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能力本位教育

2024-05-22

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能力本位教育(精选6篇)

篇1: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能力本位教育

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能力本位教育

摘要:对“十一五”期间我国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对基地的CBE(能力本位教育)进行了重新认识,提出了以能力目标为中心构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能力本位教育教学体系的构想,并对加强教学实践能力锻造、优化教学实践环境、不断提升职教师资整体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CBE;能力目标;教学实践

能力本位教育,英文名称CBE(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又称CBT(Competence Based Training 能力本位培训)。能力作为一个教育概念,在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十分突出。人们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的能力观具有不同的能力标准。能力标准对能力本位教育(培训)教学体系的构建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下面将就职教师资的能力标准、职教师资是否要有相对统一的标准、如何构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能力本位教育或能力本位培训、其教学体系体现何种内容、“十一五”期间应该表现出何种时代特征等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以能力目标为中心构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CBE教学体系

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大幅度提高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培养培训能力”。《意见》指出,必须切实加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基地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内涵建设,必须把师资培养培训项目开发和课程建设作为核心,各基地的培养培训项目要体现自身的专业和学科优势,创出品牌和特色。

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能力培养目标应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第一,坚持以提高性培训为主,面向社会开展职教师资资格培训。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制定80个专业师资培养培训方案、开发相应的课程和教材,用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项目体系,满足新师资培养、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培养培训需求。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了快速高质量的发展,教师队伍规模稳步扩大,素质结构不断优化,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基本建立起了以国家重点建设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为龙头、省级基地为主体的师资培养培训网络,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师资培养培训活动广泛开展。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职教师资队伍仍是当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教师的数量、素质、结构等都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表现比较突出的是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规模与职教师资增长数量不相适应、教师总量不足、生师比偏高,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偏低,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缺乏等。此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也与人才培养素质的要求不相适应,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也亟待完善等。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过去一段时期内,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弥补性培训曾对师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提高教师的学历,对于提高职教师资的整体质量很有必要,但如果不尽快把弥补性培训调整到提高性上来,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就会落伍。要使基地成为培养培训合格师资的主战场,培养培训对象不仅应包括学历不达标的教师,还应包括一切从事与职教事业相关的教育类人才,如教师、管理人员、实习指导人员,以及一切具有一定职业技能且有相关相应学历并有志从事职业教育的人员。只有这样,基地才能为加快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高水平、专业化教师队伍。同时,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特别是职教师资队伍的调查分析,依托学校的人才优势,积极开展相关科学研究,特别是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法的研究,力争取得一批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为行政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使基地成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主阵地和职教师资科研的重要平台。

第二,以职业性为特征,以复合性为内涵,切实提高职教师资的师德师能。

能力由知识、技能组成,是知识、技能、才智、态度等多元素的整合,是职业表现中多成分的素质结晶。职教师资的能力认定,首先要体现“教与授”的职业特征。职教师资与理论型、研究型、设计型、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区别在于能教会做、能讲会教。“口才”是教的基本条件,不但要能动口还要能动手,这是职业教育师资的底蕴所在。这就要求基地的CBE充分体现职教师资的职业特点,为其打造深厚的本位能力功底,包括胜任教师岗位的职业技能技艺和动手能力、群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及自我调控能力等。这些能力集中成复合性能力。在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CBE构建中,必须目标突出并严格考核复合性能力的程度。

教育部的《意见》明确指出: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师德师能培养已成为基地CBE的重要内容。基地要建立师德考评奖励制度,要把师德建设作为职教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内容,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工作考核、职务聘任、选派进修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要构建师德建设工作检查评估体系,对到基地学习的每一个学员进行科学的师德考评。与此同时,以地方职业教育的师资德能需求作为基地培养培训的方向,不断强化德能教学实践。

教师的专业教育是对已经取得某一学科文凭或正在学习其他学科专业的学生进行的职前或在职教育。其内涵是培训教育知识、教育技能、养成职业态度、进行伦理训练。职教师资的CBE是把所教授的学科知识、应用技能与教师的专门教育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把教师的系统知识与专业技能结合起来。对于职教师资而言,其专业知识不是指所教课程的知识,而是指该专业领域的知识,即职业技术(工种)。教师要传授知识技能,就必须懂得如何教授才能使学生获得最大收益。因此,掌握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熟悉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方法和手段等,正是基地CBE体系中建立在职业性特征基础上的复合性能力的培养培训所需要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师德师能的关键所在。

第三,以提高教育教学素质为基点,重点加强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基地是师资的锻造场所,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培训包括教学计划、教材建设、课程体系、实训模式等一系列环节,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必须严格遵循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素质这一能力目标原则。基地必须牢固树立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教育手段的综合化观念。在培养目标上,要以培养高素质职教师资为基本规定。在培养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加强教育教学的技能训练,还要特别注重拓展和延伸其专业知识,使其个性特征得到很好的发挥。

知识技能的主体与多维以及传授方法的多样与多变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职教师资必须做到一专多能。基地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教师,教师对教师的教育应有别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基地CBE教育的终端是应用型技能人才。所以,基地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具有相对的特殊性。职教师资必须使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相互沟通,这是根本。在这个根本上养成教学的技能技巧是职业教育师资的特殊性所在。如今电脑、视听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广泛运用,特别是信息网络的发展使教育手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为了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更快提升,基地应当十分重视视听教育的综合、讲授与讨论的综合、集体与个体教学的综合、多媒体技术与交互网络的综合,把CBE过程的多层次性、多方面性和多阶段性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教育与自我教育、育才与

