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地理复习教案

2024-05-04

八下地理复习教案(共9篇)

篇1:八下地理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下地理复习提纲

地理是学科名,见“地理学”。同“地理学”定义:研究地球表层自地理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征、结构、格局、过程、地域分异与人地关系等。对于人教版八下地理的复习,拟定复习提纲能够提高复习效率。

第五章复习提纲: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地理差异

(1)气温差异:在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

(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

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自然景观的差异

 

1月平均气温

 

低于0°

 

高于0°

 

年降水量

 

少(一般低于800毫米)

 

多(一般高于800毫米)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地形

 

平原与高原为主

 

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流流量

 

 

 

河流有无结冰期

 

 

 

篇2:八下地理复习教案

中国的地形

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3、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①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

②河流: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

③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4、我国的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弧形山系:是世界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5、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中岳嵩(sōng)山

6、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7、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

8、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的“鱼米之乡”。

中国的人口

数量世界第一: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目前人口数为13亿。增长速度较快:分布疏密不均。东西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

人口多处和人口少处的特点:东部地区人口多;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平原、盆地人口多;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地区人口多;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汉族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山地、高原人口少;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我国人的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中国的气候

1、我国气温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约50℃),主要原因是纬度因素,此外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小不同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一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仅12℃)原因: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时间较长,接受太阳光不比南方少多少。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活动积温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我国从北→南可以划分为五个类型温度带:寒温带(高原气温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另外,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区。不同温度带对我们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

3、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关系:干湿地区影响地面植被,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因而森林繁茂;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因而草木短小,农业类型不同,农作物(经济作物)也不同,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也不同。

4、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复杂多样。原因: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主要的气候类型:东部地区主要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形成独特的高山气候。

气候多样,可以使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及其丰富。在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

5、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换而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季风有规律地更替着。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

如何学好地理的方法

1.学习地理,从初一抓起

初一地理中包含了整个地理学习的最基础的知识,非常重要。比如经纬网,等高线,地球运动,世界气候等重要知识。这些知识在地理学科的后期学习也是经常运用到的,所以要打好基础。

2.上课要认真听讲

不要指望着上课睡觉而课下背背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就想提高地理成绩,那是妄想!地理原理是要理解的,你课堂上认真听课了,真正理解了,课下就不用再费大力气去自学了。况且很多重要的知识和原理隐含在“活动”中,课本中根本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你必须认真听课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充足的睡眠是你提高听课效果的重要保障。

3.直观理解

在整个地理学习过程中,都要对书上出现的各种地图彻底理解,做到看到图就知道它在说什么。心里有图,把地图和地理知识(地形、气候、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等)对照起来,这是学好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这一点都还没有做好的,需要理解回到课本,从头开始梳理一些课本上的各种地图。

4.课后巩固练习

练习很重要,习题中有很多与教材所举的例子是同类型的,做习题的同时尽量不要看资料书,凭记性和理解去练习同时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点,一环紧构一环,这样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

中学生怎样学好地理

1.背地图很重要

地理的语言就是地图,一些重要的图需要你把它背下来,不要觉得这么多图你不可能背下来,这样你就永远不可能成功。你可以闲着没事的时候,抽出几分钟的时间来多领略一下这些图,等你记得多了,自然背起来也就容易了。大家初期背图的时候可能觉得相当吃力,但是只要你努力去背,让你的脑细胞适应背图,就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3.抓住地理重点

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

4.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篇3:八下地理复习教案

一、设计学案,自主学习

在地理复习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以知识为线索,编写自学提纲与反馈练习,再通过导学案的形式展现出来,要求学依案自学。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则会主动归纳与整理知识,寻找知识点的联系,有方向性的、有针对性的自主复习,认真听课,而不是被动听讲。如复习第三章《天气和气候》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导学案,引导学生先独立自主的复习。

二、优选例题,质疑探究

在复习教学中,例题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围绕教学重难点或者学习疑点来优选典型性、探究性、启发性的例题,诱导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交流,使其在思维碰撞中点燃智慧火花,增强复习学习效果。如复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时,教师可优选例题,引导学生探究与交流。

