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件

2024-05-06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件(共10篇)

篇1: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件

高一生物课件指导:生物教学方法

生物对文科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因为不是高考科目,仅仅通过会考就可以。由于这个原因,学生普遍对生物这门课程不重视,大部分学生上课不听讲、开小差。对于教师来说,却不能放任,总想方设法让学生听课、使学生对自己的课程产生兴趣,确实是一件较难办的事。经过在实验中学的几个月,我有了一些体会:首先,师生关系要融洽。大部分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但自尊心很强,所以有些事情老师应该以一个理解的态度去谈,而不是劈头盖脸一顿训斥。谈好了固然皆大欢喜,谈不好也不会故意不听课给你捣乱。

还要多与学生沟通、聊聊,学生感到这个老师不错,上课认真听课的人数也就会多了。其次,教学内容难度要适中。文科班的学生,理科科目的基础较差,根本无法跟理科班的学生相比。如果教学内容太难,那么,他们对你这门课刚提起的一点点兴趣,就会因为什么都听不懂而消失殆尽。于是,上课时睡觉、讲话、开小差的现象随之而发生。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太高,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实际水平,根他们的接受能力来讲解教学内容。第三,语言尽量通俗易懂,多举些实例。生物课程与其他课程有些不同,虽然也是些理论知识,但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所以,基于这一点,我在课堂教学中,把书本中一些专业化的语言、术语,用比较通俗的语句加以解释,尽量使学生都能够听明白、听懂。

再则,我也比较注意收集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在课堂中传递给学生,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来使学生理解掌握书本的内容。比如讲到脂肪不容易被分解供能的地方时,随带说一下增肥容易减肥难的原因,就会吸引很多的学生听课,同时一些知识也就掌握了。现在很多文科班的学生给我的评价就是“讲课很有意思”。当然还要注意在有意思的基础上别忘了传授知识的根本。

当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学中有很多枯燥的知识学生是听不进去的,而由于知识的积累不够,没有办法开展开来,这就需要我多查一些生物学上的知识资料等,不断丰富自己;还有就是课外话题的开展注意范围与时间,教学任务是必须要完成的,不能因小失大,这需要自己控制,严格把关。总之,我会努力,理科成绩要上,文科照样带起。

篇2: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件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

第三节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学习目标】

1.概述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

2.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问题导学】 探点一:仔细体会巴斯德关于“使肉汤变酸的微生物是来自空气还是来自肉汤本身”的科学探究的过程,思考:(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他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先期的研究,作出了什么样的科学

假设?

(2)巴斯德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用两套实验装置?如果只用B实验装置可以吗?为什么?

(3)根据研究结果,巴斯德可能得出什么结论?

探点二:巴斯德证明自己假设的过程,就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由此可总结出:(1)科学探究可分为哪几个过程?

(2)体会每个过程的意义: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是探

究成功的前提。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则是探究成功的。探究计划包括和,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可供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很多,如、、、等。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多种探究方法并用。

(3)通过巴斯德的实验,你认为科学探究过程中,作出的假设一定会与实验结论一致吗?如果

不一致,应该如何处理。

探点三:在生物学探究过程中可采用的方法很多,如、、、等。【反馈检测】

1.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这一假设的成立是由()证明的 A.达尔文B.巴斯德

C.施莱登D.施旺

2.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A.运气好B.动脑设计了曲颈瓶C.观察时认真D.实验用具好看

3.探究过程中需要()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和测量法D.以上多种方法灵活运用4.对实验结果认识正确的是()A.实验结果不一定与假设一致,但实验结论一定支持假设 B.实验结果一定与假设一致,实验结论一定支持假设 C.有时实验没有结果 D.实验结果不一定与假设一致实验结论也不一定支持假设

5.调查是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B.调查时,有时范围很大,可采取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C.调查时,要仔细观察,如实记录 D.调查时,必须逐个调查,因为这样数据才准确 6.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想利用桑蚕详细研究蚕的发育过程,则下列方法中最好的是()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模拟法 7.下列属于对照实验中的一组对照的是()A.低温和干燥B.低温和潮湿C.高温和干燥D.低温和室温 8.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新鲜的肉放久了会腐烂,而且夏天鲜肉腐烂要比冬天腐烂得快些。鲜肉腐烂与哪些因素有关?某位同学假设,鲜肉腐烂与它的含水量有关。为此,它设计了如下实验验证他的假设:取两块瘦肉(重量相同),用烘干机将它们的水分烘干,在分别放入两个干