自我成才的生态型网状教育环境。

加强教学实践能力的锻造,不断提升职教师资整体水平

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以培养培训职业教育的骨干师资力量为主,以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并有利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基地以造就合格的职业师资人才为本位。这些年来,基地在新师资培养培训方面的主渠道作用日益凸显。“十五”期间,随着职业市场的逐步完善,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体系框架。今后,在加强基地自身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必须切实抓好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培训这一重要环节,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锻造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做大做强。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优化CBE教学环境,建立健全“教学型实践”工程体系。

“教学型”实践针对“应用型”实践而言。职教师资的实践实训目标和方法与“应用型”应当有所不同。基地的培养培训对象并非直接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而是肩负对这些应用型技能人才进行知识技能传授的职业师资人才。通俗地说,基地的能力本位培训依据的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这两个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教他们怎么教”的教学,而非“教他们怎么做”。优化CBE教学环境要求合理安排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教学实践与职业岗位考评、教育科学研究与教学手段创新等各个环节,并依据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全面要求将专业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技能进行系统的设计,做到以专业学科知识为载体,把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融合。这样,在培养培训过程中就能充分体现教育理念与教学结构的最优化。

另外,突出“教学型”实践,还必须在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能力目标、规格方向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要严格按照教学实践的要求,加大与实习教学基地、校企合作基地、企事业合作单位以及中等职业学校的合作力度,有目的地构建起本地区资源共享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二,强化实践教学能力的锻造功能,形成科学合理的实践结构布局。

最近,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必须依托高校,不断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大力推进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优化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资源,强化实践教学能力的锻造功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空间是基地CBE的本位职能。应不断加强基地与基地间、基地与企业间、基地与行业间、基地与人才需求方之间、基地与各科研机构及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目的在于寻找实践教学的最有利突破口,并在专业建设、项目开发、岗位培训等方面广泛与社会接触,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教学综合运用能力。

职业教育与职业岗位的不可分割性,注定了教育的内涵是“职业岗位的不断重组与派生所影响的教育”。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产业的纵向延伸与横向交叉及相互渗透随处可见,这必然要求职教教师既要有工作能力,又要有应对社会职业岗位不断变化的教学适应能力。在知识与能力成为人们谋事立身的当今时代,注定了从岗位到行业、到领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具有不断扩张性。因此,作为职业教育的师资人才,在养成自身的岗位能力和传授职业岗位知识时,应广泛涉猎岗位所在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范畴。因而,强化实践教学能力十分重要。

实践证明,具有行业领域知识技能的人才比只具有岗位知识技能的人才更具有社会适应性与技能生命力。基地培养师资,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在强化教学实践过程中,要突出专业领域的知识培养,重视行业领域与岗位职业技能训练,正确处理好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关系,把教师的职业素质教育与岗位综合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把知识型人才培养与教育型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并把相关的职业资格培训与操作技术技能训练始终贯穿到职教师资的CBE目标培养培训计划中,从而使实践教学形成一个专业面广、适应性宽、针对性强、能有效发挥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整体功能的系统的教育教学网络。

参考文献:

[1]黄崴.教师教育体制国际化比较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王兰兰.应用型本科院校CBE人才培养控制体系的构建[J].文教资料.2006,(5).

篇2: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能力本位教育

语文

必修一:

第一课《沁园春·长沙》

第一课时:了解诗词的常识性知识;通过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第一课《沁园春·长沙》

第二课时:通过诗歌的阅读分析体会诗词的意境美和情感美。第四课《烛之武退秦师》

第一课时:掌握重点词语──若、说、辞、鄙、微、之。第四课《烛之武退秦师》

第二课时:学习烛之武的说服技巧;熟读并背诵默写课文。第七课《记念刘和珍君》

第一课时:了解作品的有关背景;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第七课《记念刘和珍君》

第二课时:理解作家强烈的思想感情;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体会文章朴实、深沉、含蓄的语言风格。

第十课《短新闻两篇》

第一课时: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语文必修二: 第一课《荷塘月色》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第五课《离骚》

第一课时: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第五课《离骚》

第二课时: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数 学

必修一(北师版)

第二章第三节 函数的单调性(P36)第二章第四节 4.2二次函数的性质(P45)第三章第三节 3.3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P71)第三章第四节 对数的运算性质(P80)

第三章第五节 5.3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P93)必修二(北师版)

第一章第五节 5.1平行关系的判定(P28)第一章第六节 6.1垂直关系的判定(P35)第二章第一节 1.2直线的方程(P63)第二章第二节 2.1圆的标准方程(P78)第二章第二节 2.2圆的一般方程(P79)

英 语

1.必修一Unit 3 Journey down the Mekong 2.必修一Unit 4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3.必修二Unit 1 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4.必修二Unit 4 How Daisy learned to protect wildlife 5.必修二Unit 5 A band that wasn’t 6.必修三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7.必修三Unit 4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8.必修三 Unit 5 A trip on “The True North” 9.必修四Unit 1 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 10.必修三Unit 4 Communication: no problem?

地 理

必修一:

1、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运动

第一课时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3、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4、第四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一课时:河流侵蚀地貌

5、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必修二:

1、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2、第二章 第三节 城市化

第一课时:什么是城市化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3、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区位的选择

4、第四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传统工业区

5、第五章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化 学

必修一:

1.第一章 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一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2.第一章 第三节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物质的量 3.第二章 第二节 电解质(第一课时)电解质及其电离 4.第二章 第三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一课时)氧化还原反应 5.第三章 第一节 碳的多样性(第一课时)碳的多样性 6.第三章 第二节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7.第四章 第二节 铝 金属材料(第一课时)铝 必修二: 8.第一章 第一节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元素周期律

9.第二章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一课时)化学反应的快慢

10第三章 第三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一课时)乙醇

生 物

必修一:

第2章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章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6章第2节 细胞的分化 必修二