例如:①请在下图中用斜线画出AC两点的夜半球,标出A、B、C、D的日期与节气,注明公转与自转的方向。

②填表回答: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上的A、B、C、D及其附近位置时,下表中列出的对应地区形成的相关地理现象是否正确?讲明原因。

首先,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完成任务后,全班交流。而后教师讲解,分析考查目的,指导学生解题思路与方法,使其学会方法迁移,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1)考查目的:①该题主要考查了同学们对地球自转与公转基本概念的把握情况,知识点是不是落实到图上。②考查了学生对地球公转中四季更替规律与太阳高度变化的运用情况,联系实际,考查了学生分析、判断与解释地理现象以及答问的能力。③该题需要学生有着较高的空间观念,考查了地理现象或事物的空间结构、空间联系、空间分布等情况。(2)解题思路:第一,读图,了解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ABCD及其附近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以及此时各地的季节状况。第二,弄清南北极、北京、华北与我国的位置,特别是纬度位置,了解在公转轨道上的ABCD及其附近位置时,5个地点的相应季节状况。第三,通过分析表格中5种地理现象,判断是否正确后,运用准确科学、条理清晰的语言说明原因。

三、梳理归纳,构建系统

在初中地理复习教学中,教师可整理归纳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重点问题,加以梳理与归类,然后适当拓展,帮助学生发掘知识规律,形成知识系统,增强复习效果。另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利用图式、表格等形式来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图。如复习第三章《天气和气候》时,教师可利用图表形式板书该章节的知识总结构,要求学生根据知识总结构具体补充,构建知识系统。

比如,影响气温与降水的因素。

四、变式训练,拓展提高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还可根据教学重难点进行变式训练。即围绕某一知识点,适当拓展、迁移、创新、加深,帮助学生解决看似明白、但一做题变出现错误的问题。变式习题既可以变化数目,也可以变化题型,还可变化提问方法等,比如,一题多画、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以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使其把握知识本质,透彻理解知识。同时,通过变式训练,还可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把握知识内涵与外延,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篇4:高中地理复习教学复习教学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存在着地理基础知识较差,识图能力不强,逻辑分析能力较差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学生认为地理科目与语数外科目相比并不是十分重要,因此对学习地理不够重视,再加上要面临高考的压力,更加没有时间来学习地理。另一方面原因是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很多学生都觉得地理课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复习课之前应明确学生的思维特点,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出相应的复习模式,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高中地理复习效率。

一、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课本内容

高中地理复习虽然重要,但教师也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关键还是靠学生自己来掌握知识。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分析课本内容,使学生明确复习的目标,并大体确定教材的知识框架和知识结构。学生在明确复习目标后,自然而然也就明确了复习思路,并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梳理。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教学学生充分挖掘知识的外延与内涵,能够从一个知识点联想出更多的知识,并善于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找准问题解决的重点。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善于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来记忆和理解自己没有掌握到的地方。由此看出,教师在课堂上逐句的讲解知识点,不如将有效的复习方法教授给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自觉投入到复习中才能够真正提高高中地理复习效率。

二、.精心帮助学生编制自学提纲

虽然明确了复习目标和复习思路,但是自学提纲作为复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不可缺少的复习环节。因此,在地理复习课堂中,教师要精心帮助学生编制自学提纲,这样不但能够巩固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还可以使学生自测对地理的复习效果。所以,教师在地理复习课中要精心准备,帮助学生认真分析复习方向,虽然学生能够完成自主复习,但毕竟能力有限,对于地理重点知识的理解也不如教师掌握的全面,所以无法为自己制定出合适的自学提纲。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对地理掌握的情况,对于掌握不到位的知识点重点复习,并结合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为学生提供建议和意见。

三、认真批阅学生的自学提纲,找出问题所在

在学生准备完自学提纲后,教师要认真审阅,了解学生难以掌握的地方后再针对性的进行备课。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复习效率,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复习地理的重要性,只有教师认真对待复习课,学生才能受到感染,并积极投入到复习活动中。除此之外,教师在针对学生的问题情况进行备课时,要选择多数学生都比较生疏的问题进行备课,而个别少见的问题教师可以私下对学生进行讲解。例如,很多学生对板块构造、火山地震、气候类型等方面的问题理解不透彻,或者经常记错了方向和区域,对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个全面的梳理,并从强化基础知识做起,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巩固学生的记忆。

