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2024-04-27

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通用13篇)

篇1: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2014年中学教师地理试讲:《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一)开场白(略)

(二)教材简介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是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陆地环境》中的内容。本单元是自然地理知识最为集中、涉及面最广的一个单元;而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陆地环境的组成要素--岩石、地貌、陆地水、生物、土壤以及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后而编排的,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从课时容量考虑,教材有选择地讲述了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四种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灾害本身的基本知识、危害、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以及地质灾害的防御等内容。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及其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的密切程度;特点之二,是从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注重阐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这与全书以阐明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为主线是相吻合的。

(三)理出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知识目标:了解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害,以及进行监测防御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1、培养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分析知识点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

3、培养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德育目标: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地质灾害的发生

(四)点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如果能抓住各种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也就把握了地质灾害知识点的要领。所以在本节的教学中,要把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和造成的危害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对各种地质灾害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习的主体--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地质灾害的一般规律。

地质灾害就其个体而言,有着偶然性和地域性的限制,但从总体上看,它们之间以及与其他自然因素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教材以动态和联系的观点分析了地质灾害三方面的关联性,学生在学习中普遍会感到有些困难。因此,对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分析成为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时要密切联系旧有的知识,引导学生利用视频和图片,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当成巩固和加深对旧有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的过程,当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从而全面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五)优化出教学方法和手段

我们的学生基本上都没有经历和目睹各种地质灾害发生过程,虽然他们可以从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上获得有关资料、信息,但仍然有欠完整和系统。由于条件所限,传统教学也只能以小量的图片和资料可以辅助讲述,学生对各种地质灾害的感受比较平淡和肤浅的。我们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地质灾害现场观察、体验后进行教学。但在网络环境下,充分的收集资料、信息,采用多媒体演示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上述的不足,强化对学生的感受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通过视频素材和各种图片资料使学生观察到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等特点,运用类比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结构,指导学生讨论各种地质灾害的一般规律,归纳

出地质灾害的相关性,使学生全面理解教材,进而提高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御重要性的认识。因此,这节课可采用综合运用视频演示、讲授、自学、讨论并辅以电教手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应加强师生间的双向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由于本节内容中,要研究的地理要素较多,教学容量大,教师要注意控制教学进度,以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篇2: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了解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了解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2.使学生认识地质灾害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提高减灾防灾意识,增强学生临灾应变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1.地震、火山的成因;2.泥石流、滑坡的形成。

难点:地震、火山与内力作用的关系。

【引入新课】

1.陆地自然资源有哪些特点?

2.针对这些特点,人类应当怎样利用陆地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但是大自然也会给人类带来许多不利影响,甚至是灾难。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气象灾害,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讲授新课】

1.常见的自然灾害

引导学生讨论:你知道哪些自然灾害?能对这些自然灾害分类吗?

2.地震

(1)引导学生读图4.53,了解地震构造,知道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震级、烈度等概念

(2)震级:表明地震的.级别

微震:<3级

有感地震:3~5级

破坏性地震:>5级

(3)地震的危害和影响

介绍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

(4)地震的分布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3.火山喷发

(1)引导学生读图,了解火山的构造。

(2)火山分类: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3)火山的危害:庞贝古城的湮没、1991年6月皮纳图博火山的喷发。

4.滑坡和泥石流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概念。

(2)危害

指导学生读图,了解滑坡和泥石流可能造成的危害。

(3)教师归纳小结

相同点:①主要发生在山地地区

②主要是重力作用形成

③人类活动可诱发其发生

④破坏力极强

不同点:①运动物质体积大小不同

②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

5.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1)成因上的关联性

如川、滇、黔边地区

(2)成灾上的关联性

如陕西华县大地震伤亡83万人,原因在于疫病蔓延,“千村薜苈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3)人类活动的影响

如长江大水由于降水集中且很大,也与长江上中游的水土流失有关,这也是该地区近年来泥石流、滑坡多发的原因。

6.地质灾害的防御

(1)加强地质灾害的防御,建立灾情预测系统

(2)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篇3: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1 2005—2014年平江县主要气象灾害分析

2005—2014年期间平江县的主要气象灾害为暴雨洪涝、大风冰雹、干旱。暴雨洪涝出现的频率极高, 过去10年就出现了12次, 其中2014年出现4次。大风冰雹共出现6次, 从2008年开始变得较为频繁。干旱出现4次, 从2007年开始很有规律地隔1年出现1次。暴雨洪涝出现的次数最多, 其次是大风冰雹, 可见这2种气象灾害是未来防御的重点, 尤其是大风冰雹作为极端性恶劣天气, 具有突发性强且破坏性大等特点。

2 平江县气象灾害致地质灾害现状分析

2.1 地质灾害的类型

平江县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有河流淤积与堤岩变形坍塌、滑坡崩塌与失稳斜坡、水利设施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灾害、交通干线地质灾害等。

2.2 地质灾害的特征

滑坡、崩塌、失稳斜坡主要分布在岗地—低山丘陵地区, 海拔主要在100~500 m。其主要由碎石土质组成。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与地层的构造、岩性等有紧密的关系, 主要的岩性为板岩, 其次是强烈风化花岗岩。如加义焕新村于2008年发生的地质灾害为风化的花岗岩体。一般在雨季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增大, 其发生与降水规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平江县在2009年发生了多次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 对居民的财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其间全县发生大范围的暴雨, 其中27个站点的降水量超过50 mm, 9个站点的降水量超过80 mm。

2.3 地质灾害形成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一是滑坡受到地貌、斜坡角度、地形等的影响。平江县境内中低山区不仅山高, 而且陡峭, 斜坡的稳定性差, 易发生地质灾害 (滑坡等) 。据统计, 在坡度为30~75°的斜坡上, 容易发生崩塌等灾害, 在汨罗江流域的两岸地区, 一旦发生洪水, 崩岸的可能性极高。二是一般粉砂质板岩、砂质板岩等岩性的岩石宜风化, 地质灾害容易发生。平江县三墩乡、梅仙镇等地为花岗岩, 滑坡等地质灾害极易发生。三是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外部条件为降水。当降水量过大, 将土壤渗透时, 可显著地增加土壤的比重, 进而降低土壤的结合力, 在此种情况下, 发生滑坡的几率就大大增加。因此, 在每年的雨季, 平江县的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3 平江县地质灾害的防御对策