第2章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2章第3节 伴性遗传 第3章第3节 DNA的复制 第4章第2节 基因对形状的控制 第5章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物 理

必修一:

第一章第五节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第五节 自由落体运动 第三章第二节 弹力

第四章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四章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 必修二:

第五章第三节平抛运动的规律 第五章第六节 向心加速度 第六章第五节 宇宙航行 第七章第四节 重力势能 第七章第八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

政 治

必修一:

第三课第二框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第五课第二框 新时代的劳动者 第七课第二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第九课第二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一课第一框 面对经济全球化 必修二:

第二课第四框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第三课第二框 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第六课第二框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第七课第三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九课第一框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历 史

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二单元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第三单元 第 8 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第六单元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第七单元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必修二: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

第三单元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四单元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五单元 第14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六单元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体 育

1、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1-4动

2、下压式传接棒技术

3、挺身式跳远——“腾空步”技术

4、背向滑步推铅球

5、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6、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

7、背越式跳高——助跑与起跳技术

8、五禽戏——虎扑、虎举

9、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

10、体育与自尊自信的培养

计算机及应用

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P1

2、如何选购显卡 P33

3、打印机的分类 P99

4、网络传输介质 P113

5、对等网的连接 P118

6、BIOS基础知识 P135

7、磁盘碎片整理 P157

8、使用GHOST备份数据 P165

9、电脑故障概述 P191

10、故障检测的常用方法 P194

信息技术 1、1.1信息及其特征 2、2.1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3、2.2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 4、3.1.2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5、3.1.3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6、3.2.4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 7、3.3.4素材的采集和加工 8、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9、4.2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 10、6.1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

通用技术

1、技术的巨大作用

2、设计和交流中的技术语言

3、怎样挑选材料

4、制订设计方案

5、优化——让我们做得更好

6、设计的评价

7、探究结构

8、流程的组成与描述

9、系统的优化

10、控制系统的组成和描述

音 乐

1、第二单元

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

2、第三单元

第六节

鼓乐铿锵

3、第四单元

第八节

京剧大师梅兰芳

4、第八单元 第十五节 贝多芬

5、第九单元

第十六节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6、第十四单元 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

7、第十五单元 第二十七节 萧友梅和黄自

8、第十七单元 第三十一节 乐坛新曲

9、第十七单元 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

10、第十七单元 第三十三节 流行风

美 术

第1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第2课 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第3课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第4课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向艺术 第5课 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 第6课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 第7课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第8课 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第9课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中国古代人物画(一课时)

中国古代花鸟画(一课时)

心理健康教育

1.高中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 P29-31 2.高中生积极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途径 P50-53 3.高中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P75-76 4.高中生提高挫折承受力的方法 P86-88 5.高中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P88-91 6.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学习品格 P109-111 7.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P111-115 8.高中生人际交往障碍及调适 P129-131 9.高中生性心理的自我调节 P153-156 10.高中生健康情绪的培养 P181-184

学 前 教 育

1.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2.幼儿园的任务

3.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概述 4.幼儿德育 5.幼儿教师 6.幼儿园环境

7.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与教学原则 8.幼儿游戏概述 9.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 10.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旅 游 管 理

1、第一章 第一节 导游服务

2、第二章 第三节 地方陪同服务程序与规范

3、第三章 第二节 导游词创作技能

4、第三章 第四节 导游讲解技能

5、第四章 第五节 导游人员处理投诉技能

6、第四章 第二节 带团技能

7、第五章 第二节 游客个别要求与个性化服务

8、第六章 第二节 常见问题的预防与处理

9、第七章 第一节 出入境常识

10、第七章 第三节 交通常识

机械制造技术

1、工件六点定位原理 P18

2、轴向切削循环G90 P138

3、轴向粗车循环G71 P152

4、封闭切削循环 G73 P158

5、子程序应用 P180

6、数控车床结构 P3

7、G02车圆弧 P65

8、G03车圆弧 P68

9、B92车螺纹 P172 10.径向削循环G94 P145

护 理

第四章 第二节 需要层次论 第九章 第一节 临床常用卧位 第十章 第二节 无菌技术 第十一章 第一节 口腔护理

第十一章 第三节 褥疮的预防和护理 第十二章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第十二章 第二节 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第十章 第一节 医院内感染 第十五章 第二节 口服给药法 第十五章 五节 药物过敏实验

中 药

1、阴阳的基本概念

2、五行的特性

3、五行的相生关系

4、五行的相克关系

5、脾的生理功能

6、肝的生理功能

7、精气神三者的相互关系

8、七情的致病特点

9、自汗

10、盗汗

临 床 医 学

1.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2.房颤的诊断与治疗 3.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4.心绞痛的表现

5.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 6.肺血栓栓塞症的病因及表现 7.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 8.消化道溃疡的发病机制 9.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10.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特征

药 剂 学

课题1.第一章 第二节 药剂学的发展 课题2.第一章 第三节 药物制剂的法规 课题3.第二章 第一节 粉碎的方式 课题4.第二章 第二节

筛分

课题5.第四章 第二节 干燥原理及影响因素 课题6.第五章 第一节 散剂的定义及制备方法 课题7.第五章 第三节 胶囊剂的特点及分类 课题8.第六章 第一节 片剂的性质 课题9.第八章 第二节 物理灭菌法 课题10.第十章 第二节 热原

电子技术应用1、1.5电路的状态及电源外特性2、1.6负载的连接3、1.9基尔霍夫定律4、1.10 支路电流法5、1.12戴维宁定理6、2.4纯电阻电路7、3.3三相电功率8、8.1二极管9、8.2晶体管10、9.1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汽车制造与维修