四、聚焦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点拨

首先,教师要明确复习的重点是什么,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复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讨论结束后对学生错误的分析结果进行纠正。不仅如此,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适时参与进来,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与同学之间的讨论以及自己的努力思考解决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复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地理课本中的难点和重点,以问题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这种方式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面对难解的问题时能够冷静下来独立思考,并最终找出答案。由于学生自己主动地思考分析解决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学生的心理产生满足感,并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其次,高中地理教师要摒弃“填鸭式”、“满堂灌”等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并以分析和解决问题为复习中心,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中找出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要做好记录,并耐心的分析和解释,对于学生错误的思维方式要加以提醒,并结合实际生活为学生举出丰富的地理例子,从而更好地提高地理课堂复习效率。

最后,教师可以在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通过观察两条河流的流量图来比较,这是在近几年的高考地理中经常出现的题型之一。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够很快的找出两图的相同处与不同处,以及明显的差异性,在复习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对两图差异性的分析和理解,找出差异性的原因,从而使学生彻底掌握地理的重点和难点。还有一些高考题型虽然看起来难度很大,但其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比如“下图中哪个地点可以建设滑雪比赛场地?”,在分析这类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滑雪”这个重点词汇进行分析,并考虑图中哪个地方有适合的温度和坡度条件,从而选出最符合的答案。

此外,地理教师在复习课中还要注重和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对需要重点记忆的知识点要反复练习,与难点有关的知识点要重点复习,并适时对学生进行模拟测试等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高中地理复习效率,从而完成地理复习任务。

参考文献:

[1] 李世平.浅谈如何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效果[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2] 程  平.浅谈高中地理"问题教学"的有效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22)

[3] 王燕萍.高中地理会考复习四法[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 1999(01)

篇5:初中地理八下第九十章复习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截至9月22日,2021年全国入秋进程图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导致甲地入冬而乙地还处于夏季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人类活动

2021年8月19日10时,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会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家住西宁的藏族学生格桑乘坐图中所示铁路到拉萨参加本次盛会。读青藏地区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4题。

2.格桑乘坐的铁路线是()

A.兰青线       B.青藏线       C.川藏线       D.滇藏线

3.格桑在火车上无法欣赏到的自然景观是()

A.雪山连绵       B.天然盐湖       C.沼泽连片       D.沙漠广布

4.格桑想去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会现场,他应该前往的目的地是()

A.B.       C.D.

读下图,为牦牛示意图,完成5-6题。

5.该畜种主要分布地区被称为()

A.“世界屋脊”   B.“塞外江南”    C.“鱼米之乡”          D.“白山黑水”

6.符合该畜种分布地区自然景观描述的是()

A.牛羊欢歌瓜果香       B.旱地麦浪大豆香

C.椰林婆娑菠萝香       D.雪山青稞奶茶香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完成7-8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丙、丁两大地理区域分界线大致吻合的是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

B.古诗“小桥、流水、人家”描述的是图中甲区域的景观

C.乙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

D.丁区域内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8.民以食为天,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主要粮食作物对应正确的是()

A.甲-青稞为主       B.乙-水稻为主       C.丙-小麦为主       D.丁-玉米为主

2020年年末,因为一个短视频,四川的藏族小伙丁真爆红网络,其坐落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家乡理塘县(海拔4014米)也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图为“青藏地区略图”,读图完成9-11题。

9.青藏高原的地表景观是()

A.林海茫茫       B.一望无垠       C.千沟万壑       D.雪山连绵

10.有关青藏地区的特色畜种及其习性叙述正确的是()

A.滩羊—喜湿       B.牦牛—耐寒       C.三河马—喜热       D.骆驼—耐旱

11.位于上海市的小明一家计划暑假去理塘县旅游,小明提出应采用“渐进—阶梯”的旅游模式,主要原因是()

A.躲避滑坡等自然灾害       B.山路崎岖,保持充足的体力

C.交通条件落后,无法快速出行       D.适应海拔高度的变化,减轻高原反应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结合我国四大地理区城分布图和某地区景观图,完成12-14题。

