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拓展型课程方案

2024-05-23

小学拓展型课程方案(共6篇)

篇1:小学拓展型课程方案

拓展型课程是二期课改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板块,是学生选择修习的课程,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发展性学习为核心,并进一步着眼于对基础性学习的提高,兼顾创造性学习的培养。拓展型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贯彻《中共中央xx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xx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精神,按照《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的要求,制定《马陆小学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校开设的拓展型课程是以“促进全体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可持续的终身发展”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遵循我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方针。从深度、广度两个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校根据二期课改的理念,将拓展型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改善学习方式、提高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发,加强指导,逐步推进,努力形成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个性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

二、课程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学习的能力,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善。关注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倡导学生按兴趣选课与在教师指导下选课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选择,逐步形成自主选择的意识及能力。注重学校和教师参与课程建设,提升学校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坚持国家教育方针,在保证学生生命质量的前提下,促进其个性和谐发展,为每个孩子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美好未来。

1、拓展学生加深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和体验;拓展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拓宽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形成表达、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4、培养学习兴趣和爱好,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形成诚信意识、公民意识。

5、以实施拓展型课程为契机,挖掘学校资源,形成特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四、课程结构

1、保留学校传统项目,并开发一些新型项目,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

2、有选择地使用《小学拓展型课程学习包》,丰富拓展型课程的内容。

3、部分教师实施学校的校本课程《竹韵悠扬》的内容。

4、开拓学校的乒乓、棋类等拓展课程项目。

五、基本原则

1、基础性原则

我校拓展型课程的开设以基础型课程为出发点,立足于保证和满足每个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开设的课程包括一些低层次的科目,这些科目为学生提供文化基础知识的拓展学习,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并以此来确保学生人人参与。

2、多样性原则

课程内容具有多样性,本学期,我校开设美术、科技、信息技术等不同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学生和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课程模式也体现多样性,有的科目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有的科目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奠定基础;有的科目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的科目是课内外相结合,注重学生体验、考察、实施开放型教学为主。

3、时代性原则

与上学期相比,我校拓展型课程内容依据儿童的兴趣爱好作适当调整,增加了学生喜欢的新内容,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同时,学校提供了硬件支持,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使教师的教学手段更加先进,体现时代教育的特征。

4、开放性原则

我校拓展型课程强调学习与学生生活、与社会发展相联系。课程实施过程体现民主性和尊重个性发展的原则。提倡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评价标准的差异性。

5、综合性原则

重视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在课程编制和教学中,提倡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注重科学原理的认识和掌握,又注重态度、方法、精神的综合培养;既开设了信息技术等特色课程,又保留了我校以拓展为主的传统课程。

六、课程设置

拓展型课程由限定拓展课程和自主拓展课程两部分组成。

l、限定拓展课程

⑴ 专题教育:是学校依据国家要求设置专项教育内容的教学科目。如消防安全教育、环境与卫生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交通安全教育以及健康教育等。

⑵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校园文化活动、自我服务与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班队等活动。

2.自主拓展课程

自主拓展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它分为校级和班级两种。主要由基础型课程延伸的学科课程内容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其他学习活动组成,是学校根据国家教育培养目标及本校的办学理念,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展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共同开发的适合学校特点和条件的拓展型课程。

七、资料收集

在拓展探究课程的资料的收集应考虑到可操作性,可传授性,可接受性,可持续性。

1、学校应积极自主地开发拓展型课程校本教材。

2、校本教材编制应遵循《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的原则,做到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有利于教师发挥个人专长并能创造性地教学,有利于师生互动学习。

3、学科类校本教材编制以教研组为单位,采取集体编写的原则,也可以使用同类学科的讲义稿或采用其他学校的相关教材;技能类校本教材主要由上课教师自行确定,必要时可以组织有关人员一起研究开发,也可采用其他学校的相关教材或讲义稿。

4、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内容组织要强化活动设计和实践应用,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材内容应尽力图文并茂,并通过简要举例、对比分析、逻辑演绎等手段,促进学生理解内容。内容表述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

5、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电子教材。重视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区域所具备的教育资源。

八、课程实施

1、学校的拓展由分管校长主管,全面规划、设计、实施拓展型课程的方案。明确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

2、成立学校拓展型课程教研组。教研组负责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同时要协调各部门工作。

3、教导处负责常规管理,重点做好过程管理,定期组织研讨会、交流小结会,对年级组任课教师的工作给予一定的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4、教师提高专业水平,适应拓展型课程建设的需求。

5、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实施中的运用。

6、做好学生及教师的评价工作。

7、建立监督机制,多方面进行考核评估。

8、建立课程档案制度,不断总结课程实施过程经验。

九、课程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据授课教师的记录数据,包括学生出勤情况,学生参与热情,团队合作意识,能力锻炼,学习体会以测试等第。另外从学生学习小组的记录评价每个学生,包括团结合作精神,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等方面。

具体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⑴ 是否在知识或技能的某些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拓宽或提高。

⑵ 兴趣爱好和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发展。

⑶ 是否学会选择并做出决策,能根据自身的基础、兴趣爱好和社会发展需要选择拓展内容与方向。

⑷ 在综合实践能力方面是否得到提高。

⑸ 在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批评性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是否得到增强。

⑹ 勇于探索、积极创新、自觉钻研、进取向上的精神是否得到培养。

对教师评价主要依据计划完成记录,备课情况,学生反馈效果,工作态度和学生反映等。具体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⑴ 教学计划对发展学生个性的合理性。

