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自然灾害教案

2022-10-25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地理自然灾害教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初中地理自然灾害教案

八年级地理2.4自然灾害教案 新人教版

第四节 自然灾害(1课时)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片,自主思考,辨析什么是自然灾害。

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3.阅读我国各种灾害地图,知道重点灾区,得出中国重点灾害叠加图,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4.带着问题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验,探讨防灾减灾的措施。

5.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及灾害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将教材中的孤立的案例转化成与前后知识相联系的知识。通过图片叠加了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我们先来看两组图,回顾一下那些曾经发生在我们国家的自然灾害。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此次地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总伤亡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被称为“汶川大地震”。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自然灾害相关知识。 出示板书课件第四节 自然灾害

二、自主研读 初步感知

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54~60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对于到底什么是自然灾害?我们来看一些案例来判断一下。

看图分析:先看如下两幅图,第一个是撒哈拉沙漠,第二个是贵州的农田,到底什么是自然灾害呢?

总结概括:注意,在没有对人产生影响的情况下,自然变异不能称之为灾害。所以灾害只是对人类产生危害的自然变异。另外,我们看下面这幅图,判断下这个属不属于自然灾害?不属于,因为它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不属于自然范畴。

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承转过渡:了解了什么是自然灾害,接下来我们需要知道的就是有哪些自然灾害了。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54~55页,自学常见自然灾害简介,回答以下问题。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各种灾害的成因分别是什么?有哪些特点?这些灾害与我国的气候和地形有何联系?不同灾害之间是否有联系?请举例说明。

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特点,与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事实上也是如此,我国疆域范围广阔,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起伏,气候也有其独特的地方,这些都对自然灾害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国家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三、小组合作 深化探究

看图分析(教材54~55页图2.46和图2.47):我们先关注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从灾害的分布上来看,灾害在我国分布的范围是怎么样?是非常广的。 这也正是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种类多,分布广。

由于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因此,大家想一想,那么大的范围,那么多的灾害,那么灾害的发生会怎么样?会十分频繁。我们下面就来看一看2016年上半年我国发生的比较严重的灾害。不到一年时间,我国已经遭受了很多自然灾害,这说明我国的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很高。而我国正是这样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

不过大家也不必过于担心,觉得好像世界末日来临。这些灾害发生都是有一定的区域性的,并且虽然全国范围来说灾害频率很高,但是对于某一地区来说,自然灾害还只是偶然发生而已,大家不必过于担心。

我国是一个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并且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灾害猛如虎,面对如此严重的灾害现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讨论探究:下面请大家分组讨论,说一说我们该如何应对自然灾害。请每个小组以一种自然灾害为例,思考应对措施。可以参考教材中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

总结概括:刚刚大家讨论过了,现在请大家来说一说你在灾害面前会采取的应对措施。 大家说得很有道理,防灾减灾可以有很多的方式,不过从总体来说,需要以下的防灾步骤,防灾、备灾、救灾。这也正是我国目前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

希望大家对自然多一些敬畏,爱护自然,从身边做起。

四、知识梳理 释疑解惑 板书设计

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五、当堂检测 提高升华

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教师讲解答案。

六、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第二章 复习课

复习目标

1.能够结合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的地势总特征。

2.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3.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以及水文特征。 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说出长江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治理问题,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说出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治理问题,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复习过程

一、复习课导入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的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这节课我们对这一章进行全面地复习。

二、知识回顾

同学们根据学生用书,捋顺教材知识结构,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三、重点复习

现在同学们请看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的地形和地势。

我们看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气温的冬夏特点,温度带的分布,干湿地区的分布,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展示我国的外流河和内流河,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划分,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长江和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我们看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四、本章总结

板书设计

地型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和地势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通高温,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气候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以外流河为主中国的自然环境 

河流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自然灾害常见的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