1、发动机基本术语

2、四行程汽油机工作原理

3、发动机总体构造

4、汽缸体的构造

5、连杆的构造

6、配气机构的概述

7、冷却系的形式与原理

8、水泵

9、润滑系概述

10、润滑系常见的故障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

第三章 抹灰工程 1.第二节 一般抹灰施工 第四章 涂料类饰面工程 2.第一节 内墙涂料施工 3.第二节 外墙涂料施工 第五章 贴面类饰面工程 4.第一节 内墙镶钻瓷砖施工 5.第二节 外墙镶钻面砖施工 6.第三节 内墙面贴挂石材施工 第六章 裱糊类饰面工程 7.第二节 常用壁纸裱糊施工 第七章 墙柱面镶板饰面工程 8.第二节 木龙骨镶板施工 9.第四节 轻钢龙骨板墙隔断施工 10.第五节 金属板包柱饰面施工

服装设计

1、第一章 第二节

一、服装设计的程序

2、第一章 第三节

四、服装商品策划

3、第二章 第三节

二、服装结构变化

4、第二章 第四节

三、衣袋造型设计

5、第三章 第一节

三、服装的配色规律

6、第三章 第四节

二、服装配色法

7、第四章 第四节 设计师经验的借鉴

8、第五章 第一节

三、服装市场的定位

9、第五章 第二节

二、儿童夏装设计

10、第五章 第三节

二、女夏装设计

会 计

1、第一章 第一节

一、什么是会计

2、第二章 第一节

一、资产;

二、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

3、第二章 第三节

二、会计平衡公式

4、第三章 第一节

二、账户

5、第五章 第一节 账簿概述

6、第五章 第四节

二、错账更正方法

7、第五章 第五节

一、对账

8、第六章 第四节 销售过程的核算

9、第七章 第一节 财产清查概述

10、第七章 第二节 财产清查的方法

市 场 营 销 学

1.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第二篇 市场分析

第四章 消费者市场及其购买行为 第二节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2.消费者购买行为与决策 第二篇 市场分析

第四章 消费者市场及其购买行为 第三节 消费者购买行为与决策 3.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第二篇 市场分析

第四章 消费者市场及其购买行为 第四节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4.市场细分 第三篇 市场战略 第八章 目标市场营销 第一节 市场细分 5.市场定位 第三篇 市场战略 第八章 目标市场营销 第三节 市场定位 6.品牌与商标策略 第四篇 市场营销组合战略 第九章 产品策略 第二节 品牌与商标策略 7.包装策略

第四篇 市场营销组合战略 第九章 产品策略 第三节 包装策略

8.产品生命周期与新产品开发策略 第四篇 市场营销组合战略 第九章 产品策略

第四节 产品生命周期与新产品开发策略 9.影响定价的因素 第四篇 市场营销组合战略 第十章 价格策略 第一节 影响定价的因素 10.广告

第四篇 市场营销组合战略 第十二章 促销策略 第一节 广告

文 秘

1.我国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 2.秘书工作的核心--领导意图 3.秘书与领导者相处的基本原则 4.秘书信息工作的特点、原则和要求 5.秘书工作中检查督办的特点和方法 6.接打电话 7.印信管理

篇3: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能力本位教育

一、粤东地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需求现状

粤东三市普通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有专门的师范教育, 而职教教师则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培养培训体系来支撑, 师资问题一直是困扰粤东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性问题。为更好地了解粤东职教师资培养培训需求现状, 笔者对潮州、汕头、揭阳十多所中等职业学校125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从师资队伍上看, 力量相对薄弱。近几年来, 粤东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 但师资队伍明显不足, “双师型”教师队伍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5%左右, 生师比为22:1。从学历结构上看, 本科达标率已超过80%, 但高层次学历的教师仍然很少, 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仅有6%。从师资来源及知识结构上看, 大部分毕业于普通师范学校和综合性大学, 分别占40.8%和43.2%, 仅有少数毕业于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而综合性大学毕业的教师尚缺乏扎实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巧, 教育教学管理能力也有待提高。调查显示, 多数教师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较好, 但职业教育实践知识十分缺乏, 59.2%的教师认为他们最欠缺的是职业教育实践知识, 47.2%的教师认为自己最迫切需要提高的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能力, 22.4%的教师承认自己的职业教育理论知识尚待提高。从对学科及行业的了解和关注程度上看, 仅有10.4%的教师认为对所教学科的最新动态及前沿知识“非常了解”, 31.2%的教师表示“极少关注”。大多数教师 (约81%) 认为自己非常有必要继续进修培训, 但学校对待教师的进修培训不够重视, 表现在培训的机会、培训的覆盖面、培训的内容等方面仍有待加强。54.4%的教师认为学校虽有培训计划但没有付诸实际;18.4%的教师认为学校的培训不完善, 具有随意性;有42.4%的教师承认自己很少有进修、培训的机会;22.4%的教师甚至表示没有机会。

由于没有专门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粤东职教教师希望继续进修、培训的愿望难以实现;同时, 由于缺乏专业的职业教育沟通平台, 粤东职教教师难以及时与同行、企业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

二、建立粤东地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自1999年11月教育部确定首批全国重点职业师资培训基地以来, 我国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数百个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基地。就全国范围看, 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区域分布不甚合理, 北方基地的建设总体优于南方。就广东省而言, 仅有的几个基地都集中在珠三角地区, 粤东、西两翼明显落后。2011年广东省教育厅确定的9个省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粤教职函[2011]65号) 中有8个地处珠三角 (2) 。粤东职业教育作为广东省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方面到目前为止尚属空白。《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年) 》明确指出:“支持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和广东省国防科技技师学院及其他有条件的本科院校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建设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2]副省长宋海在看望职业教育一线教师时也提出“要依托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3]。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与职教师资严重不足的矛盾已成为制约粤东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今年确定的培训基地中有7个属于高职院校, 它们在实训方面有一定优势, 但在教育管理、教学技巧等方面则略为逊色。其余两所师范院校由于本身普师培养培训任务也很重, 加上地缘因素等不可能完全包揽整个粤东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任务, 在粤东地区依托高等院校建立一个服务于粤东三市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已迫在眉睫。