⑵ 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时代性、层次性和综合性。

⑶ 对所教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关注程度。

⑷ 教师在实施拓展型课程中的投入程度。

⑸ 教师在开发和建设拓展型课程过程中其专业水平的提高程度。

⑹ 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方面。

以上是我校制定的在今后一阶段开发与开展拓展型课程的设想方案,其中部分课程结构与内容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调整与完善。我校的拓展型任教教师还需在教学中加深对自己执教的拓展型课程了解和重视,在进一步着眼于基础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为培养个性,培养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每个教师都会带着开拓、创新、发展的观念投入到教学中,开创马陆小学拓展教学的新局面。

篇2:小学拓展型课程方案

小学故事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事也是倍受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本课题组成员从本校的师资、生源等实际情况出发,对“故事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故事教学中运用“充分感知”“适当拓展”的教学机制,着眼于选取与创编故事、创设故事情境、清除语言障碍、朗读故事;设疑——引导拓展、合作——整合拓展、表演——深化拓展。使学生能享受精彩的故事,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陶冶情操,树立自信心,并使其在轻松的氛围中习得语言知识,以提高学习的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1.教育部颁布了《新课程标准》之后,各级领导和一线教师都引起了高度重视,多次进行学习、探讨关于《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之内容标准的分级目标描述,把基础教育阶段故事教学的目标概述如下:一级:能在图片和动作的提示下听懂简单的小故事并做出反应,对学习故事有好奇心;二级: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对学习故事产生持续的兴趣。一级、二级目标中阐述了故事教学中关于掌握听、说方面的语言技能,习得语言知识。据调查,目前在我区小学教学中,许多一线教师为寻找具有自己特色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捷径,在英语词汇、对话教学方面进行了探究、实践,同时对这方面的教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时教学受到时间限制,学生自身条件也比较欠缺,教师就容易忽视学生最喜爱的“故事”,一般对此部分的教学,在课堂上经常是“蜻蜓点水”或以“作业”的形式自学完成。甚至有些教师还没有意识到故事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故事教学可以促进“词汇”、“会话”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故事对他们具有一种普遍的吸引力。通过呈现一个简单、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欣赏故事中习得语言,满足求知欲,同时使他们能跨越时空的界限,为他们的想象提供空间和机会。在表演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相应的角色进行表演,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克服自卑的心理,进一步促使学生不断地去揣摩故事的内容,推动他们进一步去学习新的知识,获得新的成功体验,使学习过程更多地充满了一种探索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鉴于此,本课题组成员提出了本课题,试图对小学故事教学运用“充分感知”、“适当拓展”这一教学机制,赋予小学教学新的生命力,让学生能“享受故事”,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还可满足学习者调整自身知识结构的需要,激发求知欲,为今后的可持续学习打下基础。

2.在学生层面上,通过“故事拓展”这一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使学生发挥其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沉浸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之中。既较好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习要求与内容,又拓展视野吸收适量课外知识。并鼓励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3.在教师层面上,通过课题研究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学观、课程观、教材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能真正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态度的养成和价值观的确立,让学生愉快学习、体验成功、了解世界、走向世界。还能改善教师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新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4.在学校层面上,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一条符合本校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故事拓展型教学之路,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操作性强的课程实践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改进教学观念,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增强学校的知名度和在全区范围内的竞争力。改进我校的校本课程结构,完善丰富校本课程,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课程文化和校园文化。

鉴于以上教育教学实际、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我们提出了《小学故事拓展型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课题方案,以此更新教育观念,落实课程改革精神,从而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开展故事教学的意义:

(一)故事教学更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故事教学以故事为载体,利用学生对故事的热爱,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习故事、阅读故事、演故事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会话交际等能力。同时,故事又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传承,故事的美,不仅体现于语言,更体现于故事中所蕴含的意义。通过对故事的深入学习,不仅能够掌握语言,同时能够学习故事的深刻意义,了解世界各国文化差异,拓展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故事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并能满足小学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

有些老师错误地认为,只有小学低段的孩子适用故事教学,其实不然。无论是低段的孩子还是高段的孩子,听故事、学习故事、讲故事对他们的成长和语言学习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在通过听故事和学习故事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接受大量的信息输入,通过故事这个特有的载体学习知识,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再产生信息的输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故事所提供的世界里尽情享受、随意创造。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或自编不同的故事。小学低段,学生认知水平比较低,接受能力较差,教师可以选择或自编一些趣味性强,简单易学的小故事。小学高段学生的知识结构日趋完善,心理逐渐成熟,思维活泼富有表现力,教师可以选择内容有趣、语言活泼、又不失深意的故事材料,符合小学高段学生的身心特点。

(三)故事教学为小学的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教学已经从传统意义的教师教、学生学转变为教师、学生共同讲述故事。从教学手段上讲,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从故事本身来讲,从原来的单一的单词、句子转变到了一个个的故事,而且故事可以千变万化,可以是中国的,也可以是国外的;可以是教师自编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创作的。用师生共同喜欢的材料进行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兴趣被激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和教师的兴趣将激发双方更大的潜能,给了彼此更广阔的空间。

三、概念的界定:

故事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对学生喜爱的故事进行课堂教学,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并习得新的语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和欲望,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充分感知: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清除故事材料中的语言障碍(词汇、句子),使其能朗读故事,能把握故事的大意(悟其意),体会故事的思想感情(悟其情)。——即“传递”的过程。