五、当堂检测 提高升华

学习至此,请完成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认识课标: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理解自然带的形成和地域水平分异规律、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世界特殊地区的自然带成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关系聚焦高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对于人类如何利用环境资源发展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指导意义。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情况,结合目前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的思想,根据本节知识特点,其命题趋势将侧重于案例分析,运用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将与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结合。复习重点: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原因复习难点:理解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地与南北白山坡差异的原因。山地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归属是易错之处。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谈话法、案例法、归纳法、学习方法指导:本课内容理论性、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强,对多数学生来说比较深奥难懂,因此需联系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整体理解,如将“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及“世界洋流分布图”等通过迭加、进行比较,并找出内在联系,增进理解,同时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课前准备:多媒体及学生学习的学案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读家乡的五幅图分析思考请同学们描述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复习巩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新课教学:引导学生结合探究活动一完成探究活动二理解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关系。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自然带1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板书)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三帮助学生理解自然带的名称、自然带在分布上与气候的关系、自然带的界线2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其界线(板书)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四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自然带的水平分异规律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水平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板书)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五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自然带的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

(二)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板书)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六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自然带的非地带性

(三)非地带性:---局部环境因素的差异(板书)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影响因素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缺失

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南美南部东西两侧分别是

自然带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南、北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

延伸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x疆

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四川盆地的

土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

,大陆东岸分布纬度

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七帮助学生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三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板书)巩固提高:指导学生完成学案中的反馈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教与学评估:结合板书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并指导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评估以便今后教师调整教学和学生课后的复习巩固。指导学生完成自我分析引导学生调整学习状态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板书设计: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

自然带1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2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其界线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水平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二)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

(三)非地带性:---局部环境因素的差异三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教学反思

第三篇: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1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相关资料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和分类,能够区分常见的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运用相关图文资料理解对于任何一种自然资源都要珍惜和合理利用。 3.通过分析资料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原因。

4.依据相关资料了解生活中珍惜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自然资源的含义及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进一步巩固阅读和分析资料的方法。 2.通过对不同漫画的阅读和思考,初步掌握分析漫画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1.自然资源的含义和分类。2.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实现可持续利用的原因。 难点: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措施和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对于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有许多东西是得益于自然界的奉献。比如:我们做饭用的铁锅,它来自于自然界中的铁矿。大家分析一下,铁矿从哪里来?对人类有何意义?

教师(承转):看来同学们对自然资源了解不少,今天我们就系统学习自然资源的含义,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方面的特征。学生:等温线分布图。 学生讨论:来自自然界,有使用价值。 探究新知:

板书:

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土地、水、石油、铁等自然资源的图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到很多来自自然界的资源,它们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离开这些资源我们几乎无法生存。下面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2页图文资料,独立完成下列题目。 (1)什么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分为哪两类?

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合作完成教材第63页活动第1题。 (1)区分下列物质或能量是否属于自然资源,说明原因。 汽车、汽油、森林、闪电、纯净水、土地

(2)区分下列自然资源中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并说出理由。 温泉、树木、草地、潮汐能、藏羚羊、风能、海鱼、核能、天然气、花岗岩

教师(承转):我们了解的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我们怎样利用这些资源呢?

教师:对于非可再生资源,一定要珍惜和合理利用,因为这类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对于可再生资源我们是否可以无节制地利用呢?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教材第64页活动第2题两幅图片):同学们观看图片,讨论其中涉及的是什么自然资源,它们还能够再生吗?完成教材第64页活动第2题。

教师(承转):我们认识了自然资源的含义和分类,下面来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板书:

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教师:提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经常自豪地用“地大物博”四个字来描述。

1

教师: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4页下面一则材料,讨论其说明了我国自然资源具有什么特点。 教师(精讲点拨):同学们分析得很正确,我们前面学习了我国的人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虽然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尚不及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随着人口的继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要量还要大大增加,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的状况仍在继续,因此我们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如中国海关总署2013年1月10日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原油进口量约为2.71亿吨,同比增长6.8%。2013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将达到2.85亿吨左右,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可能突破60%。到2020年中国石油需求总量可能超过7亿吨,其中三分之二都需要依靠进口。

教师(承转):面对我国自然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我们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下面我们一起探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措施。

教师:针对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许多专家提出了各种解决措施,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5页不同专家的措施,讨论你们想到的其他措施。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其实自然资源短缺不只在我国存在,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为此联合国把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唤起人们对地球面临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关注,解决自然资源短缺也不只是政府层面的事情,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贡献一份力量。

教师: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6页活动第1题中提到的措施,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种节约自然资源的行为。(完成教材第66页活动第1题)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希望你们能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设计板报。(完成教材第66页活动第2题) 效果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自然资源的含义和分类,知道了并不是所有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都属于自然资源,只有具备了“自然”和“经济”两种属性才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种,即使是可再生资源也要保护和培育,不要盲目利用,否则可再生资源会转变成非可再生资源。我们还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人均占有量少。因此无论政府,还是普通老百姓都要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共同应对我国自然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本节课使用《祖国不是地大物博》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学习目标。