3.1 建立灾害预警发布体系

建议地方政府、县应急管理办公室成立突发性公共事件预警中心, 建立“县级国家突发性公共事件预警平台”, 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应急协作机制, 并配备3~5名地方编制人员, 确保预警发布、防灾救灾工作的正常开展。推进各部门基层防灾减灾信息发布手段的整合共享, 因地制宜, 综合运用大喇叭和电子显示屏、气象信息服务站, 广播电视、手机、网络、气象信息公告栏以及锣、鼓等多种方式, 建立全县常驻人口和流动人口全覆盖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网络, 消除预警信息发布盲区, 确保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畅通, 实现灾害预警信息覆盖率100%[1,2]。

3.2 加大灾害监测体系的建设

建议政府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 形成一套有效的气象灾害防灾减灾体系, 加强重点建设项目的气象灾害评估、气候可行性论证, 尽最大程度地降低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3,4,5]。

3.2.1 加强地面监测网络的建设。

平江县气象局在主要乡镇、重要水库堤坝、山洪地质灾害易发点和防汛关键地段建立42个区域气象站 (包括1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的地面观测网) , 组成了一张空间密度达到8 km×8 km的地面监测网, 区域站每10 min上传1次数据, 与常规方式相比, 时间、空间优势明显提高。

3.2.2 加强空间监测网络的建设。

目前, 岳阳多普勒雷达与长沙、常德的多普勒雷达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共同构成岳阳地区天气监测预警的铁三角。地面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与多普勒雷达资料相结合, 可准确推断灾害向天气的落区、移向和强度, 能为防灾减灾提供气象预警和决策服务[6,7,8]。但由于平江福寿山、幕阜山对雷达回波的阻挡, 造成雷达监测存在盲区, 建议在县域内挑选合适的山地, 建设小型多普勒雷达站, 做补充监测, 实现气象预报预警精细化到乡镇, 提高短临预准确率。

3.2.3 加强重点地区的实景监测。

在旅游景点、沿公路建设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实景监测仪、能见度仪, 通过实时数据的采集, 分析, 开展客观、定量化数值天气预报业务, 对平江县境内及周边大气环境状态进行高时空、高密度的实时监测, 有效提高旅游景区气象预报预警的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 为旅游景区提供及时、高效的气象保障服务, 同时为平江县的经济社会及民众生活提供更多的气象保障服务。

3.3 加强灾害信息报送工作

针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 县防汛指挥部、县民政局和其他县直有关部门及各乡镇应加强沟通协调, 同时建议县政府确定一家灾害信息报送总牵头单位, 确保信息资源共享和上报数据统一。要求乡镇在上报灾情时做到及时、准确, 并同时向县委县政府总值班室、县防汛指挥部、县民政局、县气象局上报灾情。

3.4 政府加大危房改造工作力度

不分农户对象类别, 将农村土木结构房屋改造全部列入危房改造补助范围, 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 将农村危房改造完毕, 全面提高农村群众住房的抗灾能力。同时, 要求各乡镇对已参加危房改造的原有危旧房, 按照规定进行拆除。

3.5 政府加大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进一步加快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鼓励支持农民参加农作物保险, 提高农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和抗御灾害的能力, 尽可能地减少灾害损失。

参考文献

[1]张秀民.浅论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 2012 (24) :23.

[2]田苹, 叶泓麟.浅析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 2015 (18) :198.

[3]戴清明, 吕爱钦, 何维君, 等.洞庭湖区油菜主要气象灾害发生规律与减灾避灾对策[J].作物研究, 2006 (1) :60-63.

[4]辛吉武, 许向春.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J].灾害学, 2007 (3) :85-89.

[5]郭进修, 李泽椿.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J].灾害学, 2005 (4) :106-110.

[6]彭春瑞, 刘小林, 李名迪, 等.江西水稻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 2005 (4) :127-130.

[7]刘玲, 沙奕卓, 白月明.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区域分布与减灾对策[J].自然灾害学报, 2003 (2) :92-97.

篇4:区域地质灾害调查与防御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震;矿山灾害;防御

地质灾害伴随着人类和自然环境成为了众多灾害的一种,它有着分布广、危害大的特点。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下面我们可以来看看这些年来各地方的地质灾害。

地震:08年,是中国多灾的一年,家喻户晓的汶川地震,除了深深的痛惜,还有祝愿,祝愿一切会变得更好。四川,为什么如此多的破坏性巨大的地震?中国地质调查局初步监测和评价认定,汶川地震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的,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它发生在地壳脆弱区——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到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余震强度也不甘示弱,断裂带在挤压力的作用下,由南向北东逆冲运动。14年的8月5日,又是一个举国悲痛的日子。云南鲁甸已致108.84万人受灾,589人死亡。震中复杂的地形,山高谷深、陡峭险峻、山体破碎、余震不断。地震造成了严重的崩塌、滑坡、及大量的地质灾害隐患换,甚至在局部形成了堰塞湖。可知:地质灾害不可能是独一无二存在的,一种灾害的发生常常伴随着另一种灾害的出现,甚至更多。因此,他所带来的灾难无法衡量。

矿山地质灾害:顾名思义,矿山地质灾害肯定是由矿产开采引起的。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矿物的需求,但没有节制的迅猛发展的矿山会因为追求于经济而疏忽了矿山的合理管理。大多没有环保措施,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的落后,这样的话,矿产地质灾害将会随时发生。造成不可挽回的人员伤害和损失。地震,是用震级来判断地震的强度。区别于地震,矿山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最主要的是可以分为突发性的和缓发型的。不可预知的,强度大的如瓦斯爆炸,岩爆等,我们一般被认为是突发性的。如地下水位的改变引起的灾害。通常是矿坑突然涌水造成的。采矿过程中是无法估计这种水的渗透量有多大的因为这种情况的发生大多是突发性的以及规模比较大。所以,大量的地下水的涌入造成严重的人员受灾情况。伴随着这种灾害引发的另一种灾害如果发生将带来毁坏性的打击,如果,溶洞里面蓄水,附带的泥沙和碎岩将会被一起随水涌入坑内,造成的后果将是坑内被泥沙掩埋,人员和机器逃不出沙子的覆盖。还一种情况叫坑内岩爆,这是由矿坑周边的岩石在受到强大的挤压后被压缩,待到出现自由面时,岩石内部的压力骤然释放,岩石大量破裂向周围喷射和爆散小碎块。这样的灾害给矿山和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瓦斯爆炸想必是最严重的,常发生在煤矿,由于通风性能的不好,瓦斯气体的积聚到了一定的程度,将会爆炸。财产到是其次,人员的伤亡将会是无法挽回的生命。