12.“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我国某地区降水稀少,早晚温差大,瓜果特别甜。该地区最可能是图中的()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13.景观图所示地区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高原山地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侯

14.下列有关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地区以秦岭一淮河为界

B.甲、丙地区的分界线大致和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吻合C.丁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地势差异很大

D.丙、丁地区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春节期间,小东同学在海南岛旅游时,看到一辆车牌号为“黑”字开头的旅游大巴,车上的游客说他们从“黑”地出发来此,一路上沿着北京、河南、湖北、湖南方向向南行驶。据此完成15-17题。

15.小东同学判断最有可能正确的是()

A.这辆大巴车一定来自于我国西北       B.车上的游客在途中看到了成群的牦牛

C.该车途中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       D.车上游客沿途衣着越来越单薄

16.沿途路过湖南最可能看到的河流与湖泊是()

A.汉江   洞庭湖       B.汉江   鄱阳湖       C.赣江   鄱阳湖       D.湘江   洞庭湖

17.该旅游大巴最有可能经过以下哪一条铁路线()

A.兰新线       B.宝成线       C.京广线       D.京沪线

这里有湛蓝的天空,绵延的雪山,无边的草原,成群的牦牛,虔诚的喇嘛,同时这里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据此完成18-19题。

18.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

A.肥沃的冲积平原       B.山间盆地

C.水源较好的绿洲地区       D.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19.该地区农作物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是()

A.二氧化碳浓度高       B.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C.气温高    D.降水量适中

碉房是藏族传统民居,大多依山坡而建,背风向阳,墙壁用石头垒砌,墙体厚,开窗甚少。近年来,传统碉房数量急剧减少。读图青海省碉房景观和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完成20-21题。

20.碉房的分布形态主要受()影响。

A.气候       B.地形       C.降水       D.气温

21.读图分析当地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正确的是()

A.高原高山气候冬季寒冷干燥

B.温带季风气候全年干燥

C.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干燥少雨

D.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多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目标,表明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绝不动摇,努力实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想。据此,完成22-23题。

22.中国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原因是()

A.中国地大物博  B.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  C.农业资源丰富       D.工业发达

23.下列人类活动中,符合“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理念的是()

A.大量填海造陆增加陆地       B.封山育林

C.大量修建梯田       D.禁止发展工业

《2020年全球风险报告》将气候变化的威胁列为主要长期风险。气候变化的短期影响叠加最终将造成全球性重大紧急状况。据此完成24-25题。

24.下列事件中不属于气候变化引起的是()

A.九州岛遭数十年一遇的暴雨       B.印度尼西亚洪灾致8人死亡

C.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       D.欧洲暴风雪导致7人丧生

25.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做为负责任的大国,应该()

A.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B.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开展中非合作论坛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6.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实施了四大工程。读“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的____分布不均问题,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自流北上北达北京,由此判断中线工程流经地区的地势特点是____。

(2)西电东送中线工程的核心电站是A____水电站能在此处建大型水电站的原因是。

(3)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和西电东送南线工程的终点都是广州市,这两个工程的实施缓解了该地区____短缺,使环境得到了改善。

(4)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的修建____

A.沟通了川藏两个省级行政区B.促进了西藏自治区经济的发展

C.完善了我国西北地区的交通路网D.有助于当地保持原始的生态环境

27.科学考察是人类认识区域环境的重要途径。2017年8月19日,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在拉萨启动。读图1、2、3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青藏铁路途经的格尔木位于______盆地,青藏铁路多蜿蜒在海拔______米以上。

(2)读图1,青藏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这里是我国高寒牧区。除此之外,青藏地区还有耕地、______和______(土地利用类型)。科考队员发现,自1970年以来,青藏地区的色林错面积不断增大。

(3)图3中色林错流域内的河流______(填“汇入色林错”或“自色林错流出”),属于______(填“外流河”或“内流河”)。

(4)在下面框图内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反映色林错湖泊面积的变化过程。

28.川藏铁路是继青藏铁路之后,第二条进藏“天路”。该铁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八起八伏”,累计爬升高度超过14000米,被称作“最难建铁路”。读川藏铁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川藏铁路沿线自然景观类型多样,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

地形角度: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到第一级阶梯,向西穿越____山脉,沿线地势落差巨大,从____(地形区)再到____(地形区),地形种类丰富。

