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怀瑾师道有感

2024-04-12

读南怀瑾师道有感(通用3篇)

篇1:读南怀瑾师道有感

读南怀瑾《老子他说》有感

近日得读《老子他说》一书,因时间关系,仅读一遍,恐不得其精髓,虽认为它类似于随谈,文章散且无序,但浅显和随意笔法使人读起来不像文言文那样令人费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和他的著作《老子他说》,对老子和老子文化的研究,深入浅出,让人较容易理解老子的理论,对社会亦影响至深。

《老子他说》的绪论中就首先谈及老子以及老子文化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和当今人们对老子文化研究的不同。现在研究老子的学者遍布全球,但是有些论点不免拾人牙慧。一句“道可道,非常道”都能洋洋洒洒地出一本厚厚的书。“道可道,非常道”在我肤浅的理解中,就是道理和规律等一些真理。“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让我觉得,像我们年轻人在工作学习中,不要总把理论挂在嘴边,要将理论付诸于实践。能将道理说得天花乱坠的人不是真正有才能的人。只有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人,才是真正的有才能、会有大发展的人。其实,人要学会一个字——“沉”,不沉难以深。有点儿想法就说出来,难免显得肤浅,有时亦会言多必失,就像美酒一样,越深藏越香,不深藏怎么能像美酒一样发酵酿香?人和酒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这段话主要告诉我们真善美的价值定论何在。南怀瑾先生是这样理解的:老子所指的有无、难易、高下、音声、前后等等现象的种种,都是在自然回旋的规律中相互为用、互为因果。没有一个绝对的善或不善、美或不美的界限。因此,他教人要认识道的妙用,效法天地宇宙的自然法则,不执著、不落偏、不自私、不占有,为而无为。

我对上文这段话有两种理解,首先我们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瓶颈和问题时,不要苦恼郁闷,因为存在问题就一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大部分人觉得问题棘手的时候,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和必将看到希望的信念,因为凡是失望和绝望的地方必有希望。当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慌张苦闷,不要忧郁暴躁,因为一定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它,只是现在的方法并不适合现在的状况。

其次,我对这句话的另一个理解就是不要被世俗套牢、束缚,学会创新和另辟蹊径。先从修道方面来讲,无论后世哪个宗教,或者教育哲学,都会树立一个美和善的标准。殊不知变生于定,互相依存。凡是人为所谓的美与善的道,一落痕迹,早已成为不美不善的先驱了。得道的人,大多数都把道的境界,先由自己的主观观念,建立起一个至真、至善、至美的构想。也可以说是自己首先建立起一个道的幻境,妄自追求。其实,一存此念,早已离道太远了。因此老子便说“美之为美,斯恶矣。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所以说在学习中,可以总结前辈的经验,但不可没有创新地全盘接收。当所有人说这个方法或者方案好的时候,不要以为找到了好的方法,因为它不一定还有它的不妥之处,如果可以就再去寻找更好的办法。如果不能替代它,就必须要完善它。

总之,老子的“道”是中国整个文化的根脉。无论是经商还是从政,所处的文化大氛围就这一个字。知“道”且行“术”便能久立长存。

篇2:读南怀瑾师道有感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著作《老子他说》中对老子和老子文化的研究,深入浅出,让人较容易理解老子的理论,对社会影响深远。读了南怀瑾先生的这部著作让我对老子的学说乃至道家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顿悟。

南怀瑾大师认为尽管历来的通人达士们,口头笔下,都在反对神仙佛道,但是遇到无可奈何之处,在潜在的意识里,何尝不懂憬超越人间,倘佯于天人的美景。所以练气行功,讲究气住丹田的人们,依旧多如过江之鲫,趋之若骛。古往今来,无数贤人雅士乃至民间游人都对老子崇尚至致。南怀瑾先生在书中说到,近代以来,许多外国人,包括近如日本、韩国,远如欧、美,乃至于大洋洲的人,亦都喜欢研究起老子来了。他们都翘起大拇指说:“中国的《老子》很好。”问他们好在哪里,也自有一番说辞,或不免拾人牙慧,道前人之所道。但毕竟能重视而称誉我们的文化,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欣喜的;同时亦是值得我们反省的,那些一味崇洋媚外,忘记乃至排斥自己文化的人,更应该为之赧颜的。我觉得南怀瑾先生真实地道出了当今中国时下的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丢弃。取其金华,去其糟粕,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才是当代人类真正获得心灵深化的最佳途径。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这句让我明白,作为新一代的人,不要总注重理论,更要将理论付诸于实践。能将道理说得天花乱坠的人不是真正有才能的人。只有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人,才是真正的有才能、会有大发展的人。南环瑾先生在《老子他说》的书中也着重地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举历史的名例让读者去参透实践的意义,发人深省。老子教导我们要寡欲,谓之:“罪莫大於可欲,祸其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这让我想起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与世无争”这句话。无欲无求方能活得潇洒,而从古到今又有多少人可以真正做到无求无欲呢?有多少人又能摆脱世俗的羁绊,笑傲一生,淡薄于江湖之中呢?

