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逻辑中几个问题的探析

2024-04-23

对传统逻辑中几个问题的探析(通用10篇)

篇1:对传统逻辑中几个问题的探析

从命题逻辑看现代符号逻辑对传统形式逻辑的改造和发展

命题逻辑是现代符号逻辑的基础,属于现代符号逻辑中的经典逻辑部分.命题逻辑对传统形式逻辑的改造和发展充分反映出现代符号逻辑对传统形式逻辑的改造和发展.这种改造和发展是逻辑表达符号形式化的`结果;是逻辑领域广泛运用数学方法的结果;更是对传统逻辑思维方式革命变革的结果.

作 者:和军 作者单位: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科研处,云南,昆明,650111刊 名:学术探索 PKU英文刊名:ACADEMIC RESEARCH年,卷(期):“”(2)分类号:B81-06关键词:命题 逻辑 形式 主项 谓项

篇2:对传统逻辑中几个问题的探析

传统逻辑在引用数理逻辑知识时应注意的问题

数理逻辑是在传统逻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它对思维逻辑形式方面的研究是卓有成效的.适当地吸收数理逻辑的有关成果,对于丰富和发展传统逻辑,促进传统逻辑的.改革和现代化,是十分必要的.为此,现在传统逻辑教科书中大都引进了数理逻辑的知识.

作 者:何新军 作者单位:刊 名:决策探索英文刊名:POLICY RESEARCH & EXPLORATION年,卷(期):“”(11)分类号:关键词:

篇3:资本逻辑下的科技异化问题探析

所谓科技异化, “就是指人们利用科学技术改变过、塑造过和实践过的对象物, 或者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对象物, 不但不是对实践主体和科技主体的本质力量及其过程的积极肯定, 而是反过来成了压抑、束缚、报复和否定主体的本质力量, 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异己性力量, 它不但不是‘为我’的, 而是‘反我’的。”[1]科技异化在当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科技异化在生产领域的表现

近代科技的发展, 推动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这突出表现在生产工具的革新上。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带来了生产工具的极大变革, 主要表现为各种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大型机器的出现。以后又随着内燃机的出现, 人类开始大规模的开采煤矿石油等自然资源, 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那种小规模的工厂手工业开始被大机器生产所代替, 人们借助于科技的力量发展了征服自然的能力, 可是发展到今天, 人们并没有生活得比以前更幸福。工业废气造成的大气污染, 使人类各种呼吸器官疾病的发病率提高, 甚至出现危害性极大的酸雨现象, 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 冰川融化, 将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工业排放的废水使水源受到污染, 直接影响到人类的饮食安全, 中国一些地方出现的癌症村为水污染敲响了警钟。生态的破环, 造成了森林的快速减少和生物物种的灭绝, 沙漠化和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们在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丰厚的物质财富的时候, 早已忘记了科技也在一步步把人类推向毁灭的深渊。正像恩格斯所说的那样:“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2]另外, 人类面临的饥饿贫困等现象并没有因为科技的发展而消除, 反而资本家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剥夺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 却造成工人的相对贫困。

(二) 科技异化在人类生活方面的表现

科技在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功不可没, 从物质生活方面来说, 化肥农药提高了粮食产量, 科学配置的饲料缩短了肉类动物的生长周期, 转基因食品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需求, 但这却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汽车火车的发明提高了人们交往的速度, 但另一方面却污染着城市的空气。从精神生活方面来说, 电视机电脑丰富了人们的娱乐活动, 但是电视机和电脑的辐射造成人们身体的伤害, 而且人们沉迷于电视和网络, 长期生活在虚幻的世界, 是人们出现与现实的不适应心理的原因, 更有甚者, 很多青少年因沉迷于网络而荒废了学业。人们对于现代高科技的依赖, 使人们的生活变得单调和僵化, 通信越方便, 人们的内心反而感到越孤独。但是人们又离不开这些高科技产品, 我们无法想象没有手机和电脑的日子我们将如何生活,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已经成了高科技的奴隶, 按照它给我们设计好的生活方式去生活。

(三) 科技异化在国际安全中的表现

战争自古就有, 但战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残酷和具有毁灭性, 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悲剧性后果就是最好的例证。在今天,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但是战争发生的可能性并没有根除, 这突出表现在世界各国愈演愈烈的高科技军备竞赛中。各种高科技武器具有更强的毁灭性和隐蔽性, 并把战场扩大到整个人类的活动场所, 造成了更多的无辜贫民的伤亡。尤其是随着生物化学科学的发展, 各种无形的生化武器更是具有空前的杀伤性, 更恐怖的是人类将发明出基因武器来毁灭某一个种族。更何况世界上还存储着可以把地球毁灭几次的核武器, 它们将决定人类自己的世界末日。科技不但没有使人类摆脱战争的困扰和威胁, 反而使这种威胁更有恐怖性。

二、科技异化的资本逻辑分析

(一) 对利润的追求是近代科技产生的原动力

欧洲中世纪是一个宗教时代, 人们主要关注神圣世界, 注重精神的幸福。但是文艺复兴以后, 人性开始从神性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开始注重世俗世界的幸福, 主张享受生活, 追逐财富。从15世纪开始努力开辟新航路, 寻找财富。随着新航路的开辟, 源源不断的财富开始流入欧洲, 促进了欧洲资产阶级的产生。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纺织领域, 当时英国棉纺织业比较发达, 而且英国有大量的海外殖民地, 当然也就有庞大的商品销售市场, 为了增加布的产量, 获得更多的利润, 不得不变革纺织机器, 提高生产效率。而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动力问题, 瓦特改良型的蒸汽机就这样应运而生了。随后便引起了系列的技术革命, 汽船火车也被发明出来, 各种大型的采矿机器也运用于生产。可见, 近代科技的原动力是对利润的追求, 而这正是资本的本性, 正如马克思引用了托·约·登宁的一段精彩论述:“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 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 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 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 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 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 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 它就敢犯任何罪行, 甚至冒绞首的危险。”[3]