拓展:新课程观认为: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所有人相同的。对所给故事材料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心理体验,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对所给材料进行文本、情境扩充、延伸,填补材料的“不确定性”。——即“创造”的过程。

四、理论依据:

1、杜威的“活动教育”思想

当代的列车驶入二十世纪以后,杜威在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指导下,针对传统教育的积弊,构建了活动教育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他提出的主要教育主张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改造、做中学。杜威所提倡的活动教育思想是指:反对传统学校以成人、书本、教师为中心,主张从儿童的本能、自发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以儿童的自身活动为教育过程中心的教育理论。

2、“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其重视人的自我实现、社会环境、人际关系、亲身经历而著名,成为目前西方流行的一个心理学派。人本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对开展英语拓展型教学具有启示作用:教学要确立发展学生潜能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建立感情型的师生关系。

3、课程整合的理论

知识本身都是相关的,都是以事物整体的形式呈现于人的,只是为了研究方便,才人为地把事物分学科割裂开来进行描述,把知识分割为各个学科、各种领域。因此,学科间的联系本来就是很紧密的。学科整合,其实是还知识以本来面目,让知识以一个整体的形象出现。

五、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近年来使用故事等文学素材开展教学的情形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普遍,儿童文学逐渐被视为语言阅读教学的最佳材料。语言专家们认为儿童的语言发展与其文学经验的多寡有密切的关系,尤其在词汇的发展和文法概念的建立上。对于儿童,故事本身就有足够的、直接的吸引力。英国儿童教育专家Jayne Moon的研究表明,儿童具有go for meaning的天性,而看故事为孩子们提供了包含丰富意义的情景,能使孩子随情境养成阅读意识并对学习产生积极情绪,同时在情境中习得与运用语言。学生对于喜爱的、感兴趣的故事,就会主动去读,会对所读内容积极思考,努力想读懂故事、理解故事。

而国内许多地区的研究表明,在教和学的实践中,对故事阅读的兴趣和成就感常常是成功学习的动力源泉。若能让儿童从小大量地听或读故事,对其理解能力的培养、沟通能力的增进、学习动机的提升、想象力的养成,绝对有深远的影响。此外,从学故事的经验中,学生可以看到老师良好的阅读示范,并与老师在分享阅读过程中产生良性互动,而老师亦可藉此历程进一步观察、了解及帮助儿童的语言发展。

六、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了解小学生对故事的心理;

小学生一般说来很乐意并很有兴趣去掌握新知识、技能和技巧,他们渴望听、读故事,表现在感知上有较强的情感性。教师在指导学生听、读时,如何遵循着“感性——理性——再感性——再理性”的心理程序来发展学生的认识,使之对故事材料有较深的理解,这是教师首要研究的问题。

2、培养小学生读故事的意识;

通过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阅读故事的主动意识。学生对图文结合的动画故事特别感兴趣,看精彩的动画、听纯正的言语、读丰富的文字,图文结合,动感十足,提高了学生听和读的熟练程度,加深了对语言文字及故事情节的理解,又促进了学生说语言、用语言的流利程度。同时故事使他们能跨越时空的界限,为他们的想象提供空间和机会,也使他们初步形成理想、求知欲、审美趣味等深层的长远的学习动机,3、拓展小学生对故事的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信息的社会,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我们去接收去处理。因此小学生也有必要扩大自己的视野、活跃自己的思想。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用形式上图文并茂,生动多彩的故事形式进行拓展

阅读,故事内容活泼、新颖且回味无穷,深受学生的喜爱,简单、有趣且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的故事材料,会使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充分地滚动知识并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教师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故事材料,并提示阅读方法,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扩展他们的阅读面,充分开辟多种信息源,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让学生从中能接触新观念,学会独立思考。

4、训练小学生创造故事的能力;

在小学故事教学中,教师应设法开启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选择最佳突破口,进行设疑,在引起学生心理、情感共鸣,自愿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故事的创编、扩展。学生在自主创造的同时受到美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同时也能在创造中大量吸收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5、培养小学生表演故事的能力;

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表演欲,让学生将喜爱的故事改编表演。为了表演成功,他们就会积极与他人合作,不断借鉴别人的长处,调整思路,细心地把准备好的内容展现出来,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所习得的语言得到了升华,得到了综合地运用,表演成功使学生享受到了学习故事的快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学习兴趣,激起了他们再学习再探究的欲望。

七、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主体性,师生关系平等、融洽、和谐。

2、趣味性原则:采用多种活动,如以听、说、读、写、唱、画、演、赛等并举,生动活泼,新颖有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灵活性原则:活动形式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活动人数可多可少,活动时间可在教学的任何环节。

4、实效性原则: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利有一举多得,讲究实效。

5、情景性原则: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语言实践内容,情境贴近生活,缩短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培养初步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八、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材料搜集法

通过参考资料、文献与网络等途径查找相关资料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等资料。

2、问卷调查法

课题来源于教学,研究成果更将为教学服务,因此认真倾听广大来自教学一线教师的心声十分重要!正所谓“没有了解便没有发言权”,本着“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与“实事求是”的研究原则,我们深入一线教师中,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掌握小学英语拓展型教学开展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让该课题的研究更客观、更准确、也更有价值!

