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村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2024-05-08

新形势下农村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精选6篇)

篇1:新形势下农村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新形势下农村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同志们:

当前正值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热潮中,确保社会稳定是十七大的要求所在。今天,能有机会与大家面对面地交流学习,共同研究分析当前信访稳定工作中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探讨改进工作的措施和办法,感到非常荣幸。按照培训班的安排,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我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谈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当前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农村工作的重心逐步转移,改革和发展为群众带来实惠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的矛盾。

一、主要表现:税费改革以后,特别是近年来,农村信访呈“两降两升”态势,过去比较突出的涉及农民负担和干部工作作风问题的信访大幅下降,而涉及权益类和民间纠纷类的信访呈上升趋势。从总体来看,农村信访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因群众生活困难引起的上访占主要方面。虽然现阶段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但因祸、因灾、因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乡镇政府能解决的程度又无法完全满足部分群众愿望,出现了屡访缠访现象;二是由村级财务引起的信访。少数村财务管理不民主、不规范,从而引发村级财务问题信访;三是土地、山林权属矛盾诱发的信访。“两税”取消,调动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土地就开始变得紧俏,从而引发了新的林地矛盾;四是涉法涉诉案件引起的信访,“信访”不“信法”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成因分析:当前农村信访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政策宣传不到位。有些信访群众对党的政策一知半解,把党和政府体现的“爱民为民”思想理解成是政府的妥协,认为无论有理无理只要上访就能解决问题,并且错误认为“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个别信访者不讲政策搞蛮缠,不顾实际讲实惠,把政府信访部门作为自己发泄情绪的场所。还有的群众对基层干部缺乏信任,抱着“看上面怎么说”的心态信访;二是信访工作体制不够完善,信访责任界限混淆。一些本应由司法部门解决的事情,变为行政直接干预,存在以信访代诉讼、以行政代司法解决的现象,留下了矛盾隐患,信访责任主体不明确。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群众要求解决的问题,通过正当途径得不到解决或不能及时解决,他们一旦上访,有关部门立刻特事特办,很快得到了解决,这就产生了一定的误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信访的不良风气。三是基层工作不扎实、不规范。有的干部认为群众反映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信访就是“揭短”,从而采取压制或置之不理的态度。还有部分干部主动性不强,责任意识淡薄,对信访矛盾排查调处不及时,对信访反映的问题相互推诿,致使小矛盾拖成大问题。

三、建议对策:一是变“上访”为“下访”,建立和完善矛盾排查预警机制。各级干部和司法干警要经常进村入户,开展走访、扶贫帮困和社会矛盾排查调解活动,及时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二是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扎实做好村务公开,规范村务管理。坚持村民代表民主议事制度。认真做好各种工作记录、会议记录、群众代表讨论记录及各种原始合同、协议、申请的规范建档工作,做到有据可查,工作规范,减少和避免矛盾。四是重视特困群众的生产生活,保证其起码的生存条件。五是切实提高干部素质,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预防和调处信访中的作用。镇村干部要提高“一个水平”,增强“三种能力”。提高“一个水平”就是提高镇村干部政策和法律水平,能够熟练运用政策、法律法规对信访问题进行接待调处,杜绝出现“一问三不知”、“接访的不如上访的”现象。增强三种能力,即增强引导说服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综合分析协调能力。六是强化干部信访责任,畅通信访渠道。要树立群众信访无小事的观念意识,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能压制和置之不理,不能让事情久拖不决。同时,各级干部要及时掌握群众上访信息,早发现问题,及时介入解决。

引发农村信访问题的原因及措施

近年来,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利益关系的进一步调整、农民法制意识、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日益显露,反映农村各种问题的信访呈上升趋势。如何化解农村信访矛盾,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是当前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课题,对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有着十分重要意义。下面结合我县的实际,浅谈引发农村信访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一、当前我区农村信访反映的基本问题

今年1--月份,我县本级信访总量为 件(次),其中有关农村的信访问题 件(次),占信访总量的 %,主要反映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一)因县重点工程建设、城市拆迁、农村土地征用、土地整理等引发的信访问题。此类信访反映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征地补偿标准不一致,同类级差的土地,由于用地的项目不同出现不同的征地价格,而且价格差距很大,同样的失地农民不同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标准,要求统一标准;二是对各村、组在土地征用政策处理、赔偿分配方案不一致相互攀比,引起集体上访;三是征用补偿费的分配过程中,“农嫁非”、“农嫁农”、在校大中专生及未有正式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部队服役军人及“蓝印户口”等对象要求享受同等的村民待遇;四是土地征用的有关收支帐目及安置赔偿的政策不够公开,村民对村提留少数的土地征用费、赔偿标准、分配方案有异议,要求公开赔偿安置政策、公布征用款数额及分配方案等。

(二)农村二轮土地延包中的问题。此类信访问题反映的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一是“农嫁非”对象及其子女要求村保留她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享受村民待遇;二是土地延包至三十年不变且不得随意调整,造成有人无田、有田无人现象,人地矛盾突出;三是在大田延包方案执行过程中,村干部以权谋私,延包方案由村干部个人说了算,未经大多数村民同意;四是《村规民约》的有关内容与修改后的《土地承包法》的有关条款产生矛盾,如对“农嫁农”妇女,大多数村按《村规民约》有关规定,要求户口迁出并退出承包田,但《土地承包法》规定,只要户口未迁出并未在男方享受承包田的,在承包期内就应保留其承包经营权,由此引发“农嫁农”妇女上访;五是少数村因人地矛盾突出,多数群众要求小调整,因工作不力等原因,大田调出户不划出承包田,采用动钱不动田方法找补,钱又收不上来,致使土地调进户既得不到土地又得不到钱,从而引发上访。