(二) 资本的逻辑支配着科技发展的领域

从自然科学本身来说, “自然科学是以对知识和技术的探索为目标, 它在本质上是超越功利的, 是与追求功利不相容的。”[4]但是掌握着科技的人有功利性的、特别是在资本来到世间以后, 人们把对资本的追求作为一切行为的动机。科技在人的支配下也成了为资本增值服务的工具, 由于资本自身具有盲目的扩张性和贪婪性, 就是作为人类理性产物的科技也像一匹脱缰的野马, 在各个能为资本带来利润的领域驰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资本逻辑支配着科技在工业方面的发展领域。

大工业从产生开始, 除了给人类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 也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科技在能创造出更多财富的工业方面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而在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环保技术方面却发展迟缓, 因为环保科技投资大而收效慢, 所以在这方面的研究也缺乏动力。

2. 资本逻辑也支配着科技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发展方向。

现在在青少年中存在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便是网瘾问题, 网络游戏便是元凶。而网络游戏则是商家的摇钱树, 不断有新的更刺激的游戏推出。一方面造成了一大批科技致富英雄, 另一方面却是大批青少年病态的发展, 成为了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另外, 各种黑客利用高科技手段犯罪的事件屡见不鲜, 人们的信息安全也受到威胁。

3. 资本逻辑是各国军备竞赛的根源。

现在各国拼命发展军事科技, 提高军事装备的技术水平, 力求在未来的军事冲突中获胜。究其原因, 无非是资本的逻辑在军事上的体现。这是因为在当代世界资源能源是非常有限的, 商品销售市场也是有限的, 而资本追求利润的欲望却是无穷的。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 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流动, 寻找最大利润。所以西方国家大力发展高科技军事武器, 以此为基础威胁他国, 从而强迫他国接受自己的贸易规则, 为资本开辟道路。

(三) 资本的逻辑支配着科技发展成果的分配

人类发展到今天, 特别是在科技发展推动的情况下, 物质财富已经极大的丰富。但是科技发展的成果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分配。资本家通过高科技的利用, 剥夺更多的剩余价值, 而工人却仍然处于贫困的状态。西方发达国家通过高科技产品与原材料的产品的价格剪刀差, 造成了发展中国家更加贫困。

三、科技异化下人性的复归探究

科技本来是应该为人类的幸福服务的工具, 现在却在资本逻辑的支配下使人类的福祉受到了威胁, 要从根本上使科技异化的现象得到逆转和控制,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 公共权力要加强对资本的约束

资本在可预见的将来还将继续存在, 它的内在逻辑还在继续支配着科技的发展, 因为在现在我们找不到一种更好的激励方式。但是对于资本逻辑的这种力量, 我们可以利用公共权力加强对它的约束。

1. 在生产领域要利用公共权力去克服科技异化的趋势。

国家要制定相关的生产法律法规, 对那些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坚决关闭。国家采取税收优惠, 财政补贴等手段支持环保技术和生态技术的发展, 对于那些投资大风险高收益慢但有关系到国际民生的重大环保项目, 用国营的方式来发展。

2. 在生活领域积极引导高科技文化产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加强立法, 制定高科技文化产业的游戏规则。坚决打击利用网络等高科技手段传播淫秽色情暴力文化, 建立绿色网吧,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让高科技文化产业朝着有利于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提高国民素质的方向发展, 约束它的趋利本性。

(二) 在思想文化领域重塑人们的价值观

资本的逻辑已经深入到人们的价值观体系,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时候会自觉不自觉受物质利益价值观的影响, 对于在科技的利用方面更是如此。所以重塑人们的价值观成为当务之急。而人文社会科学在这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就需要一批公共知识分子, 利用媒体, 通过理论探讨, 文学影视等形式对人们进行新的思想启蒙, 对人们的旧有价值观进行反思和批判, 让人们意识到什么是真正对人类的幸福有益的事情。这样才能够纠正人们在资本逻辑支配下的价值的扭曲, 让人类重新成为科技的主人。

摘要:科技异化是威胁到人类长远利益的一种现象, 它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生活质量的下降和安全感的削弱, 而资本逻辑则是科技异化的根本原因, 要克服科技异化, 一方面要用公共权力加强对资本的约束, 另一方面要重塑人类的价值观。

关键词:科技异化,资本逻辑,公共权力,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桂花.“科技异化”释义[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1) .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517.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

篇4:对传统逻辑中几个问题的探析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引言: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令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到骄傲与自豪。近年来,复兴传统文化得到了各级政府及相关组织的普遍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1 高中语文教学中缺失人文精神现状

目前,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所利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过分尊重课本,将课本视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圣经。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对课文进行阅读与讲解,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教课本。教师不能对课本内容进行有效开发,即时文学作品中有再丰富的人文精神内容,也无法传递到学生头脑中。教师只顾着讲解语文基础知识,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力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当代高中学生接受教师的两种模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默契配合,有利于人文精神教育目标的实现。学校的语文教育,对学生的情感发展有很大影响,鉴于语文学科教学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实践,教师与家长将全部希望寄托于语文课堂教学。即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再高,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无意地带入一些社会负面思潮,也会阻碍高中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

2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方法

2.1丰富语文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方法的丰富,对于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在教学创新发展的今天,教师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活动中得到突出。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讨论法实施教学。让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文内容进行讨论,共同开发其中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学生自主领悟语文课本内容中的人文涵养。像在讲解《我与地坛》时,让学生对史铁生的文字进行阅读,并选出自己感悟最深的一部分与同桌讨论,有利于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人文精神。有学生选择“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这段文字进行讨论,在讨论分析作者的痛苦与坚强,分析地坛对于作者的意义,从中感受到正确的人文精神。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竞赛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人文精神。同样在《我与地坛》教学中,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完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赛去寻找与中心思想相关的关键语句。这些关键语句往往都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意义,加强学生与这些关键语句的互动,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素养提高。

2.2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实施人文教育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语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学的美好,领悟文学世界中的精神力量。语文教师应当尽自己所能让学生具有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爱阅读。在工作之余,提高自身的阅读量,在教学过程中流露出自己的文学素养,能够感化学生,促进学生积极探究文章中的精神内容。其次,教师要积极进行自我反思。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是刻意的说教,而是无形的感染。教师要多加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有不妥之处,分析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用真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活与学习理念。