韩山师范学院作为粤东三市唯一一所本科师范院校, 在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韩山师范学院经历了初级师范、中等师范、高等专科师范到本科师范一百多年的沉淀, 在师范教育方面已具备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师资, 完全能胜任粤东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所处的地理位置基本上决定了基地的服务范围[4], 韩山师范学院位于潮州市内, 与汕头、揭阳紧紧相连, 对粤东职业教育的发展把握得更准确, 与粤东三市相关企业联系更为便利, 因而其职教师资培训也必将更符合粤东职业教育的实际需要。职教师资来源的多元化和职业教育本身的特殊性, 决定其师资培养培训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实践证明, 培养职教师资既是地方师范院校彰显教师教育特色的传统优势, 更是体现地方特色的本质要求[5]。

三、粤东地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的模式与措施

(一) 粤东地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运行模式

1.通过正规的全日制学习, 把韩山师范学院作为职教师资培养基地, 为粤东三市输送高质量的职教师资。可以在韩山师范学院开设“职业技术师范专业”, 通过普通高考, 面向粤东三市定向招收高中毕业生或职校毕业生, 通过四年的学习, 使毕业生不仅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 还可以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 且具有一定教学能力, 可以直接到粤东职业学校担任实验或实习指导教师。“职业技术师范专业”的教学可以实行“2+2”的形式, 即学生入学的第一、二年在韩山师范学院学习理论课, 第三、四年可以依托粤东职业学校和相关企业进行专业实践课的学习, 通过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和企业岗位实习进行本专业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和师范实践训练。

2.通过在职培训, 把韩山师范学院作为职教教师继续进修、培训的基地, 进一步提升粤东地区职教师资的竞争力。由于职教教师来源相对复杂, 有些是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 有些是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 他们在教育教学、课堂管理及职业教育理论等方面的素质有待提高。韩山师范学院可以发挥其“师范教育”的优势, 为粤东职业学校专兼职教师提供在职培训, 定期对职业学校非师范类毕业的新教师提供岗前培训, 还可以不定期为企业兼职教师、技师提供在职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涉及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教学技能、教师教育科研等, 目的是加强技术型教师的师范性, 真正实现职教师资“一体化”。

3.通过资源共享, 把韩山师范学院作为职教教师交流、研究的基地, 为粤东职业学校、职教教师及企业之间搭建一个沟通、讨论、研习的平台。韩山师范学院可以依靠自身的资源和技术加强粤东职业教育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的应用推广。比如, 通过建设职业教育网络平台, 为粤东职业教育学校之间、教师之间提供在线咨询及经验交流等服务;通过建立职业教育资源库, 为粤东职业教育搭建校际资源共享、校企合作桥梁的职业教育资源平台;还可以通过与企业联合举办相关研讨会、展示会等, 使职校教师得以接触到行业最前沿的知识。

(二) 粤东地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措施

1.强化服务意识, 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基地建设和发展的关键。粤东三市各级政府和基地领导要增强服务意识, 高度重视粤东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建设, 除了从财政拨款、设备投入上给予支持外, 更要加大力度引进人才, 打造一支热爱职教事业、熟悉职教师资培训工作、学术水平高且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只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才能确保基地能够真正为粤东职教教师提供高水平的培训。

2.结合自身优势, 创建品牌培训项目。创建特色培训项目是基地稳步前进、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韩山师范学院作为一所百年师范院校, 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教学技能技巧方面具有深厚沉淀, 可以打造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类培训项目。同时, 可以利用其天然地缘优势, 加强与潮汕地区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 尝试创建具有潮汕特色的合作培训项目。

3.加强多方联系, 深化师资培训研究。基地的建设离不开政府、企业、职业学校的支持与配合, 粤东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要建设和发展, 就必须在政策法规、制度保障、规划建设等主动与粤东各级政府沟通, 加强与潮汕地区企业、职业学校的联系与合作。韩山师范学院作为学科门类相对齐全的本科师范学院, 在师资培训、产学合作等方面已有一定基础, 但在职教研究、基地建设等方面经验相对不足, 必须加强培训项目的开发研究、职教成果的推广应用, 积极探索具有粤东特色的职教师资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

[1]鲁昕.必须把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15) .

[2]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年) [EB/OL].2011-09-18.ht t p://gj s.zj ff.net/defaul t/i nt egrat i on_cont ent.ht m?i d=32.

[3]宋海教师节前亲切慰问教师强调要大力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EB/OL].2011-09-09.ht t p://www.gdhed.edu.cn/mai n/www/126/2011-09/124707.ht ml.

[4]刘飒.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开创性[J].职教论坛, 2000, (11) .