(三)村级财务及村干部经济、作风问题。此类信访主要反映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反映村干部以权谋私、贪污、侵占、挪用公款;二是独断专行、失职、渎职;三是铺张浪费、挥霍公款;四是违反规定上交养老保险;五是侵犯群众合法权益、打击报复。

(四)违章建筑、道路纠纷及建房问题。引发此类信访的原因一是乡(镇)、村及有关部门在审批建房时把关不严;二是调处不力或不及时,致使问题久拖不决;三是农民建房处理相邻关系难;四是部分村村镇规划不明确或不按规划审批建房等。

(五)村委会换届选举遗留问题。此类信访反映的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村委会公章该由谁保管问题;二是威胁、贿选问题,利用社会上的黑势力对村民进行威胁,使之不能正常选举;三是新上任的村委会成员大多数是通过村民海选的,少数人认为可以脱离村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向村支部发难,制造事端,使村两委干部工作不协调;四是在选举过程中有违反选举法有关规定的行为。

(六)历史遗留问题和其他问题。历史遗留问题主要有:80年代被辞退的民办教师、60年代下放知青、电影放映员、1955入伍的铁道兵及职业武警等要求生活补助问题,其他问题主要有要求乡、村帮助解决生活困难、民事纠纷及涉法案件要求公正处理、执行到位等。

二、产生农村信访问题的根本原因。

引发农村信访问题的原因是错综复杂、多方面的,既有外部方面的原因,又有内部引发的原因,既有现实原因,又有历史原因。但农村大多数信访问题的引发,究其主要原因都与基层党群干群关系、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密切相关,现着重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基层干群关系不和谐。这是引发当前基层信访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基层干群关系紧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村干部方面的原因。(1)少数村干部的思想素质较差,办事不公道,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自己谋私利的工具。如在农户申请建房时吃、拿、卡、要。对村集体项目不公开招投标,优亲厚友,从中谋利。在土地承包、有关款项分配、处理村民一些纠纷时,不公正、不公平,所有这些都容易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败坏了党风,损害了党在农村的形象,从农民反映村干部问题的情况看,相当部分都有村干部以权谋私的问题,因此,村干部为政不廉、办事不公是引起群众不相信干部,农村干部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2)干部在决策时不民主、不科学、不按程序办事、不尊重群众意愿,不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如某村,在做村公路时,主要村干部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做“书记路”、“主任路”,引发村民多次集体上访。某村,在承包村集体山林时,未经广大村民同意,暗箱操作,引发农民集体上访多次,最后以终止合同才平息。(3)干部工作作风粗暴,法制观念淡薄,独断专行,民主意识不强。一些村干部在工作中,工作方法简单,不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对有抵触情绪的群众,往往采取压制的办法,有些甚至借机公报私仇,进一步激化了干群矛盾。有的法制观念淡薄,仗势殴打群众,欺压百姓。个别村干部家长制作风严重,议事不民主,个人说了算,给班子内部不团结留下隐患等。(4)村级财务管理混乱、不规范,村干部乱吃喝、铺张浪费现象严重。如某村,村干部招待费、请客送礼等一年化费六余万元,吃遍衢城的大小酒店、餐馆。有的村级财务多年不清理、不公开或虽清理公开但流于形式,有的财务制度不健全,或虽有财务制度但没有认真执行,形同虚设。如各级政府都明文规定取消村组招待费,但这项财务制度有部分村没有执行到位,缺乏相互监督,使村级财务呈失控状态,群众对干部在财务上的收支产生怀疑和猜测心理,进一步使干群之间形成互不信任、有隔阂的状况。(5)乱收费,无故加重农民负担。主要是在农民审批建房时,违反规定乱收费,群众对此虽有意见,但因有求于村,只能无奈交款。(6)一些村干部自身不过硬,失去了群众的信任,恶化了与群众之间的鱼水关系,有的自己带头拖欠村集体的承包款,有的平时不注意自己的形象,参与赌博,生活作风不检点等,使自己在群众中没有威信,说话没有份量,难以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有的在与村民发生个人利益的纠纷时,思想上存在着误区,以为自己有权有势,不管有理无理别人就要让他三分,不然自己就没有面子,一副“土皇帝”的样子,不注意以平等的身份,以理服人的方式处理与群众之间关系,这样虽然自己占了上风,但却失去了群众,积下了矛盾。

二是乡镇党委、政府方面原因:(1)纵容村干部,少数甚至不讲原则地维护村干部的利益和声誉。在下村工作和处理一些问题时,偏听偏信村干部的意见,不愿到群众中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的意愿,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处理问题,甚至怕得罪村干部,在一些问题上无原则地迁就。在村干部做错事时,不敢大胆提出批评意见,听之任之,对村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失之于软,失之于松,失之于宽。少数乡镇干部甚至与村干部同出一辙,结成共同利益,这样,不仅使上级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信任度下降,也使自己的权威和对村干部的调控能力下降,致使一些村干部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导致一些村的干群关系进一步恶化。(2)在村主要干部选拔、村级班子组合、搭配等方面把关不严。如在用人方面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惯于将一些以为有魄力,但思想道德素质不太好的“强人”选进村领导班子,以为这样才能更好地压制村里的一些“刁民”,使工作能顺利开展。但这类人往往在群众中缺乏感召力,不善于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工作作风粗暴,方法简单,极易得罪群众,使群众产生逆反心理。虽然群众慑于其权威,敢怒不敢言,但一旦群众的承受力超过一定限度,加之有外界因素,群众的不满情绪就会爆发,容易发生大规模集体上访。另外,在村级班子搭配和培养村干部后备力量时,把关不严,出现村干部之间亲连亲、眷连眷,村主要领导和村财会人员是一家的现象,使权力过于集中,给腐败问题的发生带来了隐患,也是群众信访反映的热点之一。