2.3加强校家教育结合,整合人文教育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对于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效果有重要影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文观念,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巩固课堂人文教育成果,更有利于学生认可正确的人文理念。比如在讲解《一个人的遭遇》时,教师会向学生传递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人文精神,如果家长好斗爱吵架,这样的人文观念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停留。教师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呼吁家长规范个人行为,通过科学的家庭教育给高中学生营造一个相对合理的人文成长环境,促进学生人文素质提高。

2.4积极进行初中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尝试

加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积极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系统的方法探究与尝试,来完善我国初中从传统文化出发的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学与体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及时根据自己班级的整体语文学习能力与语文水平调整教学方法,不能继续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式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传统文化,对语文学习的效率有负面影响,而且也不能体现出老师的教学水平。教师要注意尝试那些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将语文情景对话带入课堂教学中,这样既能够全面带动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又可以对语文能力进行全面的锻炼与培养。

3 结语

综上所述,将人文精神与高中语文教学真正结合起来,需要教育工作者重视人文精神的渗透,更要用这样的教学改革去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渗透,能够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当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他们的生活态度与学习态度都会发生改变,语文教学的育人目标也因此达成。

参考文献:

[1]杨帅.信息化背景下烟台市区初中语文课堂板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5.

[2]胡宜海.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其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0.

篇5:对传统逻辑中几个问题的探析

( 一) 何谓传统

传统可大可小, 从大的时间跨度来说, 过去的都可以叫做传统, 以此看来, 昨天以前的都叫传统。但这样的传统是变动不居、难以把握的。从小的时间跨度来说, 传统可以是一个时代, 一种社会形态等。本文所指的传统是指中国封建社会时期。

从传统所承载的内涵来看, 所谓传统, 是指历史上形成的、具有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思想要素、前后相继、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特定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风貌、社会习俗等深层文化方面的行为习惯和社会心理。它往往表现为“文化无意识”, 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1]

( 二) 何谓文化

关于什么是文化,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 不同学科对文化的定义不相同。在众多的文化定义中, 有一个共同点, 即文化是对于人来说的, 文化都打上了人的烙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就是“人化”。文化是一个大字眼、大范畴。人所创造的一切, 都可纳入文化这个大范畴。文化一般可分为两个层面: 大文化和小文化。所谓“大文化”, 是从“人化”的角度说的文化, 从体现“人化”的意义说, 人类社会的器物、制度、思想、行为, 都在大文化范畴之列。小文化可称为狭义的文化, 主要是观念形态或者说思想层面的文化, 包括哲学、宗教、道德、科学、学术、教育、文学艺术等等。[2]本文所指的文化就是这个意义上的文化。

( 三) 何谓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所谓传统文化主要是指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人们所创造出来的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中性概念, 因为传统文化不可能全是好的, 既有精华, 又有糟粕。

那么何谓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把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一面或者说精华的东西可以当作优秀传统文化。正如李宗桂所说, 所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精神所在、气魄所在, 是体现民族精神的价值内涵。她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 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历史上, 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 迄今仍有合理价值, 能够为中华文化的现代传承和创新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和民族发展, 主要体现于思想文化的层面。[3]

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 一) 知识不足, 望文生义

古文字词往往有好几种意思, 而现在的白话文意思基本是固定的, 很多人往往用白话文单一的意思去理解古文的多重意思。造成了错误理解古人思想的情况出现。

例如, 古书上的“天”字, 大约有五种意思: 第一种, 天文学上物理世界的天体之天; 第二种, 具有宗教色彩, 信仰上的主宰之天; 第三种, 理性上的天; 第四种, 心理性情上的天; 第五种, 形而上的天。上古文字以简化为原则, 一个方块的中文字, 便包涵人们意识思想中的一个整体观念有时只用一个中文字, 但透过假借、转注的作用, 又另外包涵了好几个观念。

( 二) 乱用滥用, 泛滥成灾

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现代社会很多人为了赚钱, 出于商业目的, 曲解、娱乐中国传统哲学经典作品。很多培训班的讲师古文字基础不扎实, 随意解释中国传统哲学。《周易》是中国哲学中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 很多人, 对此经典认识不足, 再加上各种五花八门的《周易》培训班教人占卜, 所以很多人, 特别是未来文化的传承者———年轻人, 认为其就是一部占卜的书, 是迷信。实际上占卜只是它的形式, 此经典更重要的是讲解宇宙人生的道理。

( 三) 以今看古, 时代错位

这里所谓“以古看今, 时代错位”是指, 现时代的人以现代预设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去评判古人, 过于苛求古人。每一个时代的历史条件是不同的, 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应该回到当时的时代, 了解当时社会的主客观条件, 学习当时的人们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然后回到我们现在的时代, 对其进行吸收、批判改造, 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和指责古人。

( 四) 西学涌入, 压制传统

在哲学方面, 西学传入很多人认为, 只有西方的哲学才是哲学, 由此引出中国哲学合法性的问题。实际上中国哲学有自己的特点, 有自己的哲学范畴、价值观、方法论。西方现代化的完成, 致使一些教条的人认为, 只有西方的现代化才是现代化, 总是跟在西方的屁股后面跑。其实不然, 中国的现代化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以及所处的时代和西方是不同的, 这就注定了中国的现代化不可能照搬西方的经验。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 一) 国家重视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仍延续不断, 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有其强大的生命力。所以国家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用有力的政策带动全民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十八大以后,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度越来越高。中央高层对“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发声, 这反映出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视, 也显示出精神文化力量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决心。

( 二) 学校教育紧抓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传道授业解惑, 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 要想学生学到正统的、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师自身素质过硬才能传输给学生积极的优秀传统文化。其次要把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补充进学生课本中,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最后要多多举办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 特别是高校学生, 比如成立国学社, 可以组织经典朗读比赛。

( 三) 利用网络媒体广泛传播

网络可以集各种传播手段于一身, 其功能非常强大。现在我国网民居世界第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就要发挥互联网“多、快、好、省”的优势和特点: “多”, 上网人多, 信息量大; “快”, 互联网用光的速度交换信息, 网上查信息, 比到图书馆又快又方便; “好”, 寻找资料方便, 输入关键词可以寻找到所需要的资料; “省”, 节约了大量时间、人力和物力。

总之, 当代文化发展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 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传”就是学习接受优秀传统文化, “承”就是在传的基础上接着走, 即创新发展, 在这过程中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影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宗桂.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哲学省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35.