篇4: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能力本位教育

关键词:CBE;能力目标;教学实践

能力本位教育,英文名称CBE(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又称CBT(Competence Based Training 能力本位培训)。能力作为一个教育概念,在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十分突出。人们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的能力观具有不同的能力标准。能力标准对能力本位教育(培训)教学体系的构建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下面将就职教师资的能力标准、职教师资是否要有相对统一的标准、如何构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能力本位教育或能力本位培训、其教学体系体现何种内容、“十一五”期间应该表现出何种时代特征等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以能力目标为中心构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CBE教学体系

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大幅度提高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培养培训能力”。《意见》指出,必须切实加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基地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内涵建设,必须把师资培养培训项目开发和课程建设作为核心,各基地的培养培训项目要体现自身的专业和学科优势,创出品牌和特色。

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能力培养目标应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第一,坚持以提高性培训为主,面向社会开展职教师资资格培训。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制定80个专业师资培养培训方案、开发相应的课程和教材,用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项目体系,满足新师资培养、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培养培训需求。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了快速高质量的发展,教师队伍规模稳步扩大,素质结构不断优化,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基本建立起了以国家重点建设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为龙头、省级基地为主体的师资培养培训网络,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师资培养培训活动广泛开展。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职教师资队伍仍是当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教师的数量、素质、结构等都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表现比较突出的是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规模与职教师资增长数量不相适应、教师总量不足、生师比偏高,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偏低,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缺乏等。此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也与人才培养素质的要求不相适应,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也亟待完善等。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过去一段时期内,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弥补性培训曾对师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提高教师的学历,对于提高职教师资的整体质量很有必要,但如果不尽快把弥补性培训调整到提高性上来,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就会落伍。要使基地成为培养培训合格师资的主战场,培养培训对象不仅应包括学历不达标的教师,还应包括一切从事与职教事业相关的教育类人才,如教师、管理人员、实习指导人员,以及一切具有一定职业技能且有相关相应学历并有志从事职业教育的人员。只有这样,基地才能为加快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高水平、专业化教师队伍。同时,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特别是职教师资队伍的调查分析,依托學校的人才优势,积极开展相关科学研究,特别是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法的研究,力争取得一批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为行政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使基地成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主阵地和职教师资科研的重要平台。

第二,以职业性为特征,以复合性为内涵,切实提高职教师资的师德师能。

能力由知识、技能组成,是知识、技能、才智、态度等多元素的整合,是职业表现中多成分的素质结晶。职教师资的能力认定,首先要体现“教与授”的职业特征。职教师资与理论型、研究型、设计型、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区别在于能教会做、能讲会教。“口才”是教的基本条件,不但要能动口还要能动手,这是职业教育师资的底蕴所在。这就要求基地的CBE充分体现职教师资的职业特点,为其打造深厚的本位能力功底,包括胜任教师岗位的职业技能技艺和动手能力、群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及自我调控能力等。这些能力集中成复合性能力。在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CBE构建中,必须目标突出并严格考核复合性能力的程度。

教育部的《意见》明确指出: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师德师能培养已成为基地CBE的重要内容。基地要建立师德考评奖励制度,要把师德建设作为职教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内容,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工作考核、职务聘任、选派进修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要构建师德建设工作检查评估体系,对到基地学习的每一个学员进行科学的师德考评。与此同时,以地方职业教育的师资德能需求作为基地培养培训的方向,不断强化德能教学实践。

教师的专业教育是对已经取得某一学科文凭或正在学习其他学科专业的学生进行的职前或在职教育。其内涵是培训教育知识、教育技能、养成职业态度、进行伦理训练。职教师资的CBE是把所教授的学科知识、应用技能与教师的专门教育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把教师的系统知识与专业技能结合起来。对于职教师资而言,其专业知识不是指所教课程的知识,而是指该专业领域的知识,即职业技术(工种)。教师要传授知识技能,就必须懂得如何教授才能使学生获得最大收益。因此,掌握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熟悉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方法和手段等,正是基地CBE体系中建立在职业性特征基础上的复合性能力的培养培训所需要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师德师能的关键所在。

第三,以提高教育教学素质为基点,重点加强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基地是师资的锻造场所,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培训包括教学计划、教材建设、课程体系、实训模式等一系列环节,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必须严格遵循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素质这一能力目标原则。基地必须牢固树立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教育手段的综合化观念。在培养目标上,要以培养高素质职教师资为基本规定。在培养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加强教育教学的技能训练,还要特别注重拓展和延伸其专业知识,使其个性特征得到很好的发挥。

知识技能的主体与多维以及传授方法的多样与多变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职教师资必须做到一专多能。基地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教师,教师对教师的教育应有别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基地CBE教育的终端是应用型技能人才。所以,基地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具有相对的特殊性。职教师资必须使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相互沟通,这是根本。在这个根本上养成教学的技能技巧是职业教育师资的特殊性所在。如今电脑、视听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广泛运用,特别是信息网络的发展使教育手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为了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更快提升,基地应当十分重视视听教育的综合、讲授与讨论的综合、集体与个体教学的综合、多媒体技术与交互网络的综合,把CBE过程的多层次性、多方面性和多阶段性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教育与自我教育、育才与

自我成才的生态型网状教育环境。

加强教学实践能力的锻造,不断提升职教师资整体水平

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以培养培训职业教育的骨干师资力量为主,以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并有利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基地以造就合格的职业师资人才为本位。这些年来,基地在新师资培养培训方面的主渠道作用日益凸显。“十五”期间,随着职业市场的逐步完善,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体系框架。今后,在加强基地自身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必须切实抓好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培训这一重要环节,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锻造作为一项系統工程做大做强。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优化CBE教学环境,建立健全“教学型实践”工程体系。

“教学型”实践针对“应用型”实践而言。职教师资的实践实训目标和方法与“应用型”应当有所不同。基地的培养培训对象并非直接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而是肩负对这些应用型技能人才进行知识技能传授的职业师资人才。通俗地说,基地的能力本位培训依据的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这两个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教他们怎么教”的教学,而非“教他们怎么做”。优化CBE教学环境要求合理安排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教学实践与职业岗位考评、教育科学研究与教学手段创新等各个环节,并依据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全面要求将专业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技能进行系统的设计,做到以专业学科知识为载体,把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融合。这样,在培养培训过程中就能充分体现教育理念与教学结构的最优化。