三是群众方面的原因:(1)农村经过20多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同时,由于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民的集体主义观念,加之部分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农民从集体中得到的福利和实惠很少,农村集体的凝聚力、号召力有所下降,这样,使农民的集体意识淡薄、利己主义的思想增强,客观上给农村干群关系带来了不利影响。(2)对村干部的要求过高,考虑问题不够客观,缺乏从整个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往往以个人、小团体或宗族的利益要求干部怎么做,一旦干部不那样做,就满腹怨言,怀恨在心。同时,明辨是非的能力差,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3)缺乏一种防微杜渐、时常关心集体的意识。平时一般都不太关心村集体的一些事情,总认为与自己不相干,任凭村干部怎么操作,对村干部的一些错误做法不敢指出,采取消极对待的态度,缺乏敢于、善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的习惯和勇气,给一些素质差的村干部违法乱纪埋下隐患,往往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或忍无可忍时才爆发出来。因此,现在农村上访群众反映村干部问题时,往往是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而且一来就是反映一大堆的问题,而在平时却一点反映也没有,也就是缺乏防微杜渐,从小事或小问题就开始监督反映的习惯,殊不知如果平时就多关心集体的事务,多一点儿心眼,多给村干部提提意见,多找刺,许多矛盾就不会发展至此。(4)只要权利不要义务。部分村民在争取自己的权利或利益的时候,忽视自己应该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责任,也是造成基层工作难做、一些社会矛盾难以调处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该承担的合理税费不自觉交纳;二是在邻里关系的处理上,只考虑自身利益,忽视他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在信访过程中,只强调自己的民主权利,不尽《信访条例》规定的如实、客观、依法上访的义务。

(二)基层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到位。

随着法制的健全,村民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但离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离村民的民主参政议政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当前基层的许多信访问题都与缺乏基层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很大关系,如村级财务问题,这是基层信访的热点、焦点问题,虽然现在村村实行村务公开,但部份村公开内容过于简单,公开程序不够规范,公开时间不定期,使村务公开流于形式。当前基层组织的一些决策(如公益事业、山林承包等),往往不经过村民代表以上会议讨论,民主议事制度形同虚设,这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村民的利益。基层组织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不规范、不到位与村民逐步增强的民主意识产生矛盾,也是造成许多信访问题的原因之一。

(三)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班子内部矛盾引发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1)部分乡村在农村基层党员发展上把关不严。有的村党支部领导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不是把那些有能力、有文化、办事公道、群众信任度较高的年青人培养入党,而是把自己的子女、兄弟、亲属拉入党内。如某村共有党员10名,其中支部书记一家就有5人,村民戏称“家族党”,开支部会,村民戏称“家庭会”。这样就给农村基层组织带来三种负面后果:一是群众对党支部的公信度低;二是党支部在群众中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调整村支部班子时,回旋余地小、选人面窄。(2)部分乡镇党委、政府对村级班子建设存在着使用多、教育管理少的现象,平时只注重布置工作任务,而轻视抓好村级班子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碰到困难绕道走,造成一些班子内部矛盾得不到及时化解,致使一些村班子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这些村往往就成为信访高发村。(3)部分村“两委”在运作方面关系还未理顺,影响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和稳定。影响村“两委”班子工作不协调的主要因素:一是“两委”班子运作的相关制度还不完善、不规范,有的虽有制度但没有执行到位;二是村党支部长期包揽村里大小事务的思维定势一下子难以改变,对村委会依法行使自己的职权,有时存在着不支持态度或怕失权的心理;三是村委会,特别是新当选的村委会干部,不尊重村党支部的核心地位,总以为自己是全体村民选出来的,公信度比村支部领导高,往往脱离村支部开展工作。如某村,新一届村委会经村民公推直选后,脱离党支部领导,召开村民大会,决定村中大事,将村支部排斥在村民的自治权之外,加深村“两委”之间的矛盾;四是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达到自身目的或宗族、派性利益,从中挑拨村“两委”班子的矛盾。

三、化解农村信访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密切与群众的鱼水关系。

首先,要加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要清楚的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于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而没有为自己谋私的权利,否则就会失去群众对你的信任,丧失你手中的权力。只有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时时提醒自己“为什么当官、为谁当官、当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不辜负党和人民对自己的信任,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群众才能把自己当亲人,干群鱼水关系才能建立起来,干部在群众当中的感召力和疑聚力才能增强,才能有资格有本钱处理好农村方方面面的矛盾和问题。其次,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建设。作风不民主,工作不深入不细致,是导致一些干部好事办砸、处事不公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干群关系的重要因素。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应从四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干部民主意识教育,使干部真正懂得倾听民意集中民智,是干部正确决策,办好实事的必备前提;二是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办事处理问题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多做调查研究,弄清问题的本质和矛盾的症结所在,从而对症下药,使问题得到及时公正妥善处理;三是要提倡严于律已宽于待人的好品质好作风,干部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求群众做到的,不但自己带头做到,而且还要使自己的家人和亲属也要先做到,干部身教重于言教的表率作用,就能在群众中形成无形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多数群众也会自觉跟进,即使少数群众一时想不通,干部能采取平等的态度,协商的方式做工作,也容易使其思想转化,不会导致干群关系恶化的局面;四是要重用作风民主务实、办事公道、廉洁勤政的干部,形成一种好的用人导向,激励干部切实转变作风。