篇6:对传统逻辑中几个问题的探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 逻辑思维 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32-01

人类之所以与地球上其他生物有着重要的不同,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人类具备思维能力,思维与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科技进步息息相关,初中阶段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初中数学教育阶段,我们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

1.逻辑思维能力的定义及重要性

“逻辑”最基础的的含义便是“规律”,但是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摸不着见不着的,其实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在不知不觉中应用到这种能力,比如我们在解决一个问题的事情,我们首先会对这个问题进行剖析,然后对其进行推理,最后寻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而这个过程,其实便是我们思维的过程。

2.初中数学教育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运用逻辑思维去推断和演绎,我们便得出了现在常用的一些定理和公式,在抽象晦涩的数字面前,当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那么他在理解这些定理和公式的时候也会更加轻松,也更能把这些在数学课堂中学到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也就是说一方面数学的学科特点、思维方式是最具备逻辑思维的,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绝佳土壤,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能提高其数学学科的学习能力。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人才的较量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创新能力的比拼,因此,创新能力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加强对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时代的要求。

3.初中数学教育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3.1运用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方,顾名思义,即通过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求知欲的驱动下,围绕教师所提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这是一个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很关键,因为疑惑只是学生展开思维的第一步,而能力的提升,在于教师的提问技巧,教师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意义的问题。

3.2运用竞赛教学法

初中学生普遍具有好胜、好动心理特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比如教师通过举办诸如辩论赛、抢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让学生在竞赛的氛围中,能够更加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开动脑筋,积极主动思考,在思考中理顺自己的思路,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3.3运用活动教学法

虽然数学学科具有抽象的特性,但是在一些教学内容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课堂活动,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把晦涩难懂的定律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教授三角形的相关定律的时候,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好尺子、白纸等学习工具,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可以先简单地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探索三角形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在白纸上任意画出各式各样的三角形,画好三角形后,再让学生们用手中的尺子,去量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尝试寻找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规律,最后让学生总结出其中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在不断试错和教师的引导下,不难发现,不管是什么样的三角形,三角形其中两条边的长度永远大于第三条边的长度,通过这种让学生自己动手和思考的方式寻找规律,比起教师直接告诉他们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更能增加学生对这个定律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让学生的寻找规律的思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结论

初中阶段对学生来说,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良好沃土,无论是对学生日后的学习还是生活、工作,都将产生重要影响,也关系着创新人才的培育,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运用不同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行分析、推理、归纳,不断提高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振宁.新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神州,2011(10):147.

[2]陈黎明,楼宇东.论数学教育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4(3):18.

篇7:对传统逻辑中几个问题的探析

1 砖混结构及其优点

砖混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附壁柱等采用砖或砌块砌筑, 柱、梁、楼板、屋面板、桁架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通俗地讲, 砖混结构是以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 又称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因为砖混结构的主要承重结构是粘土砖, 所以砖的形状及强度就决定了房屋的强度。可以这样说, 砖的形状越规则, 砂浆的强度越高, 灰缝越薄越均匀, 砌体的强度就越高, 房屋的耐用年限就越长。砖混结构的优点主要表现在:

1.1 由于砖是最小的标准化构件,

对施工场地和施工技术要求低, 可砌成各种形状的墙体, 各地都可生产。

1.2 它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化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

1.3 可节省水泥、钢材和木材, 不需模板, 造价较低。

1.4 施工技术与施工设备简单。

1.5 砖的隔音和保温隔热性要优于混凝土和其他墙体材料, 因而在住宅建设中运用得最为普遍。

2 砖混结构的设计中相关问题分析及其建议

2.1 结构平面图

在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前有个要不要输入结构软件进行建模的问题。当建筑地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时 (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 ,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是可以不用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那么对于砌体结构来讲如果时间不是很充足的话, 应该可以不用在软件中建模的, 直接设计即可, 但要注意受压和局部受压的问题。必要时进行人工复核。对于局部受压的防御措施是要按规定对梁下设梁垫以及设置构造柱等措施。如果时间不是很紧张的话, 建议还是输入建模较好, 有一个便利就是可以利用软件来进行荷载导算。在结构平面图的绘制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下:

2.1.1 如果结构是对称的或单元式的结构, 要利用对称的或单元的画法来节省笔墨提高效率。

2.1.2 上下左右对称的尺寸标柱可以省略对称边的标注来节省笔墨提高篇幅的利用效率。

2.1.3 板的厚度结合建筑平面的开间和进深确定一个统一的厚度,

局部不适处局部加厚或减薄。这样有利于保持经济性并可提高效率。 (据常规经验板跨度≤4.5m时板底钢筋不会超过Φ10。) 还需要注意的是管道井或通风井搁置在楼板上时的板局部受压需验算。板上隔墙下未设梁时板底须附加钢筋, 并要提高板的配筋率。板上预留洞口须注明尺寸, 须要附加钢筋的设附加钢筋, 须要设洞口梁的要设梁。板的阳角须按构造规定设附加钢筋。挑板钢筋的锚固长度要满足, 当伸入相邻板内时要注意伸入长度应大于等于1.5倍的悬挑长度。

2.1.4 梁及圈梁

梁的定位, 尤其是厨房, 卫生间的梁定位时的原则是:梁边与门窗边外齐, 即梁尽量处在厨房, 卫生间的室内, 不要露在与厨房, 卫生间相邻的房间内。普通房间的梁布置时尽量避免梁穿过房间, 梁的高度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做小, 保正梁下有足够的净空 (即预留业主装修的空间) 还有就是如前所述的阁楼层的抬墙梁, 如果不影响阁楼层的使用则尽量的使梁上板 (即梁底标高平板底标高) 这样的好处是板下空间平整美观, 但要注意的是此时要注意梁的抗剪钢筋是否足够。