3、行动研究法

源于我们经验不足,本课题将在边学边做的过程中进行。我们与一线教师进行研究与探讨,搜集拓展型教学中有用、操作性强、效果较好的各种方法与途径,也交流拓展型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困难,获得一线教师的支持与帮助。

4、案例分析法

在实际教学中,及时记录各种对本课题研究有帮助的教学案例;多与学生以及家长进行交流,获得他们对拓展型教学的一些看法与意见,并阶段性地做好相关教学评价与反馈工作。

5、经验反思法

我们允许自己失败,在实践中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不断总结,不断修正,期望能获得成功。

九、保障措施:

1、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

2、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研讨交流;

3、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阶段性小结;

4、结合学科教研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研究,有一定的资源保障。

5、学校给予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的必要经费保障。

十、课题组分工情况:

业务顾问: 赖政炎课题开展的业务指导

组长: 石莅文全面负责、主持研究

成员: 廖小亮黄丽琴罗球干设计方案、具体策划、宣传报道

刘向阳罗艳干罗祝贤课题实践、收集资料

唐甜沈研胡强霍丽艳谭苏梅王利军刘建华在班级课题研究调查

十一、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1.4—2011.6)准备阶段

1、邀请导师讲座,学习多元智能、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等有关理论。

2、在专家的指导下,对故事性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系统的归类,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3、在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供研究的思路,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11.10——2011.12)实施阶段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阶段,主要依据研究计划组织实施,不断探索研究方法,优化研究途径,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力

1、开展理论学习和收集,组织教师从网上和刊物上查找有关资料,并附写相关的感想。

2、开展公开课、观摩课、说课、评课等活动。

3、教师撰写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评价等资料。

4、及时总结,定期交流。

第三阶段:(2011.12——2012.5)总结阶段

1、编印“小学生故事创编集”。

2、编印“小学故事拓展型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的教学设计、论文集。

3、邀请专家对本课题的成果进行鉴定,提出后一轮研究的思路和方案。

最终完成时间2012.6 最终成果形式

通过选择合适的故事材料进行拓展型教学这一有效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其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并习得新的语言知识。使学生学会体验故事情境,体会故事的思想感情。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文本、情境扩充、延伸,培养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善于、乐于了解异国文化,拓展实践空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有定期进行个案分析,期望经过研究,在所解决的问题上会产生一些什么变化,用调查报告、个案报告、论文、课堂教学观摩等形式表达。

十二、预计实验成果:

1、研究报告;

2、论文集和典型课例教学设计集;

3、优秀成果展示课例;

4、小学生故事创编集;

篇3:小学英语拓展型课程的实践

一小学英语拓展型课程的分类

在我校“大英语课程”的推进过程中,在区域“一体两翼”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基本策略的指导下,我校对英语拓展型课程进行了统整,形成了以国际理解教育为主体,以国际教育本土化和本土教育国际化为“两翼”的课程框架体系,将英语拓展型课程分为双语探究类课程和活动实践类课程,使项目更丰富,课程更系统,推进更科学,视野更开阔。

二、小学英语拓展型课程的实践

对于我校各类英语拓展型课程,教师与学生都积极参与。以戏剧课程为例,该课程的学习对象不局限于一个班级的学生,而是通过社团活动的平台,每年向全校招募对戏剧表演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课程的学习内容不是课本,而是由我校的中外教师一起商讨选择的一些名著、名剧的片段或改编的故事。我校外籍教师成了课程内容选择、剧本编写、文化理解等方面不可或缺的顾问,他们的支持保证了语言内容的原汁原味。另外,该课程的教学也是由中外教师一起合作教学的,从而让学生能以轻松的心态体验到戏剧表演的乐趣。

1. 参与创编,投入情感

以“Lion King”(狮子王)这部戏剧的教学为例:教师先让学生重温了影片,再让他们分析每个人物角色的性格,接着又让学生从中选择喜欢的角色进行肢体与语言的模仿。特别是在改编剧本时,教师给剧本留了三处空白:小狮子辛巴为了夺回王位,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获得了三样宝物,是什么宝物呢?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最终提议这三样宝物可以是英勇之盾、勇气披风和王者之剑。这三处留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剧本内容和主题。

2. 关注演绎,融入情境

在学习剧本内容之后,学生们要进行排演。以往我校教师在剧本排演时基本采用“手把手”的教学方式,教师一个走位、一个动作、一句台词、一个表情进行演示,学生就一一模仿。而外教教师会在排演过程中,根据情节先让学生自己设计表演,再进行指导,促使学生关注自己的站位和神情。

在戏剧“Lion King”中有这样一幕:辛巴已经取得了两件宝物,去找刀疤复仇,而刀疤却一点不把辛巴放在眼里,还继续挑衅他。这是一场辛巴与刀疤对战的前戏,除了这两人的对话,其他角色都是陪衬。几位配角在排演时只是杵在台上,看着两个主角,等着他们把话说完再继续接后面的话。这时,外籍教师暂停了排演。他并没有上前一个个纠正与示范,而是拿出了手机告诉学生们接下来他要用手机代替摄像机,拍摄他们的脸部特写,让他们把对方说话时心里的感想用表情反馈出来。学生们一听,顿时都来劲了。在接下来的重新排演中,他们都能融入到情境中,根据对方的表演来表现自己情感。学生们在关注自己表情的同时,也学习了其他学生在情境中处理表演的方式,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丰富体验,多元发展

