渠道认识书本上的农具和其他的农具,了解它们在农业劳动中的用途。

2.复习古诗,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一些诗句中的农业生产和什么农具有关。

3.以古诗《归田园居》(其三)和《诗经·豳风·七月》为例,在阅读积累中了解中国古代劳动者的生活场景。

二、学情分析

对于城市中的大多数六年级学生而言,农业劳动远离他们的生活,对于农具的认识更是知之甚少,所以课前预习时布置了充分的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去认识、了解农具,复习、查找与农业与劳动有关的诗句。

三、重点难点

1.利用工具书和搜集资料认识一些农具,知道它们在农业劳动中的作用。

2.复习古诗,在阅读理解中了解中国古代劳动者的生活场景,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一些诗句中的农业生产和什么农具有关。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

一、谈话导入

教师谈话:“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句诗大家都知道,从古至今,千千万万个农民就是利用他们手中那些简单的工具辛苦劳作,耕种粮食的。这节课让我们通过练习2的 《语文与生活》,去认识和了解这些农具。(板题、读题)----认真农具

【活动】

二、认识农具,了解农具的用途(板书)(一)认识农具

谈话:首先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认读这些农具的名称。

1.(出示农具的名称)学生借助拼音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2.(课件去掉农具名称的拼音)去掉拼音还会读吗?指名认读。课前,同学们做了充分预习,能不能图文对应找出这些农具?请在电脑上连线试试,教师巡视指名上白板连线。(二)了解农具的用途

1.谈话:同学们,我们认识了这些农具,这些农具在农业劳动到底是做什么的,你们知道吗?我们先来了解书本上的五种农具的用途。(出示农具及其名称),你知道哪种农具的用途呢?请给大家介绍一下。2.指名交流,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课件)。

3.同学们,除了书上的这些农具,你们一定还了解了其他农具的用途,谁来介绍给大家听听。

(生展示卡片,师贴于黑板上,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板书:工具书、上网、阅读、询问、参观了解等搜集信息的方法)4.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农具,谁知道这些农具的名称及用途? 教师课件出示一些农具,请同学说出他们的名字,并相应出示农具名称。

(三)观看视频,了解传统农具

1.同学们通过多种渠道认识了这么多种农具,并了解了它们的用途,真了不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农业博物馆,去认识和了解更多的传统农具。(播放视频)2.从视频中,你又认识哪些农具,知道它的用途吗?(学生交流)活动3【活动】

三、复习、学习古诗,联系生活实际学语文(一)复习诗句,了解诗中的劳动生活

过渡:我们智慧的祖先不但创造了丰富的农具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还用诗句把这些劳动的场景记录了下来。

1.请同学们读读下面的诗句,先回忆一下这些诗句分别出自哪首诗并和同桌说说诗句意思,再去判断加点的词语和什么农具有关? 计时开始

同桌交流,然后指名回答。

2.你能说出诗句分别出自哪首诗并说说加点的词语和什么农具有关?

相机出示诗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提问:这是那首诗中的句子?(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一),你可以背诵整首诗吗?指名背,齐诵。加点词“耘田”和什么农具有关?(锄头)“童孙未解供耕织”。也是出自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一,这句诗的意思是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所以这里要使用的农具是木犁。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出自李绅的《悯农》(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正午时分,农民还在为禾苗除草,汗水不断的滴落在禾苗下面的土壤里。带点词语和出头有关。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出自《悯农》(二),诗句的意思是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与加点词语“种”有关的农具时耧,与加点词语“收”有关的农具是镰刀。(学生边交流,教师边出示)3.我们来做个游戏,看看你能不能找到诗句里所用到的农具呢? 4.同学们有没有搜集课外的与农具有关的诗句呢?(学生交流)5.教师也搜集了一些诗句,(出示诗句)先请同学读一读,再来判断与哪种农具有关?(二)阅读积累古诗,感受诗中的劳动场景

1.谈话:东晋的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创作了《归田园居》,此诗共五首,今天我们来读读第三首。(出示)《归田园居》(其三)(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huì),带月荷(hè)锄归。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学生自由读一读。(2)指名读,齐读。

(3)说说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学生有困难时可以出示图片帮助其理解古诗。(4)诗文中的农业劳动与哪种农具有关?(5)再次齐读古诗,感受作者农田生活的之乐。活动4【作业】

四、小结本课,布置作业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这节课我们通过“语文与生活”充分感受到了!有人说,生活即语文,是呀,只要我们用心发现,就会有收获。今天老师留给同学们两项作业。(出示)1.整理手中的资料,做一份关于农具发展的手抄报。2.按要求写出与下列农具有关的诗句?

1、镰刀:

2、耧:

3、锄头

活动5【活动】板书设计

语文与生活

认识农具

贴图(学生)

篇2:苏教版三上练习2教案

教学内容:《练习2》

教学目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按拼音写出汉字。

2、正确区分形近字。

3、读诗,体会父母对我们的爱,知道在父母的爱护下我们生活得十分幸福。

4、通过口语交际的训练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画出自己的手,并说出手能为自己、他人做哪些事。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口语交际的训练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教学准备:投影,生字卡片。

时安排:2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

时目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按拼音写出汉字。

2、正确区分形近字。

3、读诗,体会父母对我们的爱,知道在父母的爱护下我们生活得十分幸福。

4、画出自己的手,并说出手能为自己、他人做哪些事。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题,说话【我的十分钟】

、复习文《人有两个宝》。

2、师:我们知道“手”是人的一个宝,它能帮助我们做好多好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把它画下来。

3、在纸上描画自己的小手。

4、小组讨论说说手能为你做哪些事情。

、教学“拼拼读读”。

出示四幅图,自主品读词组,再交流,让学生说说画的是什么?说对一个出示相应的词语。

范读、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题:写字

、出示“们、叶、江”。

2、指读。

3、这三个字都是什么结构的字?(左右结构的字)那么,我们应该按照什么顺序去写?(从左到右的顺序)

4、学生练写

三、学习第三题,读读背背

、出示小诗(带拼音)。

2、自己读一读,要求:看汉字读,不认识的字再去看拼音。

3、重点指导音节:uai

xia

nia

liang

lai及轻声音节。

4、指名读,齐读

思考:为什么这首诗里把爸爸妈妈看作是“大树”,而把我比作是“快乐的小鸟”?

、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背一背。

第二时

时目标:

、通过口语交际的训练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2、训练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明确题意

、出示两幅图。

2、自己看图,读一读要求。

二、指导

、图上画了谁?

2、你们知道这两幅图说了一什么事?