至于缓发型的,通常,一些地面塌陷的现象更为常见,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发生的。地面塌陷将导致某些建筑物的毁坏,建筑物的倒塌。间接的还可能引起大气降水以至于地表水流入坑内,造成不必要的淹井事故。另一种缓慢型的无非是矿山灾害引起的环境的污染。如采矿时期产生的有害气体,未经处理将其排放,其产生的危害是江河海流的水域被污染,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其次,还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盐渍化。

就像上面提及的一样,没有哪一种地质灾害的单独存在的,当然,采矿也会引发地震,也将引发泥石流,等等,所以,如何去防御将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关于地震,相关部门做好地震的监测预报,这是最重要的。灾前的预防所收到的成效将会大大减少灾后的人员和经济的损失。加强灾害管理,总结古今中外的防震减灾的经验,可以在建筑方面多下些功夫。研究最佳的特殊的防震结构,避免不利的建筑地。政府应加大力度宣传防震的知识,唤醒广大民众;教育部门从小学生开始宣传,真正做到当灾难来临时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尽可能的减少人员的损失。关于矿山,我们可以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为了避免当地的岩土体变形带来的灾害,我们可以在采矿前做专门的地质勘察。对于之前已经引起过的灾害点,我们需做好预防和加固工作。边坡坡度的设计,做挡墙稳固边坡。对于地下水的情况,可以做好下水道的排水設计。对于开采过程中形成的弃渣,一定严禁随意乱抛,必须统一堆放至开采线以外的区域,或许,还可以合理利用,如做成园林景观中的假山碎石。同时。可以植树还林,规划矿山的复垦工作,在经过处理后的弃渣场上敷上表土再恢复植被,有利于根治水土流失的情况,以及地表岩体的保护。通过上述地质环境的恢复工作,相信,防患于未然总是没有错的。

篇5:赣州市山洪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浅谈

赣州市山洪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浅谈

作者:陈颖 陈观发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23期

摘 要:分析了赣州市山洪地质灾害发生特点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了防御山洪地质灾害六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山洪地质灾害 特点 防御措施 赣州市

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8(b)-0252-01

每年汛期都是赣州市山洪地质灾害泛滥成灾的集中时期。本文所指的山洪地质灾害是指山洪灾害和地质灾害的统称,它是由局部暴雨和短时强降水所引发的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和局部暴雨和短时强降水所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现象,它具有突发性强、点多面广、成灾迅速、破坏力大等特点,往往导致房屋倒塌,田地、道路、桥梁等被冲毁,造成人员伤亡等。给赣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赣州市山洪地质灾害的频发多发,既有天气气候方面的原因,也有地质地形地貌方面的原因,还有些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赣州市是典型的山区丘陵地区,整个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南高于北,四周高山环绕,中部丘陵起伏,小盆地散布,河流汇聚。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受河源—— 邵武地震带影响,地质环境条件“先天不足”。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使得全市4-6月的降水占全年降水的一半,而且暴雨和短时强降水相当集中。再加上依山切坡建房和傍水而居的传统习俗。使赣州市成为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地区。山洪地质灾害已经成为赣州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防汛减灾中的突出问题。赣州市山洪地质灾害的防御从大的方面来说有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两种。就非工程性措施而言,目前有效的办法是提前预警预报,及时赢得时间躲灾避灾,将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尽最大可能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山洪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及时传递到乡村,直达千家万户。

因为从暴雨和短时强降水开始到形成山洪,再到诱发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虽然时间短,但还是有一段时间差。利用这个时间差,受威胁群众就能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从而赢得生机。

因此,赣州市山洪地质灾害的防御首先就是要加强对暴雨和短时强降水的预测预报工作。赣州市从2005年开始就成立了由防汛、气象、水文、矿管等部门组成的赣州市气象、水文—地质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及时制作发布全市气象—地质灾害预警信息,这对减轻全市山洪地质灾害的损失减少人员伤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暴雨和短时强降水预测预报的时效和精度。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其次,就是要将山洪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信息迅速传递到乡村,直达千家万户。

一是要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建立手机短信预警系统。当预报某地即将发生暴雨和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时,就要通过手机短信预警系统,向当地山洪地质灾害防御责任人群发预警短信,由责任人提前组织群众转移。二是运用传统的鸣铜锣、高音喇叭喊话等报警方法,解决预警信息传输“最后一公里”问题,由村、组责任人及时通知群众转移。

第三,要建立以行政首长责任制为核心的防灾责任制。

实行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领导包组以及联户防范责任制和部门分工负责制,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指挥体系。要落实一名县级领导、一名部门负责人、一名乡镇领导、一名村干部、一名看守人员“五个一”的较为完善的基层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体系,还要建立县、乡、村应急联动机制,为防灾抗灾工作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第四,要加强山洪地质灾害及防御宣传工作,提高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近年来,尽管全市上下加大了山洪地质灾害和防御知识的宣传力度,发放了明白卡,建立了联户防范责任制,但仍有不少群众防灾意识淡薄,缺乏灾患意识和避灾常识,对防御措施和灾害延时性重视不够,存在麻痹和疏忽。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灾害的危险性,形成原因、日常防范和自救措施等方面的宣传,收集历史灾害、当地灾害典型范例等并制作影像、图片类通俗易懂的宣传警示资料,对重点灾害点的群众进行科普宣传,提高群众的灾害意识、危机意识、增强群众的避灾和自救能力。

第五,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建立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民建房审批否决制。

篇6: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说明中国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分布和造成的危害

2、理解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形成的原因

3、学会运用地图来说明灾害的分布状况。

过程与方法:利用中国主要地震带图、中国泥石流多发区图,中国滑坡易发区图了解我们国 家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的分布,结合相关相关资料了解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的危害。最后发挥空间分析能力将地震灾害多发区分析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这些突发性的灾害发生的地点都位于哪里,以便今后生活中做好预防,也了解我国灾害分布的基本国情。

教学重点: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与危害

教学难点:灾害分布规律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读图分析法 列表比较法

教具准备:中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 中国泥石流多发区的分布图 中国滑坡易发区分布图

教学过程:

导入:“泥石流来了,如何自救”

( 4 等高线地形图,实线表示泥石流路线,分析,若有人正

( 处于一时发生泥石流,他逃生的路线应该选择那一条?