气候角度:自西向东其跨越了我国高原山地气候和____(气候类型),温度、湿度差异显著。

(2)川藏铁路还是一条人文巡礼之路。其沿线人口密度变化很大,A线是我国的人口分界线____线,此线以东人口稠密。它还经过了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在游览山河美景的同时,我们还能感受到____族等少数民族的特色风俗。

(3)甲段铁路穿越三条大江,自东向西分别是长江、①____和怒江,修建过程中可能遭遇____、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4)乙段铁路沿____分布,工人修建乙段铁路要克服____等困难。

(5)川藏铁路的建设有利于____、____。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1年9月3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

材料一:三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三江的源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湿地总面积达7.33万平方公里,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4%,被誉为“中华水塔”。下图是三江源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三江源地区历史上水草丰美、生物多样、湖泊众多、生态良好。上世纪末,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三江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下降,湖泊减少、冰川萎缩、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1)三江源地区位于________省南部,是长江、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源区,三江源头最初的补给水源是___________。“中华水塔”水量丰盈的时期,应该在________(夏季/冬季)。

(2)三江源国家公园湿地广布,将其设立为国家公园有何重要价值。

(3)在三江源地区,可采取哪些措施遏制生态环境恶化。

参考答案

1.A  2.B  3.D  4.C  5.A  6.D  7.A  8.C  9.D  10.B  11.D  12.C

13.B  14.D  15.D  16.D  17.C  18.D  19.B  20.B  21.A  22.B 23.B

24.C  25.B

26.(1)空间

南高北低

(2)三峡

三峡位于地势的二、三阶梯交界处

(3)能源

(4)B

27.(1)柴达木

3000

(2)草地

林地

难利用土地

(3)汇入色林错

内流河

(4)

28.(1)横断

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

亚热带季风气候

(2)黑河—腾冲

(3)澜沧江

滑坡、地震

(4)河谷

高寒、冻土、缺氧、强紫外线等

29.(1)

青海

黄河

澜沧江

高山冰雪融水

夏季

(2)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利于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地的动植物资源);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具有较高的旅游、科研价值。

篇6:八下地理复习教案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

1.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自然资源类型有: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

2.自然资源的特征:(1)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2)在自然界中,自然资源的力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3)自然资源的质量在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4)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但具有规律性;(5)自然资源的的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不足。因此,要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培育资源,珍惜节约资源,积极探索新资源。

3.我国矿产资源: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分布规律:北多南少;主要矿产地:大庆油田(黑,我国最大油田)、华北油田(冀)、中原油田(豫、鲁交界处)、江汉油田(鄂)……煤矿分布规律:北多南少;主要产地:大同煤矿(晋,“煤都”)、攀枝花煤矿(川)……铁矿分布规律:北多南少;主要产地:鞍山铁矿、本溪铁矿(辽)、石碌铁矿(琼)……有色金属分布规律: 南多北少;主要产地:白云鄂博稀土矿(内蒙古,“稀土之都”)、锡矿山锑矿(湘)、水口山铅锌矿(湘,“有色金属之乡”)……(详情见课本55、56面)我国矿产资源具有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的特点;这有利于集中开采,但加重运输负担。我国探明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其他有优势性的矿产请见课本57页)

4.年太阳能总辐射量这一点不考,请同学们不必花太多心思在这一点上。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1.中国的土地资源基本特征:“人多地少”为我国的基本国情。

2.中国的土地资源特点:类型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区域差异明显;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和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中国的土地资源分布:耕地: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草地:内蒙古高原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天山山地;林地:东北、西南及东南部山区,华北西北林地少;难利用的土地: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青藏高原的高寒荒漠。

4.中国的土地资源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生产力高,集中了全国90%的耕地和林地。秦岭---淮河以北耕地多,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以南多丘陵、山地,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西北内陆光照充足,热量较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为主;青藏高原地区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土地生产力较低。

5.中国的土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严重,耕地减少,乱占耕地;乱伐森林,;超载放牧,弃牧毁草开荒。

6.采取措施:切实保护土地,提高耕地的生产水平,适当开垦荒地;严禁伐林,“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划区轮牧,建人工草场,退耕还草,提高土地生产力。