另外,突出“教学型”实践,还必须在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能力目标、规格方向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要严格按照教学实践的要求,加大与实习教学基地、校企合作基地、企事业合作单位以及中等职业学校的合作力度,有目的地构建起本地区资源共享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二,强化实践教学能力的锻造功能,形成科学合理的实践结构布局。

最近,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必须依托高校,不断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大力推进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优化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资源,强化实践教学能力的锻造功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空间是基地CBE的本位职能。应不断加强基地与基地间、基地与企业间、基地与行业间、基地与人才需求方之间、基地与各科研机构及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目的在于寻找实践教学的最有利突破口,并在专业建设、项目开发、岗位培训等方面广泛与社会接触,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教学综合运用能力。

职业教育与职业岗位的不可分割性,注定了教育的内涵是“职业岗位的不断重组与派生所影响的教育”。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产业的纵向延伸与横向交叉及相互渗透随处可见,这必然要求职教教师既要有工作能力,又要有应对社会职业岗位不断变化的教学适应能力。在知识与能力成为人们谋事立身的当今时代,注定了从岗位到行业、到领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具有不断扩张性。因此,作为职业教育的师资人才,在养成自身的岗位能力和传授职业岗位知识时,应广泛涉猎岗位所在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范畴。因而,强化实践教学能力十分重要。

实践证明,具有行业领域知识技能的人才比只具有岗位知识技能的人才更具有社会适应性与技能生命力。基地培养师资,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在强化教学实践过程中,要突出专业领域的知识培养,重视行业领域与岗位职业技能训练,正确处理好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关系,把教师的职业素质教育与岗位综合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把知识型人才培养与教育型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并把相关的职业资格培训与操作技术技能训练始终贯穿到职教师资的CBE目标培养培训计划中,从而使实践教学形成一个专业面广、适应性宽、针对性强、能有效发挥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整体功能的系统的教育教学网络。

参考文献:

[1]黄崴.教师教育体制国际化比较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兰兰.应用型本科院校CBE人才培养控制体系的构建[J].文教资料.2006,(5).

作者简介:

吕玉铬(1956—),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工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研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邓丽萍(1963—),女,江西樟树人,广西工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研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本文责任编辑:郝茵)

篇5:能力本位:职教发展的最大内涵

而眼下却有一种倾向认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过度了,挤兑和弱化了文化性、人文性,要向文化素质培养回归。这是一种模糊职业教育本质、弱化和冲击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倾向。首先,所谓职业性过度的问题,完全是一个虚构的命题。真实而普遍的情形是,学生的技能训练还很不充分。职业技能培养还有很大差距,学生就业的本钱和底气还很贫弱,就业质量也并不高。所以真实的结论是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不是过度,而是还很缺位不及。其次,从李强硕士的经历看,学科性、文化性、学术性永远无法替代技能性,文化性再高也不能自动转化为技能,还是要“回炉”学习。第三,技术技能有止境吗?答案是否定的。它永远是一个开放的、向上的、无限提高的过程,永远不可能过度。

技能为本、能力如天,永远是职业教育颠扑不破的铁律,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内涵,必须永远敬畏坚守,任何怀疑、弱化甚至背离的思想和行为,都会把职业教育引入发展的“陷阱”和“折腾”的歧途。

篇6: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能力本位教育

关键词:能力本位;中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0-0085-03

一、中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概况

开展中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改变中职教师教学理念,完善中职教师能力体系,是促进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中职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目前中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现状不容乐观,借助文献分析和对受训教师的调查与访谈发现,目前的中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培训的重要性认知不足,目标定位不清楚;二是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三是学者和研究人员对中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关注度不够高,缺少深入系统和持续性的研究。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为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供了一个规范的参考标准。尽管中职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可以参考这一标准进行,但由于职业教育的社会性和实践性较强,教育内容不断更新的动态发展性明显,教师知识和能力体系必须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更新,在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时,很难依据《标准》制定出非常适合中职教师特点需求的培训方案。因此,引入新的理念,探究适宜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模式非常必要。

二、“能力本位”理念下中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1.“能力本位”的含义

以强调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能力本位教育思想形成于美国的六七十年代,以重视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为目标。1972 年,美国师范教育协会组成“能力本位师资培训委员会”,专门从事能力本位分析,并以此改进师资培训。从抽象、理论的教学引向直接地处理教学,使其置身于真实或模拟的课堂情境之中,通过对教学行为的不断纵向分析,在整体上掌握实际教学和教育的能力。[1]

能力本位教育中的“能力”是指一种综合的职业能力,它包括四个方面,即与本职相关的知识、态度、经验(活动的领域)、反馈(评价、评估的领域)。四方面均达到才能构成一种“专项能力”,专项能力以一个学习模块的形式表现出来。若干专项能力又构成了一项“综合能力”,若干综合能力又构成某种“职业能力”,[2]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潮主张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受教育者的从业能力,而不是知识水平,在发展职业教育的手段上更加强调企业的参与,德国双元制、国际劳动组织开发的模块技能培训模式、澳大利亚职业与继续教育模式都是能力本位职教思潮的实践形式。能力本位最大的特点是,整个教学目标的基点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种职业所必需的能力,因此目标很具体,针对性强。[3]

2.“能力本位”理念下中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构想

能力由知识、技能组成, 是知识、技能、才智、态度等多元素的整合, 是职业表现中多成分的素质结晶。在信息化环境下,在以知识、智力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中职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转变自身角色,努力以“能力本位”为核心构建自己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结构。[4]这就要求中职教师不仅要“能讲会教”,更要“能教会做”。因此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构建“能力本位”理念下的中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模式,是开展适合中职教师需求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有益探索与积极尝试。能力本位理念下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依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这两个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教学体系, 对受训教师进行“教他如何更好地教”的培训。基于能力本位的培训开展的出发点和设计思想如图1所示。