2、白板出示图片,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可再生资源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个问题,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帮助学生树立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了他们的资源保护意识。

第四篇:初中世界地理教案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二节 欧洲西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

2、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以自学为主了解欧洲西部位置、地形、气候概况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和难点:

重点:

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及气候概况。

教学难点:

利用地图说明其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为学生自学设计的课堂练习(一)、 (二)。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第一课时:

导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对外敞开了国门。我们周围也出现了很多出国留学、打工或旅游的人。不管他们以何种目的的出国,他们一般会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呢? (学生总结回答: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

师:世界上有一个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你们知道在哪儿吗?

生:欧洲西部。

引导学生,切入主题

师:关于欧洲西部,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师、生活动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各抒己见,回答老师所问。有的学生谈到欧洲西部著名的旅游景点;有的学生谈到欧洲西部的经济:欧元、欧盟等;还有的学生谈到了当今的热点问题:疯牛病、口蹄疫、炭疽热等)

师:这么好的地方,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生:想!(学生异口同声,热情高涨)

师:要想去欧洲西部,首先我们要确定它的——?

生:地理位置。

师:对了,我们要先知道它在世界中的位置。那么出门旅行,尤其行程较远的时候,我们要随身携带一些衣物,这就需要提前了解欧洲西部的——?

生:气候状况。

师:很好。只有先知其冷暖,才可以有备无患。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欧洲西部有哪些独

特的自然景观;要观赏这些景观需要到哪些国家去;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些地方。这就需要了解欧洲西部的——?

生:地形、地貌概况以及河湖状况。

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成功

板书:

一、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特征: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师:欧洲西部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是推动欧洲各国求同存异,走向联合的动力。

介绍欧盟:

板书:

二、欧盟

(1)简介(十五个成员国)

读图找出欧盟的主要成员国及其首都

根据图8.14描述欧盟的作用及其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讨论:为什么要成立欧盟?欧盟给本区的人民带来了那些利益?

―――示意图从哪5个方面说明了欧盟的作用。

(2)作用、影响、意义

好,我们下一堂课继续来学习西欧的其他知识。

第二课时:

师:屏幕上面是我们急需解决的有关“欧洲西部”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的问题。 (根据课件显示内容,分组讨论答题。配乐,教师巡视答疑。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感受学习的乐趣)时间到,音乐停。

师:(评价)同学们真棒!大家马上就可以进入“欧洲西部”开始你们的异域之旅了.在此之前请随老师进入“气候”图中,观察山脉走向的变化及暖湿气流的深人情况。(教师进行动画演示,学生注意观察,直观感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及地理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提问:假如阿尔卑斯山脉走向发生变化、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消失,欧洲西部的气候会有变化吗?

生:阿尔卑斯山脉变为南北走向,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就不能长驱直人,欧洲西部大范围也不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应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消失,有利于海洋气流的深入,使整个岛屿显示温带海洋性气候。(给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尽情“游览”)

师:现在请大家试着点击本图的右下角,看看会有什么惊喜带给大家!(学生点击进入,屏幕上出现了五彩斑斓的彩色世界,随着可爱的小天使飞来飞去,“恭喜你,你成功了”几个大字由远而近的出现在画面中。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获得自信)

师:点击“你成功了”进入到“国家与旅游”。点击各国首都可欣赏优美风景,点击其他按钮,可对欧洲西部有更多了解。请大家带着问题畅游欧洲西部。

(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欣赏美景,进一步了解本区,同时思考问题)

布置任务,提出建议

师:问题有的可在欣赏时完成,也有的需要同学们课下查找资料,共同研究探讨完成。下一

节课请你们做老师,谈淡你们的研究结果。

第三课时:(练习和学生讲述为主)

师:你们知道吗?在网吧除了聊天、玩游戏之外还可以登陆相应的网站查阅地理信息,想知道哪个国家、哪个大洲都可以。相信那时你会大开眼界,真正感受到“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课堂练习:

位置、地形和气候 姓名__________

点击“欧洲西部”进入,看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提示:鼠标箭头变成“手”形,可点击进入)

一、位置(Where is it?)