(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首先,要加强四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受理、民主监督)两公开(即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的推进力度。近几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普遍实行了村民委员会直选;二是初步推行了村务财务公开;三是积极探索出台了一些推进基层民主政治的相关制度措施。但还存在不少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因此,当前在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方面,应着重做到三点:(1)努力推进民主决策,凡是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都须提请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按大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上级党委、政府要严格把关,对未经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多数同意的重大决策,不准村级组织随意实施。为保障群众的民主决策权利落到实处,建立重大决策上级党委、政府审核制度。对未经审核随意实施,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责任。对其它一些重要问题的决策,也要经过集体讨论,决不能个人说了算,权力过于集中。(2)切实搞好村务公开工作。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都应向村民公开,要加强群众参与和监督的力度,增强村务公开的透明度。要建立完善村务公开的运行机制,确保村务公开健康正常开展,切忌形式主义和走过场。村务公开的重点是财务公开,实行村帐乡管后,要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监督检查,特别是要注意加强村级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功能,通过民主推选,将办事公道、群众公认、懂财务的人推选到民主理财小组,改变部分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干部指定,使第一道监督关口流于形式的局面。同时,建立村主要干部届中、离任审计制度。

再次,要加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普法教育。基层民主政治能否顺利推进,与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密不可分。民主的顺利推进要靠法制来保证,更需要知法懂法的干部群众来实行。因此,必需把加强普法教育作为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切实抓紧抓好。当前应重点抓好宪法、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刑法、治安处罚条例、信访条例和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通过教育,提高基层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意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依法行使自己民主权利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特别要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权利与义务是相一致的。自己在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时,必需承担法律规定的相应义务,只要权利不要义务,只有义务没有权利,都违背了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基本原则。

(三)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疑聚力、战斗力和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

农村大量的信访矛盾大多发生在基层,能不能把矛盾化解在前、化解在小、化解在始发地,主要取决于农村基层组织的疑聚力、战斗力和化解矛盾的能力。一些农村矛盾多问题多越级上访多,仔细分析都与当地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工作不力有关。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入手,这才是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的治本之策。抓好基层组织应从五个方面着手:(1)乡镇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抓好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真正把它作为化解农村各种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牛鼻子工作来抓,切实摆上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办法新路子。(2)乡镇领导要深入到问题多的村调查研究,找出问题症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集中精力集中时间,花大力气整治,尽快扭转被动局面。(3)规范农村党支部、村委会两套班子的运作机制,妥善处理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与村民委员会依法自治之间的关系,使两套班子能相互尊重各负其责,团结协调地开展工作。(4)加强动态管理,防范于未燃。要切实改变对基层干部重使用、轻教育管理的情况,平时要及时撑握村干部的思想动态和班子内部的运行情况,发现干部有情绪有思想疙瘩或班子内部有矛盾,要及时去做工作,把矛盾解决在始发阶段,达到防范在前、化解在小的目的。(5)乡镇党委在基层组织建设上要把好关,切实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作风民主务实、有开拓精神、群众公认的人选配到班子中,改变部分领导凭个人关系、好恶、印象来提拔使用干部的现象。在发展党员时要为村党支部把好关,避免出现一个村党员都是亲连亲、眷连眷的现象发生,切实把有素质群众公认的年青人发展入党,为支部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化解农村信访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既要靠外部环境(如政策法律的完善)的改善,又要靠各级领导重视信访工作,使信访工作做到组织、制度、责任三落实,信访问题能及时得到妥善处理,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靠密切干群关系、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疑聚力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的信访问题,从而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

浅谈如何做好农村信访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在农村也随之凸显出来,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的限制,各类社会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难以得到完全满足,不断形成新的矛盾和问题。应该说,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产生的问题,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化,都可以得到逐步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既是基层信访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发挥信访工作积极作用的主战场。

农村相对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不大,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社会事业整体发展较慢,市场化程度也比较低,这就大大增加了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难度,给信访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乡村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安臵转移的难度增大,就业和再就业的矛盾十分突出;因农村征地、退耕还林、交通建设、电站建设等问题引发的上访事件总量增加了,参与人数也增加了。

新的形势加剧了信访工作的难度,也给做好信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最直接的一项工作,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党和政府应尽的职责。这样,才能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因此,要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必须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基层信访工作应立足于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 目前越级上访、重复上访、仍时有发生,其中越级上访、重复上访、之所以不断发生,根本原因就在于群众反映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从当前信访涉及的内容看,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仍然是农村土地征用、退耕还林、交通建设、电站建设等方面的遗留问题。这些问题,通过领导包案、实行信访责任制、变上访为下访,已经解决了一大批,但仍有一些难啃的老大难问题得不到完全解决。这既有政策方面的限制,也有条件方面的阻碍,但主要还是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方法方面的问题。

基层信访部门,应充分发挥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把工作做深做透做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遇事先想想:群众为什么会这样?假如我是个上访户该如何?如果上访人员中有自己的父母姐妹该如何对待?从而真正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要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当地实际努力完善政策规定,从而使问题解决得有理有据。对群众要求合理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说服工作,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使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法治社会的建立,绝大多数上访群众是懂政策、懂法律、讲道理的。只要我们的工作对路,群众是可以理解可以等待的。要坚持标本兼治,既要妥善解决现实问题,又要注意从政策措施上查找问题。在制定出台新的政策措施时,一定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可承受的程度要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新的矛盾,损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处理结束后,还应当总结经验教训,做好跟踪回访。

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是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根本保证。首先,各村、各单位要畅通信访渠道,使上访群众有专人接待,上访信件有专人办理。要在基层和单位全面推行信访首长责任制和公开承诺制,切实提高初次信访的一次办结率和就地稳定率,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越级上访、重复上访、集体上访、尤其是群众赴省进京上访事件的发生。现在之所以重复上访多、越级上访多,还有一个问题是初次信访得不到重视,一时解决不了就慢慢往后拖,有的甚至干脆放弃自己的责任。

信访工作是衡量一个地方是否和谐稳定的最好体现。要建立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及时发现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尤其是可能引发群众上访的苗头,做到早发现、早调解。各村、各单位要和基层信访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协调,定期开展不稳定因素大排查、大调处工作。要变被动为主动,改上访为下访,加大对信访案件的督查督办力度,防止矛盾层层上交,群众越级上访,确保信访问题在基层得到及时妥善解决。