2.1.5 柱及构造柱

必要时砌体结构里面是可以设置单独的受力柱的, 此柱的截面和配筋应符合砼规范的要求, 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并应满足抗震规范的要求。与此柱相连的梁的构造和配筋也要满足相关的要求。

2.1.6 挑梁

挑梁钢筋要比计算值适当的放大。挑梁伸入墙体的拖梁长度应满足构造要求, 并要分析计算满足抗倾覆的要求。如果非常必要的话, 挑梁尽量做成等截面, 不然给施工造成麻烦, 至于挑梁的底筋, 当挑梁悬挑大, 荷载大, 挠度大时应适当的加大底筋 (有研究表明底筋对减小挑梁的挠度有一定的贡献) 。

2.1.7 过梁

过梁可以按标准图来选用, 在设计图中应交待清楚选用的方法和标准图的具体图号。当门窗洞口较大或过梁上荷载较大或过梁范围内有集中力时应验算过梁是否满足要求, 否则, 应予加强。

2.2 屋顶 (面) 结构图

当建筑是平屋顶时注意事项同上所述。当建筑是坡屋面时, 结构的处理方式有两种:梁板式及折板式。梁板式适用于建筑平面不规整, 板跨度较大, 屋面坡度及屋脊线转折复杂的坡屋面。反之, 则适用折板式。两种形式的板均为偏心受拉构件。板配筋时应有部分或全部的板负筋拉通以抵抗拉力。板厚基于构造需要一般不宜小于120厚。此外梁板的折角处钢筋的布置应有大样示意图。至于坡屋面板的平面画法, 建议采用剖面示意图加大样详图的表示方法 (实践证明此方法便于施工人员正确理解图纸) 。正确绘图和设计的关键是设计人员真正的心知肚明, 结构设计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概念, 正确理解建筑图纸和意图。设计的图纸方能让施工人员明白。由于屋面的起坡会造成阁楼层的部分墙体超高, 应结合门窗顶设置圈梁来降低墙的计算高度。

2.3 大样详图

大样详图的绘制可以在建筑详图的基础上直接绘制, 前提是建筑详图的准确无误。也可以在以前做过的详图的基础上来局部改进绘制。要注意的是在保持建筑外形的前提下尽量的使结构受力合理和施工方便。在标高和外形尺寸上一定要和建筑专业协调一致。需要提醒的是建筑标高和结构标高的关系要搞清楚。该减的减, 不该减的就不要减。

2.4 楼梯

楼梯梯板要注意挠度的控制, 梯梁要注意的是梁下净高要满足建筑的要求, 梯梁的位置尽量使上下楼层的位置统一。局部不合适处可以采用折板楼梯。折板楼梯钢筋在内折角处要断开分别锚固防止局部的应力集中。阁楼层处的楼梯由于有分户墙的存在要设置抬墙梁。注意梁下的净空要求, 并要注意梯板宽度的问题。首段梯板的基础应注意基础的沉降问题, 必要时应设梯梁。

2.5 基础

篇8:对传统逻辑中几个问题的探析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分类;基本内容;基本原则,问题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们对房屋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变得更加复杂且具有多样性,要求建筑结构设计水平需不断的提高。因此,在实际的建筑设计当中,设计者会遇到更多更加困难的问题。只有设计者充分的了解设计结构的特点以及其结构体系,运用自己扎实的功底和理论知识,认真负责的做好每一步设计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建筑经济蒸蒸日上。

2建筑结构的分类和基本内容

2.1建筑结构的分类

⑴按照所用材料分为①混凝土结构②钢结构;③木结构④砌底结构。⑵按照承重结构分类:①砖混结构②框架结构;③框架剪力墙结构;③通体结构;④排架结构。⑶按其用途可分为民用建筑结构和工业建筑结构。⑷按外形特点可分为单层结构、多层结构、高耸度结构等。

2.2建筑结构的基本内容

⑴建筑物的结构设计程序由①建立方案;②分析建筑结构;③设计其构件;④绘制相应施工图纸这四项完成。建筑物的设计包含暖通设计,建筑电气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以及给水排水设计。每一项都要做到功能适用,外表美观,经济节约,绿色环保等基本要求。

⑵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求:①计算内容:建筑物所采用的构件首先要在正常使用极限和承载力的极限状态下进行验算;②在结构上一一分析作用效应,然后考虑多种作用同时发生的最不利的组合;③抗震要求:建筑物结构的设计要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实际情况来采用相对应的抗震等级;实际情况需实际分析。

3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设计者所设计的建筑结构应该具有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经济性,外型美观,更加利于施工等原则,优秀的建筑结构设计应具有这几个方面的结合,也是每一个设计师应当努力的标准。还应具有以下几点:①既刚既柔,如果建筑物太刚虽然不易变形但是部分受损后容易致使整个建筑损坏;如果只柔,虽可以很好地缓解外力,但是易变形,所以要刚柔结合,让建筑设计达到最佳效果;②提高设计的安全性能,就要每一层都设计保护措施,应用多防线的设计路线;③轻重分明,整个建筑结构是由眾多不同构件相辅相成的,每个构件都有着不同的作用,而我们要看重重点部分,舍弃相对不重要的地方,列如柱和梁的设计,我们故意把梁做的薄弱,使柱的耐久性提高;④注意连接处,不同构件的连接处,或相同构件的改变处称为连接处,因力的传递在结构中的连接处会发生阻断不顺畅,而产生强大的破坏力。

4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4.1地基的设计

作为整个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地基是重中之重,也是安全问题的高发区,常见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①因没有对施工环境提前做实际的勘察,缺少必要的数据作为设计参考,而只是脱离现实的书面设计,设计质量无法保证;②设计人员在地基的土质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够恰当,没有对其做必要调整,以致留下安全隐患;③计算误差,由于设计人员的知识不够扎实,某些细节方面不注意导致负荷值计算结果与实际出入太大。所以设计人员应该提前到有关部门详细的了解施工地点的准确数据,提前做好相应的调整措施,杜绝出现安全隐患。