(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主要的地震与地质灾害及分布

板书: 我国地震与地质灾害

一、地震的分布于危害

师:(复习)什么是地震?产生原因?震级与烈度?世界上主要的地震分布带在?思考这些地震带与我们国家的关系是?

总结:世界两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而我们国家西南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东部沿海地区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影响范围之内,所以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

师:阅读课本相关介绍

师:读图“中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分析总结我国地震活动的分布?

板书:

分布:1、东南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2、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如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

3、西南青藏高原与四川、云南(属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4、西北陕、甘、宁和新疆地区(如1920年的海原地震)

师:了解地震造成的危害,阅读“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的几次强震”来理解。

总结:人员的死亡,财产的损失,自然资源与地表环境的破坏

师:(转折)地质灾害除了地震灾害还有?下面来学习一下泥石流灾害,

篇7: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知识

一、山洪及山洪灾害的基本概念

洪水是河流、湖泊、海洋等一些地方,在较短的时间内水体突然增大,造成水位上涨,淹没平时不被水淹没的地方的现象,常威胁到有关地方安全或导致淹没灾害。洪水一般包括江河洪水、海滨河口的风暴潮洪水、山洪、凌汛等。我县主要以暴雨洪水为主。天气的变化是造成暴雨,进而引发洪水的直接原因。洪水的变化具有周期性和随机性。洪水发生的周期性是由气候的四季循环所决定的,洪水发生的随机性因气候的多变而变。洪水发生的时间、地点、量级常难以准确预知。

山洪是指山丘区小流域由降雨引起的具有突发性、暴涨暴落的地表径流。按其成因,山洪可分为暴雨型山洪,溃水型山洪(拦洪设施),融雪型山洪,冰川融化型山洪。我县主要是前两种。

山洪灾害是指由降雨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及由山洪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

二、山洪灾害的基本特征

1、季节性强,频率高。山洪灾害主要集中在汛期,尤其主汛期更是山洪灾害的多发期。据统计,全国汛期发生的山洪灾害达到全年山洪灾害的80%以上。

2、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山洪主要发生于山区、丘陵区、岗地区,特别是位于暴雨中心的地区,暴雨时极易形成具有冲击力的地表径流,导致山洪暴发,形成山洪灾害。

3、破坏性强,危害严重。山洪灾害发生时往往伴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并造成河流改道、公路中断、耕地冲淹、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等,损坏财产,伤亡人命。2005年新邵“5.31”洪灾,造成19人死亡,26人失踪;新邵、邵东两县10个乡镇近10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8.2千公顷,成灾面积4.2千公顷,绝收面积2.5千公顷;冲毁倒塌房屋3560座,淹死牲畜1.1万头,冲走水产4300吨,22个工矿企业停产;两县有28.7公里公路被冲毁,太芝庙、潭府两个乡镇交通中断,损坏输电线路140公里,损坏通讯线路35千米;洪水损坏堤防140处34.1公里,损坏护岸620处,冲毁塘坝144座,损坏灌溉设施588处,损坏机电泵站18座。直接经济损失1.85亿元。

三、山洪灾害的表现形式

1、溪河洪水暴涨

溪河洪水也叫山溪性洪水,是山丘区溪河由暴雨引起的突发性及暴涨暴落的洪水。当流域普降暴雨时,流域各处所形成的地面径流,依其远近先后汇集于河道。就某一处河道(断面)而言,当近处的地面径流到达该断面时,河水流量开始增加,水位相应上涨,这时洪水起涨。随着远处的地表径流汇集到此处河道(断面)时,河水流量增至最大值,即为此处的洪峰流量。其相应的最高水位,称为洪峰水位。山丘区溪河由于地面和河床坡降都较陡,雨后产流、汇流都较快,山洪过程线一般为急剧涨落,涨也快,退也快,因此径流过程短,洪峰流量大、水位高。这种现象在隆回县高坪地区特别典型。

2、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征往往突然暴发。这种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扑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声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砂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区域横冲直撞、恣意漫流,形成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水的来源和有一定坡度的利于集聚水和松散固体物的沟状地形。人类工程活动也是诱发泥石流的因素之一。形成泥石流的地形一般为山高坡陡,沟床纵坡大,汇流地形有利于大量水源汇集,而且多为碎屑岩、浅变质岩及花岗岩风化强烈的地区,或者坡面、谷槽、溪沟堆积大量废土碎石的地方。泥石流的形成与降水关系密切,降雨量越大,形成泥石流的机率就越高。虎形山青山坳的“6.25”灾害就是这样发生的。

3、滑坡

土体、岩块或残坡积物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贯通的滑动面发生滑动破坏的现象,称之为滑坡。滑动的岩块、土体称为滑动体,下滑的底面称为滑动面。滑坡多发生在坡度25°~50°的斜坡上。据研究,约有10余种地层最容易发生滑坡,称为易滑地层。

滑坡是长期地质作用的结果,滑坡的形成受各种条件的控制。它的形成因素多而复杂,大致可分为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以及由此两类因素迭加而成的综合因素三大类。雨水作用是产生滑坡的最主要原因,一是水渗透进土体孔隙或岩石裂隙,使土石的抗剪强度降低。二是水渗透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抬升或地下水压增加,对岩土体产生浮涨作用,使土体因水饱和而软化,在重力作用下产生滑坡。此外,坡脚掏蚀、溶解和软化裂隙充填物、人工切坡、堆填加载、植被破坏等人类工程活动,也能直接诱发滑坡的形成。2008年小沙江镇的多处滑坡就是充分的说明。

4、崩塌

崩塌是在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在土体中产生的崩塌称土崩,在岩体中产生的崩塌称岩崩,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的崩塌称山崩。大 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呈锥状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崩积物,也可称为岩堆、石堆。

崩塌的成因类型多而复杂。按其动力成因大致可分为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以及由此两者因素迭加而成的综合因素三大类。在自然作用下,常见的巨大岩土体,以垂直节理或裂隙与稳定岩体分开,随着节理、裂隙的不断加深和坡脚不断冲刷掏蚀,在长期重力作用下,当岩土体逐渐向外倾斜,或者遇较大水平力作用时,即会产生崩塌。除重力作用,雨水参入岩土体的节理裂隙中,可产生的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以及雨水软化软弱面,也可导致崩塌发生。

