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自然灾害教案

2022-10-16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二地理自然灾害教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初二地理自然灾害教案

湘教版 初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

自然资源概况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拓展性等特征;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之间的矛盾;

4、通过阅读矿产分布等图,了解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5、学会应用图、资料等归纳和总结地理事物。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二、教学过程:

一、 什么是自然资源

1、概念 :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完成活动P54,“闪电”和“小麦”是否自然资源?

(“闪电虽存在于自然界,但在目前科技条件下,人类不能直接加以利用。“小麦”当然对人类有用,但不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的,而是经过人类培育和加工而成的,所以也不是自然资源。)

2、主要类型:气候资源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思考提问:上述六种资源哪些是可再生资源?为什么?

二、 自然资源的特征

1、自然资源的范围是不断变化的

人类的文明进步,不断加深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2、自然资源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特征: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主要原因:我国人口众多。

3、自然资源质量存在着地区外差异 了解:①“贫铁矿”和“富铁矿” ②草场的牧草:茂盛多汁→低矮、稀疏

4、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指导学生阅读3-3中国主要石油和天然气分布图;3-4中国主要煤矿分布图;3-5中国主要金属矿产分布图。

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中国的矿产资源的概况、矿产资源的分布,总结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 1.矿产资源

(1)能源矿产:煤、石油、天然气等。 (2)金属矿产:

黑色金属(铁、锰等);

有色金属(铜、铅、锌等)

(3)非金属矿产:金刚石、石膏等。 2太阳辐射 ②我国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和东北华北地区。煤矿主要分布在黄河流蜮和东北地区。

5、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

三、当堂训练题

1、资源资源的含义是:

2、自然资源的分类:

3、自然资源的特征是:

4、请问闪电是自然资源吗?

四、课堂小结

保护自然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五、当堂达标题

1、资源资源的含义是:

2、自然资源的分类:

3、自然资源的特征是:

4、请问自然资源的内容是否一成不变?

5、说明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匀 教后反思

第二篇: 初二地理教案(长江)

滚滚长江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长江各段的名称。

2、了解长江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讲解教师与图片资料,加深对地理事物的认识。

2、学会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三方面,和世界其它大河做比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长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加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与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三方面,学会分析一条河流大小。

三、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课本长江水系图,提高学生识记地理事物及阅读水系图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发现法教学、对比教学、启发式教学

五、教时教具:一课时,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播放歌曲《长江之歌》同时学生观看ppt (长江风貌图) 多么雄壮的旋律.多么深情的赞歌,它生动形象地表达广大中华儿女对母亲河的依恋和赞美。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可“长江”的风采。 学习新课:下边我们首先来了解长江的概况。

老师引入:伟大的母亲河——长江,像一条巨龙镶嵌在祖国的南部,源远流长。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46“长江水系图”。完成活动中四个问题。 学生活动

(一)

请同学们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干流,找出它的发源地、注入什么海? 老师提示:观看ppt总结长江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最后注入东海。总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

学生活动

(二)

教师提示:请描出上中下游的分段地点:宜昌、湖口两个分段城市。 (老师根据ppt提问:学生齐声回答后教师展示这两个城市)

(结论)宜昌在湖北,湖口在江西,这两个城市分别是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与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阅读)长江各段的名称。 教师讲解:(展示ppt)长江上游各河段从河源往下依次是沱沱河、通天河、金

沙江等。自四川省宜宾以下始称为长江。

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的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

学生活动

(三)

长江流经哪些地区? (从流经省区和地形区两方面看)

教师、学生总结:按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播放ppt展示),流经的省区有11个(分别是: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

按中国地形地势图(播放ppt展示),长江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有青藏高原(结合课本长江上游各河段流经的地形区)、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学生活动

(四)

教师提问:请用黒色笔描出长江的八大支流(或编号1——8,从北到南,自西向东。)注意北岸支流分别在哪四个城市汇入长江干流?南岸的沅江、湘江和赣江经什么湖汇入呢?

教师、学生总结:长江的主要支流有:

(1)北部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岷江、嘉陵江和汉江;

南部支流:乌江、湘江和赣江。

教师详解:雅砻江流经横断山区,在攀枝花市注入金沙江。

乌江是贵州省内第一大河。

岷江发源于岷山南麓,其最大支流大渡河在乐山与其交汇,岷江最后由宜宾汇入长江。

沅江、湘江经洞庭湖注入长江。

嘉陵江发源于陕西宝鸡,黄土区土质疏松,中游流经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它成为四川省内携带泥沙最多的河流,最后在重庆市汇入长江。 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由武汉汇入长江。

赣江经鄱阳湖注入长江。鄱阳湖是长江流域内面积最大的湖泊。

由此我们结合活动一中长江干流可知:长江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千米。

(2)四个城市:(雅砻江)攀枝花、(岷江)宜宾、(嘉陵江)重庆、(汉

江)武汉

(3)沅江、湘江和赣江经洞庭湖、鄱阳湖汇入。

转问

(一):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

学生答后老师小结:很好,一般比较河流大小主要是从长度、流量、流

域面积三方面来进行,而长江均占全国第一位!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边讲边播放ppt) 长江与世界著名大河比较

问:为什么长江的水量这么大?