4.2混凝土结构中常见问题

结构布置不合理,现在的建筑设计因大量采用了混凝土在一定程度上大幅度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可靠性,但是有一部分的建筑设计却仅仅以体现自己的独特性为重点,不按照抗震来进行选型设计,致使许多高层建筑外形不规则。同时也没有对不规则部分采取合理的模型来计算,也没有对必要的模板进行加固处理。

4.3梁,板的计算跨度

按照理论概念上的计算跨度,净跨的1.1倍,并不是适用所有的结构设计,例如宽扁梁就不合适,对于宽扁梁,,在板的厚度近似于梁高的情况,计算的范围要取到梁的中心位置,配筋的时候,要选择中心处弯梁和梁厚,以及梁边的弯矩和板厚二者的最大值。

4.4回弹再压缩

在挖基坑的过程中,基坑中心不受约束的地基土以弹性为主发生反弹,工人清除回弹的地方,而位于摩擦角范围的基底土不发生反弹。基坑较小的情况下,回弹可以不计,可以按基底附加应力来计算降沉。基坑较大时,受到的约束相对小些,在计算降沉时,因基坑边缘部分被当做安全储备看待,所以计算值要大于实际值。

4.5砌体结构的布置方式

⑴横墙承重结构布置:目前的建筑物普遍具有纵向刚度大于横向的特点,所以横墙会在结构布置中占一定数量。我们采用加强横墙设计使用的材料来提高横墙地震时的抗剪强度。

⑵纵墙承重结构布置:此布置方式中横墙的数量大幅减少,从而横墙之间的距离变大,不具备很好的防震性能,而且容易弯曲遭到损坏,所以在实际当中很少被采用

⑶混合承重结构布置:因其方便施工,虽不具有优秀的抗震能力,却在实际建筑设计中广泛采用,这种布置方式具有一种共性就是有两个动力性能相差很大的结构结合而成的。

4.6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地方

⑴选用恰当的计算简图:在设计中,计算简图的选用是保证结构安全的基础,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危险事故。所以设计师一定要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计算简图。

⑵正确分析计算数据:结构设计的计算基本采用计算机来完成,然而由于计算机软件的种类多样且不尽相同,得到的计算结果也会不同。这就要求设计者扎实的功底,根据自己的经验做仔细的分析,得到准确的计算参数,做出合理的推断。同时加强计算的理论知识,研发低碳环保的应用材料促使建筑结构设计更加安全,可靠,美观,推广结构设计思想,为结构设计的发展而努力。

5总结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科学水平的迅猛发展,建筑设计水平也在突飞猛进,但我们无时无刻不得不把安全,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固然重要,而环境遭到破坏则需付出更多代价,我们的建筑设计师更应该注重低碳节能,既能给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家园,又能减少对自然的消耗。同时对设计要严格把关,注重细节,严谨,认真,负责的做好每一项设计,排除安全隐患,总结经验教训,保证人民,国家的财产安全为己任。

参考文献

[1]徐瑞亮.基于实际探析建筑结构设计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33期

[2]秦泉,熊志强.从建筑结构设计看住宅造价成本的控制.《价值工程》.2011年9期

篇9:对传统逻辑中几个问题的探析

创设问题情景进行教学是素质教育制度下小学数学新模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采用创设问题情景的方式,使学生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提出更多的疑问,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本文就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景创设问题进行简要的论述。文章首先分析了问题情景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创设原则,继而对其具体的创设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举例来说明了问题情景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下面,我们就来通过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探讨下新时代发展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情景创设。

1.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原则

1.1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问题情景教学模式的应用是有着一定要求的。

即在创设问题情景时不能盲目创设,而应该根据课堂新知识和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识之间合理的切入,利用悬念等手法来创设有利于开展课堂教学的问题情景。一般在创设时需要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第一,语言组织明确合理。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不能使用过于拗口或难理解的语言内容,却用词要准确,不能出现模棱两可的现象。

1.2 第二,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所设计的问题不能脱离课堂教学知识内容,要紧扣教材,围绕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设计。

1.3 第三,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即在创设问题情景时,要起到一定的诱导启发作用,使学生能够在这一问题情景中提出有关教学内容的相关问题,以利于老师诱导其学习新的知识。

1.4 第四,要新颖有趣,具有一定挑战性。

问题足够新颖奇特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问题具有一定挑战性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从而进一步增强其探知问题答案的欲望。

2. 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利用问题情景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呢?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提出几种问题情景的创设方法,并辅以一定的教学例子,以供同行交流借鉴。

2.1 通过认知冲突来实现问题情景的创设

在教学中,问题的提出者不应该是教师,而应该是学生。只有让学生在自身的知识框架上,认识到新知识中有与该知识框架起到冲突的地方,从而产生疑问,这样的问题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在此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为学生发出疑问创设情境。例如在对“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数学知识点进行教学时,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出一幅图片,图片是由56个绿色、黄色、蓝色的彩球依次排列组成,并且每个彩球都按照顺序编写了号码。在将这些图片放映到屏幕上后,教师就可以背对屏幕,面向学生,跟学生说:“同学们,现在老师给你们变一个小魔术,好不好?”,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后,就可以说,“你们随便说哪个彩球上的号码,老师都能说出它的颜色,你们信吗?”。这时候学生就会争先恐后的说出数字,而教师则一一将带有这些数字的彩球颜色说出来,学生就会觉得非常神奇。此时教师再告诉它自己掌握的秘密,就是利用余数才知道彩球的颜色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余数的兴趣,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2 充分利用故事来实现问题情景创设

每个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若在枯燥无味的教学中加入一些故事色彩,在故事的情景中就能够很快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结合自己所教课堂内容,利用儿童感兴趣的故事将知识点穿插其中,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例如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猪八戒吃西瓜这个故事开头,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上,路过一片瓜园,瓜农送了一个西瓜给他们来解渴。八戒看到西瓜是馋的不行,恨不得一口全吃到自己肚子里去。而悟空则提议将西瓜分为四等分,即每人1/4。但是八戒一听不乐意了,说这西瓜是俺老猪好不容易化来的,我要多吃的,我要1/6!,悟空一听赶紧切了1/6给他。然后将剩下的分成三份。八戒吃着吃着却发现自己是1/6,为什么却是最少的那个呢?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通过这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来引发学生对1/4和1/6进行对比的兴趣,在这一问题下,带领学生探索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教学效果甚佳。

2.3 借助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好动,喜欢做游戏。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在玩乐中认识事物,吸取数学知识和经验,并应用于实际生活。比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教师可拿出标有价格的钢笔、文具盒、玩具飞机、排球等物品,让学生模拟生活情境,扮演营业员、顾客进行买卖,在游戏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知,体验成功的快乐。需注意的是,游戏形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活动的安排都应该充分考虑到趣味性和学生的生活背景,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些具体、有趣并富有一定启发性的问题情景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经历一个艰难、无奈、成功、喜悦的心理历程,感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感兴趣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

结语

总之,在我国新形势的发展状态下,针对小学语文情景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着极大的必要性。并且从情景教学是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呈现出的时间效果来看,该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思维开拓、求知欲望提升来说,起到了两位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星云.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2013.03.