我校的戏剧课程是一门融合了英语、音乐、形体、舞台、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能够兼顾英语学习、艺术培养等各个方面,是综合的语言学习模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利用学生的多元智能开展活动,同时又通过实践活动,来开发、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在进行课程学习时,如在原创剧“An Insect Day”的编排过程中,通过“蜘蛛是否是昆虫”这个问题,让学生先自行查找了资料,再与外教教师讨论并阐述结论,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沟通智能;通过学生对剧本中儿歌的诵读和歌舞的表演,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智能和舞台表现力;通过对生活中“仿生学”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了他们的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由于表演活动本身就具有群体性,在过程中,要与人协调、相互尊重,并且适时地表达自己,才能使活动圆滿完成,这也就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篇4:小学拓展型课程方案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程;拓展型课程;课程开发;绘本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11-0033-04

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小学品德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的生活领域不断拓展,品德课程须立足儿童生活,将课堂延伸至广阔的生活世界,才能更好地满足其成长需要,促进其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基于此,学校依托绘本和地方民俗文化,尝试开发与实施品德拓展型课程,引领学生走进广阔的生活世界。

品德拓展型课程是基于品德课程教学主题和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延伸出的系列主题课程。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每学期初,由学生通过网络自主选课后进入课程班开展学习。每周一下午,课程班学生根据学习主题展开学习实践和体验。由此,我们带领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童年、了解社会,发现与提升童年生活的价值,不断拓展儿童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一、成长主题绘本:提升童年生活价值

绘本以图文并茂的呈现形式深受儿童的喜爱,也因此日渐成为多学科普遍使用的教学资源。品德拓展型課程的开发也引进了绘本,开发了成长主题绘本课程。在开发绘本时,我们注重素材的价值分析,力求基于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使绘本兼具儿童性、艺术性、趣味性、教育性,促进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展开道德思考。以绘本《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为例:

图1:绘本《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教育价值分析

成长主题绘本课程围绕成长——这一儿童生活的主题,梳理了品德教材的相关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学生编织多彩的生活世界,挖掘儿童生活的价值。

1.单元辅助绘本,深入儿童生活

拓展型课程的开发须立足现行品德教材,符合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此,我们注重分析现有教材,结合单元主题学习目标,开发了单元辅助绘本课程,以延伸教学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

浙教版品德教材的单元主题,主要从儿童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中选取某一片断、典型事件或生活场景,设计、组织学习内容。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以“爱”为主线,强调爱的具体化,促进学生于生活细节处体验情感,以行动表达爱。其教学内容具有阶梯上升的特点(见表1)。

课 文 教学目标 绘本课程

1.我的爸爸妈妈 1.介绍自己的父母。

2.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尊敬和爱。 《我爸爸》

2.亲亲热热的一家人 1.学习礼貌用语并运用到生活中。

2.辨析家庭言行,纠正不良言行。 《幸福的大桌子》

3.让我自己来吧 1.培养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能力。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愿意并能为父母做一些事。 《自己的事自己做》

表1:《我爱我家》绘本课程

基于这一教材分析,我们对应本单元三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成长实际,开发了3个单元绘本以辅助教学。例如 ,老师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孩子们往往对妈妈比较熟悉,也更加依恋妈妈;而爸爸对孩子的关心或深沉或含蓄,容易被忽视。绘本《我爸爸》便是针对这一问题,为亲子铺设感情的跑道,让品德课堂有了更多爱的生长。

2.绘本故事改编,链接现实生活

低年段品德教材中,成长主题的内容主要围绕四季、家庭、班级、学习等展开设计。这些教学内容分散在各个单元,不利于集中学习。为此,我们借助绘本故事改编这一手段,结合教学内容,开发了系列绘本课程,链接儿童的现实生活,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悟,以激发其道德需要,促其展开道德思考。

例如,在品德教材中,“四季与生活”主题以春节作为教学起点,穿插了新年、春天、儿童节、中秋节、秋天等内容。教学时间跨度大,内容庞杂。我们梳理了品德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孩子的成长需要,改编绘本故事,开发了主题系列绘本(见表2)。

主 题 单 元 课 文 开发绘本 教育价值

四季与

生活

一上四单 《我们一起过新年》 《穗穗黏黏》 借助此绘本故事,让孩子们在充满童趣的学习过程中了解过年的由来。

一下一单 《春天的歌》 《遇见春天》 跟随玛库和玛塔这对双胞胎小熊去找“春天”,从而认识春天的特征。

一下三单 《我在班级中》(了解儿童节) 《阿呜国王的儿童节》 在阿呜国王绘本故事的改编中,感受儿童节的由来。

二上二单 《我是中国人》(中秋节的来历等) 《兔子兔子红眼睛》 将节庆故事化、拟人化,突破了传统,让孩子们从中了解节庆由来,感受节庆带给人们的不同体验。

二上三单 《金色的秋天》 《14只老鼠挖山药》 本书以黄为主色调,各种深深浅浅的黄色茎叶,点缀以红色的果实、紫色的花儿,组成了大自然的秋天美景。在故事的赏析中感受秋天是个收获的美丽季节,同时启迪孩子们:智慧是从劳动中产生的,劳动使人聪明。

二下三单 《家在自然中》 《不一样的小动物》 借助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小动物故事,帮助孩子们迎接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种种疑问和挑战。