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

1.中国的水资源水量状况:总量多,人均少;地区分布悬殊,“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华北地区为最缺水地区),分为丰水带、多水带、过渡带、少水带及缺水带;时间分布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2.中国的水资源采取措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兴修水库(三峡水利枢纽、小浪底水利枢纽);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等。

3.主要水电站分布(所在河流、区域)详情请见课本70面

篇7:八下6课复习教案

课程标准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复习目标:

1、掌握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主要任务及意义;归纳探索中出现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出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

2、分析失误出现的原因及危害并思考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复习重点:中共八大的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难点复习;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复习过程:

一、复习提问

二、复习填空

1、中共八大时间:_________年,提出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_____,实现____________,逐步满足憖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______________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总路线:时间:__________年,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反映了广大群众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____________。严重失误:内容:“________”和__________运动(在工农业上的表现:大幅度提高计划指标,大炼钢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_________和“_________”。后果:1958年到1960年三年困难时期;

3、建设成就的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________、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_______、雷锋(精神:爱国主义的精神,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艰苦创业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三、梳理复习知识点

1、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2、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与失误分别是什么?出现失误的原因?启示?

3、1958年的总路线

4、“左”的错误的主要标志

5、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误导致的严重后果

6、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怎样调整、结果

7、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就和出现的模范人物及他们的精神

四、合作探究:结合课本30页动脑筋思考我们应学习英雄人物的哪些品质?

五、板书设计

良好开端(中共八大)→失误表现原因 →建设成就工业成就后果英雄模范

六、课堂检测

1、“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于()

A三大改造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C大跃进时期D十年文革时期

2、中共八大后十年间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是()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雷锋3、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这是由于()

A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B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C苏联撕毁合同D急于求成4、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那些失误?失误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教训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意义?

5、材料题

大跃进时期有许多口号如“没有万斤思想,就没有万斤收获,没有万斤指标,就没有措施”;“只要想的到就能做得到”。你认为这些“豪言壮语”有道理吗?为什么?

篇8:八下地理复习教案

课题: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主备:周俊光 审核: 戴玉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3、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阿里山、日月潭等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提问:这些景点位于我国哪个省? 讲述: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外还有些什么景点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二、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读图首先来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7.41,回答以下问题:

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

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

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4.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数量,计算台湾省的人口密度。(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达611人/km2,属人口稠密地区。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

承转: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岛西部与大陆福建省隔海相望,距离很近。补充:种种史实资料和证据证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首先,从地缘关系上,台湾原本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大约1万年前,相连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

其次,从血缘关系上看,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主要来自祖国大陆的福建。即使是台湾的“土著”居民高山族人,他们的根也在大陆。今天台湾高山族的许多风俗习惯,原始的宗教崇拜,与古越人极其相似。

从行政区划、文化渊源上来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王土”。早在公元230年,三国时东吴国君孙权派大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元统一后,设立了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琉球,台湾正式为中央政权所控制。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于1662年正式收复台湾。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清政府更加珍惜这块宝地,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正式设置台湾省,但隔十年之后爆发了甲午战争,被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抗战结束。(承转):刚才我们提到从明朝开始,列强就多次进犯台湾,他们主要是看重了台湾之“宝”。读图7.43和7.46。

(学生小组讨论)1.简要概况台湾自然环境的特点。

2.台湾之“宝”主要指台湾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说说台湾有哪些农林产品,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对农林产品分布的影响。

3.看看台湾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提问: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

归纳讲述:台湾岛多山,山地丘陵占2/3。其中玉山最高峰3952米,为全省最高点,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及东部狭窄的沿海地带。

台湾岛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20℃~22℃,年降水量2200 mm左右,季节分配较均匀。岛上河流众多、水量丰富,但由于地形限制,流程较短,最大河流为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面积广阔的山地孕育了台湾岛丰富的森林资源。台湾山脉海拔较高,从山下至山上气候的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其中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台湾西部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深厚肥沃,成为稻米、甘蔗、亚热带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因此台湾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的美誉。台湾岛四面环海,还有丰富的渔业和盐业资源,因此台湾又有了“东南盐都”的美称。从图上我们还可得知,台湾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铁、石油、天然气、铜等。