四、山洪灾害的成因

1、特殊的气候和降雨

引起我县山丘区山洪暴发及其伴随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我县属于季风气候区,每到汛期,副热带高压北跳南移,西风带环流南侵北退,以及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的复合交汇,形成了山丘区不稳定的中尺度天气系统,如台风、气旋、高压低涡、低槽、切变线等天气系统。在此种不稳定的天气系统的作用下,造成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同时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形成局部地域的强暴雨。高强度的降雨,作用于地形地质复杂多样的山丘区,往往极易造成泥石流、滑坡、山崩和溪河、塘库暴满横溢,发生惨重的山洪灾害。岩口镇“6.6”洪灾中石坳村泥石流和太平水库险情就是这种状况。

泥石流、滑坡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及前期降水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有关部门统计,我省发生的泥石流绝大多数是降雨诱发。通过对发生泥石流的降雨分析,降雨量和降雨强度越大,形成泥石流的机率越高,规模也越大。

2、复杂的地貌地质条件 我县由于群山林立,沟谷纵横,坡陡沟深(山坡坡度一般为30°~45°,最大可达60°以上),沟床纵坡大,以及因新构造运动而形成大量有利于汇流的瓢状或斗状围谷地形,发育了大面积的有利于山体滑坡、泥石流发生的地形地貌。又由于山地区域的多雨特性,经常出现长历时降水甚至大暴雨,雨水入渗,土体中的水使其抗剪强度降低,导致土体抗滑力降低并使土体下滑力增加,同时饱和土体的渗流和坡面汇流也增加土体下滑力,土体中的抗滑力与下滑力失去平衡,从而激发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的发生。

复杂的地质结构是诱发山洪地质灾害的重要条件。我县地表露出的岩石概括为变质岩、砂质岩、石灰岩(泥灰岩)、花岗岩、红岩、松散岩六大类。山丘区分布广泛的土壤主要是由砂质岩、泥岩、红砂岩、板页岩等岩石经风化发育而成的抗蚀性较弱的土壤,这类岩石的风化带和风化物结构松散、容易风化,风化壳厚度常达20~30m。植被破坏后,水土流失极其严重,滑塌沟、崩岗、侵蚀沟等甚为发育,沟头溯源侵蚀发展迅速。这种土壤土层薄、蓄水能力差、汇流时间短,受地形、水流切割作用影响明显,容易形成具有较大冲击力的地表径流,容易导致山洪暴发。特别是岩石强烈风化后,表面岩层破碎,抗冲能力极差,一遇暴雨容易发生泥石流。我县的虎形山就是这种典型的地质结构,山坡上到处都是强烈风化后的乱石,随时都有可能滑动。

3、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影响

森林植被遭受破坏,加重了山洪灾害的危害。森林植被在保护土层免遭洪水冲刷、截留雨水径流、调节产水汇流和恶劣天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急剧增长,人多地少,过度的开发土地、开发自然资源,侵占水面、河道,必将导致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环境系统失衡,山洪频繁发生。人类活动对自然破坏加剧了山洪灾害损失。河道是山丘区泄洪唯一通道,由于山洪伴随着山体滑坡、泥石流,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中,河道的泄洪能力严重减弱。又由于人们对山洪灾害缺乏了解,在河道边、滑坡体下建住房、搞建设,不断侵占河道,向河床乱弃、乱倒、乱建、乱挖,河道千疮百孔,河道的泄洪严重受挫,往往造成小洪水大灾难,大洪水大泛滥的严重后果。部分工程规划时,不尊重自然规律,不考虑防洪安全,没有区域内水文、气象等数据的支持,因而造成了山洪地质灾害的惨痛教训。

第二节 山洪灾害防御的基础性工作

根据山丘地区山洪灾害的成灾原因和特点,山洪灾害的防御重在“防、避”,主要是采取预防和躲避措施。山洪害害的防御必须科学论证,全面规划,逐步治理,从根本上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体措施落实应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实践科学发展观,确保稳定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山洪灾害防御,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指挥机构。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是同级人民政府防灾减灾的指挥机构。计划、财政、水利、国土、气象、水文、交通、农业、林业、地矿、城建、保险等各个部门要在政府及其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协同作好山洪灾害的防御工作。

二、科学编制应急预案

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①成立防御组织机构,确定责任人,明确职责,强化行政指挥手段和责任人的责任意识;

②阐述本地区地形地质存在的险病隐患、暴雨洪水特性,列出历史 上发生的山洪灾害等情况;

③明确安全区、警戒区、危险区的划分范围,具体到村组、到人; ④划定成灾暴雨等级,确定避灾的预警程序、信号发送的手段和责任人,转移路线、转移人员安臵办法和地点,转移安臵任务的分工,制定人员转移安臵的原则和纪律;

⑤提出防御治理的工程措施及其规划设计方案;

⑥提出防御工程资金的来源和筹措办法,以及其他非工程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办法。

三、落实工作重点

一是落实汛期值班制度。山洪灾害易发区每年汛期都要坚持24小时值班制。

二是落实预警信号制度。每个村、组、院落都要确定1~2名信息员来发布信号。信号一般为预定的如口哨、打锣、警报器等。当地政府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提高信息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

三是搞好避灾演习。对预案规定的各项防御措施,汛前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演练,既可增强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又能使大家熟悉和掌握防灾和逃生的具体措施,避免仓促上阵,手忙脚乱,手足无措。

四、加大宣传力度

各级要广泛宣传,增强意识。做到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提高自防、自救、互救能力。通过电视广播、流动宣传车,出标语、横幅、宣传栏,设立警示牌,编印发送山洪灾害防御手册等活动,来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山洪灾害防御常识。

五、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通过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降雨和洪水过程、监视山洪灾害发生征兆、预测山洪灾害的发生,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这是减少或避免山洪 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有效措施。

六、强化配套工程措施建设

为全面落实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在落实各项非工程防御措施的同时,还须大力强化工程措施。通过山洪灾害易发区内的工程措施规划,在自力更生、生产自救的形式下,逐年实施工程措施。搞好水毁工程恢复,治理水土流失,加大病险水库、山塘治理力度,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构建优良的生态系统。

第三节 山洪灾害时的避险

一、躲避暴雨山洪灾害的转移时间和有效措施

1、有效转移时间。

据目前气象、水文预测技术,人类能在山洪暴雨发生前3—5小时感着有山洪暴雨发生,当出现1小时降雨50—100毫米,洪峰至山脚约2—3小时。从倾盆大雨开始发展到造成灾害,有效转移救生时间约4—5小时。