3、提出说话要求。

三、练习【我的十分钟】

、自由练习说

2、同座互相借铅笔。

3、老师扮演小猴或熊猫与学生对话。

4、请学生上台来表演。

篇3:苏教版三上练习2教案

一、审题——看图作文第一步

审题,是作文的关键,是作文的第一步。审题,可以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要求,明确写作的主题、明确写作的内容,甚至明确写作的方法。

如对于苏教版的小学语文三上的“习作三”,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审题”,在审题的过程中,也是激发写作兴趣的关键。如观察图片,请你在图片中添上一种或者几种动物(画、贴都行),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中游的都可以,再给整幅图涂上颜色。

学生了解了任务,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画或者贴图,再欣赏自己的作品,以激励性的语气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自己绘制的图片,你看着心里高兴吗?想不想把它写下来,写成一篇有趣的习作?这样的激趣法,会使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写作的思维中。

二、观察——看图作文的关键

1. 整体观察图片

对于三上的“习作三”,图片是风景图,应引导孩子们从整体上看,是什么地方,并用语言表达出对这个风景图的印象。

2. 引导学生欣赏图片

看图作文,中心是引导学生欣赏美,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欣赏,除了从整体上观察以外,学会按顺序观察的方法,这样,观察才能细致、全面、没有遗漏。如引导学生从上往下、从左往右、从外到内、从内到外、从右向左、从下到上等观察方法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欣赏,有了观察和欣赏做基础,行文才会流畅。

3. 发挥想象图的“趣”和“美”

对于看图作文的文章,一般突出“美”和“趣”。如果是说观察图片是欣赏美的主要手段的话,那么,发挥想象力、发现趣,也是写作的重点。对于这个看图作文的习作,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出所添加的动物都在做什么,引导学生从外表、动作等方面,描绘出动物的“趣”和“可爱”之处。对于动物的描写,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动物“活”起来,让其感情人物化,生动丰富起来,使图片中的动物、情境等既“趣”也“美”。

三、组织素材——看图作文的基础

观察是作文的前提,写作是观察的归宿,把看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情真意切的“佳作”、“美文”。

1. 罗列景物

对于看图作文,写作前,应引导学生对观察的景物进行罗列,这个环节,也就是作文的写作前奏——列提纲。如“习作三”的看图作文,应引导学生罗列出图中有哪些美的景物,引导学生按观察的顺序而罗列,如(1)天空;(2)树林和草地;(3)野花;(4)小河。

2. 提炼主题

文章的重心是“主题”,每一篇文章,都应主题突出。对于看图作文也一样。以三上的“习作三”为例,这个看图作文,首先让学生明白写什么,即明确主题。看图作文,以描写景物为主,那么,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图片有第一感受:是“美”还是“趣”?因什么“美”因什么“趣”,并且让学生学会感受和欣赏,美景,都因景物而“美”因“情美”,“趣味”也因景物而“趣”。如对于这个习作,图中的天空,是什么样的天空,树木又是怎样的树木,野花又怎么样等。对于自己所画或者贴的动物,如鱼、猴子、鸟儿等,可以选择性地从外形、动作的憨态可掬等几个方面来描写……这样,学生的习作从“美”和“趣”上着手,写作起来便会得心应手。

四、选择好词佳句——看图作文的重心

遣词造句一直是作文的重点,是看图作文的中心环节。如这个“习作”中,学生要写小河,让学生想出一个或者几个形容词描写“小河”如“清澈的”、“清清的”、“透明的”、“明亮的”等,再让学生比较以下几个句子,从而学会使用优美的句子,描写景物。以“小河”为例:

一条小河。

一条清澈的小河。

一条清澈的小河,缓缓地流着。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蓝绸子,缓缓地流着。

……

教师给出这个例子后,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句式,想出一些优美的词语,来描写“鲜花”、“树木”、“天空”等,这个活动,可以开展竞赛游戏,看看哪个小组想出的词语多,于是,描写“小河”的“清澈见底”、描写“鲜花”的孩子们想出了五颜六色、竞相开放、葱翠、翠绿、映照等词语,描写“天空”的,想出更多的词语,如一碧如洗、湛蓝湛蓝、透亮、清水洗过一样、纯净、明洁、蓝晶晶、一望无际、湛蓝如水、晴朗等词语,再引导学生们将这些词语,用到句子里,完整地描写“天空”、“树木”、“鲜花”等,学生们会乐在其中。

遣词造句、灵活使用句子,表达完整的意思,是作文的基础和关键,对于优美词语和句子的积累,除了语文课堂上、作文课堂上让学生互相交流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平时多阅读,并在阅读中,注重词语等基础知识的积累。

三四年级语文作文教学,值得我们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写作对于他们来说是新鲜事,难度大,此时的写作教学指导,不容小觑。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从审题、立意、谋篇等多方面,逐渐进行引导,并注重学生的基础,不能好高骛远、纸上谈兵,从字词、优美的句子等进行指导和训练,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提高作文能力。

摘要:文章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三上的“习作三”为例,从审题——看图作文的第一步;观察——看图作文的关键;组织素材——看图作文的基础;选择好词佳句——看图作文的重心等四个方面,谈谈指导小学生中年级段的小学生,写好看图作文的几点实践性策略。

关键词:作文,指导策略,审题,观察,素材,好词佳句

参考文献

[1]张娟.小学语文看图作文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4).

篇4:苏教版三上随文练笔设计例谈

一、由此及彼,典型处练仿写

课文的语言规范、优美,一些语句、段落特别富有表现力,也蕴含着表达的规律和艺术,如典型的结构段式、语言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等等。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这些找出来,指导学生由此及彼地进行仿写,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三年级要以仿段为主。如第2课《学会查“无字词典”》的第5自然段,对“骄阳似火”的描述就非常形象生动,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模仿课文的段式写一写“骄阳似火”在“无字词典”里的其他解释。又如第5课《北大荒的秋天》的第4自然段,以“原野热闹非凡”为中心句,不仅写出了北大荒的秋天美在景色,更美在物产丰富。总分结构的段式非常典型,教师可设计让学生围绕“春天的公园非常美丽”模仿写话。再如第16课《石榴》的第3~4自然段,从颜色、样子、味道三个方面描写了石榴的特点,可引导学生观察、品尝自己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尝试运用这样的方法写一写。

2适当地进行修辞手法的模仿练习。如第6课《西湖》中出现了许多比喻句,比喻词可谓丰富多彩——“犹如、仿佛、宛如、像”,在体会了这些比喻句的妙处后,教师可布置学生观察某一处秋景,在描绘这些景物时也用上这些比喻词,使景物更生动形象。又如第15课《小露珠》第2~4自然段写了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赞美小露珠的“闪亮、透明、圆润”,不仅比喻形象,而且“蹦、爬、落”三个动词的使用也准确生动地表现出三种小动物不同的特点,这里可以模仿写一写还有哪些小动物会怎样和小露珠打招呼。