丰富的资源,优越的位置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节课我们就要了解台湾的经济特点。

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的经济一直以农业和农产品的加工为主,主要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上世纪五十年代,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的出口比例远大于工业产品,但从60年代以后,台湾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60年代后出口商品中工业品直线上升,而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下降很快,到90年代,台湾重点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P70活动题。

总结,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经济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越来越高;劳动力投入越来越少。

三、课堂总结

四、课堂练习

五、布置作业:

篇9:地理八下期末试题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共6页,只交5、6页)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方地区目前是我国最主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

B.南方地区物产丰饶,是主要的小麦、茶叶、甘蔗、苹果和热带作物产区 C.西北地区自西向东,自然景观大致呈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D.青藏地区由于太阳光照强,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 2.读下图,完成2、3题。

下列数据,可能为正常年份A地降水量的是()A.1000mm B.20mm C.680mm D.880mm 3.我国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相似之处是()

A.热量充足 B.水资源丰富 C.光照充足 D.土壤肥沃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南方地区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B.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北方地区的主要是水稻

C.青藏地区的气候以“高、寒”为主要特征,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要特征 D.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农业都以旱作为主

5.唐朝诗人王之涣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却说:“长风几万里,吹破玉门关”。影响玉门关地区的风是()

A.夏季的东南风 B.夏季的东北风 C.冬季的西北风 D.冬季的西南风 6.下列关于西部地区交通、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交通以铁路和航空运输为主 B.青藏地区目前没有铁路,运输以公路为主 C.西北地区能源资源较少,靠区外支援 D.风能、地热能等能源是青藏地区的优势 7.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8.为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在青藏高原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源”是指()

A.长江、乌江、黄河

B.长江、澜沧江、黄河 C.塔里木河、黄河、通天河

D.怒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 9.下列开发大西北的自然条件中,主要有利条件和制约经济发展的最缺少的自然资源组合正确的是()

A.宜耕荒地广阔——平原

B.草原广阔——森林 C.矿产资源丰富——光照

D.土地广阔——水 1页 10.读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B线跨越了我国四大地理分区

B.C→D线穿过了我国地势的二、三阶梯 C.降水量的多少造成了C→D方向上植被类型的不同

D.温度(积温)不同造成了A→B方向上农作物熟制的不同

11.太阳能、水能都很丰富的地区是()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读右图回答下面两题。

12.能大面积种植小麦和花生等农作物的地区是()

A.A地区 B.B地区 C.C地区 D.D地区

13.地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省是()

A.青海

B.四川

C.陕西

D.甘肃

14.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分别指的是()A.长白山黑龙江B.大、小兴安岭松花江C.长白山鸭绿江 D.太行山乌苏里江 15.我国的东北平原是世界上种植水稻纬度较高的地区,最主要的因素是()A.河流

B.气候 C.地形 D.土壤 16.下列与东北地区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城市密集,多沿河、沿海分布 B.汽车工业的摇篮“长春” C.中国最大的石油基地大庆 D.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 读下图,完成17、18题。

17.甲、乙、丙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 18.图中丙表示地区,冬春季节应重点防治的灾害是()。

A.寒潮 B.低温冻害 C.沙尘暴 D.森林火灾19.现在国家决定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原因是()A.粮食已经能够自给 B.没有人愿意到“北大荒”开垦土地 C.保护沼泽等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D.“北大荒”土地没有肥力 20.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居全国首位 B.宜农荒地多,后备耕地资源丰富 C.土壤肥沃,黄土广布 D.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21.被称为“购物者天堂”和“海上花园”的是: A.上海 台湾 B.香港 澳门 C.香港 台湾 D.上海 澳门

2页 22.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的优良港湾是()

A.渤海湾 B.北部湾 C.维多利亚港 D.琼州海峡

23.香港地少人多,而且山地多、平地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香港人采用“上天”、“下海”的方式扩展城市建设用地。对这两种方式的正确理解是()①建设高层建筑 ②居住在船上 ③向月球移民 ④填海造地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24.澳门特别行政区由哪些地方组成()