乡镇信访办要进一步发挥协调、催办、督查作用

做好农村的信访工作,信访办肩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要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新特点着眼,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经常开展信访工作专题调研,在维护信访秩序、开展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化解和处理越级上访等方面,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信访工作的长效机制。通过合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抓好信访工作,乡镇领导是关键。

对重点信访案件,特别是赴省进京上访案件,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党政领导包案,通过定领导、定措施、定时间、定责任,切实把信访工作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限期解决。严格进行责任追究,对违反信访行政条例规定办理信访事项的行为,要加大监督力度,限期予以纠正。对因工作失职、激化矛盾,造成群众越级上访、重复上访、集体上访或不良影响的,要及时通报批评,追究相关人责任,使信访工作真正成为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工作,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工作。

减少农村信访问题的几点对策

农村信访工作,是我们纪检监察信访具保工作的重点。当前,信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发生在农村的信访问题大量涌向上级机关,这样,既增加了上级机关的压力,又不利于基层组织解决信访问题的能力,如果能使农村信访量得到较大幅度的下降,就可以为整个信访工作取得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加强信访工作创造有利条件,针对此问题,如何减少农村信访问题的发生,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严格理财,减少农村财务不清引发的信访问题

大量实践证明,农村的大量信访问题是由于农村财务管理不规范、有漏洞,群众有疑虑,有意见造成的,只有切实解决因农村财务管理混乱引起的农村干部不廉洁问题,才能减少农村信访问题的发生,为此,必须从改革农村财务管理体制入手,理顺农村的财务关系,建立一些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和监督保障措施,有效地堵住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漏洞,遏止和防止村干部违纪问题的发生。

二、转变作风,主动深入化解群众矛盾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

农村问题千头万绪,干部的作风如何与农村信访量的升降有较大关系,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信访工作,必须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变“上访”为“下访”,深入群众、察民情、办实事。及时发现和处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推测农村党群、干群之间的“隔心墙”,架起党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减少和避免农村信访问题的发生。

三、明确责任,强化基层组织的作用,使信访问题就地得到解决

农村信访问题如何能够及时就地得到解决,就会大大减少重复信访和越级信访的现象发生,而解决此问题,基层组织责无旁贷,有着直接的责任,只有大大加强基层组织解决信访问题的责任心和主动性,使其发挥有效作用,才能使农村信访问题有所下降。

四、依法处理,制约群众信访行为,遏止集体上访的发生

正常的上访是群众的民主权利,但这种权利必须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行使,否则会对信访工作秩序起干扰作用,而在现实中,确有少数人,只知道行使自己的权利,而不履行维护秩序的义务,群众无理纠缠或要求过高得不到满足而重复、越级煽动群众集体上访,对这种现象,必须依法治理,严肃处理,才能有效遏止集体上访的发生,维护信访工作的正常秩序,减少信访工作量。

要做好信访的外延工作,走出误区

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十分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当前农村群众集体上访屡次发生,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阻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方一地的稳定大局,一方一地的民心向背,一方一地的干部工作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信访工作决定的。信访工作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稳定农村大局的基础性工作,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做好乡镇信访工作对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如何充分发挥信访工作职能,把握一定的政策界限、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妥善解决群众上访问题,已成为乡镇党委、纪委必须积极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做好乡镇信访工作,就要跳出就信访抓信访,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走出四个误区,在三个延伸上做文章,下功夫,使大量的信访问题在基层得到及时、妥善地解决。

一、信访工作的四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认为信访工作管的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其主要表现在缺乏政治敏感性和“信访问题无小事”的意识不强,片面认为信访工作不是乡镇中心工作,不容易出政绩,群众反映的问题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成不了大气候,无妨工作大局,对出现的问题反映不敏感,处理起来拖拖拉拉,“紧病慢大夫”,结果小事拖大,大事拖难,群众不信任,使问题扩大化、复杂化,或因工作疏漏、留下隐患而形成新的问题,造成重信、重访和越级访。

第二个误区,认为群众反映问题是“找茬儿”、“闹事儿”。主要表现在缺乏换位思考、宗旨观念不强、工作作风差,强“堵”硬“压”,思想上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群众来信来访,存在厌烦、抱怨情绪,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视为“找茬儿”、“闹事儿”,不耐心倾听他们的呼声和苦楚,不平心静气地与他们沟通,冷“眼”冷“语”,不疏不导,轻则不理不睬,敷衍塞责,重则出言不逊,厉声训斥。对所发生的集体访、越级访,不是主动从自身工作中查找原因而是牢骚满腹,强调客观理由,推卸责任。结果误了群众的事,凉了群众的心,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第三个误区,处理信访工作“就事论事”。主要表现在不能多方面辩证剖析问题、缺乏拓展思路的能力和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工作中凭经验、凭主观臆断或因私而偏,对信访个案只重表象,不看实质,看不透问题的根本结症,弄不清问题的相互关联,不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处理起来常常是就丁抓丁,就卯抓卯,“糊涂僧判断糊涂案”,结果是按下葫芦起来瓢,治标不治本。第四个误区,信访工作习惯于搞“一阵风”。主要表现在缺乏长效性保障措施,头脑中“搞好稳定才能求得发展”这根弦没有时刻绷紧,平时不注重基础性工作,而是习惯于搞阶段性突击,一遇到敏感问题就仓促上阵,搞集中整治,一出现群众集体访问题才急三火四,下力量解决。