燥的培养皿中。甲培养皿置于冰箱里,乙培养皿放入温暖的地方,而且肉片上滴加少量水。

请据此分析:

篇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件

●整合的关键

整合的关键在于情境设置和问题生成的感悟, 其构建原则如下。

1.强调设计的探究式的学习情境应该是真实、自然的。

2.情境的设置必须有可探究性。一方面, 情境设置的复杂程度应适度;另一方面, 设置的情境应具有新颖性, 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3.创设的探究情境应具有发散性, 即学生由此生成的问题或解答具有多元性。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问题的自主生成在探究式教学中居于中心位置, 在探究式教学中, 教师应鼓励、支持、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和生成问题, 这样才能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施流程

探究式整合模式是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以课件形式整合于教学的前提下, 创设情境, 抛出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完善教学。其教学设计流程为:创设情境 (运用多媒体) —激趣引题, 自学探究 (课件提供素材) —解疑点拨, 合作探究—明理强化 (运用多媒体) , 实践探究—激励评价, 引申探究。

●教学评价

由于采用了多媒体课件配合教学, 不但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容量和速度, 而且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给学生以新奇的感官刺激, 最大限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学习气氛活跃, 教学效果良好。其优点是:以问题为核心是探究式整合模式的核心思想, 教师把知识转化成问题, 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知识构建, 促进学生灵活掌握知识,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工作奠定基础。尚存在的不足是:多媒体课件是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理解及对学生接受程度的预测基础上提前制作的, 程序性强, 课堂上不能做到即时修改。因此, 要做到因材、因人施教必须结合必要的板书, 同时应配以详细的阐释。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即时根据学生的反应, 把问题讲得清楚、明了。因此, 教师在利用该模式进行教学时, 应善于扬长避短, 更好发挥该模式的优点, 以提高教学效果。

●实践意义

篇4: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件

整合的关键

整合的关键在于情境设置和问题生成的感悟,其构建原则如下。

1.强调设计的探究式的学习情境应该是真实、自然的。

2.情境的设置必须有可探究性。一方面,情境设置的复杂程度应适度;另一方面,设置的情境应具有新颖性,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3.创设的探究情境应具有发散性,即学生由此生成的问题或解答具有多元性。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问题的自主生成在探究式教学中居于中心位置,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鼓励、支持、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和生成问题,这样才能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施流程

探究式整合模式是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课件形式整合于教学的前提下,创设情境,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完善教学。其教学设计流程为: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激趣引题,自学探究(课件提供素材)—解疑点拨,合作探究—明理强化(运用多媒体),实践探究—激励评价,引申探究。

教学评价

由于采用了多媒体课件配合教学,不但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容量和速度,而且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给学生以新奇的感官刺激,最大限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其优点是:以问题为核心是探究式整合模式的核心思想,教师把知识转化成问题,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知识构建,促进学生灵活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工作奠定基础。尚存在的不足是:多媒体课件是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理解及对学生接受程度的预测基础上提前制作的,程序性强,课堂上不能做到即时修改。因此,要做到因材、因人施教必须结合必要的板书,同时应配以详细的阐释。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即时根据学生的反应,把问题讲得清楚、明了。因此,教师在利用该模式进行教学时,应善于扬长避短,更好发挥该模式的优点,以提高教学效果。

实践意义

篇5: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件

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方法实践的研究

骆秀姗

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是不是用鼠标可以代替粉笔?大屏幕代替黑板?课堂上多提问几个“为什么”?加上几个“小组讨论”,就变成了探究性学习?这是不是“探究性教学”方式?是否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否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这是否就是探究式教学的思想?