1、在世界中的位置:欧洲西部位于_______ (A南半球、B北半球)。位于 (A东半球、B西半球)。请说出判断理由。

2、海陆位置:欧洲西部西临_________ 洋,北临__________洋,南隔________海与非洲相望,东南隔土耳其海峡与 ___________洲相望。

3、纬度位置:大致在__________至 ________之间。图中位于“冰岛”北部的虚线是 (A北回归线、B北极圈)。

推断:a.欧洲西部三面临海,气候受________ (A海洋、B陆地)影响较大。大部分为_____ (A陆地性、B海洋性)气候。

b.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__带,只有一小部分属于________带。

二、地形(What is it?)

1、观察欧洲西部大陆轮廓的特点_______ (A比较平直、B曲折破碎)。因此多岛屿、半岛和海湾,你能在图上找出它们吗?

推断:多优良_________,海运发达。

2、欧洲西部的地形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平原多分布在西部、中部的沿海地区,主要 有_________、___________。山脉主要有北部的 _______________、中部的__________________。中部地区的山脉大致呈__________走向。

推断:这种地形分布特点有利于海洋____________ 深入大陆内部,终年温和多雨,形成典型的___________气候。随着离海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冬冷夏热,气候逐渐过渡为____________气候。

3、根据本区地形和气候的特点,把本区“河湖”特征与形成条件连接起来。

(1)河湖水量充沛,河网密集 A.受冰川影响

(2)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阿尔卑斯山脉 B.大陆轮廓曲折,又受山岭限制两侧多湖泊

(3)无长河 C中欧西欧多平原,降水较多

推断:这些平原、山地、半岛上多冰川地形、湖泊、峡湾,成为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得本区___________业发达。

二:气候、农业和工业

欢迎大家进人“欧洲西部”开始你们的浪漫之旅,在走一走瞧一瞧时别忘了动动你脑。请大家在欣赏之余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可以相互讨论、研究。

1、欧洲人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他们的这种饮食结构与哪些地理因素有关?

2、欧洲西部的南部地中海沿岸以什么气候为主?这种气候对当地的农业产生哪些影响?

3、假如阿尔卑斯山脉走向发生变化、斯堪的纳维亚LU脉消失,欧洲西部的气候会有变化吗?

4、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有什么好处?有没有弊端?

5、欧洲西部成为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它的工业有何特点?为什么如此发达?

6、你们还知道本区有哪些区域性国际组织?你能简要介绍它们吗?

7、试说说本区有哪些著名的旅游胜地,需要到哪些国家去参观?

8、本地区是世界上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你能列举

一、两个国家说明原因吗?

板书设计:

一、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特征: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二、欧盟

(3)简介(十五个成员国)

(4)作用、影响、意义

三、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

(1)工业部门和产品

制造业比重高,采矿业比重小,尖端工业占优势

(2)工业区分布

多而密集,呈十字形分布

四、传统畜牧业

1、地理位置因素

2、地形因素 ---平原为主

3、气候因素

五、繁荣的旅游业

第五篇:《地球的运动》 初中地理教案

《地球的运动》

初中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 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 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交替。

3. 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再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4. 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5. 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动仪、手电筒、《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课件、投影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讨论、比较、归纳 学法:观察现象、结合生活实际、填表比较 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 当遇到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时,我们通常说:“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那么太阳有可能从西边出来吗?(太阳东升西落)那么真的是太阳在升落吗?

一.地球的自转 [学生演示]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

[小组讨论]地球自转的规律,填写下列表格有关自转规律的项目。

(表1) 自转 公转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24小时(一天) 一年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转动特点 地轴倾斜

地轴倾斜,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交替和时差 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学生结合实际说明] 太阳东升西落其实就是地球自转方向的证据

[设问]地球的自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

[学生演示]一名学生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在地球仪上; [反向思考]假定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会产生什么现象?(有昼半球和夜半球,却不会有每24小时一次的昼夜交替)

[演示]老师在地球仪上用红笔标出广州的位置,自西向东转动地球。。

[观察讨论] (1)广州在地球仪转动一周的时间里出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2)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处在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大约是多少?每完成一次昼夜交替需要多长时间?(24小时)