二、信访工作要实行三个延伸 一是工作重心向下延伸。首先,做好加强超前预防预测工作。树立稳定第一观念,实行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实施信访工作“一把手”工程和“一票否决”制,把信访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贯穿到具体工作中去,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掌握抓好信访工作和稳定工作的主动权,在敏感时期处理好敏感问题。建立健全信访网络,达到信访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使信访问题在基层得到有效控制和化解。其次,抓好乡镇初信初访的处理工作。对重点、重大信访案件,发案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包案,进行协调处理。对一般性信访案件,发案单位要确定专人负责协调处理,避免简单问题复杂化或引发新的矛盾。第三,乡镇党委要从稳定大局出发,加强自办信访案件工作。为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客观公正处理,群众心服口服,乡镇党委、纪委在处理信访案件工作时要做到:受理环节上突出一个“心”字,调查环节上突出一个“实”字,处理环节上突出一个“严”字,反馈环节上突出一个“快”字。在办理比较复杂或突发难办的信访案件时,要主动取得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与执法部门、司法机关密切配合,积极沟通,搞好联合办案。必要时,请上级纪委有关部门提前介入,确保案件质量和实效,形成办案合力,变“单枪匹马”为“兵团作战”,及时有力地解决问题。

二是向源头治理上延伸。首先,加强财务管理,普遍推行民主理财、财务监督制度,杜绝财务混乱、村干部乱花钱和贪污浪费现象的发生,减少群众的不满和猜疑,解决村干部因经济不清而“执政不廉”问题。其次,大力推行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民主日”活动,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解决村干部“办事不公”问题。第三,结合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开展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者活动。使村干部树立“为民、爱民、富民、安民”思想,促进基层干部作风好转,解决村干部“作风不正”问题。第四,实行首访责任制和信访责任追究制度。使干部树立责任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时刻把群众的所盼、所忧、所急、所难挂在心上,付诸在行动上,积极主动地调解纠纷,化解矛盾,消除隐患,解决“责任不清”问题。

三是向制度化、法制化方向延伸。首先,进一步完善基层信访工作规范。围绕乡镇党委、纪委阅信、接访、查办和处理结果等各个环节制定相关制度,使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逐步实现“工作程序化、制度系统化、队伍网络化、档案一体化”。其次,依法开展信访活动。各乡镇党委要采取多种形式,经常开展信访法规宣传活动,形成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气,进一步强化依法处理信访问题的意识,提高依法受理信访、解决信访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增强群众法制观念,自觉规范信访行为,做到依法有序处理信访。既严肃查处在信访工作中反映的违纪违法问题,也依法追究上访人在信访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做好法律咨询和党纪法规的宣传工作,为上访群众提供咨询和服务,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涉法信访问题。

篇2:新形势下农村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新形势下质量监督工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分析了当前公路建设中质量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监督工作局部缺位、对相关文件执行不力、检查结果不落实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监督机构独立与交通主管部门脱钩;监督机构立行公务制度等.

作 者:宋新利 作者单位:唐山市交通建设质量监督处,唐山,063000刊 名:交通科技英文刊名:TRANSPORT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年,卷(期):“”(3)分类号:U4关键词:质量监督 新形势 新局面

篇3:新形势下农村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对学风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目前,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扩招扩建、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的现象, 在上基建、上规模、增设备等方面抓得比较紧, 而对学风建设等方面抓得比较松。一些人简单地认为, 学风就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及课堂纪律、学习成绩等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或者说到抓学风, 就习惯地认为是学生管理人员应该做的工作。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2. 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态度不端正

不少学生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认为进入大学之后不必再像高中时那样努力学习, 缺乏人生的远景规划。部分学生自我要求不高, 自我控制力差, 课堂纪律差, 迟到、旷课现象比较严重, “混日子”的想法比较普遍。

3. 专业思想不稳定, 存在厌学情绪

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 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 学习不安心, 成绩不理想, 甚至出现厌学现象。不少学生缺乏积极向上的兴趣和爱好, 大都迷恋游戏和上网, 严重影响了学习。

4. 教师教风问题

教师应该是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是学风建设的主体。近年, 学生旷课现象愈加普遍, 厌学情绪蔓延, 教师素质与教学水平是影响学生到课情况和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个别教师敬业精神不强, 教学投入不足, 讲课马虎草率甚至敷衍。由于部分教师“心”不在岗、“师”不到位, 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得到激发。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充分利用“两课”阵地, 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大学生的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 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引导大学生逐步树立起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做好大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 重视学生学习的全程教育, 如邀请知名专家召开学术报告会、专业座谈会等方式, 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优势、培养目标、就业方向等, 从根本上端正学习态度, 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

2. 深化教学改革, 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个体的学习需要, 学习需要的满足是不断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因此, 学校应在不断改善整体教学环境和硬件设施的前提下, 着重抓好专业、课程、师资、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的建设, 以名牌专业吸引学生, 以具备一流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的优质课程教育学生, 以一批爱岗敬业、师德高尚、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影响学生, 进而促使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深化教学改革, 建立起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要建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机制, 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能传授给学生;加强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积极探索产学结合的途径, 使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管理制度上, 改变过去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由度, 并通过开设选修课、开放实验室, 加强以文学、艺术和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 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 加强师德建设, 规范教学, 以教风建设作为学风建设的基础

在学校教育中, 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教师, 要使学风有根本性的好转, 教师是关键。师德、师风是校风的灵魂, 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前提, 建设优良的学风就必须注重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首先, 教师要端正教学工作的态度, 恪守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要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天职, 率先垂范、言传身教, 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精神, 自觉地把培养优良学风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其次, “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严守教学规范, 以自身的行动为学生做好表率, 以良好、规范的教风带动学风的进步。最后,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做到课堂、书本之外全方位育人。教师与学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的接触交流, 还应进行课堂之外的互动沟通, 教师“良师益友”的角色更有助于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4. 抓考风, 促学风