2、避灾救生的有效措施。

大气流影响形成的大面积降雨的云团中心区,当预报可能发生山洪暴雨的地带,人员要提前一天转移;局部地区天气突然变化,县气象局预报有大雨或有暴雨,当地气温闷热潮湿,且已出现1小时降雨50毫米,人员应立即自行转移,不能等待洪水进了居住地再走。

二、如何在山洪灾害发生时组织安全转移

1、坚持汛期值班制。进入汛期,特别是主汛期,各级政府的防汛抗旱指挥部门要实行24小时值班。指挥长、值班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严密防范,常备不懈”的思想,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密切关注气象信息和上级部门发布的灾险情预报,时刻关注和了解所在地的雨情、水情变化,在暴雨山洪发生前2—3小时判断决策和指挥转移及时避开山洪 袭击。

2、准确及时发出测报。山洪预报是防御山洪灾害,降低或减轻山洪灾害损失的一项重要工作。气象、水文部门要提前发出暴雨预报,镇村要密切注意暴雨前兆,加强观测,及时掌握雨水情。

3、及时发出安全转移警报。在4—9月份汛期,镇、村两级必须明确若干责任心强的信号员,在接到县、镇指挥部紧急避灾转移命令或获得严重的监测信息后,信号员必须立即发布防御山洪地质灾害预案约定的报警信号。

篇8:雅酉镇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预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止条例》等国家公布的有关法律、法规,预防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的方针,以坚持科学发展,体现以人为本,有效地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地质灾害防灾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群策群防网络,强化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防御。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防灾工作由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分级负责,落实岗位责任制。通过监测、预警、预报,控制不合理的人为工程活动,有效减轻地质灾害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促进我镇社会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二、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及2010年趋势预测

我镇存在的重点地质隐患点位于下水村6组7.12山体滑坡处。经过省、县地质专家组织的险情排查和观测确认,地裂缝2处,缝长共60余米,缝口最宽处10公分,最窄处5公分,缝深处达0.6米,险情处于危险状态。据预测,造大雨袭击,随时都有可能再次滑坡。根据我镇实际,对下水村 1

隐患点指派专人负责,组织人员监测,汛期加强巡查,及时

排险,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地质灾害防御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保障防灾减灾工作顺利开展,镇政府成立地质灾害防

灾领导小组,负责防灾抢险工作的领导、决策、协调和指挥。

领导小组由镇长石维钧任组长,副镇长麻勇、候远星和人大

副主席麻昌海任副组长,成员有本镇全体干部职工及下水村

村支两委成员,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龙云芝兼任。小

组成员要从大局出发,树立有备无患意识,服从统一指挥,统一调配,保证防灾抢险工作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

位,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强监测预报

明确专人对地裂缝定期进行观测,及时掌握水平和垂直

变化情况,做好记录,随时根据新情况推断隐患体变化趋势。

落实防治、监测责任人,具体监测人,预报预警方式,进入

汛期,监测组必须加强巡回检查,全面掌握险情变化,及时

做出预测预报。

3、加强监管,控制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

镇人民政府依法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查处引发地质

灾害的不规范行为。坚决禁止对存在地质隐患的山体、斜破

开挖取土、加重负荷,在危险区内疏通排水,确保畅通。不

得在易发区内修建民房和安排其他新的建设项目。

4、落实经费,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镇政府将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计

划,安排一定的资金,列入本级预算,用于抵制灾害防治管

理,灾变险情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突发性地质灾害调

查处理及治理工作。

5、完善和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制定紧急避灾预案,提

高应急反应能力

严格执行汛期地质防治值班,险情巡视和灾情速报等制

度。进入汛期,及时安排值班人员,设立专线通讯,实行24

小时值班,确保信息畅通。制定紧急避灾预案,以应对灾害

发生的紧急情况,在预案中确定监灾时的鸣警方式、撤离路

线、灾情速报方式和应急抢险救灾组织和责任,以便能迅速

抢救灾工作,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

6、宣传普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加强对灾害工作的领导和宣传,实现群策群防,使广大

群众掌握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避险、治理等有关知识技能,提高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实现自觉防灾,全民防灾。

雅酉镇人民政府

二0一0年七月五日

下水村山体滑坡抢险防灾应急预案

为确保在我镇下水村六组7.12出现的山体滑坡灾害后类似情况再次发生,使镇救灾应急工作及时高效的开展,提高对自然灾害的应变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

为熟稔掌握的对抢险防灾工作的领导,特成立抢险防灾领导小组,行使抢险防灾的领导工作。

组长:李梦涛镇党委书记***

副组长:石维钧镇长***

麻勇副镇长***

候远星副镇长***

麻昌海镇人大副主席***

成员:龙云芝麻树齐张明磊石全清

观测员:龙绍兴*** 吴成保***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龙云芝

值班电话:75811181、加强值班,实施监测预报工作

编制轮流值班表,落实值班责任制。并定下水村龙绍兴和退休老师午吴成保为日常观测员,定期对下水村7.12发生的山体滑坡后的山体进行观测,做好记录,及时汇报险情,有事报事,无

事报平安。在雨期特别是暴雨期,增加观测人员和观测站次数,如发现有变化,每天一次或24小时看守监测。办公室必须坚持24小时值班,保持信息的畅通。

二、应急措施

为使救灾应急工作及时高效的开展,特组建了疏散组、抢险组、后勤组、医疗组、联络办公室。

1、信息组:负责人胡焕群,负责对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及时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依据.2、转移组:负责人麻勇,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路线和地点转移的组织工作,负责转移的责任要一个也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3、调度组:负责人候远星,负责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险救灾物资、车辆等,负责善后补偿的处理等。

4、保障组:负责人石林安,负责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的组织工作,负责被安置户原房屋搬迁建设及新的房基地审批手续的工作。

5、应急抢险队:负责人龙新辉,负责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

6、医疗组:负责人王建军,负责受伤群众的治疗和转医治疗工作。

7、信号发送员:吴五金,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和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布报警信号。

五、转移路线

1、沿村级公路向北方向转移。

2、向寨后高善坡东北方向开阔地转移。

雅酉镇人民政府

篇9:xx县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形势分析

(2012年7月5日)

一、我县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1、地质灾害现状。我县地质灾害多发区主要位于西部山区,地质灾害种类有地面塌陷、滑坡。主要分布在xx乡、xx乡,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xx处,涉及xx个小学、xx个村庄,共xx余户,xx人,近xx间房屋,地质灾害隐患较严重。

2、地灾诱因及重点防范。大雨和极端降水是我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因,80%以上的地灾是降水诱发的。我县降水集中在6-8月份,占年降水量的70%。因此主汛期(6-8月份)是我县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