二、奇思妙想,结尾处练续写

有些文章的结尾处写得留有余地、耐人寻味,给学生留有巨大的猜想空间。教师可以紧扣课文中隐含的生动的画面和鲜活的形象,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第8课《蒲公英》的结尾最后写道:“第二年的春天,落在沙漠里的蒲公英种子早已干死;落在湖泊里的种子早已淹死;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他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读到这里,学生都明白了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这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第二年,又到蒲公英的种子要去旅行了,它们的命运又将如何呢?请大家把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看谁编得更有趣、更生动。”又如第18课《小稻秧脱险记》的结尾也可以安排续写练笔:小稻秧遭遇杂草的危害,经喷雾器大夫的帮助脱险后,又遭遇了害虫的侵袭,小稻秧能再次脱险吗?请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三、变虚为实,空白处练补写

很多文本都会留下一些“空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学时,教师可充分抓住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完整,学生通过填补这些“空白”,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第11课《第八次》的第5自然段写道:“他四处奔走,招集被打散的军队,动员人民起来抵抗。”为了深化对布鲁斯“第八次”成功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当时布鲁斯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请写下来。又如第9课《三袋麦子》,当学生读到“小猴呢,他觉得面前的这袋麦子是上等的麦种,便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了地”,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根据土地爷爷的夸奖“你真聪明!真能干”,想一想:小猴是怎样耕地、播种、管理、收获的?让学生详细地说一说当时的情景,并写下来。再如第22课《金子》的第6自然段写彼得留下来种花也只有一句话:“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这对学生感悟“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获得财富”来说,无疑是单薄的,为此可以利用插图,想象彼得是怎样用全部精力来种花的,这里的练笔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

四、改头换面,变角度练改写

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织,重新表达,可以为学生创造练笔的机会,巧妙地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如第19课《航天飞机》是一篇科普童话,作者从普通飞机的视角,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了航天飞机的基本特点和相关知识,学完课文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以第一人称“我”的语气,写一篇航天飞机的自我介绍。又如第7课《拉萨的天空》,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为激发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兴趣,可以让学生试着以“导游”的身份为拉萨写一段导游词。再如第20课《军神》,为了加深对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的理解,可以设计小练笔:如果你是沃克医生,多少年后,你能不能写一段回忆录,介绍当时手术中的情形呢?相信学生练完笔后,会感同身受地对“军神”刘伯承充满敬佩之情。还有第13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课后练习第5题:“默读课文,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为了激发学生说的兴趣,降低坡度,可先进行小练笔:“同学们,现在你就是雷奈克,既是著名的医生,也是了不起的发明家。人们对你发明听诊器的经过很感兴趣,于是,你要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你准备怎样具体介绍这个发明过程呢?请你提前写一段发言稿。”

五、化简为详,凝练处练扩写

一些古诗隽永短小,令人回味无穷,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自己当做诗人,将古诗扩写成现代文。如第3课《古诗两首》中的《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其中“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情景离学生的经验世界并不遥远。本课的练笔,可引导学生对照插图,发挥想象,将自己当成诗人,以第一人称具体描绘出诗人眼中的画面以及诗人当时的真情实感。当然还可以等第23课《每逢佳节倍思亲》学完后,模仿“文包诗”练笔写《山行》。

现代文中一些语言凝练处也可以让学生练习扩写。如第21课《掌声》的第6自然段写道:“后来,小英在给我的来信中说:‘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为领会小英信中说的话,深化对“掌声”意义的感悟,可设计为让学生将这封信扩写完整,详细描述掌声前后小英内心世界的变化。

六、提纲挈领,巧概括练缩写

三年级的课堂上,应该开始进行一些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说话练习。但因为学生刚刚从低年级上来,往往不能一下子抓住关键的“枝干”,概括起来显然不得要领。为了让每个学生“动”起来,有必要先写一写,这样学生手中有“稿”,说起来便有了底气。如第12课《卧薪尝胆》可以与《练习4》的“读读背背”链接起来,让学生练习用8个成语写写这个历史故事,既练习了概括能力,又使成语的积累有了运用的实践。又如第10课《哪吒闹海》是一篇神话故事,课后练习第4题要求“练习讲一讲‘哪吒闹海’的故事,看谁讲得最生动。”为了更好地掌握故事梗概,可以先提供课文中的一些四字词语,让学生练习写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再将各自然段大意连起来便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复述起来便可“拨草寻蛇”。

篇5:苏教版三上练习2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至第6页1-8题,思考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除法计算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逐步积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并能有条理地表达思考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举行一次“人人争上星级榜”的活动。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的同学,都能获得老师奖励的“智慧星”和“守纪星”。大家有信心吗?

二、练习提高

1. 用除法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

谈话:新学期来了,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你看,他们正在教室里认真学习呢。

课件出示:练习一第4题的情境图。

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出示题目:我们班有48位小朋友,分成4组,平均每组多少人?全班一共需要多少张课桌?[48÷4=12(人),48÷2=24(张)] 提问: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交流到第二问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求全班一共需要多少张课桌的。)这两道题分别怎样计算? 2. 用除法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

谈话:我们班的同学心灵手巧,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小组。有的同学正在做飞机模型呢!

课件出示:三组小朋友做飞机模型的场景。(8个同学分成两组做飞机模型,第一组做了34个,第二组做了30个。)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再问: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一个问题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一共做了多少个飞机模型?平均每组做多少个飞机模型?平均每人做多少个飞机模型?)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提问:要知道平均每组做多少个或平均每人做多少个飞机模型,必须先求什么?(必须先求出一共做了多少个飞机模型。)比较:上面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 用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谈话:秋天的郊外风景如画,异常美丽。同学们想不想去游玩呀?(想!)那么,我们一起到车站去乘车吧!课件出示:练习一第5题。

提问: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整理成下面的表格:

老师

学生

汽车辆数

每辆车要坐的人数 学生独立完成,并把解题方法写在答题卡上。反馈:解答上面的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2)课件出示:练习一第6题。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谈话:请同学们独立解答,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3)课件出示:练习一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组织交流(着重让学生说说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4)课件出示:练习一第8题(在原图的基础上标出“每个小篮球35元”)。提问: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每个小足球多少元?每个小足球比每个小篮球便宜多少元?或每个小篮球比每个小足球贵多少元?)谈话:同学们都很爱动脑筋,根据一幅图提出了两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在提出的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解答。学生解答后,组织反馈。(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要求“每个小足球比每个小篮球便宜多少元,要先求出每个小足球的价钱;要求每个小足球的价钱,要先求出3个小足球一共有多少元。)

三、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篇6:苏教版三上练习2教案

双基目标:

1、按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照样子练习写字。

2、朗读背诵儿歌。

3、拼拼读读、画画说说的综合练习。

4、仔细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练习对话。

思维发展目标:

仔细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练习对话。

【训练重点】

1、写字训练。

2、读背训练。

3、学习字词句。

4、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要求。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

图上画了什么地方?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干得怎么样?