A.澳门半岛、九龙、氹仔岛 B.澳门半岛、新界、路环岛 C.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 D.氹仔岛、九龙、新界 25.如图所示的标志性建筑物是()A.一座完整的教堂 B.澳门某大学的校门

C.大三巴牌坊 D.香港会展中心

26.关于香港和澳门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港澳旅游业和房地产业发达

B.香港产业构成以国际贸易、运输、金融、信息服务及旅游业为主

C.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D.港澳地区人口稠密人多地峡 27.某外商欲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集成电路生产厂,选择厂址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有()①临近原料地 ②靠近市场 ③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 ④临近机场和高速公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8.为加强长株潭一体化建设,各部门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三市的电话改成一个区号,为市民节省话费 B.把三市的旅游建成一个特色 C.在三市之间开行城际公共汽车 D.严格保护好湘江的水环境 29.关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的介绍正确的是()A.核心城市是上海 B.北翼的中心城市是杭州 C.南翼的中心城市是南京 D.北翼的中心城市是苏州 30.下列关于北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理坐标大致是116°E、40°N B.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C.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D.主要职能是金融中心和政治、文化中 31.能够反映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的图是()①农作物产量下降,再扩大荒地开垦 ②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 ③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

32.新疆的城镇和交通线主要分布在()

A.山麓地带 B.山脊或山坡处 C.沙漠内部 D.远离河流的地带

3页

33.小明:“我们家住的是窑洞,吃的是小米”。小芳:我们那里有很多溶洞,洞内有很多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小明和小芳分别是来自: A.内蒙古高原 云贵高原 B.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34.关于北京市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②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调水方案的终点城市 ③北依燕山、西临太行山 ④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⑤历史文化名城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35.2013年1月份以来,北京多次陷入了严重的雾霾天气,空气能见度低,质量下降,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及身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下列行为中,不能..降低或缓解北京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A.增加城市绿地 B.注意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经济

C.大力倡导步行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 D.大力推广家庭小汽车的使用 钓鱼岛位于123°33ˊE、25°45ˊN附近,距我国台湾基隆约102海里,与台湾岛都是中国领土。

读图回答36题。

36.关于台湾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A处是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 B.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C.农业、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地区D.工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37.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做法,正确的是

A.陡坡地修筑梯田,种植山杏 B.缓坡地开垦荒地,发展种植业 C.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 D.陡坡地种植牧草,大力发展畜牧业 38.有利于改善新疆生态环境的措施是

A.大量砍伐树木,提供燃料 B.引塔里木河河水,开垦塔里木盆地 C.减少葡萄种植,增加水稻 D.采用先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39.下列关于贵州省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B.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湿润多雨 C.主要的自然灾害是火山和地震

D.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建设了大型煤电基地。40.下列关于台湾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B.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C.有“东南盐仓”和“温带水果之乡”的美称D.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加工—进口—出口型经济

4页

二、综合题

41.读“中国地理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将图中字母对应的地理区域名称填在下列空格内

A 地区,D 地区。(2)B区域与C区域间的界线是 一线,大致与1月 等温线相吻合,与 等降水量线最接近,主导因素是()A.气候因素 B.地形因素 C.季风因素 42.读 “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简图”,读图后完成下列问题。(9分)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经济特区:③ ;(2)⑥铁路线指的是 线,从⑤到北京坐火车可沿 线北上。3)澳门位于珠江口的________(东、西)侧,其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是________.(4)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其有利条件,大力发展____ _型经济。(5)① ②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前店后厂”的生产销售模式,其中① ②扮演了“ ”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可以为① ②提供哪些方面的便利?。

① ②又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了哪些优势? 13.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1分)(1)写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 湖泊① 河流②

海域③,(2)A是________市,位于 铁路线和 铁路线交汇处。

(3)B是________市,它因文化古迹众多,有“ ”美誉。

(4)C是________市,该市丝绸织造业历史悠久,号称“ ”,请列举该市主要旅游景点:

5页 43.我国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国,东西南北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在寻求地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因地制宜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读甲、乙两地区图及气候资料,完成下列各题。(7分)

(1)从河流的汛期及汛期主要水源两方面比较①②两河流特点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甲、乙两地区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各不相同。请根据它们的自然条件差异,说出各自主要的农业类型:甲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比较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溴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下一篇:看桃花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