根据地灾性质及威胁程度,确定我县有4处地灾隐患区为重点防范区:xx地面塌陷区、xx地面塌陷区、xx地面塌陷区、xx滑坡。

二、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成效

近年来,我们对地灾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制定了有效地措施,加强地灾防治,取得了一定成效,未发生一起大的地灾事故。

(一)完善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进一步健全了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制度、汛期值班制度、巡查制度、灾情速报制度,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汛期巡查、监测工作。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重点防护区段,建立县、乡、村三级群测群防网络。

(二)健全了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机制。制定了《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每年坚持及时修订和完善。建立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机构,在人员、经费、措施上给予了充分保障,形成了上下联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完备的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防治体系。并认真做好灾害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旦发生地质灾害灾情或重大险情,立即启动灾害应急预案,按应急预案要求进行防灾和抢险救灾。

(三)扩大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开展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国土、气象、水利等部门相互协作,通过广播、标语、重点隐患区设置警示牌、发放宣传册等形式,讲解地灾防治的知识提高了预防效率,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立足长远,加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建设。为使我县地灾得到根本治理,我局不断努力,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资金和项目支持,实施地灾防治工程项目建设,我县地灾防治职能不断加强。至目前,共争取专项资金xx万元,实施地质治理项目3个。现又有x个新的地灾治理项目正在争取中。

三、关于对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的几点建议

随着近期降雨的持续增多,我县地质灾害防治也进入了关键时期,做好地灾防治工作乃当务之急。结合我县地灾特点和汛期形势,做好汛期地灾防治工作还需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巩固和完善。

(一)还需进一步明确责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程,仅靠国土部门做不好,也做不到。因此,还需对地质灾害防治明确责任,齐抓共管。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地质灾害防治的第一责任人,国土资源部门和各有关监管部门对地质灾害防

治工作负有监督、指导的责任。各部门需履行好自己的监管职责,逐级建立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机构,明确责任。要超前安排部署、定期分析研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重大问题要专题研究解决,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到位。

(二)还需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我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尚处于经验探索阶段,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专业化程度不高,国土资源、城建、水利、交通、气象等部门统一和相互联动的监测预警指挥体系尚未形成,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处置突发重大地质灾害事件综合能力仍然较低。因此,还需完善群防群控的监测网络体系,认真执行地质灾害防治预案、险情巡查、灾情速报、汛期值班等制度。地质灾害防范人员,特别危险点责任单位要组织人员深入责任点,把隐患点的情况摸清,严密监测并及时预报,建立预警系统,落实防范措施。对特别危险点,还需组织值班巡视,明确责任人进行重点监控,加强预测预报,树立醒目标志,特别是汛期,各地灾监测人要定期对隐患点进行监测,做好监测记录,发现隐患点异常情况,要及时报乡(镇)政府和地灾办,并及时启动《预案》,组织避险救灾。

(三)还需进一步加大防灾知识的宣传普及。地灾防治群测群防是主导。我们各职能部门要积极协调组织乡镇、村基层干部群众参加地灾防治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群众和群测群防人员在地灾防治工作中的优势和主体作用。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和普及地质灾害防治应急知识,使广大群众掌握地质灾害监测、避险、抢险和治理等有关知识,提高群众的临灾自救和互救能力。重点

隐患区,当地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设立警示牌和宣传栏,及时向当地群众发放防灾僻险明白卡,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篇10: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娄底市地质灾害发生规律及防御对策

娄底市山洪地质灾害类型多,具有突发性、区域不均衡性、链带性与群发性等特点,其形成主要与人类活动、娄底特殊的地理环境及降水密切相关.地质灾害的防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务必践行科学发展观,进行系统的科学规划和综合治理.

作 者:刘久国 陈耆验 LIU Jiu-guo CHEN Qi-yan 作者单位:娄底市气象局,湖南,娄底,417001刊 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4)分类号:P694关键词:地质灾害 发生规律 防御对策

篇11: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防御预案

为了保障田心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上级要求,结合我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坚持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预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和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按照“抓早、抓实、抓严”的要求,成立田心村防汛、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由村支书雷石旺同志任顾问,村主任王兴平任组长,其他村干部为副组长,各党小组长,各湾组长为成员,领导小组实施指挥全村的防汛、山地灾害防御工作。

二、村里组织民兵应急分队20人,由李足亮同志负责集中,随时听从领导小组的调度。

三、后勤保障工作。由支书负责灾情上报,物质及时到位等工作,王兴平负责抢险组织协调工作,随时了解抢险的物质组织,车辆调度,人员到位情况等,并协调解决存在的为难问题,雷运桂同志为广播喊话员。

四、防御区域分工

1、一般区域,一般区域原则上由各组组长负责组织村民进行避灾。

2、危险区域,号记冲水库由谢彦青同志负总责,水库管理员为报警员,随时掌握水库水位,并及时上报负责水库的放水泄洪任务。竹景仙自然湾,八组、十五组由村主任王兴平同志负总责,雷运桂同志

为喊话员,两个组的组长负责敲铜锣,组会计负责吹口哨,李足亮同志带领民兵应急分队人员负责灾民的转移避灾工作,谢彦青同志负责灾民安置点——竹景仙寺院的一切稳定工作。

五、工作要求。全村所有人员如防洪抢险所需人力、物力、财力必须无条件服从村救灾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听从指挥,坚守岗位,发扬抗灾抢险精神,尽职尽责,把灾情损失降到最低,确保全体无一人伤亡。

田心村支委员会

篇12:冰雹灾害及其防御措施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气象局大大的提高了对冰雹活动的跟踪监测能力。准确的冰雹预报,对于在降雹前积极采取防护措施有重要意义。当气象台、站发现冰雹天气时,应立即向网络、媒体、电视台发布预警消息,让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提前采取防御措施,避免或减轻灾害损失。

2、人工防治

开展人工防雹,从而减轻雹灾。目前常用的方法有:①用高炮、飞机或火箭直接把干冰、碘化铅、碘化银等催化剂送到云里去;②在地面上向雹云放火箭打高炮,或在飞机上对雹云投炸弹或放火箭,以此破坏对雹云的.水分输送;③在地面上把干冰、碘化银等催化剂在积雨云形成以前送到自由大气里,这样的做法会增加雹胚数量,从而使冰雹变小;④用高炮向暖云部分撒凝结核,以此来减少云中的水分。或者也可以在冷云部分撒冰核,这样做客抑制雹胚增长。