(2)认读拼音词。

(3)小结。

2、指导画小手。

(1)出示挂图。思考: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画小手的?画小手需要哪些东西?

(2)指名回答。

(3)小结。

3、指导说小手。

三、练习

第二课时

一、审题

1、指名读题,老师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3、练习

(1)集体书空练习。

(2)学生在书上的田字格中描红、仿影。

(3)学生在田字格中临写。

二、教学第三题

1、指名读第题目。

2、说说题目中有哪些要求。

3、学生借助拼音练读。

4、看图理解儿歌的意思。

5、练习读。

第三课时

一、审题

二、指导

1、指导学生逐幅看图,说说每幅画的意思。

2、指导说话。

(1)小猴是怎样问熊猫借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2)小猴在干什么?小猴是怎样还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的?

三、练习

1、指名回答图旁的问题。

2、将两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说。

四、反馈

1、同桌分角色表演。

2、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3、评议。

4、学生演练。

5、评价小结。

篇7:苏教版三上《认识周长》教案

启东市近海小学 江帼英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二课时。P39-40的例题及相应的“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计算出规则或不规则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教学准备: 树叶、线、尺、课件。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1.同学们,一年一度的昆虫运动会今天开始了,昆虫选手们都在奋力拼搏,一个个都想争取好成绩呢。有一个比赛吸引了老师的注意力,咱们一起去看看。孩子们,你们知道到底哪位赢了吗?为什么?(强调边线和一圈两个词)2.说明:小蚂蚁从这个点出发,沿着树叶面的边线走,又回到了这个起点,这才是走了树叶面边线的一周。

3.明确:树叶面边线的一圈就是一周。(强调:边线、一圈)

二、明确“周长”的含义

1.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描一描

(1)用掌心摸一摸我们坐的课桌的表面。指指说说课桌面边线的一周在哪。(2)拿出数学书,指一指数学书封面边线的一周。比划给同桌看。(3)书桌面、黑板的面边线的一周在哪呢?(4)你能描一描这些图形的的一周吗? 2.明确:树叶面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3.板书课题:认识周长

4.说说刚刚指一指的物体面的周长分别指什么。

三、辨一辨,深化理解“周长”

1.孩子们,让我们回到比赛现场,第二激烈的比赛即将开始了,它们决定再次一决高下。我们继续看比赛。(改变树叶的形状,继续比赛)2.第二场谁赢了?为什么?

2.明确:图形的周长只和外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有关,与图形里面的线段无关。

四、自主动手操作、测量计算周长

1、探索规则图形的周长测量计算的方法

您能指指角的周长么?为什么? 明确: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毛毛虫想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有什么好办法?后面一个图形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探索不规则图形周长测量的方法

想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怎么办呢? 全班交流测量方法后小组合作完成。总结方法:化曲为直。

五、全课小结

篇8:苏教版三上练习2教案

一、汇聚“预习疑问”, 设计“核心问题”, 明确学习方向

学生通过预习, 会在疑难处和新旧知识点链接矛盾的地方产生问题, 如每个同学提一个问题, 全班就会汇聚一串问题, 这些问题有的细小、零碎, 有的笼统, 也有的具有思考性、启发性。这些问题来自于学生认知上的不同理解, 课上一一解答显然效率低下, 而且重点不突出。由此课堂上应对问题加以甄别, 进行分类整合, 进而形成直指本质、涵盖教学重难点、具有高水平的、以探究为主的“核心问题”, 这样, 这些具有思考性、探究性的问题就能让学生迅速明确学习目标, 为学习思考指明方向。

例如, 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 笔者对学生的问题作了如下整理:

学生的问题一般具有共性, 第一个问题有多位学生提出, 其实是一个学习需求的集中求助, 其他几个提问则目的性非常强, 但在教学中不可能分裂开来解决, 于是笔者把它们进行分类整合, 归纳成三个学习的“重点问题”, 以这三个“研究问题”贯穿全课。这三个问题其实就是新课内容的核心, 抓住这三个问题, 学生也就明确了新知的重点, 解决了难点。因此, 课堂上把学生的疑问采用化繁为简的策略进行归纳整理, 变“问题串”为“大问题”, 变“多环节”为“大板块”, 改变原先教师一步一台阶、降低思维难度的一串串小问题的“点状思维”教学方式, 让学生自主探究“核心问题”, 这样充分凸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也给学生创设更多时空去探索、去思考, 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基于“初步认识”, 设计“启发性问题”, 启迪积极思维

通过预习, 学生对新知会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知识重构中会出现模糊、混淆、不全面、不规范的现象。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 不能简单地教给学生一个结论, 而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因此, 教师要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精心设计“启发性”的问题, 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主动地寻找答案。

例如, 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 笔者出示以下情境图:

学生列式后, 设计了如下问题:“你想怎么算呢?能用画图、文字或算式说明吗?”

学生通过自主思考, 呈现了如下多样算法:

上面通过“你想怎么算”这个综合性的问题, 让学生自主思考“分”与“算”的过程。由于学生会分而不会算, 所以学生就根据“问题”中的提醒“可以通过……”来解决“46÷2=”的问题, 以上算法虽然只展现了分的过程, 但其实已经展现了学生由“图—文字—式”思维的数学化过程。随后, 笔者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这么多的分法其实都是先分什么, 再分什么?”“都是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哪种方法你觉得既简洁又包含了全部分的过程, 为什么?”这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对众多分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对竖式计算的算理有了新的认识, 为竖式计算的学习做好了准备。以上的教学展示、分享环节, 不是简单的“说一说, 看一看”, 而是在学生展示自己原始思维的同时, 通过阐述、分析、比较、筛选等智力活动, 围绕多种原始思维展开的深度对话, 完善和提高了个体认识。

所以, 课堂中教师要在“关键处”善于设计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准确把握学习的方向, 让学生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得到充分交流经验、探讨、剖析的机会, 让学习不断深入。

三、依据“学习经验”, 引领“关键问题”, 拓展思维深度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 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和自觉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形成能力, 关键在于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学生通过预习, 对所学内容会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关键问题”上还需要教师的引领, 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有限的时间, 通过对“关键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剖析, 由浅入深,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达到深度的理解。

例如, 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 笔者设计了如下一些问题:

以上的教学通过不断地追问, 不仅让学生懂得如何计算, 而且是对每一步、每一个数都进行了辨析, 明晰了算法, 理解了算理。在此基础上, 笔者继续深入, 又提出:“除法竖式与以往的其他竖式有什么不同点?”让学生对比不同的竖式, 最后归纳总结出:

1.其他竖式都是把要计算的数上下对齐排列, 除法竖式是把除数和被除数写在同一行。

2.其他竖式都是把要计算的数写在上面, 结果写在下面, 除法竖式是把结果写在最上面。

3.其他竖式都是从右向左计算, 即按照个位数、百位数、千位数等由小算到大, 除法竖式却是由最高位算起。

通过对以上“关键问题”的积极讨论和充分说理, 学生对除法竖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不仅从模仿或单纯的计算中解脱出来, 而且学生的思考得到了检查、强化、验证, 零散的思考变得系统化、结构化, 停留在表面的思考通过解释说明、质疑问难得到了深化, 学习逐步走向深入, “数学理解”思想得到体现。

篇9:苏教版三上练习2教案

仔细研究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练习系统,发现教材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

一、练习类型分析

苏教版教材在课后习题安排了三种形式——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

文本研习主要是提供典范性的阅读文本,创设阅读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表达交流阅读的体验感受,提高学生解读文本、鉴赏作品的能力。

问题探讨主要着眼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侧重于发展理性思维,培养批判意识。

活动体验旨在引导学生围绕人文内涵专题和学习要求,结合具体学习材料,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探究,侧重在综合性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可以看出,文本研习指向的是文本,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问题探讨指向的是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理性思维,活动体验则指向的是活动,希望在综合性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

必修三53页文本研习:

1.在《品质》中,作者写格斯拉:“…………”作品中还有类似的描写,请找出来,并分析这些描写与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关系。

2.格斯拉是鞋匠,老王是人力车夫,按世俗的观念,都属于“底层”人物,结合作品,说说两篇作品是把人物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描写的,在他们身上体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必修三69页问题探讨:

文章为什么要用较大的篇幅阐释“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两个概念?作者是怎样清晰地表述这两个概念的?阅读文章,作简要的概括。

必修一29页活动体验:

这是一次虚拟的选择,实际上是作者对自我生命存在意义的追寻。结合你对文本的理解,简要概括作者决定取舍的理由。作者采用叙述心理测验过程的方式表达人生观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我们可以看到,这三种类型都有对文本内容、写作手法的探讨。必修三53页文本研习要求探讨老王和格斯拉的“幸”与“不幸”,分析描写与感情传达的关系;必修三69页问题探讨,要求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了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必修一29 页活动体验要求概括作者取舍的理由——文本研习,分析心理测试过程的叙述方式对表情达意的作用——写作手法。可见,这些练习并没有体现三种练习类型的侧重点。可见,苏教版只是冠以“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不同的名称而已,有名无实。教材编写者应进一步厘清类型、完善其功能。

从内容上来讲,文本研习、问题探讨都是借助一定的问题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或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或者文章的表现手法,只不过问题指向的角度、开放的空间程度不同而已。而从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在文本研习过程中,有鉴赏能力,但也有探究意识的激发;而问题的探讨,固然有探究的意味,也在探究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提升了鉴赏品位、水准。从其功能的角度来分析,三者名称虽然不一,但是最终都培养了学生的各项能力,他们掺杂在一起,难以厘清各自的具体职责。反而不如人教版必修教材的“探究·思考”来得直接明了。

二、“活动体验”分析

如前文所述,“活动体验”的最初目的是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苏教版教材编写的意图在于变革过去的能力训练为主线的接受式学习,此种学习方式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意识,给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热情泼了冷水。活动体验试图改变这一情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入“大语文”的学习环境。如果说原来的语文学习仅限于教材研读、训练,新教材则要求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全程、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新教材观认为,教材不应只是追求对教育经验的完美的预设,而要为师生开展教学活动、进行建构和创造提供广阔的空间。尊重师生对教材的能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是构建开放的、科学的和人性化的教材体系的基本准则。无疑,活动体验开拓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参与热情。

但统合分析五册教材的活动体验,除必修五没有安排外,苏教版从必修一至必修四大概16处,大致可分为以下类型:①研读课文,并能以批注等形式写出感悟、想法;②朗诵课内或课外的现代诗、现代经典散文及唐宋古典诗词等;③听录音,根据录音记录要点,并能讲出自己的想法;④组织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活动,并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访谈、辩驳。

可以看出,苏教版“活动体验”这一选文研习方式的出发点是想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呈现出两方面的目的:一是加深对教材选文的感悟;二是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技巧。应该说这一形式,既体现了对旧教材的革新,又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不仅在于传统的对课文的研习,而且注重与时代需求的结合——强化“听、说”能力的要求。

但就活动形式这一层面而言,苏教版选用的形式仍然是传统的“听、说、读、写”活动,尤其是“听”、“说”这两个方面。因此,苏教版教材的习题系统“活动体验”形式并没有做到所谓的“丰富多样”,也没有真正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或者说只是为了突出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或者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感悟,运用了“听、说、读、写”的各种形式。

王荣生教授将“语文实践”归为三类:①带有自然学习性质的、与语文实践能力具有同一形态的听说读写活动;②对所要培养的语文能力有直接促进作用的、潜藏着特定语文教学内容的实践活动;③语识转化为语感的语文实践。因此,苏教版的“活动体验”习题主要内容就是王荣生教授所说的“语文实践”活动。希望借助这类语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但是,如果拿苏教版的活动体验与高中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比较,我们会发现综合性语文活动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无论是从活动的开展、实施,还是评价,都有学生全程参与,在过程中既有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又有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塑造等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对来说,无论从活动的形式、活动的内容,还是活动的目标,苏教版习题的活动体验类型,则相对单一。

综上所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练习系统设计虽然努力创新,力图改变过去的练习模式,但是并未能达到这一目标,还有需要完善改进之处。语文教师在处理这些练习时应该有所取舍,有所增减,有所创造。

篇10:苏教版三上练习2教案

第一册 练习2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写好铅笔字、读读背背。一年级语文备课主备人:董兵侠课时编号:067 课时目标:

1、按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照样子练习写字。

2、朗读背诵儿歌。

教学进程:

一、审题

1、指名读题,老师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3、练习

(1)集体书空练习。

(2)学生在书上的田字格中描红、仿影。

(3)学生在田字格中临写。

二、教学第三题

1、指名读第题目。

2、说说题目中有哪些要求。

3、学生借助拼音练读。

4、看图理解儿歌的意思

篇11:苏教版三上写字教案(毛笔部分)

教学目标:

1.了解短横与长横的形态,学会其用笔法。2.学习写带有横的汉字“豆、至、大、寺”。3.继续巩固书写姿势与铅笔执笔法。

4.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增强学生学书法的兴趣。教学重点:短横与长横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快慢、轻重、徐疾、提顿等节奏在书写中变化。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上课前,老师要给小朋友表演一个魔术。”

听到这个开场白以后,所有的小朋友,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我身上。

当我把蒙在手上的布揭掉,原来空空如也的手中神奇的出现一叠漂亮的自制的书签时,小朋友们惊讶地张开了小嘴,“哇!”