三、培训实施

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 大幅度提高职教师资基地的培养培训能力”。笔者所在单位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每年均承担有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和省级培训任务,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培训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近几年学校承担的培训任务进展情况和反馈效果,笔者在最近一期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中尝试开展了基于“能力本位”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1.培训对象分析

本批受训的55名教师来自于全省42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中专和各县市职业教育中心,覆盖全省9个城市及其下辖的县区,从事教学的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和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可能会影响到培训效果的几个变量中,受训教师职业背景相近,地区差异相对较小;大部分为30~40岁的中青年教师,年龄差异较小。专业特点和年龄范围使这些受训教师容易接受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技术;处在职业发展的上升期,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大多是学校的中青年骨干,有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2.培训方案设计

培训开展的流程模式参照纳德勒的培训课程模式制定。纳德勒(L.Nadler)在从事培训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他的短期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模式——重要事件模式(The Critical Events Model)。他认为这种课程开发模式应由八个重要的事件组成。这八个重要事件是确认组织需求、指明工作绩效、确认学习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课程、选择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资源、实施课程。纳德勒模式十分重视学习需求的分析,整个模式中第一到第三个事件都在强调学习的需求,包括社会的需求、组织的需求和学习者个人的需求等。整个课程模式八个重要事件都强调随时进行评价与反馈,及时进行调整,这样有利于促使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更趋科学化、合理化,以达到更佳的教育效果。[5] 纳德勒的培训课程模式如图2所示。

参照纳德勒培训课程模式,在“确认组织需求、指明工作绩效和确认学习需求”环节,我们为培训的顺利开展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开展培训之前,受训教师和培训者及管理人员一起进行座谈与沟通,充分了解受训教师的需要和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普遍问题,确定受训教师的学习需求。

在“确定目标、建立课程环节”,由管理人员和培训者根据教师的需要和该领域所应具备的能力确定最终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根据教师的需求反馈,本着“提高中职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目的,培训内容的确定采用预先设计的内容与教师实际需求相结合的动态方式。

在“选择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资源”环节,鉴于本次培训时间相对集中,我们采用“模块化”的方式对培训内容进行了分类设计,培训内容“模块化”的优势在于目标明确、过程清晰、评价及时、个性化。培训内容以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制作为主要内容,课时比例按照1∶3∶5分配,理论和实践各占一半。三个模块的内容相互衔接,由普遍共性知识的学习到个别化问题的解决,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由理论到实践的培训体系。培训内容设计如图3所示。

3.培训的实施

在培训过程中这三个模块的内容按照箭头的顺序展开,但它们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第一个模块——理论基础部分:主要讲授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职业教育面向就业,以实践技能培养为核心的特殊性对职教教师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有着更高的要求,教育技术的使用必须体现在能够帮助教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上。因此该模块主要内容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专业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相关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和教学媒体等几个专题理论。教学方法上采用理论讲授和讨论研讨相结合的方式。

第二个模块——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部分:结合本次受训教师的学科背景和教师需求,采用任务驱动法开展网络学习环境设计方面的教学。在此部分的学习活动中,受训教师通过实践自己所设计的具体方案掌握网络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方法,并在此过程总结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大部分教师发现自己在构建网络协作学习环境时数字化资源创作技能方面比较缺乏,特别是交互式动画和视频教学资源的创作方面欠缺,且没有掌握有效的创作方法。比如,网络学习环境中许多学习内容需要交互式动画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培训教师在构建网络协作学习环境时面对这些问题比较茫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面对交互式动画和视频教学资源创作的困难,大部分受训教师表示难以逾越。

第三个模块——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制作部分:本部分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互动式动画教学资源和视频教学资源创作方面的教学。讲解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的基本制作方法;学习摄影、摄像、计算机屏幕录播等视频采集的基本操作方法,讲解非线性编辑等视频教学资源创作的基本技法;并对个别教师特殊的案例需求讲解高级使用技巧。培训过程不是采用泛泛讲述数字化资源的一般制作方法,而是根据教师在上一个模块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并及时提炼和总结出数字化资源制作方面的方法和技巧,使教师所掌握的技能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和可迁移性。

四、培训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此次培训有效地改善了以往受训教师反映的培训内容与实际教学应用缺乏联系、对实际教学指导性不强方面的不足。培训过程进展顺利,受训教师积极性较高,参与的深入与广度也随着培训内容的逐步深入而不断加大,培训效果良好。通过教师的反馈,我们发现本次基于“能力本位”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对促进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专业发展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本次培训也存在着不足,有些方面有待改进:一是评价环节比较薄弱,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更多地关注了教师的需求,力争根据教师的发展需求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虽然教师对此次培训的整体感觉较好,但培训效果的评价指标与量化方面做得不够全面,主要通过考察受训教师的参与程度和技术作品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对培训效果的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培训是在暑假期间进行,时间较短而且比较集中,培训结束后缺乏对教师后续实践教学的持续性支持,受训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尽管可以借助博客、邮件和QQ等多种沟通形式向培训人员寻求帮助,但缺少系统科学的长效支持体系,这也是后续培训应该积极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庞世俊,姜广坤,王庆江.“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对职业教育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0,

(10):21-23.

[2]中国CBE专家考察组.CBE理论与实践[Z].国家教育委员会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所印制,1993:12.

[3]蒋莉.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潮[J].职教论坛,2004,(22):60-61.

[4]吕玉铬,邓丽萍.关于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能力本位教育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71-72.

[5]郜岭,高勇.现代培训课程开发模式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19):31-34.

上一篇:一杯水的故事作文下一篇:禁毒的观后感九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