《老子》中的“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这段话主要告诉我们真善美的价值何在。教我们要识道的真谛,做到不执著,为而不为.....南怀瑾先生是这样理解的:老子所指的有无、难易、高下、音声、前后等等现象的种种,都是在自然回旋的规律中相互为用、互为因果。没有一个绝对的善或不善、美或不美的界限。我觉得老子的这句话在告诉人们在深陷困境,挫折中时应该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相信前方就有出去的大门。不要被世俗的观念所束缚,勇于突破,开辟新天地。

篇3:奥运热中静读南怀瑾

首届现代奥运起自1896年,时我中华大地甫遭“甲午之辱”。有谁想到,112年后的今天,中国在崛起之年召开全球瞩目的盛会!于是13亿国人与世界华人笑了,饱含泪水地笑了,笑得甜蜜、幸福、自豪。

在奥运赛场的喧嚣声中,我却进入了国学思想的林海,于闹中取静,攻读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450万字的巨著。现把我学习到的一点感悟以语录方式,向企业界朋友汇报。

从国学看未来

1.当提到中国未来的命运时,他说:一百多年,中华民族从太平天国开始受尽了欺凌。但他有个五千年文化计算命运的方法,结论是:到1984年,中国开始转运,以后将有200多年盛世好运,超过康乾盛世。那时,汉语将成为世界第二种普遍应用的语言。

2.当提到中国未来的风险时,他说: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是看文化和教育事业。

文教问题出在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中国新一代人没有人生观,这不行。现在不只是年轻人,甚至中老年人也随波逐流没有人生观,这是大问题。二是要注重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重在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我们要重视科学,更要紧的是要重视科学背后的哲学,科学与哲学结合是世界大趋势。三是工商界要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不只要会挣钱,更重要的是学会用钱。挣钱容易,用钱难。只有懂此理,才是有人生观的生意人,否则谈不到做生意。

谈到大环境风险时,他说:中国最大的危险是经济“八国联军”的到来。当谈到内在风险时,他说:中国传统文化最害怕的是经受不住一时太顺利、太平安的考验,没有忧患意识。中国过年贴五福临门:寿、福、康、德、命,就是没有“贵”字,因为贵必骄横失道。

他认为《孙子兵法》十三篇,真正重要的只是一个字“势”。势就是大环境、大潮流和风气、人心所向的社会力量。此时重在一个“转”字,万不可被功名富贵所淹没。班固曰:“夫唯大雅,卓而不群。”(这话对干部和群众都是意味深长的。)

3.当提到今天能够影响世界的文化是什么时,他认为有四个文化:一是达尔文优胜劣汰的进化论。第二是佛洛伊德的性心理学,许多著名历史事件都与此有关。第三是马克思的资本论。第四是凯恩斯的消费刺激生产理论。美国到处出兵打仗,成为国际经济军阀,就是受凯恩斯理论的影响。中国要警惕的就是国际经济侵略。目前,世界没有一个领导文化,但今后30年会走向统一,这就是文化大趋势。

根据南怀谨的经验,世界任何一门学问,如果它不同人的身心性命有关系,就没有用,也不会有持续发展。东西方文化,无不是为了生命而建立的。

4.当提到中国文化的本质时,他指出:中国文化不只是儒家,更不只是孔子。中国文化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整体,不能分开。儒家好比“粮店”,道家好比“药店”,佛家好比“百货店”,都是为做人。它的整体称之为“中国文化”。什么是中国文化?就是一个字:“道”,以认知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中心的“道”。把传统文化弄通了,再与现代文明相结合,这就产生了大智慧。

5.当说到政治、领导时,南怀谨说:中国人讲的政治,最重要的是“正己而后正人”。自己不行,还要领导人家,能行吗?即便让你领导,也是出于利害关系,并不是真的服你。要当领导,做到要人服气,就要“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其意是当领袖第一要正己,第二要亲民,第三要能当老师。这三条是身份,又是条件,缺一不可。

他多次强调:大禹升任国家高位领袖之际,舜教导禹的两句话是: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可见,骄横自大是导致领导失败之源。上下几千年,此理不变。

南怀谨在讲述尧舜禹三代禅让民主管理故事时,总是引用《书经》中提到的管理四原则:“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这是尧舜禹传下来的管理之本、治国之本。正德,就是品质好;利用,就是有利于人;厚生,就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惟和,就是和谐处事。

跟南师悟人生

南怀谨的最新观点是什么?他说的有几点,我尚未完全吃透,但觉得余味绕梁,也愿意一并托出与大家分享。

他说:明朝一位学者讲,人生只做三件事:一是学会走路;二是自欺、欺人、被人欺;三是自骗、骗人、被人骗。秦皇、汉武,以致后来蒋介石,无不如此。

他说:我父亲教我“仗剑需交天下士,黄金多买百成书”,我一生多交朋友,多看书。

他说:孙文说,人生以服务为目的;有人说以享受为目的;有人说以赚钱为目的。实际上,人生以人生为目的,这就是本体论,没有别的答案。

他说:中国文化是包容一切的,对人种都有同化作用。英国国家博物馆研究成果是:中国人与任何人种结婚,生下孩子不到三代都变成中国人了。什么西方文化,不要管它,中国文化都能把它溶化掉。

他说:人要塑造什么品质,才能行走天下?实际上只是四个字“卓尔不群”,就是要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什么是自由民主?这就是。

他说:人为何做学问?还是《中庸》中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他说:孔子做人有三步骤:青年“戒之在色”,中年“戒之在斗”,老年“戒之在得”。

他说:所有的真学问都是教育人如何做人,会做人,就能做事。

他说:中西方文化很大不同,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经济附属的一切靠政治解决问题,西方文化正相反。人类理想有多种学说,最高政治境界就是“安居乐业”。

他说:世界上的政治、军事、外交,在当时是没有是非对错善恶的,都看应变能力和因果关系的掌握。因果关系就是规律、法则,违背它才是错的。

上一篇:党员的六个账心得体会下一篇:你现在努力还不晚作文700字