[2]戎松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3.03.

篇10:对传统逻辑中几个问题的探析

【关 键 词】英语;一年多考;利弊分析;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已有30多年,基于国家对英语的迫切需求,英语经历了从不计入高考总分到百分之百计入高考总分的变化。并在1999年我国推行3+X科目的改革后,英语成为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科目。直到在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放到了重要的位置,明确提出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实行社会化的一年多考”。所谓的一年多考,就是学生可以在一年中参加多次考试,从中取自己理想的成绩。克拉申就认为学习者心理上一般都会产生一种语言吸收障碍,阻碍了学习者把可理解的语言成分运用在语言交际中,他把这种障碍叫做“情感过滤”。“情感过滤”是由于缺乏自信心或焦虑而造成的。考试时,心理素质差的考生可能注意力难以集中,紧张、焦虑、害怕,最终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实行“一年多考”,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心理状况自主选择参考的时间,有利于调节考生的应考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我国选拔人才的科学性。

二、国外英语教学考试模式

(一)日本T-T教学法

日本社会一直把外语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教学和考试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自2003年日本开始实施“Super English ”教学项目以来,不仅把英语作为必修课进行日常的学习,而且作为授课语言来进行其它科目的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设置了一些日常会话、听力及一些讨论的科目,课后也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交谈,对于教材的选编要求要适应国际化的形势。

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日本采用Team-Teaching(一个外国人和日本英语教师合作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学习英语,还能学到外国的风土文化,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教师,不仅在录用上有较高的层次,而且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加强在职教师的进修培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在英语的考核方面,日本在每周六都会进行英语技能检定考试,包括听力、文法、口语、作文等。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记忆,还可以将知识得到相应的检验。

(二)美国SAT考试

美国没有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而是实行SAT考试,SAT 英文原名Scholastic Aptitude Test(学术倾向测验)后改名为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学术评估测验),在中国也称为赛达考试。用于评估不同的高中、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评分制度所培育出来的学生。内容主要是测试学生的写作、阅读及教学能力,考试的内容具有实用性和应用性,和生活联系的十分紧密,对于问题的回答需要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及亲身经历进行回答。考试具有开放性和人性化。

在教学方面,实行多层次的高中英语课程设置和学生自主选课制,美国的学生高中四年需修满四学分,他们会同时开设层次分明的课程供学生选读,课程的分布与学生的年级是相对应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跳级和降级,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在课程内容方面,阅读和写作包括了美国近二百多年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让学生学习本国文化的优良传统。美国的教学及考试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英语的学习,而且可以弘扬本国的优秀文化。

三、我国英语考试制度的现状分析

(一)考试形式多应试少实践

自19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官办学校英语教育诞生以来,我国在教育方面就总是存在着“急用为先”的状态,国家开始重视英语,用学英语的方式去吸收国外的科技、军事等一些先进技术。但对于英语的学习大多停留在笔试上,这归根到底是由于我国太过重视应试教育,而家长更是沉浸在“一考定终身”的氛围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英语逐渐大众化,英语的地位可谓与日俱增。国家、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自己无不在这个科目上想更多的方法策略,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学习。而此科目在考试中呈现出来的形式基本都是笔试,对学生的口语和听力关注很少。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不喜欢说也不敢把英语说出来的习惯,羞于表达,这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哑巴英语”。英语主要的形式是讲,纸上谈兵,怯于表达永远都不会使自身的价值有所提升。

(二)考试内容重笔试轻口语

根据雅思考试官方网站的2012年全球雅思考生分数表显示,“中国内地考生2012年的总平均分排名与2011年完全相同,位列全球41个主要雅思考试国家的第34名,其中口语与卡塔列并列倒数第一”。可见,我们国家的口语水平处于怎样的境地,这就是长期以来太过重视应试教育所造成的结果。我国在教育方面太过重视书本。针对此种状况,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英语高考的改革命题提出“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回归到英语学科应有的位置上”的原则。对于英语的学习应回归到语言的实际应用上。我们必须去弥补之前应试教育所形成的弊端,学英语不能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不能继续哑巴式的学习,要多说、多听、多实践,试着去用英语进行交流,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一年多考”的利弊分析

(一)我国高考英语实行“一年多考”的积极意义

1. 弥补传统文化的缺失。伴随着英语成为大众化这一趋势的形成,英语成为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科目,英语在学科中的地位与日俱增。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语言,最大的功能莫过于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通过交际去了解各个国家的最新经济、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這也就是语言文化意识。但是,我国教学实践中的语言文化意识主要处于单向输入的状态,仅仅是在加强英语世界的物质文化及各个层面精神文化内容的讲解。自己国家的主体文化却被忽视,对于主体文化的输出少之甚少。只是一味单纯地与国际接轨,认为英语水平的高低比汉语的水平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这样所谓的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恐怕只有在自己的国家才有实现的可能。学生学习英语的同时,不能忽视自己国家的主体文化意识,淡化自己的民族思维,忘掉自己的根。学生在学习外语的前提下,更应该把自己的母语学好,学好本国的文化意识形态,这样才能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源远流长。