3、日常生活如何防雹

了解天气变化趋势,注意收听收看当地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雹措施。民间故有“早晨露水重,后响冰雹猛”的说法,出现这种天气时,最好留在家中,尽量避免外出。在室外,当冰雹来临时,要迅速躲进楼房、顶棚等能够避雹的安全场所,防止冰雹的袭击。如在空旷的地方,应用雨具或其他代用品保护头部,并尽快转移到能够避险的地方。

4、在农业方面如何防雹

①冰雹多发的地带应多种植牧草和树木,以此增加森林面积,从而改善地貌环境;②增种抗雹和恢复能力强的农作物,成熟的作物要及时抢收;③每到降雹季节,雹灾频发地区的农民下地应随身携带竹篮、柳条筐等防雹工具,以避免造_身伤亡。

冰雹天气需要注意什么

1、如果遇到冰雹天气,要关闭好门窗,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2、如果下冰雹时,人员不要到外面去捡冰块,避免被冰雹砸伤;

3、如果发生冰雹灾害,严重时可能会使得电线结冰压断,或者会有电线垂落,这时要远离照明线路、高压电线和变压器,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4、如果在室外遇到冰雹袭击,一定要保持冷静,迅速寻找遮挡物,比如躲进室内、有顶棚的公交站下,粗壮的大树下也是可以进行暂时躲避的。

5、如果在室外遇到冰雹袭击,附近没有任何的遮挡物,应该采取户外安全避险姿势,可以半蹲在地,双手抱头,全力保护头部、胸与腹部不受冰雹袭击。如果随身携带有包等物品,可以暂时放在头顶,这样就可以减小伤害。

6、如果冰雹来袭的时候,车主应该把车速降下来,千万不要加速行驶,因为冰雹本身砸在车上就有很大的冲击力,这时候如果车加速行驶会使冰雹与车辆撞击的沖击力加强,很容易砸破车窗对车主造成伤害,所以尽量慢速行驶。

下冰雹的朋友圈说说

1、烈日当空,突然下起了冰雹,很大很大的冰雹。

2、冰雹调皮的从天上飞舞下来,在屋顶上弹奏音乐。

3、六月的天突然下起了冰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大家无所适从。

4、冰雹像石头一样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5、不知昨晚哪位仙友在渡劫,电闪雷鸣打雷又是暴雨!还下了冰雹!

6、冰雹像一个个光球从天上散落下来。

7、早上五点是被吓醒的。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下了超级无敌大冰雹!强行改变了今天本是阴雨的天气,被水洗过的天空,晴空万里无云。

8、过了一会儿,天空又下起了冰雹,和雨珠一起落了下来,同学们都不禁大声的叫了起来,天空像是听到我们的欢呼声,雨下的更大了。

9、屋外面下起叮咚叮咚的冰雹,你就说你是喜欢水果摊,零食摊,小吃摊,还是喜欢我这个小脑摊,答案不满意我就把你推出去,让冰雹砸醒你。

10、从昨晚开始,下雨下雪到现在越来越大的冰雹!冬天真的来了!在屋里吃火锅吃雪糕的季节到来了。

11、哇!一个个晶莹剔透的小冰雹,从带着它们疾速赶来的乌云哥哥背上纵身跳下,尖叫着向大地俯冲。

12、我捡起一个冰雹看了一会,它又光又滑,你拿着它,它会从你手上滑下去,还会在你手上留好多好多的水,慢慢的在你手中融化。

13、冰雹像鸡蛋一样砸下来。

14、这日子也太糟心了吧,每天过得委委屈屈的,昨天打羽毛球打的今天腿抽筋,外面又是刮风下雨下冰雹的真是好不爽!

篇13: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一、总则

1、编制目的为了提高全乡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有效地防御山洪灾害,切实做好遭遇突发事件时的防洪、抢险调度和险情抢护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保障全乡社会安全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制作此预案。

2、编制依据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颁布的有关地方性法规、条例及规定;经过批准的国家、省、市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等;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及县防办《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等。

3、编制原则

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坚持服从大局、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坚持公众参与、军民联防;坚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等原则。

二、概况

开慧乡位于长沙县东北角,辖6个行政村,18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万人,总面积65.5平方公里,有耕地20855亩,旱土1610亩。其中,飘峰村位于开慧最北端,依飘峰山,是我乡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地点。

1、工程概况

开慧乡地处丘陵区,地域所限,经济相对落后。乡内现有水利工程设施:小一型水库一座,飘峰水库,库容160万方。小二型水库四座,分别为双华水库,库容32万方;开明水库,库容24.5万方;竹山水库,库容40万方;狮冲水库,库容16.5万方。山塘2640口,河坝155座,由于历史条件限制,以上水利工程质量标准不高,地质情况复杂,工程隐患多,因此造成的各类事件让人防不胜防。

2、气象水文

根据我乡近十年降雨情况,年平均降雨量约1400毫米,最高的1998年,降雨1850毫米,最低的2003年,降雨1065毫米,集中降雨多在4-6月份,7月份后雨量减少。

3、地形地貌

我乡处于长沙县边远的东北角,与汨罗、平江接壤,地属丘陵海拔约90m,地形形同斗笠,系风化花岗岩土质,一遇暴雨,冲刷严重。

三、山洪灾害成灾特点和致灾原因

山洪在我国最为常见。山洪是指由于暴雨、冰雪融化或拦洪设施溃决等原因,在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岗地)沿河流和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的总称。其中暴雨引起的山洪灾害是指由山洪暴发而给人类社会系统所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溪河洪水泛滥、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以及环境破坏等。

成灾特点:

1、季节性强。本地汛期在4-9月,主汛期集中在4-6月,而这段时期也是湖南山洪灾害的多发期,我乡也不例外。

2、易发性强。开慧乡属典型的风化花岗岩地区,土质保水性差,易软化,地形多变,汇流快,易形成径流,一旦遇暴雨天气,易形成各种类型的灾害。

3、破坏性强。开慧乡有五座水库,大量蓄水,一旦出险,不但洪水泛滥,泥石流、滑坡、崩塌可能同时出现,那么农田被毁,房屋倒塌,交通、通讯中断,人畜伤亡,破坏性极强。

致灾原因:

上一篇:【冲刺中考】江苏省2013年中考语文押题训练 专题二十 命题作文(教师版) 新人教版下一篇:摩天轮的幸福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