在课堂上,一个有难度但又让人能尝到果实、足以引发探究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能引出另一些问题。比如,对于伴性遗传,可以问:为什么人类会出现红绿色盲,红绿色盲有什么遗传特点?但并不是什么问题都合适,有些问题虽具有科学性,但过于复杂,学生回答问题决不可能全面考虑预测范围内有关的证据和论据,往往不知所措。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反而可能挫伤其求知欲,适得其反。

在课堂探究活动中,学生也需要运用证据对科学现象做出解释。学生对动植物、岩石进行观察并详细记录它们的特征;对温度、距离、时间进行测量并仔细记录数据;同时,学生也可以从教师、教材、网络或其他地方获取证据对他们的探究进行补充。解释是将所观察到的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因此,解释要超越现有知识,1

提出新的见解。对于科学界,这意味着知识的增长;对于学生,这意味着对现有理解的更新。

在课堂教学中,要组织起在问题、证据、解释、评价和交流五个方面都具有高度探究性的活动是不容易的。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核心的要素即“问题导向式”的学习,“问题”往往被视为探究式学习的核心。然而,“问题”在探究式学习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对学生合适与否,而不在于它是否一定是由学生探究得来的。课堂教学中,切实可行而且效果良好的方法是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并通过引导优化和集中学生的问题,使得后续的探究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这样的教学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强化探究过程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探究活动有的是通过探究相对比较简单的问题,学习探究的一般过程;如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有的是通过探究有特点的问题,学习探究的各个方面的技能;最后才是完整的探究。要组织起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除了受教师、学生和教学设施条件等因素制约以外,还与所学习的科学知识内容有关。教师则应根据教育资源、学生状况等实际情况安排教学,而不是只注重于探究的形式,把探究内容当成“绝对任务”按计划完成。如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教师完全可以围绕“分解者的作用”这一主题,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容易得到的其它实验材料;至于要探究的环境因素也可以由学生来定。

“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第一个环节,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已摆在首要地位,而我们一些教师却把它当成是探究过程这部大戏里的几句台词。部分教师总是担心学生提不出问题,或者说提不出自己心中早已构想好的问题,于是开门见山将问题摆出.教师只要积极引导,就可以使学生提出很多很好的问题。

在课程实施之初,教师为统筹探究过程,往往预先设定教学的目

标和探究的主题,在所谓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只是象征性的按照“老师的意图”演练了一番。实践证明,学生往往重复完一个实验后还不知其所以然,更别提什么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了。这样的探究学习过程与探究性学习的活动目标是相违背的。探究性学习应该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方案和结论。如果说学生们爱做实验的话,那也只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课能适当放松一下,“玩”一下,并没有达到让学生从做中学的目的。

新教材的探究性学习中往往要求学生对自己提出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探究。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探究问题,这给不同需要、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提供了一个自我发展的广阔天地,而不同的探究,又能使他们得到各自所需的体验。表达与交流不但可以使学生把探究的问题按照自己的方式说出来,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全班资源共享,把不同探究的结果整合,从而获得完整的探究结论,完成知识目标的学习,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因而要争取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自己的探究过程在班中讲解,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些老师在学生完成探究过程后,可能是时间关系急于“收场”,急于将学生的探究结果纳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这样常常丧失了让学生再发现、再提高的机会,也可能丢失了探究性学习中最精彩的部分。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性学习包括一系列的活动,一般情况下,在一节课中不可能把探究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有深刻的体验,但科学研究的整体过程和方法是连续的,我们应该追求每学期、每学年都

有一个计划,一个设想,在每节课中有所侧重地展开教学,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每一节课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增进了同学间的友情,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在互动中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学科知识。

篇6: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件

科学探究能力有多种, 比如: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出假设的能力、制定和实施实验方案的能力、分析数据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 成的, 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上、实际生活中、各种活动中有意识地去培养。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 创造合适的情景,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在生物课堂上, 教师要及时结合课堂列举的实例, 及时引导学生, 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实例。比如, 在讲授生物特征时, 学生看到鲸鱼在水中呼吸时喷出的水柱, 结合平时人的呼吸, 能够认识到动物能呼吸, 进而指出, 生物还包括植物, 是不是植物也能呼吸。这样, 学生就会根据教师的引导, 提出各种各样有价值的问题。只要坚持这种教学方法, 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会有很大提高。

第二, 巧用推理, 发展学生做出假设。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生物能够在某一环境中生存, 必然有与其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结构。比如, 在讲授鸟适于飞行的结构特点时要从各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推理: 通过减少空气的阻力来认识鸟的形态;通过增加上升力来认识鸟的翅膀;通过减轻身体的重量, 来认识鸟的骨骼、消化;通过提供前进的动力来认识鸟的肌肉、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等。虽然内容很多, 但是, 通过这一系列的推理, 能够使学生完整地认识鸟适于飞行的结构。

