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及走向研究

2022-09-12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社团组织是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当代大学校园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学生社团不仅是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形式,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从校园到“社会化”的进程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在高教深化改革、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做到不断更新教育形式及方法,使社团活动更加多元化,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社团管理问题重重

首先,高校学生社团的建立虽然需要走一些程序,但是总体门槛不高。很多社团从筹备到成立只需要2-3天的时间,这样仓促成立的社团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从而引发组织体系不够成熟、分工不明确、管理混乱等一系列问题。新生往往热情最大,但是时间一长就觉得没意思从而随意退出,社团干部也是走马观花似的换来换去,这样频繁的人员流动严重阻碍了社团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必然会打乱社团原有的“节奏”,不利于社团文化的积淀。

另外,有一大部分学生加入社团的目的不纯,他们加入社团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多攒学分,到学期末的时候靠这些加分拿到奖学金,他们对于社团活动根本不感兴趣,更谈不上积极参与了,往往都是提前到活动现场签个到,活动还没开始人就已经离开了。这样必然影响社团的总体建设。

(二)学生社团活动缺乏深度

新形势下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社团活动融入了更多的社会元素、内涵也更加丰富,但总体上都缺乏深度。目前高校普遍的情况是,大一新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热情最高,等到时间久了,学业紧张加上对社团失去新鲜感,很多人就直接退团了;能坚持到最后的往往都是少数的社团骨干。但是大一新生由于刚进校门,能力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难以单独举办社团活动,所以许多活动都是盲目开展,根本没有进行过实践调查与可行性研究,这就导致了活动开展过程的混乱,效果也就可想而知。有些社团甚至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连最基本的活动方案都没有,只是应付式地去搞活动,导致活动现场冷冷清清,这样的社团活动毫无意义可言。

(三)学生社团专业性不够

无可厚非,指导教师在社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高校社团数量较多,涉及面大,多数学生社团缺乏专业的指导老师,这就导致其文化底蕴不深、专业能力较弱,使得这些社团很难生存和发展。其次,有些社团负责人会找一些与自己关系较好的教师来指导社团,如班主任、辅导员老师等等。这些老师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比如说既要承担教学工作,又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因此,他们很难对社团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不能给予社团及时深入的指导。这就造成了社团管理松散、组织无力、运转不畅,不利于社团的良性发展[1]。也有部分社团指导老师只挂名不做事,很少参与社团的发展建设甚至完全“放养”,这样的社团其专业性可想而知。

三、学生社团的走向研究

(一)加强学生社团的管理

首先,成立社团管理的专门机构。每个社团必须有明确的负责人并制定考核办法,在控制总体社团数量的基础上还要重视质量建设。同时社团申请的审批要严,防止虚假社团的出现。社团分工要明确,财务情况要透明。

其次要加强对新生的教育和引导。新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热情最高,要引导其适时适量地参与社团活动,保证其正常学习,从而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提高社团活动质量

首先,健全学生社团干部培养机制,为社团活动质量的提升提供人才保障。团委应严把入口关,选拔德才兼备、能力出众的优秀学生作为社团骨干。其次,要完善社团干部的培训机制。通过有计划地开展业务培训、政治理论学习、经验交流会,不断提升社团干部在逻辑思维、社交礼仪、演讲口才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安排一定的实践课程拓展社团干部的视野,提高管理技巧。最后,建立社团考核指标体系。主要涉及以下几点:(1)活动的实际意义(2)活动参与度(3)活动满意度(4)活动的创新性。考核的过程要透明公开,保证社团的公平竞争。

(三)为社团指派专业的指导教师

学生社团在组建的过程中,学生的热情很高,但缺乏相应的经验和组织能力,工作缺乏传承和引导,这就迫切需要知道老师的指导[2]。学校应选派有经验、有能力、有责任心的教师对社团进行指导,也可以利用资源从校外聘请知名的专家来进行指导。同时制定薪酬制度,对优秀的指导老师给予奖励。

专业教师的指导,既可以提高社团活动的专业水平,又可以提高社团的管理水平。建立专业的学生社团指导老师队伍是全面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背景下的重要举措,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人才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应为每个社团指派固定的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社团指导老师在指导社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以及繁荣校园文化生活方面的作用。同时根据专业教师的研究专长,为大学生社团配备站得稳、留得住的专业指导老师,以准确把握社团的发展方向,指导社团活动的正确开展,做好大学生社团活动的总舵手。

(四)鼓励创新,打造特色社团

由于教育制度的改革,传统团学组织对学生的影响力大不如前[4],反之各种学生自治组织的影响力却日渐加大,其原因在于当代大学生更关注自己的兴趣领域及个性发展,及网络的发达与便利使得他们结成组织几乎不需要任何成本,这对当前的高校管理者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5]。以互联网为载体,将网络平台与校园传统媒体平台相结合,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从艺术与学术并存的视角大力创新社团文化,提高社团的感召力。其次,要改进社团内部存在的不足,有利于自身的进步。社团活动往往吸引力不够,这需要社团多思考,多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形成自身的特色活动[3]。

高校大学生社团的创新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建设工程,既要学校、教师、学生及社会多方面的努力与合作,也需要多渠道的思考与尝试。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的第二课堂,在思想教育、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重点论述了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及新形势下社团管理的走向几方面,促进学生社团有一个新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问题,走向

参考文献

[1] 姚洪章.谈大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3):84-86.

[2] 张金泉.高校学生社团内涵建设初探[J].价值工程,2009,28(9):49-51.

[3] 刘译蔚.基于C理论视角下的高校社团管理模式创新[J].商贸人才,2017,(11):178.

[4] 罗妍妍.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重庆:西南交通大学,2010.

[5] 李朝阳.高校学生社团现状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13.

上一篇:浅谈低年级写话教学的策略下一篇:关于对同性恋人群的权利保护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