学生答后老师小结:长江流域大部分处在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长,降水丰沛,可见气候对河流影响很大。

七、板书设计

中国第一大河——长江

1.长度源头

注入的海洋

2.上中下游的分段地点及各段别称

3.流经区流经的省、市、自治区

地形区

4、全长、流量和流域面积

5.主要支流和湖泊

课堂总结: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源头、注人海洋、流域面积、流量、流经省区、主要支流以及各河段的划分等长江的概况。长江作为我国的第一条大河,无论在航运上,还是在发电、灌溉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江流域物产丰富,地灵人杰,长江流域的开发,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这些知识我们将在下节课学习。

一、母亲河概况

1、源远流长

2、支流汇集

3、分段地点

4、别称众多

荐荐荐高初初一中一

地地地

理理理

教教教

案案案

[1000[1000[1000

字字字

]

]

] 荐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精选范文) 荐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全册教学设计 [1000字]

第三篇:初二地理复习课教案

课题:中国地理复习

(一),(共4课时) 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熟知与掌握:

1、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领土的范围和面积;我国濒临的海洋、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的分布;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熟悉33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2、我国的人口及民族的分布;

3、我国地形的特点,主要山脉及其走向,主要的高原、盆地、平原,地震与火山等;

4、我国天气的表示符号,我国冬夏两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和温度带,降水分布特点和干湿地区,我国气候特征和三种灾害性天气。 教具:中国政区图投影片、地形图投影片、学生地图册 课型:复习课 教时:4课时

过程:本次复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疆域与行政区划

(总第一课时)

●主要知识点:

1、我国的半球位置与海陆位置、我国的面积、四至点。

2、我国的四个边缘海、主要岛屿、半岛,领海与内海。

3、陆上邻国(15个)、隔海相望国家(6个)。

4、我国三级行政区

1

5、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省会。

6、特别行政区。

●识图

1、我国疆域示意图,相邻的国家

2、我国省级行政区轮廓图

第二章:中国的人口与民族

(总第二课时)

●主要知识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占世界的比重。

2、我国的人口线与我国的人口分布。

3、我国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重,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政策。

4、华侨与外籍华人的概念,“侨乡”。

5、我国的人口政策。

6、我国民族的分布状况与分布特点。

7、我国的民族政策与风俗习惯。

●识图

1、我国人口分布图

2、我国民族分布图

第三章:中国的地形 (总第三课时)

●主要知识点

1、中国地势的主要特点,三个阶梯的界线及主要地形单元。

2、地势对我国交通、水力等影响。

3、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各类地形的比重。

4、我国的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我国的第一高峰。

5、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典型特征。

6、我国三大平原的特征和主要丘陵。

7、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地震带。

8、我国火山的分布。

●识图

1、我国地势阶状分布示意图

2、我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分布示意图。

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总第四课时)

●主要知识点

3

1、怎样根据卫星云图上的颜色来判断各地的天气。

2、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说明形成原因,00等温线所经过的地区。

3、我国五个温度带的分布与耕作制度。

4、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冬夏季风与降水,我国降水的年、季变化。

5、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分布。

6、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7、我国的三个主要灾害性天气及其危害。

●识图

1、我国温度带与干湿地区分布图

2、锋面雨与地形雨的形成图。

课题:中国地理复习

(二) (共二课时)

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熟知与掌握:

1、我国的河流概况,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2、长江与黄河的概况及水文特征;

3、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与人均量。

4、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产资源的分布。

4 教具:中国河流图投影片、矿产资源投影片、学生地图册 课型:复习课 教时:2课时

过程:本次复习主要内容如下:

第五章: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总第五课时)

●主要知识点:

1、内流河与外流河、内流区与外流区的概念,我国主要的外流河与内流河。

2、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3、我国最大的人工河——大运河(沟通的水系、作用等),我国五大的淡水湖和青海湖。

4、长江的概况及上、中、下游的划分和水文特征。

5、黄河的概况及上、中、下游的划分和水文特征,治理黄河的主要措施。

●识图

1、长江水系分布图

2、黄河水系分布图

3、我国五大淡水湖轮廓图

5 第六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及其保护 (总第六课时)

●主要知识点:

1、我国主要的自然资源的总量与人均量状况。

2、我国土地资源的种类及其利用。

3、我国水能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措施。

4、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三大林区和“三北防护林”。

5、我国煤、石油、铁、有色金属的分布。

6、我国渔业等水产资源,第一大渔场、盐场。

●识图

1、我国各类矿产资源分布图

2、我国主要水电站的分布

第四篇: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自然灾害》教案

《自然灾害》教案

教学目标

1、常见的自然灾害,能会判断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2、自然灾害等大致分布。

3、了解避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自然灾害的分布大势。

2、掌握常见的、实用的救灾措施。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河流的特征,长江、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等,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心的课文《自然灾害》。

板书 第四节 自然灾害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教师播放有关自然灾害的相关视频,并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举例自己了解哪些自然灾害。

教师小结:自然灾害的定义,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哪几类。

教师展示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气象灾害,哪些是地质灾害。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54-55,结合图片,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危害性。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P55-56的活动题。 板书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先让学生回忆今年全国发生了哪些特大自然灾害,后可由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数据来说明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指导学生读图2.48,2.49,并让学生谈谈他所发现的问题,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小结: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 我国也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有时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给社会的正常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的冲击。

教师可对一些灾害的概念加以阐述,便于学生理解。如: 寒潮 (1)概念

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2)形成原因:

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

(3)寒潮的危害 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①成因: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②发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③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2)泥石流

①概念: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②发生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

③危害: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三、防灾减灾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放在减灾工作必不可少,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58-59,了解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

让学生举例说明我国还有哪些防灾减灾的措施。 课堂活动

了解避灾方法。举出实例如“遇到洪水时如何自救?”“当发生泥石流时,该怎样保护自己?”可由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自救方法,后由老师补充,并提供给学生实用、正确的自救方法。

随堂练习

1、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修建“西气东输”管道

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 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⑤

2、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1)-(3)题。

(1)下列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有( ) ①干旱 ②滑坡 ③台风 ④风暴潮 ⑤寒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2)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d分布最为集中的 自然灾害是( ) A.洪涝 B.台风 C.泥石流 D.干旱

(3)图中a、b、c、d四个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a B.b C.c D.d

第五篇: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案例地理教案

知识目标

1.了解四种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了解关于地质灾害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进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评价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增强学生面临地质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3.读图获取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

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建议

关于地质灾害防御的教材分析

教材最后讲述地质灾害的防御。教材中讲了三方面的问题,其核心为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减轻灾害的基本途径。对第一点和第三点比较好理解。在防灾、抗灾、减灾的诸多领域中,首先需要对地球系统的整体性有更多的认识,寻找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及其灾害间的相互联系,这一切都要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一些具体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设计和实施,也要有科学技术的支持。对第二点则可以作进一步的解释。加强灾害管理法制建设和健全减灾规划管理制度是灾害管理的重要方面。国家要制定减灾总体规划,各有关部门、各级政府在其指导下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减灾规划;要制定各级政府重大灾害的应急行动计划,用于指导政府、有关部门、厂矿企业及居民在重大灾害发生后做出紧急反应,协调行动,减轻灾害损失。有了这些法规和措施,减灾工作才有可能纳入法制的轨道,一旦灾害发生,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我国在长期的减灾实践中形成了由政府内灾害管理职能部门、辅助救灾部门、救灾决策指挥机构和临时性协调机构所构成的灾害管理组织体系。在重大灾害发生地区,各级政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接受救灾决策指挥机构的领导,实行岗位责任制。我们在有关灾害的报道中可以看到,凡遇到地震等重大灾害,当地政府首长都要亲临现场,指挥抗灾减灾工作,正体现了这种灾害管理组织体系。 关于地质灾害关联性的教材分析

在前面分别讲述地质灾害的基础上,本课从各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上进一步做了分析。这段内容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材中是没有的,它从一个比较新的角度说明了地质灾害就其个体而言,有着偶然性和地域的限制,但从总体上看,它们之间以及与其他自然因素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这种动态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不仅对深入分析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是必要的,而且符合教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要求。

教材通过具体例子介绍了地质灾害三方面的关联性。第一方面说明了同一地域地质灾害生成的关联性。第二方面说明了一次地质灾害中原发灾害和诱发灾害的成灾关联性,教材例子中提出的由地震诱发的其他灾害,不局限于地质灾害,这更说明了灾害之间的联系十分广泛。第三方面说明了人类活动与灾害的关联性。现在由于人类活动而引发或诱发地质灾害的事件越来越多。有资料表明,全世界的滑坡灾害中,70%以上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