2. 减轻学习负担,缓解考试压力。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面对高考有着较大的压力,高考是学生未来生活的转折点、未来职业的指向标。而英语自从加入高考后,在一定程度上却成为高考取胜的法宝,学生不得不多花更多的时间在这门外语上。上课之余还得利用假期去请家教上辅导班,这无疑给学生增加了更多学习压力。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就说:“在过去的十年里,美国学校教育经历了一种令人可悲的变化,所有学生都被灌输一个统一的标准课程,并且接受统一的标准化的考试。”他严厉的批评了这种只是服务于升学、竞争需要的改革方案,他强调真正好的教育政策必须以认同人类的兴趣和能力的多样性为基础。而我国的应试教育谁说不是这种状况呢,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这种考试模式,去探索真正有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

3. 培养创新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什么是好的考试?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教育学会第27次学术年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家干认为:“考试就是要考出学生的长处和优点,鼓励学生发展专长,实现人人成长,人尽其才”。浙江省基础教育处副处长方红峰认为:“高中教育在实现全面普及后应该给予孩子选择权,使其顺应自己的潜能或天性发展,高校应按办学定位确定自己合格学生的标准”。而我国教育的考试形式向来比较单一,只重视书面陈述,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几乎为零。正如戴家干先生所说的那样,真正好的考试是要考出学生的长处和优点,鼓励学生发展自身的专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去学习,这才是符合社会符合时代潮流的教育。

(二)我国高考英语实行“一年多考”的消极意义

1. 公平性和权威性难以确保。在某种程度上,“一年多考”难以确保考试成绩的公平性,一年多考就意味着学生在一年中可以考多次,而我国教育即使在应试教育中也不免会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对于社会化的考试难免会有同样的问题,这样不仅使“一年多考”美好的想象化为乌有,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付出的努力和应收的效益不能成正比,必然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学习的学生和“走后门”、托关系学生的成绩同等级别,难免有失公平。学生不仅不再好好学习英语,而且会降低学习兴趣,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更不用说去发挥英语的工具性作用,加强国际的交流。

2. 加剧应试教育取向,打乱复习节奏。长久以来,我国形成的应试教育考试模式可谓根深蒂固,对英语实行社会化的“一年多考”从某种层面上讲不仅不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反而会加大负担。一年多考就意味着一年可以考多次。我们都知道高考对于每位莘莘学子的重要性,学生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必然会不停地刷分,这样反而会加大学生的考试压力,打乱学生的复习节奏,复习其它科目之余必然不能放弃对英语的学习,这样不仅会影响其它科目的学习,而且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在加剧应试教育的取向。

五、完善“一年多考”的政策,提高选拔人才的科学性

(一)限制考试次数,实行等级制

面对“一年多考”在某种程度上加重应试教育的倾向,必须采取合适的措施缓解这种趋势。为了避免出现学生不停刷分的现象,在制定“一年多考”的政策时,必须有所限制,规定学生在高中期间共可报考俩次,而成绩也仅在两年内有效,这样学生就不会盲目去报考。另一方面,考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限制考试次数也可以减少一笔消费,减少一些报考的费用,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应试教育中“一考定终身”的情况我们必须有所重视,古往今来,有多少考生因为一分之差与名牌大学失之交臂。因此,在此次英语改革中对成绩可采取等级制的方式进行划分,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因为一分甚至几分再去盲目刷分的现象,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能够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

(二)建立专业的考试服务机构

为了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及权威性,可以通过建立一支专业的考试服务机构来保证考试的公平性。效仿雅思、托福之类的考试那样,去成立一支专门的考试服务机构,建立一支专业的学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队伍,通过长期的观察及实践,对教育理论开展研究,不断进行试验,也可以去国外进行考察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方法不断对此机构进行完善。

对于考试的题目可以通过建立题库的方式进行具体的实施。以往高考中在考试前一个多月就会将出题的教师进行封闭式的管理,命题也是来自这些教师对考生的主观设计,不仅成本花费的高,而且会给有关学校的教学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建立题库的方法仅是在已有题库的基础上,在考前临时邀请有经验的教师进行命题的入围,不仅使命题有较高的质量,而且保证实施程序的科学化。

(三)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我国伟大的大教育学家孔子在很久之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要求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爱好去进行教学,让学生去发展自己的特长,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美国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好,教师在上课之前,都会先询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专业趋向,询问自己即将教的学生是处于哪个层级,是幼儿园、小学、中学还是成人,有时候还会询问他们的英语程度,做到心中有数,然后会根据不同的层级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分组,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去进行相应的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将传统的一元标准教学模式转变为“各取所需”的多元标准,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四)精讲多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践,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正如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在《民主主義与教育》一书中曾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学做合一”的观点。生活和教育是分不开的,要努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只有这样学生才是真正的掌握知识。教师应多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而不是一味地灌输。学校在上课之余应该给学生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给学生锻炼的机会,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提高学生外语的表达能力,真正使之学有所用。

(五)匡正观念,积极应对新课改的政策

“一年多考”政策的实施,并不是国家不再重视英语,而是更要端正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的指导思想。国家看到这些年学生太过盲目地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英语上,尽管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学习,可是真正学到的知识却很少,没有实质性的进步。“一年多考”可以满足学生按着自己的兴趣去发展完善自己。学生必须转变自己的观念,在平时多给自己灌输一些英文的知识,在生活中学习,把知识用于实践。“一年多考”显示了国家对英语的重视,督促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对学习的方式,做善于思考会学习的人。因此学生必须积极应对新课改的政策,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海燕.从文化变迁看高考英语科目改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5,1.

[2]Krashe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Pergamon Press.1985

[3]黄慧.日本国际理解教育下的高中英语教学[J].江西师范大学教科院.

[4]姚远峰,靳亚楠.美国SAT考试对于中国英语考试社会化的启示[J].学术展台.

[5]杜文军,张婷婷.英语在高考中“倒退”现象的思考[J].教育与管理,2015,1.

[6]赫德永.教育改革认识论二元化纷争与超越[J].中国教育学刊,2013,7.

[7]崔若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J].中国教育学刊,2015,1.

[8]郭光明.高考英语一年多考的俩难问题分析[J].教育与管理,2014,10.

上一篇:CAXC认证考试AutoCAD机械设计应用工程师考试样题下一篇:狗生如梦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