第三, 借助实验材料, 发展学生的制定、实施方案的能力。提出问题、做出假设不是目的, 而是能够通过实验来验证某个结论, 形成重要概念。而要做实验, 就离不开学生对实验材料的取舍以及实验条件的设定。不同的实验目的需要不同的实验材料, 设定不同的实验条件, 不同的实验材料又决定了怎样获得这些材料。比如, 制作临时装片, 就采用通过撕取、刮取、直接利用等几种方式, 而在制作装片时又有动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和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等区别, 等等。通过这种利用实验材料, 设计制定方案, 达到实验目的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形成探究能力, 而且对培养学生取舍最优的实验材料、实验方法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 对学生将来的成长也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第四, 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促进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作为自然科学的生物必然与其他自然科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 离不开其他自然学科的辅助。比如, 探究食物中含有能量时, 燃烧花生必然有一部分能量会散失掉, 因此在选择实验环境时就需要选择尽量减少能量散失的环境, 这就要用到物理学的知识。而且, 在这个实验中还利用了温度计, 这也需要对怎样读温度计的方法有着严格的要求。再比如, 在探究细胞不能无限制增大时, 计算乒乓球与篮球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比值, 就利用了数学知识。学生在充分利用其他自然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来达到实验的目的。

当然, 教师还要给学生一双“慧眼”,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并通过自己的方式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综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篇7:中学生物学复习课教学方法的探究

关键词:复习课;教学方法;改革

中学生物学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和掌握生物学基本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复习巩固基础知识也是生物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活动,以增进学习者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题,以学习者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的探究性学习已经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得到普遍运用,在中学生物复习课中也是如此。

一、中学生物课,特别是初中的考试复习课存在的问题

1.重练轻讲,重放轻抓。复习中,有的教师把讲练结合、精讲精练片面地理解为以练为主、以练代讲,而忽视引导学生对教材本身的理解和钻研,过度强调学生的自由复习,而放松了“抓”,往往使学生抓不住重点,甚至走向复习的误区而导致复习效果不佳。

2.重死记硬背,轻能力培养。复习时,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教材的知识深刻理解,牢固记忆,更应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决不能以背代教,轻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多向学生传授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3.重难轻易,重大轻小。难题、大题和易题、小题在复习考试中各有其作用。一般来说,易题、小题重在打基础,是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而难题、大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复习时,应当立足于以小题、易题打基础,以大题、难题促提高,从而提高整体复习水平。

二、中学生物教学总的指导思想

中学生物教学的方法各有不同,同样就复习而言,各有各的复习方法,但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大纲为指导,课本为基础,抓住主线,紧扣中心,强化训练,发展能力。

1.依纲靠本,制订计划。教学大纲规定了教学的目的、内容和要求,教科书是大纲的具体化。因此复习必须依纲靠本来确定内容,在此基础上要整体把握、抓住重点、攻克难点,制订详细复习计划和实施方案。(1)定复习目标:从复习知识、训练思维、提高能力三个方面加以考虑,并制定三方面的具体计划和实施方案。(2)虑复习形式:复习大体有“讲”“练”“评”三种形式,具体要求是:①精讲;②多练;③细评。(3)择复习方法:可采用讲练结合、专题讨论、个别辅导等方法,并力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抓住主线,紧扣中心。以进化为主线,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为主线,将分散的知识系统化;以重点内容为中心,抓住复习知识的关键。

3.强化训练,提高能力。练习是提高复习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选择难度适中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然后采取矫正补救来确保目标的实现。在练的基础上进行讲评,可培养学生解题的技巧,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通过练习、讨论、讲评可巩固知识与发展思维能力。

三、中学生物学复习课的教学方法

正所谓教无定法,中学生物课复习的方法也是多样的,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以下方法值得尝试:

1.生物课复习过程中可以改变过去教师只用复习提纲,学生死记硬背的做法,而由学生自己出题,课堂讨论,相互解答。具体的做法是:在进入总复习时,要求每个学生或按小组在教师规定的范围内出形式多样的复习题,并附上答案。然后,教师认真地审阅每一份复习题和答案。经修改后,在复习课中交换分发给学生,学生进行互换试题解答,解答之后进行讨论、学生自己评定。教师从中发现新问题,重点复习。