考风是衡量学校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 也是学风好坏的具体体现。要大力开展诚信教育, 努力营造“平时努力学习, 考前认真复习, 考时诚实应答”的良好学风和考风。要严格考风考纪, 加强考试管理, 加大监考力度, 杜绝考试违纪。要严把试卷命题质量关, 确保试题在内容涵盖、难易程度和题量上符合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要求。要加大巡考力度, 建立校、系二级巡考机制, 加大对考试作弊的处理力度, 对违反考试纪律、考试作弊的学生要给予严肃处理。

5. 发挥学生工作队伍的骨干作用, 为建设优良的学风提供服务和保障

学风建设离不开学生工作队伍的引导、教育和管理。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因势利导, 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 从思想感情上为学生服务, 切实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定期深入课堂、宿舍, 教育学生遵守学习纪律和作息规定, 特别对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要进行及时督促和指导。要积极开展丰富的课余文化生活, 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学生个体学风抓起, 建设优良的班级、宿舍等群体学风。班风是学生思想、道德、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综合反映, 对班级的建设和学生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影响。

6. 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校风和学风建设, 校园文化活动是发挥师生主导作用, 促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具体形式。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各种学术活动, 如职业规划大赛、学术讲座等, 并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吸引和激发广大学生学习新知、投身社会, 从而推动学风建设。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提高校园文明程度和广大师生员工的文明素质, 做到“硬件”与“软件”相结合、整治美化校园环境与提高师生文明素养相结合。在校园环境建设中, 从注重环境清洁、整治转变为注重校园的文化内涵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提供良好的氛围。

7. 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培养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观念, 组织学生有计划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重要内容。通过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开阔眼界, 从而使他们的理想更接近社会现实, 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通过就业教育和指导, 促进学生重视学习, 养成优良学风。应从学生入校开始就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和指导, 引导他们树立自主择业的观念, 并围绕这个主题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 加强基础课学习, 提倡文理渗透, 这是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摘要: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的灵魂, 学风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也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因此, 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学风建设,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毛晓华.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探讨[J].中国市场, 2008, (5) .

[2]许彬, 杨荣萍.浅析高校学风建设对策[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 2007, (2) .

篇4:新形势下农村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关键词:高校团委 思政教育 问题 创新

一、新形势下高校团委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管理观念陈旧

在教育大众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新时期的大学生在思想方面也呈现出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特点。高校团委思政教育工作很难把控方向,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难度持续增加,高校团委在技术、行动以及观念上还保持着传统观念,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无法适应新时期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

2.学生干部培养模式不合理

学生干部是在团委中担任管理者或者领导者的学生,是联系教师和普通学生的桥梁,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助手,也是高校储备人才的重要力量。学生干部既是团委的服务人员,又是团委的管理人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对思政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教师并没有认真考查学生干部的能力和特点,培养模式单一,导致学生干部培养效率不高。

3.团委自主性不强

团委是高校和学生沟通的纽带,是开展各项学生活动的重要环节,很多工作都需要学生与教师进行配合。然而,在我国各大高校团委中,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得到重视和体现,高校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虽然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但会让学生觉得团委只是学校官方的组织,导致学生对团委失去信心,大大削弱了学生参与团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团委在学生心中的威望日渐削弱,思政教育更是无从谈起。

二、新形势下高校团委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途径

1.加强主导地位

高校团委要加强思政教育的主导地位,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思政教育工作,同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政治方向,在坚持政治方向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文化学习。政治觉悟是文化学习的动力和基础,教师只有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才能产生提升自我的动力。

2.加强育人意识

高校团委的思政教师是与学生密切接触的人,也是保证学生思想健康的引导者,在思政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思政教师主要的任务和责任就是动态关注学生的思想,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此外,思政教师要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善于塑造学生,用自身的行为、思想去启发、教育、感染以及影响学生,做学生的榜样。

3.营造教育氛围

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式和教育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加大了高校团委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因此,思政教师一定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思政教育营造一个净化、清洁、良好的教育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培养学生的健康思想提供实践和发展的平台。

4.拓宽教育渠道

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团委开展思政教育一定要以原有的教学方式为基础,不断拓宽教育渠道,以现代的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思想,坚持人人可以成材的教育理念,摒弃传统的说教形式,并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因材施教,创新思政教育新渠道。

5.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高校团委一定要充分重视思政教师的团队建设,其综合素质和教育能力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工作效果。因此,高校思政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思想觉悟、理想信念、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还要具备坚定的政治方向和立场。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高校团委思政教育工作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也面临着时代的新挑战,教育任务任重而道远。每一位团委思政教育者都要谨记自身的使命和责任,勇于面对时代的挑战,大胆改革、发散思维、努力创新,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团委的思政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顾珊珊.新时期高校团委工作的新思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6).

[2]钱玉婷.新形势下对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攀枝花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24).

[3]李喆.以人为本,大力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议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创新途径[J].知识经济,2014,(19).

篇5:新形势下农村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干部监督工作是整个干部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干部监督工作,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站在事关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对此都作过一系列的重要论述,这是我们做好干部监督工作的行动指南。在当前新形势下,世事、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给干部监督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为此我们必须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实现干部监督工作的新突破。

当前,在加强对干部监督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有些问题还较普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性”。

一是监督的被动性。有些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还不强,不愿主动接受别人的监督,一提到监督就认为是“跟自己过不去”,是有意挑毛病,采取不正当手段来逃避监督。另一方面,“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力,群众监督不了”的现象在少数单位依然存在。上级因工作关系不可能及时、全面、准确了解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而监督不到位;同级之间监督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监督,但因碍于情面,不愿主动监督或怕对自己工作不利回避监督;群众因不知情而无法监督或有时怕打击报复而不敢监督。