我知道小朋友们已经被我彻底征服了。

我把其中的一张书签送给坐得最标准的那位小朋友后,说“想不想让老师再来变一点什么?”“要„„”回答是那么响亮,那么同一。

当布被揭掉后,一个月饼盒展现在眼前。

“是月饼吗?”打开,“哦„„”是沙子。

失望写在了小脸上。

“别小看这沙子,它可比月饼珍贵多了。”

我讲起了欧阳修小时候,锥划沙的学习故事。

原来这样啊,这确实珍贵。“谁想来试一试?我要把这个机会给最守纪,最聪明的孩子”孩子们马上坐得端端正正了。

“想知道欧阳修在这个沙盘上写的第一个字吗?”

引入了课题

二、文化体悟,笔法练习

我出示了用王羲之的《初月帖》做背景的田字格,上面写着一个“一”字。

谁来说说这个一是什么形状的?

“长长的„„”

“有点弯,有点翘。”

“两头粗一点,中间细一点”„„„„„„

孩子说得八九不离十。

“想知道它是怎么样写出来的?看老师来写。”边示范,边讲解。“写横就像开飞机,降落——滑行——刹车”,“按一下,稳一点,顿一下”„„

“伸出你的双手,跟老师一起写。”“慢一点,稳一点,再慢一点” “降落——滑行——刹车”,“按一下,稳一点,顿一下”„„

让孩子一遍一遍书空,体会写横划时的轻重、快慢、提顿等节奏的变化。

“老师想检验一下大家把横的轻重、快慢写出来了吗?谁愿意接受这个检验?”举手的不多。

“老师把我的后背留给检验的那位同学,可以写在我的背上。”我蹲下了身子,砰!砰!小手马上就像雨后的春笋了。

“按一下,稳一点,顿一下”„„随着我的口令,孩子的手指在我的背上缓缓的移动,一丝的轻重快慢的变化都那样的清晰,真的是一种奇妙的感觉。

“你想试一试吗?你想试一试吗?谁还想试一试?”“我!我!我!我!”

“好!每个人都有机会,让我们同桌试一试,写一写,可以写背上,也可以写在手心。”

“接下来我们要写一个一字,这可是我们一(4)班的小朋友这一生中写的第一个字,我们一定要郑重,好了,把我们的心先静下来,闭上眼睛。”

“听音乐,跟着老师的口令吸气,呼气„„”

边说便给孩子分发一个田字格的小纸片。

“好,睁开眼,拿起铅笔,认认真真的写下我们的第一个字。”

学生认真地写„„

“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份大礼,我要把我们的第一个字永久的保存下去,把你的字贴在这个田字各的“一”上,用我们小小的一写成一个大大的“一”。”

“每一个小朋友的一是那样的渺小,但是我们二十六个小朋友写成的一就组成了我们班这个温暖强大的集体„„”

三、情趣演绎,触类旁通

“其实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大家想认识他吗?”

拿出了准备好的青蛙玩偶,套在手上。“小青蛙早上吵着闹着要来见我们小朋友„„咦,它怎么哭了?让陈老师来听一听。”我把头俯在青蛙的嘴边,静静地听,小朋友们也竖起了耳朵。

“哦,原来这样啊,还是让小青蛙自己来跟小朋友们说吧!”

“今天早上,我急着想来见大家,不小心摔了一跤,把本来要送给大家的两个字掉在地上,散了一地,现在我把它们东拼西凑在一起,也不知道哪一个是正确的,怎么办呀,呜„„”

“小青蛙谢谢你,别哭了,我们班的小朋友一定能帮你找出正确的那两个字,大家说是不是?”“能!”

我把六个写在田字格里不同的“二”和“三”贴在黑板上。

“哪个小朋友愿意来找一找那两个书法家写的字?”

“我来,我来,我来„„

几个小朋友上来指认,对书法艺术的结体、线条的质量美感都有了初步的映像,也都认得差不多正确。

“其实,书法家写的时候,已经在背后做了暗号,大家来看一看,前面的几个同学说得对不对。”

我把贴着的字揭下来,找出了正确的那两个,重新贴在黑板上,同时送出了礼物。

“找一找,这两个字中出现了一个什么新的笔画?”

“短 横,”

“短横是什么形状的?”„„,书空练习,相互练习„„

“轻-重”,“快-慢”„„

四、指导书写“豆、至、大、寺”

第10课 短横

教学目标:

1.了解短横形态,学会其用笔法。

2、学习短横在字中的运用。

3、继续巩固书写姿势与钢笔执笔法。

4、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增强学生学书法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查坐姿和书写工具准备情况。2.讲书法家故事《欧阳修画沙练字》。

二、复习检查:

复习书写姿势和钢笔执笔法。

三、新授:

1.揭示课题,明确本课任务。2.学习横的写法。(1)认识横的形态。

投影显示短横与长横,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其异同。

短横:劲健,左低右高,由细到粗。

长横:舒展,略呈弧势,由粗到细。(2)学习用笔法。

先引导学生由形态推理出用笔法:

短横:起笔轻,行笔按笔,收笔回锋。行笔速度由快到慢。

接着老师投影示范书写,学生观摩。

然后学生练习,先跟着老师书空练习两遍,再在课本中进行描红临写练习三遍。

师巡回指导。3.练习横的应用。

(1)对例字进行分析:短横在例字中的用笔与空间结构特点。(2)老师投影示范书写难写的例字:。(3)学生练习。

老师巡回指导。

(四)讲评:

1.投影展示典型佳作与病例,先由学生点评,再师作小结。2.每位学生自评。

(五)小结:

1.短横的形态与用笔法。

2.表扬书写中表现出色(写法掌握得好及学得用心)的同学,激励其他学生上进。

第11课 垂露竖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使学生学会垂露竖及字的写法。

2.认识目标:通过观察垂露竖的形态特征及带有这种竖的字的构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模仿能力。

3.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及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学生对书法运笔之美和结构之美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达标证书”

2、上节课,咱们学习了横的写法,也认识了几种不同形态的横。其实,竖也有不同的形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和学习一种竖。

二、新授

1.垂露竖的认识。

〈1〉出示垂露竖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外形。(可用投影也可用放大的卡片)提问:从外形上你们发现了什么? 〈2〉教师小结并板书课题。

竖的尾部象垂着的露珠的竖,叫垂露竖。2.写垂露竖。

〈1〉老师示范书写,让学生仔细观察垂露竖的写法。提问:从写法上和老师的运笔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后领会书写的要领。