2.开放实验室,展出各种实物标本,模型等直观教具,放映配合教材的录像和幻灯,学生自己复习,发现问题。具体做法是:在实验室设实验角和观察角。实验角主要是实验部分,包括演示实验的内容,放置有显微镜及各种仪器、用品、材料等。观察角主要是书本知识部分的内容。放置有平时上课都见过的挂图、模型和实物标本等等。教师把所要做的实验内容和观察的部分以及实验观察后所要思考的问题都事先用纸写好,附在相应的实验部分和观察的模型、挂图的旁边。这样,学生进入实验室按照纸条上所写的内容,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对实验内容还有机会再进行一次复习。

3.教师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帮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复习。首先,教师可以先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其次,教师可以帮学生进行所学知识的比较,可通过制作表格、画曲线等来比较,如比较应激性和反射,比较鱼纲、两栖纲、爬行纲和鸟纲等各大纲的特点,性质的时候可以用上述方法进行。最后,帮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在平时每学完一章节之后,教师都可帮学生进行总结归类,通过章与章之间的共性知识进行归类复习。

4.画图与组图复习法:所谓画图,并不是指单纯地把图画出来,而是指能否将在认图、说图两个环节中所获得的知识,通过自己亲自动手画图,把它们再现出来。这强调的并不是图画的好坏,而是图中结构是否表达准确。所谓组图也即(想图)其实是一个把各个部分的知识点贯穿在一起,融会贯通的过程。当把各部分的知识点都通过以上环节完成后,就可以把相关内容尽可能地串在一起。如在画心脏结构图的过程中,你每画出一部分结构时,不但要说出它的名称,而且要说出作用,即要把在认图、说图两个环节中获得的知识点通过手画、嘴说全都展示出来。

每个教师的教法不同,但只要敢于去探索、去钻研,对不同的学生能用最佳的方法指导他们进行学习和复习,就一定会收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蒋超英.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学习中存在的误区[J].中学生物学,2006(07):32-34.

[2]刘志伟.生物总复习构想[J].中学生物学,2000(05):11-12.

篇8:高中生物教学方法探究

关键词:教学方法,高中生物,探究能力

一、重视生活实际

教学在于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好感。众所周知,生活资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最近,与学生间的感情最深,极易引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所以,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如能积极开发学生的生活资源,就一定会使他们想学、爱学、会学。如在学习“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知识点时,可联系具体的生活案例提出问题: 牛奶是怎样在牛的体内“炼”成的? 使学生了解到: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内质网—运输、粗加工形成半成品; 高尔基体—分检、浓缩、包装形成成品; 线粒体—为整个过程提供能量动力。通过牛奶在牛的体内“炼乳”的过程,让学生非常容易地理解“细胞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密切配合的”。又如,在讲“体温”时,我会问大家: 你知道蚊子是怎么找到你的吗? 蚊子喜欢什么人? 有的学生说蚊子喜欢A型血的人,因为自己是A型血,所以很招蚊子。有的学生马上反驳: B型血也很招蚊子。为了这个问题,大家争论不休。于是,我趁热打铁,告诉他们: 蚊子没有那么聪明,它不会检验血型,它实际上是靠红外线找到你的,你的体温越高,发出的红外线越多,就越招蚊子喜欢。通过生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了更多生活常识,大家发现原来学习不是那么枯燥乏味的,进而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