二是监督的狭隘性。当前主要把廉洁不廉洁当成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监督管理,其实干部监督管理的内容应是全方位的,它包括政治上的坚定、作风的勤廉、执纪的一以贯之等,监督范围除“八小时内”的“工作圈”外,还有“八小时外”的“社交圈”、“生活圈”都应纳入监督的范围。但在实际的监督工作中,没有真正全部监督到位,干部“八小时外”的监督较少,大量事实也表明,不少领导干部往往不是在工作时间出问题,而是在“八小时外”的“社交圈”、“生活圈”中犯错误。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在干部监督中还存在不少“真空地带”和“盲区”,还有许多监督触角难以达到的地方。

三是监督的滞后性。目前,惩治性的事后监督比较重视,而预防性的事前、事中监督比较薄弱,往往使监督工作忙于“救火”。现在我们有不少案子都是在干部“东窗事发”后被牵涉出来的,在案发前主动监督发现案源的却不多,这说明当前监督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新形势下干部监督面临了一些新问题,必须整体联动,形成组织监督、执纪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机制,确保权力行使到哪里,政务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工作就实施到哪里,努力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整体水平。一要严格党内监督。认真执行《党内监督条例》,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广泛发扬民主,坚持党内责任制,管好身边的人和事,决不允许随波逐流、见风使舵、拿原则作交易,决不允许“出门靠哥们,办事靠路子”,用金钱关系、裙带关系代替正常的工作关系和同志关系;要把权力机关的监督、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职能机构的监督、同级之间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各级党委要支持纪检、监察、司法、审计等部门在党纪法规允许的范围内

单独开展工作;要疏通、拓宽监督渠道,保证党内监督的顺利进行。

二要发动群众监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每个干部都生活在群众之中,其工作和作风如何,群众看得更清楚,群众最有发言权。发动群众监督,就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坚持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不断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发言权、监督权;发动群众监督,就要广开渠道,为群众反映情况设立信箱、开通电话、敞开大门,坚决反对衙门作风,反对将群众拒之于门外,视群众呼声为耳边风的“老爷”作风。各地都设立了干部作风意见箱,开通了干部监督信访电话,并规定:自收到来信或来电七个工作日之内,必须给当事人以答复;能够当时解决的必须当场解决,需要时间解决的必须积极解决,不能解决的必须明确告诉当事人。

篇6:新形势下农村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问题及对策思考

新形势下农村党群干群关系至关重要,党群干群关系密切与否直接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新时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必须要加强学习和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坚持群众路线,改进工作方法;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廉洁自律,做个好官。党的十六大报告深刻指出:“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的十七大报告再一次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构建和谐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是新时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对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期我有幸深入沿口镇五一村围绕农村党群干群关系这一课题,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这一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调查和了解,形成了以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镇xx村辖11个社,共有耕地1014亩,580户1444人,农村党员36名。通过走访的统计情况看,60%以上的群众认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能自觉履行党员义务、积极向上反映群众意见愿望、多方协调争取项目资金、努力带领群众增收致

激化、断裂。

(二)信任的缺失,威信的下降

在农村实际工作中,一些党员干部作风漂浮,不深入群众,走形式,对待群众态度恶劣。一说让群众交钱,非常积极,还会用大喇叭通知限期交上,交不上后果自负;等给群众发钱或什么东西时,非常不情愿,一拖再拖,好像群众拿的是他们家的东西一样;一些党员干部对农民揭发出来的问题不是积极解决,而是采取压制的办法。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利用职权收款不入账,乱支乱花,利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有的在土地征用,安置补偿,工程建筑中暗箱操作,中饱私囊等,以上这些行为大大的损坏了政府的形象,农民群众对党员干部失去信心。这些问题在农村中是普遍存在的。如果不认真对待,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不会成功,我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无法实现。

三、原因分析

农村工作党群干群关系紧张问题的出现,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的原因。一是基层干部和群众之间存在认识上的差距,都是各自为政,缺乏沟通理解。具体工作中,由于群众在认识上的局限性,群众总是从自身利益上考虑问题,而这往往是问题的关节点,干部群众如果不处理好,将会成为事件的矛盾冲突所在。此外,一些干部认为自己比群众先进,不爱学习,不善于思考,要求群众是一套,自己做的是另一套,表率作用差,办事不服众,群众缺乏信任。二是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

首位,使干部成为农民群众真正的“知心人”、“贴心人”、“带头人”强化干部的为民服务意识;教育党员干部牢同树立群众的观点,承认人民群众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从群众出发,为群众谋利益。

(二)党员干部要注意群众工作方法

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说话要说实在话,要说在群众的心坎上;讲话要深人浅出,通俗易懂,扣人心弦。与群众交谈要贴切可信。在群众面前不能高高在上,架势很大;语言和穿着都要与农民群众协调,不能有鲜明强烈的反差。交往时不做作,语言要淳朴,说话要有诚意,要发自内心有真情实感。处理群众问题时,多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把握好度,注意执行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该当机立断不能拖延,该迂回处理的不能急于求成。尊重群众,相信群众,农村党员干部应多走村串户,及时发现和解决群众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及时为群众提供优质贴心的服务。反反复复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耐心说服和引导群众,化解群众心中的疙瘩。

(三)要关心群众生活

关心群众生活就是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的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盐的问题,菜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我们是这样做了,广大群众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成

近生活”。在农村工作第一线的党员干部要立足本职工作。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与群众同甘共苦,关心身边群众的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疏通。农村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更不能坐等思想问题的出现,要“走百家,访千户”“到田头,进工厂”,哪里有农民就把工作做到哪里,坚持教育群众与服务群众相结合,在与农民推心置腹的交谈中向农民宣讲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帮助农民向上级反映民情,争取合理利益,合法保障。了解农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帮助农民群众实现合理愿望,纠正错误思想及其带来的错误行为。与群众平等相处,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考虑问题,立足育人的本职工作,坚持原则,有错必纠,与群众“教学相长”。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合情合理地处理群众纠纷。

(四)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上一篇:2022年国庆节暨中秋节文艺晚会上的致辞下一篇: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