教师小结:书写垂露竖时,是逆锋起笔、顿笔、中锋行笔,就是在收笔处如同学们所说不一样。大家通过通过练习来体会一下。〈3〉学生试写两遍。

在学生练习写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如书写垂露竖时,上下两头不能过于夸张写的太粗。要做到行笔流畅,笔画匀称,美观。

3、字的写法。

〈1〉出示要描写的字:环、件、倍、佳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读贴,然后讨论写这些字时要注意的地方。提出书写起来有困难的字集体学习。

〈2〉汇报质疑,根据学生所提问题确定重点突破内容。

根据学生需要,教师范写指导。〈3〉学生练习,老师巡视。

(让学生自由选择两个字练习,教师个别辅导,提醒双姿)〈4〉作业点评:选取优秀作业和典型缺陷的作业各一。

三、课堂练习。(听音乐练习)

1.继续写完本课的字。要求:要先观察,认真读贴弄清字的各笔各画分别在米字格中什么位置上及笔画的粗细,再动笔描写。2.教师巡视,提醒双姿,指导书写。3.小组互评。

四、自我评价共同提高。

1.谁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展示一下,让大家为你提一些宝贵的意见? 2.展示优秀作业,由学生点评

五、课外作业

在家每天把这四个字写一遍。

第12课 悬针竖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使学生学会垂露竖和悬针竖及带有这两种竖的字的写法。

2.认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垂露竖和悬针竖的形态特征及带有这两种竖的字的构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模仿能力。

3.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及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学生对书法运笔之美和结构之美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达标证书”

2、上节课,咱们学习了垂露竖的写法,其实,竖也有不同的形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悬针竖。

二、新授

1.悬针竖的认识。

〈1〉出示悬针竖让学生仔细观察外形。(可用投影也可用放大的卡片)提问:从外形上你们发现了什么? 〈2〉教师小结并板书课题。

竖的尾部尖尖的象缝衣针的竖,叫悬针竖。2.写悬针竖。

〈1〉老师示范书写,让学生仔细观察悬针竖的写法。提问:从写法上和老师的运笔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后领会书写的要领。

教师小结:书写悬针竖时,是逆锋起笔、顿笔、中锋行笔,就是在收笔处如同学们所说不一样。大家通过通过练习来体会一下。〈3〉学生试写两遍。

在学生练习写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书写悬针竖时,尾部出锋不要太急,行笔与收笔之间要过度自然。总之,要做到行笔流畅,笔画匀称,美观。3.字的写法。

〈1〉出示要描写的字:干、降、即、抖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读贴,然后讨论写这些字时要注意的地方。提出书写起来有困难的字集体学习。

〈2〉汇报质疑,根据学生所提问题确定重点突破内容。

根据学生需要,教师范写指导。〈3〉学生练习,老师巡视。

(让学生自由选择两个字练习,教师个别辅导,提醒双姿)〈4〉作业点评:选取优秀作业和典型缺陷的作业各一。

三、课堂练习。(听音乐练习)

1、继续写完本课的字。要求:要先观察,认真读贴弄清字的各笔各画分别在米字格中什么位置上及笔画的粗细,再动笔描写。

2、教师巡视,提醒双姿,指导书写。

3、小组互评。

四、自我评价共同提高。

1、谁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展示一下,让大家为你提一些宝贵的意见?

2、展示优秀作业,由学生点评

五、课外作业

在家每天把这四个字写一遍。

第13课 撇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指导掌握“撇”的不同写法以及撇在字中的间架结构安排,使学生写得更加匀称美观。

2.让学生在写字过程中,感受文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3.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撇”的运笔过程,指导含“撇”字的结构安排。教学过程:

一、欣赏作品,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想看吗?出示钢笔书法作品欣赏,背景音乐《渔舟唱晚》。

2.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3.同学们说出了老师的心声,我也希望自己能写出这样漂亮的字来,那要怎么样做才能把字写好要呢?复习写字姿势。

头正身直两脚平,身离桌子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长,笔杆微微向后斜。拇指不能盖食指,两肘平放一条线。本子放在正中间,左手按本右手写。

二、学习新笔画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汉字是由一些基本笔画组成的,要想把字写好,练好基本笔画是基础。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个新笔画。它呀,特别调皮,经常变着样子让大家搞错!想知道它是谁吗?它呀,就是撇!(板书:撇)

2.出示带有撇的生字:同学们,你能从这些字中找到今天的主角吗? 丢、爬、派、诉、质、季、乎、尤

3.找到这些撇后,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撇,你有什么发现?

其实,撇还有很多兄弟,而这两个撇只是其中的两个。它们虽然长得很像,但他们的名字可不一样,一个叫平撇,一个叫竖撇。

撇是斜的,斜是美的,斜是有动感的。这使我想起“风吹着杨柳„„”和“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在这美丽的景色中,给我们无限的遐想。那撇从左上往左下运动形成的极富动感的线条,不就是杨柳,不就是小船吗?

4.那怎样把撇写好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让我们先来看看平撇的写法。5.学习习近平撇及“丢”字

(1)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一边写一边讲解书写要领:我们在写这个笔画的时候要注意:平撇,平撇,顾名思义,就是要写得平一点。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把它写得平而短,撇出的时候要快、要有力度。注意起笔、运笔和收笔。(教师再次范写,可以边写边说,边喊口令:

1、2。强调一个顿笔。)

(2)请同学们举起你们的手来和老师一起写一写。(书空)(3)下面请大家在作业纸上自己描一描,写一写。

(4)要把一个字写好,光把一个笔画写好够不够?是的,我们要把它放到一个字当中去,和整个字融为一体,并且写好其他笔画才行。那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来写一写呢?好,我们来试试!

(5)出示:丢 A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丢”:第一笔为平撇,写得短而平。上部书写时注意笔画间布白均匀,横画上横长下横短。下部撇折的撇起笔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要写得稍长一点。B师根据学生发言随即范写。C学生自由书写。

D教师展示学生作品,并和学生一起来评一评。

6.我们学会了平撇的写法,那竖撇对我们来说就简单多了!不信,我们一起去看看。(1)竖撇和平撇从名字上我们就能知道它们的一点区别。竖撇,顾名思义,就是要先竖再撇的,中间有一个竖的过程。

(2)师范写竖撇,问:你还能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平撇书写时要快一点,而竖撇在书写时要慢一点。如果说平撇是需要两步就能写好的话,竖撇需要几步呢?3步,喊口令:1、2、3。(3)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自己写一写。

(4)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学习能力非常强。看来,老师要拿一个难一点的字考考大家了!看看,这下哪些同学学得最快,写得最好!(5)出示:“爬”

A请你仔细观察,找到“爬”字中的撇,再仔细看看,应该怎么写这个字?