关于主要地质灾害的教材分析

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例如地震、地裂缝、构造断裂、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从课时容量考虑,我们选择讲述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四种地质灾害。教材对这四种灾害的表述方法基本相同:一讲成灾原因;二讲灾害本身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地震”一段介绍了震级,“火山”一段介绍了火山的类型;三讲危害,这是教材的重点内容。教材中虽然没有总结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但是通过对每种灾害的讲述可以归纳出来,即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多,突发性强等基本特点。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滑坡和泥石流虽然诱发的原因不同,但主导因素都是斜坡重力作用,分布的地区也基本相同,为了减少重复,教材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讲述。

关于四类主要地质灾害的教法建议

本节主要介绍了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四类地质灾害。考虑到学生一般很少直接接触到这几类灾害现象,因此,应该尽量使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让学生获得最初的感性认识。教师应注意在教学中把握各类灾害的成因、危害,但也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这些灾害在空间的分布有和特点,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为什么那些地区会有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地质灾害大部分都不是人类行为造成的(例如大部分的地震都是构造地震),而是地球运动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有其自身的发生规律。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这是无法回避的。但我们可以加强对这些灾害的研究,并积极防御,减少由于人为原因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在介绍火山喷发产生的灾害时,应该引导学生从正负两方面来考虑。即火山是强烈地质作用的表现,火山既摧毁了旧的土地,也创造了新的土地,火山活动的研究是了解地球内部运动规律的窗口。许多火山本身就是十分独特的旅游景点。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四种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了解关于地质灾害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进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评价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增强学生面临地质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3.读图获取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标

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将学生分组,使搜集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各类资料。 【教学过程】

【课件演示】唐山地震图片,有配音。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看了有关唐山大地震的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我们发现,陆地环境的变化有时异常激烈,这些自然现象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它们常常给人类环境造成极大的损害和威胁,我们称为地质灾害。请同学们思考,你所了解的地质灾害有哪些,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回答】略

【课件演示】主要地质灾害目录 【观看录像】地震基础知识

【提问】地球为什么会有地震呢? 【学生回答】(板块边缘,地壳不稳) 【观看录像】地震发生的原因

【教师总结】知道了地震发生的原因,我们不难知道世界地震的分布。 【观看图片】展示“世界地震分布图”和“六大板块的分布图”

【提问】虽然我们很少亲临地震,但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地震实际上是地球内能在地壳的断层带以地震波形式迅速释放的过程,请大家发挥想像,地震会产生哪些危害呢?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补充】我们很容易看到地震带来的直接危害,而实际上,地震常常会带来其它一些间接危害,这些间接的危害往往造成更为惨重的损失。例如地震引起的火灾,引发的瘟疫等等。 【过渡】刚才我们看了世界地震分布图,事实上世界火山的分布和地震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些火山的基础知识。 【播放录像】“火山的基础知识”

【教师引导并提问】通过观看录像,我们了解了关于火山的一些知识,请你回忆一下,火山的分类有哪些?你觉得这样的分类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总结】科学家们之所以提出休眠火山,正好说明了我们对于火山喷发规律的不甚了解。要确切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科学研究。

【过渡提问】为什么意大利,日本是火山活动频繁的国家?火山喷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课件演示】展示板块碰撞的动画。

【分组讨论】火山喷发也是破坏性很大的地质灾害,但是,除了危害之外,火山喷发有没有有利的方面呢?请举例说明。

【课件演示】对火山喷发这种地质灾害应该有正确的评价。(1)从灾害的角度看(2)从资源的角度看。

【承接过渡】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危害非常大的地质灾害。它们分别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和岩浆活动在地表的体现,而另外两种地质灾害同样不容忽视。这就是滑坡和泥石流。 【课件演示】请大家看下面的这组图,思考后面的问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我们应该积极的防御,尽量减少这些危害造成的损失。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地质灾害的发生也十分普遍。 【动画演示】请大家观看我国的地质灾害图。

【提问】这么多的地质灾害似乎有些耸人听闻,但这都是不能回避的事实,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防御呢?请大家观看下面的录像,看看日本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播放录像】日本地震灾害的防御

【分组讨论】在地震多发地区的人们,应该如何防御地震?(分地震前,地震来临时和地震发生后三个阶段各应该做些什么事?) 【教师总结】请参考扩展资料“地震发生时的应变”,接着总结地震灾害的防御措施(三方面)。 【动画游戏】让学生回答,地震发生时在不同场景应该如何自我保护。

【课件演示】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总结出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特点的三个方面。结束授课。

探究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活动题目】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活动目的】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精神;

3.使学生通过总结探究活动的成果,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尤其是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产生的间接和直接影响,以及如何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防御。 【活动步骤】

1.将学生分组,以便大家可以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2.搜集典型的四类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给人类造成的影响。例如比较典型的地震灾害,典型的火山喷发灾害等等。

3.整理筛选

上一篇:初二下学期的学习计划下一篇:初二学生暑假学习计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