表2:四季与生活主题绘本课程内容结构

例如,《我在班级中》是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内容围绕儿童节展开。对于一年级孩子而言,直接讲述儿童节的由来收 效不大。于是,我们借助孩子们非常喜欢的“阿呜国王”这一童话人物,在其成长经历中融入儿童节的由来,以及与小伙伴合作过节的点点滴滴。绘本故事的融入,让品德课更加贴近孩子的生活,给予孩子更多生活的启迪与感悟。

nlc202309020649

3.绘本慧心课程,关注生命成长

生命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品德课程更具有独特的生命教育地位和价值。在生命意识日益凸显这一现实背景下,开发绘本课程,依托绘本本身精彩的故事情节和精美绝伦的画面,能让孩子达到审美体验和情感的和谐统一。以“生命”主题开发的绘本慧心课程(见表3),旨在提升学生的品格素养和气质性情,让学生具有积极乐观、多元前瞻的视野,成为一个人格健康、心灵丰盈、精神明亮的人。

章 题 节 题 绘本书目 学习目标

第一章倾听花开 喜迎新生 《我家宝贝要出生》 学生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并学会珍惜;懂得成长中身体变化、心理的抗拒都是正常现象,学会愉悦面对,并能享受美好。

蓓蕾初放 《有什么毛病》

美味童年 《我不想长大》

第二章品味长大 喜爱自己 《我》阅读链接:《很新很新的我》 学生感受成长的别样风采;学会认识自我、欣赏自我、悦纳自我;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迷茫、孤独,青春路上变得更勇敢,更有力量。

成长变奏 《我有一条红裤子》

成长故事 《星空》

第三单享受阳光 沐浴亲情 《驴小弟变石头》阅读链接:《大姐姐 小妹妹》 学会珍惜友情、亲情,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懂得付出爱与关怀,为他人带来福祉,幸福自己的人生。

爱的季节 《猪小妹谈恋爱》阅读链接:《没人喜欢我》

温暖人间 《花婆婆》阅读链接:《凯琪包裹》《莱恩的愿景》

第四章逆风飞扬 勇敢说“不” 《我不喜欢你这样对我》 学会面对霸凌,能勇敢说“不”,捍卫自身的人生安全;懂得存在的最大价值,是能够虔诚之心为他人带来光明;面对困境,能保持乐观心态、勇敢面对。

点亮心灯 《培培点灯》

笑对生活 《妈妈的红沙发》阅读链接:《柠檬滋味》

第五单

亲近生灵 走近自然 《种子笑哈哈》 懂得每个生命的个体,都值得珍视;学会爱护自然、尊重生命,拥有平等的生命的意识;学会对待自然也要有一颗感恩之心,并懂得回报。

感谢自然 《世界为谁存在》

回馈自然 《我的黄色小番茄》

表3:生命主题绘本慧心课程内容结构

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不同的问题和困惑需要解决,都有不同的挫折需要面对。学校根据章节主题,统一购买绘本故事书,实行每周绘本漂流。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每周三午读时,24位课程指导老师分年段进行走班导课。这一拓展绘本课程涉及儿童的幼年和童年时期,紧贴学生的生命成长过程。图文并茂的绘本,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帮助孩子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感恩生命,学会珍视当下,坦然面对成长。

二、民俗系列主题:拓展儿童生活世界

热爱家乡和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是品德课程学习的重要目标。教材多处涉及家乡这一主题(见表4),激活地方民俗文化资源,有助于在弘扬传统文化,引领学生感受乡土文化魅力同时,拓展儿童的生活世界,激发学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册 数 单 元 课 文 教学目标

三下 第二单元 生我养我的地方 1. 我的家乡在哪里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区、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家乡所属的行政区,家乡是祖国的以部分。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

四下 第二单元 我看家乡新变化 3. 交通连四方 了解家乡的各种交通方式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交通网络。知道家乡交通方式与网络的发展与变迁。

六上 第二单元 民风、民俗知多少 1. 民风民俗大观园

2. 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 感受家乡民风民俗文化的绚丽多彩及丰富内涵,珍视祖国的传统文化。了解家乡风土民情,并从民风、民俗的丰富文化内涵中领略到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表4:浙教版教材中关于家乡内容的梳理表

学校地处嘉兴杭家湖,拥有积淀深厚的民俗文化。依托这一资源,学校梳理教材内容,开发了民俗主题拓展课程。

1.走近方言民俗节日

方言是祖辈世世代代在长期劳作中的积淀与创作,独特的节日文化更是家乡民俗的缩影。但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与推广,方言逐渐淡出了孩子的生活。许多土生土长的平湖城关镇孩子不会讲平湖方言,过圣诞节的热情远远超过元宵等传统节日。基于这一现实,我们将方言纳入拓展课程(见下表)。

系列1:《学讲嘉兴话》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喊喊你我他 1.初步了解嘉兴方言,学习简单生活用语的会话;

2.巩固所学嘉兴方言的运用。

3.熏陶热爱嘉兴的思想感情。 1.欣赏嘉兴方言创作的作品,如歌曲、相声等;

2.自主搜集有关嘉兴方言的发音规律;

3.自主搜集有关嘉兴方言的文本及电子资料并交流、展示。 每个主题一课时

说说小动物

数数时间

讲讲我家

系列2:《嘉興民俗节庆》(以春节元宵为例)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春节元宵节 1.初步了解嘉兴节庆传承的历程和所包含的文化意义。

2.在对比欣赏各国各地的节庆习俗中,加深对嘉兴节庆的认识。3.激发热爱乡土文化的情感。 1.欣赏嘉兴节庆,了解嘉兴节庆的传承演变进程;

2.了解其他地区、外国的特殊节庆习俗,了解其他节庆的风采;