B说一说:第一笔为平撇,写得短而平;第二撇为竖撇,长而取弧势;第四笔捺要写得长一些。右边的“巴”写得小一点,竖弯钩的弯钩不要写得太长。C教师边说要领边范写。然后学生自己写一写 D教师展示学生作品,并和学生一起来评一评。

三、自己练练

1.同学们,刚才你们写得真认真!值得表扬!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写字比赛好不好?看看谁写得最认真,字写得最漂亮!不过,在写之前小博士要提醒一下你们,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2.学生一起读小博士信箱的内容。3.学生练习

4.写好之后,自己评一评,在自己认为好的字的右下方打上小五角星。出示评价要求:

(1)字有没写正确?(2)字写得是否整洁?

(3)笔画中的撇写得怎么样?(4)其他笔画写得好不好?

(5)整个字的间架结构是否合理?(6)整体感觉怎么样?

四、读故事,谈收获

1.看到大家写得这么认真,写得这么好。但是,同学们,要真正写好字靠一时的努力,够吗?我想读了这个故事或许对你们有所启发。

2.读故事,谈体会。读了这个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收获呢?

3.是啊,这些书法家们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虽然同学们不一定都能成为书法家,但是只要我们认真练习,持之以恒,一定会写出一手漂亮的好字。同学们对自己有信心吗?

4.同学们,老师就把这八个字送给大家。让我们大声把它读出来:认真练习,持之以恒。

第14课 长撇平撇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认识“撇”的2种不同形态,能根据笔画形态说出它们的笔画名称。2.通过例字的书写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撇”的2种笔法,能把“周、月、册、新、升、和、手”写得正确、端正。教学准备:书写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竖”的两种写法,在田字格内书写“

十、上、土”。

二、认识“撇”

1.出示2种”撇”,让学生仔细观察他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同时引出课题。2.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撇”。“撇”的笔法变化较多,根据行笔方向、笔画长度或弯度不同,有“平撇”、“竖撇”、“短撇”、“长撇”之分。让学生给这些撇分别找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特点的名称,并说说理由。“平撇”:短而稍平。

“竖撇”:起笔时取“竖”的笔法,然后缓缓向左下方撇出,弯度要自然。“短撇”:也称“斜撇”,起笔后向左下方出锋,根据不同的字略有长短。“长撇”:长度和弯度要根据字形结构需要而定。

3.书写指导。先让学生试写一遍各种撇,想想该怎样写好各种撇画,书写时应注意些什么。(无论哪种形态的“撇”,书写时起笔都要重顿,收笔出锋要稍快而有力,才能写出锋尖。)范写,让学生说说每一撇的起笔和收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

4.例字指导:(仔细观察每个笔画的书写位置。)

⑴“千”:写法同前课“干”字,只是第一笔用“平撇”,第三笔“竖”用“悬针竖”。⑵“升”:第一笔“平撇”的位置在左上格,起笔靠近竖中线;第二笔“长横”在横中线上;第三笔“竖撇”从“平撇”中心起笔,先取“竖”的写法,行笔穿过长横逐渐向左弯,缓缓撇出;第四笔“悬针竖”要写得停而直,起笔略高于“平撇”,收笔出锋略低于“竖撇”。

⑶“生”:短撇在左上格起笔,撇尖穿过横中线;三横间隔要均匀。

⑷“左”:横长,在上半格居中;“长撇”于竖中线起笔;短竖靠近竖中线且略斜。(采用换笔画的----长撇换竖撇,进行为人谦让教育。)

三、学生书写

教师强调书写笔顺要对,少用橡皮擦,最好不用也能把字写好,以让他们早日养成习惯

第15课 点

教学目标:

1.了解点有左点、右点、长点之分点的写法。

2.比较三种点的形态特点及用笔方法的不同点的写法。3.学习书写这三种点及带有“点”笔的几个字。教学重点:

1.点的写法比较左点、右点、长点的形态特点及用笔方法。2.学习书写带有“点”笔的几个字,注意运笔方法及间架结构。教学准备:笔、墨、纸、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学生欣赏几幅书法作品,点的写法激发学习软笔书法的兴趣。表扬前几节课中表现认真的同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今天呀我们学习“点”的写法,看看哪些同学的点写得最漂亮。3.板书课题

4.现在我们先来比比谁的“双姿”最正确。检查学生的执笔姿势和坐姿。

二、学习“点”的写法 1.出示三种点,它们是一家三兄弟,长得很相象。请你仔细来观察,怎样才能分得清?

学生观察后说不同:左点、右点和长点 2.师教写“左点”

(1)师边范写边强调要点:起笔露锋,行笔笔锋偏左,边行边按,收笔藏锋。

(2)生再随师一起练写

(3)小组评议

(4)师评:左点注意不要写成“粗头”

(5)生再练写

3.同样方法教学生学写“右点和长点”

(1)小组内交流

(2)集体交流、评议

(3)注意长点用笔方法与右点相同,只是形态较长

三、毛笔字书写指导

1.小黑板出示:念、六、净、心 2.仔细观察,看谁的眼睛亮!

(1)这几个字都有点,分别是什么点呢?

(2)请生回答

3.师范写,生观察师的运笔方法。注意左点不要写成粗头

4、生练写 5.评议

6.出示“点”字

(1)这个字由几个点组成?分别是什么点?

(2)生观察后回答

(3)师范写

(4)生练习写

(5)评议:最后一笔右点不要写成“凹腹”;左边三点的大小要有变化 7.生练习书写其它几个字 8.讲评

第16课 提 教学目的:

1.了解提有斜提及平提两种。

2.学习斜提和平提的用笔方法,体会不同。3.练习书写带有提笔的几个字。教学重点:

1.了解斜提、平提的形态特点。

2.通过练习体会斜提、平提运笔的不同。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笔、墨、纸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小结上节课的学习情况,复习点的写法 2. 检查学生握笔姿势及坐姿。3. 板书课题:提的写法。

4. 学生自学,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了解提的基本形态,学写“提”

1. 出示小黑板,看看这两种提笔有何不同? 2. 认识斜提和平提,体会各自形态特点。3. 师范写“斜提” 4. 生说说运笔特点,5. 师领生写,边写边说要点。评议。6. 同样方法学习习近平提的写法

7. 评议学生作品,注意平提运笔与斜提的不同。8. 指名上台写,集体评议。

三、生练写

四、互相评议

五、毛笔字书写指导 1. 带有“斜提”的字。

出示小黑板:泊、壮、持、城

(1)观察这几个字的共同特点:都带有“斜提”(2)师范写,生观察师的运笔方法(3)生练写。

(4)集体评议:运笔方法、间架结构。(5)同样方法生练写 2. 带有“平提”的字。

(1)出示小黑板:站 妇 红 珠 驼(2)用同样的方法练写这几个字(3)评议:运笔方法、间架结构。

上一篇:高三期中考试后的反思作文下一篇:用风雨无阻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