二、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直观性、新颖性、趣味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多媒体教学,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既增加了生动感,又有利于知识的获取,降低了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难度,变难为易,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如在“光合作用的过程”这一知识的学习时,利用教材中的整个图解进行讲解光合作用过程,学生在理解时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大,如果通过多媒体课件将该过程分解成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学生通过学习能轻松地掌握这两阶段发生的变化,最后再将这两个阶段进行组合,使学生认识到两个阶段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两者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再如,关于渗透作用原理的教学时,通过演示实验以及静态图可以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液面的变化,但很难认清其中的原理。为使学生更形象地了解其中奥秘,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进行模拟,学生通过观察整个变化过程,积极思考并讨论,最终认识到: 由于单位体积清水中的水分子比单位体积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多,所以在单位时间内,水分子由烧杯透过半透膜进入漏斗的数量,多于水分子由漏斗透过半透膜进入烧杯内的数量,因此,漏斗管内的液面上升了。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重知识的传授,重结果,新《课标》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 在过去的课堂教学评价上,主要看教师的讲,教师对知识的讲解是否透彻到位,而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主要看学生的学,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程度,学生学得什么,学得好不好,能力是否提高。因此,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主体探究,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合作探讨解决问题能力。优化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先进的课程理念都是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选修3 专题2 中的《动物细胞培养》这一节,过去教学的“双基”目标一般定为: 掌握动物细胞培养的概念、过程、条件及应用,能解决动物细胞培养方面的实际问题。教师会依照教材,先讲概念,然后出示动物细胞培养过程挂图依次讲解其过程,再讲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及应用,最后是课堂练习,做2 ~ 3 道题。学生普遍反映,上课听得懂,题目做不来。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发挥主体作用,学生没有主动思考理解的时间和空间,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这一情况,我和区一中高三备课组的教师一起讨论研究,确定了这节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是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概念、过程、条件及应用; 能力目标是通过分解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是让学生关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接着和他们一起集体备课,设计教学过程,并推选一名教师上课。第一步,在授课前,让学生在家里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人造皮肤及其应用的事例,并思考: “科学家是怎样获得人造皮肤的呢?”上课后,先让学生在班上交流,其目的是激趣。第二步,出示动物细胞培养过程课件,让学生在识记其过程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起来,再交给学生分组讨论,表达交流,教师小结。第三步,让学生根据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独立尝试表达动物细胞培养的概念。第四步,教师提问: 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哪些条件? 它与细胞体内生存存在哪些异同。第五步,学生自主学习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完成情感目标。最后是课堂练习。上课结束后,我在该班做了随堂测试,测试结果是及格率100% ,优秀率57. 3% 。通过这一活动,我和一中高三生物备课组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关键。

四、活跃气氛,提升学习效率

保证学生在课堂上不分心、少走神,集中精力参与教学过程,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是我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的基本立足点,通过丰富和改善教学形式,吸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光合作用”时,对于“回眸历史”内容的教学,我认识到如果按部就班讲解,自然很枯燥,于是便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由他们自由推选出代表分别扮演6 位科学家,来介绍自己的实验过程、注意点、实验结果以及所取得的成绩,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认真倾听,对身份扮演的学生热烈提问,对精彩讲解鼓掌肯定,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对于“色素提取”内容的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直观、形象、生动,避免了口头讲解实验的枯燥。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看书讨论,增强学习兴趣。

五、关爱学生,增强教师魅力

对于教学方式的革新,主要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转变教学观念;二是要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个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做到三点:一是“以人为本”,将“以学生为本”作为教学导向; 二是“发展”,包括学生的发展和教师自身的发展; 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三个方面的核心是关注学生,把学生当作“教学之本”,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关系。真正去关心学生,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自由成长。教育不能“抓大放小”,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偏爱而是关爱优等生,不岐视而是鼓励后进生,不漠视而是重视中等生,使学生在与教师真诚交流、沟通中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与尊重。在教学中,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和增强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积极融洽的师生关系,这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集中学生的听课和学习的注意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六、结束语

篇9:对高三生物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究

关键词:问题;重视;教学内容;主体

在高中教学中,生物普遍被认为是副科,而且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比例不是很多,因此在高中整体教学中常常受到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忽视,出现某些学校对生物教学投资甚少,教学环境恶劣,老师缺乏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究,教学方式单一陈旧,学生对生物学习不够重视,整体学习成绩不高等现象,严重影响到生物教学的整体发展。

要改变生物教学的这种状况,我认为首先需要全社会对生物这门学科进行重新的认识,从根本上加大重视力度,有关教育部门逐渐增加生物在高考中的所占的比重,进一步加强生物教学的投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作为生物老师要大胆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努力的探索和创新,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确立学生教学主体的位置,注重培养学生生物理念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水平,从而实现生物教学的最终目标。本人结合高三生物的教学经验,对生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了一些教学思路和方法,与各位老师共勉。