地球的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的地理现象

[学生阅读]课本第10页“畅畅和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

[观察演示]在地球仪上标出北京、纽约和东京,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在地球仪上;老师自西向东转动地球。观察北京、纽约和东京分别被光源照到的时间。

[教师说明]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时间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东边的时间总比西边早。经度每隔15度就相差一小时,东边的时间总比西边早。时刻的计算一般是“东早西晚,东加西减”。

地球自转还会产生时间的差异

[设问]

1、日本东京于今天当地时间下午3点钟有一场中日足球赛,在北京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时间应是几点?(下午2点)

2、俄罗斯的莫斯科也于今天当地时间下午3点钟有一场中俄篮球友谊赛,我们应在几点钟打开电视收看直播?(15+5=20点)

[学生填表]将地球的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和时差的地理现象填在表1。

[课后想一想]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现在的广州处于什么季节?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会有季节的变化?

[地动仪演示]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的公转。 二.地球的公转

[学生观察讨论]地球公转的规律,将结论填在表1 [设问]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有什么关系?

[学生演示]用手电筒在黑板上演示阳光直射和斜射时单位面积得到太阳光热的多少。(阳光直射时单位面积得到太阳光热多,斜射时单位面积得到太阳光热少)

[分组讨论]结合生活实际,逐一讨论

(1)在同一天,早晨、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的最厉害?(中午比早晨、傍晚更厉害)这一现象说明什么规律?(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越多,反之越少)

(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春-夏-秋-冬依次回答)

(3)一年中广州什么季节的中午太阳照射的最厉害?什么季节最温和?为什么?(夏季中午太阳升得最高,冬季较低)

(4)一年之中,广州每天白昼的时间一样长吗?什么季节较长?什么季节较短?(不一样,夏季白昼较长,冬季较短)

[教师引导]综上所述,由于地球表面在不同季节得到的太阳光热有多有少,而产生了季节变化。这一现象与地球的公转有什么关系?

[演示观察](1)假设地球直立着(地轴不倾斜)自转和公转,太阳直射点在那里?(赤道)

(2)假设地球倾斜着自转,但没有公转,太阳直射点有变化吗?(直射在某一纬度不变)

(3)当地球倾斜者自转的同时又公转,太阳直射点会有变化吗? [CAI演示]地球的公转,显示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学生观察思考]观察二分二至日时能够受到太阳直射的纬度位置,总结太阳光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完成下表(斜体字为填写内容)

(表2)

节气 太阳直射的纬度 北半球获得的太阳光热 北半球白昼时间

季节(月份)

夏至

6、22前后 北回归线 接受光热 多

,气温 高

最长 夏季(

6、

7、8)

秋分

9、23前后 赤道 过渡,温和

昼夜平分 秋季(

9、

10、11) 冬至

12、22前后 南回归线 接受光热 少

,气温 低

最短 冬季(

12、

1、2) 春分

3、21前后 赤道 过渡,温和

昼夜平分 春季(

3、

4、5) 注:南半球季节相反

[归纳总结]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随季节而有规律的变化,因此形成了四季。

[过渡]同一纬度不同时间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不同。那么,同一时间不同纬度地方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会一样吗?(如:在夏季,赤道地区、北纬40度地区、北极地区太阳照射情况一样吗?地面冷热一样吗?)

三.五带的划分

[活动]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如何?小组为单位归纳,画一幅简图加以说明。

[教师点拨说明]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最北可达北纬23.5度,最南可达南纬23.5度。南北回归线以南以北地区没有太阳直射。

[投影]地球上的五带图

[分组活动]分三个大组,分别代表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观察思考:各温度带的范围、有无阳光直射、获得热能多少。

[角色扮演]各组派一名同学上讲台展示所代表温度带景观图片并介绍其特点。

[活动]学生在以上基础上完成表3 表3 热带 北温带*南温带 北寒带*南寒带

范围 南北回归线之间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北极圈和北极点之间;南极圈和南极点之间

有无阳光直射 有直射阳光 无直射阳光 无直射阳光,有极昼极夜现象

获得热量多少 获得热量最多,气候终年炎热 得到热能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季节变化明显 获得热能最少,气候终年寒冷

[知识拓展]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

[课后想一想] 我们这里的房子(北纬24度附近)为什么一般都朝向南方呢?

上一篇:初中化学学期工作总结下一篇:初中反恐主题班会教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