3.自主搜集有关嘉兴节庆的文本及电子资料并交流展示。 周一下午二三两节自选课程时间

nlc202309020649

学校依托周一下午的拓展课程实施时间,基于嘉兴方言和嘉兴的传统节日民俗,开展了民俗拓展活动。如用方言读儿歌,走近嘉兴传统节日等,通过演一演、说一说、试一试等教學活动方式,让孩子了解家乡风俗习惯,感受亲切的平湖方言,孩子们乐在其中,自豪感油然而生。

2.感受乡土文化魅力

中高年段品德教材有6个单元、12篇课文涉及“我们的家乡”这一主题,让学生认识家乡,走进家乡,才能真正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为此,我们开发了乡土韵味浓厚的系统主题课程。例如,以往春游时,孩子们对在乌镇看到的皮影戏念念不忘。我们便引入这一资源,开发了《乌镇的皮影戏》(见下表)。这一课程包括四个课时,从影片再现,了解进程——比较差异,领略风采——搜集资料,分享皮影——动手编演,触摸皮影,让孩子充分认识家乡的皮影戏,领略乡土传统艺术的魅力。

系列1:《乌镇的皮影戏》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课时

皮影戏 1.欣赏嘉兴经典皮影戏录像,了解皮影戏的发展演变进程。

2.了解其他地区、外国的游戏,了解其他游戏的风采。3.自主搜集有关嘉兴皮影的文子及电子资料并交流、展示。

4.运用皮影道剧,改编皮影戏。 1.初步了解皮影戏演变的历程和所包含的文化意义;2.在对比游戏欣赏中,加深对嘉兴皮影戏的认识;

3.熏陶热爱嘉兴乡土文化之情。

4.在亲身体验中,进一步感受了文化之魅力。 4课时

学校地处江南水乡,平湖西瓜更是鼎鼎有名。相传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时,因其瓜皮薄、肉脆、味甜,而御赐“江南第一瓜”之美称。百年来,这里形成了独特的平湖西瓜灯文化——每年9月都会举行隆重的西瓜灯节。学校作为市瓜灯文化传承基地,具有天独厚的条件,由此,我们开发了系列拓展实践课程。

例如,带领学生到大印学农基地实地访瓜农,了解西瓜生长历程;在学农基地现场体验摘瓜之乐;课程活动上开展“尝瓜”会,边尝边聊,体验“江南第一瓜”美名之由来;为平湖西瓜写广告语并制作展版;编演西瓜文化小剧;组织学生到版画课程班学习刻西瓜灯,体验平湖人独创的“西瓜灯”艺术;行走在南村书堆、南河头挂满瓜灯的长廊、老街上,猜灯谜,赏瓜灯……平湖瓜灯文化在孩子心底深深扎根。

此外,还有嘉兴特产系列,从平湖糟蛋、桐乡杭白菊到嘉兴粽子、嘉善黄酒等;说说嘉兴名人,从海盐三毛、海宁徐志摩到平湖李叔同等,课堂也从教室走进了叔同纪念馆等;话说嘉兴的经济,从古到今,从数据分析、典型人物的讲述到经济开发区的参观等……让孩子走进家乡,在触摸家乡、感受家乡触摸平湖传统文化的脉搏,从小课堂走向地方大世界,为孩子们搭建更广阔成长的舞台。

拓展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将品德课堂延伸至学生广阔的生活世界。在这样的拓展学习中,孩子们感受着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生活,思维灵动、真切体验、踏实成长。

(作者单位:嘉兴平湖师范附小

浙江嘉兴 3142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篇5:拓展型课程总结

——以贵州省铜仁一中为例

贵州省铜仁一中陈小明

开展拓展课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是进行课堂改革的要求,是新时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举措。但拓展课如何开展,怎么样才能真正实现其目的和宗旨,尤其是如何实现拓展课与高考的融合接轨,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1拓展课必须认真组织,不能流于形式

现在在我校部分教师中对拓展课存在一种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拓展课挤占了常规课,占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会影响高考成绩的提高,因而主张取消拓展课。其实问题的关键不是要不要开展拓展课,而是如何开展拓展课。之所以说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开展拓展课,是因为拓展课的意义毋庸置疑,拓展课的开展一方面可以拓展培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另一方面,拓展课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弥补常规课堂知识的局限性。

为什么有的老师会对拓展课有认识上的偏差呢?问题在于我们目前的拓展课实施有问题,没有实现其应有的效果。要实现拓展课的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认真组织拓展课,不能流于形式。如何认真组织呢?第一要在每学期拓展课实施前就制定详尽的计划,不能每周临时安排;第二,要制定相应的考核管理制度,对拓展课开展不认真、不到位的要有相应的监督纠错机制;第三,形成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不能只要有人在上课就一切万事大吉,拓展课的目标要具体化、细化。只有在思想上统一认识,行动上认真组织,拓展课才能展现其应有的魅力,也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2认真研究,科学确定拓展课内容,实现拓展课与高考的接轨融合。

前面已经说过要认真组织拓展课,但认真不是简单一句话,需要具体落实到行动中,科学确定拓展课内容就是认真组织的重要一环。拓展课既不能简单重复常规课堂的内容,也不能泛泛而谈天马行空,如何确定内容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导向,我认为主要要坚持两个导向:一个是要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知识,一个就是以高考为导向。这两个导向又具有一致性,高考的成功离不开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知识,而创造性的思维和丰富的的知识则有促于高考取得优异成绩。