一、如何设计生物教学内容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老师要学会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个性特点,采取有效的方式制订相应的教学内容,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老师除了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授,帮助他们做好生物知识的积累,同时更需要学会引导学生如何将所学的生物理论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网络,逐渐建立完整的生物体系构架,使学生的生物知识基础更加牢固。例如,高三生物复习中,关于对“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与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的复习,老师可以从以下方式设计教学内容:该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体温调节。教学难点是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虽然在初中已学过神经系统的有关结构,但由于相关的概念比较多,教学时通过回忆及学习教科书的内容,理清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就能更好地为理解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打好基础。兴奋传导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知识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加以直观演示,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突触传导的过程、特点以及关系。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三生物教学中,某些老师仍然保持着一些应试教育的教学思路,存在着一些错误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是由老师所掌控的,老师拥有绝对的权威,如何讲述教学内容,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都是由老师的意愿所决定的,学生只要严格按照老师所教学的内容进行学习就足够了。正是这种落后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在教学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增加了学习的盲目性,逐渐对生物产生了消极、厌恶、恐惧的学习心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因此,要想有效地提高高三生物课堂效率,生物老师必须改变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首先,对班内每一名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学习能力、智力水平、性格特点和爱好兴趣等,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方式。其次,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学习方面,老师要想方设法与学生进行彼此真诚的沟通,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和生生之间关系融洽,会使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充分发挥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开拓性,让课堂教学成为老师和学生互动的平台。第三,良好的课堂氛围建立后,老师要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做好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围绕教学主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物思想,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体验到生物学习的乐趣。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地提高高三生物教学的质量,需要每一名生物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努力钻研教学内容,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设计出完美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学生对生物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生物这门学科不断地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成权.浅析美国中学生物教科书中的几个模型构建[J].中学生物学,2008(03):13-15.

[2]魏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巧用模型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0(22):79-7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李凝.当代教师角色的转变趋势[J].中学生物学,2001(7).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高中)

篇10: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件

一、在差异性教学方法中提高初中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 我们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志是它们对生物知识的识记程度, 也正是我们这种对生物课程知识性的定位, 使得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死记硬背之中, 也就出现了传统观念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方法。我们必须意识到, 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不但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的培养, 而且制约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改革, 成为我们课堂教学改革与优化的瓶颈。

差异性教学方法的本质就是以新课标中因材施教作为理论基础, 突破性地把学生进行科学“分类”, “分类”的重要目的在于对它们进行分层次的组织教学。也就是说,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对生物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升和进步,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他们的“提高区”感受自己的成长, 进而提高每一个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 我在讲《传染病》一节时, 首先明确了课堂的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传染病的有效了解, 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疾病预防习惯, 通过知识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明确后, 我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能力, 制定出相应的学习方法。我们还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学生, 应用感性和理性的有机结合深化学生对该课堂知识掌握程度。不管我们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 最终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 那就是使学生掌握对知识的获得方式。

初中生物课程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的基础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的“主角”位置, 以及我们从“填鸭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转变。自主学习提倡的是把有效的学习时间留给学生, 把更多的支配权还给学生的教学的理念。例如, 我讲《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等开放性章节时, 如果只是用抽象的文字一味去讲, 那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肯定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性。初中生物教师一定要意识到, 生物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素材, 有效、实用的学习方法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关键所在。所以, 我们让学生自己来支配时间, 让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都能得到有效提高。最后, 让学生自己表达对生物知识的认识。这样一来, 不但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而且还展示了学生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进而让他们在自主、主动学习中, 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为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 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 也给我们下一步的教学目标的确立提供重要资料。

二、回归生活, 让初中生物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初中生物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于对初中生综合素质、个人修养、价值观念的培养。初中阶段, 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 对他们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规划期”, 因此, 如何让生物知识发挥其特有的导向作用, 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 在我们课堂教学中, 要巧设生活情景, 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自主学习的闸门, 进而培养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的创新性思维。

众所周知, 每一个生物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只是从知识的角度去开展教学, 将会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变得片面、抽象;反之, 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论证观点, 那么这个生物观点将会变得形象、生动,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例如, 我在讲《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节时, 我先把课堂变成一次综合性的拓展活动, 然后提出一些具有生物观点的题目, 让学生用自己生活学习的例子进行回答, 最后我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不但学到了生物知识, 而且还对他们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地定位。可见通过课堂教学中生活情景的引入, 增加了与课堂的粘合力, 使课堂氛围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初中生物知识点的迁移、拓展教学法

众所周知, 初中生物知识是初中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知识支柱, 也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生物知识的迁移与拓展是以生物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 所以作为教师, 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系统和全面的知识结构框架, 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能力。然后采用创新性思维的方式重新编排教学内容, 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 提出知识拓展的教学方法, 以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上一篇:2022最新新年春节短信祝福语下一篇:装饰公司销售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