从适应高考的角度来看,拓展性课程内容的确定应该有助于与高考融合接轨,这就要求在选取和确定拓展性课程的课题时,要充分的了解高考的特点和规律,从思维方式和课程内容等方面都要符合高考的要求。就政治学科的拓展性课程而言,做到内容的选择与高考要求一致并不困难,以今年的高考试题为例,今年的高考有一个重点内容,那就是“三农”问题。其实我们在开展拓展性课程的时候,就可以把“三农”问题作为拓展性课程的课题,这一课题内容的确定,既符合国家的政策意向,也符合我们当地实际,我区是一个农业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结合本地农业、农村的发展进行拓展性授课,既能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兴趣,又实现了知识运用延伸,对学生赢得高考胜利将产生重要影响。

3拓展性课程要实现创造性、趣味性、知识性的统一

拓展性课程的创造性是指拓展性课程从内容到形式上都要有创造性,趣味性则是要求拓展性课程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一种风趣幽默的风格展开课堂,使学生在身心愉悦中快乐学习。如果拓展性课程没有自己的特色,与常规性课程一个模式,那拓展性课程真的就没有必要再开展了。

知识性、思想性也是拓展性课程必须要坚持和体现的,创造性本身就要求知识和思想的创新,而如果我们只注重趣味性,甚至把趣味性简单化、肤浅化进而丧失拓展性课程的知识性和思想性,不仅不利于为高考作准备,而且不利于培养有思想有素质的人才。因此,在拓

篇6:拓展型课程工作小结(推荐)

本学期我们根据学校十周年校庆制定了学校的拓展、探究课程实施方案,并在全区视督导工作的引领下,对课程的设置进行了重新的思考,在以前开设的各类课程基础上,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有计划的学习活动,《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和《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为教师必读内容,加深对拓展型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开发和建设拓展型课程的能力。让教师重新深入上海的二期课改的拓展课,探究课的关系,努力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发展不同的学生的目标。我们的强化课程――有一定的规模和指定的学生参与的拓展课程和探究课程如我们课表中的各学科指定探究课和我们围棋文化相结合的拓展课。在学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我们的拓展课程严格按照管理程序办事,结合学生的志愿选项,尽量保证学生选择,让学生自由选择。在教导处和各年级组、教研组以及班主任的大力支持下,上课的教师基本上能做到督促和提醒学生准时参与,每位老师上课有教案,认真组织教学,对工作严格要求。课程结束后能按照学校要求及时整理好教案、学生总结及学生考勤交到教导处。质量比较高,表现出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学生在总结中谈到自己上拓展课、探究课的体会和收获时,谈出了对上拓展课、探究课的必要性的认识,一致认为通过拓展课和探究课的学习,学到了很多平时课上学不到的知识。开阔了新思路和视野。有的同学还说:拓展课和探究课使得我们开拓了知识面,提高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拓展课的教学不断深入发展,给我校开展的校本课程学习增添了光彩,同时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从学生的总结话语中更激励着我们每一位教师把校本课程继续下去,并且干得更好。比如:江艳老师的电脑绘画,把数位板知识融入电脑技术,既吸引学生兴趣又能取得与众不同的效果;又如郭云芳老师的古诗词与歌曲把枯燥难懂的古诗词用唱的形式表达出来,赋予新意。希望有更多的教师参与进来,把校本课程做得更加丰富多彩。教学不断地更新,富有特色和趣味性。教学安排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出发,要多样化和拓宽知识面。让学生感到知识的探索性和趣味性,开阔学生视野,从中培养自觉学习的热情。这也是学生在总结中提到和希望的。在个别学生身上看到对拓展和探究型课不认真的态度。因此要加强课堂的组织教学和管理,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每节课都有收获。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之中。可以把有关的课题事先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课前有充分时间思考和准备,参与实验和社会调查。主动参与和讨论,甚至上讲台讲解。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收获。XX学年我们的拓展型和探究课程都获得不少奖项。本学期我们的茶艺拓展课小组在上海市世博茶香中小学生民族茶艺展示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学生们也荣获了全国优秀小茶人的称号;另外在全国春蕾杯、中环杯、小机灵杯、数学大王比赛中,学生也通过拓展课的训练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我们计划在下个学年中继续做好教师课程运行的方案修改,改进学生评价方式。做好课程的管理模式的改进,把集中评价改成日常的过程评价。吸取我们过去的管理中的好办法,由校长室教导处直接进行日常听课和检查。做好学生的报名方式的改进,建立和完善教师的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探索完善周五下午的走板课程中学生指导工作的开展。做好校本课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为老师的评选做好服务。

我们的思考: 在拓展型课程围棋教学中,力求让礼仪与围棋相结合。突破应试教育的羁绊,更新陈旧的教育观念。围棋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开设围棋教学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形成既体现中华优秀传统,又有时代气息的学校育人文化,力求突破应试教育的羁绊,革除陈旧的教育观念,提高全校师生对以围棋为抓手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以棋益智,以棋养性,以棋冶情,以棋育人,形成校本教育理论上的创新。突破单纯学棋的窠臼,倡导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拓展过程中,我们努力注意内容的创新。开设围棋教学课程,并不是停留在单纯的学棋上,拓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围棋活动包括围棋知识、围棋文化、围棋品德等诸多方面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思想品质的修炼,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它涵盖了社区各方面力量共同关心学校教育,关心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全部意义。

上一篇: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学下一篇:木门订货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